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语文教案(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8:19:07
将进酒语文教案(专业13篇)
时间:2023-11-24 18:19:07     小编:曼珠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它包括了教学目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案的编写能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理和安排,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现在是时候准备一份教案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教案的编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法。教案的完善离不开教师们的共同探索,以下是一些教案的实际应用案例,供大家参考。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一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目的意思是“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重点)。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诗。(重点)。

3、正确认识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难点)。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让学生通过吟咏和诵读从而领悟古典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读出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本文时而奔放,时而深沉,感情大起大落,学生容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感受诗人情感变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中有他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欣赏名家诵读初步感知:

我们这一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吟咏和诵读领悟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体会诗歌特有的诗境和诗情。

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支持人任志宏的朗诵。

……。

朗诵的怎么样?感情是不是特别投入?话剧演员濮存昕的朗诵感情更投入。

播放濮存昕的朗诵,进一步感知。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通过欣赏名家的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重音、声调等有了比较深的印象,老师在多媒体上把重音、声调也做了标注。下面请学生结合注释,自由大声地朗读,过一会找同学展示。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三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李白的《将进酒》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龙元年(7),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四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二、关于《蜀道难》。

在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给学生2—3分钟速读一遍课文,之后找一名同学范读,订正字音,断句。

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开辟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明确: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

明确:明人胡震亨说“言其险,更著其戒”,诗人的用意其实在此。

学生体会全文,诵读全诗。

教学重点。

1.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二、写作背景介绍。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三、分析鉴赏。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四、写作特点。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五、学生诵读全诗。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五

诗人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有些属于感觉的夸大。

用琵琶曲《阳春》。

《将进酒》唐代诗人李白所做乐府诗,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了自己的愤激情绪。

李白(7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鉴赏。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绝对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六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并背诵全诗。

学习起兴、用典、夸张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赏析诗中情感脉络之变化,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概括全诗内容与情感。

能品味诗人婉曲语言中的深层含义,并学会联想比较的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认识诗人对自我的肯定与对现实不满的矛盾思想,认识“以酒销愁”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鉴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以杜甫《饮中八仙歌》导入,谈谈诗中礼拜形象。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背景简介(略),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换?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朗读全诗,教师范读。(注意节奏点,用韵、语调变化)。

四、分层赏析,理清脉络,帮助诵读记忆。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展示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生动现象的描绘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美丽如画的景色,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学生分析:

济南冬天与南方部分城市的冬天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作为南方的学生对于济南冬天特点理解并不困难,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选取特别角度描绘冬天的方法,理清线索,理解作者如何精心遣词造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准确把握课文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

学生: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以及作者老舍先生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看到,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带来希望和力量,那么我们来说说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老舍先生用“可爱”、“宝地”、“理想的境界”来形容济南的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是不是和老舍先生说的一样特别。(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发挥主体、整体感知。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2、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大屏幕显示)。

a、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美的?

b、济南的冬天可爱在?

c、为什么说济南是一方宝地?

教师点拨归纳:

a、济南的美在它的山、水特有的一种色彩上的美,美在山坡上水墨画式的小村庄,一副和谐美好的画面。

b、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济南比作摇篮里沉睡的婴儿配上安适温暖的的画面,营造一种温馨、舒适、可爱的感觉。

c、通过暖寒、温热、明暗的比较,将济南响晴、温情、水润、没有风声的特点描绘出来,体现济南的特别和宝贵之处。

四、修辞品味。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结合课后研讨与联系练习第二题)。

a、找到课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方式的句子。

b、找到课文中的比喻句。

教师点拨: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六、板书设计。

与北平相比--无风,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与伦敦相比--响晴,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与热带相比--温晴,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体会到了济南的美、可爱、宝贵,它们分别是怎么体现的?(学生按照上节课的讲授回答,老师带领学生再次梳理知识点。)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齐读课文,回顾知识。

全班齐读课文。

检查课后作业,回答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从济南的山、水、天气、入手抓住重点介绍。

3、齐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问题。

课文多处运用修辞方式的作用?

b、体会课文中的情景交融。

教师点拨归纳:

b、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三、研读赏析。

学生自主交流活动,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示例: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以情动人,让人如临其境。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传神的写出了村庄和雪的神态,渲染一种安适宁静。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课文小结: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我们通过这篇课文可以看出四季都有各自的美,即使是严寒的冬天,我们要细致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

作业:以“心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学习本课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八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课后练习第二题。

将进酒。

李白。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九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诵读、讨论。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中国有很多特色文化,而“酒”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诗人与酒之间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古来文人骚客,凭酒赋诗,留下多少名篇佳句。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刘禹锡:“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然而,其中饮酒诗做得最好,也是最多的,恐怕要推诗仙李太白了。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其《不见》中,杜甫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李白的一生。

可见,酒似乎与李白的一生紧密相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劝酒诗《将进酒》。

二、整体感知。

过渡:学习诗歌的方法,重在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诵读,我们才能用我们的情感和心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心声。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著名演员濮存昕是如何用他的声音来诠释李白含蕴于《将进酒》一诗中的情感的。

播放录音。(点评:濮存昕的朗诵,带有明显的表演性质,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对诗歌的节奏与情感的把握还是很不错的)。

在我们刚才的听读过程中,濮存昕的朗诵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节奏和语调上有一个快慢高低的变化起伏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起伏?

明确:源于情感的变化与起伏。

那么,诗人的情感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呢?

板书:情感发展。

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音腔打开,把你们的情感释放出来,我们一起来把《将进酒》朗诵一遍。在诵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你们敏锐的直觉感知一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如果不能,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可以同桌之间讨论,拟出作者情感发展线索。(3分钟)。

三、课文分析。

悲伤。

包括哪些句子?(前四句)。

诗人“悲伤”什么?(韶光易逝,人生短暂)。

这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黄河水的“不复回”,表现韶光易逝。

以水来表现时光短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现人生短暂。

在表现“悲”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手法呢?(夸张、比喻、对比)。

还有一种手法。诗人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伤的气氛,寄寓了诗人的情思。这样的手法是?(起兴。《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小结:诗歌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伤。那么,诵读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如课后诵读提示所言:前两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故慷慨有之。但诗人这里是慷慨生悲——沉郁)(单读,点评)。

那么,作者在文中一直感伤下去了吗?

欢悦(洒脱)。

你是怎么看出诗人并没有把对人生短暂的感伤继续下去的?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一句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及时行乐。

过渡:有诗云:“一杯清酒聚知音,半生相知有几人。”如今,三位挚友相聚在一起,正好开怀畅饮,故而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表现友人相聚之乐)所以,这一个小节,表现的情感应该是?(关键词)。

板书:欢悦(或洒脱或欢乐)。

那么,这一小节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慷慨激昂,读出欢悦与洒脱劲)(齐读)。

不经意中,哪一个句子被大家重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这一句包含哪些含义?

1、表现出诗人充分的自信,从“必”可以看出。表现出诗人儒家的那种渴望积极用世的心情。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么,又为何不为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举杯痛饮呢?即使破费千金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却又不被金钱所驱使,足令天下的凡夫俗子咋舌啊。

2、结合当时诗人的生活背景,词句也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小结:但无论是自信,还是自伤怀才不遇。我想,这也许都会是李白饮酒的一个诱因吧。

过渡:(教师读劝酒过程)中间是劝酒的过程,引出劝酒辞。(学生齐读劝酒辞的内容)。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十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将进酒》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

(1)老春,酒。

(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教学过程。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回答一:“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十一

《将进酒》这首诗歌大起大落,诗文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转癫狂,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海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由于本班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加之是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朗读这一块,学生大都比较薄弱,因此希望借助这一课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知识与能力:

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2、学习诗歌夸张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李白不畏权贵,视金钱如粪土的精神品质。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感受诗人形象。

体会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问题式教学法、诵读感知法。

多媒体。

一、导入。

中国文人,悲欢离合求一醉,风花雪月寻一醉。

二、解题览诗。

1、题目分析。

2、自由读诗。

3、分组读诗。

三、分析如何饮酒。

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到了李白饮酒时的哪些情态?领略了“酒中仙”的何等风采?

四、分析为何饮酒。

1、“人生得意须尽欢”,因“得意”而欢饮?

2、“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乐”而饮酒?

3、“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留名”而饮酒?

4、古来饮者无数,李白为何偏以曹植为例?他们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5、据上分析,李白饮酒的原因应该落脚在哪个字上?

五、美读课文。

1、学生配乐诵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六、小结、作业。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十二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有关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诗作选。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注:(1)老春,酒。(2)夜台,阴间。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路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东武吟》。

材料三:杜甫诗二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不见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课间音乐(幻灯片1、2)。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幻灯片3)。

同学们能说出李白的关于酒的诗句吗?(学生发言,幻灯片4、5、6)。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板书课题:将进酒)。

二、学习目标(幻灯片7)。

本堂课我们争取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背诵全诗。

三、配乐朗诵(幻灯片8)。

四、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布置思考题:如何鉴赏诗歌,今年的高考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就是抓住“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请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诗歌,整体感知。(板书:感知思想内容)。

2.学生自读。

3.学生回答思考结果(估计回答有多种)。

4.讨论:你为什么找这一句?联系你所学过的、知道的李白诗歌稍加说明。

回答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歌从这一句点酒入题,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诗中的李白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了。联系前面“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苦短的悲感来看,似乎反映了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回答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一句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并且高度自信。“有用”而“必”,这是何等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因此在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在《行路难》的最后他不是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吗?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这一句便成了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

回答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怀用世之才,立志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所谓“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更是愤怒地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所以这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

5.小结。

同学们的回答很好,其实同学们的有不同的看法,正是李白矛盾苦闷复杂的内心体现。李白生活在盛唐,但就在“开元之治”如日中天之际,唐玄宗就已开始失去励精图治之心,封建统治阶级渐渐脱下开明的外衣,朝廷广开才路的诏令也越来越变成一纸空文。不过在“安史之乱”前,阴影还潜伏在光明下面。因此,他一方面对唐王朝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一方面又对它还抱有很大幻想。一方面感到青春易逝,功业未成,而自悲自叹;一方面又觉得来日方长,此生还大有可为,而自说自解。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就出现了明暗交错、悲欢杂糅的调子。“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避世,“但愿长醉不复醒”也是一种消极避世;“长风破浪会有时”是渴望用世,“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是渴望用世。

6.集体朗读(板书:苦闷矛盾)。

五、讨论艺术手法。

过渡语:好的艺术作品讲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常常需要精妙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承载。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矛盾、苦闷的内心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请大家展开讨论,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分析。(板书:解读艺术手法)。

1.讨论。

(1)比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等。而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2)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前一句把壮浪的说得更壮浪,后一句把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形成反向的夸张,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

“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度夸张,这是多么痛快的宴饮,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极度夸张,极言名贵。

“与尔同销万古愁”,愁思之深,感情之奔涌,非如椽巨笔不能为之。

2.小结。

(板书:比兴夸张)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奔放豪迈的印象,与比兴、夸张手法的运用很有关系。读者明知这些诗句所包含的意绪是悲凉的,但却感到它们被表达得气势磅礴。这些诗句正如受伤雄狮的悲吼,照样能震荡山林,而决不是秋虫在窗下哀鸣,枯草在风中瑟缩。

六、指导背诵。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欣赏诗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朗诵了,接下来让我们在前面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遵循感情发展的线索会帮助我们记忆,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1—4)乐观(5—8)狂放(9—14)愤激(15—22)更狂放(23—27)愁苦(28)。

悲乐狂愤狂愁(幻灯片9)。

(学生单独背诵、齐背)。

七、总结创作风格。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幻灯片10)。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首诗便以雄伟形象的起兴,和极度的夸张,一吐胸中块垒,很好地展现了诗人性格,体现了飘逸豪放、流畅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板书:领悟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八、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看一首唐代另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将进酒》。比较一下两首《将进酒》,看看在创作上有何不同。(幻灯片11)。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参考:应当是“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句说何况正值暮春时节,娇艳鲜红的桃花零落如雨,令人感触到时光奔逝,生命短促,所以才有“劝君终日酩酊醉”这样劝人及时行乐的句子。

李白说“行乐须及春”,如果说前面写的是行乐,那么这两句意味“须及春”。这与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但相比之下,那种理想与现实碰撞而产生的痛苦情绪似乎更为沉重,而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和自信则在这里是几乎看不到了。这与李贺本人的遭遇和思想有关系,他是一位二十七岁便夭折的天才,自幼体弱,相貌近乎丑怪,却有一颗非常早慧而敏感的心。他算是有贵族的血统,但家道早已衰微。他因遭受打击,连进士考试都未能参加,后来只得到一个从九品的小小官职。羸弱多病的体质和不幸的遭遇使他的思想十分伤感。他虽也有远大的抱负,更怀着对于生命的深深眷恋,却常常感觉到前途迷茫和年华流逝的恐惧。这首诗正是此种眷恋和恐惧的产物,从中我们可看到一个封建社会青年诗人才华横溢而带有病态的内心世界。

两首诗歌的高下,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若论诗歌的境界,李白诗的高度是极少有人能企及的,包括李贺。

2.艺术手法方面(课后思考)。

(1)多用精美名物,辞采瑰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丰富的形象暗示性,诗歌形式富于绘画美。

(2)省略叙写语言,笔下形象在空间内作感性显现,自成完整意境,有如电影“蒙太奇”,启迪读者联想。

(3)结构奇突,结尾二句在前文关于人间乐事的瑰丽夸大的描写基础上,猛作翻转,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九、布置作业。

2.就李贺《将进酒》的艺术手法写一篇赏析性小作,题目自定。

(回放配乐朗诵幻灯片,下课。)。

十、板书设计。

感知思想内容:矛盾苦闷。

解读艺术手法:比兴夸张。

领悟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作者邮箱:

将进酒语文教案篇十三

2、了解李白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激愤之情。

3、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1、把握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2、鉴赏全诗。

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内容如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笑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豪地说:“臣是酒中仙!”而这首《将进酒》正是李白所作的一首劝酒歌。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赐金还山”之后。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这首诗可能是三人饮酒宴上的祝酒辞。

提问:李白的诗歌风格一向是豪迈不羁的,你认为这首诗和他的一贯风格有区别吗?

明确:这首诗有豪放之情,但又不只于豪放之情。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极快。

(参见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152页)。

提问:你能简单总结一下这首诗感情的起伏变化吗?

明确: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寻欢,想要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联系自己遭遇,借酒抒发愤世嫉俗之情。结尾变得狂放,要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一同消除、忘却。

提问:本诗你读来有何感觉?

明确:略。

提问:以往我们学习的古诗多以七言为主,那么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参差错落。且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节奏疾徐多变,奔放而流畅。

课后练习第二题。

将进酒。

李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163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