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机器是一种虚构的科技设备,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总结要尽量简明扼要,不要过分啰嗦,言之有物即可。以下是一些别具一格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引发你的思考和创作灵感。
传感器的论文篇一
(2)传感器的性能。
选用传感器时,要考虑传感器的下述性能,即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输出量及其电平,被测对象特性的影响,校准周期,过输人保护。
(3)传感器的使用条件。
传感器的使用条件即为设置的场所,环境(湿度、温度、振动等),测量的时间,与显示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与外设的连接方式,供电电源容量。
传感器的论文篇二
摘要:当代社会,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就是plc技术,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很大的缺陷,而且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大的缺陷是不能保证质量。所以,现在我们把plc应用到了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是在微软处理器的基础上,再加上当今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本文主要探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plc的应用。
1plc的原理及特点。
plc组成结构如下,其原理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输入采样阶段。在这一阶段,plc通过扫描的方式依次的读取输入数据及状态,并将其存储与i/o映像区的相应单元。输入完毕就可以进入后续的用户程序执行阶段,这一阶段plc通过由上而下的顺序对用户的程序进行扫描,对于每一条梯形图,扫描的顺序总是遵循着先左后右以及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运算的结果刷新逻辑线圈在系统中的对应状态。最后是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一阶段,cpu会按照i/o映像区中的数据及状态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并输出到电路驱动的相关外圆设备。
plc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可靠性强。plc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相比传统继电器技术更加适合于复杂的工业环境;反应快。由于plc中将传统的机械触电继电器替换为内部自定义的辅助继电器,同时也取消了连接导线,而使用内部逻辑关系代替,为此就可以忽略其节点变位时间,不必考虑传统继电器的返回系数;操作简单。此项控制技术通过使用简单的指令形式、直观的简单程序实现现场的操作,避免了由于操作人员参差不齐的电气技术带来的问题。
2plc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应用。
2.1开关量控制。
(1)断路器控制与plc的应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主要的使用电磁继电器作为主要的控制器,但是由于这种器件中大量的使用电磁原件,而其自身存在的大量触点就直接的降低了所构成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由于接线的复杂性以及后续维修的困难性,致使近年来开始大量的使用plc。
(2)自动切换。供电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供电的可靠性,很早之前的供电企业为了加强供电的可靠性就设置了备用电源。只是最初进行的供回电线路的操作是由手动实现的,但这间隔的几秒钟时间就可以使得供电要求较高的用户蒙受很大的损失。为此,基于提升供电可靠到性的要求,plc构成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开始应用于实际。这一装置通过编程来使用各种运行方式,并将采集到的一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信号作为后备电源关闭或者启动的根据。由于这一系统具备逻辑判断以及数据处理功能,为此不仅可以实现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切,同时可以在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状况以及其它操作。
2.2顺序控制。
在火力发电系统内部,作为辅助系统的工艺流程一般可以分为开关量的控制与顺序控制两大类。随着近年来我国资源的紧张以及环境问题的恶化,传统的继电控制系统逐渐地被plc控制系统所控制,以达到提升企业辅助车间的自动化水平。尤其是最新的plc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单独工艺的流程控制,而且还可以通过通信总线与信息模块的连接实现全厂工作的控制。
上面概述了plc的主要功能后,这里主要针对于plc在矿井提升机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
矿井提升机作为一种大型的绞车,是煤矿开采行业的重要设备。plc在矿井提升机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提升机的工作效率,而提升机的主要调速控制是通过变频plc进行的。其具体的应用如下:当操作人员听到开车信号时按下开车按钮,此时plc控制将ac380v电流接入变频器。当提升机开始运行时,首先要对电机施加直流制动,然后再松开机械抱闸,以达到防止溜车的目的。提升机在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变化曲线可以通过对plc变成进行产生,然后将经过a/d转换的信号由模拟量输出口输出以实现对于变频器的控制。实际的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人工控制提升机速度。
同时在旋转编码器的辅助下,极大的方便了检测提升机的速度以及位置。首先编码器将检测到的电机转速信号传递给plc,然后plc就可以根据得到的这一信号累计计算提升机的速度及行走距离,此时监视器上就会相应的显示出提升机的速度以及位置。井口还设置了液压站,其作用类似于电磁抱闸,可用于重车静止时的制动。重车制动是在plc以及变频器的控制下实现的,先通过液压站给卷筒施加机械制动力,然后取消直流制动力。
变/工频切换和声光报警电路。这种辅助电路的设计方案是将报警装置设置在变频器端:当plc的q3.1,q3.2的输出开关量为“1”时,相应的q3.3的输出开关量为“0”,此时接触器km2就会发生动作,将电动机接到变频器的输出端。当km2发生动作后,相应的km1也发生动作,即将工频电源与变频器的输出端连接以启动电机。与此同时,与接触器km3线圈控制电路连接的接触器km2的常闭触点断开,以达到接触器km3不接通的状态,以保证整个系统处于工频运行状态。
当变频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故障而跳闸,此时的变频器的“nc-com”触点就会断开,导致km1以及km2线圈均失电,其主触点就会切断变频器与电机、电源之间的连接。与此同时“no-com”触点也会相应的闭合,从而导致警报扬声器ha以及报警等hl进行声光报警。plc内部的时间继电器也会得电,并在一定的延时后闭合,从而使得q3.3的输出为“1”并保持,使得电机的运行状态进入工频运行状态。
此外plc在中央空调、公交系统、数控系统以及在泵类电机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plc发展趋势。
不断加强plc的抗干扰能力。尽管plc控制系统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电磁干扰过于强烈或者是生产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也会致使plc控制系统的控制失误或者运算失误,从而导致正常的生产运行受到干扰。为此,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断研发具备更高抗干扰能力的plc系统,不断的提升其在设计、安装以及使用中的性能。
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目前在火电系统中,dcs技术逐渐的普及并逐步成熟,只是近几年的发展较为缓慢,而plc作为发展迅速的技术,使得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吸收、利用,并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控制系统—fcs系统。这一系统即有原来系统的优势,同时也具备了工业自动化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因此在近年来的火电厂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语。
鉴于未来多种行业的生产过程具有不同的控制需要,为此plc控制系统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使得产品的规格更为齐全、性能更加优异,不断促进自动化控制网络、国际通用网络以及人类电气化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不仅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规格更加齐全,并且全新的人机界面也会使得这一技术更好的适应工业控制场合的需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感器的论文篇三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结合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特点,从设计教学流程、规范教学六大要素、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元化、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研究型教学是与创新性教育相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1]。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2]。教学过程则是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交流会话等环境要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研究型教学实践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的特点:工程实践性强;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传感器和测试技术本身发展迅速。结合课程特点,深入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后来又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诺等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它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间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2]。
1.1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2]。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人内心的,而是在与外部作用的过程中在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3]。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出现新的假设。另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1.2学习观。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4]。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自己知识,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者通过构建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仅仅是记住别人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5]。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受到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形成双向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2.1设计课程教学流程,规范课程教学六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情境”“协作”以及“知识主动建构”,基于该理论指导,根据“科学引领工程、工程引入教堂、教员在研究中教、学员在实践中学”的教学理念,以“知识、素质、能力综合培养”为课程目标,设计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规范了课程的讲授、教材、作业、讨论、实践训练、考核等课程教学六大要素,使每个环节都有实施依据和具体实施方法。
2.2采取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解决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的问题。突出专业基础教学的综合性、系统性,体现现代仪器及测试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联和完整性。
“点”指以课程教学六大要素为单元,课程重点讲授核心知识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讲授内容宽而新,以仪器学科的应用为大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基本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线”指以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科研训练体系为三条主线,探索研究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理论型课程教学单元构成,强调对传感器基本原理的掌握;实践课程体系由基础型、综合与研究型实验构成,强调通过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开放研究实验的锻炼,培养创新意识;科研训练体系由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等构成,锻炼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面”指以教学科研结合型的教师队伍和学科的整体实力来铰链点与线,建设立体化的应用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注重先进性和科学性,将最新军事应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训练,接触科学前沿。同时让学生接受教师研究和教学文化的熏陶及严谨的学术作风的浸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同时对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实施“从单元构建系统,从系统细化到单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贯穿传感器原理、结构及应用这一主线,设计了一套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进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不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方法不同,对不同传感器的特点,具体的教学手段也不同。
2.3.1按不同课程内容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不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如电感式传感器部分,差动变压器灵敏度特性是教学难点,教学思路是“先做实验,主动探究”。先讲授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而对特性部分不予讲解,接着布置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电压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灵敏度不变”这一规律。学生在自问为什么时,会主动根据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公式作进一步推导。压电式传感器的教学思路是“搭建支架,分析比较”。两种典型的压电材料石英晶体和压电陶瓷,由于其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性,所以两种压电式传感器在稳定性、灵敏度、价格和抗干扰性方面有很大区别,学生只要掌握了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即可自己分析得出两种压电传感器的特性。如计量光栅,教学思路是“创造情境,丝丝入扣”,包括以下几步:(1)以学生熟悉的测量转速光电传感器为例,提出是否可以用光电传感器来测量位移。(2)大家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这时有学生提出,可以把光电传感器中的开孔圆盘拉直变成开槽板,并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张均匀刻槽的纸,现场演示了学生的思想—这是光栅的雏形。(3)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即测量的精度、实际系统中光电接收元件的安装等问题。(4)讨论并改进方案。学生的方案提高精度可以通过减小槽的距离,进一步让学生分析这种思路的技术可行性和难点。于是引出用2块光栅交叠,并请大家伸出双手演示著名的“莫尔条纹效应”。至此,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光栅数字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基本原理。(5)配合演示动画,让大家分析光栅的特点。
2.4多元化、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该课程涉及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测试系统的设计,评估学生的能力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式。教学评价系统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研究学习过程的知识获取(如传感器原理)、探索研究(如测试技术应用与最新发展)、思维创新(如测试系统设计)等要素为评价因子,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考核重点从获取知识量向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转移,形成多元化、全过程“合格+拔尖”的综合评价系统。最后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卷面成绩、课程设计综合评估。作业包括课本习题/调研报告、资源检索等,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提交。第一次课的作业是请学生跟踪调研新型传感器、测试技术或测试系统发展动态,后续的课堂中,适当安排些调研比较充分的学生做汇报、研讨,教师再进行点评。课程中期布置了课程设计、自行车测速系统的设计,不限传感器类型。每个小组上交传感器设计说明书,并根据条件实现传感器部分或全部环节的制作。各小组代表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小组成员可随时补充,其他组学生可随时提问,对相互间的不同观点可据理力争,甚至驳斥。最后,教师再逐一点评,和学生一起评价出最佳设计奖。这种研讨课的教学效果超过了预期设想。每组选用了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测速,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并从传感器选型、电源、安装、成本、误差分析、实用性等方面全面分析,考查学生全面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情况以及分工、合作、沟通的能力。
3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迎合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的学生人数激增,并且作品质量有很大提升。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不是生搬硬套,如何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迅速发展、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的情况下,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需继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顾琳。建构主义热的冷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10.
传感器的论文篇四
摘要:在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增长时代背景下,工程机械领域技术进展突飞猛进,从传统工程机械控制方式转变为与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具有高效、集约、环保等优势,是工程机械领域现有主体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探讨工程机械控制中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进程,分析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控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应用情况;发展进程。
前些年,我国在工程机械领域中,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储备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程机械控制领域中总体技术水平也得到了长足长进,取得了喜人成绩。在智能化领域蓬勃发展之余,工业产业中也对智能化技术与工程机械领域相结合工作进行了不断尝试,随着结合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控制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也开始发挥重要显著作用。现今,在工程机械领域整体行业中,主流观点为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智能控制技术与工程机械相结合,提高机械设备自适应能力。在智能控制技术与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结合后,将会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工程机械控制体系,使得工程机械设备中各部位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相互之间灵活配合,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施工精度。智能控制技术和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相结合,不但在提高机械使用效率、环保问题上有着显著作用,更有利于工程机械控制领域的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不断前进,提高我国整体工程机械控制领域水平,从而更好促进我国整体工业水平的发展。
1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智能化的发展与起源。
1.1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智能化的发展。
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特点为安全性高、机械精细化程度高和性能可靠程度强。在工程机械控制领域中,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整体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机械设备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精准度。但在前些年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偏低,由于整体时代背景因素,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还被西方先进国家的公司所管控,在我国工程机械控制领域中自动化控制系统没有得到推广。在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智能控制技术的一些特点,如控制系统人性化、网络化等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传统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所不具备的。机械控制技术智能化发展的主要目的为便捷工程机械操作控制流程、提高机械设备运行效率、对机械设备严格控制,而达到以上目的首要前提为构建工程机械智能化远程网络实时通讯系统。在控制工程机械实际操作施工时,通过远距离网络通讯系统,实时下达机械设备操作指令,对机械设备运行严格控制,实现智能控制系统与工程机械设备之间的无缝对接。目前,在我国工程机械控制领域中,智能化控制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具体技术发展中已经取得一些喜人成绩。例如,在三一重工中,对道路施工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中不断突破现有技术,实现了装载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有效提升了这些设备的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作业操作。但是,在整体工程机械控制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相关研发人员不断论证、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在整体工程机械领域中,实现智能化系统控制。
1.2工程机械设备智能控制技术的起源。
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蒸汽机的诞生,开创了以机械设备代替手工生产的时代,从那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提高方向便从扩大生产范围逐渐转为提高科技技术。而在上世纪早期,科学界开始形成一种主流观点,认为智能是可以计算的,科学界针对此观点不断研发、尝试,在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在eniac诞生二十余年后,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控制化观点在dartmouth大学的研讨会上被首次提出,直到现今,科学界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不断深入研究、开发、创新。时至今日,工程机械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在部分设备中的已经推广、实践,极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总体社会生产力。
传感器的论文篇五
摘要: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公路的建设,经济越发展质量控制越重要,公路施工中的检测工作是控制质量的有效保证。文章概述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公路工程检测在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加强公路工程检测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检测;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也是公路工程竣工验收评定和质量控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试验检测的数据不真实、不可靠。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虽然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有认识、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只有强化行业管理手段,弥补试验检测机构中存在的不足,切实建立检测行业诚信体系,才能促进我国公路检测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1)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推广新技术,加强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某种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还可以对其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和有效性进行鉴别和了解,从而积累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为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公程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2)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例如:通过对施工地点的砂石、填料等的检测。可以确定这些材料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如果符合,则可进行就地取材。(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有利于对施工所用到的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好坏进行科学的鉴定。通过这套合理有效的测试手段,施工所用材料的各种性能是否符合规定就变得更加明了,对于合理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传感器的论文篇六
会计政策模式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企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会计政策模式主要指的是企业会计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工作内容与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原则进行结合。会计政策模式虽然主要有三种,但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模式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政策模式,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才能保证会计政策模式与企业会计工作相结合。
1企业会计政策模式的类型。
1.1保守型。
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选择使用保守型的会计政策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企业经营效益与所有者的权益最低。正常情况下,企业会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会有自身的一套工作流程和需要遵守的原则,主要就是对经济交易和资产进行确定,对费用及负债进行确认。例如:不管是何种会计要素,都需要按照买价作为成本进行统计,对于该要素所具有的公允价值并不给予考虑及计算。企业在收购资产的过程中,附带所产生的经济费用,仅仅是费用,并不是企业在资产购买方面的经济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对资产价值转移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从高计算角度进行计量,对资产价值转移过程中需要的经济成本进行计算。在对资产减值力度与负债确认力度计算分析时,对预计负债合理性应给予高度关注,并在适当情况下还应放宽要求,进而保障计量的资产减值力度与负债确认力度科学合理。在收入确认时,应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需要遵守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这样所确定的收入金额与实际情况才能更加符合,保证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后期的经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政府部门所给予的补助方面,应选择递延收益,延长补助收入的时间,并且对于借款方面的费用,最好让借款费用化,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实际会计情况能有根本性的了解,在制定战略决策方面也能更加科学合理。
1.2中庸型。
企业选择中庸型的会计政策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让企业经济效益与所有权益平均分配,保证企业各方面的利益及权益合理化。企业会计工作在应用中庸型会计政策模式中,所选择的会计处理方式应该以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与自身的经营建设情况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科学合理。例如:中庸型会计政策模式在企业经营建设的实际应用中,任何会计要素在实际计价过程中都应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及前提,并且通过相对应的辅助方式进行计量,最为常见的辅助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公允价值和现值。对企业资产购入方面来说,资产购入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关费用,正常情况下都会计入资产购入成本中。在企业负债能力确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负债能力结果的适度化,在负债预计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将资产转移或者是对负债进行科学合理性地预判。收入在确认时需要保证其科学、适当,不同的经营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会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充分尊重经营方式的实际情况。在对已知收益进行计量的过程中,需要在接收到收益时进行计量确认。在处理借款费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其科学合理,根据借款费用所呈现出的经济特点进行处理,最为常见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资本化及费用化。
1.3激进型。
企业会计部门应用激进型会计政策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所有者权益。激进型会计政策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原则是对收入及资产高确认,对费用及负债低确认。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资产收入方面所产生的附加费用都会计入企业的资产购入成本中。对企业资产价值转移计算时,计量的是资产价值转移所能产生的最大经济效益,资产减值政策仅适合应用于部分企业资产的计算。在企业负债预算过程中,由于负债预算可能出现较多不确定因素,所以计量负债中会降低负债数值。在收入确定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可能收到或者已收到的.收入大胆确认,并对政府所给予的补助也会归纳到企业的经济收益内,在处理借款费用时,会最大程度让其资本化。
2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模式的策略。
2.1根据企业规模进行选择。
企业经营建设规模的程度与企业会计政策模式的选择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营建设规模若是较小,所拥有的资金数量一般也就十分有限,所开展的经济活动也十分简单,会计部门在处理会计信息方面难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型会计政策模式更加适应企业应用。如果企业经营建设的规模较大,所拥有的资金总量会相对较多,会计部门所需要处理的会计业务就很烦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保证会计部门有合理的工作规划,所以激进型会计政策模式或是中庸型会计政策模式更加适合其应用,总体而言,企业规模的大小实际上代表着企业所能承受的经济风险的大小,规模较小的企业本身的资本总量就较少,不能承受激进会计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而规模较大的企业有足够的资产进行运作,可以应对激进型会计政策的风险,并享受激进型会计政策带来的收益。
2.2根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选择。
企业发展阶段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创业初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企业在创业初期及成长期过程中,所有的业务活动都是刚刚开始,所需要的经济成本数量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隐形费用就可以忽视不计,因此保守型会计政策模式比较适合该阶段的企业应用。企业在发展到成熟期之后,所开展的业务基本上已经成熟,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确认,这实际上属于一种正常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可以选择应用中庸型或者是激进型会计政策模式。企业在进入到衰退期的时候,主要面临着转轨或是清算的现状,这就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在这个过程中最合适应用的会计政策模式就是保守型。
3结语。
为了保证企业更好地进行经营建设,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模式时,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会计选用政策的三种模式,并陈述其存在的利弊,并结合了我国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对企业会计选用政策的方式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会计经济政策的选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爱霞,陈琳.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0(19).
[2]潘成林.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3(2).
[3]戴奉祥.论宏观会计政策与微观会计政策[j].财税与会计,2000(6).
[4]王振国,彭学军.谈《企业会计制度》出台的背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传感器的论文篇七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主要依靠检测技术获取、筛选和传输信息来实现自动控制。光电传感器本身具有反应快、精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而且其在测量速度方面较快,所以在自动测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光电传感器的原理以及其应用等相关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在得到资料后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分析,加工,处理,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促进科技工艺的发展。通过对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过滤,获取有效的控制信息,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光电子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新的光电传感信息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精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是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精确度的光电传感器,并且能对表格进行更灵活的测量,在自动检测技术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光电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光学部件的有效检测。
光电效应分为外部和内部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外部光电效应指的是表面电子的某些对象的光照射发生逃逸的现象,也称为电光效应以外光电子效应。基于在光电元件上具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光学效应的外部光电效应是指光对下一个对象造成影响时,原子的内部电子被释放,但这些电子不会发生表面的逃逸现象,而是仍保持在所述主体的内部,从而使所述被摄体的变化的电阻率或产生电动势。主要包括光敏电阻器,光电二极管,光电池等光电元件。在光电材料的光,电子材料吸收能量,如果电子的表面能吸收足够的,电子将克服逃逸的束缚到空间,这是光电效应以外的外表面。
因此,如果光电子逃逸面中,w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功函数,入射光具有一定的频率限制,并且仅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该频率的限制,将已光电子,否则力度不大,也不会有光电子,这个频率所具有的上限我们一般把它称为“红色极限”。而光在电效应当中,价带与正常情况下的那些半导体材料之间所具有的带隙能量间隔在导带之间,价带电子不会自发如果通过转换到导带,使得导电半导体材料少得多的导电,但是,以某种方式与价带电子提供能量,它可以被激发到导带,形成一个载体,增加的方式的导电性时,光对于入射光的能量的激励。例如,价带电子将吸收这些具有很高能量的光子,并将其过渡到导带之中,从而留下一个介质孔当中的价带,这样也可以形成一对可以用来导电的电子――空穴对。虽然没有相关的逃逸电子或光电子形成,但是显然有电气效应是由于被光电效应中所产生的光。
房间。
光电传感器可以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光的变化量而引起的检测技术,工业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等领域。在这里,我们来说明这种传感器中的应用生产和生活。
所谓光隔离器一般是由一个发光的二极管或者光电晶体管在同一封套的组合物进行安装而成的。发光二极管的光敏电阻器,发光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其中发光二极管的光电晶体管是被最广泛使用的,经常在隔离一般信号中使用;发光的光敏可控硅电源隔离的驾驶情况下使用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或在直接驱动低功率负荷的场合中使用的达林顿复合管。
当扫描条形码笔尖上移动,如果遇到黑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就会由黑线被吸收,光电晶体管不接收反射的光,高阻抗电流干旱,在横截面中比状态由于当由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被反射到光电晶体管的基极的颜色空间满足,光电晶体管导通,整个条码扫描之后,条形码到光电晶体管的电脉冲信号,将信号放大,脉冲列的形成后成形,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以完成的条形码信息的识别。
2
光电探测器在纬纱织机用检测器,以确定是否断裂时在喷射纬纱效果的进步,红外发射红外光,经纬线反射的接收到的光电池,如果没有接收到电池中的光的反射信号,则纬纱已破裂,因此光电池的输出信号,经过随后的电路放大,脉冲整形,并控制机器的正常操作是打开还是关闭报警。
因为纬纱非常薄,并向前摆动,漫射光的生成,减弱了反射光的强度,并伴有背景的杂散光,因此要求塞具有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为此,利用红外线led高电流小电源脉冲占空比,它将确保发光管的寿命,而且在瞬间射的光,以提高检测灵敏度。
一些广泛运用的光电传感器仍等着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如在太阳下,还不能很好看清手机和电脑的显示,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更改手机的感光器件和屏幕亮度,同样的,空调调节,可以红外线检测自动调整到舒适的温度的身体,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打开空调即可调整到人的舒适范围温度,由此可见,光电传感器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1]张梦欣.自动检测与传感器应用[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传感器的论文篇八
为了提高传感器整体抗耦合性,各支路传感器结构须具有很好抗扭、抗弯曲能力。本文根据力学分析,将板环结构改为圆环内嵌十字梁结构,圆环内嵌十字梁结构集合了板环结构线性好、输出灵敏度高、刚性好的优点,同时具备工作区应变稳定、对称、抗弯曲、抗扭转等特性。其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圆环内嵌十字梁结构测量的是梁上的拉/压应力,当环受拉向或压向载荷作用时,垂直与水平直径位移方向相反,在十字梁的根部(图3(b)中1,2,3,4处)会产生弯曲和拉伸两类变形,其中拉伸应变可通过全桥接线测量,环上的弯曲应力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因此,传递到梁上的工作应变为纯拉/压应变,工作应变区如图3(b)的1,2,3,4处。本文利用solidworks软件为对优化前后样机进行仿真受力分析,比较工作区应变,验证优化结构的合理性。仿真时对优化前后的传感器都进行装配体受力分析,严格按照实际参数(材料、约束、配合、载荷)进行仿真。载荷施加方法:在轴向载荷基础上附加额外的弯矩与扭矩,测试其对工作应变区影响。两结构施加载荷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一致,其中对于扭矩加力,是直接施加于上端铰座面上;对于弯矩加力,是在同一面上施加侧向力荷来等效,如图4。根据仿真的结果,得到的数据由表1所示。由仿真数据可得:1)优化后支路传感器的抗耦合力矩能力明显强于未优化传感器的抗耦能力。比如:在附加100力矩时,优化后的传感器其微应变值增加了(1105-951)×10-6=154×10-6,而未优化的传感器微应变值增加了(1510-956)×10-6=554×10-6,因此,优化后的结构其抗扭能力大大加强。2)优化后支路传感器的抗侧向力的能力明显强于未优化传感器的抗侧向能力。比如:在附加测向力为200n时,优化后的传感器其微应变值增加了(1215-951)×10-6=264×10-6,而未优化的传感器微应变值增加了(1460-956)×10-6=504×10-6,因此,新结构抗侧向力效果明显。2.3支路传感器的优化结构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新的支路传感器利用了各种去耦方式,得到的总体结构如图5所示。
依据要研制的传感器量程和精度,设计了相应的标定系统,该系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比对的方法来进行,在施加力的路径上串联一个高精度的s型传感器,精度为0.03%,满足本系统要求。将优化前后传感器在完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加载并记录测量结果,利用线性解算法求解各自的映射关系矩阵,最后验证比对测量精度。试验标定过程中对传感器6支路通道依次进行标定,每路各取不少于6个标定点,并进行递增、递减加载各3次,然后对递增、递减的标定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即为最终的标定数据。对于六维力传感器,解耦的优劣和传感器的精度息息相关,一个方向的加载很难对传感器的解耦能力做出全面的评价,截至目前为止,大部分的论文只是在试验时只是加载了一维力,只有个别的文章提及到二维加载[11],还没有三维加载的试验数据。本文为了验证传感器的耦合情况,进行了三维复合加载,标定数据见表2~表4。
3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和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采集报警系统,对软硬件设计进行详细说明。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粮仓、电力机房、轴瓦、空调、冰箱和工农业等领域,ds18b20单总线和多点式测温特点使其扩展性加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传感器的论文篇九
为了实现不同会议室、不同会议终端之间的视音频信号自由交互、不同品牌视频终端和会议摄像机、多会议室设备集中控制、不同会议室的视频画面和音频集中监看、监听等功能,通过会议集中控制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本次会议集中控制系统设计包括:视频会议室5个,视频集中控制室1个,视频会议终端品牌2种。
1总体目标。
视频系统:各个会议室建设高分辨率(不低于1920*1280)的大屏显示系统及摄像系统,各会议室可同时参与远程视频会议,显示内容平滑切换。集中控制系统:每个会议室都集中到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包括视频信号的切换、音频集中控制、摄像系统集中控制;将2个不同品牌的视频终端软件的通过pc机进行衔接,实现终端设备的视音频信号相互传递;各视频会议室达到高清视频会议标准;实现各视频会议室之间的视音频信号交互,信号同步通讯;实现由集控室统一控制各会议室会议操作工作,可自由切换各会议室的视频传输信号,音频传输信号;实现会议室房间的音频在本会场扩音效果的同步;视音频信号、网络信号的互联互通以及集中控制;各视频会议室都可以召开主会场高清视频会议,也可作为分会场参加召开的视频会议;集控室可以对各视频会议室的视音频信号进行监看、监听。
2实现方案。
2.1频系统。
在中央控制室配置一台32x32的ypbpr的矩阵,各个会议室都配备一台8x16的ypbpr的矩阵,以控制室为核心,采用树型结构,接收各会议室视频信号,并且能把任意信号发送到指定会议室。各个会议室会场内前后各有一个摄像机,通过各会议室8x16的ypbpr的矩阵把视频信号传送到控制室32x32矩阵,考虑ypbpr信号传输距离过远会有所衰减的问题,远距离的ypbpr信号均采用双绞线传输的方式,通过信号转换来解决信号衰减问题。
2.2音频系统。
音频处理部分采用智能数字音频处理器,每个会议室各放一台,中央控制室放一台,需通过一根超六类屏蔽双绞线来传输音频信号,减少信号衰减及资源浪费。各个会议室和中央控制室的连接方式为环状。只要设备加电运行,中央控制室就能接收到各个会议室的`信号,并且能把音频信号输送到各个会议室。在音频信号切换方面,中央控制室配备一台24路模拟调音台,满足把8台视频终端的音频输入到调音台,并且把音频处理器传输过来的本地会场声音通过控制室音频处理器输出到终端。另外还有本地的dvd,机顶盒,pc的音频都输入到调音台,完成所有音频信号的汇聚以及发送。
2.3摄像机控制系统。
视频控制方面:根据各个会议室的摄像机品牌比较繁多的问题,采用一台多协议的摄像机控制器,能针对不同摄像机设定不同的控制协议,实现一个控制器能控制多个不同品牌摄像机的需求,例如对rs232和rs485的控制协议的摄像机进行控制。视频切换:各个会议室8x16的ypbpr视频矩阵都具备rs232控制功能,在中央控制室配备一台中央控制器,具备多个rs232,rs485,红外及io等端口。中央控制器直接与控制室一台专用pc机同属一个网段,通过在pc机上运行专门定制的高度集成控制软件,来实现各个会议室及控制室视频信号的无缝切换。视频显示:各个会议室都配备视频显示设备,dlp大屏的显示模式及信号的选择都由控制软件实现。dlp大屏及电视都是通过红外控制开关,投影仪是通过rs232控制开关。音频控制:各个会议室的数字音频处理器都可以远程网络访问,可以实时的监测各个会场的声音大小有无。
通过控制室的调音台可以实现各个会议室之间以及会议室与远端的音频切换。其它设备控制:各个会议室都有设备间,配备标准19寸机柜,为解决设备开关问题,各个会议室机柜内部都配备针对220v强电的远程控制开关。中央控制室配备一台可远程控制的电源时序器,通过控制软件就可以控制各个会议室设备以及灯光的开关。按照设定的不同模式,根据会场是否是主会场或者分会场来一键开启会场,设定好灯光效果,所使用的摄像机,是否开启显示设备。通过该会议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一键开会,一键闭会,5个会议室任意一个为主会场,其他会议室都可作为分会场参加会议。5个会议室也可以同时召开主会场会议互不影响。其它会议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参考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配置音频和视频矩阵等设备,实现会议的集中控制。
传感器的论文篇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优化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今后的发展重点。对于机械专业本科生,应该注重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13]。上海理工大学的机械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为了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学院开设“机械结构设计”这门课,教材采用自编书目。“机械结构设计”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原理后形成工程技术图样的过程,是与产品设计和方案设计同等重要的机械设计的一个方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功能设计、质量设计、优化设计和创新设计,涉及机械制图、力学、材料、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技术等多门课程知识,是许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修完这门课程,要求掌握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步骤,能够独立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在达到功能要求和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理解优化和创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4]。
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基础薄弱。
在“机械结构设计”课程讲授之前,学生仅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内容是减速箱。该课程设计时间短,大多数学生基本是按照例图进行改进,所以学生只是达到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没有真正的有“设计者”角色的体会。因此,对机械结构设计的过程、步骤和原则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二)基础技能欠扎实。
尽管学生已经学过需要预修的课程,但很多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学习“机械结构设计”这门课程时,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已经忘记大部分。另外,学过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是零碎的知识点,当时还仅仅停留在理解的阶段,离熟练应用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看图能力不够强、空间想象能力弱、工程制图表达不清晰、对常用机构和标准件不熟悉、加工和装配工艺不了解等。
二、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介绍机械结构设计的内涵、原则、步骤和要求之后,为了使学生对机械结构设计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认识,先以ca6140车床作为实例讲解,让学生由浅入深,培养兴趣,对比分析,启发思维。从深入了解车床运动和结构到完成课程设计,锻炼其所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机械设计的综合素质[5]。
(一)案例教学。
1.从运动分析到运动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ca6140车床的传动系统,包括主传动和进给传动。主运动见图1。图1(a)是传动系统简图,(b)为正转传动结构网。主运动理论有30级正转和15级反转,而实际只有24级正转和12级反转。分析了转速的特点,ca6140输出的转速是以1.26为公比等比数列(见图1(b)转速列)。其次引入标准公比、结构式、结构网和转速图的概念,重点讲解级比规律,以及设计出转速既没有重复又没有遗漏的等比多级变速系统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和作业使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由ca6140车床的主运动写出结构式,画出结构网,可以看出是由于第三扩大组不符合级比规律才出现了重复转速,由理论的30级变为实际24级。最后分析了ca6140的进给传动系统,介绍了内联系传动链的概念和各种螺纹以及机动进给的传动路线。在传动分析过程中,还结合ca6140车床,介绍了一些机电产品设计中常用的'机械通用部件:离合器、基本变速组、换向装置、制动装置、保险装置和操纵装置等。这些通用装置就好比是机械设计中的积木,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和选用。
2.从结构分析到结构设计。
ca6140车床的结构分析,主要集中在传动箱和进给箱上。在主轴箱结构分析过程中,首先了解各个轴的空间布局,除了传动轴支承和定位外,重点讲解了输入轴和车床主轴的结构。输入轴上分析了卸荷装置、双向摩擦离合器操纵装置、制动装置。在主轴结构上,按照主轴要求—传动方式—支承方式—轴承选择与配置—主轴的材料和设计这一主线,使学生对精密旋转部件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对每个结构都进行详细讲解,收集了大量同类型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往届学生的错误结构为例进行分析并改正。在普通机床主轴常用到的圆锥孔双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作为径向支承,图2是常用的此轴承的间隙调整结构。图2中所示的4种结构,各有优缺点。(a)结构简单,但调整量难控制;(b)调整方便,但工艺性差;(c)调整方便,但易压偏;(d)调整量能精确控制。对4种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后,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在以后的设计中,根据使用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在进给箱中,重点介绍了互锁装置和导向装置,有多种运动可以带动刀具进给。为避免机床损坏,所以不仅要实现车螺纹和机动进给运动的互锁,而且要实现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运动的互锁。在ca6140中,实现车螺纹和机动进给互锁是通过开合螺母结构。开合螺母能够闭合的前提是任何一种机动进给运动都未接通,如果接通一种机动进给,则开合螺母机构无法操纵闭合。纵横向进给则通过限制操纵杆在十字槽中移动来实现互锁。通过分析ca6140的互锁结构,引入了平行轴和交叉轴,两种直线运动、两种旋转运动、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之间常用的机械互锁结构。另外,进给箱在进给运动的驱动下刀架沿导轨实现进给;开合螺母的上下螺母在导轨的导向下实现开闭,由此引入导向装置,也就是常用的导轨。接着进一步介绍其分类、特点和数控机床导轨。最后,介绍了支承件的设计原则,在受力分析和静刚度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实例讲解各类支承件的结构设计。
(二)实验环节。
这门课还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验,主要是增加对ca6140主轴箱、主轴、进给箱等结构的直观认识,配合理论教学。观察实物ca6140型车床外形结构,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了解主运动传动链的传动路线,观察各轴的空间位置;观察双向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和闸带式制动器的结构,了解它们的调整方法及操纵机构的作用原理;观察六速单手柄操纵机构是怎样用一个手柄同时操纵两个滑移齿轮块,以获得6种不同的传动比;了解主轴前、后轴承间隙调整方法;了解车螺纹用换向机构的结构形式。
(三)课程设计。
1.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车床的主运动系统和其中一个操纵装置,转速范围一定,转速级数一定,最大加工直径和电动机功率给定。在同一个班上,每个学生的题目都不相同,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完成。
2.设计计算。
在讲授运动设计之后,课程设计的题目就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上,这样在课余时间,就将计算部分完成,同时也巩固所学的内容。
3.工程图绘制。
在课程结束后,开始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学生基本都可以进行到画展开图草图程度。草图画完后,按照草图尺寸进行操纵机构的计算和主轴的校核。接着完善展开图,要求清晰表达转动路线和各个转动轴、主轴的详细结构。另外还要画一张剖视图,要求表达各轴的空间位置,以及某个滑移变速齿轮的操纵机构。最后一个环节是答辩,在学生讲述后,老师指出图纸上错误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并订正。
三、教学成效。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这门课程整体的教学线路为:介绍实例—引出问题—对比分析—通用的结构和原则—设计实践。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在以下方面能力有所提高。(1)空间图形思维方面。在课堂上学习ca6140的结构,都是通过工程图,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工程图和实物对照起来。通过多次锻炼,提高了空间图形的思维能力。(2)结构和功能的结合。机械设计中,不同的设计者对机械系统的功能要求、使用条件以及工艺条件的理解上的差异造就了各自设计结果的多样性。通过多种类似结构的对比分析,认识到每种多样性的设计都会和特定的功能相对应。(3)标准件。标准件是机械设计的基础,用好标准件,可以提高机械设计的效率。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们对标准件进一步熟悉。(4)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实验—授课—课程设计,经历了从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因此,学生对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在认识的指导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所学过的制图、力学、材料、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加以运用,因此在机械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以上可以看出,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了机械结构设计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立设计的能力,为下一个夹具课程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传感器的论文篇十一
1微型化(micro)。
为了能够与信息时代信息量激增、要求捕获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的技术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对于传感器性能指标(包括精确性、可靠性、灵敏性等)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与此同时,传感器系统的操作友好性亦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还要求传感器必须配有标准的输出模式;而传统的大体积弱功能传感器往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所以它们已逐步被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性能微型传感器所取代;后者主要由硅材料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快、灵敏度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几乎所有的传感器都在由传统的结构化生产设计向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模拟式工程化设计转变,从而使设计者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系统,这种设计手段的巨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传感器系统以更快的速度向着能够满足科技发展需求的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范畴涉及材料科学、机械控制、加工与封装工艺、电子技术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多种学科,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新兴研究领域。mems的核心技术是研究微电子与微机械加工与封装技术的巧妙结合,期望能够由此而制造出体积小巧但功能强大的新型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最近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mems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此项技术的有效采用将信息系统的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可靠性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微切削加工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出来具有不同层次的3d微型结构,从而可以生产出体积非常微小的微型传感器敏感元件,象毒气传感器、离子传感器、光电探测器这样的以硅为主要构成材料的传感/探测器都装有极好的敏感元件[1],[2]。目前,这一类元器件已作为微型传感器的主要敏感元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中。
2智能化(smart)。
智能化传感器(smartsensor)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另外一种涉及多种学科的新型传感器系统。此类传感器系统一经问世即刻受到科研界的普遍重视,尤其在探测器应用领域,如分布式实时探测、网络探测和多信号探测方面一直颇受欢迎,产生的影响较大。
2.1智能化传感器的特点。
智能化传感器是指那些装有微处理器的,不但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而且还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的传感器系统。这一类传感器就相当于是微型机与传感器的综合体一样,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传感器、辅助传感器及微型机的硬件设备。如智能化压力传感器,主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用来探测压力参数,辅助传感器通常为温度传感器和环境压力传感器。采用这种技术时可以方便地调节和校正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导致的测量误差,而环境压力传感器测量工作环境的压力变化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而硬件系统除了能够对传感器的弱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和存储外,还执行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联络。
通常情况下,一个通用的检测仪器只能用来探测一种物理量,其信号调节是由那些与主探测部件相连接着的模拟电路来完成的;但智能化传感器却能够实现所有的功能,而且其精度更高、价格更便宜、处理质量也更好。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智能化传感器具有以下优点:
1.智能化传感器不但能够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调节,能够对所测的数值及其误差进行补偿,而且还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能够借助于一览表对非线性信号进行线性化处理,借助于软件滤波器滤波数字信号。此外,还能够利用软件实现非线性补偿或其它更复杂的环境补偿,以改进测量精度。
2.智能化传感器具有自诊断和自校准功能,可以用来检测工作环境。当工作环境临近其极限条件时,它将发出告警信号,并根据其分析器的输入信号给出相关的诊断信息。当智能化传感器由于某些内部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时,它能够借助其内部检测链路找出异常现象或出了故障的部件。
3.智能化传感器能够完成多传感器多参数混合测量,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其探测与应用领域,而微处理器的介入使得智能化传感器能够更加方便地对多种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此外,其灵活的配置功能既能够使相同类型的传感器实现最佳的工作性能,也能够使它们适合于各不相同的工作环境。
5.智能化传感器备有一个数字式通信接口,通过此接口可以直接与其所属计算机进行通信联络和交换信息。此外,智能化传感器的信息管理程序也非常简单方便,譬如,可以对探测系统进行远距离控制或者在锁定方式下工作,也可以将所测的数据发送给远程用户等。
2.2智能化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目前,智能化传感器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产品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st-3000系列智能变送器和德国斯特曼公司的二维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另外一些含有微处理器(mcu)的单片集成压力传感器、具有多维检测能力的智能传感器和固体图像传感器(ssis)等。与此同时,基于模糊理论的新型智能传感器和神经网络技术在智能化传感器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极大重视。
指出的一点是:目前的智能化传感器系统本身尽管全都是数字式的,但其通信协议却仍需借助于4~20ma的标准模拟信号来实现。一些国际性标准化研究机构目前正在积极研究推出相关的通用现场总线数字信号传输标准;不过,在眼下过渡阶段仍大多采用远距离总线寻址传感器(hart)协议,即highwayaddressableremotetransducer。这是一种适用于智能化传感器的通信协议,与目前使用4~20ma模拟信号的系统完全兼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可以同时进行通信,从而使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具有通用性。
能化传感器多用于压力、力、振动冲击加速度、流量、温湿度的测量,如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st3000系列全智能变送器和德国斯特曼公司的二维加速度传感器就属于这一类传感器。另外,智能化传感器在空间技术研究领域亦有比较成功的应用实例[6]。
发展中,智能化传感器无疑将会进一步扩展到化学、电磁、光学和核物理等研究领域。可以预见,新兴的智能化传感器将会在关系到全人类国民生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3多功能传感器(multifunction)。
如前所述,通常情况下一个传感器只能用来探测一种物理量,但在许多应用领域中,为了能够完美而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环境,往往需要同时测量大量的物理量。由若干种敏感元件组成的多功能传感器则是一种体积小巧而多种功能兼备的新一代探测系统,它可以借助于敏感元件中不同的物理结构或化学物质及其各不相同的表征方式,用单独一个传感器系统来同时实现多种传感器的功能。随着传感器技术和微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可以生产出来将若干种敏感元件综装在同一种材料或单独一块芯片上的一体化多功能传感器。
3.1多功能传感器的执行规则和结构模式。
概括来讲,多功能传感器系统主要的执行规则和结构模式包括:
(1)多功能传感器系统由若干种各不相同的敏感元件组成,可以用来同时测量多种参数。譬如,可以将一个温度探测器和一个湿度探测器配置在一起(即将热敏元件和湿敏元件分别配置在同一个传感器承载体上)制造成一种新的传感器,这样,这种新的传感器就能够同时测量温度和湿度。
(2)将若干种不同的敏感元件精巧地制作在单独的一块硅片中,从而构成一种高度综合化和小型化的多功能传感器。由于这些敏感元件是被综装在同一块硅片中的,它们无论何时都工作在同一种条件下,所以很容易对系统误差进行补偿和校正。
(3)借助于同一个传感器的不同效应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以线圈为例,它所表现出来的电容和电感是各不相同的。
(4)在不同的激励条件下,同一个敏感元件将表现出来不同的特征。而在电压、电流或温度等激励条件均不相同的情况下,由若干种敏感元件组成的一个多功能传感器的特征可想而知将会是多么的`千差万别!有时候简直就相当于是若干个不同的传感器一样,其多功能特征可谓名副其实。
3.2多功能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现状。
多功能传感器无疑是当前传感器技术发展中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日前有许多学者正在积极从事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如将某些类型的传感器进行适当组合而使之成为新的传感器,如用来测量流体压力和互异压力的组合传感器。又如,为了能够以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小的粒度同时探测多种信号,微型数字式三端口传感器可以同时采用热敏元件、光敏元件和磁敏元件;这种组配方式的传感器不但能够输出模拟信号,而且还能够输出频率信号和数字信号.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也许是各种类型的仿生传感器了,而且在感触、刺激以及视听辨别等方面已有最新研究成果问世。从实用的角度考虑,多功能传感器中应用较多的是各种类型的多功能触觉传感器,譬如人造皮肤触觉传感器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传感器系统由pvdf材料、无触点皮肤敏感系统以及具有压力敏感传导功能的橡胶触觉传感器等组成。据悉,美国merritt公司研制开发的无触点皮肤敏感系统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其无触点超声波传感器、红外辐射引导传感器、薄膜式电容传感器、以及温度、气体传感器等在美国本土应用甚广。
与其它方面的研究成果相比,目前在人工嗅觉方面的研究还似乎远远不尽人意。由于嗅觉元件接收到的判别信号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总是混合着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这就使得嗅觉系统处理起这些信号来异常错综复杂。
人工嗅觉传感系统的典型产品是功能各异的electronicnose(电子鼻),近10多年来,该技术的发展很快,目前已有数种商品化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流通,美、法、德、英等国家均有比较先进的电子鼻产品问世。
“电子鼻”系统通常由一个交叉选择式气体传感器阵列和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组成,并配以恰当的模式识别系统,具有识别简单和复杂气味的能力,主要用来解决一般情况下的气味探测问题。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电子鼻”系统传感器阵列中传感器的构成材料及配置数量亦有所不同,其中,构成材料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电聚合物、石英晶振等,配置数量则从几个到数十个不等。总之,“电子鼻”系统是气体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其气体传感器的体积很小,功耗也很低,能够方便地捕获并处理气味信号。气流经过气体传感器阵列进入到“电子鼻”系统的信号预处理元件中,最后由阵列响应模式来确定其所测气体的特征。阵列响应模式采用关联法、最小二乘法、群集法以及主要元素分析法等方法对所测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美国cyranosciences公司生产的cyranose320电子鼻是目前技术较为先进、适用范围也比较广的嗅觉传感系统之一,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阵列和数据分析算法两部分组成,其基本技术是将若干个独特的薄膜式碳-黑聚合物复合材料化学电阻器配置成一个传感器阵列,然后采用标准的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分析由此传感器阵列所收集到的输出值的办法来识别未知分析物。据称,cyranose320电子鼻的适用范围包括食品与饮料的生产与保鲜、环境保护、化学品分析与鉴定、疾病诊断与医药分析以及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与消费品的监控与管理等。
4无线网络化(wirelessnetworked)。
无线网络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比如手机,无线上网,电视机。传感器对我们来说也不陌生,比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还有比较新颖的气味传感器。但是,把二者结合在起来,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这个概念,却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
传感器网络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由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研究热点领域。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通过嵌入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中继方式将所感知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采用系统发展模式,因而必须将现代的先进微电子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系统soc(system-on-chip)芯片设计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融合,以实现其微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及系统化、网络化,特别是实现传感器网络特有的超低功耗系统设计。传感器网络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军事国防、工农业、城市管理、生物医疗、环境监测、抢险救灾、防恐反恐、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巨大实用价值,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军界、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并成为进入年以来公认的新兴前沿热点研究领域,被认为是将对二十一世纪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4.2传感器网络研究热点问题和关键技术。
传感器网络以应用为目标,其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研究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很多。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结构及界面接口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如果我们把传感器网络按其功能抽象成五个层次的话,将会包括基础层(传感器集合)、网络层(通信网络)、中间件层、数据处理和管理层以及应用开发层。
其中,基础层以研究新型传感器和传感系统为核心,包括应用新的传感原理、使用新的材料以及采用新的结构设计等,以降低能耗、提高敏感性、选择性、响应速度、动态范围、准确度、稳定性以及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传感器网络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将对21世纪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已有和潜在的传感器应用领域包括: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医疗、建筑物监测等等。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传感器网络将遍布我们生活环境,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以下简要介绍传感器网络的一些应用。
(1)军事应用。
传感器网络研究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实验系统有海洋声纳监测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也有监测地面物体的小型传感器网络。现代传感器网络应用中,通过飞机撒播、特种炮弹发射等手段,可以将大量便宜的传感器密集地撒布于人员不便于到达的观察区域如敌方阵地内,收集到有用的微观数据;在一部分传感器因为遭破坏等原因失效时,传感器网络作为整传感器网络体仍能完成观察任务。传感器网络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具有重大军事价值,可以应用于如下一些场景中:
监测人员、装备等情况以及单兵系统:通过在人员、装备上附带各种传感器,可以让各级指挥员比较准确、及时地掌握己方的保存状态。通过在敌方阵地部署各种传感器,可以了解敌方武器部署情况,为己方确定进攻目标和进攻路线提供依据。
监测敌军进攻:在敌军驻地和可能的进攻路线上部署大量传感器,从而及时发现敌军的进攻行动、争取宝贵的应对时间。并可根据战况快速调整和部署新的传感器网络。
评估战果:在进攻前后,在攻击目标附近部署传感器网络,从而收集目标被破坏程度的数据。
核能、生物、化学攻击的侦察:借助于传感器网络可以及早发现己方阵地上的生、化污染,提供快速反应时间从而减少损失。不派人员就可以获取一些核、生、化爆炸现场的详细数据。
(2)环境应用。
洪灾的预警:通过在水坝、山区中关键地点合理地布置一些水压、土壤湿度等传感器,可以在洪灾到来之前发布预警信息,从而及时排除险情或者减少损失。
农田管理:通过在农田部署一定密度的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土壤肥料含量、光照强度、风速等传感器,可以更好地对农田管理微观调控,促进农作物生长。
(3)家庭应用。
建筑及城市管理各种无线传感器可以灵活方便地布置于建筑物内,获取室内环境参数,从而为居室环境控制和危险报警提供依据。
智能家居:通过布置于房间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成分等无线传感器,感知居室不同部分的微观状况,从而对空调、门窗以及其他家电进行自动控制,提供给人们智能、舒适的居住环境[16]。
建筑安全:通过布置于建筑物内的图像、声音、气体检测、温度、压力、辐射等传感器,发现异常事件及时报警,自动启动应急措施。
智能交通:通过布置于道路上的速度、识别传感器,监测交通流量等信息,为出行者提供信息服务,发现违章能及时报警和记录[17]。反恐和公共安全通过特殊用途的传感器,特别是生物化学传感器监测有害物、危险物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的伤害。
(4)结论。
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在工业、农业、军事、环境、医疗等传统领域有具有巨大的运用价值,在未来还将在许多新兴领域体现其优越性,如家用、保健、交通等领域。我们可以大胆的预见,将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无处不在,将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微型传感器网最终可能将家用电器、个人电脑和其他日常用品同互联网相连,实现远距离跟踪,家庭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责安全调控、节电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是未来的一个无孔不入的十分庞大的网络,其应用可以涉及到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无线传感器网络才刚刚开始发展,它的技术、应用都还还远谈不上成熟,国内企业应该抓住商机,加大投入力度,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兴的通信应用网络,其应用可以涉及到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所有领域。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是未来的一个无孔不入的十分庞大的网络,需要各种技术支撑。目前,成熟的通信技术都可能经过适当的改进和进一步发展,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创造无线通信的新天地。
5结语。
当前技术水平下的传感器系统正向着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今后,随着cad技术、mems技术、信息理论及数据分析算法的继续向前发展,未来的传感器系统必将变得更加微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统化。在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呈辐射状广泛渗透的当今社会,作为现代科学“耳目”的传感器系统,作为人们快速获取、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的基础,必将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微波传感器依靠微波的很多优点,将广泛地用于微波通讯、卫星发送等无线通讯,和雷达、导弹诱导、遥感、射电望远镜中。并且在一些非接触式的监测和控制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传感器的论文篇十二
在熟知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意义、教学内容编排设置规则后,如何具体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新颖化,就成为最为关键的问题。新课标为小学整体教育水平提出了更为客观实际的要求。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转变无疑成为推动小学整体教育质量的一股重要力量。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几点,以促成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4.1让学生懂得体育课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教师在进行体育授课时,应当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确体育课在他们未来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学生才会对体育课有一个全新的思想认识。同时,教师在呼吁学生重视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通过加强他们自信心的途径来打消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热爱体育,不再对体育产生恐惧想法。这样,学生才能安下心来,积极参加体育课,并发挥自己的个性,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心态投入体育教学,利于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实现。
4.2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不是很大,还处于一个“爱玩”的年龄,格外喜欢体育课。然而,这也为安全事故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这样,学生才会细心体会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是否符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心里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才能真切懂得不安全因素及不适当的行为可能带给自己的不良后果,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4.3严格抓好体育教学课堂的纪律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教育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纪律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体育游戏时,老师要严格抓好教学纪律,提高学生的纪律性,使学生更好地自我约束,杜绝教学气氛散漫的现象。比如在体育游戏分组后,各组应当在老师的指令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此外,老师要秉持人文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避免同学之间的不友好行为和身体伤害行为。
4.4完善各项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前应当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以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要根据游戏内容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总之,要消除对学生生命安全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样,才能在新课标指导下,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5结语。
体育教学关系着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新课标形势下,注重教学方式上的推陈出新,将会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使体育教学目标及时全面地实现。因此,老师在编排体育游戏时要时刻注重各项编排规则,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生命安全,使体育教学活动在小学教育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小学教育方式的创新带来更大更多的惊喜。
传感器的论文篇十三
新课标代表着新的教育形势。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自明。因此,注重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值得广大教育者去用心关注。但是,在转变教学方式之前,应当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
1.1小学体育教学具备锻炼学生身体的功能。
体育教育目标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而是需要将教学任务通过较好的方法方式落实给学生,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课堂任务。从本质上认识,体育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锻炼,其适当的运动量必然能够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
1.2小学体育教学具备较强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体育内容的有效落实需要在内容设置上添加一些有益的游戏内容。体育游戏同样具备一般游戏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使体育教育目标顺利及时地实现。可见,若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当适当融入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并利用好这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1.3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借助一定规则来完成。
从本质上看,小学体育活动是游戏的一种,因此,其满足了学生的一种内心需求,能够使学生投入高涨的热情去“玩”。当然,体育游戏也有其自身的规则,以利于老师合理组织学生人数及游戏角色,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价值。
体育课是小学乃至大学阶段必不可少的科目。可见,体育教学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体育教学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小学作为每个人受教育的起步阶段,其各个方面的良好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怡好,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就体现了非常明显的价值。
2.1通过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及时实现体育教育目标。
体育教学活动是在尊重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需要借助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式方法。同时,其是以身体运动形式加以体现的,因此,能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健身作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应有的锻炼,进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2通过体育教学,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增强学生团结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愉快轻松的竞争氛围,实现在体力、技能、智慧等方面的有效锻炼,从而得到师生的夸奖和赞扬,实现学生自身的心理满足,这种满足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得到快乐。同时,很多体育游戏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分组进行的,因此,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和互助精神。
3体育教学内容编排规则。
体育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其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编排。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编排过程中,应当切实树立创新意识,严格把握体育活动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则,使体育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
3.1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当健康。
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体力、智慧、基本身体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编排体育内容时,应当具备健康的内容,并且承载体育内容的外在游戏形式也应当是健康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小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易于学生的接受。
3.2体育游戏应当简单易学。
体育游戏是完成体育教学活动的有力助手。因此,复杂深奥的体育游戏反而不利于小学生的掌握。在编排体育游戏时,要时刻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需求。这就客观地要求体育游戏应当浅显易学,使学生能够很快投入到游戏氛围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
3.3体育活动应当具备趣味性。
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以提升学生兴趣为前提条件,实现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状态。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才能提升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因此,在进行内容的设置时就应当注重小学生趣味性的有效调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激发,体育活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应有的效果。
传感器的论文篇十四
[4]许荣荣.光纤环形腔光谱技术与传感应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5]张磊.基于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效应的超宽带可调谐光源[d].清华大学。
[9]许艳.基于飞秒光频梳的绝对距离测量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单模光纤高速拉丝工艺与光纤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1]刘国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3]张雅婷.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16]吴广生.无源光网络与电网络复合接入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8]张利.以太无源光网络安全性与增强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1]孙琪真.分布式光纤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
传感器的论文篇十五
系统核心处理模块基于cc2530开发设计,选用星型拓扑结构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容量大、低成本和低功耗等特点,且相邻两个节点传输距离可达10~150m,完全满足温室内无线调光系统设计需求。其中,主控节点实现网络构建、环境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分析、人机交互及调光命令下发等功能;驱动节点主要实现控制命令接收、数据解析及调光数据输出等功能;植物led执行器实现led灯组调控及亮度输出。主控节点采用全功能设备ffd(fullfunctionde-vice),具备网络协调功能,可联结其他ffd或精简功能设备(rfd),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双向传输信息,具有协调作用;同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主控节点具有控制功能。电路设计增加环境光照与温度信息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即液晶显示及按键)、工作指示灯、时钟模块以及复位模块,分别完成数据采集、人机交互和复位等控制功能。驱动节点采用简化功能设备rfd(reducedfunc-tiondevice)与主控节点进行信息传输,同时完成控制命令输出;植物led执行器基于植物光合作用分析,选用中心波长为660nm、半波带宽度为40nm的红光led,以及中心波长为450nm、半波带宽度为40nm的蓝光led两种特定波段led作为光源,可根据驱动节点输出不同的调光命令,实现不同配光比的光环境调节。
2系统硬件设计。
2.1主控节点结构及硬件设计。
主控节点主要负责构建及启动网络、网络参数选择、当前环境信息监测、控制方式选择、计算调光值、调光命令下发、人机交互等功能,包括电源模块、核心处理模块、无线模块。
2.1.1核心处理模块。
系统选用cc2530作为中央处理器,内含高性能低功耗8051微控制器,工作电压3.3v,外设21个i/o口。其中,p1.0接入系统正常工作信号led指示灯;p0.1接入手动按钮;人机交互模块电路为液晶分别与p0.0,p1.2,p1.5和p1.6连接,按键与p0.6和p2.0口连接;p0.2,p0.4,p0.5与时钟芯片ds1302相连;p1.4口与温度传感器连接,p1.1和p1.3口与光照传感器相连。具体电路根据cc2530芯片手册设计开发,降低了开发难度。
2.1.2人机交互模块。
系统选用db12864-16c作为液晶显示,采用普通复位按键作为设备按键,在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条件下,为节省i/o口使用,液晶与cc2530连接采用串行spi方式进行通信,按键电路利用sn74hc32或门和lm358运放共同实现。具体电路根据spi方式及运放典型电路开发设计。
2.1.3其他模块。
电源模块采用5v适配器为主控节点供电。电源输入后,经过降压芯片asm-1117典型电路为系统提供3.3v直流电压。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环境温度采集和光照采集两种。其中,温度采集选用ds18b20作为温度传感器和isl29010作为光照传感器,通过在光照传感器上覆盖红蓝光滤光片以及软件修正,实现对光合作用有效波段监测。时钟模块根据ds1302芯片手册中典型电路设计,可实现系统时间设制以及定时控制功能。同时,为满足系统后期扩展需求,将剩余i/o口作为备用扩展口使用,以提高系统实际应用及二次开发能力。
2.2驱动节点及植物led执行器设计。
驱动节点属于精简功能设备,只完成调光控制命令接收与信号输出功能,可减少外围电路设计,降低了智能调光系统的成本。驱动节点包括核心处理模块、无线接收模块、电源模块和继电器模块。具体电路为:p1.0连接红光led驱动电路,p1.1连接蓝光led驱动电路,p1.5连接红光信号继电器,p1.6连接蓝光信号继电器。led执行器包括驱动模块及红蓝光led灯组,由24v电源供电。驱动模块选择pt4115驱动芯片,是一款连续电感电流导通模式的`降压恒流源,可用于驱动一颗或多颗led串联。led灯组根据植物生长所需光环境由若干红蓝光led按比例组成。
3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以iar为软件开发平台,可以直接对zig-bee协议栈进行开发移植,生成高效可靠的可执行代码,并对代码进行调试。代码采用c语言开发,不仅有利于软件代码的可读性,而且能够满足对硬件功能的调试和控制,大大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系统软件主要包括节点间数据传输和节点功能软件两个部分。节点数据传输过程:首先,通过主控节点进行信道扫描,选择合适的信道组建网络。在ieeee802.15.4协议中,将2.4g频段划分16个信道,编号为11-26。本系统选择默认值11信道。构建成功后,驱动节点以直接方式加入网络,即驱动节点作为主控节点的子节点,由主控节点向驱动节点发送,作为其子设备命令。主控节点在网络中起协调器作用,负责网络构建。为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工作,系统采用分布式分配机制为每个节点分配自己的地址,主控节点在组网以后使用0x0000作为自己的短地址,在驱动执行节点加入系统网络后,由主控设备随机分配一个不重复的16位短地址作为自己唯一的地址来进行通讯。主控节点控制软件包括两类传感器解析函数、计算决策程序、参数设定程序、液晶显示程序和时钟程序等子程序;驱动节点作为终端节点,在完成调光控制命令接收后,将控制信号输出给继电器和驱动电路;led执行器根据调光控制命令实时调节红蓝光led灯组状态,实现温室光环境的多种方式以及无线控制。
4运行结果。
本设备已通过实验测试,并应用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某实验基地。试验证明,系统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实现手动控制、定时控制、阈值控制以及定量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调光,且所有控制命令均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准确传输。其中,在阈值控制方式下,主控节点可完成温室实时温度、红蓝光光强等环境因子检测,并基于光合作用机理精确决策温室作物实际需光量;驱动节点可稳定接收实际调光数据,并准确输出给驱动电路和继电器,led执行器可根据控制命令准确调节led灯组输出状态。
5结论。
(1)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施农业调光系统,可通过用户实际需求选择多种控制方式对温室作物光环境进行无线调控。其中,阈值控制方式综合考虑作物光合作用影响因素,根据温室温度、红蓝光光强等环境因子精确计算作物实际需光量,实现了温室光环境的实时按需调节。
(2)系统结合温室实际生产条件,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传输调光命令,有效降低了系统部署难度与维护成本;采用新一代led光源,减少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能源。
(3)经过实际部署和运行证明,系统具有稳定性好、准确性高、部署简单和能耗少等优点。
传感器的论文篇十六
根据上面的原理可知,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维力传感每一个支路如果只受到拉压方向的力,则测量的结果将比较准确,如果有耦合力进入该支路传感器,则由于耦合的影响,传感器的精度会降低,并且耦合因素是降低传感器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就需要设计合理的结构将耦合应力影响降到最小,从而提高测量精度。本文在结构解耦设计上,主要在2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尽量减少耦合力的引入;另一方面是尽量提高结构的抗耦合能力。
1.1支路去耦结构优化设计。
传感器维间耦合的产生是在主测量载荷作用时会伴随着非测量方向载荷的干扰影响。根据stewart六维力传感器的特点与工作原理,传感器耦合形式主要是各支路传感器会受到额外的弯曲和沿轴线的扭转作用。对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支路传感器去耦结构可以很好地减小耦合扭曲、弯曲的影响。它由球头球窝组件、十字槽链接杆部件等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设计思路如下:1)将传统的球铰面接触改为锥头球窝的点接触,连接杆一端为锥状半球型,套入在半球形的窝中,基本实现点接触,这样,在对传感器施加力时,力比较集中,大大减小了杂散力的影响,提高了载荷传递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接触面的减小降低了耦合影响。2)在连接杆上加工可等效为弹性铰链的正交十字槽结构,当有弯曲力矩施加到支路传感器上时,由于有弹性铰链效应,弯曲力矩的影响将会大大减小,使得力传递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方向进行,力的传递越集中,传感器的精度就越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6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