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撰写报告,可以向他人传达清晰、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和解决方案。在撰写报告之前,应进行多次的修改和润色,以提高质量和准确度。这些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报告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发展研究报告篇一
第七章工控行业竞争分析。
一、重点工控企业市场份额。
二、工控行业市场集中度。
三、行业竞争群组。
四、潜在进入者。
五、替代品威胁。
六、供应商议价能力。
七、下游用户议价能力。
第八章工控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工控产品价格特征。
二、国内工控产品当前市场价格评述。
三、影响国内市场工控产品价格的因素。
四、主流厂商工控产品价位及价格策略。
五、工控产品未来价格变化趋势。
第九章下游用户分析。
一、用户结构(用户分类及占比)。
二、用户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十章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替代品对工控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二、互补品对工控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发展研究报告篇二
在4月2日召开的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会正式发布《20xx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这是自以来的第九次发布。
20xx年,“最互联网城市”深圳是否仍领跑全国?互联网发展呈现哪些新的变化?深圳市网络媒体协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合作,对深圳市互联网发展状况进行延续性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作为中国“最互联网城市”,深圳已经占据互联网发展的制高点。
深圳网民渗透率84.8%,手机上网占96.7%。
在20xx年高位的基础上,去年深圳互联网数据发生了哪些变化?
根据报告,深圳互联网普及率位居全国第一,在全球也处于领先水平。截至20xx年12月31日,深圳市网民规模达到965万,全年新增网民68万,网民规模在20xx年高位基础上继续增长7.6%;网民渗透率高达84.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6个百分点。其中,深圳市手机网民规模达到933万人,较20xx年增长82万人,增长率为9.6%。深圳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6.7%,在20xx年基础上提升1.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深圳十区(新区)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均在93%以上。其中罗湖区、龙华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都在99%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区。大鹏新区手机网民规模基本稳定,其他区手机网民规模均有所提升。
截至20xx年12月31日,深圳手机网民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91.3%,97.5%的网民最近半年曾通过wi-fi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
对标20xx年“深圳人日均‘连网’5小时”数据,去年深圳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35.7小时,与20xx年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3小时。截至20xx年12月31日,深圳网民在家里通过电脑上网的比例为82.6%,与20xx年底相比基本持平;在网吧、学校、公共场所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均有小幅上升,在单位上网的比例略有下降。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网民结构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而深圳网民以20-39岁人群为主,网民年龄进一步年轻化。据统计,20-29岁群体占深圳整体网民的41.8%,30-39岁群体占整体的26.5%;20岁以下群体、40-4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16.8%、11.6%。
与20xx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群体网民占比下降11.4个百分点,网民整体学历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深圳网民中,企业/公司一般职员群体比例最高,为24.1%。
就收入调查,月收入在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为30.3%,在20xx年基础上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个人月收入在5001-8000元、8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分别为23.4%、16.9%,在20xx年基础上分别提升11.2、7.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据统计,深圳网民中,20.6%的人曾通过网络创业,另外28.6%的人在未来一年内有通过网络创业的计划,29.3%的人目前从事的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工作。
深圳网络购物八成用手机。
网络购物越来越成为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20xx年,深圳网民网购花费占日常消费采购支出的比例集中在1%-10%,20xx年,这一比例则主要集中在31%-80%,越来越多的消费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xx年前三季度平均每用户花费为516元,20xx年这一数字增长到606元,增长率为17.4%,20xx、20xx年前三季度移动端的花费分别为225元、414元,增长率为84%,网民在网络购物上的花费增长迅速。
具体分析,截至20xx年12月31日,深圳网络购物的网民规模达到764万人,使用率为79.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4个百分点。而这其中,八成以上主要在手机端购物,其中22.3%的.人“基本都是在手机端网购,电脑上很少买”,另外有61.9%的网民虽然也在电脑端买,但还是“手机上买的多”。网购对深圳市网民购物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网购替代了深圳网民部分实体购物行为。认为网络购物减少了自己在实体店购物次数的群体所占比例为78.8%,较20xx年提升10.6个百分点。其次,网购激发了部分深圳网民的增量消费。因为网购而增加购买了之前没有计划购买商品的网民群体占比为59.4%。再次,网络购物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较大。未来会继续加大网购比例的深圳网民占62.4%。
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除了网购以外,58.0%的深圳网民在网上预约过出租车,51.6%的网民预约过专车/快车/顺风车,21.3%的网民接触过在线教育课程。
在线政务、互联网站、自媒体健康发展。
据报告数据显示,深圳网民中有75.5%的人接触过在线政务。其中,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城市服务平台获得政务服务的比例为59.3%,为网民使用最多的在线政务服务方式;其次为政府公众号,使用率为33.3%,政府的网站、政府微博及政府手机端应用的使用率分别为27.0%、14.6%和15.3%。线下政务大厅、政务热线的使用率分别为24.3%、15.4%。
52.7%的深圳网民最经常访问腾讯网,较20xx年提升10.4个百分点。在深圳本地的新闻网站中,深圳新闻网、搜房网房天下(深圳)的知名度较高,均在30%以上;15.3%的网民经常访问深圳新闻网,9.9%的深圳网民经常访问搜房网房天下(深圳)。
截至20xx年12月31日,深圳网民中,97.7%的人使用微信,其中53.4%的网民使用微信的时间在3年以上;22.2%的网民使用时间长度为2-3年;14.1%的用户使用时间在1-2年;20xx年深圳网民中微信新增用户占比为8.0%。
经过调查统计,36.6%的深圳网民使用微信的频度是“每天无数次”,另外接近一半的用户“每天多次”;每天使用1次及以下的用户占比为13.6%。
自媒体方面,截至20xx年11月30日,深圳市媒体蓝v、政府蓝v和机构蓝v账号的数量分别为522、471和480个。深圳市自媒体(包括个人+群媒体)头条号整体数量为11377个,占全国自媒体头条号数量的3.4%。在本次调查的20个深圳地区自媒体账号中,直播港澳台、深圳百事通、深圳公安在深圳网民中的知名度均在40%以上,排在前三位,深圳新闻网、深圳之窗的知名度都在30%以上,排在第四、第五位;网民对微头条及知名度前五位自媒体的经常访问率都在10%以上。
发展研究报告篇三
有必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每年×市杜鹃花生产总量在1亿株左右,商品量在1,000万株以上,占全国杜鹃花商品量的25%,每年到×游客达280万人次,旅游产业渐成规模,有必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发展果树面积8000亩,水果商品量达到8000吨以上;水产品养殖水面1000亩,商品量可达500吨;无公害蔬菜10000亩,商品量30000吨;花卉面积7000亩,商品量3500万株左右。
2、社会需求。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城郊农业要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要为市民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农产品;要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要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要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3、生态改善。
该园区扩建完成后,植被状况良好,具有水资源涵养保护、调节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达到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效果。
4、经济发展。
园区扩建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人,带动果农增加收入1400万元;花农增加收入5600万元;渔民增加收入300万元;菜农增加收入万元;将吸引社会闲置资金1000万元投入到农业、旅游业发展中,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1800万元。
发展研究报告篇四
项目提出的背景(改扩建项目要说明企业现有概况),投资的必要性和意义、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的预测、国内现有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等、拟建项目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总额、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配套设施情况经过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情况、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条件。
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矿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及水、电等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方案比较与选择意见。
5、设计方案项目的构成(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技术来源和生产方法、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国别,与外商合作的技术方案、全厂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发展研究报告篇五
第一节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x花海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三、项目单位。
四、项目发展内容。
花海观赏区:花海观赏区占地面积600亩,主要进行花卉种植,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旅游服务中心、山顶餐厅、度假别墅、苗木交易中心。观赏是以20万株树桩月季为主题,充分体现出花“海”的震撼和视觉冲击力,配以粉红色波斯菊、紫色浪漫的薰衣草、象征丰收的金色萱草、吉祥如意的万寿菊以及寓意不朽恋情的千日紫等各色花带,带给游客全新的芳香之旅体验!
实地体验区:实地体验区占地4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有机食品连锁超市、特色餐厅。主要功能是让游客赏花的同时,还可以在花田间亲自动手、品鉴参与制作花草茶和精油手工皂、各式鲜花餐食、拍摄浪漫婚纱照片及独特的园艺花雕等现场体验活动,感受大自然的无线乐趣。
旅游休闲区:旅游休闲区占地44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儿童乐园、原乡民宿、健康管理中心、职工宿舍楼、可研综合楼(包含四星级酒店)、温室展厅。其功能是为游客提供餐饮、食宿、娱乐等旅游配套服务,达到留住游客消费的目的。
五、项目提出理由。
六、项目性质。
新建。
八、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含铺底流动资金)2987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6892.2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86.25万元,建设投资中,包含工程费用16752.56万元,花卉购置费26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887.77万元,预备费用1992.03万元。工程费用中包括建筑工程费13605.12万元,设备购置费3041.00万元,安装工程费106.44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
图表5:项目总投资使用结构。
九、实施周期。
本项目建设期分两期完成,其中一期核心功能区2年,建设周期为1月至1月,建设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花卉种植、土建;二期完善景区建设周期3年,建设周期从201月至201月,主要建设内用为配套旅游辅助设施、设备的购置安装工程。
第二节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经济效益。
项目的总投资额为29878.6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5年。经测算,该项目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24%,投资回收期为6.29年(不含建设期),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实施,正是遵循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路线,大力实施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健康发展,通过栽种如各种观赏性花卉,将基地打造成为当地及其全湖北省最大的花海旅游区,可大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生态旅游业不仅是当前我国建设绿色旅游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环境质量重要保障。项目实施可以带动某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增强旅游业在某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本项目建成后必将提高某的劳动就业率,项目实施后解决就业200人,可带动某市种植常规作物的农民转向花卉种植行业,还可辐射周边农民发展花卉种植产业。也将为某提供稳定的税源,增加税收。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一、政策背景。
1、国家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41号。
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该《意见》指出,“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继续发展红色旅游”。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指出,“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等资源,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一批集居住、观光、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村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规范提升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传统乡村旅游产品,大力促进休闲农庄、养老基地、有机农庄、葡萄酒庄园、乡村俱乐部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
……。
2、地方政策。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鄂政发〔〕38号。
206月,湖北省办公厅发布了《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鄂政发〔2011〕38号,其中,“发展目标”指出:
“四大旅游集散中心”其中包括“某—利川”。并强调“充分发挥日益改善的对外交通优势和连接鄂湘贵渝周边区域的区位优势,加强两市对外交通功能和旅游服务功能整合,加快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特别是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共同支撑鄂西南、辐射大武陵地区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六大旅游板块”,其中包括“清江民俗生态旅游板块。包括某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充分发挥清江沿线土苗民族风情和清江山水画廊的资源优势,加快完善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加快开发和提升一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打造全省最重要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
“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包括““土苗清江”民俗风情旅游线。该旅游线将风光独特的“清江画廊”与浓郁醇厚的土苗风情融合在一起,迤俪于“一州两县”(某州和长阳县、五峰县)之间,是x山区的黄金旅游线路。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
……。
二、市场背景。
三、社会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各地旅游景点的修建、出行交通、酒店、餐饮等相关配套不断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确立,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逐渐从无到有,并且成为国民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纲要的提出,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旅游休闲已然成为国民热爱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近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民众出游井喷的壮景便可见端倪。
从景点参观到休闲度假,国民旅游需求不断提升。随着旅游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发展,国民在旅游休闲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多,民众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国民旅游主要是以景点参观为主,“上车睡觉,到景点拍照,回来一问啥都不知道”是这种走马观花式旅游的真实写照。显然,这种旅游方式并没有带给人们期望的享受,人们很快便不满足于这种休闲方式,于是有了更多针对游客需求的体验式度假休闲旅游。
从旅行社报团参加的景点旅游,到现在蓬勃发展的个人游、自助游等,体现了国民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大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打折季出境购物游,黄金周自驾游等,琳琅满目的旅游项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国民也从只为拍照留念的“到此一游”转变为越来越注重心情是否愉悦、身心是否得到放松休养等精神享受。
旅游休闲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还反映了国人精神文化的需求。从不知何谓旅游到全民休闲,从景点参观到讲究休闲体验,国民生活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迁。
四、行业环境。
《环境保护部通报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果生态旅游市场规模日趋扩大生态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经营管理单位为载体的多类型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
……。
第二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本项目建设为现代人提供了良好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之所。
二、花卉生态观光项目效益可观,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是发展第三产业,构建现代经济的客观要求。
四、增加某市就业岗位及实现下岗再就业的需要。
五、项目建设符合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要求。
第三章项目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花卉生态旅游特点分析。
一、花卉生态旅游的涵义。
花卉是指所有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可观赏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旅游指人们为了体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其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体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花卉旅游要求在花卉产业发展中兼顾旅游功能,与花卉结合是旅游明确的主题之一它不但可以游人体会到旅游的快乐,还能在旅途中受到科学普知识的教育;也能体会劳动的乐趣,得到花香及花卉食疗的保健功效,是现代一种新的环保型旅游方式。
花卉旅游是从农业生态旅游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它可以将环境保护和旅游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花卉旅游是以花卉观赏及科普体验为主要旅游对象,以欣赏花卉接受花卉文化熏陶及花卉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旅游形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满足于自然山水的游览和观赏的视觉愉悦,还期望在旅游中有更多的文化体验,这是花卉旅游成为当下旅游业一大热点的原因之一。
1、花卉产业是发展花卉生态旅游的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现代花卉产业开始恢复和发展到90年代,各级各地政府大力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其中花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花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为花卉生态旅游发展奠定资源环境基础。
2、资源和环境是花卉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明显,花卉物种资源丰富。中国应用花卉已有50历史,是世界应用花卉最早的国家之一花卉文化极为丰富,这些使中国享有“世界花园宝库”的'美誉。
花卉生态旅游的载体是花卉,花卉生长的环境条件离不开光、热、水、气、肥等诸要素,只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培育出观赏效果好且适应性强的花卉,并兼用于发展花卉旅游。
3、规划是发展花卉生态旅游的保证。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无序的开发,是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花卉生态旅游要求在花卉产业规划中开展生态旅游专项规划。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指导意见和行之有效的法规,为花卉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吸引投资者参与花卉旅游的开发建设。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完全符合花卉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通过其得天独厚的花卉种植技术为基础,竭力打造千亩花海种植项目,并充分发挥周边土家族的少数民族文化优势,使其花卉文化与中国地方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以政府政策为保证,为花卉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将会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此参观游玩。
三、花卉生态旅游的特点。
1、以花卉生产为基础,以生态保护为核心。
与传统农业旅游、一般观光旅游等旅游形式相比较,花卉生态旅游显著的特征表现为,它以发展花卉产业形成的乡村生态环境为活动场所,以花卉生态景观、花卉产品为其产品的资源基础,并且将花卉生产寄予旅游的资源之中,所以,发展花卉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维持花卉生产及旅游开发的持续性,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2、花卉生态旅游产品集自然景观和花卉文化于一体。
花卉产业属于农业范畴。农业是一个受人类调控的半自然半人工的生态系统,所以,花卉生态旅游必定具有一些自然和人文的特点,而这也正是其新颖和独特之处,不仅能欣赏自然田园般的花海盛景,还能领悟到千百年来人类积淀下的花卉历史文化,如花语文化、种植文化、饮食文化等。
3、花卉生态旅游产品呈季相变化,表现地域性和可塑性。
4、花卉生态旅游活动娱乐性及参与性强。
第二节花卉市场分析。
一、花卉产销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227126.4公顷,比增加115324.2万公顷,增长率为14.6%,销售额为12881124.74万元,比20增加1448568.44万元,增长率为11.2%。
图表10:2009-年全国花卉销售额分析。
由此可见:全国花卉的种植面积连年递增,销售额以平均每年十分百分点迅速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预计未来几年花卉市场将会依然保持这样的良好势头,花卉市场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二、观赏苗木市场分析。
三、2013年花卉生产经营实体情况分析。
第三节中国旅游市场分析。
一、近几年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逐年增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休闲娱乐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之余不可缺少一部分,出门旅游便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国内接待游客数量已达到13.8亿人次,截止到2011年底增至25.5亿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3.2%,旅游市场不断升温。
发展旅游业刺激消费,无疑是中国扩内需、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中国国家旅游局公布《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3全年中国国内出游人数高达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
二、第2季度国内游满意度三连升,在线旅游市场火爆。
三、我国旅游市场状况分析。
第四节某县旅游市场分析。
第五章项目建设地情况。
第一节项目地区自然环境。
第二节社会环境现状。
第六章项目建设规划。
第七章项目用地规划及地点选择。
第七章环境保护。
第八章职业安全与卫生及消防设施方案。
第九章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章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第一节估算范围。
第二节投资估算依据。
第三节投资估算。
一、建设投资估算。
二、花卉购置费。
花卉购置费为260万元,其中包括20万株树桩月季购置费200万元,以及其余品种苗木共7万株,包括粉红色波斯菊、紫色薰衣草、金色萱草、万寿菊、千日紫,以及桂花、红叶石楠、红枫、青枫、红豆杉等乔木品种,购置费共60万元。
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四、流动资金估算。
按照扩大指标估算法,根据本项目经营模式和销售收入的特点,经估算项目经营需要铺底流动资金2978.34万元。详见流动资金估算表。
五、总投资估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含铺底流动资金)29878.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6892.3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86.2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包含工程费用16752.56万元,花卉购置费26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887.77万元,预备费用1992.03万元。工程费用中包括建筑工程费13605.12万元,设备购置费3041.00万元,安装工程费106.44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
第四节资金筹措。
要保证本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项目全部资金有项目公司自筹。
第十三章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一节财务评价。
一、评价依据。
二、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
本项目的资金收入主要为景区门票收入、苗木销售收入、酒店住宿及其他配套收入等,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可达8024.万元年均收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良性的资金链循环。
营业收入估算见下表,营业收入及税金测算具体见报告附表。
三、成本费用测算。
四、利润测算。
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总成本+补贴收入。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本项目无所得税)。
经计算,项目达产计算期内年均净利润总额35239.28万元。利润测算详见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第二节财务评价指标。
第三节项目盈亏平衡及敏感性分析。
第四节财务评价结论。
项目的总投资额为29870.69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5年。经测算,该项目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26%,投资回收期为6.28年(不含建设期),低于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较好。
计算期内各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全部净现金流量看,营运期各年现金流入均大于现金流出,累计盈余资金逐年增加,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
从不确定性分析来看和敏感性分析来看,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第十四章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及规避建议。
第十六章结论。
发展研究报告篇六
1、申报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开业时间、人员总数、注册资金、主管单位名称。
2、企业法人简况(包括学历情况、工作简历、民营企业创立情况)。
3、简述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目前的进展情况、申报专项资金的必要性。
4、技术开发概述;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5、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比较)。
一、申报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人员及开发能力论述。
企业负责人的基本情况、技术专长、创新意识、开拓能力及主要工作业绩。
企业管理层知识结构、企业人员总数、平均年龄;管理、技术开发、生产、销售人员比例;新产品开发情况、技术开发投入额、其中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是否设有研究机构。
2、企业财务经济状况。
年末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固定资产总额、总收入、产品销售收入、净利润、上交税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本权益报酬率。
3、企业管理情况。
企业管理制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产权明晰情况;经营网络建设、企业信用等级、企业商誉、企业获奖情况。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1、产品和技术开发论述。
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本产品知识产权的情况介绍,关键技术及创新点新颖程度和难易程度的论述,研究(制)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产品的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包括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研究开发论述。
2、技术成熟性论述和产品可行性论述(此内容仅限于产业化项目填写)。
技术成熟阶段的论述、有关部门对本项目技术成果的技术鉴定情况;该技术进行生产条件下小批量、小规模试生产的情况;本项目产品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的情况;小批量试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成品率;本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的考核情况等。
3、本产品对国家现有规范、标准的符合程度。
三、产品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应说明调查数据及选用的预测方法)。
1、国内外市场调查和预测。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目前主要使用行业的需求量,未来市场预测;产品经济寿命期,目前处于寿命期的阶段,开发新用途的可能性。
本产品国内及本地区的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开工率;在建设项目和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时间。
对本产品质量、技术、性能、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对预测产品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的可能性,分析本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国家产品出口及进口国对进口的政策、规定(限制或鼓励)。
分析本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及防范的主要措施。
2、产品销售预测。
本产品推销方式和保障措施,相应预测营销费用。
3、产品方案、建设规模。
产品选择规格、标准及其选择依据。
生产产品的主要设备装置,设备来源,年生产能力;本产品不同规模的效益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四、原辅材料。
能源供应。
论述本项目所需重点资源、原辅材料、能源用量的来源、供应情况等。
五、项目实施方案。
1、技术方案。
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的`标准等,进行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装置的方案比较;从产品质量、原材料要求与单耗,主要技术参数、单位能耗与综合能耗、投资、技术先进性可行性等方面评述。
2、项目准备。
本单位已具备的条件,需要增加的生产条件,包括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目前已进行的研发、技术、生产准备情况。
发展研究报告篇七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近日对我区现代都市农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今后思路和工作重点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合肥四城区中,包河区农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最大的农村和农业人口。近年来,我们坚持合肥现代滨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基本形成了“田成坊、林成网、路通渠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本格局。
第二,生态休闲旅游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季湖滨旅游节、大徐葡萄节、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日,打造全省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大围镇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农家乐示范点”、“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
第三,新农村建设引领全省。“徽派、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独具特色。神府、墨滩、东城等十个村被评为省市级示范点,大徐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称号。
通过开展“清洁家园、绿化村庄”专项行动,实施文明农村建设四年计划,村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水果、种苗、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大徐土地整理、牛叫大徐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但与现代湖滨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相比,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发展正处于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过渡时期,途中存在粗放农业与精细农业并存,区域内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存在矛盾;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水污染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快速推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构建适合合肥现代滨湖城市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落实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为满足滨湖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应将都市农业作为现代滨湖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使包河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继续深入开展“绿化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突出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园林”的特色和亮点。加强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推进十五里河、汤溪河、巢湖沿岸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向集中居住区推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网络、信息网络和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加强农村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加快村内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大徐土地整理工程、牛叫大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1万亩大徐防洪标准工程、张旭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为起点,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给排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全面启动文明农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村庄”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有效改变了中偏远郊区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的“脏乱”面貌,力争用两年时间把所有行政村建设成为文明村。为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照明、墙面美化、环境卫生、清洁卫生”的目标,村内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了环境整洁、秩序有序、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貌。
加快农业生产园区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中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促进蔬菜、水果、种苗、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比较效益。在发展模式上,应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吸引农业投资,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发展重点方面,我们将重点发展董大伟、牛叫大圩、马尾、大张伟四个圩区的功能开发。根据各圩区的产业特点,董大伟力争打造“湖滨后花园”和“中国最美丽的湖滨城市花园”;牛叫大圩结合实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设施园艺和种植业以及高端服务业;马尾以绿色港湾公园建设为龙头,打造集居住、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滨水公园。翼城镇大张伟依托万亩速生林基地,大力发展森林培育经济,努力打造市民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
从营销包河的战略高度,深度挖掘区域农业旅游文化资源,推出“春湖旅游节”、“大徐葡萄节”、“龙虾美食文化节”三大节庆旅游品牌。突出城市居民需求,大搞“吃、住、游、购、娱”,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注重开发农业休闲娱乐、观光垂钓、采摘体验等旅游产品,延伸开发一批特色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礼品,丰富提升乡村旅游内涵和品位。突出滨湖宣传和包河营销,通过旅游节庆的发展,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滨湖,感受包河的快速发展变化和强势崛起的发展潜力。
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建筑业、商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让失地农民接受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洗礼,逐步将农民转变为农业劳动者;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和互动,直接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营销等服务,提高农业产销水平;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农家乐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水平;培育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协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发展研究报告篇八
包河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城区”,南靠巢湖、东临南淝河、西至派河,位于合肥现代化滨湖新区的前沿阵地和核心区域。全区农田主要分布在大圩、义城、烟墩、淝河、骆岗五处,其中大圩3.8万亩、义城2.5万亩、烟墩2.5万亩、淝河5000亩、骆岗5000亩。
近年来,随着滨湖新区建设的发展,义城、烟墩两街道部分农田已被征用,实际上真正可以发展都市农业的区域主要位于三片圩区内,总面积6.5万亩:一是大圩镇东大圩片区,农田总量3.5万亩,规划为都市农业公园,以发展无公害瓜果菜基地为重点。二是义城镇大、小张圩片区,农田总量1.5万亩,规划为以林果苗木为主体的湿地公园。三是烟墩镇牛角大圩片区,农田总量1.5万亩,主要以现代农业开发为主。这三个片区均为农田保护区,是我区都市农业发展的绝佳建设之地。
(二)水利设施情况。
三大片区内有泵站48座73台套2939千瓦,其中排涝泵站16座26台套1120千瓦,抗旱泵站32座47台套1819千瓦。东大圩片区经过几轮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整治,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比较完成,沟渠路林涵闸配套齐全,水流通畅,农田水利条件较好,圩内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大小张圩片区的沟渠也较为通畅,灌排水基本配套,排涝标准也为10年一遇。牛角大圩片区水利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排涝标准约5年一遇,目前该片区正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仅水利投资一项就占到整个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60%左右。
(三)林业产业情况。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区以增加绿量绿荫、提升绿化品位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城市森林、湖区公园、水岸绿廊、景观大道、生态社区五大重点林业工程。目前全区林地总面积达4.6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6.9%和39.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44平方米,生态环境日趋良好。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少乡村都实现了“村村通”和“路路通”。但三大片区的水系、道路、林网标准还比较低,圩内的水利灌排设施陈旧,排涝标准低,不适应都市农业发展要求;林地和绿地养护管理不到位,公共绿地还存在档次不高、面积太小等问题。
(二)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要发展都市农业,离不开高科技和高投入的支撑。近年来,我区逐年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纷纷在供水、供电、政策性农业保险、良种补贴等方面给予了众多优惠。但由于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等原因,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着知识老化、思想不定、人员不稳等问题,在技术服务时,与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上农业生产效益普遍偏低,许多农民自身认识不足,也纷纷外出务工,造成了全区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都市农业难以快速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全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仅有4家、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存在着规模小、数量少、高度分散等问题,这与都市农业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开发和经营运作等方面存在的显著的不适应性。
(四)农业水利设施陈旧老化。
三大片区内许多水利设施都已运行了二三十年,超出了一些设施的使用寿命,加上管理和维护工作机制不健全,管护经费又常常得不到落实,造成了部分水利设施重用轻管,老化严重。如大圩农业综合开发中建设的村级灌溉站已全部报废,8座抗蛙泵站的机泵设备被盗,仅余下一栋空泵房。
(五)三大片区水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近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给三大片区内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东大圩抗旱季节从南淝河放水入圩灌溉,由于南淝河水系污染严重,加上圩内农药、化肥及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的污染,造成圩内水系水体负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违背了都市农业倡导的“有机”、“绿色”的发展主题,水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区都市农业上水平、上台阶的严重障碍。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新社区为统揽,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为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在3~5年内创出“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品牌。
在功能定位上,以建设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为主,努力把三大片区建设成为最美的生态园区和城市后花园,达到市民“百玩不厌”的效果;在选择品种上,重点引进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优新品种,且栽培方式多样化,陆生与水生作物共存;在生态模式上,要合理布局,作物涵盖苗木、花卉,农产品等各个方面,着力打造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展示区和湿地公园观赏区,做到一年里季季有实物、有亮点、有成果。
(二)具体对策。
按照未来中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五个化”要求:一是功能发展多元化;二是产业发展集中化;三是手段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四是经营国际化;五是农民高素质化。为进一步提升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特提出以下对策:
1、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都市农业。
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总体功能定位,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限制发展数量,重在质量和特色上下功夫,杜绝“遍地开花”。二要搭建科技服务、产品认证、流通物流、会展经济等服务平台,构架起与全国大中城市的农业交流与沟通的桥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带;三是利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途径,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四是充分打造旅游观光农业,规划好一批新的生态旅游点、休闲垂钓园、名贵花卉观赏园等旅游观光点,充分发展旅游经济,迅速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2、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的必备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针对目前全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等现实问题,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在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增加农业经费投入等方面,落实积极的举措。对片区内供排水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和整修,加强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世行加灌等重大农业项目规划建设的衔接,力争在3~5年内全面改变片区内农田水利设施相对滞后的现状。
3、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逐步做到集约化、规模化。
按照“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50%,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90%以上”的土地流转目标,一要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重大意义和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全面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二要强化依法管理的理念。严格土地审批权限,以村民自愿为基础,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依法流转,保护基本农田。三要健全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建立和完善区、镇街、村居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让农民意识到土地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化的生产要素,流转后既能拥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又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土地租金收入。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最大限度降低传统农业面积。
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一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一方面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最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的优势,加强与省内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的联系,进行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采取聘请、授课、派员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区的农业技术力量,为全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要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广泛宣传,在引进优新、高产、高效的农业新品种上下功夫,力争完成每年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5、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存在着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高度分散、超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与都市农业的发展很不相适应。为此,应根据都市农业发展特点,进行必要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与改革。一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和契约生产,通过规划的运作机制将更多的农户纳入农业企业的产业体系之中。二要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操作规范,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通过入股、租赁、契约等方式实现流转和集中经营,多创建些“内生型”的农业企业,如成立专业公司、社区农庄等,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组织化。三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经营的对外开放度。积极吸纳外来企业发展企业化农业生产经营,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与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分散到集中,形成整体优势。
6、保护生态环境,控制面源污染。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水环境是发展都市农业、建设滨湖新区的前提要求。为此,一要宣传到位。使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训,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施肥;二要统筹联动。区级农业、水务、环保、建设、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片区内生态环境治理。三要大力发展生态节水农业。通过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区农技推广部门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以及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四要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推进农村沼气池的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收集与处理。加大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并逐步与城市污水管网对接。五是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力争3年内片区内所有农民群众都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六要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打造生态园林区、以“生态型现代化滨湖新区”建设为统揽,致力于“城湖相映、绿意盎然、自然和谐、良性循环”的绿地系统建设,以三大片区的湿地为面,以环城公园、高压走廊绿化带、十五里河、外环高速公路、包河大道、徽州大道等林带为线,以望湖城公园、绿色港湾公园、市义务植树基地、董城生态农庄、新民葡萄农庄为点,按照点、线、面全方位扩张思路,充分利用湿地治污,努力建成“人在景中、城在林中、宜游、宜居、宜乐”的生态城区。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都市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和农民自有的资本是很难迅速发展的,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积极动员。一是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农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来投资。二是可采取“市场运作、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外来工商资本投入我区现有的农业园区,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三是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家回乡创业,政府可出台一些奖励办法,充分调动本地企业家回家乡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决心,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8、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提升都市农业建设水平。
品牌化和标准化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标志,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实施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一要根据全区都市农业发展功能定位,抓好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做大、做强、做好几个知名品牌。二要以现有的品牌产品为依托,提升其科技含量,建立一整套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三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三要加大与其他农业发展区域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借鉴现代农业发达的中心城区的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我区都市农业的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力。
9、增加政府扶持资金,加强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都市农业走的是科技致富之路,其发展离不开的政府的支持,政府要继续加大财政扶农、支农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工商企业等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新体系,让政府投入的资金起到催化剂作用,不断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进驻,打造全区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
发展研究报告篇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农村——中国的主体,所以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为此,今年暑假我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农村的发展情况。我做了以下社会实践调查:
二、调查地点:南阳镇。
三、调查时间:2019-7-01到2019-7-24。
四、调查步骤:总体观察——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整理总结。
五、调查内容:关于环境、人文、经济的发展情况。
经实地考察,我得知:早在改革开放前,南阳地处山沟,没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穷,基本只能满足三餐而没有剩余的费用。人们的衣着也十分单调,并且款式单一,基本谈不上好看。
由于生活贫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生产水平较低,当时只求饱,根本顾不上营养。有时甚至要吃树根。居住条件也不理想,一般都是多户一家四合院,住房相对较紧张。房子都由土木建造而成,安全系数低,不美观。出行基本都是步行,要到县城看病,极其不便。
然而今非昔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不断上攀。现今人们告别了单调时代,穿上了丰富多彩的衣服,赶上了时尚的潮流。在食用方面,人们注重的是营养,各餐均衡搭配,基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更有双湖二级公路的建设,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动脉,迅速带动南阳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选择在南阳投资建设,工厂多了,人们不再失业,做到有劳有得。如今,在南阳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一片新气象,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高高的砖瓦房拔地而起,既美观又安全。
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每年春节都会举行一系列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还开了书店,在业余时间人们都会去看看书。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开通,使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精神需求,无论是在学习、娱乐、做生意都改不少,过上了快节奏的生活。当地人基本都装上了电脑,跨上了信息时代。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垃圾处理不当、污水未经处理排到河流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为此,我希望政府做一些努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带头先行,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身作则。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还要保护我们居住的环境,从而不断提高生活的质量。
发展研究报告篇十
互联网是21世纪信息传递与获得的主要渠道,它为我们创造了信息资源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可能,给我们带来了过去所想像不到的极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极低的信息应用成本。但是,当我们尽情享受信息资源便利的同时又面临着信息来源多元化、信息贬值速度快、信息量大等问题的困扰。所以,当今社会产生了对信息完整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的迫切需要。网络咨询机构利用自身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一方面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分析和处理,为互联网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与技术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对信息来源、信息内容和信息容量的个性化加工,为信息消费者提供个人查询难以实现的网上服务。网络咨询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互联网领域的咨询与服务。可见,网络咨询业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它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又一大分工的产物,是依靠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可以迅速提高其他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先导性产业之一。本文就此展望了我国网络咨询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发展研究报告篇十一
银杏沱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地1400亩。在完成600名移民外迁任务后,有1100余名移民采取本村就地后靠安置,依托山林资源,新改梯田700亩,发展了小水果、茶叶、柑桔等多经作物3350亩。银杏沱村人均现有耕地面积不足7分地。目前,银杏沱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有新房220幢,并发展了“移民新村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宣传中心项目正在申报立项。银杏沱村抓住三峡大坝蓄水机遇,利用库湾发展了80个网箱,有大小20条船只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全村开设有68家餐馆旅店、66家美容美发店、24家商店、2家文体活动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引进了8家港口企业在该村落户,主要从事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码头营运、滚装车辆运输、水上旅游等业务。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银杏沱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银杏沱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69.5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银杏沱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469.56万元。经营场所面积7102平方米,月房租总收入2万元。客货运输业主41家,从业人员45人,月营业收入7万元。同时,由于银杏沱港区流动人口在20xx人左右,使村民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交易额每天达1.6万元。现在处于各地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打工机遇发展打工经济的时期,但由于港口的存在,村民在福广码头、郑鑫船厂等企业做工的有50余人,月工资收入4.3万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395人,月工资总收入12.8万元;银杏沱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率达34%。在移民迁建后,银杏沱村立足港口优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由港口经济带来的营业收入每年约1017.06万元,劳平年纯收入2714元,人平年纯收入1347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港口经济的发展使银杏沱港区日渐繁荣,银杏沱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地缘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立足于旅游项目开发。银杏沱村每年接待上万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但来者如惊鸿一瞥,匆匆而过,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要实现“旅游活港”的目标,必须大力挖掘三峡移民文化底蕴,以此为依托,开发独具特色的“移民”、“农家乐”旅游项目,以现有的三峡画舫为载体,开发水上观光、娱乐休闲旅游项目。二是围绕物流业发展开发物资配送项目。现有滚装船、货运船只每天日用生活用品交易额在8万元左右,但这些业务的经营业主都是宜昌等地的老板。因此,可成立配送中心,负责港区船只、车辆及企业、经营户的米、面、油、蔬菜等日用品供应。三是围绕港口产业规范发展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现有的饭馆、旅店、客货运输车辆数量多而杂,且卫生条件、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良莠不齐,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留住客商,刺激当地消费。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影响港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供水问题。银杏沱港区现有内流动人口近20xx人,仅靠山泉引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年7月就已暴露出“水荒”问题。要将港区供水纳入新县城管网供水系统,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同时对供电、道路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可以探索以物流中心、报关服务市场等项目建设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反过来,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来保证更多的项目上马。
发展研究报告篇十二
电视行业界定和分类。
1.行业定义、基本概念。
2.行业基本特点。
3.行业分类。
第一章电视行业国内外发展概述。
一、全球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1.全球电视行业发展现状。
2.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
3.全球电视行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1.中国电视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中国电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2014-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
二、国际贸易环境。
三、宏观政策环境。
四、电视行业政策环境。
五、电视行业技术环境。
第三章电视行业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
1.-2014年电视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2.电视行业市场饱和度。
3.影响电视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4.-电视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二、市场结构。
三、市场特点。
1.电视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2.技术变革与行业革新对电视行业的影响。
3.差异化分析。
第四章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状况。
二、重点区域市场需求分析(需求规模、需求特征等)。
三、区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第五章电视行业生产分析。
一、产能产量分析。
3.影响电视行业产能产量的因素。
二、区域生产分析。
1.电视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2.重点省市电视行业生产状况。
三、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1.行业供需平衡现状。
2.影响电视行业供需平衡的因素。
3.电视行业供需平衡趋势预测。
第六章细分行业分析。
一、主要电视细分行业。
二、各细分行业需求与供给分析。
三、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第七章电视行业竞争分析。
一、重点电视企业市场份额。
二、电视行业市场集中度。
三、行业竞争群组。
四、潜在进入者。
五、替代品威胁。
六、供应商议价能力。
七、下游用户议价能力。
第八章电视行业产品价格分析。
一、电视产品价格特征。
二、国内电视产品当前市场价格评述。
三、影响国内市场电视产品价格的因素。
四、主流厂商电视产品价位及价格策略。
五、电视产品未来价格变化趋势。
第九章下游用户分析。
一、用户结构(用户分类及占比)。
二、用户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
三、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十章替代品分析。
一、替代品种类。
二、替代品对电视行业的影响。
三、替代品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互补品分析。
一、互补品种类。
二、互补品对电视行业的影响。
三、互补品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电视行业主导驱动因素分析。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关联行业发展。
三、行业技术发展。
四、行业竞争状况。
五、社会需求的变化。
第十三章电视行业渠道分析。
一、电视产品主流渠道形式。
二、各类渠道要素对比。
三、行业销售渠道变化趋势。
第十四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六、2015-年电视行业盈利能力预测。
第十五章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十六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七章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十八章电视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一、***公司。
1.企业简介。
2.电视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二、***公司。
1.企业简介。
2.电视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
十、***公司。
1.企业简介。
2.电视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第十九章电视行业进出口现状与趋势。
一、出口分析。
1.过去三年电视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影响电视产品出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电视行业出口形势预测。
二、进口分析。
1.过去三年电视产品进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进口电视产品的品牌结构。
3.影响电视产品进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电视行业进口形势预测。
第二十章电视行业风险分析。
一、电视行业环境风险。
1.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2.汇率风险。
3.宏观经济风险。
4.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5.区域经济变化风险。
二、产业链上下游及各关联产业风险。
三、电视行业政策风险。
四、电视行业市场风险。
1.市场供需风险。
2.价格风险。
3.竞争风险。
第二十一章有关建议。
一、电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用户需求变化预测。
2.竞争格局发展预测。
3.渠道发展变化预测。
4.行业总体发展前景及市场机会分析。
二、电视企业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2.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3.促销策略。
4.服务策略。
5.品牌策略。
三、电视企业投资机会。
1.子行业投资机会。
2.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3.产业链投资机会。
报告附件。
主要图表。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销售渠道分布。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主要代理商分布。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投资项目数量。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投资项目列表。
图表:2014年中国电视行业投资需求关系。
发展研究报告篇十三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并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市在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实现城乡发展繁荣共享。
一、对宝鸡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既是一个根本策略问题,也是一个根本方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发挥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更要发挥农村的基础作用,实现城乡互促共荣,工农协调发展。宝鸡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因宝成、陇海铁路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城乡并存,城市比重偏小,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虽然雄厚,但工业发展市强县弱,非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不同步,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发与综合利用滞后;整个社会加速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县域经济不发达,工业反哺农业能力较弱,中省市各级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和投入,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二元矛盾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准确把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本质要求,把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作为根本出路,把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工作的根本举措,把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荣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谋划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宝鸡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按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整个经济增长依赖于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并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这个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国际经验反映出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由1200美元上升到2400美元之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城市人口份额由35%上升到50%之间,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15.1:39.4:45.5时为工业化中期。从我市来看,2017年,全市人均gdp为1899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779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1%,城市化率为40%,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1:60.3:28.7。综合分析对照,可以看出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实行统筹发展战略已具备客观条件和基础。
二、宝鸡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要适应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把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以强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和着力点。
“小老板”工程,支持全民创业,带动大就业。只有尽快把县域经济搞上去,才有能力增加对县域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的投入,才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公共资源分配均等,才能早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积极推进工业化。工业化是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根本出路。工业化支撑着区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决定着以城带乡的带动力和以工补农的发展力。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要以园区经济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集团、“小巨人”工程和全民创业为三大战略支撑,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烟酒食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营销六大产业集群。优先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对工业园区的供水、供电、交通、绿化、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创业基地、科技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给予重点支持,使园区成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优良的工业聚集区,创造出企业和乡村在不同起点上都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区域工业化的平台,也是吸纳农村人口的载体。小城镇蕴含着大战略。城镇化要与工业化协调推进,相互支撑。要加快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蔡家坡为副中心,县城和重点镇为支撑,小城镇和中心村为节点,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西府特色鲜明的关中西部城镇群。突出重点镇建设,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治理生态环境,强化载体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凤翔县撤县设市步伐。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2020年达到55%。
《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3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