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编写教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应该清楚自己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什么知识和能力。教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细心,以下是一些针对性强的教案建议供您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二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
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7、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
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
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1、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蝌蚪图1蝌蚪图2蝌蚪图3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后退长前腿。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三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学生动情读、参与演,让学生感知故事。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1.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二)提问:
(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学生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4.观看课件(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四
本班学生由大班和中班学生组成,学生们来班前不懂任何汉语话,也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在这种情景下仅有在班里能与汉语言接触,所以我在班里让学生们多听,多说。
1、经过多种形式的看图讲述,激发学生大胆说汉语的兴趣。
2、经过多便讲述,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本事。
3、经过看图讲述,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资料。
重点:激发学生大胆说汉语的兴趣,记住,理解故事资料,发展口语表的本事。
难点:记住故事资料。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蝌蚪吗?他的妈妈是谁?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齐看看是怎样回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一,请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上头的资料,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图片让学生大胆的说。
教师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讲一遍,放光盘再听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资料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于鼓励。
教师请全体学生跟读故事。
教师指图,请全体学生饰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师担任,一边看图,一边讲述,第二次替换主角。
(一)结束环节。
请学生先自由结合看图讲述,然后交换主角再讲述。
(二)延伸环节。
请学生自由结合,边表演边讲述。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资料简单,容易让学生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资料,并很进取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我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本事不太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五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7课。
设计理念:
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认读8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池塘课件)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学生发表见解。
3、在这美丽的池塘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4、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故事。
5、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6、学生齐答。
7、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
8、学生书空课题,并齐读课题。
(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初读课文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说识字方法。
3、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多,下面就请你们一句一句仔细认真地读,看谁认识的生字多。
4、学生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5、同学们课文读得真认真,一定认识了许多生字,是吗?那就把你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吧!
6、学生逐字汇报自己认识的生字,并说识记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生字课件,并引导学生说不同的识记方法。
7、生字认识了,生字带出的词语你们认识吗?
8、(出示词语)学生读生字、词语。
(让学生自主识字,会读、会认,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三、课间律动。
播放歌曲《小青蛙》,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熟读课文,品评感悟。
1、把生字、词语送回到课文中,美美地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
3、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学生读文,汇报第1自然段写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2、学生比较后汇报。
小蝌蚪的话读得有感情。
4、指名试读。
5、学生读文评价。
6、学生仿照老师练读。
7、指名读文。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小蝌蚪照鲤鱼妈妈说的样子去找妈妈,他们找到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读第2自然段的样子,美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听了乌龟妈妈的话,小蝌蚪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指名读文。
3、小蝌蚪找到妈妈后,自己是怎样做的?咱们边做动作边读第5自然段好吗?(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
4、学生做动作读文理解词语“一蹬、一跳、蹦到”。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后来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比评感悟的熏陶,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游戏增趣、巩固识字。
2、学生在游戏中认读学生组词、说话。
4、学生看图汇报。
六、布置观察,实际感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七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你从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小蝌蚪问鲤鱼阿姨错把乌龟当妈妈找到妈妈(青蛙)。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长长的尾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八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黑(),甩着长长的(),快活地()。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习,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他们看见()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披着(),捉起虫来()。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习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习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习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习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习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再长出(),()变短了,最后变成()。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九
(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四)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也可将小蝌蚪带进课堂。也可用录像进行直观教学。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学生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学生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学生用书每人一本。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学生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学生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学生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一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三、分段欣赏。
1、观看课件。
(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
(二)提问:
(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
(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5、观看课件。
(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赏。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巩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三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四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十五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做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
“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
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
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有的可以猜测读,有的可以问同学、老师,有的可以做记号,等老师读时认真听。)
2、学生试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范读。
4、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a
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b
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6、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略)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图?并把与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读一读(张手让学生自己选择)。
2、全班汇报。(学生喜欢哪一自然段就汇报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顺序来。)
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朗读。
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烈,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他们会很快进入情境,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朗读。
第二、三、五、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关心、爱护、组织
学生会角色的朗读中来,然后选代表分、角色朗读。
3、戴上头饰表演读。
4、填空练习,体会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你有什么收获?
上完了这一课之后,我对新课改精神又有了新的体会,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1、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本课的朗读教学,我采用动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两种形式,尤其是动作表演,看着学生那天真、一丝不苟的动作和可爱的表情,仿佛他们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师不用任何言语,学生就已体会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法。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本课中的生字学生,想怎么学习就怎么学,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同时采用与实物联系、动作表演等方法,使他们轻松的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4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