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崛起、发展和衰落的各个阶段。在总结中,可以采用排比句和比较句等修辞手法,增加表达的效果。%20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教学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
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
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
自由读六组词语。
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
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
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
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
自由读。
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
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
理解诗歌的内容。
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
全班朗读比赛。
集体评议、交流。
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写好钢笔字。
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
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
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
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
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一)谈话导入。
(二)学生讨论交流。
师创设情境。
1、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学生评议。
5、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
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二、学写毛笔字。
本次练习写左右结构、中间大或中间小的字,例字是“撒、鞭”。
讲解:这类字比较特殊,属于左窄右宽型,右边实际上又是左右结构,平时我们都把这类字分为左中或结构。
学生练写。
教学后记: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二
3、让小朋友看看书后回答:书上有什么车?(书上画着什么车?)。
4、师展示不同车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5、学生看书自己说说书中图画中所画车的的名字。
6、练读词语:
(1)、师:你会读哪些车的名字?
(2)、指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师出示卡片,让生反复集体认读。
指名读词语。
齐读词语。
7、完成第一题第一部分练习。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a、学生齐读题目。
b、师:这个问题要求大家做什么?
c、生:要连线。
d、师:怎么连呢?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完成第一题第二部分的练习。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名口头回答:消防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救护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引导学生说说其他种类的车的作用。
9、师:除了这些车,生活中还有什么车是用来做什么的?
10、拓展训练:
播放其他种类车的图片,问:这些车是用来干什么的?
11、出示哭、笑脸图片: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师:小朋友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三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区别形近字;能正确地搭配指定的词语。
3、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必将”和“各种各样……多得数也数不清”造句。
4、能给古诗填写诗句。
5、能阅读用并列段式写的一段话,说出短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电的用处的。
1、教学第一题。
答案:翻(滚)、(巨)石、富(饶)、海(滩)、威(武)、山(崖)。
2、教学第二题。
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让学生说说上下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打算怎么样记住他们。
3、教学第三题。
正确地搭配词语,训练学生的预感。
a、自己做练习。
b、师生一起分析答案。
4、教学第四题。
要求补充的内容要合乎情理。
5、教学第五题。
a、“必将”是指事物一定将要怎样发展变化。
b、用“各种各样……多得数也数不清”造句时,要注意句子所叙述的事物是各种各样的,而数量上又是多得数也数不清的。
6、教学第六题。
要求为两首古诗补写上第2、4句。
7、教学第七题。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读懂并列段式段落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四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说话:即席演讲。
8、学写毛笔字。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教师指出,“不”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读音也有不同,那么,“不”字的声调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自己先默读第二行词语,自己读一读。
(4)请同学说说“不”字的声调与它后面一个字的声调的关系。
(5)教师归纳小结。
(6)学生齐读8个词语。
2、反馈练习。
四、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这样的成语,并简要地说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检查这些成语是否符合本项的练习要求。
3、练习。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来。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再请学生读这两个句子。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练习成语,要求读正确。
(2)全班读成语。
(3)让学生结合查字典说说成语大意。再读一读,体会每一行的两个成语是承接或相近的关系。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说说这道题有几个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古诗。
(2)让学生尝试了解诗意。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正确地理解诗意。
(4)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5)让学生练习背诵。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什么叫即席演讲?
2、指导。
(1)请学生读题目内容。
(2)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并让学生尝试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练习。
(1)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说一说。
(2)推举代表在全班面前说一说。
(3)公布即席演讲结果。
二、教学第八题。(略)。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五
本课课文通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太行抗日根据地刚建立初期,陈赓将军领导的八路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自觉维护集体纪律的故事,说明了纪律的重要性。
本课贯彻《大纲》高年级教学要点第六条关于“知道纪律和秩序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保证,在学校要自觉遵守纪律、维护集体纪律,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育,可结合《小学生守则》第七条进行教育。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六
来源:
教学要求。
1.能按笔顺书写本单元所学汉字。
2.进行有关形声字的字词句训练。
3.熟记成语与儿歌。
4.按从外到内的顺序,练习书写三框儿的字。
5.口语交际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清笔顺。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所有生字。
3.请同座位的小朋友先检查一下画五角星的字是不是记牢了。
4.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画星的字是否会了,并小结检查结果。
5.师:刚才老师让同学们先解决了前几天学习中记得不牢的字,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互相提问,检查是否能用正确的笔顺写字。
三、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同学们你们先自己读一读题目。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转盘,谁会读这个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丁和谁交上了朋友?
3.出示词语:
4.指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5.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委有趣。
三、拓展练习。
1.师:在汉字中类似的形声字还有不少。
讨论:
2.提问:你能找到以“青”你基础字的形声字吗?
3.自己用这个方法再认识一组字,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学写铅笔字。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学习成语歌。
(2)学习儿歌。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复习以前学过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今天,我们学写字,看看这些有三框儿的字就按什么顺序书字。
(3)出示:同。
3.练习。
4.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让学生说说题目有什么要求。
二、指导。
1.(出示图一)图上的王洪是怎样看书的?
2.(出示图二)图上的李良是怎样看书的?
3.(出示图三)图上的张海是怎样看书的?
4.(出示图四)图上的韩小是怎样看书的?
5.分成四人小组讨论:谁的姿势正确呢?
三、拓展训练。
1.请三按图意表演,其余的小朋友们如果你看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2.组织学生发言。
3.小结:在生活之中我们要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保持好自己的眼睛。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读书姿势呢?
四、练笔。
你想对这些不良看书习惯的同学说什么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七
1、了解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唐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
〖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二、学习《渡荆门送别》。
1、教师朗读或学生听录音。
2、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名学生读,要读出思想感情,齐读诗歌。
4、《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5、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的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6、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延伸〗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出现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
在崭新的环境里一切都是新奇可喜的,就会产生敏锐的感觉,如李白在荆门以东见到的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在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这饿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假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我们见到的则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在山地,我没就只能见到:山高月小。
7、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8、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9、〖拓展〗朗读杜甫的《旅夜书怀》,找出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旅夜书怀(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0、齐读,背诵这首诗,指名学生背诵。
11、总结。
——《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说白了就是“水送人,人思乡”。
12、发放课堂练习。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八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秋天刚刚离我们而去,大家有没有好好欣赏欣赏今年的秋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有关秋天的唐诗《野望》,再来回顾一下这秋色的美!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请学生自告奋勇背诵这首诗歌。
2、集体朗读诗歌,正音。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回答,并注意易写错的字。
东皋:作者归隐之地。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依:归依。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4、学生自由选择两句诗文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对诗句。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集体诵读这首诗歌,感受一下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本诗通过对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苦闷的心情。
三、走近作者:
那么,王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爷爷。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而这首诗歌就是他托病辞官归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四、细读课文,赏析诗句: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思考:(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以同桌、前后桌就近共同探讨解决,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准备发言。)。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东皋”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也隐隐传达出作者的归隐之意。
既有所望必有所见,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内容呢?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注意“树树”和“山山”传达出的景色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讲解。“树树”是每一棵树,说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连山,层峦叠嶂。这两个叠词用得非常好,写出了秋色的苍茫和广阔。)。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这两句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很好,对牧人与猎马进行了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几个词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可以试着换个词,却是不能够的,看似很俗,细想起来那画面却是如现眼前,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所以作者的用词是自然而精警的。
(引导学生归纳这两联的写作手法,体悟作者光色交融,远近交错,动静结合的写景妙笔)。
如果作者能与他们谈笑风生,共享成果那该是多么惬意啊。但他认识这些村人吗?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这里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而且还要跨越两千多年去寻找知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旷古的落寞,旷世的情怀啊!
五、精读课文,写作探究: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诗歌讨论思考:(就近讨论)。
1、本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它在诗歌有什么重要作用?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一改南朝以来诗风的奢华艳丽之风,给人以朴素清新之美,“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很是难得。
2、这首诗是唐诗中的什么体裁,你怎么看出来的?
这首诗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律诗特点)。
六、作业:
将此诗中写景的名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课堂语言描述的基础上再扩展,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写景小散文。
(在写作业之前,同学们先讨论交流一下改写的想法,互相启发一下思路,这样写起来会更容易些。)。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用心品味诗歌语言,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歌颂过春天,表达对这个季节的喜爱之情、留恋之情等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咏春的诗歌,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自读,培养语感。(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3、点名朗读,同学纠正。
4、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思考:(1)通过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信息?
(2)此诗写的是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三、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放声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师巡视,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明学生描述诗歌景象。
3、作者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四、三读课文,品味探究:
1、齐读诗歌。
讨论:(1)诗中为突出早春的特点,描写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2、本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哪句?
4、师生共同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进行排列。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课堂训练。
1、朗诵诗歌。
2、以本首诗为例说说律诗的特点。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用自己的话对《钱塘湖春行》进行描述,写在作业本上。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
走着走着,周围的景象竟然全部都消失了,脚下的地面,星空和月亮,全部都变成了漆黑一片。“大家小心!”冷冰幽刚喊出来,剩下的三个人就从她身边消失了。此时此刻,四个人各个都被分配在一个漆黑的‘密室’,只不过,‘密室’里没有门,没有窗,四个人就像盲人一样,什么都看不见。准确的说,是什么也没有。“糟了!”洛风伊说道。“夜影是想把我们一个一个解决!”可无论她怎么大喊,都无法传到其他人的耳朵里。没办法,管不了别人至少先要自保,[金属]构造成盔甲和剑,在脚下安装飞行启动器,随时保持着警惕。慢慢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忽然,她摸到了一扇门的把手,顿时犹豫了。
开,还是不开?
六年级:栾晓雨。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一
1、我会写本课8个生字。我能坐姿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2、我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护士对工作认真负责。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不同的语气,了解女护士对工作认真负责。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熟知目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6课《第十二块纱布》。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
1、幻灯片出示词语。(先齐读,再每组5、6号开火车读词语)
2、检查读课文。(一————八组3号读课文,要求读书姿势正确,读音准确、声音响亮;二————九组2号评价)
3、出示本节课目标(齐读)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快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的两个人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学生读文理解)
2、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女护士的认真,负责?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指导学生找到第三、五、七自然段。)
(1)先出示第三自然段,指生读,说一说你是怎么感觉到女护士认真的?
a “严肃”说明女护士认为事情怎么样?
b“盯”和“看“一样吗?(突出女护士看得非常认真,所以后来才坚决地说拉下一块)
c“十二”和“十一”块对比,结果怎么样?这样行不行?为什么?
读出女护士的严肃。
(2)我们再来看看女护士的第二处表现
出示第五自然段,指生读,说一说你是怎么感觉到女护士认真的?
“高声抗议”向谁抗议,为什么?
“清清楚楚”和“清楚”比较?
读出女护士的高声抗议。(师范读——指名读)
(3)女护士的抗议,外科专家接受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命令”一般都是谁会对谁命令?为什么外科专家会对女护士用命令的口气说话呢?(理解第二自然段)
女护士应该听吗?(应该)可是女护士听了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第七自然段)指生读
理解“毫不示弱”和“不能这样做”
读出女护士的毫不示弱。
3、面对这样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女护士我们很喜欢的她,难道外科专家就不值得大家喜欢了吗?最后一段,(指生读)
第十二块纱布到底取出来了吗?在哪?为什么外科专家不告诉女护士?考验的结果满意吗?(欣慰),所以他向所有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4、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年轻护士坚持原则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格。
三、总结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容不得半点马虎,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还记得为大教授指出错误的华罗庚吗?)
在学习上也要认真仔细,不马虎,要对自己负责任,并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字的占格和间架结构,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重点指导:即:左高右低。将:左窄右宽。而:四个竖笔的长度不同。
责:上宽下窄,第三横稍长,下面的“贝”一定要写在正中间。
3、注意个别的字的写法,注重体现汉字的对称美及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4、学生独立写字。写四个后小组进行评议,说一说优缺点,互相提醒写字方法。全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优秀作业。(给评为写字小明星的同学鼓励加分。)
5、扩词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二
在高尔基的名着《童年》的第十二章中,他讲述了一段“我”在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的丑事,描写了一段“我”黑暗而悲惨的童年时光。“我”的母亲给我找了一个继父和祖母,他们对全家人很不好,大家都厌恶他们。为了生计和母亲的婚礼,“我们”不得不卖掉原来的`房子,买了两间小黑屋,过上了痛苦的生活。后来,“我”上了学,但却好几次因为不守纪律,差点被开除。“我”还经常与别人打架,偷家里的钱。这些丑事让“我”感到后悔和痛苦。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会做丑事。有些人敢于面对它们,战胜它们;有些人则不敢面对,不愿提起。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我们要想从人的记忆、从灵魂、从生活中将它们连根拔起,就必须从头了解事实,用心灵和意志去战胜它们。虽然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种种坏事,但在这个世界中生长着无数善良,我相信,善良终将战胜邪恶。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三
第十二章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
“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可以说,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和母亲之间。也重点写了上学读书,特别写到一位热爱儿童、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四
1.学习《第十二块纱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人物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自信精神及护士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中的道理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读中感悟,联系生活谈感受
(板书课题:第十二块纱布)一块纱布很小很轻,这是哪里的一块纱布?它重要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短文《第十二块纱布》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抽读。
学生记忆字形,师指导书写。
1.指名学生分片断朗读课文,出示课件,说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2.提问: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护士反抗外科专家?
3.学生交流讨论:严肃高声抗议毫不示弱
4.进一步追问:这些词语是女护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的表现?
这些词语表现女护士怎样的品质?
女护士是怎样对外科专家说的?
5.学生讨论汇报
6.指导学生朗读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说一说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3.说说为什么外科专家称女护士是“合格的助手”。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和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段。
3、认识多音字“担”和“大”,会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的个别朗读和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
2、通过学习本课,拓展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何面对权威,如何对自己认真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年轻护士坚持原则,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格。从她出于对病人的健康负责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行为中受到启迪。
这是发生的医院手术室里的一个故事,我们来读一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本课生字及两个多音字。遇到困难小组内交流解决。
2、小组内检查认字情况,并奖励认字星。
1、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年轻的护士和有名的专家在争论什么?
他们在争论第十二块纱布到底在哪。
2、同学们,这个护士和专家的地位是怎么样的,读读课文中的句子。(第2段)
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
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
3、面对这么有名的专家,护士还是勇敢地指出了他的错误,让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看看护士是怎样坚持原则的。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3~7段)
重点理解:严肃地盯着、高声抗议、记得清清楚楚、毫不示弱=
4、面对权威年轻护士却是如此的坚持原则,你觉得护士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的健康负责,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人。
5、直到读到最后一段,我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指名读一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专家的意图。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容不得半点马虎,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还记得为大教授指出错误的华罗庚吗?)
在学习上也要认真仔细,不马虎,要对自己负责任,并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
1、分析记忆字型,了解间架结构。
2、注意个别的字的写法,注重体现汉字的对称美及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3、描红写字,小组互评。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六
1。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和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段。
3。认识多音字“担”和“大”,会用不同的读音组词。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指名读和分角色读,并指导学生进行勾画笔记,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年轻护士坚持原则,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格。从她出于对病人的健康负责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行为中受到启迪。
体会年轻护士坚持原则,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格。从她出于对病人的健康负责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行为中受到启迪。
激趣引入:
这是发生的医院手术室里的一个故事,我们来读一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不需要太花哨的语言,给学生制造一种严肃、认真的气氛。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本课生字及两个多音字。遇到困难小组内交流解决。
2。小组内检查认字情况,并奖励认字星。
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年轻的护士和有名的专家在争论什么?
他们在争论第十二块纱布到底在哪。
2。同学们,这个护士和专家的地位是怎么样的,读读课文中的句子。(第2段)
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
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
3。面对这么有名的专家,护士还是勇敢地指出了他的错误,让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看看护士是怎样坚持原则的。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3~7段)
重点理解:严肃地盯着、高声抗议、记得清清楚楚、毫不示弱
4。面对权威年轻护士却是如此的坚持原则,你觉得护士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的健康负责,勇于向权威挑战的人。
5。直到读到最后一段,我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指名读一读。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专家的意图。
自主识字,合作交流,适当的评价奖励。
整体感知,了解到本文是主要围绕这第十二块纱布来作文章的。
让学生体会到护士与专家地位的悬殊,为下文了解护士的向权威挑战做铺垫。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读法,让学生从同学和自己的个性化朗读中体会护士的坚定和对本职工作的认真负责。
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体会到护士的出色,让学生对护士产生敬佩,并像他学习。
使学生了解前面只是虚惊一场,是教授在检验他的助手是否合格,体验教授的良苦用心。
拓展延伸: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容不得半点马虎,那作为一名小学生的你们,应该怎样做呢?(还记得为大教授指出错误的华罗庚吗?)
在学习上也要认真仔细,不马虎,要对自己负责任,并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
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总结不足,确定目标,争取进步。
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型,了解间架结构。
2。注意个别的字的写法,注重体现汉字的对称美及错落有致的韵律美。
3。描红写字,小组互评。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将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5、熟记成语。
6、朗读、背诵古诗《大风歌》。
7、口语交际:学采访。培养学生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任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3项练习。注意要看清题目要求。
二、教学第一题。
1、出示教学内容。
2、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型。
3、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出来。(鹭、嵌、璃、像)。
4、讨论该怎么写,让学生说说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
5、学生描红,从字的整体入手,并注意整体布局。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一些繁体字。
2、说说你发现了汉字简化的基本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的主要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大批繁体字。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比较,认读。
6、运用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本题该怎样练习(先补充完整,再归类)。
3、四人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4、交流。
(1)补充完整词语:
昧堂贯巷舍战跳状采己恒致私市焕。
(2)根据要求归类。
a优秀品质:拾金不昧严于律己大公无私。
b精神集中: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c人的精神好: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d担惊受怕的: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惊恐万状。
e坚持不懈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f人特别多的:济济一堂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5、反复诵读,积累词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
2、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
3、学生读题,体会前后句子中的联系。
4、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自行填写。
5、学生自由朗读填好的句子,检查修改。
6、交流评议。
(1)“无论……都……”
(2)“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3)“只要……就……”
(4)“……因此……”
二、教学第五题。
1、复习。
2、学习。
(1)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2)理解词义。
a你能说说哪些成语的意思?
b提出不明白的成语,交流讨论。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有条理。
娓娓而谈:形容不断地连续讨论。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有气势。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常浮夸,不切实际。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谈论。
拾人牙慧:比喻袭取他人的语言或文字。
老生常谈:比喻常说的老话。
(3)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这12个成语都和说话或谈论有关。每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且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字相同。)。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5)熟读成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复习前四组所学过的诗歌。
2、学习《大风歌》。
(1)简介。
《大风歌》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在安徽宿县西打败黥布叛兵后路过家乡沛县,和父老乡亲一起饮酒欢庆胜利时,即席吟成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2)自由试读,指名读。
(3)读懂诗意。
兮:相当于“啊”,海内:四海之内,指全国。
安得:怎能得到。
(4)诗意:刘邦得了天下之后,感到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在全国有了很高的威望,这时怀着自豪感回到了家乡。但整个国家尚未巩固,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勇士镇守四方!
(5)反复朗读,注意停顿。
(6)熟读成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让学生看《新闻联播》、《大写真》等电视节目,观察记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采访的。
2、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的节目。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将其表演给同学看。
(2)说说从同学的表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3、指导。
(1)你是怎样理解采访的?什么是采访?
(2)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集资料。
(3)小结:采访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因此,采访前要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模拟采访。
(1)请你选择一名同学,列好采访提纲。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
(4)出示一些句式。
“请……”“你(您)是……还是……?”“……好不好?”“……是不是……?”“也许……吧?”“……是吗?”
“如果……”“……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不可以?”
5、小结。
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个有意义的事,请同学们都试着来当学校小记者。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能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4、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有关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5、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
2、能按制定的字各组成3个词语;能仿照例子减缩词语。
3、能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的句式和“专心致志”“兴高采烈”“不顾一切”写句子。
教学过程 :
一、第1题。
1、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2、写词语,注意“藏、凳”不要写错。
二、第2题。
1、说说课文里学过的有关词语,再口头组词。
2、选择3个写下来,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第3题。
1、理解例句的意思。
2、说说,并写下来。
四、第4题。
1、明确题意,让学生知道写句子的要求是什么。
2、让学生充分思考后指名试说,并评议订正。
3、写下来,反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2、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有关格言和谚语,了解其教育意义。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
一、第5题。
学生独立参照例句改写句子,然后相互检查,引导生自己订正。
二、第6题。
告诉学生这几句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很有意思。读读背背。
三、第7题。
明确题意后,读读练习题中的5个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思考5个句子的顺序,最后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1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