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游石窟游记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21:30
游龙游石窟游记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4 04:21:30     小编:雨中梧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革,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2.合理的总结结构可以使内容更加有条理和易于理解总结范文中的例子和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总结的方法和技巧。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一

农历正月初五,天气晴朗,我、姐姐和爸爸来到了龙游石窟游览。

来到大门前,“龙游石窟”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一见到这种情境我当然是忍不住想拍照了,我急忙拿起照相机拍了起来!

走进大门,眼前一幅壮观的景象映入我的眼帘。再往里走,一幅路线图出现了。龙游石窟号称是中国第九大奇迹呢?我有点迟疑,这个石窟真有这么好玩?我跟随着导游小姐疾步走到入口,进入了石窟。哇!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石窟就是无数座巨大的地下宫殿呀!我用手轻轻的触摸着墙壁,咦!怎么这么高高低低的呀!我睁大眼睛仔细的瞧瞧,嗯,这不是鱼骨吗?我人都傻了,这墙壁上竟然能雕出鱼骨来。我们沿着漫长的隧道走进了第一个石窟。那石窟有三四百平方米,中间有三根石头的大柱子它支撑着整个大石窟,是古人刻意留下来的。墙壁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画,有菩萨,有牧童,有柳树,还有和尚在挑水呢!眼前又是一条深幽的通道,这是进入第二个石窟。

这个石窟比前面的一个大那么一点,也是有三根石柱支撑着。可它中间却有一个小水池,那水池里的水清澈见底,真忍不住想喝一口。我们接着往前走,这条通道是通往第三个石窟的。这个石窟是露顶的'。传说,这个石窟上面是一个村庄,村民们在这个石窟里找到了水源,于是,他们才过上平安的的日子。这个石窟的最大特点就是日光通过露顶加上设置的灯光,使整个石窟变成蓝色的了。再往里走,又进入了通道,这条通道是往第四石窟走去的。这个石窟没什么特点只是墙壁上的画特别多。接着往前走,终于走出了石窟。石窟外面是个公园。我呢,便和姐姐悠哉悠哉的散起步来。

啊!这次石窟之行,让我大开眼见,大自然真是个杰出的雕塑家。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二

夏天最凉爽的地方是哪儿?当然是龙游石窟了!去那儿玩,一定得带上羽绒衣。

龙游石窟共有十来个洞厅,一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都对游客开放,几个洞厅大多由一些人工隧道连接着。在这些已经开放的洞厅中,我最喜欢三号洞。三号洞最宽敞,一边还连接着一个小一些的洞厅,所以特别大。大洞中央由三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着洞顶,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据说这可是古人的智慧所在。石柱上刻有精美的花纹,洞壁上也刻着一道道整齐的鱼鳞纹,美极了!洞中还有一个很大很深的水池,池水清可见底。

每个洞窟都开着自然“空调”,而且开到了“零”摄氏度。由于是暑假,我们都穿着短袖短裤短裙,可尽管刚才在洞外还是汗流浃背,可一到洞里,立刻冷得全身起鸡皮疙瘩。

当我们沿着台阶慢慢从洞底向外走时,温度便慢慢升高,由刚才寒冷的“冬天”渐渐进入凉爽的秋天。而离洞口越近,温度就越高,待到洞口,一阵又一阵热浪向你袭来,刺眼的阳光恨不得将你烤焦,于是我们又回到了火热的夏天中去了。

一天三个季节的体验,你说龙游石窟是不是令人称奇呢?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三

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我伴着柔和的月光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早晨,我们一家子趁着十月一日放长假这难得的机会,决定自驾车到浙江省内旅游。经过一家三口的商量后,我们决定先到龙游石窟游玩。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龙游县城北三公里的凤凰山麓,是一处气势恢弘、瑰丽壮观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还被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呢!三十余个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纭,成了难以破建的千古之谜,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叹气访古。这就是我们要到龙游石窟的原因。对了,它还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经过横店,我们来到了龙游石窟。

一进到石窟的1号洞里,果然不同凡响啊!这里面虽然没有一个窗口,但里面仍然是亮堂堂的。里面有8跟长达十几米的柱子,似乎是用来撑住石窟的,以防石窟倒塌。可是我想:“这么长的柱子,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建起来的呢?那时候又没有……莫非这里以前是《射雕英雄传》的的欧阳峰住的,这里的石窟是他建的?”我带着种种疑问,来到恶劣石窟的2号洞。

你别看石窟这么身奥,如果没有xx年前的两位农夫,这石窟可能到今天还没被发现呢!为什么么呢?请继续看下去。

在十月4日的`时候,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踏上了回家的道路。这个十一,我过得很充实,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十一的,xx年的十月一日。它给我带来了知识的财富,给我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四

今天下午,我们怀着好奇之心来到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

排着队伍,我们走进了六号洞窟。哇!里面又黑又大,借助微弱的灯光,我发现四周洞壁上凿刻着一条一条有规则的条纹。三根高大挺拔的石柱屹然支撑着石窟。“这是鱼尾纹石柱,每根石柱能支撑起3000吨的重量……”这大概就是石窟千年不倒的原因吧!沿着石梯越走越下,我觉得越来越凉快。洞底有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

穿过不定期后人挖掘的通道,我们依次一到了七号、三号、二号、一号石窟。我发现这些石窟虽大小不一但结构相似,洞与洞之间相隔不到1米。

在回家的路上,脑海里不断涌现出一个个疑问……。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五

今天,晴空万里,我和妈妈一起游览了让人赞叹不已的龙游石窟。

我们坐车来到龙游石窟,只见大门上镌刻着“龙游石窟”四个金光闪闪的镏金大字,接着我沿着石子铺成的羊肠小道,一路上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山间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野草翠绿、古木参天,这就是闻名的凤凰山。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气势磅礴的5号洞窟,这是一个完全人工开凿的地下巨型建筑,整个厅堂高20多米,面积足有1200平方米。三根巨大的鱼尾壮的巨石撑45度倾斜的顶穹。顶穹和洞壁以及石柱上刻着40厘米宽的平行线,中间刻着弧形纹路,线条匀称、流畅。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其工程之大,工艺之精现代人都无法做到,何况古代人没有先进机器,又是怎样刻出来的呢?真所谓鬼斧神工!这洞里都是红沙岩,如果脱离了水极容易被风化,这样石头开采出来,一点都不坚固,根本不能造建筑,究竟又有何用?更让人称奇的是竟没有一块石头被留在洞中,到底运往何处呢?我真是越来越想不通。

我带着疑惑又参观了2号洞窟。洞里有一个青石雕刻成躯干,无头、手和腿,胸前的玉琮是汗以前权势者的象征。只见他双手呈拱形握着箭柄,箭头朝地,这可以看出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那他是谁呢?还有奔马、飞鸟、潜鱼图、闪电图、翠光岩等,谜团一个一个结起,我真想成为一个考古学家,把这些谜团统统解开。

告别了构造诡奇而神秘的龙游石窟,我依然思绪万千。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六

1992年,一个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的世界第九大奇迹奇迹,一个举世罕见的浩大地下工程,在几个农民发现下,它横空出世了。它就是所谓被观者惊呼为“旷世奇窟”的――龙游石窟。

人们到现在都不清楚它是干什么用的,有的说它是备战基地,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在操练;有的说是地下仓库,藏有战争时所需的粮草;有的说是一个采石场,从里面采集的石头运到四面八方;有的又说是墓穴群,在里面躺着的是皇宫里的达官贵人;有的又说是外星文明,是外星人的杰作;有的还说是造反的采矿人安身之处等等。

总之,百闻不如一见,我得亲自去龙游石窟看一看。我刚进洞就有一股刺骨的寒气在我身边环绕,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它高十几米,面积大约是700平方米。中间有几根形状特殊的柱子。据说这柱子排放的位置是毫无偏差,那古代人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呢?墙壁上还有几幅清晰可见的岩画,上面画这马、鸟、鱼这三种动物。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

哇!这几个石窟如果要建成的话,非一日之功。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七

我最喜欢去的是龙游石窟,那里风景优美,冬暖夏凉。

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龙游石窟。那里有一座池塘,池塘上有荷花、荷叶,荷叶下有许多的小鱼,鱼儿在池塘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我们跟着导游进入了石窟,石窟建在地底下,真像一个地下城堡。我真的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地底下非常的凉爽,墙都是用泥土做成的,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最壮观的是一根根柱子上都刻着巨龙,连楼梯也是用泥土做的。听说龙游石窟是越王用来练兵练将的,里面还有许多做生意的人呢!

一走到外面就觉得非常的炎热,龙游石窟真是避暑的好地方,真想多待一会。

啊!我永远爱你“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八

正月初三那天,我们一家四口自驾游来到衢州的'龙游石窟,石窟在一个叫石岩背的小山村,一面背山,另一面有一条衢江环绕而过,风景十分秀丽。

我们先在景区边上美美的吃了一顿,随后进入景区,讲解员阿姨先带我们去影视厅观看龙游石窟的介绍,让我们大概了解龙游石窟的由来。

前往石窟的路上,我发现路边有好几个的水潭,就询问讲解员阿姨那是什么,这才知道在这临江小山内竟然藏着24个大小不一、布局精美的人工洞窟。接下来我们将参观五个洞窟,其他洞窟出于保护还未被开发,而这些水潭就是还未被开发的石窟,爸爸询问:那这些石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讲解员阿姨回答说:这些石窟是当地村民原先用于养鱼,后来发现鱼不见了,他们就用四个抽水泵连续抽了17个昼夜才把水抽完,于是就发现了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

我们随着讲解员阿姨参观了五个石窟,其中一号石窟和四号石窟让我印象深刻。四号石窟是所有石窟中最大的一个,有两千平方米,进入洞中我就感到四周温度骤然下降,四个粗壮的石柱首先映入我眼睑,好几个大人都抱不过来呢,下到平展的坑底,抬头看到石窟排列有序的凿痕不禁感慨古人技艺的高超,而在一号石窟是最小的石窟,在它的壁面上还雕刻着一幅马、鸟、鱼三种动物组成的岩画,雕刻的栩栩如生。如此精雕细琢的地下工程不禁让我好奇地问讲解员阿姨:这个洞以前是干什么用的?这就是龙游石窟最神秘之处,有人说这曾是帝王的陵墓,也有专家考证说是古代人采集石头而留下的,还据传是越王勾践练兵的地方,更离奇的说是外星文明留下的遗迹,不过直到现在还未有定论呢,小朋友你猜猜这是用来干什么的?我摇摇头说:我怎么知道。

是呀!看到如此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的石窟。不禁使我佩服古人的智慧与勇气,他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个永远难解的千古之谜。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九

来到龙游石窟,最先看到的就是影视厅。影视厅正在播放《龙游石窟》的专题片,我和妈妈找了两个座位坐下来,饶有兴趣的看着。

看完影片,我们来到卧龙居,卧龙居旁边有一个湖,湖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玉。湖面上有一座水车,水车的`上面有两条龙,它们张牙舞爪,昂首翘尾,可威风了。

接着到一号洞,石壁上有一幅画,上面清晰的刻着“马、鸟、鱼”的图像,这幅壁画说明当时已经有陆地、水里、天空生存的动物出现,望着巨大的洞窟,听着导游带有神话般的解说,越加感觉石窟的神秘。

这真是一次奇妙之旅,我们是怀着好奇的心理走进洞中的,却揣着猜测的心理走出洞。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十

公元前375年,姑蔑国(越国附属国,国都位于今衢州龙游县)都城外,年过四旬的欧冶子静静地站立在一个小山区上,他沧桑而疲惫的脸上露出了难得地微笑。在他的身后,是楚国相剑师风胡子。

“大王想要的宝剑,不但要坚韧、锋利,还要飘发而断,见血无痕。”风胡子盯着欧阳子,缓缓地说:“你只有一年时间了。”

“我已经找到了寒泉,但铁英和亮石还没有得到。不过,希望就在眼前。”欧冶子眼里闪烁着兴奋,他看着脚下的山石说。

“我已经找过姑蔑国监大夫岩库都,他会派石匠来帮你开凿的。但你也要小心,别让越王的人看出端倪。”风胡子叮嘱道:“此处地偏人少,不宜地面直接开采,应凿口而下,采用腹中挖掘的方法来寻找铁英和亮石。挖掘出的石块岩库都会叫人从河道运走。”

“风胡子,你放心,我虽为越人,但和越王有杀父之仇,我一定尽快找到铁英和亮石,冶炼出宝剑,进献大王。”欧冶子果断地说。

风胡子走后不到半年,岩库都派来的石匠在欧冶子的指导下,已经在一个小山包一侧往下开挖了十来米深。欧冶子要求石匠将石块凿成二十公分见方,一米来长的石条,以便利于搬运。欧冶子对每一块开凿出来的石块进行细细查看,在确定没有铁英后让人抬了出去。

铁英,其实是铁矿,一种纯度很高的铁晶结石,一般处于岩层几十米下。欧冶子为冶炼不同于青铜剑的宝剑,遍寻名山大川,最后在风胡子的指点下来到了这里。从岩层裸露的石块来分析,这里的含铁量很高,且纯度较高,欧冶子判断,下面肯定有他想要的宝贝——铁英。而亮石是用来磨剑砺锋的,普通的磨砺石是无法打磨出楚王想要的宝剑的。亮石是结伴铁英而生,只是数量更稀少。

公元前374年初夏,欧冶子从淬火砂里抽出了一柄宝剑。一道精光中,“龙渊”宝剑横空出世。微风吹拂着欧冶子凌乱头发,迎剑刃纷纷飘落。

风胡子满意地查看着“龙渊”,缓缓地插入剑匣,同时让石匠将掏空的石窟进行修整,以防止被越人看出端倪。

当越王的使者将青铜剑被“龙渊”轻易削断的消息带回越国后,越王惊了。随即,方圆不足十里的凤凰山麓被越国士兵团团围住。

在接下来几十年里,大量的石匠和民工为征调到这里,为得就是挖掘冶炼宝剑的铁英和亮石。

公元前340年,当干将把“巨阙”、“干将”和“莫邪”三把宝剑陆续呈献到越王目前的时候,越王已经没有心思来欣赏这绝世奇兵。民穷国衰,强敌陈境,仅仅几十年后,越国被楚国吞灭。

两千年后,当历史的烟尘渐渐落定,石窟也慢慢露出了原本的面目。

龙游石窟与其说是一个奇迹,不如说是一个阴谋。楚王以“龙渊”为饵,诱使嗜剑如命的越王不惜耗竭一国之力进行挖掘铁英。在留下大小不一的十几个石窟后,立国千年的越国黯然消匿在历史的尘埃中。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十一

龙游的最后一站世界第九大之谜的――龙游石窟!

石窟里又黑又凉。我们一路走啊走啊,从一个洞到另一个洞。一共有七个石窟,这七个石窟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一样排列。

每个洞都很深很大,洞壁好像是古代的人们用工具凿的,但凿得非常均匀、平整。洞的中间有三根高大的像鱼尾一样的柱子支撑着整个洞,这些柱子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重量则不可估量!

我们走了很多很多的路,我都走不动了,连连叫苦,哎!这个石窟即不好玩,还留下这么多谜,真是苦中带辣啊!

两天的龙游行结束了,我带着各种滋味和龙游说再见!有空你也去龙游玩一玩吧!你一定也能体会到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回味无穷!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十二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无底塘”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也被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石窟现已开发出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

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二号谜窟。

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平方米,也近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该谜窟光线较充足。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

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

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平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平整,面积约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五号谜窟。

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平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龙游石窟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龙游石窟,遥相呼应,而名声鹤起。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十三

龙游石窟景区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的龙游县小南海镇,历史上是风景名胜区倚邻分景秀丽的小南海分景区,1992年,世代传说的“无底塘”在四位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水落石出”。又一个世界奇观----龙游石窟横空出世了。

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倒斗型”,洞内均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的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义的凿痕。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走进石窟,宛如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

石窟现已开发出五大迷窟:

一号谜窟:它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三种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的图象雕刻。

资料。

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该谜窟光线较充足。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三号谜窟: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给人以深邃阴森的感觉。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笔者认为是一条巨型机械的进刀痕。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这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平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平整,面积约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五号谜窟:该谜窟规模较小,仅700平方米左右,该谜窟进口处有大量的土石未排出,梯道也埋在土石堆下。旅游者可从窟底一人工开凿的横门由四号窟进入。该窟呈矩形,三根擎柱呈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东北角。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十四

来到龙游石窟,最先看到的就是影视厅。影视厅正在播放《龙游石窟》的专题片,我和妈妈找了两个座位坐下来,饶有兴趣的看着。

看完影片,我们来到卧龙居,卧龙居旁边有一个湖,湖水清澈见底,碧绿如玉。湖面上有一座水车,水车的`上面有两条龙,它们张牙舞爪,昂首翘尾,可威风了。

接着到一号洞,石壁上有一幅画,上面清晰的刻着“马、鸟、鱼”的图像,这幅壁画说明当时已经有陆地、水里、天空生存的动物出现,望着巨大的洞窟,听着导游带有神话般的解说,越加感觉石窟的神秘。

这真是一次奇妙之旅,我们是怀着好奇的心理走进洞中的,却揣着猜测的心理走出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游龙游石窟游记篇十五

星期四早上,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爸爸带我和三位客人一起去龙游石窟玩。

一路上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想往多时的世界第九大迷迹马上就要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到了购票处,爸爸买了四张票,分别是他和三位客人的。而我是免费的,为什么呢?哈哈告诉你吧!我是衢州晚报的小记者,当然免费了。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电视放映室,看龙游石窟的宣传片赵忠祥叔叔讲解的石窟是怎样发现。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3号洞,一到洞口便觉凉风袭面而来,像是一天然的空调。走进洞中映入眼帘是宏伟的鱼尾巴状的石柱和开凿排列整齐的石室,听着导游的讲解,我知道了龙游石窟的分布是七星状排列的,而且古人定位非常准确,有些连现代技术都难以做到。而且有两个石窟相连仅20厘米。到了4号洞只见四周刻着八仙过海图,在4号洞中的一根石柱上刻着一条龙,只是可惜3号4号洞没有原汁原味的壮观了。

今天龙游石窟游玩,真是太有趣了。带着种种猜想我们结束了游玩,起程回家。在路上我们又热烈的讨论了龙游石窟的不解之迷,后来爸爸的朋友又讨论了石窟的保护问题,噢!原来石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它本身的难解之迷,还有留给我们的是环保和保存之迷的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848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