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案(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8:15:13
应用题教案(模板21篇)
时间:2023-11-24 18:15:13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案是教学的计划和方案,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了解这些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

应用题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

还剩多少个。

2、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9、课堂小结: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应用题教案篇二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

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出中间隐藏的条件.。

多媒体课件:两步应用题(一),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2.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

(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研究)。

1.学习例1.。

(1)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使学生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

(5)小组互相说一说分析思路.。

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

(1)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

(2)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

(小组讨论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

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师问: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

(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因为第三个已知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须先求.也就是说根据题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

1.基本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

2.游戏:智力闯关【详见探究活动】.。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

应用题教案篇三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应用题教案篇四

1、加强一步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应用题思路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理选择条件能力的培养。

课件。

同学们,想和王老师交朋友吗?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生介绍)你想了解老师的情况吗?想知道哪些呢?(生: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生猜,学生情绪高涨)老师今年到底多少岁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17岁,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今年27岁,张老师今年多少岁?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算一算,(老师装作若无其事)学生开始计算。

很多学生开始议论,觉得题目有些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算好了(用10+27)。

2、学生补条件(根据学生的提问,电脑逐步显示)。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的x倍。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老师的x倍。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直接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x倍。

(你有胆量试试吗?学生试做第(1)题)。

3、尝试解答。

4、交流想法。

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怎么想到要先求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学生相互说说)。

你还有其它想法吗?(求张老师今年几岁?张老师年龄与谁有联系?)。

比较两种思路。(小组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路解答余下的两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

比较刚才3题,解题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都要先求王老师的年龄)。

5、加强比较。

6、为什么前面几题只需一步计算,而刚才的几题需两步计算呢?(小组讨论,突出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

1、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条件做一做。

(1)电脑组的人数是英语组的3倍。

(2)科技组的人数比电脑组少25人。

(3)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和英语组的总数多10人。

(4)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多5人。

(5)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3倍少5人。

(6)文艺组的人数比英语组和科技组的总数少5人。

2、学生说说思路。

3、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今天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导入从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生成数学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要探索的问题。在展开阶段,能通过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来补条件,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多角度、多侧面的考虑问题。练习题的选材能充分联系学校、社会实际,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补条件、选条件,突出了应用题的思路训练,加强了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教案篇五

教科书第6-7页上的例1,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的第1-5题。

:使学生掌握这种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口算卡片、小黑板。

一、复习。

1、口算。

12400=8127=7080=。

3、混合运算。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例1,请一位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接着提问:要求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可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然后教师再问: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呢?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那么第一步要求的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写出第一步的小标题: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筐。

教师指名让学生列出算式:165=80(个)。

教师接着提问:下面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写出第二步的小标题和算式: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教师提问:谁能根据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骤和计算方法写出综合算式?

指名在黑板上列综合算式,集体纠正。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

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7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2、做练习二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4、5题。

应用题教案篇六

教科书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4)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应用题教案篇七

重点: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第二问时,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一)复习准备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应用题教案篇八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教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

一、导入新课。

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

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

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教师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出得数)。

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

二、尝试操作。

教师在磁性演示板上,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三、尝试练习。

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

(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后要求学生尝试说出道理)。

2、练后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上的例题,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练习说出算理。

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和白兔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只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要用两步计算。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

1、(1)学校里有12盆月季,9盆米兰。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学校里有12盆月季,米兰比月季少3盆。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公园里有6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4倍。一共有多少只猴?

五、数学游戏。

a)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互相拍)。

b)猜盒里的铅笔。(与导入新课游戏相同)。

c)编题比赛。

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游戏的长短根据所留时间而定)。

六、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出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评点:邱学华老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观念,用尝试教学理论作指导,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材,紧扣教学重点及关键。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适当,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案篇九

复习第6-10题,思考题。

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小黑板、投影片。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应用题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1、做复习第6题。

(1)学生读题。

(2)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怎样想。

(4)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两题里求已经铺的米数算法不一样。

2、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还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看哪个数量还不知道,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做复习第8题,

(1)清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每道题各是怎样想的。

2、讨论复习第9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3、讨论复习第10题。

问: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1)说出图意。

(2)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妈妈比小英大几倍?妈妈比小英的多少岁?

(3)从线段图上,你知道小英是多少岁?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进一步知道了些什么?

复习第7、9、10题。

应用题教案篇十

2、通过举实际例子亲身体验并感受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在亲身体验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3、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应用题。

4、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用两种方法正确列式计算。

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说出想法。

通过举实际例子体验数量关系。

一、引入。

1、谈话:。

(1)(拿起粉笔)工厂里生产出一支一支的粉笔,卖给我们的学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过来呢?(得出先装成盒再装成箱)。

(2)生举例子: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还能举吗?(举出不同情况的例子)。

小结:刚才进行了几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每60支装。

一盒、每20盒装一箱、装了4箱。

(1)观察从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问题编出应用题。

4、呈现学生编的应用题;

(1)一步计算的、两步计算的`、

(2)解决一步计算的与两步计算的连乘的应用题。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如: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问题是装了几箱。)。

二、展开。

1、独立思考:指着两步计算连除的应用题这样的又该怎么解答呢?看谁的方法多。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听;认真别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组长作好记录准备汇报。

3、全班交流:刚才每小组的小朋友都非常积极地说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认真地听别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们的想法展示出来吧。

(1)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这里学生说这种想法时出示线段图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选择一种说说想法、同桌互说想法。

小结: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4、试一试:

(1)独立做(用两种方法解答)。

(2)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个别说、同桌互说)。

5、比较、概括:刚才做的这道题目与开始时做的那道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练习。

1、针对练: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树336棵。平均每人栽树多少棵?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

2、比较练:

(1)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商场运来3箱衬衣,每箱有24件,一共卖了6840元。每件衬衣多少元?

独立做、个别说想法、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3、提高练:先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

食堂运来2车大米,每车有15袋,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独立做、汇报。

四、小结:你有什么新收获?

五、作业:课堂作业第45页。

一个工厂生产了4800支粉笔,平均装了4箱,每20盒装一箱,平均每盒装多少支?

平均每箱装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装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综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装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综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应用题教案篇十一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应用题教案篇十二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篇十三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100页第3题

应用题教案篇十四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习,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根据上一个练习,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应用题教案篇十五

1、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初步感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边听应用题边摆算式,认识加号、等号。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1、贴绒数字1、2、3、4、5、加号、等号若干。

2、教具若干。

1、集体活动。

2、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

a:“草地上有2只公鸡,又来了1只公鸡,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公鸡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小朋友用一道算式表示。(幼儿说教师记)“这道算式表示刚才的一件什么事情?(2表示草地上有两只公鸡,1表示1只公鸡,加号表示又来了,等于3表示草地上一共有3只公鸡。)加号是什么样的?(一横一竖)等号是什么样的?(两条一样长的横线),集体把2+1=3的算式读两遍。

b:“动物园里有1头大象,又运来了2头大象,动物园里一共有几头大象呢?你是用一道什么算式算出来的?”“这道算式表示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来说一说。”

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口报应用题。

a:“河里有1条鱼,又游来3条鱼,河里一共有几条鱼?”

b:“飞机场有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飞机场一共有几架飞机呢?”

“谁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告诉大家?”(幼儿发言)3、幼儿作业教后感:这节课是看孩子的理解能力,小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有的小朋友会把加法说成减法,容易搞错了。在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做对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篇十六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

首先,我用直观的教具,展示出了一个故事情境(农民伯伯的红萝卜),让幼儿接触应用题,知道什么是应用题和怎么编应用题,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图片尝试自编口述应用题,再过渡到根据算式编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最后每个幼儿一份算式题卡,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算式编应用题。

我的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难点是,编应用题最后要留一个问题,答案不能说出来。

1、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3、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为什么选择加法呢? 幼:因为又长出了2颗,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3+2=5贴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老师刚刚又是怎么提问的?(强调"还剩下")

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呀?

t提问: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选择减法呢?5-1=4

为什么选择减法呢? 因为拔起了一颗,送给了小兔子,数量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5-1=4 贴在黑板上。

t总结:

三、看图编题

t:你们都会了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1、出示ppt第一张图片,小鸟图。

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小鸟,这两只小鸟的姿势,好像是刚飞来的。

现在我想把这幅图编成一个应用题,记住一定要留个问题给别人哦。(如果没人,教师先;如果有幼儿,请一个孩子,)

让幼儿一起回答。5。算式是3+2=5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呢?老师在这里用了"一共",看来我们的加法应用题一般用"一共"来提问。

2、出示ppt第二张图片,夹子图。

图片上说的一件什么事?(请一个幼儿回答,教师编)

本来有3个夹子,后来破了1个夹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夹子呢?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老师在这里用了"还剩下",看来我们的减法应用题一般用"还剩下"来提问。

3、t:小朋友们,现在要你们来编应用题喽。请你们在三幅图里面选择一幅图,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你来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ppt 第三张,加法应用题三幅图。

请三个幼儿发言。

小朋友都很棒,刚刚我们编的应用题都是加法的,不知道减法的你们会不会呢?出示ppt第四张,减法应用题。

请幼儿发言。

四、算式编应用题

t:小朋友们真厉害,都会看着图片编应用题了。现在呀,我们换个玩法。老师这里有一个算式,请小朋友们看着算式编应用题。你来问,我们大家来回答。

出示加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出示减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小朋友们一定要编和别人不一样的应用题哦!看看谁的小脑袋转的最快。

五、我编你算,每人一份题卡

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嘛?现在啊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算式,听清老师的要求,就像刚刚一样,请你编一道这个算式的应用题,把你的应用题说给身边的好朋友听,让好朋友来回答并写上算式的答案。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篇十七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各类应用题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能正确地解答三类不同的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第8题后两题(加和减)。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2、集体订正,让学生重点说一说计算过程。

1、看图列式。

(1)示线段图。(用线段图分别表示蓝墨水28瓶,红墨水20瓶,求蓝墨水比红墨水多几瓶)。

请小朋友说说图上是什么意思?

(2)在图上改变已知数和问题,成为求蓝墨水瓶数的题。

让学生说说现在图里的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谁能改变和问题,成为求红墨水瓶数的题?(根据改变两个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

2、针对性练习。

现在,说说第一句中是哪种数量多,它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1)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几只?

(2)公鸡比母鸡少几只?

(3)松树比杨树少10棵。

(4)红金鱼比黄金鱼多5条。

师:我们分清了谁多、谁少,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分析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先做第一题,做完后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想一想,这道题里有哪三个数量?(张芳养17只,徐军养26只,徐军比张芳多养9只)。

根据三个数量,还可以编成另外两道应用题。

做第(2)(3)题。

做完后指出:虽然每道题里的'三个数量都一样,但由于条件和问题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样。因此,解答应用题先要分清条件和问题,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算。

4、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和绿旗面数都是与哪种旗比的。为什么解题的方法一样?

三、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前4道计算题,第11题、12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练习十二第13~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和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初步的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13题。

(1)读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口答算式,每一题分别提问为什么这样做。

3、口答列式。

(1)明明看40页书,东东看46页,东东比明明多看多少页?

(2)明明看40页书,东东比明明多看6页,东东看了多少页?

(3)东东看46页书,明明比东东少看6页,明明看了多少页?

刚才,我们已经练习了相差关系的三类应用题。现在请小朋友来看一看,这些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是怎样联系的。

1、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1)用小黑板出示第14题,说明要求。

(2)请小朋友读第一组条件。哪种鱼的条数多?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后面什么问题?为什么能求这个问题?现在把这两个条件与问题“大鱼有多少条”连起来。

(3)让学生完成余下的题目。

2、做练习十二第15题。

(1)小黑板出示,明确要求。

(3)这两个条件还能求出什么问题?

(4)指出:这道题已经知道这两个数,既可以提这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来算,还可以提这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算。

(5)第(2)题已知什么条件和什么问题?知道了蓖麻25棵,要求向日葵多少棵,发补怎样的条件?这个条件里谁的棵数多?请小朋友把这道题连起来读一读。

提问:这里补成了几道应用题?

4、做练习十二第16题。让学生说说题意,弄清小军、小虎都是和谁比的。

三、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5题第(2)题。

应用题教案篇十八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让幼儿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看图编应用题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作业纸、铅笔、橡皮擦等。

三、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四、活动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等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1-20单数,两个两个数1-20,五个五个数。

2、碰球游戏:复习6、7、8、的组成。

1.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复习数数。

2.师幼共同玩碰球游戏。

运用不同的形式复习数数,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巩固对数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ppt课件。(第一幅图:小鸟在天空飞翔)。

2、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小兔子吃胡萝卜)。

师:看看怎么了?(小兔子吃掉三个胡萝卜)。

3、看图自编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教师出示第三幅图片(小朋友玩气球)。

4、教师出示第四幅图片(蝴蝶飞舞)。

5、教师出示第五幅图片(鱼缸里的金鱼)。

6、教师出示第六幅图片(池塘里的青蛙)。

7、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现在可是要你们来练练本领咯!

8、出示图片,讲解作业要求与方法。

注意:

(1)写作业时记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哦!

(2)我们在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谁来说说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将纸放平摆正,抬头挺胸,手臂放平,食指与拇指的前端捏住笔杆,眼睛离纸头比要一把尺还长一点的距离。

9、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一道题目:看分合式列算式。

第二道题目:看图列算式。

1.幼儿欣赏ppt课件并。

说出图中发生的事情。

2.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

相应的回答。

3.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以。

及教师提示尝试编应用题。

4.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

行列算式。

5.观察作业练习内容,

倾听操作要求。

6.说一说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方法。

7.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活动中教师以提问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学会看图编应用题和看图列算式两个主要技能。在这里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运用课件生动形象又直接的观察让幼儿能更进一步的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不仅学习了新的技能,而且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在本次活动中,运用课件创设了多种不同的情景氛围,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学习,在复习数数和碰球游戏的.基础上清晰地知道6、7、8的组成与分合,在观察图片与对话中帮助幼儿梳理图中内容,使得幼儿能更好理解内容,让绝大多部分幼儿都能较轻松的编出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3.在操作环节中,询问并提醒幼儿正确的坐姿与握笔姿势,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注意到写字时的良好习惯,并应该每次都坚持保持正确姿势。

三、结束部分。

点评幼儿的作业情况。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业纸,其他幼儿进行检查作答情况。通过作业点评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篇十九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又、一共、还剩下”等词语口编加法、减法应用题。

2、两组图片进行对比,感知问号的不同问法。

3、参与白板操作游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体验口编应用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幼儿人手一道算术题。

活动过程:

1、导入。

2、学习看图口编应用题,并记录算式题。

(1)问题一。

--师:我们来看看谁带来了第一道题?图上有什么?

--出示美羊羊笑脸图,表示答对了。

(2)问题二。

(3)理解对比两幅图,感知问号的不同问法,幼儿学编应用题。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用三句话把三幅图连起来完整讲述?

--教师:我们用三句话讲述,最后一句是提出一个问题,这样的讲述我们叫它应用题。

--谁能用三句话把这三幅图完整讲述编出一道应用题?

--教师:这里的的两个问号提问是不一样的,飞来是用一共来表示的,飞走是用还剩下来表示的。

--幼儿根据应用题记录算式:6+3=9、9-3=63、根据生活经验幼儿自编应用题。

--刚刚我们都是看着三幅图来编应用题的,现在我们能不能看着算式口编应用题呢?

--幼儿每人一个算式题,尝试看算式编应用题。

4、结束活动。

应用题教案篇二十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应用题教案篇二十一

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看图列算式。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考虑到孩子对减法应用题理解有难度,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次自编减法应用题。首先运用了挂图让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方法,然后让幼儿结合图片练习自编应用题。再过渡到联想生活实际编应用题,最后让幼儿根据图片,编题、说题、写题,由浅入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

(1)教幼儿初步学习自编减法应用题。

(2)根据数字或算式进行仿编、创编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图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

一、巩固复习加法应用题,以问答形式回答所提问题。

二、学习看图自编减法应用题。

情景导入:

(2) 提问,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请一名幼儿把算式写出来,刚才老师让小朋友根据挂图完整的吧这幅图复述出来,这种形式就是减法应用题,应用题有他必然条件,一件事,两个数字一个问题,这是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那么老师让小朋友根据老师给你们讲的上述条件请小朋友们看图编一编减法应用题。

(3) 出示小鸟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仿编应用题,并把算式写出来

三 尝试用数学创编减法应用题

四 探索用减法算式创编应用题

进一步加深巩固,让幼儿根据减法算式进行创编 如9-3=?

五 自由发挥编减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六 游戏操作练习:

七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带着礼物回家给爸妈编应用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1534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