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标。总结还要具备可读性,即使对于非相关人员也可以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内容。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让你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赞赏。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一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这一模块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2、传记简介。
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知识梳理。
重点:结合学案导学,自学整理,小组交流(10分钟)。
难点:解决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教师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4、三步阅读(20分钟)。
1)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2)自读全文。
思考重点问题一: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属文、机巧、术学、政事)此问设计用利对全文内容的掌握。
思考二: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慕当世、忧国忧民)此问既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速读全文,思考全文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又如何组织材料?此问目的在总结传记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学生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其次引导学生比较材料,不难发现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
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有梯度问题的探究发现,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
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内容的深化。
这样三步走,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人性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
5、作业:收集资料,自选一人,写篇小传。
总结:
张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才,那些优秀品质,都是支撑成就大厦的坚固根基今天,我们来读伟人的传记,不单单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从伟人的身上去汲取智慧和力量最后,我想用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共勉!
七、结束。
板书设计: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二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单元,涉及到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的内容,前面两个课题主要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本单元重点介绍有机合成材料,按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用的范畴。因此,在课程标准里,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内容。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一些性能和常见的用途。
2、技能目标:
学生在不断实验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不断提出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1、由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来完成。为此实验探究学习法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2、本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材料,查阅相关资料等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会采用情憬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验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
1、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认识部分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其性能,从而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通过以下程序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
1、创设2个教学情景。
(1)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的形成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填写课本99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在填表的过程中认识什么叫有机物,什么叫无机物,同时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指导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而自然引出有机物中: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的概念。
(2)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服务与生活、我会用自己事先收集的服装标签让学生辨认。
服装的号型、面料的种类及含量、及洗涤说明等内容。
2、安排2次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第一次探究:亲笔填写课本99面的活动与探究,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从计算中体会有机物中的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
第二次探究:通过灼烧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学会区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3、穿插三次讨论交流。
第一次:在学生探究出热塑性塑料的特性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能否用这类塑料制做:电视机的外壳、电脑外壳和电源的插座?在讨论中了解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次:在学生探究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鉴别方法,知道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优缺点后,讨论:为什么通常把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或羊毛纤维混合纺织来制成各种面料。第三次:在学生比较全面的学习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广泛用途后讨论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利与弊。
4、组织一次自学。
给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看课本103面,了解合成橡胶的性能和广泛用途,并简单介绍课本没有介绍的内容——天然橡胶。
5、配套5道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1有机化合物:一般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科学使用合成材料。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学们兴趣浓厚,结合试验、自学、练习,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本节内容,完成了学习目标。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三
在冬季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会选择一些电暖气,这样对取暖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不过对暖气选择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这样在选择的时候,才能够放心进行,那电暖器哪种好呢,电暖气的种类比较多,在对暖气选择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它各方面进行认识。
那电暖器哪种好呢如何选择最佳,这也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这样使得选择它的时候,都是可以放心进行,不过也是需要对暖气进行很好的认识。
电暖器哪种好:
1、油汀电暖器又叫充油式电暖器,油汀电暖器的散热量较大,使用寿命长,价格适中,售价一般在400~500元之间。适合在客厅、卧室、过道及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使用,具有安全、卫生、无尘、无味的优点。缺点是散热慢、耗电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暖器之一。
2、对流式电暖器,其安全性能较高,同时散热量较大。该电暖器的安全性能较高,运行宁静,缺点是升温缓慢,价格也在400元左右。
3、ptc电暖器,ptc是一种陶瓷电热元件的简称,它利用风机鼓动空气流经ptc电热元件强迫对流,以此为主要热交换方式。其内部装有限温器,当风口被风机堵塞时,可自行断电。可随意调温,工作时送风柔和,升温快,具有自动恒温功能,ptc元件一般都具有防水功能,所以适合在浴室使用,售价在300~500元之间,是目前理想的便携式家用电暖器。
通过以上介绍,对电暖器哪种好呢,以上是不错之选,这些暖气在选择的时候,都是可以放心进行,它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没有任何的损害,而且在使用上也是比较简单,是一个放心之选,购买的时候也是很轻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四
月饼种类从馅心讲可以分为好多种,而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五仁月饼,它外观一般黄皮硬壳,里面含有花生、芝麻等五仁,口感较硬,耐嚼味道香醇,价格便宜。
叉烧月饼,在五仁的基础上加入了叉烧,你会看到它的馅里含有花生、芝麻和叉烧等,因为加入了叉烧,口感更加好了,比前者软了许多,香味诱人,价格适中,是我最喜欢吃的月饼,中秋必不可少。
莲蓉月饼,因其外形美观,不易破碎,口感好,非常受到人民的喜爱。其最主要特点是馅心已经一体化了,一般以甜味为主,个人觉得贵而且非常不好吃。
水果月饼,口感细腻,非常好吃,适合送女孩子,与传统月饼差别较大。
蛋黄月饼,以蛋黄为主要原料,个人感觉贵而且不好吃,吃一两口就腻了。
当然还有许多月饼,如豆沙月饼等,不同的地方可能喜好不一样,像我是南方的就特别喜欢吃五仁叉烧月饼,以上喜好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秋节好吃的创意月饼款式。
酥皮芝士奶黄月饼(广式)。
芝士的浓郁遇上奶黄的丰盈,口感更加绵滑,搭配酥脆饼皮,回味悠长。
酥皮蛋黄芋蓉月饼(潮式)。
精选的芋头粉,磨泥后文火慢煮,芋香四溢,香檽绵甜。
果脯紫薯月饼(广式)。
精选果脯和紫薯干相互交融,口感层次丰富。
双黄白莲蓉月饼(潮式)。
优选当年开壳的湖南湘潭“三寸莲”,制作出的莲蓉口感细滑绵密。
蛋黄红豆蓉月饼(广式)。
制作咸蛋黄的鸭蛋经过草木灰加黄泥古法腌制45天而成,经过时间慢慢渗透,腌制出来的蛋黄起沙松化,再加上独特的饼皮与生蛋黄一起烤熟的工艺,成品浑然天成,口感也更加纯正。
中秋节月饼牌子推荐。
1.美心月饼maxim`s。
2.元朗荣华wingwah。
3.华美huamei。
4.广州酒家/利口福。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五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这一模块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现代郭沫若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在世界上亦罕见。
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传记简介。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知识梳理结合学案导学,自学整理,小组交流(10分钟)(重点)。
难点的解决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教师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4.三步阅读(20分钟)。
1)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2)自读全文,思考重点问题一: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属文、机巧、术学、政事)此问设计用利对全文内容的掌握。
思考二: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慕当世、忧国忧民)此问既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速读全文,思考全文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又如何组织材料?此问目的在总结传记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找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学生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其次引导学生比较材料,不难发现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
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有梯度问题的探究发现,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
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内容的深化。
这样三步走,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人性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
5.作业:收集资料,自选一人,写篇小传。
总结:
张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才,那些优秀品质,都是支撑成就大厦的坚固根基今天,我们来读伟人的传记,不单单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从伟人的身上去汲取智慧和力量最后,我想用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共勉!
七、结束。
板书设计:
张衡传。
音乐美。
人物美(善属文、机巧、术学、政事)。
人性美(谦虚、淡泊、从容、忧国忧民)。
形式美(时间、详略)。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六
本课是三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不好上,2.3.4.5课的教材安排都出现了课题包含不了所有教学内容的情况。比如说,我今天上的《哪种材料硬》中,第一个部分是在讲这个问题,但是第二个部分是认识金属和金属的特性,这个就和题目没有关系了。而且,在教师用书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里根本就没有提出关于认识金属和金属特性的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在解读教材后,我们就做了这样的一些处理。首先是在教学目标上加上了要学生了解金属有延展性、导电、传热、光泽度和硬度较大的特性。然后在刚刚开课的时候,就跟学生说了一段话:“前面我们认识了各种材料,这些材料都有一定的'特性。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材料的特性。接下来的几课,我们都将先学习材料的某一种特性,然后再来认识一类材料。”这样就把教材明确的分为了2个部分,希望通过这句话让学生了解课的结构。而且我再第一部分结束时,也做了一个小结,栓了一个疙瘩。虽然这句话在今天的课堂上可能学生听不懂,但是在以后的几节课中,我们都会说到,等这个单元结束后,学生也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原来,我在上完这课以后,学生就总会产生一个误区,以为说铁钉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但是我认为在这样处理以后,孩子们应该就会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材料,有的比铁钉还要硬,有的比卡纸还要软。
今天选择这节课来上,就是因为它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在教室上实验课,以前的两个单元《植物》、《动物》学生都没有正式的在实验室完成过实验。而这节课学生能不能把握好,可能会影响他们四、五、六年级的科学学习。那么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上也选择了学生常见的、熟悉的、典型的4中材料。从这一课起,通过一系列的课让他们对金属、塑料、木头和纸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建立起材料的概念。
本课上完后发现有以下不足:
1、本节课没有上完,主要原因是在前面讲解实验要求的时候耗时太久,其实可以用行动演示要求,比文字要好很多,而且能节约很多时间。
2、在课堂上,对“听学生”还做的而不够好。比如我在提出问题:我们做这个实验就没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情了吗?有一个孩子就说,我们要注意比较划痕。但是我当时没有听懂学生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没有进一步追问,比较什么划痕?其实,追问这个问题后,会发现,这个学生其实说的已经是在实验完成后,我们对不同的划痕进行比较。他已经在说实验完成后的事情了,而不是在回答我刚才所提出的问题。
3、对表格的处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虽然今天在讲解表格上我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在学生的具体操作上,还是表现出对表格理解的不够。比如说表格应该是横向完成,但是有2个组的而学生确实竖向完成的。
4、在学生对一个问题有补充的时候,没有给与学生机会。当时就是想着时间耽搁太久了,所以忽略了这点,其实这也许是一堂课的亮点。让学生自己来一步一步的完善实验的要求,比老师直接讲要求要好的多。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七
《哪种材料硬》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在认识了生活中周围的物体由不同种类材料组成的基础上,开始具体探究材料的物理特性——硬度,并且学习通过刻划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这是本单元探究物体物理特性的开端,所以比较物体的硬度这个实验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软硬,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和方法和科学的标准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交流互动的环节。我使用摸一摸的游戏,在猜测中使全班同学都参与这个讨论的过程,从而来认识更科学的刻划法。这也更充分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
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教学目标。
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2、认识金属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易传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木头、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并对材料进行比较、排序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了解金属的不同物理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材料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检验的。
2、认识到用刻划的实验方式检验硬度大小更准确、可靠。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
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各两份);
实验记录单(每组表一表二各一张);
木片、铁片、塑料片、烧杯、热水。
2.教师准备:
棉花、橡皮、塑料袋、小黑板、金属炊具、金属暖手宝、砂纸、铁丝、空饮料罐、电路装置(电池)。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二、比较硬度。
1、小组讨论猜测哪种材料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2、组织汇报、交流。
3、揭示科学的实验方法:刻划。
4、说明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5、演示实验第一组:木条分别去刻其他四种物品,并填写好记录表。
6、发放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记录单。
8、小结。
三、认识金属。
1、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除了铁,你还知道哪些金属?(板书:金属)。
2、列举生活中金属制品。
3、小组讨论、交流,发现金属的特征。并填写在气泡图中。(发放记录单)。
5、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比较坚硬;
(2)有金属光泽;
(3)延展性:
(4)易传热。
(5)能导电。
6、证明铁的这些特性,并说说在实际中的运用。
(1)用砂纸摩擦带锈的铁钉,会发现有它有金属光泽。比如不锈钢的厨房用具,很漂亮;用来装饰的首饰等。
(2)用锤砸扁铁丝,放在展台上观察前后形状变化。金属这种易变形的特性叫延展性。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可以制成不同形状的物体,比如我们的文具盒、灯罩、有些手机外壳黑板包边等。
(3)做铁丝、竹签泡热水实验,请学生感受它们温度的变化。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易传热这一特性?比如炊具、烤火用的电炉丝、有些家中装置的散热片。
(4)用展示台演示灯泡变亮实验过程。当然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电、要导电就离不开金属。
四、情感教育。
1、出示铝制饮料罐,让学生说说它所运用的金属的特性。
2、了解饮料罐的来历,渗透环保教育。
(1)老师介绍铝制饮料罐的由来。
(2)学生汇报启示。
五、总结。
咱们班同学不但聪明、勤于动脑,而且节能、环保的意识还很强,老师十分欣慰。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变废为宝的材料,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这样,既美化生活,同时也为节能、环保出一份力。
六、布置作业。
1、自己为节能、环保出一份力,变废为宝;宣传、号召周围的人们为节能、环保出力。
2、寻找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并说出它运用了金属的哪些特性?
【板书设计】。
刻划。
铁钉、塑料、木头、卡纸。
金属:比较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八
《张衡传》是必修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它与《论无性造人》共同组成“探索科学奥秘”这一模块。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文言文,首先是“文”,学习实词、虚词(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传记写法,还有承载的人文精神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现代郭沫若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在世界上亦罕见。
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传记简介。
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九
一到了夏天,人们往往在晚上的时候因为热而睡不着觉,很多人也因此失眠,虽然有这风扇空调可是对于睡在身体下的床来说却是没有作用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经常在夏天的时候因为身底下的床过热而辗转反侧呢,现在很多床下面都是海绵垫的,这种海绵垫是一种能够起到热量的东西,在冬天非常合适,可是在夏天就会让人们觉得热。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去购买凉席。凉席大家都知道,只要把它铺在床上,睡在上面就可以感觉非常凉爽,但是现在市面上凉席也是种类颇多,往往人们都会挑花眼的,如果买的好自然不用说什么,肯定睡上很舒服,可是如果买来的并不好,那可真是伤脑筋了。所以在选择凉席的时候就一定要知道哪种好。
凉席哪种好。
天然的草席、竹席、藤席测:
席子的尺寸严格按照床的大小,宜窄不宜宽,否则,席子会因为过宽露出床沿外而容易被折损。
看:看色泽是否统一,呈淡绿或鲜黄色。然后将席面摊平,看编织是否紧密均匀。如果编织得松紧不一、厚薄不匀的,则容易露筋、松边,造成断裂和损坏,影响使用寿命。看是否夹有黑色、霉点、虫孔、毛刺或枯萎黄草,有则说明草席质量差。
摸:试摸席面手感是否光滑,边角位是否整齐光洁。
亚麻席。
目前市场上有的厂家为降低成本和弥补生产技术上的不足,大量采用大量采用粘胶纤维(人造棉)代替亚麻纤维,或以苎麻掺杂在亚麻中以次充好,甚至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短麻利用干纺技术织成亚麻凉席,这样的产品虽然外观平整和鲜艳,但品质极大降低。有的产品化纤含量超过70%,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有以下几个鉴别办法:
(a)优质的亚麻凉席纹路清晰,密实,耐拉力强,织物表面光泽自然柔和,化纤则光泽过亮。
(b)透光照射亚麻产品,能看到云斑,还可以找到少量的麻粒子。
(c)纯亚麻产品手感滑爽,有垂重感,用力握后稍有褶皱。(d)取一根亚麻织物纱线,燃烧,如有燃纸味,且灰烬细腻呈白灰色,则证明是麻织物,而化纤燃烧后,有刺鼻味,且燃烧物呈球状。
牛皮席,奢侈精品。
可能是价格昂贵的缘故,人们对牛皮席多是望而却步。牛皮席在席类产品中使用寿命最长,以整张水牛皮制作的为最佳。由于皮革透气性好,因而可以防霉、不脱色、不粘腻,防菌防虫蛀。闻上去略带皮革独有的味道,气味宜人。凉度适中,且越用越光亮。一床富有典雅和华贵气质的牛皮席绝对是豪华气派型家庭的首选之品。
不仅仅是在选择凉席的时候,人们需要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好,在买很多东西的时候都需要了解什么样的好,什么样的适合自己,这样才不会去花冤枉钱。所以多了解一些知识是很有用处的。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
1、会初步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3、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1、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情感。
2、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阅读讨论。
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填写教材p99的“活动与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实物投影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9-p100,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
1.化合物分哪两大类?它们有什么区别?
2.c、co、co2、caco3等是有机物吗?为什么?
3.为什么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过渡: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0-p102,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什么是合成材料?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样形成的?链状和网状有什么区别。
[活动与探究二]:演示实验12-1,边做边讲解注意点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指导学生回答:
举例说明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和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性质相同吗?
指导讨论:
1.指导讨论教材p101的“讨论”栏目。
2.举出常见塑料的名称和用途?
投影:实物投影一张服装标签,让学生讨论各标记的含义,
特别是纤维的种类,引导学生讨论和举例说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各有什么性能?洗涤熨烫时的注意事项。
复习提问:上堂课学习了哪几种合成材料?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另一种合成材料——合成橡胶。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的文字和有关合成橡胶用途的插图,并介绍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较,具有的优良性能。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3-p105的文字和有关塑料等的插图。
展示:展示学生收集的标有“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塑料制品,请学生讨论回答各标记的含义。
投影:投影学生从网上下载的合成材料(如:新型塑料)发展的新成就。例如:淀粉塑料、导电塑料、塑料回收等图片。
组织辩论:将学生分成甲(正方)、乙(反方)二大组,正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利”,反方的论点是“塑料的弊”。挑选二位支持人以及双方的组长,课前进行指导。
辩论过程中组织好纪律,有时作一些指导。
总结:略。
新学案。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一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三、说重点难点。
四、说教法。
五、说学法。
我设计了自学整理法,完成对文言知识掌握;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二
作为一节有关计量单位内容的概念课,如何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呢?老师从学习内容的抽象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在引入质量单位吨时,让学生进行猜测和推想;在了解吨的符号标记和与千克的进率时采用自学讨论法;在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时,让学生动手拎拎大米、说说感受、合理想象,并估计大约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再听一听1吨物体落地的声音,说一说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从而真切地感受到1吨到底有多重,获得关于“吨”的丰富认识。这样的体验性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执教者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1.在感知和推理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去体验、想象一吨有多重:首先是体验1千克——掂量一本字典,然后把10本字典叠放在一位学生手中,感受10千克的质量,并让他坚持好一阵。师:10千克他就累成这样,如果有100各这样的10千克的字典捆在一起,让你来搬会怎样?生1:不可能搬动。生2:大人也搬不动。师:1吨很重,人力一般搬不动,要借助机器的力量。这样,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和推理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运用有效的练习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当得出1吨=1000千克后,出示4吨=千克,6000千克=()吨,引导学生规范地叙述想法。如一个小学生25千克,10各这样的学生重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多少个共重1吨?先同桌商量,再全班交流。在后面的各类习题中,教师同样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纠错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课堂总结后,教师出示了拓展题:小明的“数学日记”,其间出现了大量的质量单位,如“3千克的大象”、“80千克的香蕉”、“100克的熊猫”等,让学生改错。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生活的话题,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一会儿就找出了各种错误。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重量单位的数学日记。这样,既内化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吨的认识》评课:
姜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气和善。整堂课,在老师的调动下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学生敢于表达、善于交流、主动参与;课堂上多了动感、多了欢笑、多了开放。形成了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师承认学生学习的结果,并给了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权利,允许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足够的空间。
力气最大的学生提1桶、2桶纯净水,看能不能提起来,使学生感受到1吨是很重的。并估计大约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互相背背同桌,再告知大约40名同学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从而真切地感受到1吨到底有多重,获得关于“吨”的丰富认识。真正实现了学生从认知规律——学会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三
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没有专门讲解。本节教学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烃及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有机合成的过程;理解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初步学会使用逆推法合理地设计出有机合成的线路;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合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顺利学习本模块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时代及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服务于人类的桥,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中心,是化学工作者改造世界、创造未来最重要的手段,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基础之上熟练掌握好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衍生关系以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础知识。因此在本节之前我们上了一节《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巩固课,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掌握重要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能够从断键、成键的角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的认知尽可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这样为我们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分析、总结本节课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体会到新化合物的不断合成使有机化学具有特殊的魅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四
师: 之前,同学们有没有去读一读这首诗啊.
生: 读了。
师: 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你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洪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板书)(生接:熟读成诵)。对,这就需要认真反复地练一练。现在洪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做到熟读成诵。开始。
生:(自由朗读)
生:明白
师:卧,(学生纷纷据举手)你看,读得很熟了么!请你说。
生1: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继续稳重地念)卧
生2:不脱蓑衣卧月明(读出了节奏)
师:明白吗?
生:明白。
师:你们明白洪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词吗?(学生有困难)把这句诗轻轻地读一读。
生:(再读这句诗)
师:诗句一共有7个词。谁知道洪老师为什么偏偏点这个“卧”字,猜一猜就可以了。你说,这个男孩。
生:卧是睡的意思,诗人在月光下着睡觉
师:注意了,他讲到了另外一个词:睡。他说这句诗里面不用睡而用卧,是因为卧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师要点这个卧字。(面向发言的同学)你说得很对,这句诗里的这个卧字很特别,能让人联想开去。
生:卧字给我感觉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觉,而是在欣赏月色。
生:对,卧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会,也有玩的味道。
师:好。接下来,谁来做小老师,我们请小老师来点词了。来,由你来点词
生:(一生上台)
师:现在你上来只读一个词,所以一定要读得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得清楚。
生:好。------弄
生:(齐声,兴奋地)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多熟啊,再读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
师:你点这个词有理由吗?
生:有
师:他点这个词也有理由的,我们也来猜一猜。
生:因为这个词可以体现出笛声是悠扬的。
师:你再讲清楚这句诗讲的是谁弄谁啊
生:牧童在玩弄着手中的笛子
生:笛声在逗弄晚风
师:笛声在逗弄晚风,这是一幅怎么样的情景
生:很美丽的
生:很和谐的
生:仿佛两个顽皮的孩子
师:这个词用得好
生:如诗如画
师:多好啊!谁还想来点词
生:(一生上台,教室里很静,大家的眼睛一齐盯着小老师)铺
生:(激动地)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看看,同学们真的做到熟读了,一下子就能说出来。你再点
生:铺
生:(齐)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面向个别学生)铺
生1;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铺
生2: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铺
生3: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铺
生:(齐)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谁来猜一猜他为什么点这个铺字
生:铺上了一层绿地毯。
师:给人的感觉暖洋洋的,多舒服啊!这位同学真不错,会比较。还有理由吗?
生:这个草是碧绿碧绿的,镶嵌在大地上
师:这个镶嵌和铺是有什么区别。这位同学的视野很广,意思是,在无边无垠的的大地上,这方圆几十里的草,就仿佛是嵌在大地上。
生:这个铺字写出了草给人平缓舒服的感觉。
师:(面向刚才点词的小老师)你对他们的发言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没有了
生:三个
师:这三个词点得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说它好就应该在这些词上----
生:(动笔诠注)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词的上面圈一圈,再想一想。同学们,其实,这三个词的意思懂了,整首诗的大概意思也就了解了。我们一起再来把这首诗读一遍。老师读题目,大家接着读全诗,这一次读不一样了,要读出诗的意境来,因为你已经把最主要的词语理解了。
生:(齐读这首诗)
二、自主研读
生:我们就打个?号。
生:明白了
师:这种读老师也给它一种名称叫做(板书:研读)
生:研读
生:明白
师:好,开始,看看谁能够很快地进入这个研究的角色。
生:(传资料)
师:研读是要拿起笔来的。
生:(开始研读)
师:你看,读这样的材料,你也读得那么流畅,真不错,你的语文水平很高的。继续看下去。
师:(走到另一位学生前面)划线的时候不要用尺子,这样速度太慢,你理解就行了,你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一遍。
生:(流利地读划出来的句子):“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师:(发现一位学生没有划,走到他身边,问)看到哪里了,前面是不是都看不懂,
生:看得懂
师:看得懂为什么不划呢
生:划了(原来学生划诗句了)
师:不是划这里,是划资料袋的内容,哪些内容懂的,划下来。
生:明白了
师:(看到一学生还在用尺子划)不用尺子,对,这样速度比较快,也利于你去思考,对,很好。看得懂,是吗,千万不要不懂装懂,读懂了才划下来。
师:有些同学有些累了,累了你就伸个懒腰,接着再读。要不要和好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如果想的,你就走过去,但是一定要交流,你的朋友会给你许多启发的,为什么这样写啊,有没有更好的理解呢,等等。
师:好。先来交流已经读懂的,还是先来交流你存在的问题?
生:先来交流存在的问题
师:好,请你说一说
生:为什么风中的笛声是时断时续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但是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很简单,请你说
生:应该是风把笛声给弄乱了
师:诗说“笛弄晚风”,反过来晚风也把笛声弄乱了,是吗?
生:是
生:作者很想过牧童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师:你认为诗人也很羡慕牧童,是不是
生:是
师:你觉得诗人羡慕牧童的哪一点
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
师:想躺就躺,想睡就睡,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连晚风也想去-----
生:逗弄一下
师:谁看着老师再说,原来不知道的,现在明白了
师:对这个弄字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我相信他刚才说的话,在这个资料袋里是一个字都没有的,他是读了以后对这个弄,又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牧童其实是把地比作床,把天比作帐,饥来则食,困来则眠。
师:这句话在资料袋中就有,他现在是看着老师把这句话说出来的,已经把这样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了。
生:这里的三四声,不是数字,而是要表现原野乡村的空阔和静寂。
师:你原来是这样理解的吗
生:不是
师:现在读了这个资料以后,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印象更加深刻,是吗?
生:对
生:(读课文单元提示第一段话)“童年是纯正、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 ------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象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师:读得多好啊,你仔细读读书上的提示,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这一首诗。谁愿意像他那样把这一段话再读一读。把“本组课文”改成“这首诗。
生:(再读这段话)
生:(学生浏览读后感)
师:有没有想法。我相信你的想法比这位同学要丰富得多
师:你有这样的事例吗
生:有
师:我相信你一定有,你可以补充上去。就这样去改。我想把这个事情布置成家庭作业,明天早上能收到你这个作业,你可以在这个上面圈圈点点,会做吧。
生:会
师:我相信对你们来讲,是小菜一碟。
三、抄读诗文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现在你们是背出来的,我请你们看着读出来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眼睛还没看,看仔细,一个字一个字看,再读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把书放在旁边,把这句诗写下来,不是看一个字抄一个字。
读完一句再写一句,明白吗?
生:明白
师:所以,现在的读,实际上要你脑子里记什么
生:字怎么写
师:然后呢,就把这句诗写下来,如果哪个字不会写怎么办
生:看一遍
师:对,但是要等到把这句诗写完后,再回来看一看,错了再把它改过来,不会写的再补上去。这样一句完成后再来做下一句,好,开始。
生:(开始抄读)
师:如果这样的抄读完成的好,老师就奖励你,完整地默写一遍。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五
听了陈老师所教学的《最后的姿势》一课,我的收获很多。陈老师教学风格沉稳,胸有成竹,课堂重点突出,收放自如,有着浓浓的语文味。她的课堂上没有华丽的语言,学生们得到的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课文中有三处描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陈老师不但让学生勾画出,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抓住环境描写,让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关键词句的朗读、想象、体验,唤醒了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画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地震的突如其来和可怕。有效的情境创设,训练了学生读中想象的能力,使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大爱无私的形象更加清晰、高大。
三、写作方法的指导到位。本节课陈老师重点在对学生进行侧面描写烘托的指导上。又通过两篇文章的训练阅读,再次感受侧面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品质的作用。
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影响深远。通过反复朗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让学生不但将谭老师的形象与精神印在心中,而且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航向。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六
其次,把好“重点”关。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本节课的重点是《烃》、《烃的`衍生物》中有关知识、反应方程式的运用,难点是运用《烃》、《烃的衍生物》中有关知识、反应方程式、题目中的信息迁移到有机合成中,正确的推导出目标产物。
最后,强化“训练”关。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有待继续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原来我总是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本节课我让学生去黑板推导“中间产物”、“目标产物”、“反应过程方程式”的书写,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但本节课分析、讲解过程还是快。
以后,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真正转变为一个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2个生字,“牧”和“蓑”。指导正确书写 “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3、边读边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4、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童年生活,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生(异口同声):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古代童年的世界吧!
二、复习《所见》,旧知引新知:
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古诗,请你听一听:“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吗?
生:《所见》!
师:大家记性真好!这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清代诗人袁枚写的《所见》。
师: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人呢?
生:牧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生1:活泼的。
生2:自由自在的。
生3:喜欢吹笛子和捕蝉的。
师:这是一个快乐的,自由自在的牧童。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成为了古代诗人常描写的对象,那么唐朝的吕岩笔下的牧童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穿越时空隧道要闯三关,那就是把诗歌读准、读懂、读出感受。现在我们来挑战第一关,请你慢慢地,认认真真地把这首诗读三遍。
(生自由读古诗)
师: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生1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声音也很响亮!还有谁想挑战自己?
生2读:
师:听着你抑扬顿挫的朗读声,老师已经陶醉了。还有谁认为自己能读得更好?
生3读:
师:不错,整首诗都比较流利,注意“铺、蓑”的读音。
同学们真不错!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咱们第一关就顺利通过了!给点掌声自己!
生欢喜地鼓掌。
生1:我从第一句中明白了这首诗写了很漂亮的草原。
师:你读书真仔细!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牧童正在吹笛子,还躺在了草地上欣赏月亮。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3:我觉得这个牧童过得生活很自由、很惬意。
师:你是个很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边读书,边思考。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一)欣赏美丽原野:
师:现在让我们慢慢体会吧!先看第一句,谁愿意读这句给大家听?
生1读:
师:声音真响亮!从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草原!
师:那是怎样的草原?从那里看出来?
生1:一片宽阔的草原,有六、七里那么长。
师:你懂得从重点词去体会。“六七里”让我们感到眼前似乎就是宽阔的原野。
生2:一片绿绿的草原,很宽很宽,躺下去很舒服!
生:第一课《草原》!一碧千里,广阔无垠。
生1读:
师:你的声音真甜美,读出来的草原美丽极了!
生2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我仿佛看到了一片令人陶醉的草原了。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感受一下吧!
男生读:
师:男生眼中的草原是多么广阔、豪放呀!
女生读:
师:女生把草原的柔和、舒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让老师也忍不住想去好好享受一番了。
(二)倾听悠扬笛声:
生1:笛子声,小虫鸣叫声。
生2:月亮姐姐的唱歌声,风声。
生3:蟋蟀的弹琴声。
师:要是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汇成一首动听的笛子声,那该多好呀!想听吗?
生(齐声回答):想!
播放录音。
师:听!多么悠扬的笛子声呀!是谁在吹呢?
生:牧童!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1:题目写的!
师:你读书真仔细!请你读第2句,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种笛声?
生1读:悠扬的笛子声。
师:你的朗读真的让人感觉到笛子声多么悠扬呀!
生2读:清脆的笛子声。
师:不错!如果能再放开喉咙来读出感觉来就更好了!
生3读:时断时续的笛子声。
师惊喜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3:因为有晚风,所以夹着笛子声应该是断断续续的,诗中写了是三、四声。
生鼓掌。
师:体会得多好呀!你的抑扬顿挫的朗读,让我着着实实地享受了一番,谢谢你!
师:牧童是怎样吹笛子的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弄。牧童是调皮地摆弄着它的笛子,好玩地吹着。
师:“弄”是逗弄的意思。俏皮的牧童正在尽情地吹着那个抖动的笛声。
(三)拓展数字诗歌:
师: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句后半段有什么特点呢?
生:数字诗!
师:你还知道哪些数字诗呢?
生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生2: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生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生4: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师:同学们课外知识还真丰富,背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数字诗。
(四)体会自由生活:
师:同学们,牧童置身于美丽的原野中,吹着悠扬的笛子,你觉得他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生1:悠闲。
生2:自由自在。
生3:无拘无束。
师:请你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生:归来饭饱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牧童从哪里归来?怎样归来?
生1:放牛回来了。
生2:吃饱了饭回来了。
生:睡觉。
师:怎么睡呀!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师:衣服都不脱,就这么一躺,一个字,就是爽!
生笑。
师:你羡慕他吗?
生:羡慕!
师:让我们也做一回牧童吧!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
生1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让老师感觉多么舒服呀!
生2读:你的声音真柔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躺下来美美睡上一觉了!
师:我们进行小组和男女读比赛吧!
男生读:
师:这是一群可爱的、潇洒的男生。
女生读:
师:咱们的女同学把柔柔的月光下换叫出来了。
(五)展开联想翅膀:
师:生活如此自在的牧童在月光下美美地躺在原野上,他想做些什么呢?
生1:老黄牛辛勤劳作了一天,它一定很累吧?让我吹吹笛子给它解解闷吧!
师:多有爱心的小主人呀!我太高兴了!
生2:天上的月亮姐姐正在微笑地看着我呢!要不,我吹吹笛子给她听听吧!
师:你真好!我可爱听笛子声了。
生3:草地真舒服呀!我要美美地睡上一觉!
师:在宁静的夜晚中,在月夜下睡上一觉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呀!
(六)想象美丽画卷:
师:千年的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如此自由,惬意!你想告诉你的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吗?请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生1描绘:
师:听了你的介绍,我多么向往牧童的生活呀!
生2描绘:
师:
你的描绘精彩极了!让我仿佛也走进这个美妙的世界了。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同学们,《牧童》这首诗让我们体会到了原野生活的乐趣,我们认识了这位天真烂漫的牧童,欣赏了他美妙的曲子。现在,我们就要和牧童道别了,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诗,走进其中的诗情画意吧!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八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音为第一国际高度,即________,也称为“演奏会高度”。()。
a.a1=440hzb.a1=435hzc.a1=430hzd.a1=415hz。
2.一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八个三十二分音符等于一个()。
a.二分音符b.四分音符c.八分音符d.十六分音符。
3.五线谱高音谱表上加二线的音是小字三组的c音,低音谱表下加二线的音是()。
a.大字一组的cb.大字组的cc.小字组的cd.小字一组的'c。
4.加在基本音符右边的一小圆点,叫做附点。附点的作用是延长前面基本音符________的时间。()。
a.一倍b.四分之一c.一半d.四分之三。
5、2/4拍子属于单拍子,5/4拍子属于()。
a.单拍子b.混合拍子c.复拍子d.交错拍子。
6.音程的上方音与下方音相互颠倒,叫做“音程的转位”。减五度音程转位后成为()。
a.纯五度b.增四度c.纯四度d.增五度。
7.变化音程是指()。
8.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________两个偏音,叫做燕乐调式音阶。()。
a.清角和变宫b.变宫和闰c.清角和闰d.变宫和变徵。
9.调式音级以主音为中心,主音上方纯五度的音,叫做()。
a.上中音b.下中音c.属音d.下属音。
10.小调式,简称“小调”,是一种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其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
a.大三和弦b.小三和弦c.增三和弦d.减三和弦。
二、按要求构成音程与和弦(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以下列各音为根音,向上构成指定的音程。
2.以下列各音为低音,向上构成指定的和弦。
三、用正确的记谱方法,重新组合下列不正确的音值组合(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四、写出下列音乐术语及符号的中文含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forte()()。
()()。
to()()。
etto()tto()。
五、写出下列各调式音阶(本大题共15分)。
六、分析下列旋律的调式(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将答案写在括号内。
1.【】。
2.【】。
3.【】。
七、移谱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用按照音程的移调方法,将下列旋律为a调乐器记乐理模拟试题谱。
2.将下列简谱旋律移成五线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十九
12月19日上午,我听了程晓群老师的《诚实守信》研究课。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程老师的课题是《诚实守信》,她希望通过情景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借助学案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学习本课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知识,使学生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道德升华的本能,从而达到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我认为程老师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她能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并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相对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在交流中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教学目标:
程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视频《曾子杀猪》的播放,问题“什么是?为什么?怎样做?”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给这一节制定的重点是“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难点是“怎样才能做到诚信”。程老师在教学中能把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去处理,注重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见这类实际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的训练,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不但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教学方法:
程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动画、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程老师创设情境,采用视频《曾子杀猪》的片段,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深入浅出,能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三个问题“什么是?为什么?怎样做?”进行组织导学,使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于教师有效的监控之下。程老师在这方面也做的比较好。首先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三个问题。其次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限制多少时间,使用怎样的自学方法等。第三,在学生自学时,程老师认真进行了自学督查,一是监控学生自学的速度和质量,二是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研讨做好准备。
4、在师生研讨,共同交流这一环节上,程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疑惑,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诱导,并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其积极性。且能适时精讲,注意到了讲练结合。
以上是我认为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教师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多讲,重在启发引导。教师教学语言如果能够精炼些就更好了。
2.在学生自学时,程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个别询问,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学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
3.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篇二十
本课题有较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学生学起来显得陌生而枯燥。所以本课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需要老师讲解,但是,单纯由教师讲授,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容易产生大脑疲劳,学习效果较差。
而授课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这一点,能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又能亲自动手实验、动脑思考、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以“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为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理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课堂氛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及时补充有机合成材料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7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