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5:01:22
最新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实用15篇)
时间:2023-11-25 15:01:22     小编:紫衣梦

理解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领悟的过程,通过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正面的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以下是一部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一

随着动漫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政府意识到了积极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性。从产业发展要素来看,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市场等几个方面,下面就这些要素状况进行一些分析。

(一)政治、法律要素。

从政治环境角度来看,近年来一系列的法律政策陆续出台,已经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特别是4月,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联合发表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宏观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动漫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出台了政府的扶持政策措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动漫产业的政治法律环境要素已经初步具备。

(二)经济、技术要素。

由于动漫产业的产品具有强烈的文化性特征,所以从我国的产业格局来看,动漫产业的发展首先在文化发达的地域得到重视。产业发展格局以京、沪中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为主导开始形成。各地采取的主要政策是:制定具体的产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企业、人才进入。强调产业链的完整性,努力实现开发、制作、销售一条龙,边制作、边研发。

目前初具规模的几个基地的状况是:北京以打造国际一流动漫产业中心为主题,206月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北京)发展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基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游戏动漫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重点企业与首都高等院校共同培养人才。文化部批准的全国第一家“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落户上海,迄今为止基地内的注册企业已有870家,软件从业人员9000多人。广州的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广州)基地投入运行后,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作为吸收国外先进文化、技术的桥头堡,利用天河软件园这一华南地区软件产业聚集度最高、发展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与美国硅谷的美华电脑协会合作建立了广州硅谷软件研发中心,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技术力量。除此之外,成都、苏州等地的动漫产业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中国动画产业的基本格局以经济、文化发达地域为中心初步形成。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产品经济、和与产品经济相关的制造行业的发展,即使在上述这些经济与文化的发达地域,对于类似动漫产业这样的文化产品与项目,许多习惯于向制造业投资的企业家、金融机构、资本持有者,对动漫的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对事业前景估计不足,因此在动漫事业的投资方面力度不够。而我国想要建立自主品牌与研发能力的动漫产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能与国外的相关产品进行竞争,才能首先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进而考虑进军海外市场。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的投资行为很少,动漫事业主要是靠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投入来扩大运营的,因此加强面向投资者的动漫产业的前景宣传十分重要。

(三)市场发展要素。

1.动漫原作的营销活动。在我国,市场上的动漫产品主要分为国内动漫原作和国外动漫原作。这两大类产品主要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即广播电视、影像、图书出版方式提供给消费者。其中广播电视相关节目的播放受国家文化政策的影响,国产动漫原作具有一定的被保护性优势,同时广播电视环节的产品营销活动主要表现在针对所在行业的经营者,由于播放权的购买和交易与视听群体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营销的作用相对于影像、图书的发行等和消费者的'购买活动密切的产品来说不够明显,即原作的播放营销活动主要面向中间环节,而不是最终消费者;影像、图书的营销活动往往要在播放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并且是面向终端市场的。

2.动漫衍生作品的营销活动。国外的动漫原作除去通过广播电视的发行途径之外,其收益还通过国外动漫原作衍生制品来获得。在这一领域,市场营销活动表现得非常明显。产品、定价、产品导入的时机,经由的途径等都十分重要。一般说来,在国外动漫原作进入市场形成一定的效应之后,大量的衍生制品就会通过非文化的纯商品渠道进入市场。这一市场与国外的动漫原作互相影响,一方面使先接触到衍生制品,尚未受文化传播方式影响的消费者开始探求制品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是使已受文化影响的群体进入衍生制品的探求和消费阶段,促成该品牌动漫原作的文化和制品的双重扩张。

相对而言,国产动漫原作由于开发时间短,品牌能力和市场尚未形成,目前在市场上还较缺乏衍生品的形成条件。随之而来的是单纯依靠文化产品获利来支持动漫创作主体的运营,因此就缺乏竞争优势。

认为漫画作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作品有一些与我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相悖的内容,所以国有书店的经营采取了比较慎重的态度,效果与收益不如私营书店。

加上劳动者群体收入偏低,消费能力弱,外国产品成本相对较高,进入时间会相应滞后。农村市场主要依靠电视媒介作为主要传播途径,而国产动画电视占据主要的电视播放份额,随着电视千乡万户工程的落实,国产动漫制品应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渗透与开发。

(一)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是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应积极地引导政府向这一领域做出政策性的倾斜,吸引投资者向这一新兴的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由于动漫产业涉及到新颖的创意、精尖的技术、完美的制作、高端的发行,因此不是一个较低的投入就能够打开市场和获得市场的,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廉价的制作产生不了精品,在这个文化产品市场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技术人才短缺。

尽管截至底,全国有230家高等院校都开办了动漫专业,但是真正具备动漫制作方面人才培养能力的院校不多,这样一窝蜂地上急缺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缺乏保证。动漫产业的竞争从一开始就由它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它的竞争不是单纯依据劳动力的低成本就能够获得优势的,而是要靠技术优势。所以它的知名品牌主要来自那些发达国家。我们也要从开始就确立一个较高的定位,否则产品粗制滥造,就不能够形成市场,就没有竞争力,还会像许多国产制品一样落下个低档次的评价。

(三)自主品牌缺乏。

因为我国企业的创造性很弱,所以国内动画市场利益的大部分被日美企业所侵吞。史努比和米老鼠、hellokitty等在中国市场的商业规模已达到6亿元。市场调查显示,国内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中,国产原创动漫只占11%,国内动漫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领。

国内动漫原创能力有待形成。迪斯尼的《恐龙》成本高达两亿美元,《花木兰》从创意到制作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资本加精力才形成了精品的原著。由于受资金的制约和急于求成,使得国产作品制作不精,成为制约国产动漫衍生产品出现和发展的瓶颈。低成本、粗制滥造的国内动漫作品不能形成形象特征,播出后迅速销声匿迹,也就没有投资者会研发作品的衍生产品。这样国产品的动漫市场始终在原作—发行—播出—结束的模式下循环。所以自主品牌的问题实际还是选题不够严谨、制作不够精细这样一个技术问题。

(四)营销体系及手段落后。

发达国家有着十分完备的销售网络,支持着经营者和消费者。只有在现有的销售渠道上建立更有效快捷的动漫产品销售渠道,逐渐从现有的渠道上分离、形成动漫制品的专有通路,保证在第一时间内使动漫制品从制作者手中传递到消费者手中,使得这一产品的消费能够顺利持久地进行,才能巩固动漫制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才能培育出市场,才能实现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否则渠道不畅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滞后,往往会使消费者失去对产品期待的新鲜感,失去购买欲望,就不利于产品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动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品牌动漫产品的出现与市场的形成,我们需要拓展动漫周边产品的研发制作,疏通流通渠道,促进消费群体的形成,逐步提升动漫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化进程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将会成为推动国内文化产品消费,发展文化产业的一颗新星。

参考文献:

1.张晓明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江蓝生等.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内容摘要:我国的动漫产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市场前景日趋看好。但是和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缺乏对这一文化产品与市场的研究与开发,还有许多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要素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各方面要素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良性发展。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二

对于博物馆文化产业来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资源的宝库。在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上,我们要在确立博物馆公益文化性质为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出多样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博物馆的藏品是文化产业实现发展的文化宝库和艺术源泉,创新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博物馆拥有对文化藏品开发的权利,也有着文化产品加工和开发的先天性条件。由于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博物馆,其主打特色是不同的。这个时候,博物馆应当结合其特色藏品进行特色开发,激发消费者们的兴趣和购买欲。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其灵魂就是创新和创意,当消费者看到前篇一律,简单粗糙的纪念品时,其购买欲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博物馆在发展其文化产业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对特色藏品进行深入发掘,提炼其中的艺术气息,选择合适的载体表现在观赏者面前,促进博物馆文化品位的提升。

首先明确博物馆是以公益文化性质为主体,从事科研、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场所,牢固树立博物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核心。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上,要不断的创新和升级原来老旧的经营管理理念。把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视为博物馆社会教育、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是体现高雅文化内涵、张扬博物馆人文情怀的`特色文化活动。在经营管理方面既要抓经济效益,又要抓长效管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激活博物馆的各种发展潜能,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高端人才,增强博物馆的活力,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创新。

(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要建立多元化的开发和宣传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开发平台,通过文化产业开发的模式和文化产业产品开发的种类来丰富了文化产业产品的发展空问,应用计算机网络这一新兴技术的平台上,通过网络技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博物馆,更多的走进博物馆,从而有效的带动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

二、结束语。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当前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加快观念的转变,不断拓宽思路,在思想和行动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发现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将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基地,同时还要将其变成教育和科研基地,使博物馆的社会效应更好的体现出来,为参观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浅析正宁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南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区,土地面积大,光、热、水、气资源丰富,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良好的蔬菜产业发展基础。

1发展条件。

1.1光资源较好正宁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东高西低,原川相间,沟壑纵横,海拔880~1756m。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县内日光充足,光能富裕,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60~180d,可以满足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蔬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合成积累。

1.2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良好。

全县总面积1319.50km2,可耕地面积43.63万亩,约占总面积的22%,其中塬地25.22万亩,川地2万亩,山地16.47万亩。土壤多为黄绵土、黑垆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为发展蔬菜生产提供难得的土壤基础。

1.3水质良好,雨量充沛。

正宁属典型的雨养旱作物农业区。县内年降雨量630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有利于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县内有四郎河、支党河、无日天沟河、嘉峪河四条较大河流,属泾河水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均可灌溉。

2发展现状。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和振兴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蔬菜生产基地,建成了一批市场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使蔬菜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发展到6.78万亩,产量9.38万吨,产值7293.30万元,其中大葱种植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布局合理,市场前景看好;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速度加快,为大田生产提供可靠技术保障;已建成的宏源种业是蔬菜加工、保鲜、冷冻生产龙头企业,企业势力不断增强,加工转化能力逐步提高;通过发展蔬菜产业,解决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就地就业。

3发展对策。

3.1科学规划,建好基地。

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建立稳定的“东菜南运”基地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发展,提高效益,促进产业外向发展。重点发展“四大蔬菜基地建设”:一是建成宫河彭姚川、长口子、代店绿色优质大葱万亩生产基地;二是建成以山河秦家店、解家川、西坡石湾子、永正佛堂、永和肖水为重点的四郎河川区千亩水泥骨架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三是建成以山河李家川、嘉峪川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四是建成永正王沟圈优质胡萝卜百亩生产基地。稳步发展温室菜,重点发展大棚菜,积极发展露地菜。

3.2依靠科技,加强推广。

一是栽培上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地膜覆盖间作套种技术,创新种植模式。推广投资小,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效益高的塑料大棚;二是品种引进推广上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推广抗病、适应性强、高产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珍稀蔬菜新品种;三是病虫害防治上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大力推广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严禁使用高毒残留农药;四是施肥上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积极推广生物肥料、co2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实施配方施肥;五是育苗上推广大葱春季育苗、嫁接育苗、温室育苗、大棚育苗、生根扦插育苗等蔬菜育苗适用新技术。要在科技推广上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现代高新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积极推广工厂化蔬菜育苗新技术,解决品种单一,种苗缺乏,质量不高的问题。

3.3搞好培训,提高水平。

我县经济欠发达,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因此,把科技培训作为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一是从设施建设开始,实地进行指导培训,让菜农掌握设施种菜的全过程,配套设施及注意的有关事宜。二是从育苗开始到生产环节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育苗、嫁接、土壤处理、定植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等。三是业务部门要派出有较高职称,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分片、包村进行实地指导培训,确保种1亩,生产1亩,见效1亩。可采用长训与短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派出与请进相结合,印发资料和新闻媒介相结合,使每个菜农都能真正掌握蔬菜各项实用新技术,为我县蔬菜产业开发培养一支土生土长的实用技术人才,全面提高蔬菜产业的管理水平。

3.4制定规划,重点扶持。

建议县上组织有关专家对正宁县蔬菜适宜区进行科学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正宁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制订蓝图,逐步发展,争取相关部门立项扶持,发改、财政、科技、农牧、水务、农综、扶贫等部门分别具体规划,各自立项,重点扶持,做大作强蔬菜产业。

3.5培育市场,搞活流通。

一要运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积极扶持蔬菜运销协会和农民技术协会发展蔬菜产业,鼓励扶持和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带动辐射作用。二要充分利用建成的宫河优质大葱批发市场,建成全县最大的大葱集散中心,信息价格服务中心,争取将宫河大葱进入兰州、西安、咸阳、银川等地市场,扩大销售,搞活流通。三要积极筹建山河秦家店蔬菜批发市场,发挥蔬菜运销大户和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培养一批市场“经纪人”。四要积极实施绿色名牌战略,发展“订单农业”,占领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五要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市场信息交流关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营销,以营销促发展,使蔬菜产业开发逐步向高科技、高效益、产业化方向发展。

3.6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发展蔬菜产业是一项强县富民的产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都应把发展蔬菜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部署,加大力度,加快开发步伐。县政府要有一名县长主管蔬菜,基地乡镇有主管领导亲自挂帅,上下一致,齐抓共管,抓出成效。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发展蔬菜产业,普及、推广、引进优良蔬菜新品种,搞好试验、示范,推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正宁财政增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生财致富之路。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四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产业之一,如何做强做大做优,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最近我们对以李七里峰为中心的薯制品加工进行了调查,就薯制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我县薯业加工时间较长,以淀粉生产为主。早在70年代初李七里峰村就靠队集体生产经营,改革开放后,群众仍保留着淀粉和粉条生产的传统习惯。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薯业加工,以李七里峰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庄的薯业加工区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适时将薯业列为全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有力刺激了该产业的迅猛扩张,基地面积、加工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红薯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1、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共有淀粉加工户500多家,涉及李七里峰、花园头、刘七里峰、高七里峰、马凹、柴家庄、仝市同、龙洞等3乡、14个村。其中常年加工户270家,户均日加工薯干达到1.5——2吨(折红薯5——7.5吨),加工大户可达4吨,秋季平均每户加工鲜薯150吨,生产规模较前扩大3——4倍。全县年加工薯干约5万吨,加工鲜薯6万吨,生产粉面5万吨。

2、生产周期缩短。近年从事薯干和淀粉购销的经纪人非常活跃,原料来源已扩展到周边灵寿、阜平、曲阳、新乐等县市的红薯资源和山东等地的薯干资源,生产周期也由原来的季节性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全年长期生产。加工旺季分别是3——6月份的薯干加工期和10——11月份的红薯加工期。周期的缩短,使加工量大大增加。

3、产品档次不断提高。淀粉生产已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淀粉技术日趋成熟,淀粉的质量在同行业已负盛名。注册了龙源、金庄等粉条品牌,生产冷冻拉直的粉丝、粉条,产品的档次、包装都有了较大提高。

4、效益显著。受市场因素影响,红薯淀粉加工的利润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效益仍然不菲,一个规模适中的淀粉加工户在薯干加工期仍可日获利90元左右。资料显示,淀粉加工为农民年增加收入900余万元,淀粉加工户均增收两万多元,共上缴税金58万元。淀粉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红薯种植、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全县直接从事淀粉加工业的人数达到xx多人,仅花园头村从事捞粉浆人数就占该村人口的1/3。

5、发展前景广阔。由于红薯淀粉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专家预测,今后xx年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因此,发展红薯淀粉加工业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红薯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1、污染严重。这已成为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加工区日排废水达到3000余吨,全部充斥在李七里峰、赵七里峰、花园头、马凹、高七里峰等村周围所有大小沟、塘、渠,污水排放区域内树木枯死、庄稼烧死,井水混浊变黄,臭味扑鼻,不能饮用。部分排入郜河的废水,已流到六一小学附近,对县城西侧郜河两岸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每到夏季,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城区及加工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受害最深的赵七里峰村群众为此多次信访反映,成为影响全县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品技术含量低。我县薯业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属于初级产品,且生产工艺为传统扬浆工艺,污染严重。虽有少量粉条生产,但大多为传统生产,产品质量差,且无包装、无品牌,附加值低。事实上,近年我县已成为卢龙、迁安、昌黎等地的原料加工基地,污染留在当地,效益却供手送给了别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加工户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片面认为,加工淀粉不愁销路,满足于“收入不大,年年有”,缺乏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和魄力,因此,不想、不敢也不愿钻研、谋划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3、行业不规范。淀粉产品没有统一加工标准,没有品牌,更谈不上产品质量监测,不能进入大市尝大流通。缺乏制约监督机制,个别加工户掺杂使假,用低价购买的木薯粉、玉米淀粉代替红薯淀粉,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并以相对低廉价格销售产品,结果出现货真赔本、造假挣钱,形成无序竞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产业就会步固体饮料、胶合板业之后尘,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4、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薯业虽然被列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还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该产业的规划实施、政策保障和问题协调,一些部门收费多,服务少。缺乏统一的中介服务组织。薯农与政府间、薯农与加工企业间、加工企业与外界市场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没有联结各方利益的机制。缺乏统一品牌。我县淀粉虽在外享有盛名,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产品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既不利于提升产品知名度,又容易被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声誉。

三、做大做强我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对策及建议。

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三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以来,无论在基地规模、加工规模,还是在市场开拓上,都出现了较大飞跃,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亮点。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抓实关键环节,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品种单一、质量标准不统一、深加工能力差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尽管目前产品有销路,但由于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品质低,从长远看,不求发展,就势必逐渐萎缩。山东招远市金岭镇依托开发的药用保健红薯粉丝,而走俏国际市常湖南娄底采用先进的薯制品加工工艺,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并利用粉渣建设酒厂、饲料厂,形成了集团化专业生产。因此,做大做强红薯加工业要首先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知识培训、宣传发动等途径帮助他们分析形势,研究市场,搞好定位,坚定以质取胜的信心,确保产品质量。要帮助加工户跨过“小富即安”的思想坎,不能甘做“原料基地”,不能各自为战,不能再忽视卢龙、迁安的深加工业和四川光友等其它省市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崛起,树立创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挤占能力多做文章。

二是明确目标定位,搞好产业规划。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目前我县的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应围绕如何提升产业档次、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发展环境、推广实用技术等有所作为,要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指导全县红薯产业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县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当前,要重点对薯业发展定位、专业市场建设、定标创牌、小区建设、污水处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按照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做出具体规划,分步运作实施,推进红薯产业上档升级。

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是带领农民进入市尝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既可借鉴乳业协会的经验,由农口部门先牵头协调组建,然后转成民间组织,也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协会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依靠品牌兴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品牌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保证。纵观成功企业无一不得益于靠叫得响的品牌作支撑,而我县红薯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淀粉产品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品牌。最近两年粉条注册了两个品牌,但产量不大,带动作用不强,还没有在市场叫响,绝大多数产品销售还属“黑户”,外地客户只知道行唐所产淀粉品质高却叫不上名字,一旦个别掺杂使假者坏了牌子,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尽快注册品牌,统一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使用商标,唯此才能抵御伪劣产品对淀粉加工业的冲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常要走无公害生产之路。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愈来愈强烈。光友集团的崛起,关键是得益于无明矾粉丝产品的问世。我县淀粉加工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稳占一席之地,必须走无公害生产的路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核心是“标准化”,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运输包装标准化等环节。就我县薯制品加工而言,多数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是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生产标准和检测体系,以此规范加工户的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主动权。

五要规范生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资料显示,四川光友集团的红薯深加工,价值能增加23倍;红薯还可加工成地膜、塑料大棚、塑料袋和包装用品。可见,开发红薯新产品前景极为广阔,是项很有前途的事业。应正确对待发展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目前,淀粉加工形成的污水处理,外地已有了成功技术和工艺可资借鉴,并且从废水中还可提取到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可实行小区化管理。由政府出台占地及水、电、路、税费的优惠政策,乡镇统一规划,村具体组织实施,建设淀粉加工小区。有关部门要制定生产加工标准,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一律关停,实行统一进区生产,统一供水供电,统一排污治污,统一交纳税费,规范淀粉加工业发展,实现轻污染、高效益发展目标。污水治理属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招商或股份形式建设污水处理厂。

六是建立专业市场,解决有市无场和无序竞争问题。年产5万吨淀粉的生产加工能力,年消化11万吨薯干和鲜薯原料的市场需求,在李七里峰村一带自发形成了红薯交易市场,但目前的市场没有固定场所,每到旺季,大多沿公路交易,障碍交通,影响行唐县的外部形象。并且交易过程中加工户间、经纪人间为了销售或收购产品,常常竞相压价或抬价,竞争无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对现有马路市场进行规范,可划定场地,开辟红薯专业市场,把路边交易纳入市场正当交易。同时加强对市场的内部管理,为本地群众和外来客商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以市场兴旺拉动产品销售,提高行唐红薯交易市场的知名度,带动红薯加工业的做大做强,加速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步伐。

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以全县大局为重,充分履行职责,严把各个关口,为加工户生产经营搞好服务,创造优质宽松环境,确保该产业始终沿着健康轨道发展。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五

摘要:动漫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源源不断地向我们提供了与文化的、艺术的或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它提供的充分商业化的“快乐文化”,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展示出文化产业的巨大商机。如何发展好动漫产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政府、企业所关心的话题。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地方政府的思想认志还远不到位,尚未真正把发展动漫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还远不完善,一些优惠政策要么过于原则、难以操作,要么条块对接不够、难以落实;动漫产业发育还远不成熟,规模小、档次低,缺乏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原创性和产品深度开发不够;体制机制性障碍还远未消除,政府职能转变不够,企业改制不彻底;专业人才匮乏日趋严重,动漫产业人才总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为了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动漫消费需求,应加快动漫产业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志,抓住发展机遇,尽快推出动漫产业振兴规划。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危机时期恰恰是动漫产业兴旺的黄金时期。20世纪代末,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全球大萧条。可就在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动漫产业却得到了极大发展,美国的迪斯尼应运而生。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每年在700亿美元以上,动漫产业占据其出口首位,超过了它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和韩国的动漫产业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现在日本的动漫产业总值超过电子和汽车产业之和,出口到美国的动漫产业总值超过钢铁总值。为此,要充分认志动漫产业具有反周期和逆势而上的特点,并能够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志,转换观念,高度重视,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把动漫产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来培育,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动漫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尽快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解决融资瓶颈问题。

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初期,需要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强力支持,要完善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出口、土地、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知志产权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当前,需要突出解决的是财政投入少和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设立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动漫产业项目,并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动漫事业、发展动漫产业。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动漫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动漫产业。二是建立动漫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动漫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动漫产业项目推介会,或发布相关信息和动态数据等,为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进入动漫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条件。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动漫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动漫创作提供的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延伸到文艺演出、影视剧制作等领域。

三、加大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和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发展动漫产业,人才是关键。要加快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步伐,可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动漫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大力培养动漫产业创意、经营等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要完善在职人员培训机制,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加快建设动漫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逐步完善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引导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动漫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设立动漫产业职业培训机构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要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和环境的专业高端人才。同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以知志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新路径,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一是健全动漫产业统计体系。进一步明确动漫产业的内涵界定和分类标准,建立健全动漫产业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以解决当前各地动漫产业统计内涵不一样、统计指标不可比、统计数据不可信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和跟踪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动漫产业发展状况和问题。二是加强动漫产品和服务的知志产权保护。要研究制定动漫产业知志产权保护办法,形成贯穿于动漫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志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动漫企业申请、注册相关权利,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志产权的行为,为动漫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六

在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影响下,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发挥出旅游产业收益快的优势,在实现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带动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有较为坚实的产业互动基础。

虽然动漫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但是近年来江西省动漫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江西省不仅动漫产业人才聚集,而且拥有一批高新技术实力雄厚的动漫企业和动漫作品制作团队。动漫产业对促进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较为有利条件:首先,动漫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较为成熟的动漫产业园区,而且基于动漫产业园区打造了一批动漫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承办了大量动漫展、动漫节、动漫表演秀活动,这些动漫活动日渐成为品牌,极大的促进了江西旅游热的到来。第二,江西省动漫产业规模连年扩大,大量动漫企业成为带动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品牌。

(二)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江西省实施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发展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江西省动漫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动漫资源利用率较低,还没有发挥出动漫的技术优势。其次,江西省动漫资源管理还应当进一步加强,要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严禁低质动漫产品对江西旅游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三,打造有特色有品味的个性化动漫旅游项目,切实转变动漫旅游产品低附加值现状。第四,建立完善的动漫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结合的市场运营体制,拓宽两者广泛的合作互助区域。

二、江西省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战略构想。

实现动漫产业促进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应当深入挖掘动漫产业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旅游消费市场,创新动漫产业的发展新思路,为加快构建江西省更为完善的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发挥动漫产业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运用动漫技术优势宣传江西旅游资源,从而吸引大批动漫爱好者来江西旅游,例如,打造井冈山红军主题动画影视剧作品等。其次,开发建设动漫文化博物馆项目,不断提升江西省动漫文化的实力水平。第三,运用动漫作品在景区打造关怀顾客人文小贴士,全面提高动漫旅游的收益水平,使文化旅游成为江西省的新业态。

(二)促进动漫与文化旅游的融合。

动漫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把动漫作品转化成为游客可以充分有效感知江西旅游文化产品的渠道。首先,逐步推进动漫作品景观化,从而实现动漫与文化旅游的共赢。其次,强化动漫作品的创新,使流行的cosplay、动漫影视剧、动漫文化主题公园、动漫展馆与文化旅游市场实现对接,第三,还可以基于江西动漫产品打造动漫作品演艺活动,动漫旅游商品开发、动漫文化主题酒店、菜肴等项目,力求让动漫旅游更有魅力。

三、江西省动漫与文化旅游产业结合主要策略。

(一)建设一批动漫旅游大项目。

动漫大项目是实现动漫产业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应当通过动漫产业的大项目建设来扩充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链条,首先,借助动漫产业的自身优势,发挥出与之相关的杂志、电视、网络共同宣传江西的作用,利用多种渠道拓宽江西旅游的.知名度。例如,可以借助《安源小子》动画片,打造安源动画城项目。第二,在江西省现有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游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红色动漫影视剧作品开展出红色动漫主题精品旅游路线,在8条专题线的基础上,再推1至2条红色动漫游主动旅游路线。第三,进一步加强江西旅游企业与动漫科技企业对接,在江西10条高速公路旅游旅游基础上,实现关注江西动漫旅游自助服务微信账号,享受自驾自助导游服务、旅游区门票优惠减免等特色动漫服务项目,方便游客的同时,能引导游客更充分全面的感受江西省旅游资源的魅力。

鲜明的特征与深厚的内涵才是江西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动漫产业促进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首先,牢牢抓住最能代表江西特色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文化、书院文化等推出特色动漫作品。其次,可以基于动漫作品,在每年或每季推出一两个有地域特色或江西气派的主题精品动漫旅游项目,从而发挥出动漫对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例如,江西旅游企业可以与全国知名旅游网相结合,开辟出特色动漫游江西板块,根据游客的喜好和需求,由动漫卡通人物为游客开发了主个性化的旅游地图,并实时由网站或江西旅游公司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第四,借助江西特色动漫展会形式,不断拓展发展江西动漫的知名度与传播作用。

四、结语。

动漫产业对促进江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这种促进作用,不仅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动漫产业,而且要加强对动漫企业的政策引导与扶持,让企业认识到开发动漫旅游产品的实际价值,从而让更多的动漫企业参与到动漫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去,形成做大做强动漫产业的新动力。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七

由于受到经济基础、技术力量,交通和人才储备等资源条件的限制,资金和人才的匮乏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且投资渠道单一,未形成多元化的格局,现在已经集团化的产业如旅游、出版、报业、广播电视等大都是政府投资控制的文化产业。

(2)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偏低。

文化产业经营单位数量虽多,但多数为小型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资源分散,其市场能力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和需要。

(3)产业结构失衡,缺乏创新性。

娱乐产业在文化产业中比重过大,新增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等薄弱,云南省的'信息科技产业发展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科技含量的开发和利用明显不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态单一、守旧,大大降低了文化产业自身的影响力和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整合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云南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如历史古迹、民俗等,故应从实际出发,分析资源状况、明确产品定位、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把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再加工转化为产品和产业优势,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借助旅游平台,拓展市场空间。

(2)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之路,构建文化企业群。

组建云南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以产业集团为骨干,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群,关键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打破文化企业的部门、地区的分割,根据市场需求,按行业组建文化产业集团,从而解决云南文化企业散、小、弱等问题,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行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

(3)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和筹资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快多元化发展,走资本运作之路,用市场的手段来主导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要素的合理流动、分配、交换等。

(4)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用經济调控手段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除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产业政策的行政手段外,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适当增加投入等经济手段,来推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文化产业,形成税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政策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角色应从文化“管理者”转向文化“服务者”,为文化单位提供注册、年检、监督等服务和管理,推动文化商品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提供各种文化人才创新的平台,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各种文化市场信息,协调文化活动的场地、设施、技术、交通等问题,为文化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

[1]尹欣,杨福泉.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m].云南大学出版社,-.

[2]陈瑛,常志文,李艳.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3]杨文华,纳夏.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j].云南社会科学,.

[4]闫自松.新媒体时代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5]赵亮,朱启才.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八

体育动漫产业对人才有较高的依赖度,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拥有创新思维、科技意识、人文素养等综合能力的人才是动漫产业的宝贵财富。我国从现在起就应充分重视动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点到面,全面提高动漫人才的整体水平。

1、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动漫人才。

培养体育动漫人才的教育机构要广泛利用校企合作,“针对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针对岗位能力设计课程,针对工作任务训练技能,针对岗位标准实施考核”,并通过实施“工学交替”教学管理模式,从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接市场、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对接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国情、适合市场、适合岗位的创作兼技术复合型体育动漫人才。

一方面,校企双方需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改进评价机制,确定专业培养的特色,真正达到学生与企业之间双向理性选择、专业岗位对口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要全方位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共同编写动漫教材,建设校内企业工作室等方式推动教学发展。

总之,应积极鼓励并引导社会办学机构开设动漫专业培训,从基本面上扩充人才数量,有效弥补市场缺口;充分发挥各大高等院校优势,加大对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动漫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高、精、尖”为目标,倾力构建中国动漫的精英团队;广泛吸纳国际顶尖的动漫经营管理人才加入到原创动漫的后期推广过程中,学习先进经验,着眼于本国体育动漫。

2、培养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动漫队伍。

为了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的体育动漫人才,应该首先在体育动漫题材创作方面善于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运动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凭借文化传播与精神互渗发散的规律,培养出一批具有民族内涵,渗透、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体充动漫创作者。其次在教育理念中应关注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音乐作为一种表达心灵状态的艺术,是由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阶层的审美情趣所决定的,是人和人之间在生命存在的原本状态中产生一种对话与交流,乐曲不但能增强与观众的交流和感应,把音乐进行动漫形式的再创作,其销售市场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

3、动漫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体育动漫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重视“素质型”,是以增强设计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模式,着眼点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这些综合能力包括设计逻辑分析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等等。它具有深刻的内涵,体现了民族、地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色。教学手段也早已摒弃了一支画笔打天下的年代,图像处理、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已经为每一个从事动漫教育的工作者所熟悉,感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及快捷。互动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也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设计师、生产者、工程师保持联系,互动式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总之,随着我国的动漫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体育动漫产品的出现与市场的形成,我们需要拓展动漫周边产品的研发制作,疏通流通渠道,促进消费群体的形成,逐步提升体育动漫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产业化进程发展。

(二)改变受众群体定位,提高市场运作。

受众群体的定位制约了动画的发展方向,正确的定位必然会引导动画走向成功的道路。

群众的定位,有的时候范围可以大到从5岁到80岁之间,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是这对中国动画是一个大的挑战。而市场营销的运作直接影响了盈利。我们应该学会形成一条动画产业链,加强宣传的力度,注重衍生物的开发,才会有效地运行市场。

体育动漫作为承载体育文化的艺术形式载体,它应该向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传递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这是一条艰辛曲折的文化之路,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在不断的探究摸索中走好每一步,使体育动漫之舟载体育文化行至更远。

为了解决动漫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推动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平台。一是通过政府制定各种金融政策来筹措产业发展的创投基金,支持优秀动漫产品的创作;二是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加大对动漫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其参与动漫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国体育动漫业与国外相比,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我们应该努力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充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开创能够体现我国独特形式的体育动漫文化。体育动漫是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我们应当以这种艺术形式为媒介,将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真谛和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观念赋予其中,再通过体育动漫作品将这种文化内涵传递给广大受众,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陶冶其情操,锤炼其不畏挫折的坚毅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九

1、温州影视产业呈朝阳趋势。

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xx年工作重点,其中就有“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随着温州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本土化的影视文化产业正随之兴起,成为社会关注的经济焦点和文化焦点,并在近年得到高速发展。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实现总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1.97%。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积极拓宽产业发展领域,走多元化、集团化发展道路,现下辖8个文化产业子公司市、县广播电视台9家,自办电视节目12套和广播节目12套,20xx年集团经营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广告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0%,继续领跑温州文化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由温州投拍的影视剧和温州民间资本介入的影视作品,都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其中的多部影视作品,如《温州一家人》、《精武风云》、《穿越时空的密令》等等,不仅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甚至走出国门参展国外的各大电影节,为温州影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标兵作用。

2、温州民间投资影视剧的热情高涨。

同时,民间资本投资影视剧的热情逐渐高涨,20xx年左右开始,温州民资对影视产业产生了兴趣,随后出现过几次投资热潮,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升温,经过一两年“生产”就有望卖出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影视产品自然就成为温州民资青睐的投资方向之一,温商对影视产业已逐渐熟悉,投资也越来越成熟,开始敢于频出大手笔。比如,在20xx年8月份,由温商黄晨创办的温州天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的影片《请勿靠近》将在温州开拍,投资额高达4000万元。这是近两年来温州民资在影视产业千万元以上的大手笔投资之一,也创下温州民资在影视产业的投资新记录;去年7月,由正栩影视、生活秀集团投资打造的30集都市情感大剧《钱多多嫁人记》杀青,投资额约2700万元,结果未播先红,被湖南卫视高价购得首播权;由钱仁高、钱金波、钱成锡、钱维等温商投资的《吴越钱王》、雪歌服饰投资的惊悚片《异空危情》等,投资额也分别达到1000多万元、多万元。

3、温州影视产业硬件发展成果喜人。

近年来,随着市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影视产业,随着民间资本的大量介入,温州影视产业在硬件建设上得到了高速发展。一方面,原来的影视院线在进行改革,新增的影视院线正在投入使用,新中国、白鹿、新时代三家国有影院近年来开始从硬件及服务上进行改建与提升,白鹿影城的全面形象改造早已完成,新中国影都设备和形象不断升级,率先打造了4d影厅又成功改造了多个影厅,全市唯一的一家五星级影院新时代电影大世界也在精益求精,最近更是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3d设备,打造我市规模最大的3d影院。此外,目前仅市区已经营业和即将营业的民营影院就将有6家之多,包括恒隆、中环、赛格金典、新国光、全都、鑫乐,使得温州的影院无论从硬件还是服务都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另一方面,温州在影视基地和影视城、影视产业园区的建设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有多个影视基地和影视城已经竣工或正在紧张施工中,如泰顺国际影视城,位于温州市泰顺县雅阳一带,占地约为5000亩,由泰顺县政府、中央电视台新影集团和中汇联合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三方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约为5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目前唯一以欧美特色为主、规模最大的影视城。

当然,在温州影视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之余,我们同样也应该注意到,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温州影视文化产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温州影视文化产业投入严重失衡,影视文化产业单位机制僵化,市场竞争力不强,影视文化产业地方性政策不健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互动的良性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等等,而这些现存的问题,显然对于温州影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产业规模偏小且不均衡。

温州的影视文化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因为在发展初期起步较晚,又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指挥,所以导致了温州的影视文化产业目前出现了规模偏小且不均衡的现象。总体上来看,目前温州的影视文化产业,经营状态较分散,大多属于小打小闹各自经营的各自为战模式,影视文化产业单位竞争力不强;大公司大品牌较少,没有形成著名的文化企业和战略品牌,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本地影视文化产业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出现断层,不得不向外寻求帮助和支持;在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上,更是出现了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的情况,进一步使得影视文化产业内部出现强弱不均衡的不良发展现象。

2、国有影视制作机构制度僵化,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目前,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温州国有影视产业机构的发展,那么可以形容为“戴着镣铐跳舞”。温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以来,出品了二十多部高质量的影视剧。电视剧均在各省级电视台及卫视成功发行播出,电影成功在院线上映、与央视电影频道签订收购合同,并获国家电影局及各级政府奖励,是我市目前最上规模的国有影视剧制作机构。除了《村支书郑九万》、《一代大儒孙诒让》等,还有30集电视连续剧《冰山上的来客》、48集电视连续剧《梦断紫禁城》等优秀作品,在全国播放,获得很高的收视率,有的还排名第一并形成收视高潮,电影《美人草》入围第四十届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展。毫无疑问,作为国有机构,温州市电视剧制作中心有自己的优势。摒弃了更为直接的私人盈利目的`,影视剧创作运转的过程更规范。然而,正是因为国有机构,也面临很多掣肘。在融资方面,明显不如民间经济行为灵活,温州市影视剧制作中心就曾遇到不少优秀剧本,因缺少资金而胎死腹中,或被其他投资者所得错失良机;影视创作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积极而迅速地配合,政府的审批等环节不如民间经济行为便捷;在财务制度方面不灵活,不能像横店等地具有免税、减税等政策,带来具体运作时的颇多困难;主流文化较为严肃,如何让主流文化与流行因素较好结合,是摄制机构当下面临的难题,从长远角度看,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困扰。

3、民间资本投入存在盲目化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电视市场的高速发展,影视产业正成为投资商眼中的钻石矿,传统行业的利润在10%以内,影视业却往往在30%以上,根据专业人士的调查,目前40万元一集的电视剧,往往可以卖到100万元,一部片子40集,赚个2000万-3000万元没什么大问题,其它产业望尘莫及。正因如此,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升温,温州商人显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黄金行业,进军影视文化行业,可以说是对温州商人视野和高度的提升,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温商,将资金从传统行业中抽离出来,转而投入到影视产业中去,希望能在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中获得一杯羹。然而,必须注意到的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温州民间资本的影视投资往往是盲目的,对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的温州企业家来说,影视文化产业毕竟是陌生的领域,这使得温州民间资本的投入往往出现扎堆和跟风的现象,一部作品拍摄出来以后,却在市场上无人问津,进而导致投资成本根本无法收回。这其中,《温州美人》这部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为背景、反映改革开放成果的片子,其拍摄过程的一波三折和最终结果的不理想,就充分说明了民间资本盲目投入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4、影视文化产业软硬件建设不均衡,影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就目前而言,温州发展影视剧产业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温州民间资本庞大,风景名胜也不少,最近几年来也在大规模建设影视城和影视基地,为发展影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创意人才极度缺乏的现象,导致了温州在发展影视文化产业的时候,往往出现“无人可用、无才可举”的不利现象,许多影视公司在拍摄影视作品时,甚至要远赴上海北京聘请剧组,既缺乏专业的导演也缺乏优秀的剧本,长期以往这样发展下去,温州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显然会受到极大的阻碍,这也与我们温州目前提倡的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综合以上来看,我们看到了温州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进步,也看到了温州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种种不足,影视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创意和高流通的特点,是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经济系统,对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温州现有的影视文化产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

1、改革原来的影视制作模式,让影视产业真正实现市场化、商业化。

温州影视文化产业想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目前首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改革原有的影视制作模式,政府应该放弃原有的影视制作主导者和发起者的角色,转而成为影视产业的倡导者和支持者,营造良好的影视产业发展环境,为影视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强调影视产业和市场相结合,真正让影视产业走上商业化的道路。在这个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影视市场,探索商业化的影视题材,拍摄出真正有市场认可度的商业影视作品,建立起更好的企业平台、更完整的产业链条,更有信心的市场控制力、更坚实的商业和技术积累制度,大力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投入到商业市场,将传统文化和现代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温州特色的影视文化产业之路。利用天下温州人的知名度、温州本土作家群的优势,挖掘历史上和当代温州精英人物、草根英雄的传奇故事,拍摄充满温州元素、具备温州人文特色的电影、电视剧和动漫作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精品力作。

2、引导民间资本正确投资。

民间资本的投资对于温州影视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相当有利的因素,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温州民间资本在投入影视产业的过程中,无疑存在着投资盲目、跟风、一窝蜂赶集上的不良现象,这对于温州影视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显然是很不利的。正因如此,温州影视产业想要正确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温州特色”中的诸多不良现象,正如一位投资影视产业的温州企业家所言,在商言商,影视投资总是希望赚钱的,但影视不像其它产品,投资者无法通过改进质量或销售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所以对结果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发生亏损的重要原因,只能说明温州投资者对这个影视行业不熟悉,从而导致了影视投资的盲目现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民间资本想要在影视产业中分一杯羹,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投资者要对影视产业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二是要意识到影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何在,三是政府要对民间资本的投资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3、注重软件方面的建设,培养引进影视专业人才。

正如前文在温州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中所说,发展影视文化产业需要人才支撑,人才是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核心要素,影视文化产业是高新科技和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业,是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首先,要为影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务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快建设“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探索建立企业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制度,坚决打击侵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非法行为,同时,对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力求最大限度的用足用好,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其次,考虑到温州本土的影视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本土影视文化产业人才较为缺少,温州要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实施影视专业人才发现计划,将外地的影视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温州,设立影视人才产业专项资金,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影视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引进,同时落实高层次影视人才专项用房政策,并为引进人才在温落户,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在引入影视专业人才的同时,温州应该投入大量的专项资金,培养温州本地的影视专业人才,建立发展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院校,开设一批影视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在影视企业内部建立起人才培养机制,让影视企业在商业运行的同时,大力培养属于自己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多方面的齐头并进,才能让温州的影视产业发展不受“人才之困”,才能在今后的影视文化产业竞争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总言而之,当今世界,影视文化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博弈的重要战场,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在这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温州作为浙江沿海的重要经济城市,显然要抓住这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本地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的障碍,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将温州影视文化产业做大最强,为温州经济和文化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作者:朱乾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十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交界,毗邻泰国、印度,是我国对东南亚开放的前沿阵地,具备与周边国家发展经济、文化、科技、贸易交往的外部环境条件,这为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地缘优势。

云南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景观类型丰富而奇特,如既有适应气温高达40度左右的植物、珍稀动物,又有海拔4000米以上,北半球纬度最低却终年积雪的雪山群、冰川,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居住在省内的26个少数民族占云南省人口的三分之一,每个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歌舞、艺术、风俗、节祭等,构成了云南特有的人文景观,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依托和动力。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符合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宝鸡市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外部经济和文化旅游及其品牌等内在驱动力,也有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链关联度低,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和投融资渠道单一等集群效应低下的原因。宝鸡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要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文化产业;产业集群;

一、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驱动力。

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对集聚好处的追求,主要由市场自发驱动形成产业集群的内部力量。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产生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市场的推动、企业对外部经济的追求以及品牌效应的形成。文化旅游市场的推动。宝鸡文化资源丰富,是陕西省西线旅游主要市场。近年来,宝鸡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加快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法门寺、石鼓山、周秦文化示范区等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再建设力推宝鸡成为国内著名旅游城市。积极搜集扶眉战役、工合运动红色资源、掀起宝鸡红色旅游的新篇章,增加宝鸡的人文吸引力。2014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1%,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8.5%。[1]宝鸡市以文化旅游市场为依托,推动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外部经济的驱动。马歇尔对“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解释,是后来学者们研究产业集群的起点。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企业和其它机构通过产业关联、业务合作形成集群,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以使企业之间通过信任更好的开展协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在知识外溢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并且可以创造一种产业集群达到协同所需要的创新环境。宝鸡市的文化企业在行业内可以互相的学习、通过不断的创新以获得集群的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在集群内部所需承担的经营成本,并吸引同类产品的集中和劳动力的聚集,形成专业化的劳动市场,可以降低企业间招聘员工的成本。在宝鸡市古玩市场、艺术品交易市场,民间工艺美术品加工等企业之间由于规模经济效应的驱动,促进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品牌效应的拉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若某产业产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且生产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在区域内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这样该产品便建立了品牌形象并可以发挥品牌效应。文化品牌形象的形成可以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维护和价值的提升,从而形成更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如美国的“好莱坞影视”,台湾的“新竹”、浙江的“横店影视文化基地”等都以形成了品牌效应。宝鸡市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周秦文化、法门市佛教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在关中平原西部聚集,构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宝鸡文化。[2]同时,千阳西秦刺绣基地、太白山自然山水、陇县秦源文化产业园区、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成,有利于优势文化品牌的形成。“宝鸡社火”、“凤翔泥塑”、“西府饮食”的开发,也加快了品牌效应的形成,促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宝鸡市文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培育下,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和质量均稳步提升。然而,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宝鸡市在文化旅游业、文化演出业和艺术品加工制作方面发展的较为集中,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文化信息业、文化教育业也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传统书籍、报刊的出版、制作与发行,音像、电子出版物等领域进步有限。在影视领域,随着歌舞《周颂》的上演、电视剧《炎黄大帝》的开拍,但无论其票房还是口碑及影响力却较弱;此外在动漫、网络、传媒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上发展缓慢,相对落后。文化产品供给方面,生产企业群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意不够,未能积极的市场化,对政府的依赖性强,未实现集群化发展。从宝鸡市整体来看,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市县之间独立发展,未形成联动,文化产业的整合度较低。文化产业链关联度低。宝鸡市文化产业从整体来说,各行业的发展较为分散,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没有真正做强、做大的龙头企业,缺少产业链形成的基础因素。宝鸡文化产业的主体产业不突出,缺乏完备的支撑产业,带动产业不够发达,衍生产业没有得到真正的拓展,产业集聚效应低,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地方政府没有对宝鸡文化产业进行集中投资,且宝鸡市的文化资产主要分散在广电、报社、图书等部分,难以形成合力。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观念陈,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方面专业化不够,因此产业之间难以产生联动效应,文化产业链未能真正形成。宝鸡市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但大多数还处于小作坊式的运营方式,没有专业的指导和管理,欠缺形成产业链的充分条件。文化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在文化产业园区方面,还未形成多类型的、影响力大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因宝鸡市文化产业园区建立较晚,后期投资力度不够,发展积极性不足,因此许多产业的发展好处与初级的开发和销售阶段。例如宝鸡市的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其依托宝鸡市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宝鸡市的重要文化品牌,但其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仍旧缺乏动力,文化产品类型单一。并且园区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小,同质型园区重复建设,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吸引力不强。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单一。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风险资本的支持力度不强,以及较低的文化消费水平,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宝鸡文化产业投融资难的`原因。此外,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的成长初期主要在于市场的投入,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后期的衍生效益,而这种衍生效益极其不稳定。文化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文化资源等无形资产,在向银行进行固定资产的抵押贷款方面与其它产业对比来说评估风险较大。诸如文化民俗园区等项目也不具有长久效益。这样来说,文化产业缺少金融渠道的信贷支持,对于外来融资的吸引也不够,因此基本只能靠国家财政,地方政府支持,融资渠道单一。且宝鸡市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不健全,居民文化产品消费意识薄弱,消费能力有限,而消费定位的不足对于市内带来的外来消费刺激不大。

鉴于上述存在问题,宝鸡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应力争构建出符合宝鸡特色的地域文化产业集群。通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建立文化产业集聚园区,积极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提升宝鸡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产业竞争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针对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县区不平衡和行业不平衡的特点,宝鸡市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宝鸡市应在继续发展重点文化产业的同时,更应大力抓好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改造,注意加快调整产业的发展步伐,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结构。宝鸡市应注重做大做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和文化演出等“核心层”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应加大对动漫创意、广告宣传、传统的民俗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的培育。在文化旅游业方面,应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宝鸡的特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为依托,做好旅游的品牌;以旅游业为重要的载体,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在广播影视方面,要继续扩大它的覆盖率,加强对电影电视的制作和开发其衍生品;在动漫业、广告业等新型产业方面,应促进设计创意的相互渗透;在民俗艺术品方面,应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通过抓重点、促新点,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宝鸡应注意各县区之间的平衡发展。推进产业链建设完善。从2005年开始,宝鸡市就以第二批改革试点的进行文化体制改革。2014年,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思想引领下,文化产业再一次进了深化改革,这对于推进文化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建设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宝鸡市文化产业链建设方面,首先,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其次,文化产业链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不高,并且县域文化企业协作能力较弱。宝鸡市应从自身特色和实力出发,继续加大文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依靠地区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资源研究的资金、技术投入,使得同一个主题下的文化产品可以更加丰富、相互协作,各个层次、相关领域的产品可以共同推进。西安市利用自己的城市优势和经济实力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并得意良性循环,实现了其经济效益。而宝鸡作为陕西省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在周秦历史文化渊源方面和西安是互补关联的,宝鸡市可以借鉴西安先进的产业链形成经验,并借助它所形成的市场,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主动积极的走出去,加快自我建设步伐。只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文化产品之间相互依存、产生联动,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力,宝鸡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就目前而言,宝鸡市的文化产业园区类型单一,多为主题园区。如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石鼓文化园区等,自身集聚效应低,产业链不健全。宝鸡市可以通过园区之间的集聚效应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得原有的老园区和新规划的茵香河谷文化旅游区等相关联的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协同发展,以市场为驱动力、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为纽带,以求培育出一些是实力雄厚、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企业,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和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促进融资方式多样化。文化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产业的特殊形态造成的,由于文化产品价值难以评估,造成了企业融资难的现象,因而建立第三方担保机构势在必行。文化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第三方担保机构可以对文化企业的产品进行价值评估,并通过担保来提高文化企业的信用度,以便让银行降低风险,从而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同时,通过担保,还可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并降低风险。文化产业的第三方担保为文化企业的融资咨询、项目投资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当然,文化产业中介担保机构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政府相关财税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有政府的介入和保证。同时,还应建立项目管理债务担保方式,以提高文化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降低投资风险。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二

影视剧置身于文化产业的洪流中,为了提升票房、提高收视率,出现了一些与民族文化精神不符、也无益于观众身心健康的现象。文章指出,影视文化产业不能仅以经济效益为指标,而要注重社会效益,避免过度产业化,就须提倡“内容为王”。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度内容为王。

尽管至今仍有人对“文化产业”的命名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截然两分表示质疑,但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在产业化的洪流中,关键是要正确把握“以文化赚钱”的“度”。纵观当今影视界,并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影视生产与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另一方面,优秀的民族文化却没有得到等比例的发扬光大,反而陷入了生存的怪圈。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三

天津滨海新区现辖街镇27个,其中涉农街镇12个,行政村151个,农业人口21万余人,农村劳动力11.2万人,耕地面积30.6万亩(204平方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1.41万元。在当前滨海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农业发展应何去何从,关乎区内几十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乎和谐新区与科学发展排头兵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滨海新区应坚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

受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态势以及自身固有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滨海新区传统农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现代都市型农业成为新时期滨海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偏低。

滨海新区农业用地以质量不高的盐碱荒地和滩涂湿地为主,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扩大,将导致农业用地进一步减少。此外,区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近海水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也给滨海新区农业、渔业带来较大影响。劳动力素质不高,年轻人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多、收入高而很少从事农业,导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严重。

(二)农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

滨海新区靠工业兴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围绕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功能定位,滨海新区更加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农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20,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6206.8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0.14∶68.86∶31,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二三一”特征,总体上看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中后期阶段。这一时期,农村人口、农业产值占比呈逐年下降态势,农业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由1994年的30%多下降至目前的20%左右,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由的1.3%下降为现今的不足2‰。

(三)传统农业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滨海新区农业尤其是种植业基本上仍以农户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化亟待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基础薄弱,龙头作用不显著,对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拉动力不强。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较低,科技投入不够,缺乏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综合利用深度不够,附加值不高,关联产业不发达,对农业的带动作用较弱。

(四)现代都市型农业成为发展方向。

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工业化、城市化高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农业类型,它既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又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城市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具有高科技、市场化等现代产业特征的现代农业。相比传统农业,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契合滨海新区区情和产业特点的农业,是依托滨海新区、服务滨海新区、适应滨海新区建设发展战略的农业,是与滨海新区工业化、城市化同步发展、城乡融为一体的农业,代表着今后滨海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滨海新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经验。

近年来,滨海新区以设施农业和科技农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企业化管理和品牌战略,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主要是:

(一)构建园区支撑的设施农业布局。

滨海新区以农业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为主要组织方式,着力打造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现代都市型农业领航区。滨海新区初步建成市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分别为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天津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天津滨海海水养殖科技园区、滨海东丽农业科技园区和滨海津南循环农业科技园区。依托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诺恩、海发、金豚、龙达、华大等企业为代表的精品农业和以节能温室、联动温室、畜牧小区等为特色的.设施农业。年,滨海新区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7.33平方公里)、工厂化养殖6万平方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58个。

(二)以科技带动农业成为重要抓手。

科技的融入使天津滨海新区的农业发生着改变,引领着滨海新区都市型农业走向高端化。“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加速研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应用技术,提高农业技术示范能力,以蔬菜、葡萄、花卉、冬枣、食用菌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海洋大学等一批国家级农业研发教学机构直接参与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建设。2011年,滨海新区首次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0多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在滨海新区农、林、牧、渔各领域向纵深渗透。

(三)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业效益。

延伸产业链条,在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设施化的同时融入二、三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好渠道。以茶淀葡萄为例,以特色葡萄种植业为基础,把葡萄深加工、葡萄园休闲观光结合进来,以葡萄先进科技与葡萄酒文化底蕴将茶淀玫瑰香葡萄产业打造为“接二连三”有机融合体,建成集科技、休闲、文化、观光于一体的葡萄科技园区,实现小葡萄大产业。葡萄产业链的延伸为农民新增5000多个加工业、服务业工作岗位,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并带动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四)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体制机制,实行公司制管理模式。在产业组织、土地流转、投融资、科技研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以龙头企业为运作主体,建立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了“公司+农户”的组织化模式,从生产、栽培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推进依标种植、统一管理。转变传统的自种自销产销模式,按照公司统一标准,以“订单式”契约作保障。农民按照岗位进行生产作业,成为葡萄种植员工,通过效益增值缴纳社会保险费。

(五)着力打造都市型农业品牌。

滨海新区以高效种植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渔业为重点,打造水产良种、设施蔬菜、特色水果和新品植物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其中,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基本完成30万平方米温室框架搭建,成为夏季达沃斯论坛参观现场;耐盐碱植物科技园与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合作建设的“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已获批复成立,并得到国家财政部3000万元支持;冬枣产业科技园、茶淀葡萄科技园等种植园区已开始集中发力,茶淀葡萄、大港冬枣声名远扬;杨家泊水产养殖科技园初见成效,东方对虾、南美白对虾和渤海梭子蟹等特色产品闻名遐迩。

三、滨海新区进一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滨海新区应立足于已有农业产业基础,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科技型、设施型、生态型、外延型方向转型升级,加速形成符合滨海新区特点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滨海新区要以科技含量高的设施农业和生产无公害产品的绿色农业为主要生产形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和观光农业,构建循环型都市农业生产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着重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农业生态旅游业和节约循环型农业5个农业主导产业。“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动宁车沽、杨家泊和小王庄等农业产业聚集区建设,建成滨海生态农业、茶淀葡萄、国际花卉和观赏鱼等科技园区,加快建设水产科技和冬枣产业园区,规模化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循环水养殖车间。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培育和孵化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企业,提升农业科技型企业研发的层次和水平。

(二)发挥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优势,实行技术对接战略。

整合滨海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把科研、技术、人才优势与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实施技术对接战略,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土地密集型农业生产转变成资本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滨海新区要积极搭建农业科技研发平台,为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提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提高农业技术研发能力、应用能力、示范能力。促进滨海新区农业科技人才下乡进村入户,形成科技人员和农户的对接。

(三)总结推广产业化发展经验,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进一步总结茶淀镇构建种植业产业体系的模式和经验,引导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条。以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基础,以大型生物技术公司的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产、学、研合作机制为纽带,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向深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立足于农村地区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选准资源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地域,根据自然、人文环境特点,加快建设旅游景点和农业生态观光景点,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观光农业,集农作、观赏、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建成更多的特色旅游村、观光蔬菜园和观光渔场等。

(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作用,推动产业链的城乡对接。

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为农民生产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把管理模式、品牌优势植入农村和农业,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农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要推动滨海新区现代化农业产业资源向传统农业领域渗透和扩散,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或农产品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基地,形成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产业链。要改善现有农业经营模式,在农民中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批发大户和运输大户,重点扶持集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增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产销组织形式对农产品销售的带动作用。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发挥龙头企业品牌优势,进行品牌深度开发,不断丰富品牌内涵,使农村地区成为名牌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

(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促进农业生产要素。

配置和市场贸易联动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建立滨海新区内城乡紧密联系、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要素和市场体系,促进资金、资源、信息的深度融合。以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引导滨海新区资金进入科技、设施化农业,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在种子种苗业、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农村旅游业等领域加快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鼓励滨海新区现代商贸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使农民在当地就能买到农资、药品、图书、音像制品等生产、生活用品。鼓励大型连锁超市在农村建立农产品基地,或实行合同订单生产,使滨海新区居民吃上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引导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农村,依托滨海新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的优势,建立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以完善信息服务设施为重点,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并与滨海新区信息化建设相互衔接。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十四

摘要: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不仅具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同时还具有资源优势,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从丝路文化带宁夏文化资源的分类为切入点,分析了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和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的挑战,并提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和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丝路文化;宁夏;文化产业;策略。

丝绸之路,也称大丝道。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的古代贸易路线和陆路商业通道。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7-1905)1877年在他的《中国亲程旅行记》一书中,第一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虽然最初仅是用来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但它已经成为一条连通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主干道。关于丝绸之路的走向,目前已有约定俗成的说法。学者们通常把它分为三段,即东段(起自长安,止于玉门关)、中段(今新疆地区)、西段(新疆以西皮中亚至欧洲或印度)。在东段又分为陇山道(南道)、六盘山道(中道)、经固原道(北道)。宁夏,正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这条“经贸玉带”上的一大驿站。南部固原,北部灵武,丝绸之路纵贯宁夏全境。“丝绸之路”不同于其他商路,它是一条带有“中转性”的大文化背景、长距离贸易与集散的沙漠与绿海相伴的文化之路。因此,充分挖掘“丝绸之路”宁夏段的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一、宁夏发展丝路产业的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丝绸之路东段分为南、中、北三道,宁夏的南部正处于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在古丝绸之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战国至唐宋,这条道路上的文化传播与交汇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址。目前宁夏境内已有四处遗址(固原古城、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文化优势。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被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有着丰富的回族文化旅游资源,这种独有的民族魅力和风情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回族在民族大融合中,始终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其风俗习惯深受伊斯兰思想影响。同时,其他民族的某些风俗也不断融入回族的社会文化中,从而使回族在宗教建筑、饮食礼仪、服饰、文娱以及婚丧习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宁夏回族人民的独特风俗、多彩生活、肃穆的清真寺、虔诚的穆斯林、传统节日为“塞上回乡”增添了特色独具的塞上风情,也为宁夏开展民俗风情旅游,开拓国际、国内穆斯林旅游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加强与中亚的区域合作交流,也有利于我们向西发展文化产业、输出文化产品、增强国际影响力。3.资源优势。比如历史传统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民俗地方文化、体育竞技文化等资源分布广泛,对中国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1.丝路文化资源是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基础。从传统意义上看,丝绸之路不仅是运输货物,还赋予了精神认同。文化交流最具有亲和力,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认同的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潜力,必须以挖掘丝路文化为抓手。挖掘丝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并在产业发展的层面上对其进行科学划分,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和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说来,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及其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乃至一些名人、名城等,都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把文化资源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有形文化资源,如历史遗址遗存、特色建筑和民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服饰、民族民间工艺品等;无形文化资源,如古代语文和人物、壁画、乐舞、神话传说、民情风俗、民族节庆等。因此,对丝路文化的科学划分,是发展宁夏文化产业的基础。2.丝路文化资源的划分。从内容上,我们可以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划分为:(1)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遗存,这种遗存可以为人类现在及今后的社会生活所利用,包括大量的实物遗存和文字遗存。其中,实物遗存以古代和近现代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或文化遗址及墓葬等为代表。如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固原古城、开城遗址等。(2)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是指西部地区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品、习俗、观念等文化内涵和形式。如穆斯林婚丧习俗、回族服饰文化等。(3)宗教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指具有宗教意义的文化遗产,包括各宗教遗址、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等。如须弥山石窟、石空寺石窟等。(4)生态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是体现生态和文化双重属性的区域特有资源,是处在自然景观和内在文化内涵的紧密结合。如火石寨雅丹地貌、黄河文化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宁夏段的文化资源广泛,其中的`精华主要是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处文化遗存(固原古城、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虽因多种原因,宁夏这四处文化遗存与申遗失之交臂,但进入预选名单的丝路文化遗产,已经充分体现了丝路文化宁夏段的地域文化价值。

三、宁夏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挑战。

文化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虽说也有较强的地域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它一旦被创造出来,便成了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成了其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谁借鉴、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宁夏是全国唯一的穆斯林省,是文化资源的富矿,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优势。但文化资源优势不会天然地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这个转化过程需要创意的支撑和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支撑。目前,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多制约。1.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宁夏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主要反映为文化产品品牌力度不足,文化产业集聚度不高,文化产业产值不高。宁夏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文化产业既是基础性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但是现有的文化产业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遗址文化遗产,缺乏知名品牌,文化产品号召力度不高。同时,宁夏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衔接松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整体超过全国文化产业整体增速,四川、云南、陕西三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显著。但宁夏文化产业增速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相比,增速排名较靠后。虽然宁夏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是同文化产业强省相比,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79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13.1%。20,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60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高至17.47%。不断提高宁夏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基石。2.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推动文化产业融合深度发展,加速中国与中亚文化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系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已经开始构筑,包括中阿博览会、银川综合保税区的成立、丝中国(吴忠)清真产业园等,不断开拓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开放型平台。目前,这些平台的构建处于深化时期,尚不能适应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多元化发展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结合发展的前景进行多层次构建。

四、宁夏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路径。

1.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能够提升遗址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工艺美术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制造业、建筑设计业等相关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打通现有文化壁垒,推动文化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宁夏而言,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能够全面提升宁夏文化产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结合宁夏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需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宁夏遗址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需要深入挖掘包括丝绸之路大遗址在内的遗址文化产业,合理开发打造遗址文化产业链,将遗址文化旅游、遗址演艺娱乐、遗址工艺美术、遗址建筑设计等产业集聚度提升,将遗址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成为宁夏支柱性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将会结合宁夏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产业集群的升级。进一步用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整体性转型升级和开放型发展。2.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要发展文化旅游重点产业,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宁夏支柱性产业,必须有丝绸之路开放型发展平台的支撑。今年3月,国务院授权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中阿博览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机制。由此,中阿博览会成为宁夏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抓手和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平台。同时,银川向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起倡议,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共建丝绸之路旅游品牌,繁荣丝绸之路旅游市场,共促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发展。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成立后,联盟城市将建立政府和民间互访交流机制,构建联盟城市合作交流平台,相互宣传旅游产品,共同推进各城市间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畅通的联盟旅游交通体系;构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合作与交流平台,研究旅游城市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丝路旅游共同体,全面打造丝绸之路国际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宁夏应该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知名品牌。重点发展丝绸之路宁夏遗址文化旅游品牌,把丝绸之路固原古城、北朝隋唐墓地、须弥山石窟、开城遗址等大遗址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内知名旅游品牌。综上,以丝路文化为背景下对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有助于宁夏历史文化研究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会有力地推动丝绸之路跨区域的深度开发。

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论文篇十五

云南省委第一次提出了“让云南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大省”。云南文化产业真正起步,提出“要像当年抓烟草、抓旅游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这一年被称为“统一思想年”。云南利用市场规律,推动文艺作品走向市场,代表性的作品《云南映象》为世界所瞩目。是文化产业发展年,出台优惠文化企业的政策,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将文化产业纳入“绿色gdp”统计范畴。据省统计局数据资料显示,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初步确立,成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至,“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品牌迅猛发展,整个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超6%。《云南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云南已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民族民间工艺制品、演出演艺业、文化旅游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云南模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744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