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案中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相适应。接下来是一些经典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共同进步。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一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资料,一一看。
师:齐读文字信息。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觉?这些地方的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公顷)(板书:公顷)。
说明“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广泛应用的,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会用到“公顷”这个单位?(面积较大的,公园、森林等地方。)。
师:在计量较大土地面积的时候,用平方米就不合适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的时候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课件出示: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师:公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hm2.
(板书:hm2)。
过渡语:看来公顷是一个很大的单位。究竟有多大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今天也借助正方形来研究公顷。
师:这是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大屏幕出示)介绍校门位置。
课件演示:从校门往西到西边栏杆大约100米,接着向北走到一年级底楼办公室后墙大约100米,继续向东走到停车场西面大约100米,再向南到校门口,又是一个100米,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形状,(正方形)边长是多少?(100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课件插入:1公顷)。
现在,你们知道1公顷有多大了吧,请同学们现在闭上眼睛,沿着刚才老师带你们行走的路线在脑子里再走一遍,可以边走边说。
师:谁来说一下,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为10000平方米。)。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100×100=10000平方米。)(课件出示:100×100=10000平方米)。
师:1公顷为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课件显示)。
(一起来,把我们得出的结论读一读。)。
师:反应真快!那你能从中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吗?一起告诉我。
(板书:10000.)。
1.练习十四第二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我们来进行小组比拼,看看哪一组反应最快。
6公顷=()平方米70000平方米=()公顷。
0.8公顷=()平方米9000平方米=()公顷。
每道题目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在做公顷和平方米的单位转换时,你怎么想的?
生: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就乘以进率,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就除以进率。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掌声送给他。
:把平方米数改写成公顷数,只要用平方米数除以10000就可以了,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把公顷数改写成平方米数,只要把公顷数乘10000就可以了,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二
1、算一算“公顷”。
课件演示:出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算一算,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米?(就是1公顷。)。
2、找一找“公顷”。
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资料,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课件配音介绍:体育场、休闲广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在生活中,你还能在哪里找到1公顷?
3、用一用“公顷”。
尝试练习: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公顷?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三
1.认识公顷:
师:公顷是较大的面积的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生: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
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板书: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大呢?(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如果我们的教师是50平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中议一议。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请同学们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面积呢?
生1: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生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板书: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100个,即1平方千米=100公顷。
如果画面上的体育场约是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4.课件展示:
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是(40)公顷。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四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
3.课件或投影仪展示84页体育场的画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说并提出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体育场.林场.首都天安门广场面积都很大,测量这种较大的土地面积时,我们常常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单位,那就是公顷和平方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板书: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够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难点:体会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平方千米。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谁来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一般用于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
二、自主探究,认识平方千米。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引导: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2、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图片。
(2)天安门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教材第35页“做一做”。
想一想、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教材“练习六”第5题。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合。
2、教材“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材“练习六”第7题。
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六”第8题。
同桌两人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
5、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题查资料。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六
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七
1.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有多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
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3.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通过学生观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1)学生先自学课本81页内容.。
2)小组交流自学内容.。
3)抽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用我们的校园作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切身体会公顷的大小)。
4.进行单位换算。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题。
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3)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八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平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选】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三、千米和米的换算。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四、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四、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00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00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课件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00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00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执教:温州市鹿城区百里路小学王逸娴老师。
设计:温州市鹿城区百里路小学王逸娴老师。
指导:温州市鹿城区教师进修与科研中心曾秀真老师。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九
1.复习常用面积单位,以及进率。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你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指甲盖,粉笔盒,电视机屏幕)。
(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课件出示面积单位的填空题,揭示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里的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5()。
师:你觉得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有1.5什么呢?这里能不能用“平方米”作单位?为什么?(不能。太小了。)。
师:1平方米还没有我们的教室大,这里用平方米显然太小了,所以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明确告诉学生这里填公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认识公顷)。
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师:那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1:我想了解1公顷究竟有多大。生2:我想知道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生3:它跟平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4: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1公顷。)。
师:带着这些问题,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吧。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课题认识公顷讨论记录。
教学建议。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1公顷。
〔要领指导〕形成1公顷的观念,知道它有多大,学生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多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的印象。可以让学生经历以下活动:想象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计算1公顷是多少平方米,实际感知1公顷,联系实际寻找参照物等。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要领指导〕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让学生借助可感的事物体会1公顷的大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图片,在操场上画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
知识点。
梳理分析通过观察,计算,推理,想象,实际测量等活动丰富1公顷的表象,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2,欣赏一些图片,读一读文字。问:你有什么发现你想知道什么。
3,揭题。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1)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2)找一找:1公顷有多大(阅读书本)。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3,尝试单位换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开展评价。
教学内容课题认识平方千米讨论记录。
教学建议。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要领指导〕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对已学的面积单位的认识,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接着揭示1平方千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算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要领指导〕学生很难借助熟悉的情境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图片,
知识点。
梳理分析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数据,在此基础上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再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认识1平方千米的含义。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3,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三,活动总结,明理内化。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一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1平方千米;发现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一、复习:
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
公顷(红笔写)、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平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二、学习新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
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
体会:平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
2、学习例2:
读书上的例2,了解“平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补充: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
指出:我们太仓是一个县级市,面积大约有近千平方千米。
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
2、练一练: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
(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
3、练习十四的部分练习:
(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
(2)边说边比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1平方千米。
说进率: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平方分米?”
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平方米”
香港面积:太仓的面积有800多平方千米,香港比太仓大,应该也是“平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平方千米”。
机场跑道:20公顷。
4、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
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
四、布置作业。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二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2、测量橡皮一个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分别用哪些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把这些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导入:测量土地的面积时,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土地面积单位,它的名字叫“公顷”。
关于公顷,你有什么疑问?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三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平方米=1公顷。
3、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练习二十2。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四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五
老师直接揭示:平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你能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七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够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
难点:体会平方千米的大小。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谁来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一些图片(呈现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和杭州西湖的画面,并出示相应的文字说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
2、教师提问:这些文字中都使用了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一般用于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
1、教学例2。
(1)谈话:同学们,猜测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2)说明: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引导:1平方千米有多少平方米呢?又有多少公顷呢?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2、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1)出示教材第35页天安门广场图片。
(2)天安门广场同学们都熟悉,它的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想像一下1平方千米有多大。
教材第35页“做一做”。
想一想、做一做、集体订正。
1、教材“练习六”第5题。
先独立填写,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强调填写的单位要与事实相符合。
2、教材“练习六”第6题。
学生独立练习,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两种换算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材“练习六”第7题。
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六”第8题。
同桌两人合作交流完成,集体订正。
5、教材第35页“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
6、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六”第9题查资料。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八
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图片
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
1、告诉学生1平方千米是多大。
老师直接揭示:平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填好课本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
3、1平方千米=()公顷
你能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再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公顷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观察、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五个省的不规则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完成练习十四第6、7题。
(2)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根据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十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谈话:还记得昨天的数学活动课上,我们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是多大吗?(边长是10米,面积是100平方米;大约有阶梯教室那么大……)。
提问:是多少个同学围成了这样的正方形?(7个同学手拉手大约长10米,28个同学围成了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
提问:想像一下,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有多大?(学生交流)。
指出: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多少?(100平方米)。
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课件出示:操场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米。
提问: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有多少个这样的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课件出示:教室的面积约50平方米。
提问:再算一算,大约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尝试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从教学内容方面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然而“数学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教学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反映出数学的价值,从而更能营造出生动活拨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本节课我采取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情景的搭建为学生立足于自主探究,概念的得出,完善与应用,提供了可利用空间。教学的各个层次做到了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生活化和开放化。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平方千米。
老师直接揭示:平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你能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再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公顷。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观察、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五个省的不规则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完成练习十四第6、7题。
(2)、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根据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总结:在进行有关面积计算的习题中,先用平方米为单位求出土地的面积,再换算成平方千米,再次感受到,计量大面积土地如果用平方米为单位,读、写都比较麻烦。如果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便于表达和交流。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二十一
三、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二)、本单元内容编排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活动的形式多样,数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2004年我国的森林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也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04年我国的造林面积,这些面积都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其次是例1的素材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的素材都以平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为什么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问题,并有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这时,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上,例题的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要知道它们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
在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面积单位后,例1直接揭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例2直接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这些都是告诉学生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学生对100米、10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它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这是他们对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和1平方千米,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算出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教材让学生算进率有三个目的:第一,算式100×100、1000×1000是根据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率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它们计量大面积的土地比用平方米简便;第三,教给学生记忆进率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3)在游戏中体会1公顷。
28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也是学生愿意做的游戏。教材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如果让学生这样围一围,看着围成的正方形,想像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有多大,他们又一次体会了1公顷。1公顷的观念清晰了,有利于形成1平方千米的观念,因为100公顷是1平方千米。
(4)联系熟悉的场地体会1公顷。
足球场是学生熟悉的,通过计算1个足球场的面积,知道它比1公顷小一些。教室是学生更熟悉的,教室地面的面积一般50平方米左右,大约200个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顷。从熟悉的场地推想1公顷,能加深对1公顷的印象。学生只要在众多事例中记住最喜欢的一件,1公顷有多大将印象深刻。
两次“试一试”都是计算土地的面积,练习十四里还有几道与面积计算有关的习题。先用平方米为单位求出土地的面积,再换算成公顷或平方千米,能再次感受到,计量大面积土地如果用平方米为单位,读、写都比较麻烦。如果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便于表达和交流。教学这些题的时候,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土地的有关长度,想像土地的实际样子,从而感受公顷与平方千米。如第82页“试一试”,想一想底250米、高160米的平行四边形地,对4公顷就有了体会。又如第84页第4题,算出苗圃的高以后,想一想底80米、高125米的平行四边形,又经历了一次对1公顷的感受。经常这样想,对形成公顷与平方米的观念,以及培养估计能力与习惯都是有益的。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单位是三年级教学的,公顷、平方千米是本单元教学的,两次教学时间相隔比较长。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有些是100,个别是10000。所以,有必要把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进行一次整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面积单位。第85页第6题就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整理的时候,要着重回忆各个面积单位的意义,说出分别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把所有单位按大小次序排一排。抓住意义进行整理,能再现单位的概念,组织起单位系统,使进率的记忆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意义的。如果把整理的内容类似下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四、活动理念: 本节课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一堂课。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
五、活动目标:
1.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案篇二十二
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5—7题。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图片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1、告诉学生1平方千米是多大。
老师直接揭示:平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平方米。
填好课本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
3、1平方千米=()公顷
你能想办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1、“试一试”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再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公顷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观察、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五个省的不规则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完成练习十四第6、7题。
(2)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根据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0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