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案大全(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7:44:10
姥姥的剪纸教案大全(24篇)
时间:2023-11-24 17:44:10     小编:GZ才子

教案在教学中起着指导和辅助教师教学的作用。教案的设计要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安排。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特点。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薅(haoru)草机灵(lingling)数(shushu)九寒。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课题。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zhai)菜刁难(nannan)三伏盛(shengcheng)夏。

薅(haoru)草机灵(lingling)数(shu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教学后记。

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文章的时候就更投入了。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

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2、欣赏剪纸图片,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感受。

3、课文中也用一个词赞扬了姥姥的精湛技艺,你能找到吗?(神)。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神了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仿照书上的句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互相夸夸。(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

1)熟能生巧?

2)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3)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4)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理解吗?

(2)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身心入境。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拴”是什么意思?姥姥是用什么拴住“我”的?

2、看看姥姥都给“我”剪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7-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的姥姥的剪纸作品。

3、讨论交流: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a.这两幅剪纸是什么意思?

b.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 (缠)从开始的“拴”到现在的“缠”,你体会出了什么?(剪纸)。

5、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四、升华情感,真情告白               【升华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1、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1)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2)这时姥姥对我的期待,期待我怎样?

(3)“联结”找一个近义词吗?(连接)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这不仅仅是剪纸,更是我和姥姥之间的浓浓的情啊!

2、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把作者的心声读出来。

(3)是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想想作者在梦中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五、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六、作业: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熟能生巧               神。

身心入境。

思念、依恋、怀旧、感恩、回归。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四

1.学了《姥姥的剪纸》是不是也让我们为想起自己的姥姥,自己的亲人,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拿起笔来写下你自己心中的诗,写在《作业纸》上。(学生练笔。)。

2.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如果你想学好琴,就得多弹;你想写好字也得多练……请你也来仿照课文中的句式,选择一个方面把话说具体,从而体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妈妈织毛衣时,------织,织,织,织,甚至织。孰能生巧,总织,。

(2)同学们在学习跳双绳时-----跳,跳,跳,跳,甚至跳。孰能生巧,总跳,。

(3)在练习写毛笔字时-----练,练,练,练,甚至练。熟能生巧,总练,。

3.熟练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回去后用自己的方式对爱你的亲人表达自己最深的情意。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姥姥的剪纸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这是讲姥姥剪纸像,“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讲姥姥的剪纸活了,活灵活现。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有求必应,求姥姥剪纸的人多,这正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二、剪纸喻理。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越是写我调皮捣蛋就越能表现出姥姥高超的技能。)。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数九隆冬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三伏盛夏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日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月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灯光下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甚至摸黑剪,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第一层:具体事例,姥姥在密云多雨的盛夏为我剪纸。第二层:学习第一层概括事例,“我”上学前、上学后还为“我”剪纸。)。

(二)学习课文。

1、课文第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教学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老师今天专门为同学们搜集了几幅姥姥的剪纸,请大家欣赏!

(课件出示,欣赏剪纸)

2、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姥姥的剪纸的确是又漂亮又逼真,你知道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1、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2、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

3、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呢?

指名回答,并相继板书。(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1、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2、学生汇报:

a、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b、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没偷看?

3、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课件出示“喜鹊登枝”图,)

4、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5、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6、姥姥这么高超的剪纸技艺是生来就有的吗?文中姥姥的'那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个秘密?(课件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7、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熟”指什么?“巧”呢?“手能生巧”什么意思?

b、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姥姥是如何达到手能生巧的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a、齐读:数九隆冬剪,三伏…

b、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10、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a、出示第3自然段

b、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c、指导朗读

板书:勤劳善良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学生汇报。

指名读这两幅图,思考:

a、姥姥剪“牛和兔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拴住我)

b、你从这个“拴”字中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姥姥对我的--关心、爱护、疼爱……)

c、分角色读课文中“我”与姥姥的对话:

读出我的顽皮、可爱,读出姥姥的慈祥、读出姥姥对小孙子的疼爱来。

如果说姥姥最初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后来拴住的则是我的什么呢?

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1、“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2、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3、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4、从这幅剪纸看出了姥姥对我的牵挂,我有何从忘记过姥姥,引读:事实上……

5、你读出了姥姥牵挂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思念的心、依恋的心、感恩的心……)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姥姥对我的牵挂、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外拓展

七、课堂总结: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份寄托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八、作业:

1、抄写课堂上积累的四字词语和俗语。

2、课后小练笔:课件出示一幅剪纸,仔细观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请老善良

浓浓亲情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七

(一)《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学生展开的想象,从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学生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姥姥的剪纸的手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她的手巧来自哪里,来自他的勤劳,来自她的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坚持不懈呀。因为熟,所以生巧,因为能给别人带来祝福,带来和乐安详幸福。所以姥姥乐于剪纸,所以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有姥姥的剪纸。

2、解读姥姥。姥姥的心灵手巧,文中是这样写的: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话中,有几个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是“左邻右舍”和“都”;一个是“心灵手巧”与“劳作”。这句话还是文章第一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那么奶奶的“心灵手巧”表现在哪里呢?文里写道: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这段话中,奶奶的手巧表面在哪里呢?一是剪纸用具的简单,剪刀是普通的,彩纸是普通的,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好像是随手拈来,就可以动剪刀啦。二是动作的娴熟,就那么翻过来折过去,感觉挺简单的,不需要复杂的动作,一幅剪纸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三是什么都能剪,只要是生活中有的,姥姥就能手到剪成,所以作者说姥姥是“无所不能”。四是借乡村人之中,来赞吧奶奶剪纸技艺的高超,她是剪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所剪出的东西就像是活的一样,这一段中,不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奶奶的手巧吗?这真是工具普通,动作灵活,无所不能,栩栩如生啊!

写到这里,作者并没有罢手,还通过事情来写姥姥的手巧。文中写道: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至极。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马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里面,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一个是身心入境,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感知,姥姥剪纸的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了,她可以眼不瞧,凭着意识与感觉就能剪出活生生的窗花来!两段话中,还有两个部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这句话为下文写姥姥“拴”我做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另一个是姥姥说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与下文遥相呼应的句子还有一句,那就是对剪刀声的描写:“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直播,悦耳至极。”这句话,与文中最后一段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一是姥姥为村里人剪“喜鹊登枝”剪得多,因为庄稼人喜欢,所以请姥姥剪的也就多,姥姥通过剪纸,把吉利送给我乡里乡亲,把祝福送给了乡亲们。给他们带去了吉庆祥和。二是在这段话中,姥姥是剪刀不离手的,那么可想而知来请姥姥剪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奶奶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不也就体现在这里吗?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摸着黑也能剪出美丽的窗花来。因为剪得多了,所以,手中的剪刀就像是自己的手指头那般灵活了。剪刀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随意地支配它,使用它。三是从中,还可以体会到姥姥的勤劳。体会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来自她的“总剪”。而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恰恰写了姥姥的勤快能干。“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3、说说那个“拴”字。

一、拴的是什么?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姥姥就是一个“罪人”了,是一个束缚孩子自然天性的“罪人”了。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有了姥姥,有了她剪刀下的“老牛”和“兔子”,有了这样一个艺术天地对“我”的熏陶,才让我迷上了剪纸,让我缠上了姥姥。而教师问“长大之后,姥姥还能拴住‘我’吗?”我认为这样的问,是在误导。难道姥姥的本意是要“拴”住“我”吗?肯定不是,那是因为姥姥寄来的剪纸,让我难以忘怀童年的时光,姥姥的剪纸和她剪出的艺术形象,已经像一坛发酵好了的老酒。香醇了作者的一生。他的难忘,是回味,是思念,也是缅怀。因为剪纸里藏着浓浓的祖孙情。那是长者倾心地像牛一样地付出,是后来者在长者的关爱之下像兔子一样快乐成长的这情吧。那么这样的情,就不是“拴”,不是谁要“拴”住谁,而是感悟亲情之后的美好回味。姥姥的剪纸,他对我的关爱,剪纸艺术的种子,剪出的美好形象,已经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在我长大之后的心田里萌发,萌发出一片充满绿意的思念。而这,正是纠缠着的浓浓亲情之感。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4、“缠”的韵味一个“缠”字,说明了什么呢?“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齐读课题。

4、围绕课题自由提问。

预设:1、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2、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

3、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交流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四、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第二课时。

一、回忆自探。

(一)回顾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2、上节课我们归纳出探究的重点问题是:

(1)、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2)、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

(3)、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画一画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及时批注在书旁。

2、生自学,师巡视,适度照顾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

(一)欣赏剪纸。

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师相机出示句子(出示课件)。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抢过来看,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我还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1、指名读句子。

2、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找出相关句子。

1、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是姥姥回答我耍赖时说的话,其中“熟”指的是什么呢?

2、姥姥用剪纸表达着对外孙的情感。

(1)指名读句子。

(2)从以上句子中你悟出了什么?

(3)指导朗读,读出对姥姥的敬佩。

(三)解题。

默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1、让学生再读课文。

2、同桌讨论,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相机补充,互相评价。

三、质疑再探。

1、课文学到这里,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2、浏览课文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1、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呢?

2、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讨论解决。

四、运用拓展。

(一)生自编题。

课文学完后,自认为学得怎样?给自己出一两题考考吧,比比看谁出的题有价值。

1、学生自编题自测。师查看学情。

2、评价编题情况。

(二)教师补充题。

自己动手实践一下剪纸的活动,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文字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想想看怎么才能背得快,背得准了。

2、交流方法:(第十二自然段可以把剪纸想象成一幅幅图画,然后进行背诵;第十三自然段可以通过先读语句,然后想象图画的内容,再结合语句来记忆。)。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课堂总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九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2、说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2)默读课文,初步掌握边读边想变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系列方法的渗透。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环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同时把此文的主要线索,连接祖孙俩的情感载体“剪纸”自然引出,为下文做好铺垫。

(二)交流研讨、欣赏剪纸。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三)交流研讨,读中感悟。

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呢?在第一个部分里,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纸神”。其实,透过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立体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灵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劳。还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变幻一下叙述的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先通过语句感受她的心灵手巧,再来感受她的勤劳,接着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后来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在解读姥姥这一环节,我遵循读句子——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步骤进行,以读贯穿始终,仍然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四)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结合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只会享受、索取而不会爱他人,不会感恩的这一特性,在这里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学会捕捉周围人对他们的关爱、呵护,从而懂得回报,感恩,从而结束全文。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把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美德与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板书成“心”形。正因为这些才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难以忘怀,深情思念”八个字板书到“心”形下方。整个板书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纸,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蕴含着对作者的关心、呵护、疼爱,让作者难以忘怀,深情思念着姥姥,体现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等句子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及我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

四、教学过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笑源的姥姥,笑源的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她高超的剪纸技艺赢得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乡亲们是怎么夸奖姥姥的呢?(出示句子朗读:“你姥姥神了……能打鸣。”)。

3、小结: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的深入人心。

二、感悟舐犊之情。

(一)、喜鹊登枝姥姥熟能生巧。

1、出示“喜鹊登枝”图,学生夸图。

2、过渡:看到姥姥剪的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枝图,作者也由衷地发出了赞叹。屏示句子指名有感情朗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交流:从“嗬”你体会到什么?(佩服、赞叹)有感情朗读。

3、我忘不了“喜鹊登枝”图的惟妙惟肖,更忘不了捉弄姥姥的童真童趣。

4、生读二、三节,交流。(1)刁难姥姥(2)“我”耍赖(师生情景对话)(3)熟能生巧  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a、理解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举例印证)。

b、从哪里看出姥姥熟能生巧     。

c、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是怎么练就的?

出示“数九隆冬……甚至摸黑剪。”(学生个人、小组配合读)。

引读: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理解句子)。

(4)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剪纸技艺,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像变魔术似的,要什么有什么。

5、欣赏剪纸作品,谈感受。6、想象“姥姥神了,剪   像    ,剪  会    。”

7、总结:看到这么传神的窗花,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声有色。

(二)牛和小兔祖孙之情 。

1、过渡: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为我剪得最多的还是牛和兔。

(2)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幅“牛兔剪纸图”?(用浪线画下来。)。

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等三句句子。     。

4、我明白姥姥剪的牛兔图的意思吗?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读我和姥姥的对话,读出我的调皮机灵,读出浓浓的亲情。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炎炎烈日,姥姥用剪纸“拴”住我的脚,更拴住了我心。

(1)引读12节。

(2)“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3)为什么我对兔子和老牛充满了好感?

7、小结: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童年,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三、心梦之境(一)、栓多久(相处岁月)。

2、读。  。

4、取名,从老牛的神态你体会到了什么?姥姥期盼什么?

(二)、栓住的是什么。

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2、读。(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            ,仿佛看到了         。

四、总结。

(2)学生练笔。(阔别家乡多年,虽然我一直收到姥姥寄来的窗花,可我因学习、工作繁忙,很少回去看望姥姥。这天,我又收到了姥姥寄来的窗花,见物思人,慈祥的姥姥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姥姥,我想对您说……”

(3)习作交流:姥姥,我想对您说。

2播放《感恩的心》。

小结:千言万语道不尽对姥姥的思念,万语千言诉不完对姥姥的感激。同学们,请记住:不管你走多远,不管在何时何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像笑源那样学会感恩,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五、小练笔: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想象写一篇日记。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一

周三,根据学校安排上了一堂研讨课——《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备课时,我尝试了两种思路。后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方式,即根据课文段落,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姥姥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本领呢,文章通过“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的高超,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我先让学生找出牛兔剪纸图,并给牛兔图起个名字,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我想,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到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又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抓住“有声有色”,让学生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深入我心,深入我梦,体会出“我”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对姥姥的思念与依恋之情。

在教学时,由于时间把握不好,后面的部分来不及完成了。这些内容只能走过场,浮于表面,没有了解透。还有在上课时,对于学生的不敢发言,使我也显得有点尴尬,因此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臆,入境始觉亲。”如果创设出文章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和氛围,唤醒学生以往的感知体验和美的记忆,学生才会渐入佳境,体会到作者的胸臆。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读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我还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透过课文中的文字,在加上学生展开的想象,从而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学生展开梦幻般的翅膀,也就激起了灵性的浪花,从而达到语文感觉的细腻敏捷,以促进心灵的诗化。

本节课,我上课的整体是思路: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做好对学生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的引领,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融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这一课,“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就能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首先,对课文的导入,我以很简单、朴实语言走进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作者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其次,抓住剪纸发出的“刷刷”声音来统领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查字典的本领,特别是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近段时间,在我们明星教师培训中导师们都强调了要重视第一课时的生字词教学,最近在各类教学大赛中,老师们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指导学生查字典,以培养学生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能力,因此我重点指导了“爽”的书写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让学生对“驮”字书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进行了指导。

接着,以一个体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课文教学。我向学生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书上哪些地方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来统领课文第1—6自然段的教学。又以一个词语“熟能生巧”对课文的4-6自然段进行探究,做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教学中以学生多种多样的“读”,来体悟姥姥在各时各地的“剪”,体现出“人文就在语文中”的和谐融通。还结合学生的生活中的体验,回忆学过的俗语、谚语来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有些地方我做得不到位:1、“啧啧赞叹”一词的教学时,学生读不出那种口语化的赞叹,我没有进行模仿性的示范,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2、当学生在向我汇报“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时,为了顺着我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打断了学生的发言,遏制了学生表现的欲望,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处理问题时要学会一些尊重学生的技巧。3、在即将下课时向学生总结“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本人的疏忽,如果能将“熟能生巧,才能做到技艺高超”来课末点题,那这节课就完整了。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二

一、回忆文本。

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1--6自然段,感悟姥姥剪纸的神。

师: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引来的是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和我的暗暗佩服。

1、快速浏览1--6节,你能找出一个字概括姥姥的剪纸技术吗?

2、默读1--6节,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姥姥剪纸的神的?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1)“都”字尽显姥姥的高超技艺。

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心里一定非常……。

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这是从正面写出了姥姥的手艺。

(3)“你姥姥神了……”

这是从……(生答)。

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起来感觉怎样?

(4)岂知工夫不大……。

这里写姥姥的技艺,却还写到了“我”的调皮。我变着花样刁难姥姥。我刁难的手段是?

我还耍赖。你耍过赖吗?现在我是姥姥,你来向我耍赖。

你还读出什么?

4、理解“熟能生巧”

姥姥告诉我……(出示句子)。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数九寒冬剪……。

师引读,生跟读。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姥姥长年累月地剪,久而久之,姥姥的手成了她的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熟能生巧的例子?(出示说话练习。)。

5、小结: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因此,(出示句子,读。)。

三、学习7--12自然段,感悟我与姥姥间浓浓的亲情。

过渡:其实令我心境与梦境变得有声有色的不仅是姥姥为乡亲们剪的各种动物、器物,更是姥姥为我剪的各种老牛和兔,而这些都成了我对姥姥的美好的回忆。

在这些形态各异的老牛和兔中,老牛就是……而兔就是……。

2、出示句子及图,交流理解。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

姥姥“俯首甘为儒子牛”呢。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

表达了姥姥朴素的情感:希望自己和小孙孙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共享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3、这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表达的是什么?

4、文中并没有提到“爱”字,但在这句话中(出示句子)却有一个字很好地表达了爱。

出示句子:密云多雨的盛夏……。

理解“拴”字,板书。

姥姥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5、想走进那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吗?

同桌分角色读读。

师生合作表演。

6、之前是姥姥用剪纸拴住我,到后来已变成什么?

出示句子,读。

想像:我是怎么缠姥姥的?会怎么说?

把我当姥姥,来缠缠看。

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上学前的我,使我由衷地发出感叹:(出示句子,读)。

四、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我对姥姥的怀念。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再读。

你读懂这幅剪纸的内涵吗?

姥姥期待什么?(希望我走得更远,多长见识,将来生活得更幸福。)。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

3、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我的小学、中学、大学,更拴住了我一生。

出示最后两句,齐读。

它不仅拴住了我的身,更拴住了我的心,我的梦。

想想它拴住了我的一颗什么之心?

我心飞扬,我梦依旧。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这段话。

五、小练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有位同学读完这篇课文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出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还是那慈祥的面容/还是那恬静的微笑/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

(媒体点击出现空白的诗行: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还是那/还是那/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怀念姥姥/怀念姥姥/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姥姥、爷爷、奶奶没有这样的绝活,但他们关切的眼神,疼爱的话语,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恩。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路幸福地走下去。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三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的写了一位有高超剪纸技艺姥姥。学了这篇课文后,不禁十我想起了我的姥姥。

在我两岁的时候爸爸就因生病去世了。妈妈远嫁他乡,从来没有管过我,我从小就靠姥姥抚养。虽然我没有得到父母的爱,但我生活得幸福快乐,这得感谢我的姥姥。

虽然我家的生活很艰苦,但奶奶从未让我受冻挨饿。记得每次放学后,姥姥总是准时做好饭菜,可我总是不珍惜。都上六年级了,却时常抱怨饭菜不好吃,一点也不知道体谅姥姥的难处,奶奶可是尽最大努力了。每当这时,姥姥总是哄着我多吃点姥姥她害怕我吃不饱,饿坏身体。感谢姥姥对我的担心,我以后会用心体会您做的每一餐饭,我会让您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让您高兴快乐。

我从来没有向姥姥要什么时尚的东西,可过年过节的时候姥姥总会给我买新衣服和新鞋子。要知道,这钱并不是那么容易挣来的。每次看到姥姥在忙来忙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劝姥姥。我想让姥姥多休息。我怕奶奶会累坏身体呀!

姥姥已经七十多岁了,经常会忘记一些事,可姥姥却忘不了对我的关心。姥姥,十几年了,您一直这么细心的关心照顾我,我多想快点长大,让您不再劳累,让您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尽管您的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但我真诚的对您说:“奶奶,感谢你!”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1-3节。好,一起响亮地把课题读一遍。

3、是的,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她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善良,日夜操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她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

二、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2、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板书:有声有色。有声有色在文中指什么呢?(作者孩提时的生活。)。

3、下面我们就进入作者回忆的故事中,领略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生活。

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这一回我给姥姥出了一个什么难题?(品悟“死死的”)剪的情况谁来介绍一下?作品怎么样?(“无可挑剔”何意?为此你想到说什么?)。

2、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引导学生品读:“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这一句,扣住“熟能生巧”、“剪”感悟)。

3、这样总剪,手就有准头了!姥姥被蒙上了双眼,但“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出示这一句)这一句是说:练习得多了,剪刀也运用自如了。写得多传神的一句话,齐读。

4、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徐璐同学的二胡拉得好,从陌生到熟练,她是怎么做到的?下面我们就请徐璐谈谈她学二胡的经历。

5、同学们,现在你们应该知道姥姥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是怎么练就的吗?

6、姥姥明知我经常故意为难她,她还顺从我剪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作品。你的体会是什么?(姥姥爱我)。

7、正因有这些故事,我的童年变得妙趣横生了。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带着感情齐读这一句。

1、姥姥不但剪喜鹊登枝“熟能生巧”,还处处关心着我。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2、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牛干啥驮着兔子?”

(1)参照喜鹊登枝,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好吗?

3、出示: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1)也给这一个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

5、姥姥作品中的兔子是一只怎样的兔子?(充满快乐)老牛是一头什么样的老牛呢?(勤恳善良)其实兔子就是我呀,老牛就是姥姥呀。姥姥通过作品希望作者……(生活得快乐,幸福,喜欢与我一起生活)而当时的我也迷上了姥姥剪的老牛和兔子,喜欢上了老牛和兔子背后的故事。

6、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五、感受笑源的心境梦境。

1、姥姥和我在一起的时候,生活多么快乐。虽然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姥姥的剪纸一直伴随着我。

2、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1)指名读。给这幅作品起个四字名字吧。作者体会到了什么?

(2)我已远去了,姥姥在家乡平原的一头仍然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他期待着什么?

3、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同学们,姥姥的剪纸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根,姥姥对我的关爱、思念伴随我成长。配乐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六、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1、看到“牛兔分离”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2、小练笔:姥姥想对我说……;我想对姥姥说……。

3、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我们来读一读:(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还是那慈祥的面容/还是那恬静的微笑/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4、《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让我们惊叹姥姥的剪纸神了,更感动浓浓的祖孙情。

作业:

1、练习背诵第12、13节。

2、小练笔:你一定有一方面的特长,用一个片断介绍你是如何做到的。

板书:

有声有色   喜鹊登枝 熟能生巧。

牛驮小兔。

牛兔食草。

牛兔分离。

“我”祖孙情深姥姥。

教后反思:

一、抓住中心句,牵动整篇文。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习惯于顺藤摸瓜、循规蹈矩,在教学《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一课上,我在教学顺序的设计上做了变化。我从文章的中心句着手,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走进文本,用智慧的眼睛去找“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请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和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这些句子,齐读后,我用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的心境和梦境会变得有声有色?”此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想起作者小时侯与姥姥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想起自己小时侯又是怎样耍赖刁难姥姥的,想起姥姥为作者剪的那么多的作品……有天女散花之妙!

二、巧妙攻破重难点。

此课的重点为能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感受姥姥的善良与勤劳,能让学生体会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深思念。在让学生掌握重点这一块,我用心良苦,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在课上不单单是剪纸了,而是变得会说话,会传情,“牛驮小兔”、“牛兔同食”、“牛兔分离”,让学生体会到了祖孙间的浓浓亲情,特别在”牛兔分离”这幅图,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让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一名饰“兔子”,一名饰“老牛”,”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看着,那一刻一种离别的不舍,顿时袭上师生的心头。在突破难点这一块,我引导学生品读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我没有直接让学生生硬地去理解,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一位学生站起来谈一谈她学二胡的经历——“刚开始,我连‘1、2、3、4、5、6、7’都不会,现在我能熟练地拉好几首曲子了,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我日日练、月月练、时时练、刻刻练的结果呀!”这么一抛砖引玉,下面顿时小手林立,谈写字、谈唱歌、谈骑自行车、谈游泳……热烈一片,可以说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三、寓审美教育于课中。

四、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指导学生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由点带面,循作者的情感脉搏,领悟文本意境。“读中悟”、“悟中读”,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读中,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师生的心中,那就是姥姥的“勤”和姥姥和作者之间深深的“情”!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回答。

(喜鹊登枝、老牛兔子图: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这两种剪纸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希望通过这两种剪纸,进一步了解姥姥。先来看第一幅剪纸。

二.学习课文2-6小节。

1.出示第一幅剪纸的内容。

2.读读这幅剪纸的内容,结合文章2-6小节,说说你从这幅剪纸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用笔划划写写。

3.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讲解。

a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心灵手巧找句子找词语幻灯出示这句句子。

工夫不大:时间短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无可挑剔:剪的很完美,找不出一点毛病喜鹊登枝图:难度高、艺术价值高。

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所以,文中的“我”对姥姥的剪纸打心眼里——生:佩服、喜欢。

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姥姥的高超技艺,读出对姥姥的赞美、佩服的情感。(随机读,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

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评价。

b还有哪些句子也能体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句子: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延长的手指。

(姥姥剪纸根本就不用眼睛了,真是不可思议。)。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摸黑剪)。

c所以,观察姥姥剪纸对作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三.学习课文7-12小节。

2.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老牛兔子图?请你们认真读读课文,分别找出来,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一两幅来谈谈你的体会。

(顽皮的小兔子骑在温顺的老牛背上、老牛和兔子在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4.你对哪一幅图最感兴趣,为什么?

除了这两幅,还有吗?

5.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a牛驮兔子图:姥姥就是牛,我就是兔子,两人感情非常好。

姥姥非常关心我,怕我出危险才给我剪的。

教师板书:浓浓的亲情拴。

b牛兔同食图:牛和兔子在无忧无虑的吃草,我和姥姥是一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呢,我和姥姥连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c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姥姥总是默默的关心着我,保护着我,疼爱着我,让我能开开心心的生活,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色彩。

d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又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那浓浓的亲情。

三.学习第13小节。

1.是啊,从小到大,姥姥一直为我操心,默默的关心着作者,直到作者长大后,离开家乡了还不时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3.说说你对这幅剪纸的理解。

4.这包含了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会期待些什么呢?

期待我学业有成、快乐的生活、茁壮的成长……。

5.姥姥那么的牵挂我,那我呢?

6.出示最后第二句句子。

7.说说你的体会。

9.所以作者会怎么说?]。

10.无论……有声有色。

11.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感情朗读,读出对姥姥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我在姥姥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有这样一首歌:放音乐。

2.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们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

3.如果文中的姥姥就是你现在的姥姥,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4.出示小诗,朗读。

五.作业。

1.放映剪纸图,让学生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剪纸的特色、剪纸的种类、方法。

2.在下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让我们走进剪纸。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案三    读出童年的心梦之境--《姥姥的剪纸》课堂实录及评点。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六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一、读题。

1、读题。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记住这篇课文,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七

一、齐读课题整体回忆内容。

生:两件事,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深深地吸引了我。

生:(略)。

师:我们有的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刚才这位同学想了解作者为什么写,我们高年级的同学还应该想想课文是怎么写的,这三方面的内容。

二、寻找文眼明确学习目标。

师:姥姥剪纸的技艺和剪纸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生:略。

师:找到文中最能体现姥姥技艺高超的一个字?

板书:艺高 神。

师:姥姥怎么会有这么高超的技艺?

生:总剪。

板书:总剪。

三、学生自主阅读。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全文,在重点的词句或感受深刻的词句上圈划,写写批注。

(教师巡视,相机指点:写批注可以简单一些,用一、两个词语即可……有的同学还关注用什么方法写的,很好……重要的句子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打上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四、学生交流 品读文本。

生1: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你说到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略)。

师:对同一句话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生:(略)。

生:略。

师:对,如果说“像”字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形似,那么“能”字则写出了神似,这样写用一个词语形容就叫(出示词语)形神兼备。我们读文章时就应该像这样细细地品读语言。

板书:品语言。

师:这个同学的感受特别好,奖励你来由衷地赞一赞姥姥的剪纸。

生:2生个别读——齐读。

师:姥姥不仅剪出的动物形神兼备,还能剪各种植物、人物、器物,我们也来像课文一样说一说。

出示仿说句式:剪  像   ,剪   像   ,剪   能     ,剪    能    。

(后半句教师引导:剪朵鲜花——;剪只喜鹊——剪条鲤鱼——剪盏电灯——)。

师:你看,连器物也活了,还有别地地方看出“神”吗?

生2:交流岂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师:(打断)不要忘了前文,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剪的,读书要前后勾连。

生: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只‘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谁还有自己的感受?

生:略。

生:齐读本语段。

生3: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如上划出“剪字”)用了几个“剪”字?

师生接读:姥姥——(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师)一年四季总在剪,日光下——(生)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师)一天到晚都在剪,甚至——(生)甚至摸黑剪。

生:略。

师:短语读来琅琅上口,而且一连用了五个“剪”字,更感受到姥姥一直在剪。

师:感情示范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

生:略。

生:2生读。

师:这么优美的语言建议大家在课后变成画面,装上画框,变成6幅画装在心底。

生:齐读。

师:剪纸让姥姥练就了一身本领——。

生:个别读第二句。

师:我们平时有这样说吗,“手是眼睛,剪刀变成了手指,”能读出什么?

生:略。

师:手就是眼睛,手就成了神手,剪刀就是手指,简直就是神剪,神手再加神剪,姥姥成了神剪手。课文用了这样独特的语言。以后,我们碰到像这样有新鲜感、陌生感的语言要认真品一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的学习能让我们的体会更多,收获更大。

师:光读出姥姥的“技艺神”不行,还要往深度读、广度读。还有什么“神”?

生4: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栓到屋檐下。”

师:姥姥的剪纸又不是绳子,怎么“栓”,这样的语言也非常有特点。

板书:栓脚。

生:略(课文中有关童年生活的剪纸画面)。

师:童年的我被拴住了吗,哪些词句让你读出来的?

生:“摆弄”一语句。

师:一个细节“摆弄”,让人看出我被栓住了,还有哪些细节?

生:“缠着”一语句。

师:从我的一系列行为细节中可以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深深地拴住了,姥姥的剪纸何止拴住了我的“脚”(上板书擦去),拴住的是我的心。

板书:“脚”擦去改成“心”(并加右侧箭头)。

师:究竟用什么栓住我的心?

师:姥姥的爱在哪里?我们是要有理由的。

生:“搂在怀里夸”一语句。

师:“一搂一夸”又是一处细节.

生:“怕”一语句。

师:一个“怕”字读出的是?

生:略。

师:姥姥跟我的爱渗透在姥姥和我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还体现在哪里?

生:略。

师:老牛总在干什么?

生:略。

师:姥姥和我的爱不仅仅融入在一个个生活的细节中,还融入在这一张张剪纸中,剪纸的“神”不光是技艺传“神”,更传的是“情”。

板书:情。

生:齐读12节。

生5: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13节:“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生:略 4位学生谈不同的体会。

师:师生接读,“在我的梦中不时映现的是——生接读”

生:略。

师:对,这幅剪纸传递的是多重的情,有不舍,更有期待。(点红:见上)。

“联结”与“栓”比一比,有何不同,栓的是谁的情?联结的是?

生:略。

板书:联结(并画左侧箭头)。

师:“一片开阔的草地”前文哪里看到?

生:集体回忆前文的三处。

师:姥姥剪纸中的这片开阔地还喻示这什么?

生:3生回答 童年的快乐生活 姥姥与我的片片深情 预示作者美好的未来。

师:这是散文的一种写法“含蓄”,读来意蕴深长,情意绵长。

板书:含蓄。

生:2生个别读——齐读。

生5:朗读并交流阅读感受。教师出示交流内容13节:“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出示课文插图)在我的梦境中,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有姥姥“沙沙”的剪纸声,这剪纸声——(生接)清清爽爽,让我的心境变得——(生接)有声有色,让我的梦境——(生接)变得有声有色,让我的思乡情也——(生接)变得有声有色。

生:齐读该语段。

五、总结课文 知道学法。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八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剪纸”这条线索,带领学生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片断一:

师:“刁难”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为难别人。

师:文中的刁难是指——。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黑剪窗花。这就是一次“刁难”。

师:挑剔。

生:在细节中过分的找毛病。

师:耍赖。

生:使用无赖的手段、抵赖。

师:调皮蛋。

生:顽皮。

师:为什么文中用这些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衬了姥姥剪纸的技艺娴熟……。

反思:对于以上四个词语的理解,光理解词语是浮于浅表的,我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效果”。课文是“姥姥的剪纸“,作者着力描写的主要对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为什么要花上较多的笔墨,用上“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来表现“我”的顽皮、淘气甚至于近乎无赖呢?我切入时机,引导学生理解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目的还是表现出姥姥的剪纸技艺,“我”的“刁难”、“挑剔”、“耍赖”,有力的证明我是个“调皮蛋”,而我越是调皮捣蛋,越是能够显示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其高超的剪纸技艺,非同寻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由衷赞叹。另外,“我”的“调皮蛋”形象地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和慈祥。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片断二:

在学完了7——12自然段,姥姥给我剪的牛驮小兔,牛与小兔啃食青草的那几个画面后,我再回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熟能生巧。

师:“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生: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从中找到窍门。

生:姥姥如此熟练,因为老是不断地剪。

生;姥姥“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对“总剪”的具体说明。

师;“准头”的意思?

生;心中有数。

师:出示练习说话:

熟能生巧,总,。

生:熟能生巧,总背,就能默出来了。

生;熟能生巧,总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了。

……。

反思: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姥姥的话是经验之谈,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练不止!姥姥为什么如此熟练,下面的“总剪”二字透露端倪,因为老是不断地剪,岂能不熟练?手都有准头了,因为总剪,再熟练不过了,日久天长,剪起来就心中有数,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要注意什么,剪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岂不是有了准头了。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说话练习还需老师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纸那样,因为不断地练习,反复地实践,达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姥姥的话中寓意!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浓缩语词,把课文读薄。

一度浓缩,把课文读成几个镜头。

二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生:一定是甜蜜的。

生:非常温馨的。

生:我想还可能有一种依恋的感觉。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师:来,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1: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先说说你的感受?

生1:童年的我是那么调皮,竟然捂住姥姥的双眼,姥姥不但不生气,还乐呵呵地剪起纸来。我想,长大了作者回忆起来一定很甜蜜。

师: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生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我的"刁难"手段就是--。

生: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生:(夸张地)"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生2: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

生2:(用耍赖的口吻)"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幽默地)"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师:(用指头点一下学生2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生:(齐)剪纸。

师:不好剪啊,剪不好要剪到自己的手的,有信心吗?

生:(齐)有!

师:孩子,要想做到熟能生巧,你得:数九隆冬--。

生1:剪!

师:三伏盛夏--。

生2:剪!

师:日光下--。

生3:剪!

师:月光下--。

生4:剪!

师:灯光下--。

生5:剪!

师:摸黑--。

生6:剪!

师:剪纸有趣吗?你们达到熟能生巧了吗?

生:(齐)还没有。

师:来,让我们继续剪,男生冬天剪,女生夏天剪,男生白天剪,女生晚上剪,男生灯光下剪,女生摸黑剪,准备,开始。

(师再次引读,男女生轮流接读。)。

师:再来一遍,这遍要剪得快一点呦!(师再次引读,男女生再次轮流接读,速度越来越快。)。

师:有没有人剪到手呀?

生:(齐、笑)没有!

师:看来你们基本练就了熟能生巧的本领。是呀,那剪刀声如此悦耳至极,作者怎么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师:来,继续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生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姥姥是多么得爱我呀!心思是那么细腻,用剪纸把我拴在了屋檐下,真是别出心裁。

生2:"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这是多么快乐甜蜜的回忆啊!

生3:"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我从这里看出姥姥是非常疼爱作者的。

生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有这样的姥姥该多幸福啊!

师:是呀,对于姥姥给我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往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都是非常真实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描写:"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地)"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拴。

师: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拴。

师: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我认为也是这个"拴"字。

师:谁能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

生:(做"拴"的动作。)。

师:(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别忘了打一个结。(教师演示打结的动作。)。

师: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生: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生: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

师:拴得紧吗?谁来读读?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拴是拴住了,但还没有打结,谁再来读读?

生:(很有趣味的)"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下文,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生自由读课文)。

师: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真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师: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是什么?

生:姥姥剪的"牛驮小兔"。

生:还有牛和小兔一起吃草这幅作品。

师:这段话中,拴住你的是什么?

生1:拴住我的是姥姥的亲切和慈祥的面容。

生2:拴住我的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生3:拴住我的是那段属于作者的快乐、惬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

师:想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吗?来,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生自由对读。)。

生:(全体)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剪出一幅图样。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我不解地问:

生:(不解地)"牛干啥驮着兔子?"。

生:(全体)姥姥笑了:

师:(打趣地)"谁让牛是兔子的姥姥呢?"。

生:(全体)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

师:(指着该生)你嚷呀!你不嚷我就不剪呀!

生:(大嚷道)我还要!我还要!我还要!

生:(全体)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问:

师:"看明白了吗?"。

生:(全体)我想了想说:

生:(调皮地)"我知道了,是说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呐!"。

生:(全体)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

师:(教师将该生搂在怀里,疼爱地)"机灵鬼!"。

师:我们表演得怎样?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

生:感觉到了。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生(读):"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生: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

师: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

生:缠。

师:"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生1:姥姥,我属兔,你再给我剪一只兔子吧!要不然,我可要去游泳啦!

师:别去,危险!那好吧,姥姥就给你剪只蹦跳的兔子。你也来缠缠我。

生2:姥姥,你属牛,剪一头牛给我这只小兔子吧!

师:这孩子,我就给你剪只拉车的老牛吧。你也来缠缠我。

生3:姥姥,再给我剪一张吧,明天我要拿给小伙伴看。

师:我的小机灵鬼,你还有完没完,这是最后一张了啊,剪只睡觉的兔子给你。

师:这真得是最后一张吗?

生:(齐)不是。

师:从哪儿看出?

生:"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我从这里的省略号看出,姥姥还给我剪了许许多多的兔子和牛。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品文本。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2、好听!挺亲切的。同学们,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3、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你觉得课文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5、就是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中用了哪些关联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8、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二、研读课文,体会姥姥的特点。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请同学们轻声读1—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3)想欣赏一下姥姥的剪纸作品吗?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姥姥的剪纸有什么特点?姥姥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无所不能、技艺高超、心灵手巧……)。

(4)你们能仿照课文的句子来赞一赞姥姥的剪纸吗?

出示句型:剪——像——,剪——像——,剪——能——,剪——能——。

(5)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引导学生抓住“死死地捂住”“摸着剪”“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来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3、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剪纸绝活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1)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2)你能用学过的俗语、谚语、名言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

(3)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4)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4、过渡: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她还是一个            的人。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人缘广、干脆利落。

三、透过剪纸,体味祖孙情深。

2、默读课文第7—13自然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剪纸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点?(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姥姥对我的喜爱和呵护,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4、引读:从那时候起,……充满了好感。为什么这里用省略号,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煮饭的老牛、洗衣服的老牛、喂猪的老牛……)。

5、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6、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三、心梦飞扬亲情流淌。

2、请你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无声的爱》《我的童年》《我是风筝,你是线》《联结》)。

5、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一段话。

四、总结课文,传递恩情。

1、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2、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在你的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是的,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一定和文中的姥姥一样有一个永恒的动作、一个永恒的眼神、一句永恒的话语,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一个当你晚归时那焦急的眼神,也许只是一句让你早已厌倦的话语:“小心,别着凉﹗”……这些都值得我们捕捉、记忆和怀念。

3、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感恩的心》响起。)。

五、课外拓展,延伸亲情。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3、拓展阅读:朱自清《背影》。

冰心《荷叶母亲》。

六、板书设计: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二十一

成尚本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要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三个儿童走在一起进行沟通,那是诗意的欢聚。“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而文中那些精美的剪纸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我”的“刁难”、“调皮”、“耍赖”和我们教室里的孩子那么相似,他的姥姥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慈祥、善良。怎样让孩子走进文本,和笑源进行诗意的欢聚,我尝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来感悟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及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

1.以画面再现情境。李吉林老师在小学语文情景教学中,强调了“形真”,就是把课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形象真切地再现出来。《姥姥的剪纸》一课作者描述姥姥剪纸技艺深湛,“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我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剪纸,加上音乐的渲染,指导学生朗读,而后让学生学着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的剪纸,学生身临其境,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找寻到欢欣的元素。但由于课上时间的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说,创作的题材还不够广泛。

2.以音乐渲染情境。本课中我选择了两段音乐,《过新年》,用喜庆的音乐配着精美的剪纸,让学生感受姥姥心灵手巧,为整个村子增添了喜气,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我选择经典银幕金曲《atimeforus相处岁月》,旋律动听怀旧,引领学生体会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让学生思绪飞翔,激励学生说话“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         ,我的心境与梦境就会变得有声有色。”升华学生主题,激起学生的共鸣。听着孩子那发自心扉的话语,看着他们那身心入境的表情,真的好感动。

3.以语言描绘情境。在教学中,无论是导语,还是过渡语,还是评价语,我都力求饱含感情,生动形象,为学生体会课文设置情境氛围。当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时,我随机评价:“勤劳、善良的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让学生看“喜鹊登枝”图后,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随机评价:“发自内心的赞叹”“姥姥剪得好,你读得好,把喜鹊都读活了”课末,我饱含地说:“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不是——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啊!”我用情感拨动学生心底的琴弦,这时再读课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4.以想象放飞心境。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想象是儿童生命和儿童文化的魄魂。让孩子流动孩子气,就要注重为孩子的情感释放、想象放飞空间。课上,我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对文本形象产生角色认同与移情体验。孩子在课堂上朝姥姥“耍赖”,变着花样刁难姥姥。孩子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中、在想象的推动下,创造出活泼的语言。

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由于自己对课堂节奏把握不当,出现了前松后紧,学完全文后,本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用“姥姥的剪纸”为题,让孩子深刻体会“剪纸”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但综因时间的有限,而放弃了!没有听到学生自己的见解,真的有些可惜!

常常在想:我们语文老师更需要一双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颗孩子的童心,做一名“长大的儿童”!让我们课堂处处流动“孩子气”!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二十二

1、把课后生字抄写两遍,并组两个词语。

2、给划线字注音,并读一读。

山屯(     )庄稼(     )捂住(     )。

耍赖(     )啧啧赞叹(     )。

不解(     )挑剔(     )刁难(     )。

择菜(     )熟能生巧(     )。

3、用楷书把下列词语工整、规范的书写一遍,力求美观大方。

技艺悦耳刁难岂知疏密 耍赖广结善缘无可挑剔    。

吉利甚至屋檐 温顺 敦厚 联结 熟能生巧 数九隆冬。

4、整理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特别是成语。

5、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有声有色:                             。

6、照样子、写词语。

7、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

【感悟·探究】。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组内互读)试着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姥姥剪“           ”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她        剪,         剪,         剪,         剪,         剪,甚至         剪。

3、理清内容。

一(1-3)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二(4-6)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4、佳句赏析:

(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表面上看,这里拴的是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心,拴的是孩子调皮地野性。事实上呢,姥姥恰是在这个时期,用她的剪纸,为“我“营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剪纸世界,为我打开了剪纸的艺术之门,让我感受到了来自于她的关爱体贴之情,让我享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而这,恰恰让“我”多少次梦回故乡,梦回那剪纸的世界,而姥姥,无疑成为“我”梦中的主角。于是,姥姥的剪纸,带给的不仅是我,还有的是乡亲们的浓浓的爱。这是亲情,也包着乡情。

(2)“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里“缠”不是纠缠,而是情深意长的“缠”啊。这个“缠”字,是依恋之缠。这个“缠”字,是对剪纸的迷恋。一个“缠”字,说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纸,迷上了剪纸艺术,也迷上了姥姥与我剪纸聊天的亲情。我忘记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记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3)“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儿: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这里的姥姥是一个好说话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从中也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是一个勤快的人。而勤快,让姥姥手巧,而手巧心善,又让乡村的人们感受到了剪纸这门艺术带来的生活的美好。于是,左邻右居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那是姥姥的劳作,是她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浓浓的剪纸情,乡亲情。

【拓展·延伸】。

1、描写技艺高超的成语:巧夺天工、妙手回春、百步穿杨、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一鸣惊人、炉火纯青、登堂入室、疱丁解牛、游刃有余。

2、描写艺术品的成语:精雕细刻 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举世无双 鬼斧神工。

3、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二、学习1——6。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

2、交流。相机板书:神。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后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心情读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

(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师: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师: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

……)。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指导朗读。

(5)“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三、学习7——11。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5、讨论交流。

兔子骑在牛背上——疼爱;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6、能不能给这两张剪纸起个名字?

7、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8、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9、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四、学习12。

2、生:(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师: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生齐读上段文字。

4、师: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下出现一条红线。)。

生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5、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凝望、浓浓的爱……)。

6: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7、交流学生的写话。

8: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情。

9、过渡: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1、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颗心。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个梦。)。

12、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生: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

2师: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教师轻声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更多资料:

姥姥的剪纸教案篇二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语言材料感悟“我”与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教学过程:词语引路,把课文读薄。

(一)一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串声音。

1.回顾导入后,读上节课学过的两组词语:

啧啧赞叹       左邻右舍。

刷刷刷刷       择菜薅草。

悦耳至极       喜鹊登枝。

清清爽爽       牛驮小兔。

2.围绕这两组词语,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二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1.快速浏览课文,找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对剪纸声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重点释词“有声有色”。

观察刚才的两组词语,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什么?(左边一组跟“声”有关,右边一组跟“色”有关)。

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具体可能各是什么?

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一番。

二词语扩散,把课文读厚。

(一)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1.这“有声有色”的生活中,最让作者欲罢不能的是什么事儿?当作者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他的身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

2.默读描写“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些事情的段落,把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组织交流:

在“喜鹊登枝”的窗花处,抠一个词“熟能生巧”:

先依托有关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再问: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生摸拟剪纸生活场面读上句,让学生在朗读节奏的变化中体会“熟能生巧”。

在“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处,抠一个字“拴”: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然后由下面这句话切入: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

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读后组织交流:

师生表演读描写祖孙俩剪“牛驮小兔”窗花的文字,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生扮作者,师扮姥姥,摸拟作者“缠”姥姥的场景,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二)二度扩散,读出笑源的心梦之境。

1.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上段话。再读这段话中描写剪纸的文字。让学生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

让学生给“联结”这个词找一个近义词。作者为什么用“联结”这个词语?

姥姥的剪纸还将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心 梦)。

三词语变异,把课文读活。

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

拓展延伸。

此刻,你想对姥姥说什么?写下来。

实践活动:

1.收集剪纸作品。

板书设计:

心     声    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064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