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我们应该学会慎重考虑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心理健康。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一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劳耐尔(raune)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与全面素质。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导向,这里的行动本质上是工作,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任务)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实现“心、脑、手”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延伸和应用。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规律并有效运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基于《消费心理学》这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三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引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最后把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另一种是先讲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第一种笔者认为通过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会受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但要求教师问题设计合理,引导能力强。第二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分析案例时发散思维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家乐福的选址”案例,提出问题“家乐福商场选址有哪些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让学生讨论“家乐福这些选址的要求体现的了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除了这些要求,商场的选址还应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引导、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论知识。最后再展示“万客隆选址策略”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选址的优缺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写一份结论分析。
例如在讲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四人参加表演,第一组四人扮演服装商店的店员,第二组扮演四个大学生,第三组扮演四个农民工,第四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每组没有参演的学生负责评价自己组员和别组组员的表现。通过店主和不同的顾客之间议价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三)头脑风暴法。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开展讨论或提出批评,最后所有意见均放在一起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遗憾消费形成的原因?怎样有效防止遗憾消费?”这个问题时,一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边做记录,学生发表完意见,大家一起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咨询者或主持人,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3、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头脑风暴法,一般持续时间长,这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二
什么是消费心理学呢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在我国,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因此,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店铺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具有以下几点:
(1)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中老年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1)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2)精打细算: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人为出,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3)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中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动之以情”。
(4)方便易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5)品牌忠诚度较高:中老年消费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而且一般不会作较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他们对于曾经使用过的商品及其品牌,印象比较深刻,而且非常信任,是企业的忠诚消费者。
在现代社会,谁抓住了女性,谁就抓住了赚钱的机会。要想快速赚钱,就应该将目光瞄准女性的口袋。店铺在市场销售中,应当充分重视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性,挖掘女性消费市常女性消费者一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
(1)追求时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就更是如此。不论是青年女子,还是中老年女性,她们都愿意将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充分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能否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例如,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2)追求美观:女性消费者还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观,将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感情强烈,喜欢从众:女性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同时她们经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喜欢购买和他人一样的东西。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之所以购买商品,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以上三种人群是较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要特别的注意了解。
消费心理学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比如说广告与消费心理。有句话说:成功的广告必然是遵循消费心理规律的广告。有一则广告在我脑海中。女儿为年迈的老母洗脚,孩童见此,转身端来一盆水,稚嫩地说:“妈妈,您洗脚”,画面与语言的配合,烘托出一个感人的主题:献给母亲的爱。虽然整个广告只字未提产品的优点,但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广告巧妙地把对母亲的爱与产品相连,诱发了消费者爱的需要,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递信息,固然显得公正客观。但以情动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费者,打动他们的心。
人的心理真的是如海底捞针,难以捉摸。所以学习心理学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什么心理学,而且我觉得心理学是有趣的,去猜别人在想什么,当你知道了他想什么时,他会把你当神一样的或者把你当神经病,不过这跟我国情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了新的变化,如绿色消费的兴起。这又是一个新的营销路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三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四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的潮流趋势,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大学生因为其年龄和群体的特殊,其消费心理与其他消费群体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虽然经济上尚未独立,但却往往有着较强的消费欲望,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出现很多矛盾,在消费上存在类似不理性消费或过度消费的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研究除了对青少年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有所帮助,还能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帮助他们解决消费问题。
一、引言。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其消费方向也已经成为了引导潮流的主要力量。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与其他消费群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所受教育、所处环境、以及年龄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使得大学生有自己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为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细致的研究,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像易受暗示、从众消费、容易冲动等消费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一些非理性消费和过度消费及时的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以及处置等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对消费心理进行论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而真实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消费心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包括了在消费过程中对事物的喜好或选择中如何去购买商品、是否购买名牌、物品的款式等,这些行为又直接体现出来消费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研究就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因为其所处的年临段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其消费心理有着显著地特点。总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大学生由于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在消费中还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求时尚、消费过程中容易冲动等特征,但是随着大学生的消费次数增加,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了成熟,对自己的消费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开始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学会消费考虑是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容易接受暗示,现代社会中,电视、网络、媒体等会经常发布一些消费信息,从而引导大众消费,而大学生则是及其容易接受这种暗示的群体,大学生接受了大量从媒体而来的潮流信息和大众消费信息,使得其判断事物的能力下降,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其三是从众心理严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环境使得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纳。特别是一些家庭困难、自卑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心理会非常敏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由此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极容易成为群体消费的吸引者。其四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改变性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虽然这会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其也很容易接受科学的消费观,如果学校和社会对其加强引导,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消费环境,他们也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从其消费心理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特点:其一是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主要讲究物品的实用性,现阶段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追求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对物品的外观等方面并不是太过在意。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转向多元化,大学生往往能够较快的把握时尚潮流,其消费价值取向转向了时尚、追求新潮,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其三是大学生消费的差异性明显。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贫困的学生群体,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很大。变现在消费上就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3、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分析。
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方向除了必要的伙食消费主要是四个大方面,其一是交际消费,在现阶段的社会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调查中,人际交往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很大,为此,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很大一部分用于与同学、教师、朋友之间的交往之中。其二是信息消费,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等信息工具,这些工具现如今也已经逐渐普及,使得大学生消费有一部分成为信息消费。其三是旅游消费,大学生的时间较为充足,在学习之余,很多大学生选择旅游作为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主要方法,而旅游是一项比较高的消费项目,表现出了大学生对高层次消费的向往。其四是恋爱消费,现代社会的大学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校园恋爱已经成为常态,而恋爱过程中的高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伙食费来讲,消费的多少主要受到地域和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某些地域的消费水平高,相应的伙食费也比较高。对于自身经济条件来讲,有些家庭富裕的群体每个月的伙食消费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而一些家庭普通或者困难的群体,伙食消费可能只有几百元。
4、大学生消费来源分析。
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家庭支持,家庭支持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和能力去挣钱,因此,家庭就成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其二是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是国家为了奖励或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手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已经让很多学生受益。其三是勤工俭学和兼职获得资金来源,现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独立生活,这类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和学习知识,而是更多的投入到自主创业和勤工俭学之上,现如今大学生自助创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类大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经济上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存在着很多不理性的地方,通过对其不理性消费进行分析,得出其消费心理,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总结了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不理性的地方,具体如下:
1、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大学生攀比消费和炫耀性消费情况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对商品的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对于这类大学生来讲,消费品不仅存在着使用价值,他们更多的注重消费品的品牌,并认为商品的品牌展示出了自己的身份、商品的价值、自身的消费档次以及自己的心情和荣耀。对于时尚消费来讲,其出发点是因为现阶段大学生希望借助消费品来与自己认同的社会阶层同步,也通过消费表达出自己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不同,他们希望通过时尚品和奢侈品的消费获得他人的赞美,从而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
2、消费结构严重失衡。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开销外,其主要的消费方向应该是学习资料、学习资源等方面,而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则恰恰相反,在购买衣服、娱乐消费、旅游、通讯、谈恋爱方面的消费已经远远大于投入到学习上的中消费,造成现阶段的消费方式与其成才的目标大相庭径。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考研辅导、培训辅导之上,而很多大学生却是拿着学习的幌子,在投入大量资金后做着与学习毫无关系的事。例如,大学生买大量的书却几乎没有看过;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竟然疯狂的打电脑游戏,有的同学省吃俭用就为了上网、冲游戏币。这种消费结构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
3、无计划消费情况严重。
现阶段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往往过度的追求个性,在消费中存在盲目消费和无计划消费的现象,尤其是大一学生,他们刚刚离开父母,并第一次有了资金的支配权,再加上他们的消费经验不足,在消费过程中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消费计划,一些原本的消费计划也会以为个性使然而被打乱,据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同学不知道自己一个月花了多少钱,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一旦没有资金就找父母要钱;一些大学生在学期初花钱大手大脚,在剩下的日子只能东借西挪,拮据的过日子,花钱方面随波逐流,往往购买一些对自己无用的东西。这种消费心理使不仅会给家庭带来承重的负担,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发展,甚至还可能会让大学生步入歧途。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造成其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尤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因素,也有来自家庭、社会和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因素,总得来讲,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令人堪忧。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念,对其消费心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为此,笔者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
这一点主要存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同学们认清楚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的消费心理因素自觉的抵制,对于一些有挥霍性消费方式的同学及时的进行引导教育。除了必要的思想教育外,学校还要注意学生的逆反心理,选择正确的引导方式,例如建立一些有益、健康的消费场所,倡导学生正确、文明消费。对于社会来讲,尤其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来讲,建立和谐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改善社会风气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不良消费行为进行约束,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健康消费的观念,让健康消费深入大学生心中。
2、加强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对于家庭来讲,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习惯。理财教育包括了对金钱和人生意义的正确认识、理财基本知识以及理财的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理财知识的学习知道哪些消费品是自己需要的,哪些又是自己不需要的,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以及掌握消费计划的制定,其次是正确消费习惯的培养,孩子们的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家长们的影响,作为家长,在给予孩子们自主消费权利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的把握,对孩子的消费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不能有求必应,助涨孩子们奢侈浪费的行为,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
3、提高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消费过程中易冲动、易接受暗示、易攀比消费等情况,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在学校开着健康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的心态调整提供帮助,避免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的盲目消费,家庭也要积极地配合学校,为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地消费环境,引导学生注重精神世界的提高,从而做到合理消费,对自己的财务进行合理的分配。
总体而言,现阶段的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还十分严重,除了对现阶段的社会消费环境进行研究外,还需要着重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关注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变化,努力做到社会消费环境供其所需,大学生消费文明健康。
参考文献:
[2]陆昌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研究及调适建议[j]。商,2015,,48:291+270.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五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消费环境和消费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其消费方向也已经成为了引导潮流的主要力量。下面为大家来谈谈大学消费心理。
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阶段经济来源受教育经历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其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要群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也是未来我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对未来我国消费文化的构建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掌握大学生独特的消费现状,在此基础上应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他们消费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才能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理性负责的消费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以及处置等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对消费心理进行论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而真实反映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消费心理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包括了在消费过程中对事物的喜好或选择中如何去购买商品、是否购买名牌、物品的款式等,这些行为又直接体现出来消费者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为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研究就能够及时的掌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因为其所处的年临段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其消费心理有着显著地特点。总体来讲,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大学生由于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在消费中还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求时尚、消费过程中容易冲动等特征,但是随着大学生的消费次数增加,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了成熟,对自己的消费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开始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学会消费考虑是其消费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容易接受暗示,现代社会中,电视、网络、媒体等会经常发布一些消费信息,从而引导大众消费,而大学生则是及其容易接受这种暗示的群体,大学生接受了大量从媒体而来的潮流信息和大众消费信息,使得其判断事物的能力下降,从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消费计划。
其三是从众心理严重。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和环境使得他们渴望被其他人接纳。特别是一些家庭困难、自卑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心理会非常敏感,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由此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极容易成为群体消费的吸引者。
其四是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可改变性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虽然这会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其也很容易接受科学的消费观,如果学校和社会对其加强引导,为他们创造出较好的消费环境,他们也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从其消费心理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我们可以总结出现阶段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特点:其一是现阶段大学生消费主要讲究物品的实用性,现阶段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追求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对物品的外观等方面并不是太过在意。其二是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转向多元化,大学生往往能够较快的把握时尚潮流,其消费价值取向转向了时尚、追求新潮,在消费过程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色彩。其三是大学生消费的差异性明显。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贫困的学生群体,大学生之间贫富差距很大。变现在消费上就是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通过以上关于大学生消费总体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理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极分化严重,高消费日益凸显在我们的调查及访谈过程中得知,有部分同学的生活费不足300元,而有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却在3000元以上,相差10倍之多,消费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消费差距将本应是平等的大学生赋予了不同的阶层,将大学生划分成不同群体这种消费上的差距,一方面,使得消费低的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资本去与人交往,导致他们在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沉闷自卑压抑另一方面,在高消费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盲目消费,使得这部分同学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道德的堕落和学习目标的迷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人情消费愈演愈烈,恋爱消费支出过度大学生消费的个性化特点日益凸显,其中用于人际交往消费方面的支出占到了14.3%,而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最主要的支出大学生群体和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具有特殊性,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对家庭具有依赖性,过度的人情消费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形成一种攀比炫耀的不良风气;同样,过度的恋爱支出耗费了恋爱双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影响了学习成绩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物质至上的扭曲的爱情观,危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3、超前消费活跃上升调查得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拥有信用卡,超前消费这一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在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中已深入人心但进一步访谈得知,已办卡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出现过无法还清下月信用卡而向父母朋友求助的状况,部分同学甚至同时拥有多家银行信用卡,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从正面来说,可以通过大学生信用卡这一载体,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推动大学生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事实上,作为大学生这一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的消费群体,信用卡在大学生中的兴起是弊大于利的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完全成熟,如果盲目的透支消费超过个人和家庭经济支付能力,一方面将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另一方面,透支消费将大学生带入消费的误区,从而进一步诱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滋生,由此引起的攀比炫耀型消费腐蚀校园文化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金钱观价值观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4、冲动消费伴随网购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网购以其独特的优势超越实体购物形式而成为大学生消费购物的新宠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网购有省时方便的优势,但是,首先,同类商品各个商家的价格服务商品质量都不尽相同,网购者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比较,这比起在实体店购物,就不一定是省时省力了很多大学生每天花在浏览购物网站上的时间达到3小时以上,部分同学甚至达到8小时,远远超出花在实体店里购物逛街的时间,严重浪费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效率其次,网购者经常会因为较之实体店有较大优惠或者网店推出一系列秒杀限时特价等优惠活动而盲目购物,在购物前往往缺乏理性,缺乏冷静计算购物成本考虑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的心理过程,而盲目冲动消费。
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的不理性对家庭社会不利,对他们的成长也尤为不利针对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的高消费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支出过度超前消费过度网购等不理性消费的现象,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社会应加强立法监督,规范大学生信用卡的办理当前,国内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程序还缺乏完善而统一的监管手段,应尽快出台一系列信用卡改革方案,尽快完善有关信用卡和银行卡使用的法律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规范银行向大学生推销发放信用卡的行为社会有关机构要积极监管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过程,建立完善的大学生信用卡风险评估体系,进行详细的资信调查,切实加强对还款能力的审核,审慎选择发卡对象,将校园信用卡市场引导到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同时积极利用大众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引导,创设更加理性健康的社会消费文化氛围,遏制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蔓延。
2、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营造理性健康的校园消费氛围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发挥两课的主体作用,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相关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特点,以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高消费超前消费冲动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等为主要内容,开设消费经济学个人理财等消费理财教育的课程或讲座二是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党支部共青团组织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专刊专栏等校内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舆论,积极营造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校园氛围。
3、家庭应注重培养子女的经济独立意识,加强对子女消费情况的监管家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子女的消费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应督促子女理性消费观的养成一是转变观念,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注重培养子女的经济独立意识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从中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摆脱他们的依赖心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增强家庭责任感增长社会阅历二是家长要及时了解子女的消费状况,适当控制子女的花销,帮助子女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对其消费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建议构建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主体,社会家庭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理性消费引导教育体系,通过多管齐下全方位协调通力合作,共,共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性消费观。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六
美国康奈尔(cornell)大学博士、t(伯德?施密特)在其《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是在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促进销售。人的心理活动支配其购买行为,从消费者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在“体验式营销”的刺激下,消费者由注意到感知,再到认同,进而导致消费行为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标识、橱窗、灯光、内部设计、物品陈列等店面设计是否能不同程度地打动消费者,刺激其产生购买行为,对销售具有很大意义。反过来讲,对于设计店面的设计师来说,深入研究并了解现代社会的消费心理学,对更准确地把握品牌定位及店面设计,以便配合客户促进销售具有很大作用。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最早由古希腊哲人色诺芬提出。“消费心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规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及行为的因素有内在和外部条件,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外部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态势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购物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营销沟通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两种条件的影响下,一般购买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活动大都经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阶段,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看,消费者在最初由商品、店铺形象设计和内部设计等因素而得到的整体第一感觉即为认识过程,这是购买行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客户群体会对店铺所销售的物品产生独特的体验或态度,形成情感过程;之后,消费者决定是否消费的行为,即为意志过程。
受生活经历、环境因素等的影响,每个人对哪怕同一事物或同一经历的心理活动都有不同。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根据商业心理学的分析,可将消费者分为三类:
3、从众心理的顾客。这种顾客没有明确的目的,带有“闲逛”性质,醒目的店铺设计、有力的促销信息,加之店铺热烈的人气,都可能吸引其走进店铺,进而可能受到商品、店内设计、灯光烘托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消费行为。
有效设计的店面设计。
如今,随着体验经济的盛行与科技的发展,作为零售产业终端的店铺,在消费心理学、营销学以及新兴科技与技术的影响下,店铺的设计也愈来愈趋向以不同手法最大程度地调动消费者的认知感,创造更加难忘的消费体验。例如曾引起业界一时哄动的prada纽约旗舰店,由prada与oma共同合作,运用科技元素将店铺设计成品牌与顾客充分互动的体验场所。试衣间的门采用特殊材料制作,顾客试衣时可用按钮操作使之从透明变为半透明,顾客拿进试衣间里的任何货品都会被自动记录下来,并显示在里面的接触式屏幕上,顾客可从中了解到产品的详细介绍及库存情况。此外,试衣间内不但具有多种明暗效果的灯光,还有一面视像“魔镜”,不仅可以照到顾客的背部,而且还具有延迟播放功能,顾客转过身来可看到自己在镜中的背影。这种购物经历给无数顾客留下难忘的体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品牌的好感与忠诚度。
橱窗设计可谓是店面设计中的重点,无数电影、电视剧或广告作品中曾多次运用到橱窗作为情节构成元素,走在城市的街头,缤纷多彩的橱窗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好的橱窗设计是品牌无声的广告语言,给消费者造成视觉及心理冲击,进而促进销售。橱窗的设计要和店铺内部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搭配合理,主题鲜明,风格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橱窗虽然是静止的,但消费者大都处于行走或运动状态,因此橱窗设计不但要考虑适合的高度与布局,还要考虑由远及近的视觉效果。lv第五大道旗舰店的春季橱窗设计采用动物作为主题,一只横跨两个橱窗的惟妙惟肖的鸵鸟口叼lv最新款时尚包包,画面生动有趣。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上映之际,法国巴黎boulevardhaussmann大道旁的巴黎春天百货的橱窗便以这部电影为主题,橱窗模特也是身着穿着商场一线品牌的服装扮演成电影中的角色,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店面设计中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关键因素即是灯光,它起着渲染意境、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同样的区域使用和不使用灯光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别。灯光设计一般采用稍弱的全盘照明与较强的局部照明相互配合使用,灯源的位置、数量以及光照的强度、色彩冷暖等问题考验着灯光设计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杂乱无章、喧宾夺主。经常有一些店面的灯光太过刺眼,或由于灯光散发出颜色的缘故,而使得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商品的颜色与质感,影响购买。
总之,尽管消费者的心理千差万别,但归根究底总有规律可循,在了解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之上,准确把握时尚及品牌理念,运用自身的经验合理设计,才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行之有效的店面设计。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七
近年来,随着医药企业的成长壮大,医药市场涌现了多个被消费者所熟悉的医药品牌。品牌建设往往需要精心的组织策划与实施,企业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因此品牌建设成效是企业经营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品牌绩效是企业通过品牌运营,在品牌建设上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反映企业的品牌整体运营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品牌运营策略的制定、实施、控制的最终成效。品牌绩效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新兴课题,它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核心的绩效管理思想对品牌的建设和培育情况进行考核或评价。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品牌绩效的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指标体系,学者们对研究指标和方法仍在探讨和摸索中。本文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医药品牌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探究。
一、医药品牌绩效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医药品牌绩效即医药品牌在品牌经营上达到的现实状态。品牌从培育、建设到收到成效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对品牌建设效果的评估和考量,必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品牌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使品牌从建设到评价形成一个回路,必须建立品牌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医药企业提供的产品——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面对同一适应症的多个药品,对于不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医药消费者而言,难于直接分辨药品质量的优劣,因此消费者购药过程中除了受医生处方、药店店员推荐的影响,药品品牌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一个成功的医药品牌,必然有鲜明的特点,有让消费者信赖的产品质量和疗效,需要在消费者心中有正面的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因此品牌培育和建设对于医药企业尤其是关注药品终端市场的医药企业来说是尤其重要。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对品牌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客观认识企业品牌建设或培育的情况,帮助医药企业了解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品牌实施策略。对于广大医药消费者而言,对一类产品的品牌绩效评价,可以为医药消费者提供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同一类产品的各品牌的参考,帮助医药消费者在众多品牌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消费者视角的医药品牌绩效评价指标。
品牌绩效评价的指标可分为财务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财务表现类指标最早由simon&sulliva(1993)提出,采用现金流、投资回报、市场份额或类似的指标,rajagopa(2008)加入了销售增长、盈利能力等来进行品牌绩效的指标选择;非财务类指标中分为市场表现类指标和消费者类指标,自bello&holbrook(1995)提出将品牌溢价和市场份额确定为强势品牌的两个突出特征,以后国内外学者基本都沿用了这两个市场表现类指标;消费者类研究指标,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指标,主要采用品牌忠诚度、认知度、美誉度、满意度等。财务类和市场类指标主要为定量指标,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数据及相关计算获得;消费者类指标本身都是定性性质的指标,需要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并选取适当的二级指标进行量化。因此,品牌绩效评价的难点在于消费者类指标的量化及数据获取。本文结合非处方药品牌的特点,对消费者类研究指标进行探究,旨在为医药企业进行品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一)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是测量产品名称在消费者心中的突出程度。知名度是企业开展该品牌的各类运营活动进行的前提,只有当企业的目标受众都对品牌所承载的信息达到知晓状态,品牌运作才算得到初步成功。一般情况下,医药消费者对熟悉的品牌会有较高的信任度和较强的购买意愿;对于不熟悉的品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则较弱。品牌知名度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辅助知名度,即向受访者提供多种品牌,受访者能够指出所熟悉的品牌的百分率;另一类是非辅助知名度,非辅助知名度分为自发性知名度和首要意念知名度,前者是指在对受访者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可立即提到某一品牌的百分率;后者是指受访者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最先提到某一品牌名称的百分率。对品牌知名度的测度,具体指标可选用辅助知名度、自发性知名度、首要意念知名度,调查结果可以通过该公式来计算,品牌知名度=知晓该品牌的人数/样本总人数*100%。
(二)品牌认知度。
品牌认知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程度,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了解和识别的程度。品牌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次其品牌的内涵、个性等核心信息能够为消费者熟悉。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认知,主要通过公共宣传、广告、实际使用体验等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也是品牌对推广成功与否的体现。药品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支持,患者最关注的是品牌的质量和疗效,如果品牌能向消费者传递质量优良、健康安全等信息,将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与认知。此外,通过品牌历史、品牌故事等内容的宣传与介绍,也能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对品牌认知度的分析可以借助品牌矩阵来实现。品牌矩阵分为四个维度,其中两个维度属于品牌自身层面,包括核心认知和延伸认知;核心认知,是指品牌内涵中最独特、最个性的元素;延伸认知,是指一些虽并非特别关键,但也不可忽视的品牌元素;另外两个维度于属消费者感知层面,是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会产生两种类型的共鸣,分别为感性的和理性的。以上两个维度分别作为矩阵的两个坐标,即可以得到四象限的矩阵图。对品牌认知度的测度要对四个象限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考察,在设置具体指标或进行问卷调查时,要考虑四个象限所反映的内容进行综合设计。
(三)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持续购买和使用同一品牌的意愿,它能够反映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心理倾向程度。品牌忠诚度一般包含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两个层面。行为忠诚是指消费者喜欢特定品牌,因此会付诸实际行动,多次购买此品牌。行为忠诚可能是因为对品牌的偏好,也可能是因为冲动性购买等其他原因。态度忠诚是指消费者会在情感上长期保持对某一品牌产品的喜好和偏爱,这往往是由于品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个性爱好等方面产生某些联系,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药品品牌忠诚的建立,最主要是由于医生的处方推荐,其次是质量、疗效、服用便利性等方面给消费者以较好的用药体验,在下一次产生用药需求时,将可能会再次选择此品牌。对药品品牌行为忠诚的测量可以通过重复购买率、再购买意向、品牌转移意愿等实现。态度忠诚的测量则需要通过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对竞争产品的态度、购物时间的长短来实现。
(四)品牌联想。
品牌联想是指任何与品牌记忆相联结的事物,是人们对品牌的想法、感受及期望等一连串的集合。品牌联想是在对品牌认知的基础上对品牌产生的在产品性能、生活方式、无形价值、地域、应用、价格等的联想。目前对品牌联想的研究中,对品牌联想的维度有很多种划分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结合医药产品而言,可主要关注品牌联想的数量、与产品属性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属性无关的联想三个方面。
(五)品牌满意度。
消费者对某品牌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形成品牌忠诚往往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品牌满意度则是消费者对品牌评价的最直接的指标。品牌满意度就是顾客通过对一个品牌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对比预期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状态。对药品品牌满意度的测量可以分为总体满意度和属性满意度两个方面。属性满意度主要包括对产品质量、价格、包装等方面对品牌满意度进行具体的测算。
三、消费者视角的医药品牌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国内外学者在进行品牌绩效评价时主要使用dirichlet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研究某变量对品牌绩效的影响,结合本文对消费者类指标的分析和研究,为全面反映消费者角度的品牌绩效,可尝试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品牌绩效进行系统评价。根据绩效指标确定评价的因素集并将指标进行分解和量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实地调研获得各指标的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在确定评价集时要注意对各因素进行量化定义,以准确对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在单因素模糊评价时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其隶属度以确定模糊矩阵,通过模糊矩阵与因素集的乘积得到多因素模糊评价结果,由此得到品牌绩效的评价结果。品牌绩效评价的难点在于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亮点,在实际考核和评价品牌绩效时必须充分考虑品牌的特点,全面、客观地反映品牌建设的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八
对老年人医药消费行为的现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梳理,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总量为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中国老年协会的一项统计亦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每年潜在消费能力约为3000亿元,其中服饰穿着占1/3,医疗保健占1/3,其它占1/3,而且这个老年市场的容量也在日益增大,前景非常广阔。
(2)老年人在生理方面和思想观念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差别较大,特征明显。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疾病模式决定了老年人群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差,患慢性病的概率更高,更注重医疗和服务方面的消费。但由于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疾病经济负担更严重。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老年人更希望自己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亲情对老年人良好健康状况的保持有积极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家庭规模大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对医疗的消费,医疗支出也较低。
(3)我国近年来实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对老年人群体的消费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保险虽未增加老年人就诊的概率,却促进了他们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可能的解释是医保增加了患者就诊的渠道,或者促进了他们对保健服务的使用。
通过以上对国内现状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在理论层面做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且研究范围广,细分程度较差。
二、城镇老年人医药消费特征(以南昌市为例)。
为取得真实的一手资料,小组成员选择了南昌市的四个老年人聚集公园,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73份,60岁以上的实际有效问卷167份,其中男性102人,女性65人。
(1)老年人是医疗、药品的使用者,但不是主要决策者。有55.7%的老年人是与子女或孙子女同住,且老年人身边的家人朋友几乎都对其健康状况比较了解。可以看出,在老年人的医药消费方面,亲朋好友的影响很大,在医药市场中大部分老年人是医疗、药品的消费者,但不是主要决策者。
(2)老年人医药费用较高,但收入水平低,医疗保险制度、养老金制度等对老年人医药消费影响非常大。在医药费用的支出方面,有84.8%的老年人自食其力,主要的医药费用由自己支出,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收入来源是养老金,且年收入在1以上,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只有53.3%的老年人能够承受住医疗消费的负担。在医疗费用支出中,大部分是公家报销,由此可以看出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制度等对老年人医药消费影响非常大。
(3)老年人患病率高,对医药消费的需求大。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部分丧失及下降,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有57.0%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且100%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患有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这表明在南昌市这个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的城市有着极其庞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在未来几年中有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影响老年人医药行为的一些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4)老年人就医的主要方式是进入正规医院治疗,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较好,乐于去医院就医。有52.1%的老年人生病是选择医院就医的,其次是自己去药店购买药品,占24.3%,还有小部分都是选择小诊所或其他方式就医。88%的老年人对医疗环境、设施、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与药品消费的主要市场。
(5)老年人发生突发状况可以及时得到医疗服务。53.6%的老年人遇突发情况时在半小时内可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其次是有25%的老年人住在医院或医疗卫生所附近,在10分钟内可以到达,这表明南昌市的医疗机构分布广,较密集,能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因耽误最佳就诊时间引起的死亡。
(6)老年人医药费用贵,“看病贵”是个突出问题。约79%的老年人认为到医院就诊费用和药品价格昂贵,而只有53.3%的人一般能承受高昂的医药费,有27.9%的人在医药费用上感觉负担重,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急慢性病症较多,需长期使用某类药品,对于低收入的老年人来说,无力长期承担这笔医药费用,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少药停药,耽误治疗。
三、医疗保险制度政策与老年人医药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医疗保险目前为止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及各种商业保险。
目前南昌市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对此问题进行仔细分析也发现参加了所在单位医疗保险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最高,占44.9%,其次是参加公费医疗保险,占29.4%。半数以上的参加医保的老年人对医保政策比较了解和满意,对医保的报销比例也比较满意。参加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医药消费的影响非常大,绝大数的老年人的医药费用都是依赖医疗保险。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1)南昌市老年人半数以上都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且身边朋友亲人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很了解。老年人群体更容易患上常见疾病,老年人口近几年呈快速增长趋势,所以针对老年人常见病的医疗服务与药品消费市场非常庞大,相关的医药企业可以大力开发老年人药品市场,廉价有效的药品将是最受欢迎的一类。老年人消费受家人朋友的影响较大,除了老年人这个主要目标群体,中青年也是一个大的目标群体,特别是在保健药品的消费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抓住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尽孝的传统与心理,针对老年人使用的保健品也将是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2)从表1中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老年人群体的主要就医处是医院,医院的环境与服务都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南昌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广,数量多,因此各类药品的主要销售地点还是各种医疗机构。在药品价格上普遍认为高,难以承受,医药企业在生产出低廉高效的药品时还应控制好药品的流通,除去任何不必要的让药价增高的环节,使药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流通成本到达消费者手中。注重这些问题的企业并能很好解决,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这是目前医药企业能够胜出的法宝。
(3)从表2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南昌市的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占比达到97.5%,且对医疗保险内容比较了解,对医保的政策等都很满意,对于低收入的老年人群体来说,医疗保险是减轻其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我国医疗保险取得了巨大成果,不同种类的医疗保险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大大降低了参保群体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医保政策在现阶段实施的很成功,那么就必须保持下去,也要加大力度争取保障到每一个人,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
(4)在调查中发现,有66.7%的老年人认为政府与社会对老年人比较关心,有22.8%的老年人认为不太关心。老年人群体是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我们的社会过去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都是当前的老年人群体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享受了他们带来的福音,如今他们陆续步入花甲之年,理应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作为新一代力量的青年群体不光要关心自己的亲人长辈,还应对社会上的所有老年人付出足够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九
商品交易活动的主要参与群体是消费者,他们的交易活动不仅影响市场运行,还影响其变化趋势。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消费者在每次消费及使用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现象。消费心理则是指消费者依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在进行选择及评价购买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
(一)消费动机来源于内心的情感需求。就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的目的是希望买到能与其情感需求达成共识的商品,此类商品必须满足其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人们对此类商品的评价准则多是心理上的感性标淮,即“干金难买心头爱”,其购买行为常常受情感的影响,以“只要喜欢就可以买”作为消费指导。
(二)消费动机来源于对休闲生活的需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快节奏时代,人们的生活被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和学习占据,但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必须劳动时间也相应缩短,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消费生活时间越来越多,所以现代消费者对闲暇时间的重视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尽可能多地创造闲暇时间并尽量提升休闲生活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导向。
(三)消费动机来源于对绿色生活的需求。在自然资源日益稀少和环境过度破坏的现代,人们面临着来自于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困扰,当今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曰趋加强,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基于此,许多消费者开始倡导进行绿色消费,要求大家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购买的商品做到物尽其用、循环使用。
(四)消费动机来源于现代人对个性化的追求。曰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选择空间,许多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逐渐产生。尤其是思维活跃、表现愿望强烈的年轻人,希望在购买商品时遵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标新立异、展现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是他们选择商品时最重要的标准。
二、由不同消费心理带来的关于产品设计开发的启迪。
有时需求的产生来源于一定的外物激励,人们的一些需求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变成一种来自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消费的动机,当有了动机人们就会去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标并在找到目标之后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即购买消费活动。
(一)讲求实际。例如消费者购买生活用品和日常消耗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所购买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这种消费动机就是求实动机,受它支配,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尤其重视它的质量和功能,追求物美价廉、拥有高性价比的商品,而对拥有个性突出的'商标和花哨不实用的包装等的商品并不在意。所以进行产品设计时,针对此类求实动机的消费者,应该着重注意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的定位应是简洁清晰且简朴实用。
(二)讲求新奇。现代人将追求新鲜、潮流的商品作为消费目标,他们的消费动机是一种猎奇心理。所以在设计产品时除了要满足的商品对必须功能的使用要求,还应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样式、颜色、包装是否美观、是否符合潮流的特殊要求。在猎奇动机的支配下,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和价格等因素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三)讲求便利。此类消费者主要讲究的是能够更加省时、方便、快捷地购买和使用商品。他们购物时往往拥有明确的目标,选择距离自己较近的场所,希望能够快速地买到所需要的商品,讨厌长时间地等待。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上要求使用功能必须十分明确,同时又要求产品的包装做到便于携带、使用和维修。
(四)追求艺术和展现身份。这两种消费者主要讲求的是商品外观的可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及高档名牌商品是否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就是求美动机和求名动机。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产品的外观,包括造型、颜色、外包装及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品牌影响力等等。
这一类消费者多是财务能力较强的商务人士,对他们来说造型特殊、款式夸张、色彩碰撞激烈的商品都不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多数人审美的商品才更被接受和需要。我们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应将“低调奢华、富于内涵”作为创意的重点和方向,尤其需要设计出简约而又富有艺术感的作品,但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消费心理学所研究的“产品需求”与“生活需要”、“消费动机”、“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捷径。
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与一般的产品设计方法相比较,直接简单又快捷方便,优点十分明确。简单来讲主要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产生新的“需求-分析-决策”的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产品设计方法的思维定式。
第二,该方法的目标客户群更加明确,可以提高产品设计前期提出方案的质量,便于后期具体化设计阶段更全面地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有效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第三,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流行趋势,与时俱进,在产品设计中不断加入新鲜的血液,永不落后。
四、结论。
综上所述,消费需要理论为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案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产品创意在下一阶段的实施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产品设计开发时应多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不同消费心理的用户设计不同功效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要求。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
《消费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也属于消费经济学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并且发现规律,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属于核心课程。《消费心理学》是将普通的心理学原理与当前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相结合起来,将心理学理论与市场中消费者的消费特征相结合,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所用。在这一课程中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是重要的,这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这对于毕业之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
1.《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尽管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育方法应该创新的问题,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还是以讲解具体事例之后引出原理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理论知识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对于实际应用知识而言却存在很多问题。而中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就业,所以增强实践能力远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加重要。
1.2教材内容交叉。
当前很多院校所选择的《消费心理学》教材都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互交叉,出现重复的现象,书中很多内容都会在其他的专业书中找到,例如:在《广告学中》也会出现同《消费心理学》课本一样的广告设计、商标战略等,这些内容也会出现在《公共关系学》中;而在《市场营销学》和《商品学重复》中也会出现生命周期和产品价格等内容。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的知识点,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因为重复听同样的.内容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1.3教材不具有针对性。
在课程改革之后,大多数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消费心理学》教材都是经过缩减和改变而成的,在缩减和改变的过程中参考的就是本科的教材,因此缺少了很多内容。由于每个学科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所以改编之后的教材难免对在基本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方面有所缺乏,很多中职院校的教材在改变之后都更加偏重于理论,与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这是由于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对学生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要求,而实际技能则处于第二位,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在毕业之后面临的是就业,而且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本科生相比也较差,换句话说,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对知识是实际运用能力。
2.1改革教学方法。
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离不开的,因此应该不断的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案。首先是在课堂讲授方面,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存在诸多的不足,一直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而对实际运用却有所忽视,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从案例中自己领悟理论,这样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不再是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的思维转换为双向关系,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学习效果。其次是案例教学,在授课时教师应该以具体的消费案例为媒介,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学生之间多多沟通和讨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正确选择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保证所选择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补足教科书中叙述简单、枯燥乏味的缺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合理衔接。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题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消费心理问题,由同学们自主分析,各抒己见,教师针对学生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2改变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对于一门科目来说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消费心理学》教学的改革与教材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对于中职院校的教材来说可以自主编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材,这样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将工作过程作为主线来编写,将内容以岗位为核心,模块化、具体化的编写,排版也要合理有序,不能够杂乱无章,这样反而会增加知识理解的难度。编写时可以按照难度逐渐升级的方式进行编写,首先是基础模块,之后是能力模块、最后是应用模块。在基础模块,主要讲解的是心理学基本的理论知识,是针对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一些心理活动;在能力模块主要是一些市场营销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技巧,以及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培训等。
2.3改革考核模式。
《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项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加入实践学习的内容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而当前的考试却只是将学习效果展现在书面上,这种方式不能够综合的评价这门科目的学习效果,所以当前应该改革考核方式。除了要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考核。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计入到学习成绩中。将过程考核的结果也归纳到最终的总成绩之中,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平时不学习只是依靠考试之前突击学习学生获得高分的不合理状况。
3.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当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才能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消费心理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而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教学方法,优化当前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并且将考核方式变得更加具有综合性。
参考文献:
[3]李迪.《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网络财富,.18.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一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最终的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过程。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是指生产资料和家庭劳动力在物质生产资料过程中的使用和消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共享经济自进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遍布各个领域,并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现象。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其所涉及的心理学现象进行浅显的解释和说明。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出现以及发展均晚于国外。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自2006年左右开始进入萌芽期,随后持续缓慢发展,一直到2014年进入井喷式状态。于中国而言,脚步的确慢了半拍,不过仍于2014年左右开始蓬勃发展,赶上了共享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2014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共享经济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年。仅短短一年,共享经济领域新增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倍,进入爆发期。截至2015年,已有5亿人参与进共享经济,接下来的几年,都是共享经济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期。据推测,共享经济的规模将在2020年占到gdp的10%以上。现如今,从uber到滴滴,从共享单车再到共享汽车,以及随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已经完全充斥人们的生活[1]。
共享概念自古有之,原始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是人类最原始的共享形式。当今社会,同学之间互借书本,邻里之间互借工具,朋友之间分享信息,这都是新形式的共享。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琼·斯潘思和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发表的论文中,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2]。简而言之,共享经济就是将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其他人,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能从中获得回报。
(一)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因。
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至少有以下心理诱因:其一,科技飞速发展,制造业水平节节攀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物品不能充分使用,导致过多的闲置资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能物尽其用,从而催生了共享经济。其二,观念的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地区基本上都解决了温饱,对于日常生活中物质需求的欲望逐渐降低。从注重“拥有”到注重“使用”这一过程的个人消费观的转变也是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三,参与共享经济的双方都能获得收益。除了收获除物品本身产生的收益外,还多了由共享经济带来的额外收益。而参与共享经济的另一方,可以收获便捷。
(二)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我们的社会也逐渐意识到盲目地以资源的高消耗来换取gdp的增长是无法长久的。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并且在合理情况下创造更大的价值,成为了全人类在21世纪的新难题。当下的中国,以闲置物品资源配置为主的经济模式早已过时,将资源配置扩大到教育、出行、医疗等服务、媒体内容分享、闲置资金众筹等领域。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资金分享领域占据共享经济市场总交易额的60%以上,交易额约为20863亿元。交易额排名第二的是生活服务领域,占据共享经济市场总交易额的20.95%,交易额约为7233亿元。近期受到广泛关注的交通出行领域,占据共享经济市场总交易额的5.90%,交易额约为203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生产能力领域受到共享经济模式的驱动,在总交易额中占据9.79%的比例,交易额约为3380亿元[3]。
在面临这个极其严峻的问题之时,我们的国家也做出了许多的改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引领资源共享为主导的共享经济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经济社会评论家杰雷米·莱福金这样预言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共享经济是以陌生人为基础而发生的物品所有权不变,而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形式。
共享经济如此红火,在中国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势必会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将用心理学知识浅显地解读共享单车发展中的一些现象。
(一)从众效应让共享单车停滞不前。
为什么共享经济会取得蓬勃发展?为什么风生水起的共享行业又会遭遇瓶颈呢?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模仿是人类的天性,由模仿可以衍生到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从众效应(bandwagoneffect),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o2o到共享经济,到无人货架,到人工智能,到区块链。一旦有人从共享经济中尝到一点甜头,各种形式的模仿就会纷至沓来。这不由得让人唏嘘感叹,这是共享的时代。这样的大手笔,大动作让不少人眼红,人人都以为趁着共享经济的东风,只要有想法,有勇气,有资金都能赚得盆满钵满。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由此,一切稀奇古怪的共享形式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具有积极性和消极性等两面性。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家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安全感”是心理学中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属于个人内在精神需求。衣食住行,每一样都占了人类生活中极大的比重。“民以食为天”,食为基础。第二重要的便是“住”。心灵没有栖息的地方叫作自由,肉体没有栖息的地方只能叫作流浪。共享经济的代表性企业的一个鼻祖级人物于2008年在美国横空出世,它就是——airbnb。虽然airbnb依靠房屋租赁已经做到了255亿美元的估值,在全球“独角兽”行业当中排名第三,仅次于uber和小米,但是airbnb经营的房屋短租领域和uber所在的租车行业却在国内的发展却有着天壤之别。airbnb进入中国市场可谓一波三折:2012年试图在香港设立第一个办公室,却因香港政府指责其“妄图抬高房价”而无奈辗转至新加坡。兜兜转转,直至2015年才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布莱恩·切斯基(airbnb创始人兼ceo)一定不会想到,代表社会主义理想构想的airbnb会在中国市场上遇到如此出人意料的曲折。中国特有的奇高房价,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几乎一生都在为房贷而奔波。这样一来,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变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进而显得尤为珍贵了,房子由此变成了安全感的载体。将自己的房屋以盈利形式分享给陌生人住,这对于有着“家是港湾”观念的中国人来说,的确有些难以接受,这也成为airbnb在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
除此之外,对于住客来说,在airbnb上挂出的房屋既没有同酒店一样的24小时服务,也没有保洁人员周到的清理服务,甚至不会有每天更换的洗浴用品。这类非标准化的服务产品,除了加重了用户的心理负担,还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适应难题。尤其是房主和住客对于卫生要求标准不一,会衍生出非常多的令人意想不到的麻烦,也会影响到共享经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共享经济涵盖范围之广令人咂舌。智能手机的普及引领互联网深入发展,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活娱乐方式种类增多,从而使得消费商品种类增多,闲置物品种类及数量也随之增多。多元文化的浸入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关于物品拥有权和使用权的价值观与以往有所不同。
(一)增强共享经济发展的安全感。
虽然,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国民素质提升显著,诚信度也在提升。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信用度普遍不高,各种各样令人啼笑皆非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危害人身安全的事件也时而会出现,我们实在不想看到有人因参与共享经济遇到伤害这一类新闻。试想,在社会公众安全感极低的情况下,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家里住上一晚,这可以堪称是一次冒险。现如今阶段,即使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对大部分人来说,独自一人仍是不敢孤身前往。正是潜在租客与airbnb系统以及房主之间的安全感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才有了千千万万个“不敢”,airbnb才错失了千千万万个良机。“信任”和“安全感”才是最大的痛点。有人提出,airbnb的房屋租赁模式和国内传统的房屋中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实不然,传统中介会让买卖双方进行交流面谈,以此来获得安全感,并且一般双方会签订一式三份的契约保证。除此之外,还有比契约更让信奉“白纸黑字”的中国人更有安全感的东西吗?可是,形成特别大反差的是,对于airbnb来讲,其展现给住客的手段就是几张不单调且苍白的房屋照片和“不够靠谱”的文字描述。这大大降低了租客获得的安全感,使得顾客对于快捷酒店与airbnb之间不再抉择两难,往往更倾向于前者。对airbnb来说,扩大房源的数量与地区覆盖面更为重要。在房主与租客同样缺乏安全感的中国,想要安身立命,可谓道阻且长。
(二)拓展共享经济发展模式。
airbnb在中国的两任创始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并且熟悉中国特有的互联网运作形式。在创始之初甚至还想到同微信合作,使用户能通过微信直接登录airbnb账户。为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用户,airbnb也做了很多贴近本土化的工作:不仅推出中文网页,airbnb还支持ios应用,支持银联支付,除此之外还有专门根据中国不同安卓应用市场定制的安卓版手机应用。看起来,airbnb进军中国市场之初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少业内人士都翘首以盼其大展宏图。然而,至今为止,似乎都没能等来airbnb在中国的春天。即使airbnb没有输,利用其独特的c2c共享模式在国内站稳了脚跟,但情况也不容乐观。还有一个致命性问题:房源。美国的房屋短租有着很好的硬件基础,完全能够撑起airbnb这样的“上层建筑”。共享经济在国内其实也不是没有生存土壤,国有国情,在“住”的方面,房源紧缺的中国,闲置房屋数量稀少,能满足airbnb标准的更是少之又少。
(三)立足当下注重长远发展。
一个企业从建立到生存再到发展,若想修成正果,筚路蓝缕之后必定需要披荆斩棘。在西方企业眼里,中国13亿人,口味不一,众口难调,始终是一头难以搞定的怪兽,犹如一个屡攻不下的高地,一道百坚不摧的城墙。airbnb排除万难,好不容易克服了水土不服,在中国市场稍稍站稳了脚,却不曾想,前方还有更大的风浪在等着他:来自本土行业的竞争。其实在airbnb正式进军中国之前,小猪短租、住百家、途家、蚂蚁短租等公司早已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短租市场,中国的短租市场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中國人太了解中国人了,中国人爱好“放长线钓大鱼”,相较而下,稍长期的租赁形式是要比airbnb让房主心安。
从消费心理的角度看,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三观。增进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各类开放平台让共享经济带来的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得到充分的讨论,实现了社会道德发展的自我修正与完善。比如社交媒体、自媒体、各类网站等经常对部分公民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与批判,就是一种社会道德修养培育与改造的过程。从社会法律法规的角度看,“审慎监管、底线监管、事后监管、协同监管”对共享经济稳定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共享经济各个领域的法律规则将逐渐确立并完善起来,在法律制定中综合考虑各方的需求和利益,让法律法规成为人民生活底线保障,以此来鼓励共享经济的发展与成长。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有限资源再利用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催化剂。以上种种,皆为共享经济深入国民经济每一范畴打下了基础。
在当今社会,消费者将更全面地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既作为共享经济参与者,也作为共享经济提供便利的受益者,有效推动共享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个人的生活喜好以及生活方式,也将大大影响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多方参与下,共享经济稳步发展,贯穿整个共享经济发展历程,各种心理因素对其有着极大影响。在科技和人文日新月异的今天,以不变应万变注定无法走得长远。共享经济想要在中国深入每一个人的生活,道阻且长。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s201914389190)。
作者简介:林川钰(1998-),女,四川雅安人,学生,从事心理学研究;通讯作者:于敏章(1988-),男,四川仪陇人,讲师,硕士,从事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双11”、“双12”购物节的网上交易成交量每年剧增,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了解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出现的消费心理,进一步阐述了重视消费心理学给网络营销策略建立带来的影响,旨在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消费心理学的重视,基于消费心理学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助力于网络营销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消费心理;网络营销;营销策略;消费体验。
网络消费,即通过互联网技术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完成线上交易。与实体店消费过程不同的是,网络消费不需要走街串巷,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中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完成商品的浏览和选择过程,这就使得网络消费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较强的隐蔽性。重视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能够使网络营销群体更加清楚的知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进行网络营销商品品牌和服务的改进,促进网络营销的发展。在当代网络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出现的消费心理包含以下方面。
(一)从众心理。
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会出现从众心理。“淘宝”是网络消费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交易平台,消费者在淘宝平台进行消费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关注商品的销量,认为销量大的商品多具有较强的质量,其商品评价的真实可靠性更高,这是消费者从众心理的体现。此外,在“淘宝”等其他网络交易平台上经常会出现“限时促销”的商品,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这些商品“便宜”而产生冲动消费,进行“跟风”似的网络购买。
(二)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
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多发生在20~29岁的消费者群体中。年轻人是最追求个性的群体,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商品的个性化外表和商品简介的个性化文案而发生冲动购买行为。此外,一些年轻人不甘落于人后,常常会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你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
(三)质疑心理。
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大多消费者会对网络商品产生质疑心理。首先,部分网上商店的评价较低,不能对产品的质量问题做出保障,这就导致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能够果断下单。其次,部分网上商店对于商品的售后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也导致消费者会对商品产生质疑。再者,部分消费者会考虑到网上商店付款链接的安全性问题,认为网络消费的过程中自身的资金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从而对网络消费持有质疑的态度。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出现的消费心理的成因和规律。进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权益,也能够使经营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重视消费心理学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这主要是因为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给网络营销策略的建立带来一定帮助。
(一)有助于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信任度的重视。
正确意识到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质疑心理,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度和信任度的重视,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一方面,网络营销群体要有坚实的网站安全保障,避免在消费者购物的时候出现钓鱼网站或其他不明网站的弹窗,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解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关心的商品质量和售后问题,网络营销群体可以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完善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过程,同时要致力于构建良好的退换货机制,让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安全无忧,缓解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质疑心理。
(二)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上商店运营的运营机制。
对消费者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助力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店运营的运营机制。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求异心理,营销群体可以美化自己的网上商店,使网店的风格独出心裁,这样就能够提升消费者对网店的浏览量,有助于潜在交易的完成。在网上商店运行的过程中,营销群体要注重提升网店的知名度,例如可以通过个性的名字和富有活力的店铺简介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店内消费,也可以通过部分直播平台的主播进行店铺推荐和商品推荐,比如可以通过“抖音”、“微视”等视频平台宣传店铺和商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网上商店,促进网上商店交易成交量的提升,销量的增加能够吸引更多网上消费过程中有从众心理的消费者进行消费。
(三)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在制定营销策略过程中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群体在网络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费心理各不相同,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赋予网络营销策略以“生命力”,从而使消费者得到美好地消费体验。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要重视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商品介绍的过程中覆盖所有消费群体,优化网络商品的展示环节,使消费者能够更快的决定是否购买,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
消费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在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重视消其研究过程,能够提升运营者的经济效益,提高其收入。在新型营销策略——网络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度和信任度的重视,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上商店运营的运营机制,從而能够帮助网络营销群体制定完美的网络营销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助力于网络营销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天予.论消费心理学对网络营销策略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6)。
[2]王明霄.消费心理学和网络营销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
[3]胥泽林.网络营销中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3)。
作者简介:
雷苗苗(1987.9.11),湖南长沙人,本科,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社会,由于现代生活的加速度,广告信息量越来越多,新颖亮眼的广告宣传方式层出不穷,信息量增加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如果广告创意和广告宣传方式无法吸引受众,那么就无法给广告主和消费者带来受益和关注。本文从广告消费心理学何广告创意入手,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消费心理,且提出一定的学术相关建议。
在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现阶段,消费者对于某些创意类型的广告创意方式“见怪不怪,食之无味”,正是因为这些广告创意形式单一且以量变的形式不断的在广告行业市场,以模仿的形式出现,几乎是大同小异。让消费者连年不衰的对它充满热情,这是一个成功的广告的反馈效果,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是掌握广告创意的核心点,更是决定广告形式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心理与广告创意相辅相成。
本文将以消费者心理为背景,广告创意为蓝本,对广告创意依靠消费者心理产生了哪些影响进行阐述和浅析,希望能研究和证明消费者心理对于广告创意发展是有极大的关联,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影响。
广告形式是由广告人进行宣传、策划的。广告设计以及广告作品的目的受众人群虽然不仅仅局限在消费者自身,但目的都只有一个:对受众人群的感知、情感、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对于消费者,广告存在的意义必须是通过广告的各种传播形式,使受众接受并将广告形式带入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产品产生认知度以及对商品产生接受欲。对于广告主,必须在洞悉了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购买行为之后,进行有效的宣传方式和传播时机,利用宣传手段,将广告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受众人群,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广告传播的目的。
消费者作为商品的消费群体,产生一种动态的消费过程,买方不一定要求使用者本身,例如,为他人购买产品的人不一定是使用人,例如没有生活能力的父母、子女或为自己购买产品的其他人,也不一定是需求者,也就是說,消费者是指实际参与购买产品的人。在一项或全部消费活动中,即实际参与一项或全部消费活动的人。
消费心理活动不仅是消费者产生购买欲的基础,也是影响消费者进行购买产品和行为的主要原因。消费者无论在什么时间以及地点,都具有不同的心理功能,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使用:客观现实反映了消费者头脑中的动态,是心理过程的本质。
消费者是社会一员,所以它具有社会属性。复杂的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习惯和消费者心理学密切相关。这些文化因素往往对正常的产品营销活动产生直接和普遍的影响,要求高度重视和尊重广告创作,他们不同于复杂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他们的消费精神也必然是人格研究的表现,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特点。消费者心理学研究可以为广告方式提供事实基础,从而促进广告创意的产生。
消费者心理学是指一系列与购买、使用和消费受心理活动控制的物品有关的心理活动。消费者心理学:心理过程的作用是激励消费者的系统方向和方向,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或避免行动。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它是一种更加实际和实用的经济行为。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消费者关注竞争性的同质市场,鼓励他们的购买欲望,促进货物和服务的销售,改善企业形象,而不仅仅是改善企业形象。为了提高产品或企业的可见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广告创作特别重要。
当代广告创作活动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反应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消费者需求的特点。但是,问题也具有等级性质。需求水平将从物质需求转向高水平的精神需求。现代广告的设计和传播的态度和方向不仅是为了满足对产品功能和特性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和了解产品是否满足精神需求,消费者在强调原材料功能的同时,更重视商品功能的延伸,这种对商品功能深层次的需求才是消费者心理的真实写照。
创造力和设计越来越强调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析,而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消费者的心态和心态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思想和心态的改变,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认识,因此创造性设计和传播的广告活动不受作者的个人意识和思想的指导,而是受作者的观点的指导。消费者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消费心理学有很好的了解,就有可能提高消费者的心理形象。在初期阶段,对产品、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有一种创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描述消费者“。和消费者基本行为的详细描述,确保广告创作和设计的目标方向准确。
(一)虚假广告代言。
虚拟广告是一种虚假的宣传,或是让受众容易误解的广告,它不属于公众的参与和赞同的领域。它包含在宣传产品的基础上,或者它包含的广告有夸大、虚假、含糊其辞和虚假的嫌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媒体已经从原来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走向对事业单位的整个企业管理。媒体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没有国家资金保护的情况下独自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从中获取资金,广告已经成为媒体获取更多资金的最重要来源,媒体需要广告的概念、管理方式和社会现状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误导广告。
所谓误导性广告,是指由于广告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致使广告内容不明确,与广告人及其所指的广告产品的实际情况有虚假联系;这类广告的特点是:广告内容不管是否真实,都会对消费者具有误导性。广告商或广告代理机构设计广告时,一般会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进行表述,例如对提案的强调和描述不合理、不明确,评估误导性广告的规则是,广告使消费者对产品理解并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和其他行为。
(一)运用相关广告法律法规约束。
利用完善的广告代理制度,振业实行广告代理制度,不仅促进了报纸广告的专业化,而且提高了振业纸业广告的整体水平,而广告代理制度明确了广告主的权利和义务,广告经营者与广告媒体的职能不再发生冲突;广告经营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广告代理机构,并做出投资决策;广告公司负责规划和实施工厂内的全部广告活动;广告经营者与广告媒体的关系,使广告主与广告媒体的职能不再发生冲突广告出版社关注的是广告信息的传播,三个部门各自负责相互配合,有助于减少广告“创收”现象,降低发布虚假广告的可能性。
(二)加强广告法律法规的普及。
加强广告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制度。对虚假广告问题,负责各级委员会的广告监督工作,通过与同级广告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联系进行监督。在较低层次上,可以在商场、学校、道路上设立监控中心,所有公共机构也应密切监控虚假广告的活动,敢于打击虚假广告,发现虚假广告后应立即予以打击;对于造假者和广告传播者,无论是经营者、广告公司还是媒体,都必须对他们的社会危害进行曝光和严厉谴责。
结束语:
广告业的发展也侧面的彰显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像国外虚心学习的同时,优秀的广告人们也为广告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主要的宿主——受众人群,是广告创意的主要前提,要了解当下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又要统揽社会热点。而消费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又决定了广告创意的生存方式。
归根到底,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趋势蓬勃发展,广告产业加速推进,在合理发展中找问题,在问题中完美妥善解决,我相信我国的广告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广告创意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
[3]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4]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5。
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和逐渐趋于成熟,符合广大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社交电商应运而生,各大综合性电商平台以及新型社交电商平台纷纷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社交电商模式,满足了消费者普遍的从众心理和推崇权威的心理,本文主要就从消费者消费心理学范畴对我国社交电商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为我国今后针对消费者心理学层面的社交电商研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手机上网进行社交的需求日益增强,而各大电商平台依据人们在互联网上的社交属性,纷纷开展了基于社交前台的电子商务活动。社交电商的出现,不仅使得传统电商平台寻找到了新的流量入口,还能够帮助企业或个人商家多开辟出一条与客户随时进行沟通和洽谈的道路,既方便了双方的商务往来活动,也为已经走向成熟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商机。
目前,我国社交电商的典型营销模式有诸如小红书模式的内容导购类的社交电商平台,也有基于关键意见领袖(kol)的分销营销模式,更有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短短三年就得到上市的拼团营销模式。根据我国互联网数据平台预测,到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市场的规模将会突破万亿级。面对如此增长快速,未来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模式,虽被电商各平台广泛利用,因为发展步伐过大,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在2019年“315”期间暴露出的关于分销类社交电商的问题,3月14日,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广州花生日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传销(直销)违法行为做出处罚决定。行政处罚内容包括:责令整改、罚款,责令处罚150万元人民币,并没收违法所得7306.58万元人民币,合计7456.58万元。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社交电商最大一笔罚单,也是我国电商20年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天价罚单”。经查明,从2017年7月28日至2018年9月25日立案期间,花生日记以平台运营商可获取其发展的会员所购买的商品一定比例的佣金为诱饵,发展了多个粉丝数量多、流量大的流量运营公司,作为其分公司(也称之为运营中心),再由这些分公司去管理运营商,运营商负责发展会员,按照层级提取酬金,涉嫌传销。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社交电商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其中隐藏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对于社交电商营销模式的选择,更应该慎重。而社交电商平台对于自身营销模式的选择,是基于消费者心理学范畴的剖析,这就要求社交电商商家能够将消费者心理层面的深层次需求加以重点研究,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下面,本文将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对社交电商的营销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一)内容导购型社交电商——基于推崇权威的消费心理。
以小红书为典型代表的内容导购型社交电商,经常会以邀请明星大咖入驻社交电商平台的方式,吸引粉丝或想要有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而注册该类社交电商平台的消费者都有推崇权威的消费心理。商家正是掌握了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诉求,邀请大量明星或网红达人进驻,将商品以日常视频或软文的方式推荐给消费者,逐渐使消费者养成分享式购物的习惯。此外,内容导购性社交电商利用信息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推荐,实现精准营销,进而帮助平台商家达到增加流量、促进销售的目的。
(二)分销型社交电商——基于从众的消费心理。
分销类典型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微店,自2015年上线之后,定位于会员制分销营销模式,是一家由社交驱动的精品会员电商,为会员提供美妆个护、手机数码、母婴玩具、水果生鲜等全品类精选商品,致力于通过“精选”供应链策略,以及极具社交属性的“爆款”营销策略,聚焦商品的极致性价比,帮助亿万消费者以“批发价”买到全球好货。由于平台抓住了消费者“从众”的心理诉求,追求所谓市场“爆款”,因此能够精选品类,与供应商协商最低价,从而找到分销型电商平台的利润来源。
(三)拼团型社交电商——基于社交需求的消费心理。
拼多多作为一家通过社交app——微信邀请好友参团以获取更低的拼团价格,建立起基于微信熟人社交的拼团营销社交电商,利用心理学上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消费者需求的第三层次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将人们对于社交的渴望与电商联结在一起,同时发起拼团的消费者也作为群体消费者中的“关键意见领袖”,用他们的影响力宣传推荐商品,从而影响其他参与拼团消费者的购物决策。
在移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社交的普及化发展的今天,社交电商作为一种既能够满足人们社交层面需求,又能够帮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逐渐赢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同,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必然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对消费者研究不充分的情况存在,特别是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研究亟待加强,如何利用消费者普遍存在的推崇权威、喜好从众和追求社交的心理,有针对性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就尤为关键。根据本文基于消费心理学方面对社交电商營销模式的分析,为今后我国社交电商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崇权威消费心理方面,关键意见领袖需要更好的专业性,社交电商平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取某一群体的关键意见领袖,并对其进行更深一层的培训:例如产品专业性、与其他消费者之间是互动性、推荐信息(视频或软文)质量等方面;二是将消费者进行分层研究,对具有较强社交属性的消费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未来,会有更多的传统电商平台充分应用消费心理学,将社交流量更有效引入电商领域,真正将社交与电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为更多网络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黄婧.互联网时代下社交电商的营销价值创造过程研究——以拼多多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8(24):7-10.
[2]张彬.微信电商中意见领袖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8.
[4]全淼.移动电商网络营销策略分析[d].长安大学,2017.
[6]杨丹.基于社交电商网络的潜在信任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成为当代市场营销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双11”、“双12”购物节的网上交易成交量每年剧增,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了解网络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当代网络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出现的消费心理,进一步阐述了重视消费心理学给网络营销策略建立带来的影响,旨在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消费心理学的重视,基于消费心理学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助力于网络营销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消费心理;网络营销;营销策略;消费体验。
网络消费,即通过互联网技术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完成线上交易。与实体店消费过程不同的是,网络消费不需要走街串巷,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中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完成商品的浏览和选择过程,这就使得网络消费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较强的隐蔽性。重视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能够使网络营销群体更加清楚的知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进行网络营销商品品牌和服务的改进,促进网络营销的发展。在当代网络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出现的消费心理包含以下方面。
(一)从众心理。
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会出现从众心理。“淘宝”是网络消费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交易平台,消费者在淘宝平台进行消费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关注商品的销量,认为销量大的商品多具有较强的质量,其商品评价的真实可靠性更高,这是消费者从众心理的体现。此外,在“淘宝”等其他网络交易平台上经常会出现“限时促销”的商品,部分消费者会因为这些商品“便宜”而产生冲动消费,进行“跟风”似的网络购买。
(二)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
在网络消费过程中,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多发生在20~29岁的消费者群体中。年轻人是最追求个性的群体,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因为商品的个性化外表和商品简介的个性化文案而发生冲动购买行为。此外,一些年轻人不甘落于人后,常常会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产生“你有,我也要有”的攀比心理。
(三)质疑心理。
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大多消费者会对网络商品产生质疑心理。首先,部分网上商店的评价较低,不能对产品的质量问题做出保障,这就导致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能够果断下单。其次,部分网上商店对于商品的售后问题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也导致消费者会对商品产生质疑。再者,部分消费者会考虑到网上商店付款链接的安全性问题,认为网络消费的过程中自身的资金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从而对网络消费持有质疑的态度。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出现的消费心理的成因和规律。进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不仅能够使消费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权益,也能够使经营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重视消费心理学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这主要是因为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给网络营销策略的建立带来一定帮助。
(一)有助于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信任度的重视。
正确意识到消费者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质疑心理,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度和信任度的重视,有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一方面,网络营销群体要有坚实的网站安全保障,避免在消费者购物的时候出现钓鱼网站或其他不明网站的弹窗,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解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关心的商品质量和售后问题,网络营销群体可以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完善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过程,同时要致力于构建良好的退换货机制,让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安全无忧,缓解网络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质疑心理。
(二)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上商店运营的运营机制。
对消费者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助力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店运营的运营机制。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求异心理,营销群体可以美化自己的网上商店,使网店的风格独出心裁,这样就能够提升消费者对网店的浏览量,有助于潜在交易的完成。在网上商店运行的过程中,营销群体要注重提升网店的知名度,例如可以通过个性的名字和富有活力的店铺简介让消费者耳目一新,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店内消费,也可以通过部分直播平台的主播进行店铺推荐和商品推荐,比如可以通过“抖音”、“微视”等视频平台宣传店铺和商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网上商店,促进网上商店交易成交量的提升,销量的增加能够吸引更多网上消费过程中有从众心理的消费者进行消费。
(三)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在制定营销策略过程中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不同年龄和不同社会群体在网络消费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费心理各不相同,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赋予网络营销策略以“生命力”,从而使消费者得到美好地消费体验。在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要重视各个阶层的消费需求,在商品介绍的过程中覆盖所有消费群体,优化网络商品的展示环节,使消费者能够更快的决定是否购买,获得良好的消费体验。
消费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在企业生产运营的过程中重视消其研究过程,能够提升运营者的经济效益,提高其收入。在新型营销策略——网络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重视消费心理学能够提升网络营销群体对网络消费安全度和信任度的重视,有助于网络营销群体完善网上商店运营的运营机制,從而能够帮助网络营销群体制定完美的网络营销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消费体验,助力于网络营销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天予.论消费心理学对网络营销策略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9(6)。
[2]王明霄.消费心理学和网络营销的有效融合策略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
[3]胥泽林.网络营销中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3)。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社会,由于现代生活的加速度,广告信息量越来越多,新颖亮眼的广告宣传方式层出不穷,信息量增加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如果广告创意和广告宣传方式无法吸引受众,那么就无法给广告主和消费者带来受益和关注。本文从广告消费心理学何广告创意入手,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众消费心理,且提出一定的学术相关建议。
在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现阶段,消费者对于某些创意类型的广告创意方式“见怪不怪,食之无味”,正是因为这些广告创意形式单一且以量变的形式不断的在广告行业市场,以模仿的形式出现,几乎是大同小异。让消费者连年不衰的对它充满热情,这是一个成功的广告的反馈效果,消费者心理的变化是掌握广告创意的核心点,更是决定广告形式的主要原因,消费者心理与广告创意相辅相成。
本文将以消费者心理为背景,广告创意为蓝本,对广告创意依靠消费者心理产生了哪些影响进行阐述和浅析,希望能研究和证明消费者心理对于广告创意发展是有极大的关联,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影响。
广告形式是由广告人进行宣传、策划的。广告设计以及广告作品的目的受众人群虽然不仅仅局限在消费者自身,但目的都只有一个:对受众人群的感知、情感、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对于消费者,广告存在的意义必须是通过广告的各种传播形式,使受众接受并将广告形式带入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对产品产生认知度以及对商品产生接受欲。对于广告主,必须在洞悉了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者购买行为之后,进行有效的宣传方式和传播时机,利用宣传手段,将广告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受众人群,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广告传播的目的。
消费者作为商品的消费群体,产生一种动态的消费过程,买方不一定要求使用者本身,例如,为他人购买产品的人不一定是使用人,例如没有生活能力的父母、子女或为自己购买产品的其他人,也不一定是需求者,也就是說,消费者是指实际参与购买产品的人。在一项或全部消费活动中,即实际参与一项或全部消费活动的人。
消费心理活动不仅是消费者产生购买欲的基础,也是影响消费者进行购买产品和行为的主要原因。消费者无论在什么时间以及地点,都具有不同的心理功能,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使用:客观现实反映了消费者头脑中的动态,是心理过程的本质。
消费者是社会一员,所以它具有社会属性。复杂的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习惯和消费者心理学密切相关。这些文化因素往往对正常的产品营销活动产生直接和普遍的影响,要求高度重视和尊重广告创作,他们不同于复杂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他们的消费精神也必然是人格研究的表现,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特点。消费者心理学研究可以为广告方式提供事实基础,从而促进广告创意的产生。
消费者心理学是指一系列与购买、使用和消费受心理活动控制的物品有关的心理活动。消费者心理学:心理过程的作用是激励消费者的系统方向和方向,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或避免行动。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它是一种更加实际和实用的经济行为。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消费者关注竞争性的同质市场,鼓励他们的购买欲望,促进货物和服务的销售,改善企业形象,而不仅仅是改善企业形象。为了提高产品或企业的可见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广告创作特别重要。
当代广告创作活动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反应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消费者需求的特点。但是,问题也具有等级性质。需求水平将从物质需求转向高水平的精神需求。现代广告的设计和传播的态度和方向不仅是为了满足对产品功能和特性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和了解产品是否满足精神需求,消费者在强调原材料功能的同时,更重视商品功能的延伸,这种对商品功能深层次的需求才是消费者心理的真实写照。
创造力和设计越来越强调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析,而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消费者的心态和心态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思想和心态的改变,这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认识,因此创造性设计和传播的广告活动不受作者的个人意识和思想的指导,而是受作者的观点的指导。消费者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消费心理学有很好的了解,就有可能提高消费者的心理形象。在初期阶段,对产品、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有一种创新的方法和手段来描述消费者“。和消费者基本行为的详细描述,确保广告创作和设计的目标方向准确。
(一)虚假广告代言。
虚拟广告是一种虚假的宣传,或是让受众容易误解的广告,它不属于公众的参与和赞同的领域。它包含在宣传产品的基础上,或者它包含的广告有夸大、虚假、含糊其辞和虚假的嫌疑。
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媒体已经从原来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走向对事业单位的整个企业管理。媒体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没有国家资金保护的情况下独自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从中获取资金,广告已经成为媒体获取更多资金的最重要来源,媒体需要广告的概念、管理方式和社会现状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误导广告。
所谓误导性广告,是指由于广告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致使广告内容不明确,与广告人及其所指的广告产品的实际情况有虚假联系;这类广告的特点是:广告内容不管是否真实,都会对消费者具有误导性。广告商或广告代理机构设计广告时,一般会使用含糊不清的词语进行表述,例如对提案的强调和描述不合理、不明确,评估误导性广告的规则是,广告使消费者对产品理解并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和其他行为。
(一)运用相关广告法律法规约束。
利用完善的广告代理制度,振业实行广告代理制度,不仅促进了报纸广告的专业化,而且提高了振业纸业广告的整体水平,而广告代理制度明确了广告主的权利和义务,广告经营者与广告媒体的职能不再发生冲突;广告经营者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广告代理机构,并做出投资决策;广告公司负责规划和实施工厂内的全部广告活动;广告经营者与广告媒体的关系,使广告主与广告媒体的职能不再发生冲突广告出版社关注的是广告信息的传播,三个部门各自负责相互配合,有助于减少广告“创收”现象,降低发布虚假广告的可能性。
(二)加强广告法律法规的普及。
加强广告社会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制度。对虚假广告问题,负责各级委员会的广告监督工作,通过与同级广告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联系进行监督。在较低层次上,可以在商场、学校、道路上设立监控中心,所有公共机构也应密切监控虚假广告的活动,敢于打击虚假广告,发现虚假广告后应立即予以打击;对于造假者和广告传播者,无论是经营者、广告公司还是媒体,都必须对他们的社会危害进行曝光和严厉谴责。
结束语:
广告业的发展也侧面的彰显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像国外虚心学习的同时,优秀的广告人们也为广告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主要的宿主——受众人群,是广告创意的主要前提,要了解当下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又要统揽社会热点。而消费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又决定了广告创意的生存方式。
归根到底,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趋势蓬勃发展,广告产业加速推进,在合理发展中找问题,在问题中完美妥善解决,我相信我国的广告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广告创意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
[3]黄传武.新媒体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4]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5。
作者简介:战晓莹(1997.9-),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学。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二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
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
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
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细的要数离休人员,其次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
当今十大消费消费心理趋势:求实求廉求实、求美、荣誉、舒适、安全、好胜、好奇、好痞。求实、舒适、安全反映消费者对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而要吸引高消费人群的眼球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
消费者购物“看脸谱”:购买时装、化装品,青年女营业员受顾客欢迎,不仅因为她们更懂行,而且还可以当场示范。而选购家用电器,青年男营业员就更受欢迎,一般消费者认为男青年应该对电器内行,而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
另外,中年女营业员因生活经验丰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长处,最受消费者信任。人们买童装、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欢请她们当参谋,而且她们整体服务态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营业员的取向,消费心理学心得体会。上海人在选购丝绸、茶叶、首饰等商品又特别爱找“法老师”,人们相信他们具有识别商品真假和辨别质量高低的能力。
消费心理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及消耗各种消费品过程中的活动受消费心理的微妙影响。
(一)消费者的感觉。
消费者对客观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觉开始的,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的。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
(二)消费者性格。
在消费活动中的表现消费者因年龄、能力、兴趣不同在性格上形成个性差异。老年人注重商品的价廉物美及实用性,讲究结实耐用;年轻人则相对灵活,注重商品的外表,讲究个性化及时尚;一些先富的大款则追求高档次的商品,注重名牌。
分析动机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消费者的购买活动都是由动机推动的。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商品的惊险、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
因此,企业要正确分析和认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分析,是为了适应顾客的需求,是发展市场的基矗所谓正确分析是说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三
国际经济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和全球利益的均衡化,国家之间的商品、资本、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所形成的经济联系。
【1】国际经济环境下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面对的问题与国际协调分析研究。
1发达国家推出货币政策的背景。
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市场、刺激经济以应对金融危机,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大幅降低基准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投放流动的力度、缩小贴现窗口货款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利差等传统手段。
危机之后,各个发达国家的实际利率普遍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利率的情形。
为了加速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复苏,各国央行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也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措施和创新性手段。
金融动荡直接引起信贷紧缩,本国内部经济持续减速,美联储面对这样局面因地适宜的推出货币政策,而这样个性的货币政策增强了本国的金融市场流动。
银行信贷恶化的局面也在不断蔓延,美联储不断将资金注入本国内金融系统中和实体经济体系中,主要抑制了资本市场缓慢的流动性和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倒闭的权威金融机构。
这样资金大量流入对于次贷危机所带来的信心缺乏、资金短缺的资本紧缩问题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美联储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类似,英格兰银行也对其流动性支持政策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金融危机之前,英格兰银行面对当前格局推出货币创新政策,世界各家银行提供流动性缓慢的金融证券,英格兰银行以此为基础换取提供流动性较好政府证券,这样在这样基础之上,即盘活各银行的融资能力,也加强了资金市场的流动性,更巩固了本国民众对资金市场和金融体系的信心。
同年10月,金融危机爆发后,为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体系,不断调整贴现机制操作方法,欧洲中央银行在年10月对其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进行了改革,向欧元区输入以固定利率招标不变的为基础无限额周期为7天的融资策略。
继续放宽抵押范围,开始接受外币计价的资产的债务借贷方式,不断扩大融资规模、增强融资流动性。
2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面临的问题。
当前,发达国家货币政策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以后,主要发达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表现出许多共同特点,例如:除继续维持零利率或是接近为零的利率外,采取大规模购买长期资产的方式,并将维持极低利率的“前瞻指引”作为政策工具。
美联储是第一个使用前瞻政策指引的中央银行,并表明将继续维持联邦利率在预期的低水平,直到失业率降低到6.5%以下,或是通胀率在一两年内部不会超过长期目标的0.5个百分点。
英格兰银行同样加入了前瞻政策指引计划,表明会保证银行利率不会上升超过0.5%,直到失业率降低到7%以下,然而现有预期其失业率在下半年前下降到7%的可能性很低。
日本银行也声明将继续采取货币宽松政策,直到通胀率达到预期的2%为止。
相比较而言,欧盟中央银行所执行的前瞻政策指引的极低利率的延期计划,并没有给出具体时间与目标限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会维持现阶段的低利率至少到中期,随后可能逐渐增加利率。
金融危机期间及其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了难以回避的后遗症,随着各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也逐渐显现。
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退出必将以利率的上升所代替,而利率的上升没有达到本国内部经济预期,所以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一旦出现恐慌性反映,资本的流动必将会带给世界经济造成拖累影响,加大世界经济的下滑速度。
并且,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将发生改变,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风险加大。
发达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增强将使得大量资本回流,廉价资本持续流入新兴市场的格局将发生改变,新兴经济体增速将滞缓。
在国际收支恶化与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资本外流的交互影响下,部分对海外资本依赖程度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可能不断恶化,个别国家甚至可能爆发金融危机。
此外,由于发达国家货币(特别是美元)是全球金融市场上的主导货币,对全球市场的流动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从贸易投资方面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有可能导致投资贸易萎缩,对新兴经济体的进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令大宗商品需求复苏和价格进一步疲弱,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进一步波动,并波及到制成品产业。
当价格持续下跌时,过低的通胀率很可能引起通缩。
在高负债率加上经济疲软的情况下,通货紧缩破坏性巨大,并且难以摆脱。
以欧元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低通胀的`风险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大多数发达国家离中长期2%的通胀目标依旧很远,而且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一度出现负通胀率。
低通胀率可能破坏通胀预期的稳定性,日本的发展就是其中一例。
毫无改善迹象的低通胀率也使得欧洲央行始终面临着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的压力。
通缩一方面导致工资下降,从而引起还贷困难;另一方面,通缩的预期会让人们推迟消费,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在南欧,希腊的消费价格就在下降。
如果排除一次性税收增加,通缩不能算是近在眼前的危机,因为多数经济体仍在缓慢地增长着,调查显示,消费者期望中期通胀率达到或高于央行2%的目标,然而如果经济增长长期过慢,同时失业率高居不下,那么物价和工资最终很可能会下跌。
从而加大全球低通胀的风险。
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路径选择与国际协调。
在全球经济逐渐出现复苏迹象的背景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逐渐被各国提上议事日程。
在这一过程中,各国必须兼顾通缩与通胀两种情形,低利率必须维持至经济顺利复苏,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又必须在通胀蔓延之前改变。
应当看到,此次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多地是运用直接购买长期国债影响利率的期限结构进而降低长期无风险利率水平,同时结合减少国家的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因此,收缩各种流动性的退出工具主要有三种:其一,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
多国央行(包括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银行)都有向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做法,此手段可以遏制银行放贷,同时可以改变宽松的货币环境。
拆借市场利率随市场的波动而变化,在准备高于前者时,银行认为市场可以获得无风险收益。
所以当银行准备收紧流动的时候最直接的手法就是提高准备金利率,这样对拆借市场利率也有收紧作用。
第二,银行作为调控工具,其控制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国内央行为抑制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可以回购协议,也就是央行通过出售其持有证券的给金融机构,给与与其承诺于未来某一时期进行回购。
这样预期吸纳差额准备金,资产负债表可以被逐步缩减。
其三,加大准备金利率和贴现率。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世界上金融发达国家的国家银行都在稳步的降低准备金利率和贴现率,同时对这两个利率的政策性调整,在货币市场变化中可以被看作风向标。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过程中,基准利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市场中的流动性。
贴现率的提高可以减少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而缩减央行资产负债规模。
政策设立时的多样性决定着推出策略实施时多种选择渠道,当政策推出时由于工具的选择及外部条件的多变性,实施后的效果会有一定的阻力:各国的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也相应的提高自身的资金成本,其自身的融资能力也会受到回购协议出售资产的约束,政府要公开市场操作,比如直接出售其持有的资产,不然的话市场必然会受到资产质量、市场需求等方面约束。
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过程中,各国在工具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市场发展情况与所处阶段进行适当选择与变换,且注重各国之间政策工具使用的协调,防止造成各国货币政策“以邻为壑”的效应。
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还应当注意循序渐进。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每个时期的服装设计都体现出当时的审美与心理需求,夏奈尔套装符合人的心理需求,是设计当中的经典例子,它的出现引领了20世纪服装的变革,其严密的结构设计,材料的搭配均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设计心理;夏奈尔套装;人性化。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男女服装的特别样式,这些样式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人们当时的审美和心理需求。这些样式中有许多至今仍然令人激动和振奋。尤其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服装设计中,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服装的巨大震撼和永恒魅力,而且这些设计作品中蕴涵着设计大师们的才华和超前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夏奈尔套装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首席设计师拉格菲尔德说:“带领流行性的前瞻性作品,要符合时代精神与现代生活态度,从而有不同风格展现。现在时装设计不仅注重布料、颜色、搭配,也要重视裁剪,所以在制作方面不能有丝毫马虎,老品牌的江山就是靠一点一滴的细节奠定消费者的信心的。”
1夏奈尔经典套装引领。
20世纪服装的变革服装设计的改变与妇女的心理诉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9世纪以前的欧洲,穿着必须有紧身胸衣或者紧身马甲,胸衣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一个标准的样式。紧身胸衣让体态丰盈的女性连呼吸都困难,影响少女的身体发育,连动作的姿势也受到限制,她们必须昂胸抬头,保持僵硬的笔直状态,这样方能够形成服装要求的s型形态。紧身胸衣给女性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使子宫和腹腔严重变形和扭曲,而且妨碍她们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她们对服装设计改革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夏奈尔当时所处的年代是女性正处于紧身胸衣的噩梦中的年代,她认为时下流行的女性套装其设计不但不合乎潮流,剪裁与大小也都因为太紧而充满压迫感。20世纪30年代,及膝半身裙、宽肩上装、使用金色纽扣和对比色镶边加强女性化—经典的夏奈尔套装诞生了。颇具争议的是,夏奈尔使用粗花呢作为上装的面料。粗花呢在当时仍被人视为劳动阶层使用的廉价面料,过于男性化,为了调和她又采用丝绸甚至毛皮做衬里。散发优雅休闲风格的香奈儿套装,有着夏奈尔女士最喜欢的中性时尚韵味。这样的设计适合好动且崇尚自由的女性,无论是白天或夜晚,都能够提供绝佳的功能性与舒适感。经典的夏奈尔套装,是为喜爱活动的女性量身订做的。夏奈尔说:“我一直希望能设计一套让女人穿起来轻松又看起来优雅的服装,让她能悠哉驾驶的同时,也散发出女性的独特韵味。”无庸质疑,夏奈尔女士的经典套装设计,质地柔软但线条利落的外套与裙装迅速征服全球女性的心。夏奈尔彻底地改变了女性服装,解放了女性身体,使服装设计以人为本,服装变得人性化,变得轻松、自由、舒适。
2夏奈尔外套的结构设计符合人体工学。
夏奈尔外套独一无二,利落的线条、完美的结构与精致的收边都是前所未见。软呢布料随即成为夏奈尔女士的最佳象征,不过除了精致独特的质感,夏奈尔女士不断在设计的细节与制作技巧上求新求变,她努力将这套经典设计幻化为女性身上的第二层肌肤,一套绝无仅有的时尚佳作。夏奈尔说:“因为一套衣服的优雅之处,正是在于其动静皆宜的舒适感。”夏奈尔女士卸除了套装的垫肩,因为对她而言,这些衬垫正是造成外套看起来僵硬紧束的主要原因。为了使夏奈尔外套在柔软舒适之余,兼顾剪裁的利落性,设计师在外套的正面,会按着布料直挺的纹理来车缝,不在胸线的部位刻意抓褶缝合。同样的原则也会使用在外套的背部。除了简单的缝合线之外,没有多余的.裁切与衬里。至于外套的两边设计,为求更加舒适,裁缝师会添加一个垂直的镶片,完美衔接外套前后部分。至于套装的袖子,也会按照布料垂直的图案纹理来进行剪裁,并且接缝在肩部的最高点,好强化舒展双臂的自由性。为了符合人体工学,袖子里面也暗藏玄机:两边的长袖设计会做出些微弯度,并且里面多加一块布,以符合手肘自然的曲直与活动空间,其中每一个细节,目的都在强化舒适感。事实上,为了让女性穿起来完全自在,香奈儿女士在制作外套时,还会要求女客将双手交叉置放于肩膀上,取得最精确的测量数据。这样的设计理念甚至延伸至套装的衬里布。无论是搭配外套布料的针织材质或是绉绸,所有的制作原则完全遵照精确的测量结果来执行,以求达到最舒适的实穿目标。外套里层包含了许多片细致的里布,有时连外套的内里甚至袖子都是多片剪裁来展现最佳的舒适感。外套的里布与斜纹软呢车线,每一针都重叠的恰到好处,在视觉上却呈现天衣无缝的手工精致感。双层布料贴合,无懈可击舒适与服贴度,将夏奈尔套装的舒适合身诠释得淋漓尽致。为求完美的垂坠度,外套的下摆都会缝上精致的铜质链条,裁缝师巧手将链条隐藏在衬里的收边。“内外皆美”是夏奈尔生前信奉的最高时尚原则。好的设计,能强化服装每一个部位的功能,夏奈尔外套的口袋,就能让穿着的女性可以自在的把双手放进去。另外外套上的钮扣,都要能轻易解开或扣上达到穿脱自如。编结滚边成功凸显了外套的线条,类似的细节并且重复出现在口袋边缘及袖口,营造活泼且充满设计质感的视觉焦点,可以是多款色调的罗缎与针织等材质增添无限时尚可能。有时候类似的镶边设计,会以刻意不收边的抽须效果呈现。外套上的钮扣则展现珠宝般的华丽质感,搭配乳石的镀金款式,并缀以狮子头型、麦穗束图案与山茶花的雕刻装饰。
3从夏奈尔套装是人性化设计的典范。
夏奈尔说:“奢华必须是舒适自在的,否则就是虚有其表。”夏奈尔套装采用了多片剪裁技术,上演了合穿的神话。一件外套内外的裁片最多可达50余片,更神奇的是每个裁片均预留缝份可以放大或缩小约一个尺寸,客人可根据自身身形量身修改。夏奈尔套装的款式像制服,能发挥的设计空间比较有限,但它必须适合上班、参加酒会,也适合去逛街。为了注重多样的实用性,所以必须要有口袋,以便放手帕或者让手悠闲地插在口袋里。它在手腕处加上扣子,穿上外套时才不必卸下手腕上戴的珠宝。夏奈尔套装改变了服装设计的游戏规则,把服装设计以男性的眼光为中心的设计立场改变为女性自己的舒适和美观为中心的立场,从而使服装设计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她的设计以人为本,处处考虑到人的需求。她的设计跟随人体的变化,按照人体来设计,而不是要人体屈就她的设计,套装裙子的设计必须适合人体的律动,最初的设计以试衣模特能舒适地爬上楼梯为标准。主张造型简洁,色彩单纯。注重服装的实用性功能,强调设计的有序、均衡间的变迁。设计理念成熟后,便不再变化,只在面料与装饰细节上稍作改进以迎合高品味。对于夏奈尔来说,服装设计的核心是高水平的质量、舒服,通过剪裁和比例使身材的优点得到强调,使身材具有吸引力,而不是通过暴露自己的身体而达到吸引力。这些基本原则,贯穿了夏奈尔设计整个过程。夏奈尔套装的设计是与社会和人的需求休戚相关的。
4结语。
今天的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她们积极向上地追求着自己理想事业、独立、坚强、自信。她们不仅精心设计挑选着服装,而且格调高雅享受高品位的生活。服装对女性来讲不再只是为了吸引异性,而是成为她们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精神生活空间。在现代服装设计的中以生活方式为目的的人性化服装越来越被人们所接收和认可。从夏奈尔“唯有让身体去感受”的设计理念看出服装设计必须从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并且强调人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协调舒适的穿着体验。
参考文献:。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五
营业员:这样吧,这次我们帮你把衣服先缝好,下次买衣服的时候给你优惠点。
见妈妈态度很强硬,营业员极不情愿的换了一件新衣服给我们。
有一次听大人们聊天,据说在发达国家,如果你买了一双鞋,穿了几个月,感觉有点不舒服,可以直接拿回去退,人家二话不说直接给办了,听着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我们的商家确实应该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不要打着“顾客是上帝“的幌子,来刁难顾客,有质量问题的衣服来调换,还说这么多废话。一位顾客就是一个市场,多一位顾客,可能带给商家多个市场,而丢掉一位顾客,可能使商家丢掉几个市场。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六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较强的学科。本文从消费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路、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探索,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引言。
消费心理学与营销人员心理学课程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设置让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掌握消费者基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和预测能力,以更有效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该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必备的消费者心理分析能力和以消费者的心理规律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情商素养,同时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其他技能的培养提供心理学支持。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消费心理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有过多种尝试,笔者也在实践中探索建设一门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解决该课程理论性强与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之间的矛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如何增加课程教学直观性、课程成果的应用性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成为该门课程建设的难点。基于以上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岗位能力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课程设计理念,以消费者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设计该门课程。笔者在课程建设中明确了三方面的改革思路。其一,强调工作需要与学生需求并重。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兼顾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其二,简化理论,以够用实用为主,精讲多练,重实际操作,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其三,关注学生学习特点,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该课程通过设计消费活动各环节和场景,选择典型业务环节,组织消费心理活动知识,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结合营销实务掌握消费心理,提高分析与运用心理规律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以消费者心理规律和需要为出发点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件、教材、练习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实训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消费心理分析和运用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内容改革。
采用基于模块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应围绕着市场营销专业岗位技能体系结构确定,坚持理论够用、实用,侧重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选取要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针对性强、适用性高,内容设计要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笔者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上,合理划分教学内容模块,使消费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逐步完整,内容结构合理有序。以消费者在营销活动中的心理表现和营销人员对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心理把握为主要脉络,结合营销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序化教学内容。包含了课程导入、消费者心理现象、确定消费群体、设计符合消费心理的产品、营销购物环境、营销人员心理训练六大模块。教学过程中要周密设计消费活动场景,选择典型业务环节,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分析与运用心理规律的能力。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开展教学内容实施,实施中注重精讲多练。各课程模块在教学实施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处理上,各有侧重。
四、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实施当中,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笔者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和教学方法选用上,做了积极的探索。第一,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任务驱动,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上任务与课下任务结合,借助小组学习模式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开课程教学。在此教学模式下实现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领学生进入预设教学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成果总结,学生要通过感知情景、接受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成果展示和小组互评、总结当中获得提升。第二,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课件、教材、练习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实训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基本消费心理分析和运用的职业能力。其一,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演示法是按教学项目,以一定的主题及情景为主线,先把模拟市场的情境确定下来,安排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角色演练。强调学生知识的活化,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工作意义的学习结果,除了印证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其二,教学小组讨论法提升增强学生协作、配合能力和团队意识。采用学习小组学习模式,设立5-8人为一学习小组,实习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与任务实施挂钩,每次任务选定一位组长整体负责。小组在成立伊始有组员讨论选定具体产品作为本小组主推产品,在课程的教学活动实施中,每个小组都会以选定产品实施活动。这样使得小组团队成员通过密切关注该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使用、售后各个环节,课堂上展示、说明该产品的营销策略与技巧的运用,分析该产品的产品定位、目标顾客群等,强化学生消费者主体的营销理念与分析能力,深化对营销活动的理解,将知识与实际更紧密的结合;其三,实地观察与调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使消费心理知识学习显性化最直接的手段,借助于学生的自我观察和销售场所实地观察调查,通过和营业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不同的购物动机和购买表现,对售卖场景布置、营销策略使用做综合考察。并通过撰写消费日记的方式,强化对知识运用的反思和总结。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在现场调查、考察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其四,典型案例讨论(视频分析)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采用案例(视频)教学,把现实的书面描述,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进入被描述的情景现场,进入营销者和消费者角色,以当事人的身份一起探寻成败得失,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改革。
消费心理学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全程投入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该门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阶段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突出过程与任务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作业以及任务成绩组成。终结性评价为课程的期末考试,采用小组任务作业结合书面消费心理相关论文。过程性评价的评分内容不仅包括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评分内容为期末综合项目结合论文。过程性占学期总成绩的50%左右,终结性考核占总评的50%左右,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作者:马玉梅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七
书法艺术诸书体中蕴含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俗话说:远看气象分布近看结构姿态,细看点画用笔。区区十八个字把书法艺术概括的非常全面。作为视觉艺术,书法艺术与服装设计都具有表现社会生活的功能,艺术家不直接描绘生活,都是从自然、社会生活中汲取到创作灵感或丰富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设计,设计创作出视觉形象。
各门艺术都是相通的,从古至今艺术正由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进行转化,这样不仅可以传承古代人的思想也可弘扬中国的古典文化。艺术家们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实际生活为题材来奠定设计方式与表现手法,创作视觉形象,书法艺术包含哲学,文学,美学意味的文字造型表现;服装设计艺术是借助丰富的形态语言用饱含意味的衣着去创造美的境界,然而不论是书法艺术还是服装设计艺术,艺术家们的用意是相同的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寄托本人的情感与韵味。
书法的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服装的款式构成有格律,将米字格和九宫格运用于服装款式,其方法就是按人体的主要结构点组织格律,在人体形的外轮廓形,用竖中轴线(中分)和横中轴线(确定在腰位横线)交叉构成田字格,通过乳尖做横线,在髂位上位做横线,形成8格,通过肩颈点画横肩线,以1/4肩宽,取颈部宽度,通过肩颈定点按10度斜角,画肩斜线,髂以下的下平线,可根据服装类型的需要取膝上或膝下,以至踝位画下平线,这就形成8格,再各取左、右肩,左、右腰,左、右髂位线,左、右下平线的`1/2位点,各连左右乳尖,构成16格,25个结点,作为款式构成提供分割定位的依据。服装剪裁和立体剪裁,也都要掌握各部位的位置和结点,作为款式变化定位的根据。
中轴在书法艺术结构中不可或缺,在小篆、隶书、楷书中,中轴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了中轴,就会轻重颠倒错乱,就会形成无秩序的不和谐,也就不会产生出书法艺术的美,因而我们常说“秘在中轴”,就是这个道理。服装中轴与书法中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服装设计中同样离不开中轴线,最常见的开衫对称的衣服,中心线,即搭门应在中轴上。任何服装款式,不论对称、均衡必须以中轴为基础,找出了服装中轴部位,再找出两侧胸高点以及省道、口袋、下摆等距离。不管服装怎样变化,都要以中轴为基础,抓住了中轴,就抓住了服装款式变化的核心。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八
摘要:消费心理学是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其对服装的营销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营销人员将消费心理学应用到实际的销售活动中可以拓展服装销售渠道、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增强营销人员对营销活动的认识。消费心理学的应用在服装销售中具体表现为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和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1.研究背景。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同营销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销售者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学科。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它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使其顾客忠诚度、消费阈限、顾客注意等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另外,一些一线营销人员也开始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并获得一定的收获。当前,消费心理学已经成为营销人员提高销售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它能够帮助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产品的设计、品牌的创造以及广告的应用进行完善,从而有力拓宽自身的营销渠道和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本研究将探究消费心理学在服装销售中的意义,以增强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此情况下,本研究还将细致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为一线的营销人员提供理论借鉴。
消费心理学对服装营销的重要意义表现为其提高营销成功率,增强服装企业的盈利能力。[2]消费心理主张营销人员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年龄特征,根据其特征来开展营销活动。例如,一些销售人员意识到老年人对健康、保健有一定的心理需求。于是,他们便根据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点,在介绍衣服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它在保健方面的作用,激发老年人的购买欲望,提高了消费的成功率。另外,消费心理学还强调消费者要关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使他们具有愉悦的心情。一个人的消费不可避免要受到其心情的影响。良好的心情往往能够促使消费者完成消费行为。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并为其良好心情的形成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消费者具有比较好的心理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营销的成功率。
顾客忠诚度是消费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顾客一旦对某个服装品牌或者商店具有高的忠诚度,其能够将更多消费行为指向这一品牌或者商店。有时候,他们甚至可以对品牌进行维护和推广。[3]例如,劲霸男装通过广告宣传、品牌打造和产品设计,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顾客忠诚度的提高促使以往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还带动更多的顾客去购买这一品牌的服装产品。营销人员通过消费心理学能够认识到顾客忠诚度的概念以及它的重要性。这可以促使他们对顾客忠诚度的关注。对顾客忠诚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营销人员可以获得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具体措施。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措施,提升产品在顾客中的形象,保证他们消费行为对象的稳定性。这对于提高企业营销效率,提高其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消费心理学能够增强服装营销人员对销售的认识。
成功的服装营销人员不仅要对产品有充分的认识,而且也应该对行销行为具有正确的意识。正确认识营销活动可以帮助营销人员更为全面系统把握服装营销行为,从而使自身的服装营销技巧能力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消费心理学则为服装营销人员这种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会。通过了解和学习消费心理学,服装营销人员可以认识到销售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一个推销衣服的过程,更是一个推销服务的经过。[4]这可以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在营销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对待客户的态度。除此之外,消费心理学还促使服装营销人员开始关注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大部分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只关注消费者的行为,关注他们是否关注产品。但是,却很少关注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比较少关注消费者购买衣服的真实心理动机。这导致他们在推销产品过程中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营销的效率。相反,营销人员可以以消费心理学为指导,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产品注意、消费情绪等心理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营销行为的针对性性,使自身的营销行为效率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3.1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
消费心理学认为良好的销售环境可以使消费者保持比较愉悦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购买动机。[5]依据这一理论,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衣服过程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服装销售环境,从店面设计和服务态度两个方面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在店面设计方面,营销人员应该根据销售服装针对的具体群体,来进行服装店面的设计。这种设计应该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以便招揽更多的顾客。例如,一些营销人员便会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和好玩的心理特点,在店面的设计上设当加入趣味性的'图案,来提高儿童消费者的注意。比方说,一些营销人员在店面上画上喜羊羊、灰太狼等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提高儿童到商店的兴趣。这便有效拓展了服装的营销渠道。又如,一些销售人员在销售青年人衣服的时候,便可以根据他们喜欢流行、追求时髦的心理特点对店面进行设计。他们可以在店面的装饰以及布置上加入更多的韩日元素,吸引更多青年人到该店从事消费活动。除了店面设计外,营销人员也要关注自己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服务态度有助于客户形成良好的心境,提高销售行为的成功率。例如,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的时候需要面对微笑,表示对客户的尊敬和欢迎。又如,营销人员在销售服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非语言行为。很多时候,非言语行为比言语行为更能放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营销人员在介绍衣服过程中发现客户出现不愉快的非言语行为的时候,其要改变营销的策略和方式,以保证营销的方式能够与客户相互契合。
3.2致力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能够保证营销渠道的稳定和拓展,促进营销活动的开展。顾客忠诚度的提高需要服装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持有真诚的态度。在介绍衣服的过程中,营销人员难免有一点夸大之词。这对于营销营销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6]但是,服装营销人员要把握尺度,避免过分夸大产品而出现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欺诈消费者在短时间来看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营销效果,但是却无助于顾客忠诚度的提高。其最终的效果是影响产品的声誉,导致销售产量的降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还需要保证服装产品质量。良好的服装质量方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提高企业的声誉。因此,对于产销一体的服装企业,销售人员要加强同生产部门员工的联系,对其生产的服装产品进行监督,保证销售的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而对于没有具有自身生产部门的销售人员来说,其在选择衣服供应商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声誉,严把质量关,避免买到质量低下的衣服。销售通过优质的衣服,本着诚实的营销原则,可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保证产品具有比较好的销路。
3.3创立和发展自身的品牌。
消费心理学认为品牌产品相比于普通的产品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导致销售行为的发生。根据一个理论,营销人员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致力于自身品牌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营销者要重视衣服的特色。衣服具有运动装、西装、夹克等多种类型。这就决定了衣服企业在打造自身品牌的过程中要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不能选择“全面出击”。否则企业将会因精力和财力过分分散而降低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服装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打造自身品牌的时候,要关注某个领域。
例如,李宁公司便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运动服装上。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借用李宁在运动界的巨大声誉,为品牌的形成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运动服装营销在建立在完整的运动用品的营销体系之上,能够借用其他运动产品来提高自身的声誉。这也使李宁公司的运动服装具有比较大的市场优势。除了专注于某个领域之外,服装企业在形成和发展自身品牌的时候还需要重视服装的设计创新。服装的设计应该重视创新,保证其能够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的服装设计能够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巨大的优势。服装营销人员可以借用设计上的优势,提高本企业服装的名声,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因此,营销人员在创造品牌过程中要注意与设计人员的联系,及时反馈市场的信息,保证服装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开展设计工作。
最后,品牌的形成还需要营销人员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衣服营销在一定意义来说是在买服务而不是买衣服。因为当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衣服产品在设计和质量上差异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便成为一个服装品牌评判的重要依据。营销人员可以在消费心理学的指导下,具体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以及需求,便能够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来提升顾客的购买兴趣。这促使顾客在购买衣服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优质的服务。这无疑对衣服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3.4重视广告在服装销售中的作用。
消费心理学认为产品的广告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扩大产品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将这一原理应用到服装销售中,服装营销人员要发挥广告服装销售中的作用,提升服装产品的影响力。例如,劲霸男装在广告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它利用中央电视台这种影响力巨大的品牌,对自己的夹克产品进行了宣传,提高企业服装产品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又如,皮尔卡丹为了打入中国的市场,在1979年举办了服装展示会。皮尔卡丹通过这种独特的广告形式,吸引了当时的中国大众,给人们留给深刻的影响。这为皮尔卡丹以后的营销活动创造了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敏,雷蕾.转换成本及其对顾客忠诚影响分析[j].企业活力,(9)。
[2]曾建,平代峰.生态视域下的消费文明[j].哲学动态,2009(2)。
[3]张建平.世界不同国家消费模式比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2)。
[4]张亮.电子服装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j].国际纺织导报,(6)。
[5]张海波,张艾莉,郭平建.浅析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09(30)。
[6]彭穗,彭勃.论危机下的服装品牌策略[j].企业家天地,(3)。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十九
大学生作为一代新生的消费群体正在逐渐的为整个消费全体注入新的思维,由于他们处在社会过度阶段,由于群体的个性化,使大学生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大学生们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步入社会,没有经济来源,消费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处在不同的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和性别的差异会导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存在区别。
1、合理消费是主流。合理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因为大学生没有步入社会没有经济来源,发部分的经济是来自于家长的提供,做兼职的也很少,这使他们每月的生活费用都是有限的,而这些钱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吃饭和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他们会尽量选择那些经济适用的生活用品。
2、消费方式多元化。如今的大学已经不再是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手机、旅游、电脑等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女生的消费方式要比男生更加多元化一些,消费的项目也比较多。
3、消费透支减少。由于性别差异使得男女生在消费透支方面也存在差异,女生的透支和借钱现象要比男生小很多,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自己非常热衷方面的活动也不会控制不住自己大肆花钱,这点男女的观念都比较统一。
4、消费的情绪性。消费的情绪性表现在消费的连续性,一方面是消费的不理智性,容易受媒体宣传的影响和商家促销方式的感染,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前卫性消费,消费观念日益超前。大学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容易接触和理解先进的事物,消费观念相比较其他群里要前卫,变化也比较快,对西方的提前消费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现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多样化,很多大学生有新的想法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宿舍楼群成了他们创业的丰富的基地。
1、储蓄观念淡薄,理财观念薄弱。
当问及对“理财”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经常听说但具体怎样理财都不理解,当被问及学期结束后个人的财政情况时,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清楚每月的费用具体用在哪些方面,没有记账的习惯,每月对自己的生活费也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安排,略有剩余的同学也会在假期回家之前将剩余的费用消费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男女存在差异,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有史以来都是比较相似的,90%共同的支出都是以生活费用和学习材料。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占比重最大的方面。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显示,80%的女生为了保持身材的苗条和节约支出用于其他用途选择低价的饭菜或者选择减少餐顿,而男生中也有33%未达到饮食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营养饮食方面问题时,90%的同学表示赞同,但是并把它没有在饮食生活的主要位置。而且女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也和她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36%的女大学生遵从了女性消费者对时尚、护肤、美容、装饰等外在打扮上更感兴趣。逛街是享乐的观点被绝大部分女同学以现实表现推翻了。
3、攀比心里男女有差异。
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中促发你在攀比现象,男生中的攀比心里比较少,但是在女生中53%的人认为存在攀比之风,攀比现象在性别差异中还是有明显的比例,这可能与社会现象对女生的影响有关系。
我国社会虽然经济与以往比较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纵观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继续引导大学生保持勤俭朴实的消费观念,反对铺张浪费、过度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里和行为的研究。
教师要在常规教学中,将正确消费心理逐步渗透到教学中,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举出实际的案例,使莅临教学真正拜托照本宣科的说教,注重研究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
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
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是一个学校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健康生活观,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把培养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作为校园文化基础的主要的保证,举办一些与大学生消费理念心理有关的沙龙活动,以良好的消费心里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3、发展个性消费。
世界上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两个人一样,来自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人产生的消费心理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也是完全不同的,更何况是处于彰显个性时期的大学生们。对大学生的消费应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特征,因此,我们不宜阻止大学生的正常消费,相反,在经济条件足够支持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促进大学生的个性消费。
4、消除不良消费,提倡适度消费。
消费需求的内心满足是没有尽头的,有些大学生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满足和其他同学的竞争需要和虚荣心的作祟,不考虑个人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随心所欲消费等过度消费的情况,他们有消费的冲动性却缺乏理性。适度的消费是保证大学生的正常的生活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在不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的基础上产生的合理消费,对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财的思维,造成了很多学生不健康的消费方式,甚至个别学生不顾个人家庭条件的困境,欺骗家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此,倡导适度消费,必须让大学生从我们的国情、社会发展状况和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5、倡导消费文明。
消费文明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强调适度消费,提高消费组成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消费利益最大化。通过倡导正确消费文化,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从而可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正确进行科学的评价和选择。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独立行为的表现,但从进一步的层次,消费心理、消费情绪、消费意识、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所以。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引导大学生监理正确的,科学的,顺应时代要求的消费观。
服装消费心理学论文篇二十
近年来,随着医药企业的成长壮大,医药市场涌现了多个被消费者所熟悉的医药品牌。品牌建设往往需要精心的组织策划与实施,企业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因此品牌建设成效是企业经营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品牌绩效是企业通过品牌运营,在品牌建设上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反映企业的品牌整体运营情况。它可以用来衡量品牌运营策略的制定、实施、控制的最终成效。品牌绩效的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新兴课题,它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核心的绩效管理思想对品牌的建设和培育情况进行考核或评价。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品牌绩效的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指标体系,学者们对研究指标和方法仍在探讨和摸索中。本文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医药品牌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探究。
一、医药品牌绩效的内涵和研究意义。
医药品牌绩效即医药品牌在品牌经营上达到的现实状态。品牌从培育、建设到收到成效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对品牌建设效果的评估和考量,必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品牌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使品牌从建设到评价形成一个回路,必须建立品牌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医药企业提供的产品——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面对同一适应症的多个药品,对于不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医药消费者而言,难于直接分辨药品质量的优劣,因此消费者购药过程中除了受医生处方、药店店员推荐的影响,药品品牌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的一个重要依据。一个成功的医药品牌,必然有鲜明的特点,有让消费者信赖的产品质量和疗效,需要在消费者心中有正面的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因此品牌培育和建设对于医药企业尤其是关注药品终端市场的医药企业来说是尤其重要。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对品牌绩效进行评价可以客观认识企业品牌建设或培育的情况,帮助医药企业了解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正品牌实施策略。对于广大医药消费者而言,对一类产品的品牌绩效评价,可以为医药消费者提供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同一类产品的各品牌的参考,帮助医药消费者在众多品牌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消费者视角的医药品牌绩效评价指标。
品牌绩效评价的指标可分为财务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财务表现类指标最早由simon&sulliva(1993)提出,采用现金流、投资回报、市场份额或类似的指标,rajagopa加入了销售增长、盈利能力等来进行品牌绩效的指标选择;非财务类指标中分为市场表现类指标和消费者类指标,自bello&holbrook(1995)提出将品牌溢价和市场份额确定为强势品牌的两个突出特征,以后国内外学者基本都沿用了这两个市场表现类指标;消费者类研究指标,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指标,主要采用品牌忠诚度、认知度、美誉度、满意度等。财务类和市场类指标主要为定量指标,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数据及相关计算获得;消费者类指标本身都是定性性质的指标,需要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并选取适当的二级指标进行量化。因此,品牌绩效评价的难点在于消费者类指标的量化及数据获取。本文结合非处方药品牌的特点,对消费者类研究指标进行探究,旨在为医药企业进行品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一)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是测量产品名称在消费者心中的突出程度。知名度是企业开展该品牌的各类运营活动进行的前提,只有当企业的目标受众都对品牌所承载的信息达到知晓状态,品牌运作才算得到初步成功。一般情况下,医药消费者对熟悉的品牌会有较高的信任度和较强的购买意愿;对于不熟悉的品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则较弱。品牌知名度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辅助知名度,即向受访者提供多种品牌,受访者能够指出所熟悉的品牌的百分率;另一类是非辅助知名度,非辅助知名度分为自发性知名度和首要意念知名度,前者是指在对受访者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可立即提到某一品牌的百分率;后者是指受访者在无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最先提到某一品牌名称的百分率。对品牌知名度的测度,具体指标可选用辅助知名度、自发性知名度、首要意念知名度,调查结果可以通过该公式来计算,品牌知名度=知晓该品牌的人数/样本总人数*100%。
(二)品牌认知度。
品牌认知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程度,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了解和识别的程度。品牌首先应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次其品牌的内涵、个性等核心信息能够为消费者熟悉。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认知,主要通过公共宣传、广告、实际使用体验等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也是品牌对推广成功与否的体现。药品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支持,患者最关注的是品牌的质量和疗效,如果品牌能向消费者传递质量优良、健康安全等信息,将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与认知。此外,通过品牌历史、品牌故事等内容的宣传与介绍,也能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对品牌认知度的分析可以借助品牌矩阵来实现。品牌矩阵分为四个维度,其中两个维度属于品牌自身层面,包括核心认知和延伸认知;核心认知,是指品牌内涵中最独特、最个性的元素;延伸认知,是指一些虽并非特别关键,但也不可忽视的品牌元素;另外两个维度于属消费者感知层面,是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会产生两种类型的共鸣,分别为感性的和理性的。以上两个维度分别作为矩阵的两个坐标,即可以得到四象限的矩阵图。对品牌认知度的测度要对四个象限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考察,在设置具体指标或进行问卷调查时,要考虑四个象限所反映的内容进行综合设计。
(三)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持续购买和使用同一品牌的意愿,它能够反映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心理倾向程度。品牌忠诚度一般包含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两个层面。行为忠诚是指消费者喜欢特定品牌,因此会付诸实际行动,多次购买此品牌。行为忠诚可能是因为对品牌的偏好,也可能是因为冲动性购买等其他原因。态度忠诚是指消费者会在情感上长期保持对某一品牌产品的喜好和偏爱,这往往是由于品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个性爱好等方面产生某些联系,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药品品牌忠诚的建立,最主要是由于医生的处方推荐,其次是质量、疗效、服用便利性等方面给消费者以较好的用药体验,在下一次产生用药需求时,将可能会再次选择此品牌。对药品品牌行为忠诚的测量可以通过重复购买率、再购买意向、品牌转移意愿等实现。态度忠诚的测量则需要通过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对竞争产品的态度、购物时间的长短来实现。
(四)品牌联想。
品牌联想是指任何与品牌记忆相联结的事物,是人们对品牌的想法、感受及期望等一连串的集合。品牌联想是在对品牌认知的基础上对品牌产生的在产品性能、生活方式、无形价值、地域、应用、价格等的联想。目前对品牌联想的研究中,对品牌联想的维度有很多种划分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结合医药产品而言,可主要关注品牌联想的数量、与产品属性有关的联想和与产品属性无关的联想三个方面。
(五)品牌满意度。
消费者对某品牌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形成品牌忠诚往往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品牌满意度则是消费者对品牌评价的最直接的指标。品牌满意度就是顾客通过对一个品牌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对比预期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状态。对药品品牌满意度的测量可以分为总体满意度和属性满意度两个方面。属性满意度主要包括对产品质量、价格、包装等方面对品牌满意度进行具体的测算。
三、消费者视角的医药品牌绩效评价指标的应用。
国内外学者在进行品牌绩效评价时主要使用dirichlet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研究某变量对品牌绩效的影响,结合本文对消费者类指标的分析和研究,为全面反映消费者角度的品牌绩效,可尝试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品牌绩效进行系统评价。根据绩效指标确定评价的因素集并将指标进行分解和量化,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实地调研获得各指标的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同时在确定评价集时要注意对各因素进行量化定义,以准确对各量化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在单因素模糊评价时采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其隶属度以确定模糊矩阵,通过模糊矩阵与因素集的乘积得到多因素模糊评价结果,由此得到品牌绩效的评价结果。品牌绩效评价的难点在于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亮点,在实际考核和评价品牌绩效时必须充分考虑品牌的特点,全面、客观地反映品牌建设的成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1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