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步骤,它能够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评价和反思的内容。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使用,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一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课件等。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红黄。
36912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预设三:列式法。
16÷3=5(组)……1(面)。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3.回顾整合,检验结果。
(1)结合图示理解。
(2)检验解答的结果。
(三)变化数据,建立模型。
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7面呢?第49面呢?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由余数决定,与商没有关系。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1.揭秘游戏,首尾呼应。
现在,同学们一定知道老师“猜手指”的秘密了吧,现在反过来,老师数,你们猜。
2.师生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找一找,你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一)基本练习(第69页练习十五的第4题)。
1.读题审题。
2.独立解答。
3.质疑:为什么最后确定颜色时看余数,不看商?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1.解决“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的问题。
学生独立找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1.出示题目: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2.第(1)小题学生独立解决;第(2)小题结合月历引导学生体会商与余数和这个问题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二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剩余;并通过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分的结果和横式的对比,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空间二)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余数的特点。
(3)(空间三)借助“用小棒摆五边形”的活动,结合前面摆三角形、摆正方形的活动,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对比中,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具:白板课件。
学具:学具袋(12根小棒)。
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复习表内除法,难点:解决除数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它就藏在学具袋中,快打开看看它是谁呀?
生:小棒。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和小棒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比比谁摆的最快?
生:动手摆。
师:你摆的可真快!能告诉大家“你摆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你呢?
生:我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指两人说完整话)。
师:也就是说:(课件出示)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
2、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复习表内除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出这样的6根小棒,(课件出示:依次排开的6根小棒,并在“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前面出示“6根小棒”。)。
师:接下来,“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大家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谁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在白板课件上操作)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我摆了2个三角形。
师:摆完了吗?嗯,6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记录刚才摆的过程?你说呢?你再说说?
生:6÷3=2(个)(师板书)。
如果学生写成6÷2=3,师:谁跟他列的不一样,你们同意谁的?说说理由。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
生:因为“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师:这里面6是?3是?2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它们都叫什么,谁还记得?
生: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师:这个算式读作:(生齐读:6除以3等于2。)。
(二)“用7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师:(课件上把小棒依次摆开,并把6改成7,同时添一根小棒)现在是几根小棒?生:齐说:7根。
师:“7根小棒”,还是“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把你摆的结果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并商量一下,这回该用怎样的除法算式来记录?生:同位合作。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
生:指名到白板边操作边说。
预设: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2个三角形,还剩1根小棒。(生如果说不全,教师要引导说全)。
师:在除法算式中,我们知道7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那这1叫什么呢?
生:余数。(就是剩下没有分完的那部分。)。
师:重新规范板书:7÷3=2。
师:为了区分商和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小圆点,看像什么呀?(像省略号)然后写上余数1。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生:指名读算式。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三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四
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师:你可真会节约再利用资源。
教师:这些纸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播放课件。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五
教材第59~60页例1,以及练习十四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准备】。
7个草莓磁扣。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1.出示例1,认识余数。
(1)出示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谈话: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怎样列式?
6÷2=3(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小结: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正好摆完。
(2)思考第二个问题: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结果怎样?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摆放结果。
摆了三盘,最后还剩下一个。
7÷2=3(盘)······1(个)。
这里的最后剩下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余数。余数就是两个数相除时不够除而剩下的数。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将平时要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摆一摆、圈一圈中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当一些物品平均分时,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没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板书设计】。
例1.6÷2=3(盘)。
7÷2=3(盘)······1(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六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草莓图片、盘子。
一、复习旧知。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可以吃到很多新鲜的水果了,老师很喜欢吃草莓,你们呢?喜欢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摘草莓吧。请四名同学摘草莓(回答问题)。
二、新授课。
1、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师:老师也摘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起来分分草莓吧!出示题目: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学生叙述,老师演示。(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师:摆的过程,你怎样列式。(板书:6÷2=3(盘))。
师:你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生:因为是平均分,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师:谁来结合这幅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6叫做……2叫做……3叫做……。
师:为什么剩下的1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够不够摆1盘?师:像这样有剩余的情况,咱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师:像这样摆,我们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生:7÷2=3(盘)……1(个)。
师:那么有更多的草莓你会分呢?请同学完成作业纸第1、2题。学生认真的读一读题,独立完成。
2、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有余数的除法中蕴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这些小朋友正用小棒摆正方形,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出示例2)。
师: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生:8÷4=2(个)。
师:那如果是9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学生说,老师演示。师:怎样列式呢?请同学把作业纸上的表格补充完整。
师:那么10根、11根呢?请同学继续用画一画的方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写在作业纸上。8根9根10根11根师:那么12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呢?生:3个。
师:怎样列式?生:12÷4=3(个)8÷4=2(个)9÷4=(个)……(根)。
师:同学们,咱们不用摆的`方法,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16根的结果吗?学生口述,屏幕显示结果。
师:仔细的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引导学生发现,除数的规律和余数的规律)。
师:为什么余数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4呢?为什么余数不可能是5呢?谁来说说理由。生:5根小棒又可以摆1个正方形余下1根。
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的。板书:余数除数。
三、巩固练习。
1、那么摆五边形需要多少跟小棒?可能会剩几根呢?生:需要5根,可能会剩1—4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
1、完成书p61做一做。
2、完成书p64练习十四。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七
1、通过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课件、实物图片、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天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一起来数一数吧!(贴12个苹果图)。
下面老师就用这12个苹果和大家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想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盘子里,谁来帮我分一分?(指名上台操作)老师用彩笔、尺子把学生分苹果的方法画在记录单上。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戏操作中感知余数。
1.这个游戏你们想玩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盘子、苹果图片和记录单,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吧!
(1)同桌两人一组合作。
你问我答,用铅笔填出分的结果:
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4)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一组的分法多?任务完成的快。
2.学生分组操作,进行活动,教师巡视。
3.一起看汇报要求:
(1)每一组选一人汇报,另一人可以补充。
(2)汇报时完整地说:我们小组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
(3)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认真听。和你想的一样,请做个标记。汇报完毕,如果同意就鼓三声掌,有意见就举手,一个组汇报过的其他组不重复汇报。
4.学生分组汇报,老师记录。
预设:第一个出现把12个苹果,每()个一盘,能放()盘,还剩()个。
有和他们的分法一样的吗?指名到黑板前来分一分并说出想法。
指黑板提问:这是几个一盘?能放几盘?也就是几份。
这()个能放一盘吗?为什么?那这()个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来的)算一份吗?
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请大家在记录单上把黑板上的这种分法画出来吗?指名展台前画。
反馈:每()个一盘,能放()盘,分完了吗?把没分完的圈起来。圈出来的这部分表示什么?为什么余下了?余几个?补写:余()个。
还有别的分法吗?有就继续汇报,没有就同桌继续合作。(同上)。
师生互动,请小组台前汇报:
1人说分法,1人黑板上摆出来,教师继续记录,其余同学边听边把同样的分法做上标记。
5.看老师的记录单:有多少种分法?你能把这些分法分分类吗?
一类是正好分完了没有剩余,另一种情况是没分完有剩余。
板书:没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吗?)。
6.像这种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况,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进一步深化理解余数的意义。
1.看记录单:12个苹果,每()个放一盘,能放()盘。
这种分法,谁会用算式表示(生说师写在记录单上)。
选两种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两人可以一人写一个。(学生列式)。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预设:如果5个一盘,能放几盘?算式怎么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盘)。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带单位)。
12÷5=2(盘)剩2(个)(带单位)。
12÷5=2(盘)......2(个)。
你认为哪一个算式能够表示图的意思?
你认为该怎么办?数学上规定用6个小圆点表示剩下的,在小圆点的后面把剩下的数写上。板书:12÷5=2(盘)......2(个)。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能放2盘,还剩2个。
在记录单上选择一种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开始写得不对的改正过来。
检查反馈:板书学生列的算式。
提问: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或者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说)。
4.这些算式你会读吗?
谁试着读一下这道:12÷5=2(盘)......2(个)。
(板书)读作:12除以5等于2盘余2个。(小圆点怎么读:余)。
练习:指名读黑板上的算式。
1.观察一下你们列的算式和老师黑板上的算式。
除号前面的数表示什么?(总数)它叫(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每份数)它叫(除数)。
等号后面的数表示什么?(份数)它叫(商)。
小圆点后面的数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数)。
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呢?(板书:余数)。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没分完或不够分剩下的数)。
像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数表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齐读课题。
在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写成这样?6个小圆点后面的这个数表示什么?从哪儿剩下的?(总数或被除数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数的单位怎么带?(和被除数的单位带一样的。)。
1.有21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每人分几个?)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摆、圈、列算式。
汇报:结果是什么?(每人4个,还余1个。)你是怎么解决的?
21÷5=4(个)……1(个)为什么这样列式?
21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个还能继续分吗?
怎样做能够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几个,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几个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看来大家的收获都不少!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没分完有剩余)。
12÷()=()(盘)。
12÷()=()(盘)。
12÷()=()(盘)……()(个)读作:12除以()等于()盘余()个。
12÷()=()(盘)……()(个)。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八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数,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课堂上,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游戏步骤,跟着老师的动作指导下完成游戏,并达到游戏的目的:学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注意:防止受伤。
2分钟。
初级。
二年级。
本游戏可以安排在二年级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的课始。适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全班。
3把椅子。
1、体验平均分。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抢座位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
3个小朋友坐3把椅子,每一把椅子上坐相同数量的小朋友,会坐吗?
指定3人围在椅子外走,老师说停,3个小朋友立刻坐好。
师:谁能用语言来描述活动的过程?
小结:每把椅子上的学生数量相同,平均每人坐一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
2、发现多余的情况。
游戏,和描述游戏过程发现多余的情况。“。
师:让我们继续抢座位,现在仍是3把椅子,却有7个同学,要使每把椅子上坐的人数相同,每把椅子最多可以坐几人?指定7名学生上台,开始围着椅子走,老师说停,学生立刻抢着坐好,结果多出了1人。
师:谁来描述一下这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有3把椅子,7名学生,平均每把椅子坐2人,结果多出了1人。
师:我们继续游戏:再请一名同学,现在有8个人,椅子不变,每把椅子上人数要相同,看谁最机灵!开始走—一停!
师:谁会描述活动过程和结果呢?
引导学生说:有8人,3把椅子,每把椅子坐2人,结果多出2人。
师: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人数出现了多余的,剩下的不能平均分了。
3、我不是多余的。
提示:通过老师提问(多余的人怎么办)和引导,让学生感受任何东西都不是多余的,从而认识余数。
生1:再给他们一把椅子。
生2:把多余的椅子去掉。
师:但是只允许放3把椅子。而且刚才活动的几个同学,你愿意被去掉吗?你是多余的吗?
生:我不是多余的!
师:对了,谁也不是多余的,任何东西都有他存在的位置,有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老师来告诉你们,剩下来的几个同学不是多余的,在数学中有自己的名字,叫“余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如果能够使学生对学习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在课的开始设置这样一个游戏,相当于给了一把学生学习的钥匙。“抢座位”是学生喜闻乐“玩”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平均分,并引出余数,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带着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充满了乐趣。
在这个游戏之前,同学们需要掌握最基本的除法运算,这样的教学设计方案也比较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多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点,希望老师们在平时多多设计出类似的游戏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第四册p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1.每人分2枝铅笔。
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
学生小组活动。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
分完了没有?
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
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
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
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
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
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
学生小组活动。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
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
其他组有没有不同?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
学生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
(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
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
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
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
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
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10÷2=5。
10÷5=2。
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
这三次没有分完的,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一种分法。
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学生自由说。
对,这个剩下的1就叫作余数。板书:余数。
这个算式(在算式下划红线,单位名称不划出)就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跟我一起读一读,再齐读。
把单位名称带进去,谁会读?(指2人读)。
这个1叫作什么?
生:这个1叫作余数。
根据刚才分的结果,10÷3=3(人)……1(枝)表示什么意思?
生:10除以3等于3余1在这里就表示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每人分4枝,每人分6枝,也都有剩余,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讨论好的把书上第2页试一试中的除法算式填写完整(出示写在小黑板上的题目)。请一个同学填在小黑板上。
都填好了吧,我们来看××同学填写的,填得对不对?
谁来把第1题读一下?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谁来读?表示什么意思?
指第一个除法算式,谁来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第二个算式的除数是几?商呢?余数是几?
3.揭示课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对!这三个除法算式都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我们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练习。
(1)下面我们进行练习,先看想想做做第1题。
小黑板出示第1小题。
师读:8个圆,每3个一份,分成了( )份,还剩( )个。
请同学们拿出8个圆片摆一摆,再把摆的结果填在括号里,并且把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我们来看××同学摆的,他摆得对不对?算式呢?谁来把这个算式读一遍?
第二题,谁来读题?
小黑板出示第2小题。
生读: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剩( )个。
我们用圆片代替三角,先摆一摆,再填空。
学生摆好后,再填。(请1个学生上黑板摆并填写)。
都填好了吧,看××同学摆的,对不对?算式呢?
谁来读这个算式?
这2题都对的同学请举手。(帮有错的同学纠正,哪一题不对,错在哪里)。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
小黑板出示第2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幅图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2道题,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写,其余同学填在书上。
学生填写,指名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填写。
我们看××同学填的,他填得对吗?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题对不对?表示什么意思?
仔细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最后看第3题。
小黑板出示第3题。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5.全课总结。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均分一些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有剩余。这两种分东西的方法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余数的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6.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看这幅田园风光图,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西瓜,小兔,猪,小朋友)请每个同学先想一想,根据这幅图你能说出哪些除法算式?想好了就下位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全班交流。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二、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
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教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
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5盆,现在只剩下3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
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
(板书:23÷5=4……3)。
教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一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二)。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教学反思:
只有知识的授权,没有知识的对话;只有情感的倾注,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的课堂缺乏个体的灵动,缺少个性的独特。课堂教学,只有进行师生视界融合的对话,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引领者。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圆片或小棒、糖。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三
三年级上册教材49-51页上的内容。
2、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小棒。
一、旧知铺垫。
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个?
(1)学生独立列式,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2÷4=?
(2)学生自主解答,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三四十二12÷4=3。
二、讲授新课。
1、假设盒子里面有12根小棒,那么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
12是被除数。
3是除数。
4是商。
(2)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一起来看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
先写一个除号,再写被除数12,把被除数12写在除号的里面,除数3写在除号的外面。
我现在要写什么了?商4你们觉得商4应该写在哪里呢?我能把它写在1的上面吗?
总结:有4个3所以写在个位。4个3是多少?
12我把它写下来,这个12就是4与3的乘积。原来有12根小棒,摆三角形用了12根,还有没有?(没有了)也就是原来有12根减去摆三角形用掉了12根等于0。
(3)谁再来说说,被除数下面的12和0表示什么呢?(全用了,没有剩余)。
(3)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结果在横式上怎样表示呢?先写商5,然后点6个小圆点,再写余数2。这个算式读作:17除以3商5余2。
例1的除法算式没有余数,例2有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揭题: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三、巩固提高。
会算吗?用算式怎样表示?用竖式该怎样算?(学生独立完)。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五、布置作业。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感受、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性能力。
教学准备:圆片或小棒、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吗,都进行了怎样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间。瞧,它挂的气球多漂亮!仔细看看,发现什么?(按红、黄、粉、绿排列)。
你们能很快猜出第31个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
请同学们再说出几个气球的号码,谁愿意跟老师比比猜?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快又准吗?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就知道了。(由猜气球的颜色导入,学生兴趣会很高。再看到老师总能很快猜对,不仅能让学生惊讶,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余数。
1、春节的时候,我们去亲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会拿出一些糖果来招待客人。现在我们就帮助小猴子把买来的水果分装在盘子里,准备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买来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10个)现在咱们就帮它把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请组长记录结果。
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摆法,并说说怎样列示。(板书)。
4、观察这些分法,你能给分分类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书:有余数的除法)。
6、你们能说说什么是“余数”吗?指出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分别是几。
7、介绍读法。指名读、齐读。
(学生参与了探究的过程,这会对他们理解余数的概念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想想刚才你们分桔子的经过,再看看这几个算式,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会有剩余吗?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继续分了?剩余几个就不能再分了,跟哪个数比比就知道了?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余数比除数大或等于余数行吗,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加深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三页练一练1题、2题。(巩固基本概念)。
2、拓展练习: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几?
四、归纳:谈本节课收获。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五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同学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同学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同学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借助直观,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盘,还剩()个。
要求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同学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同学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7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3个,分成2份,还剩1个。
(2)画一画。
(3)估一估。假如放1盘,就分掉了3个;假如放2盘,就分掉了6个;假如放3盘,需要9个桃。现在只有7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1个。
(4)用口诀。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二三得六,7里面最多有2个3,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1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同学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
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7÷3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7÷3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同学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7÷3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7里面最多有几个3)。
(2)7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6”表示什么?
(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1”表示什么?
三、发挥想象,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1.出示“试一试”:13个气球,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提问:怎样列式计算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呢?
再问:你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同学独立完成竖式,并组织交流。(结合同学交流板书竖式)。
2.提问:假如增加1个气球,想一想,现在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4÷4=3……2(个)。
提问:再增加1个气球,平均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根据同学回答,得出结果:15÷4=3……3(个)。
3.引导:13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1个;14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2个;15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3个,余3个。(语速加快)那么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几个?余几个?(同学会脱口而出,每人分3个,余4个,但一些同学会想到“16个气球,分给4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讨论:余数到底是几?为什么余数不能是4?(剩下的'4个气球每人还可以再分1个)。
4.提问:假如把这些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你认为余数最大是几?为什么?
小结并板书: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联系情境,掌握除法试商的方法。
1.改错。
出示题目:哪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
(1)同桌同学讨论哪个小动物算得对?为什么?哪个小动物算错了?错在哪儿?
同学一一指出小狗、小猫、小猴的计算错误,并说明正确的算法。
(2)小熊是怎样想到商是6的?假如商5行吗?为什么?假如商是7呢?
通过交流,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37里面最多有几个6”。
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五、解决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的价值。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略)。
2.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同学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同学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假如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六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圆片、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中秋节和国庆节马上要到了,城关四小三4班的学生打算利用班队课进行联欢活动。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他们向学校借了14盆花,用来布置教室。
你打算怎样摆这些花呢?拿出小圆片,摆摆看。(生自由动手摆)。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七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理解“进一法”与“舍余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4、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恰当运用“退一法”与“舍余法”
【教学准备】。
教案,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46÷7=20÷6=。
(2)有13个面包,每4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还剩几个?
14÷3=(。
)袋,余。
(
)个。
(3)9里面最多有几个2(4)9个苹果,每盘最多装2个,至少需要几个盘子?
二、教学例5。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坐不下)。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
22、
4、
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并能结合实际问题正确取舍余数。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八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新的教案时,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十九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横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通过教学,可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和除法笔算打下基础。
教学时首先安排了同学们列队欢迎福娃的情境,安排这个情境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列队欢迎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学生分析:
教学中,一方面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除法的认识,表内除法等,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展开想象和思考,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相互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经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能够充分的发挥,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能够充分的获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能够充分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教。
出示福娃动画,定格在五个福娃身上。
师:它们是谁呀?五个可爱的福娃出色的完成了把北京奥运会的任务,听说我们林州呀可美了,今天它们就来到了这里,欢迎吗?(学生:欢迎)。
师:那我们就赶快列队欢迎它们吧:咱们班现在有40人。
(课件出示:共有40人,每队站8人,可以站几队呢?)学生答。
师:你是怎样得出来的?(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
师:40÷8既可以用口诀直接求商,也可以借助竖式求商。
(课前了解到学生对福娃特别感兴趣,从学生兴趣出发,用福娃动画引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并以列队欢迎福娃的情境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探究活动 。
(一)1.讲解竖式写法。
师:先写“厂”被除数40写在除号的里边,除数8写在除号外面的左侧,商3写在除号的上面。
问:商写在哪儿?为什么写在个位,为什么不能写在十位上?
师:接下来,把除数8和商5相乘,所得的乘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问:第1个40,8,5,第2个4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问:“0”表示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3.指名回答.
(二):巩固练习。
邀请福娃去游乐场(课件出现游乐场画面并出示门票)。
师:还是一张特殊的门票,就在你的桌斗里,赶快拿出来看看吧。你必须补充完上面的填空才可以顺利通过。
学生试做并讲解。
问:第一个空该填几?第二个空该填几?怎样计算?
问:看这两张门票可以通过吗?(实物投影出示错题)评讲错题,分析错因,并让学生改正。
(教师抓住时机,巧妙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错误中进一步学习,在错误中纠正不足,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加清楚除法竖式的书写及意义,为下面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恭喜大家,听小火车来了(课件开过一辆小火车,)。
师: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坐上了小火车,欢欢呢?(课件出现:欢欢的身旁有一道竖式 问:我该进几号呢?)。
师:赶快列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列式计算。)。
(这两道习题层次分明,由学生填空到独立完成竖式,可以使学生从易到难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1:同学们划船。(课件出现:45人都划船最多可以坐满几条船?还余几个人?每条船限坐6人)。
师:你得到哪些信息。
问:你会列式吗?
问:45÷6怎样列竖式呢?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实物投影出示错题,让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问:“3”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里的3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对除法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2.横式写法。
45÷6=7(条)...3(人)。
等号后写商7,单位名称是条,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边写上几个小园点写余数3,单位名称(人)。
读作:45除以6等于7条余3人。
(结合划船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因为学生对无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书写掌握较好,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就能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三:全课总结。
(课件画面,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而且还知道了除法还能用竖式计算,同学们你们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3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