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时应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有针对性。编写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下是一些专业教师团队整理的一些教案编写参考资料。
孔子学琴教案篇一
师:谁来说一说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这位女同学请你来。
生1:读第二自然段有关句子。
师::能说一说你画这个句子的原因吗?
生1;孔子弹琴时毕恭毕敬的说明态度认真,没有厌倦说明刻苦。
师:这位同学知道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字中蕴含的内容,真会读书。你接着来说。
生2:对自己弹琴的要求很高。
师:你从那里体会到的?
生:无语。
师:毕恭毕敬让你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2:孔子很有耐心。
师:丝毫又说明什么?
生:毫不烦躁、不厌倦一直弹琴。
师:对。现在你把自己的理解完整表述出来。
生:谈理解。
师: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生3:读句子。
师:一个必恭必敬、又、丝毫的重读,你让我听出了你理解了文字。谁还想来读读。
生4:读句子。
师:理解得好才能读得好。那这一部分里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生5:读句子。并说自己体会到孔子对自己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你从哪个地方看出了他对自己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5:读句子。
师:一个“只”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5:孔子想让自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也就是说当孔子学会了曲谱,师襄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他诚恳地说――师出示文字。
生:读句子。
师:大家想,孔子这是在告诉师囊什么?
生6:他要告诉师襄他要把这首曲子弹到最好。
师:你从这句话里感受到了孔子的不满足。那你用上这个关联词语相信你会把孔子的意思表达的更清楚(出示)。谁来看着大屏幕填一填。
生6:尽管已经学会了曲谱,我还要掌握弹奏技巧。
师:当师襄想劝孔子学一首新曲子的时候,他实际是说——师引读大屏幕出示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哦,师囊啊,看着孔子的做法,听着他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生7:我觉得孔子学得非常刻苦。
师:好,接下去说。
生8:我觉得孔子学得非常用功。
生9:我觉得孔子非常谦虚。
师:很好学是吗?课文当中哪些地方又是在写他掌握弹奏的技巧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自由读句子,师巡视。
师:好,谁来说一说?
生1:读句子并谈感受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
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这么深的?
生1:他弹得像小溪流水,悦耳动听。
生2:行云流水。
生齐读句子。
师:那现在又是在告诉我们师囊什么呢?(大屏幕出示关联词语)。
生3:尽管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我还要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师:对啊。他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在师襄看来,他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可是没想到孔子又说――师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这一次孔子又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课文当中哪些句子让你为之心动呢?
生1:读句子。
师:你谈一谈为什么会让你心动?
生1:他既然能让师襄听得如醉如痴,就说明孔子已经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也就是说激情洋溢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1:孔子已经领悟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师:激情洋溢什么意思?
生2:就是十分有激情。
师:也就是弹得曲子里面有什么?
生2:弹得有感情,孔子把自己的感情容到乐曲里了。
师:孔子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了。所以让师襄听得如醉如痴。如醉如痴怎么理解啊?
生3:形容神态失常,精神恍惚。
师:那是什么样啊?
生3:晃晃悠悠的。
师:哦,她仿佛看到孔子晃晃悠悠地样子。那你又仿佛看到孔子什么样子?
生4:像喝醉了一样。
师:仿佛看到孔子像喝醉了一样痴迷。好,你再来说。
生5:师襄被好听的曲子迷住了,身体自然地摇动着,不被大脑所控制。
师:你理解的很好。那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把句子读出来吗?
生5:读句子。
师:老师知道你仿佛看到师襄一进门的样子。谁再来读一读。
生6:读句子。
师:谁还想读?
生7:读句子。
师:那看着孔子学琴的历程,读着他说的这些话,你又想对孔子说点什么?
生1:孔子你真厉害。我要学习你这种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目标,永不满足的精神。
师:找到了学习的榜样。谁还想说?
生2:孔子,我要向你学习刻苦钻研的态度。
师:学习他的态度。你来说。
生3:我要对孔子说,我每次都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学一首曲子都刻苦钻研。我要学习他这种精神。
师: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都非常地爱学习,都把孔子当作学习的榜样。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相信你们将来也能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原文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老师也找到了它的原文。自己试着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比较拗口。
师:这就是古文的特点。古人讲究锤炼语言,语言精炼。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读。
生:想。
师:(配乐范读)课下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细细地品味品味。下课!
孔子学琴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正确认读课本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课前预习:
读熟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生词。
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孔子。
生:孔子。
师:对!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如:
2.孔子生平简介。
3.孔子的思想成就简介。
4.历代尊孔的简介。
5.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简介。
6.孔子在世界的影响。
师:这样一位伟人,在我国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世家》。认识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内容。
师:从你们的眼神与惊讶中,我看出了你们对先贤的崇拜以及进一步了解先哲的欲望。孔子有怎样的人生?他是怎样成为圣贤的?……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我们一定会受到启发、找到答案的!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
学习并初步理解的新词有:琴、瑟、笙、磬、毕恭毕敬、厌倦、席地而坐、运用自如、顺畅、洋溢、如醉如痴、醒悟、沉浸、抑扬、戛然而止、体恤、行善、炉火纯青。
2.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岁时向师襄学琴的故事。孔子是一位音乐的行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从不自满,仍拜师学艺。学琴中他刻苦练习、不断追求新的弹奏境界,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成两段。
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
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四个层次。
三、学习生字。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学习,品味感悟。
1.默读“孔子学琴”的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时间。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2.结合自己的音乐常识以及学习音乐的实践思考: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难度有什么不同?孔子依次达到的目的说明了什么?从这四个阶段中,你体会出什么?(第一阶段是学会曲谱,第二阶段掌握技巧,第三阶段是弹出感情、感动别人,第四阶段是曲中识人。这四个阶段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从中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3.默读,要求:边读书边标注,练习使用记录符号,并且要把自己的体会用简洁的词语标注在书上的空白处。可依次思考以下问题:
(2)找出孔子说的话。思考:从这些词语中你理解了什么?体会到孔子什么优秀品质?
三、复述故事。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
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然后派代表讲给全班听。
四、课外拓展。
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事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
孔子学琴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方面: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孔子的相关资料,并认真的读一读,记一记,也可以先讲给他人听。
2、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大屏幕出示孔子的图片:这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2、板书“孔子”
(学生结合在课前了解关于孔子的资料来谈。)。
师: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
1、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共同解决。
1、同桌之间试着讲一讲孔子学琴的故事。
2、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新词,而且也知道了孔子是一个做事认真、精益求精的人。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1、学生默读思考。
2、预设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1)"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2)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对话)。
(3)从"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4)从"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可以看出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
(这部分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孔子的弹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5)从孔子“激动地站起来,由琴音感受到曲子的作者”体会到经过孔子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了。
理解“炉火纯青”的意思。
(备注:理解孔子学琴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时,可提示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大多数学生肯定有学琴的经历,想一想自己学琴时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你是如何对待学琴这件事儿的?与孔子的品质进行比较,这样孔子的精神更突出。)。
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疑问?孔子怎么可能通过弹奏曲子就能知道作曲者是谁呢?
(教师可联系孔子的资料和课文第一段孔子的背景来谈)。
自由回答。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讲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试着演一演。
学生发言。
孔子学琴教案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孔子学琴教案篇五
今天上午,我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觉得非常好,想分享一下我总觉得读后感。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学习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孔子学琴教案篇六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冀教版《孔子学琴》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知识与技能方面: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引发学生间的辩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师:这样一位伟人,在我国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列传》。认识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共同解决。
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位伟人身上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二)精读品悟
1、幻灯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子用多长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简单的笔记。
2、学生默读思考
3、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生1:我认为孔子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曲子。因为文中第二自然段写着“一晃十天过去了……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师襄之所以可以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已经会弹这首曲子了,而且弹奏的节奏也还不错。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课文中第三自然“过了几天”孔子仍然在弹这首曲子,后来两次师襄去看孔子时,孔子也都在练习这首曲子,所以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
生3:我也这样认为: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文中二至五自然段里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过了多少天”这些时间加起来也该有一个月了吧。
生4:不对。在第二自然段中明明写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在十天的时间里,连老师都说他会弹了,可见他是在十天的时间里学会了这首曲子。
生5:十天就学会了,那以后的时间他是在玩吗?
(教师见时机成熟)于是引导说:同学们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的读课文,请你在最能表明你观点的词语或句子处仔细琢磨,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以便更有力的说明自己的观点。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找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理由或想法。
6、全班交流。
师:请两种不同意见的小组各先用一句话简单阐明自己的观点。
生01:我们仍然坚持孔子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学会了曲子。
生1:我们认为孔子学会这首曲子用了十多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师:我们先请认为孔子十天学会曲子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好吗?
生02:文中记录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整整十天”从整整一词可以看出师襄觉得这些时间已经足够了已经不短了,这足以说明孔子用十天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
老师打断:你能把你体会到的师襄话中的意思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
生03:课文中写着:“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弹得已经不错了,节奏感很好了。
生04: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着“他有多方面的特长”“还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像这样一位人物,用十天学会一首曲子足够了。
生05:我忽然想到,孔子弹琴已经这样了不起还拜师襄为师学习弹琴,说明师襄的琴一定弹得更好,在当时应该算得上是位艺术家了吧。所以他的话绝对可信。孔子就是十天学会的.曲子。
师: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现在想改主意的同学,你可以被他们几个统一过去了。
生2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别过去,听听我们的意见再说吧。十天的收获在师襄和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孔子是学会了这首曲子,可是孔子自己却并不满足,大家听听孔子的话:“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孔子认为自己十天下来了,弹得还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掌握弹奏技巧,不算真正的会弹这首曲子。
师:我们也特想听听你读一读孔子的话。
这位学生读孔子的话。
生3:我来接着说。后来孔子就继续练琴,过了几天,他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还不满足,还要弹出曲子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他对自己的水平总也不满足。所以孔子是用了更长的时间练习这首曲子的。
生:他做到了。第三自然段中写着“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的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真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我也练过琴,一首曲子我练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弹起来仍不免断断续续,偶尔用错手指。如果我在回琴的时候能够做到手指运用自如,老师一定会给我一百分的。
生:孔子继续练琴时,他弹得更好了,弹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一曲弹完,好半天才醒悟过来。”我觉得孔子此时已经弹得太好了,曲中的情感可以把人给迷住,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真想听听这样的曲子!
学生稍沉默了。
师:让我们认真地读课文吧,读出师襄的感受,从这些描写师襄感受的句子中想象一下曲子的美妙,称赞一下孔子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这部分。
师襄听到让他如此陶醉的曲子以后,说了什么?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朗读了师襄的话。
师:同学们觉得师襄的话语气怎样?
生:师襄语气里满是赞叹。
生: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孔子的佩服。
师: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次师襄的话。
学生再次朗读师襄的话
教师朗读孔子的话:“不行啊,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这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读后稍顿再问:“故事到此处你有何感想?”
生:我觉得孔子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生:我觉得从一首曲子体会作者是怎样的人,这是不太可能的。虽然文中记述孔子做到了,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孔子真了不起呀!
师:孔子确实做到了!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吧。
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自由发表意见。诸如:“孔子太了不起了!”“弹到这种程度太不容易了!”等等。
师:所以师襄称赞孔子的琴艺是?
学生中不少人一起回答:“炉火纯青!”
师:你知道这个词语的含义吗?
生:我猜了一下,可能是说炉子里的火呈现青色吧。
生:我查了字典,没能查到它的解释。
生:我在成语词典中找到了它的含义。相传道家炼丹,直到炉子里的火苗呈现纯青色时,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孔子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我认为孔子做事非常认真,他“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生:我认为孔子非常谦虚,他本来弹琴非常好了,还要继续拜师学习。
生: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样做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吧。
生:我认为孔子对自己的琴技能一次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一遍又一遍的努力练习,最终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这种做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
生:这叫精益求精吧。
生: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说这叫“温故而知新”吧。
生:明天我练琴的时候一定不偷懒了,而且也要练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也试着从一首曲子中领会弹奏技巧,体会思想感情。
生:再学一篇课文时,我一定回家多复习。
(三)复述故事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
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然后派代表讲给全班听。
1、课文中的主人公孔子离现实年代久远,所以课前布置孩子们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显得格外重要。从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2、上课伊始,“孔子用了多长时间学会弹奏着首曲子?”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激起了孩子们那么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词句的理解。讨论时的前部分,孩子们停留在对课文大意的了解,没能深入理解词语和句子,这也是四年级孩子的通病。于是我引导学生又一次读课文,“在最能表明你观点的词语或句子处仔细琢磨”,引导学生抓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虽然感觉内容上有些重复,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3、课文中还有几个词语抓得不够突出。例如:“如醉如痴”“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等。另外如果朗读指导再多些就更好了。
孔子学琴教案篇七
1、知识与技能方面: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孔子,以便更好的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引发学生间的辩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理解孔子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并以此受到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出指导。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了解的关于孔子的资料。)。
师:这样一位伟人,在我国史书上是怎样记载的?
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孔子列传》。认识古文、大致了解古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共同解决。
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位伟人身上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二)精读品悟。
1、幻灯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子用多长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简单的笔记。
2、学生默读思考。
3、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生1:我认为孔子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曲子。因为文中第二自然段写着“一晃十天过去了……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师襄之所以可以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已经会弹这首曲子了,而且弹奏的节奏也还不错。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课文中第三自然“过了几天”孔子仍然在弹这首曲子,后来两次师襄去看孔子时,孔子也都在练习这首曲子,所以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
生3:我也这样认为: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文中二至五自然段里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过了多少天”这些时间加起来也该有一个月了吧。
生4:不对。在第二自然段中明明写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在十天的时间里,连老师都说他会弹了,可见他是在十天的时间里学会了这首曲子。
生5:十天就学会了,那以后的时间他是在玩吗?
(教师见时机成熟)于是引导说:同学们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的读课文,请你在最能表明你观点的词语或句子处仔细琢磨,然后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以便更有力的说明自己的观点。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找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理由或想法。
6、全班交流。
师:请两种不同意见的小组各先用一句话简单阐明自己的观点。
生01:我们仍然坚持孔子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学会了曲子。
生1:我们认为孔子学会这首曲子用了十多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师:我们先请认为孔子十天学会曲子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好吗?
生02:文中记录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整整十天”从整整一词可以看出师襄觉得这些时间已经足够了已经不短了,这足以说明孔子用十天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
老师打断:你能把你体会到的师襄话中的意思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
生03:课文中写着:“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弹得已经不错了,节奏感很好了。
生04: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着“他有多方面的特长”“还精通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像这样一位人物,用十天学会一首曲子足够了。
生05:我忽然想到,孔子弹琴已经这样了不起还拜师襄为师学习弹琴,说明师襄的琴一定弹得更好,在当时应该算得上是位艺术家了吧。所以他的话绝对可信。孔子就是十天学会的曲子。
师: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现在想改主意的同学,你可以被他们几个统一过去了。
生2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别过去,听听我们的意见再说吧。十天的收获在师襄和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孔子是学会了这首曲子,可是孔子自己却并不满足,大家听听孔子的话:“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孔子认为自己十天下来了,弹得还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掌握弹奏技巧,不算真正的会弹这首曲子。
师:我们也特想听听你读一读孔子的话。
这位学生读孔子的话。
生3:我来接着说。后来孔子就继续练琴,过了几天,他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还不满足,还要弹出曲子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他对自己的水平总也不满足。所以孔子是用了更长的时间练习这首曲子的。
生:他做到了。第三自然段中写着“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的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真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我也练过琴,一首曲子我练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弹起来仍不免断断续续,偶尔用错手指。如果我在回琴的时候能够做到手指运用自如,老师一定会给我一百分的。
生:孔子继续练琴时,他弹得更好了,弹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一曲弹完,好半天才醒悟过来。”我觉得孔子此时已经弹得太好了,曲中的情感可以把人给迷住,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真想听听这样的曲子!
学生稍沉默了。
师:让我们认真地读课文吧,读出师襄的感受,从这些描写师襄感受的句子中想象一下曲子的美妙,称赞一下孔子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这部分。
师襄听到让他如此陶醉的曲子以后,说了什么?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朗读了师襄的话。
师:同学们觉得师襄的话语气怎样?
生:师襄语气里满是赞叹。
生: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孔子的佩服。
师: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次师襄的话。
学生再次朗读师襄的话。
教师朗读孔子的话:“不行啊,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这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读后稍顿再问:“故事到此处你有何感想?”
生:我觉得孔子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生:我觉得从一首曲子体会作者是怎样的人,这是不太可能的。虽然文中记述孔子做到了,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孔子真了不起呀!
师:孔子确实做到了!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吧。
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然后自由发表意见。诸如:“孔子太了不起了!”“弹到这种程度太不容易了!”等等。
师:所以师襄称赞孔子的琴艺是?
学生中不少人一起回答:“炉火纯青!”
师:你知道这个词语的含义吗?
生:我猜了一下,可能是说炉子里的火呈现青色吧。
生:我查了字典,没能查到它的解释。
生:我在成语词典中找到了它的含义。相传道家炼丹,直到炉子里的火苗呈现纯青色时,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孔子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我认为孔子做事非常认真,他“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生:我认为孔子非常谦虚,他本来弹琴非常好了,还要继续拜师学习。
生: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样做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吧。
生:我认为孔子对自己的琴技能一次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一遍又一遍的努力练习,最终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这种做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什么呢?
生:这叫精益求精吧。
生: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说这叫“温故而知新”吧。
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做让自己更接近伟人的标准?
生:明天我练琴的时候一定不偷懒了,而且也要练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也试着从一首曲子中领会弹奏技巧,体会思想感情。
生:再学一篇课文时,我一定回家多复习。
(三)复述故事。
师:这篇课文给了我们如此多的启示,你记住它了吗?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吧。
学生先在小组中讲一讲,然后派代表讲给全班听。
1、课文中的主人公孔子离现实年代久远,所以课前布置孩子们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显得格外重要。从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2、上课伊始,“孔子用了多长时间学会弹奏着首曲子?”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激起了孩子们那么热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词句的理解。讨论时的前部分,孩子们停留在对课文大意的了解,没能深入理解词语和句子,这也是四年级孩子的通病。于是我引导学生又一次读课文,“在最能表明你观点的词语或句子处仔细琢磨”,引导学生抓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虽然感觉内容上有些重复,但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3、课文中还有几个词语抓得不够突出。例如:“如醉如痴”“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等。另外如果朗读指导再多些就更好了。
孔子学琴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会弹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顺畅自然、悦耳动听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令师襄如痴如醉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孔子学琴教案篇九
1、死去的仿佛,不愿日夜放弃。
2、能够在不可能的事情上提出要求,在少数事情上提出更多要求;如果什么都没有,如果什么都没有,那就犯罪而不受惩罚。
3、这位绅士没有东西吃,没有东西住,也没有东西住。
4、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5、你能说法语而不懂吗?使它昂贵。巽他能无话可说吗?它是昂贵的。如果你不改变你说的话,你就永远不会改变。
6、可以托付六尺的寂寞,可以送一百里的人生,在伟大的地段却拿不走。
7、有崇高理想的.人,没有生存才能伤害仁,只有杀戮才能成为仁。
8、秀才下定决心上路,却羞于衣衫褴褛和饮食不佳,不够和议论。
9、我整天什么都不吃,整晚都在睡觉。
10、没有利润就没有速度。如果你想加速,你将达不到;微小的利润使伟大的事情不可能。
11、富有而昂贵,是人类的欲望;如果你不遵循正确的道路,你就不会得到正确的地方。贫穷和廉价,是人类的罪恶;如果你不沿着这条路走,你就不会去。
12、不怒不开,不细不发。把一个角落抬高到不了三个角落,那么就再也抬不动了。
13、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善良的老人,敏感的追求着的人。
14、贤哉,还!吃一把米,喝一瓢水,走在一条简陋的街上。我永远不会改变主意。贤哉,还!
15、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16、持德不弘,信不笃,我们怎能拥有,我们怎能死去。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写7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理解“毕恭毕敬、炉火纯青”等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虚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理解孔子刻苦练习,琴艺逐步达到最高境界的过程。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为纪念孔子而建的各地孔庙,引出孔子。
2、阅读课文学习链接,初步了解孔子。
3、那么,孔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他的一个小故事《孔子学琴》(板书:孔子学琴)。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对他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结构)。
(1)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生字。开火车读生字、组词读、同桌互读、全班读。(提醒学生注意:哪些是翘舌音,哪些是前鼻音。)。
区别形近字:卷——倦恳——垦溢——益浸-——侵抑——仰——迎炉——庐。
纯——吨。
区别同音字:溢——抑。
(2)练习书写。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记忆方法练习书写生字。提醒:“抑”字右边不是“卯”字,“溢”字右边不是“兴”字,“恳”的上面不是“良”字。(3)理解: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4)理解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有礼貌。
席地而坐:古代人铺席于地以为坐,后泛指在地上坐。运用自如: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顺畅自然: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如痴如醉:形容入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炉火纯青: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完美的境界。
4、学生读文,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课文主要讲了讲述了孔子不仅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还是一位音乐行家,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他还不满足,50岁那年还向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孔子勤学苦练,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2)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记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过了多少天”。提示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使用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方式写。)(3)孔子是个做事认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人。
三、课堂小结,置留问题。
同学们读书真的很仔细,不但了解了文章的记叙顺序,而且对孔子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文中是如何具体描写孔子学琴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还记得上节课的内容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呢?谁来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温故而知新)。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继续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的学习品质。
二、细读课文,理解品悟。
2、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进行朗读指导。(按段落次序教学)。
(1)他样样都会,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五十岁那年,他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那年”还特意向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
(4)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境地。
语言文字训练:
(此处渗透“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这些重点句时,让学生思考抓住人物的哪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渗透“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由师襄四看孔子弹琴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4、积累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布置作业:学习运用本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用一句话(一段话)写写你身边的人。
板书设计:
学曲谱学而不厌掌握技巧不断进取领会内容精益求精体会作者炉火纯青。
提醒。
1、注意读的指导要有层次,读的形式在教案中要有预设,如: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教师评价朗读的语言也要预设好,读得好的怎样评价,读得不好的怎样引导,必要时教师范读。
2、在什么时候板书、课件什么时候出示要心中有数,要在教案中体现。
3、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要预设要,视教学实际随机应变。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一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迁怒,不贰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二
今天,我们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它使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些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向师襄学琴,他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最后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灵深受触动,我被孔子那种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为了学好琴,他每天不断的练习,不断进取,连师傅都说他学得可以了,他却还不满足,最后竟把音乐掌握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再看看我,平时我总觉得我们的课程进度太慢了,别的班都上三十多课了,我们班还像老牛拉破车样落后几课。在我的想象中,我觉得学课就是把课文读几遍,把生字和词语认识完毕,一篇课文就该学完了。但我从没想过,学一篇课文不仅要认识生字和词语,更重要的是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要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要我们从中学会什么。我们不说要像孔子把课文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你至少要完成你需要掌握的知识。
而孔子身上更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就是他那种学无止境的精神。他已经上大学问家了,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了,可他还要不断学习。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时间不等人,你多学一天,你学到的知识就越多。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孔子学习吧:学习他那种凡事虚心好学、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吧,让我们努力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更好,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正如陈毅所说:“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三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孔子学琴》。
这个故事主要讲:师襄子以抚琴而闻名于世,孔子想要学琴,于是决定前去求教。
师襄子教了孔子一支乐曲,却没告诉他曲名。孔子每天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沁出血珠了也不放弃,一连十天练这支曲子,直到完全娴熟,却还不满足。
孔子仍每日坚持不懈地练曲子。渐渐地,孔子弹这支曲子越来越投入,神思随着曲子的旋律走向了历史深处……他终于看到了他要寻找的。孔子兴奋地告诉老师:“他皮肤黝黑,身材修长,他似乎在眺高远望,志在统一四方,这不就是周文王吗?”师襄子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兴奋地叫起来:“这就是《文王操》呀!”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只有不满足,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知疲倦,不怕辛苦、不怕麻烦,才能做到更好。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四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放于利而行,多怨。
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五
摘要: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家庭内部的孝和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孝两个角度辩证的分析孔子“孝”的思想,有助于人们对“孝”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反思当今社会存在的深层问题,辩证的发展与继承孝道观。
近几年来杀亲案频繁发生,河南唐河一妇女亲手杀害公婆和一双儿女,北京大兴区李磊手刃一家六口骨肉至亲,最为人震惊的是未成年人高炜晟雇佣帮凶杀害父亲和长姐一案……杀亲案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我们不禁反思中国的“孝”到哪里去了?不妨从孔子那里汲取营养吧。
一、孔子思想中“小家”之孝。
钱穆先生曾称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在《论语》中“孝”字共出现19次。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孝敬父母的时间不长,但是非常看重“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基础。《汉礼记》上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的有三个层次,最重要的是尊重父母、兄弟,其次是不使父母受辱,最次一等的是养活父母,给予物质上的关怀。
(一)能养。
能养是“孝”的最低层次的要求,《礼记坊记》讲“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为政》中讲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连犬马都可以得到饲养,更不必说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但是对待父母,还有更高的要求,《孝经纪孝行章》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子侍奉父母亲,平日在家就尽恭敬的`孝心,食衣起居,都要多方面注意,不可怠慢;奉养父母就使他们快乐,时常露出和悦的脸色,使父母感到心安;父母生病时要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面面俱到,事事亲力亲为;父母过世时要用最哀痛的心情置办丧礼、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念父母,哀悼父母。
(二)弗辱。
孔子所说的“孝”还包括“几谏”和“弗辱”两方面的要求,“几谏”指的是婉转的劝谏,“弗辱”指的是不因自己的德行让父母受辱,“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侍奉父母,遇到父母有不对的时候,要委婉的劝说,倘若自己的想法父母没有接纳,仍旧恭敬地对待父母,不冒犯他们,不让父母感到难堪,不令父母蒙受耻辱,自己内心忧愁但是并不怨恨。另外,《孝经?谏诤章》中讲:“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为子女的,不管父母的见解是否符合时宜,若只顾一味的听而不加劝诫,就会陷父母于不仁不义之中。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孝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论语》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啊!别人对于父母兄弟对他的夸奖没有异议。
(三)尊亲。
首先,“尊亲”在《论语》中体现为真诚对待父母,不让父母担忧,却时刻惦念父母。“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里仁》父母的年龄生日,儿女都应该谨记在心,一方面为父母高寿而高兴,另一方面又因为父母高寿而恐慌担心;“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父母仅仅为子女的疾病而发愁,不要让父母为其他事情操心、担忧。其次,尊亲应该和颜悦色,深爱至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也说明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是很困难的,究其原因是子女没有对父母真正的深爱,深爱才会尊重,尊重才会和气,和气才会孝顺,“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最后,尊亲体现在持之以恒的继承优秀德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父亲在世时,可以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若他能长期继承了父亲合理的、优秀的行为志向,那也是尊亲的一方面,是孝的体现。孔子在这里强调,子女所继承的一定是来自于父母亲合理的、优良的部分,而不是随意地、不假分辨地全盘接受,全盘吸收。这是对后来人认为孔子的孝是愚孝的有力反拨。
二、孔子思想中“国家”之孝。
行孝是为政的特殊形式。在孔子看来,为政不一定要做官,行孝也是为政。孝顺父母,有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也算是参与政治了;同时,上至君王下至百姓,能以身作则孝敬父母尊重兄长,推己及人爱护其他人,无疑有利于社会和谐。
(一)忠孝相通。
孝是仁的主要内容,在家是孝,上升到国家则体现为“忠”,《孝经》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曾子养老》讲“孝子善事君,悌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悌,可谓知终矣。”“夫惟孝者,必贵本于忠。”孝是忠的起点,忠是孝的起点,把对父母的“孝”转化为对国家的“忠”,把对家的责任感转移对国的责任感,这是儒家孝道观的一大特点。如何才能“忠”,君臣如同父子,“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为人君正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朝堂之上,君王、臣子各司其职,退居家中,父亲、儿子各尽其责;君王就要做君王该做的事情,体恤人民,臣民才会上行下效,做好本职工作,对君王尽忠,这体现了孔子“孝”思想的“双向对等的德行原则”。
(二)推己及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尊重兄长,推己及人也爱别人的父母、尊重别人的兄长,如果人人都这么做,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良好的秩序,人人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责任,《孟子》云:“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学而》中提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无论是否在父母身边,都寡言少语,诚实讲信用,广泛的爱护其他人,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仁者爱人,“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那么,我们的小家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安定有序。
三、“孝”的反思。
孔子“孝”的思想以及后世儒学对“孝”的发展与继承,不可避免的存在陈旧的思想,不适用当今社会,因此,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孔子“孝”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十八大人大代表刚提出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还应为我们所用。关注空巢老人,善待老人,维护家庭和谐;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泛爱众”,在全社会倡导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维护社会稳定,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让它成为民族团结、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2]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
[3]生、陈美兰,《礼记孝经》,中华书局。
[4]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中华书局。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六
【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10.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1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孔子学琴教案篇十七
正确认读课本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读熟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生词。
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电脑出示孔子画像。
师:同学们,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孔子。你对他有所了解吗?(学生展示资料)。
幻灯片介绍孔子的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孔子一生热衷于从政,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教育方面。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由贵族专职人员垄断世袭。孔子首创私人讲学风气,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从政的人才,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著作有《论语》。
2.师:孔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作为?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内容一起走进孔子。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孔子向谁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结果怎样?(课文主要讲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学琴的故事。向师襄学习。学琴中他刻苦练习、不断追求新的弹奏境界。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生字、新词标出来,我们等下来学习。
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指导读音,口头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厌倦(juan)诚恳(ken)热情洋溢(yi)沉浸(jin)抑(yi)扬炉(lu)火纯(chun)青师襄(xiang)戛然(jia)而止体恤(xu)。
如痴如醉沉浸抑扬炉火纯青。
三、引导学生分段。
我们回到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段是介绍孔子学琴的?(2-6段)。
1.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应该分成几段?怎么分?
(两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一段)。
2.那第一段写什么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
3.第二段呢?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写的是孔子不断学习,认真揣摩乐曲,终于使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受到老师的夸奖。/孔子学琴的经过,孔子学琴经历了四个层次。
四、深入课文,分析课文。
1.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讲述了孔子的`老师夸奖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孔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进步的,最后使自己的琴艺达到最高境界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孔子学琴”部分,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出孔子学琴的几个阶段。
2.学生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孔子学琴的四个阶段:
时间孔子弹琴的程度孔子的想法。
4.引导朗读,促进理解。
师:下面我们来走进课文,近距离地感受孔子对自己严格要求,看他是怎样一步步地对自己提高要求的。
师:我们来品读第二自段,首先请几个同学来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来读师襄的话,一个同学来读孔子的话语及动作,另一个同学读前面的情景描写。(读完后请同学评价孔子的态度)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师: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这次他看到孔子的琴艺又是怎样的呢?
请两个同学,一个扮师襄,一个扮孔子,表演他们的对话。师评价孔子:孔子真是不断对自己提高要求(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读完后提问:孔子在弹琴时不但要求自己学会曲谱、掌握技巧、领会思想,还要求什么呢?(悟到作者)设计意图: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师:他最后悟到了吗?是谁?请一个同学来读最后一段。
孔子能从乐曲中悟到作者,你们能做到吗?可孔子做到了。
师总结:学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我们也看到了孔子能把事情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不断地对自己提高要求,最后才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5.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体会出孔子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我们以后的学习当中也要像孔子一样有这样的学习态度)。
师: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很想知道这首孔子学的《文王操》到底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同学们想不想听?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吧。(听到下课,就停止。如没听完,请同学们去网上搜来听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1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