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展现个人阅读水平和思考深度的方式,也是对书籍内容的广泛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要认真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思考作者所想表达的主题和意义,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进行个人阐述,最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内心的触动和感悟表达出来。读后感是通过阅读来体验并分享自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先对书籍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进行把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一
大概我们山东小孩对大冰有一种比别人更深的情感,因为刚有记忆的时候,我们都是看着大冰哥哥的节目长大的,后来再有大冰的消息,是看到说他一个人去了西藏,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伤,再后来,就是大学时看到大冰出书了。不知道下一次再听到大冰的新身份是什么,但总觉得,他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又好像还在身边。
这篇文章,除了想写《他们最幸福》,还有《好吗,好的》《乖,摸摸头》等等。除了书,还有故事,故事很长,希望你愿意听。
有幸在学生期间参加过“百城百校”音乐会,遗憾的是,我忘记那两个小哥哥是谁了。不过,记得当时的氛围特别好,我们一起听他们唱歌,听他们分享路上的故事,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那时的我们,对他们有崇拜有向往,那时的我们,真好。
那时候我上大二吧,记得那天是中秋节,决定去隔壁城市见朋友,前一天闺蜜突然告诉我,明天大冰要去他们那的书城签售,我当时就收拾行李去了隔壁城市,待了一晚上决定第二天去找闺蜜。那天晚上到隔壁城市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朋友家里有事没来陪我,我只好自己找地方住下了,心里还在想,终于要见到了!可是第二天往闺蜜的城市赶的时候,中途突然觉得,好像我们的缘分还没有到,我不想去了,然后自己在半路下车回家了。
第二次知道大冰签售会,是我在的城市,刚好住的地方离书城很近,我想,这大概就是缘分到了吧。那天起得很早,是个冬天,风很大超级冷,去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朋友在那里有秩序的排队了,有很多看得出来已经是跟过很多场签售会的老粉了。书城开门了,进去买了书领了号,签售会要下午,所以买完书我就回去了。
终于又等了很久,他来了,熟悉,就是很熟悉。他给每一个人签名,然后用力的握一下手。到我的时候,我心里特别平静,他签完名,也是用力的握着我的手,然后“pia”用力的拍了一下,他的眼里还是那么坚毅清澈。然后我又很平静的走出了书城,给闺蜜发消息,好想哭啊!
后来“大冰的小屋”开到了济南,在生日的时候闺蜜陪我去,在门外拍了个照,无脸男守在门口,等候他的老朋友。再后来就是看到,拉萨的书店关张了,再后来听到拉萨书店开张了,但只能开半年。再后来。还会有很多个后来,但我想,我们应该不会再见面了,我们就在各自的生活里,发光吧。
在大冰的书里,是有血有肉的江湖,是有温度的小屋,是仗义的朋友,是相互扶持的爱情,是擦肩而过的遇见,是充满热血的奋斗,是不惧艰辛的冲锋,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如果你累了,就去看看大冰的书吧,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二
很喜欢导语的这句话,因为梦想是心灵的最终归宿。很佩服作者大冰,既是主持人,又是民谣歌手,从西藏到丽江第三代西藏拉票之一,丽江资深传奇人士,他抱着一只手鼓走天涯,他也开过酒吧卖过唱。他的名字,他的经历,曾经觉得所有神秘的东西不再神秘。我羡慕他,羡慕他能放下包袱说走就走,羡慕他能毫无拘束的做他想做的事,羡慕他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我不得不承认,书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非主流价值观过着非主流的生活,却享受着真正的幸福的人。他们是作者在西部流浪时认识的朋友们,他们没有很多的钱,但是他们有着富足的.内心世界,他们每天生活得很开心,没有烦恼和压力,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停驻在世外桃源般安然的中国西部小城,追求内心的平和安静。主流世界的人们对他们羡慕不已,然而却未必是谁都愿意去尝试或者即便去尝试也未必能真正享受得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让我深深地陷进去而不能自拔,让我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下,一品什么是逍遥、自在、幸福的人生。世界是多元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也就理所当然。当人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获得了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感觉幸福,而这个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它是自己想要的。不幸福的人大概就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或者不知道想要什么的人了。我们都是可怜的人儿,要么就勇敢地去追梦,要么就平静地接受自己的懦弱。
可以这么认为,我们一直被灌输着人生轨迹,被一种生活方式所桎梏,努力活出别人眼中的样子。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迷失自己,甚至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青春难免有遗憾,遗憾多多,然而现在谈遗憾自我感觉有些没必要,自己心里知道就好,但这一点或许也体现出了自己无限低的情商。事实告诉我,有些想法不须让人知道,藏在心里,即便你是用心良苦,别人根本不会知道。我们不能奢望谁会在我们最无助时送来温暖和帮助,即使自己惶恐,甚至跌倒。要想不被世俗淹没,就得握紧拳头去奋斗,去拼搏那一份属于你的未来,活出自己想要懂得样子。所以,不要想着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活的就是自己的。我只知道活着,即是美好,趁着年轻的时候,沿着自己心里所想去拼搏,享受生活,做自己最喜欢也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人生就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三
利用三天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大冰的处女作《他们最幸福》,感受颇深。
我对大冰的印象之前一直是停留在主持人的标签上,并且对这位山东二线主持人的印象也并不怎么好,可以说除了感觉比较傻和二之外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直到雪歌推荐《一席》,看到他的一期《赶着音乐放牧》,一直到后来在《韩寒一个》上看到他的三篇文章,才发现自己原来长着两只有色的眼睛。
大冰是八零后,山东济南人。他身上有众多的标签:主持人、民谣歌手、背包客、酒店掌柜、作家……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从23-33这十年间在风马藏地、丽江古城这一路上经历的故事和碰到的人,因为从这些人和故事之中我们能寻到一些人生的密码。
《他们最幸福》这本书讲了十多个这样的人,这些人都是行走在出世和入世边缘的人,他们对于人性自由的追寻,对于现行体制的叛逆,对于幸福的另类解读,让你读来欲罢不能,时时有股与当下诀别,一身行囊立马踏上川藏之旅寻梦的冲动。
比如大军,一件裤子从牛子裤到乞丐服,再到五分裤,再到短裤,再到三角裤穿了七八年,这么穷的一个流浪歌手,却下血本花16万去做一张专辑,还拍了一部短片《我想飞…》并在一个电影节上获了奖。
不多说了,当你还在为当下苦闷的时候,来看看这本书吧,看了你就懂!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四
当一本书,任何时候捧起来你都可以随时走入书的世界,并且读起来毫无倦意,那么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跟你一定有某些契合之处。读大冰写的《他们最幸福》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大冰是一个油画科班出身,也是某电台的首席主持人、高校导师,但是他真正热爱的却是民谣音乐及背包客,十年余间一人一鼓卖唱行天涯,混迹西藏多年,是第三代拉漂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丽江、成都、西藏开过多年酒吧,是公认的丽江资深传奇人士。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作家。
《他们最幸福》就是他行走途中十年其间所遇到的十个他们、十种幸福人生,他说,在我十年流浪歌手的生涯中,遇见过很多神奇的人,今天第一次说给你听。他们的的生活方式,人生出口、修行法门和实用主义者们秉承的朝九晚五、温饱体面、出人头地没太大关系。他们是天涯过客、浮世散人、江湖游侠、流浪歌手……他们诠释了浪迹天涯,在忽晴忽雨的江湖,以梦为马,随处可栖的浮世散人的幸福人生。
这本书基本上属于他的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也是阶段性的经验总结。以下是我从书读出的教学感悟。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累?比如,饭局,或者你说在跟人讲话时,尤其是你在表述自己时,为什么会累?因为我们每个人会或多或少,都想展示出一些其实我们并不具备的素质,所以我们会觉得累。
因此,一群人或一个人,只要还肯一点儿一点儿往前走着,就不会停止发育。勇猛精进和欲速不达之间,总要找到个平衡。我始终认为在某个层面上而言,个体人性的丰满和完善,即为成长。
未来已来,马云说:未来不是知识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是独立思考的竞争。未来世界将发生巨变,我们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所有挑战中,教育的挑战是最大的。唯有改变才能应对万变。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的作者是80年代的一位流浪歌手,哦,不对,或许是一名作家又或许是一名主持人,他有很多个标签,但那个标签却是他又不是他,他是谁?他就是大冰叔叔了。
《他们最幸福》这本书是大冰十年生长之路,也是十个他们幸福的故事,更是一段有形无声的生活抗议。抗议中的他们,选择了我们无法经历的生长方式,或粗野或叛逆,或欲扬先抑或归于平静,最终他们又收获了我们只能羡慕的内心强大。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无论我们当下驻扎在何种生活中,哪怕甘心迷茫,看到他们恣意生长,也会获得笃定的力量,发自内心去相信:幸福的出口绝不单一,并触手可及。
浮游吧,顾名思义,拉漂们多多少少逗留过的地方。大军,不但是个流浪歌手亦是个待人真挚的家伙,尽管一次次地教会街边刚来卖唱的文艺歌手如何吸引别人的眼球,如何为自己拉拢生意。然后文艺歌手领情之后,大军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变换自己的卖唱场所,大军固执的死不悔改,或许是他不屑与这些人计较吧。或许以前也经历过这样到别地当文艺歌手的经历吧,所以才更想要善待别人,就像善待自己。
他很平凡又很不平凡。他说,他有一个梦想,想拍一部胸无大志的电影。至于剧本么,大体讲的是,一个丽江混混和一个孤儿院病童的故事。一大一小两个人,两条平行线偶尔交错。然后,小孤儿在丽江混混身上寻觅父爱,丽江混混为了病童,去履行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承诺。
失去生活方向的中年男人,垂危的孩子,两个人彼此颠覆了对方痛楚的人生。可能是为了弥补小时候所留下来的执念。待这部电影大功告成之后,他去洒脱的放下了,从不当做人际交往的谈资。他还做过一件非常令人吃惊的事,那就是他耗尽积蓄生了一张16万元的专辑。并且放在街头,和那些盗版烂街头的专辑一起出售。并从不跟路人提起这是一张16万元的专辑,任容人们随心挑选。或许,大军这是在向别人展示真实的自己吧。不被金钱世俗观念所困扰,也许只是为了内心的那份平和。
还有路平,路平路平,但路不一定平。他的故事跌宕起伏但那份浪淘沙的爱情,使他的内心更富足,幸福是种感觉,没有定义,没有标准,没有界限。我是在大学读起这本书的,原因当然是有人推荐啊!大冰在书里写,一辈子那么长,难免对这个世界偶尔会失望或沮丧。
问:这个世界怎么了,这么多浪子?答:他们的心累了。说来也罢,到了大学,我们也成了一种叮当响的浪子。形形色色的人物,形形色色的生活,简单或不简单,幸福或不幸福,喜欢或不喜欢,问自己!缘聚缘散,缘浅缘深,愿我们每个人能善待别人,善待自己,找寻内心的幸福,珍缘惜缘随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六
我很想说,我是看大冰主持的《阳关快车道》节目长大的。那个时候的他给我的映像仅仅是一个耍宝搞笑的主持人。年轻,阳光,有活力,也会有些许浮夸。之后,由于我很少看电视了,也就很少在电视上看到他。
直到,前段时间,从朋友那借来的一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大冰。原来,他不只是一个主持人,还是位作家和流浪歌手,以及酒吧掌柜。刚开始翻开书的时候,我是没有认出来他就是当年那个主持人的。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模样。书中的他,是个满脸络腮胡子,扎着个小辫儿的流浪歌手。身上充满着浓浓的成熟气息和一股历经沧桑的宁静。书名叫《他们最幸福》。
他们是大冰在西部流浪时认识的朋友们。他们没有很多的钱,但是他们有着富足的内心世界,他们每天生活得很开心,没有烦恼和压力,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停驻在世外桃源般安然的中国西部小城,追求内心的平和安静。
在大城市居住的普通大众们,每天为了还房贷,车贷,已然使自己成为了金钱物质的奴隶。这是很可怕的事,身在其中的人们却浑然不知。冷漠和麻木,以及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工作已使他们失去了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活着,即是美好。为何不趁着尚在人世的时候,享受生活,做自己最喜欢也最快乐的事情呢?哪怕是在拉萨无所事事晒一整天的太阳,也是极为美好的。
人生,就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务上。
看透红尘,其实不过就是一念之间。
我是个明年才大学毕业,还没有工作的小鬼。似乎是没有资格评说在社会上辛苦打拼的前辈们的。但是,人生是有自己掌控的。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浪费在看似忙碌实则没有营养的事务上的。
我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做电影。电影就是我最喜欢,做起来也最快乐的事。所以我会把人生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电影的身上。但,只要我感觉心累了,厌倦了,我也会说走就走,背起行囊,去远方流浪,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
人生无所牵挂,潇洒走天涯。便是我除了电影以外的第二个理想。
做自己喜欢的事,珍惜身边的亲友,享受当下,我认为这样的自己,也会是最幸福的存在。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七
当一本书,任何时候捧起来你都可以随时走入书的世界,并且读起来毫无倦意,那么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跟你一定有某些契合之处。读大冰写的《他们最幸福》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大冰是一个油画科班出身,也是某电台的首席主持人、高校导师,但是他真正热爱的却是民谣音乐及背包客,十年余间一人一鼓卖唱行天涯,混迹西藏多年,是第三代拉漂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丽江、成都、西藏开过多年酒吧,是公认的丽江资深传奇人士。如今他又多了一个身份——作家。
《他们最幸福》就是他行走途中十年其间所遇到的十个他们、十种幸福人生,他说,在我十年流浪歌手的生涯中,遇见过很多神奇的人,今天第一次说给你听。他们的的生活方式,人生出口、修行法门和实用主义者们秉承的朝九晚五、温饱体面、出人头地没太大关系。他们是天涯过客、浮世散人、江湖游侠、流浪歌手……他们诠释了浪迹天涯,在忽晴忽雨的江湖,以梦为马,随处可栖的浮世散人的幸福人生。
这本书基本上属于他的人生经历的一部分,也是阶段性的经验总结。以下是我从书读出的教学感悟: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累?比如,饭局,或者你说在跟人讲话时,尤其是你在表述自己时,为什么会累?因为我们每个人会或多或少,都想展示出一些其实我们并不具备的素质,所以我们会觉得累。”(《有梦为马》)。
所以,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讲“远离了实用主义者的颠倒梦想,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无忧恐惧。”(《有梦为马》)别老想着去展示你所不具备的素质,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认真面对每个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一盎司的身教,胜过你一千磅的言教。
回想起这二十年的教育生涯,最幸福的日子,莫过于每天上上课、改改作业,跟学生聊聊天。日子无比清静安宁,内心纯粹而美好。我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教书匠,天天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默默地耕耘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任何绪的变化我都了然于胸,感觉那是一段最敏感、最柔软、最有教育情怀的时光。本色生活,本色教育,自然能感受万物生长,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书中提到的一些文字,让人过目不忘:
“这世界怎么了,这么多浪子。”——“他们的心累了。”
“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狗,养鹰种茶花。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简单的生活呀,触手可及吗?”(《有梦为马》)。
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所以工作之余,你要学会一种给自己续命的方法:要学会在简单的日常里,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喜欢的事。读后感·自然越是简单的日子,你只要是你喜欢和热爱的,幸福就离你不远。就像马云所向往的:“我要享受生活,要结交朋友,享受家庭,我要到处旅游,我可能会重新讲台,做回老师。”
“有许多人教我们如何去“正确”地经营这条抛物线,教我们如何去“正确”地获得那颗糖。可谁敢说自己能预测到未知的人生,这个世界又哪来那么多正确答案,大多数人的正确答案就一定是属于你的正确答案?那些约定成俗的正确路线,适宜你真正的成长吗?”(《送你一颗糖》)。
每个人都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壤,有的人可能特别能说,适合演讲;有的人可能特别会写,著作等身;当然也有情智商皆高,在任何场合都如鱼得水般收入自如;但也有的笨嘴拙舌的,用行动诠释大爱和真诚,最终从者众多。喜欢阅读,日久思想必会深邃,言简意赅的你也能石破天惊;喜欢心理,你就多揣摩学生的需求,日久天长,任何一个顽童你都能找到一把打开他心扉的钥匙。
教学路上,必有一双属于你的鞋子,找到了,穿上了,你就可以走出一条属于你的路。
我们被生活方式所桎梏,以为自己唯一接触过的生活、唯一触手摸到过的生活,就是终极答案。”
我们出了大学的门,挤进了人才市场,从人才市场挤到某张办公桌前,一旦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就基本停止了思考,放弃了对生命形态的选择,半生只活在一天里。我们懦弱又慵懒地把自己交给所谓安全感,在自认为安全的生活方式中消磨青春、赘肉横生。(《舍得舍得》)。
因此,“一群人或一个人,只要还肯一点儿一点儿往前走着,就不会停止发育。勇猛精进和欲速不达之间,总要找到个平衡。”“我始终认为在某个层面上而言,个体人性的丰满和完善,即为成长。”(《到死之前,我们都是需要发育的孩子》)。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八
养育孩子可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从我看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到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的一些教导,大一些他们又会比较顽皮,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好管教。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要听话,成绩好,这就是好孩子,但是他们也会伪装,表现出父母喜欢的样子。但大多数情况之下是事与愿违,此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要他们做到外表的顺从,而是要把福音带给他们,当他们不听话或者犯罪的时候,首先不是生气的斥责而是告诉他们,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包括我们做父母的也是这样,我们没有任何能力改变自己,但是耶稣爱他们,甚至为他们的罪死在了十字架上,现在我们若愿意接纳他,我们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罪,成为神所喜悦的孩子。给孩子恩典,首先父母自己要活在神的恩典当中,需要安息在?的怀里,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给了我们应许,?也必定会信实的持守?的应许。
是的,神剥夺了我们的自立是为着我们的益处,,因为就在我们伤心空虚的时候,我们有机会经历到?持久的恩典。只有当我们处于身处致命的软弱中时,我们才会发现基督非凡的能力。只有当神脱去我们的自义紧身衣时,我们才能感受到?的义袍所带来的真正的温暖与舒适。
父母需要用恩典的福音来降服孩子,而不是律法。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九
利用三天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大冰的处女作《他们最幸福》,感受颇深。
我对大冰的印象之前一直是停留在主持人的标签上,并且对这位山东二线主持人的印象也并不怎么好,可以说除了感觉比较傻和二之外基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直到雪歌推荐《一席》,看到他的一期《赶着音乐放牧》,一直到后来在《韩寒•一个》上看到他的三篇文章,才发现自己原来长着两只有色的眼睛。
大冰是八零后,山东济南人。他身上有众多的标签:主持人、民谣歌手、背包客、酒店掌柜、作家……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从23-33这十年间在风马藏地、丽江古城这一路上经历的故事和碰到的人,因为从这些人和故事之中我们能寻到一些人生的密码。
《他们最幸福》这本书讲了十多个这样的人,这些人都是行走在出世和入世边缘的人,他们对于人性自由的追寻,对于现行体制的叛逆,对于幸福的另类解读,让你读来欲罢不能,时时有股与当下诀别,一身行囊立马踏上川藏之旅寻梦的冲动。
什么是幸福?这几年好像好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从cctv到网络传媒,从商海精英到市井草根,声音不同,答案不一,不过讨论来讨论去大体还是离不开好车好房好职位,站在财富的至高点看风景更美。而书中的他们却在财富的'最底层安贫乐道,用不一样的人生为我们描绘了别样的幸福风景。
比如大军,一件裤子从牛子裤到乞丐服,再到五分裤,再到短裤,再到三角裤穿了七八年,这么穷的一个流浪歌手,却下血本花16万去做一张专辑,还拍了一部短片《我想飞…》并在一个电影节上获了奖。
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会让你深深地陷进去而不能自拔,让你在那些看似清贫、潦倒、困厄的生活中,一品什么是逍遥、自在、幸福的人生。
不多说了,当你还在为当下苦闷的时候,来看看这本书吧,看了你就懂!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喜欢一些学科,比如数学。我就趁妈妈不注意,将她买来的高年级数学书全看了个遍。可我就是有一个地方不太擅长:名人。因为那时候我光顾着看那些数学知识,书中写的名人就没记多少。除去我看动画片认识的(比如费马,牛顿,华罗庚……),就没几个我认识的。
妈妈见状,雷厉风行地给我买了一套书——《影响世界的他们》。相信你能从这本书的书名看出四个字:“名人传记”。没错,这本书就是写名人的,虽然有些我认识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我不认识的。这一整套书不仅有很多的名人知识,还有精美的漫画插图。让你在欣赏漫画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甚至是简单说一下他们的理论。而且这套书的名人范围也很多,不仅仅是数学家,还有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甚至还有哲学家、体育明星之类的人!
再给你们举一个科学家的例子吧。还记得我们学的那首《大林寺桃花》吗?其中,这首诗有两句话说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时呢,还在少年时期的小沈括(出生在北宋时期,大的时候是个大科学家,发现了石油)就不满意了,他表示:“人间四月都芳菲尽了,山寺桃花怎么才刚刚盛开?这个白居易为了写诗不顾生活常识,实在是太没有科学精神了!”
后来呢,小沈括就暂时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他就和小伙伴们去山上游玩(你想想,要是说爬山会怎样),不知不觉走上了山顶。忽然,小伙伴们发现了一片盛开的桃花!要知道,那时候,山下的桃花早就凋谢了!一阵冷风吹来,这使小沈括想起了白居易的那首《大林寺桃花》。虽然他可能不太清楚原因是什么,但我们现在肯定是知道了:是因为山上海拔高,温度低,山下桃花盛开的`时候,山上刚好没有适合桃花盛开的气温。山下桃花凋谢的时候,山上的气温才勉强能让桃花盛开。
你看,小沈括这刚刚脸被打得呀……一个字:“疼”!
不好意思,跑题了。总之,这本书是非常的好看。我觉得吧,只要向这本书中的人学习,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和严谨的科学精神,说不定,下一本《影响世界的他们》里就会有你的名字哦!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一
1、这一辈子,总有些奇妙的东西会从天而将。有些落在身后,有些落在面前,落给每个人的东西都不一样。它们天雨宝华缤纷而落,却难免明珠投暗,世人常不识、不知、不屑。摊开手心去接一下又如何,总有一样,值得你去虔心忠诚。
2、听歌的人们保持安静,此刻吹来的是什么地方的风。
3、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梦里每点缤纷,一消散哪可收。
4、那我们就一起把那些伤疤慢慢治好吧。现在我们已经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我是他的妈妈,他的女儿,他的姐姐妹妹,他的妻子和他偷会的情人,还有他自己。
5、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人生足够丰富的话,为什么一定要靠婚姻家庭来维系自我安全感。
6、浪荡天涯的孩子中,有人通过释放天性去博得成长的推力,有人靠历经生死去了悟成长的弥足珍贵。我始终认为在某个层面上而言,个体人性的丰满和完善,即为成长。
7、我还没变老,但心里已经装满了。很多东西满的已经溢了出来,很多事情已经记不太清楚,很多人也已经模糊了长相或姓名。
8、以前我说,如果我有了一个小孩子,我怎么会舍得再让她独自一个人去游荡。当下我在想,如果我有了一个小孩子,我反倒祝愿她能得到的,是这种欲扬先抑的成长。好一个“欲扬先抑的成长”。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马平川,与其前途未卜时黯然神伤,不如把这条路认知成一场欲扬先抑的成长。
9、财色名食睡,体面的受人尊敬的生活......演给谁看,做给谁看,别人觉得你过得好就好吗?你这半辈子扪心自问,真正觉得特别舒心,特别开心的日子有几天。
10、常住民有自己的一套伦理体系,那是锋利而冰凉的一套体系:无所谓谁对谁错……不过是一场擦肩而过。
11、幸福的出口绝不单一,并触手可及。
12、如果一个人能够坚定在一个理念里生活和成长,那么,那些所谓的烦恼,终将会转化成安宁和开心,甚至转化成让你内心强大的力量。
13、我们的人生轨迹,无外乎螺旋状矢量前行,兜兜转转,起起伏伏,画出一段又一段的抛物线。
有许多人教我们如何去“正确”地经营这条抛物线,教我们如何“正确”地获得那颗糖。可谁敢说自己能预测到未知的人生,这个世界又哪儿来那么多正确答案,大多数人的正确答案就一定是属于你的正确答案吗?那些约定成俗的正确路线,适宜你真正的成长吗。
14、我们看他们可能用“另类”这个词,就像他们看我们一样。他们曾经是我们的一员,他们中很多人脱离了我们之后,获得了另一种开心,幸福感指数非常高,他们中有些人后来又回到了我们当中。这是些怎样的人呢?我很难用一个词来界定他们,我不行用那种标签,“他们是一些浪迹天涯的人”,“他们是凯鲁亚克笔下的那种‘在路上‘的人”……不想用那些标签。我想说,他们是幸福的人。
15、我一直不知道路平不过生日的原因,也不那么想知道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要和临近的人分享。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二
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幸福"成了人们的奢侈品。每个人都想要过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然而,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都各不相同,如果让1000个人来回答,就会有1000种答案。
读了韩玉编着的《幸福是一种心态》这本书,使我更清楚认识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本身就是多味胡豆,酸甜苦辣尽有。这是现实,普遍规律,没必要伤感与埋怨。境由心造,把自己的心态调节好,加上理性、洒脱与豁达,把幸福变成一种习惯,让它时时光临我们的人生。幸福其实很简单,有时如果你刻意地找寻它,就会发现它在回避你,而当你用乐观的心态对待事物时,就会发现,幸福就会随着你的阳光心态出现在你的身旁。
看来,幸福取决于对生活的态度,幸福就是我们内心真正的需要,只要是心甘情愿去做的,并从中感受到快乐,那就是一种幸福。降低自己的欲望,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都知道给学生定目标一定要恰当,太高了他们够不着,没有成就感;太低了,降低了满足感。同样的道理,用在我们身上也是一样。人生有目标是好事,但一定要区分目标与欲望。
人生的痛苦,就是在于过分追求,太高的欲望是一种负担,会让我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不如学会分阶段地给自己定目标,目标不要太大,周期不要太长,让快乐时时光顾我们。
因为幸福其实很简单:猫儿吃鱼;狗儿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只要心是满满的,生活中随处皆幸福。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三
学期伊始,我就从学校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幸福与教育》,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在大学期间老师对我们说过一句话:等你们以后教书育人了,一定要让学生在幸福中学习。从此我也立志要做幸福的传递者。
在工作之余,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本书作者内尔.诺丁斯是当代世界德育论坛的巨匠,心系人类幸福是驱动其学术事业的内在动因之一。自20世纪末期以来,人类步入了一个理性至上、意义缺失、精神危机、社会生态失衡的特殊历史时期,“全球重大事件发生的节奏和频率加快,社会中各种时尚来去匆匆”“价值观迅速漂移”“家庭的上空始终笼罩着阴云”等,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生动写照,这就是此书的写作背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的生活意义问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衅——人的幸福感在下降,人际间的亲密感在消失,人的精神支柱在微倾......为此,人们渴望找回一种积极的生存体验,期待在情感、关系以及共同的生活场址中重建人类共同栖身、依寓的精神家园。面对此情势,诺丁斯教授出版了其教育理论新作——《幸福与教育》,希望借此来为人们病态的精神生活奉上一剂良药。在该书中,她以浑厚的关怀伦理学理论为基础,对人类世代关注的生活主题——“幸福”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省视,对教育事业的幸福使命及其实践方略进行了廓清和探究,从而为学者探讨幸福、言说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参照点和地平线,为教育工作者实践关怀、理解关怀提供了稳健的行动起点和实践路径。
作者的几个观点,让我感触很深。
观点一:幸福的首要发源地是家。
正如诺丁斯所说,“家”不等于“房子”,房子是人的身体的延伸,而家则是人的自我的延伸,甚至“我们自身周围的事物都是我们自我的一部分”。家是人收获幸福的主要场所,“幸福离家庭更近些”。譬如,家里的温度、亮度,身体的舒适程度,充满融洽和关爱的亲情关系等都是家召唤幸福来临的直接诱因。同时,家具有隐秘性和非正式性,它是“一个安全而又体面地逃避公共生活中的噪音和争辩的地方”,这就决定了人在家里更容易体会到一种舒适感,更容易感受到一种幸福感。实际上,在家中收获幸福的主要途径是持家和当父母。每个人都要持家,持家的知识和经验是人获得幸福的基础,而这恰恰是现代教育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持家中,人不仅会发展出一些诸如勤俭、节制的美德,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快乐的舞台”,是创造美的据点。尤其是对那些喜欢做饭、做家务的人来说,持家可能是一件在游戏和工作之间界线模糊的事情,是生成幸福的“泉眼”。在家中的另外一个幸福之源是为人父母。生育孩子时所经受的分娩疼痛、养育孩子时对父母责任的自觉承担、教育孩子时进行的“餐桌边的交谈”等,都是幸福的自然来源。做父母的三大兴趣就是保护、成长和接纳,即保护孩子、呵护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为社会所接纳,这三个环节都是幸福的发源地。所以一定要给家长和学生普及幸福的家庭教育,学生只有在家里感受到幸福,才能把这种幸福延续到学校,才能把发现幸福、感受幸福的能力运用在学习当中,从而在学习当中获得幸福感。
观点二:参与社区生活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诺丁斯主要分析了一个现象:志愿者为什么常常会获得幸福?她认为,其原因有三:其一,志愿者能够在服务活动中找到与其性格相投的伙伴,能与服务对象及其他志愿者建立起一种温暖的关系,这种关系正是幸福的孕育者;其二,志愿者往往是那种能感受到其他人的需要并对之发出回应的人,尤其是在对服务对象不幸的容忍力和对减轻这种不幸的责任承担方面,志愿者更容易从中领略到幸福;其三,志愿者常常能意识到他们的工作在延续着社会的精神和民主的关联方式,这一点是维系他们个人幸福的坚实基础。不难看出,诺丁斯认为,要追求幸福,人就必须积极投身社会、积极奉献社会、关怀他人,努力用行动来实践关怀精神。
观点三:学校是学生获得幸福的主要领域。
学校生活也是人,尤其是学生获得幸福的主要领域。在学校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给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等都充满着学生与幸福相遇的契机。
观点四:学习活动是幸福教育的核心环节。
学习活动是教育帮助学生达成幸福祈愿的主要方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环节。无论是在学科教学中,还是在其他实践活动科目的教学中,学习活动都是教育实现学生幸福的重要路径。譬如,历史、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环境,增强对住所的热爱,教师还能够和学生一起来讨论那些与“人类关联性生活”相关的主题,进而增进学生的幸福。其次,学校应该驱除数学的“守门员”地位,让学生抱着为满足数学兴趣需要而学的目的去学习数学,这样也可能增进学生的幸福。同时,为了让教育面向学生的幸福,学校有必要开设一系列诸如烹饪、艺术、历史、数学、生物、宗教、传记和化学等学科,它们能够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提供知识上的有力支撑。最后,开展服务学习也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学习的形式是教师和其他学校人员邀请学生参与那些他们自己能够从事的服务活动。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四
你知道江奇吗?他的右手虽然不能张开,但他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还有他的100米第一名、200米第二名,不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吗?难道他跳绳的时候右手被绳子勒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也不想放弃吗?当然不是。那为什么他坚持下来了呢?那是因为他心中的信念在支持着他。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只要你走上街头,就会发现有些人虽然残疾,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活在世上,有的坐在那放声歌唱,有的在那卖艺赚钱,有的则在那用仅存的两只手臂“爬行”,后面有个大音箱在那一首一首地高声歌唱。哦,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坚持与坚强!
记得有一次,我和老爸去新华书店买书,门口有一个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说:“好心人,给点钱吧!”老爸当时就拿出了两个十元分给他们。进去以后,我好奇地问老爸:“你为什么要给他们钱呢?”“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是这种信念迫使他们顽强地活了下来,我们要给他们一些安慰!”老爸激动地说。是啊,这也是一种坚强!
回想自己吹笛子,难道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吗?记得暑假考级时,那时刚好我要和爸爸去庐山玩一个星期,老师说:“时间很紧了,可能去旅游,级就考不了了!”而我又很想利用假期出去放松一下,“怎么办呢?难道出去玩就不能考级了?考级就不能出去玩了?”我很纳闷。“你去玩之前一定要先把谱子背下来!”妈妈严厉地说。“行,我保证会!”我答应了妈妈。
于是天天在家里吹,吹得时间长,头也会晕,而且手上还会有一个个“小圆圈”。但我坚持了,终于过了七级!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钢琴家朗朗,他是第一位获国际才能艺术大奖的,他经历了各种困难,也克服了种种困难。所以只要有梦想,有信心克服种种困难,胜利就会在你的眼前。如果你想放弃,那失败就在你眼前;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克服困难。
让我们变得勇敢而又坚强吧!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五
在没有开始读这本书之前,我觉得对于一个单身的姊妹来说,教育孩子还离我很遥远,估计这本书读起来会比较枯燥啊。但是当我开始阅读它的时候,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给“他们”恩典,不只是我认为的孩子,应该还有他们的父母。
养育孩子可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从我看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到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根本不会理解我们的一些教导,大一些他们又会比较顽皮,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好管教。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要听话,成绩好,这就是好孩子,但是他们也会伪装,表现出父母喜欢的样子。但大多数情况之下是事与愿违,此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要他们做到外表的顺从,而是要把福音带给他们,当他们不听话或者犯罪的时候,首先不是生气的斥责而是告诉他们,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包括我们做父母的也是这样,我们没有任何能力改变自己,但是耶稣爱他们,甚至为他们的罪死在了十字架上,现在我们若愿意接纳他,我们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罪,成为神所喜悦的孩子。给孩子恩典,首先父母自己要活在神的恩典当中,需要安息在祂的怀里,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祂给了我们应许,祂也必定会信实的持守祂的应许。
是的,神剥夺了我们的自立是为着我们的益处,,因为就在我们伤心空虚的时候,我们有机会经历到祂持久的恩典。只有当我们处于身处致命的软弱中时,我们才会发现基督非凡的能力。只有当神脱去我们的自义紧身衣时,我们才能感受到祂的`义袍所带来的真正的温暖与舒适。
在我们软弱的地方,我们学会了依靠祂的能力。当我们失去了所有我们认为可以依靠的,当我们绝望求助的时候,主就进入了我们的困境,彰显祂的能力。
父母需要用恩典的福音来降服孩子,而不是律法。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六
“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是谁牵着我们的手一点点长大?是他们。是谁辛勤工作支付那高昂的学费?是他们。是谁宁愿自己饿着冻着,也要让我们吃好穿好?还是他们。父母,亲爱的父母!
此时的我们正处于年少气盛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对他们发脾气,甚至是动手,而他们却只是默默的承受着一切。文章中的那个女孩,由于高考失利,坐车回家时被爸爸说了几句,她说出了一句令爸爸寒心的话:“爸,我要是再跟你坐车,就出车祸。”
一阵死寂。
而她却抛下惊愕的一言不发的爸爸迅速跑开了,倔强到底。
是呀,你也曾这样过。期中考试过后,由于不甚理想的成绩被妈妈说过,而你却像受尽了极大的委屈,放声哭起来,并对妈妈说狠话:“进不了年纪前十,我就去跳楼。”
考试后的成绩给了你极大的打击,就像是一场天大的讽刺。现实把你用幻想营造的世界,泼上腥咸刺鼻的'狗血,叫你舔舔残酷的味道。
楼自然是没有去跳。
作业拿回来给爸爸签字,东问一句西问一句,这里说学校不好,那里说学校不好。你却大声吼道:“我不要你签了,再要你签字我就去死。”
爸爸沉默的看了我一眼,飞快签上字,然后离开。
你自然是没有去死。
或许是叛逆期,总喜欢和妈妈吵架,也会说出许许多多的伤人话:“我恨不得去找个新妈。”
你却不以为然,以为他还会和以前一样,是的,你猜对了,她过一会儿从洗手间出来,然后平静的做饭。可是你不久后再她与邻居的闲聊中听到了真相:“当时我恨不得去死,我想我家凡凡如果这么恨我,死了还能让他怀念一下。”
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你想,你多傻啊。你甚至一点也不知道妈妈的伤心,你甚至以为妈妈那天和往常一样去做饭是应该的。
妇女们仍嬉笑着抢说自己的家常,妈妈也在旁边聆听。只有你,背着所有人的喧嚣,泪水在那一刻蔓延不止。
也有那么一些时候,突然希望父母们狠狠的讽刺一下你:
“不是说进不了前十就跳楼吗?”
“不是说再给我签字就去死吗?”
“不是说要去再找一个新妈吗?”
也许会走过很多的泥泞,也许会渡过许多难关,也许你会突然觉醒,看着父母牵着你的手,突然想随他们说:“谢谢你们一直牵着我的手。”突然想对自己说:“亲爱的自己,你是时候长大了。”
他们最幸福读后感篇十七
——读《幸福》龙应台有感。
读龙应台女士的《幸福》后,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幸福的描述,感触最深的是她对幸福的态度。
冰心女士曾说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幸福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对于幸福的体会和获取的能力也有差异。
龙女士在文中给了幸福三个定义: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乍看之下,也许很多人会惊呼“这就算是幸福了?!”但在这位文学旅人心中,这的的确确就是幸福。
仔细想来,三点几乎包含了我们的所有生活需求,并且来之不易。
我们何以不恐惧?首先便需要一个制度健全,法律公正且有执行力的社会保障。居安者,莫忘思危,现在仍有许多生命在战火中挣扎求生,我们时刻享受的和平生活,却是他们渴望却不可及的奢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不知有多少先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次,恐惧来源于内心,又被约束于内心,唯有心中开满鲜花,才不会遍布荆棘。
后两点分别说到寻常的日子和寻常的人儿,幸福就是两者依旧。多少人执着于“求不得”和“放不下”,佛家的两大烦恼在现代社会被无限放大,我们在物欲横流中渐渐麻木了心灵,常忽略身边触手可及的感动,一次次与美好擦肩而过。这世间最珍贵的事物,难道不是已经被把握在手中的生活吗?或许平凡,或许枯燥,或许和你的理想相差很大,相距甚远,但即便你一直都在期盼,一直都在渴望,却从未曾在烈日阳光下凉晒自己的灵魂,逃不出过去的阴影,走不出未来的空想,殊不知,幸福已经在你的手中化为灰烬。
为什么这位不羁不绊的大女人会选择把寻常生活当做自己的幸福?我想还有一个原因。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遥,平凡生活离梦想也是如此。顾城的诗中这样写“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爱情,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一样的现象映入不同的人的眼睛,便是不同的生活,人之观物,多着己之色彩,所以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不尽相同,于是每个人的人生意义便有了差别。其实生活的迷人之处便在于,他既没有一劳永逸的开端,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局。
烈日下,工人的笑容融化在汗水里,去浇筑建造坚固的高楼;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孩子后面总是跟着满脸笑容的父母老人;婚礼场上,相恋多年的爱人终于牵手,共同迈向幸福,他们甜蜜的吻,述说着来之不易的爱。
其实只要你想,抬头便是天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6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