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3:50:05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1-24 13:50:05     小编:笔尘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起到组织和调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教学行为、实施评价等多重作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案范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一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时的语言,真实的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王老师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易适当,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贴切自然。

首先,王老师让学生说一说吟咏月亮的诗句,这一精彩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月亮产生了一种神秘的向往,尽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再次,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内容,王老师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六要素。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观看本文的教学挂图。这样图文结合,不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再一次激起了阅读兴趣。

对于本课的教学,王老师不是面面具到的讲解,而是有重点的探究,如重点研读12段和4段让学生回答:1、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2、给“激动”“紧紧地”加点,并说明这两个词语的作用。3、登月舱完成使命后被甩在了太空,对这种做法谈谈意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第三,本文的课堂教学亮点不仅是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记得王老师梳理完课文内容之后说:“如果插在月球上的美国国旗换成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该多好啊”接着出示“神五”“神六”发射成功的报纸,让学生叙述事件并说内心的感受,并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航天员,来到月球上,你最想和祖国人民说一句什么话?”顿时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王老师又针对来到月球上两名宇航员谁先登月的问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二

2、连续长期观察月相,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

课前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记录画出月相,注明日期(农历、公历都写出)地点,天气,以及与前一天的月相相比有什么变化。

一、谜语导入:“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学生猜出:月亮。

师:出示课题“看月亮”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形状。

1、画月亮。同学们在前一个月的观察中了解到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把它画下来。

给每个小组发正方形白纸八张,上面画有虚线圆。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出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并讨论排先后顺序。

2组内交流。

介绍自己的画的月亮的特点,出现的时间日期,有更多相关知识的可以分享给同学。

师:各小组都画出了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并排了顺序,我们能够发现月亮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吗?不同形状的月相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看一看。

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排,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排列顺序。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顺序不对,上弦月下弦月的顺序不对,让学生各自保留意见,通过日后实际观察,做月相日记,或拍照辅助取证解决。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知识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素养。)。

3、制作月相盒。

师教制作方法:录制微课辅助教学,师讲解。

圆形扁盒子(或正八边形),在面上中心为圆心,用铅笔画出八等分线,在圆形的侧面上挖八个观察孔,盒盖内部中央固定一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小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就可以在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师:通过使用月相盒观察月相,你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使学生全员参与研究月亮变化,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只是探究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制作月相盒,让学生对月亮辩护的知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分析过渡,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作业:连续地观察月相。

生:生活中实际观察。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记录。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毅力有恒心,我们能努力做到吗?怎样能更好的完成月相观察呢?老师给几个提示。

提示:

1.月亮在不同日子出现的时间不同,要查资料了解当晚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注意天气情况,阴天雨天可能看不到月亮。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用一个月晚场观察表。

时间(农历)。

问题与感想。

思考:

1.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左娥眉月与右娥眉月的区别是什么?

3.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4.写观察小论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三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赏析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19课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感知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拿出示意图结合登月的几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

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顺序。

2.76万公里、195个小时。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4.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示意图上台介绍。(注: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

研读赏析。

自由讨论,全班交流。

2.研读文中恰当精美的描写性的句子,谈一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比如:

a“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高达一百多米。”

b“他们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舱,……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

c“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的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的握手。”

学生再自己找一找文中其他一些生动的描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面的彩图以及课件中的图片,对于登月的全过程有没有疑问,或有别的想法,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比如:

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

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

明确:

1.开发利用月球。

2.失重、头晕、呕吐、昏厥。

3.太空垃圾问题。

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四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登月全过程。

2、深入理解登月的重大意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赏析生动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

10月15日,是一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你能想起来那天发生了什么事吗?(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在太空遨游了多长时间?(16个小时)杨利伟只是在太空遨游了十几个小时就令我们振奋不一了。

早在1967年,美国的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人就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他指的鹰是指“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古往今来,月亮总是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直到1976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阿波罗”在古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的名字,那时一个具有伟大力量的人。那么以“阿波罗”来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飞船命名,可见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重大。

下面我们就可以跟随19课作者的笔来跟踪了解这次登月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感知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把表示事件的关键词语划下来,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少距离,多长时间?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4、拿出示意图结合登月的几个阶段进行简要说明。

默读完后,四人一组讨论。

明确:

1、本文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时间顺序。

2、76万公里、195个小时。

3、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4、让学生结合自己画的示意图上台介绍。(注:宇航员登月后作了哪几件事情?)。

研读赏析。

自由讨论,全班交流。

2、研读文中恰当精美的描写性的句子,谈一谈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比如:

a“土星五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高达一百多米。”

b“他们小心翼翼的登上登月舱,……甜甜的睡了七八个小时。”

c“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的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的握手。”

学生再自己找一找文中其他一些生动的描述,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面的彩图以及课件中的图片,对于登月的全过程有没有疑问,或有别的想法,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比如:

1、科学家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

2、在登月的高空,宇航员绘有什么感觉?

3、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空中,这样做合适吗?

明确:

1、开发利用月球。

2、失重、头晕、呕吐、昏厥。

3、太空垃圾问题。

主题探究。

1、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人类这一小步看起来小,但对整个人类来说,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说明人类可以征服月球;这一小步预示着人类已经在开发并利用月球,并准备向外层空间发展。

小结并联想。

从我们对月球一无所知因而对它产生无数幻想到人类登月成功,这期间人类的科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目前的航天技术虽然还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我们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也不远了。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五

本着领导要带头“实施新课标、实践新理念、创造新课堂”的精神,我在刻苦钻研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了《月亮上的足迹》这一课。

一教材简介。

《月亮上的.足迹》是七年级上册以“人和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月球、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过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识目标难点:能力目标。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月亮上的足迹》,仅凭文章题目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让学生浮想联翩,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对探索月球的兴趣。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从“网上下载、从课外书籍中收集月球的相关知识、图片,按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的传说、月球的形成推测、人类登月、关于月亮的诗歌或文章等方面进行归类”。这既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整合信息、重构知识的能力,同时又“拉近”了学生与月球的距离,为上好新课奠定了基础。为了克服因内容抽象而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我查找了不少的相关图片制成课件,以弥补学生表象的不足。

五教学程序安排。

课堂一开始,我便以学生熟知的热门话题导入,并辅之以图片,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课堂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出来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学生原有的相关也知识唤醒了。

这篇课文很长,我以“抓课文核心内容”来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突破难点,又为下面的“简述”提供了线索。“简述”,因为它能同时实现课堂的三个目标,所以它是教和学的重点,我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一过程有一定难度,但学生“跳一跳”还是摸得着的。学生的表现或许会与我们的想象差得很远,但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的过程比学的结果更重要。

《月亮上的足迹》虽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这篇文章在这个单元中占据着比较特殊的地位,因为单元综合性学习与月球有关。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学生课前收集月球的相关知识并作课堂汇报的目的就是与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课结合起来。

六各环节时间安排。

视课堂教学进展灵活处理。

七板书(略)。

八说课综述。

这是一堂“实施新课标、实践新理念、创造新课堂”的教学实践课,由于本人才疏学浅,难免有遗漏之处,诚望大家不吝匡正。谢谢!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六

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欣赏画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诗文中对“月亮”进行了想像和描绘,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登上月球,(屏幕显示《嫦娥奔月》的图片)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月亮上的足迹》(屏幕上显示题目)。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先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共18节,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

1、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划下来并通过工具书掌握好。

2、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准备抢答,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确。(同学们开始读课文)。

生:1969年7月21日。

生:不准确,应该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师:非常好。第2问,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

生: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生:科林斯没登上月球,他在飞船上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准确地说,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

师:这位同学课文读得很仔细。那么他们两人中谁第一个踏上月球?

生齐答:阿姆斯特朗。

师:第3问,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

生:阿波罗11号。

师:第4问,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

生: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哪国的?

生齐答: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第5问,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老师看出你们非常聪明,有了上面这些答案,第6个问题就很容易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

生: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

生: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

师:回答得都很好。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请同学们分组朗读3至15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分组开始朗读课文,讨论)。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这样四个阶段,一是先在地面作准备工作,二是一切准确就绪,飞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飞去,三是登月舱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务以后他们返回了地面。(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登月示意图)。

师:你们小组概括能力很强,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屏幕显示)。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飞船向月球飞去;

3、登月舱登月成功;

4、飞船返回地球。

师: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登上月球那一刻。

师:齐读11节,思考(屏幕显示)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一步?

生:因为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生:因为这表明我们人类科技很发达,能探索别的星球了。

师:回答很好。

“里程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生:课下解释,“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而踏上月球就标志着探索月球的开始,所以说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

师: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很有逻辑性,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宇航员到月球上作了很多工作,请在文中划出来。

生: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为了安全,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为了科学研究,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安装了各种仪器;为了纪念,在月球上树了一块纪念碑,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并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通话。

师:宇航员在完成了登月任务后,稍作休息就返回地面。回国后,阿姆斯特朗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说时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说了这样一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请同学们快速背下来,并谈自己的理解。(生背诵)。

生:对整个人类来说,登上月球,说明我们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生:科学技术进步很大,有了飞跃。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七

预习作业:1、熟悉一下课文,摘录自己在读书中发现的疑问。

2、根据课文中提到的时间,把登月过程列成一张表格(包括时间、事情)。

老师的问题是:你知道在xx年10月这个月份里,中国大大小小的媒体报道中最热点的新闻是什么吗?(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航天成功。)。

邀请大家一起再回顾一下“神舟”五号发射的全程录象——约4分钟。

导入到课文学习。

二、小组合作,理清内容:

1、小组内交流预习时自己设计的表格,并互相补充完整。

2、把这些事件进行“合并”,看可以把登月过程分成哪几个大的阶段?

三、配合图片深化内容:大家最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是哪个阶段?

选择其中学生感兴趣的阶段详细了解,另外的则略过。

注意各个部分深化时运用不同的方法:

1、“准备阶段”:1)课文写到了哪几个方面的准备?(火箭发射架、宇航员)。

2)仔细观察图片“火箭发射架”,填完整描写的句子。

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一样,。

3)看图片“宇航员”,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他们吗?

上做了哪些事情?——用动宾短语的形式进行概括。

4、“返航阶段”:“对接”图片简要说明。

四、“意义”探讨:为了登月,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你觉得值得吗?意义何在?

——先请同学说,然后一起读“课后研读”的练习二,帮助同学理解。

五、拓展和延伸: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登火星计划”。

——提示:可从登火星的最佳时间和路线、生存装备、实验考察的内容等方面选择一项。

——如果制定的速度较快,在课堂上交流几组的计划。

六、通过学习,是否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有新问题产生?

(1)科学书上说的登月时间和我们课文中的时间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在返航时,宇航员把登月舱甩在太空,你认为这种做法合适吗?举出你的理由来。

(4)……。

作业:课外找资料继续探究月球奥秘,准备“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与其说这是篇语文课文,倒不如说它是一篇介绍登月事件的科普小品更恰当。因此在这节公开课的整个准备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如何才能在教学中上出语文课的特点来?如何才能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其中,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挖掘,最后决定把着眼点放在以下三点:第一、在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精神、科学探究的兴趣;第二、注意与科学学科的整合和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大事;第三、让他们明白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从整个教学的过程来看,预先定的目标能基本达到,学生一头的反应也不错。

考虑文章比较通俗浅显,所以教学中没有在文本研读中花太多的时间,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先把课文内容理清,在课堂上利用第一次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和小结;在接下来的“登月过程”的深化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选择其中两个部分进行了稍微详细的解析——其间注意对学生的一些语文能力(分析、理解、概括、学科整合……)提出要求和进行培养;后面对“登月意义”的探究和设计“登火星计划”,可以说是对学生传统学习习惯和方式的挑战,因此花了些时间,应该也是值得的。之所以把一般老师习惯放在教学中间的“问题探究”放在最后,则是考虑到与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配合、以及最终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课堂的结束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恰恰相反,它往往是新的学习的开端。我们总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再解决……”,鼓励学生养成刻苦钻研、深入探究的科学精神。总体上采用的是“框架式”结构,便于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的动态组织教学。

当然,没有一堂课是没有遗憾的,我们不也是在这样那样的遗憾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吗?认真反思一下,自己觉得主要还有两个问题值得继续探索:

2、从整堂课的反应来看,虽不如专家所夸奖的那么好,总体上还差强人意,但是自己上完课后的感觉仍是把“我”放在首位,学生一头还放不开。固然有公开课的压力和借班上课的因素在作怪,但是追根究底,还是理念上没有能真正做到“投胎换骨”,还不能真正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来更开放地组织教学。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八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他们已经胜利着()落。

(2)乘()上电梯。

(3)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

2.根据下列各句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一)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6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1.选段写了________。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情?3.“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作者精确地写上这一时间的作用是什么?4.从宇航员和总统通话可以看出________。5.在月球上,为什么两位宇航员要神色庄重地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比较下面两种说法,看哪一种更好,为什么?(1)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2)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九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是我们七上年级的略读课文,可我还是仔细自学了这篇课文。

《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部过程,指出人类终于现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激发人们为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这篇课文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就如2003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内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经过这次伟大的探月,我国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号,并发射成功,载两名宇航员飞上太空,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使每个中国人都信心大增。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险队们很出色地爬上了高达8848。13米的珠穆朗峰,测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国为8844。43米,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字,他是我国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这让人多么自豪啊!

我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出色的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在地球上空飞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游。在宇宙中发现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我俩在宇宙中快乐的玩耍,还要在宇宙中发现同地球一样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丽富饶又可爱的中国,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

春来几时有?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这是我们学过《月亮上的足迹》之后所发的感想。

月球离地球大约有38万公里,这如此遥远的月球而我们人类竞能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人类的伟大也可想而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科林斯,奥尔德林代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只脚印。

阿姆斯特郎说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全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说明了此次登月的意义,这一小步凝聚着人类梦想的一小步蝉精竭虑地工作,各行各业团结一心为之奋斗,这一步不正是整个人类的梦想吗?人类终于走出了地球进入了太空,去探索月球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星球。这一小步让人类的梦想成为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

我还收集了一些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北斗七星水低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使我收获很大,明白了登月的意义,又积累了很多赏月佳对。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一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研讨与练习。

一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的解说。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奥尔德林)。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何祚庥)。

三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读一读,写一写。

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二

《月亮上的足迹》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奏响歌曲《我的中国心》)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立志成为明天学科学,爱科学,并和平利用科学的新型建设者。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三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登月成功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想像能力,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叙顺序和记叙文的要素。

2.迅速掌握文章内容。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2.了解文中的航天知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鼓励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启示学生向航天员学习,培养他们勇敢、镇定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训练学生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2.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难点: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二、学情分析。

(一)我们的学生虽然不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缺点是思考不够深入。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分组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整体把握课文。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感知人类登月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谈感受,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迁移。

近几年,中国的探月、登月计划受到世人的关注,但依然掩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中国人何时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脚印,在这里插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何时建立月球基地?这都成了许多人急切想知道的问题。

浮出水面的登月计划。

设想一下,如果你有能力成为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你会在月球上做些什么呢?

(五)总结。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我相信同学们的梦想有朝一日定会实现。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

(六)作业。

1、为了让学生了解整个登月的过程,让学生用手绘制一个登月示意图,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到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自行讲解整个登月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写一段话,在班上进行交流,进行故事接龙。

四、课堂小结。

本文的教学设汁,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践了看、听、读、说、想和画的综合能力,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四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为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令。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氧气袋中只剩下够一个小时使用的氧气。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们停止作业 ,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他们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舱,脱掉登月服,换上舱内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顿中饭,甜甜地睡了七八个小时。

1969年7月22日0点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唤醒了飞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舱中的两名宇航员,命令登月舱升到一定的绕月轨道,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登月舱发动机启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入了预定轨道。22日上午6点35分,它与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三位宇航员在月亮上空会合了,他们激动地在狭窄的指令舱里紧紧地握手。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登月归来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到美国国会大厦,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了演说,畅谈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研讨与练习。

一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的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的解说。

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奥尔德林)。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何祚庥)。

三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读一读,写一写。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五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 。

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先看一段登月的录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时间和术语。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表达精确的时间,并概括出相应的事件。

2、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提出疑问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出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五、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令人钦佩,但这个过程也充满艰辛,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延伸练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准备。

登月人类的智慧。

返航。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六

牟平实验中学刘美华。

一、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实录: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欣赏画面。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诗文中对“月亮”进行了想像和描绘,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人类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登上月球,(屏幕显示《嫦娥奔月》的图片)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22课,《月亮上的足迹》(屏幕上显示题目)。

师:这节课我们有两个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先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共18节,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作业:(1)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划下来并通过工具书掌握好。(2)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准备抢答,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确。(同学们开始读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而且读得非常认真,把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已经作了标记,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抢答题)。

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

生:1969年7月21日。

生:不准确,应该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师:非常好。第2问,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

生: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生:科林斯没登上月球,他在飞船上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准确地说,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

师:这位同学课文读得很仔细。那么他们两人中谁第一个踏上月球?

生齐答:阿姆斯特朗。

师:第3问,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

生:阿波罗11号。

师:第4问,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

生: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哪国的?

生齐答: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师:第5问,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老师看出你们非常聪明,有了上面这些答案,第6个问题就很容易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

生: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

生: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

师:回答得都很好。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请同学们分组朗读3至15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分组开始朗读课文,讨论)。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这样四个阶段,一是先在地面作准备工作,二是一切准确就绪,飞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飞去,三是登月舱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务以后他们返回了地面.。(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登月示意图)。

师:你们小组概括能力很强,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屏幕显示)。

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船向月球飞去;

3、登月舱登月成功;4、飞船返回地球。

师: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生齐答:登上月球那一刻。

师:齐读11节,思考(屏幕显示)。

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一步?

生:因为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生:因为这表明我们人类科技很发达,能探索别的星球了。

师:回答很好。

2、“里程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生:课下解释,“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而踏上月球就标志着探索月球的开始,所以说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

师: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很有逻辑性,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宇航员到月球上作了很多工作,请在文中划出来。

生: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为了安全,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为了科学研究,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安装了各种仪器;为了纪念,在月球上树了一块纪念碑,插上了一面美国星条旗,并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通话。

师:宇航员在完成了登月任务后,稍作休息就返回地面。回国后,阿姆斯特朗在国会大厦发表演说时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说了这样一句名言:“这一小步,对一个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请同学们快速背下来,并谈自己的理解。(生背诵)。

生:对整个人类来说,登上月球,说明我们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生:科学技术进步很大,有了飞跃。

生:人类登上月球使梦想变成了现实,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师:同学们,你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登月的过程和意义有了一些了解,但你一定还有很多好奇的问题弄不明白,尽管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还无法解答这些问题,老师还是希望你们大胆地把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课后通过到网站、图书室查资料,向科技人员询问等方式寻找到答案,下面开始。

生:肯定有,他们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月球,心理压力会很大。可是文中的这句话指的就是身体上的压力。

生:人类第一次登月,丢在太空中的登月舱就一个,对那么大的宇宙来说这不算什么,以后多了可不行。

生:一个也可能造成危害呀!

生:那飞船万一飞不回来怎么办?

生:飞船怎么制造的,它怎么能那么准确地飞来飞去呢?

生:飞船的速度那么快,宇航员会是什么感觉?

生:书上说月球上白天温度很高,晚上又很低,人能受得住吗?

师:好了,还有很多同学也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揭开这些奥秘。问题提到这里。

(请看课本第二页图片)学习本课后,你是否想到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呢?

生:想到,今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到了太空。

生:我国是第三个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师在屏幕上放“神舟五号”升空的照片;杨利伟在太空中的照片)。

生: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非常自豪,人类很了不起,没有干不了的事,将来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宇航员,登上月球去。

生:学习这篇课文,我感想很大,科学家已经做成功的事,我听起来却觉得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想象,自己的知识水平太低了,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将来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生:我学了这篇文章后,我心里很失望,虽然我们国家今年已经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但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差很大一段距离,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认识,希望这节课能成为我们今后学习的动力。

师:今天的课后作业是,利用互联网、到图书馆查资料等途径,整理《月球奥秘知多少》,用300字稿纸分类抄清。下课!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七

(成果汇报)展示学生网上搜集的关于月亮的文化知识,引入月亮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把学生引入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学生可将自学成果发表在bbs论坛中,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教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可以到网上查询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展示、介绍。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感知人类登月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谈感受,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像的人,才是会构思创作的人。”下面就张开你们想像的翅膀,来完成想像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我相信同学们的梦想有朝一日定会实现。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篇十八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418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