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学习一门新技能,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时也要寻找正确的方法。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拓宽思路,提升写作水平。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一
高妙美老师的《保育的灵魂》是一本让人受益匪浅的书籍,书籍中所提到的许多内容让我深受启发,在保育工作中有很多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本文将重点介绍书中第一章的内容,分享我的感悟与体会。
在第一章中,高妙美老师提出了“保育的灵魂”这个概念,指的是保育工作中体现关心和关爱的精神。保育的灵魂体现在对儿童的关爱、对保育工作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信念以及对学习的追求等方面。这个概念让我意识到保育工作并不是单纯的照看和带孩子,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修养和专业知识去影响儿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第三段:对于“保育的灵魂”重要意义的认识。
“保育的灵魂”是保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多重要的意义。首先,保育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为儿童提供保育服务。其次,保育人员需要具有责任感和耐心,与孩子建立起互信互敬的关系,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爱与关怀。最后,保育人员还需要积极倡导儿童应该具有的品质,例如独立、自信、勇敢、合作等等,帮助孩子们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第四段:如何实现“保育的灵魂”的目标。
保育工作的关注点不仅仅只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教育,还需要将“保育的灵魂”体现到行动中。首先,保育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积极打造一个温馨的保育环境,注重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其次,保育人员还需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最后,保育人员还应该学会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沟通,主动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表达和倾诉是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的。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保育的灵魂”是保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保育工作的核心,也是一个保育人员最直接的使命感来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保育的灵魂”更是一个生活的指数,它鼓励我们在家庭、工作和社交等方面发挥爱和关怀的力量,从而创造出更美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我相信只要我们将“保育的灵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一定能够在小小的付出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二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三
第一段:引言(引出读书的目的和主题)。
保育灵魂这本书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心灵成长之书。它以保育灵魂为主题,通俗地阐述了人类的内在世界如何得以修复和重新呈现出最纯粹的美好。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心灵的力量和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保育灵魂一书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展开论述(讨论对心灵的理解和保育方式)。
在保育灵魂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想法和行动步骤,帮助读者修复和保育自己的内心。我也通过阅读书中的内容,对心灵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说,心灵是我们内在的核心,是我们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形成基础。然而,社会的快节奏、物质主义的泛滥和人际关系的冷漠,常常让我们的灵魂遭受创伤。为了保育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意识到心灵的存在,注重内在的成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并关注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第三段:心灵重塑(介绍保育心灵的具体方法)。
保育心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持续地去培养和践行。在保育灵魂一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实例来帮助我们重塑心灵。比如,通过参与感恩实践,我们可以培养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真诚地感激周围的人和事。通过沉思和冥想,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探索,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安宁。同时,作者还强调了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建议我们要主动去营造互相支持、理解和尊重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心灵保育的影响(探讨心灵保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保育灵魂并不只是个人内心的事情,它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个人而言,心灵保育可以提高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使我们更加积极向上并且面对困难更有勇气。同时,心灵保育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和质量。对社会而言,心灵保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当每个人都注重保育自己的心灵时,就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社会氛围。这样的社会环境将不仅对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助于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通过阅读保育灵魂一书,我对心灵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保育和修复自己的内心。心灵保育是一个终身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关注和培养。保育灵魂不仅对个人有益,也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认识到心灵的价值,并积极地去保育自己的内在世界,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和社会。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四
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五
《保育的灵魂》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意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本书的第一章讲的是“保育的灵魂”,充满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在读完这一章后,我深感学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担当。
养育孩子需要很多的关注和陪伴,而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爱和安全感。而这种关心、不断的关注以及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正是“保育的灵魂”。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和老师们才能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三段:关爱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和老师们,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是各种繁琐的教育任务,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关爱和情感陪伴。而对于保育来说的爱心、耐心、责任感、同理心等素养,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段:保育的实践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的保育活动,不应该仅仅关注孩子们的智力成长,更应该把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纳入到考虑之中。婴幼儿保育要么成为智力开发的手段,要么成为社会发展的希望;幼儿园保育则应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担当。
第五段:结尾。
总的来说,孩子们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更需要的是阅历的积累、心灵的真正成长和美好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家长和老师们必须坚持“保育的灵魂”,关心、关注、陪伴孩子们,给予他们爱和关怀,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这也确保了我们国家的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六
“保育的灵魂”是一本关于环境教育的书籍,其第一章节主要围绕着环境教育的核心思想展开。本文将就“保育的灵魂”第一章的主题展开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对环境教育的认识。
在“保育的灵魂”第一章中,介绍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和实践,提到了环境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关爱、进取、责任、协作”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同样也是未来生存所需要的高超生存技能,他们可以使我们更加珍视生命、尊重自然,且让我们学习适应能力,保护环境和自身,谨慎防范灾害。事实上,我们应该把这种融入环境教育的观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
第三段:环境教育的目的。
环境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孩子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上的问题、以及他们和大自然之间的联系,从而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自愿地学习和保护环境。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们能够创造和保护一个全球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环境教育的实施原则。
环境教育的实施原则是具体可行的,例如,尊重自然和人类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理解和接纳的态度。青年人应该学习如何乐观地认识生活和世界,先从自己做起,行动起来,缓解资源短缺和污染的程度,为改善全球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段:结论。
总之,“保育的灵魂”第一章节深刻地阐述了环境教育的核心思想,以及它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关爱、进取、责任、协作”的理念,为环境建设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虽然环境保护的道路会很长,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努力,环境保护的目标就会逐渐实现。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七
今天没有故事,给大家分享我最近读的一本书《灵魂只能独行》的感受,愿你学会独处,即使一个人也能过得活色生香,那么晚安!
最近在看周国平老师的《灵魂只能独行》,这是一本哲学散文,说到哲学很多人都闻风丧胆,我们最初开始接触哲学都是从政治书那一小块有关哲学的版面开始的。什么形而上学、人生的意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那么晦涩难懂、虚无缥缈,不知道哲学的意义在哪?周国平老师说,哲学的意义就是无意义。
周国平老师告诉我们,人的精神性自我站在尘世仰望天空的时候,它因为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周国平老师还时常提到智慧一词,他用生动、优美、又不失哲学本意的文字流畅出哲学的生动、有趣。
周国平老师引用了帕斯卡尔的话,人是一个被废黜的国王,否则就不会因为自己失去王位而悲哀了,告诉我们被废黜的是我们的灵魂,而灵魂是人精神生活的所在地。他还告诉我们,你可以没有信仰,但你心中一定不能没有神圣。
你是否在生活中茫然不知所措,你是否整天上班下班,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养活自己,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子吗?在你年少的时候你是否问过你自己,活着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最终结果就是死亡,那么短短几十年的生是为了什么?反正在我年少的时候,我问过自己这些问题,自然科学告诉我,我的出生是偶然的,乃至我出生后会遇见谁也是偶然的,那么对于广袤的.宇宙来说我的生似乎没有意义,我小小的脑袋陷入了死结。看了周国平老师通俗易懂的哲学散文后,我越来越了解自己,也找到了心中的神圣,以及活着我对于的意义所在,生命就是应该浪费在我喜欢的而毫无无意义的事情上。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哲学是哲学家考虑的事,于我们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诚然,哲学家必定是要考虑哲学的问题的,但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会思考的灵魂,而构建灵魂就是哲学的事情了。
如果你觉得生活百无聊赖,想要改变却又无从下手,不妨静下心来看看周国平老师的《灵魂只能独行》,去寻找内心的自己,世俗戴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已经足够多了,何妨卸下不必要的东西,为生活做减法,让自己活得越来越像自己。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八
感性和理性是哲学上对立的两面,关于感性和理性的讨论书中散乱可见。周国平的这本《灵魂只能独行》内容很多,可惜不够系统。
感性和理性对应的对立面对很多,比如哲学和宗教。根据周国平的说法,两者都是追求信仰,是精神崇高的表现。差别是宗教不相信人的理性能力,从接受说教,相信神,便宣称得到信仰了,而哲学则相反,不会接受现成的说教,反而是用理性的分析质疑这种说教。有宗教信仰是幸福的,因为身心满足了。而哲学家是痛苦的,因为永远在苦苦追求真理而不可得。
又如科学和艺术/诗歌,科学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男人和女人,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所以难怪普遍的情况是吵起来,男人搞不懂女人为什么不讲理,实在因为两人是聋子的对话。但每个人都有感性和理性的两面,更广义一点,意识是理性的,潜意识是感性的。脑子是理性的,心是感性的。一般情况下,脑子是根本战胜不了心。人会失去理智而疯狂,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绝对意义上,再理智的人,也会失控。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难以以理智战胜的潜意识,下意识,其实是长期的经验沉淀的结果---人已经将此模块化了,所以不经过脑子分析而立刻做出反应。
一司机高速时突然撞车了,脑子一片空白,全靠0.01秒下意识的一脚刹车救命,如果靠脑子理性,根本来不及了。有时候情绪失控的大发雷霆,可能后果很严重,至少很伤身体,但也可能显出效果,打开局面。有些时候面对特殊情况则不能太理性,否则永远只能做缩乌龟了。而至于女人的嚎啕大哭,效果之好,更是众口是碑。所以,理性和感性到底哪个更具有实用性,得看具体情况。
宗教解决了人们精神寄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了社会道德伦理问题。但其缺乏理性的基础永远可能是一个引爆点,因为感性一旦发作起来就是歇斯底里。这其实很大程度是一种极端的思想,精神的一个根源。所以,让宗教失控发展是极其危险的,在这方面,自由主义是极其有害的思潮。在人类历史上,失控的宗教泛滥成灾太多了。中国历史上,道教被很多农民起义借用了。洪秀全更是打着__教旗号破坏了中国南方最富庶的地区。便是一般认为最温和的佛教,也为害到跑出著名的三武一宗四个皇帝的大力灭佛。而在国外这样的事例就更多了,因为大家都应该知道,就不一一列举。: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九
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怀泽却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辛夷坞:别钻进青春的死胡同,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读着这些精彩无比的议论,我无言而折服,它们使我瞥见了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深度。凡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心生活的人,必然会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并对之充满敬畏之情,史怀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看来,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世界某种神秘的精神本质的显现,由此他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主张。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尤以人的心灵生活最接近世界的这种精神本质。因而,他认为对于敬畏世界之神秘本质的人来说,“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影评:《傲慢与偏见》你用什么激励爱情。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十
1、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2、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3、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4、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5、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种宗教,或者信奉某一位神灵。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6、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7、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
8、我不想知道你有什么,只想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就是你所寻找的东西。
9、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10、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11、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十一
内容简介: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的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唯有在这个灵魂空间,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读了周老这本充满哲理意味的书,很多地方比较难懂,但是也有很多感同身受之处,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无论你多么热啊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唯有在这个心灵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来看人生,我们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找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尝和体验。
世界上没有其他事物,强大过一个独行朝圣的灵魂。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十二
一本厚厚的《灵魂的温度》拿在手上,每读一篇,我的眼里总是噙满泪水,里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总是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春晖使者”,他们用热血去融化冰冷,用真情去福润贫瘠,用大爱无私的义举去反哺故乡,真实地谱写了一曲曲感恩之歌和奉献之歌。读后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人性的光辉以及他们的行为中所包含的“灵魂的温度”。
作品具体描写了“春晖使者”郑传楼、陈志坤、任丽萍、杜兴成、杨洪、曹以杰、高海翔、叶辛、文学强、张义恩等一批新时期参与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在外乡友、游子的奋斗历程和感人事迹。而其中书的第二部“乡情-----一条让感恩之心奔流的河”最令我感动和难忘,作者给我们介绍了贵州大学学生任丽萍姐姐爱心回报家乡的感人故事。
任丽萍姐姐的家就在我们黔东南州雷山县永乐镇格益村,这是雷公山脚下的一个贫瘠山村。虽然学习、生活条件都很差,但她凭着一颗上进的心,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初中、高中的学业,并顺利考上大学。成为苗寨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大学里,她时刻不忘是乡亲们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帮她凑齐读书的费用,一颗要回报故乡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始终在她脑海里萦绕。大学第二年,她采取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行动,休学一年,到家乡雷山县大山深处的掌雷小学支教,帮助那些和自己当年同样命运的孩子们。
这是一个比自己家还要偏远、近乎原始的苗族村寨,条件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任丽萍姐姐凭着坚强的毅力,不为困难所惧,发挥自己的所长,尽心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给孩子们心中撑起一片蔚蓝的天!
她的事迹被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人们纷纷行动起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香港的慈善机构来了,北京的学校手拉手来了,县政府挤出的资金到了,山寨的教学条件得到天翻地覆的改善。任丽萍姐姐心血没有白费,她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同时她也获得了各种荣誉。
掩卷而思,我从任丽萍姐姐的'感人之举中理解到了什么是“灵魂的温度”,人活着身体就要有温度,灵魂也就应该有温度,而爱就是我们的温度。只要人人都保持着爱的温度,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温暖,和谐社会一定会构筑起来。同时我也认识到,我还是个小学生,还做不到任丽萍姐姐的那一步,但只要在平时能严以律己,多做好事、善良的事、温暖的事、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同样也能体现出“灵魂的温度”。有了这样的基础,将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大爱无疆,爱心永驻!
保育读书心得保育的灵魂读书心得篇十三
遇到这本书,其实得靠缘分。
前些天和一位长辈聊天,她建议我女孩子可以多读读毕淑敏的文章,体会体会她的心境。之后便有一天特意去图书馆寻觅她的文笔。
对于毕淑敏,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她的《血玲珑》,这个故事看过原著,听过连载,还看过有此改编的电视剧。感觉上,她的文字很亲和,亲和中又带着一股正气,慈祥并且正派,虽然她的年级尚觉得用慈祥太过于老,但也只能词拙,这样表述。
另外也曾读过《提醒幸福》。“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这句话说的真好,幸福可以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可以是有关爱的家人朋友,也可以是有自己的爱好,只要心里有爱,拥有的都是美好的。
“相信,幸福源于最简单的信仰。”
这个问题,太过宽泛,不过我希望,旅行,不要只是成为你路过那风景,照片记得你到过那里。
当然,旅行拍照纪念无可厚非,我也是,这样的照片一叠一叠,洗成纸太麻烦,电子版的也越来越多。这次五一假期出去又是不少。只是,有很多时候,这样的照片,到底能够承载我们多少记忆。
《带上灵魂去旅行》,这本书收录了毕淑敏在欧洲多国、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地的所见所闻,叙述中表述的不是当地的美景,更过的是独特的风景。这些风景,或是历史、或是科学技术、或是风土人情,就像一个老朋友,和你讲述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有些故事很小很小。像是她在丹麦为了寻求安徒生童话中描写到的一位为爱执着的独腿的锡兵,走了大街小巷,就是为了寻找那个独腿的锡兵,这很像我们小时候的那份执着,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一定要拿到。这一点我们又看到了那份童真和真挚。
在美国的一次聚会上,她遇到了一位老妇人,更惹眼的是老妇人脖颈上的宝石项圈。这颗蓝宝石代表着我的孙女,这颗红宝石代表着我的孙子,那个代表着,总共十一颗宝石穿成的项链,光芒仍遮盖不了好久未见到晚辈人的失望和落寞。真心希望会有这样一个女孩,带着这样一串宝石项链,骄傲的说,这一颗代表我的祖父,这一颗代表我的祖母,见到这样的女孩,全世界都会幸福了吧。
离世之后也有人想要抹去她的痕迹,应该是有的,也一定是会有的。这样坚强的女人,怎能让那些男人不钦佩。
去往冰岛,读着冰岛海盗们的诗作,更像是处事格言。应该是看似凶悍的民族更像用娟秀的文字纪念他们的智慧。他们有我们不易触碰的内心世界,他们有我们不曾了解的温柔情怀,每个民族都有令人意外的欣喜,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例外。
读着毕淑敏的文章,像是跟随他也去了大大小小的地方,走街串巷,新奇的眼光看到周围的一切,图片上带来的风景是静态的,只是一时一景,我们记下的是一连串的记忆,,一旦开始,回忆就像娟娟不断的流水,那时的感悟,那时的思考,都重新来过,温习走过的时光。
时光带不走记忆,也抹不去我曾思考的痕迹,用心去体会一地一景,不算美景,确是盛景。
因为人生,就像是充满跌宕起伏的一次旅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0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