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05:03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实用17篇)
时间:2023-11-24 09:05:03     小编:LZ文人

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教学理论的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案的设计和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第8页例4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删去人物及话语)。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请9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abc。

def。

ghi。

3.(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语言)说一说,b、d、f、h分别在e的哪个方向?a、c、g、i分别在e的哪个方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二

先复习上学期所学的方向,学生根据主题意先说出学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再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的建筑物,该怎样描述,从而引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新的方向,再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这四个方向,以巩固所学内容,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这四个新的方向,基本会用这四个方向词描述出物体所处的位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练习时要体现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三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4]是让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学习“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的。具体教学与例[1]相似,创造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描述等活动学习新知,但在组织上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认识新知。还可以让学生辨认其他地方的四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这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做一做”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具体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说一说,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班中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4、教学建议。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四

(我的东北面是×××。×××在我的西南面。)。

(4)说说你在周围同学的什么方向上。

(我在×××的东南面。)。

(5)请两个同学互相说说位置关系。

生1:我在生2的东南面。

生2:我在生1的西北面。

提问:为什么两个人的说法不同?(参照物不同)在描述位置时,一定要明确参照物的位置。

3.看图辨方向。

这是四幅教室的平面示意图,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一个方向,标出其它七个方向吗?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说小动物的家在森林俱乐部的'什么方向?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五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位,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位辨认其余的七个方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

描述行走的路线。

四、教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温故知新。

小明是学校的宣传委员,在接待外宾参观校园时,他遇到了一些困难,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在生活中有一样辨别方向的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怎样用它来辨认方向呢?

现在你能说说食堂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说说校园的西北面、东南面各是什么地方?

2.用八个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

(1)我们刚刚又认识了哪些方位词?请指南针帮忙我们来找找这些方向。动画:“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你能在教室中快速找出这几个方向?

教师统一口令,学生指方向。

提问:在指方向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

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教学反思:

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写有东、南、西、北的标牌各一张,校园平面示意图记录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全班学生分四组按如下形式站好。(也可以给各组取组名)。

第二组。

第四组。

第一组。

第三组。

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组的位置与方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2)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小时侯学过的.辨认东、南、西、北的儿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在各组明确自己的方向后,把标牌放在各组的面前。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右会不断发生变化)。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教师站在正中间,带领学生做游戏下面的游戏:

(1)东面的小组拍拍肩,南面的小组抬抬腿,西面的小组弯弯腰,北面的小组点点头。

(2)所有小组面向东,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西,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3)你们发现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关系?

1.从东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教师把东、南、西、北的标牌收起来,请学生站在正中间,并蒙住他的眼睛转三圈,然后告诉他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让他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其他同学当裁判。

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

(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

(2)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确定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场,并让每个学生完成下面的校园示意图。长方形中填写主要建筑场,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的所在方向,学生可以面向东、南、西、北的任一方向填写。

教学楼。

体育馆图书馆。

大门。

(3)收齐学生的校园示意图,把全班学生带回教室。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2.第3页例1。让学生想像自己是小明那样站在操场中间,完成例1中的填空。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

五、布置作业。

1.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

2.练习一第2题。要求用东、南、西、北进行描述。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预设教学流程:

在本步骤教学中,我设想由特殊到一般,从认识1/2迁移至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寻找活动,寻找数字王国里的新朋友,这样就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强调每份都是它的1/2。并结合1/2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各部分的具体意义,这样教学不仅在发展学生符号感上有意义,而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1/2的理解。

2、认识几分之一。

我设计了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变成四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问学生应该怎样分?,这里还是要强调平均分,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认识: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认识1/2的基础上认识1/4。接着出示了一道练习题,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还可以用1/4来表示吗?主要是对平均分的理解,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平均分。

认识几分之一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还有铅丝,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贴在黑板上,并说说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这时再追问学生:用的东西不一样,折的方法也不同,涂色部分形状更是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分的图形不同,它们的1/4形状也不一样,但相同的地方都是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4。这里为今后分数应用题中分率与对应单位1埋下伏笔。

接着是利用课本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因为前面已突出认识了1/2和1/4,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九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

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是《方向与位置》,这是“图形与几何”的范畴,需要孩子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并且要有足够的生活经验进行支撑,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有难度。

当我在备课时我意识到要先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并且要让孩子在脑海里形成4个基本方向的框架,比如说: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从哪个方向落下?从而发现与东相对的一定是西。至于南、北的'确定,我借助了生活中经常会说到的一个方位词:东南西北。提问孩子:生活中为什么要按“东南西北”的顺序?为什么不说“东北西南”?然后将4个基本方向出示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图和我们平时的习惯用语有什么关系?很多孩子很快就发现:因为东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是“南”,而“南”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是“西”,“西”的下一个顺时针方向就是“北”,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习惯用语其实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这样孩子如果找到了一个方向,按顺时针的排列就能找到其它三个。

通过这样的设计很多孩子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迅速辨别其余3个方向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孩子们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了规律,这位后面4个斜方向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东南西北》一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依据目标明确了本课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4、教学难点:实现从立体——平面——立体的转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并应用新知,体会数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本节课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本课中体现如下特点1)多重感官刺激;(2)学生全员参与,凸显个性化差异(3)使用方便,易于操作;(4)师生交互性强。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问题现实化”理念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确立了如下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3、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动画:思思在野外旅游迷了路。在“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她”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认识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情不自禁地向往、关注、投入。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辨方向)。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电脑上输入他所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判断、提示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回忆起关于方向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点击北极星、太阳、树冠和积雪观看动画。交流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了含有3个游戏的学习资源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游戏1、2,感知学校内部及周围建筑物的方向,会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

并让学生在肢体活动中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东——南——西——北右转圈。

2、识地图:

小游戏3的操作让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在中国地图上说出陕西、山东、内蒙古、河南这4个省在山西省的哪个方向。通过点击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形成平面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实物图与平面示意图的关系,更进一步体会地图上的方向。为以后学习绘制平面示意图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参与受限,学生个性化差异不利体现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员参与,使抽象难懂易混淆的知识现实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个整合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学生操作学习资源包找宝:东西南北算算术,学生口算然后根据规则点击方位,做的对的老黄狗会自动离开,否则会原地不动。即强化了学生口算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闯出计算关后,进入森林根据指令判断方向找到宝物,即参赛入场券。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平台由易到难,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得到巩固。达到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拿到参赛入场券,挑战设计大赛。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活动来设计,通过鼠标拖拽完成设计。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用方位词汇报设计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激发了创新灵感,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写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二个整合点。

五、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东西南北。

西东。

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辨方向”第二部分为“识地图”

2、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约2分钟。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约15分钟。

巩固新知,形成能力:约5分钟。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约13分钟。

3、设计特色:(教学反思)。

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帮助学生发展“信息素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现代数学教学所需要的。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东南西北》的第一课时。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认识东南西北》是在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对方向和位置的再一次认识。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位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经历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教学重点:能准确的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5、教学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二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学习本课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认识东南西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

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再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2、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黑板。

六、教学流程。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将进行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做了一个互动指方向的游戏。孩子们:你们留心刚才活动中用到哪些方向词了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东、南、西、北这四位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以前学过的方向词,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伏笔的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读儿歌、辨方向。

首先,我让孩子们齐读儿歌《东南西北》,由儿歌引出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是学生已有经验的体验,而且以这首儿歌作为教学重点突破拐杖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

2、探方法、学新知。

基于学生年龄和知识建构的特点,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从生活中抽象出简单的平面图来进行新授。师:孩子们,怎样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呢?请仔细观察这幅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对,这就是方向标。我们看一幅地图,首先要看方向标。同时直接告诉孩子“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并通过读一读、指一指的方法帮助孩子记忆方向。

师:刚才在孩子们的叙说中,我把这几个方向词写在了黑板上,你发现这几个方向有什么关系吗?我把南北相连,东西相连,像一个什么(十字)这叫十字形方向标,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方向。只要我以十字交叉点的中心为观测点,就知道它上面是北……右面是东。接着我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孩子们发现:操场一直在中间,位置又没有变,怎么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南、一会北呢?原来观测点不同,方向也就不同,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得新知、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初步形成“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来辨认其他几个方向”的辨认方法。在孩子们掌握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我出示教材情景图:孩子们,学了这些知识,我想通过三个活动来考考你们!你们接受考验吗?这样的交流不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先让学生在街道地图和中国地图上查看建筑物和自己所在省的东南西北,再开展说一说、画一画、有奖抢答和旅游策划等形式多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这些活动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2、拓延伸、比智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拓展延伸方面,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由给出游乐园要修建的五种建筑物,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共同交流“绘制乐园平面图”这个活动。它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归纳总结、畅谈感受。

有总结才有收获。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在地图上认识了东南西北,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谈话,教会学生在归纳学科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既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又体现了知识性与简洁性,让学生一目了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指名说2到3个,同桌说,全班说。)。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是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而且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二、教学过程。

首先是出示教材情景图,让学生描述并说一说自己经历的比1分钟短的事情;接下来让学生观察钟面,认识1秒;学生借助自己手中的钟表感受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件计时,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体验一分钟与一秒钟,强化1秒钟和一分钟的时间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有趣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节课,学生的主动性很强。

三、存在问题。

1、只注重对秒的认识,没有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时与分)相联系;

2、在学生动手播时间的时候,课堂纪律较差;

3、课上对于感受1秒钟的体验有些少,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1秒钟。

四、改进措施。

3、适当增加学生对具体时间的感受,例如:5秒、15秒、30秒等。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6÷3=2。

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六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东南西北》,在教材第58—59页。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东南西北在自然界或地图中运用较多,但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分为二个部份,一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二是知道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本课内容原是社会课中五年级才学习的知识,现在安排在二年级,这对于才入学一年多的小朋友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前后左右上下六种位置关系,已有一定的学习位置知识的初步经验,能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技能。但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逻辑鉴别能力还不是非常准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分两种位置描述方式的区别,避免混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东、南、西、北中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学生能通过活动辨认并描述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数学技能。

3、使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确立“东”方位。

2、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出其它三个方位。

教学难点:

1、结合方位描述周围的事物。

2、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卡片“东、南、西、北”。

3、图片“太阳”。

4、8个小动物头饰。

5、作业单。

6、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校园情境图:

3、师:那老师面向什么方向?老师的后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二年的学生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对空间相对位置的描述及理解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切入,从他们最熟悉的校园入手,从校园情境中由早晨的阳光引出太阳和东方,再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牢牢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在做中学,在玩中悟: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

1、师:刚才我们会辨认老师站在操场上的方向了,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教室中的东方在哪里?(在黑板上贴出太阳)。

2、师:黑板在东方,那你能说一说哪面是西面?哪面是北面?哪面是南面?

3、小主持人游戏。

谁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词语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和物体?(指名介绍,在介绍时全班共同判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

三年级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篇十七

1、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依据目标明确了本课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学习辨认“东西南北”,用方位词介绍物体所在的方向。

能识别地图上的方位。

4、教学难点:实现从立体――平面――立体的转化,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并应用新知,体会数学的.现实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本节课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本课中体现如下特点1)多重感官刺激;(2)学生全员参与,凸显个性化差异(3)使用方便,易于操作;(4)师生交互性强。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探究”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问题现实化”理念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确立了如下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3、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4、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动画:思思在野外旅游迷了路。在“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她”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认识方向的重要性,从而情不自禁地向往、关注、投入。

第二环节: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辨方向)。

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在电脑上输入他所知道的辨认方向的方法,通过计算机判断、提示及时反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回忆起关于方向的已有知识、经验,也使教师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点击北极星、太阳、树冠和积雪观看动画。交流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方向。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学生创设了含有3个游戏的学习资源包,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游戏1、2,感知学校内部及周围建筑物的方向,会用方位词介绍教室的情况。

并让学生在肢体活动中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东――西、南――北两两相对;东――南――西――北右转圈。

2、识地图:

小游戏3的操作让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并在中国地图上说出陕西、山东、内蒙古、河南这4个省在山西省的哪个方向。通过点击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形成平面示意图,使学生感受实物图与平面示意图的关系,更进一步体会地图上的方向。为以后学习绘制平面示意图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参与受限,学生个性化差异不利体现的弊端。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全员参与,使抽象难懂易混淆的知识现实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一个整合点。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形成能力。

学生操作学习资源包找宝:东西南北算算术,学生口算然后根据规则点击方位,做的对的老黄狗会自动离开,否则会原地不动。即强化了学生口算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闯出计算关后,进入森林根据指令判断方向找到宝物,即参赛入场券。

设计意图:这个操作平台由易到难,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教学重难点得到巩固。达到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拿到参赛入场券,挑战设计大赛。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活动来设计,通过鼠标拖拽完成设计。通过多媒体广播软件展示小组设计成果,并用方位词汇报设计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激发了创新灵感,深深地领悟了其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和“价值性”。

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写出本节课的收获与体验。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第二个整合点。

五、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624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