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志,也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总结应当客观真实,同时要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使其更具个性和独特性。以下是一些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一
1.使学生们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们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们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们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们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们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们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们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们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们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们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们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们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们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们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们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们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们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们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们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们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们的应用能力。
学生们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们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们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们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二
4月6日上午第二节听了陆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很有感触。一节课听下来,没感觉到累,而是非常的轻松。这节课学生也学得很开心。轻松的课堂气氛,加上陆老师巧妙的设计,使得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开心。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实际入手,陆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这个环节可以说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老师从2升,500毫升,5毫升,甚至1毫升,从大到小出示了不同容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容积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陆老师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把2升的水倒入500毫升的容器中四次,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与1毫升液体之间的两个关系,真正去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新授课中,陆老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练习上,陆老师也从简单到难进行了安排,特别是最后一个题目,如何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陆老师通过直观的操作,既突破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又道出了用量筒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用普通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区别!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三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的第一课时。
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基于课程标准;
二、基于教材;
三、基于学生经验;
四、叙写学习目标;
五、评价设计;
六、教学流程。
下面我针对这六方面详细介绍。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4个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知识来学习容积的知识。
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容积和体积容易混淆,甚至认为容积就是体积。在“升和毫升”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这两个问题:一是机械记忆升和毫升的进率,对升和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二是认为升和毫升只有在计量容积时才会使用,其实不然。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成为动态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与体验容积和容积单位,所以制定以下的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并掌握容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概念,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我采用的评价方式是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应用式评价。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针对目标1,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应用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会求梯形的面积。
针对目标2,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标3,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本课的教学媒体应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联系旧知,引发思考。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初步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茶叶筒、药盒、烧杯、墨水瓶,问同学们看到的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途呢?当学生说出来用来装东西时,教师指出能装东西的这些物体叫做容器,并把学生所说的“装东西”规范成“容纳物体”,并板书:容纳物体。
2.深刻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长方体塑料盒,问:塑料盒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塑料盒的容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盒子中沙子的体积是否是盒子的容积的这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体会容积的概念,没装满还能再装和装得太满了已经超过了的这两种情况沙子的体积都不是盒子的容积,只有装得不多不少,正好装满时才能体现容器的容积。
3.感知容积和体积的不同
出示两个体积一样的杯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容积是否一样?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积单位
通过问学生知道容积单位吗?在哪里见过?指出容积的单位是升和毫升,然后出示教具找出容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自己知道的,体会数学知识到处都有,就在我们身边。
(四)实验操作,感知容积单位大小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有两次感知:第一次是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从而得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是感知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互化,再次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五)回归生活,运用知识
第一关是基础练习,第二关是拔高练习。
(六)课堂小结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四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说设计意图。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的容积解决单间的实际问题。
2.经历直观、实验、观察、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充分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大小,建立健立1升、1毫升的表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概念,知道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会计算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推导容积的进率,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标有1升的量杯,标有1毫升的量杯,1个试管,四个纸杯,1个1立方分米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盒。这是一个长方体纸盒,我想知道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怎么办?(量出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从哪量?课件出示长宽高分别为8分米上、6分米、5分米。计算出体积。
2.往这个盒子里面装满沙子,猜这个盒子能装多少沙子?为什么装入的.沙子的体积比盒子的体积少?(纸盒的体积是从处面量的,有厚度,而沙子在纸盒的里面,要把厚度去掉,从里面量)。
3.盒子面所能容纳的沙子的体积就是盒子的容积,再比如,这个盆子,盆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分子的体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容积吗?(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的知识,板书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讲述: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板书:——,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毫升。板书:——升、毫升。
3.(1)我要将这一升水,倒入这个1000毫升的量杯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10毫升水大约是这么多,想象一下毫升水大约有多少?100毫升水是这么多,500毫升水是这么多,把这一升水全部倒入这1000毫升的量杯中了,你发现什么了?(1升=1000毫升板书:——)。
(2)把这1升水倒进这个1立方米的容器里,你发现什么了?我再把这样升水倒入这个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这样的关系:1升=1立方分米。1ml=1立方厘米。板书:——)。
4.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这些物品的容积大约是多少?计这个纸杯大约能装多少水?(把纸杯倒满水,再倒入量杯中,发现这个纸杯大约能装200毫升水);估计一下几杯水大约是一升?(装满一升水,倒入纸杯量,发现5杯水大约是的升水)。
5.教学例5。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强调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瓶墨水约50()(2)一桶色拉油约5()。
(3)泡泡液约100()(4)汽车集装箱约6()。
2.单位换算。
30升=()毫升20000ml=()l。
46立方分米=()l430ml=()立方厘米。
2100立方厘米=()=ml=()l8.04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说设计意图。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们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们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们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们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们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们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们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们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们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们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们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们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们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们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们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们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们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们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们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们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们的应用能力。
学生们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们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们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们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容积的含义,体会容积和体积的关系。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积观念。
3、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
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故事情景。
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孙悟空,它可厉害呢,有72变。
二、复习导入。
第一变回忆。
(1)什么叫体积?
(2)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3)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第二变思考。
1、教学容积概念。
运用你的预习知识,把魔方、电饭褒、雪梨、汽车的油箱这四种物品分成两类,你是怎样分的?说明理由。
生:空心的能装东西的。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空心的,能装东西的物品?
生:举实例(饭盒、矿泉水瓶、奶牛盒……)。
师:你想知道这些容器里面能装多少东西吗?
什么叫容积?从中国文字的字面解释容:容纳积:体积。合起来:像电饭褒、汽车的油箱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它的`容积。
练习。
根据容积定义判断:
(1)电饭褒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2)数学书p53页第一题。
突出:体积(外面量数据)容积(里面量数据)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关容积的数学信息?
生:500毫升18.9升。
师:升、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积单位。板书。
生:净含量:250毫升1升……。
(选1升和1立方分米来对比,为实验作铺垫)。
练习:(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各自收集物品的容积。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品,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数学书p53第三题。
3、教学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师:谁知道这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写的。
师:你对这个关系不表示怀疑吗?真理总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想验证一下,你有方法吗?
由学生做实验:1升的冰红茶、500毫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容器。
师:从实验中你证实了1升=1000毫升,还得出什么结论?
生:1升=1立方分米。
如此类推:你还能推理出什么关系?
生:1毫升=1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
练习:数学书p52做一做第一题和p53第四题。
第三变:计算。
4、教学容积的计算。
指一名学生读题。(突出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要改单位?求容积)。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四变:运用。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咳两声,讲了一节课,老师口干了,很想喝水。
师:谁知道一个正常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适才健康?
生:1500毫升、1000毫升……。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书里介绍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书p52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
小组活动:
(要求组长分工要明确:不同的人负责倒水、记录、计算以及汇报,倒水要注意别溢出来,注意纪律。)。
(1)将一瓶约()毫升的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全班分享。
五、总结质疑。
六、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作业:
1、到商店、超市调查标有容积单位的商品及净含量,编一道有道容积计算的题目并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课本上是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学习容积的计算的,而在后面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的空间形状,再动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这就变成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八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谈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九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0页—51页容积和容积单位。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 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m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入后,按上面上个问题自学书第50页的第三段,说说计量容积用什么作单位。
1、学习容积的概念。
(1)打开长方体纸盒,讲解容积的概念。
(2)让学生例举说说什么叫容积。
(3)比较容积和体积的区别。
(1)了解容积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和毫升。并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出示量筒和量杯,师演示将1升的水倒入量筒,让学生观察,得出:1升(l)=1000毫升(ml)。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让学生观察得出:
1升(l)=1立方分米(dm3)。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3)渗透养生知识,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和2.5瓶矿泉水。
(4)讲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情况,渗透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思想。
2、学习容积的计算方法。
(1)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3)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三、实践应用:(多媒体出示,并动画演示。)。
4、讲解爱迪生的小故事。
1、书第51页的“做一做”
2、书第52页的第1、2题。
提高题:书第55页的第16题。
四、归纳总结。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例5(略)。
单位是。
怎样算例6(略)。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一
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是在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后,学生对体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积单位已掌握,明白其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能用其解决问题。容积的概念较抽象,理解是重点,鉴于此,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直奔主题“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是容积了吗?”孩子都能找到答案,但都是在照本宣科。所以老师要求“通过别的例子说明什么是容积”,学生举得例子都很好,这说明一是他们的预习奏效了,二是生活经验对他们很重要。然后找到学生所举物体的共同点“容纳别的物体”,继而抽象出容积的概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还讨论了“所能容纳”的意思。
总之,这节课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有意识地创设了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二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本册教材三单元体积教学后的内容,看到这样的课题我开始犯愁了,概念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使抽象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去理解?备课时我想了许多创设情境的方法,最后试想,不能从课本提供的概念入手,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创设情境,即让学生课前收集饮料桶、酒瓶、药瓶、纸箱、纸盒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些东西。课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琢磨这些东西,看能发现什么信息,从许多的信息中发现升和毫升这样的单位,到底表示什么呢?从而激发起探究的欲望,课前我脑子里还没个头绪,然而课中学生的表现竟然出乎我的预料,探究的那么自然、那么有序,个个兴高采烈,从发现信息到研究信息,再到猜想、验证得出结论都是那么水到渠成,我着实感到如果给了孩子们思维的空间,探究的时间,孩子们并不笨,真的!尤其课堂上一个孩子的疑惑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当我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环节容积单位的教学衔接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探究过程中大家还有什么疑惑吗?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怎么也弄不懂体积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怎么能和体积单位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相提并论呢?我想他可能对书上介绍的1升=1立方分米和1毫升=1立方厘米产生了疑问。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我趁势引导,是啊,老师也纳闷呢?他们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一个导入下一环节的问题的情境这样产生了,我心里暗自高兴。佩服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仅帮了我的忙,而且抛出了探究问题。于是孩子们带着问题去猜测,去验证,又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孩子们探究的不亦乐乎,豁然开朗,问题解决了。从他们满意的笑脸中,我感到了孩子们确实懂了。正是有这样的课堂问题的生成,才有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渐渐地他们不会只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中给出的结论了,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这正是“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体现”
于是课后备课我总结出了这节课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的五步法:
一、收集材料,目标展示。
二、观察材料,发现信息。
三、研究信息,提出猜想。
四、交流验证,发现困惑。
五、实验解惑,得出结论。要说这节课成功的经验,并非归功与备好的充分的让学生按我设计的程序学习的教案,而是课前的教学材料的收集、课堂情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究空间和时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三
引发学生回答:容积与体积、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应该有某些联系。
2、找出知识的源头。
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之后,带领学生回忆体积的含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冰箱的体积就是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让学生比划一下冰箱的体积:从外面量出它的长、宽和高。
回忆了体积的有关知识,然后顺势利导:老师打开冰箱的们,把冰箱里面的空间放满实物,这些实物的体积是冰箱的体积吗?这些食物的体积是冰箱的什么?引出容积的概念。
3、分析对比。
容积中,容是什么含义?积呢?可以理解为:容纳物体的体积。
继而思考:谁容纳物体?引出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以冰箱为例子,说出冰箱的容积和体积分别指的那一部分?继而找出体积与容积的不同: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从外面测量体积,容积是它所容纳物体的体积,从里面量,同一个物体,体积要比容积大,因为容器有厚度。
4、自读自悟。
再次指导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根据书上说的“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让学生理解容积单位不仅有升和毫升,还包括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只有计量液体的的集体,采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5、理解进率。
一升水有多少?一毫升水有多少?建立相对应的容积单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虽说学生经常喝的奶和常用的墨水瓶上都有容积单位,但是毕竟留心的没有多少个。在这里,重在找学生常见的容器,先初步了解。然后正式介绍,一升就是1立方分米,1毫升就是1立方厘米。然后让学生自己推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整体回顾这节课,感觉思路是很清晰的,课堂效果也很好,但是,在读书和审题方面,力度还是不够,尤其是准备的学具方面,还是不到位,提前让学生照一个打针用的针管,看看刻度,效果更好。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四
如果问某一个成年人1升水和1毫升水是多少?或者让其估计一下某一个物体的容积,我想大部分人不会有很大的把握来回答。也许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1升水和1毫升水是多少,只知道其进率是多少。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成人在小的时候完全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法,没有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看到商标的标识,而没有工具进行称量。《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能够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我在设计教学时融汇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选取了两套教材中较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及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单位,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并且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容积是多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课堂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代替做,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提前说,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因此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体会容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倒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去概括总结,发现获得。教师真正起到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美国华盛顿一所学校,一进门有这样三幅横帘:“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是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在教学容积和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把1升水到入1立方分米中,把1毫升水到入1立方厘米中,看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通过亲自动手,亲自观察,我相信会给学生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这会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也无法得出精确的结果,这就需要人们进行比较准确地判断。因此估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更是难以像质量那样很容易的得出精确的数据。因此在学生建立1升和1毫升表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估算。让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容积是多少。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我选取的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如:牛奶,饮料,洗发液等。又让他们对自己经常用的水具进行估计,知道自己一天喝多少水。而且我也让学生知道人一天大约要喝1000—20xx毫升的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五
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之后学习的,是建立在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设计的思路是“认识容积――学习容积计算――认识容积单位”,学生在观察教具中认识容积的意义,再让学生想一想要求木盒的容积就是求哪里的体积?它要怎样计算?通过自学知道容积的单位以及它和体积单位的关系,最后在练习中学会容积的计算。是按照教材思路处理的,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距离比较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数学源于生活,因此,应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所以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能不拘泥于教材,有时要能突破教材的束缚。于是我又尝试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再观察这个空间是什么形状的,把你观察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绝大部分同学观察出空间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这样就把空间转化成了图形。通过这一步,这时学生其实已经知道计算容积的方法是用计算体积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力量,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再计算出盒子的容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单一地呈现例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自学书上的容积单位知识后,小组交流并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再在班上交流……,最后布置学生在课后到超市调查标有容积单位的商品和它的容积是多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把这一设计在另一个班进行了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根据测量解决问题,尝到了成功的`乐趣。课外调查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发现、认识数学及掌握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在实践中、交流中轻松地学习。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课本上是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学习容积的计算的,而在后面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的空间形状,再动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这就变成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六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本课新授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计算,运用体积知识导入的。这样让学生去体会容积和体积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中,教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通过比较、测量、计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练习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本课的教学,为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操作演示,充分感知,从生活实际入手,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知容积的意义,建立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1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