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撰写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研究,以确保我们能够提供有实质性和可行性的信息。报告的内容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掌握了写报告的技巧和方法后,相信大家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报告作品。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一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二
出动宣传车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泛宣传城乡卫生同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全镇掀起了城乡卫生同治的高潮。
从调查中看,我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一)规划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严塘房屋建设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建筑房屋参差不齐,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差。
1缺乏统一的集镇市场。
这是在调查中居民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集镇市场,许多小商贩便占道经营、随地摆摊、随意搭建厂篷,由此成为集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根源。街道两边的居民出于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满意一些商贩在门前占道经营,许多商贩也饱受“脏、乱、差”之苦,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集镇市场来统一划线、统一竞争。自开展城乡卫生同治以来,“脏、乱、差”现象虽初步得到遏制,但距实现“生态严塘”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2道路设施配套性差。
(1)缺乏路灯。
路灯的缺乏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许多不便,也影响到了严塘中心小学孩子们的安全。严塘中心小学晚上8点20放学,很多小学生都是各带手电筒照路回家,而这时仍会看到许多车辆在街道穿行。调查中,多户居民对小学生的安全表示担忧。
(2)道路高低不平,等级低,路况差。
从镇政府至集镇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
(3)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树不足,分布零乱。
在我镇城管中队制定的《严塘镇镇区“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镇区居民户新建房屋实行自主绿化,绿化的树种必须一致,但绿化的树种并未做统一规定,而且执行效果不明显。
(4)电线杆新旧并立,参差不齐;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分布无序。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我镇城乡卫生同治目标的实现和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度重视前期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尊重。与其它乡镇相比,我镇在规划设计上稍显落后。当前,全国正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市正全力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全县正大力深入开展城乡卫生同治,严塘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依据本地条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把规划设计与城乡同治结合起来,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进一步促进城乡卫生同治深入开展,开拓严塘小城镇建设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严塘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建设统一的集镇农贸市场;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修复路灯;改造电线杆和装备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托新建中的文化楼,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楼建设成为一个服务民众,扩大宣传的舆论阵地。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充分利用级差地租,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出让、转让和出租,筹措建设资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将准经营性和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推向市场。要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建设严塘镇的公用设施,如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等。要鼓励能人大户以参加某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成立公司,负责筹措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或项目承包,并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和收费。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商、外资到严塘投资建设,逐步形成“市场主导,多方投资”的新格局。总之,就是要摆脱单纯依靠财政的被动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三
20xx年6月3日至6月9日,城镇中心配合全国政协特邀视察团赴福建省就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进行了为期7天的视察调研,先后参观考察了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等地的10个省级重点小城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建省小城镇总体情况。
福建省现辖乡镇街道1104个,其中建制镇609个,乡(含民族乡)320个,街道175个。20xx年底,福建全省常住人口3748万,约20%的人口居住于在建制镇。与同处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的小城镇相比,福建省的小城镇有如下特点:
1、总体经济实力较弱。除了闽东南各大城市如厦门、漳州、泉州附近的小城镇,福建省的绝大多数小城镇都还属于农业镇,财政收入非常低,西部山区不少乡镇甚至属于要饭财政。表1显示了我们参观考察的全省最强的10个重点镇在20xx年的总体实力,财政收入过5亿仅有4个。最强的角美镇财政总收入也不到20亿,而且面积还非常大,约163平方公里。
表1:20xx年福建省10个省级重点镇基本情况。
2、人口集聚能力不强。统计显示,福建全省609个小城镇中,有91%的小城镇人口在2万以下,48%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千人。表1显示全省最强的10个镇当中,有4个镇的人口少于5万,没有一个镇吸纳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而这在浙、苏、粤一带的经济发达镇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3、生态绿化环境较好。福建省的一大地貌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80%,森林覆盖率63.1%,生态环境指数居全国前茅。从我们走访的10个镇来看,相比于其它东南沿海小城镇,这些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都保持得很好。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20xx年12月,为加快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做出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总体部署。20xx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并先后从全省929个乡镇中筛选了43个综合实力较强的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经持续推进了3年,其主要做法如下:
形成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在省政府组建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由省长亲自负责,两位副省长具体抓,目前小城镇建设已成为福建省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年年初都会制定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部署推进试点工作。同时,福建省还完善了组织领导、信息报送、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和协调服务等制度。各区市也参照省级做法组建小城镇建设推进领导工作小组,并确定了(20xx年的寒假社会调查报告)85个镇开展市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四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五
把xx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来建设,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沿海大开发和盐城大市区的辐射,拉动我县包括冈东、冈西、草堰口等三个镇在内的东部区域发展,形成我县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我们认为县委提出这一战略构想,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十五”期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财政收入增长近两倍,固定资产增长三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省市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小康建设的决战阶段,又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而我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总体竞争能力较弱,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必须创新思维,采取超常举措,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东部四镇总面积313.4平方公里,占全县27.2%;总人口19.3万人,占全县24%;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5311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工业用电量3164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6.29亿元,分别占全县15.1%、6.1%、9.1%、7.2%、13.4%,从以上数据来看,东部四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县所占份额,与土地及人口资源占有量不相符,明显偏低。因此,县委经过充分考虑,认真分析东部四镇发展现状,结合实际,适时提出这一战略,着力推进超常发展、跨越发展,全面拓展建湖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是从策应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开发是我省“十一五”生产力布局“四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线占全省的56%,拥有海岸线资源的地区只有响水、滨海、射阳、东台和大丰五个县(市)。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具有巨大潜力的沿海开发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里“以工兴港、以港兴海、集约开发、保护生态”的总体要求,进行沿海发展战略研究。我市考虑到区域开发的整体性和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发展优势,将市区和建湖、阜宁都纳入规划范围,这为我县、尤其是东部四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县的东部地区处于射阳、阜宁、亭湖和建湖四县(区)交界,大致以204国道为中轴线,东西各占一半;同时204国道与盐淮、冈合公路三道交叉,将沿海、宁靖盐、京沪、盐淮等4条高速公路联成一体;新长铁路穿境而过;通榆河、串场河、黄沙港等航道通江达海,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的重要连接点、重要中转站和重要通道。我们可以更多地获得省、市为加快沿海开发,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可以促进交通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可以带动特经、林牧畜、旅游、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可以为我县化工企业实施搬迁、集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缓解环保、用地等方面压力;可以使我县更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接受上海辐射,引进大项目落户。
三是从融入盐城大市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近年来,我市围绕“一城三区(市直、盐都、亭湖、市开发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联动发展的目标,积极实施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战略,大市区正在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我县东部区域与市区相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xx镇南部与亭湖的新兴、永丰相接,集镇距市中心仅20公里,素有建湖门户、盐阜咽喉之称,是我县接受大市区辐射、主动融入大市区发展的最前沿阵地。我县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可以促进以xx为中心的东部区域与市区形成互补、依存、协调和共进的关系。一是可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扩张,加快xx工业园区建设,吸纳大市区“退二进三”转移项目和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项目,错位发展,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聚、配套紧密的格局。二是可以加快xx城市建设步伐,规划建设xx小城市时,重点将镇区向南拓展延伸,缩短与大市时空距离,实现无缝连接;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等公共服务业设施,新建配套完善、环境宜人、品味高雅的现代居民住宅小区,吸引大市区市民来居住消费;重点依托xx境内通榆河深水港池,规划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为大市区进出货物提供仓储、运输、配载、集装箱中转等综合性服务。三是可以带动农业规模发展,发挥东部四镇蔬菜、畜禽、粮食等生产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市区市民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努力把xx小城市建成融入大市区的配套产业基地、物流服务中心、绿色食品基地和生活休闲的'后花园。
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首先要认真分析xx发展的现状,研究把它作为小城市来建设的比较优势和制约因素,既要和自身发展相比较,又要思考东部其他三镇如何发展,更要拓宽视野汲取周边县市(区)的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的经验。
1、xx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惜遭日寇毁损;人才辈出,如英国牛津大学硕士王伯钧、德国法学家博士陈宗浩、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的陈宗凡、台湾大学校长的薛洪尤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20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2533万元,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工业用电量2181万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58.3%、33.4%、47.3%、42.8%、7.8%。工业经济占全镇经济总量的65%以上,现有各类企业100多家,初步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钾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该公司是江苏最大的同类产品出口企业,年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达、龙成、海天等一批纺织业项目,与金顺昌服饰、利达制衣等服装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主体经济。机械加工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企业众多,门类齐全,有板材机械、矿山机械、油田机械、涂装机械、液压机械等,发展空间广阔。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先后建成冈南大棚蔬菜、南庄苗禽炕孵等基地,兴办了恒祥食品厂、东昌牧业场等龙头加工企业,成功注册“范堤牌”商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获得省级认定。服务业发展迅速,商贸大街纵横交错;xx招商场被评为江苏省百强市场和全国农村大型市场,成为邻近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产等专业市场十分繁荣;宾馆、休闲、文化游乐等现代服务设施齐全。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万人。19xx年被确定为全国和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xx年被省命名为新型小示范小城镇,19xx年又被确定为全省30家重点中心镇之一。社会事业较大进步,被评为省文化工作先进镇、市先进单位,教育、体育、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校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县表彰。
近几年,xx镇经过克难求进,拼搏争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纵比有不小的进步,但由于所处的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拥有的资源条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自我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速度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县西南各镇相比慢了;跟县外市内原有基础差不多、甚至赶不上的一些中心镇横向比较,差距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不快。从自身进行比较,20xx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分别比20xx年增长57.5%、50.1%。与东部地区其他三镇进行比较,冈东、冈西、草堰口镇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82.2%、75.4%、96.7%;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27.5%、152%、68.5%,增幅均快于xx。与县外周边及重点中心镇比较,新兴、益林、新坍、长荡、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地区生产总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103.9%、65.9%、104.1%、131%、124.9%、152.5%、82%;新兴、沟墩、益林、新坍、富安、龙冈、大冈七镇的财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别增长73.3%、55.3%、77.9%、82.9%、60.5%、143.8%、68.9%,大多数镇的增幅远远超过xx。
二是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工业上的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加工等产业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业上的蔬菜种植仅以冈南为主、苗禽炕孵仍处于一家一户传统作坊操作,特色优势没有形成。服务业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项目为主,生产性、新兴服务业份额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艺品、富安的茧丝绸、大冈的制鞋机械、盐东的纺织、三仓的西瓜等特色鲜明,壮大一方经济。
三是项目推进亮点不多。近年来,全镇引进各类企业20多家,但所上项目规模都不大,有些项目分期实施,形象进度较慢,还没有形成对经济支撑作用。园区建设整体规划水平不高,仅限于沿路排开,纵深不够,特色不明显,集聚功能还不强。
四是集镇建设管理不到位。19xx年,xx就被确定为全国和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然而建设步伐不快,到目前仅4.5平方公里,规划起点不高,实施随意性较大,特色不够鲜明,经营城镇的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措施落实不力,环境不够整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形象。我们参观学习的益林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占xx的一半还不足,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超过xx1.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万人,非农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该镇坚持工业集聚区与小城镇建设两手抓,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走出一条既建区,又造城,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镇内东镇区、玻璃工艺、纺织工业、轻工食品、民营科技“一城四园”,既是经济增长点又是城镇亮丽点。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大部分放在镇郊村,已建成豪华别墅型的王楼中心村、经济商住型的大东中心村、居民实用型的倪东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东三个居民集中居住区,使中心村建设与小城镇区建设形成众星捧月新格局。该镇现为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省市文明镇。
2、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基本情况及分析。
冈东、冈西、草堰口位于xx北部,呈半月环抱状,镇域面积分别为82.4、68.1、60.9平方公里,总人口都在3.7万人左右。三镇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接近,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2、2.7、2.6亿元,分别占全县3.1%、2.7%、2.5%;财政总收入分别为853、867、1058万元,分别约占全县的1%、1%、1.2%;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是1.2亿元,冈西略低为0.9亿元;工业用电量分别为304、244、435万度,都占全县的1%还不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在1.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冈西与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冈东4800元。三镇的区位条件,草堰口镇优势明显,南接xx,北连阜宁,204国道穿境而过,冈东与冈西集镇都距204国道8公里左右,位置相对偏僻,从近几年招商引资来看,草堰口镇新上的项目多一些,发展后劲比冈东、冈西镇强劲。三镇的主导产业,农业方面十分相近,工业方面各有特色。工业上,冈东已培植了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化工涂料、电线电缆等产业,天成液压件公司荣获“江苏省明星企业”称号,县轧花厂、星宇、宇盛纺织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境内。冈西镇以土工器材产业为主,全镇现有排水板生产企业20多家,塑料粒子加工、插板机生产施工等配套企业80多家,年产销排水板3亿米,全国市场占有率70%以上,年创税收500多万元,占全镇工业税收60%以上;近年还引进坤泰、龙华纺织、外贸箱包、机械铸造等项目,主体经济不断壮大。草堰口镇近几年充分利用国道优势,引进新上银海气纺、鑫业、鑫龙纺织、金龙发纸业等一批项目,纺织基础初步形成;建筑业进一步巩固,年均实现建安产值5亿元。农业上,三个镇都以优质粮棉种植为主,冈西与草堰口镇草鸡养殖业在县内外较有影响,尤其冈西镇年饲养草鸡300万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方圆公司牵头组建的“盐阜”草鸡协会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民合作组织。冈东镇常年植棉30xx公顷,年产皮棉40xx吨左右,是我市产棉大镇之一;蔬菜种植面积10xx公顷,年产辣根等各类蔬菜5万多吨。三镇的集镇建设,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成区面积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环境不断改善,集镇人口逐年增加,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明显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我县东部区域四镇尤其是xx镇在上一轮全市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与县内外一些重点中心镇相比,发展速度相对不快,冈东、冈西、草堰口三镇由于过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现在经济总量仍偏小。县委提出加快推进xx小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全县经济社会副中心、东部区域中心,拉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这一战略,是十分及时必要的。东部四镇更应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同心协力,采取超常举措,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大跨越。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六
(6)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包括镇规划区内的x个小镇,管辖x个行政村。
2.人口和资源基础资料:。
镇区总面积x平方公里,镇区建设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林地面积1亩。小镇共有人口x人,其中农业人、工业人、建筑业人、交通运输业人、商业服务业人员。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年使用秸秆顿、煤气顿。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纺织、米面加工、建筑建材、摩擦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企业合作家,员工总数人,年工业产值万元,年利润万元。企业占地m2,建筑面积x平米,年用电量kw.h,年用水量吨,每年排废水吨,废渣吨。
5.主要交通道路状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x条,总长x千米,总面积x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辅助情况:。
教育机构:分享幼儿园,分享幼儿园,分享幼儿园的小学,在校学生,初中,在校学生,高中,在校学生。
文体科学技术:文化站,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可容纳患者,共享床位x。
商业金融:信用所的保险机构,投保人数。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7.生产值状况:。
小镇镇域年内生产总值为: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为: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为:万元。20xx年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
目前,x町形成了以农业町、商贸町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小镇发展模式的发展概况如下。
x镇小区规划面积x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x平方公里,人口x万。
xx是农业大城镇,位于xx,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粮食、棉花、木耳等农副产品。在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辅助方面,xx路、xx路等城镇主要道路的道路的修理黑色工作的国家安全饮用水工程,改造完成后,可以使个人行政村的万人使用符合饮用标准的卫生水。目前,镇区道路硬化率已达到x%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x%,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x%以上。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直以小城镇建设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者,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1.计划建设和实施有偏差。
1)x年市政府统一投入资金,市x修订了各村的中心村规划,但由于制定的规划标准高,与村民考虑的便利性、便利性无法统一,村干部擅自表示态度时发生,规划执行困难。2)规划建设管理宣传工作跟不上,执行不严格,村民建设意识淡薄。镇上的农村不按计划建设。
建设的比较多,农村建设房屋高低参差不齐,立面效果差,建设品位较低。
2.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从20xx年1月实施以来,省、市一直没有关于村镇规划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出台,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已退出了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的服务中心没有执法权限,福利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难以保证得到长期解决,直接影响村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基础设施仍然是薄弱环节:
小城镇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化覆盖率低,部分道路高低不平,路况差。基础设施配套费的停收,使可用的建设资金减少,配套设施建设速度缓慢,使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吸纳社会资本、人才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无力再搞建设。城镇供水、排水、环卫、路灯、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镇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
6.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
按照城乡一体化进行规划,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城市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使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使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级小城镇建设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镇的小城镇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
6.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功夫,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七
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先后到七处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八
区农业局、区国土局:
按照某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审批和管理意见》文件精神,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现根据某某市专业合作社的农用地申请,该合作社目前有存栏山羊300余头,为方便生产、生活需要和农业工作有序开展,特申请在某某自然村建设施农用地(生产设施用地20xx平方米)。
特此报告,请予批复。
附件:
(申请单位盖章)。
××年×月×日。
二、农业合作社补贴政策有哪些。
1、税收优惠政策。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
2、金融支持政策。
国家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规范管理好、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
3、财政扶持政策。
x年到x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过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农机购置补贴财政专项资金明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仍会优先予以安排。
4、涉农项目支持政策。
x年农业部等7部委决定,对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涉农项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尚未明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的,应尽快纳入并明确申报条件;今后新增的涉农项目,只要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都应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明确申报条件。
目前,农业部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新一轮“菜蓝子”工程、粮食高产创建、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相关涉农项目,均已开始委托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x年,合作社将承担更多申报项目功能。
5、农产品流通政策。
国家继续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城市大型连锁超市、高校食堂、农资生产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实现产(供)销衔接。
6、人才支持政策。
农业部从x年起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每年培养1500名合作社带头人。明年继续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重点培训合作社带头人、财会人员和基层合作社辅导员。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合作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作为建设单位向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和有偿使用土地的法律凭证。
第三十七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
第三十八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的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九
(四)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市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市、乡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如从小城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20xx年6月3日至6月9日,城镇中心配合全国政协特邀视察团赴福建省就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进行了为期7天的视察调研,先后参观考察了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等地的10个省级重点小城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福建省小城镇总体情况。
福建省现辖乡镇街道1104个,其中建制镇609个,乡(含民族乡)320个,街道175个。20xx年底,福建全省常住人口3748万,约20%的人口居住于在建制镇。与同处东南沿海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的小城镇相比,福建省的小城镇有如下特点:
1、总体经济实力较弱。除了闽东南各大城市如厦门、漳州、泉州附近的小城镇,福建省的绝大多数小城镇都还属于农业镇,财政收入非常低,西部山区不少乡镇甚至属于要饭财政。表1显示了我们参观考察的全省最强的10个重点镇在20xx年的总体实力,财政收入过5亿仅有4个。最强的角美镇财政总收入也不到20亿,而且面积还非常大,约163平方公里。
表1:20xx年福建省10个省级重点镇基本情况。
2、人口集聚能力不强。统计显示,福建全省609个小城镇中,有91%的小城镇人口在2万以下,48%的小城镇人口少于5千人。表1显示全省最强的10个镇当中,有4个镇的人口少于5万,没有一个镇吸纳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而这在浙、苏、粤一带的经济发达镇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3、生态绿化环境较好。福建省的一大地貌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80%,森林覆盖率63.1%,生态环境指数居全国前茅。从我们走访的10个镇来看,相比于其它东南沿海小城镇,这些镇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都保持得很好。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20xx年12月,为加快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福建省经济工作会议做出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总体部署。20xx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并先后从全省929个乡镇中筛选了43个综合实力较强的镇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已经持续推进了3年,其主要做法如下:
形成一套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在省政府组建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由省长亲自负责,两位副省长具体抓,目前小城镇建设已成为福建省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年年初都会制定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当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部署推进试点工作。同时,福建省还完善了组织领导、信息报送、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和协调服务等制度。各区市也参照省级做法组建小城镇建设推进领导工作小组,并确定了(的寒假社会调查报告)85个镇开展市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十
8月15日,市委书记张吉勇到黔西县、大方县调研小城镇建设。张吉勇强调,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全力以赴做好小城镇建设这篇大文章,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委常委、黔西县委书记卢林陪同在黔西调研。
***先后来到黔西县素朴镇、钟山乡和大方县黄泥塘镇,走园区、进企业、看项目,了解小城镇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向企业负责人和工人详细询问生产经营、带动就业以及优惠政策落实等情况,要求企业努力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积极返乡创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调研中,***对黔西县、大方县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筹备工作中,黔西县、大方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快速高效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了基础大提升、特色大彰显、面貌大改观、产业大发展的目标,下步工作中,要进一步集中力量,找准关键,把握重点,认真抓好各项目的收尾排查工作,充分展示毕节试验区的新面貌,提振毕节人民的精气神。
***强调,小城镇建设是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我市实现同步小康、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毕节的重要平台。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发展的生机活力所在,对当地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产城融合、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方针,全力以赴做好小城镇建设这篇大文章。
***指出,小微企业创业园是我市小城镇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有条件的乡镇要充分依托优势资源,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全程帮扶,努力把小微企业创业园打造成群众创业、就业的新平台。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升群众就业能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大力营造宽松、有序、富有吸引力和推动力的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全民创业,特别是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返乡创业。
***要求,要紧紧围绕“美丽乡村、绿色小镇、山水城市、和谐社区、多彩贵州”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以完善的基础服务功能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独特的文化个性彰显小城镇魅力,努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潜力巨大,能给人民群众带来长远福祉的特色小城镇。要努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向城镇转移、资本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集聚,以先进的理念管理好小城镇,不断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十一
为进一步推进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提供决策依据。×月×日,**×率建设局、规划局和国土局的主要负责人深入**×镇就小城镇建设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进行专项调研。同时对当前防汛安全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镇位于绥宁县东北部,**×穿境而过,东南临**×,西接**×、**×,北抵**×。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6公里。距县城67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5300余户,2万余人。镇政府所在地**×村。全镇总面积57.45平方公里。有耕地1.51万亩,水田1.46万亩,旱地0.22万亩,园地1.33万亩,林业用地5.8万亩。近年来,该镇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初步发展,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改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该镇制定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商住小区规划。其中商住小区位于**×,**×旁,总面积21.49亩,总体规划了4条街道,89个门面,布局严谨,通过修建民族花桥使得商住小区和集贸市场紧紧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庄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美化。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重点突破了城镇自来水工程,使得全镇三分之二的村民接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加快了电网线路的规划改造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村庄道路建设。
3.交通区域优势进一步改善。省道s221线穿境而过,随着**×等人文资源的开发推进、**×旅游线路的建立、省道s221的扩改完成,该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4.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该镇位于两河的交汇地区,属于经济中心地带,有诸多周边乡镇的生意人在此做集贸生意,带动了该镇的商贸零售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居住,该镇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了解,该镇现阶段商业用地供地价格应不高于县城,预估价为每平方米1000—1300元,有意在开发区购地的大概在150户以上,其中不少是在外经商的本镇成功人士,因此老百姓有强烈的购买愿望和一定的购买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难度增加。该镇的小城镇开发涉及**×6组35户的责任田,由于该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因此,将地征收,该组大部分群众将无地建房。该组的全体村民要求适当提高征地价格,在门面合理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卖给他们。
2.“一户多宅”现象突出。出于交通便利和民俗民风的原因,许多村民纷纷迁出老宅基地,在村组道路旁的耕地重新选择宅基地,导致原有的宅基地既没有人居住,也没有被开垦出来作为耕地,使得“一户多宅”现象突出。
3..无序建房的现象突出。源于对城市功能的追求,加之缺乏统一的村庄规划,群众私自选择宅基地,既没有统一的建筑图纸,也没有体现集中联建的风格,无章建房、乱占耕地建房现象突出。
4.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源于农村群众内心无限的攀比心理,借审批手续过于繁琐和时间过长,农村群众都不想也不希望通过合法的程序申请宅基地。为了节省建筑时间,加快建设进度,从而出现了抢占宅基地的现象,违法违规建房现象突出。
三、主要的意见和建议。
1.改革建房指标制度。废除建房指标制,严格实行“一户一宅基地”政策,制止乱占耕地建房现象,加大违法违规建房的整治力度,保障有大宗闲置土地可以使用。
2.加强规划编制,尤其是村一级的规划编制。要认真做好小城镇开发的修建性详规。加强老院落的规划编制,着重体现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要搞好村庄规划修编工作,推进危房改造、土地整治、避灾搬迁、村庄整治严格按规划进行;农村现有村落闲散用地,要切实充分利用,节约使用,特别是组织沿公路两线的村民按规划进行集中联建。
3.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推进院落道路建设,完善城镇的电网建设,突破通信、互联网建设瓶颈,着力建设好城镇下水道、防洪提和休闲广场等市政设施。
4.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采用时常化运作,通过宣传促动、政策带动,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及本乡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建设,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专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同时要紧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走向,结合各乡镇小城镇特色和优势(**×种基地),千方百计争取国家资金扶持。
5.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县委县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力度,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基础上,选择1-2个乡镇进行小城镇建设和集中联建试点。适当授权,加大乡镇城建办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对各乡镇小城镇开发建设的规划和监管指导力度。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十二
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对2万户城镇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物价感受指数、收入感受指数、就业感受指数、储蓄、投资和消费意愿、房价预期与购房意愿五个方面,结果如下:
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26.7%,较上季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50%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下降3.3个百分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2.6%,较上季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29.4%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将“上升”,52.2%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7.1%的居民预期“下降”,11.4%的居民“看不准”。
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46.1%,较上季回升0.8个百分点。其中,79.5%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较上季提高0.8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49.8%,较上季提高1个百分点。
当期就业感受指数为37.1%,较上季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11.3%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3.4%的居民认为“一般”,45.3%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6.2%,较上季回升1.2个百分点。
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3.7%,较上季回落0.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1.1%,较上季回落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35.2%,较上季提高0.3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实业投资”,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31%、16.9%和12.1%。
居民未来3个月购车意愿为17.4%,较上季提高0.8个百分点;居民未来3个月购买大件商品(电器、家具及高档商品等)的消费意愿为27.4%,较上季上升2.8个百分点;居民未来3个月旅游意愿为32.2%,与上季持平。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0.3个百分点,42.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3.4%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
对下季房价,23.1%的居民预期“上涨”,52.2%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1.9%的居民预期“下降”,12.8%的居民“看不准”。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6.3%,较上季提高1.3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央行还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和《2018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50.9%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47.8%认为“正常”,1.3%认为“偏热”。44.6%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较上季提高3.1个百分点;54.7%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较上季下降3.1个百分点。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十三
一、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八点:
(一mm)城镇建设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德兴乡位于陇西县西北部,东与德兴乡接壤,南临柯寨乡,西与双泉乡毗邻,北与渭源县交界,东西宽约11公里,南北长约15公里,总面积110.4平方公里,海拔2135——2447米,年降雨量约300毫米,无霜期130天左右,乡政府驻地眼窝距县城56公里。近年,我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基础先行、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城镇改造,优化投资环境,多方筹资,精心施工,全面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区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在规划建设的范围、品位、功能布局、容积率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二)建设发展存在管理不到位、品位不高的现象。随着街道“两新”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镇中心区域集聚,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城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有的城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且素质较低,街道在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上缺乏一定的的方法和手段,使城镇管理水平和城镇品位普遍不高,特别是城镇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摆摊设点、乱停乱放以及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小、挤、乱,市容市貌不整洁,工业区平台环境不到位等现象造成整个城镇品位相对偏低。
(三)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五)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
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六)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建办、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乡建办正式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八)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近年来,于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的财源减少,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十二五”期间,街道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农业产业规划为基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
(二)以大规模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农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搞好新农村的征地工作,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供水、污水、绿化等,实现新农村设施配套“三通一平”,优化新农村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新农村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继续突出新农村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以“两分两换”试点为重点,推动农房改造集聚进程。加快实施跨区域安置,探索安置新模式,努力做大做强“1”个城镇中心区域,计划到20xx年有80%以上的农户向城镇中心区域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土地节约率达到50%以上,有50%的承包土地实现流转。加强对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布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户土地流转收入相挂钩、与政府激励参保相配套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四)以完善功能布局为起点,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结合德行乡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供水、排水、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现代新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规划和建设医疗卫生、学前教育、农村综合服务社、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文体活动中心、公交停靠站点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参照城市成熟小区管理模式,实行自治式物业化管理,努力建成风格独特、品位高雅、功能完善、景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型街道。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以环保、供水、交通、垃圾处理、抗涝防汛和道路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进行重视修编,提高沿街楼建设标准。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三是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为小城镇发展助力。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为小城镇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在小城镇落户,适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人员向小城镇流动。三是做大做强服务业,坚持“政府倡导、社会参与”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兴建一批建身、娱乐、文化、休闲场所,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年初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众的好评。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下去,为小城镇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环境。
六是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
制定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七是做好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小城镇建设工作要与农村旧村改造结合起来,特别是镇驻地村庄,通过规划居民区、兴建居民楼等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使农村居民社区化、城镇化。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工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小城镇建设工作,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统筹、协调、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十四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如下: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锦集篇十五
(一)合理的宣传引导。大中城市具有强大的。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发展上比较弱势,政府在要正确合理引导,鼓励农民工向城镇转移。一是思想引导。加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宣传,营造小城镇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政策引导,不仅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还要结合实际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移,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于安家落户。三是信息引导。在城乡之间搭建“劳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提供劳务信息,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的就业领域。
(二)加大投入。通过完善城镇功能,丰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进一步缩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生活环境的上差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配套,通信快捷,功能齐全,设施完备,与周边农村和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参考经济适用房建设政策,鼓励城镇建设适宜农村、经济节约、规划合理的农民新社区,让就近转移的农民居者有其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投入。结合地方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抓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聚集城镇人气,壮大城镇规模。
(三)提供制度保障。应从解决农民工进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必要支持和保障。同时,加快小城镇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经济由市场调节,社区向农民开放,城乡统筹就业率先在小城镇启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免除后顾之忧,为城镇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促进农民与小城镇的融合,推动小城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5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