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文中参考文献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1:53:03
2023年论文中参考文献大全(18篇)
时间:2023-11-25 11:53:03     小编:翰墨

"总结是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归纳,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写总结时要注意把握好逻辑顺序,做到前后呼应,层次清晰。我们整理了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一

文章类型:参考文献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我们都知道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不能少了参考文献这一部分,那么你知道为何要写参考文献吗?写参考文献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意味着什么,有哪些作用和好处,我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参考文献是对学生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其正确表示方式和写作禁忌又有哪些呢,下文笔者就来具体讲讲,让大家更好的完成该部分内容。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二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f9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如果不容易只选定交叉引用编号,请连同周围的文字一起选定,然后按f9键。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三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的文献就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读文献的忠实原则。

在选择好文献之后,就是读文献。文献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评论的对象。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才能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特别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论著”的阅读法,笔者在此讲三者的顺序略微做了一下调整,提倡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理由如下:“著”和“论”的存在显著差异。著作类原创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而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它研究的基础已经是建立在别人的文献基础之上,而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原创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资料。造成这种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献资料的珍贵程度;三是学科专业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来执行和落实忠实性原则时就会大打折扣。

(三)写作时的综述结合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在广泛收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如你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育方面的,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百链图书馆和goolge学术收索等网站,发现关于德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就收集全面了。殊不知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你的视野。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中关于德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网站论文主要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而这一部分论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们常说常用的网站上查阅到。

(四)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文献综述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它的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供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研发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科研人员或教学人员阅读,简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鉴于这种特殊的读者群体,撰写文献综述时就需要考虑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综上,撰写文献综述较为妥帖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不偏不倚。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研究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这种“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掌握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且对研究问题做出了理性分析,那么就要勇于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四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很多人对论文引用怎么标注不太清楚。因为不同的杂志社要求的文献格式不同,文中的插入方法和文章后面的文献排列格式都不一样,很多同学在论文写完后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调整引用文献的格式。国内大部分期刊杂志都要求按照文献插入顺序进行排列,如果后期文章有改动,参考文献的增减和排列都会发生改变,工作十分繁琐,杂志社审核编辑如果对格式要求严格,那么你的论文就有可能被打回去,参考论文引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软件referencemanager是专门用来管理参考文献的,它功能很强大,能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管理,与word结合还可完成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插入,相信很多高手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用它解决了参考文献的插入问题。mendeley、endnote的文献管理方式也很好,以批量导入文件或文件夹,也可以直接拖动pdf到mendeley,所有文献自动云同步。有的人不习惯用这些软件,如果写的`是期刊类文章,可以采用word插入“脚注/尾注”的方式标注参考文献,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尾注”。当插入下一条参考文献的时候,选择“下一条脚注”这样标注论文引用文献也是非常方便的。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写论文引用大量的文献,掌握几个文献检索工具、文本编辑技巧、软件使用小窍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五

[1]潘新民。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2(08)。

[2]徐文婷。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时代金融。2010(11)。

[3]吴玫。金融海啸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警示-台湾经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9。

[4]林波。成都工行财富管理业务市场进入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朱军。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

[6]陈璇淼。卖空制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7]杨传华。财富管理中的消费者保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8]蒋明康。财富管理与消费者保护国际经验研究与借鉴[d].上海交通大学2014。

[9]朱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之媒体关系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0]许诺。融资融券净余额与标的证券价格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鲁轶。财富管理在美国[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04)。

[12]裘莹。新疆农业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张玮。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4]刘方生。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j].银行家。2009(06)。

[15]史琰。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6]康志榕。兴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d].湖南大学2009。

[17]祝舒。上市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及公司业绩[d].上海交通大学2011。

[18]虞超。行业组合表现是否领先市场表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19]赵爱玲。银行、信托和券商谁将称雄财富管理市场[j].中国对外贸易。2013(01)。

[20]徐宜阳。关于证券公司开展综合金融服务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六

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申请和发现新论题等方面具有广阔地应用空间。文献综述具有清晰厘定学术问题,驱散研究迷雾的作用。设定研究论题、进行文献搜集和分析整理,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实施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合格的文献综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写作规范和学术伦理。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全球化已然成为当今的时代现实,而信息技术在让全球化成为日常化的同时更加尖锐地显现了自身。

将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样的麦克卢汉式的断言表述为人是信息网络中技术的人,或许更贴切。转瞬间,人类就从对技术的欢欣鼓舞转变为对技术的愁眉不展了。可是,爆炸性的信息冗余并非就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它往往比因缺乏信息更容易使人处于世界的边缘。人需要在成为一个具有批判眼光、自主观点以及检视素养的人才不至于受限于自己经验,或像傻瓜一样被丢弃为宅居者。所以,韦恩等人在《研究是一门艺术》中指出:各个阶层的人都在做研究,政府、机关、行业与企业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研究,从实验室到大海深处,从洞穴到外层空间都在进行着研究,研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而且,只有“能确实地做研究或评价他人研究的人”,才能分享到可信赖的信息。

世界一体化对于中国高校(研究机构)而言,意味着被纳入全球机制,并以国际标准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生产与思想贡献。也正因为如此,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实施研究型计划,思考中国对世界的学术贡献。从研究生到专家学者,从政府机关到行业单位以及各级大大小小的研讨会议都在鼓励研究,倡导学术。这一潮流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和研究方法的空前强调。中国的论文产量已跃居第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学术贡献率远远匹配不了生产量。即是说,中国学术遭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困境。

如何用西方学术规范表达中国问题成为制约中国人文社科国际化的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学术合法性也被学者认为是“中国社会科学家最根本的困境”.

突破这种困境的出路,在我们看来关键在于“做出文献综述的‘谱系图',才能进一步发现、聚焦自己拟研究的‘问题’.”

因为,文献综述是“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系统过程”,包括分析与收集信息的方法,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它是研究中“头等重要的任务”.

在这种背景下,学者们越来越重视综述文献的重要性,每年文献综述、研究综述、会议综述等综述类文章都数以万计。例如,我们以综述作为篇名在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就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均以超过一千篇的数量递增。不仅如此,综述类文章还常常是高引用率和高下载量的文章。可当我们检索有关指导或阐述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时,却不无惊诧地发现这方面的论文寥寥无几。虽然有很多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文章,但却极少有涉及文献综述写法的。同时,指导人们怎样做研究综述性研究的着作也极少见。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学术论文,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及如何进行写作的问题,以期对这方面的不足有所弥补。

2文献综述及其在论文写作中的意义。

文献综述在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中处于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它既是进入学术门径的基本技能与素养,同时也能反映出研究者的学术影响与学术地位。相反,一位不会写作文献综述的学者,或者一篇没有文献综述的论文通常都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没有文献综述的学位论文,更会引发人们的质疑。文献综述是一种规范的、系统性的研究训练,也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方法。就像莱布尼兹总结的学术原则所说的那样,“研究旁人的创造发明方法是成为成功的创造者的前提”.人们总是在前人思考过的地方,才会发现重新思考的空间。

“文献综述”,英文称为survey、synthesis、overview、review.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与研究综述(researchsynthesis)、研究述评(researchreview)、及元分析(meta-analysis)这些称呼尽管互有指涉与交叉,但通常被认为是以往研究结果、方法、理论等所做的独立研究、点评并以此构建相关主题的严格的研究活动。

是在对某个事先设定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综合和思考。迈克尔认为文献综述是“列出与你的研究计划相关的历史研究,并解释你的论文是如何建构并超越过往研究的。”

劳伦斯和布伦达对文献综述的定义是:“文献综述是一种书面论争。它依据对研究课题现有知识的全面理解,建立一个合理的逻辑论证;通过论证,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点,回答研究问题。”

可见,选择研究论题,在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与考量,在分析、综合、思考的思维活动中揭示发展趋势以及做出科学评价的不断循环过程就是文献综述的过程。文献综述基于不同的对象和重点具有不同的划分,比如说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之分,定量与定性研究文献综述之别以及理论文献综述与研究报告之归类等,但其基本旨趣并无根本不同。

文献综述首先是对主要学术观点和富有影响的理论方法的整理,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背景描述(backupgrounddescription);其次是研究者就设定的研究论题与目标依自己的眼光、学识和兴趣对现有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再次是对该研究的未来提出建议或展望,以凸显出将要进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献综述相当于研究论题的历史地图,撰写综述就是勾画出研究论题相关性的代表性成果,并对此作出评述以给予其相对客观公正的坐标,借此建立自己的问题框架体系进而显明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所带来的意义。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何在呢?首先,对课题涉及的相关成果,包括思路、方法、观点等具体问题作总结,绘制研究问题的路线图以突显实施的研究计划在问题域中的位置与价值或给读者呈现较为清晰的研究历程,提供启发其进行新的研究可能;其次,在关联问题上作了分析和评价,拓展了对研究的深刻认识显示对研究问题的熟悉和计划实施的可能性;最后,文献综述建立了某一问题的研究框架,使人获得研究计划的原创性所在以及发掘新的研究方法、思路的必要。总之,文献综述是在学术问题与学术传统中发现出新的研究可能,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去证实如何从可能变为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贡献。另外,文献综述在申请学位论文、申请基金项目、撰写研究计划或资助申请、描述或阐释研究现状、寻找研究方法和新课题、寻求科研伙伴以及满足个人的研究兴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

芬克认为文献综述涵盖七项任务:选择研究论题、选择文献来源、选择检索词、拟定筛选标准与方法、进行综述、综合结果。

库珀概括为五个阶段:问题形成-数据收集或文献检索-数据评估-分析和解释-表述研究结果。

劳伦斯描述必经的`六步骤: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综述撰写。对于主题选择之后,需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把问题具体化,并聚焦中心问题;文献搜索包括发现、查询、浏览、分析文献从而凝练主题;展开论证包括建立论证方案、论证过程、形成论断;文献研究包括归类、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文献批评是一个充满隐含推理、论证与反驳的过程;综述撰写则是通过写作使问题明晰以便自己和他人理解的过程。

这些论述都启发了文献综述的写作思路。文献综述开始于研究问题实施之初,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随着材料的丰富和思维的改进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因此,文献综述既不是初期行为,更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贯穿研究始终不断生成的研究活动,这是必须树立的对文献综述的意识。

3.1问题的形成阶段。

从现实问题的兴趣出发,将之与相关学术领域或具体问题域相勾连然后细化该兴趣点,通过将日常生活图式借助特定的学科话语模式转化为学术科研形态,这是建立研究课题的一般途径。兴趣是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很好的动力,如果在生活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比较具体的兴趣,被动进入某个论题的话,这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帮助我们获得对某些问题的兴趣。比如说,请教领域内专家学者、博学之人,阅读专业学术刊物,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学术组织等等。这里说的“现实问题”并非单纯指社会现实问题,它也涵盖个人经历(比如说研究女性主义理论的多为女性)、学术积累和关注的内容(比如说优秀的历史学家总是那些爱好历史之人)等。而且,务必谨记,越具体的问题越是有可能成为研究对象和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具体”是说有具体的对象所指和明确的论题边界、明确地问题聚焦、鲜明地研究视角。

当然,问题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但也存在一些偶然因素和外在目的考量的现象。学术前沿与热点的激发、交叉学科的影响、特殊资料的占有以及奖学金、项目申报和职业前景的考量等,也时常是一种促发与诱因。问题形成过程中,综述者的决策和思想变化也会影响综述的效度,其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变量定义里概念的广度和在研究中搜索基本关系调节量使用的操作细节。”

但从根本上讲,学术问题的形成离不开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思考和分析论证,它是从学术史和问题域中诞生出来的,而不是灵光闪现。好的研究论题往往被认为是那些可让学者得以安身立命、长期耕耘的极具延展性的研究论题。

3.2文献获取与阅读。

文献综述撰写之前,需要获取与研究论题相关且对研究起到参考作用的目标文献,即那些有价值的文献,所以对研究对象做严格限定和目标文献的仔细确定,是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率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涉及到文献检索的渠道范围和方法。人文社会科学获取文献资料的渠道分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数据库与期刊网、专业会议论文库等,非正式渠道包括个人联系(田野作业和民族志考察)、恳请邮件(外国很多期刊论文提供了写作者邮箱)、互联网搜索(谷歌图书与学术搜索)等。特别是一些著名数据库,像webofscience、ebsco、jstor、arts&humanitiescitationindex、proquestdigitaldissertation、periodicalsarchiveonline,为论题提供了可靠的文献来源。教科书、以往学者的相关综述能为初次进行文献综述工作的人提供捷径。可更为重要的,还是要给自己树立一手资料(primarysources)的文献搜索目标。像原典着作、经典论文与书籍(即通常所说的初级原始资料、二级原始资料和三级原始资料)都属于一手资料。穷尽所有研究成果是综述者的追求,但遗漏却在所难免的,这个时候借助高水平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则可以化解部分难点。这里,应该告诫研究者须“非常注意那些不可获取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这些研究与已经检索到的研究的区别”.

“如果你埋首于毫无计划的数据搜索,可能会让自己陷于一堆书籍及论文中而失去方向。各式各样的原始资料可以把你带向任何地方”,这需要设定筛选原始资料的方法和合理的检索方法。任何一位想成为有经验的文献综述者都必须熟悉如何选定数据库,熟悉如何使用正确的语言和语法确定关键词、主题、标题,进而成功找出相关研究。依靠那些信誉良好的出版社、有名望的学者、权威期刊和数据库等更容易让我们得到有价值的文献而免于被大量无用的低质量文献弄的焦头烂额。熟悉相关数据库的检索语法(比如布尔逻辑运算法则),采用关键词搜索还是主题搜索,具备相关的图书管理学知识,或上相关课程以及与管理员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等则会让研究者在检索时受益匪浅。

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必须了解如何在个人工作电脑上进行信息分类和存储。缺乏管理的文献资料,会让人不知所措。因此,对检索的文献进行条目存档是很有必要的。条目包括作者、题名、时间、刊号以及参考页码等。下载一些像endnote,citation之类的软件便可轻松解决。

接着就是阅读文献,尽量对每一篇文献进行编码、做一个读书笔记,记录其中的重要结论、研究方法和启示,还包括批判性或建设性的评价为后来进行综合和文献撰写奠定基础。具体说来,“在阅读每一篇文献时,需要考虑哪些是该文献所没有回答的问题,研究可能存在哪些方法上的问题,所提出的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是什么”.

思考不同文献之间如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特别是它们与个人正在进行的研究主题之间的联系,用连贯性思维和逻辑顺序表述文献综述。阅读文献就是要在阅读中找出难题、提出论证和寻找出论点的证据。

3.3文献论证与评估。

阅读文献之后,接下来的工作不是立刻投入到文献综述的撰写,而是开展文献的评估和论证。文献综述的作用是寻求研究成立的合法性依据,从以往研究中发现学术传统与有用的方法论,通过批判以往权威研究---这个假想敌而凸显出本研究的意义。该目的的达成建基于扎实地文献评估和论证过程。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衡量文献的价值和关联性、研究的合理性、阅读收获和方法的恰切性,并力求把综述者主观因素的干扰成分降到最低。分析研究进展、文献对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的有用性,并制定论证方案是必须的。论证方案是文献-论题-逻辑-方法-理论组成的路线图,也是要解决一堆乱七八糟的材料如何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棘手的问题。论证是逻辑地呈现论据并推导出意图结论的思维过程。对此,文献综述中,常用“两类论证建立论证方案。第一类论证是发现式论证,讨论并解释有关研究对象的已有知识。发现式论证就是呈现于你的研究兴趣相关的现有知识。……论证的第二种类型是支持式论证。支持式论证以发现式论证为基础,对发现式论证中通过资料整合而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评论,并解决研究问题。这一论证的结果就是你论文的主题陈述”.

方案的实施完全依据扎实的文献作为事实根据,通过令人信服的推理得出结论或前瞻性意见。不管论证的过程提供了多少文献,或多么高质量的文献,也不管使用了什么高明的论证方法,其论证过程必须在逻辑上能证实研究的结论。文献综述的价值不只在于文献本身的价值,更在于综述者对文献的加工处理是否准确客观、自我阐释论证、告知以及发现问题与规律上。论证解决的是以什么线索来安排文献的,这个关键问题。这也是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姿态性综述和堆砌材料的惯常毛病的有用方式。

文献评估是对搜集的文献加以阐释、解读,并探求这些文献中的结论是如何成功解答问题的。文献评估包括作者论点与阐释是什么,该研究的重要性何在,作者要得出什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问题详细度是否与重要性匹配,有没有对论点和论据做核实,是否客观对待观点的不一致性,参考文献是否密切相关,你从中获取了什么,你如何评价该研究,它与你的研究有何相关联性,是否揭示了论题的最新进展、最新态势,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综”是对文献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归纳分类、加工整理,使材料围绕某个论题的逻辑化、精确化;“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学术的、深入地、系统性理论阐述。文献评估就是“述”,它是上升到发现新研究和只有通过新研究才能解答的问题的高度的必然要求。文献评估要遵循从前提到命题的合理性原则,不能断裂逻辑规则的链条以保障结论的有效性。有效地批判性评估可以窥视文献与正在进行的研究见解的粘合点,准确定位文献价值,厘定概念范畴,揭示研究的问题所在,层次清晰地论证出研究目标和研究价值。

在完成文献搜集、分类管理、阅读分析、方案制定以及论证性思考之后,便自然进入到撰写环节。综述撰写从设想最终模式起步,通过不断地写作和修改才能完成。在撰写中,综述者要意识到该过程是“先通过写作弄清自己想要说什么,然后再通过写作弄清应该如何说”,才能“促进他人理解自己”

和自己的研究结论。

写作的开始阶段,首先建构一个纲要,然后写一部分初步的草稿。综述者一是切忌“把研究中的每篇文献或每个概念、数据都视为同等重要”,否则,那样写出来的论文“甚至变成四不像,那绝对不是一篇好的论文”;二是切忌“使用作者原话”,除非不这样就无法表述。否则,就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研究课题的语言),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将原文的思想表述出来”,舍此无他。

文献综述是基于某一论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评述性论文,其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稍有差异。

通常说来,文献综述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前言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相关概念和综述范围,扼要说明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给人以基本轮廓。主题是综述的主体,无固定模式、格式。可按问题史综述,可按问题横向关系综述,也可进行比较综述或以理论带动。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是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和个人独创性的研究呈现。总结是研究结论,包括发现、前瞻与建议。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讨有关问题的指向。因此,内容务必准确无误且有典范性又不宜过多。

文献综述是规范的研究论文。它讲求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合理、结论令人信服又能给人以教益。综述者须研究遵循学术规范,操用特定的学术话语,从学术问题生成学术问题。既不要把文献综述写出报告文件,也不要把文献综述写成了演讲稿或材料汇编。

4文献综述的规范。

4.1堆砌材料而不批评评述。

文献综述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文献观点和自己观点就需格外小心区分,明确其他研究者的文献在文献综述中只是作为论据和评述的对象出现的。也就是说,综述者的研究论题、理论思路和论证逻辑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思考、发现。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文献综述就是把相关研究成果综合一下,让阅读者去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那么,就很容易把文献综述写成材料单或其他研究者的众声喧哗。放弃评判的权力,模糊了综述者与其他研究者之间的界限,就会被材料带到被动境地。这样带来的后果要么是直接转译、摘抄他人文字,要么是通篇充斥“有学者指出”、“某某人认为”、“某某论文或着作写到”,诸如此类的文字。综述者应该明白文献综述“重点是利用文献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所讨论的问题服务,而不是强调到底是哪些人干了什么事情,得出什么结论”.

止步于文献而没有建设性观点,不对文献的未来可能研究做探讨,是只有“综”而没有“述”的文献汇编,不属于文献综述范畴。

4.2对他人文献的随意化处理。

文献综述是对人耐心、细心、判断力、思维以及写作的全面考验,是一件苦差事,也是衡量学术能力很好的试金石。有些投机取巧,自以为聪明之徒很容易犯了随意挪用他人文献内容而不做标注,任意下断言而不给出论据支撑或不进行论证阐释的毛病。更有甚至,完全利用他人的文献综述内容,以为这种方法很讨巧。其实,这样做的危险在于会把述者带入一个远离已经设定的研究论题的方向之外,或者严重伤害文献综述的逻辑顺利,最终会让个人研究论题流产,由此引发版权与学术道德的讨伐也是可能的。

4.3文献资料的主观化处理。

文献综述是基于事实之上的科研学术活动,对其他研究者成果的评判必须是基于学术的公正、客观认识,要避免不负责任地主观化断言。尽量避免个人利益考量,不要因为与研究者有师承、学统关系或学术争论就奉承或棒杀;不能不指向论点而情绪化地指向作者本人,也不要因为学者个人问题就一概否定其学术成就;不能因为地域、时间问题而选择性批评研究者;也不能为了综述结论的需要而人为性地取舍文献,甚至过分夸大自己研究的意义,陈述一些莫须有的价值。对他人研究成果保持一种尊重,以平等开放、谦卑有礼的态度进行学术定格是作为一个研究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谋篇行文犹如为人处世,要遵守学术伦理还要不断体悟修德。倘若如此,述者便超越了利害得失,并最终发现尊重他人及其研究,也是最有益于自身的。

文献综述开始于研究之处,贯穿与研究始终,讲究研究论题与文献之间的无数次打磨,历经深思熟虑之后的反复修改而最终成型的研究论文。它富有逻辑而不是文献的串联,它富有理论而不是不同对象和话语的任意夹杂,它研究结论的得出是建基于事实基础之上的科研推理,而不是想当然地主观评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文献综述对于研究开展的意义不可小觑,需要严格的学术训练方能达成。而能否写出高质量研究综述的根本,在我们看来在于是否把研究作为研究来对待。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七

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

--。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八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和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和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和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论文涉和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和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着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和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着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5)着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5)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根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返回目录。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九

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原则。

首先,美术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它有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其次,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城乡环境区别大,因此在不同区域的美术课上渗透德育应该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定,不要一概而论,否则会得不偿失。而且还要将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其它因素统一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再次,教师应该做到身正为范。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因此教师还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加强自己。在做法上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意识。

美术教材每册首课都是欣赏课,因此,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中配置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包孕古今中外精华。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审美和道德评价,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艺术,热爱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如教学《好朋友》这一课,教师可在谈话中,引导学生互相谈谈好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好人好事,并要他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掌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使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从而培养他们自信、谦逊、善良的品格。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绘画前总是要仔细观察事物,这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当然,这里的观察包括对事物的体验、欣赏等。以写生课教学中对自然形态的观察为例。写生课时引导学生到大天然中去观察,如:《多变的大自然》,通过观察天然界的云形、树皮纹、石纹、水波纹以及蝴蝶膀上的花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天然美,从而激发学生爱大天然、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使学生热爱党的富民政策。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多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一

[1]蔡霞.论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台.2014(02)。

[2]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1)。

[3]李娟.论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创造[j].音乐时空.2013(13)。

[4]靳珺.舞蹈意境随论[j].齐鲁艺苑.2012(01)。

[5]易菲.艺术意境论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6]王小平.舞台服装设计是舞蹈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j].美与时代(上).2010(11)。

[7]江欣.舞蹈艺术意境探究及其创设[j].文学教育(中).2010(04)。

[8]李晶晶.浅析舞蹈中情感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8)。

[9]王菲.浅谈舞蹈表演的情感世界[j].大舞台(双月号).2009(03)。

[10]魏冰.情感浸润中的舞蹈艺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11]崔鹏.光与色的舞蹈--舞台灯光设计应用浅析[j].戏剧文学.2007(10)。

[12]张春河.舞蹈意境及其创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13]肖艳华.论舞之意境美[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14]欧阳晓芹.论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5]龙健才,李映山.论艺术的形式美及形式美的创造[j].湘南学院学报.2005(04)。

[16]陈春.论中国舞蹈的意境及审美特征[j].台声.新视角.2005(04)。

[17]黄汉华.音乐符号、舞蹈符号律动形式与生命情态律动之同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18]孙倩.舞蹈创作中的意境创造[j].美与时代.2003(03)。

[19]蓝凡.舞蹈形式导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01)。

[20]黄明珠.意境与舞蹈艺术鉴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21]何群.舞蹈意境的生成与人物关系的确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2)。

[22]袁禾.论舞蹈意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4)。

[24]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5]张想想.执着地追求大胆地探索[d].河南大学2011。

[26]许恩.吴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27]安家彤.瑜伽训练对舞蹈技能训练的补助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0]冷英嘉.族群文化与舞蹈审美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1]张会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32]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33]章梦.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35]余梦露.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6]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8]吴婷.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9]冮毅.舞蹈艺术内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0]李恒子.舞蹈纯粹性内涵实质研究[d].延边大学2012。

[41]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7。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二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三

文献资料是多类型的,包括是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研讨会论文、政府部门的资料与数据汇编、国家政策文件等。

当前,很多毕业生写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集中在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学位论文,对国家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研究会论文等关注不够,因此参考的文献类型较少,出现比较片面、或研究不典型的情况。

从学术研究上来说,这两者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专题来说,研究后者可能更有价值。

比如国家政策不仅包含过去的研究成果,也包含目前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文献。

所以,文献综述要尽可能参考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做到全面有力。

二、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研究要依赖于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

目前,不少研究生写文献综述时,很难跳出别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觉的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领域作为选题,这些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依赖的表现,这也导致很难有学术创新成果。

所以,写文献综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的研究起点。

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理论或观点,大胆的做出突破。

三、否定已有研究成果。

有些研究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热衷于否定已有研究成果,并以此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原创性。

要知道,文献综述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批判与肯定同时进行,当方面的批判或肯定都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客观的。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总是喜欢说自己的研究填补了空白,对别人的研究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

然而,其所谓的空白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研究意义重大但实在太难没人研究;二是研究没有意义或价值所以没人研究。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研究空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为了凸显自己而极力否定他人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在写文献综述时,应该客观的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这是对研究者的尊重,也能保证自己研究的客观性。

四、简单罗列文献。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

有些研究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由于文献繁多,很多原始文献是比较凌乱无序的,所以,作者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

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

最终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下来写文献综述。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四

3.川濑刚志著《回顾wto争端解决谅解协议的修改谈判进程》。

5.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忠海等著《国际法学述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李居迁著《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8.宣增益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9.梁西著《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曾令良著《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沈木珠著《国际贸易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5.朱榄叶编《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8.杨荣珍编《wto争端解决案例与评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版。

返回目录。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五

[1]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王勇,李广斌.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六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的文献就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读文献的忠实原则。

在选择好文献之后,就是读文献。文献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评论的对象。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才能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特别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论著”的阅读法,笔者在此讲三者的顺序略微做了一下调整,提倡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理由如下:“著”和“论”的存在显著差异。著作类原创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而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它研究的基础已经是建立在别人的文献基础之上,而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原创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资料。造成这种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献资料的珍贵程度;三是学科专业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来执行和落实忠实性原则时就会大打折扣。

(三)写作时的综述结合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在广泛收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如你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育方面的,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百链图书馆和goolge学术收索等网站,发现关于德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就收集全面了。殊不知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你的视野。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中关于德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网站论文主要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而这一部分论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们常说常用的网站上查阅到。

(四)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文献综述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它的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供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研发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科研人员或教学人员阅读,简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鉴于这种特殊的读者群体,撰写文献综述时就需要考虑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综上,撰写文献综述较为妥帖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不偏不倚。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研究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这种“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掌握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且对研究问题做出了理性分析,那么就要勇于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七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论文中参考文献篇十八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269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