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写的一种有系统、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这些教案的设计思路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一
2.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
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
二、自主探究。
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1、80cm=()m。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80cm=80/100m=0.8m。
方法二:1m=100cm80cm=80÷100=0.8m。
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2、1米45厘米=()米。
(1)尝试。
(2)交流。
(3)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三、实践应用。
第50页“做一做”
(1)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悉了常用的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进率有遗忘,特别是不常用的单位换算遗忘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复习,记忆。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字母表示形式部分学生不熟悉,给换算带来的困扰。
单名数,低级单位改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高级单位改写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
复名数改写本节课难点,它包括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尤其是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做题时应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单名数之间的改写。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三
本节课是关于学生的生活上的小数,教学的内容是两部分,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但是两部分总的就是来教学单位之间的转化,及单复名数之间的转化,本节课内容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转化起来很困难,错误率很高。其实有两种改写方法:一种是根据小数的实际意义改写;一种直接利用计量单位间的关系,用乘或除以进率的方法。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确,都是可以的。在教学中,郑老师只是让学生学会从乘和除来进行移小数,这样也许对于好生比较容易接受,而差生还是难接受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先让学生自己明白通过分数的转化,这样学生知道通过已经知道的进率,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数进行小数的转化,在改写方法上进行示例型总结,构建单位改写数学模型,可能效果会更好些。另外,把单名数化成复名数或把复名数化成单名数的习题是个难点,学生易出错,特别是2.39千克=___千克___克,3千克80克=___千克,这里涉及一个补零的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处理到位,应设计强化练习。
现代课堂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思维的灵动、学生智慧的碰撞,而在自己的课堂中就缺失了这些,那么导致课堂氛围是平淡无味的,学生心底潜在的积极热情没有调动起来,虽然学生也在发言、讨论、交流,但是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不是真正愉悦的。造成这样课堂效果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对于整个课堂的把控不够巧妙,刻意的在完成自己设计好的教学,没有和孩子们融合。
生活中的小数教学主要涉及小数与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也就是换算)。主要有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换算。人民币单位的换算学生基本不存在问题。长度单位除了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以外,两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两相邻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两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100。这是解决问题必须熟悉的。然后根据是扩大还是缩小进行小数点的移动即可。如:2.05吨=(20xx)千克,扩大1000倍,所以小数点右移三位。470厘米=(4.7)米,缩小100倍,所以小数点左移两位。3.04米=(3)米(4)厘米,把其中的0.04米扩大100倍,即小数点右移两位。4千克70克=(4.07)千克,需要把70克缩小10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三位,再与4千克合起来即可。6平方分米5平方厘米=(6.05)平方分米,需要把5平方厘米缩小100倍,即小数点左移两位,再与6平方分米合起来即可。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四
4月15日听了王老师讲的《小数与单位换算》,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单位换算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课伊始,王老师用现在迎接学校运动会排练的'方阵,帮助体育老师解决排队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生活服务,在乐于帮助张老师的情境中,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尝试解答,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换算方法,在做完题以后的方法交流,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补充,精讲,老师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单位换算不仅要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还用到单位的进率,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进行铺垫,回忆单位进率,明确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老师对学生的换算进行指导,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要想进率,移动小数点,这一系列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改进建议:
一、加强铺垫,为新课打基础。如新课前可以加上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的练习,当学生熟练掌握此类题,并熟悉进率,这样会更好的为新课教学打基础。
二、将单名数化单名数和复名数化单名数分开教学,这样效果会更好。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五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进行单位改写的对比,学会区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
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
以学生自学、讨论、归纳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
2、揭示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师:如果把情境图中的数据都转化成用cm为单位的数,需要转化那些数据?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六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七
二年级教学课题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用米作单位量长度量较长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教室长大约是9米,宽大约是7米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八
《小数与单位换算》一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点移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把名数进行改写,涉及低级单位、高级单位,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其实一点都不容易。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单位换算过程,体验了方法的形成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
李老师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让全体同学置身于解决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的情境中,“观察数据,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太乱了,需要改写成统一的形式,以便于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名数的改写,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乐于帮助小朋友的情境中,积极投入到新知探究中。
2、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李老师给足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充分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李老师因势利导,让孩子们一步步引出名数改写的不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既感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又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了知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同时,也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单位换算不仅要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还用到单位的进率,课前,李老师适当的进行铺垫,回忆单位进率,明确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然后进行新课教学。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得出多种换算方法后,通过“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怎样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小组交流,从而得出结论把低级单位的数改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把高级单位的数改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最终得到了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改写名数的方法,即先看单位——确定方法——找进率——利用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完成。这一系列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值得我借鉴和学习。我自己在教学这节课时,可能会将单名数化单名数和复名数化单名数分开教学,这样效果会更好。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九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5、填一填1平方分米=x平方厘米3平方米=x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x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x平方米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填一填,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认真读题,明白“占地面积”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三、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四、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三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简介。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功率表征作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四
教学内容:第71页例2、例3,练一练,练习十五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长度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用卡片出示,让学生口算。
a.让学生从大到小说一说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学生口答)。
1米=分米1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3.口答。
(让学生抢答)。
5个十是()6个百是()。
80里有()个十300里有()个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从尺上你看出这根线段的长是多少了厘米吗?(板书:5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长度又是多少呢?(板书:5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a.1厘米是()毫米?
b.5厘米是()个10毫米?
c.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现在老师要你们按照刚才想的步骤来说一说4分米=()厘米,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两人讨论,指名说一说。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结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学例3。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书上的例3谁能告诉我例三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教师提示)。
例3应该怎么想呢?
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想一想分2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一遍)。
40毫米=()厘米。
300厘米=()米。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
三、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让学生分4人小组讨论。把你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剪法。(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
1.“练一练”第2题。
2.“练习十五”第6、7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五
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9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多媒体课件。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平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平方厘米,把它折合成平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平方厘米=66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练习三十的第8、10题。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六
三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空间观念较薄弱,他们在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基本上能比划出,但在学习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进行不同面积单位实际换算时,学生就全乱套了,有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还有的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反过来,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就不知道。因此让学生如何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就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1.第一个问题:探索并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体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像1平方米包含100个1平方分米这样的换算关系,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认真探究,活泼向上、个性张扬,正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2.第二个问题: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师不直接告知进率或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地想像,而让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是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事物而抽象能力又比较差的.年龄特点安排的。脱离活动的想像或者是计算都是抽象的、不直观的,其感知也是模糊的、浅薄的;要建立比较具体的数学概念dd面积概念,就一定少不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教师创设充分动手操作平台,使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变得直观,使的面积单位表象变得明朗具体,从而使以后学习习近平方千米也有了想像的依据。活动使得学生的感知是最深刻的。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篇十七
1、知识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难点: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直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生: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
师:那么,一平方分米等于十平方厘米吗?一平方米等于一百平方厘米吗?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师: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要用多少小正方形呢?
生:我这里才十来个小正方形,肯定不够用。
师:大家先看看用十个小正方形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不行,就说明一平方分米不等于十平方厘米。到底需要多少小正方形,我们初步估算下吧。
生:猜测需要的正方形数童。
生:10行。100个小正方形。
师:摆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需要10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这就说明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那么一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呢?大家想办法试一试吧。
生:没有那么多面积为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呀。
师:是啊。我们没有那样多的小正方形。看来我们得想些办法?大家说说有什么办法吗?
生1: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代替边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形。
师:我看这个办法可以试一下。
生2:根据1米等于10分米,我们可以推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齐答)100平方分米。
师:现在大家想一下,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1000平方厘米。
师:这个结果正确吗?
生:不正确。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100乘以100,应该是10000平方厘米。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本题主要练习近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互相转化。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3题。
本题主要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面积转化的事例。
四、本课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惑的问题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8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