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和反馈,及时总结并改进教学策略。希望这些教案能够为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一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课件、钢琴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
生:体会情感并讨论。
师:小结
曲式:a + b
情感:真诚地倾诉思念 + 渴望回归的呐喊
模唱旋律:mu + a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
学生谈感想。
2、师生共同评价。
五、总结下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二
1、聆听《秋收》。
2、编创与活动。
聆听《秋收》。
分析乐曲。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板书《秋收》歌曲。(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
(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
(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2.初听器乐曲《秋收》。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这是民歌的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
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
(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
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究的生机。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三
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1、设问:
牐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六年制(五)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
1.唱歌:巩固所学唱歌方法,增强歌唱的表现能力。
2.器乐:巩固所学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程度,增强演奏表现力。
3.欣赏:巩固所学音乐欣赏常识,注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
4.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巩固所学识谱知识,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练习。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2、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使学生掌握知识。
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性。
5、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工作水平。
6、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工作尽职尽责。
教学重点:
1、复习小学阶段所学音乐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了解。
2、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课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二、读知:弱起小节。
三、综训 1、声乐练习。
2、节奏听辩及旋律片段创作。
四、欣赏 童年——选自《海霞》组曲(管弦乐曲)。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教育他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二、弱起小节的含义及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按指定节奏进行旋律片段创作,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四、通过欣赏《童年》巩固并运用所学过的乐器知识,发展音乐听觉与记忆力,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二史一情”的教育。
教材分析: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是在学雷锋活动中,创作的一首为广大少年和儿童喜爱的歌曲。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读知:弱起小节指音乐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上开始。
三、综训:
(一)做发声练习,同时也是作为讲解弱起小节知识的谱例。
(二)听辩节奏短句,并创作。
四、欣赏。
管弦乐曲《童年》,原是影片《海霞》中的配乐,后由作曲家本人将片中的乐曲改编为管弦乐。
教学重点: 弱起小节 乐句创作。
教学难点 : 乐句创作。
课时安排: 四课时。
一、复习、提出本学期要求。
二、综训(一、二)。
三、学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欣赏。
教具:钢琴、录音机、挂图、打击乐器、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一、“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告“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锄头的赞美。
三、在学唱歌曲的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四、聆听《春水》,感受比喻人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教学内容:
表演《小鸟小鸟》《春鱼蒙蒙地下》。
欣赏《春水》《致春天》。
学习音乐知识:切分音。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切分音。
2、了解挪威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3、用小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雨蒙蒙地下》里对春天的赞美,及唱好全曲。
4、学习儿歌与打击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
表演《小鸟小鸟》。
1、以生态环保导入。
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答: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等。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八六拍,该拍号)。
(2)画出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3)按曲调的欺负,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4)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的知道下,两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视辅导二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曲,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喜悦的心情,注意没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换卡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情绪。
4、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等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六
2、听《山林的呼唤》。
3、我的创造。
1、通过欣赏《山林的呼唤》,感受奇异幻彩的西南风光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3、通过我的创造活动,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录音机、vcd机、钢琴、课件等。
(一)听《山林的呼唤》。
1、导入—云南印象。
出示舞蹈《云南印象》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杨丽萍云南。
介绍:《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走进云南。
播放vcd云南风景图片,介绍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感受奇幻异彩的西南风光。
学生自由讨论,谈一谈自己心中的云南印象。
2、引入《山林的呼唤》。
介绍马思聪及他的作品。
3、初听全曲,思考歌曲的意境,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4、课件介绍乐曲的五个乐章及主题。
5、再听歌曲。找出你听到的最具特色的乐器。
教师分别介绍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的音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主题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唱《乡间的小路》。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
3、用“啦”字视唱歌谱。
4、跟琴视唱歌词。
5、歌曲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vcd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教师和学生接口唱全曲。
(三)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请学生分别选择以下节奏填入色块处,唱一唱哪个更合适?
xxx。
你能想出其他的节奏型吗?并填入唱一唱。
(四)拓展。
vcd欣赏叶佳修的其他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
(五)教师小结教学内容,结束教学。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七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4、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1、感受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宏大的舞蹈场面。
2、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1、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
2、学跳踢踏舞的基本步法。
一、师生律动学生随歌曲《青春舞曲》拍手进教室,随后跟随老师做几个新疆舞蹈动作。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新的音乐领域。
三、欣赏乐曲
(一)初次完整欣赏乐曲
师:首先老师请你们听这段音乐,听后,请你说出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从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上去看,能分出几部分? 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主奏就更好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老师用指尖点节奏感受音乐。
师:播放乐曲(完整地)。
生:初次听乐曲。
生:学生畅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回答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是舞蹈者的脚步声。
师:对,这首乐曲除了乐队的音响以外,还加入了脚步声。因为这首乐曲是爱尔兰典型的民间踢踏舞的音乐。
(学生如果回答不出来,老师就让学生再听第一段主题a,主题a 反复两三遍就可以了。主要启发学生听乐队音响以外的声响。)
师:乐曲分为几部分?
(如果学生回答出是两部分,老师要请学生说原因。如果学生能回答可分为两部分,但回答不出原因,老师要引导学生,可以请学生看乐谱。)
(二)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乐曲的两个主题。两个主题音乐的节奏、情绪有没有变化?学生回答。
教师再播放两个主题开始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节奏、情绪的'不同。
师:那么我们通过节奏、情绪上的娈化,可以看出,乐曲分为两个部分。
1、欣赏第一部分
师:我们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边看黑板上老师画的图谱,并随着舞蹈者的脚步声拍手感受一下第一部分的情绪。(老师点击第一主题)
再听:(教师边听边画出图谱)使学生感受舞者脚步节奏的变化。
教师根据图谱完整准确敲击节奏。
师:通过音乐,请你说说舞蹈者脚步的节奏是怎样变化的?
生:脚步节奏越来越快。
师:第一段音乐是怎样的情绪?
生:欢快的。
2、欣赏第二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第二部分曲谱。
师:第二段的节奏有明显的变化,音乐加入了什么样的节奏类型?
生:后十六节奏、八分音符。
师:对,那后十六、八分音符的加入,又使得旋律有了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一下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师生畅谈:跳跃的、不稳定的;动感十足的,气氛更加强烈。舞者激烈的脚步、奔放的情绪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出来。
师:我们看着第二部分的曲谱,用手划拍视唱感受一下。
(学生划拍小声练习唱谱。)
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用“哒”随钢琴伴奏哼唱,并随钢琴加入拍击。
师: 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着重将这首乐曲两部分的音乐从节奏和情绪上分析了一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谁创作的吗?这首乐曲就是由爱尔兰著名的音乐家比尔·惠南创作的——什么呀?(教师展示幻灯)
生:《大河之舞》
师:对。刚才我们听的这首音乐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
(三)完整欣赏
(师生共同观看《大河之舞》视频。)
(四)介绍《大河之舞》的背景
师:《大河之舞》是什么?它是一部音乐剧。共分四场。这部音乐剧主要表现了爱尔兰古老的历史,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刚才我们欣赏的那首乐曲只是《大河之舞》音乐剧其中的一段音乐。老师希望你们能记住《大河之舞》这段音乐。
《大河之舞》这部音乐剧的舞蹈风格是什么呢?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还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它融合了以上几种舞蹈风格,这就是《大河之舞》。
师: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看看《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
生:想。
(老师播放《大河之舞》中别的精彩片段。观看后让学生说出看后感受。)
四、学跳踢踏舞
生:想!
师:在这之前老师提到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汲取了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及活力动感的现代舞的精髓。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爱尔兰的踢踏舞,爱尔兰踢踏舞分为花式舞步和基本舞步,我们学习简单的基本舞步。
教师出示踢踏舞鞋:分为前掌和后跟。表演者穿着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察拍击,发出清脆的“踢踏”声。
学生学跳爱尔兰踢踏舞。
1)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
2)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师鼓励:你们真像一群爱尔兰的舞者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除了爱尔兰的踢踏舞,还有哪些国家有踢踏舞?
(老师介绍西班牙佛朗明哥踢踏舞,俄国、美国也都各自有自己本民族的踢踏舞。)
学生回答。
师:是藏族。现在老师再给大家表演一段藏族的踢踏舞怎么样?
教师表演藏族踢踏舞的几个动作。
师:今天我们欣赏、学习了爱尔兰的踢踏舞。今后,老师有机会还会教大家学跳藏族的踢踏舞。
五、课堂总结
师:《大河之舞》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它印证了这一点:一个被遗忘的舞蹈因为一群热爱它的爱尔兰人,走向了广阔的世界。《大河之舞》不仅是世界舞蹈的瑰宝,也是整个爱尔兰民族的骄傲。请同学们记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下课
学生随老师弹奏的《大河之舞》按节奏拍手出教室。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八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乡间的小路》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带气息的歌唱和头声。
2、技能目标:尝试头声的练习和带气息的歌唱,学唱《乡间的小路》。学会看指挥歌唱。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走进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并充满喜爱之情。
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一、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
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同学们细想一下,如果是你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 ― || lu lu lu
二、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合钢琴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设置疑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绪如何?”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对!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旋律相同。” a段悠闲自在;b段激情飞扬。
2、视唱曲谱。
(学生边划节拍边视唱曲谱、老师钢琴轻弹旋律)
3、跟琴学唱歌曲。
(要求: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演唱――结尾句处理(渐弱))
师:感觉同学们都有点专业水平了,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有一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我们来读一下。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师:同学们笑意写在脸上了吗?眉毛上扬一点,位置再高一点。(示范)
生:跟琴哼唱一下。(加和弦唱唱)
4、加入打击乐器。
除了可以用手击拍,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尝试第一部分加入响板、第二部分加入三角铁、碰铃,学生练一练。)
5、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回答)
师:“是呀,《乡间的小路》唱的是一幅牧归图。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都可以,那么第一部分就用领唱的形式,谁来领唱呢?”
小组合作:一位学生领唱第一部分,四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中响板找三位学生、碰铃一位学生),一组学生伴奏型拍手伴奏;第二部分请学生齐唱(其中三角铁和碰铃各找三位学生);第三部分,两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其余的边演唱歌曲边伴奏型伴奏。注意歌曲演唱的顺序。
三、课堂延伸中了解多元文化
1、师: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呀?生:叶佳修
2、教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小村之恋》,齐读课题首先老师给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a、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作品,请同学们说出反映了什么内容?学生:恋乡
b、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可以轻声跟唱
c、教师:我们听听歌曲分了几个乐段?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回答。
d、教师:我们再来跟唱一遍,表达一下恋乡的情绪,到间奏的独白处,我们自己用语言即兴表达。
四、小结:
现在好些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破坏,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请同学们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九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音乐特点及相关文化,如西藏的拉萨、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等,通过音乐抒发对家乡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视谱演唱歌曲、分辨音乐结构和音乐情绪的能力,能为歌曲设计领唱与齐唱。
(二)具体要求。
1.能用热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能积极地参与“走进西藏”音乐会。
3.能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5.能了解一些有关西藏、三峡的相关知识。
(一)教具。
布达拉宫的图片或录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号子》等录音带。
(二)资料。
有关西藏、三峡及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本单元重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感受《北京喜讯到边寨》中苗、彝民族音乐的特点。
本单元难点:
1.启发学生用热爱自己家乡那样的情感演唱《拉萨谣》。
2.分辨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结构。
3.感受《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川江号子的风格。
第一课时。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风琴、多媒体。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236)。
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教师范唱(伴奏)。
4、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
一、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北风吹》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洁与美好。
二、在活动中赏析乐曲的结构、情绪。了解歌剧与其它艺术的异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明力。
三、在欣赏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参与模仿、演唱、创作等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示的乐趣。
一、 感受音乐所表示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
二、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示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多媒体课件,《白毛女》剧照宣传画、胡子、红绳子、旧帽子等、
本课我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运用现有媒体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超级模仿秀”娱乐节目为导向,贯穿欣赏课始终,通过创设情景、形象模仿、唱腔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同学在活动中进行欣赏学习。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通过场地的安排,营造模仿活动气氛,通过展示同学、教师收集的资料,让同学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歌剧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区别。模仿外形、感受形象。模仿能调动同学积极性,这个环节主要是力求让同学在模仿歌剧人物中初步欣赏乐曲,走近人物、感受形象。赏析作品、体验形象。唱腔模仿赏析歌曲、以情感为线分析歌曲结构特点,熟记主题音乐,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明想像能力。创作表示、才艺展示。这一环节是一个巩固、拓展、延伸的过程。在创作展示过程中引导同学从新角度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扮演,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
师:五、一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教师扮演《白毛女》)
师:刚刚老师跳舞时的音乐大家有没有听过?他叫什么名字?你知不知道他是选自哪部电影里的音乐。(《白毛女》)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电影《白毛女》的资料,哪位同学愿意跟大伙说说你收集的情况。
同学展示收集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师:老师也在网上、新华书店收集到了《白毛女》中的一些音乐资料,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同时帮教师区分一下,它们都采用了哪些形式来表示歌曲。
师:通过这些视频资料,大家可能对《白毛女》中的两位主角从形象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看过“模仿秀”节目没有?想不想今天也来亲身参与、秀上一把。首先进入第一关:形象模仿。请各组选出两位模特,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从外形上模仿一下喜儿、杨白劳。限时3分钟看哪一组模仿得又快又像。
师:时间到,让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完成情况。掌声有请我们的模特上场。从他们的这身打扮上你们觉得人物会具有怎样的性格。(同学回答)教师补充:喜儿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而杨白劳则是一个受尽了剥削、很老实的一个农民。请我们的模特们做出几个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
师:对他们的精彩扮演我们掌声表示感谢。
师:接着进入我们的第二关:唱腔模仿。让我们来听听“原音重现”你可以随着音乐摆动你的身体。(视频欣赏《白毛女》)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能不能起来说一说!
师:轻轻地哼唱第一局部,并发挥你的想象力喜儿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第一局部的音乐)喜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是什么事让家境贫穷的喜儿感到了喜悦?盼又是什么样?为什么喜儿那么盼父亲快回来!(担心父亲的安危)
师:让我们随着乐队的伴奏用我们的声音、表情来读一读有喜有盼的第一局部,体会喜儿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
师:轻声哼唱每二局部,为这局部取一个你认为恰当的名字。(第二局部音乐)并谈谈你的理由。当喜儿在家盼爹爹回家的时候,大家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父亲杨白劳他在做些什么?让同学进行相应的扮演。
师:女生跟老师一起表示喜儿在家中的盼,男生由一名扮演较好的男同学带着表示杨白劳在风雪天急急忙忙又躲躲藏藏的回家时的情景。
师:跟着老师的琴让我们有感情的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唱,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进入第二关唱腔模仿。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能不能轻轻的唱一唱!
师:小朋友们喜儿一家的遭遇让我们十分同情,在黑暗的旧社会地主一手遮天,穷人有冤无处伸,只有默默地接受。可要是换在今天发生这种事情的话,大家帮杨白劳、喜儿出出主意,他们可以采用哪些途径来解决问题。
大家为他们出了那么多的好消息,这下杨白劳该高高兴兴的回家和喜儿一起过年了。大家觉得他现在的心情应该怎样?(愉快、轻松)假如老师现在用第一局部的音乐来表示杨白劳现在的心情,大家觉得好不好?什么样的的旋律才干表达?可以怎样改、采用哪些形式?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一下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扮演。
小组展示创作扮演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老师相信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作品歌剧《白毛女》从内容、情绪、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大家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看到了大家极强的发明力和想象力。希望大家能把这种发明力和想象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相信你是最棒的。最后让我们伴着熟悉的旋律,高呼我们的口号来结束这堂欣赏课。“参与!我最棒!!耶!!!”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一
这是一首现代爱国主义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改变为合唱歌曲之后,被广泛选取为合唱比赛的曲目,本歌曲第一乐句采取了合唱的形式来模仿鸽子的声音。歌曲抒情而豪迈,节奏中有很多弱起小节,歌曲表现了祖国经济国力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1、通过学唱歌曲《长城放鸽》,学生能用抒情、豪迈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1、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如弱起节奏、切分节奏、升降号处。
2、把握歌曲感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单元回顾:
2、学唱歌曲: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
3、学习歌谱:。
(2)让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学唱曲谱在教唱前,让学生观察曲谱上有什么不同的颜色记号?(红色),由此引申出“弱起节奏”的知识点,并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多次练习,直至掌握“弱起节奏”的特点。
(3)变音记号(#5、#2)在教唱到变音记号#5时,由此引出升记号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升记号#5与5之间的音高关系,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只能进行模唱#5、5和#2、2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这些音之间的音高差别,并让学生模唱。
拓展引申:由升记号引申出降记号。
(4)第二部分“飞吧飞吧……”部分,由于这部分旋律音由三度、四度音之间快速转换,往往学生容易在这一部分唱跑调,或者音高唱得不到位、所以,为了学生能够快速地唱准音,可以单独地将“飞吧飞吧飞吧飞吧白鸽”这一部分抽出来,与分解和弦46164一起练习,以提高学生的音准。
(5)谱曲唱熟后,教师唱谱,学生唱词。同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并进行指导。
(6)师生一起唱,并注意引导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把自豪、豪迈的感情投入到歌声当中。
4、拓展听一听有关长城的歌曲《长城谣》并了解歌曲表达的感情以及时代背景。
5、总结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首歌有何感受?想对祖国说什么?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二
1、能快速地听辨出学过的音乐,并能流利、自信地接唱这些歌曲。
2、能用竖笛有感情地吹奏《故乡的亲人》。
3、能大胆地即兴创作歌曲乐句,并能给下载的音乐按拍子分类。
:学生积极参与多种音乐活动,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第一课时
一、赛前大铺垫
1、科学分组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知道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组,每组成员根据班级认输而定,一班6——10人,选好组长。
2、共同策划
教师组织、指导各组音乐小组长及部分学生共同策划、筹备“音乐七巧板”的课堂音乐比赛活动。
3、宣传活动
老师指导赛前准备活动。
二、课中大综合
1、音乐比赛活动一:拉歌大互动,活动以“小组拉歌”的形式展开。
由老师先唱第一句,再由第一小组接唱。唱完的小组可以随意点另一小组,请他们唱歌,开展拉歌活动。也可唱第一句,请另一小组接唱。拉歌时所演唱的歌曲,有每组组长决定,并负责指挥。
比一比哪组的歌声最美。
1、活动的奖励分100分。
2、每组演唱时的声音整齐、甜美,即可奖励100分。
3、不团结的小组或出现“喊唱”的、未接上的小组将扣10分。)
2、音乐比赛活动二:听力大比拼
比赛答题由各组集体协商作答。
将答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在答题板上。
听赏后有五分钟时间答题。
听赏题只需在答题板上排序。
“为下载音乐归类”只需在答题板上归类。
3、音乐比赛活动三:即兴大唱台,比赛以淘汰制进行。
每组先选一名组员参与即兴编唱的活动,如果有队员被淘汰,则由组长增派队员补充。
每组可以安排两人当智囊团,但不能成为正式参赛的队员。(替补队员)
最开始由老师唱出第一句,学生根据老师唱出的即兴唱出第二句,下一位接唱前一位的。
4、音乐比赛活动四:表演大擂台
每组集体表演本册合唱歌曲一首。
表演的形式可多样:合唱叫伴跳、伴奏、诗朗诵……
必须要用竖笛有表情地演奏《故乡的亲人》或其他歌曲。
表演要求:
(1)人人参与,每组必须认真对待
(2)合唱效果基本上和谐、统一。
(3)表演时要投入、要有激情,能充分表现美。
5、音乐比赛活动五:音乐大挑战
每组有三次选择答题的机会。
答题时,可根据题目要求协商后由一人或多人答题。但不允许在答题时,其他人在旁喊叫,破坏比赛的良好环境。否则扣除该组纪律分20分。
所选的题在未开题时,可选择自组答,还是别组答,所得、扣的分给答题组。
三、小结比赛情况。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三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一课时。
第一节。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切分节奏。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四
第五单元脍炙人口的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南屏晚钟》。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南屏晚钟》,能用领唱、合唱的形式表现歌曲。教学难点:简单的三声部学习。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南屏晚钟》。教学过程:1.初听:
1)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
2)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2.复听:
1)学唱歌曲a部分:用挥拍的方法视唱歌曲节奏2)让学生跟随范唱反复学唱歌曲。
3)挑选唱的好得学生演唱a部分,为歌曲的领唱做准备,并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学总结:学生对歌曲《南屏晚钟》很喜欢而且是靠近现代歌曲的风格。
第二课时。
教学难点:体验我国民族调式中宫调式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1.观看邓丽君的经典歌曲演唱的《甜蜜蜜》视频,让学生思考:1)让学生说出歌曲演唱的风格,让学生初步感受邓丽君时代的歌曲以婉转的抒情歌曲风格。2)简单了解邓丽君是全球华人社会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家。
(二)听、唱。
1.初听歌曲《小城故事》,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速度、音色特点,教师从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松、甜美以及邓丽君那种独特的音色特点。2.教师范唱。
3.用击拍的方式视唱《小城故事》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a、b两个乐段的形象;特别是感受a段那种极具民族特色的“鱼咬尾”的创作手法。4.让学生跟随邓丽君的范唱反复学唱歌曲,模仿邓丽君那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体会以情带声的演唱方法,做到声情并茂。
(三)析、拓。
1.分析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找出歌曲是由哪几个音组成?
2.欣赏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视频,让学生说说邓丽君以外的其他歌曲。3.对比歌曲《南屏晚钟》。
第三课时。
欣赏歌曲《康定情歌》、《南泥湾》、《老渔翁》、《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目标:在学唱与听唱中感受羽调式歌曲《老渔翁》、《康定情歌》,徵调式歌曲《南泥湾》,商调式歌曲《绣荷包》、《太阳出来喜洋洋》的调式色彩。教学重点:学唱、欣赏歌曲。
教学难点:能分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及不同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教学总结:学生热情高涨。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五
1.学唱歌曲《看大戏》。
2.初步了解豫剧相关知识。
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多媒体课件、歌片、打击乐器。
1.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
师:刚才咱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走进教室的?
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现在,咱们就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
2.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戏曲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一说到戏曲,老师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名字叫《看大戏》。(出示歌片)。
首先,大家来欣赏一遍,你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想一想,看大戏是什么意思呢?
1.学生听录音范唱。
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
2.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
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
生:观察、回答。
师:现在,老师把歌曲的曲谱唱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3.教师唱歌曲曲谱。
师:听清楚了吗?升f。
这个音在这首歌曲的曲谱中是很典型的,还有也要注意唱好旋律中的大跳。大家再看,这首歌曲中间还有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在歌曲中它叫什么?在戏曲音乐中它又叫什么?现在就随着老师的琴声把曲谱完整地唱一遍,演唱升记号时注意运用气息、声音位置要高一些。
4.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曲谱。
5.学生随音乐模唱歌曲。
6.学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1.教师放三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段,学生分辨。
生:思考回答。
2.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断欣赏,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生:回答。
3.模仿说河南话。
4.感受河南方言同豫剧唱腔之间的联系。
师:大家再听一听这一句的旋律,它和河南话的音调有什么联系呢?仔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生:聆听思考。
1.感受歌词的旋律同语言的联系。
师:这是一首具有浓郁豫剧风格的歌曲,大家看:“爸爸妈妈爱迷戏”,这是典型的豫剧拖腔,再听这里“爱呀爱迷戏”,明显地使用了豫剧中的甩腔和拖腔。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这首歌曲好吗?大家注意,在演唱中表现出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3.对比歌曲中演唱力度的变化。
师:我们再看,大家说有拖腔感觉的这句,老师再唱给大家听听,你听老师在唱这句的时候在旋律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呢?师范唱。
生: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
4.演唱歌曲。
生:思考回答。
1.用河南话音调表现歌曲的念白部分。
师:现在,老师就用河南话把念白部分读一下,你们注意听一听。
生:模仿老师,用河南话说念白部分。
师:大家说得不错!我们都知道,在戏曲的伴奏音乐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打击乐器,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打击乐器,大家看,都有什么?(小锣、木鱼、双响筒)。
2.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想在念白中加上打击乐器,大家想一想,你想用什么节奏型来伴奏呢?
生:自由地创编简单的节奏型。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大家真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戏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首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作出来的,让我们感到了它那活泼、欢快和风趣的情绪,我想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戏曲音乐是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在今后的音乐课上,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其他的戏曲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最后,就让我们用“河南话”说声“再见”吧!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六
2—3名。
4、点击课件2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师读。
师陈述:这三个词语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假如你登上阿尔卑斯山,你会看到什么呢?
5、指名学生说说2名。
7、点击课件3指名学生读一读教师评价2名。
(从你的朗读,读出了维也纳的美,
你不仅读出了维也纳的美,更读出了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8、下面,我们听着蓝色多瑙河,请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说3——4名。
5、师陈述:我相信等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后,会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2、学生指名读。
3、学生练习说交流。
b.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摇篮”是什么意思?
生:最初成长的地方。师: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结合这部分内容,想一想。
6、请同学们用心聆听,细心欣赏蓝色多瑙河,我相信动听的旋律,美丽的画面一定会激起你对维也纳的向往!
点击课件7欣赏蓝色多瑙河视频。
1、师过渡:维也纳人视音乐为最爱,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呢?点击课件8指名学生读。
2、指名学生说一说3名。
a.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请看教师点击课件。
3、师陈述:是呀,整个维也纳城都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
4、点击课件8让我们听着《土耳其进行曲》一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过渡:维也纳是一座梦幻般的音乐城市,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了,音乐几乎成为他们天天吃的面包,喝的牛奶。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的呢?并且用笔圈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写上自己的感想。
2、点击课件1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交流。
b.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掺和”什么意思?混和、混杂,音乐与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c.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
(在维也纳,无论是音乐家,还是普通居民,都十分热爱音乐!据我了解,在维也纳每一周周末,每一个家庭都要举行家庭音乐会,钢琴就如同小汽车一样普及。)。
d.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7.师陈述:学到这儿,谁再来说一说,维也纳为什么被誉为音乐之都?用书中的语言!
8.点击课件14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再读!
2.师陈述:此时此刻,你一定会对音乐之都维也纳发出由衷的赞叹!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3.交流。
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看录象、读课文、听音乐、看图片,一起感受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下课!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七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牐牳枨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
“”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
“”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
牐牳枨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体会“京韵”
三课时。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了解京剧。
感受京剧的韵味。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おさ谝痪洌捍涌始到“不登门”。
牐牭诙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おさ谌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
おさ谒木洌捍印八们和”到“红亮的心”。
おぱ莩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八
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
1.能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2.能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
3.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一、为乐曲命名。
阶段目标:通过为乐曲命名,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教师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学生聆听音乐。为音乐命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
阶段目标: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
师:从同学们为乐曲起的名字来看,大家对音乐的情绪感受都很正确,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乐曲。音乐除了表现一定的情绪外,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现在你们再听一听这首乐曲的几个主题,分辨一下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播放乐曲第三主题和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这首乐曲表现的就是西南边寨的人民听到从北京传来的喜讯的情景。这首乐曲的音乐具有苗族、彝族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多以do、mi、sol三个音为主,在第四主题中有一个降mi的音,这是苗族音乐的典型特点。下面请你们再听一遍,当听到降mi的音时请你们举手。
教师播放第四主题。
学生聆听音乐,在听到降mi时举手。
三、分辨乐曲的结构。
阶段目标:能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师: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三部分构成,下面我们逐段欣赏。
1.引子与第一部分。
师:你们听引子部分是用什么乐器领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领奏的乐器是圆号,模仿了号角的声音,一声强一声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回音)。
教师播放第一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分辨三个乐段。
师: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热烈,是这首乐曲的主要旋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个旋律。
学生随教师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教师播放第二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同第一部分的音乐形成对比,是优美抒情的一段旋律,好像是一位姑娘的独舞或是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师:这是一段十分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学生随教师演唱第二部分的旋律。
3.第三部分和尾声。
教师播放第三部分。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这一部分又出现了a的旋律)。
4.完整地欣赏全曲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分段听辨了乐曲,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全曲,当你听出乐曲的三个部分时,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教师播放全曲。
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
阶段目标:通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巩固对音乐结构的分辨。
师:这是一首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曲,下面我们分三个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第二部分用舞蹈来表现,其他部分可以用打击乐器或动作来表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的表演。
学生分组讨论并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五、学生表达感想。
阶段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或是你记住了哪一段旋律,唱一唱。
学生发言或演唱。
这首乐曲虽然篇幅比较长,但由于在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整堂课自始至终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并能听辨出苗族和彝族的音乐主题,这一点令人感到很欣慰。五三、五四对旋律的掌握上差距很大,今后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年级音乐教案篇十九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1、聆听乐曲,感受相同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2、继续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学习切分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态环保导入: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聆听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拍子、拍号及情绪。
2、学唱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2)学唱第一部分、复习6/8的指挥图式。
(3)学唱合唱部分曲调。
3、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纠错: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
三、老师小结。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三、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四、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五、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
(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六、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理解歌词的含义。
(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七、表演歌曲。
一、以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同学们,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二、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1)初听乐曲,思考:歌曲创设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2)复听音乐,思考:合唱有几个声部?春水象什么?
(3)再次聆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
三、儿歌和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0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