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应具备客观、中立和专业的特点。在写报告前,我们要仔细计划报告的内容和结构,确保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一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主要税种,是贯彻社会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我国,个人所得税虽几经合并与改革,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际税收现状等角度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仍然存在诸如课税模式老化、边际税率过高、课税项目划分不清、计征方法和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征管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应采取综合税制、单一税率、以家庭为计税单位、重新界定征税范围、改进征管手段等政策措施,以使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更加完善。
一、选择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模式和税率制度。
目前世界上普遍实行的是综合所得税制或混合所得税制,其中多数国家实行综合所得税制。我国现行所得税制采用分类所得税制,这种税制曾一度被认为是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税制既容易造成不同项目、不同所得税纳税人之间的税负不平;又容易造成纳税人分解收入、分次扣除费用、逃避税收等不利于税收征管的问题。那么,我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税制模式?不少人认为,目前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差,征管水平低,只能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待条件成熟后再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笔者同意选择综合所得税制的观点。因为这种税制将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大大扩展了,包括各种形式的收益,不论是劳动所得还是资本或偶然所得,不论是现金所得还是实物所得,也不论是应计所得还是已实现所得,都要包括在应课税所得之中。综合所得税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符合量能负担的原则。
在税率的设计上,笔者主张积极尝试单一税率制度。从理论上讲,单一税率制度具有税率单一、消费税基和更加“中性”的特征,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加重纳税人额外负担。首先是税率单一。在单一税率制度下,所有或绝大多数纳税人都按设有一定免征额的单一税率纳税,在免征额之内不征税,超过免征额部分实行单一税率。其次是消费税基。这主要是因为所得税的税基是由gdp减去投资后的余额即消费额来确定的。就个人所得税而言是指在个人取得的全部收入中,对其用于投资支出的部分免税,仅对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征税,如工薪所得的税基是工资、薪金和补助金额减去税收免征额、个人投资之后的余额。这样有利于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第三,税制更加“中性”,主要是指实行单一税率要求取消或减少特定类型消费或投资的税收优惠,以免使得所得税税基受到侵蚀,从而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西方学者也把单一税率的这种特征称为“整洁的”税率制度。第四,单一税率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加重纳税人的额外负担。一方面,在单一税率制度下,实行标准扣除、单一比例税率、纳税人的投资支出可一次性扣除等措施,这样,纳税人可完全根据市场规律作出经营选择,而不必考虑税收因素,有利于纳税人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在单一税率制度下,通过提高税收免征额,使一些低收入家庭能够完全免税,可以促进纵向公平。通过普遍纳税,加强监控,减少了寻租、逃税和任意减免税收等行为,更容易获得横向公平;同时通过实行单一税率制还有利于消除双重征税等弊端,鼓励人们更多地投资和工作,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当然单一税率制也存在调节功能不强等弱点,但瑕不掩玉,从公平和效率角度看,单一税率制将在不久的税收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再从世界各国所得税实践看,单一税率制改革如燎原之势,波及范围很广,效果明显。俄罗斯自1月1日起对个人所得税实施了改革,以13%的单一税率代替了原有的12%、20%、30%的三档累进税率。此外,针对非居民纳税人和某些特定收入(如博彩收入等)设置了30%和35%两档补充税率。为照顾低收入者和纳税人的一般生活需求,新税制还设置了标准扣除额,20改革后,俄罗斯个人所得税收入达到2547亿卢布,比上年增长46%。1~5月,俄个人所得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0%。再如牙买加,1992年,牙政府将标准扣除额从1986年的8580牙买加元提高到14352牙买加元,税率由33.3%降低至25%,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约为5%,单一税率制的改革,培植了公平的税收环境,促进了牙买加经济的增长。其他如新加坡、加拿大的阿尔伯特省及挪威和中国香港特区等地都实施了或正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单一税率制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与俄罗斯有某些相近之处,因此完全可以用单一税率如20%取代原有的累进税率,对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可实行加成征收。另外,我国企业所得税也明显带有单一税率制的性质,这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单一税率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个人所得税计税单位。
现行个人所得税以个人为计税单位,这种以个人为计税单位的征收方式,虽简单,但不够合理,不能反映家庭收入的'整体状况。因此建议以家庭为计税单位比较科学、合理,也便于对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进行调节。特别在我国,家庭是最基本的利益共同体,家庭的收入状况比个人更能全面反映纳税能力,以家庭为单位纳税,更能增强家庭观念,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三、调整费用扣除标准。
收集整理,.
如供劳务人员使用的汽车、休息场所以及为其支付的医疗保险和人寿保险等附加福利所得。据国家统计局估计这些附加福利所得相当于工资总额的15%左右这些福利收入构成了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应计征个人所得税。另外对从事农、林、牧、副、渔业专业户中的高收入部分及某些可能产生避税问题的原可以用货币表现的实物性收入也应纳入征税范围。
另外,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采取的是正列举征税项目方式,表面上看项目明确、清楚,但实际执行时,各种收入名称既多又不统一,难以对号入座,容易造成偷税和逃税。不明确列举免税项目,意味着征税范围和免税项目之间还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这就造成了实际执行中的困难。
建议将征税范围采用反列举免税项目方法,即明确免税的项目后,其余收入和福利、实物分配均为征税范围,这种办法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也是常用的,既可以避免解释不清,又可防止少报收入造成偷税和逃税。
五、将个人所得税与养老金相挂钩,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为了消除纳税人对所得税款用途的疑虑,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按一定比例专户存储作为养老金之用,纳税越多,未来受益越大。
六、建立完善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
依据我国国情,单一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很难从根本上发挥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的作用。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着手建立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辅以遗产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税种的调节体系,对个人生前的收入、储蓄利息、消费、积累及个人死后的财产进行多层次多环节的税收调节,充分发挥不同税种相互协调配合的整体调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
七、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人员与服务的跨国流动速度的加快将使居民个人跨国收入和非居民个人本国所得都相应增加,这必然要相应加强直接税诸如个人所得税在税种结构中的地位,并发挥其对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wto原则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影响,特别是有关税收管辖权的选择、居民标准的确定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国民待遇和涉外税收优惠之间的关系等等。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我们要制定出既能体现税收国际化,又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经济发展,较为科学、合理、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
参考文献。
(1)杨崇春《有关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个问题》,《税务研究》2001年第9期。
(2)吴小海《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目标定位及政策设计》,《税务研究》2001年第9期。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二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措施。
1.提高会计监督地位,完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加强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首先,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加快法律法规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还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增强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保证会计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能独立依法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预,也不畏惧任何干预;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会计监督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使会计监督落实到部门、科室、甚至负责人。
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要予以公开披露和惩处,做到违法必究,发挥社会警示作用。
2.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措施。内部监督就是让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相一致、相联系,相互之间进行不间断的检查和监督,使会计监督常态化,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
首先,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是使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明确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并做到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关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查;按章办事,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样就使个人与个人,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相互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阻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使内部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坚持做到手续齐全,层层把关,通过制度依法管理,防患于未然。其次,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促使企业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可以达到内部控制规范化和自我约束的要求。最后,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在工作中。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自认为是“一把手”,会计上的事情“一言堂”,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则以不懂会计为由全盘推卸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会计责任主体,谁领导谁负责。
3.完善会计外部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也即中介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首先,要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违规执业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舆论信息失真。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良好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其会计监督水平。其次,要加强对社会监督机构的再监督,实现监督者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平衡与对称。如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制度,变目前以清理整顿、年度培训、年度检查为主的监管手段为采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追踪制度,建立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促使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4.加强职能部门监督力度。
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笔者认为加强政府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政府作为管理机关,要严格规范会计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范围,协调各部门科学合理分工、各负其责、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监督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损失。降低政府监督的成本,提高政府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制度设计和体制创新,建立操作性强的政府会计监督长效机制,使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可以通过体制改革赋予会计行业组织(如会计协会)部分管理权,利用行业自律管理来有效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三是建立信息时时共享制度。使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监管和证券监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能通过授权及时查询和共享,这样既可以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可提高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水平。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会计监督质量。
会计监督受诸多因素制约,关键还是人,因此只有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强化会计监督功能。首先,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懂得财经纪律、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通过法制的宣传、教育、普及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使会计人员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其职责。其次,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地开展会计人员在职培训活动,及时更新知识,有新政策、新知识武装到计从业人员头脑。再次,会计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新问题的判断力,使会计从业人员在思想上把会计监督从单纯的“检查、督促”观念中纠正过来,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为更好地发展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第四,要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会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及时了解最新法规,充分把握风险,才能做出理性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且做好会计监督。
总之,会计监督是一项多部门配合、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只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变无法监督为依法监督,变无力监督为合力监督,变无心监督为齐心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不力的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保卿。会计监督实务。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12)。
2.刘莉萍。浅议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加强。现代商业2010(15)。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三
招贴是一种强有力的信息传播方式,招贴按受众人群分可分为:政治招贴、社会公益招贴、文化招贴和商品招贴等。其中文化类招贴在招贴设计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设计求主题鲜明、创意独特。在招贴的创作中,首先应注意其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的合理运用,还需要根据招贴主题和内容进行合理的表现,其次,在招贴设计中,应有合理的版式结构,具有构成法则规律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整体效果上看,应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问题的说服力,创意应切题,印象主题招贴属文化招贴范畴。
(1)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许多人对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陶瓷文化不够了解,人们缺乏对陶瓷文化的重视。“瓷都印象”系列招贴设计这一课题,一是为了向人们宣传中国的民族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瓷都文化,并重视中国的民族艺术;二是将民族特色的元素运用到城市印象主题招贴设计当中,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可使人们通过招贴对我国的瓷都景德镇这一城市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2)当今越来越多的人盲目推崇外贸产品,而国货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没有地。gmc“中国制造”这一选题,一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国产商品的重视;二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2.意义:
(1)在“瓷都印象”系列作品中,文化味会更浓,我会将青花、釉里红的色,梅瓶的形,运用正负形的形式,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相结合,将青花的淡雅与中国东方女性的气质相结合,从形、色、意上三方面去考虑“瓷都印象”。使受众能够通过系列招贴认识瓷都,了解瓷都的文化,在头脑中形成“瓷都印象”。使人加深对陶瓷文化的印象。使得文化招贴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2)在gmc“中国制造”平面广告招贴系列中,我会将具有现代感的能投体现生产制造商的条形码,与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元素相结合,向更多的人传播中国制造的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以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意体现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标志的主题。体现古典与现代的相互结合,具有时代性,同时具有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招贴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和精神生活,招贴强烈、简洁、直接的视觉元素是招贴显现无比魅力之所在,它的感染力往往超越文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文化类招贴设计不同于商业广告,它往往通过更宽的思路起到对某种文化的宣传作用,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通过招贴的形式展示给人们某种文化,从而促进文化上的交流。
1.发展现状:目前许多城市印象的招贴设计所体现的是某个城市的特点和元素的提取,虽然元素提取的很到位,从画面欣赏角度上看很美,但表现手法却较为单一。城市印象类招贴设计应该具备某些更深的意义,做为一种文化招贴应该横向纵向的延伸,使观众在看完后会深思,这样的招贴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才能更加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所在。
2.前景展望:
(1)在创意上,立意新颖、独特,创意上横向纵向的延伸使得文化类招贴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2)在文字、图形、色彩等构成要素上,各元素间的关系运用将越来越合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整体效果上,设计软件的更新和后期印刷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在造型还是色彩上将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整体效果将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1)景德镇作为我国的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气息,“瓷都印象”作为一个文化系列招贴要从瓷都文化的特色出发,以青花、梅瓶等特色作为载体向人们宣传瓷都景德镇,达到将瓷都文化推广的目的,使受众能够通过系列招贴认识瓷都,了解瓷都的文化,在头脑中形成“瓷都印象”。
其次,招贴要有独特的创意,分别从形、色、意三个方面考虑去体现瓷都印象。
再次,要有良好的造型视觉效果,和色彩视觉效果。从色彩和造型上使受众产生较深刻的“瓷都印象”。
(2)gmc“中国制造”平面广告招贴同样做为一个文化系列招贴,从招贴的创意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创作;利用招贴是传达信息的载体这一特点向更多的人传播中国制造的声音。首先在创意上要独特,上至四大发明下至现代高科技的发明,中国发明制造不计其数,所以要选用有中国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作为创意元素;其次要具有时代感,以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创意体现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标志的主题。
1、确定选题阶段20xx年3月1日至8日。
了解需求,参考资料做初步的设计方案。
2、查阅资料市场调查阶段20xx年3月8日至15日。
对目标市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找到准确的定位。
3、创意构思阶段20xx年3月15日至26日。
在创意构思上要抓住主题横向纵向的联系延伸,拓宽思维,以小见大,使得文化招贴传递更多的信息,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4、草图绘制阶段20xx年3月27日至4月4日。
在此阶段主要是对自己创意构思阶段的创意验证,在此阶段在版式排列上要多设计几种方案,通过比较得出最优设计方案。
5、电脑制作阶段20xx年4月4日至4月18日。
在草图绘制阶段后,将最优设计方案进行电脑初步制作,将手绘稿以电子稿的形式展现。
6、修改定稿20xx年4月18日至5月8日。
在初步电脑制作完成之后,要对招贴的介个重要组成元素进行认真推敲研究,将文字、色彩、图形达到最优组合,使得作品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要选用合适的广告语。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四
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是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税收措施,奠定了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础。今后的环境税收制度建设,应将改进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
(1)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优惠规定。
(2)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兔的规定。
(3)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
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2.改革消费税制度。
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做如下改进:。
(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
(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帆才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基本设想。
作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我国从1982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这一举措对于遏制环境污染确实起到丁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征收范围较窄,征收标准偏低,调控力度较弱,加之征收乏力,拖欠飞拒缴现象严重,征收效果不够理想。有鉴于此,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采取“费改税”的方式。在总结排污费征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保护税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革。适度扩大其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并纳入税收制度体系,以便拓宽其调节领域,增强调节力度,增加课征的“刚性”,取得更佳的征收效果。
1.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应列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首先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的行为。因为,此类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仅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而且,对此类行为课税,我国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也有大量的国外经验可供借鉴。其次应把那些用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答种包装物品纳入征收范围。此类物品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不易消除,而对其课税在操作上又比较简便。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政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规进行处理。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政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规进行处理。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五
(一)环境税收的基本内容。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国际社会日益广泛的认同,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饱受环境问题的困扰,率先尝试将税收用之于环境保护,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鉴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世界银行的有关专家建议发展中国家“针对环境的破坏征收环境税”。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将保护环境作为其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一个以纠正市场失效、护环境为政策目标的新的税收类别----境税收正在悄然兴起。
由于国情和税收政策的差异,各国环境收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通常都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一是以保护环为目的,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课征专门性税种,一般称之为环境保护,它是环境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如荷兰的燃料使用税、废物处理税和地表水污染;德国的矿物油税和汽车税;奥地利的标油消费税;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课征的二氧化碳税以及噪音税等等。二是其他一般性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种税收调节措施?包括为激励纳税人治理污染飞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采取的某些加其税收负担的措施。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后者通常是作为辅助性内容而存在,配合种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发挥作用的。
(二)环境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环境税收的产生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不仅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和效原则,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续发展。
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本世纪80代被明确提出以来,至今已发展成为比较整的理论体系,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联合国于1992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程》等重要文件,确定了全球性可持续发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很多国家也相继定出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环境的染和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保护环境就成为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问是无法靠市场本身来解决的。因为市场并仁万能的,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如环境保护等“外部性”问题,它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完全根据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他们往往既不从全局考虑宏观经济效益,也不会自觉地考虑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问题。因而,那些高消耗飞高污染、内部成本较低而外部成本较高的企业或产品会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盲目发展,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降低宏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对此,市场本身是无法进行自我矫正的。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之外,还应采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工具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大有可为的。首先,丁针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课征环境保护税无疑是保护环境的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会加重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或产品的税收负担,通过经济利益的调节来矫正纳税人的行为,促使其减轻或停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课征的税款作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其次,在其他有关税种的制度设计中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的生产经营行为或产品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可以引导和激励纳税人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税收是政府用以保护环境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手段。
2.体现“公平”原则,促进平等竞争。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法则。但是,如果不建立环境税收制度,个别企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需要用全体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进行治理,而这些企业本身却可以借此用较低的个别成本,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这实质上是由他人出资来补偿个别企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成本,显然是不公平的。通过对污染、破坏环境的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将税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可以使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在化,利润水平合理化,同时会减轻那些合乎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各类企业之间进行平等竞争。由此可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完全合乎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环境税收的产生,既是源于人类保护环境的直接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活动主体所拥有的`独立经济利益和独立决策权利又是环境税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环境税收首先诞生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环境问题是入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渐严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过度地采伐森林和放牧,使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危及农、林、牧业的发展,而且使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地发生。二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多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加之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骤增矿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源。三是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机动车辆的增加则使空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些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环境问题正在我国重演。
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环境税收制度建设,运用税收手段来保护我国的环境显然是非常必要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为环境税收制度的存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和客观条件。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运用税收手段加强环境保护也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早在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税收制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不仅得以延续,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消费税。
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2.增值税。
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石干石等废渣的建材产品。
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优惠。
3.内资企业所得税。
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4、外商投资企业和夕卡国企业所得税。
规定外国企业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所取得的转让费收入,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其中技术先进、条件优惠的,可给予免税。
5.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对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环境、减轻或消除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林工程、森林保护、高效低残留农药、城市煤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投资项目规定了零税率;而对一些污染严重、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小冶金、小炼油以及部分化工项目规定按30%的高税率征税。
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首先,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即环境保护税。而此类税种在环境税收制度中应处于主体地位,它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其次,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政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影响了实施效果;二是消费税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显得比较粗糙,仍有进一步改进、细化的必要。
针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和现行税制中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措施存在的不足,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进一步完善现行环境保护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作为环境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税收制度体系。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是在长期的税收实践中形成的,实践证明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些税收措施,奠定了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基础。今后的环境税收制度建设,应将改进和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1.完善税收优惠措施。
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
(1)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优惠规定。
(2)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兔的规定。
(3)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
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2.改革消费税制度。
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做如下改进:。
(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
(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帆才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二)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基本设想。
作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一项措施,我国从1982年开始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这一举措对于遏制环境污染确实起到丁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征收范围较窄,征收标准偏低,调控力度较弱,加之征收乏力,拖欠飞拒缴现象严重,征收效果不够理想。有鉴于此,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应采取“费改税”的方式。在总结排污费征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保护税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革。适度扩大其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并纳入税收制度体系,以便拓宽其调节领域,增强调节力度,增加课征的“刚性”,取得更佳的征收效果。
1.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
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目前,应列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的首先是排放各种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渣及各类污染环境的工业垃圾)的行为。因为,此类行为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仅工业废物排放就构成我国污染源的70%。而且,对此类行为课税,我国既有征收排污费的经验作为基础,也有大量的国外经验可供借鉴。其次应把那些用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答种包装物品纳入征收范围。此类物品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且不易消除,而对其课税在操作上又比较简便。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政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规进行处理。
2.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
根据国际通行的“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环境保护税应对污染环境者课征。但是,在税收实践中,为了易于控制税源和便利征收管理,对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可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税负的“转嫁”,借助于价格机制,达到课征目的。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暂定为从事应税排污行为和生产应税包装物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居民分人暂不征收。
3.环保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
(1)对应税排污行为,应以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定额税率,实行从量定额课征。对实际排放量难以确定的,可根据纳税人的设备生产能力及实际产量等相关指标测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为鼓励纳税人积极治理污染,应制定出各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质量标准小对未超过标准的,允许免税排放。对超过标准的,则应根据其不同类别设置税目,视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类污染物,也有必要根据其有害成分的不同含量,确定差别税率。
(2)对应税包装物~可根据纳税人的应税销售收入按比例税率课征,也可以按销售数量采用定额税率课征。
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直接决定其征收效果,在设计税率时必须认真研究测算。环境保护税的课征目的主要在于借助税收杠杆遏制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为环境保护事业筹集资金。因此,从宏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负担应以满足政府为消除纳税人所造成的污染而支付的全部费用即补偿其外部成本为最低限量。从微观上讲,环境保护税的税收负担量的确定,就污染物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企业为:清理污染采取技术措施的预期边际成本s就应税包装物的生产而言,应高于其与“绿色包装物”之间的成本差额。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经验及国矫课征环境保护税的实践都已经证明,如果环境保护税的负担水平这不到这一水准,则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征收效果。因此,笔者建议,环境保护税税率的设计,特别是税负水平的确定,应在税务、环保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精心测算、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加以确窍。总的原则是税率不能太低,就“三废”的排放行为;而言,应高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但在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初期,为易于推行,其税目划分不宜过细,税率结构不宜太复杂。
4.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相关问题。
(1)环境保护税是一千种专闪性目的税,其税收收入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2)根据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情况,环境保护税应作为地方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管理,并按照属地原则划分税收管辖权。
(3)由于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及征收管理涉及诸多环保科技问题,因而,在该税种的立法乃至征收管理过程中,税务部门应加强与环境保护部门的联系与协作。(4)为避免纳税人和公众的误解,应在环境保护税税法中申明,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不以是否履行纳税义务作为判定其合法?性的标准。对某些严重污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目且使缴纳了环境保护税,政府和司法部门仍可依照法律或行政法规进行处理。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六
开题报告内容:(资料的准备、研究价值、写作要求、写作思路和预期成果;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完成论文具备的条件等。)。
资料的准备:
4、网站,如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中国税务出版社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中国经济网、中国出版网、新华网、国家统计局网站等。
研究价值: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而出版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长期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如何采取产业税收政策来发展、壮大我国出版产业,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出版社已基本上完成了转企改制的工作。出版社转企改制之后,全国出版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各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问题也暴露了出来,这种情况下,税收作为政府管理出版业的重要经济手段,通过对不同的出版企业、不同出版物征收不同的税率,可以起到调节出版资源配置、引导出版业向着符合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的作用,也可以据此来规范出版社的各种行为。而且出版业仍然属于新生产业,需要国家政策的保护。但是我国现行经济政策对出版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实施更为优惠的经济政策以支持出版业发展。
普遍意义上来讲,我国出版产业应当交纳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关税等,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此外还有教育附加等项目。其中以增值税为主要征收税种。至今为止,我国政府为扶持出版业的发展,已经实行了一系列增值税优惠政策:
(1)税率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图书、报纸、期刊增值税税率为l3%;自1月1日起,将电子出版物的增值税税率由17%下调至13%。
(2)财税(2006)153号文规定,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政策以及增值税免税政策。
(3)我国政府于年12月19日发布了《关于继续实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47号),通知提出,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出版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全国影响面较大、体现中央舆论导向的,可享受增值税100%先征后退政策的出版物;另一类是享受增值税先征后退50%政策的出版物。而比较比较财税(2006)153号文发现,第一类中取消了“科技图书、报纸、音像制品”,将其归类为享受先征后退50%的范围之列,同时增加了“老龄委的机关报纸和机关期刊”;第二类则是新设的条款。而这一政策是有期限的,仅仅针对1月1日~年12月31日,是一个短暂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在退税环节方面,对大部分的出版物仅仅是出版环节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而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印刷或制作业务以及特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印刷企业的印刷业务实施这一优惠政策。
(4)财政部发布的`《关于继续执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自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对各级机关报纸期刊、针对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少数民族地区等出版发行的报纸期刊以及盲文图书出版物,在出版环节执行增值税100%先征后退的政策:对其他的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等,继续适用增值税先征后退50%。
另外,国家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关税方面,都给予了出版社一定的政策优惠: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5年,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2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1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
写作要求:
本文会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角度进行写作:一、文献资料法,通过书籍、期刊、报纸、网络等多方途径搜索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阅读,加深对所选论题的理解,在资料阅读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阐述所选论题;二、调查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选题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提供规律性的结论。三、理论分析法,结合学过的税法、会计等相关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七
20xx年,我局在日常执行各项政策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省、市局文件要求,确保各项政策及时准备执行到位,我们亦对税源管理部门以各项税收监控检查的形式进行了监督管理,现将我局20xx年度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1、严格执行《萍乡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办法》,把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关,认真审核相关资料,履行实地调查职责,20xx年新认定74户,取消29户。
2、严格执行达到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的规定,对于应税销售额达到税法规定的一般纳税人标准的4户小规模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办理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对全区小规模纳税人1-11月(所属期)销售收入超过认定一般纳税人标准的名单进行了发布。
3、认真执行萍国税发[]97号文件精神,严格了扣税凭证审核,落实对生产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水泥、钢材、石油等产品进项抵扣管理措施。对5份不符的发票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进项转出税额8.7万元。
扣进项税金3.2万元;二是加强申报审核,严把进项抵扣关,对运费抵扣比例超过预警值企业,须下户调查核实。
5、开展了对煤炭行业进项抵扣凭证的政策监控检查,为保证进项凭证抵扣政策监控检查的针对性并取得实效,我局从机关股室、税源管理科、农村分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由县局领导带队,分三个检查组,从全区税负异常的煤炭行业、运费抵扣比例超过预警值的企业中,筛选出19户企业进行重点检查,认真开展审核比对,共进项转出税额7.8万,补缴增值税12.6万元,通过检查促进了税收政策的执行到位及税收管理秩序的规范,完善了进项抵扣凭证的审核管理办法。
6、深化增值税纳税评估。按照市局和区局的安排,在全区市范围内布z开展对全区64户企业增值税专项纳税评估工作。评估查补税款223万元。同时根据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评估单位提交的征管建议,提出了下一步加强行业税收管理的若干意见。全市通过开展增值税专项评估工作,既达到了堵塞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的效果,又为下一步的规范行业管理提供了经验。
7、加强对使用收购凭证企业的管理。到目前为止,我局共有35户企业使用收购凭证,区局专门召开纳税人会议传达市局对此行业的最新管理要求,税政法规股每月监控、及时下发异常数据,并要求管理科对企业税负低于预警值的进行清算,到目前为止全部达到了市局规定的比例、要求。
8、加强对水泥行业的管理。根据《萍乡市国家税务局水泥生产。
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部分方法及纳税评估指标(试行)》的要求及市局流转税会议精神,我局组织青山分局对8户水泥企业的年生产能力、最低税负预警值进行了测算,通过采取税负对比分析法、能耗测算比对法、投入产出测算比对法、设备生产能力法等评估方法,加大评估力度,最低税负预警值除葡萄水泥厂外均达到了要求。
9、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我局共9户煤矿生产企业,有6户为有证生产,3户处于停产中,一是深入企业现场认真进行实地核查,主要检查企业的'申报情况与生产情况是否相符。三是加强了对煤炭生产企业税负预警值的监控。
10、加强流转税税收优惠管理。根据《萍乡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流转税税收优惠管理的补充通知》(萍国税发?2008?23号)的要求,税政法规股汇同税源管理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的资格认定、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及其他税收资料进行审核、清算。补交增值税款31245.23元。20xx年对6户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残疾人就业企业6户办理了减免退税,共征前减免增值税24.6万元,即征即退增值税287万元。
11、根据《萍乡市国家税务局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结合实际情况,规定对享受减免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经核实以前年度亏损尚待弥补的企业、年销售额在万元以上的企业以及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经区局批准,可由企业根据实际盈亏情况依照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按季预缴。20xx年预缴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共计113户,占总户数的27.23%,入库税款1733万元,占总入库税款的86.22%。截至20xx年12月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万元,同比增收627万元,增幅为45.63%,增收贡献率12.44%,完成年计划的134%。
12、认真执行了出口企业单证备案检查制度,按照省、市局文件要求,将出口企业单证备案制度切实执行到位。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税收管理员工作主动性不够,致使一些政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也存在一些企业会计不懂政策,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政策无法顺利执行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完善各项工作,对内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税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服务纳税人的意识,对外加强对外部企业财务人员的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使政策深入人心,确保各项政策及时准确执行到位。
安源区国家税务局。
二0xx年十二月一十四日。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八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金融硕士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课题教师规定课题。
目的和意义:
20xx年夏季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sub-primemortgagecrisis)的爆发,迅速向全球蔓延。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且引发了美国房地产及其关联行业的衰退,拖累了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尽管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联合干预措施,部分缓解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但危机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目前,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已经演变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的发生,使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的过程受到重大挫折,尤其是要重新认识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主要就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影响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应措施,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为日后应对各类金融风暴的未雨绸缪做参考。
次贷危机的发生,各学者、专家对次贷危机的分析众说纷纭。对次贷危机的研究也有相当多的文献书籍,研究认识得已相当深刻。纵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大众层面的金融文化仍有待提高。此轮次贷风暴还对现有美国金融体制提出了诸多挑战。危机必然成为市场革旧布新的重大契机。而美国监管当局应对危机的举措,也当在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意义上给予更多关注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在眼前的全球性次贷风暴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是件幸事。认真体味此次风暴之教训,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在未来引起无穷祸患。
1、次贷危机定义及成因发展;。
2、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3、次贷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4、次贷危机对房地产的影响;。
5、次贷危机的应对措施以及给后人的启示。
1、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兼实习):2月15日4月17日。
2、确定论文基本结构及内容阶段:4月18日4月25日。
3、完成论文初稿阶段:4月26日-5月7日。
4、论文修改阶段:5月8日5月25日。
5、论文评审阶段:5月26日5月31日。
6、论文答辩阶段:6月1日6月8日。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九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经济学0701班指导教师:职称:
20xx年01月09日。
背景:我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虽然经过了将近10年的发展,但目前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服务、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完善之处。近两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高通货膨胀导致的负实际利率也是居民理财需求增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内外金融市场遭到重创,股市震荡下行,一系列可投资的衍生产品遭到投资者的质疑,如何将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收益高的有效投资将是潜在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在这种金融背景下,理财产品以其独特的设计赢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发行数量一度增加,理财市场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
意义:随着全球化、网络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展开,个人理财业务己经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业公认极具潜力的新领域。从国际视野来看,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符合当今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以个人理财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己经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的传统业务正在收缩,而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丰厚收益的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属于高附加值的“黄金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对实现银行资产结构多元化、缓解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压力和降低存贷款结构性风险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很多大商业银行的主导产品和重要的收益来源,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此外,随着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内商业银行仅靠传统的存贷业务,己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问题根源,联系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可操作性的发展建议,对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正是本文选题的意义之所在。
(一)国外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对个人理财研究非常深入和广泛,相关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可以说涉及到个人理财的方方面面。
“霍尔曼和诺森布鲁门(20xx)详细论述了个人理财计划的制定、多种理财工具的介绍及如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该书用平实、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个人理财的原理及运用,对个人一生的理财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夸克·霍和克里斯·罗宾迅(20xx)对个人理财策划进行了详细系统地论述,有助于我们系统的了解西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框架,加快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
“休斯和卡普尔等(20xx)从各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财的重要性、理财决定的步骤、理财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投资理财的各种手段。该书全面完整的介绍对人们运用理财工具保障自己的财富安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从国外的研究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主要研究对象是针对理财工具,侧重于理财业务的应用,充分利用理财工具为个人服务,达到其理财增值的目的。
(二)国内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国内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方面的研究文章和专著也越来越多。
黄淼、赵静在《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分析》(20xx)中对中外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概述,提出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存在以下问题:1、短期内许多银行从理财业务中很难获得收益,2、理财手段相对落后,3、组织结构不科学。并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的可取之处中提出了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应采取的对策:组织结构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
蒋剑平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xx)中阐述了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分析了银行理财快速发展的原因,并预测了今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未来的策略选择。
王晓骅、黄儒靖《从人口老龄化思考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开发》(20xx)对中国。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预测,从国家经济实力、老年人收入来源、银行开发成本三方面分析了开发专门的老龄人个人金融产品的可行性,得出随着老龄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老龄人个人金融业务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
魏韡在《银行理财产品浅析》(20xx)中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理财产品的定义、特点(起点高、期限定、投资活、覆盖全)、分类,并对主要分类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国内研究的文章和专著进行整理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研究的文章和专著主要侧重对个人理财基础知识、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进行研究。而对现状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此外,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讲了很多,但没有指出关键问题是什么,也没有提出切实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法。不像国外的理财著作的应用性那么强。
三、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文章首先作了个人理财的概述,阐述了其概念、内容及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对国内和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有效对策。
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金融创新理论。”
第二部分是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概述,主要介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必要性及发展趋势。在分析必要性时先进行了个人理财业务需求现状分析;其次分析了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自身的影响,有利于扩大收益来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个人理财的个性化服务将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增强竞争实力,应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挑战。
第三部分是从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的比较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根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存在如下的主要问题:组织机构设置存在问题、产品同质性强、差异化和个性化严重不足、市场推广与开拓不足、营销渠道单”
一、科技手段落后、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匮乏。
第四部分是提出推进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分为内部对策和外部对策。银行内部根据其自身特点改善组织结构、改进产品、加强科技创新等,宏观外部环境,包括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市场监管和法律规范、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
创新之处:在研究对策时将会根据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对老龄人口及未来几年将步入老龄人口的潜在用户进行调查,针对他们的消费习惯、收入情况设计出符合他们要求的理财产品。老龄人口比例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将不断增加,这将会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市场。建立人口老龄化计量模型将会发现人口老龄化与gdp有关,根据这一特点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地区根据地区特点设计理财产品。
预期目标:深入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概况及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使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长发展起来,同时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利用个人理财业务达到保本增值的效果。
四、工作进度安排。
1、第1—2周: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确定论文题目。
2、第3—6周:根据所选题目搜集相关资料、文献,并做好文献阅读笔记。
3、第7—8周:整理归纳搜集的资料,撰写论文大纲。
4、第9—11周:搜集资料建立人口老龄化模型,并对理财业务进行民意调查。
5、第12—15周:进行论文写作,在老师帮助下进行修改、完善。
6、第16周:进行论文收尾工作。
五、参考文献。
[11]王鹏,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xx年。
[12]吕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xx年。
[13]唐浩忠,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比较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xx年。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
沈从文文学理论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中表现出鲜明的现代特质,对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广泛深入的作品研究之外,对沈从文的文学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沈从文的文学理论的研究常常被裹挟在以“文学观”或“文学思想”等名义下结合其作品研究而展开,沈从文的文学理论并没有成为沈从文研究中独立的一部分。本文从厘清现代性、中国现代性、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内涵入手,结合沈从文的文论文本,从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两个方面阐发沈从文的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品格。并讨论其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建构的启示与意义。
本文共分四部分:沈从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提出、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启蒙现代性品格、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品格、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启示与意义。本文的研究视野是,在中国现代性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立足于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自身特点,分析沈从文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品格,并追寻沈从文对于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建构的启示与意义。通过对现代性这一概念的追问,确证中国现代性的自身特征。
在中国现代性的特殊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一方面表现为对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理论回应,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和对西方文艺思潮的本土改写。换言之,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品格既显现为启蒙现代性也显现为审美现代性。沈从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背景下建构其文学的言说立场,并以他独特的理论表述方式呈现出颇具特色的现代性品格。新文学(包括新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品格之于中国现代化首先表现为企求与认同而不是反思和对立,所以,作为现代中国社会未来谋划的启蒙现代性必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的第一品格。
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启蒙现代性品格表现为:一是,沈从文意识到新文学的革命与新的社会文化价值的传播相一致。新文学对于封建旧文学具有革命意义,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不仅仅是语言工具的革新,更是新的知识价值观念的革新;二是,沈从文意识到新文学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振作相一致。民族国家的诉求或者民族精神的重建既是新文学创作者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新文学创作的表现内容和主题意义;三是,沈从文意识到新文学的进步与现代人格的重塑相一致,新文学应当塑造反封建的理性主体、反趣味休闲主义的实践主体、反依附性且具有批判精神的自由主体。
然而,沈从文并不认同文学需要让渡自身的边界和规律去迎合来自文学之外商业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因而他极力通过反对文学政治工具化和商业利益化来积极主张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并且,通过对文学艺术审美形式的强调,进一步阐释和守护文学艺术的自律品格,而对审美独立和审美形式的强调最终落实到人生命的审美品格上,换言之,就是将审美问题与人生问题结合,通过审美的途径获得人生的救赎。通过对生命“神性”这一审美理想主义主题词的张扬来拒绝现实生存的世俗性、市侩以及拜金等物质主义现象,以期达到审美化生存的理想。
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启示意义在于:第一,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语境与时代使命,西方现代思想在被吸纳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时候必然遭遇到本土化的改写,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反抗启蒙理性的目标的审美现代性被纳入到启蒙的框架下,文学审美的独立精神与无功利主义被赋予了强烈的功利色彩。第二,来自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参与了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建构,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使得中国文学理论既带有普遍主义的现代性特征,又获得了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沈从文文学理论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中表现出鲜明的现代特质,是应当被学术界珍视的一笔思想财富。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一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影欣赏是指人们观赏电影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视觉定位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如何“定位”视觉,始终是电影欣赏中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电影欣赏是有实际意义的。通过对电影欣赏中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使自己在电影欣赏时得到纯粹的视觉享受和真正的感官愉悦,实现电影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分析法图表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视觉元素”是人们在观赏电影过程中感官感知的第一要素,然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对视觉元素的选择与确定,这种选择具有变化性。电影作为艺术,在特定的*时空中,以色彩、运动、摄影机角度、声音等诸多元素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从而影响观众。色彩是电影欣赏中最直接的视觉元素,在电影欣赏中“色彩的客观特性与人们对它的主观性认知,形成了色彩的神秘感和紧张性。当这两种感知被投摄到影视作品之中,色彩便成为电影电视充满活力的源泉。”(彭玲,20xx年)。电影作为艺术,运动是电影的本质。“正是这种电影特有的运动使电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绘画、雕塑是刻画运动中的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时间的片段与瞬间,是某一动态的凝固;舞台戏剧、舞蹈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运动受舞台空间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定性;电影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的幻觉,在虚拟的流动的画面空间中感受空间的位移和时间的变化。”(吕益都,20xx年)。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在影视观赏中的视觉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影视观赏中,由于受观影者的思想、文化差异、观影目的、*、出发点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电影有着不同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具有变化性。“总之,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正如它是任何其他具有理智的东西的基本特征一样。在它们喜欢选取的东西中,最多的是环境中时时变化的东西。”(鲁道夫·爱因汉姆,1981年)。
四.论文撰写框架。
第一部分:结合伊朗电影《小鞋子》,论述色彩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结合画面,论述运动在电影欣赏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部分:简略分析影响电影欣赏的其它视觉元素。
第四部分:总结电影欣赏中影响视觉元素选择,确定的原因。
五.研究时间安排:
20xx1年12月——20xx年1月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0xx年2月——20xx年3月初认真阅读文本,分析整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和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大体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20xx年3月初——20xx年3月中旬完成论文初稿。
20xx年3月——20xx年4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20xx年5月完成论文修改,参加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贝诺埃尔·卡罗尔:《神话电影:当代电影理论的时尚与谬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
[2]伊美特·皮洛者:《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第一个出版社,1951年。
[3]陈晓云:《电影学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年。
[4]彭玲:《影视心理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
[5]格·巴·查希力扬:《银幕的造型世界》,伍菡卿、俞虹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
[6]吕益都:《电影视听语言概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xx年。
[7]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
[8]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杨跃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9]戴锦华:《电影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10]李泱:《电影美学原理》,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年。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二
一、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三
选题依据: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解决》,在完善社会经济体制上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提出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在发展非公有制上突破了过去的局限。这对现有林区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有林区经济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极其不适应现有的市场环境,造成现有的林区经济落后。而且,发展没有后劲处于两难境地。一直以来,森工企业都是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并存的环境下生存。体制、机制、科技诸方面还跟不上社会整体的上升步伐。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xx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林区发展的决定》为林业的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国家正在实行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对政府体制、企业经营机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了急迫要求,改革社会经济体制以成为改造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首要任务。从当前林区经济运行体制来看,必须改革经济体制。否则林区经济将无法摆脱困境。
当前影响我国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矛盾有。
(1)政企不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企合一、企业事业交叉的经济运行体制。而由此导致三方面的矛盾,一是存在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如林区、县政府机关、教师同工不同酬,工资差距较大,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二是林区建设包括林区基本建设、公益事业、社会事业等,造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三是国有森工企业承担着庞大的政府经费和社会负担,难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正常的市场竞争。
(2)市场环境有效性不高。森工企业难以作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竞争。一方面束缚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降低了投资者对这一市场环境的信任程度,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生产布局结构不合理。
(3)原有的生产布局结构不能适应现在的林区经济发展。
(4)国有资产的管理不严。没有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利用,没有人真正关心国家所有者的利益。可行性论述:目前林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面临难得的机遇。如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林区生产布局调整、职工分流提供了有利的政策资金支持;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林区改善自然资源环境提供了条件;西部大开发为林区基础设施的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为吸引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可以为发展林区经济,振兴林区企业提供全面的经济支持。同时近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工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中小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现阶段林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对现有的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阐述进行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部分:现阶段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对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分析问题形成原因过程以及问题的影响面。
第三部分:针对现有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现阶段林区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问题剖析,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从根本上提出解决方法。
xx年09月20日—xx年1月1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提纲。
xx年3月1日—3月30日毕业实习调研。xx年4月1日—4月30日撰写论文初稿。
xx年5月7日—5月20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xx年5月21日—6月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
xx年6月8日—6月18日修改论文,完善论文格式以及答辩前准备。
xx年6月19日—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四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及其会计实务处理都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对于借款费用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的范围及开始、暂停和停止资本化的时间,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及借款费用的披露也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在对我国相关规定的了解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提出改进建议。
在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是不可避免的。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包括借款的利息、溢折价的摊销、因借款发生的手续费等辅助费用、外汇借款的汇兑差额等。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二是予以资本化。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是指将借款费用直接计入所购建设资产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作为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孟辛.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n].中国税务报,20xx.
陈炳辉、单惟婷.企业财务管理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xx.
杨钰.借款费用新旧会计准则之比较[j].财会月刊,20xx.[4]钟国昌.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j].
左春燕.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思考[j].林业财务与会计,20xx.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xx[m].经济出版社,20xx.
(一)主要内容。
(1)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概念、范围及确定条件。
(2)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
(二)预期目标。
(1)具体分析我国借款费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提出完善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对策。
本文同时采用了归纳分析法,从国内外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出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
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基本理论综述。阐明与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概念、确定的条件及实施的范围等,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外借款费用资本化和新旧借款费用资本化进行探讨,其中重点针对房地产开发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进行探讨,来分析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成因。
第四部分:对解决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层次挖掘,进一步借鉴国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经验和成果,并辅之以典型案例。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第二阶段:3月底完成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4月份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四阶段:5月份彻底完成初稿。
第五阶段:5月份底定稿。
第六阶段:6月份答辩。
学生签名:
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意见:
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五
市局法规科: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和总结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从2010年10月份起,抽调专人对惠及残疾人各项税收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自接到市局通知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党组会议,成立了惠及残疾人税收政策实施情况自查专班,从县局内部和各管理科抽调税收政策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组专门开展此项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有力的保障。工作组成员通过税务登记岗了解残疾纳税人的基本信息,采取上门与纳税人座谈的形式了解惠及残疾人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专班。
(一)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的优惠。
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的优惠,包括增值税(或营业税)优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增值税(或营业税)方面,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营业税的具体限额,按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兼营增值税和营业税业务的单位,可自行选择退还增值税或者减征营业税,选定后12个月内不得变更。
企业所得税方面,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支付给安置的残疾人员工资的2倍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并对单位安置残疾人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对残疾人个人就业的税收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重申了以下鼓励残疾人个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对残疾人个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二是对于残疾人个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三是对残疾人的工资、薪金等各类所得,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减征幅度和期限减征个人所得税。《通知》明确“个人”均指自然人,并对所有鼓励残疾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所涉及的“残疾人”标准统一规定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三)惠及残疾人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效果。
20xx年我县共对10户残疾人进行了政策性减免,减免税额。
1.365万元;20xx年我县共对11户残疾人进行了政策性减免,减免税额1.873万元;2008年我县共对13户残疾人进行了政策性减免,减免税额2.095万元;20xx年我县共对13户残疾人进行了政策性减免,减免税额3.206万元;2010年我县共对14户残疾人进行了政策性减免,减免税额4.448万元。通过这些政策性减免,极大的促进了我县残疾人就业事业的发展。
20xx年7月1日,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始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相关政策衔接上存在问题。按照企业职工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要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必须同时具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满十五年两个条件,新政策规定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前必须为残疾职工缴纳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险,我国现行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50岁,以男性为例,这样原在福利企业就业多年现在已超过45周岁的残疾职工,就不能达到缴费年限满十五年的条件,以前多数福利企业没有按政策为残疾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这样一来,残疾人以后就不能真正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
(二)新政策使一部分原退税额高的企业退出了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后,利润低的福利企业基本上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一些高利润的福利企业反映比较强烈。新政策对增值税实行由原来的全额退税改为限额退税,原政策下一些行业的福利企业,需要的职工人数本来就不多,而安置的残疾人数量就更少,而享受的退税额度却是很大。新政策调整后,其退税额度较以前大幅度减少,所以有的企业就干脆退出了福利企业的范围,这样使得在这些企业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存在着失业和再就业。全市有2户原煤与洗煤的生产企业退出了福利企业的范围。
(三)新政策使个别原退税额高的企业“虚养残疾人”。新政策没有规定残疾人必须在生产岗位就职,那么在行政管理、门卫、食堂、保安、及其他一些做杂事的岗位上上班也应认可,这样可能导制纳税人为套取税收优惠政策而“虚养残疾人”,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所得远远超过“虚养残疾人”的费用支出。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非生产岗位上安排大量的冗余残疾人员。
(四)新政策规定经认定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逐月计算,当月比例未达到25%的,不得退还当月的增值税或减征当月的营业税。这一条规定没有明确不符合退税条件月份的税款是否以后月份可以结算退税,如果可以结算退税,则当月残疾人比例要达到25%的规定就失去意义;如果不可以结算退税,则要提防纳税人人为控制当月无税款实现,等残疾人比例达到25%的月份实现。
(一)加强部门协作和配合。落实残疾人新税收优惠政策不仅仅是税务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建议建立由地税、国税、民政、劳动保障、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定期就残疾人安置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残疾职工比例的变动等情况进行衔接、沟通、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严格标准,把好福利企业入口关。新政策对于福利企业的进入门槛降低了,容易出现“福利热”,税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严格资格认定和管理,把好入口关。残联要加强对残疾人的资格认定,民政部门要审核残疾人的比例是否达到标准,税务部门要坚持没有残联、民政、社保部门出具相关意见的文书不退税的原则,注意预防企业采取残疾人只挂名不上岗或一个残疾人在多个企业挂名等方式骗取福利企业资格和国家税收的情况发生。
(三)改进退税减税办法。建议按平均月税款计算剔除不符合规定月份的税款,具体方法如下:当年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年度退税限额的,以当年应纳税额为限除以12个月剔除;当年应纳税额大于核定的年度退税限额的,以核定的年度退税额为限除以12个月剔除。
(四)严格退税条件,加强退免税管理。加强退免税管理,是福利企业管理的重点,税务机关一方面要保证符合条件的福利企业及时足额地得到退免税款;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为国家把好关,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退免税优惠。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六
学习能力是人们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能力。职业或作业的水平越高,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学习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人的行为水平提高的能力。如小孩模仿大人使筷子;被热水壶烫过以后,再不让身体接触热壶表面;到一个新的地方,很快就适应那里的环境等。狭义的学习能力,是指与学生学业相关的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语言、注意、记忆、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知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培养,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地、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并通过给学生出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学习的学习能力。包括培养常规的学习能力,运用图书、资料和录音机、vcd、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习的能力,面对知识的海洋进行选择和对知识进行管理、加工的能力。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学习的方法论。目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21世纪人类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学习方法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传统的"勤学"、"苦学"固然还应该提倡,但是,相比之下,"巧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学习方法及其传授问题,重点是研究"巧学"问题,无疑对于丰富新世纪的学习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各门功课都很优异 ,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这里所说的学习方法,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以外,还要掌握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使用电脑,如何使用因特网,面对知识的海洋如何选择,对形形色色的资料如何检索,如何加工和再生信息,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这种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必须具备搜集、检索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要知道学什么,知道怎样学,知道到哪里去学。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巧妙、高效的学习方法,用以提高学习效率;要求教育必须由传统?"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因此,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求教育由知识传授型向方法传授型和能力培养型转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
研究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教育实际的需要。学会学习,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传统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虽然也强调教育的普及功能,但事实上人们更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由于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分偏重于精英,家长、学校、政府都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因此,教师和家长也往往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是会念书的,于是加以重点培养;另一类是不会念书的,于是对他们采取放任态度,有的甚至把这些学生当成累赘,当成反面教员,对他们采取歧视态度,动辄贬低、挖苦、漫骂、斥责。结果是,许多会念书的由于过度劳累、单调乏味,而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许多不会念书的由于屡屡受挫,造成了心理性厌学。近年来,心理学界曾经有人做过实验:问学前儿童,你将来做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挺着胸脯回答,将来上大学。可是,当这些孩子上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以后,却只有16%的人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了,其余的人或者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或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七
1.1xx省xx市农副产品电子交易有限公司象山县城东市场建设项目。
1.2承办单位概况。
本项目由城东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承办。公司成立于20xx年5月,注册资金20xx万,公司性质为国有独资企业,主要负责城东市场的建设管理运行。经营范围为城东市场的开发建设、房屋租赁、摊位租赁。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3)《xx县城市总体规划》。
(4)《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5)《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6)《关于印发xx市菜市场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7)相关设计规范标准等。
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公益设施是城市功能的重要体现。一个城市公益设施的数量和水平反映了这个城市经济文化水平,也体现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口密度大,菜市场作为一种公益设施,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菜市场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象山县城区总人口12万,面积10平方公里,现主要有汪家河、蓬莱两个菜市场,主要覆盖区域为城北和城南。市场大都存在空间狭小、档次低、设施老化、道路窄、交通拥挤等问题。面对城市步伐的加快,消费市场进一步加大,按照《关于印发宁波市菜市场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中菜市场以居住区、居住小区为基本单元,一般以1-3万人口,每千人25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置,菜市场服务半径500-1000米的标准,象山县县城现有的菜市场规模不能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尤其是城东区域的菜市场配套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提高菜市场建设水平,加快传统菜市场向现代流通业态升级,提升城市形象,促进长效管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城东市场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城东市场将作为服务人民群众、让市民百姓方便购买、放心消费的主要载体。
2.1拟建地点。
本项目位于象山丹城丹峰路、兴盛路交叉路口。东临东大河,北临丹峰路,西临兴盛路,南为河道。
2.2与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21470平方米,建筑面积4344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911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4335平方米。
建设内容:建筑物地上主体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一层。一至二层布置为菜场;三层布置为超市;四层为综合管理用房;地下一层为6级人防兼机动车库,地下夹层为6级人防兼非机动车库。地面临路建“l”型广场,广场上布置机动车、非机动车车位。
2.3主要建设条件。
本项目为象山县城东市场建设工程,地处象山县城区,周边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条件较好。
2.4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计划于20xx年10月开始,20xx年12月完成,预计建设工期15个月。
2.5和筹资方案。
本项目总投资为1565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980万元,筹资方案为银行贷款。
2.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漠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书报杂志已经成为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媒介。因此,近年来,有一种新的提法,即把人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而“第一文化”是获得“第二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可见,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此,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解读。
一、高中生的阅读现状。
1、有阅读兴趣而无阅读习惯。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目前中学生对于课外自主阅读有一定的兴趣,74%的学生则明确表示自己喜欢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有用的课外书籍。但是,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5.6%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他们总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午休或晚上睡觉前)至少阅读半个小时以上,15.3%的学生则是每周集中花一两个小时阅读(大多是利用周末的时间),而79%的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固定的安排,看时间和心情而定,有空闲的时候就阅读,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长短的限制。同时,还有10.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阅读,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在目前仍然存在的应试教育压力下,他们不堪繁重的学业之苦,无暇旁顾,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课外书籍,那就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养成了。
2、有阅读要求而无阅读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对象都认为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有必要的,他们希望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但是只有7.03%的学生知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其余的学生面对着阅读文本,只习惯于略读或精读,造成阅读效率低下或阅读兴趣下降。
3、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
调查结果明白的显示,我们的高中生有阅读的需求,亦有阅读的实际行为,但是涉及为什么喜欢所阅读过的这本书时,他们就基本无话可说了,因为他们大多只是追求阅读过程中的猎奇心理的满足,阅读只停留在故事情节的了解层面上,至于通过阅读后得到了什么收获,除了情节的引人入胜还是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时间久了之后,情节也会渐渐地淡忘。由此发现,高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4、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位。
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生通过各种途径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甚至少数高一的学生就基本上阅读过了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课外必读书目中的一半,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走进学生课堂,我们仍能发现他们的课桌上赫然摆着卡通漫画绘图小册子、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电脑游戏高手、“搞笑”作品或写当代影视歌星、媒体主持、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甚至新生代的“另类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诸如此类的书籍,但我们不能不相信这个数据:33.4%的高中生没有真正读过一本完整的中国或外国名著,大多是通过道听途说能知道有这个书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就谈不上阅读的感受了,而每一次写读后感之类作文时,只有去“拿来”了。但是一提及电脑游戏、武打招式、明星逸闻趣事,他们往往就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了。这些都是因为缺乏选择与鉴别,盲目追随“流行”,造成阅读资源浪费,阅读品位不高。
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以及语文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必须建立在“双基”的基础上,但又不能把“双基”作为唯一目标,而要以“双基”为基点,注重文化传递,从而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在学习过程中熏陶学生的感情、性格、人格,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针对高中生的阅读现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阅读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p68),更是给语文教师的建议,尤其是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尽快把握新教材,搞好课堂内外,更是离不开阅读,更是需要以读促思,以读养教。
(二)明确阅读的作用。
不言而喻,要学生读和学生要读会带来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还必须使学生明白阅读的作用,体会到阅读的益处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愿望,才会让他们自然而然地积极地主动地去阅读。
(1)积累知识。
司马迁为编《资治通鉴》,“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屈原的《天问》一口气提出172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所不涉,显示了作者的丰富学识。要使自己渊博富有,就要认真读书,旁学杂收,广取博览。华罗庚曾说:“天才在于勤奋,读书在于积累”。可见,读书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尤其是当今时代,新兴科学、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知识不仅是学业的基础,也是技能的催化剂,我们要吸收新概念、新知识,就要多读书,广纳百家之言,加强知识储备。
(2)丰富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语言是我们的终身任务,具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尤为重要。词汇丰富,进行口头交流时能从容自若,善于表达,进行写作时遣词造句也就不会贫乏。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有文化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是书面语言的宝库,它们的语言准确、精炼、规范化,极富于表现力,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滋养。而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3)提高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句话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思路开阔,写文章就会得心应手;有远见卓识,写文章就能格调高,不至于出现陆游笔下的“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的情况。而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能包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这诸多能力的培养与读书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三)养成阅读的习惯。
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高中生一定要努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方面的认真预习、听讲、复习自不必说;课外阅读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语文读本》中挑选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文章来共同赏析,一些课余阅读到的好文章,也可以作为对比阅读材料,进行知识迁移;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向他们推荐优秀教育网站和文学网站;一段时间之后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阅读推荐办成小报形式,张贴起来,诸如此类种种良好习惯一旦形成,我相信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同时他们每日的学习也会在这种习惯支配下获得自信心和充实感。
(四)指导阅读的方法。
“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以下略举几种对高中学生切实可行的主要的阅读方法:
1、积累性阅读。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范文阅读和自己广泛的课外阅读来进行有效的积累。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既进行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知识积累,又进行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语言知识和自然社会知识方面的积累。
2、理解性阅读。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逐步在较全面、较深入理解字、词、句、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种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一个由模仿到独立、由单项到全面、由浅近到深刻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3、比较性阅读。
比较是辩证法中经常运用的分析方法,把比较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学法,即将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去鉴别、去欣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较可以使学生将新旧识联系起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
4、扩展性阅读。
扩展性阅读,是指以某篇作品(或某本书)为阅读基础点,向有关方面扩展的阅读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扩展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增强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扩展阅读的关键是确定好阅读基点与扩展方向。对于阅读基点应以精读为主,扩展性阅读应根据阅读的目的、层次、基础等因素略读为宜。这种扩展可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扩展;也可以某篇名作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扩展;以某作家作品为基点,向介绍这位作家的传记或评述性文字扩展;以某篇作品的引文为基点,向引文的(出处)原作扩展;以作品的删节稿或修改稿为基点,向原稿扩展等。
5、评价性阅读。
随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对文章的阅读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阅读只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才能圆满地达到阅读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在理透教育新观念、重视教学新教法的基础上,勤学多思,不断充实自己,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有益的阅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税收政策开题报告篇十九
科学依据(包括课题的科学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等)。
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分析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企业财务活动的结果,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定期反映的。各项指标的数据虽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情况,但却难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做出正确的评估,更无法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意见。所以,有必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分析。搞好信息分析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财务实力的大小,经营是否健全。如:企业资金构成比例是否合理,占用及来源是否平衡,销售和利润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能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都可通过信息分析予以判断。
其次,信息分析可以为制定各种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信息分析并非止于对过去已完成的经济活动的总结、回顾和评价,更在于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展望和指导。对企业已取得的成就的评价,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预测的正确性,从而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合理。为了使决策合理,措施有效,就须借助于财务分析提供的数据资料。
再次,通过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益,实行有效的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在与国内外企业的对比分析中,不仅可以找出本企业的差距,以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研究企业取得的某项成果的原因,了解企业还有哪些潜力,以进一步加以利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最后,通过信息分析还可以检查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加强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
目前国内研究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很多,但是关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专题研究较少。首先,对企业会计报告及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中,普遍认为目前的会计报告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多数学者认为目前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不足。其次,对非财务信息的研究中主要是讨论非财务信息在企业价值评价、企业战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税务稽查和审计方面的应用,而缺少对非财务信息概念、内容及披露的研究。国外从20世纪60代开始对财务报告模式缺陷的研究非常多,对财务报告模式改进的呼声越来越高。meek(1995)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背景、生产运作、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和davidpnorton在对平衡记分卡的论述中也提到:非财务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先导性指标,是阐述财务成果形成过程的信息,包括组织的学习与成长,经营及生产过程效率,顾客价值等信息。目前,已有许多国家要求披露非财务信息。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论改进企业报告》一文中提供的一套企业报告,财务报表及附注内容仅占三分之一,非财务信息却占三分之二。在美国企业中日趋流行的平衡记分卡,就是将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指标体系。
现行的会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需求。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披露实践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决策相关、受托责任、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明确了概念及披露的内容。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及披露内容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绪论。简要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文献回顾。回顾了以前文献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概念及披露的内容,回顾以往年度的研究水平。
第三章:研究内容、方法和调查说明。对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做了简要阐述。对调查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四章:这部分主要通过对阅读文献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第五章: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思考。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和整合以及各方面的思考得出两者的关系。
第六章:局限性和今后研究方向。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所在,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概述。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逻辑分析、实证分析三种方法。
文献研究:对已有的国内外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思考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
理论逻辑分析:通过学习和阅读,综合参考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选择某一小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披露信息。
实证分析:在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并通过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各假设之间的关系。
技术路线。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实验方案。
通过文献阅读,对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区分及相关状况有了了解,勾勒出自己的研究大致路线,进而进行市场研究,数据分析,得出结果。
可行性分析。
1.已经阅读了相当一部分文献,对已有研究有大致的了解。对接下来的研究有明确的方向。
2.通过学习,能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年12月20日至1月1日——完成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年1月1日至2月20日——完成初步论文的写作;。
年2月20日至2月23日——完成论文的文献综述;。
年2月23日至2月28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9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