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原则读书笔记篇一
首先,就整本书来说。花十天时间,终于完成这样一个“宏大”的工程,特别开心。
说实话,刚开始发现自己用十天时间读完一本40万字的书的时候,挺挫败的。因为我总觉得,按照我的半吊子水平,40万字应该是4天的工作量。但是,考虑到这本书的内容是精华中的精华,甚至对我个人来说,它会作为一本圣经一直陪伴我。想到这里,我觉得花十天将它读完,不仅没有挫败感,反而感觉是暴殄天物。
本书共分三部分:“我的经历”、“生活原则”、“工作原则”。
期间,我花了不少于六成的时间和精力在第三部分“工作原则”。因为整个“第三部分”跟天书一样,读的过程中,中断了很多次,终于还是硬着头皮把它读完,并且勉强写出感悟。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工作经历,没有管理学基础,没有直接牵扯利害关系的管理经验……当然,与我而言,这一part也算是偏管理类的启蒙读物。
还是就整本书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一句话,“你是谁,决定了你能和谁在一起”,更更重要的是,“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其实这两句话并不冲突。
作者很大篇幅都在谈论有关“团队”,有关“用人”的问题——比干出一个牛逼事儿更重要的是,找一帮牛逼的人。而作为牛逼的人,他凭什么找你?首先你得是牛逼的人,或者你未来有很大的成为牛逼人的潜质,不然你们的关系可能只是你向他的“寻租”关系。这就是“你是谁,决定了你能和谁在一起”的意思。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数次膝盖发软,无数次有跪着读的冲动,因为我觉得作者就是有着第一流智慧的那一波人。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时间久了之后,我潜移默化就受到作者的影响,成为更聪明的人。这就是读好书的好处,这就是“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和谁在一起”真正的意思。
这本书我会终生收藏。与理论性强的书籍不同,本书的作者瑞·达利欧作为桥水基金的创始人,并且掌管桥水基金40余年,让桥水40年在国际商业舞台上屹立不倒,绝非等闲之辈。他将世界超一线的实操经历凝练成的一系列方法论,值得我终生学习。书中的原则可以作为做人做事的一条金线,在以后征战沙场的过程中,我会经常拿出来,当做查阅工具。
原则读书笔记篇二
书分三个部分:我的历程、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最吸引我的是“我的历程”部分,瑞用119页粗略但深刻地总结了他的前半生,非常精彩,不时闪着哲思。
可以从“我的历程”里看到80年代的中国,这种体验很奇妙,一个你不熟悉的人,讲着你最熟悉的国家里你所不熟悉的事。
从书里,我接受了一些观点,或者说,我本来模糊地有这些想法,瑞很好地写了出来。关于如何选择人生的目标,如何追求卓越,如何调和生活和工作,如何选择自己的伙伴。
对本书一句话总结是:清晰地认识自己,确定自己的目标,勇敢坚定地向前,让生活工作有效结合,关心家人。
值得花时间读一读。当然,文字的可读性并不强,可能是翻译的原因,也可能是写作本身的原因。毕竟这不是文学作品,这是一本类似于个人成功秘籍之类的操作指南。如果时间不多,可以就读第一部分“我的历程”。牛逼哄哄的人自己略带谦虚写下的简历还是有看头的。
我的书摘如下,可以节约你看书的时间(如此贴心的老妈妈,呵呵)。
书摘
梭罗的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和同伴的步调不一致,也许因为他听到的是不同的鼓点,让他跟着他听到的音乐前行吧,不管节奏是迟缓还是激越。”
那年秋天入学哈佛大学商学院时,对于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绝顶聪明的人做同学,我感到很兴奋。我的期望值很高,而真实体验更是超出预料。
尽管回头来看,几乎所有事情都是必然和符合逻辑的,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看,就绝不是这么清晰明了了。
想象一下,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丛林。你可以安全地留在原地,过着普通的生活;你也可以冒险穿越丛林,过着绝妙的生活。你将如何面对这一选择?花点时间想想这件事,因为无论其形式如何,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做出的一个选择。
成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都有内心深处的需求,所以每个人都要决定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成功。你想成为宇宙的主宰还是成天吃零食看电视,还是想要追求别的东西,我并不关心。我真的不关心。一些人想要改变世界,而另一些人只想与世无争地简单生活,享受生活。二者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都需要判断自己最珍视的是什么,并选择实现它的路径。
我发现,想要追求卓越,你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
几乎总是存在着一条你还没有发现的有利的道路,所以你需要不断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满足于最初对你显而易见的那种选择。
靠水晶球谋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
如果你以勤奋和有创造力的方式工作,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同时得到所有东西。成熟意味着你可以放弃一些好的选择,从而追求更好的选择。
我一直希望过上一种充满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生活(也希望和拥有相同愿望的人作伴),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开放诚恳的关系,人们彼此坦诚相待。
在弱点呈现时就对其失去信心时一种常见的错误,就像在其有效时对其过于迷恋一样。
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是可以改变的。
而美国的教育机会严重不平等。
我不能说一种充满成就的紧张人生就一定比充满享受的轻松人生更好,但是我敢说,坚强比软弱好,而拼搏让人坚强。
大多数习惯的改变通常需要18个月。
自然会走向整体的最优化,而不是个体的最优化,但多数人只是根据事物对自身的影响判断好坏。
爱与工作是人性的基石。
你的生活质量如何,将取决于你在这些痛苦时刻做出的抉择。一个人妥善适应的能力越强越好。
不要为喜不喜欢自己的处境担忧。生活根本不关心你喜欢什么。你必须根据自己的愿望找到实现愿望的途径,然后鼓起勇气坚持下去。
人一生中最好的机会大多数来自苦拼的经历。
面对自身缺点,你有4种选择:1)你可以否认缺点(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2)你可以承认缺点并应对缺点,努力把缺点转化为优势(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你的自我改变能力);3)你可以承认缺点并找到绕过缺点的方法;4)活着,你可以改变你的目标。
5项选择:1)不要混淆你的愿望和事实;2)不要为自身形象担心,只需关心能不能实现你的目标;3)不要过于重视直接结果而忽视后续、再后续的结果;4)不要让痛苦妨碍进补;5)不要把不好的结果归咎于任何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经过为期8周的冥想课程后,大脑会发生物理变化。
综合分析眼前的形势:1)你能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是决定问谁;2)不要听到什么信什么;3)所有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最大;4)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5)不要过度分析细节。
始终记住改善事物的速度和水平,以及两者的关系。当你要确定某个事物可以接受的改善速度时,你要注意的是事物水平相对于改善速度的关系,确保其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超过平均水平。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需要以足够快的速度不断改善。
不要做完美主义者。产生的边际效益也是有限的。
有时即使你押错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押错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押对的概率虽然小,奖励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试一下仍然是明智的。
不要把概率当作可能性。能够准确区分概率和可能性大人通常善于“务实思考”。
每个傻子都能把事情复杂化,只有天才才能把事情简单化。
“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出现于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的一场会议。
如果有人对发展这种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感兴趣,而只想一味工作,取得出色业绩而得到公平的薪酬,这样可以吗?当然可以。不参与集体活动是完全可以的。我们都予以尊重。但这些人通常不能给团队带来有力承诺,这种承诺是在长期考验中创造非凡所应必备的。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而懊恼,要珍爱它!当你每犯一个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就会使你在未来免于再犯几千个类似的错误。
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成目标。
拥抱你自己的失败,直面给你和他人造成的痛苦,这是实现真正改进的第一步。人们都把忏悔作为宽恕的前提。心理学家把这称为“触底”。
珍惜志同道合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在所有事情上都与你看法一致,所以既然有人与你在最重要的方面价值观相同,也与你有实践价值观的相同做法,那就要确保与这些人为伍。
如果你发现无法与某人就价值观方面达成一致,就应考虑是否还与此人来往。价值观不同,会导致很多痛苦的经历和不好的结局,最终还是会让你们疏离。一旦你发现此种情形,最好尽快分道扬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通常不是什么好点子。很多观点都是一无是处甚至有害的。
每个领导人都要在如下两种情况中选一:1)辞掉能力不足的好人,从而获得成功;2)留下能力不足的好人,等待失败。
用不了一年时间,你就能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否适合其岗位。经过6-12个月的密切接触、大量测试和求取共识后,你就能大体了解一个人的能力。更有信心的评估可能需要18个月。
不要对所有人等同视之,要合理对待、有所区别。人们常说,对人区别对待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但是,合理对待人就必须有所区别,这是因为人和环境都不一样。如果你是你一个裁缝,你不会为顾客剪裁缝制同样的衣服。
领导有一件事不应该做,那就是操纵。有时候领导者会操纵员工情绪来促使员工做事,而如果员工明白过来,他一般是不会这么做的。你是在与聪明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按理性思维行事,而非基于本能和情绪。
要知道几乎做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都比你预期的要多。几乎没有一件事能够完全按计划进行,这是因为先前的计划并未考虑过失败的情况。每件事与计划相比实际都要花费一倍半的时间和一倍半的金钱。你的预期将取决于你及你管理的人员如何表现。
怎样尽可能做更多的事,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除了更努力、工作更长时间以外,还有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1)通过优先排序或直接拒绝来减少工作量;2)授权给合适的人去做;3)提高工作效率。
有些人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另一些人却在同样时间里做了很多事。导致差别的,主要在于创造力、品行和智慧。
与他人合作可得三大益处:1)共同努力比单打独斗能更强、更好地完成既定使命;2)出色的人际关系造就优秀的团队;3)积累财富以实现和满足我们及他人生活所需。
总之,我对你的祝愿是:1)你能将工作和激情有机结合在一起;2)你能与同事为了共同的使命而奋斗,收获成果;3)你能尽情享受奋斗和成果带来的欢乐;4)你将迅速改善和进化,成就斐然。
原则读书笔记篇三
这本书是瑞达利欧根据自身犯错和反思错误得到的总结,称为“原则”,被写入这本书中。
书中给出成功生活的重要公式:梦想+现实+决心=成功的生活。
这个公式在各类烂大街的书中已经老生常谈了,其中就决心和梦想展开叙述的往往是鸡汤文。而瑞达利欧对现实的叙述有深刻见解。我们都知道:把握现实的实际情况是取得良好结果最根本的原则,瑞达利欧根据自己错误估计经济形势导致破产的亲生经历说明了把握现实情况时会遇到的两大障碍是”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区障碍“,简单而言就是”自以为是“和”片面的思考“。这两个错误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自以为是”会将“片面思考”的结果视为最终真理。(瑞达利欧最惨痛的失败就来自上述两点)
针对上诉两个问题障碍,瑞达利欧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头脑极度开发和极度透明原则。
头脑极度开发原则要求摒除先入为主,并将”我是对”这一认知改为“我存在盲点”。
书籍简介到此为止,下面是我的理解:
首先,要完成这一转变并不容易,因为不利的思维方式之所以能存在,要么是因为它提供了便利,要么是因为它是天性的一部分。
“思维盲点障碍”则是天生的,就像人天生的视力,味觉的敏感程度就不一样。人的思维方式也有天生差异。
我的启发:采用“集思广益原则”能避开上诉两个障碍,达到认识到真实的现实。
“集思广益”之所以与两大障碍相抵触,是因为:
集思,是汇聚众人的智慧,它与“刚愎自用”相反,能解决“思维盲点”障碍的问题。
广益,是广泛采纳有益的观点,它与固执己见相反,能解决消除“自我意识障碍”的问题。
集思广益的最佳体现就是“头脑风暴”。
(不允许立即对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意味着不能有自我意识。)
如何将“集思广益原则”用到更多的场景?
最重要的是建立并维持住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必须具有如下若干特点:
1、拥有共同的目标(但不能是挣钱,否则将貌合神离)。
2、成员之间彼此认识(这点限制了团体的规模,约15个人)。
团体的建立要根据具体情境,当我要完成一个目标时,我会召集和我有共同目标的人。这些人可能来自贴吧,或者其他论坛,通过逐个认识这些人并拉群介绍他们相互认识,可以形成一个小圈子。当小圈子形成之后,信息会在我不参与的情况下在成员之间流动。我作为这个小团体的组织者,拥有最大的号召力,同时是小圈子中人际网络的枢纽,能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这有助于我收集信息和广泛征求意见。
这个启发也是来自于20xx年的考研历程,我犯的错误在于错误高估自己数学的水平,这是“自我意识障碍的一种”,它导致我没调整当前的学习阶段。如果我是在一个团体中,可以获得不同成员的参考意见,我就能即使调整了!
《原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原则读书笔记篇四
读这本书,想起了上大学那会儿读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的终极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原则,也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就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底层准则是什么。有些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原则,比如瑞?达利欧,甚至能将自己的原则成体系的总结出来;有些人的原则比较模糊,甚至不讲原则,其实不讲原则也是一种原则(哲学就是这么拗口)。
厘清并审查自己的原则有用吗?毫无疑问,原则是有优劣之分的,审查原则的目的是为了进化。无论是瑞?达利欧的生活原则还是工作原则,除了书中罗列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外,更底层的还是“明确目标-找出问题-诊断问题-规划方案-执行方案”这一循环,在循环中不断进化。
得益于曾经的工作经历,pdca戴明环一直深入我心,和瑞?达利欧底层逻辑几乎一致,再一次说明世界运行的底层原理还是相通的,一通百通。《基业长青》那本书里也说,企业的管理思想还是那一套,换个新名词,也还是那一套。当然了,这本书下次再推荐。
原则读书笔记篇五
最近有一本书在很红,已经从美国红到了中国,比尔盖兹和张瑞敏都为这本书写了序,那就是瑞.达利欧写的《原则》;据说这本书在美国一度被卖断了货,可见受欢迎的程度。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raydalio),26岁时创立桥水,如今,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被称为“投资界的乔布斯”,他曾经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
作者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42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向,浓缩了作者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第二部分是达利欧的工作原则;第三部分是如何制定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第一:作者的生活原则——用绝对理性的态度去认识世界
书中说,人都是非理性的,因为人具有动物性,很多时候人们会被动物性所驱使,忽略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比如,我们购物时并非因为真的理性需求,而是受感性的情绪和某种满足感所驱动而购买,这个不难理解,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买了一些我们不需要的商品,经常在网上忍不住要剁手,就是因为我们被这种动物性驱使完成了购买,忽视了我们是否真的需要的理性思考。
为了更理性的思考和行动,作者总结了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分别是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设定目标很好理解,认识问题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人的天性是自负的,对于自己的问题天生就有自我防御机制,不会被发现和承认,而是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问题做辩解,还有就算你没有自负,但每个人都有盲点,有些问题确实自己发现不了;要克服自负和避开盲区,需要做以下两点:
1、保持极度开放的认知态度——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即使再优秀再聪明的人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盲点,糊涂的人从别人身上找缺点和理由为自己的缺失做辩解,聪明的人很清楚自己的盲点和缺陷在哪里,并且知道怎么补拙来消除这些盲点和缺陷。
2、在生活中主动保持理性的态度—很少有人会把每天上下班的时间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精确的平均上班时间。如果你能准确地记录,用这种主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你对生活的掌控感会提高几个层次。
认识问题很关键,通过认识到问题,才会有后面的对症下药、设计和执行解决方案。
第二:作者的工作原则——以优秀想法至上的原则来决策
本质上说,作者总结的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把生活原则应用到事业上。书中列出了很多条原则,大概可以分成人、文化、组织建设管理三个维度。这些原则看起来有些紊乱,但其实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那就是优秀想法至上原则。
1、可信度加权决策法:充分考虑到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然后对不同专长的人提出的意见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加权计算进行决策。也就是在针对一个重大决策征询意见时,该领域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权重就会更大,非专业人士的意见权重更小,比如讨论的是一个医疗问题,有医疗背景的人提出的意见所占的权重就会更高。
2、极度透明和极度真实:就是要敢于说真话,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同级或者下属,员工之间要敢于说真话,事实求是,有问题要坚决要提出来。比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达利欧的下属曾经给他了一封邮件,指出他某次开会的效果是不及格的,没有做好准备讲得很烂;达利欧并没有生气,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比如,对于某人的疏忽和犯下的错误,当场指出问题而不是在背后议论别人的不是,做到绝对的真实和透明,也只有这样,同事之间才敢坦诚相待,不会假面恭维。当然这种原则对于公司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员工只要做最真实最舒服最自然的自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不需要刻意隐藏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也不需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这就是达利欧绝对理性科学的原则,做事最高效的原则、优秀想法至上原则。当然这种做法也有坏处——这样的交流有些简单粗暴,而且员工经常处于被质疑的状态会让人有些压力,但总的来说,敢于说真话寻求最优解决方案还是利大于弊的。
第三:有关原则的原则——如何制定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1、“痛苦”+“反思“:达利欧有一个怪癖,喜欢沉浸在对痛苦和错误的反思中,为此他做了一个app,专门记录每一个犯下的错误,每一个引起痛苦反思的事件。80年代他曾经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点倾家荡产,但是他回忆道,正是因为这一次错误,才让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让他的思维从“认为我是对的”变成“思考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2、善于记录,做“专业的犯错者”:善于记录其实也是大家都懂的一个道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我们人生的经验也好、重要的提醒和警示也好、偶尔的想法和灵感创意也好,我们的大脑都只能短时的储存和记忆,时间一过,大脑就什么都忘记了,这非常不利于我们总结和反思。达利欧说:“人生和事业上获得的经验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的进行记录和总结。”
达利欧说自己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这个“专业犯错者”(professionalmistakemaker),这专业犯错者不是说犯错很多,而是在每次犯错过后,都能对错误有完整的、理性的、全面的反思,由此能够把错误转化为原则。失败是不是成功之母,取决于你是不是一个“专业的犯错者”,否则只有一些感性的、模糊的感受和经验,最后的结果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其实我觉得“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性的弱点和顽疾,就像拖延症一样非常普遍),如果是这样,那失败依然是失败之母。
总之,达利欧的这本书是将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出的几百条各式各样的原则,做成搜索引擎一样的目录索引,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原则和解决方案,这样对号入座就可以了。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反思做了严谨和精密的原则总结,下次出现同样问题就可以直接从系统调用来解决问题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读这本书的核心观点,那就是用理性来对抗这个世界的复杂。达利欧就是一个完全的理性精确主义者,一切从理性出发,反对任何感性的个人情绪。所以这种思想和观点可能只适合那些极其需要理性来做判断的行业,比如投资,但是对于很多其他行业来说,比如我所从事的营销创意行业就很重视感性的部分。
极度的理性是需要极度的勇气的,认清真相的过程可能也是痛苦的,有时候适当保持一定的感性,对很多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原则读书笔记篇六
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的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
1、自我意识障碍——是指你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以下两个部分:
颞(nie)叶:处理情绪,是一种本能,不能感知。通常会简单化处理事情,做出本能反应。比如渴望赞美,讨厌批评。
前额皮质:处理理性,能被感知。比如会使用逻辑推理思考建设性批评是否对你有利
2、思维盲点障碍——你的思维方式会阻碍你准确看待事物。就像色盲不会区分颜色一样,思维盲点的存在,会让他看不到一些东西。更可怕的是:我们本能地不愿意接受这些事实,当你被别人指出缺陷时,会感觉不舒服,会想反抗。
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导致的不良结果:
当两个人出现意见分歧时,会坚持自己是正确的,最终往往以失望而告终,甚至会发生争吵
如何避免自我意识障碍和思维盲点障碍?
1、保持头脑极度透明
这是首要前提,为什么呢?每个人的思想观点中,都存在些许不正确或者不完善的想法。如果你的大脑极其封闭,总是认为自己所做所思都是正确的,谈何改善呢?你需要承认自身盲点,改善错误,才能避免在类似的`问题上栽两次跟头。
2、和信任的人一起探讨观点
如果对方的履历资质明显好于你,你应该试图去理解对方的观点;
但是如果双方的资质差不多,适当的争论就是合理的
3、如何做到头脑极度透明呢
a适应高质量的思考,并养成习惯:学习的过程是反人类的,同样高质量的思考也是反人类的。
b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每次在犯错误时,都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
c冥想:这是养成自控力,调节情绪等等场景的通用手段
原则读书笔记篇七
1、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
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条,影响我们合理决策的最大障碍是你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会让我们难以看到客观事实。例如:我们的潜意识与意识。潜意识有很多防卫机制,比如需要被爱,需要认同感,难以接受自己的缺点和批评,害怕自己不能成功等等。它们在你行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操控你,甚至你也很难有任何觉知。
不过我们还有更高层次的意识,就是有逻辑和理性的“前额皮层”。这也是为何有些人更情绪化,而有些人更理性。书中认为: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大障碍就是人的致命缺陷。导致聪颖勤奋的人无法发挥自身的全部潜力。
而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那就是保持大脑的极度开放。你知道并承认自己有盲点,你就可以找到一种解决方法。但假如你不知道,你将持续不断的栽在同样的问题上。
极度开放是一种能力,让你有效的探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你始终在自我观察,并作出最佳选择。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意识的认识:人类最终幸福的源泉在于自我意识的提升(对自己的意识和对他人的理解意识)。
要做到极度开放,你必须:
a、相信你不知掉最好的解决之道是什么,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是最重要的。
b、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做出决定。
c、不要担心自己的.想象(或面子),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头脑思维惯性的盲点,谦虚及广泛地吸纳意见和信息,以便作出最佳选择。
2、不要停止质疑自己
我们总是有一种过度自信,觉得自己推理出来的东西是绝对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的盲目自信,很多时候是占大多数的。
看到一种不能理解的行为,觉得很奇怪。看到和自己价值观不符的事情和人,难以接受。看到一种商业行为,觉得是错误的,结果等大家都赚钱了,自己才后知后觉。这就是我们过度自信(相信过往的经验和惯性的判断),从而忽略了最本真最现实的情况。所以,遇到新事物的时候,抱着“我什么都不知道”的心态是尤为重要的。吸收所有的客观经验,给自己的大脑程序更新。不断的质疑自己,打破自己的思维常规,往往可以得出最客观的答案。
3、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原则
作者达利欧在前言和介绍中就阐述了:每个人都是依据自己的原则作出最客观的选择。而原则的形成就是在不断的经验,失败和反思当中得出来的。
他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展示和总结他自己的原则,让我们由此思考属于我们自己独有的原则。因为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和性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目标和性格的原则。
而找到这些原则又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情况,假如我们没有原则,我们就会被迫针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做出孤立反应,但是我们有一系统的原则,就会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的情况,也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并因此过上更好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想要什么以及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并依此指定你的“原则”。
4、不容忍问题
如果你想达到目标,你得明白这个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等待)。这至关重要。
你发现的每个问题都是一次改进机器的机会。发现问题而不容忍问题,是最重要也是最不为人所喜欢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不喜欢麻烦,从而掩盖问题。因为觉得解决问题过于艰难。而不解决问题就像温水煮青蛙,过程中虽然不痛苦,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惨痛的。
诊断问题,探究根源是我们每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必须审视的,为了我们更加美好的人生。
原则读书笔记篇八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原则》并不是那种贩卖愉快得获得感的成功学,比如这些书的常见套路:直白的左右逢源的核心观点、巧妙得修改引述内容且不列其出处、不写任何令读者情绪不适的词句等,《原则》里统统不屑使用。有跟我一样担忧和成见的朋友大可放心,《原则》是一本有自己原则的好书。
《原则》的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个人经历简介,作者认为通过叙述他的真实故事,可以便于读者判断书中的原则多大程度上适于读者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作者回顾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将自己受益匪浅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挣扎的纠结都一一陈述,拾起珍珠串成项链,最终构建出了这些让人信服的原则。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则。其实达利欧的初衷是写一本工作原则的书,但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他在桥水实行的工作原则背后的基础是他的生活原则,两者是无法分开的。所以在最终的这本书中,生活原则部分是整本书的“真正的核心,因为他将说明为何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桥水的工作原则,其实这些工作原则只是生活的原则在集体中的自然推倒。它们遵循生活原则的基础,描述的是认同这些生活原则的人如何在集体中达成1+12的效果。
现在出版的这整本《原则》实际上是作者计划中的上半卷,随后会有经济原则和投资原则组成下半卷。然后还会有桥水公司开发的各种辅助实践书中原则的工具app发布。完成之后的整本书就是他的“终极回馈”(《千面英雄》中指英雄们在自己终年时候对社会的回赠),那时他也将归隐田园。
不论是书的内容,还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这位传奇人物的坦诚、通达带来的感染力,都值得一读。
就书的核心部分,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就给读者的忠告,一本不讲why的书,基本只是一本说他人故事的小说。读者需要穿起书的脉络,才能建立起与自己生活的链接,《原则》一书的关键链接就在序言中的四句话:
自己思考!
你想要什么?
事实是什么?
如何行动?
简单?并不简单。仅仅自己思考四个字就已经足够难。毕竟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不论一个人知道多少,甚至不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知道多少,不知道的总是比知道的更多。考虑到大脑神经的复杂、意识与潜意识的纠葛、认知语言学的框架效应,仅仅定义“自己思考”都不是一件那么有把握的事情。但,我思故我在,不能放弃思考,一切都要自己思考。这是原则存在的基础。
作者的第一个思考就是“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也就是生活原则的第一条“接受现实、拥抱现实”。注意不只是一个现实的人,而是一个超级现实的人。这意味着宗教、虚拟世界、“毒品”等能给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快感等,都应该并且必须从现实世界获取,现实世界中获取的这些会更持久也更美妙。这个结论并不困难,但大多数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或者对某个方面做妥协。(当然如同作者所说,这第一个思考也可能就并不恰当。宗教背后对终极价值得追寻等都可以做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思考。)
因为不知道的总是比知道的多,所以思考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一种赌博。很不甘心么?但这是事实。
由于没有人是全知的,原则必须存在,而不是每一次新的思考都重新搭建思维体系。也就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的意思。这是原则存在的必要。
原则是人生算法。算法可能会犯错,可能不够高效,但必须存在。原则这个人生算法是人类可能无法适应真正混沌的现实的那个思维载体大脑天生的追求,是每个人在降生后的混沌中对自身的锚定的渴望。
下一个问题就是“你想要什么?”。想要什么不是一句简单的回答,如何确定你的“想要”是真正的想要?作者给出了第二个生活原则“五步法”,明确目标-列出问题-诊断-规划方案-解决。就是想说明,如果想要,那么写满这五个步骤,证明你真的想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考虑每一步时候,不因为未来的下一步你有某种“答案”而影响前一步的判断。只有做前一步时候不管后一步去梳理出的一个人的“想要”才是真正的想要,困难才是真的困难,办法才是真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或妄想。
然后“事实是什么?”,要知道现实是什么,就意味着注重真相,不管真相对你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分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不论真相让你几百万年前遗传至今的基因如何抵抗,真相就是真相,如同罪犯可以抹灭证据却无法忘记犯罪的记忆,最终会伴随你余生的是真相。头脑需要极度开放、需要懂得人与人的不同,这些都会帮助你获得对真相越来越好的了解。
作者在极度求真这点上,不止于对那些研究主体与客体不同的一般得知识和信息彻底的求真。在研究主体与客体相同的心理等范畴,他也敢于大胆实验,所以在桥水建立了离经叛道,一点儿也不“政治正确”的文化和工作原则,给书里留下了大量易让读者心情不适的内容。
最后“如何行动?”,就是作者第五条生活原则“注重决策”中列出的一些经验,利用可信度加权去做衡量优劣等。
关于如何决策其实占据了书本最大得文字篇幅,但如果诚心实意的接受前面的原则,如何决策也就是作者带你做一次顺理成章的游览。反之,恐怕他的管理和决策的手段也就并没那么有用。
举例一些如下:
追求极度透明,为每一场会议录音,任何人可随时了解
为每个员工做心理测验,性格分类
每一次决策每个参与人的投票结果都会记录
根据决策运行的效果来为投票的每个人打分加权形成信誉度
每次投票决策的结果会是根据每个人得信誉度加权和
这些加权会细分到各个不同领域和模式特征,以运用不同的模型来计算决策
所有这些都会被制作进每个员工的棒球卡随时供任何人查看
以上这些会议决策流程和计算都已做在计算机程序里,人负责输入
历史决策尤其是曾经的错误决策,会被不断的拿出来修改加权重新模拟验算收益,以调整系统的参数和人的权重从而不断演进
其他的还有:比如达利欧在书中摘了一封初级级别员工公开批评他一次具体会议上具体用词和发言内容错误的邮件全文。还有在大家都推崇扁平管理的现在,达利欧是严格的金字塔型管理。等等。
乍听这些的感觉可能会是幼稚、不尊重人性、不切实际、不合时宜。而这配上桥水的成功,正是证实了原则的魅力。
原则读书笔记篇九
党性原则是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确立的。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党性原则
读书笔记
,希望您喜欢!党性原则指共产党员在党的实际活动中坚持党性必须坚持的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全体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党性原则是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确立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党性原则集中体现在党章以及《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行动的指南。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强弱和有无党性的首要标志。这就要求全党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2)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终身。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党员党性锻炼的最基本要求。它要求党员要把实现党的最高理想与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搞好本职工作。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党性原则的集中表现。能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衡量一个党员有无党性和党性强弱的试金石。每个党员都应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作出自我牺牲。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4)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在高度自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铁的纪律。这是共产党员党性锻炼的重要内容。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5)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在一切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
原则读书笔记篇十
阅读很重要,想提高语文成绩,从阅读抓起。先来读读坚持一件事原则,做到触类旁通。那么,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坚持一件事原则,希望你喜欢。
坚持,没错!坚持就是胜利。
当我读到一篇阅读的时候,从中意识到我原来有这么一个缺点;总分神,不够专心。我突然想起来了林肯,他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而成为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还有李嘉诚,他白手起家,他也坚持专心与做一件事,那就是成了百万富翁。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得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
我觉得吧,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阅读上面说,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然而我认为我自已就是缺少这两点,还有就是一个“坚持”。
当要专心致志地集中我的思想时,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确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坚信自已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成功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
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全身心的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走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井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l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走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住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原则读书笔记篇十一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是《原则》里的第三大生活原则。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原则,我提了几个问题,重新整理了有关这个原则的思路,这几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一、为什么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如果不能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会导致什么后果呢?用书中的话来说,头脑封闭付出的代价非常高昂:当其他人向你展示各种美妙的可能性和可怕的威胁时,你会视而不见;当其他人提出可能是建议性甚至是能救命的批评时,你也不能领会。当出现分歧时,听不见别人的意见,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相互争执,最后会演变成相互指责谩骂。大部分冲突基本上都是这么造成的。
二、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有什么特征?
总结书中提到头脑极度开放的人的特征,可以归纳成一下几点:
1.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承认自己不知道。
2.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坚持学习。
3.面对不同的观点不急于辩论,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试图理解对方的观点。
4.考虑对方的观点的同时,保留自己的思考。
三、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会成妨碍你成为那样的人。所以平时要注意练习。
1.当别人质疑你的观点的时候,你会感到痛苦、紧张,尤其当对方是地位和水平不如你的人,骄傲的情绪做遂,你会觉得对方的观点很可笑,甚至感到恼怒,想发脾气。如果出现这些这些迹象时,说明你的头脑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
从封闭走向开放首先要克服你的自我意识障碍,放下你的骄傲,放下你的面子,先假设对方是正确,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讨论。让他提供可以支撑他的观点的事实依据,进行分析。
作者曾经被下属指出过,他对待人的态度有时会让员工觉得他们“不胜任工作,可有可无,被羞辱”,当听到这个反馈时,他感到痛苦和惊讶。因为他一直觉得自己在真诚地与人交流,没想到会被理解成直率冒犯。他向他的下属询问情况,并找出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怎么解决。
问题出在他希望桥水能够尽善尽美会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员工做的不好的地方会直接指出,不绕弯子。跟他关系密切的人会理解他,但对他不太熟悉的人会觉得他直率冒犯。后来得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公司的相处规范写成工作原则,全公司的人都必须遵守。
2.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记录一下你经常在那些方面因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东西而做出糟糕的决定。但往往自己很难意识到,可以请别人帮你尤其是那些看到过你所忽略东西的人,列在一张单子上,当再次碰到这些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去反思,和改进。
3.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向专家请教,而且不止向一位专家请教。
2013年,作者去做例行体检被告知患食管癌的前兆,可能最多只能活个3-5年。后来又请教了一位专家,说病情并没有那么严重,只要切除食管和胃,就可以防止癌细胞的扩散,但很大可能导致残疾。他又见了第三位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每三个月做一次内窥检查,病情可以得到控制,这种方法可行,但是疗法不太方便。后来作者又见了两位医生,认为做这种检查不会有任何事,作者就决定做这种检查,在做检查的过程切了部分内组织拿起化验,发现根本没有任何癌细胞,虚惊一场。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有那么多的专家可以去请教,但是如果我们遇到某个问题弄不明白,我们可以看相关的书籍,而且不仅只看一本书,要看好几本,综合几本书的建议找出你最满意的答案。
四、最后对于做得头脑极度开放,你可能有个疑问,如果事事都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跟别人讨论,总是怀疑自己,该多累啊?头脑开放总有一个度吧。很多人都与你意见有分歧,不用对每个人都“头脑开放”,找到那些你认为可信的人,跟他们探讨,时间才会花的值得。
在读原则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整体读完一大条原则,可以翻回去看作者的故事,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实践该原则的例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原则,再用改原则其审视一下自己,或者看能不能用这条原则去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否则读起来感觉就像听别人说教。
原则读书笔记篇十二
《原则》这本书,是今年上榜的畅销书,能上榜总归是有它的理由的,这是本550页非常厚的装帧又非常有个性的书。光看它的装帧,就能感觉出作者是一个低调内敛有原则的人,正如书中所写到的,每做一件事,都有它应该遵循的原则,连书的包装也如此,章节与章节之间,都有作者提炼出的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这本书的定价很高,98元,我心怡很久,一直没买,直到当当搞活动打折时才买的。最早听说这本书是在吴晓波频道,吴老师推荐了这本书,然后开始有很多自媒体推荐这本书,出于对晓波老师的信任,我也开始关注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大家都不陌生,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先生,他根据自己几十年来生活工作经验提炼出来的书中原则,最初只在桥水公司自己的网站上贴出来,没想到点击量非常之高,作者才萌发了写书的想法。
先小试牛刀,有点击量才筹备出书,这种做法也是当下一些畅销书或工具书作者的做法。像《定投基金指数指南》这本书的作者银行螺丝钉,他首先是雪球上的大v,发布的关于指数基金的文章吸引并且积累了很多粉丝后,才在刊出电子书的基础上出版纸质书,粉丝一般都会买账,书的销量相对不错。
这也算是达利欧这本书中所提到的原则,一个行业的原则。可见,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有它遵循的原则。我们也可以向达利欧学习,把自己生活中工作中的经验提炼出来,做好记录,形成自己的原则,用他们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至少一点是可以做到的,曾经犯过的错,有前面提炼的原则指导,应该是不会再犯了。
这本书我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啃几页,慢慢看完的。曾经看完第一部分后,感觉有点晕乎乎的,就把书放下,去看其他书。过段时间再重新拿起此书时,发现之前读过的第一部分内容已经完全忘记,一点印象都没有,只好从头读起。
这本书,作者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历程,第二部分写了五个生活原则,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提炼了工作原则。
本书的框架是一目了然,层次非常清楚,本书中的一些内容确实也非常吸引人,我读书一般实用主义,对我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观有启发的,我会多浏览几遍。引人入胜的地方,也会做些记录,写点想法。
达利欧认为,原则是根本性的真理,它构成了行动的基础,可以帮助你实现目标,人们可以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生活、管理、经商和投资,并将其系统化为一系列原则。我认为,从这个角度看,本书是偏客观理性的书。书中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地方,是作者在中文版序的前页,写上的这样一句话“致芭芭拉,陪伴了我40多年的另一半,是她使我的生命完整”。这是一句感人又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妻子满满的爱,也是作者对妻子最高的评价。
看完这本书,也有很多地方让我记忆深刻,作者的理性、作者的人生观以及作者所提到的问题日志等等,对我的价值观,对我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启发。
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本书的生活历程和生活原则部分读后对我的帮助比较大。而后一部分,工作原则,对于创业者或管理者来说,可能会被称之为精华,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看过了解即可。对于我来说,我更期待作者的下部书,经济原则和投资原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6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