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5:47:20
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3 15:47:20     小编:ZS文王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的蓝图,使教学更加有条理和有效。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反思和评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通过学习他人的教案,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课后小结。

1.“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等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引发自主探究,最后获取知识的新方式来代替教师讲授的老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导公式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练习时间少,练习量少,要注意把控。

课后习题。

教材第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做一做”:1.6750(cm3)。

2.7.85m3。

第1题:(从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二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例4是圆柱的体计算公式的直接运用,是圆柱体积计算的基本,但这题又给学生设置了单位不统一的障碍,让学生在直接应用公式计算的同时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例5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扩展练习,意在让学生加深理解容积的概念,使之明确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内部的体积。例5除了在意义上扩展外,公式的运用中也有加深,水桶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求出水桶的体积。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圆柱体、长方体彩图各一张,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小刀,用土豆做成的一个圆柱体。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评析:复习抓住教学重点,瞄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旧方法进行铺垫,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自然。新课引入教师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导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请学生演示教具,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切割拼合过程。

(3)根据学生讲解,出示圆柱和长方体的彩图。

(4)学生观察两个立体图,找出两图之间有哪些部分是相等的?

(5)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书:v=sh。

(6)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3)请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

(5)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3.教学例5。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t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请学生自学并填写第44页第一自然段的空白部分。

(2)出示例5,指名读题。请同学们思考解题方法。

(3)请学生讲解题思路讨论、归纳统一的解题方法。

(4)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做例5。

(5)教师评讲、总结方法。

(6)学生讨论。比较例4、例5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1.做第4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两人板演,其余在自己作业本主做,做完后及时反馈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评讲。

2.刚才同学们在做例4时,还有下面几种解法,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些解法是对还是错?试说明理由。

(1)v=sh=5o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3)50立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4)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0.00521=0.01051。

答:它的体积是0.01051(立方米)。

问: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三

1、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四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当中格式。(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五

本节课的设计思考: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

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圆柱体积的教学,要借助于学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推导、演示,发现新知识。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实现教学目的。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信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死记硬背这种肤浅的、教条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在练习设计上还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设计开放性习题:给一个圆柱形积木,让学生先测量相关数据再计算体积等等。

二、教师的语言非常贫乏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教师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我想学生的心理更能感觉到更大的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是语言没有发挥出调控课堂驾驭课堂的作用。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块圆柱形橡皮泥。

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可以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来解决。

生2:可以把它放到量杯中,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

3.引入新课。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七

练习三第4题,在教学中必须应该特别关注。

关注理由:

1、有多余条件,是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的契机。

这道题中出现两个圆柱体的高,分别是花坛的高0.8米和花坛里面填土的高0.5米。学生该如何合理做出选择呢,关键要通过问题来思考。因为问题是求“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所以应该选用“填土的高度是0.5米”这条数学信息。

在课堂中,我还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要用上“0.8米”这个条件下,可以怎么改变问题。有的学生说“可以问花坛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还有的同学说“可以求花坛中空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有容易忽视的条件,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契机。

一般习题中的数据是用阿拉伯数字呈现,可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两个花坛中共需要填土多少方”,这里隐含着一个极易被学生忽视的数据“两个”。其实,配套的插图中也明显绘制出了2个花坛,但在做题中许多学生仍旧会出错。所以,应抓住此题,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如在做这类习题时,建议首先将单位圈出来,以确保列式时单位统一。还可以将问题划横线,以提醒自己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等。

学生巧解。

——巧求削去部分的体积。

我因为做得既对又快,最终获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同学们巧妙。

同学们的解法是先求长方体的高(即圆柱体的高),用20÷(2×2)=5分米,然后求圆柱体的体积,列式为3.14×(2÷2)2×5=15.7立方分米,最后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20—15.7=4.3平方分米。

而我在做这一题时,想起上学期在正方形中画的圆,圆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157/200的结论。因为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直径乘高,而长方体和削成的圆柱体高相等,所以削成的圆柱体体积也应该是长方体体积的157/200。所以直接用20×(1—157/200)也等于4.3立方分米。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八

1、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拼成的近似长方。

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板书: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三、巩固应用练习。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

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3、4、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九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一

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

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二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组织猜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建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情境引入:

(二)动手实验,探索公式。

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引导生观察例4中的三个几何体,提问: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让学生自主探究(材料:圆柱体插拼教学具、师准备课件),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教师提示: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圆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来转化。

(1)小组合作研究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

(2)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

演示操作。

a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

b思考: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

c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从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

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a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b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d小结:要想求出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e学生自学第8页例4上面的一段话: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反馈自学情况,师板书公式:v=sh。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第26页试一试,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应用体积公式求圆柱的体积一般需要两个条件,即底面积和高。

2.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1题。

先看图说说每个圆柱中的已知条件,再各自计算,计算后,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强调: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要先算出底面积。

3.完成第26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读题后强调说说为什么电饭煲要从里面量底面直径和高,然后列式解答。

4、把直尺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圈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它的体积你会计算吗?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三

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四

1.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实物2个(一个为橡皮泥)、水槽、水。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一)设疑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

2、再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3、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的体积,或压路机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生摇头)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理由是什么?

2、大家再来大胆猜测一个,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三)验证

1、为了证实刚才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呢?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用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它又是怎么转化成这种图形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4、根据学生操作,师再次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5、通过上面的观察小组讨论:

(1) 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4) 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讲述适时板书。)

小结: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说说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7、完成“做一做 ”:一根圆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是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练习展示并评价)

8、求圆柱体积要具备什么条件?

9、思考: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你有办法求出圆柱的.体积吗?如果是底面直径和高,或是底面周长和高呢?(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10、出示课前的圆柱,说一说现在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测不同数据计算)

11、练一练:列式计算求下列各圆柱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2cm,高5cm。

(2)底面直径6dm,高1m。

(3)底面周长6.28m,高4m。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判断正误: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0cm2,高是5m,它的体积是10×5=50cm3。.....()

(3)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3,底面积是20cm2,它的高是4cm。......( )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这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圆锥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十分注重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的探究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现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从生活情境入手,创设了一个装水的学具槽放入圆柱学具使水面上升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观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同时意识到过去学的排水法可以用来求圆柱的体积,紧接着当老师再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并追问大厅内圆柱的体积等问题时,学生意识到前面所说求体积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思维困惑,进一步激发了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欲望。这样的导入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十分宽松的生活化学习环境,还为学生后面构建数学模型,发现圆柱体积公式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上,为避免纯数学的计算,我以学生熟悉的学校圆柱形花坛为背景,提出求花坛填土体积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巩固体积计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活味。

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具的欠缺,没能给学生提供小组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通过观察、设疑、猜想、验证,经历圆柱体积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探究圆柱体积的过程中,我从本班学情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怎样计算,为什么?”,然后再结合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实现知识迁移,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我较好地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二者有机结合,先让两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然后再课件动态模拟,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当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整个探究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知识的形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三、注重学法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会学习”是对学生“学”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观察、猜想、验证”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得主动有效。在探究方法的引导上从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入手,确定转化的方法,体验转化的过程,验证转化的结果,使“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在课中得到良好渗透,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条理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五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容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极限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1、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2、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1.解答下面各题

(1)圆的半径是2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2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多少?

2.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了长方体、立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都可以用公式v=sh进行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1.公式推导

(1)自学课本,初步感知圆柱是怎样转化成长方体的,让学生去发现两柱体之间的联系。

(2)操作研讨:演示操作,讨论:拼成的长方体跟圆柱体有什么异同点?

异:长方体变成圆柱体。同:体积、底面积、高都相同。

(3)比较归纳

在自学、操作、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

圆柱体体积=圆柱底面积圆柱的高

v=sh

2.公式应用

(1)例1.读题,学生独立解答,板演、反馈,说说列式依据与应注意的问题。(单位)

类似题练习:

书本试一试和练一练

请同学板演计算的过程,并说明列式的依据.同学之间评.

(3).深入练习,书本第5题.

(4)实际应用:

测量生活中常见圆柱物体:茶叶罐、搪瓷杯,学生自由选择。量底面直径和高,并计算它的体积.

回顾学习全过程,知道求圆柱体积所需要的条件。质疑问难。

作业本一面。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七

1、出示圆柱形水杯。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八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十九

1.经历同桌合作,测量、计算圆柱形物体体积的过程。

2.会测量圆柱形物体的有关数据,能根据圆柱的高及底面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

3.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能根据学生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

给出圆柱底面周长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学生自备的茶叶筒或露露瓶。

1.师:同学们,我们要想计算这个茶叶筒的体积,应该首先知道哪些数据?

生:茶叶筒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来亲手量一量你们手里的圆柱体的各个数据,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同桌合作测量并计算。

2.交流测量数据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生:利用周长先求出半径,再进行计算。

师:你们会不会测量茶叶筒的底面周长呢?如果已经忘记,就进行一下提示:在圆柱的底面上做一标记,然后把圆柱体在直尺上进行滚动。或用皮尺测量。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底面周长,并进行计算,看看和刚才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1-3题。

1.练一练的第4小题。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容积计算问题的过程。

2.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容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容积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体积公式计算保温杯的容积。

计算容积所需要的数据是容器内壁的高、底面直径或半径,如何获得这些数据。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注意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4.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2.计算容积与计算体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把6个这样的保温杯倒满水,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水?

注意大头蛙的话:1毫升水重1克。

1.拿一个水杯,量出它的内直径和高,算一算这个水杯大约可以装多少水?

注意:如果给出水杯的外壁直径、杯壁厚度和高,怎么计算?(内壁就减两个厚度,高减一个厚度,因为水杯没有盖。)。

2.练一练1:求水杯的水有多少是求水杯的容积吗?水杯的高度与计算容积有关吗?需要用哪个数据来计算?(杯中水的高度)。

3.练一练第4小题。怎么钢管的体积?

1)钢管体积=大圆柱体积-小圆柱体积。

2)钢管体积=钢管环形底面积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296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