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需要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和理解的有效性。报告的撰写要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报告,你可以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和结构安排的灵感。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你撰写出一份出色的报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开题报告篇一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一、选题缘由。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二、研究意义。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三、文献综述。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教师开题报告篇二
1、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cad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cad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2.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3.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4.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5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x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6.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7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教师开题报告篇三
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课题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教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三个层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为教师创设和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得教师不断追求自身提高和专业发展的精神需要、创造(智慧)需要、学科知识需要、智能结构需要和教学能力需要,并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增强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园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幼儿园,二是在幼儿园中,三是基于幼儿园。园本教研就是以示范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园本教研致力于解决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幼儿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实践。研究的主体是我们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如何在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纲要》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与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成长者。其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意味着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实现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教师的专业素养既是幼儿园教育品质的体现,又是幼儿园达成专业幼教目标的保证,所以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推行园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面落实教改的目标,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能力。
可以说,国外同一领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要比我们国内起步早,领先的多。他们早已经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不是以技术主义、操作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而是充满爱与平等对话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需要一种能结合理论与实践,顾及教师需要的“教师本位”的教师培训模式。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经逐步重视起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但只是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学校、学生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的研究和培训,没有从教师本身需要出发——他们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去进行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目前,我国探讨园本教研有关问题的研究者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李季湄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赵志毅教授以及中央教科所的刘占兰教授等,此外还有许多幼儿园一线老师结合本园实际对园本教研提出了思考。园本教研模式、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教研管理、园长角色以及实施现状等也是目前有关园本教研的研究内容。
关于幼儿教师成长,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幼儿教师素质研究;优秀幼儿教师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研究。
园本教研刚刚起步,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幼教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课题欲深入研究“园本教研”这一有效途径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
(1)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
关注园本教研中教师的实际需要。本课题拟深入一线现场调研,分析本园各类层次教师的需求;对本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广泛征询教师意见。
(2)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策略。
园本教研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本课题欲在案例研讨式、教研一体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螺旋递进式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收集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分析、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3)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成长与收获。 “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效果”。
本课题欲采用追踪研究法,将教师课堂教学、教科研工作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比其在园本教研过程的变化,积累有价值、有针对性个案材料,从而检验研究过程中探索的策略的适宜性,也为今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及相关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可能有的创新点
将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研究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实际,从而总结出适宜的策略,并试图探索出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现实依据。
重点: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中,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策略。
难点:如何让“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可学、可用、可信、可做。
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和教育案例研究法。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12-20xx.3)
主要工作包括课题申报;有关资料的收集、学习与讨论;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相关问题预调查等。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3-20xx.6)
此阶段展开课题研究攻关,主要研究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策略。预计成果形式是论文、调查报告、教师成长个案分析。由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6-20xx.12)
课题总结与结题。此阶段主要是对全部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形成系统的研究材料,领导小组结题。预计成果形式是结题报告、材料汇编、教师成长个案材料。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本课题在幼儿园协研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中,探索出了“四大解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园教师达到了“三会一促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促进发展)。在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本课题得到了桂林市教科所曾晓新副所长关注和方向性地指导。课题负责人于丽萍,幼儿园高级教师,199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广西幼教学会会员。现任桂林市解西幼儿园副园长。她率先在桂林市开展“幼儿发展课程”课题研究的试点工作,尝试《集体活动中的分组教学形式》、《活动区的教育形式》等教学实践,形成了启发探索式和直观性相结合的教学风格。至今她参与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做中学》等1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6个已结题,她担任其中4个课题负责人。撰写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一二等奖。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经验。
课题参与研究人员大多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曾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同时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课题的理解较透彻。
教师开题报告篇四
学科分类: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
课题主持人:
课题承担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为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中小学正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前提。因此,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其宗旨就是试图通过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推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就如何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我校确立的实验课题是;构建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时间是20xx年。
20xx年,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重点,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以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全员培训为主线,建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目标一:建立共同远景,促进教师从;适应性学习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型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每周的业务学习,明确内容,强化措施,保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二:建立团队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从一个现实的人向理想目标不断逼近,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自主学习,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目标三:建立学习型组织,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双向沟通的良好学习氛围,为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坚持岗位练兵,开展各类教研课竞赛活动,使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1、探索与寻找教师教育发展培训的有效模式,建立有效的教师教育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开放的教师教育发展体系,并在实践中推广。
2、探索有效的校本培训的模式与策略。3、探索研训一体化培训的有效模式与策略。
1、探索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的培训内容,构建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培训内容体系。
2、探索教师内需性培训的培训内容,构建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体系。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校本研修,即;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培训的起点,培训的归宿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教育的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广大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整体推进综合素质培训项目、新课程通识培训项目、新课程学科培训项目的持续发展。
2、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深入,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转变,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指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反思、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自己要成为学习者。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和前进,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一次宝贵的学习、发展机遇。新课程的实施,本身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认真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成为自觉的研究与创新、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关注具体教育教学情境,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把一些成功的经验升华为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创新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3、改变过去教育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主要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要使他们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而且知道如何去拓展这种能力。所以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对象,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的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对转变学习方式有利的课程观念,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习过程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改变学生以前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特别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以往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觉主动地转变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这也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从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教师开题报告篇五
在现代认知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自己独特职业特征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活动,课题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教师专业化”就是这样一种变化的概括和反映。它包括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专业发展三个层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为教师创设和提供最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得教师不断追求自身提高和专业发展的精神需要、创造(智慧)需要、学科知识需要、智能结构需要和教学能力需要,并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增强专业的不可替代性。
“园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幼儿园,二是在幼儿园中,三是基于幼儿园。园本教研就是以示范幼儿园或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园本教研致力于解决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者幼儿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是幼儿园或教师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实践。研究的主体是我们的教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1.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开展园本教研,教师有哪些能力亟待提高?
(2)如何在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2.研究的意义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纲要》明确提出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并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与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成长者。其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意味着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纲要》的教育理念的贯彻实现关键在教师。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教师的专业素养既是幼儿园教育品质的体现,又是幼儿园达成专业幼教目标的保证,所以基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需要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推行园本教研的初衷,在于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面落实教改的目标,切实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能力。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以说,国外同一领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要比我们国内起步早,领先的多。他们早已经认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21世纪的教育不是以技术主义、操作主义、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而是充满爱与平等对话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外在促进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专业行为或专业发展)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联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需要一种能结合理论与实践,顾及教师需要的“教师本位”的教师培训模式。我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已经逐步重视起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但只是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学校、学生的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的研究和培训,没有从教师本身需要出发——他们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去进行研究。
目前,我国探讨园本教研有关问题的者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李季湄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赵志毅教授以及中央教科所的刘占兰教授等,此外还有许多幼儿园一线老师结合本园实际对园本教研提出了思考。
关于幼儿教师成长,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幼儿教师素质研究;优秀幼儿教师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研究。
园本教研刚刚起步,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幼教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课题欲深入研究“园本教研”这一有效途径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
关注园本教研中教师的实际需要。本课题拟深入一线现场调研,分析本园各类层次教师的需求;对本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广泛征询教师意见。
(2)园本教研中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策略。
园本教研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本课题欲在案例研讨式、教研一体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螺旋递进式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过程中,收集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分析、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3)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成长与收获。
“从问题到课题,从经验到实验,从结果到效果”。
本课题欲采用追踪研究法,将教师课堂教学、教科研工作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比其在园本教研过程的变化,积累有价值、有针对性个案材料,从而检验研究过程中探索的策略的适宜性,也为今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及相关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可能有的创新点
将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研究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实际,从而总结出适宜的策略,并试图探索出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现实依据。
(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研究重点
重点:在园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中,总结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策略。
难点:如何让“园本教研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可学、可用、可信、可做。
与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相适应,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和教育案例研究法。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课题申报;有关资料的收集、学习与讨论;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相关问题预调查等。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此阶段展开课题研究攻关,主要研究园本教研中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在实践中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策略。预计成果形式是论文、调查报告、教师成长个案分析。由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课题总结与结题。此阶段主要是对全部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形成系统的研究材料,领导小组结题。预计成果形式是结题报告、材料汇编、教师成长个案材料。此阶段由课题负责人组织。
本课题在幼儿园协研的《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在“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中,探索出了“四大解放”的管理模式,使我园教师达到了“三会一促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实践,促进发展)。在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
本课题得到了桂林市教科所曾晓新副所长关注和方向性地指导。课题负责人于丽萍,幼儿园高级教师,199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特级教师,广西幼教学会会员。现任桂林市解西幼儿园副园长。她率先在桂林市开展“幼儿发展课程”课题研究的试点工作,尝试《集体活动中的分组教学形式》、《活动区的教育形式》等教学实践,形成了启发探索式和直观性相结合的教学风格。至今她参与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做中学》等1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6个已结题,她担任其中4个课题负责人。撰写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获国家、自治区一二等奖。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经验。
课题参与研究人员大多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曾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同时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课题的理解较透彻。
教师开题报告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教师评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cad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cad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2.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3.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4.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x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5.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2、x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网站体验对网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站体验的组成要素,以及网站体验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发现论网站的易用性体验、网站的有用性体验、网站的视觉体验、价格体验、商品体验、服务体验、信誉体验等七个方面的体验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站体验的内涵,利用sor模型分析得知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情绪和感知风险是网站体验和购买意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网站体验研究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网络购买意愿的因素。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新的见解。不足之处在于网站体验的维度还不够全面,尤其是网站技术因素部分,未来还可以考虑研究网速等网站技术因素对网站体验的解释力度。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3、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4、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5、x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电信融合计费系统设计与应用》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既可以维持运营商利益同时也使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融合计费方式,并结合现实运营商的计费系统,设计了几个场景,进行了模拟分析验证,论证了该系统功能够满足了融合计费的实际工作需要,达到了设计目标。
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以3g计费的基本流程为依据,采用全集中处理模式,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功能,预处理功能,计费功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融合结算分析等功能的融合计费账务系统平台。该平台旨在实现客户的融合,即客户品牌与付费方式的融合;业务的融合,即实现跨业务、跨产品、跨客户的产品捆绑、交叉优惠,实现业务经营与计费策略的完整衔接;计费方式的融合,即在线计费与离线计费的融合;付费方式的融合,即预付费和后付费的融合。充分体现了3g网络下满足现有用户全部需求,发挥运营商服务到极致的工作目标,对目前电信融合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融合结算分析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融合结算的因素。三是平台设计理念新颖,投资低,可操作性强。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不足之处在于电信融合计费的实验论证还不够全面,有效工作量不够。
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6、该论文选题合理,为xxxx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掌握了xxxx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xxxx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xxxx,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xxxx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对于xxxx实践有经验,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
论文格式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写规范,逻辑严密,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总体优秀,同意提交答辩,建议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开题报告教师评语范文,送一篇给你。
该生试验准备工作充分:能收集比较详实的中外参考文献,进行试验设计和准备工作,试验材料准备充分,试验计划安排合理,并已开始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希望继续收集资料,完善试验方案,早日开展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
同意开题!
教师开题报告篇七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师开题报告篇八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动探索得出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x年7月-20xx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xx年1月-20xx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xxx年4月-20xx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题阶段(20xx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论所驾驭的课堂。
本课题研究主要利用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法等方法进行。
(1)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3)经验总法。广泛总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有效地创设与利用情境教学的能力,以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对照研究、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水平。
4、通过对课堂教学环节的个案研究、分析,总出情境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教师开题报告篇九
负责人。
xxx。
西安市第六十二中学。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已不再重视板书。甚至上课不写一个字,只用鼠标一路点击,一堂课就结束了。久而久之,没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不再使用黑板。即使用板书,也毫无章法,一堂课下来,黑板上杂乱无章。学生得不到规范化书写的示范,对课堂内容无法把握,更得不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此课题能引起语文教师对板书的重视,使这项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教学。
1、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板书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基本功,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更是如此,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更能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精巧的板书设计更能显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秀的板书设计必定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课堂上,随着板书的逐步呈现,教学思路、知识体系、文章结构、文章思想内容、文章美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也就更容易,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与熏陶作用。语文教师长期坚持规范、工整、美观的板书,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的书写,从而使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工整。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板书设计是指教师上课前制定的在黑板上书写的计划,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设计。它运用教学直观性原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构思,以精要、形象、醒目、简洁的文字或图形显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
2、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那么,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是指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它主要包括板书布局艺术、板书书写艺术、板书构思艺术。语文教师板书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显示了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3、研究方向和角度。本课题从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出发,力求通过学习、讨论、实践,着重探索语文教学板书的布局艺术和构思艺术。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董贵钰)。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底)。
1、研究初期(20x年5月-20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贺娟维老师负责),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制作课件、座谈交流;董贵钰负责),语文板书设计案例交流(语文教师自己设计板书并附设计说明;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2、研究中期(20xx年7月-9月)板书设计艺术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板书布局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布局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康小刚老师负责)。
(2)板书构思艺术探索。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板书的构思艺术,写出小论文,并附自己板书设计案例和设计说明。(张利老师负责)。
(3)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董贵钰负责)。
3、研究后期(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2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董贵钰负责)。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语文教师板书设计水平及现状调查问卷及报告、语文板书设计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材料、语文板书设计案例、板书设计布局研究小论文、板书设计构思技巧小论文、汇报课板书设计及说明、板书设计艺术研究论文。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
开题报告正文一般包括四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研究的缘起(或者“序言、导论”)。
1.主要从个人经验与前人研究文献阅读两个方面的陈述研究背景;。
2.提出你的研究话题,这里也需要引用一些参考文献来支撑;。
3.从研究话题逐步聚焦到研究问题;。
4.不管你如何陈述,必须有一个段落,正式的提出你的“研究问题”,如“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或三个、更多):.................”。当然这个研究问题的提出也可以通过第二章的文献综述来进一步确定,如有必要也需要在第三章的研究方法中进一步明确。
5.研究意义的简述。
第二章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或研究)是每个研究者必须具有的研究素养和品质!这部分主要是切合你的研究问题或与之相关的问题对前人所做的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专著、公开的研究报告等等)进行综述,综述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知识积累的需要,任何研究提出的研究问题都很大可能被前人研究过,所以我们要综述前人的研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我们自己的课题研究,同样的问题,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工具、不同的研究者,也许得出的研究结论与结果都可能存在差异。
2.由此,综述可以进一步论证你的研究问题的价值和合理性;。
3.同时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使自己的研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4.可以建立自己的研究框架,特别是要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者,问卷设计背后的理论框架可以从前人研究文献那里吸取营养。
5.你在阅读、综述、思考前人相关的研究时,也许你的个人经验和经历、不同研究者之间的结论差异使你质疑他们的研究结论或形成的理论,那么这里的文献综述就会为你后面的“研究讨论和结论”部分的“论”埋下了“伏笔”,找到了批判和质疑的“靶子”,此曰“站在别人的脸上”。
6.也可以呈现自己的理论视角,但这里的呈现需要技巧,如在选择陈述前人的研究时,可以只在自己的学科视角里进行陈述,而不是罗列所有学科视角的所有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这样做会非常的累赘,抓不住文献综述的重点。
7.任何学位论文的重要之点在于“论”,即争论、讨论、辩论、论证、论述等等,那么这个论的基础包括你针对自己的研究问题所搜集的第一首资料的分析与解释,但还要包括对前人文献的回应,因此在你论文的“研究结果与讨论”的章节中就必须回应文献中所陈述的重要研究结论或结果或理论。
从以上的几点来看,“文献综述”就显示了一个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和“研究品质”!在综述文献时,建议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述前人的研究观点、结论、理论或方法,此时要标注文献。如果一定要引用前人的原文,必须用双引号标注,并标注文献。
第三章研究方法。
中小学校长、教师所做的研究课题一般都是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或问题所做的研究,所有宣称的研究问题都应该有明确的研究情境(如学校情境、课堂情境、办公室情境等)和研究对象(如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课堂活动、学校活动等等)。由此,这些研究都要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中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收集一手的数据(包括数字和文字)作为证据来回应提出的研究问题,这样的研究称之为“实证研究”或“经验研究(这里的“经验”意指研究者必须亲自到研究情境中体验和经历研究对象及其行动)。由此,这一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收集资料的方法:针对每一个研究问题详细陈述你使用哪种(些)搜集资料的方法。例如,你如果使用“访谈法”,那么就要详细陈述访谈的对象有哪些人、多少人、多少次、访谈提纲是什么(访谈提纲可以作为附录放在参考文献后的文末)。
2.分析资料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收集了资料后,你也要详细陈述分析这些资料的方法。例如,如果使用“问卷调查法(编制的问卷也需要放在文末的附录里)”那么如何分析这些问卷呢?是使用excel软件来分析,还是使用sppss软件来分析,还是你亲手来统计?都要详细说明。
3.研究伦理:这里要陈述对所收集到的资料的使用与公开陈述发表是否得到研究对象的同意和授权,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所收集到的资料是否得到其监护人的授权要进行说明。
实证研究一般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前者一般是通过封闭式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后者主要是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搜集法(如学生的作业本、教师的备课笔记、学校的日志、照片、影像资料、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等等)来收集资料。不管通过什么方法来收集资料证据,都要强调“证据链”,而不是东拉西扯的资料。
第四章预研究。
如何让评阅人确信你的研究问题及研究设计是可行的、可操作的,除了上面三章的陈述之外,还有一部分就是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法的设计针对(某个)研究问题尝试着做一下这个研究。例如,针对某个研究问题使用访谈法对某个(些)教师或学生进行访谈,收集到一定的数据,在使用上述的“分析资料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这样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个研究是可行的,可操作的。
参考文献。
这部分也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开题报告的章节,一般都在第四章后面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单列。这部分要求研究者把开题报告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所有文献都在这部分详细的陈述。所有的参考文献都以作者的姓的拼音从a-z进行排列。
附录。
这部分一般包括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观察提纲、学校简介等不需要在正文中出现但对整个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表格等。所有附录请按顺序编排,并给出题注,如“附录一:调查问卷”并在文中给出标注,如“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资料(问卷参见附录一)”。
排版格式说明:整个开题报告的排版格式(包括字号、字型、行间距、几级目录等)都要保持一致。例如“第一章问题的缘起”是14号字并放在正中央,那么后面的所有章目录都要保持同样的格式。新的一章都要另起一页。一般来说,一章中最好到四级目录即可,如第一级目录是“第一章”下面第二级目录是“一、”,第三级目录是“(一)”,第四级目录“1.“。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一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教师开题报告。
我长期带小学数学,且一直教的是老教材。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老教材就是单一地提出问题,让解决,可能导致优生认为太简单满不在乎,中等生认为刚合适容易满足,差生认为太难失去信心的局面,使学生受到局限,课堂气氛冷清,无法激起他们数学的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从去年秋季学期我使用新教材后,豁然开朗,原来新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我认为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有以下几大功能。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信息,并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现信息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合作的机会,也让学生聆听他人的想法,启发自己的思维。
(三)建立模型。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
(四)培养能力。
有效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的情境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过程,都是可通过学生发现信息,解答问题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六)促进课堂教学。
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轻松而快乐的。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关心学习。
1、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知识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生活的具体情境中,由学生自己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2、“思维”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让儿童多动手操作、多观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标》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体验。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二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计划或方案)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针对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结合从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从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想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课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科研课题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届至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总之,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是研究人员科研知识和能力的“缩影”。只有重视并认真、科学地做好研究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好开题报告,才能为获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打开成功之门。一句话,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7.精选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例文。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三
论文选题与专业结合较紧密,选题的范围比较适中。该选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论文的结构完整,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论文的内容安排合理,逻辑关系清晰,紧扣论文主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整个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行性较大。在下一阶段写作中,要注意研究方法的正确应用,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具体建议。该开题报告符合要求,同意该同学开题,并进入下一阶段的论文写作。
课题立意明确,技术路线可行,研究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切实有效,学生本人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有较为全面地了解,现开展的工作为完成课题提供了多方面的便利,相信能够完成课题,并撰写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
该生通过与课题组成员和老师充分讨论,参考了许多文献,确定了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的课题。本课题初步确定的电路原理图合理,设计思路基本明确,通过设计和研究可以提高开发电子产品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设计。
同意该课题开题。
该生对选题与老师进行了充分讨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参考了许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选题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延续,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有益。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论文的设计。
xx同学所设计的题目是智能锅炉温度控制系统,题目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题目涉及到信号检测与处理、微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该同学在开题期间收集并查阅了一定的技术资料,对所设计的系统任务基本明确,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控制方案选择较为合理、可行,对选择的器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工作量适中,工作计划安排合适,预测按计划安排抓紧时间进行设计,可以如期完成设计任务。
开题答辩通过,同意进入毕业设计。
同意开题。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四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音乐也称之为听觉音乐。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的音乐之耳,能对大千世界的声音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甚至具有对声音选择、筛选的能力。从学习音乐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必须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现;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教会学生学习音乐要从欣赏入手。从心灵的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重要的是净化心灵让每个人享受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头戏。应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教学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素养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的欣赏教学,还停留在听的方法上,没能进一步介入“唱”的研究,多年实践发现听与唱都应该一同进入欣赏教学,加快速度提高“听唱融合”教学是燃眉之急。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的不足中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平利县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参考实践的依据。
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边听边唱。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光听要好,“唱”加入了二度创造,学生会即刻感受、理解、记忆,会减少周期,提高效率。
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
音乐只有通过“听”才能感知其美的蕴含,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引发心灵上的火花,产生飞跃的联想,产生创造的激情。学生听了作品,要能够快速地表现出来,首先是解决唱的问题,耳朵听到是第一感受,嘴上唱出来是内化的感受,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唱是为听服务的,是在听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与理解音乐。由听到唱,不仅仅是一个行动的改变,更是心理发展的反映。“一曲三听”、“一唱三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歌声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这是一个反复揣摩、不断提高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感情,限度地发挥歌唱的审美潜能。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听唱融合在一起会达到欣赏教学的更高的层次。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5月)。
(1)课题论证、成立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2)调查学生欣赏现状,整理评估数据。(随机抽样调查)。
(3)培训教师、研讨欣赏教学已有的方法,开创新的听唱结合的方法。
(4)专家开题论证、答辩。
(5)结合“项目管理,任务驱动”搞好课题研究,制定并写出计划。
(二)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1)听唱融合教学法进课堂。
(2)听唱融合教学案例的推广。
(3)听唱融合教学论文的撰写。
(4)听唱融合教学的比较与区别。
(三)结题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2)专家指导。
(3)专题研讨会。
(4)全部资料展示。
(5)收集存盘、刻盘。
(6)推广经验,弥补不足,继续开展好新课题研究。
1)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听唱融合”教学的研究,感受与鉴赏是最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有效途径。
2)形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多听、多唱,学会欣赏音乐,培养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课标》对小学音乐学习领域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培养音乐爱好者。
3)通过课堂评价把握音乐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结构单位;音乐的风格及作曲家个人风格特点;音乐体裁等。积极创造出各种各样很具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去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欣赏教学的渠道;教育资源: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影像等。
研究的途径:
1、听唱融合教学法主要途径,点上渗透,面上进行。对实验校进行全面跟踪实验。
2、开展好“三结合”学校、教师、学生;科研、教研、培训相结合。
3、从课堂入手,解决欣赏教学的实际问题,按照预定计划实施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做好前测、中测、后测数据统计调查,利用好第一手资料调整实施。
4、在研究实践中拓展教学思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教师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的水平,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与能力。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习惯。
2、改变以往过分强调音乐故事,人物轶事传闻的介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和联想。
3、采取有效生动的教学法,使学生能对音乐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4、通过实施使教师的理论、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5、使音乐欣赏课堂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1、完成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教学设计、叙事、随笔、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及课件、教具等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成绩及相关资料等。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五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发展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人越来越物化,人的精神和信仰缺失。应试教育的坚冰从未打破,教育的功利化思想甚嚣其上。在许多学校里,教师的职业倦怠充斥校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外,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是其根源之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人们的研究往往过于强调外在的因素和措施,忽视了从内因来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忽视了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遵循教师发展规律,满足教师生命成长的需求。这具体表现在:为了提高教师的理想和信念,在师德建设上“下猛药”——制定禁令、围追堵截;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大一统地推行什么教学模式;为了抓实各教学环节,拿着一把似乎是“万能”的尺子来量化一切的教学常规;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进行各种教学评比;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和反思,硬性规定指标,等等。诸如此类,所有对教师成长的推动,都是基于自上而下的控制和管理,把教师当成一个个被动的成长者,正所谓“要我成长”,教师成长的内驱力、情感态度一度被漠视,导致了教师专业发展上的“被学习”、“被培训”、“被提高”、“被发展”、“被成长”等异化了的成长策略。
如是,遵从教师生命需求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毫无疑问和理所应当地走进我们的视野。一所学校要想变得富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就必须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因为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宽厚更宜于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也因为每个人本身都是生命独特的存在,而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残次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基于教师生命成长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及运行机制,为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范例和科学依据,让更多教师能够实现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很多,课题层出不穷,成果也较为丰富。或是通过教师专业阅读,或是通过教育写作,或是通过课题引领,异彩纷呈,但大多浅表化、碎片化,不成体系。影响力比较大的有:国外,美国心理学家和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的论述;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研究,他提出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共同体”为基本框架的教师成长方式,并提出校园里以“书香校园、师生共写”等为基本内涵的“十大行动”,给教师的成长提出“缔造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样一种全新理念,无论从理念和理论构建都作出研究和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完备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鉴于此,本课题研究充分吸收波斯纳和朱永新教授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从教育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激发教师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研究。所以,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是行动研究,重在实践,记录过程,积累经验,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引领,构建一所学校理想的教育生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专业成长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自然需要;阅读、反思成为教师行走的常态;以专业成长共同体为基本组织的教研常态化,建立和形成分享、合作的同事关系;打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缔造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1.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氛围营造。
2.遵循教师生命成长的规律,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阅读——反思——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运行机制。
3.以学科课程的建设为载体,探索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通过日常教研,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4.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载体,让教师自主寻求专业发展的“生长点”,并持续研究形成特色,在特色生成中发展专业。
5.课题引领带动,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设氛围;科学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1)建设学习型组织,积极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氛围。
(2)规划和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框架”和体系,确立阶段性目标。
2.从教师的阅读、反思、学科教研、课程的校本化四个维度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打造平台,助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最大限度地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打造哪些平台?等等。
4.成果的提炼和推介,形成文化。
不断总结和提炼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并固化形成文化,如课堂文化、教师行为文化,等等。
五、课题研究思路。
1.从专业阅读做起,打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2.搭建“叙事者联盟”平台,以教师来带动教师,让职业认同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3.让专业写作成为常态,串起教师生命成长的碎片,在反思中成长。
4.通过组建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打造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
5.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打造平台,寻求媒体,加强宣传,强化动力,固化文化。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行为训练法、观察记录法、经验总结法等。
1.文献研究法。
应用于课题准备阶段和课题实施全过程中。从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者论著中吸取营养和材料,借鉴优秀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针对当前教师的思想状况,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课题开始阶段。
3.行为训练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归纳教师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在全体教师中进行行为训练。主要用于课题中期研究过程中。
4.观察记录法。
主要应用于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三专”活动的开展观察教师对此的兴趣,记录教师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分析,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学习研讨与工作实践等活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5.经验总结法。
主要应用于课题总结阶段。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新经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应用于实际学校管理工作当中。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六
1、本文符合专业要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因此,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全文首先――的问题,然后分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出相关的――。
全文结构恰当,思路清晰,观点基本正确。
2、本文以――为题,重点探讨――。
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
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
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3、研究――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
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价值。
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
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
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4、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
全文结构安排合理。
观点表达基本准确。
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
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
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
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5、xxx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能够做到服从指挥,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将本人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工作主动,踏实,肯干,和老师同事关系处理的很好,耐心学习不断的努力工作,以提高技术的自身,受到大家好评,望今后发扬成绩。
6、xxx同学近一年来,工作主动,踏实,肯干,和老师同事关系处理的很好,耐心学习不断的努力工作,以提高技术的自身,受到大家好评,望今后发扬成绩。
7、本文以――为主题,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且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该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全文共分――大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
在论证过程中,该生的参考文献资料与所要论证的观点及内容结合紧密,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与事例研究法。
用词基本准确。
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论据不够充分,还缺乏说服力,个别引用内容没有标明出处。
8、该生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踏实敬业,能够虚心求教,善于思考,举一反三。
热爱学生,特别关怀班上成绩较差行为偏差的孩子,耐心为他们补课,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深得学生的喜爱。
教学上有良好的素质,教学目标明确,板书工整语言清晰,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注重教案的编写和反思,作业批改认真细致。
相信今后的工作中定能更好地注重备课的针对性(备教材与备学生课堂的有机调控和难点的有效突破,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9、本文研究了会计信息失真,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
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10、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解决前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
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1、开题报告中的选题理由和意义、研究计划(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即论文内容框架、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难题、参考文献)必须真正体现学生对论题的把握、思考和资料占有情况。
12、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热情,学习认真,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均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13、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
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
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
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但论据还不够。
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4、全文以――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全文结构科学合理,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
论证方法较合理。
论证内容较有说服力。
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
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但创新点不够。
15、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
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
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
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
观点表达准确。
研究原理采用恰当。
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
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对的素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如何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教师渐渐突显出它的不足,不能很好地跟上新课程改革的前进步伐,严重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为此,根据湖南省“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题指南,结合永州市的工作的具体情况,“十二五”期间我校决定选择《教师培训模式及方法改革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时间是20xx年——20xx年。
二、课题界定。
1、关于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专业知识、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其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
2、关于培训方法。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的行为。培训内容是为实现这种行为所涉及的内容,培训方法则是实现这种行为的途径和形式,包括授权式培训、研讨式培训、模拟式培训等。
3、关于改革。
改革是对传统模式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城乡普遍采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办短训班进行短期培训。一期培训班一般开课l0~l5天,参培教师集中在县以上培训机构(包括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参加面授,学完即举行结业考试。像现代信息运用培训、普通话培训等,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二是业余自修和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模式。一期培训班时间跨度三四个月半年不等,此期问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将参培教师集中在培训机构面授lo天左右。面授之外,要求参培教师在业余必须自学培训课程。像学科岗位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国外的教师培训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培训者对学员的培训,这是院校培训模式;另一类是学员对学员的培训,这是校本培训模式。培训者对学员的培训立足于院校,或以远程教育的方式展开;而学员对学员的培训则是立足于学员所任职学校。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虽然操作的程序和过程略有区别,本质却相同,大多是以培训机构为主、以参培教师为次,培训机构处于主动地位而参培教师处于被动地位来举办的。所以无论在长处方面还是不足方面,都存在共同之点。
它们的长处概括起来有三:一是统一计划,统一课程,统一授课,便于管理;二是培训内容存在理论上比较系统、完整,参培教师通过努力在理论方面能得到较快的提高;三是培训时间大多不长,参培教师容易拿到结业证书。但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存在不足也是无庸讳言的,而且十分严重和突出。国内外研究者也早就认识到教师培训模式的不足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从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到20世纪中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再到今天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蓬勃发展,国内外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一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也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如美国学者所提出的5阶段的rptim模式(即愿意、规划、培训、实施和巩固)。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着散、杂的特点,把培训模式作为课题来研究的少,大多是在论及教育改革或是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时候顺便进行涉猎,研究得不系统,不深入,甚至观点重复或矛盾。且大多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价值。
第一、总结、反思、剖析过去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弊端,提高培训实效是教师培训的追求。
第二、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教师培训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使广大教师真正在短时间内获得想要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提升其实际教学效果是我们研究的动力和目标。
第三、创新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也是如此,而作为教师终身学习支柱的教师培训如何创新、实效是培训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应该长期关注、深入研究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模式及方法,是推动和确保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能找到一种“基于教育发展,基于教师需求,基于网络环境,优化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优化学习方式和学习指导,优化培训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培训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师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
五、课题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全面提升教师的相应素质。
2、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概念,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理论是当代世界各国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3、教师职业专业化理论: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中国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使教师培训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和体系。
4、调查研究理论:调查研究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六、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培训的需求和期待。
2、运用实验研究,探索包括集中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诊断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培训模式,探索高效的教师培训模式。
3、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不断创新能满足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为高效的教师培训模式相适应的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制订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持。用制度和政策激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七、本课题研究内容。
(1)调查、分析国内外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及其实效;
(2)探索适应新课改的教师培训模式;
(3)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4)研究教师培训模式及方法,形成教师培训的系统理论。
八、本课题创新之处。
教师培训对教师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对教师进行培训要具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的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教师培训一直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师培训无论对教师本人、对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对学校的长远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选择了跟踪某些培训教师,由这样一个新颖的角度出发对教师培训问题进行研究,并将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些位教师的培训案例深入揭示有关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等问题,由小见大。
九、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预计用两年时间完成,坚持教育科学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第一步明确调查对象为我市中小学一线教师(计划调查100名),并拟定调查大纲,分科分学段分类列出调查项目;第二步根据一手材料,进行科学分析思考,力求找出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第三步探求更为高效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试点,跟踪;第四步对新培训模式及方法的改革进行分析、论证形成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我校教师培训工作为依托,边参与培训教学边进行研究,提取对本课题研究的有用数据。
2、文献分析法:通过网络、图书馆及其它有效媒体进行全面的信息检索,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在教师培训模式及方法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本课题的研究。
3、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表、谈话、研讨会、专题(专人)采访以及综合、分析等,完成教师培训模式及方法改革的调研分析,全面了解当前教师培训模式及方法的现状。
4、案例分析法:在调查中精选优秀教师典型,结合参加的各类培训情况,分析总结其成长历程,为今后选择培训模式及方法的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十一、本课题实施步骤。
整个研究为期两年,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xx.10—20xx.11)。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激发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具体措施等,并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现场开题。
第二阶段为研究阶段(20xx.11—20xx.2)。一方面组织参与课题的教师开展认真细致的研究工作,布置课题研究任务,明确研究目标,制作具体的研究计划。另一方面全面开展基础性的调查,提取成功的典型实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性的第一手材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争取形成研究特色,准备完成本课题的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xx.3—20xx.10)。整理研究材料,汇总过程性资料,总结提炼研究结果,形成最终的研究结题报告,为课题结题做好准备,成立课题成果编写组,全面启动“教师培训模式及方法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专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八
根据在南阳以及洛阳走访调查发现:现如今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增高,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中的自我期望和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幼儿和家长的评价三个因子对其工作压力更是影响甚重。为了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提高,使幼儿教师能够完全的自我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当中,特提出缓解幼师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通过走访南阳,洛阳,包括其它县级城市幼儿园,以及internet互联网搜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调查,对现今幼师工作压力日益增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以及幼师地位的认可度不够高的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现今,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社会上对此还存在各种偏见,致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逐渐成为高压力人群。虽然每个职业都有压力现象存在,而且并非所有压力都是负面的、消极的,但是压力增大到使人“不能承受”,以及整个职业群体都存在相同的负担加重和压力增大的问题时,将会成为职业发展的阻碍,对职业群体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研究尝试编制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希望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相关因素与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以减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师群体的职业素质。
三、研究内容以及解决方法。
(一)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关因素:
1.工作特征。
2.家庭及社会。
3.幼儿园管理。
4.职业发展。
5.压力反应。
(二)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的应对措施:
1.关户幼师,提供轻松的环境,科学安排工作,劳逸结合,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2.实行分班倒班制度让幼师有充足的自我调节空间,给予幼儿园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从实际出发,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
5.因时制宜,让孩子反过来“教”老师。
幼儿园教师这一行业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幼师工作压力过重,现如今,必须通过以上措施来缓解幼师的压力,才能让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4]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外国教育研究,20xx/12,p13。
[5]张海芳:《山区中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现代教育论丛,1993/4,p12。
教师开题报告篇十九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学已从以往的研究教师“如何教”渐渐转变探讨让学生“如何学”。因此,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培养成为教育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
从教师行为研究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对教师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长,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查特斯和韦普尔斯(chartens&waples1929)以及巴尔(barr1929)等人就已经开始了对教师行为的研究,20世纪中期,“课堂教学行为”才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对象。60、70年代随着“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兴起,有关教师行为的研究尤其繁多,80年代末以后由于“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的衰微,教师行为研究日渐减少。
国外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最早见于克瑞兹(kratz)1986年的研究。他从探讨教师人格与特征的间接研究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研究,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效能研究。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套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显著方法,但也有研究者(傅道春)开始采用类似人类学的方法对课堂实录进行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越来越受到国内许多教育研究人士的关注,也引起了不少学科教师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他们通常立足于自己的学科教学对教学行为加以梳理、总结和分析,反作用于自己的教学,如广东东莞中学的吕晓珍老师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描述新课程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教育科学硕士何孔潮则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阐述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揭示出这一特定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新理念,分析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在实践中面临的现实困境。20xx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夏志芳老师主编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丛书,则是从各学科的角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具体内容,进而提出对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的再思考。这应该是与本研究课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9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