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热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2:44:06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5 12:44:06     小编:MJ笔神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写总结时要注意避免空泛和笼统的描述,应该结合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在写总结时,不妨看一看以下的总结范文,并从中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技巧。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一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加强重视,进而采用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进而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安全。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保证玉米的产量,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影响玉米产量。因此,确保玉米成活率和产量应从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对玉米生产过程的综合控制。

1.1结合土地情况,合理选择玉米种子。

我国地域广泛,同样的种子在不同地区的成活率和产量都有所不同,甚至在部分地区难以存活,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地质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合理选择,确保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各个地区的日照时间和温度不同,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考虑玉米成熟所需的日照和温度,避免由于日照时间和温度不足造成玉米减产等现象。同时,土质的不同对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有直接影响,需要将土质特点作为重点考虑。例如,我国的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土质差异较大,若是种植相同品种的玉米,产量会有较大的差别,故而,需要结合不同的土质特点,采用合理的选种方式,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玉米种子。同时,对玉米种子做催芽试验,观察其出芽率,以此为基础作出最有利的决定,保证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入。

1.2科学选择播种时间。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的生长时间,科学选种玉米播种时间,能够有效保證玉米种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播种时间过早,会由于气温过低导致玉米种子出芽率很低,影响产量,进而影响经济收入;播种时间过晚,会由于日照时间和后期生长温度不足,造成玉米减产,不利于玉米保产或增产。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玉米的生长时间较短,播种时间过早或是过晚都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降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故而,应科学安排玉米播种时间。玉米种植一般是在当地雨水充沛且温度适应的情况下开始拌种、播种,以保证玉米种子的出芽率,且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等拌种会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虫能力,进一步确保玉米的成活率[1]。玉米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时间播种是在玉米产量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实现玉米增产的有效措施,更是种植玉米的关键环节,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1.3做好土地准备工作。

使用机械设备或是人工对土地进行翻地等整理工作,保证土地松软适中,适合玉米发芽生长,是玉米播种之前的重要工作。翻地过程中,要保证翻地的土块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很好的覆盖玉米种子;土块也不能太硬,太硬会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效果。土块大小适中、松软程度适中,可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同时满足玉米后期的生长需求。除此之外,要将玉米秸秆运出种植区域,避免玉米秸秆的残留影响种子发芽;且在翻地整理过程中,尽量使种植区域保持在同一水平面,避免出现明显的高低不同,做好前期的基础工作,从而在后期气候和降雨量出现变化时,方便灌溉玉米田地等,为玉米后期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整理之后的土地,促进玉米对水分的吸收,满足玉米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1.4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的主要原则是底肥要充足,使用含有磷、钾、氮的肥料。磷肥的使用量应根据氮肥的使用量确定,一般要小于氮肥的使用量,通常磷肥使用时间要早一些。钾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地质量,且用量小于氮肥的用量,满足玉米生长中对土质的需求。结合土地面积,氮肥的使用量不宜过多,同时根据玉米的产量要求,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保证满足玉米生长需求,又不会使用过量引起副作用。目前,常用的含有磷、钾、氮的肥料主要是化学肥料,其效果较好,并且合理使用肥料是保证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进而得到了广泛使用。

1.5规范移植过程,控制好玉米产量。

根据玉米播种的特点,玉米苗生长一段时间之后,需要采取间苗、移植等工作,使玉米苗合理均匀地分布在种植区域,保证生长过程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阳光,促使玉米健康生长。间苗、移植工作主要是由于玉米在出芽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玉米种子无法发芽,需要在长势较好且玉米苗多的地方进行移植,将其移植到没有玉米苗的地方,使玉米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满足生长需求,并保证玉米的产量。间苗、移植可有效避免由于玉米苗不足或过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病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对其进行防治。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黑粉病以及玉米斑病。第一,纹枯病。主要表现是玉米秆腐烂,从而引起玉米死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防治纹枯病最好的方式是在前期发病时,使用药物及时消灭病菌,降低纹枯病对玉米生长的不良影响,有效控制玉米产量。第二,黑粉病。主要是黑粉病菌感染玉米,使其出现黑粉病,并产生病变。黑粉病还有传染性特点,只要有一株玉米出现黑粉病,则会导致其他玉米出现黑粉病,因此,需要对黑粉病进行有效预防,及时消灭已经出现的黑粉病菌,避免玉米减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玉米播种之前,使用有效药物与玉米种子充分混匀可预防黑粉病;也可以选择具有抵抗黑粉病的玉米种子,有效预防黑粉病,降低玉米被传染的可能性。第三,玉米斑病。分为大斑病和小斑病,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且雨量较大的时节,玉米叶片出现斑点,治理不及时则会扩散到较大范围。防止玉米斑病主要措施:一是保证种植区域有较好的通风和排水能力;二是使用化学肥料等控制玉米斑病;三是选择具有抵抗能力的玉米种子。选择以上方式都可有效防止玉米斑病,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2]。

常见的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蚜虫和玉米螟,直接影响玉米长势,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故而,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种虫害进行重点防治,进而控制玉米产量。第一,玉米蚜虫。玉米蚜虫是一种黑色的小虫,拥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一般情况下是聚集在一起为害玉米。防治玉米蚜虫,可以利用自然环境中玉米蚜虫的天敌控制其繁殖,进而降低玉米蚜虫对玉米的影响;也可以采用化学药品消灭玉米蚜虫,保证玉米的产量。第二,玉米螟。主要是通过玉米叶进入玉米植株的内部,大肆破坏玉米,影响玉米结穗,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玉米螟可以使用化学药品防治或是喷洒在玉米的中心处,药品用量要合理,避免药品过多或是过少影响防治效果和玉米生长,实现对玉米螟的有效防治,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结语。

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积极使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并规范玉米种植操作,并且结合病虫害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保证玉米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玉米产量,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是农业大国,只有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才能加快社会发展的脚步,并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二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相辅相成,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其内容包括: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总之,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上升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我们不懈地努力,不久的将来综合防治问题才能真正广泛地实施于农业植保工作当中。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三

桃树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土壤都能栽种,以中性偏酸的土壤生长较好。土壤ph低于4或高于8时则严重影响生长。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方面,以排水良好、通透性强、土壤较肥沃的砂壤土栽培较好,表现为结果早、品质好。如土壤过于肥沃、质地太黏重,则易生长过旺、结果较晚、早期产量低、品质较差,味淡、果小。

温度。

桃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从平原到海拔除极冷极热的地区外,年平均温度在12~17℃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桃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8~23℃,果实成熟期的适温为25℃左右。桃树生长期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桃树的正常生长,温度过低树体发育不正常,果实不易成熟,温度过高,枝干容易被灼伤,果实品质下降,南方品种群较耐高温。

水分。

桃原产于大陆性的高原地带,耐干旱,雨量过多,易使枝叶徒长,花芽分化质量差,数量少,果实着色不良,风味淡,品质下降,不耐贮藏。各品种群由于长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对水分的不同要求,南方品种群耐湿润气候,在南方表现良好,北方品种群在南方栽培易引起徒长,花芽少,结果差,品质低。因此在选用栽培品种时,应注意种群的类型,以避免在生产中带来麻烦。

光照。

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桃树特别喜光,光照不足,树梢延长,花芽分化少,质量差,宜落花落果,因此在选择大棚种植桃树的时候人工光照太弱要人工辅助光照,保证正常生长。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四

1.合理轮作轮作是预防、控制或减轻蔬菜某些病虫草害最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措施,并有利于调节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协调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轮作周期一般为2~3年.`2.间作套种通过蔬菜与某些作物的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如玉米与辣(青)椒问作,由于玉米的遮荫作用,辣椒日灼病和病毒病比单作田减轻50%~70%;玉米行内种黄瓜,可使黄瓜花叶病减少50%~60%;马铃薯与大蒜间作,可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受到抑制;大蒜行间栽白菜,可使白菜软腐病减少60%.

作者:张敬德周丽娟作者单位: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农业站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2009“”(10)分类号:s4关键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五

凤仙花的繁殖方式一般采用播种,所以播种苗的养护就很重要,否则就没有可供长开的苗了。

凤仙花小苗徒长原因,一般是光照不足,也有因为水分过多徒长的。

徒长的凤仙花苗,像豆芽菜一样,而且还容易倒苗。

有花友养护凤仙花,因为苗总是徒长,还被说成养了一茬一茬的豆芽,就是没养出凤仙花来,笑哭了!

二、解决方法。

增加光照:将盆栽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将盆转动,保证小苗的每一个侧面都能照到阳光。

降低盆土湿度:水分过多导致的凤仙花小苗徒长,要降低盆土湿度,不能让小苗长期在湿度过大的盆土里生长。

如果不好处理,可以将小苗移栽到喷涂湿度适宜的新花盆。移动的时候要尽量小心,以免将脆弱的小苗折断。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六

祝:又名,美夏、祝光、白糖。适应性强,丰产,成熟期早。种苹果产区都有少量栽培。

金冠:又名,金帅,黄元帅,黄香蕉。本品种在全国各苹果产区都有栽培。

元帅:又名,红元帅、大元帅、红香蕉、红花苹等。在各苹果产区都有栽培。在西北高原地带产品质量好。

青香蕉:又名,白龙、香蕉苹果。在苹果产区均有栽培,以山东胶东较多。

甜香蕉:又名,印度。各苹果产区都有少量栽培,山东青岛较多。

赤阳:势强健,生长旺盛。开始结果早,丰产,适应性、抗逆性都强,较抗寒,在内蒙古及沈阳地区都能栽培。

鸡冠:于是19前后发现于辽宁旅顺,品系不明。在省栽培较多。

国光:又名,小国光。是东北、华北栽培最多的一个品种,约占60%以上。

富士:为日本农林省园艺试验场以国光+元帅为亲本杂交育成。1962年定名为“富士”。中国最早于1966年引种栽植。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七

1.玉米施肥技术氮肥:幼苗期占2.1%,虽然需求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如氮肥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会造成严重减产.

作者:李强刘永超宋洪斌作者单位:李强,刘永超(镇赉县水稻生产办公室)。

宋洪斌(镇赉县土地局)。

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2009“”(10)分类号:s4关键词: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八

产的一大障碍。草堰镇从2009年开始研究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的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技术,2010―2011年分别在多个村进行试验、示范,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以期能在生产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1、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达到以下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水稻灰飞虱及其传毒引起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稳中有增。

2)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能使水稻品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

3)通过各种综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使水稻生产与环保相结合,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

这3方面内容是近年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省工、省本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灰飞虱的越冬能力不断增强;受农村土地承包体制限制,许多沟边杂草没有能得到及时清理,客观上形成了灰飞虱量的增加,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和成本;在灰飞虱大发生的初期,防治药种单一,导致灰飞虱的抗性不断增强;采用各种综合防治技术大幅度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防效,从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推广和应用综合防治技术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综合配套措施来确保效果。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试验研究比较发现,药剂浸种;防治麦田灰飞虱,压低基数;4月下旬结合麦类后期病虫总体防治,压低了灰飞虱种群数量,减轻了秧池危害;及时收割、耕翻灭茬;稻区麦子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耕翻灭茬一块,可杀死大量灰飞虱若虫,减少有效虫源;适当推迟栽插期和增加栽插密度;狠治田外杂草。

2)水稻选择什么类型的品种,对抗御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风险的能力有所不同,是获得成功的关健之一。

3)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采取综合措施,既防治水稻病虫草害又要使水稻大米合符无公害的要求,不使用单一药剂如吡虫啉等,而是尽量两元或三元复配剂。

4)水稻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肥水运筹等。

综上所述,水稻实行综合防治技术后,经济效益非常显着,大幅度提升大米的品质,通过其它措施的不断完善,使之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通过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的推广,保证了水稻的安全生产,保证了农民的丰产丰收,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九

根据木瓜喜光、耐旱、怕水淹、喜酸性土壤的特点,建木瓜园时,要选择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区,要避免在土壤粘重的地块建园。

二、优良树种。

木瓜同一品种自花结实率不到30%,在同一园内,要适当配植授粉树。授粉树要选择品质优良和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的品种做授粉树。

主栽品种和授粉树相距不超过50米,比例为5:1。

三、栽植。

(一)时间:

1)秋季栽植,大木瓜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这个时期栽植,根系仍能生长,第二年发芽早,成活率高。

2)春季栽植土壤解冻后至发芽前栽植,随起随栽。

(二)定干:栽后要及时定干,如果结果与园林两用,定干高度为1.5-2.0米。这样树冠可能偏高,但这样的树型能满足园林用处。如果只为结果,定干高度为80厘米左右。

木瓜树栽植后,要达到丰产,稳产,早见效,就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一是土壤管理;二是树体管理。我们只是讲一下土壤管理。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包括:除草、施肥和灌水、果园间作,果园覆草、地膜覆盖。除草:这个很简单不用讲,大家都会。只是愿不愿做的问题。

1、施肥。

木瓜园一年要进行三次土壤施肥,一是春季开花前施肥,这次施肥以n肥为主,如碳铵、复合肥、二铵等。这次施肥可以促进树体生长,增加开花量,提坐果率。二是夏季6-7月份追肥、这次追肥以p.k肥为主,控制n肥施用量,以防徒长。可以加速果实生长,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三是秋季采果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合土壤深翻改良,施入有机肥。有机肥中加入适量过磷酸钙,有利于有机肥的分解、吸收,占全年施肥量的60-90%。此时土壤温度比较适宜,根系吸收能力也比较活跃,施肥后有利于根系吸收。可促进树体的营养生长,来年花芽数量多,质量好,坐果增多,来年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提高。

2、木瓜园间作。

利用木瓜树行间的空地,合理种植粮油作物或绿肥,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园经济收入,还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果园产量。适于木瓜园间作的粮油作物:红薯、花生、绿豆、油菜等,不能间作小麦、玉米等高秆作物,也不能间作蔬菜,以免加剧与木瓜树争肥、争水的矛盾,不利其生长、结果。适于木瓜园间作的绿肥作物:田菁、草木犀、三叶草等绿肥作物,以扩大肥源,加快土壤熟化过程。

3、果园树盘覆草。

木瓜园覆草,最宜在麦收后,雨季前进行,可供覆盖的材料有:麦糠、麦秆、田间杂草,以及铡碎的其他作物秸秆。每株覆草5-10公斤,其上撒一层园地土壤,以防风吹。冬季刨园时,将覆草翻入土中。果园覆草,可以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内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4、地膜覆盖树盘。

选用厚度为0.07毫米左右的聚乙烯薄膜。覆盖前先整树盘,灌水后,每株施入0.2-2千克氮素化肥,用薄膜盖好树盘,四周用土压草。一年内不用除草施肥,可增产35-60%。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

一、症状: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也能危害花和嫩梢。果实发病,初为褐色近圆形的小病斑,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条件适宜时,病斑很快扩展全果表面,并逐渐向果肉延伸,严重时,使整个果实腐烂。病果失水后,变成褐色僵果,挂在枝头,经久不落,花梗上或果实上的病菌,侵害枝条,形成褐色溃疡斑,影响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抑制枝条的生长发育,造成枝条枯死。

二、发病规律:该病属真菌病害,其无性世代是半知菌亚门的丛梗孢属。病菌在僵果上越冬,病枝上病菌越冬后也能侵染。次年春季,气温回升后,病果、病枝上的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5月上旬前后,当幼果形成后,病菌多从果实伤口处侵入。因此,虫害重,虫伤多褐腐病也就严重。降雨早或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栽培地低洼,易受渍涝,树势弱也适宜于发病。果实膨大期,若遇狂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给果实表面造成的伤口多,也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而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处理病残体。木瓜收获后,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摘除病果,集中烧毁,能有效的减少越冬菌源。

2、药剂防治。早春在木瓜发芽前,喷1次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3-4月份木瓜谢花后至果实采收前,可每隔10-15天,喷1次50%多菌灵5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喷2-3次,并可兼治叶部病害。

3、防虫伤。桃蛀螟是危害木瓜果实的重要害虫,6月中下旬,正当木瓜果实膨大时,雌蛾将卵产于果实梗凹和贴缝空隙处,幼虫孵化后,即咬破果皮蛀入果内。不仅纵横串食果肉,且造成虫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防治方法:在幼虫孵化期,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杀螟松乳剂15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3次。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一

摘要:以化学防治为主的传统园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因其对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讲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性、现行的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发展方向。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加之对传统农药的依赖性使用,不仅让一些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还杀死大量的害虫天敌,污染环境等众多的生态问题。所以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1.1园林植物病虫害结构复杂和种类繁多。

园林植物品种多,结构复杂,设计和配置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的数量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寄主,形成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害结构和种类[1]。

1.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园林植物的抗逆、抗病、抗虫能力减弱,加上其生长环境透气性差、长期缺水、缺肥、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频繁性与长期性。

1.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园林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的配置和园林植物种植方式更加灵活,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5小害虫(蚜、蚧、螨、粉虱、蓟码)和生态枝干病害已经成为城市园林主要病虫害。据全国33个城市近年调查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2.1化学防治。

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在园林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园林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环保部门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前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害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2.3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一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是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在杨树人工林中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1防治策略向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自然状态下植物一病虫一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使得病虫种群密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波动。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的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避免单一病虫和单一植物多种病虫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期效果。

3.2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计时,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生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科学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性,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生态手段防治园林植物病虫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或引入外来天敌,或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来防治园林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第三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根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里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真正起到杀虫作用的农药只占0.03%[4]。

3.3效果评价向多指标综合评价方向发展。

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调控、综合防治以及害虫生态治理的角度,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个体为唯一目的的做法,即使获得100%的防治效果也不能说是最好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防治效果,它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必须以生物间动态平衡规律去考虑防治措施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坚持效果第一和追求较长时间持续防治的衡量标准,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从而使病虫害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5]。

3.4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固有的免疫力,发展相生植保。生态环境对病虫害是有免疫力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植物间食物链关系种植相生植物,提高这种免疫力。合理的植物组成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6]。

4.结束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绿化成败的关键之一。我们相信,随着害虫可持续控制理论、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的不断完善,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活的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就一定会使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步完善,并越来越符合城市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

参考文献:。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二

虫害症状:病害学名凤仙花根结线虫病,是南、北方普遍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根部。线虫侵入侧根或须根后,形成很多大小不—的瘿瘤,初为黄白色,后变褐色,剖开瘿瘤内生梨状小线虫,即雌虫。受害植株生长缓慢,茎细株矮,叶片由上而下渐变苍白色失绿,叶缘向背卷,皱缩枯萎,花苞黄枯或不开放。

防治方法:用药剂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环状沟,每盆施人滴滴混剂5~10ml原液,马上覆土压平,熏蒸半个月后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异丙醚乳剂1000倍液,每盆施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

天蛾虫。

虫害表现: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也食害花朵。

天蛾虫形态:成虫体褐绿色,长40毫米。头及胸部两侧具灰白色缘毛;腹背具2条银白色纵线,腹面土黄色。前翅灰褐绿色,顶角至后缘基部有一较宽的浅黄褐色斜带,斜带内外具数条黑白色条纹;后翅黑褐色,具灰黄横带1条,缘毛白色。

防治方法:幼虫为害期,可选用20%菊杀乳油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或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三

(1)农作物专业化防治针对我国农作物目前所面临严峻病虫害形式唯一有效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在我国的北方。这里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自然环境以及种植培养形式的个不一样,这也逐渐造成农作物病虫害朝着加重的态势发展,比如北方水稻的稻飞虱病害,还有稻纵卷叶螟病害。另一方面是受到人员流动,作物产品流动的影响,这些人员或是作物产品上面有可能会寄居者某些农作物病虫害,当这些带有农作物害虫的人员或是作物产品流动到某一未感染地区是就会为该地区留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安全隐患,时机一旦成熟就会爆发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此外,由于我国面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的劳动力转战城市,致使从事农业劳作的人员的平均年龄趋向老龄,外加上农业活动者病虫害防治知识薄弱,农药销售厂商不尽负责,五花八门的农药宣传误导农民,造成我国农业的发展规模形式很难做到突破式发展。这里无一不显示着大力推进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对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大力推进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有利于提高我国先进植保技术的推广速度。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千家万户都要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我国过去在此方面所从事的努力与汗水都不少,但是效果确是不甚明显。植保工作需要严谨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需要专业的人员用通俗易懂的将植保的相关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而大力推进农作物的专业防治就很好的解决了植保技术的推广问题,在专业化防治推广过程中,要求做到将所有农民的农事集中到细分到相关的防治小组中,并派出专业的人员进行防治组的组织、病虫害讲解、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植保技术,是农业生产朝着市场化、效益化的方向迈进。

(3)大力推进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有利于有利于保障农民粮食的产量与质量,同时也是农作拥有健康生长环境的重要保障。上文提到大量农村的劳动力转战城市,这使农作物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威胁。大力推广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的`播种等植保技术,完全可以摆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局面,降低农民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费用,合理分配劳动分工,提高农作物养植过程中的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粮食的产量。此外,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有效的避免了乱用农药的现象,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大大降低高毒以及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不仅保护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保障了农作物生成的质量,还有利于周边环境健康发展,使农业生产最终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式发展。

(1)专业化防治的市场性运作。

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是将农作物的专业化防治视作一种产业,进行开放式、竞争式、多元式管理,实行优胜劣汰、盈利效益的组织安排。其中,农作物专业化的防治组织肩负着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生产经营以及盈利效益的责任,而农民则是自由决定是否接受专化防治组织的防治服务。农民一旦接受防治服务,则防治组织与农民双方需进行平等的协商谈判,最终签订服务合同。

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形成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这其中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资生产与经营的相关企业、农业产业相关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都可以参与其中。防治组织的创办形式也有多种形式,包括独资、股份制、合伙合作的形式等。不论何种的组织形成形式、创立形式,其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有效的管理、引导与监督。

(2)专业化防治的地方性运作。

相对于专业防治的市场性运作,专业化防治的地方性运作也是极其有存在的必要性。专业化防治的地方性运作主要是为解决在当地专业防治推广过程中具体的如何组织、如何操作的问题。专业化防治地方性运作的防治组织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当地的,也可以是外地的,根据当地农作物种植的规模与种类,防治组织的规模大小也不确定,但一定要满足的当地或是周边的防治服务需求量。地方性运作的防治组织与市场性运作的防治组织一样,组织当地的病虫害防治人员运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防治知识、植保技术等传授给农民个人。防治组织所组织操作的防治措施必须要落实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到能够准确预报病虫害、做到能够准确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农药药剂使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得到防治结合。

3结语。

目前,农作物专业化防治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切实落实到实处,逐步提高专业化防治的组织管理措施,让农民体会到专业化防治的好处,接受专业化防治。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与支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与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化防治的宣传工作,做好监督工作,使我国农业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开宇,叶建春,陈军,刘建文,尹奇勋,刘维文,曹春梅,吴玉东,黄昌福.4种药剂组合对“两迁”害虫的防治效果评价[j].广西农学报.2012(05).

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篇十四

病症表现:凤仙花的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蔓延至嫩茎、花、果。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表面上出现零星不规则状的白色粉块,随着病害的发展,叶面逐渐布满白色粉层。初秋,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圆点,后逐渐色变深呈黑褐色。病叶后期变枯黄、扭曲。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适当,应有充分的通风透光条件,多施磷、钾肥,不过量施氮肥。

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叶并集中烧毁,减少来年浸染源。

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

褐斑病。

病症表现: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以后中央变成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严重患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得枯黄,直至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凤仙花喜肥沃的砂质壤土,不耐涝。因此,种植以砂质壤土为宜,以利排水;盆栽凤仙花,雨后应及时倒盆。秋末应将病叶、病株集中销毁,减少来年传染源。

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立枯病。

病症表现: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387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