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10:11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汇总19篇)
时间:2023-11-24 11:10:11     小编:笔尘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对同一事物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可信度。心得体会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编精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一

上周,观看了央视一套播放的“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他们的故事感天动地,他们的善举令所有在场观众无不热泪盈眶;易感的我,更是泪流满面,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他们不畏生活中的困难,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和同龄人相比,他们失去的是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要用稚嫩的肩膀为父母撑起一片天空,但他们得到的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美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推崇“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小小少年,他们金子般的孝心,他们数年如一日所承受的苦难,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自愧不如。小小的年龄,本该依偎在爸妈身边撒娇,享受爸妈的抚爱,做爸妈的小公主和小皇子。可他们却用自己稚嫩的肩膀,用自己瘦弱的双手,为父、为母、为亲人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如果这世间少一份贫穷,少一份病魔,我们的孩子们就会多一份欢笑,多一份温暖,就不会因为母亲病重、父母离异,家庭不幸而辍学,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幸和苦痛。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正因为有了孩子们这一份份感天动地的孝心,这份无言的反哺之爱,小小的心灵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芒,弱小的身子所传达出的正能量,才让这世间充满了爱,才会有那么多人伸出友爱之手,无偿的给予他们关爱和捐赠。

首先,我要努力做到在生活上自食其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做父母的娇娇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力所能及做家务,分担父母的劳累;其次,多听父母的劝告,体贴他们苦口婆心的唠叨,做到良好的沟通,不让青春期和更年期摩擦出绚丽的火花。

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现阶段的责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汲取各种知识,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拥有一个健壮的身体。在学校紧紧跟住老师,不辜负老师的辛苦;在课外班提高学习效率,不浪费高额的培训费。我现在生活无忧无虑,那么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最大的孝心就是快乐健康地成长,安慰他们的辛劳和对我的爱护。做到这些,就是我奉献给他们的孝心!

愿他们们以后的生活不再受到贫穷和苦难的折磨,愿他们的父、她们的母早日康复。愿他(她)们和天下所有的孩子们一样健康,快乐,无无忧无虑地成长,成才!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二

理想远大过快乐和自豪。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我们的掌声中徐徐落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事迹,让我震撼和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热泪盈眶……其中,黄文秀的事迹让我记忆尤为深刻。

黄文秀,是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进村开始,黄文秀就努力融入当地生活,学会了桂柳方言,挨家挨户走访,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但是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她用汗水、真情乃至生命,在脱贫攻坚战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看了黄文秀的事迹后,我深深感动于她的勇于担当、不忘初心,她身上所具备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以及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更是让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的节奏太快,导致很多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梦想,甚至都都不知道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小时候,我们总会说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医生、科学家、数学家、护士、设计师……后来,我的理想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学习和工作之间的竞争如此激烈和残酷,我们不得不付出自己的百分百精力。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我常常感觉迷茫与无助。现在呢,我每天就是希望不要太辛苦……梦想,距离我们仿佛越来越遥远。

黄文秀的事迹,让我寻找到人生意义和方向的指引牌,使我有动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尽自己的全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己距离梦想更近一步。

“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生前,黄文秀曾这么说。多么质朴动人的一句话!她在基层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她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黄文秀的事迹也激励着我们,将来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绵薄之力。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三

舟曲,藏语意为白龙江,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

张小娟,1985年出生于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的普通藏族农家,20__年,以甘南州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得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双学士学位,工作后获得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她深爱着大山深处的故乡,20__年5·12汶川地震舟曲灾情严重,已在京工作的她一次次打电话给家人,不久就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眷恋的故乡。

张小娟的本科班主任、中央民大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章毅君说:“毕业前夕,小娟和我谈到今后的去向,她想回家乡,认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会有很多事可做。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使她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投身民族地区的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舟曲很美,我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小娟曾多次对同学和朋友说。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这是10月5日下午13点14分张小娟在舟曲县立节镇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壮观也很险要。这是张小娟生命中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两天过后的10月7日傍晚,在走过最崎岖难走的山路后,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扎根基层沃土,绽放花华。张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张小娟热爱家乡,并对集体有贡献的热情。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

扎根基层沃土,绽放花华。首先基层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锻炼平台,不去抱怨艰苦和复杂的工作条件唯愿以万卷诗书为师,以德养吾浩然正气,以人民群众为师,以技提升服务能力。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日有所思,日有所得。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坚持,要日有精进,积跬步以至千里。其中,把握平和的心态是关键,学习提高是需要漫长时日的,而且这种日子必然是枯燥的。其次思与行要相互结合。实践论告诉我们,只有把原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原理,从而指导实践。空喊责任不行,把爱民挂在嘴上也不可取,我们必须把责任意识化作行动符号,将爱民情怀浸入言行举止。青春不语,苍天含泪。高原上的格桑花,带来的是光明、是福音、是阳光。

春节将至之际,__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对扶贫一线的_市_村驻村干部_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刚慰问完贫困户回到家中休假的他了解到这次_的严峻性后,一下子纠心了起来,看着身旁身患_病的老父亲和一旁玩耍刚满一岁的儿子,心挂乡亲们安危的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第一时间返回村里开展_防控工作。

身为退休干部的父亲虽然疾病缠身,但十分支持儿子的工作。_与外出的妻子电话联系后说明情况也取获得了支持,由于妻子是党员干部,接下来必定也会忙于_防控工作,他和在厨房忙活的母亲沟通后,把这个家交给了年迈的老母亲。在这本该尽孝的时候,不能在家中照顾好两老,还要把家里的担子压到母亲身上,此时,_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全家人都支持着他,村里的群众需要他,_面前无小家,生命重于泰山,他毅然返回村里。

从扶贫人变防卫士——守护群众安康。回到村后,_立即依托“户户入、入户户”网格化管理基础,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逐一明确责任,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的_防控网络,摸排村民_户_人。根据_防控需要,实行_排查岗、医疗服务岗、宣传引导岗、设卡值守岗、后勤服务岗“五岗联动”,为_村村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安全防护墙。

他带头给不理解的_防控工作重要性的乡亲讲解_形势,做思想工作,让乡亲们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由于村里人手不足,他还主动参与卡点值守、张贴宣传标语、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工作,忙得经常是一碗泡面匆匆解决一餐后,又继续开展工作,甚少休息。

“这位_,经常过来嘘寒问暖,帮我们购买生活必需品,真的是太贴心了,为他点赞。”_村从武汉返乡的学生不无感动地说道。年前,_村有_名从湖北武汉回来的重点人员,经排查发现后都进行了居家观察隔离,在这谈“武”色变的时候,_不单主动请缨对武汉回乡人员进行跟踪服务,排查的时候他还身先士卒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登记和了解具体情况。这些事情,_都不敢与家人说起,生怕他们知道后担心。但关键时刻,_并没有考虑太多,他说:“_当前,谁都不能后撤。”

奋战扶贫战场——守护扶贫成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和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在这个关键时期,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驻村干部均坚守在最前线,一手抓防_防控,另一手抓脱贫攻坚,两手都不可放松,两手都要硬。

因受_影响,贫困户家_出现滞销情况,这让身为驻村队员的_立即紧张了起来,他想,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不能让扶贫成果脱色。为了帮贫困户解决滞销问题,_马上一边四处打听寻求销售渠道,一边及时将贫困户滞销_万斤_的信息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以求火速援助。他希望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能在了解消息后,伸出援助之手,帮_村的乡亲们一把。

“你们家里最近有出去打工的计划吗?如果有的话我帮你登记一下信息。”“大叔,这份工作不错,就在我们市里,如果有兴趣的话联系我。”……一声声问候,一声声温馨嘱咐,让_村的村民倍感踏实,觉得这个冬天正逐渐“雪融草青”。近日,_又忙于登记村里闲置劳动力,竭力解决因受_影响产生的村民务工难题。他把_市_年春风行动暨春季线上招聘活动等搜集到的企业用工需求都罗列出来,让村民们自主选择合适的岗位应聘,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助力复工。

防_战中不掉队,扶贫路上不缺位,是众多驻村工作队员的真实写照。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_没能与家人好好团聚,却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了整个_村里的乡亲们,以平凡的举动书写了一名驻村干部的_使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每一个危险紧要的关头,总有一些人铭记着初心、担负着使命,逆流而行。她瘦小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本溪市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一同随着全市的党员干部守护着明山区,她就是明山区联丰中心校教师董岳楠。90后的她,本应在家里作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性倔强的她却偏偏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明山区文明办面向广大市民招募抗击疫情志愿者,董岳楠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队。董岳楠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努力践行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铮铮教育誓言。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一句简单的告别,春节假期未过,心急如焚的董岳楠就踏上了“逆行”返城的路上。几天来,新闻媒体上不断传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消息,让董岳楠果断提前放弃一年中仅有的和家人“粘”在一起的机会。她深知,防控好疫情,教育社会发展才有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有保障,自己即将迎来的防控工作任务一定会很艰巨,但这也是考验人民教师责任担当的关键时刻。

“抗击疫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出一点,我出一点,大家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抗击疫情期间,医疗物资十分匮乏。董岳楠经过多番协调沟通,购买到了120斤消毒液全部送到了疾控中心,并且捐款500元。她不仅出钱出物,更是走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家住本溪县的她,每天往返2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本溪市明山区抗疫的一线。她说,“我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是抗击疫情的铿锵玫瑰。为人师表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教给学生们心中有大爱。”往返市内的运输车辆早就停运了,董岳楠的父母每天自驾车负责送她到市里抗击疫情。

董岳楠穿梭在社区楼道内,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致群众一封信、承诺书等,做到宣传动员不漏一户、全覆盖;为落实好公路卡口来往车辆检查情况,她义无反顾参加一线卡口检查,对经过卡口车辆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劝返,同时担负起24小时情况汇报的工作,及时将公路卡口发现的可疑人员上报至中心领导。她笑嘻嘻的说,自己一个人很厉害,“五大员”随时变换身份,既要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宣传员”;又是疫情防控的“教导员”;还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更是疫情防控的“服务员”;同时是好疫情防控的“监督员”。乐观开朗的她给志愿队服务中心的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服务中心里的其他志愿者都笑着对她评价:“小小年龄,不怕吃苦。面对疫情,迎“楠”而上。”

2月14日开始,本溪地区就迎来了来最大的暴风雪。面对这样严寒恶劣的天气,董岳楠仍然在一线检查工作。站岗的时候太冷了,就多穿几层棉衣棉裤,身上贴了好几处暖贴,可还是冻不得不行。尽管这样,董岳楠还称自己为“白胡子”战士。一句玩笑的背后是她的客观坚强的心态,更是她抗击疫情不悔的决心!每天回到家中都要晚上8点多,脱下厚厚的棉衣、棉鞋,脚都应经冻麻木了。父母心疼,她却说“报名那天我就准备好了,疫情不解除,我就不回家。爸妈,人这一辈子,心里不能只有小家,祖国现在需要我!”父母听了这些话虽然心疼更多的却是欣慰。“董岳楠不仅是我的好女儿,更是祖国的好女儿!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疫情就是集结号,自全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前级响应启动后,全市广大党员争当表率,冲前锋,像董岳楠一样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重返工作岗位,为生命站岗,让“太阳底线最光辉的职业”抗击在疫情第一线。舍身忘我的背后,是齐心协力对抗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20__年的春节,原本是一个期盼已久的节日,我憧憬着欢腾的街道、绚丽的烟花、愉快的旅行……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武汉,封城、交通停运……网上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张灯结彩的大街上没人逛了,琳琅满目的商场里空空的,爸爸妈妈取消了云南的旅行计划,也不让我出门去找小伙伴们玩耍,社区里的广播每天都在重复着“不出门”的宣传,身边的一切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同寻常,我彻底懵圈了,心里忐忑极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在一辆火车上拍摄的,一位疲倦的老人靠在座位上小憩,面前的电脑还显示着刚刚查询的信息,这位老人就是您!84岁高龄,原本是应该在家安享晚年的年纪,可是当疫情来临,您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踏上了来江城的动车。您眉头紧锁,是否是想起了20__年那场轰动全国的非典?您面色凝重,是否正在为武汉的这次疫情忧心忡忡?您疲惫不堪的身影,让我为之动容。

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20__年的非典,您就是一面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旗帜”;今天,您的到来,同样让大家欢欣鼓舞,不仅让我们克服心理恐惧,更加了解这种新型的病毒,还增强了我们战胜病毒的信心。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眶发红,哽咽着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武汉是可以过关的。泪水浸润了您的双眼,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您难以抑制的难过。屏幕前的我,眼泪也忍不住夺眶而出,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能见彩虹!

您就是“逆风的英雄”,是抗击新冠病毒的领头人。我要向您,和所有和您一样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生、护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你们放弃假期,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来挽救别人的生命!你们在和时间赛跑,在和死神博弈!你们在帮助武汉渡过难关,帮助祖国渡过难关!我爱你们,我要向你们学习!

最后,我会遵照防疫的叮嘱:勤洗手、戴口罩、不串门、多锻炼,我坚信:阴霾散尽,春暖花开。

“小朋友,等一下,你认识我不?不认识我就不准从这里过去哦。”

“晓得嘞,你是徐支书嘛,你天天在村里窜来窜去,我咋个会不晓得呢。”

在某镇茅草村的疫情防控卡点上,一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正在询问一名小男孩,他叫某,是贵州省清镇市某镇茅草村党支部书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肩上责任更是重大,在抗疫“集结号”吹响后,某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精心组织,靠前指挥,群策群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严防死守阻断疫情。

“现在全村只有我一个人能够自由进出村子,这是大家给我的‘特权’,也是我的责任。”某开着玩笑却又认真地说。

某镇茅草村与平坝区齐佰镇相邻,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为减少人员流动,在交界路段,茅草村设置了疫情防控卡点,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个一律”轮流值守,即:凡不是本村人,一律不准进入;凡本村车辆外出采购生活物资,三天内一律只能进出一次;凡外出购买物资群众,一户一律只能一人外出。值守人员在值守过程中必须对进出村的车辆及人员进行详细登记,须经仔细核实方可放行,为落实好这“三个一律”,村支“两委”商定除某外的两委成员率先带头,均不出村,村支“两委”工作对接、群众所需物资采购均由某统筹负责。

物资代购温暖到家。

“这是卢启勇、陈杰家要买的洗衣粉,这是老张家需要的纸……”某对着采购单,一一点数。

“这是你家鸡蛋,小票在上面,你看一下。”某对委托他买鸡蛋的周安有说。

为避免人员聚集,取消赶乡场后,有的群众因出行不便而在购买生活物资上有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某摇身一变成了不收取一分跑腿费的代购员。群众可通过微信、电话或直接告知等方式将需要购买的生活物资告诉某,由他到集镇采买后再逐一送到群众手中或放在集中的地点,由群众自取。“村代购”既减少了人员流动又温暖了村民的心。

“有的群众要得急,有时候每天要跑3、4次,至少每天是要跑一次的。”某说。

疫情不灭喇叭不停。

“广大村民不要到处逛,能在家中就是骄傲,没事刷刷抖音,累了就睡觉,既给国家省口罩,又能给自己省钞票……”走进某镇茅草村,便听见这一趣味疫情防控宣传。

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后,茅草村就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并长期坚持,村第一书记、村支“两委”成员、联系站(所)干部逐户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外来人员排查登记。茅草村委会主任杨畑、副主任陈古德还用私家车装上了“小喇叭”,每天走村串寨滚动播放。此外,各村民小组长手持“小喇叭”以简单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时时进行宣传,提醒并督促村民多居家、不聚会,还将宣传内容录制成视频通过抖音进行宣传,让疫情防控知识入脑入心并能落在行动上。

“疫‘情’不灭,我们的喇叭不会停。”杨畑坚定地说。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让我最感动的是冯莫林同学,他的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体弱多病,他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双休的时候还学会了种菜,爸爸妈妈不小心做错了事情,他也不会生气,并随时保持笑容。而12岁的孝心少年刘倩的事迹,也深深地激励着我,她的母亲去世了,和父亲、奶奶相依为命,父亲又患上了鼻窦炎,从小,她就和爸爸一起跑街串巷,收废品,尽管家里十分贫穷,她依然阳光向上,是家里的开心果。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和幸福啊,我们是爸爸妈妈的掌中宝,不会让我们吃一点点苦,双休的时候,我们在郊游,在享受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在锻炼,在操场上尽情挥洒我们的童年;不用操心吃喝拉撒,不用照顾爸爸妈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哪里知道,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自立自强自信的同学,他们在种菜、收废品的时候,我们在尽情地玩耍。而,孝顺,却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更别提做了,我们只是在享受着长辈的爱。有时候,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还要看我的心情,大部分会被我拒绝,比起冯莫林和刘倩来,我觉得很愧疚。

感动中国,用他们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孝顺长辈,才是快乐的。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十一位获奖者中,最令我感动和敬佩是我省的十二岁女童高雨欣。

高雨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妈妈右手残疾,找不到工作,只能在马路上卖烧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她每天都去帮忙。从2年前起,人们时常可以听到高雨欣一声声清脆的吆喝声。12岁,正是女孩爱唱爱跳爱玩的时候,但高雨欣只能在那辆简易、破旧的三轮车旁卖烧烤。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她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炽热的火焰灼伤带来的剧痛。即使这样,她还是以四科全部满分的成绩考取全县小学升学考试的第一名。

看了高雨欣的事迹,我感到十分惭愧。比起高雨欣,我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她每天只有1-2小时的学习时间,但却考得那么好。烧伤是那么痛,她却一直在默默忍受。烤肠是那么诱人,她总是忍着不吃……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

那我是怎样的孩子呢?虽然成绩可以,但是偶尔会偷懒。有时会管家长要钱买一些用不上的东西。妈妈让我写作业,经常偷工减料不说,还有时不写,经常惹妈妈生气……从现在起,高雨欣是我的榜样,我要让她成为我的目标,我会不断前进,赶上她。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路玉婷的小女孩。在她的妈妈死之前,一直在给别人送票,直到妈妈病了,小玉婷才利用中午放学吃饭的时间,替妈妈给别人送票,她每个月只能挣1000元,根本不够妈妈的医药费,为了行动方便,小玉婷还把自己美丽的长发剪断了。每天放学回家,小玉婷都在想;妈妈不会有一天离我而去吧!但不幸的是小玉婷的妈妈几天后就已经走了。但是,小玉婷并没有灰心,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佑妈妈的在天之灵,让妈妈看到她的好表现。

看完颁奖典礼,我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管是在学校也好,还是在家也好,我一定要尽全力的去帮助老师或家长干一些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已的学习搞上去,用自已的行动去报答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发扬下去。我们都做孝心少年,把中国变得更美好。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六

“人要追求快乐,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创造快乐,苦中求乐。”

这句话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岁时就要为生计操劳,独自一人承担着侍奉母亲的重任。

八岁,正是孩子泼皮无赖的时候;八岁,还对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无所知;八岁,却要支撑家中的生计而四处操劳——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杰”。

从八岁到十二岁,整整十二年,四千多个日子里,都对他的母亲不离不弃。

“有妈就有家。”为了把妈妈照顾好,小小的孟佩杰,踩着小板凳,爬上了灶台。年仅八岁的孟佩杰,显然对一切事物都一无所知。为了方便记忆,加深印象,她还编了一段口诀,“长的是葱,圆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姜,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绿莹莹。”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个儿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尽孝的义务,孟佩杰,则是在孝中尽孝,把“孝顺”这一传统表现的淋漓尽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孟佩杰就是一个典范,她在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同时,她要四处奔波忙碌维持生活。20__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学录取,因为路途遥远,她带上了母亲,在大学旁租了一间小屋子。“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时刻担心妈妈的身体。”她很欣慰。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顺,是每个华夏儿女都应该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几分呢?我有经常帮妈妈分担家务吗?我在妈妈劳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水了吗?我有在妈妈心情烦闷的时候送上一句安慰吗?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中,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一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七

在“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许多无私奉献、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我们中国女排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

一开始,我只是单纯地认为“我们女排好厉害”,但却从未想过,这些金牌、荣耀的背后,都是女排姑娘们努力拼搏的结果。通过在网上查询资料,我才得知这一切的背后,她们经过了多少严格又残酷的训练:每天练球就是七八小时,每次扣球要重复三百多次;翻滚四五百次……正是这种奋斗拼搏的精神,终于开出了“五连冠”之花!

不过,可别光看到她们惊人的成绩,中国女排也曾跌入谷底,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由于一批老队员的退役,中国女排也曾与金牌失之交臂。金牌,仿佛不属于我们了,但是女排姑娘们没有放弃,虽然三十年来战绩屡有沉浮,但女排拼搏的精神从未沉沦!她们坚持不懈地训练,寻找失败的原因并将其改正。终于时隔十七年,在我们重获冠军!

“不放弃、不言败!”这正是我们中国女排的精神。这种精神也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排人,身体力行地传承着“女排精神”。正因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让大家敢于期待在未来的赛事中,再次迎来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誉时刻。

是啊,没有一场胜利可以唾手而得,没有一个冠军不经风雨洗礼,只有一步步地努力地往前走,才能收获最终的梦想!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每每碰到一点困难,就会心灰意冷,开始退缩,甚至自暴自弃,相比我们女排姑娘们的坚韧拼搏,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成功不是靠上天的眷顾,而是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时刻以女排精神为榜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摔倒了,就再爬起来,继续竭尽全力拼到最后,相信一定会收获自己的梦想。

精神是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排精神”都始终如一,激励着我们百折不挠、攻坚克难!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八

当走在林间,看到一片树叶落地归根,可以感动;当走在乡间,看见母狗用自己的身体来给它的孩子温暖时,也可以感动。感动其实很简单。

当我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一起观看着“20__年度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时候,当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名叫孙炎明的癌症患者时,我哭了,但是,我也笑了。

他是一名癌症患者。“癌症”,听着就让人觉得害怕的词语,听着就让人联想到绝望的字眼,可是他却只给了自己一个小时绝望的时间。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个小时里,没有人了解他在与自己抗争了多长时间,但他给人们的新形象却是比平常更努力、更乐观。他的每一天都更有意义。他用他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了五年。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给他看管的犯人上了最震撼的一课。癌症给他带来的痛苦应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头上的那块疤深深地印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不禁落泪。他那种不畏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也深深印烙在我心上,他的笑挥之不去。于是,我忍不住也笑了。

他并没有做什么荡气回肠的大事,他是一个平凡的人,站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平凡地做着自己份内之事。但是,他却以不平凡的毅力,在与不平凡的对手做着不平凡的斗争。

不!我不会的,我要像孙炎明一样勇敢乐观地活出个像样的自己,我一定要向他学习,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九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两人一生投入到了教育之中。

一次,他们两人去另一个地方教学时,房子就住在公厕旁边,他们两每天晚上睡觉都要带两个口罩才可以睡着。尽管如此,他们两人还是没有放弃。

朱老师生病的时候,孙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非常担心他。好不容易醒来,但是他醒来写下的字就是“我想上课”。这是多么强大的教学信念啊!

感动中国为他们两提笔写到: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为霞尚漫天。

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让我最感动的是冯莫林同学,他的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体弱多病,他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分担家务,双休的时候还学会了种菜,爸爸妈妈不小心做错了事情,他也不会生气,并随时保持笑容。而12岁的孝心少年刘倩的事迹,也深深地激励着我,她的母亲去世了,和父亲、奶奶相依为命,父亲又患上了鼻窦炎,从小,她就和爸爸一起跑街串巷,收废品,尽管家里十分贫穷,她依然阳光向上,是家里的开心果。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和幸福啊,我们是爸爸妈妈的掌中宝,不会让我们吃一点点苦,双休的时候,我们在郊游,在享受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在锻炼,在操场上尽情挥洒我们的童年;不用操心吃喝拉撒,不用照顾爸爸妈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哪里知道,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自立自强自信的同学,他们在种菜、收废品的时候,我们在尽情地玩耍。而,孝顺,却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的,更别提做了,我们只是在享受着长辈的爱。有时候,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还要看我的心情,大部分会被我拒绝,比起冯莫林和刘倩来,我觉得很愧疚。

感动中国,用他们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孝顺长辈,才是快乐的。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在十一位获奖者中,最令我感动和敬佩是我省的十二岁女童高雨欣。

高雨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妈妈右手残疾,找不到工作,只能在马路上卖烧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她每天都去帮忙。从2年前起,人们时常可以听到高雨欣一声声清脆的吆喝声。12岁,正是女孩爱唱爱跳爱玩的时候,但高雨欣只能在那辆简易、破旧的三轮车旁卖烧烤。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她一次又一次地忍受着炽热的火焰灼伤带来的剧痛。即使这样,她还是以四科全部满分的成绩考取全县小学升学考试的第一名。

看了高雨欣的事迹,我感到十分惭愧。比起高雨欣,我不知要逊色多少倍。她每天只有1-2小时的学习时间,但却考得那么好。烧伤是那么痛,她却一直在默默忍受。烤肠是那么诱人,她总是忍着不吃……这些都是我做不到的。

那我是怎样的孩子呢?虽然成绩可以,但是偶尔会偷懒。有时会管家长要钱买一些用不上的东西。妈妈让我写作业,经常偷工减料不说,还有时不写,经常惹妈妈生气……从现在起,高雨欣是我的榜样,我要让她成为我的目标,我会不断前进,赶上她。

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名叫路玉婷的小女孩。在她的妈妈死之前,一直在给别人送票,直到妈妈病了,小玉婷才利用中午放学吃饭的时间,替妈妈给别人送票,她每个月只能挣1000元,根本不够妈妈的医药费,为了行动方便,小玉婷还把自己美丽的长发剪断了。每天放学回家,小玉婷都在想;妈妈不会有一天离我而去吧!但不幸的是小玉婷的妈妈几天后就已经走了。但是,小玉婷并没有灰心,继续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佑妈妈的在天之灵,让妈妈看到她的好表现。

看完颁奖典礼,我明白了,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不管是在学校也好,还是在家也好,我一定要尽全力的去帮助老师或家长干一些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自已的学习搞上去,用自已的行动去报答老师和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21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一

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后,深深地受了触动。这些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因为家境的贫寒,从小便懂得自立,从小就承受着照顾一家人的重担。

来自湖北恩施的一个苗族小姑娘林章羽。住在万寨乡,这是个偏僻的小乡镇。林章羽才17岁就在家照顾年迈的奶奶和弟弟。弟弟也长的了,林章羽在城里上学,弟弟就负责照顾奶奶。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弟弟每天上山要背三十多斤的柴,于是肩上就有了深深的疤痕。弟弟何秀巡还不满十岁,就起早贪黑地耕地、锄草、砍柴、做饭、洗衣服,可见姐弟俩是多么懂事啊。还有来自重庆的14岁女孩吴林香面对着残缺的家庭,脸上仍露出了坚强的笑容。爸爸早年去世,妈妈生重病,小林香每天做家务,不怕脏,不怕累地照顾母亲和爷爷奶奶还有弟弟,她希望自己能考上一所名校—巴山中学。

来自浙江的徐沁烨,是一名13岁的女孩。妈妈腿上长了白细胞,妈妈最终离开了人世,在母亲死后仍拿出十字绣不时翻看,因为这是妈妈留下的最后的礼物。黄风,赵文龙……这些少年是最美的。

像这样懂事、愿意吃苦的孩子还有很多,或许他们正面临着种种磨难,让我们一起寻找并帮助更多的人吧!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昏暗的多媒体教室里,我们静静地坐着观看《众里寻你——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教室里静极了,静得甚至我能听见我自己沉重的呼吸,许多人像我一样想极力地抑制大哭的冲动,看着感动中国的感人故事,接受着灵魂深处的洗礼,感动中国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让我重新认识了“孝”的内涵。

“孝”这个字老在上子在下,它是一种承担。每个感动中国都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论年龄他们的确是少年,但论行为他们却都是正在大写的人。当面对着连大人们都可能无法承受的苦难,他们却都选择坚强,选择微笑着面对着这一切,他们却用瘦弱的肩膀,敢于担当的勇气诠释着中国孝道的'美。

感动中国黄凤,6岁那年,他爸爸倒下了,走不动了,躺在了床上,他妈妈离开了家。面对不幸,6岁的黄凤却下了一个决定,他要照顾爸爸一生,从6岁到16岁,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誓言。

感动中国赵文龙,年仅8岁的他,在妈妈重病时,不离不弃,用5年的坚持在学校、医院、家这条路上奔波。他说:“妈妈,我愿意付出所有,只为看到你的微笑。”这就是13岁的赵文龙用岁月的守候与担当回赠给妈妈的爱的誓言。

感动中国吴林香说:“妈妈走了,外公外婆一天天老了,她要代替妈妈照顾好他们,因为她坚信,自己的努力、坚强和微笑,远在天堂的妈妈一定能够看到。”

还有感动中国邵帅、徐沁烨、王芹秀、路玉婷、高雨欣、龙花,他们面临挫折,敢于面对,困难面前,敢于承担,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回报社会。

看了他们的故事,我在反思自己,在享受爸爸妈妈宠爱的同时,是否能够贴体父母的辛苦?是否努力学习?是否坚强?我觉得我们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个勤劳、懂事、勤奋的人,做个敢于担当的男子汉就是最大的孝。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特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跟感动中国比起来我们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爱的港湾下,所以更应该懂得感恩,更要加倍珍惜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三

有人看不见光,内心却澄明如镜。

她是一个盲人,最喜欢海伦·凯勒的这句话: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她叫朱丽华,是嘉兴的一名盲人中医师,一名有24年党龄的党员。从医33年来,她凭借一双灵巧的手,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盈,也将更多微笑挂在别人唇上。

资助贫困生480人次、捐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

“我没有视力,却不能没有事业。”今年62岁的朱丽华,依然起早贪黑,忙碌在诊所。她的抽屉里,静躺着一张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喝着南湖水长大,朱丽华的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先后获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0月10日,嘉兴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20__年,朱丽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残疾人楷模张海迪,两人述说人生、畅谈理想。牵着张海迪的手,朱丽华一脸灿烂。瞬间定格,朱丽华将这张合影摆在诊所进门最显眼处,“每天‘看’几眼,人就会特别有力量。”

熟悉朱丽华的人都知道,笑容一度从她脸上消失。朱丽华曾有一个多彩的童年,还是田径好手,能跳善跑。然而,两次意外夺走了她的光明。

18岁,朱丽华彻底跌落无尽黑暗。“当时觉得人生迷茫,躲进房间虚度光阴。”在朱丽华最无助时,一台收音机成了她最好的伙伴。1983年的一天,张海迪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她自强不息的故事瞬间点亮了朱丽华的内心:我一定要重新“站”起来。

1985年,在嘉兴市民政部门和残联的关心下,朱丽华参加了省第一届中医推拿培训班。“就像抓住救命稻草那样,重新唤起了我对生活的希望。”朱丽华边学盲文,边练技能。

机会来之不易,她愈加珍惜。“刚学推拿手法时,常因用力不当而拉伤手臂。”朱丽华回忆道,一只手臂受伤,绑上石膏,靠另一只手臂继续苦练。

“困了就往头上抹风油精,蚊虫也不来叮咬。”朱丽华记不清熬过了多少个不眠夜,1998年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嘉兴首个盲人中医师。

从33年前福利院一间房、一张床,到如今拥有自己的推拿诊所、20个床位、十几名员工。“盲人一样可以成为家庭的顶梁柱。”朱丽华说这话时,满是自豪。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站”起来的盲人,不只朱丽华自己。

按、捏、揉、颤……推拿室里,李其忠的双手一起一落,干脆利落,手法熟练,不时与患者轻松交谈几句。

这分淡定来之不易。李其忠的生活一度幸福美满,1999年一次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当时儿子只有3岁,工作也丢了,人生一下陷入黑暗。”李其忠回忆道。

李其忠忐忑拨通朱丽华电话,没想到她一口答应收其为徒弟。20__年,李其忠重拾生活勇气,成为丽华推拿诊所的一名员工。

朱丽华的手温暖过每一位诊所员工。每接收一个新徒弟,朱丽华都会手把手耐心教学,帮他们尽快掌握推拿技巧。

“一定要视病人如亲人,是朱老师跟我们说过最多的话。”在李其忠眼中,朱丽华太拼了,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诊所依旧全年无休,从未给自己放过一天假。

“你没出去旅游过么?”记者问道。

“我看不见美丽的风景,患者的一声谢谢,就是我最好的风景。”朱丽华说。

在朱丽华眼里,别人的事都是大事。员工陈永明患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__年病情恶化,各个医院的医生都连连摇头。朱丽华却不愿放弃,将陈永明接到诊所为其推拿治疗。

一个月、半年、两年……渐渐地,陈永明弯曲的身子舒展开了,不用拐杖也可走路。“现在我负责诊所的收银,月工资涨到4000多元。”陈永明获得了“新生”。

越来越多的盲人走出黑暗。朱丽华创办的丽华推拿诊所招收残疾人,不但安排吃住,还免费教授推拿技能。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人在朱丽华帮助下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

有人不理解,问朱丽华:“你每培养一个徒弟,就可能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朱丽华的回答很简单:一个共产党员不能只考虑自己。帮助一名盲人掌握一项技能,也许就改变了一户家庭、一群人的命运。

在嘉兴市残联理事长闻人庆看来:“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长期做好事却很难,而残疾人就更难了,朱丽华的情怀鼓舞我们,不忘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这是张海迪姐姐写给她自己的,也是写给我们所有残疾人的。”朱丽华说这话时,满是憧憬。

“心中有光,生命就不会黑暗”

至今未婚的朱丽华,却拥有上百个“孩子”。

正在浙大读研的朱丽霞就是其中之一。“朱阿姨,我马上就能自己赚工资啦。”紧紧拉着朱丽华的手,朱丽霞开心分享自己的生活。

20__年,朱丽霞考上浙江大学,却因家庭贫困而一筹莫展。朱丽华得知后立即伸出援手,每年5000元的资助,让朱丽霞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资助贫困生,朱丽华总是很大方。1991年,朱丽华从广播中第一次听说“希望工程”,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拿出了140元资助云南两名贫困学生。

“尽我所能帮助别人,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朱丽华说,她已资助贫困学子480人次。

8月14日,嘉兴市红十字会助学仪式现场,握手、问候、递上红包……朱丽华给29名学子分别送上8000元助学款。

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朱丽华特地穿上价格最贵的短袖花衬衫。这是她3年前花100元买的,只在重要场合穿。

朱丽华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一件白大褂可以穿10年,20多块钱的一双鞋一穿好几年,出门宁愿多转几趟公交也尽量不打车。

“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去一元钱。”朱丽华白大褂上的党徽,熠熠生辉。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她月工资只有58元却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时又捐款1万元;20__年,她响应抗震救灾号召,为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救灾建设捐献了10万元。

沿诊所长廊径直向前,走到底就是朱丽华的“家”。2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有一张桌子和两张床,她和另一名女员工一人一张。

20__年4月27日,朱丽华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心中有光,生命就不会黑暗。”朱丽华说这话时,满是坚定。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四

他一个人就是一座山,一座可以撑起人们内心希望的山。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这座山。钟南山,这三个字,就是定心丸,就是公信力。

成长足迹。

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出生在南京中央医院,因为医院坐落于南京钟的南面,他父母便按照出生地的位置取名为“南山”。钟南山从小体育成绩极为出众,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他永远是焦点。1956年,正读大三的他体表北医大参加了北京高校运动会,并在运动会中摘取了400米跑的桂冠。时至今日,北医大还有几项运动由钟南山创下的无人突破的纪录。因为钟南山生活在一个医学世家,所以在父母的熏陶下,钟南山自幼刻苦学习医学,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并留校任教,从此钟南山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成为了一名受万人景仰的医师。

悟理笃志。

“一个人能够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父亲留给钟南山的这句话,他始终记着。老师则告诉钟南山:“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与自已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了。”这位老师,是钟南山在广州华南师大附中读书时的老师,他的话,钟南山铭记在心。父亲和老师的这两句话,影响了钟南山的一生。钟南山的父亲,早年留学美国,在最贫困的时代,为攻克乙型型脑炎,自己买来小白鼠进行实验研究,正是这种钻研科学的精神,影响了钟南山,令他也投身于医学研究的道路。老师的话,对于钟南山的影响也十分久远。正是因为这句话,钟南山坚持自己的理想,敢言敢医。多年来,哪怕在工作中遭人非议,遇到被人误解的时候,钟南山者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科研成就钟南山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是推进中国呼吸病学发展迈向国际前沿的学科带头人之一。1980年,《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2年,《转基因因子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94年,《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项目获中国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2008年,《应用sirna策略研制预防和治疗sars疾病特效药动物实验》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及相关研究》项目获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9年,《创建防治结合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项目获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抗疫战士。

2003年非典疫情时,钟南山已67岁,但和年青人一样奋战于抗疫一线,他主动要求承担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否定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衣原体病因观点,最早制定出临床诊断标准,他率先探索出防“三早三合理”防治经验;他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主动向国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正确措施,维护了祖国的声誉。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奔赴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建议早发现、早隔离,他预测了疫情的大概规律,他说“这次不会像非典那么久,武汉一定能过关。”

他一个人就是一座山,一座可以撑起人们内心希望的山。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这座山。钟南山--当之无愧的无双国士。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五

吴天一是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扎根祖国艰苦边远地区,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了上万名藏族群众。

发布会上介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80多岁高龄仍带着心脏起搏器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科研工作。

“吴天一院士是新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到现在60多年,一直工作在青藏高原,推动了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晓东介绍,_世纪50年代末,吴天一院士和他的妻子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吴天一院士发现这些建设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不适症,特别是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痛苦不堪,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作为一名医生的他,当时下了一个决心,要攻克高原病,守护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的生涯中,不畏艰险、严谨治学的求学精神,使吴天一院士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高原人。”李晓东深情回忆。

扎根在青藏高原投身高原医学研究,除了坚定和坚守之外,李晓东认为,正是因为吴天一院士为民服务的初心,矢志报国的理想,求实进取的追求和甘于奉献的品格。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中,他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服务人民,用科学报答祖国,用最真实的经历和最昂扬的精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名高级知识分子赤诚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一名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副院长王晋是吴天一院士的学生。他表示,高原医学研究的核心就是人类如何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吴天一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充分利用世界上最优越的高原缺氧天然试验场所这一难得的地理优势,常年投身科学研究,60多年来不断推动高原医学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他说,吴天一院士对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人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榜样作用。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他对高原医学研究的执着和坚守,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初心和使命。就像吴天一院士所说,年轻一辈生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拥有伟大的使命和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应该珍惜这些机会,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六

1961年2月,赫鲁晓夫突然写信,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米格-21歼击机的制造权。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新型歼击机,如果真的能获得米格-21的制造权,一方面可以解决空军后继机种告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让我们的飞机设计、制造部门在吃透米格-21歼击机的各种性能基础上,设计制造出我们自己的新型歼击机。

为了集中国防科学研究力量,加快我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党中央于1960年12月20日批准成立航空研究院,即国防部第六研究院,1961年8月3日,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正式成立。1962年5月,上级下达了关于组织对米格-21进行技术摸底的指示,在所长刘鸿志、副所长徐舜寿、叶正大、总设计师黄志千等领导下,摸透米格-21成为六院一所建所后的第一项重大任务。顾诵芬等一批技术人员开始消化米格-21的资料。

顾诵芬认为,要摸透气动特性,就应该对来自苏联的资料通过风洞试验加以验证。他的目标不仅是摸透米格-21这一架飞机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要从中探索、总结出高速高空飞机研制、设计、飞行试验的规律。也正是按照他的建议,技术人员通过米格-21的模型的风洞吹风试验,发现了米格-21方向稳定性与苏联提供资料的数据相差了近10倍。

关于先进战斗机的设计,在顾诵芬的脑海里存留着太多的疑问,摸透米格-21给了他一个机会。回忆起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时,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摸透米格-21起了一个做习题对答案的作用”。通过这次对答案,顾诵芬心中更有底了。事实证明,他的想法与思路是对的。他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走了下去。

1964年年初,第一阶段摸透米格-21飞机的技术工作胜利结束,六院同意一所在以主要力量继续进行摸透、仿制米格-21飞机的同时,抽出部分技术力量进行新机方案的探讨研究。1964年10月,六院一所召开“米格-21机改进改型预备会议”,唐延杰院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现在应该把重点转移到自行设计上去了……从形势来看,由摸透转到自行设计也是必要的。”在这次会议上,对于新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也提出了要求: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2.2,升限20千米,高空高速是那个时代主力战斗机的显著技术特征。

歼8飞机的研制由此开始。1965年1月,上级正式任命黄志千为歼8飞机总设计师,为了帮助黄志千开展工作,成立了技术办公室,蒋成英、顾诵芬、冯钟越等担任副总设计师。而在这之前的1964年6月,顾诵芬已经升任六院一所副总设计师。

不幸的是,歼8飞机刚刚迈出第一步就遭遇了难以想象的艰难。1965年5月23日,黄志千被派往国外考察,为歼8及下一代飞机研制采购测试设备。途中发生空难,一代飞机设计先驱陨落。黄志千因公殉职之后,由王南寿率领的包括蒋成英、顾诵芬、冯钟越、胡除生在内的技术办公室临危受命,接过了总设计师黄志千的重担。

作为一种全新设计的飞机,歼8飞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在得到上级批准后,开始了总体方案的论证工作,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气动布局的问题。面对当时两侧进气与机头进气的争论,作为歼8飞机气动力全面工作的负责人,顾诵芬在全面考虑了进气效率、技术难度、研制时间要求等各种因素之后,主张采用机头进气,并得到了当时所里和六院的支持。歼8在确定采用双发方案之后,顾诵芬又开始考虑新的问题。两台发动机靠得很近,喷流的干扰会不会影响飞机的推力性能?“我要气动室赶紧做喷流干扰模型,做地面试验。当时可以在哈军工的发动机实验室做这个试验。最后做了,没问题。”

方向稳定性是设计超声速战斗机必须满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保证高速飞机飞行安全和实现大迎角高机动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也是在摸透米格-21时所遗留下来的,在歼8飞机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顾诵芬在参阅了大量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后,经分析研究,首次提出了用时间矢量法试飞测米格-21方向稳定性的方案,并亲自推导公式,确定测试参数和试飞方法,然后向试飞员讲解试飞中的动作和应注意的问题。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战,终于首次在国内成功测得米格-21在马赫数为2.0时方向稳定性的大小,也摸清了超声速战斗机在最大飞行马赫数时应有的方向稳定性数值。此后,顾诵芬又主持解决了歼8纵向稳定性、横侧向稳定性等技术问题。

1965年底,歼8零批飞机试制工作开始。1968年6~7月,歼8试验机01、02架相继完成总装。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成功实现首飞,也正式宣告我国不能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正式结束。

然而,在后来的试飞试验中,歼8飞机在速度达到马赫数0.86时出现了强烈的跨声速抖振。不解决这个问题,歼8飞机就无法满足设计之初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也就无法定型装备部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顾诵芬瞒着家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乘坐试飞员驾驶的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察飞机的振动情况。据试飞员鹿鸣东后来回忆:“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于1978年,用歼教6飞机带着顾诵芬同志,亲自到空中跟随歼8机,观察并拍摄歼8机的飞行流线谱。当时他已是快50岁的人了,他不畏艰险,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观察拍照飞机的动态,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教育了所有参加试飞和研制的人员。”

在弄清了产生振动的原因之后,顾诵芬提出采用局部整流包皮修形方法解决问题,并亲自做了整流包皮的修形设计,他与工厂工人师傅一起改装,经试飞证明此法非常有效,彻底排除了跨声速抖振现象。

1980年3月,航定委批准歼8白天型设计定型。1986年2月生产定型。1985年7月,歼8全天候型设计定型,前前后后经历了21个寒暑春秋。对于人的一生来说,21年是一个太长久的概念。歼8飞机的设计团队虽然遭受了一次次打击,但顾诵芬和一所的全体设计人员、干部职工面对危机没有退缩,从1972年开始,他接过帅印,带领着这支队伍挺直了腰板,坚定地沿着崎岖坎坷的道路前进。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七

我们全班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感动中国20x颁奖晚会》,看完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让我流泪,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沈克泉和申昌健父子。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们却有着伟大的梦想——研发杂交油菜,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搞科研这是多么不符常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可是,他们没有放弃,沈克泉老人为了搞研究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他白天在地里劳动,晚上挑灯夜读,有时一读就是一夜,我想起了我自己,在学习上我从来没有这样刻苦的精神,很多任务完不成的时候,我总是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面对老人,我是多么的羞愧难当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历经失败,但是为了梦想决不放弃,他们成功了,研发出了最优良的杂交油菜,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梦想因为坚持而美丽!

我该如何去实现我的梦想呢?仔细想想,我热爱科学,那么成为科学家就是我的梦想,可是,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却做不到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都是半途而废,而现在我从他们父子身上明白了很多,我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努力学习,再一次点燃我的科学梦,为了这个梦想而坚持不懈。

是啊!梦想并不是科幻的,成功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但成功只会青睐那些有目标、坚持目标的人,梦想因坚持而美丽!我想,我应该是那一个人,那一个让成功对我微笑的人。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八

在这个喧嚣而忙碌的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琐碎的事情搅得心烦意乱,迷失了人性本真的感动。然而,收看《感动中国简报》这一档节目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温暖,也收获了一份对生活的感悟。这档节目以其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故事和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让我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触动。在此,我将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档节目以真挚的情感令人感动不已。每一个节目都通过优美的旁白,将叙事者的内心情感传递给观众,使人们能够感同身受。例如,有一期节目中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捕鱼人,凭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乐观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当听到他描述自己打捞出一条垂死的大鱼并将其救活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个简单而朴实的故事有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灵,让我认识到真情和善意是多么重要。

其次,这档节目通过动人的故事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故事的主人公们多是那些经历过不幸或者遭遇困境的人们,他们的坚强和乐观令人佩服。在这里,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善良、勇敢和真诚让人们感到震撼。每一期所展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都是民间故事,这使我更加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感动中国的角色。没有人生来便优越,每个人都有可能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第三,这档节目以其深入人心的方式触动了我。在叙述故事中,旁白常常会给人以思考的空间。他们用简洁而深入的表达方式,深深击中了我的内心。例如,有一期节目中,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学生放弃自己的大学录取机会,选择回家务农照顾年迈的父母。节目结尾的一句话“孩子们放下星光,回到了最深的夜晚”,启示了我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爱,令我深感震撼和感动。

第四,这档节目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每一期节目都以生活中的感动为主线,让我意识到人生中的感动是多么珍贵和重要。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感动的瞬间,只要我们有心去发现,就能品味到其中的美好与善意。无论是一个微小的关爱,还是一次普通的帮助,都有可能改变他人的命运。因此,我学会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自己成为那份感动的创造者。

最后,这档节目告诉我人性的光辉终将驱逐黑暗。无论是在物质欲望横行的社会,还是在人与人之间爱心越来越稀缺的时代,感动仍然存在,善良依然闪烁。每一期《感动中国简报》都以温暖人心的故事展现了社会中的正能量。当我看到那些无私帮助他人的人们,他们为他人的幸福付出了一切,我知道善良与温暖是无处不在的。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激励着我去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感动中国简报》这档节目用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故事和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心灵深处的触动。通过这档节目,我领悟到真情与感动的珍贵,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理解。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继续发掘生活中的感动,并将这份感动传递给他人,我们就能共同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温暖的社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感动中国的主人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收看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篇十九

感动是一种特别让人期待的感情,因为哪里有感动,哪里就会有勇气,就会有信守,更有情也有爱。

看完了《感动中国》,我的心中五味杂陈。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排雷战士——杜富国。

在边境扫雷行动中,而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受了重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同组战友则被他掩护在身后,只有脸部受了轻微擦伤。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示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已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在看到视频中那个曾经拥有明亮如炬的双眸,对镜头扬起快乐的笑脸的男人,如今却被洁白的纱布蒙上了眼睛,两个空荡荡、看上去极其不自然的袖口提醒着我他的遭遇。我的眼睛湿润了。可他在舞台上站着,神采飞扬地回答着主持人的问题,透过那洁白的纱布,我仿佛看到了他自豪坚定的眼神。

舍生忘死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我从杜富国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而这恰恰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那句“你退后,让我来”,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回放,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想着想着,我不由落泪了,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善良勇敢的人,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以前的我,无论出了什么事都只知道一味地逃避责任,不懂得奉献,也不理解奉献。而杜富国,却在最危急的关头,选择了保全战友,还说出了那样的话,对自己可能会面临死亡这件事,毫无畏惧。也许在那一刹那,他会想到自己的伴侣,想到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护住了身后的战友,这个决定既是为了战友的安危,也是为了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

“你退后,让我来!”这短短六个字,铁骨铮铮。一个缺了手臂的军礼,让亿万人为之一振,为之流泪。残存的臂膀演绎了最神奇的誓言,消失的双眸飘扬着最鲜艳的旗帜,用青春书写了永恒。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971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