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乡村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11:14
远逝的乡村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4 09:11:14     小编:飞雪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上的总结,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参加一些总结交流和分享的活动,可以借助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来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

远逝的乡村篇一

娱乐圈里吹着的“中性美”之风还未完全止息,又有一股名叫“伪娘”的超强台风来袭,同时更兼有“ladygaga”狂风呼啸。当我听到人们用“帅”形容女性,用“漂亮”修饰男性时,一阵恶寒从我心里泛起。

我并非是不能容忍像刘著、童童这样喜欢把自己女性化的人。毕竟,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与追求,我只是无法容忍我们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对他们的肯定和追捧。我们的社会对这样行为的不正常反应恰恰反映了我们的审美观患了病。我们亟待医好全社会病变的审美观!

何为美?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审美观都是不同的。正如汉尚瘦美人,唐尚胖佳人,魏晋喜欢性格温润如玉,举止文雅的谦谦君子,而盛唐则欣赏性格豪放,爽朗大气的男儿一样。但只要我们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传统审美观中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以符合自然特征为美,以内在美为美。

无论是在夏商周,还是在元明清,都不会有谁认为男人绾着高高的发髻、穿着轻柔的绸衣、眨巴着水汪汪的眼睛是美的。因为作为男性,他的自然美感应是不同于女子的刚强、伟岸、坚毅,说白了就应该是像山一般沉稳。而女性的自然美感则应该是不同于男子的柔和、婉约或者活泼。这种美感差异是自然的、不容颠覆的。然而现今社会偏偏就有人反自然而行,掀起“伪娘”狂潮,挑战着我们传统的、正确的审美观。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美绝对不是用光鲜的衣服、浓重的妆容或者夸张的举止粉饰出来的。真正的美也不等同容貌的漂亮或英俊。其实,无论是男性的刚强美还是女子的婉约美,都应该是内在品格层面上的。真正的美不浮于外而是发于心,是一种由内散发的、能感人的、打动人的魅力。想一想咱们中国,妹喜、妲己哪一个不是花容月貌倾国倾城。可为什么中国四大美女里没有她们?说穿了,不过是因为她们空生了一幅好皮相,却心术不正,祸国殃民。而齐国王后钟无艳、诸葛亮老婆黄氏都是出了名的.丑,但我们却仍认为她们是美丽的,因为她们善良、聪慧、品格端正。还有臭名昭著的叛国贼汪精卫,若仅从长相判断,他也是够格当美男子了。但我敢说,所有中国人都不会认为他是美的,因为他丑陋的心灵已完全掩盖了他俊秀的容貌。再比如说《巴黎圣母院》中长相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长得那叫个丑啊!可世人仍因为他那颗善良、忠贞的心而赞美他,喜欢他。而那个英俊的军官呢?难道你能认为这个无情无义、冷酷残忍的军官很美吗?不能!

正如前所说,如今受多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与冲击,我们社会的审美观不幸地生了病。然而令人庆幸的是,由中国十几家主流媒体选出的“中国五十大美女”,仍是杨澜、于丹这样具有内涵美的女性。由此可见,我们社会的正确审美观并未完全崩塌。我们社会的审美观虽然生了病,但并未病人膏肓,因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我们的审美开剂良药,肯定和弘扬正确的审美观,否定错误的审美倾向,以培养健康的国民精神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因此,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我要大声呼吁:请给审美一剂良药!清拯救我们的审美观!

【点评】。

好的议论文应当是有感而发,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正是如此。它对娱乐圈里崇尚“伪娘”这种现象提出质疑,呼吁给审美一剂良药,以拯救我们的审美观。

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文章作者首先辨明什么是美,认为美在自由,美在精神,随后又说明审美是有时代特征的,并按历史发展过程列举了众多事实。最后归结到一点:当今时代需要建构能促进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审美观。条理明晰,论证充分,颇有说服力量。

远逝的乡村篇二

《黑鹰坠落》是底上映的一部美国片,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讲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于1993年时,在索马里执行的一项抓捕任务,最终变成美军与当地民兵之间惨烈的军事冲突,并导致美军后来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自索马里撤军。这次在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所面对的最大军事失败。

《黑鹰坠落》的导演是雷德利-史考特。一个好的导演必须展现优秀的拍摄手法和对影片内容的独特深度与角度。雷德利在《黑鹰坠落》中所运用的拍摄手法无疑是一流的,他用了大量的冷色光和纷飞的子弹来表现战场的残酷无情,并以层次分明的剪辑方式与述事方法,将地面“游骑兵”、地面“三角洲”部队、空中救援部队、指挥前线的空中直升机、指挥总部之间的联系和角色,有条不紊且完整地呈现在大荧幕上。让观众宏观地看到事件发生的完整过程,同时微观地看到士兵们陷入地面巷战时的无助与脆弱。

雷德利在《黑鹰坠落》中显然是有自己的角度的,虽然他所采取的角度未必客观与真实。雷德利在影片中采取的角度是“袍泽之情”。美军在该次行动中,本来是为了追捕民兵首领艾迪加而发动的一次突击行动,但却因为消息不确实,反而遭到民兵部队所唤起人民群众所包围。原本只是派兵去救出遭围困的一小撮部队,却因为接连的“黑鹰”直升机坠落,以及战术的失当,使得需要救援的士兵人数不断增加。在《黑鹰坠落》中,雷德利基本上将整体战术的问题给切割掉,也将索马里民兵的观点给切割掉,完全地取镜美军士兵在枪林弹雨中,如何不顾安危地扑向被围困的部队,并且由最高指挥到一线士兵都坚决地抱持“决不会有任何袍泽被抛弃”的信念--即使是尸体也要救回来。

我个人觉得《黑鹰坠落》的最大缺点在于缺乏深度,切入的角度过于浪漫而流于浮面。在展开剧情时,雷德利选择“就事”而不“就人”,也就是以相对完整的方式来表现事件的全过程,而不着眼于内部个别角色的心理变化。影片中美军各个部队主体都有至少一位主要角色,但这些角色的性格、背景并未被着墨,观众看到的是好些士兵不计生死地要相互援助,勇气和道义是这些人仅有的色彩,没有人陷入恐慌,也没有人杀红眼,主要演员清一色地都是冷静和沉稳,等待救援的人不恐惧,请缨救援的人不激动,没有人质疑行动的正确性,也没有人质疑救援的拖沓与散漫,使得观看的观众无法对人物或事件产生观点和情绪。在叙事顺序和节奏上同样是冷静和沉稳的,从一开头士兵出发进行抓捕行动、到一次次的黑鹰坠落陷入包围、到最终被解救而出,士兵们的情绪没有明显的起伏,没有轻松到恐惧、恐惧到绝望、绝望到希望、希望到激动的变化,整个事件呈现得很完整,但没有高、低潮的区分,人物的情感没有被深入,事件的演变因果也没有被深入。观众看到的是,美军陷入索马里民兵的疯狂包围中,大量的美军士兵完全基于自愿而上前线救人,在不实施具体战术指导的情况下,指挥官任由各个部队发挥袍泽之情、任意行动。

感人吗?有些。奇怪吗?确实。《黑鹰坠落》描绘了壮烈而勇敢的战争画面,但观众却未能对人物和事件产生太强的感受,若说那是因为雷德利试图以“客观”的观察角度来表现这场军事冲突,他却将索马里民兵的角度给切割掉,并浪漫地强化美国士兵之间坚强与勇敢的英雄气概,采用完全主观的表现形式。雷德利的作品通常是非常男性色彩的,并带有浪漫风格,然而雷德利的浪漫英雄与马丁-斯科西斯的《出租车司机》、大卫-林区的《我心狂野》、卢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王家卫的《旺角卡门》里的浪漫英雄非常不同,后面这些英雄都带有堂吉诃德的傻气,呈现的勇敢是理解一切后的勇往直前。但雷德利的英雄则是传统英雄,勇敢不怕死、能干不会死。而且雷德利还喜欢用一流导演不太会用的慢镜头配上悲情乐曲,来表现英雄的悲剧色彩。我想故事和人物的深度不足,始终是雷德利无法晋升顶尖导演地位的一个障碍。

《黑鹰坠落》中其实还是有能够让观众情绪激动的部分,那是在影片结束、说明字幕出现那一瞬间,当看到字幕上写着,在这次军事冲突当中,美军牺牲了17名士兵,而索马里民兵死亡上千人时,我想每个观众都忍不住激动起来。这个数字显示《黑鹰坠落》中所说的故事是一个谎言,是一个美化版本的英雄故事。这样的死伤数据,这绝不是一个军事冲突,这是一场屠杀!

远逝的乡村篇三

“我很平凡,没有过人的天份,没有命运的恩宠,现实总把我和理想隔开。世界不公平!”

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没有天赋,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努力,不得有一点松懈。没错,我比较努力,但年级上很少进前20名。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梦想,生活幸福,压力很小,可这么点要求上天都不能答应。“喂,陈嘉懿,要去玩吗?你就让自己放松一下嘛!”我想了想,忍不住答应了,但因为没复习,考试从年级20几名滑到30几名了,而那些根本不复习,比我玩得还要开心的那们女同学却一直是年级前10。为什么我的付出比她多,收获却比她少?这世界不公平!

但是――。

“但我知道,有一个内在的我,不甘平庸,渴望自我,无所不能。我坚信,只要执着和努力,总有一天,一个真正辉煌的我会离我越来越近!”

六年级,我变得很好胜,因为我不想做一个没有多少辉煌的人,不想因为平庸就放弃。我不再只是比较努力,而是很努力。虽然我“第一次,测验考得不进人意――全班第11,但是,这次只是发挥失常,我相信,凭着我不懈地努力和我对获得成功的执着,我总会出头!半期考试,出乎老师以及同学们的意料,但又在我意料之中的一件事――我冲到了年级第一!我,终于成功了!那时的心情真的难以言尽。在后面的一次测验里,我也进了年级前10。就这样,我在年级里出了头。

可是,我并没有得到命运的恩宠――。

“虽然我很平凡,没有过人的天份,但我努力了,弥补了这些,可我没有命运的`恩宠,现实总把我和理想隔开。世界不公平!”

这世界,一次次地把我和理想隔开!这世界,不公平!

不过――。

“但我还有梦想的权力,让心跳成为我的宣言,让疤痕成为我的勋章,在世界的不公平,在我面前低头!”

这里将我的那一次“毁”了,但,我还有未来!我的才能、前途不能跟那一次一起被毁了。我可以不用呆在这所学校,但我可以先拼搏,然后再考重庆一中、三中、七中,巴蜀中学以及成都七中那些全国知名中学啊,那里更有利于我的未来。对,我还没有输!我可以让那0分以及它给我带来的痛苦,激励我努力。总有一天,我会让世界的不公平,在我面前低头!

由于――。

我还没放弃,而且,我未来的路很长。

因此――。

远逝的乡村篇四

我是欢欢,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洋溢着北京对世界的热情,都会带给大家奥林匹克的精神和运动的激情,正因为这样,大家才更加喜爱运动,才称我为福娃中的大哥。

我是一个火娃娃,我也是运动的化身,我还代表运动员手上的圣火,我更代表更快、更强、更高的奥林匹克精神!

外国人来到北京,我会把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讲给他们听。如:鲤鱼跳龙门、画龙点睛、龙产九子等,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

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到北京,我还要告诉他们中国有许多名胜古迹,如:万里长城、北京天安门、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等,让他们也知道中国的名胜古迹,游览中国的名山大川。

我还会把中国的美食介绍给他们。如:辣子鸡、酱鸡翅、炖排骨等,让他们也品尝一下中国的美食。

我还要和贝贝、晶晶、迎迎、妮妮一起,把和平和友谊传遍全人类,把幸福快乐传遍全天下,把奥运精神传遍全世界,让每个人都关心、热爱、支持奥运。

奥运会是传递和平、友谊、健康的盛会。的奥运会即将在中国的北京开幕,现在,每个中国人都在为20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做贡献。老爷爷、老奶奶、出租车司机、交警、少年儿童都积极学外语,为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宾客做向导。

2008年奥运会即将来临,我能为奥运会做些什么呢?我就用我的画笔为奥运会画一幅画吧!画面上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的正前方是五个福娃和一些小孩在广场上放飞和平鸽。画的题目是:放飞和平,喜迎奥运。我把它寄给了杂志社,参加迎奥运儿童绘画大赛。我也坚持学外语,每天不管做作业到几点,我都跟著录音机反复地读外语。有一次,我学外语很累,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妈妈叫醒我,让我去睡觉,可我没有去睡觉,而是继续学外语。直到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才上床睡觉。奥运会是每个热爱和平的人都可以参与的盛会,让我们在外国朋友们面前展示我们中国少年儿童的风彩吧!奥运,我也在参与。你们好,我是福娃中的一个,我叫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我的同胞“团团”和“圆圆”被送到台湾,希望台湾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祖国团团圆圆。做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我们的家族现存量已经非常少了,你们一定要保护我呀。

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在五环中,我是黑色的一环,我祝愿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成功。我代表和平、友谊,可千万不要忘了我。记住我是晶晶,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吉祥物。

“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

我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我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愿我国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这个星期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特别高兴。走到公园门口我发现有个卖福娃的,看着那五颜六色的福娃,我就想让爸爸妈妈给我买那美丽又可爱的福娃了。我跑了过去跟妈妈说:“妈妈,给我买福娃行吗?”“不行,不过你要答对一道题才能买福娃。”妈妈说。我高兴地问:“什么题呀?”“你想想福娃的名字连起来是什么呢?”妈妈故作神秘地说。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出来,我充满信心地说:“不就是‘北京欢迎您’这几个字吗?”妈妈又说:“你说对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对了,说起福娃我还想到奥运会,咱们家来个迎奥运这个主意怎么样啊?”我高兴地说。爸爸妈妈都同意了。

“咱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福娃头饰,到了那天我们戴上它来迎奥运。

我回到家里,我做了一个欢欢的头饰,妈妈做了一个晶晶的头饰,而爸爸做了一个贝贝的头饰。我多期盼那一天的到来呀!

吗?”“不行,不过你要答对一道题才能买福娃。”妈妈说。我高兴地问:“什么题呀?”“你想想福娃的名字连起来是什么呢?”妈妈故作神秘地说。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出来,我充满信心地说:“不就是‘北京欢迎您’这几个字吗?”妈妈又说:“你说对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对了,说起福娃我还想到奥运会,咱们家来个迎奥运这个主意怎么样啊?”我高兴地说。爸爸妈妈都同意了。“咱们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福娃头饰,到了那天我们戴上它来迎奥运。

我回到家里,我做了一个欢欢的头饰,妈妈做了一个晶晶的头饰,而爸爸做了一个贝贝的头饰。我多期盼那一天的到来呀!

远逝的乡村篇五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当成都还处在一派萧索的氛围中,春却在不经意之间冲破重重阻碍,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脚步细碎如少女莲步轻移,唯恐惊醒成都的酣眠。毕竟沉睡了一冬,若惊吓了睡梦中的它,会恍若隔世而茫然不知西东。

这几日,阳光升腾。望江公园里,江边的垂柳虽不光鲜,却已抽出了鹅黄的嫩芽,含着笑,挺直了腰杆,打起了精神。锦江春水清澈,泛起多情的涟漪。白鹭在江里欢畅的嬉戏,时而扑腾着翅膀追逐,时而调皮地把头扎进水里。江边的茶馆里是成都人在谈笑风生:他们或许摆着悠闲惬意的龙门阵,或许搓着妙趣横生麻将,或许在漫不经心的嗑着瓜子。他们都是手捧一杯春茶,在这无限美景中细细啜饮。勾勒着青花雕纹的茶盏中是另一方碧绿的湖泊,里面倒映出苍穹的模样――偶有一丝浮云流过的苍穹,仿佛是被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绿纱。

草坪已有不知名的草儿探出了脑袋,冒出了新绿。整个世界已在若有若无间闪现出一点飘渺的绿。风,当然是解情的,收敛了暴戾的个性,变得温顺,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很是惬意。在公园广场上,是孩童们手握丝线,由着春风托起风筝,带着他们期盼的.眼光在天地间自在翱翔――那是春的血液在奔流、在沸腾!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成都的夏天,多雨,潮湿,闷热。于是就有不少成都人借此告假躲进山里。山涧小溪旁总是摆满了麻将桌,麻将桌下往往是泉水流淌。成都人便颇为享受地脱了鞋,任双脚浸入凉爽的水里,手上倒是还在娴熟地搓着麻将。日光洒在繁茂的树叶间,在地上留下一片斑驳的光荫,闭上眼睛躺在树下细细聆听一首树林的大合唱――那是蝉鸣的声音。

成都人吃完晚饭,就习惯往外走,好打牌的,好听戏的,就往宽窄巷子里去了。记忆中的宽窄巷子有用竹子搭成的大棚,棚子里的桌、椅,也都是竹子做的,人们来到宽窄巷子,几个好友凑一桌,要上一壶茶,摆上龙门阵。对街的锦里仿佛有演不完的川戏,人们坐着竹椅,摇着蒲扇,嗑着瓜子静心赏着;孩童们蹲在地上,托着腮帮,捧着西瓜懵懂瞧着。明月当空,抡起一圈淡淡的光晕,银丝倾洒,却又渐渐沉寂在一片人间烟火里。成都的夏夜总是这么喧嚣,蝉鸣声螳螂歌蛐蛐叫仿佛交织成了一首夏的圆舞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郁达夫曾说过:“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你看,那川大早已穿上华丽的新装:校园里的天空让人想起天鹅湖――纯净、透明,蓝得让人忍不住想纵情拥抱。天边有云,那些轻飘飘的白衣胜雪的天使,重叠起来像羊脊背。云端上展开一幅绝美的画。这些都算不得最美――树是画师。它们静静地,枝杈冲天,任意书写,那些简约的笔画如此独特,还有枝头叶子,深绿、浅绿,深黄、浅黄。老银杏光秃秃的繁华落尽,深褐的枝杈画出原始的简笔,稚拙素净。一只扑扇着蓝白色翅膀的喜鹊飞过,这一切画写在湛蓝色的天幕上,背景是太阳。不用剪裁,任何人工都是多余,只要直接加上画框,就是一幅美好的佳作。

你看,中秋时节,浣花溪的沧浪湖上,是银波粼粼的湖水倒映着洁白的月亮。湖岸边的金桂,香气依稀缠绕,一株亭亭如盖的桂树半遮面颊,簇簇熏染了半边天。往常宽广的的街道在此却变得像是悠长小径。秋风迎面时,桂花香也扑鼻而至,枫叶如有生命般飞旋,像是枯叶蝶在用尽全力跳出最后一场生命之舞。

成都的秋天,天空茫茫如野,小雨又绵绵不绝,萧条的街路横着几辆落到的计程车,司机偶尔会懒散的说几句散散的川音,伊伊入耳。同样也有风景,秋天的街道上,不时会路过伊人少女,打着花花绿绿的小伞,埋着头,悄然而过,像风中的一片百合,留下了淡淡的香气。

成都的秋天也说不上沉郁,也曾有过阳光,那是晚霞――太阳渐渐移到蓝紫色的西天,深情款款地作别。那落日,圆圆的,红红的,静静的,无限安详。

这是凋零的传奇,还是秋的传奇?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成都的冬天是有些萧索黯淡的,天空冷漠地俯视着光秃秃的大地。寒风带着迫人的气势凌冽地肆虐横行在街道上。路边的枯树枝条“吱呀吱呀”无力摇摆着。

暮色渐沉,行人匆匆。一品天下火锅一条街,街上确是热闹极了!甚至在门外都排上了长龙般的队伍,人们坐在火炉边静候。虽然素不相识,却也能相谈甚欢――这大概就是成都人自来熟的魅力了吧!火锅店内又是另一番图景:四五个人围成一桌,桌子中央的火锅“咕噜咕噜”地欢快沸腾,菜肴也随之翻滚――雪白的豆腐渐渐变得姜黄可人,紧绷的脆皮肠缓缓绽放。最好吃的还是那一碗必不可少的蛋炒饭,金黄的蛋花伴着青翠的香葱,点缀在由白米饭铺就的层层温柔里,入口细腻,余味无穷。而吃客早已无暇说上几句闲话了,他们吃得满头大汗,吃得浑身舒爽,吃得欢畅淋漓。

成都的庙会也颇有意思。跻身于武侯祠的人山人海中,听着耳边熟悉的乡音,吃着甜甜的糖画,看着有趣的舞狮,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庙会上还有无数小吃:做法奇异的三大炮,口感独特的三合泥,麻辣酸爽的的担担面,甜腻香脆的桃酥饼……寒冬随冷,但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成都里,心好像也被渲染上了暖意。

月是故乡明,家乡事,是成都春夏秋冬的不同风韵;家乡事,是成都东南西北的不同风光;家乡事,是成都吃喝玩乐的不同风情。家乡事,更是我对成都永恒不变的赤子乡心!

远逝的乡村篇六

从今天起,我开始了我的探险旅程。我要去寻找那个属于我的“快乐精灵”。因为在小时侯,由于太贪玩的缘故,不慎把我的“快乐种子”给弄丢了,所以我一直都没有快乐。

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听着mp3,去找我的“快乐精灵”了。刚一开始倒没什么感觉,现在却觉得那么的孤单、寂寞。没有人陪我,没有人和我聊天,心里是那么的沉重。我怕,我怕自己在途中会遇见一些社会上的混混,我也怕在草丛里突然会有一条蟒蛇冲我扑来,我还怕黑。实不相瞒,我是一个特胆小的女生,但请不要笑,我有勇气和克服磨难的可贵精神。

这时,我来到了“精灵国”。

“当、当、当”。

“您好,老爷爷,我是来找‘快乐精灵’的,请问我该怎么走啊?”

“孩子,你要去找‘快乐精灵’干嘛啊?爷爷劝你还是回去吧,曾经也有许多人来找它们,可都是一去不返。”老爷爷语重心长的对我说。

听了这番话,我并没有气馁。天黑了,在这里我人生地不熟的,只好随便找了一片空地躺了下来。可却正赶上变天,我带的衣服不够,半夜就被冻醒了,只好蜷着腿坐着。终于天亮了,我在“精灵国”地图里找着了“快乐精灵谷”。于是我照着地图走。

刚走出“忧伤谷”,眼看着前面不远就是“快乐精灵谷”了,可眼前到处都是荆棘。如果稍不留神,皮肤就会被划得鲜血直流。据我长时间的观察,这里不仅有荆棘,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美丽的花。可别看她们漂亮,其实她们都是“知花知样不知心”。花瓣上都撒满了毒粉,只要挨她们一下,五脏六腑就会在刹那间腐烂,然后让你面目全非的死去。

胆小的我害怕了,但一想到“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我的勇气又来了。

我小心翼翼的走着,不敢疏忽,因为这每一步都主宰着我的命运。我要活下去,要勇敢的活下去,要快乐的活下去。

愈接近“快乐精灵谷”,花们的毒性就愈大。离“快乐精灵谷”不远时,由于我心急,想快点拿到我要的“快乐种子”,忘记了身旁这些花儿们的剧毒,只顾飞快的向前冲。没想到刚跑了一小步,脚突然疼得很厉害,还鲜血直流。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中了花毒。为了不让毒素蔓延,我想起了爷爷曾跟我说的办法。于是我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皮筋,把它紧紧的捆在膝盖下面。防止了毒素蔓延,但血还还在不停的流着。我只好把衣撕成一块长长的布,然后一圈一圈的绑着,可仍在流。怎么办?怎么办?我实在是想不出止血的办法来了。

为了到达目的`地,我忍着痛,吃力的向前走。天气又冷,我一直哆嗦着,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快乐的在游乐园里玩着,那些老师们,那些家长们。

我绝望了,我觉得自己现在离死神愈来愈近了。终于,流血过多的我晕了过去。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我终于醒了,眼前的事物模模糊糊的。过了一会儿我才晓得自己是在“精灵国”里,正在通往“快乐精灵谷”的路上。

我趁着现在还有一点力量,蹒跚的走着。这次又不知是怎么弄的,毒性开始蔓延了,我为了求得一条生路,咬着牙,忍着痛,艰难的向前走着。

我终于到了“快乐精灵谷”的门前,我刚敲了一下门,就倒下了。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豪华的木床上,一只蓝色的精灵正在为我疗伤。还有几只美丽的精灵们围在我的身边。

一只精灵奶奶亲切的对我说:“孩子,皇天不负有心人啊!可是你为了要那到你的‘快乐种子,付出了这么多值得吗?”

我直摇头说:“不会的,为了达到我的目的,哪怕付出我的生命,我也认为是值得的。”

这时我看到在场的精灵们眼睛里的泪水正在打转儿。

我知道,她们是被我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感动了。

“恭喜你,你是第一个来到我们这个谷的幸运儿。给,这是你要的种子,回去把它种在你家的院子里就可以了,”一只身穿紫袍的精灵向我飞来说:“你一路上费尽千辛万苦,回去总不能再让你受折磨吧。好吧,我送你出‘精灵国’”。

我的探险成功,是因为我克服了磨难。

有的人,在平常的日子里,总是渴望过一种安宁的生活,一旦遭遇磨难,便会本能地心声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与残酷。可他们哪知道,实际上正如濒临绝境是命运的恩赐一样,磨难也是命运给予众生的一份厚礼啊!

每一场磨难都是人生中的一次挑战,而每一次挑战都会激发出我们巨大的潜能。我们的人生,因磨难而不断升华。岁月的土壤里,磨难正是最肥沃的养料,我们的生命之树因之而郁郁葱葱。

远逝的乡村篇七

朋友你喜欢姜花吗?每年6?9月酷暑炎热的夏天是姜花盛开的季节。生长在原野里的它,有似竹叶般青绿的宽叶,主茎上端由7、8朵花儿组成的花苞,远远望去,就像一根尚没燃点的火把,绿叶花苞兜里紧裹着一支支欲欲跃出的花蕾,如同未启封的文笔,直指蓝天,仿佛想叙述什么。在吸足了水分中悄悄地掀开那薄薄羞涩面纱,霎时,娇嫩洁净的花瓣像一只只美丽奇特的白蝴蝶在空中起舞,奕裳里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淡黄的花蕊,伴着花瓣柔润优美的舞姿,毫无掩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为它的茎叶、根部都酷似生姜,故人们皆称它为姜花。

看世间,春去夏来望秋冬,?转四季天地悠,繁花功过谁平说?情有独衷不相同。既然人各有志,那花也各有所异,不可强求也,百花都有自己的选择,在喜爱的季节里争奇斗艳,展示着大自然赋予的魅力,万花绽放争于春,可春天的繁花里没有姜花的芳踪,唯有在酷暑炎热的'日子里才能一睹姜花的芬芳倩影。

夏天,火红的烈日总把心惹恼,难免躁动、烦乱不安,香气阵阵的姜花,悄悄地送来一片沁心入肺的冰凉清香,为心解乏消除郁闷,静静地让思绪望花随风飘逸,心自然平和许多许多。

清晨,朝晖轻抚它娇嫩细腻的肤肌,露水细珠在花瓣上亲吻流连,洁白无暇的姜花在碧绿的青叶衬托下,显得特别晶莹亮丽,温柔朴实,犹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水灵灵的花朵清新妩媚地拥抱着天地,心却不离不弃,笑牵裹拥它的绿兜花茎。

我喜欢姜花,它有着兰花的典雅,荷莲的清高,那清纯白雪般的姿色是多么迷人,沁心的幽香又是那么的独特,不论是在远离尘嚣的大自然怀抱里,还是在那繁杂污染的城镇里,它始终洁白馨香,毫无顾忌地释放着毕生积蓄的芬芳与美丽。

我喜欢姜花,它那清爽甜怡的香气,袭人欲醉,总能让人在不经意中,心静如水,感受淡淡素雅的魅力,为之心旷神怡,让遐思翩翩意境升华。虽然姜花很平凡,没有芍药花的华丽色彩,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富贵,没有玫瑰花的傲气炫耀,可它以唯有洁白清香渡一生,安居自乐心足亦,甘愿在凡尘中,无怨无悔地享受那分幽静。

其实,姜花很有灵性,只要你以洁净之水为它沐浴,用心尽情伺养,它总是以满堂清香,婀娜绚美的舞姿,知足常乐的笑脸回馈,若你勉强地插上一束,随后不肖一顾,它就会躲藏在绿兜里懒洋洋地极不情愿与人照面,直至枯萎。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捧回的姜花还没绽放就谢了的缘故。

在盛夏酷暑天里,我喜欢插上一束姜花,让那沁心的芬芳气息弥漫在厅室的每一个角落。每每开启家门,一阵阵清凉香气拂面而来,酷热尽消,疲乏的心顿添安抚慰籍。在姜花芬芳恬怡的香熏里,无论是干家务还是看书看报,都有一种舒适温存的感觉,真可为是暇逸悠然,心充满了快乐诗意。

是啊!在千紫万红的百花丛中,姜花并不耀眼,也不属名花奇草,姜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朵花儿从含苞待放直至花谢,仅仅只有3、4天的时间,然而,它却花谢余香留,以豁达静思的美丽去轩释着生命的可贵,以优美素雅的姿色、沁心怡人的香甜,默默地奉献给自然和人类。闲来赏姜花,看那冰清如雪的姜花在翠绿的叶兜上纷飞,心仿佛有了安逸逍遥的憩地。

悠悠岁月,光阴飞逝,每每夏季,姜花自然开了一茬又一茬,繁衍着生命的延续,价值的真谛,不以生命短暂而沮丧,不以平凡而无为,始终以平静的心,真挚的情,冰洁的爱,馈赠与天地,甘愿演绎万花丛中无名卒的角色,比之社会中那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类,它是何等之高尚啊!

姜花,亦素有平民之花雅号,我们这里的人都很喜欢,它在平民大众的眼里的确非常普通,花上几角或一元两元钱就能捧回一束不起眼的姜花。所以在姜花盛开的时候,很多百姓家都喜欢插一束姜花,或摆在厅内或放在案头,为居家之宁静增辉添香。在寂静的夏夜,让姜花香伴入梦,实乃美兮!不信?均可尝试插上一束呢。且当错过?夏逝萧飒,姜花消迹,奇美香忆,思觅芳踪,唯待轮回,笑迎其也。

正是。

夏夜幽静赏姜花。

片片如雪白无暇。

似蝶飞舞姿色美。

芬芳沁心入梦乡。

纯净洁生乐思凡。

酷暑留香送清凉。

时光短暂尽柔雅。

价值真谛皆升华。

远逝的乡村篇八

盼来盼去,终于盼到了这一天——11月21日博友见面会。那天晚上,令我难以忘怀。

——题记。

no.1买礼物。

这天上午,我在家想:这次博友见面会,我会见到我的博友们,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好啊,第一次见面,应该给博友们一个惊喜。那你想给他们什么礼物呢?”我想了想,说:“送给他们每人一本记事本吧。”妈妈带我去了文具店,我精心挑选了四本南韩记事花边精装本。妈妈让我在每个本子上的第一页写上字,我左想右想,写“友谊长存”这四个字吧,代表我希望和我的博友们,友谊一直到永远。这四个字用中文写出来太平凡,就用英文写出来吧,可是英文我又不会写,妈妈让我在英文词典上查一查。翻了一小时的词典,终于查到了。于是,我就在每一个本子上的第一页上写到:

“makethefriendshipbeforever。

友谊长存。

——然然”

就等晚上见面时送给博友们啦!

no.2等待去见面。

到了下午黑天时,我就一直盯着钟表看,生怕过了7点。妈妈就在一边笑着对我说:“然然,不用一直看,想在才5点多,到了7点,妈妈就叫你了。”“不嘛,不嘛,我自己看的会保险一点。”我就一直盯着钟表看,秒针飞速的旋转,分针在慢慢转动,时针像一个小胖子,总也走不快。在一旁的.我可着急了,它这么慢,要什么时候才能到7点呀?我都要急死了。这个“小胖子”终于走到了终点,妈妈让我穿上衣服到学校去等语文老师。我嗯了一声,就迫不及待的冲出了家门,奔向学校。

no.3见面。

老师、妈妈和我打车去了饭店。到了饭店,我们进了屋,看见屋里有一位我不认识的小女孩,经过二龙龙叔叔的介绍,才知道她是松山一小的一位学生,博客名叫吕丫丫。我们大家都上了座位,等了一会,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进来了,我见到她,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认不出她是谁,我仔细一想,哦,原来是逸儿啊!逸儿也马上认出了我。她长得很秀气,一双充满着灵气的、水汪汪的大眼睛,矮鼻梁,戴着一副眼镜,还有着一对可爱的小兔牙。这时,又有一个小女孩进来了。“啊,是心月。”我抢先一步认出了心月。她本人和在博客上看到的一样可爱,小瓜子脸,淡淡的眉毛,两个粉嘟嘟的小脸蛋显出了她的可爱。“咯吱”门被推开了,一个胖胖的小伙子进来了。“是虎啸vs龙怒。”逸儿认出了他。他坐到座位上我才好好观察了他:一张圆脸,小小的眼睛,红嘴唇,大鼻子,矮矮的鼻梁上扛着一副眼镜。我们都开玩笑的叫他“小帅哥”。

大家都到齐了,莎莎阿姨说:“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让我们都认识认识。”第一个本应该是吕烁阳,可是她害羞,让她妈妈来介绍的她。第二个是心月,心月用娇小的声音说:“大家好,我叫赵心月,在松山一小读书。”下一个是虎啸vs龙怒“我叫孙嘉程,在松山五小读书。”接下来就是我了“我叫任婧然,在松山区木兰小学读书,博客是*温暖的阳光*,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我还有一个小礼物要送给大家。”说完,我便拿出我买的礼物,一一发给大家。发完后,逸儿逗笑的对我说:“然然我怎么感觉你有点像颁奖嘉宾啊。”下一个当然是逸儿了,“我叫张昕逸,就读于松山区十七小。我们大家都是似曾相识的,今天聚到一起让我们都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最后,我希望大家支持我。”逸儿说完后,我在心里想:博腕就是博腕,就是和我们不一样,我要多加努力才行!

从左到右:月月、虎啸vs龙怒、我、逸儿、丫丫。

no.4签字**。

饭吃了一会,逸儿提倡我们几个出去玩,这时,孙嘉程拿着我给他的本和一支笔跑了出来,气喘吁吁地说:“你们……你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本上把……把名字签一下。”这下,大家都回去拿本子让大家签字。我们就在走廊里趴在墙上签字,过来的阿姨都说:“这些小孩都干什么呢?”我们就笑着回答:“我们要签名呢!”大家签完字,逸儿说:“我们再在名字的下面画一个简单的画吧。”听了逸儿的提议,大家都来画。吕烁阳画了一朵花,心月画了一个蝴蝶,逸儿画了一个兔子形状的逸字,到了孙嘉程,孙嘉程说:“我的画画技术太差,就不画了。”

no.5抓拍。

大家签完名,心月跑到屋里拿出相机说:“逸儿姐姐、然然姐姐、嘉程哥哥、丫丫姐姐(吕烁阳的博客名),我们来个合影做留念。”心月的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大家都回去拿相机,我没有带,就让心月帮我拍下来,从qq上传过去。孙嘉程拍完集体照,要给我们拍抓拍,他说这样的我们才是最自然的。我和逸儿我们四个就开始躲,心月也开始拍孙嘉程。我们可以说是“拍”的不亦乐乎!最后,我们集体来了一个全拍。

尾声。

博友见面会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但是,那天晚上令我很难忘却。

远逝的乡村篇九

那是幽幽长篁中的一缕笛声,游弋在乡村小桥流水的婉转与寂寥里……。

是你,是你们,我划起小船,在时光中逆流,去感受那些远逝的身影——。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你吗?五柳先生,你的声音为何如此忧伤而又旷达?那黑暗的世道让你鄙弃,宁愿终老田园,独寄余生,五柳先生,我们看见了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致,我们感受到了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情,我们听见了你“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呐喊。

历史的天平上,五斗米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值得用千年的时光去细读它的刻度,半截锄头,几滴皓月,袖间一袭清风,把功名抖落。五柳先生,你的身影让我读懂了正气。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更加点点滴滴,

那远逝的身影,那么古老,那儿绵长……。

重庆市渝北区渝开学校九年级四班廖悦然。

远逝的乡村篇十

夏季的忧伤,像充斥着血腥味的海潮,携带着湿润的海风,漫舞在心灵寂寞的原野。

“幸福很简单,只是远去的道路很迷茫。”

岁月像一瓶苍白的输液瓶,把悲伤一点一点注如入脑海。

沿着迂回的小径,倒退的风景,擦肩而过。此起彼伏的心绪,在一段段刺青岁月燃一烧,只剩下平白直述的肢一体语言。

青春,香消玉陨。

谁都无法用一抹牵强的余晖,来诠释整个黄昏的伤感基调。

空洞,而又唯美。散文吧。

“夕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骄渐渐远去半月高玄,当霓虹点点闪起昏夜降临,我们拿什么证明这个城市的存在?

青春的祭奠,在一段庄严的'悼词下宣告结束。

高山远影,那一剑寒光徘徊在诗语歌调中。繁华的尘世,车水马龙,轻轻地流淌着岁月匆忙的歌声,青春在纸醉金迷的哀伤中渐渐远去!

一份空白的画卷,透露几载风雨载途,无人的街角中,奈何桥边传来刺穿青春轨迹的声音,心中泛起的涟漪,在夜深里蹙音远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楼。”

花开花落,忧伤何处寄托?

春去秋来,流年尘埃落定。

青春轮回,寂寞成堆。

静静聆听着岁月轻哼的旋律,青春,已如东流的逝水,难以复返……。

时光影影绰绰,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烟火绽放的季节,最终还是逃不过离别。

醉月乌云遮,星眸何处躲?青春,止步于一卷白纸,与黑字。

――后记。

远逝的乡村篇十一

在济南产权交易所的网站上,“山东小鸭集团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的产权出让公告从2月中旬一直挂到了4月,作为小鸭集团核心产业的原上市公司小鸭电器,曾经名列中国洗衣机行业“四大家族”之一,但卖壳退市后的小鸭电器依然步履艰难。

从辉煌到衰落。

小鸭集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中国的济南洗衣机厂,上个世纪80年代是小鸭迅速腾飞的阶段,这一阶段小鸭从国外率先引进了中国第一条滚筒洗衣机生产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其产品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是中国洗衣机行业名列前几名的企业之一。

“小鸭”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小鸭滚筒洗衣机”荣获“首届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小鸭热水器”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是小鸭历史上最辉煌的几年。

19对小鸭来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小鸭集团下的小鸭电器在国内上市,走进资本市场,从此开始了多元化之路,从洗衣机到热水器、冰柜、空调、灶具,从家用电器到erp、电子商务、纳米材料,小鸭的视野越来越广阔,开始大范围的多元化。

但也从此时开始,作为集团核心产业的小鸭电器开始走上了亏损的道路。根据小鸭电器这几年公开披露的年报显示,小鸭业绩即开始下滑,20小鸭已开始亏损,20小鸭继续亏损达2.08亿元,4月被st,直到20被中国重汽收购,卖壳下市。

另一方面,在产品市场,小鸭也遭遇重创。在20以前,海尔、小天鹅、小鸭、荣世达“四大家族”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从年开始,松下、西门子等外资品牌迅速占领高端市场。

小鸭向何处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咨询中心主任陆刃波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小鸭品牌的下滑,最根本原因是小鸭对其主导产品洗衣机市场的过度乐观。早期,洗衣机市场较为分散,市场空隙较大,小鸭能够很容易地获得市场生存所需要的空间。这一方面导致小鸭的自满,没有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另一方面,在拥有一定资金后,也加入了多元化的阵营。当洗衣机产品市场受到压力后,多元化的并不完全成功,也难以为洗衣机产品提供急需的资金和品牌拉动,其最终结果是洗衣机产品市场的下滑。

小鸭集团在发布产权出让公告时,指出集团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市场销售渠道不畅。

从小鸭集团前几年的上市公告中可以发现,在小鸭上市的几年时间里,董事长换了四届,领导层的频繁更迭,也使小鸭对市场的判断、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很难保证一个基本的连贯性。

陆刃波认为,目前不少国有控股企业都利用一些时机实现了mbo,从而推动了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小鸭在这次退壳下市的机会中,其实也应当有不错的机遇,至少小鸭错过了这样一个机会。

今年年初,st小鸭发布了两则公告,宣布st小鸭的重组方案获股东大会通过,公司注册名称由“山东小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也变更为“载重汽车、专用汽车、重型专用车底盘、汽车配件制造和销售;汽车改装、机械加工”。

自此,在股市上跌跌撞撞了4年之后,小鸭电器原大股东山东小鸭集团成为首家告别股市的家电企业,与改换门庭的st小鸭将各奔东西。小鸭集团利用向中国重汽集团转让股权的资金回购了小鸭全部家电类资产并承接了相应的债务。

但退市后的小鸭又将向何处去?失落的名牌,失落的市场又是否能够寻回?

远逝的乡村篇十二

偶然觉得,我们这些被称作孩子的越来越老气横秋,已经变的不再纯真,远去的童年带走了遗失的美好,只剩下属于成人虚伪的人际面子和外表的成熟。

突然想起小时侯的童话,想起那些被我称为幼稚儿戏的神话故事,突然觉得是那么亲切,那么美丽。

想起了七仙女的故事,想起一道彩虹美丽的神话,想起了儿时最美好最纯真的梦,一切好熟悉,又好陌生,我不由自主的写下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我喜欢剧中的七个仙女,她们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拥有故事性的她们演绎着一场场属于仙女们的童话,我承认七仙女的故事千篇一律,我承认这个故事有很多破绽,我承认人物刻画不够完美,但是她们让我回忆起曾经对美丽神话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假装成熟的我们丢掉了一切的美好,虚伪的演一场更加虚伪的戏剧。

我不再胆怯了,我不再懦弱了,我不再担心有人会用手指着我说我很幼稚,我要告诉他们,不要吃惊,如果你的心中没有了这份幻想。该是多么可怜,多么贫穷!

我努力在追回过去遗失的,失去的,远逝的童话。

你们也追上它的脚步了吗?

如果没有,不要恐慌,我陪你一起追。

我朝你微笑,不再是虚伪的微笑,而是最真挚的祝福!你的心中永远有属于自己的童话,生存在自己演绎的故事中,不要让你的虚伪掩饰了它,把它尽情发挥,谱写属于你的一首青春中最童心的赞歌!

我支持你。

追忆过去,很美好……。

远逝的乡村篇十三

镰,你藏好了么?数到三十,开始去找你。一个数字是一年,三十年的光阴弹指一瞬间,你像一个诱人老死的饵,年轮的光线纺的多长,我都会与苍老背道而驰,向鸡鸣的陋巷,蚕眠的田园,不管南北西东,找到你。

从认识一棵庄稼说起吧,那时我还小,天真满满。深秋的一片坡地里,指着返青的麦苗问母亲:这是韭菜么?母亲正在晾晒地瓜干,逗得哈哈大笑地手一软,一簸箕地瓜干倾倒在地上。

“傻丫头,这是过年给你蒸大白馍馍的麦子啊!”再看看细长叶子的麦苗,眼里还是分不出麦苗和韭菜的不同,为了不再闹笑话,就认定一小畦的是韭菜,一大片一大片的就是麦苗。

这时,镰睡在冬季的农具房里,大大小小的农具挤挤挨挨,镰是冬闲时分最早闭上眼睛的,像冬眠的蛇,蜷曲着微“s”形的身躯,即使那些铁锨,铁镐,锄头到铁匠炉里逛了一遭,打几个挺子,洗掉一身的尘土,油光锃亮地碰出响声,它也只是懒懒地在推门而入刺眼的阳光里,瞬间给人打一个一动不动的照面。

新镰是跟着三四月的交流会赶来的,怎么说镰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县城里一年之中才有几天这样盛大的集会啊!小孩子是不关心那些农具的出处的,赶的全是会上的热闹。

长长的会像两条河流,向着相反的方向涌流。人必须顺流而下,流到尽头再加入到另一条河流。会上有许多热闹可瞧,但你能深入的繁华和神秘总是有限。

“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那嘶哑的歌声在人流里推波助澜,一切都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似乎要把热闹的场子翻到天上去。

爷爷带我拐进一进院落,戏已开演,没有戏台,屋里屋外包揽了台前幕后。演员一身穿红着绿的戏装,人们围成半圆,多半是老头老太们,在锣鼓家什伴奏的咿咿呀呀中,他们细品着戏里的情节腔韵,我也安安静静地陪爷爷坐到黄昏。戏让人们停下来,像一群慢慢咀嚼的羊,一下子回到千年前的缓慢悠长里。

一般的,能留住小孩的嘴,就能留住孩子的腿,一捧樱桃,一把瓜子,一串冰糖葫芦,常常是爷爷给我买的零嘴。可那些小戏我大多是听不懂的,它们是绞缠着零嘴的美味我才看下去的。唯一感兴趣的是个扎着撅天辫的小丑,被两个喊他二叔的小孩缠着,和我向小叔耍赖时的情状一模一样,而这出戏十有八九赶不上,印象却深刻。

跟母亲赶会就没有听戏那么安静了,被母亲拉着手,有一种骨骨碌碌转的感觉。母亲若想挑商品,只能腾出一只手来,另一只永远捂着她那并不鼓的钱袋子,就让我拽着她的衣角别松开。可我也有走神的时候,一愣神的功夫,就与母亲走散了。

壁立的人群里,再也寻不到母亲,人流裹挟着我前行,既不敢喊也不敢哭,怕别人认出我是没有大人领着的孩子。当我看到某张关注的表情,急忙会在前面某个人屁股后面跟的很紧,甚至装作抬手去拽那人衣角的样子。

茫然地漂流着,一切叫卖都失去了吸引,一心想着如何找到母亲,太阳落得那么快。在会尾巴上猛然间看到一张张崭新的镰,它们像冥冥之中的一种暗示,想起母亲藏在麦垄里的镰,母亲常说要把东西放在你知道的地方。放自行车的地方也是母亲知道的地方,我赶紧到那里去等,相信母亲最终会找到这里来的。

直到赶会的人渐渐离散而去,远远地,见到母亲哭哭啼啼,擦眼抹泪地走来。我兴奋地大喊着:妈,我在这里!母亲破涕为笑了,大声骂着:死妮子,你到哪里去了?死妮子,你还让我活不?看车的大婶似乎明白了一切,为我们母女重逢说着宽慰的话。

低头一瞧才发觉,母亲为了找我挤掉了一只鞋子,她却终于找回了她的孩子。

肚子已然饿的咕咕在叫,我不敢说,母亲也知道,她没有像往常买几个包子油条打发了,而是买了只有看外公时才带上的桃酥。

这个交流会赶的很特别,割麦子的镰,捆麦子的草腰子,一张木锨,一把竹扫帚也没买到,简直一无所获,母亲唯独紧紧攥着我的手,再也不敢撒开了。

二、

布谷鸟从麦田上空飞过,它的叫声里带着某种催促:布谷布谷,猫逮老鼠一递一声,一声一递。

新镰和旧镰听得蠢蠢欲动了,有一种玉在匣待时飞的悸动,恨不能一蹦子从墙上跳下来,抖落开尘封的僵硬。昏暗的灯影里,母亲黑黑地把镰刀磨亮,伸出拇指刮蹭了一下刃口,每一张镰都做出宝剑吹发可断的接应。我知道,平时帮家里干活都是小打小闹,而收麦子绝对是一场硬仗,苦仗。

太阳这面出工的锣敲响了,敲得人心里金光闪亮。那些光在五月的麦芒上游走,一望无际的麦田赤身裸体,抢着收集阳光呢!麦子为我们的肠胃而生长,这时,我们的手脚腿,全身的力气都是为割麦子而生。

小孩子干起活来本没耐性,最讨厌垄子拉的最长的坡地,从南到北望不到头,让人的期待变得漫长而无尽头,煎熬也没有尽头。哪怕每到了两块地的分割点――垄沟,心里都会涌起小小的喜悦,像战士占领了某个山头似的,有了短暂的胜利的欢喜。可以坐下来喝口水,吹吹风,看风吹麦浪里,每一张镰都在阳光里跳荡。那些躬身而行的背脊,麦浪几乎淹没了他们,如果身子再低俯一些。

我和小妹相视而笑,被麦子的灰尘浸染的表情,花狗脸上那白崭崭的牙,泄露出我们眼里的嘲笑,忙用湿手巾擦拭,直到看见彼此已被汗水渍得通红的小脸。

父母总选择最密实,倒伏严重的麦垄,但我还是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母亲有时从中间就给撂倒一片,让我一下子有了窜出几步远的轻松。虽然接下来还是面朝麦子背朝天,心里疏朗了许多。我知道,蜗牛一样爬也得干下去,母亲的镰随时会伸过垄背,为我减去几行的接应,默默鼓舞着我。在那时,我就在心里对比出上学和劳作的不同,似乎就品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一点儿意味。

到了垄沟,我们都放倒自己歇着,母亲为每一个人磨一遍镰。我常怀疑自己的新镰太钝,要换母亲的旧镰,她爽快地递给我。母亲能撂倒一大片的镰到了我手里,还是跟割韭菜似的,而我的镰在母亲通灵的手里,变得那样轻巧自如,身后是齐崭崭的麦茬,刀切一样,比我写的作业还齐整呢!

时间长了,还有哪一个孩子的镰头欢?镰在手里越来越沉重,它不是在割麦子,分明是割着我稚嫩的气力和一波又一波的无可奈何。站在麦子的围困里,我不断地张望,觉的日头比平常走的慢多了,麦子们也跟着张望,张望着我眼里的星星月亮快点带我回家。

天一擦黑,远远地望见,天上升起一把小小的镰刀,镰刃朝上,妹妹说它在收割着星星和云朵。镰刃朝下的时候,她就想象它在收割虫鸣和露水,回家的路上,虫鸣和露水湿了我们的裤腿。等躺倒在铺上时,发际还粘着来不及摘下的麦芒,在梦着一把神奇的飞镰中,睡的死猪一般,即使有人把我们架走,也不会醒来的。

父母还留在地里,趁着露水的潮润,土地返潮了,麦子柔软了挺直的身段,父亲把白日割下的麦子捆成麦个子。母亲的镰更像一条游走的蛇,明晃晃的泛着月色的青光。夜太静了,割麦的沙沙声,像没日没夜蚕食桑叶的声音。

在夜晚,母亲的镰也是有眼睛的。镰是母亲伸出的手臂,轻轻巧巧地避开玉米的青苗,一兜一揽,拿捏着恰到好处的分寸挥落,力透镰刃,麦子嗒然伏地成堆,却与贴邻的青苗秋毫无犯。

即使在白天,我的镰也是不长眼睛的。每每回顾左右,那些青苗不是让我马踏飞燕,就是被镰尖削去半拉叶子,即便有几个全毛全翅的,也肯定趴伏在散乱的麦堆下了。所幸玉米有很强的生命力,踩倒的还会站起来,虽然不一定站直了。少了半拉叶子的,忍着痛,就用剩下的半拉叶子生长,等到掰棒子的时候,会看到某一株玉米,长剑似的叶片变成了短刀,那肯定是我当初不小心给它落下的残疾。

母亲是心疼一株庄稼的,每每看到我遗留的斑斑劣迹,总是摇头兴叹:小孩子干点儿活,真是都要功夫钱啊!在以后间苗,补苗等等繁重的农事里,母亲是深深被汗滴禾下土的汗淹没过的。

父亲也是心疼庄稼的,他远远地射过责备的目光,寒意森森,或者吼一句:爱惜着脚下的庄稼!向来他是被粒粒皆辛苦的疼撞击过的。

耳濡目染中,我渐渐懂得心疼一株庄稼,珍爱一粒粮食,心疼一株庄稼是心疼衣食父母的伊始。多年以后,是从小在庄稼地里随大人们苦熬苦做磨出了农家子弟的坚忍和永不服输的那股劲头,当以此作为资本向孩子们炫耀时,才真正懂得“劳动最光荣”,这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朴素真理。

一场麦收下来,父母蜕了一层皮,掉了几斤肉,那些沁了他们手纹的镰柄都明明记录下了。镰的锋芒也被麦子吃透了,磨短磨钝的愈发像一钩亏损的.残月了,很瘦,很瘦地挂在一面灰皮脱落的墙上。

三、

粮食就是安全,那些有镰在的日子,它为我们守卫了这种安全和自足。那样的收获,是全村老老少少总动员的图腾。

小麦一年又一年地成熟着,它要成熟为人们灶台上的一日三餐,还隔着一段距离。

青黄不接时,空空的米缸发出“哐哐”的响声,二叔家的麦子又吃光了。二婶从不说她不会过日子,用麦子换了烧饼油条了,而是在街上放风:自家篱笆插的门连狗都进的去。那时,我们两家住在一个屋檐下的三间房里。风刮到母亲的耳朵眼里,常让她无来由地生出哑巴吃黄连的气愤。

用我妈的话讲:她家两个牛犊子忒能吃。而我家三个丫头片子只有这点优势,细嚼慢咽,如吃鸟食。那个时候,无论怎样精打细算,从没听父母悄悄说过攒钱的事,倒是常提起家里还余一缸或半缸的陈粮时,他们长吁一口气,一副很踏实的神情。

在粮食归仓时,我最喜欢的活是扎袋口,数口袋。它们一个个戳在那里,像我的小兄弟一般亲切,袋子越多心里越高兴。便使出最大的力气用麻绳扎紧袋口,当然这不同于给妹妹梳小辫。在不断的劳作中,我懂得不能扎的太靠底,鼓鼓溜溜的袋子不好垛,打滑。也不能扎到猛梢,容易被粮食撑开,扎得居中最好。它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每一抬头抹汗,就检阅一次。

粮食守卫着我家的贫穷,一个家有了足够的粮食,就像一个国家有了充足的军备,自立于街坊四邻。

领一部分麦子回到温暖的谷仓,还有一些在继续晾晒,这是要收归国家大仓的公粮。几个毒辣的日头过后,麦子在父亲的手下发出干燥的“哗哗”声。父亲随处抓一撮摊在掌心,扔料豆一样,嘴一张接住,牙一绷,麦粒“格嘣”酥碎,才放了心。父亲添锨,祖父扬场,母亲在麦雨暂歇的间隙,用扫帚漫出细微的麦馀子。

我们拉着满满一车麦子赶到粮站,这里已然排成粮食的长龙,人们耐心地等候着,有喜悦,又有不安的忧色。在他们心中不能尘埃落定的,不是自己一年收成几何,而是自己的粮食合不合国家的等级。粮站的外面扯着巨大的横幅:农民兄弟辛苦了!欢迎农民兄弟踊缴爱国粮!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触摸着时代的脉搏,在自己的角落里聆听着沧海桑田的心跳。

想想现在,不光不用上交一粒粮食,农民还有粮食补贴,这种情景真是定格了那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幸福,有一些纯粹显然已不属于我们的岁月。

人们曾像麻雀一样,早出晚归,唱着勤劳的歌谣,有什么就吃什么,不挨饿就是幸福。

人们不是永远的麻雀,肠胃温饱了,甚至聚敛了想吃啥就有啥的财富。败坏人的心情的东西也多起来,新鲜,蛊惑的气息,莫名所以的事件,隔着时间的回廊,用葳蕤的语言遮蔽着简洁的幸福。

镰远远地退出了被麦子喂养的年代,镰的锋芒只能活在麦子新鲜的汁液里,镰沉寂在从天方夜谭到现实的魔幻里。

当镰和高高的麦秸垛成为一睡不醒的记忆,时间愈来愈显示出钝挫感,只有我知道自己多么想变得尖锐些,刺探到人类生生不息的最敏感的隐秘。原来,隐秘是纯粹,是简单,是原始的激情。

我知道,再过三十年,三百年,我会老掉,再也无人找到那把远逝的镰,用回忆拂拭它的锈迹和累累尘土。

――远逝的镰,在田野恻隐的深处,弯弯着透心的冰凉!

远逝的乡村篇十四

不要让家变成冢!

——题记。

幸福等于什么?

我对大多数人是这样定义的:幸福等于过去和将来。

因为过去的不可挽回,而未知的又会不经意地错过;往往幸福就是错过了才懂得珍惜的美好。

小时候,我总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朝朝暮暮,形影不离。哪怕是夜里母亲上班去了,她都会将她平常所穿的衣裳叠放在枕边,哄我入睡,就当是她了。然后说一声“马上就会回来!”于是悄悄地离开出去。家里灯火通明,直至父亲深夜下班回来,才都熄了。我常恐半夜惊醒,然而,幽暗的夜色再加上父亲的鼾声,我辄会释然、安然地酣睡到晨曦。或许是害怕的缘故。

还记得我和父亲每每外出洗澡,他总是很细致地把我洗得干干净净。洗完了澡,父亲都会如我所愿地给我买两张糖馅烧饼。我想,洗完澡的清爽,喝上一杯温茶,再吃两张烧饼,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父亲只给我买了,却是那么的满足。如今,真是怀念起当初的日子了。只是再吃起那样的烧饼,却不再有往日的甜蜜。烧饼小了点儿、贵了点儿,也淡了的。虽然还是那一家做的烧饼。“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常自诩七岁时学会了骑自行车,性通造化。我热爱清夜:陂塘、碧草、虫啼、清风、明月。天上飘动着薄薄的羽云,渐渐凝聚在了一起,恰若曳上轻纱的梦。云里幽幽的像是蕴藏着一曲天河,从中似乎可以舀出一眼清泉来,那是皎洁明净玉也似的月亮;仰望这片天地,朦胧得,又似是天外的明窗。

不多年,我便离开了这所温馨的小屋,搬到了城里。心中不免油然而生出一丝游子的眷恋之情。然而,都过去了,那片星罗棋布而深邃的天空,已不可挽回。只有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我才能在梦里寻着我的孩提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时光。

还未搬家之前,母亲生了病,先前还好好的,但后来就出现了征兆,脚踝处肿了许多,而且疼痛不能动弹。我以为母亲是不小心扭伤了脚,于是拿来热毛巾为母亲敷脚,却也未曾见效。后来去了医院才诊断出母亲得了糖尿病,医生叮嘱道,以后不是什么都能吃了,像海鲜、甜的之类的东西都不能吃,饭量也得控制,定期要做检查,必要时还需打胰岛素,“药当饭吃”。这些年母亲消瘦了许多,但还是坚持着和正常人一样地上班工作。而我这当儿子的却又不能为她分担出一丝一毫的痛苦,只叫我心里充满了对她的愧疚。

徂暑之际,我因为整日闷在家里,中了暑,体虚乏力,胸闷气短,折腾了一个酷暑。直到有一天,下了一场雨,才见得一片别样的生气,鸟韵婉转,花香四溢,猗猗的碧草垂杨,潾潾的沧浪池潭,满眼尽是娇艳欲滴、动人心弦的景致。父亲见我为之而陶醉,就拨冗携我去了附近的公园散步,纾解一下心中的烦躁。忽然天又下起了雨,但见那湉湉的'湖面先是渐现涟漪,骤然鲤鱼涌动,于是我们被困在了湖岸的观台上。然而,还有一些人也同我们一样困在了这里。听父亲说,那些人是农民工,是些从外地来这里讨生活的侉子。大概是由于连糊口都成了问题,付不起房租,所以暂居于此。但在他们的脸上却微笑依然。

我忽然想起了父亲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长大以后慢慢就会懂的”。因为当我惹他生气的时候,父亲从不打我,只是骂我,拿东西出气。最后,再说这么一句言简意赅的话。(假如父亲的形象在你心目中渐渐模糊了,那就请听听筷子兄弟的《父亲》罢。)我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母亲一天要上十二个小时的班,而父亲一天要上十六个小时的班。除了过年过节,几乎再没什么闲暇的时候了。然而,他们总是苦中作乐,认命地干,只为了心中的梦。我还记得我在校住宿,他们每月都会挤时间来看望我一两次。我的宿舍在四楼(没有电梯),每每来时他们总会带许多东西给我,所以每当爬到四楼时,母亲总是吃不消地叫累。父亲怕忘事,总要把他所谓“重要的事”记下来;满脸的皱纹和头上又多出了的几丝白发,掩饰了他的不惑之年。母亲曾和我谈些往事,其中谈到她的第一辆电动车,“这车子已经老了,记得还是十几年前买的,该退休了。”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这么一个视频,是有关于养育孩子所要的花费。据专家研究统计,从小生命的诞生起,一直到十八岁,所要的花费,保守的数额得一百多万元。而今想来,总是向父母索取,却以为得来全不费工夫;曾经埋怨过父母为何都是贫穷的命,只能过苦日子。当看到别人家的父母都是百万富贾,更是对他们冷嘲热讽,深感厌恶,甚至可耻,渐行渐远。

面对孤独,我只是选择逃避。跑回了家,只有误解和斥骂;逃到学校,只有排挤与嘲弄。于是我发现了自己犹如失根的兰草,死水里的浮萍,游艺的征蓬,飘摇的柳絮、蒲公英。然而,小时候他们是如何地怜爱我,我甘愿永远长不大。每念及此,辄痛彻心扉,黯然泣涕。

然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以为,生是为了赎罪,哪怕还清了父母所花费了的一百多万元,但都还不了父母所倾注的青春韶华这笔沉重的代价。即便是还清了,那么,有什么意义呢?由此看来,死,也是死有余辜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说这才是生命的真意,那么价值何在?而父母所谓的“孝”,莫大于你自己对得起自己的魂灵——这也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只想说:“不要让家变成冢!”

远逝的乡村篇十五

摘要:我渴望那种与风追逐,与风纠缠的自由,我宁愿只在自己的世界里飞翔,所以我选择了孤傲、偏执、只相信自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的,我只看到了翩翩的风筝,却忽视了那根柔弱却柔韧的线。

又到五月,如火的蔷薇热热闹闹开满一地,郁郁芊芊,浓郁芬芳,草地上,田野里,一只只美丽而轻盈的风筝飞起,载着童年的欢笑,也载着儿时的梦想。

我——已是高四的我,望着那些纯真的笑脸和那些真实美丽的梦,那些在体内蕴藏已久的液体终于痛快地流淌出来。

曾那么痴爱着风筝,痴爱着天空,风筝的梦注定在天上,朵朵白云是它的翅膀,活在自己的梦里就是飞翔。

我渴望那种与风追逐,与风纠缠的自由,我宁愿只在自己的世界里飞翔,所以我选择了孤傲、偏执、只相信自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的,我只看到了翩翩的风筝,却忽视了那根柔弱却柔韧的线。

朋友无数次地给与我笑脸,无数次的忍让,无数次的安慰,只为换取我的知心,我的真诚地接受,但都被我的漠视扔在风中的道口,一次次的劝说和建议,都被我的偏执遗忘在耳旁。最终,朋友离我远去,我看到那固执的迎风而上的风筝猛地晃了晃,虚弱不堪。

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导,丝丝柔情的感化,大发雷霆的怒脸,还有夜半无人的哭泣……一切都不能将我改变,我喜欢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他们的教诲被我遗忘,我沉迷于小说,徜徉于网吧,满足于一次次虚无的自我陶醉。

友情,我舍弃过,又渴望过。

亲情,我厌烦过,又珍惜过。

我生命中的阳光就这样失去,因为我的不信任而苍白、无力,那载着梦想的风筝远逝了,因为线断了。这是生命的一次华丽的放逐。

那看是柔弱的线实际上维系的是自我与他人。不可不信己,也不可不信人。

我失败过,我猛醒了,坐在高四的教室里重新再来,用一份别样的成熟重新打量生活,为自己生活,也为他人生活。

虚幻的梦想已随自我的风筝远去,可我把握的还有理想,更现实的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一路采撷他人的鲜果琼浆,未来的天空会更加广阔与明朗。

远逝的乡村篇十六

我的家乡占才村地处德兴市东北部,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村庄。自宋至今,悠悠岁月,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虽说占才村地处偏远,却是水环玉带,山耸金屏—自然环境极佳。可以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山清水秀之村,清静安宁之地。在这里,沃野可种稻粮,有油茶可资润泽,茶香四溢,泉酿醉人。可谓是物产丰富,民生富足。

一个村庄的发展,是与这个村庄的历史、文化分不开的。而不同的地域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活动也是各不相同的。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占才儿女,把占才村铸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具有相当规模的江南古村。

占才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民俗、乡里特色浓厚,有日常的、特定的和季节性的。有不少活动常招来四五十里之内的邻村人前来观赏,那更是热闹非凡。占才人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是围绕祭祖、敬神而展开的。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比如,元宵节的'三天龙灯、清明上坟祭祖、冬至上谱修坟等民俗活动依然盛行,直延到现在;而有些民俗活动,比如,“吃新”、月半驱鬼、二四扫尘、灶司上天等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已渐渐地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记得以前占才人有“吃新”的民俗。相传“布袋佛”捏着布袋口,漏了布袋底,一条狗就来吃谷子,一打滚把谷子全粘在身上。“布袋佛”发现后,就去抓狗,狗翘着尾巴跳到河里逃跑,身上的谷子全给水冲走了,只有翘着的尾巴上粘着的谷子还在。故以后农民种稻子就长稻穗,让世人有饭吃。不管怎样,狗的功劳还是很大的,所以,吃新这天人们要给狗吃猪肉,“吃新”也就是为了纪念这条狗的。

听村里的老人说,“吃新”也叫吃“早禾新”是占才人必不可少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到早稻下头将要成熟时,把出梅后的第一个“卯成”日定为吃“新”日。在吃新的这一天,村民对“吃新”的所制食品是比较讲究和丰富的。记得小时候,这一天我会与邻居的小伙伴用茶籽饼烧焦舂细到田沟或小坑里毒鱼、毒泥鳅来加餐。而母亲总会在这一天去地菜地摘来新辣椒、新茄子,买来豆腐,晚上要蒸辣胆包、茄子包和蒸豆腐。记得有一次晚饭前,母亲还特意叫我到村口的稻田采摘了五穗谷穗,吊挂于饭甑沿,献祖宗。完毕,再将谷穗挂在香火堂上,以示对五谷丰登的祝愿与向往。饭菜熟后,先给狗吃,奖赏狗,以试年成好坏。若狗先吃菜,则预示当年五谷丰登;若先吃饭,则预示当年会粮食欠收。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近些年来,在我们这里已不再种植早稻,村民种植的水稻已由原来的两季改为种植一季,特别是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引入,水稻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再也不去为吃饭而发愁了。如今生活富裕起来的村民,都把自家的旧房子拆掉,建起了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走在这充满着现代都市气息的占阳街上,商铺鳞次栉比,农贸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海鲜山珍也时有应市,街道宽阔又洁净,通衢的大道上大小车辆更是川流不息。

吃新,一份远逝了民俗,虽然它在乡间逐渐消失了,并被人所淡忘,但它却留在了那一代人的记忆里,成为一份甜美的、永恒的记忆。

远逝的乡村篇十七

相较于春的慢条斯理,夏天,似乎来得急急忙忙。“小满”之后,随着“芒种”临近,天公祭出最后一滴春雨,空气中弥漫开干干的热。风由南向北吹来,烈日下,碧绿的麦田开始变黄。

农民最关注节气变化。季节关乎着农时。这倏忽而至的干热风,报道着夏的消息,也带来了麦收的约定。春抢种,夏抢收。农民们开始忙活起麦收的事情。

没有机械化的年代,收麦得靠人力。割麦、脱粒,算是一年最重的活计,也是乡下田间最繁忙最热闹的场景。一幅幅画面,深深地印烙在脑海里。

如果把收麦比作一场战斗,那打麦场,自然是最激动人心的“战场”。通常,生产队的“场”是固定的,会选择一个离村子近的地方,既做队部,又是仓房,既可打麦,也收秋粮。

经过了冬春两季,场地尽管依然平整,但已然不够坚硬。所以,收麦之前,先得要“杠场”。

之前那场淅淅沥沥的小雨,不足以滋润土地。人们用水把场洇过,重新浅梨,耙盖平整,略加辗实,再铺上层去年的滑秸,用水打湿。这时,空气中弥散开,新鲜泥土和着麦秸湿漉漉的腥香。

牲口把式把牛套上石头磙子,鞭子一挥:“驾,驾!”大黄牛四蹄蹬开,一路小跑,鼻孔里喘出带着白烟的粗气。磙子一圈一圈,吱吱吜吜、咕咕噜噜响着。小半天的光景,滑秸被辗轧的像一湖静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农民们挑开滑秸,那翻新过的麦场,平整如镜,光滑似冰,异常坚硬。

麦还没收回来,这儿先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场。折跟斗、打滚儿、捉胡蝶,赛跑、撞拐、摔跤,撒着欢儿地玩。趁大人们不在,还会偷偷溜到场边地里揪几颗麦穗,搓掉麦糠,嚼得满口生津,剩下那一团面筋,硬生生地吞进肚里。

骡、马、牛纷纷驾起大车,在地与场之间,不停地往来穿梭,趟起一路尘烟。场里的麦垛越堆越高,慢慢变成了一座座小山。各种“角儿”纷纷登场。麦场的大戏,由序幕渐入正剧。

麦垛旁摆上了铡刀。黑铁塔般的汉子光着膀子,双腿叉立,上身的健子肉,一缕一缕暴着。蹲在地上的.女人,把成捆的麦秸填入刀口,壮汉腰身一弯,铡刀“唰”地一声,将麦秸分斩为两截,头甩进场里,根被扔到场边。一米多长的铡刀,闪着寒光,张张合合,麦捆在女人手中飞来飞去。大人们的说笑声,孩子们的喊叫声,铡刀的“唰唰”声,牲口的嘶鸣声,间或传来的鸡鸣狗叫,合奏出丰收的欢乐曲。那一座座麦秸山,越变越小。麦秸铺展开来,有半尺厚,把整个场盖得严严实实。十几个人用木叉来回翻挑着,为的是让它早点干透。

正午的烈日,把打麦场晒得滚烫。为了节省农时,午饭就在场边的柳树底下吃,各送各家的。

“二黑,你娘送来什么好吃的?”

“馒头,臭鸡蛋。”

“嗯,闻着臭吃着香。”老百姓平时把攒下的鸡蛋煮熟,用老汤淹起来,做成臭鸡蛋,也只有在这农忙季才舍得吃。那可是令人垂涎的美味。

“三嫂,拐子哥给你做的啥?”

“烙大饼,白糖。”

牲口把式来了,还是老牛套着的石磙。老牛不知疲倦地跑着,人们跟在磙子后面,挑翻着麦秸,一遍又一遍,直到麦秸发亮成为“滑秸”,籽粒也随之脱落。把滑秸挑开,再用扫帚、搓板、木锹把麦粒攒成堆。

太阳一步一步向西边的大山走去,风知趣地吹起。略上年纪的老伯,拎着簸箕在麦堆旁站定,望着树梢选好风向。拿着木锨的大婶把麦粒撮起,倒入老伯伸出的簸箕。老伯潇洒地信手一扬,麦粒“唰”地飞将出去,撒出一道优雅的弧,雨珠般纷纷落下,麦糠随着风向,慢条斯里地飘落侧旁。一会儿光景,麦粒在场里变成一条条金龙,在傍晚的潮气里,弥漫着浅浅郁香。

这般的热闹忙碌,会持续三四天。滑秸齐整地码成了大垛,麦粒堆成了小山,铡掉的麦根,静静地等候主人发落。滑秸或拿去修房,或留着来年杠场;饱满的麦粒,会成为种子,剩下的便是人们的口粮;麦糠,和着泥巴抹墙,也可饲喂牲口;而麦根,将化身为泥,回归大地,成为庄稼的营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们更加懂得劳动的艰辛,更加珍惜这大自然的馈赠。

大人们忙碌着,小孩子也不甘于寂寞。纷纷跑到场里,光着脚丫在麦粒上踩,硌得脚心痒痒的。在滑秸垛上蹦呀跳的,就像城里孩子们在玩蹦蹦上床。那滑秸柔柔的、软软的,有种异样的馥香。欢乐的是孩子,辛苦的则是大人们。因为,最后他们还得把麦秸重新堆好,这样才不至于露雨,而糟蹋了这一垛滑秸。

三十多年后,夏收季节再回故乡。村边的场不知所踪,更不见了当年打麦场上的情景。麦子熟了,农民们不慌不忙地等着,直到麦粒在穗上干透,站在地头打个手机,收割机便轰隆隆地来了。小半天工夫,装好口袋的粮食,就直接拉回了家。那隆隆的机鸣,把曾经热闹的打麦场景,连同那个时代,封存在童年的记忆之中。

远逝的乡村篇十八

前些时候接到父亲的电话,他告诉我家里的稻子已经收割完毕,稻谷晒干了收进了粮仓。那秸秆呢?我问父亲,还要那草干嘛,全部卖给收草的小贩了。父亲说。放下电话我怅然若失。殊不知,稻草在我们农村,曾是千家万户用于炊事的主要柴薪,草和粮同样宝贵,是我们生存活命的根本。

我的家乡地处江海平原,没有山峰丘陵,缺少枯柴野枝,烧锅煮饭大都用庄稼的秸秆。“稻既登仓,禾秸杂沓,翁命收积为垛”。记得每年秋收之后,我的父母就非常珍惜地将从脱粒的稻草储存起来,以备日常燃用。乱秸比较好堆,父亲用那长柄铁叉一次能叉一个小丘似的草垛,几个草垛堆上去后,用铁叉拍拍,用脚踩踩实,然后再用铁叉叉草,两三亩田的稻草个把小时就能堆好。扎成把的则难堆一些,要一个把一个把地拎到草堆上,还要排齐压实,到顶时又要做成屋脊似的上盖,以便雨水外泄。堆好的稻草垛犹如一个倒扣着的大元宝,高大结实,饱满陡峭。狂风吹不散,暴雨滴不进,终年保持草质如新。

稻草垛曾是水乡平原上的一大景观。它们散落在房前屋后,河沿树旁,给江海平原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春季,和煦的春风从稻草垛上掠过,那清新的稻草香混合着花儿的芳香弥散在村庄上空,令人陶醉。夏日,草垛上爬满了豆秧瓜秧,把草垛染得浓绿一片。到了秋天,草垛上又是另一番情趣。缤纷多姿的丝瓜花、扁豆花、牵牛花把草垛装扮得一片灿烂,楚楚动人,随便掀开哪一片绿叶,都能看到一个个果实笑藏在里边。月朗风轻的夜晚,寄居在藤蔓上的纺织娘、织布郎,放声歌唱;隐蔽在草隙间的俏蟋蟀、钱驼子,轻声吟和,闹哄哄,不停歇,草垛简直成了“音乐演奏厅”。冬天,乡下人衣着单薄,瑟缩着身子依偎在草垛上晒太阳,人们得到的`抚爱、温暖,只有母亲的怀抱可与之相比。

炊烟,在乡间曾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稻草的炊烟,更有它独特的俊美。稻草不耐烧,在锅膛里火力一会儿旺,一会儿微,因此,烟囱口冒出来的炊烟,也一会儿浓,一会儿淡。浓时如乌云翻滚,缭绕着升向空中;淡时丝丝缕缕,袅袅娜娜,似有谁在描绘着一幅画,漫不经心。

稻草垛还是我们儿时最大的乐园。每年暑假,小伙伴们就三五成群以稻草垛为碉堡、据点,或捉迷藏或打游击战。我们在这个没有任何装饰的舞台上轮番上演从课本中学来的小英雄雨来,王二小放牛,黄继光堵枪眼。队里偶尔放一场电影,我们会早早地赶到稻草垛,占据有利地形,谁也别想侵占。等到电影放完的时候,我们早已倚在稻草垛上甜甜地进入了梦乡,脖子上还挂着涎水呐。

而今,电饭锅、液化气进入寻常百姓家,管道煤气也正向农村延伸。千百年来与农民同呼吸共患难的稻草,就只能卖掉了。由此,我是该为稻草垛的消失高兴还是伤感?但我知道,不管怎么样,稻草垛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远逝的乡村篇十九

黄河,古渡,长桥飞架。

宛若一位丹青高手,黄河,执一管如椽的巨笔,流泻群山跌宕起伏的才情,一个简练而磅礴的“几”字,御风飞翔,烙印在炎黄儿女心的版图上。“立马风陵望汉关,三峰高出白云间。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倏尔间,笔锋顿挫,陡转东提,舞动神韵,天然呵成“大河东去第一渡——风陵渡”!

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在这弯弯曲曲的生命走廊里,鸡鸣一声闻三省,晋陕豫,毗邻而居,先民们聆听天籁之音,迎送日落日升,放牧雾起雾落……一首《风陵渡口风陵汉》回荡在河谷两岸:“风陵渡口哟,风陵汉哟,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大弯弯呦……黄土地哟,黄河人哟,先先辈辈是一条根。风陵渡口哟,风陵汉哟,五千年的业绩写在这黄土地上……”

风陵古渡,是一种古典的辉煌,是一种别致的风度,是一首唯美的史诗。

寂寞风陵今无渡,那饱经风霜的渡船,已消失在历史的岁月里;那声嘶力竭的号子声,已融进了远去的波涛里;唯有那年年岁岁接受河水亲吻拥抱的石阶,还在孜孜不倦地聆听大河东去荡漾的旋律;还有那曾寄情于纤绳缠绵的石柱,如今仍在这里始终如一地守望着久远的渴望。这充满诗情与遐想的古渡啊!

远逝的乡村篇二十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经历一场撕心裂肺的社会变革阵痛,一个又一个村落消亡、没落,而留存在记忆深处的乡村印象,最是那农闲时节,手艺匠人蹿乡串村讨生活的吆喝。

很久很久以前,乡村人贫穷困苦却真情流露,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家家户户习惯了倾听和等候,从村头村尾传来由各种各样的匠人口中喷发出来,那种亲切中蕴含苦中作乐滋味的吆喝。

那个年月,乡村有乡村的幽默,乡里人有乡里人的快乐。

***。

首章。

叮当,叮当,叮叮当当,伴随两块铁片敲击声,村子里便响起冲天吆喝。

弹棉花喽……旧棉花、新棉花,烂棉袄破棉裤旧被子,有要弹的不咯……一床被子一块钱,可赊可欠,不暖和不要钱。嫁女娶媳妇儿,五床六床不多,八床十床不少。

从年头到年尾都戴着一顶早已分不清颜色还布满了棉花绒毛的帽子,身背一张约两人长短的木制弹弓,上面吊着二只木锤子直悠晃,村里人一看就分晓。还别说,弹花匠最会吆喝。

有生意了,从主家借来四条高凳,铺两张门板,木锤敲击弓弦,嘭嘭的旋律中,村里人躲得远远的,只有纷纷扬扬的棉絮碎屑在空中跳舞。

***。

二章。

剃头匠来了,不管熟李生张,无分聚居独户,老远就能听到那抑扬顿挫的吆喝。

不要问价,约定俗成几年不变,细伢子五分,学生一毛,大人的不一样,剪分头两毛,刮光头一毛,理平头一毛五。

找一光线明亮背风处,师傅掀工具箱,摊开推子剪刀剃刀四五样,挂出那条油光发腻的荡刀布,生意马上开张。

可以包年也可零剪。你说什么?哦,是的,秃子不要钱。师傅的回答一本正经。

哈哈……秃子还要剃头,旁观的大人大笑不止,细伢子更是乐了个疯癫。

***。

三章。

在所有匠人中,织补匠最爱吆喝。

补锅,补鞋,补伞,补碗,织垫子修垫子……乡村人家要织补什么就有织补什么的匠人,这班还没走,那班又已进村,似乎是在比试谁的嗓门更宏亮。

烂盆子、破盅子、碎罐子,有要补的不……乡村人来钱不易,一分钱总是想法要掰成二分三分用,碗破了缺了,得补;铁锅薄了漏了,也得补。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能自己动手不请人,不能自修的少花钱请人补。

那个年月,要修补的以几块钱一双的胶鞋、塑料凉鞋为主,套鞋都不多,几十块的皮鞋更是少见。

补鞋匠来了,最高兴的是村里半大不小的孩子,花一毛两毛从师傅手中买橡皮筋。干什么?做弹弓。有了弹弓,就能打小鸟,捉麻雀。

***。

四章。

收废品,收废品,烂铜烂铁烂锅子,废书废纸废塑料,旧衣旧裤旧棉花,收废品喽……一口气念下去不间断。精畅神足,收废旧物品的'荒货佬最能吆喝。

这两种吆喝声,既是婆婆老老、少女妇人的最爱,能换东换西,尽心选择,愉悦欢乐,更是孩子们的期盼,心里痒痒的,想方设法要从大人的口袋中掏零食。

***。

终章。

“古哉古,今亦古,无古无今,无今无古。慎哉,今亦古而后之师矣。”

今日的乡村,没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却欠缺了一份自然意境的纯真质朴,唯有麻将声声,再也听不到村头寨尾那种让人熟悉而又令人兴奋期盼的吆喝。

没有了吆喝的乡村,单调,苍白,平淡,寂寞,少了一些强劲活力,少了一些盎然生机。

令人难已忘怀的乡村吆喝,那是一曲古老而苍凉的民族音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644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