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热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8:25:16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热门18篇)
时间:2023-11-25 18:25:16     小编:文轩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能够清晰地阐述事实、数据和分析结果,使得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相关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有效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为何而写这份报告,以及目标读者是谁。其次,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分析数据等。然后,我们要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排序,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结构。最后,我们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编写报告,注意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一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有目共睹,我们西平县也发展起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发展依旧会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就要探寻关于人民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民生。

民生,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住环境的建设投入。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我现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益显现。

在我的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我县的民生问题有待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设施方面。

1: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目前我现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突出。很多村庄的公共设施很少,道路情况很差,有农民负担村组道路经济负担大。

2: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共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失修,人畜破坏后基本无用。而根据我的观察,县城里的一些公共设施也几近无用,近年来,县城里的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但对于我们农村来说,还要有很大的改善。

(二):就业方面。

1:就业困难依旧是城乡的一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农村的就业困难人员大多由于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再就业的难度较大。近几年来,我县的发展较快,企业工厂也逐渐增多,缓解了一部分的就业压力,让一部分人员能在家门口工作,守着自家田地的同时能有一份额外的收入,缓解经济的负担。

2:就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很多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技能培训,其次,农村现。

在还是自行耕种,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说,生产力较为低下,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育方面。

我县早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向“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在其他方面不太有优势,没有什么自己的特长。

(四):社会保障方面。

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不过,在这方面,我县已有很大的改善,养老保险已经在我县实行,老人已经能按时领导养老金,这方面我县做的还是不错的。很多老人都说养老保险让他们的下半辈子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

(五):社会安全方面。

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农民增长。农民群众反映,持续上涨的农业化肥等使得农业成本提高,物价过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进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安全之网,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改善的具体就是要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建立征地农民长效、稳定的收益机制,和社会救助机制。把上级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及时执行到位,并做好宣传和督察工作。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加强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体贴和关怀。把基层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好,争取早日得到解决。

社会事业社会化,只要对人民有利,对社会有利,政府就要放手让社会组织去做,政府也要对此详细了解,以确保对人民,对社会有利,要有周密的规划。要制定政策,搞好宣传,把对人民,对我县农村的发展有利的事业落实到位。

在农业方面,要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三、总结。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有所改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居民生活水平。

最后我在这里表示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朋友和领导,谢谢你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农民很艰苦,由于学历和能力的不足,使他们不能从事高科技工作,只能干苦力挣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的知识,努力奋进,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二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先后到xx、xx、xx、xx等区县农村了解情况,又到市工商局对口扶贫的xx区铁锋乡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活动,在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工作作风的同时,以进村入户、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思考。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在全国率先免去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广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农合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领导。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舍,我强烈感到“两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春潮涌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靠一亩三分地,分户经营,小打小闹,解决温饱尚可,却难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彻底改变农村刀耕火种、土中刨食的传统农作方式。当前,农村通过干部带头帮促、农户自发探索,种养殖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例如万州区铁锋乡在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胡椒、杨梅、油桐、青蒿、茯苓、栀子花、野鸡、山羊、肉牛等20余个品种,但由于缺少大的产业规划,种养殖分散,生产粗放,形不成产业“链条”。该乡桐元村支部书记谢家宽同志就深有感触地讲:“我们村的红阳猕猴桃品质非常优良,就是规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应,只有大规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划,涉农部门从宏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布局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市还是区县层面的规划,都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还是一片茫然。建议市发改委、农委、农综办等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抓好和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交通优势、水土条件、产业基础等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特别是种养殖业区域布局项目要具体,具有操作性,每个项目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在制定发展项目规划后更要抓好实施,无论是公司加农户还是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都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加强规模和集约经营的引导,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形成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和地理标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加强资金帮扶、物质帮助,对解决贫困户当前困难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把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提升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治本之策。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贫困户获得救济慰问的机会较多,一些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纷纷争戴“贫困帽”、抢着“吃救济”,导致认定贫困户、低保户已经成为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建议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探索改进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适当减少单纯的救济式行为,把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搞活市场流通、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大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新建住宅增多。在“两翼”地区,许多新建的农民新村宽敞亮丽,新落成的民居星罗棋布。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占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还是火柴盒式的单面瓷砖房子,布局结构不合理,零乱无序,和大自然极不协调。虽然市建委和部分区县建委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印制了特色民居图纸并免费提供,但许多村民不知道,也没有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景观规划意识,把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用来修了一堆垃圾建筑。建议市城乡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两翼”农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后子孙后代生存问题,搞建设一定要集约用地,少占良田沃土。同时,要大力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仅经济适用而且美观舒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以达到“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大格局。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严格农房审批程序,做到一户不漏的从房屋选址到建筑风貌全过程监管到位。

村容镇貌体现农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乡差别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调研中看到集镇和农户“脏、乱、差”比较普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杂、厕厩不分的现象较突出,当地农民群众已习以为常,部分乡镇干部也视而不见。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把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广大农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洁净家园”的村容镇貌整治行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五个重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力争通过一两年的集中整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卫生习惯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让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把xx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人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三

根据县委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房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17年和2017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农村民生工作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代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17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房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农村民生工作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积极创新民生工程投入机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近两年来全市民生工程累计投入43亿元。20xx年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一、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改善民生

(一)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目标,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20xx年用于解决农民出行难、饮水难等民生项目的投入达到5.3亿元,占农村民生总投入的37%。一是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建成通乡公路130.6公里、通村公路1322.5公里。近三年累计建成通村公路5244.5公里,在全省率先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任务,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目标。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去年新建、改建水利工程5128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平方公里,改造开发中低产田土7.46万亩,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综合考评一等奖。三是解决农民吃水难,努力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完成红层找水打井3.7万口,解决了12.9万人饮用水困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2.7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二)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20xx年农村教育助学、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等项目投入达1.8亿元。一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两免一补”惠及45万学生,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了城乡卫生资源整合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探索市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县级医院领办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联办村卫生室新办法,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建立甲级村卫生室489个,初步形成农村30分钟就医圈。

(三)以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全覆盖为目标,增强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项目投入达3.7亿元,占农村民生总投入的25.6%。一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去年培训农民工11.6万人次,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53%。二是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94%,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实行零起报线,县级以上起报额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去年参合农民报销费用近2亿元。农民群众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明显减少。三是在安居区试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首批参保群众达5000人。四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区县均建立了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流浪人员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五位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27.0%。五是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131637人,去年累计发放资金5489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41.5元。

(四)以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投入2.3亿元,实施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一是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全面实施“两池六改”,在9个乡镇、40个村的示范带上集中规划新建了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全面推进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建设,目前全市乡镇绿化达标率为49%、亮化达标率为60%、净化达标率为68%、美化达标率为40%。二是绿化造林再上台阶,去年新增森林面积44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1%,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居丘区七市第一名。

(五)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根据县委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的要求,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干部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双深入”活动。为此,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 西充沟村地处**乡场镇的西边,与珠槽沟村、杨柳沟村、降龙村、乃堂坝村相邻。全村现有七个社,耕地面积979亩,总人口1315人,其中劳动力680个,五保户8人,低保户23户。目前,该村外出人口达三分之二,且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

2、 该村的经济状况处于全乡中等水平,因临近场镇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1、 西充沟村现撂荒耕地达数百亩之多。

2、 该村农户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为主,有种植大户只有1户。其余都是小面积农田耕作。

3、 该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大大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节堰2处,全村公路里程达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余为土路。

二、 民生工作落实情况

1、 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已落实到位。

2、 村级活动室已建修完工。

3、 村级五保户供养房屋已俊工,现已投入使用。

4、 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 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 存在问题

1、 村级道路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畅通网络,出行不方便。

2、 产业化工作推进艰难,速度慢。

3、 农民增收渠道少。

四、 存在问题原因

2、 因历史原因,该村的水利设施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筹资筹劳搞水利建设,因外出人员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残,思想又不统一,筹资筹劳几乎成难以筹簇到足够的资金。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也令搞基础建设的土地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二、是产业化结构调整中,技术跟不上,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也难以为村民增收。三、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来作为产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没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也让农户没有信心。四、是土地承包到户后,如有业主想要开发,但土地难以集中集中成片,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 农民增收难,主要因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而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低,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更谈不上增收,因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也缺少业主承包开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无大型水利工程,致使种、养殖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 意见和建议

1、 加大宣传解释力度,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技术。

2、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传统的调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引进业主开发种植和养殖。

3、 政府加大市场销售后续服务工作力度,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4、 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教育动员群众尽量出资出劳,动员成功人士捐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四

2012年11月8日上午9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让全国人民期待的盛会。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

地之一。然而同时由于近几年外来务工人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等教育问题及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作为我本次调研的首个目的地,为了提升调研效率及更加全面的展开调研,我就当地的风俗习惯及农民工聚集的主要地方等展开了前期的踩点工作,这为我今天的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午八点我来到目的地开始调研。在展开调研之前我还是比较忐忑的,因为我之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农民工朋友们的工资被克扣等情况,农民工朋友们与他们的雇主们有一定的矛盾,因此雇主们会非常反对关于农民工的调研或者调查,特别是提一些关于拖欠工资的事情,他们是非常反对的,甚至会引来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一些新闻媒体上经常看到。然而通过调研我认识到我的顾虑是不存在的,不仅农民工朋友们对我非常热情,而且他们的工程负责人对我也非常热情。他们亲切的与我交谈,反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近几年来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饮食环境等相对于往年有很大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工资也增了,居住的环境也变好了,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担心工资问题了,因为他们现在懂得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表明我国的普法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其中还有一个农民工叔叔非常激动说,这多亏党的领导,看了十八大,重点谈到民生问题,它把人民的问题举过了头,替我们老百姓做实事、讲真话、为人民服务,开十八大对我们是最好的了,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希望以后的生活更好,同时他激动地说,“国家强大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才会过得更幸福。”另外在谈及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他们都反应他们的子女上学是个问题,有些学校还不接收外地人,同时学费同自己那里相比也是蛮贵的,另外像我们外来农民工在这里找工作,同本地人在这找工作还是有区别对待的,虽然十八大也提及公平这个问题,但在具体地方实施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听玩他们的话,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希望相关部门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的解决农民工朋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作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某某的一份子,及刚落幕的中共十八大,展开关于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研是我向党献上的最好的礼物。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归根结底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引,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百姓期盼“民”得重视,群众幸福指数再提高。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到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如此的英明决策怎会不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怎会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五

本文目录。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爱村,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农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爱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86条。目前,“三万”活动的入户调查、走访已全部结束,全村377户全部覆盖。现将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爱村基本情况。

民爱村位于大冶市经济开发区罗家桥街道办事处边缘地区,罗金路从该村经过,交通方便,与金山店、还地桥镇交界。3名村干部,1名计生专干,党员21人。有9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4人,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土地总面积3503.8亩,耕地面积3218亩,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216.4亩,非农用地1001.9亩,山场375亩。水资源面积233.8亩,水库一所,面积为157.2亩,水塘面积为76.6亩。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万元,村的人均收入5320元,属大冶贫困村之一。

村负债近20万元(欠建校款和历年村干部工资),近三年来还债二万多元。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二、民情民意情况。

(一)民情民意好的方面。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作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班子年青,有战斗力,干群关系好。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村委会和支委会两委在书记程良顺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不断致富奔小康。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全村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村民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8%以上。

3、社会治安好,民爱村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2、水利设施薄弱。民爱村有一座157.2亩的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但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年久失修,需除险加固;另外,还有部分农田灌溉困难。

3、村小学需加以改造。校舍破旧且面积小,课桌椅也很破烂,教学设备奇缺,教师办公条件也差。

4、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湾、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6、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7、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三、民情民意化解措施。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农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宣讲让农民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民爱村已开始发展吊瓜种植,下一步还将发展100亩金银花种植.要把吊瓜种植和金银花种植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民爱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培育种养基地。市科协决定利用政府设立的支农项目,在民爱村培育吊瓜、紫甘薯、养殖、油菜综合基地。吊瓜目前大冶市只有该村有少量种植,它的市场畅销好,主要产物是吊瓜籽,吊瓜种植适合该村的土壤。吊瓜种植情况:每亩种植40-50株,当年收益:每株产量达到7-8斤,每株产量70-80斤,每斤单价10元,产值700-800元,每亩总产值在4000元左右。紫甘薯也是村民致富的种植业,每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每斤定购价0.8-1.0元左右,每亩产值3000-4000元。油菜基地面积为40亩,可以栽种面积530亩,每亩产油菜籽1000-xx斤,每亩产值在xx-3000元。养殖业(长海龙水库)。该村养殖基地在罗桥、金山店、还地桥三地交界处,交通方便,水面面积230亩,每年产鱼30吨,总产值可达到20-30万元,畅销好,因水库水无污染,水质好,地理位置好。

4、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6、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民爱村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8、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抓“三农”、促增收上。特别是涉农部门和产业发展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加大对民爱村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营销;健全村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电子农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快捷有效的动态信息服务。

四、“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黄石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科协“三万”工作队于3月15日开始在民爱村10个村组的377户村民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多来的入户走访和兴办实事,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1、送政策释民惑,群众反响积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办理低保户的标准,列入危房改造对象所需的条件,计生户所应享受的各种保障等不甚了解的群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基层送政策就显的非常及时,也非常迫切,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工作队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将党的相关政策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对送政策的举措呼声很高。这既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获得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又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严格按政策办事。

2、送温暖聚民心,拉近干群关系。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队为村委会送来电脑、电视;还为村小学送来3台电脑和100张课桌;4月8日,黄石科技馆的科普展览也来到学校,为该村小学免费展出两套科普展。20余件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声光电互动展品和60块栩栩如生的3d立体图片展板备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观看、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市科协组织党员干部与民爱村30户低保户和四户五保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这些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紧紧不放,口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件件慰问品和一份份慰问金温暖了群众的心,使这个初春季节冒着阵阵暖意,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送服务解民难,解决实际问题。4月16日,市科协新任党组书记陈汉钊、主席杨晓梅等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林果专家深入“三万”活动驻点村:罗桥街办民爱村,开展调研和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领导们实地查看了基地的种植情况,详细询问了村干部下一步发展规划,鼓励农户不仅自已要做好、做出实效,还要辐射带动周围农户。随行的林果专家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示范户在吊瓜种植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题,翻开刚刚种下种苗的土层,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吊瓜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因苗指导农民具体实施出苗后的培植和建架技术措施。

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很多群众要求硬化通往村组的道路;兴修水渠,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等等。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工作队能当场解决的均已当场解决,如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的干部同志了解后,随即记录向有关部门反映,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当场不能答复的,记录在案回来后报告上级领导协商后,通过电话或再次走访时答复。工作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过此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民爱村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按照黄石市委“三万”活动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民爱村委会一起,制定出民爱村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民爱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

返回目录。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几点建议。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三)、建议结合实际,加强农村低保工作调研,适当增加享受农村低保名额。

(四)、加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帮助联系务工场所,正确引导和输送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以至少安排20~3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返回目录。

根据县委关于科级干部回出生地帮扶指导工作的要求,3月15日至16日,我回出生地西兴镇居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社情民意,帮扶指导生产。调研中共走访农户11户,座谈居民及“两委”干部21人,提出工作建议4条,帮助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2件。现报告于后。

一、基本情况。

西兴镇居委会成立于xx年,系原八一村分割重组而成,辖6个居民小组,共525户,总人口50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00人。通过多年的建设,居委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西兴居地处原西兴区委、区公所驻地,辖区机关、事业单位多,人口较为密集,商贾较为繁荣,经济较为活跃。,场镇居民人均收入5100元,较增加390元。农村居民利用沿公路、离街近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去年共出栏生猪1500头,畜牧产值达90万元,270名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实现劳务收入近7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增加280元。

基础建设逐步夯实。境内现有村社公路5.7公里,其中西(兴)回(龙)公路2公里,西(兴)高(峰)公路0.7公里,场镇至火盆寨公路1.5公里,至潘家湾1.5公里,基本实现了社社通公路。场镇框架也逐渐拉大,与十年前相比,场镇容量增加了近1/3,xx年开工建设的西华街现已初具规模,街道长830米、宽24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近50户居民以及西兴派出所等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已顺利入住。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居委会“两委”班子齐备,村民小组组长由居委会干部兼任,结构较为合理,现设党小组6个,有党员73名。群众对“两委”干部评价较高,认为该居干部有事业心、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处事,落实惠农政策不优亲厚友,对日常事务坚持分项定期全面公开,群众相信支部、居委一班人,组织的感召力、凝聚力较强。

社会稳定民风淳朴。该居委会虽人员结构复杂,但多年无群访、缠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辖区比较稳定。居委十分重视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对稳定隐患排查调处实行挂社联户和责任追究,特别注重防范和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突发性矛盾,支书、主任总是身先士率亲自到场进行调处,有效避免了矛盾的恶化和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西兴居委会虽然在发展经济、基础建设、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场镇环境不优。多年来,西兴居由于没有一个规范固定的菜市,逢场天菜农和游商占道经营现象明显。由于没有修建车站,客运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也时有出现。新开发的后街由于处于建设中,建筑垃圾堆码及群众的生活垃圾乱扔现象存在。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工商业占比不科学,场镇经营收入总量较低,水稻、小麦等传统种植业主导地位明显,水面养殖和蔬菜种植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农业规模效益不突出。三是群众观念保守。面对强劲的土地优势,群众深感种田不合算,想调整农业结构,但苦于无信息、无技术、无项目,不知从何入手,还怕担当风险。同时,业主难以引进,规模农业难以形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三、对策建议。

西兴发展正逢天时、地利。根据平昌县交通建设规划,平营公路将过境西兴场镇,公路改造完成后,交通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作为场镇居委会,将赢得新一轮发展黄金机遇期。

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充分做好土地文章,积极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地产田改造,出让土地增收益。二是吸收场镇失地农民和失业居民,开办蜂窝煤厂,组建建筑队务工队和流动助工队等村办企业和经纪企业,有序引导场镇劳动力就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辖区经济总量。

培育支柱产业。紧紧抓住辖区人口密集,居民消费需求大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场镇工商业,增加居民经营收入。同时,居内土地平整,连块成片,应加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尝试进行土地股权化,引进业主整体连片开发张家坝,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培育种植大户,为场镇蔬菜供应建设“后花园”。其次是充分运用潘家湾星罗棋布的小池塘发展水面养殖,利用火盆寨山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小家禽养殖,走种、养配套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完善基础建设。村内虽有村社公路4条,但这些道路都是近几年开工建设的,全是毛坯路、泥土路,路状很差,逢雨就“瘫痪”。场镇基础建设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从整治场环境入手,采取项目配套和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尽快硬化西华街,修筑场镇拦山排污渠,改造西回(至达州)出境公路、西高出乡公路和场镇至火盆寨、场镇至潘家湾村道公路,彻底解决“行路难”问题和场镇环境脏乱差问题,树立良好的场镇形象。

注重人文关怀。辖区集中了西兴职业学、西兴小学两所中小学校,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入驻场镇“陪读”现象增多,居委会应倡导人文关怀,充分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促进辖区和谐稳定。

返回目录。

根据《关于xx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鄂办发〔xx〕107号)和《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黄办文[xx]129号)文件精神,黄冈市安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工作组在抓塘堰整治的同时,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结合农村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谢湖村地处麻城市宋埠镇东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镇区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现有耕地1986亩,其中水田1185亩,共有塘堰38口,面积700余亩,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养猪、外出务工为主,水产品养殖、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各类家庭作坊等为辅助,xx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约4100元。

(一)村级积累较为薄弱。谢湖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溃乏,村集体经济经济十分薄弱,集体经济基本无来源途径。加之该村人多事情多开支多,仅有的集体收入还不够办公开支和支付村组干部工资。

(二)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据工作组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议和意见居第二位,仅次于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风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谢湖是农业大村,近几年虽然争取国家水利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沟渠、排灌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环境保护需加重视。经过调查村民对村容村貌整治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错误认识数不胜数。由此导致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随手乱丢、随处乱倒。在村里我们发现,目前垃圾乱倒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倒在远离住处的田沟里,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后,集镇上虽然好一点,但垃圾仍然到处可见,加上现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风化,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占到了32%,足见在民生保障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其一还是宣传不够,由于村民自身原因和宣传手段限制,现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还是点对点的宣传;二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该村家庭供养负担重的困难户、被病残拖累的困难户、老无助的困难户还占一定比例,需要分类关注与帮助。

(五)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相对而言,谢湖村属一个农村文化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村,但由于资金、机制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大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年青人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地下六合彩仍屡禁不绝、打牌赌博的风气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时有发生,需长期予以研究和关注。

(六)村组干部任务繁重。该村有村干部5人,小组干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户数多,干部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尤其是村干部,不仅要面对全体村民,同时要应对县镇各部门,加上目前塘堰整治、党建、公路建设、发展大棚蔬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干部协助,村干部任务十分繁重,检查多、验收多、会议多、接待多让村干部疲于奔忙。

(一)进一步加强谢湖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好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谢湖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务实管用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模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五个基本”为抓手,健全。

规章制度。

积极在年轻农民中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同时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年轻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培养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通过培养吸收年轻人才以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潜力和党员队伍的活力为农民、农村发展致富带好头。

(二)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扶贫点和结对共建机会,要借“三万”活动的东风,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对未纳入整修范围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水利设施的最大利用率。继续争取项目,逐步改造现有沟渠、塘堰、水库等,提高水利设施灌溉利用水平,确保水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大棚蔬菜设施建设,实现蔬菜种植高产高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基于村一级经济积累较为薄弱的现状,建议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采取村收、镇转、集中处理的办法予解决;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办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严把项目审核关、污水处理与排放关,确保农村环境不被破坏。

(四)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使群众对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对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

(五)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是直接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谢湖村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要切实为农村干部减负。谢湖村是大村,人口多,管理地域大,流动人员广,给村干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和压力;同时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大量事务性的检查、验收、档案资料占据了村干部大部分精力,村干部往往疲于应付,建议上级各部门要切实为村级减负,从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多关心村组干部,积极为村组干部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的好环境。同时加大村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为村组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为年轻干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六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爱村,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农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爱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86条。目前,“三万”活动的入户调查、走访已全部结束,全村377户全部覆盖。现将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民爱村位于大冶市经济开发区罗家桥街道办事处边缘地区,罗金路从该村经过,交通方便,与金山店、还地桥镇交界。3名村干部,1名计生专干,党员21人。有9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4人,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土地总面积3503.8亩,耕地面积3218亩,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216.4亩,非农用地1001.9亩,山场375亩。水资源面积233.8亩,水库一所,面积为157.2亩,水塘面积为76.6亩。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万元,村的人均收入5320元,属大冶贫困村之一。

村负债近20万元(欠建校款和历年村干部工资),近三年来还债二万多元。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作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班子年青,有战斗力,干群关系好。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村委会和支委会两委在书记程良顺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不断致富奔小康。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全村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村民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8%以上。

3、社会治安好,民爱村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嘿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2、水利设施薄弱。民爱村有一座157.2亩的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但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年久失修,需除险加固;另外,还有部分农田灌溉困难。

3、村小学需加以改造。校舍破旧且面积小,课桌椅也很破烂,教学设备奇缺,教师办公条件也差。

4、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湾、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6、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7、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农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宣讲让农民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民爱村已开始发展吊瓜种植,下一步还将发展100亩金银花种植.要把吊瓜种植和金银花种植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民爱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培育种养基地。市科协决定利用政府设立的支农项目,在民爱村培育吊瓜、紫甘薯、养殖、油菜综合基地。吊瓜目前大冶市只有该村有少量种植,它的市场畅销好,主要产物是吊瓜籽,吊瓜种植适合该村的土壤。吊瓜种植情况:每亩种植40-50株,当年收益:每株产量达到7-8斤,每株产量70-80斤,每斤单价10元,产值700-800元,每亩总产值在4000元左右。紫甘薯也是村民致富的种植业,每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每斤定购价0.8-1.0元左右,每亩产值3000-4000元。油菜基地面积为40亩,可以栽种面积530亩,每亩产油菜籽1000-2019斤,每亩产值在2019-3000元。养殖业(长海龙水库)。该村养殖基地在罗桥、金山店、还地桥三地交界处,交通方便,水面面积230亩,每年产鱼30吨,总产值可达到20-30万元,畅销好,因水库水无污染,水质好,地理位置好。

4、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6、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民爱村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8、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抓“三农”、促增收上。特别是涉农部门和产业发展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加大对民爱村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营销;健全村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电子农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快捷有效的动态信息服务。

四、“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黄石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科协“三万”工作队于3月15日开始在民爱村10个村组的377户村民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多来的入户走访和兴办实事,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1、送政策释民惑,群众反响积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办理低保户的标准,列入危房改造对象所需的条件,计生户所应享受的各种保障等不甚了解的群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基层送政策就显的非常及时,也非常迫切,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工作队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将党的相关政策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对送政策的举措呼声很高。这既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获得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又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严格按政策办事。

2、送温暖聚民心,拉近干群关系。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队为村委会送来电脑、电视;还为村小学送来3台电脑和100张课桌;4月8日,黄石科技馆的科普展览也来到学校,为该村小学免费展出两套科普展。20余件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声光电互动展品和60块栩栩如生的3d立体图片展板备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观看、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市科协组织党员干部与民爱村30户低保户和四户五保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这些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紧紧不放,口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件件慰问品和一份份慰问金温暖了群众的心,使这个初春季节冒着阵阵暖意,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送服务解民难,解决实际问题。4月16日,市科协新任党组书记陈汉钊、主席杨晓梅等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林果专家深入“三万”活动驻点村:罗桥街办民爱村,开展调研和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领导们实地查看了基地的种植情况,详细询问了村干部下一步发展规划,鼓励农户不仅自已要做好、做出实效,还要辐射带动周围农户。随行的林果专家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示范户在吊瓜种植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题,翻开刚刚种下种苗的土层,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吊瓜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因苗指导农民具体实施出苗后的培植和建架技术措施。

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很多群众要求硬化通往村组的道路;兴修水渠,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等等。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工作队能当场解决的均已当场解决,如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的干部同志了解后,随即记录向有关部门反映,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当场不能答复的,记录在案回来后报告上级领导协商后,通过电话或再次走访时答复。工作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过此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民爱村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按照黄石市委“三万”活动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民爱村委会一起,制定出民爱村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民爱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情民情。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据该村张氏宗祠家谱考证,明朝时期,官府授该村为武官百户营,设有公堂衙门,有判刑杀人之权,因当时该村家户很少,百户营所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乡之多,遂改此村为,民国期间叫乡,后又叫,解放后因村小人少,群众惯称至今。一八年公社化后叫大队,一九八三年建立乡政府后叫村。

1、区位优势。村地处县西南10公里处,距镇区1公里,地域面积12万平方米,镇新的总体规划将村规划为镇区,中州路贴村而过,交通便利,城镇化优势明显。

2、人口概况。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98户1280口人,全村18-45周岁之间人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全村在外工作人员约160人,其中经商20人。全村有低保31户,五保户3户,均为散养老人。

3、土地利用。全村有耕地1200亩,其中流转518亩,已种植树莓10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近年来积极申报一事一议、千亿斤、土地整理等项目,截止目前,全村共有配套机30眼,排河1000多米,基本保证了旱能浇涝能排。

4、基层组织。党总支共有党员44人,村两委干部6人,其中女委员1人。现任班子自2019年组建以来,在村党书记张百有带领下,精诚团结,务实重干,连选连任,群众对干部作风满意度98%以上。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成员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找准定位,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以村容村貌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9年被中共市委评为五好农村党支部。

村主导农业产业为小麦和玉米。全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打工为主,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人口的60%,其中夫妻联手粘地板砖又成为近年来村群众务工收入的主要部分,目前全村共有此类夫妻搭档20多对,年收入达10多万元。全村共有养殖户35户,其中养鸡场20个,养猪场15个,另有特色养殖,其中养鸽3户(500队),观赏鸟3户(4000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其中养殖1家,种植1家。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在5600元左右。

独脚舞,俗名独腿猴,是民间一种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是镇春节文艺汇演的保留节目,目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19年成功申报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来,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整修村内道路1000多米。投资12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1所,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村委会大院建有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计生工作室等。重视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全村共争取沼气项目117户。拆除原橡胶厂(8.7亩)并进行了复垦、承包。新修村外农田道路833米,总投资25万元。争取千亿斤项目,新打机井17眼,配套老机井17眼,地埋管道6710米,地埋线8000米,修成桥涵一座,整修村南道路550米。村内水泥路率90%以上,移动、联通通信设施全覆盖,固定电话、手机、摩托车入户率98%以上,全村有家庭轿车50多辆。建立了垃圾清理长效机制,保证村内环境整洁卫生。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种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家电有补助,农资农机有补贴,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走访的绝大部分农户都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从内心里拥护党的领导。

2、“三农”发展形势好。从走访的情况看,共同点是变化大,势头好,而变化最大的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医、食、住、行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行,镇、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观,村干部素质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病能所医。大部分农民利用农闲或土地流转的机遇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行条件大为改善,代步工具正在由摩托车上升为家用轿车,大多数农户有固定电话、手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电用品。村里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有望建成千亩树莓基地。

3、农村社会治安较好。村民风淳朴,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现象,偷盗抢刑事案件较少,村两委竭力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将民事纠纷、生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社会稳定,一方平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1、农民致富难。没有获得系统性政策信息的平台,相当一部分村民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特长,缺乏适用的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或是因为不懂政策,不清楚农业发展方向、不懂市场需求,不能从政策中抓机遇,只能是望富兴叹,一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群众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是虽然考察了前景广阔的项目,但资金缺口较大,不知道该往何单位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不知道投资的项目还有资金扶持,导致项目发展缓慢或半途而废,不仅没有致富反而欠下累累外债。

2、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全村共有五保3户,低保38户。因病致贫的特困户2户,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救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遇到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症病患,不仅能耗去多年的积蓄,还会欠下累累外债,这样就会造成正常的家庭逐步贫困,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3、政策性信息掌握不深不透,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一是土地流转速度慢,主要原因是农户惜地心理和纯农户思想观念保守,导致特色农业规模不大,土地经济效益提升不明显;二是现有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效应差,产业化农业发展缓慢。

4、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没有村集体企业作为支撑,直接导致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转变干群观念。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项制度”活动,大力推广正能量工作机制,深入学习了解并大力宣讲各项惠农政策各项政策,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五好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执行全面控建办法,创新旧城改造途径。村在全镇的总体规划中属旧城改造区和拆旧区,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工作就是全面控建,大力宣传引导群众入住新镇区,同时引进开发商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老年村,创新旧城改造的发展空间,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

3、加速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立足于农业办工业,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实行市场化运作,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有流转意向的农户占50%以上,今年要选择连片效应大、有发展潜力的地块先行流转,力争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以上,发展生态观光,做大做强树莓产业,倾力打造县千亩树莓基地和树莓深加工基地。二是加强养殖小区的规划改造,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把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城镇化的基础作用。

4、调整农业结构,提升村级经济实力。“春江水暖鸭先知”,招商引资的对象是企业,如果说市场是汪洋大海,那么最熟悉"水性"的,无疑还是企业,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比传统的政府招商甚至中介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世合创办的安达电气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总产值3383万元,实缴税金89万元,下一步,村将围绕安达电气发展电器配套产品项目,切实做好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5、主动做好与上级职能部门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农田水利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6、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工作中凸现的矛盾。我们认为,土地仍是大多数农民特别是纯农户最基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应做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协调处理好各种潜在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尽职尽责为群众解难题,传达落实好群众反映的诸如规划、水利、修路、个人补助等各方面困难,让老百姓和群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党政部门不是“衙门”,能从我们政府和工作人员的高效服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8、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生活质量提供制度和舆论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八

本文目录。

根据县委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的要求,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干部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双深入”活动。为此,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西充沟村地处**乡场镇的西边,与珠槽沟村、杨柳沟村、降龙村、乃堂坝村相邻。全村现有七个社,耕地面积979亩,总人口1315人,其中劳动力680个,五保户8人,低保户23户。目前,该村外出人口达三分之二,且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

2、该村的经济状况处于全乡中等水平,因临近场镇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1、西充沟村现撂荒耕地达数百亩之多。

2、该村农户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为主,有种植大户只有1户。其余都是小面积农田耕作。

3、该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大大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节堰2处,全村公路里程达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余为土路。

二、民生工作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已落实到位。

2、村级活动室已建修完工。

3、村级五保户供养房屋已俊工,现已投入使用。

4、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道路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畅通网络,出行不方便。

2、产业化工作推进艰难,速度慢。

3、农民增收渠道少。

四、存在问题原因。

2、因历史原因,该村的水利设施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筹资筹劳搞水利建设,因外出人员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残,思想又不统一,筹资筹劳几乎成难以筹簇到足够的资金。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也令搞基础建设的土地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产业化工作推进难,主要是因为:一、曾经过去也进行过一些产业化推广,都以失败告终,农民群众已对县委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二、是产业化结构调整中,技术跟不上,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也难以为村民增收。三、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来作为产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没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也让农户没有信心。四、是土地承包到户后,如有业主想要开发,但土地难以集中集中成片,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农民增收难,主要因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而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低,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更谈不上增收,因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也缺少业主承包开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无大型水利工程,致使种、养殖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解释力度,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技术。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传统的调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引进业主开发种植和养殖。

3、政府加大市场销售后续服务工作力度,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返回目录。

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就业锐减……面对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在“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整体带来多方面影响,但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每个个体来说,可谓“各有各难念的经”。新华社31个省(区、市)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访问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调查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受到影响,其中以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居多。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三成的受访者“投资变得更为谨慎”。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则显示,在减少聚会/外出就餐次数、家庭大件消费、旅游消费,以及缩减用于投资/理财的钱、银行储蓄,降低买房、买车的可能性方面,均有接近或超过四成的被访者表示认同。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同时显示,有三成受访者认为“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及家庭房产购置计划影响较大,其中超过二成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

金融危机使经济发展减缓,从而减弱了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1.5%的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攀升,就业困难。其中,56.1%的学生对此感受明显。在调查中,有受访者直言,“儿子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可是找工作实在是难。”

不过,受访者同样体现出乐观的态度,根据新华社的访问调查,17.6%的被访者认为“金融危机为个人创业带来了机会”,11.9%的被访者认为“就业困难促使我更多地充电和学习”。

一年多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并未因金融危机冲击而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调查数据同样反映出受访者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计划有较明显的正面效应。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2.1%的城市被访者在政策刺激下增加了消费,30.1%的被访者认为这些措施增强了他们投资股票/基金的信心,还有14.8%的人感觉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

图表:近六成农村受访者认为农机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新华社发。

在“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国内市场从今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稳,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同时,今年以来,农村市场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点。

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农民感到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大。过去一年中,36.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农民感觉到“价格提高了”的,依次是柴油价格、医药费、肉价、化肥价格。同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价格”——国家的粮食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要是客观因素。七成受访农村居民认为主要是“企业减产、停产、倒闭裁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危机有所了解,但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所知不多。不过,半数以上农民对家电下乡给予好评;国家的粮食直补发放基本到位;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从农机补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家电下乡中面临商品可选择范围少、担心售后服务不好、购买不方便、销售点少、购买手续麻烦等诸多因素制约。在诸如此类的解决民生问题上,希望政府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把好事办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对此,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好消息: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图表:近八成城市居民认为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效果不错新华社发 。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出台的一系政策,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30.1%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费,18.7%的受访者表示“确实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对于15.6%受访者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投资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得到受访者认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加中西部投资,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过九成的受访城市居民认可。

在新华网的调查中,一些网民表示,金融危机只是暂时的,“危中有机”,应当在危机中争取更大发展。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城市居民认为就业、消费、投资、收入水平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近八成被访者相信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会走强。

返回目录。

调研内容:山区社会民生考察。

调研地点:xx镇xx村委会。

采访人物:杜主任。

调研目的:了解当地的“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

前畈村位于xx镇中心地段,是镇政府所在地,与天堂寨风景区紧密相连。全村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2亩,山场面积2.9万亩。辖12个中心组,33个村民组,924户,3512人。该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交通较为便利。辖区内有3所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近年来,前畈村在整个天堂寨镇中发展水平靠前列。

从卫星地图可以看出,xx镇位于三省交界处(xx省、xx省、xx省)深处大别山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地环境。各村落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大致成条带状分布。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一条经过xx镇、xx镇、河镇的盘山公路。距离最近的交通枢纽火车站约98.4公里,约需花费近3个小时,公路沿途两侧为绝壁,地势起伏,弯弯相连。因为修建时间较久,路况一般。xx年前全国人大委员长吴深入大别山腹地考察了景区,为支持当地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投资当地道路建设,加紧改造原有道路。原有道路改造项目今年年底可以完成,同时已经修建了一条从沪汉蓉高速公路到达天堂寨仅需几十分钟的快速通道。当地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目前街道住户已经实现供水,农村住户以山间泉水为主。当地网络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供电基本实现全覆盖,很少会有住户不通电。电视电话尚未普及。生活能源农村主要为柴火,大部分镇区为天然气。因为投入较少,不够重视,后期服务难以跟上,沼气在当地发展利用率不高。而且垃圾处理依然以填埋焚烧为主。新建卫生间少,土厕茅房居多,反映出当地的生活卫生条件依然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

当地外出务工现象较为常见,外出务工人员占当地人口的30%-40%。当地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旅游业,景区对当地吃住还有餐饮影响最大。人均纯收入4800元,在全镇中处于较高水平。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等项目,走旅游兴村之路是未来前畈村的主要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解决当地的交通闭塞问题仍然是关键。

因为地处山区,当地的农业发展以自家经营、自产自销为主,难以实现大规模化集约经营。水稻种植、葡萄、胶瓜为主要农作物。现有初具规模的种养殖业示范基地5处。

在走访中我们欣喜的观察到广场舞之风刮到了大别山区。男女老少在茶余饭后,来到镇中心的广场上,随着音乐欢乐起舞、热闹非凡。这些百姓生活秀显示出农村文化生活的进步。村委会中建设有文化广播站和文化活动中心。因为居民的文化水平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活动中心的参与积极性很小。村委会也在大力宣传,不断创新吸引村民共建文化活动中心,努力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xx村采取4个干部复责一个片区的做法,深入基层,下片宣传新农合政策,为村民讲解政策细节,使新农合在当地顺利实施。现已基本实现新农合全覆盖,有效减轻了当地居民的医疗负担。落实低收入家庭保障,按照不同收入水平每月分别补贴175元、110元、70元。有效解决困难家庭的生活保障问题。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当地辍学现象大大减少,当地学生上大学比例也逐年增加,一个乡每年二本以上学生可达40个左右。

前畈村治安环境总体较好,近年来随着风景的发展外来人员增多,偷盗摩托车发案率上升。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开展,超生现象已基本解决。

杜主任建议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投入,促进农村更好的实现科学发展。比如:在医疗方面当地目前仍没有输血站,农业方面缺乏农业设备和技术人员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当地社会发展的进步。最后是依然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改善山区发展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是xx年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和加大投入,农村社会的发展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xx村的发展是中国众多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实现科学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需要当地人民自力更生结合实际走出一条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业相结合的路。祝愿美丽小城迎来新的发展春天,祝愿勤劳朴实好客的寨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九

根据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市委办组织调研小组到联系的丹溪社区开展民情调研。在走访社区临街店面过程中,经营户反映去年以来客流量不断减少,而房租不降反升,几乎难以承受,而房东坚持房租只涨不跌。调研小组又走访了商贸区、化工路一些店面,发现这一现象较为普遍。经营户与房东之间就租金问题形成了一个无奈的“囚徒困境”(两个被捕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若长期得不到破解,势必影响我市商贸业的持续繁荣。

一、转型升级时期客流量减少凸显,租金压力加剧。

经营户反映,下半年客流量明显减少,同样的店面、经营模式、商品价格,销售额大约减少了一成,而店面租金却普遍上涨了7%-10%,经营压力急剧加大。对于一般零售经营户而言,经营净利润与租金比为1.5:1时,能感觉心理平衡;如果1-1.2:1感觉是在为房东打工;若净收入还低于房租,则认为缺乏发展潜力;如果是0.5:1,则大多数经营户都会选择离开。以社区水果店为例,2间店面年租金7万元,经营毛利20-25%。销售额80多万元,20只有70万元,除去日常经营开支、房租,净利润只有7.5万元。而经营户在续签合同时提出要减少房租,普遍遭到了房东拒绝。

客流量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随着低产值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一大批低技能、低学历、低收入的外来建设者转移到其他地方(年义乌流动人口同比下降约4.6万人,减幅3.34%。流动人口中从事生产制造加工行业的68万人,占51.22%,较20减少了11.8万人)。当然,随着新兴产业发展,也有新的外来建设者涌入义乌,带来新的商机(流动人口中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38.4万人,占28.9%,较年增加8万人,增幅26.34%。大专及以上学历增加了1万多人,上升了0.91个百分点)。改变,需要成本和时间。如果房东不能根据市场形势进行调整,一厢情愿要求保持甚至提高租金,最终经营户只得用脚投票,选择离开义乌。逐步的更新换代一旦演变成短时期内的集体“逃离”,势必对我市的店面商铺造成雪崩式的冲击,这对于一个商贸城市而言将会是沉重的打击。

二、房东不愿意调整租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经营户与房东是个利益共同体,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店铺租金本是经营户与房东双方博弈的结果,由市场决定。但在经济转型、市场急剧变化时期,如果双方不能很好应对这种变化,一昧坚持既得利益不肯做出一点让步,最终会使双方陷入“囚徒困境”导致两败俱伤。房东不愿让步原因有:

第一类是盲目乐观,不能察觉发展形势的变化。随着房东经济的兴盛,大多数房东的幸福指数很高,群众开玩笑称,男房东天天旅游、麻将、ktv,女房东则是购物、美容、看韩剧。心无压力,生活固然滋润,却会逐渐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节奏。()一个有趣的对比:经营户每天起早摸黑,辛劳异常,但大都精神抖擞,也经常关注财经类新闻;而很多房东虽然生活安逸,却大都精神不振,少了一股精气神。一个小房东称,他圈子里的朋友一年不看新闻联播、义乌新闻的是普遍现象。很多房东总是认为“房租从来都是只有涨没有跌的,店铺从来不用担心租不出去”。

第二类是怕冒风险,过于注重眼前收益。

去年的“鸡毛换糖”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对房东经济过分繁荣的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也让一些房东意识到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没有城市承载力、竞争力的提升,房东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一些房东尽管也认识到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降低房租、为经营户提供增值服务,才能实现双赢,但真正要进行调价,又放不下眼前收益。有房东就表示,“将来的事说不准,即便降了房租也未必有利,还不如现在多收一点是一点”。

第三类是畏首畏尾,不愿积极改变。

调研中有房东表示,自己怕当领头羊,如果其他店铺租金没有下调,自己下降了很可能会带动周边店铺的整体下降,房东称“那可是要被边上的人骂死的”。于是,经营户和房东都只能苦苦支撑,等待新的转机或是市场最终的“判决”。

三、加强监管引导,努力构建和谐共赢局面。

借鉴经济学思维,破解“囚徒困境”当在机制引导、增进沟通理解、营造“友善”氛围等方面着手,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建立相对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1.通过加强市场秩序监管树立遵守规则的社会导向。当前店面经营户对房东意见较大的是不顾合同随意涨价。如一经营户反映,在化工路租了一间36平方米的店面,当时合同约定连租3年,年租金13万元,每年上浮8-10%,到2012年房价涨到22万元。换个地方也是如此,只好每年换地方,又要重新装修,由此造成时间、财务成本巨大损失。经营户表示,很多房东认为涨价天经地义,想怎么涨就怎么涨,即便工商、法院介入也很难执行到位。一旦发生纠纷,就算赢了官司生意也会大受影响。违反合同随意涨价,不仅急剧加重经营户负担,还会让他们觉得义乌秩序不佳、规范不够,对义乌持续繁荣的信心大受打击。建议从规范秩序树立良好导向的角度,加强监管,打造诚信、公平、规范的市场经营环境,切实维护经营户的'合法权益,增强外来创业者对义乌的信心。

2.创新宣传方式更好凝聚创业共识。以往宣传主要依靠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以正面宣传引导为主。而现实中许多房东生活压力小、收入高,再加上生活习惯、生活圈子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敏感度不高。建议提高宣传针对性,在内容、形式和宣传途径方面有所创新。内容上,尽量用通俗易懂、群众能直观感受的事例,如快餐店客流量、中低端手机销售量、夜市摊位租金等方面的变化,以经济漫画的形式让群众愿意看、能看懂、看了有印象。更好发挥社区的宣传作用,把宣传内容放到社区电梯间、楼道处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等,让更多房东有机会看到。宣传途径上,更加重视qq、微信等新媒体作用,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些外地或历史上因创业创新而成功,因自满守成而衰败的故事传奇,让他们看了有兴趣、有感触。

发展实践早已表明,无论是个人还是地方,一旦失去了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无论多么富有终究都会走向衰败。历史上湖(州)商的兴衰就极具警醒意义(1876年前后湖商鼎盛时期,仅“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财富就达8000万两白银,超过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但富起来的湖商没有抓住振兴民族工业的机会,将大量的资金流向捐官卖爵、修园建楼等非经营性的领域,并以上海为中心的房地产行业作为最大的投资。如四象之一的刘墉家第四房就在上海出租房屋700多栋,房租收入达到每月5万银元以上,按当时购买力计算约相当于现在的350万元。到了20世纪代,随着技术革新人造丝大量涌入市场,湖州七里丝简直没有机会在市场上竞争。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白银汇率大幅波动,对出口影响巨大,盛极一时的湖商几乎是一夜之间走向没落)。

3.增厚创业氛围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亲和力。与经营户访谈中,一位来自潮州的陈姓经营户有两句话让我们悚然动容。一句是:“如果义乌经济环境不好了,做生意的人看不到希望,就会选择离开,那时义乌就真成了底特律了”。另一句话是:“现在义乌的一些房东、富二代,上午10点前电话都打不通的,你们义乌既没有海(不靠海)、又没有田(空间小),如果再没了吃苦拼搏的精神劲,以后靠谁(什么)来发展?”这两句话真是让我们深受震撼。去年“鸡毛换糖”再出发解放思想大讨论,让“新奶酪”、“中国的底特律”、“温水煮青蛙”、“房东”等成了群众口中的热点词汇,也让外来创业者感受到义乌再出发的热切愿望。他还表示在报纸上能看到很多外来者成功创业的事迹,让他们觉得很暖心,也感受到义乌的开放包容和对外来创业者的尊重。建议主流媒体能多关注、宣传一些白手起家、创业小成的典型事例,更好展现义乌亲商重商的发展氛围,增强义乌城市对广大创业者的亲和力。同时,通过宣传身边艰苦拼搏的青年小人物、创业小故事,进一步激发义乌年青一代的创业激情,让他们认识到光靠父辈留下的财富难以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唯有积极进取创业创新方能担起发展的历史责任,赢得真正的尊重。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

根据市委、市政府“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黄石信用社组成驻桂花村工作队,深入保安镇桂花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桂花村地处保安镇保安湖畔,紧邻南阳村、大垅村。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湾,总户数547户,人口2478人。

2、基层组织。

桂花村现有党员35人,占全村总人数的1.14%,其中外出党员6人,占党员总数的(下同)33%,30岁以下党员5人,占3.1%,60岁以上党员78人,占65.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90人,占7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9人,占24%,女党员6人,占5%。村委班子5人,支部班子4人(兼职)。村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3、经济状况。

何庄村现有耕地3296亩,其中水田1779亩,旱地1517亩,主要农产品有茅菜、大葱、通菜、芹菜梗、绿苹果、辣椒、欧洲萝卜、莴苣、青豆等,农村人年均纯收入2850元。村办企业有何庄一砖厂、二砖厂。现有五保户28人,村级债务100万元,是一个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村。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向市、区及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组织群众投劳投工4万个,新修村组公路10条16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70%,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大力开展改水工程,积极筹措资金,铺设自来水管道10.6公里,使村民用上自来水。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全村共检修泵站4台(套),改造当家塘3口,清淤渠道400余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湘莲700亩,培育发展养殖大户5个,户均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3、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向上争取资金2万元,维修学校危房12间360平方米。为引导农民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姜洪斌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建沼气池20口、垃圾池20个、卫生厕15个、猪圈牛棚10个,建起农民文化小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投资8万元,将方家湾建设成为全镇的示范湾。

4、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参加新农合3180人,占总人数87%;全村16岁到60岁村民为3028人,60岁以上领取社会养老金590人;参加社会养老人数174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1%,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和养老难问题。在全市推行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农户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何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生产灌溉用水困难。何庄村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2条水渠。由于年久失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同时因汉鄂快速通道项目征用土地,何庄村民已基本上无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目前正值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费用。

(二)村组、自然湾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从调查走访情况看,部分村组、自然湾的塘堰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虽然市政府在2006年制定了《鄂州市塘堰清淤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塘堰清淤改造的有关扶持政策,并且在2008年,将重点塘堰的清淤改造列入了市政府当年的10件实事之一,筹集了一定资金,但无法全面覆盖到各个村组、自然湾,村集体、各村组也无力自行组织清淤。

(三)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室是我市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是村民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办理生产生活各类事务的主要平台。应当看到,何庄村便民服务室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服务范围延伸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村民小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除了以上一些共性问题,调研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村民反映的如20组村民杨笛珍家因病致贫的情况、方家湾急需配置新电机的情况等个性问题。

三、解决对策。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我们将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与当地区、镇以及村组一起,针对何庄村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加以解决:

一是积极协调水渠改造修缮事宜。由何庄村对水渠进行实地测量,提出具体改造修缮方案,估算建设资金。倒排工作时间表,加大与汉鄂快速通道分段项目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快速通道项目部对水渠补偿和修建尽快到位,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对属于市政府确定的清淤改造重点范围的塘堰,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对目前尚不能列入政策范围的塘堰,引导当地村民出工出力组织自行改造。

三是认真指导帮助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积极争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奖励政策,进一步改善村级便民服务室硬件设施;指导和帮助便民服务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项目代理服务运行机制、便民服务工作责任考核制度等,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积极解决个性问题。对调研走访中了解的一些群众因病致贫、生产生活设备添置等个性问题,确定具体责任人员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跟踪办理。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一

按照我镇“三入三送”活动工作的统一部署及“十查”要求,驻村工作组在镇纪委书记***同志带领于20xx年x月x日下午入驻该村开展活动。自工作组进驻以来,一是召开村干部、小组长、党员大会,落实每位成员20户农户定点联系包扶对象,建立《联系户基本情况登记簿》;二是召开工作组成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及相关事项;三是由村干部带路分头挨家挨户走访并分发《政策法规简明读本》600余册,制作并发放“连心卡”300多张,发放慰问金4000元。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社情民意,虚心向群众请教,倾听群众的呼声,用心思考一些问题,对全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做了一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臵。

**村地处**县**镇镇中心,辖版图面积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0.8平方公里。该村经济发展极度缓慢,农民收入主要务工和种地为生,稍灵活点的则外出打工。村级经济收入薄弱,几年来,借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东风,大部分村民纷纷自主创业,劳动力更能发挥作用,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群众安居乐业。

2、人口概况。

**村具有村小组20个,1145户农户共4500人,其中五保户23人,低保户174,计生困难户147人,优抚对象10人,贫困学生26人,其他类815人,外出务工人员685人,村情民意较好,无上访人员,产业大户15户,人均年纯收入1923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

3、基层组织。

全村共有党员45人,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6人,60岁以上的党员有27人约占60%,党员年龄偏老,女党员只有2人;村“两委”有干部5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人,平均年龄47岁。

二、群众反映的情况。

通过“入户走访”及民意调查表的'汇总,建立民情台账,可以看出,一是群众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好,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生产、生活条件较以前有了提高;二是当前干部队伍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亲民、爱民、帮民的观念进一步强化,使人民群众感到欢喜,几年来,县、镇干部到群众家走访的次数多了,与群众打交道的态度好了,为民办实事的作风实了,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群众感到较满意;三是当前社会大局日趋稳定,社会治安秩序已经有了较大好转,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全、安定、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群众也感到欢喜;四是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五是该村自然资源贫乏,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很少;六是全村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资金、技术、信息“三缺”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七是有的农民无就业技能,一时也无法改善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入户走访和民意调查表的归纳,我们了解到**村村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居民区改建工作。

2、高龄老人养老问题。

3、低保困难补助标准偏低。

通过一个多月来的驻村生活,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发放民总调查表,公开承诺践诺等形式,虚心听取了群众的意见,了解了群众的困难,并根据自己的权限做了一些帮扶工作。

1、为该村***等20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及慰问品,真诚地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他们关心。

2、维修好了拦河坝启闭闸。

3、新建好了中坝河堤。

4、通过协调,由公路局出资修复铁了下水泥断裂路面。

5、整修好村委员至卫生院老路。

6、调处**公司工业用水引水工程用地补偿。

**村的发展任重道路远,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农村发展和谐稳定新方法、新途经、新模式,多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扶助,让群众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二

今天是4月16日,星期六。这是省委开展“三万”活动以来,我第五次进村入户。与前四次相同的是不打招呼、不要陪同,走进农村、进入农户访民情;不同的是前四次都是坐小车进乡村,这次则是坐公共汽车先到红安县城,再转乘中巴车去七里坪镇郑必高村。兹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如下。

公共汽车里的对话。

我在长途汽车站买了今天下午2:30由黄州开往红安的车票,票价40元。我提前10分钟上车,找到座位后将行李放在旅行架上。司机韩师傅和售票员吴女士都是红安人,韩师傅是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快言快语的人。在开车前的间隙,韩师傅一边吆喝去红安的旅客赶快上车,一边不时地打量着我,并对我说,好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我。我们的对话由此开始,有时我问他答,有时他问我答。售票员吴女士也不时插插话。

我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跑长途的?”

他说:“我是从1995年开始跑长途客运的。”

我又问:“跑长途客运年收入多少?”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说:“小本生意,养家糊口。”“买一辆车要花25万元,要跑4年多才能回本,再跑三四年后,又要换新车,一辆车只能跑8年时间,到手的钱没捂热又要全投进去,手头紧、压力大。”接着他又说:“现在跑长途客运有两难,客源很少难赚钱,油价上涨难赚钱。”

到了2:30,韩师傅准时发车。车出黄州城没有走高速公路,而是走老路。

我不解地问:“为啥不走高速?”

他答道:“走高速要收费,成本太高,要赔本。在平时淡季里,有时一趟车只拉一两个人,就是走老路也根本顾不到成本;有时为了多拉一个客人,常常转到新洲城里去找旅客。”

我前边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在我与韩师傅的对话中,她认出了我是市委书记。韩师傅一听说我是市委书记,便说:“难怪哟,我怎么觉得这么面熟,原来是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从油价谈到票价,从撤除公路收费站谈到为民谋利。虽然他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也不显拘谨。在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中,不时穿插着我与年轻姑娘的对话。

我问她:“你们学校怎么样?”

她回答道:“还行。就是缺少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她接着说:“我们学校初中还没有开音乐课,全校有1400多名学生,还没有学生活动的操场。希望刘书记多关心二程中学。”

交谈中得知,她也姓刘,和我是本家,是红安二程中学的英语老师,毕业于华科大武昌分院,充满着朝气。尽管学校当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她总是一脸的笑容,似乎擅长用笑声说话。我从她的笑声中,看到了80后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黄冈老区的希望与未来。

车子一路前行,我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沉思。这是我当上市级领导干部以后第一次坐公汽下乡,我似乎找到了年轻时代骑自行车、坐“狗跳”下乡的感觉。坐公汽的感觉真好!在欢笑中了解民情,在平等对话中掌握民意,直截了当,没有“向您汇报”、“向领导汇报”之类的粉饰与拘谨。如果不是有今天乘公汽下乡的经历,我怎么知道跑长途客运有“两难”?我又怎么知道像二程中学这样的学校还缺乏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这次公共汽车里的对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真话在老百姓的心中。一句“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让我反思。这说明我平日与老百姓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少了,如果能把这句话变成“在田间地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经常见到你”,该多给力啊!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农户袁桂满家中唠家常。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程后,下午6时许,我来到了重点贫困村郑必高村。

郑必高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部,全村1517人,331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被列为全省贫困村整村推进的重点村。

进入郑必高村,落日的晚霞浸染着袅袅炊烟,村前的池塘倒映着农家院舍,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动感美。

我沿着“回”字型池塘走进了村民袁桂满家中,她正在收拾桌子,等老伴回来吃饭,大儿媳在厨房忙着做饭。

“老乡,咱俩唠唠家常!”我拉着袁桂满的手,与她一起坐在一条长板凳上。

袁桂满老人今年62岁,满头的白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我问袁桂满老人:“您的孩子多大?”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长大成人了。大儿子和儿媳在东莞开了一家美容美发院,小儿子在县城打工,小儿媳在县城照顾孙子上学,女儿和女婿都在县城打工。”

我又问袁桂满老人:“您的身体怎样?”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的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病,得了糖尿病、冠心病和肾积水,经常头晕,做不了事。”接着她又说:“我的身体不好,我怕拖累孩子,就扛扛算了,不去住院。”“我不能给孩子们有什么帮助,但我不能拖累孩子呀,孩子们找一分钱都难啊!大儿子虽然好点,但那也是他们的辛苦钱。小儿子生活有点困难,女儿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是靠租屋结婚过日子。我又怎么忍心花他们的钱诊病呢。”

我说:“不是有新型合作医疗吗?”

她说:“合作医疗报一部分,自己住院还要出一部分。我没有什么给子女的,就不忍心用他们的辛苦钱。用他们的辛苦钱,哪怕是用一分钱,都是割我的心头肉呀!这不,大儿媳听说我生病了,专门从东莞回来照顾我。我帮不了他们,反而拖累了他们,心不甘啦!”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伟大的母爱!

我听后一阵酸楚,连忙从荷包里掏出500元钱送到袁桂满老人的手中,并告诉她为响应这次全省开展“三万”活动,市中心医院派来了最好的医生为村民义诊,免费检查,免费送药。袁桂满老人高兴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在广播里听到了,明天就去看医生。”

接着我又问:“您当前在生活上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袁桂满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水。我们村最缺水,吃水要到2里以外的河里去挑。现在孩子们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到外挑水吃很困难。”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三

在参加三万活动走访的8户农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户四口残疾人家。户主叫王学兵,是一个聋子,老伴是个哑吧,生有一儿一女,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当我们在村干部的引导,登上数十级高低不平的山阶时,来到了王学兵的家。这是一座面积不大破烂不堪的土坏房。一个清瘦的穿着破旧的衣服蹲在门边的老大妈,斜眼看着我们。村干部走上前去,与她比划了比划,大概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她家里来客人了。她笑咪咪地走过来,用眼神扫射着我们来的每一个人。因为无法交流,只能听村干部对家里的情况介绍。这是一个在南背村极其困难的家庭,家里种有二亩地,由于缺少棒劳力,勉强能保住口粮,家里也无任何其它现金收入。

我走进那破旧的土坏房,阴暗的房子里透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房顶上几根梁柱看起来随时都要倒塌,墙壁四处都能看到蜘蛛网。我朝西边的房间看了一眼,里面仍着一床床肮脏的棉被,没有见面可以算床的床板,没有一样能够入眼的物品。

走出阴暗的小屋,我的内心十分沉重,与屋外明媚的阳光形成强烈的反差。在离我们生活城市不远的小山村,还有生活如此贫困的农民。能够吃好饭,穿暖衣、住间房大概就是他们的最高标准了。与我们同去的80后的记者也一直也我交流着他同样的感受,第一次与如此贫苦的农民近距离接触,心灵是一种震憾!

我们把慰问金交到了哑吧大妈的手中。她笑嘻嘻的打开信封,把漂亮的人民币拿出来看着,不停的笑,不停的笑,笑着看着我们每一个人。那笑容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同她一起笑起来。当我们离开她的家时,她仍然笑着与我们招手,那眼神久久都不离开我们的身影。当我们走出十米开外的地方,我回头看了她一眼,她依然笑着与我道别,我感觉那是对我们再次造访的期盼,那是一份农民对党的关怀的期盼!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四

一清早,在架机取水的工地醒来,睁眼仍见天边红彤彤的一片朝霞,看来老天爷仍然没有一点下雨的迹象。这样的日子,屈指数来已近一月之久。素有“鱼米之乡,旱涝保收”的三洲镇,今年也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百年不遇的旱情。其主要原因,是垸外长江的水位低于内垸老江河的水位,而不能有充裕的开闸引水进行贮满灌溉造成的。加之持续的晴热寡雨,致使三洲镇近十万亩农田干枯缺水,仅有的老江河贮水在近三周时间的猛排抽灌下,已显水紧鱼跳之势。鉴于这种情形,沿湖的泵站或者电排站只能采取二级取水的方式抽水灌溉了。

我们三洲镇财政所“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全体同志日夜坚守在抗旱的工地,到今天为止,伴着灯火通明、机声隆隆已经度过半个来月的不眠之夜。尤其是我们“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家君同志(三洲镇财政所副所长),那布满血丝的双眼和早已溃不成声的嘶哑喉音给工作组驻点村的群众留下了感人的一幕。当所包驻点五弓村的医务室医生李如庆得知情况后,带来了几片润喉片和一瓶眼药水,才有点疗效后继续忘我的工作。记得今天一早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都起来,赶快分头通知下沙村和五弓村的支部书记,迅速组织精干劳力来湾港泵站(三洲镇最大的电排灌泵站)扩挖引河,否则,随着河水的不断降低,就会出现机泵导汲不到河水而停机的严重事故。”

险情就是命令!在三洲镇这块有着无比光荣的“98抗洪精神”的地方,曾经涌现出无数个类似胡建成李向群的抗洪英雄和楷模!独特的自然环境也滋生了一群具有顽强拼搏意志的干部与群众,在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愈显英勇之气威武之魄,紧紧的拧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直到彻底的战胜灾害为止。

我们工作组共有3个人,年龄最小的同志叫杨帆,刚调来不久,却在这次抗旱工作中表现尤为积极,组织劳力累计近千人、搜集抗旱器材大约五吨左右,另外还上传下达、互通信息、任劳任怨......通过这次抗旱工作确实锻炼他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协调能力,可谓受益匪浅。最值得一提还是我们三洲镇财政所所长熊国万同志,他对我们“三万”活动工作组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经常对“三万”活动工作的进展和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询问和督促,尤其在这次抗旱保丰收的严峻形势下,为我们3位在工作组的同志充满信心、鼓舞斗志取了关键性作用。而且在资金方面给所驻村拨付了一定数量的抗旱专款资金,同时对驻点村的每个特困农户给予了200元的特困补助金。赢得当地群众的拍手称赞,真可谓雪中送炭解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粗略统计,此次抗旱的成功,直接受益耕地面积7万亩,挽回的损失大约一个亿,其中夏粮夏收作物2万亩;棉田1万亩;早、中稻4万亩。同时也解决了沿沟渠村民和畜牛的饮用水问题以及部分养殖农户的水源问题。最有成果的还是省委省政府此次宏观部署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它让千万万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与关怀,同时也使很多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到基层去养成吃苦耐劳、落到实处的优良作风且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密切拉近了干群关系,为建设富裕的新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齐心协力共创美好的未来,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五

(2009年4月20日)。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永善建设,最近,我先后深入分管部门和乡镇,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16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村居民点实现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5%;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设有卫生所,90.11%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2399名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4.5%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饮水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绝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钢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群众饮水隐患,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质下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饮用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障率不达标等不安全饮水人口5.2万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县城多户居民中,约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113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2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工作基础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就业比较困难。

二是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臵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是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一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4二是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1678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6.21%。其中:企业职工690名,自由职业者988名,暂无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

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7年在我县全面运行,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0.11%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6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一是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二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7、2008两年农资价格比较:2008年种子上涨了20%,化肥上涨了18%,-8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增强部门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继续进行民生工程考核评比,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类工程项目严格按规范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补助类工程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扩面提标”,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完善并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医疗卫生类工程要立足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明晰产权,改善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类工程要强化规划,统筹推进。项目争取加大力度同时有效整合叠加,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效益。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好亟待改善的民生问题。县委政研室和责任单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发现民生改善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好。

四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保障。预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倾斜,同时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落实,按时序足额拨付资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督查考核,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民生工程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

五是改进和深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总结。

宣传工作经验,将惠民政策措施、民生工程实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务求人民群众了解、理解、监督和支持民生工程实施,努力营造民生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努力增强民生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六

老庄村现有耕地面积5082亩,可灌溉面积1200亩。村民小组12个,总户数529户,总人口2098人,劳动力81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8人,低保户229户,低保人口数569人,低保贫困户35户,低保贫困人口62人,五保户3户,五保人口3人,有残疾人家庭30户,残疾人口数34人,有外出务工人人员家庭220户,外出务工人数260。

二、发展情况。

村到镇已通一条5千米水泥路,村内有2个小组之间已通水泥路,还有10个小组未通水泥路,未通水泥路路程达20千米。已接通自来水户数为282户,仍有47户未通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为96%。

已经完成电力改造小组有4个,有8个小组未完成电力改造。完成危房改造的贫困户有20户。

全村主导产业为中药材种植,辅助产业为养殖业。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数3个,入户农民18户。村上建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站,而且设备齐全,有农业技术人员2人,县乡技术指导员2人。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5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500亩,其中政策性保险350亩。

全村缺乏文化活动广场和健身器材,有一个12平米的行政图书室,图书数量600册,通宽带户数为8户,通广播电视户500户,有中小学1所,在校学生144人,在校教师10人,幼儿园1所,有幼儿79人,幼儿园教师3名。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适龄儿童学前入园率97%。

公共卫生室面积60平米,有执业医师1人,垃圾堆放点4个,有卫生厕所户数50户。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098,参合率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73,参保率96%。

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为60,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数为6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6人次。

双联惠农贷款发放1户,贷款总金额20万元,金融机构普通贷款发放180户,总金额900万元,政策贴息资金20万元,有村级金融服务网点1个。

村两委人数7人,有党小组5个,党员总人数57人,其中男52人,女5人。有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80平米。

三、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老庄村村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生产灌溉用水困难。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石门水库和一些水塘。由于年久失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虽然通过“挖万塘”活动,挖通了14口水塘,但还有很多塘堰和水渠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和灌溉功能。马上要进入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塘堰和水渠修缮费用。

(二)村组级断头公路硬化未连接,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虽然村级公路基本完成硬化,但大部分村组公路硬化还未连接到位。原因是难以申请到硬化指标,要村民全筹资难以解决。

(三)农村种植养殖收入微薄,山区耕地将有被荒芜的危险。目前,在农村种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少部分妇女儿童,生产力低下,经济作物黄芪等价格不稳定,耕种收入既微薄,又很不稳定。再过10年左右农村将会出现许多“农民”不会种地、不愿种地的局面,特别是有部分耕地又在山区,不便机械化耕种,将有被荒芜的危险。由于水库和水塘主要用于灌溉,一到耕种季节,就无法保障水库和塘堰的蓄水量,所以养殖经济效益较低。

(四)村容村貌较差,村民精神生活匮乏。由于村民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及垃圾处理设施缺乏,村民乱扔乱倒现象严重,全村环境脏、乱、差。虽然村委会有图书室,但由于年轻人基本在外打工,留守老人文化素质较低等原因,图书使用率低,加上村里无其文化设施,村民农闲时大都在打牌甚至谈码上,文化生活也较单一,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五)留守老人和儿童亟待关注。村里大多数农户的家庭状况都是壮年夫妻或壮年男子到外地打工赚钱,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种田守家,一年只有一两次不长的相聚时间。这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范围多样化,农村人参与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化、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的生活状况值得关注;二是因为缺乏父母关爱和交流,很多儿童不愿与人打交道,性格孤僻。儿童的心理成长问题值得社会关注。

四、几点建议。

1、落实责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将在增加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维护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为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三农”工作,将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建立长效机制,深入基层,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多与群众交流,从实际出发,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村级党组织要站在村级科学发展的高度,认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村情,加强立项工作,积极对上争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2、严格制度,进一步规范农村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目前,双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许多好的政策,如何很好的落实到位,要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能搞少数人说了算,力争让困难群众既得到帮助和实惠,又能让大部群众内心里服气和满意。

3、大力扶持,壮大村民私有经济。要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回乡创业机制,鼓励农民回到自己的土地上。该村打工经商的人多,应充分利用年节亲友团聚的有利时机,吸引有能力、有项目、有资金的村民回村创业。积极主动与信合、邮储等银行联系,在为发展生产获得贷款支持打好基础。积极主动与各职能部门联系,为私营经济发展争取政策、技术、财物扶持。在土地、水电等方面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3、多措并举,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生产,扩大就业,使青壮年无赋闲者;依托骨干,建立组织,传授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添臵设施,举办活动,掀起时尚现代积极向上的文化热潮;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4、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利设施产权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公平公正定对象。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以村务公开的形式对受益农户和受灌农田进行公示,确保不漏户、不漏田。二是签订合同确定权责。通过签订相关权限合同,确保农户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三是民主商议定发展。一方面,由村集体、受益农户自行推举塘堰管理员,建立制度,明确职责,保障日常管护工作不受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当地干群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入股、承包、拍卖、转让、租赁、冠名等方式,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四是完善用水制度和管护标准,力争在工程完工的同时落实管护措施,确保塘堰整治后能管得好、长受益。

渭源县莲峰中学。

2015年7月22日。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七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公示、乡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16年和2016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篇十八

在田地里听到农民的赞许,是一种欣慰、一种动力,更是一种鞭策。

这个春天注定是难忘的。在这个春天里,我和全市广大干部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把脚印“印”在农民的堂屋里,把党的政策送到农民手里,把汗水洒在农民的田地里,和农民心连心,一起播种着希望和未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279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