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质量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离子反应教案篇一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生微粒观、变化观形成的重要载体。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对电离与离子反应的要求为:“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具体内容包括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等关键概念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离子反应的本质等核心知识,也包括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而本节的内容更加深入系统地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真正使学生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可让学生初步建立基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认识物质结构与变化的观念和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素养。同时,本节内容也将为后续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研究微粒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准(20xx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
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发展微粒观,使其从微粒的视角认识溶液和溶液中的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又能够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分类视角和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酸、碱、盐,并且能从宏观物质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但其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微观意识,难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酸、碱、盐在溶液中的行为,因此学生需要建立一个新的认识视角,认识物质,认识反应,将原有的宏观、孤立、定性的认识角度提升至微观、联系、定量的层面。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
1.认识停留在宏观层面:未建立电离、电解质等概念,难以准确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过程,也难以用符号表达。只能从宏观物质的角度认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2.认识停留在孤立层面:不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即离子反应。
3.认识停留在定性层面:只关注离子的种类,不关注离子的数量,不能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从微观角度认识电解质。通过实验分析氯化钠溶液及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建立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能用微观示意图将思维外显,能用电离方程式进行表征。
2.从微观角度认识反应。基于证据从微观的角度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以氢氧化钡和硫酸为例)提出可能的假设,能认识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依据宏观现象分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建立研究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思路方法。
3.通过归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间的反应存在定量关系,能依据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预测宏观现象。
4.能应用离子反应分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形成分析思路。
四、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关键概念,利用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准确表征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和反应的微观过程。
2.能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种类、数量和相互作用之间进行自主关联和转换,理解离子数量与物质宏观组成之间的关系,能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作用。
3.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物质制备、分离提纯等相关实际问题。
1.宏微结合,从定量层面分析离子的来源及相互作用。
2.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微粒观。
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
1.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问题情境]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主要成分nacl)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或擦拭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结合初中已学,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请小组代表总结回答。
设计意图:由生活情境引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应用所学解答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环节二。
1.设计导电性实验,从微观角度探究物质导电原因。
教师引导:[任务1]观察氯化钠固体、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导电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用化学用语表示电离的微观过程。
学生活动:
(1)讨论导电的条件。
(2)观察导电性实验,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用微观示意图画出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熔融氯化钠的存在形式。
(4)得出电离、电解质等概念。
(5)书写电离方程式。
(6)以na2co3、mgcl2等类型物质进行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学科素养。将学生思维借用微观示意图外显,提升学生宏微结合的学科素养。训练学生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设计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注重定量角度的认识,同时对之前的学习进行反馈评价。
2.引入化学史,明确电离的条件。
教师引导:[问题1]离子是通电后才产生的还是电解质溶于水自动解离形成的?
学生活动:
(1)提出假设并寻找证据。
(2)结合化学史理解阿伦尼乌斯电离模型,明确电解质溶于水会自动解离成离子。
设计意图:电离是否需要通电条件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这里问题的突破有利于学生对电离概念本质的理解,借用化学史料解答,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历不断演变及完善的过程。
3.基于电离产生的离子种类,从微观本质定义酸碱盐。
教师引导:[任务2]结合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的本质。
学生活动:(1)书写hcl、h2so4、hno3以及naoh、ca(oh)2、ba(oh)2的电离方程式。
(2)从电离的角度归纳概括出酸、碱的本质。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物质分类”的微观角度,使学生认识到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更加深入,更接近本质。
(三)环节三。
1.从微观角度探究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的本质。
教师引导:[任务3]通过实验观察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分析水溶液中电解质的行为,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
学生活动:(1)分析向b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过程中混合溶液的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并绘制滴定过程电导率变化图像。
(2)解释实验图像变化趋势和拐点意义。
(3)用化学用语表示滴定过程,即按照“写”、“拆”、“删”、“查”
的步骤书写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此任务,展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教学。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提升宏微结合及科学探究素养。通过比较硫酸与硫酸氢钠的不同,从定性及定量角度深入认识溶液中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2.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能用其判断离子反应发生与否。
教师引导:以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水、气、沉淀为例,布置并评价各类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从微粒观角度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本质,并归纳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1)认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2)认识同一离子方程式可代表一类反应。
设计意图: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为后续利用离子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
(四)环节四。
1.利用离子反应概念解决粗盐精制的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任务4]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粗盐精制过程。
学生活动:(1)从离子角度认识粗盐的成分。
(2)依据微粒间相互作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完成实验设计。
(3)从定量层面分析试剂的用量,并调整设计方案。
(4)书写该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与电解质溶液相关的实际问题,从定量层面分析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来源和相互反应。检测学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对上一环节进行反馈评价。
2.形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思路。
教师引导:[小结]回顾粗盐精制的过程,提炼从微观离子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活动:建立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确定认识对象(溶质或溶剂)——分析微粒种类和数量——分析微粒间相互作用——分析作用结果(宏观现象等)。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经历宏观-微观-宏观的思维过程,从而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通过归纳总结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形成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模型。
离子反应教案篇二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而且在我用多媒体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微观图像时,好多同学很快就能明白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本质,这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知识点中,由于学生的化学用语这一关掌握的不是很好,这给他们的书写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在我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他们之间也互相交流,且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可见这群可爱的孩儿们在学习中是充满乐趣并取得成就的。最后15分钟我给同学们布置了4道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课堂练习题,在他们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紧接着我着重分析与强调这些错点,帮助学生纠正与提高。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刻领悟到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理解这节课内容的能力,然后要备教法,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等等。
离子反应教案篇三
[前置练习]。
h2so4naohnaclba(no3)2。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篇四
我要写一首长诗。
一首比黑夜更黑,比钟鼎更沉。
比浑浊的泥土更其深厚的。
一首长诗。
一首超越翅膀的诗,它往下跌。
不展翅飞翔。
它不在春天向人类弹响那甜美的小溪。
它不发光,身上不长翠绿的小树叶。
它是绝望的,苦涩的,
它比高翘的古塔更加孤寂。
它被岁月钢铁的手掌捏得喘不过一口气。
它尤自如干涸的鱼在张大嘴巴。
向不可能的空气中索求最后一口。
能够活下去的水。
我要在宽阔的、等待的、不可能有归来的。
大海的愤怒中。
保存下一罐最纯净的水。
一颗善良而又慈爱的良心。
良心如水。它早已被人类用脏了。
忽视造成时间的丢失。
丢失的时间造成人生如烟灰般的浪费。
我不断开门,我穿过杂草丛生的小路。
那陌生的车铃声,那飘曳的长裙。
有哪一点灯光是你带来的给我的信心。
有哪一点微笑与依偎。
是你最后给我确定的真言?
在人生的惶惑中,成熟的石榴最早开口。
正如秋枫,坚定。
而后又落入迷茫。
路在问,河流在问,招展在人头上。
鲜红的旗帜,那无主的风。
一遍又一遍把大地拷问。
是谁在拯救?是谁在指示我们不断诞生?
坚定而后。
又落入迷茫。
一片又一片代表春天的树叶。
在我的心中不停地坠落。
在白天,在人类用自己的生命残酷折磨岁月的。
奔波中。
我拿起笔,我知道。
我要写下一首长诗。
一首连历史都说不清含义的长诗。
一首蓝天转入黑暗,光陷入沼泽。
舰船不断启航。
又不断被巨大的。
看不清力量的海水。
轻轻推上岸。
是努力过的、最后坚持过的、
是必须爆发的、
像牛眼一样愤怒、豹一样狂跳。
是这样的一首长诗。
我将在今夜全面地写出来。
我将说给谁听?写给谁看?
城市或者乡村。
这只手转瞬又是那只手的。
是哪一个人还在内心为光明的传统深深惋惜?
文化被印成一张张奖券。
它在人民心中代表着利息。
它在无房的人群中代表便宜的售楼消息。
长叹,长诗和我一起长叹。
长夜漫漫啊,我更在漆黑的半夜。
就是这样。
毫无信心的,漆黑漆黑的。
一首长诗。
它婉转如一道黯淡的河水。
最终流入混浊的大海。
花的死,鸟的死,太阳死后星星去死。
这样无望又痛苦的归宿啊。
你总是步履稳重地向我们走来。
无论我欢呼、忽视、向往。
或者鄙视。
你总是如操场上列队的士兵。
你是威武无人能阻的军队。
你手持着枪刺向我们走来。
有哪一个人能够逃避?有哪一个春天。
最后不被落叶彻底扫尽?
没有希望恰恰萌生出最大的希望。
悲剧在珍视中挂着泪出现。
但我又怎能逃避我内心这一块冰冻的冬天?
那最后一片洁白,而又纯净的。
白雪的呼唤?
无梦的时间将又一次将我。
渺小的身躯彻底掩埋。
是这样的一首诗,此刻。
它恰如一颗星星隐去最后一点光芒。
它无以题名,它自我的手中。
正缓缓地写出!
各人。
你和我各人各拿各人的杯子。
我们各人各喝各的茶。
我们微笑相互。
点头很高雅。
我们很卫生。
各人说各人的事情。
各人数各人的手指。
各人发表意见。
各人带走意见。
最后。
我们各人走各人的路。
在门口我们握手。
各人看着各人的眼睛。
下楼梯的时候。
如果你先走。
我向你挥手。
说再来。
如果我先走。
你也挥手。
说慢走。
然后我们各人。
各披各人的雨衣。
如果下雨。
我们各自逃走。
玻璃。
我把手掌放在玻璃的边刃上。
我按下手掌。
我把我的手掌顺首这条破边刃。
深深往前推。
刺骨锥心的疼痛。我咬紧牙关。
血,鲜红鲜红的血流下来。
顺着破玻璃的边刃。
我一直往前推我的手掌。
我看着我的手掌在玻璃边刃上。
缓缓不停地向前进。
狠着心,我把我的手掌一推到底!
手掌的肉分开了。
白色的肉。
和白色的骨头。
纯洁开始展开。
呐喊。
我就是要让青菜跳舞、带着灿烂黑猫的斜眼。
我就是爱让书本彻底平坦。
让蚂蚁举着玻璃的大旗踏过天空。
发出隆隆的炮声。
要让战争在头发与大海之间凶狠地搏斗。
要让雪茄烟与燕尾服赤身裸体。
我就是要苹果在桌子上成熟。
大量的工人钻进葵花。
向太阳,我们怎么能够不让皮鞋。
始终敞开胸怀。
带着一大把小葱的心愿。
把所有的厨房都奉献给太阳呢?
大骨架的推土机压向房屋。
我就是要在瓦屋下向马车歌唱。
向铃铛歌唱,向汽车屁股后。
冒出的两股烟彻底歌唱。
大街上空旷,没有一个人和一根汗毛。
这样多么好,月光照在歪斜的垃圾箱上。
一位大姑娘受人欺骗。
把眼泪挂在橱窗玻璃上。
挂在通往湖水的冷酷石阶上。
泪水在月光下发出水晶的反光。
这样多么好,在独木桥上纵声呐喊。
在最后一粒米饭的台灯下黯然长叹。
为星星永远的离开人间。
我为什么不痛苦?不在一瓶墨水中大声控诉。
把所有的时间用一根火柴微弱地点亮。
用一只瓶盖把爱情拧死。
不要任何麻雀的退路。
我就是要这种雄鸡的喉咙。
站在门前的自行车顶棚上。
放声大唱,啊希望的树叶在脚指甲上纷纷生长。
批判。
我为什么要批判?我已经满头黑发。
我为什么要向一片沙漠挺进?
在森林里吹箫,在西瓜旁散步。
有一点白云,有一支炊烟。
有两处爱情在山脚下弹琴。
在一块白石上我放走候鸟。
让它们带走我所有的黄金。
我空空荡荡,我与最初的哭声一起。
重新降临在每一首诗歌里。
我为什么要歌唱蜻蜓的翅膀?
天空升起虚弱的太阳。
我为什么把大海降落在低陷的睫毛里。
我已经被大米淹没,限制。
许多日子被青菜包围。
不要雄心,不要飞翔。
我靠着墙角为城市哭泣。
多少人在抽烟,多少大街在。
红灯下拐弯。
我放一点音乐。
我抖动起膝盖。
为这点思想。
这首诗歌。
我深深低下头为天空致哀。
真理。
我将全身的瓦片翻开,寻找一盏灯。
谁在我的背后鲜花盛开?
谁将一碗水端在胸口。
将天空的灵魂在山中深埋?
我曾经从树叶上屡次起飞。
我将手深深插进泥土。
这生命里最旺盛的一种泉水。
是谁?在一小包火柴中将我等待。
我燃烧,将时间里的琴弦。
齐声拨响。
在一把大火中,我的白马出走。
家乡在马蹄下一片灰烬。
现在我回家,灯光暗淡。
是谁在飞檐上将风铃高挂。
在眼中将瓦当重新安排。
将逝去的呼吸细数珍藏,我高举起。
一支箫。
无人的旷野上我的箫声一片呜咽。
离子反应教案篇五
想要学好化学,提高化学成绩,预习是少不了的。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的,就把他们标记起来,这样在听课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另外,也可以通过参考书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课上认真听讲。
我们在高中的学习大体上还是重视由老师牵引着学习,老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经验,毕竟人家学习化学并且教授化学的时间远比我们多得多,他们在教授过程中对书本知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把握,远比我们好的多。
3、课后复习。
在每次化学课后,不要急于去做别的事情,而是要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静静的思考课上的基本内容。另外,知识总是会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这样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将知识尽最大的努力归自己所有。
4、抓基础知识。
想要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化学的学习也是一样,基础知识一定要牢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另外,化学的学习都是分模块的,但是各模块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所以想要提高化学成绩还是要正确的处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概念较多,而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所以,要进一步理解化学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挖掘。既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更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例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共价键、离子键、、化学键;无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反应类型等。
5、重视化学实验。
想要学好化学,还是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可以让高中生通过简单的现象来反应出化学本质。所以,高中生想要提高化学成绩,要弄清实验本质,掌握好化学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6、练习。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
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重方法,提高速度和效率。
守恒法、查量法、平均法、极限法、图像法、转化法等是化学计算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可以这样来理解,高中试题中的计算题。绝大部分是重在考查同学的化学思维,而不是单纯地考查计算能力。所以,同学们要经常总结归纳,多尝试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会大大提高你的解题速度和效率。
8、规范答题。
有一些考生在平时不注意养成规范的习惯,总想到了高考再注意。殊不知到了高考会更紧张。这种由于不规范引起的失分既普遍存在,同时也是对考生致命的打击。生化组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做了统计,因为不规范而失分的同学大有人在,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化学基础相当不错的,或是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或是科学术语错误等。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强烈建议同学务必从现在起就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9、多进行总结。
我们学习任何科目都是需要经常的总结,化学是一样,我们要知道这阶段化学主要学习了什么,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不会的,知道这些,我们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化学。在总结的同时,要我们还可一把自己不熟练的知识点再看一遍,我们的化学成绩才能更快的提高。
离子反应教案篇六
《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电解质。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实验促学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已知到未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用故事导入新课):引入化学家阿累尼乌斯突破法拉第的传统观念提出电解质自动电离的新观念,引入本节课对于电解质的介绍,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精神教育。
(提问):下列初中所介绍过的物质哪些可以导电?为什么可以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让学生思考、讨论。
目的:通过连续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又是由电离产生)同时也在讨论中引入本节的第一个重要概念: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物质我们称之为电解质)。
(举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
c: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d:硫酸钡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2、so3、co2等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它们溶于水后跟水形成了新的电解质而导电,并非其化合物本身电离所为;4、硫酸钡、氯化银等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在溶解的部分或熔融状态下是完全电离的,故是电解质。5、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灯大多数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目的: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的区分和理解是本节的难点。通过一道典型例题从各个角度概括了二者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演示实验):把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hcl、ch3cooh、naoh、nacl溶液和氨水分别导入五个小烧杯,并放于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中,接通电源。
(提问)1、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2、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因素是什么?
结论:不同种类的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会直接影响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进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两个名词。
目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实验观察的能力,深化对反应的认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给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两个名词。
(提问)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差别?
动画模拟:hcl、ch3cooh、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情况。
结论:nacl溶于水时完全电离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hcl完全电离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而ch3cooh溶于水时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而这种“全部“与”“部分”即可区分电解质的强弱。
目的:利用讨论,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电解质: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巩固练习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用几个不同层次、有发散性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从练习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夜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等。
2、非电解。
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大多数有机物等。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离子反应教案篇七
铵根离子(ammonium;化学式;nh4)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正离子。氨分子与一个氢离子配位结合就形成铵离子(氨提供孤对电子)。由于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属离子,故命名为“铵”。
氢氧根(化学式;oh-)是一种化合价为-1价的.阴离子,能和氢离子(h+)结合成水分子,遇铵根离子(nh4+)即生成氨气(nh3)和水。氢氧根离子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主族的金属阳离子结合呈碱性,与镁离子、铝离子、铁离子、铜离子结合会生成沉淀。许多含有“氢氧根”一词的无机物质不是氢氧根离子的离子化合物,而是含有羟基的共价化合物。
离子反应教案篇八
本节课是高一必修教材《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探究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这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思路。课后使我有所感,准备这节课大约一个星期,备课过程中,思考问题更全面了,不仅仅只研究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还考虑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师生间如何互动,以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备课并不断的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使课的流程更合理,内容上更清晰明了。我时常对学生说学习是件苦差事,成功一定会给予那些真心付出的`那些学生。做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只拿着我们以前的家当去教不同的学生。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的思想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转变,今后要不断的注入新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理念,借鉴其他老师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
离子反应。这样的确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反思之后,觉得也有不妥的地方。如果把图片换成一个短的视频,会比教师讲述故事要好。此外,不应该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同学们,应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节课。
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薄弱这一现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并没有简单的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演示3个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对比反应前后的离子,进而推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再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其产物。最后得出离子方程式。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得出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之一-------生成沉淀。学生通过探究实验2、3得到离子反应发生的另外的两个条件。这个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究之后得出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固。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较高,可以把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实验,或者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并发给每组学生一份学案,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的是自学方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交流,得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经过一番讨论归纳出书写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了加深认识,对简单离子方程式进行补充练习,由此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部分,课堂上是做两道练习题结束本节课。课后反思之后,还是感觉这个部分处理的不好。这个部分应该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升华,反思之后,觉得采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较好,讨论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多的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离子反应教案篇九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一
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naohnaclba(no3)2。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问题讨论]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二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子反应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
资料共享平台
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为切入点,引入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为过渡,提出离子反应的概念,据此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揭示离子反应的本质。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掌握电解质的含义及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对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有了初步了解,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上一专题学生已经接触了电离的初步概念,然而对于离子反应相对比较陌生,难以把握其实质。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对于“拆”这个重要步骤的学习还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解质的含义,理解强弱电解质。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离子反应的分析,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内在规律的意识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实验,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此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引入化学家阿累尼乌斯突破法拉第的传统观念提出电解质自动电离的新观念,引入本节课对于电解质的介绍。
2.探索新知,归纳总结。
成碳酸钙的反应,进而得出离子反应的定义。
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继续发问:“离子反应的发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探究一,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探究二,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探究三,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物质,易挥发物质及难电离物质,至此,达到其中一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3.明确规则,掌握书写。
在总结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基础上,我将按课本上“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书写逐一展开讲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着重强调“拆”字。并说明即使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并在今后的书写中引起重视。以此实现又一教学难点的突破。
4.学以致用,复习巩固。
我将引导学生将书写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作比较,体会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最后,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板书设计:
一.强、弱电解质。
1.概念。
2.反应条件。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四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
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为了便于观察、分析、讨论,因为该实验无危险性,且操作比较简单,采取分组进行实验。首先我通过“魔术表演”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实验,在做cuso4、bacl2的实验时,避免cu2+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干扰,要求同学们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内容,将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通过对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质离子的分析,从而引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ba2++so42-=baso4,引导学生总结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本质,请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及生成产物,并写化学用语表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表达式就是离子方程式。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cu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so42-和ba2+的反应,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cu2+和cl-没有参加反应,并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分别取出上层清液进行实验,不要在原试管中直接滴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教学:从实验探究一可知,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让学生继续做分组实验,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应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实验,得出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
4、知识反馈:1)初中学习的实验室制h2、o2、co2的化学反应是否离子反应,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2)教材34页第5题、第7题。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教师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并强调,检测达标情况,及时反馈,进行调控。
5、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本节内容,构筑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6、布置作业:第9题和第10题(同时将哪些物质要拆,哪些物质不用拆的问题对学生做了归纳)。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互动、实验探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将概念应用到具体问题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研究气氛,相对开放的探究环境,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通过四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本质、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离子反应的本质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尝试着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有关的问题做了总结。
本课教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教学设计。但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课堂上已经把教学计划完成,但课中好像留给学生继续发展的空间不够充分,可互动的项目可有所增加,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立足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五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着重介绍“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这在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电解质的判断、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对于高一年级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程度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应适当增加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指导发现法、微观演示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分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一)导入
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探究。探究活动为:让每组学生根据所提供的物质(铜片、石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蔗糖、蔗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硫酸溶液)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怎样才能使灯泡亮起来?通过小组内统一分工、互相协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探究、学会组内交流评价,参与评价。
探究结束之后,各组推荐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本组的做法边用实物投影展示,边进行介绍。动员全班同学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对每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本组的优缺点,确定最佳小组,并说出最佳的理由。通过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新授
引导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类方法,对导电材料进行分类。然后引导学生从纯净物和混和物、单质与化合物等分类标准对能导电的物质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电解质概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类的标准,学会分类。
之后,让每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把自己的理解与其它组员交流,组内形成统一意见,举手发言。我引导学生总结,并对学生的说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学生交流。同时为了加深对电解质定义的理解,让学生说出开始呈现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结合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生开展评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解质概念。(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提出梯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本相关内容。问题1:氯化钠是电解质,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它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呢?利用flash课件展示氯化钠固体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本质。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像nacl这样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同时强调电离的条件有2个:溶于水或受热熔化,酸、碱、盐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都能发生电离。)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六
我们刚才听了两位老师非常精彩的同一内容不同风格的展示课,受益匪浅,与其说评价他们的课还不如说是让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他们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准确的处理方法与好的执教方法。
首先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能很好的完成的,尤其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对教材的把握也是很准确的,教学过程虽然处理上稍有出入,但最终都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任务。
“离子反应”一节是一节新授课,两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都是很恰当的,作为本节课的第一个课时,内容上只讲电解质的概念稍微偏少,但要把离子反应讲到方程式书写这一步又嫌稍多,两位老师的共同做法是:两个主题,前全部后节选。离子反应只讲到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离子反应进行的条件。从教材处理上两位老师的处理无疑是恰当合理的,教法选择上也是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在突破电解质概念和离子反应的本质这两个难点上,符老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更加老道、明显和更具说服力。第一个实验导电性实验通过直观的现象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与非电解质是有区别的,第二个实验用电磁搅拌器进行实验辅助手段无论从实验效果还是从本实验设计目的上我个人的感觉都是很完全也是很完美的,而顾老师的做法则从另一角度深入浅出加以突破,借助几个基本的实验,很恰当地完成了各部分的教学,对于概念部分的教学尽量设法引入实验加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
再看一下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的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而巧妙地进行编排组合、衔接过渡、详略讲练等。
可以看得出两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两位老师都选择从导电性实验开始,引出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然后很平滑地过渡到电解质的概念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这过程中通过一个学生练习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对学生易错的概念中的不易被发现的概念内涵,站在教师的角度加以总结与提醒,对突破难点显然是很好的处理方法。对于酸碱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加以归纳,都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这也说明两位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都是用了心的。
课堂结构安排上,两位老师都将近一半多一点的时间用于电解质概念与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上,这一点是合适的,因为电解质概念学生要能在讲完概念后就能很好的掌握并非易事,所以通过例题分析,正反例的讲习,学生练习并加以纠错的做法是合理的,理所当然安排较多的时间。第二个主题“离子反应”概念及其本质,本节课只能讲清楚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所以时间相对应该少一些。但作为后续课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应该作为重点必须重点讲练!这必须加以注意。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方面符老师用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的实验直观明确地告诉学生:溶液导电能力减弱了,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少甚至降到接近零。而此时看到的现象说明两者反应产生沉淀,消耗了溶液中的ba2+、so42-,同时溶液中的h+、oh-也因反应生成水而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或降低,给出了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这种设计是有新意和很有创新意识的,值得我们借鉴。顾老师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实验设计是通过在加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hcl溶液来说明溶液中oh-减少,当然离子反应的本质不要求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少,所以顾老师又演示了溶液中cl-的检验,考虑问题也是很独到而且很周到的。
两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是比较扎实的,板书认真、教态亲切自然、符老师的语言比较准确精练、表现了一个女性教师特有的清新高雅的气质,而顾老师则以热情与活力同样迎得学生的喜欢。
从课堂的问答看教学效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提出的问题能当堂解决,两位老师的教学效果都应该是不错的。
离子反应教案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
本节的知识顺序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本节重点: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定义的引出。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依据美国布垆坶教学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含义;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实验现象的分析、本质的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实验研究。
引导分析引导归纳巩固练习。
学习序:明确问题实验研究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理解应用。
四、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同浓度的naoh溶液、hcl溶液、nacl溶液、ch3cooh溶液、nh3·h2o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借助多媒体进一步阐明原因,从而导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演示:nacl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利用电脑动画从微观本质得出离子反应,为下一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作好铺垫。
2、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让学生归纳本节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利用软件作以小结。
当时我们把可以导电的溶液放在一个容器里,用石墨电极与灯泡还有低压直流电源连接,灯泡能够发光,说明溶液可以导电。事实上,把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也可以导电。它们能够导电的原因是物质内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也就是阴阳离子。我们把这种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能够导电,指的是当通入电流时能够导电;但电解质的电离不需要电流的作用,我们不是要通入电流它才能电离。它电离了也不是有了电流,只是有了能导电的阴阳离子。
既然我们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换而言之,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就叫做非电解质。例如,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等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有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化合物。
3、巩固练习,理解内化。
下面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铜、硝酸钾溶液、二氧化碳、碳酸、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分析:
(1)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用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不能是发生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导电。(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实际上是碳酸的导电,而不是二氧化碳的导电,故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而碳酸是电解质)。
(4)酸、碱、盐和水是电解质。
答案: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
4、探究:为什么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导电呢?
我们看书上的图来解答这一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钠溶液为例子。氯化钠晶体是由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通过静电按一定规律紧密地排列所形成的。晶体中的离子(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晶体不能导电。当nacl溶于水时,由于水分子的作用而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na+和cl—逐渐脱离晶体表面并形成了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在溶液中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板书:
表示电解质电离的方程式叫做电解方程式。板书:电解方程式。
在黑板左边示范写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
注意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hcl,h2so4,hno3都是酸,都可以电离出h+,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又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的时候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设问:nahso4电离方程式怎么写?它是酸么?(酸式盐)。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naoh,koh,ba(oh)2,na2so4,kno3,nh4cl的电离方程式。(分开碱与盐两边写,请同学们把阳离子写在一边,阴离子写在一边)。
检查同学答案正确与否,总结:
碱:圈出oh—,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小结: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电解质能导电,非电解质不能导电,它们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单质(铜,铝,石墨),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黑板)酸,碱,盐的本质含义(电离)。
5、提出问题:电解质溶于水后都电离成为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里的反应应该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那么离子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2—1。(同学描述现象)。
1。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为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出)(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说明了na+、cl-、so42-、cu2+离子之间不相互反应。)。
2。第二支试管有白色沉淀说明了什么?(白色是baso4,说明了ba2+与so42-离子发生了反应。)。
3。两根试管的溶液都是蓝色,说明了什么?(说明了cu2+不参与反应)。
4。如何证明中cl-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第二个试管,取上层清液加入用硝酸酸化了的agno3溶液)(增加实验)。
5。如何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是ba2+与so42-发生了反应?(实验2—2第一个实验)。
设问:为什么这两个不同反应物的反应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呢?
讲述: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硫酸钠、硫酸铜在溶液中均电离出so42-,跟ba(oh)2、bacl2电离出的ba2+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内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补充板书:离子方程式。
演示实验2—2第2,3个实验,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反应的实质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溶液中的某些离子之间发生了反应,使这些离子的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是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只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都称为离子反应。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我们方程一是生成沉淀,方程二是放出气体,方程三是生成水。这些也就是离子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下一节课里我们将详细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作业:1、29页第一题做在书上。
2、习题书1—4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9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