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教学设计(热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0:18:14
看一看教学设计(热门20篇)
时间:2023-11-24 10:18:14     小编:书香墨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也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要写好总结,我们可以采用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方式来组织和展开文章。这些总结范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路,但在撰写总结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一

《生命与水》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人体与水密切关系”及喝水的意义来说明水对生命很重要。使我们懂得水在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懂得讲究科学饮水。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数据准确。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视野开阔,见识多广,思维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来讲,独立阅读能力较强。阅读时能为文章作批注,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始终以“以生为本”的理念来贯穿整堂课,同时,还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这节课的关注点。

【设计理念】。

设计教学时,根据课程标准对学段的要求和本册教材第五单元金钥匙的训练要求以及说明文题材的特点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来设计教学过程。

1、课程标准有一条对(5--6)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结合这一要求,教学时设计了捕捉信息的环节,防止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书,在学生看完书后又进行填写信息的活动,同时还注重了学生搜索信息时学习方法的渗透。

2、结合教材第五单元金钥匙的训练要求,教学时设计了认识写详细提纲笔记的好处。教材的第一单元已要求对课文的重点内容写简单的提纲,通过对第五单元提纲的学习来继续发展学生的能力。

3、依据题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效果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教学中,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和多媒体的使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在语境中理解“新陈代谢、溶解、吐故纳新”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生自主默读课文,交流捕捉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在学生会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基础上,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从而培养学生写提纲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领悟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数据准确及打比方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水和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数据准确及打比方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会捕捉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

2、在学生会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基础上,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从而培养学生写提纲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图片及阅读余纯顺在罗布泊悲壮遇难的资料,并交流体会,从而引出“生命与水的关系”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探险家余纯顺在称之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探险时,因为一场沙尘暴找不到自己的水源而悲壮遇难。用这样的故事导入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同时,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2、(课件出示句子)在语境中检测生字。

3、学生交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以生为本”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学习方法的运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要必不可少的,因此,设计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三、自主默读课文,捕捉信息。

1、自主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获得的信息并把获得的信息在纸上填写出来。

2、学生交流捕捉信息的方法。

3、继续完成纸上有一定难度的练习。

(设计意图:交流捕捉信息的方法,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能力形成锦上添花。教学时,设计了两次填写信息的练习。第一次是课文的基本信息,第二次的信息提升了,有一些难度含有对课文重点段的理解,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获取信息时有一个梯度。课标指出:(5~6年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此处设计正好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

四、快速浏览课文内容,体会说明的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了解说明方法。

学生通过对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准确和打比方的形象。

2、教师点拔,学生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设计意图:设计浏览课文也是根据学段的要求和体现学生阅读的层次及阅读的梯度,因为之前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有轻声读课文”、“有自主默读文”。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能在文的语句中感受到即可,教学生中没有过多深究。)。

五、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

1、学生了解写详细提纲笔记的好处。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金钥匙,要求学生开始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为了落实单元训练的要求,所以设计了对详细提纲的了解。)。

2、全班交流,学生进行补充,教师点拔。

(设计意图:本册教材从第一单元开始学习写简单提纲到六单元开始写详细的提纲体现了能力螺旋上升。)。

五、加深课文内容的印象。

学生结合板书,用简洁的言叙述。

(设计意图:课接近尾声时,让学生结合板书用简洁的言概括课文内容,一是再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二再次渲染课堂气氛。)。

六、作业设计:

今晚每位同学给家人设计一份“科学饮水计划表”。要求以提纲的形式呈现,语言要简洁。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从课文内容的学习迁移到学生的实践上来。这节课学生初步学习了写详细的提纲笔记,就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实践。设计“科学饮水计划表”体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

板书设计。

生命与水说明文。

水是生命的摇篮。

人体与水关系密切水是新陈代谢的大功臣水构成生命维持生命。

水是尽职尽责的防护兵。

【教学反思】。

《生命与水》这篇说明文语言通俗易懂。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很好上,但要打破旧模式来上还有很大的挑战性。自己在试讲的过程中经历了痛苦地蜕变。这个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又是在不断否定自己,期间辛苦与痛苦也伴随而至。蛹要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就必须经历艰辛地蜕变过程,我仿佛也成为了那只坚强的蛹。就在自己不断蜕变时也悄然地成长了,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明确了教学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来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这样的思想才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捕捉信息;学习写详细的提纲笔记;回家设计“科学饮水计划表”。通过以上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检索的能力和写提纲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生发展带来益处。还有教师多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在学生的讨论、交流、探究中擦亮智慧的火花,在教师的点拨、谈话中时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虽说一节课让我们看不到学生能力提升有多大,但我坚信只要常抓不懈总会有“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那么一天。

2、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学习。

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多少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渗透,潜移默化的使我们的学生会学习,再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有法可循。比如:金钥匙的学习;捕捉信息点的方法;结合语境理解和已知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方法。

3、教师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通过教师恰当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使自己充满自信心积极参与学习。总而言之,有针对性的评价使学生乐学、愿学。

这节课通过凝聚学生灵感和思想的文字,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通过语文课知识的传播,方法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到学语文是一种幸福。

短短的四十分钟,让我和孩子们度过的愉快而幸福,但因为时间的关系也留有遗憾。比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写一写提纲,由于时间不够做的还不够充分。

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受益,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夯实基础。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二

1、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件、储蓄罐、玩具。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盲人摸象)。

(1)、提问:这几个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们对大象的描述为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

1、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件物品(出示储蓄罐),勤俭节约的孩子都喜欢把零花钱存在储蓄罐里,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3、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个储蓄罐。哪些学生愿意来前面观察?

(1)、教师给学生指定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在储蓄罐的什么位置,看到什么?

(2)、2学生调换位置,再次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大家和这两位学生一起观察好不好?我们看一看,然后说说从你的位置观察到的储蓄罐是什么样的??(储蓄罐放在座位的中间)。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4、师出示主题图。

(1)、小霞坐在储蓄罐的什么面?

(2)、哪一幅图是小霞看到的?说理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5、观察玩具(4人一组)。

(1)、每个小组中间放一个玩具,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然后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3)、换位观察: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第1题。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

2、第2题。小猴子、小松鼠看大象。哪一幅图是小猴子看到的,哪一幅图是小松鼠看到的?生根据实际观察回答。

3、第3题。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4、第4题。

师:黑猫警长正在安全岛上练习指挥呢,请你当裁判,说说哪幅图分别是小动物们看到的?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三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三个方面。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是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四

1、能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轻松获取知识。

3、能借助事物以不同方法讲解同一数学概念,使学生形成形象而深刻的认识。

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缺点:

个别学生在口述时说话不完整,应加强训练。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五

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带点字的意思:覆盖启发。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注意正音。

(2)将下列生字用小黑板写出,注意不写错字。

揿铆。

(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复杂”的反义词,“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

3、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途原理。

2

3

4

4、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

(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讲读第一段。

1、讨论: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处?

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过渡。

第一段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有许多奇妙的用处,那么有哪些用处呢?请默读第二段。

二、精读第二段。

1、区分小标题与段意的不同之处。

(1)这段讲了什么?(压缩空气是生产帮手)。

(2)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可见,小标题不一定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可以是一个词组,在表达上更灵活。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了哪几个例子?

(1)风镐。(2)铆钉枪。

3、讨论风镐、铆钉枪的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压缩空气有一个特点是:能随巨大的重量,风镐、铆钉枪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呢?请在书中找出答案。

3、出示:被压紧的空气,总是想胀开来。

压缩空气会膨胀。

这里告诉我们压缩空气的另一个特点:压缩空气会膨胀,风镐、铆钉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三、精读第三段。

1、从这个小标题,你知道这一段文章写什么?

2、出示第2自然段,读一读,然后删去“把半圆内胎的两头封住”和“如果把很多这样的支柱排起一排”,在读一读,比较为什么要像树上那样写,从中体会写说明文要写清楚细节,重要细节不能漏。

3、把“当这个半圆形的橡皮管子挺起来后,不就变成一根弓形的支柱了吗?”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从而理解这个句子。

4、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总起句,并说说分述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总起句的。

5、认识原理:压缩空气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题的(1)、(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第四段。

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第四段。

这一段将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更奇妙的用处。

1、默读第四段,思考:压缩空气增样使汽车不挨着地面走?(默读后用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压缩空气怎样使汽车不挨着地面前进。)。

2、说说“飞毯”为什么加引号的?

3、找出这一段中的两个问句。比一比,他们跟第三段中的反问句有什么不同。如果一用这两个设问句,文章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认识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

三、朗读全文,小结。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踏(3),第5―6题。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风镐会膨胀生产的帮手。

铆钉枪能承受巨大的重量――搭房子――灵巧的建筑师。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材解析:

《看不见的爱》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板块人间真爱中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虽然没有惊天动地、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是文中淡淡的情节、淡淡的语句,凝聚的是浓得化不开的,非同寻常的母爱。

这是一篇描写细腻的文章,初看之下觉得很平常,随着课文的发展,得知,打弹弓的孩子原来是一位盲孩子,可母亲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的为孩子捡石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当孩子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下来。”当“我’知道打弹弓的是一位盲孩子可他母亲还让他练习时完全糊涂了,“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我”认为这是盲人无法做成的事,可母亲平静地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平凡的动作,从容的神情,简朴的话语无不充斥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浓浓的执着的爱!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接纳关爱鼓励孩子;这更是一位睿智的母亲,她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像对待一个正常孩子那样对待自己有残疾的孩子而不给予他过度的保护和宽容(给孩子机会去做一个盲人几乎难以做到的事情,并允许他一次又一次失败,在失败的体验中学会用脑用手去解决问题),她给予了孩子希望(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生活中有希望,就有追求,就有精彩灿烂的人生。

爱,有许多种,有的是显而易见的,但更深的爱是眼睛看不见的,只有用心灵体会,去感受,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见。文中的“爱”就属于后者。如何理解课题中的“看不见”,如何感受母亲非同寻常的爱,是需要教师引导细细体会的,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板块的内容都是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描写细腻,表达感情朴实真挚,读起来都非常感人,训练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真挚的情感,体会亲人刻骨铭心的爱”,有感受才会有感情,有体会才会有感情。

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在本板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让学生受到伟大母亲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爱”的教育,又能提高学生理解文章,感受文章表达思想的能力。所以,当学生真能被文章打动,能感受到母亲的爱,无需老师要求,自然会在朗读中投入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能从作者、母亲、孩子的角度感受、体会母亲的爱;

3、重点研读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母亲不同寻常的爱,感受母爱的平凡与伟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课文朴实的语言,体会母亲对孩子那份执着、坚韧的爱。

三、教学策略:

1.本课的生字多为形声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知识。

自主认字。“率”字,要依照字理识字的办法来教,既要强调其音,又要强调其形。此外,“怔”“疏”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本课的“屏”“率”是多音字,要分别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它们的两个读音和组词。在理解字义和词义方面,要指导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文的前后内容来进行。

2.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实,没有更多的.感情的渲染,隐含的母爱是作者一边观察一边发现的,因此不需要感情饱满地朗读。要引导学生运用和缓的语气来读,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孩子、母亲及“我”当时的心理。尤其读好描写儿子和母亲的语言,感受儿子的那份自信与从容,母亲那份宽容与信任,进而由内心升腾一种对这位母亲的无限敬意。

3.重点品析下列语句:

(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这是对人物什么方面的刻画描写?(神态)怎样的神态?(安详)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朗读指导)。

(2)从那母亲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断出她是孩子的母亲?(作者)你认为怎样的眼神可以让一个不知情的人得出这样的判断?(慈祥、温柔、充满信心、温和等)从母亲的眼神中,你读懂了什么?(爱意)。

(3)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怀着深深的爱意)。

(4)“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平静”这个词换成“铿锵有力”行吗?母亲鼓励孩子什么?(身残志坚)指导朗读(轻轻,又是充满爱意。)。

(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在写作中,我们常说词应尽量避免重复,那么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安详、微笑着”这两个词呢?(执着)你从“也”字得到什么信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孩子累了,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朗读指导(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

关切的问候、期盼的眼神以及校园外等待的身影等等,无处不在。启发学生理解,这种无形的爱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我们要善于发现。这种看不见的爱其实更加伟大,更让我们感动。

四、教学预设。

(一)初读课文,整体进入:

学生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填空,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夏夜的一个傍晚,我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位母亲捡起石子(),让他练习()。母亲不停地(),孩子不停地()。终于,当夜幕完全拉开时,()。

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多音字“弹”进行教学。同时板书:

递石子。

母亲——————盲童儿子。

(二)从作者(读者)的角度去体验:

在此,学生意见的阐述理由必须来自于文本,同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三)深入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感悟母爱:

1、再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的句子,同时思考: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说,这么做的?

出示:当()时,母亲()。

2、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

※面对孩子怎么也大不中瓶子时,母亲不责怪,不急躁,轻轻地递,安详地笑;

※面对孩子是一个盲童这个残酷的现实,母亲不回避,不自卑,微微地笑;

※面对孩子打得精疲力尽,母亲不放弃,依然轻轻地递;

※面对别的孩子也这样玩,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和他们一样;

※面对孩子打了很久也大不中瓶子,母亲充分地理解、宽容;

对母亲说的“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这句话,有必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母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盲童儿子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母亲不希望孩子的心理也有残疾,她要通过她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地生活着。

3、当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爱就在这“轻轻地递”、“安详地笑”“平静地说”中,再让他们和作者一起来到那块空地,想象一下:在母亲陪伴孩子打弹丸的过程中,她始终(),始终()。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轻轻地递”,母亲在把石子递给孩子的同时,把什么也递到了孩子的心中?出示:

母亲,

你把石子递到儿子手中。

母亲。

你把递到孩子心中。

此时此刻,学生不难体会到,母亲把石子递到孩子手中的同时,也将自信、希望、勇气、信心、自尊、成功递到了孩子的心中。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我们每一个人也感受到了母亲的爱。

(四)从孩子的角度感受母亲的爱:

找出描写孩子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文中的失明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吗?

出示:渐渐的。

儿子。

终于。

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说话,最后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句,同时说一说:这声音,与其说是瓶子的碎裂声,不如说是()。

(五)想象连笔:

儿子成功以后,母亲会对他说些什么?

(从这件事的角度;从今后人生道路的角度)。

五、教学案例。

(一)从母亲的“做”中感受母爱。

1、师:母亲的一番话,让我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接着,请同学们读读议议母亲的另外两处表现,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再来体会母亲的这份爱,并完成以下练习:

母亲在陪伴孩子打弹弓的过程中,她始终(),始终()。

生1、,她始终轻轻地递着小石子儿,始终安详地微笑着。

生2、,她始终安详地微笑着,始终没有烦躁。

生3、,她始终对孩子不离不弃,始终鼓励着儿子坚持下去。

生4、他始终为孩子递上石子,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做好每件事。

2、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安详、递。

4、师引读,生质疑(预设: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安详、微笑着”这两个词语呢?从“也”字可以读出些什么呢?)。

5、(指板书“递”)是啊,母亲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石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生1、是啊,母亲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石子,还有一份鼓励。

生2、,还有一份信心。

生3、,还有一份坚持。

生4、,还有一份深深的母爱。

生5、,还有一份信任。

生6、,还有一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执着与信念。

(二)拓展。

1、篇感人的文章让我们意犹未尽,回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如果你是作者,当你踏着月色回到家中的时候,你会怎样把目睹的这件事说给你的家人听。当瓶子碎了以后,还会发生些什么呢?请继续写下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

2、交流、小结。

生1、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依稀看到倒在地上的瓶子。孩子大声地欢呼着:“妈妈,我胜利了,我击中瓶子了。”妈妈紧紧地搂着孩子,有点哽咽地说:“孩子,妈妈始终相信你能行,你终于做到了。”

生2、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看见那孩子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有点激动地问妈妈:“妈妈,我真的打中了吗?是真的吗?”妈妈摸着孩子的头,大声地说:“是的,孩子,你终于打中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孩子搂住妈妈,说:“妈妈,谢谢你,是你的鼓励,让我坚持到了最后。”

生3、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慢慢地走近他们。隐约中,我看到母亲流下了两行热泪。她紧紧地搂住孩子,说:“孩子,你真棒,你击中瓶子了。”那孩子好像一时之间还不没反应过来,断断续续地说:“妈妈,我,击中瓶子了?”“嗯,”妈妈肯定地说,“击中了,你太棒了。”说完,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走远了,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黑暗中。我被感动了,在这位母亲身上,我看到了执着,坚强;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生4、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看到那孩子正在欢乐地蹦着、跳着,嘴里不停地欢呼着:“噢也,我终于做到了!”妈妈说:“是啊,孩子,你真棒。”孩子又说:“谢谢你,妈妈,因为有了你的信任和鼓励,才让我有了击中瓶子的信心,谢谢!”妈妈摸着孩子的头,此时,一切尽在不言中。

生5、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隐约中看到他们母子倆拥抱在一起。我想,他们肯定在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前面、后面和侧面观察物体,能根据平面图判断观察物体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全貌,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课件、储蓄罐、玩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听吗?(盲人摸象)。

(1)、提问:这几个盲人摸到大象之后,他们对大象的描述为什么不一样呢?

(2)、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件物品(出示储蓄罐),勤俭节约的孩子都喜欢把零花钱存在储蓄罐里,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3、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这个储蓄罐。哪些学生愿意来前面观察?

(1)、教师给学生指定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在储蓄罐的什么位置,看到什么?

(2)、2学生调换位置,再次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大家和这两位学生一起观察好不好?我们看一看,然后说说从你的位置观察到的储蓄罐是什么样的??(储蓄罐放在座位的中间)。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4、师出示主题图。

(1)、小霞坐在储蓄罐的什么面?

(2)、哪一幅图是小霞看到的?说理由。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5、观察玩具(4人一组)。

(1)、每个小组中间放一个玩具,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认真观察,然后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3)、换位观察: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学生自主观察,得出结论。

2、第2题。小猴子、小松鼠看大象。哪一幅图是小猴子看到的,哪一幅图是小松鼠看到的?生根据实际观察回答。

3、第3题。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4、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2、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积木)谁能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及上面的形状?同桌互相指着说一说。

3、同学们说得很对。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朋友智慧老人要过生日,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笑笑、淘气已经去了,我们快点走吧。

(电脑演示:智慧老人的家,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同学们,你们敢和笑笑他们比比,看谁摆得更好吗?

(学生开始摆物体)。

2、看,我们摆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1、请认真观察自己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你们能指着说出自己搭的长方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吗?

3、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4、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请试着连一连。(电脑验证结果)。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1、同学们搭得好,看得细,下面请你用3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搭的形状最多,观察得最准确。

2、全班汇报,用实物投影演示各种搭法。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1、(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2、(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3、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5、同学们好眼力!老师为你们的表现感到骄傲!看智慧老人还有什么要求。(语音出示:小朋友们,你们能用正方体搭一搭、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a?什么样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图b?)。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九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方法:自主观察,实践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倾听。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么样子的?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学生活动。

注意:按照老师引导有序的观察。如,先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

观察后,再调换其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交流:

总结活动体验。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

(2)、反馈: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说一说。

4.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

第三单元“看一看(一)”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大小不同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片断一:

我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观察讲桌,问:用手指一指你看到了讲桌的哪几个面?学生边说边指。

师:同一张桌子,为什么看到的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

师:对,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片断二:

师:观察长方体的形状,看看最多看到了几个面。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

生1:我到了四个面。

生2:我全看到了……。

1、学生的空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观察活动,获得切身的体验。在片断一中,让学生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学生太多,到前面观察讲台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体验不够充分。课后,如果继续轮流观察就更好了。

《看一看》(一)是一节观察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优点:

1、能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轻松获取知识。

2、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教师善于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支持,增加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能借助事物以不同方法讲解同一数学概念,使学生形成形象而深刻的认识。

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缺点:

1、联系实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力度略显欠缺。个别学生在口述时说话不完整,应加强训练。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看一看(二)由立体转化为平面”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教学难点: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课前准备:

课件、小立方体若干、本子等。

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独立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积木吧?今天我们来玩积木,好吗?

(电脑演示: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积木一字摆在桌子上,今天我们就与笑笑他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由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揭题:看一看)。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1:看一看,连一连。

师:请认真观察笑笑、淘气、机灵狗把三个正方体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想一想,笑笑、淘气、机灵狗他们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呢?先请试着连一连。

师:谁能说说他们分别站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吗?

师:针对观察到的形状,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师小结:观察得很仔细!可以看出在侧面和正面2个方向看,看到的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活动2:搭一搭、看一看。

师:下面我们也学着淘气他们来搭一搭吧!

1、师生一起搭:请学生照着老师的样子用3个小立方体竖着搭起来。大家一起分别从侧面、正面、上面观察,分别把观察到的形状在小本子上画下来。(每次从三个方向观察好后都做一个小结,帮助学生懂得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2、小组合作搭一搭:在小组内用4个小正方体搭一个大家喜欢的物体,看一看所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请在小组内交流,画一画看到的形状,比比看,哪一组动作最迅速,观察得最准确。

3、把小组内把观察到结果与感想向大家汇报。教师再次做总结: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三、巩固新知,创新发展。

师:(电脑出示,教材28页练一练第1题)笑笑也搭了2个物体。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形状?请同学们试着连一连。(集体汇报)。

师:(出示28页练一练第2题)这是淘气搭的,你能回答淘气的问题吗?

师:看看所搭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告诉你的同桌。

师:(出示29页练一练第3题)智慧老人也搭了很多形状的物体。(语音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同学们,欢迎你们的到来,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来辨认一下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找到学习的快乐了吗?快乐表现在哪儿?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二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把自己放在了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使学生能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为学生创设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想一想、画一画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拼搭、观察、感知,使学生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体图形前,大胆想像,正确辨认所搭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

本节课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对本课的学习,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有时所说的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想,被我忽略,继续进行下面的教学,存在着被教案束缚,放不开的情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反思,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2.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方法:自主观察,实践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倾听。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学生活动。

注意:按照老师引导有序的观察。如,先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

观察后,再调换其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交流:

总结活动体验。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

(2)、反馈:

2、口算。

3、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说一说。

4.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四

1、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辩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红袖章一个、彩卡一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选一个个子较高的女同学李水无拘,老师秘密地在她头顶上戴一个彩卡,左臂上戴上红袖章,再选四个同学,其中有一人必须站在讲台上,四人面向李水无拘而站。也就是站在她的前、后、左、右。

(2)请四位同学依次简要说明在各自位置看到张丽的情况。

(3)教师面向全班学生提问:

谁能最清楚地看她的脸?为什么?

谁能最清楚地看她的后背?为什么?

她左臂上的红袖章,谁看得最清楚?为什么?

她头顶上的彩卡,谁看得到为什么?

2、导入新课。

师:据刚才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从不同的方位观看物体,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看一看(一)。

二、探求新知。

1、出示“看一看(一)”主题图。

(1)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淘气、笑笑相对于桌子的位置及看桌子的方位。

(2)请学生提出问题。重点解答学生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

教师会看到讲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淘气会看到讲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笑笑会看到讲桌和盒子的哪些面?

谁看到的面最多?

(3)小组讨论解答以上四个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派代表站在三人的位置上,来验证大家的判断或推测。

(5)让学生做教材上的“连一连”。

2、出示“连一连”的内容,订正并让学生说明连线的理由。

3、实践活动。

先让小组讨论:“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小组选派代表到讲台新自观察验证。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下课后都要验证一下结论。

4、出示“认一认”的第一个长方体图。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侧面”。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要辩认是谁看到的图形,需要观察他所在的位置和看图形的方向,并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想像,还要注意平时多留心观察。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五

《看一看》(一)是一节观察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优点:

1、能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事物,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轻松获取知识。

2、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教师善于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支持,增加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能借助事物以不同方法讲解同一数学概念,使学生形成形象而深刻的认识。

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缺点:

1、联系实际,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力度略显欠缺。

个别学生在口述时说话不完整,应加强训练。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六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后来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通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判断。通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七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1.内容合二为一,提高教学效率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教学中我进行了组合,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小房子,再把所看到的小房子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这一过程,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注重情感教育图片都是关于北京的,很自然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八

第三单元“看一看(一)”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大小不同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大小不同的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十九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2.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积极动手操作愿望。

2.培养小组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每组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积木、投影仪。

1.观察后交流。2.生:我是站在机灵狗的位置,看到了三个横着排列的正方形。

生:我站在笑笑的位置,看到积木的上面和侧面,

生:你说得不对。图上的积木很高,笑笑根本就看不到上面3.是在上面和正面看。4.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且同桌交5.弄清题意。搭积木,小组观察、交流。

实践应用“练一练”

1.完成第一题。2.完成第2题3.成第3题。

4.完成第4题。

动手操作、观察并交流。3.(1)填图号。

(2)搭一搭。4.动手连线。

集体交流。

看一看(二)三个正方体摆成一排:上面、正面观察到的都是:从侧面看是: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二十

1、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或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创设学习情境,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并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2、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重视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自始至终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3、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北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并以游戏的形式为各层次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继学习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一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后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最多能看到3个面,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教学设备比较先进,有多媒体教室。本班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乡镇周边。孩子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说话有条有理。这节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课。学生已经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上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情境,让全体学生参与观察和探索。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和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具、学具、课件。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正方体等模型各10个、涂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特制纸箱实物1个、学校照片、多媒体课件。

(一)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淘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1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看到的图象,从而引入新知。)。

(二)学习新知。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前面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交换位置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见课本第26页“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几个面?为什么?(a、一个面……b、两个面……c、三个面……)。

(4)亲自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学生活动)。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答案就在书上的第26页,但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智慧老人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快去看看吧!请以小组为单位从纸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物体,只要你能指出这个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这个礼物就归你了。听明白了吗?(学生活动)。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就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你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教科书第29页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呢?

1、回家后自选一件物品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进行观察,看看结果有何不同?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选一件物品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并把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像画在美术本上,同时标明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八、教学反思。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2、本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了观察的方法。

3、本节课中虽然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得有些没有章法,也许是大班级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级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得“活而不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819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