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对思维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在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美感,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阅读总结范文可以扩大我们的思维视野,为我们的写作带来新的灵感和想法。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一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文章讲的是松赞干布派人去向文成公主求婚,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去西藏和亲的故事。松赞干布派使者去提亲,唐朝皇帝为了考验使者的智力,出了两道难题,都被使者聪明的解答了。所以皇帝就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在路上她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但都被文成公主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朋友的帮助一一化解。最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为夫妻了。
就是在这个时候,西藏和内地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能。所以说文成公主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这里面有文成公主的机智,使者的聪明,神鸟天鹅的帮助。文成公主的善良’智慧;聪明,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公主而骄傲。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二
唐朝的时候,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听说唐朝皇帝有个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儿文成公主,就派大臣去求婚。
唐朝皇帝想考考这位使臣的智慧。他让使臣辨认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使臣先把它们分开过夜,第二天早上让母马逐匹认出自己的小马。
第二天,唐朝皇帝又让五百个穿着同样服装的姑娘,让使臣辨认哪一个是文成公主。使臣仔细一看,只有一个姑娘的头上戴着鲜花,断定这个姑娘就是文成公主。
唐皇见这些都难不住使臣,想使臣也这么能干,就更何况首领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带上了五谷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能工巧匠。路上,文成公主遇到了一条河,就用树干横在上面,搭成了一座桥。老百姓把这桥叫做“内地桥”。走着走着,树上的`小鸟对公主说,“前面是沼泽地”,公主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所以这地方牛羊长得肥又壮。
不久,文成公主到了尤龙镇,乌鸦来说坏话了,它问公主要去哪里,公主说要去找松赞干布。乌鸦说:“哎呀,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公主很难过,就在那里修了一座石屋,住了下来,并在石壁上写下了血书。她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也散了一地。因此,这个地方北岸的树木稀疏,南岸的树木茂密。
文成公主想去看看松赞干布,神鸟天鹅对公主说:“松赞干布在拉萨,身体很健康。”于是公主又上路了。可是乃巴山把路挡住了,公主就把它背到了旁边。现在,乃巴山上还留着那公主的脚印。就这样,文成公主和随从们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从此,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了,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也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艺。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三
今天老师让我们预习第三十课《文成公主进藏》,这篇文章讲的是松赞干布派人去向文成公主求婚,文成公主千里迢迢去西藏和亲的故事。松赞干布派使者去提亲,唐朝皇帝为了考验使者的智力,出了两道难题,都被使者聪明的解答了。所以皇帝就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在路上她遇到了一条河‘沼泽地’乌鸦的阴谋‘乃巴山等一系列的难题,都被文成公主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朋友的帮助一一化解。
最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为夫妻了。就是在这个时候,西藏和内地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藏有了五谷,老百姓学会了耕种和其他技能。所以说文成公主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这里面有文成公主的机智,使者的聪明,神鸟天鹅的帮助。文成公主的善良’智慧;聪明,勇敢,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中国有这样的公主而骄傲。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今天,听了蒋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课,我感觉蒋老师的这堂课都有充分的体现:
关注文本的特点: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首先它是故事,其次是民间性(口口相传的、情节生动)。整节课不断地让学生读、讲。
关注学生的`特点:
蒋老师教学很尊重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听、讲故事并不陌生,可能他们从小听过家长讲、听过老师讲过很多故事,所以蒋老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孩子很容易接受。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再读一次,说“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所以奖励四9班的孩子们再读一遍。”
关注教师的引导:
1、课堂中“示范”讲:教孩子学会怎样去讲民间故事(讲故事把大致内容讲清楚就行了。)。
2、学生讲中的“点拨”:
点拨一,四个片段差不多,我能不能把后三个片段删除掉,为什么呢?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材。
点拨二:让孩子讲一讲其他版本的故事,这一创编故事中,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进行思维训练。
3、课文结束时的“总结”: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你更喜欢哪一类故事,为什么。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
探讨:
我们都说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中,我认为“写”这一方面好像体现得不是很好。能否在介绍其他版本时,是否可以让学生学写一个片段。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五
距今13前的唐朝,常与边疆民族产生争战,为了消弭战争问题,于是和亲政策就此出现,唐代文成公主身负所谓和亲重任,从此离乡背景,扎根于异域,未曾再返回中原的家。一生扮演了和平大使与汉文化传播代言人。
文成公主从小冰雪聪明:长相清秀,当唐太宗选和亲的适婚人选时,气质与智能兼具的她,担任了重任。当踏上长约三千公里远途时,她望着山头看到大大小小的村落;听着宛转的鸟叫声,想到将无法轻易见到家乡景色,汨汨流下眼泪。文成公主和夫婿松赞干布鹣鲽情深,促使大唐与吐番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她带着佛经三百六十卷与书籍,让西藏变成佛教文化兴盛圣地,她带去的纺织和刺绣工匠,改变了人民穿衣方式,以牧立国的吐番因唐朝蓄牧人员教导下学会新的农业技术,整个吐番出现不同文化融合。如今现在西藏有文成公主庙、公主柳、小昭寺等象征性纪念,也让世人了解文成公主在藏人心中的景仰与怀念。
知书达礼的文成公主不避艰险;远嫁吐番,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早已将自己融入异域文化且甘之如饴的安身立命,也为促进唐番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亲密友好做出历史性贡献。她的伟大无私的贡献和那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与学习。从文成公主故事中发现原来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只要勇敢面对困境;接受变化万千的挑战;应用智慧与包容处理逆境;相信任何事物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六
小题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3:文成公主进藏的旅途艰难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
小题4: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扔掉日月宝镜?你能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使命:出使的任务。毅然:坚定的样子。
小题1:前方是广阔的草原,帐篷点点,牛羊成群。
小题1: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小题1:为了完成伟大而神圣的使命心情:沉重、留恋、伤心。
小题1:试题分析:可直接理解词语意思,可根据文段内容来理解。文成公主是被唐王朝送到吐蕃去“和亲”的,肩负唐王朝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的重任,所以是“使命”,文成公主更是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关乎唐王朝的利益,所以甘愿牺牲个人的利益,“毅然”自然就表现了她此时的决心。
小题1: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根据题干中的提示“青海”“景象”搜寻文字信息,“景象”是指描写的自然景物或人的活动场景。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中用排比的写法,突出地表现了文成公主旅途的种种艰难,虽然没有具体的描述,但可以让人想见“跨过大河”“翻过高山”是怎样的历程。
小题1:试题分析:文成公主明确自己的使命,并也做了自我牺牲的准备。文成公主虽然使命在身,但还是一女子,远嫁异族边疆,远离家人,复杂的心情可以想见。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七
文成公主出发到吐蕃去了。她带去了各种庄稼的种子,带去了牛羊和鸡鸭,还带去了许多工匠。传说临行时,唐朝皇帝怕文成公主到那里后想念家乡,便叫工匠制作了两面能照见内地风光的日月宝镜,送给公主。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前方是广阔的草原,帐篷点点,牛羊成群。她取出日月宝镜一看,镜子里出现了长安的热闹情景,她伤心地哭了。但是她又想到自己的使命是伟大而神圣的`,于是毅然将日月宝镜扔到草原上,向西进入了吐蕃。据说,日月宝镜很快变成了两座大山,就是现在的日月山。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了一条条大河,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2分)。
使命:
毅然:
2.文成公主来到了青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原文回答)(2分)。
4.文成公主为什么要扔掉日月宝镜?你能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吗?(3分)。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号面试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文成公主进藏》,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想。
第一点,说教材。
第二点,说教法和学法。
第三点,说教学程序。
第四点,说板书设计。
(1)说教材。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二册第八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文成公主进藏的极具浪漫主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成公主的敬重的思想感情。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本单元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想要达到以上三点目标,也有三个要求――。
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
课堂:积极配合老师。
课后:自觉巩固复习。
依据课文内容。
我把本堂课的重点定为: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
我把本堂课的难点定为: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教法学法。
我将用到的教法是启发点拨法。学法为圈点批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本块内容我将结合第三版块说教学程序来综合阐述。
三、说教学程序。
我将从导、读、思、点、练五个方面展开讲述。
1、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我采用故事导入法(联系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因为在在一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或者未知事物具有与生俱来好奇心,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将这份好奇心转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0―15分钟】。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千法读为本”.在此个教学环节中采用通读、细读、精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法,甚至可以用于永正老师的“师生赛读法”,从而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不断深入研读课文。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不同颜色的比不同的符号圈点批注不同的内容,例如对一些生字词用横线画出,对一些过渡句、中心句用波浪线画出。这也是本堂课我所要强调的一种重要的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
3、思(提出疑问,合作探究)【10分钟】。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思考,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将针对本篇课文提出以下三个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2、、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3、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首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而后再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4、点(点拨指导,扫除疑难)【10分钟】。
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刚才对提出的三个问题,有老师进行点拨指导,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索。【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2、、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3、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个环节,教师就起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真正做到“知而不答,引而不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练(回顾总结,布置练习)【3―5分钟】。
韩愈有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读书与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捷径可走,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少不了勤练。想要让新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就必须多练习。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将分层次布置作业,以巩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对我的说课进行小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紧跟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2、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
以导、读、思、点、练为教学过程。
3、突出自我教学特色:
一种教法两种学法:
教法是启发点。
拨法用到的学法是、圈点批注发、自主合作探究法。
以上是我对本节的教学思路和设想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九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根据信息进行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学生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
2、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1)看了古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检查预习情况:
预设一:出示词语并交流。
松赞干布 使臣 拉萨 达尤龙真 路纳 乃巴山 公主。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藏族的孩子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么样的人?
预设一、能干: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 夸夸她!
聪明:撒羊毛过沼泽 夸夸她!
力量大: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夸夸她!
板:神。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让我们来听一位历史学家来说说吧。
1.看她进藏的线路图和地图,谈谈感受。(艰难,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3.指导朗读:走着走着,他们会遇到什么情况?(天气恶劣)。
走着走着,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情况?(豺狼虎豹)。
走着走着,公主会想起什么?(家乡,父母,蒙古的人民,松赞干不……)。
1、听录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想想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写一写。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3、 4、小结后,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板: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资料,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资料,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出示布达拉宫图,明白这是哪一个旅游景点吗?
2.同学们,明白布达拉宫位于哪儿吗?
3.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是世界屋脊。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1300对年前,有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使藏汉两族人民能够永远团结,背井离乡,不畏艰难,长途跋涉两年多,来到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这座布达拉宫就是为她修建的。老百姓十分尊敬这位女子,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这天,让我们一齐来学习文成公主进藏。
4.板书,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
1、词语集锦,学生认读。
大臣使臣松赞干布求婚。
吐蕃路纳乃巴山西藏。
绢花青稞豌豆沼泽地。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2)文成公主进藏路途中遇到了哪些事?遇到的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四人小组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3)进藏过程中的故事全概括出来了。那么进藏前还讲了那些小故事呢?
(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交流感受,复述故事。
1.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等)。
2.你觉得这些故事哪部分最神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来复述故事,看谁讲得最清除、流畅。
3.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结合学生的自读批注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1)是漂亮又聪明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到。
(2)是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第四自然的能够体会到)。
(3)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谁也难不倒她。(第五到第十三自然的能够体会到)。
(4)十分重感情。(第十和十一自然段能够体会到)。
(5)为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够体会。)。
4.课下搜集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有关传说故事,互相交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一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件。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1)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3)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二
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交流。(略)。
一、造情,质疑,揭题。
生:为什么会把他们也供奉在这里呢?
师:是啊,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朝拜呢?板书“神”。让我们学习一个民间传说,解决心中的疑问。(出示课题:30*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一)出示要求,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根据下面三个小标题给课文分成三部分:答应求婚——公主进藏——不朽贡献。
(二)交流:
师:根据小标题你是怎么将课文分成三部分的?
生:第1-4段是答应求婚,第5-13段是公主进藏,不朽贡献是最后一段。
三、粗学“求婚”,了解“进藏”起因。
师: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王帝出了两个考题。
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生回答,略。
师: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生回答,略。
师:考过两题后,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四、读“进藏”部分,初步感受艰难。
师:请读第5段――。
(生)指名读5至12自然段,师相机指点,正字音。如血书、达尤龙真等。
师:就这样――(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生 齐读。
师:你读这段,读懂了什么?
师:是多么不容易!
五、再读“进藏”部分,完成读书卡;同时感悟几个小故事的构段顺序。
师过渡:这一路,文成公主经历了哪些事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5—12自然段,完成读书卡。
引出疑问,以疑促学。
求婚情节做弱化处理,教学有重有轻。
读书卡,有助于学生感知、归纳和总结。
听课记录。
评议。
读书卡:
大唐皇帝答应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后,文成公主带着谷物的种子和随从启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都被她克服了:
当她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时,她——。
当她遇到一片沼泽地时,她——。
当她听到松赞干布已经死了的消息时,她——。
当她再次动身前往拉萨却被乃巴山挡住去路时,她——。
生默读5—12自然段,完成读书卡。
(二)师投影学生作业纸,生汇报交流。
师:我们拟定小标题,等会儿要根据小标题来讲故事。
《搭木桥》、《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
(三)感悟构段顺序。
师:看第6段――。
生:公主被一条河挡住去路。
师:嗯,先写遇到什么困难,很好!
生:公主就找了一段树干,搭了座桥。
师:对,再写怎么解决困难。
生:老百姓就把公主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师:也就是故事的结果。
师:(小结)这个故事先写遇到什么困难,再写怎么解决困难,最后写故事的结果。我们这几个小故事都是这样的结构。这是民间故事的特点。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
六、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师:请同学们在这四个故事中选一个印象最深的小故事,自己讲述,不会的地方可以看看书。(生自己练习讲述。)。
师:民间传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常常用口口相授的方式一代传一代,现在这个故事的传承也落在了我们小朋友的肩上,民间传说《文成公主进藏》班级故事会现在开始了。
师生同讲故事,师做串讲者,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与故事之间的过渡。另外四名学生分别讲述四个故事。(过程略)四人小组练习讲述。
七、资料链接,情感升华。
师: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公主?(生回答。)。
师:真是一位奇女子!(师出示诗歌,配乐朗诵)(齐读最后一段)。
师:文成公主为藏族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藏族人民爱戴她,把她当作神所以也把她的故事神化了。这也是民间传说故事的文学特点。(板书:爱戴)。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位公主,记住她的不朽功绩吧!文成公主进藏是汉藏合壁的千古绝唱!
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构段顺序,感悟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结构相同或相似。
讲述故事,既是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对民间故事特点的操练。
释除开头疑问,首尾呼应。
课后总评议。
姜老师这节课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取舍得当,重点突出。答应求婚一部分轻描淡写而过,重点学习进藏部分。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感知故事结构,练习讲述故事,由知到行,学生获得语文能力。个别回答,组内练习,面向全班。语文课,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三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唐朝时候,西藏一带叫吐蕃,年轻的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非常仰慕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便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唐太宗答应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嫁给他。
公元641年初春,红梅花开满枝头。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带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也带着对亲人的深深眷念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婚后,他俩的生活非常幸福,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40多年,为建设西藏做了许多好事,藏族人民非常怀念她。著名的拉萨大昭寺至今还供奉着她和松赞干布的塑像呢!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说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4、 交流质疑。
默读课文,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又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2)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体会民间传说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的文成公主具有神奇的力量。(出示表现神奇力量的语句,让学生读一读。)。
这就是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之一。民间故事是人们口头长期流传的,往往表达人们心中美好情感和愿望。
五、感受文成公主对汉藏文化交流的特殊贡献。
那是什么让人们带着特殊的情感把文成公主给神化了呢?请再次认认真真读一读课文,尤其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部分。
你觉得哪些地方也让你对文成公主产生特殊的情感,请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做做记号。
(她带出就是文明和汉族的先进文化)。
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总结:文成公主带给了西藏人民文明,藏族人民怎么不怀念与崇敬她呢?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文成公主带给藏族人民永恒的历史贡献吧。
齐读课文。
六、复述课文:
这个故事由西藏传到内地,由唐朝传到现在,那我们更也应该把这样美好的情感,美丽的故事传递下去,愿不愿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呢。老师开个头。
松赞干布派大臣到唐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指名讲讲。
七、课外拓展阅读。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课后在去读读其他民间故事。推荐:《一副壮锦》《猎人海力布》。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四
教学时,我紧扣教学目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放手让学生自读,重点引导的方式来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我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首先出示西藏的图片,配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西藏,了解西藏民间传说的兴趣。其次,运用多媒体出示的填空和提纲复述课文。最后,运用视频了解文成公主为藏族地区做出的贡献。
我认为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引导学生复述了课文。教学伊始,先学习字词。然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求婚——接见使臣考验智慧——允婚——进藏、完婚——不朽功绩。并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接着先让学生自读感悟进藏之路的艰辛,文成公主的善良、智慧,以及故事的神奇;指导复述进藏的过程。接下来复述考验智慧,然后分组准备整篇文章的复述,最后抽一名学生上台展示,大家一起提建议,之后再请2个学生上来合作复述。他们复述得很好,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就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通过这节课,我得出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复述故事并不难,可以分几个部分来复述,先指导复述复杂的,再自己复述简单的,最后整篇一起复述。
二、分部分复述时要掌握好时间,我这节课第一部分用时稍长。
三、板书要利于学生复述,把整个课文的框架列出来。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预设得再好,也难免会有缺点,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指导——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我,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和我都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我还是有点担心他们“研读”不到“重点”,不大敢放手,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3、时间的安排上,研读文本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复述故事时间不够。“自读自悟”这一环节如果课前让他们预习的好的话,课堂上就不用花这么多时间,直接把重点放在“交流汇报阅读收获”这一环节,这样一来,后面的复述故事的时间也就够了。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五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教学目标中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洁的讲述课文,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难,难就难在“简洁”二字上,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想用几句话简单的讲述存在一定的难度。初读课文之后,我请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表现很积极,可第一个学生基本是在复述课文,讲得非常细。听了他的回答,我并不觉得意外,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求婚——接见使臣考验智慧——允婚——进藏——带去生产技艺。并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接着分两部分来复述:考验智慧和进藏。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说怎么考验的?学生回答: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辨认马母子,第二个是识别真假公主。而后,分三大组比赛复述,一组一个题目,第三组复述两个,学生热情高涨,复述的很好,还报以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复述进藏的过程,还是分三大组,一组说两个故事,因为进藏的过程曲折,但每个故事内容也不多,所以分开复述,效果还行。分组复述完,接着由学生自己复述全文,这样比之前进步了许多。
通过这节课,我得出几点体会:1、让学生复述故事时先帮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这样便于学生能够清晰地复述课文。2、复述时,采用比赛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分部分复述时要掌握好时间,我这节课第一部分用时稍长。4、板书要利于学生复述,把整个课文的框架列出来。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当一个学生说到遇到了一片沼泽地,公主撒了一把羊毛就过去了,其他学生叫了起来,“这么神呀,神仙哦!”,是呀,文成公主身上充满了神性,于是我顺势让学生找出还有哪些神奇的地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读书很认真,平常经常走神,开小差的同学在这节课里也表现出色,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课堂上表现积极。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地方的牛羊一直长得又肥又壮”;路纳这地方牛羊长得肥壮是客观事实,联想到这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为过沼泽地撒了羊毛的缘故;藏族百姓还把“内地桥”的来历赋予了有趣的传说,是公主折树枝搭建而成;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本是一个很普遍的自然现象,但还是被藏民与公主联系起来,说是公主因为听说松赞干布去世无心梳妆,右边头发散开所致;还有乃巴山下的脚印联想到公主背山而留……这一切都有浓郁的传奇色彩,但藏族百姓却代代相传,把它想象成真的。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读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读懂了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也就能读懂文章赋以她身上的“神性”。
今天让学生自己学习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其中有一段是写文成公主背走乃巴山的内容,当时一个学生提问:“老师,文成公主是怎么背走乃巴山的?她能背吗?”学生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我想也没想地回答她:“这是一个民间传说,不过是人们把一些美好的故事用想象的方式夸大,用了一点夸张的写法去表现人物品质。”
当时并没有想太多,但是下课后,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回答,觉得自己这样的回答太过了草,回想起来,应该对学生的问题好好研究一下,这里包含着学生哪些知识储备的展示与学生的认识。
很多时候,学生看问题完全不是我们大人的那个角度,所以备课的时候要尽量站到学生的角度去处理文本。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六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那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师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二、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三、抽学生简要概括。
师:我发现你们概括得都很简洁。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五、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六、关于考验智慧一段,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一些?
“两个难题”就概括了,这样就简洁了。
七、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件事仅仅是对西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八、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文成公主进藏,第三部分是文成公主的贡献。
九、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十、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
十一、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于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一系列的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名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学生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如果能自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能简要的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4、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5、宣传《民族团结条例》,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一、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布达拉宫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出文成公主,并自然地走进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要求:欣赏图片,了解并介绍西藏风情。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设计意图: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培养自学能力。边读边做必要的批注,锻炼有目的阅读、自读自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学习习惯。
要求: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小故事,可以锻炼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读课文,扩充内容。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宣传《民族团结条例》。
3.“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如果能下载下来的话可以放放),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民间故事的神奇和美妙。
要求:用心欣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八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
1、引入:(出示文成公主像和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你对文成公主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来谈。
2、同学们对文成公主有了一定的了解,是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阅读提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故事的经过。
2、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汇报,交流讨论。
1、检查朗读,认读字词。
2、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文中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5到13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阅读5到13自然段,并讨论交流文成公主进藏时发生了几件事?
4、交流汇报,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与美妙,并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四件事并板书。
(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5、把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讲述,先自由准备再指名讲述,重点训练用简洁而又准确的语言讲述进藏经过。
7、汇报交流,要求概括地讲。(板书:考验智慧)。
8、课文最后部分讲什么?(板书:贡献)。
四|、理清思路,简要复述。
1、提出要求: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可分为三部分,让我们试着简要地来复述故事的经过,有困难的同学可借助板书来复述。
2、自由准备,指名复述。
五、关注课外,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说吗?(可两方面讲:对文成公主的崇敬,这个民间故事本身的语言魅力等)。
2、推荐阅读另外的写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
3、我国还有很多的民间故事,如《猎人海力布》、《一幅壮锦》等,请同学们可以去阅读,过段时间我们再来开个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进藏前考验智慧 。
进藏时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进藏后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十九
拿到赛题前不久刚听过盛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课。整节课以教给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为主线,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跟她以往的课一样,板块清晰,框架大气,已经深深地烙上盛老师的标记。好吧,我虽只是一介普通教师,可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我的课怎么也要烙上“何氏”的标记吧。
有“我”与无“我”的纠结。
在403班试教之后,甚是懊恼,整节课设计四个版块,竟然在下课铃响时只上了不到三个版块!究其原因,应该是403的孩子发言积极,多请了几个孩子复述故事造成的。再到401班试试,又在创编故事这一环节卡壳了。咬咬牙,到602班再试试。整节课,我钻在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出不来,满脑子想的是,这里少叫几个同学发言,这里不能超时,这里要把学生的回答引到我设计好的环节里去……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没有留意到学生需要纠正的句式,没有跟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理解的共鸣……课堂上,我只想到“我”。
三节相同的课,是烙上了“何氏”的烙印,不错,“表演者何氏”。蓦然想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舞台上的主角应是孩子们。
如何“授人以渔”的纠结。
李老师听了我在602班的试教课后指出:应该有学法的指导。怎么授?明确的?隐含的?想起自己听其他老师课的感受。换位思考,就算现在的我去听四年级的课,我也需要老师明确地告诉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学习。
就这样,在反复的纠结中,我为这节课搭起了“明确传授学习方法”的框架的楼房,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装修,烙上了405班的烙印。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篇二十
距今1300年前的唐朝,常与边疆民族产生争战,为了消弭战争问题,于是和亲政策就此出现,唐代文成公主身负所谓和亲重任,从此离乡背景,扎根于异域,未曾再返回中原的家。一生扮演了和平大使与汉文化传播代言人。
文成公主从小冰雪聪明:长相清秀,当唐太宗选和亲的适婚人选时,气质与智能兼具的她,担任了重任。当踏上长约三千公里远途时,她望着山头看到大大小小的村落;听着宛转的鸟叫声,想到将无法轻易见到家乡景色,汨汨流下眼泪。文成公主和夫婿松赞干布鹣鲽情深,促使大唐与吐番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她带着佛经三百六十卷与书籍,让西藏变成佛教文化兴盛圣地,她带去的纺织和刺绣工匠,改变了人民穿衣方式,以牧立国的吐番因唐朝蓄牧人员教导下学会新的农业技术,整个吐番出现不同文化融合。如今现在西藏有文成公主庙、公主柳、小昭寺等象征性纪念,也让世人了解文成公主在藏人心中的景仰与怀念。
知书达礼的文成公主不避艰险;远嫁吐番,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早已将自己融入异域文化且甘之如饴的安身立命,也为促进唐番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的亲密友好做出历史性贡献。她的伟大无私的贡献和那坚忍不拔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与学习。从文成公主故事中发现原来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只要勇敢面对困境;接受变化万千的挑战;应用智慧与包容处理逆境;相信任何事物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2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