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教学设计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6:49:21
金字塔教学设计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6 06:49:21     小编:琉璃

总结是对我们奋斗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精准与流畅,避免出现表达不清晰和理解困难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一

在尼罗河沿岸,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它们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也是埃及的象征。到埃及访问的外国人,差不多都要去看一看金字塔。

去年6月的一天,我们怀着好奇而又神往的心情,去参观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郊的金字塔。

汽车驶出开罗往西去,迎面而来的是茫茫无际的黄沙。远远望去,三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辨的人和骆驼,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走近一看,名为“胡夫”的金字塔最高最大,它是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沿着塔基底部走一圈近1000米。塔高原为146.59,经过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淋,现在高为137米。据估算,整座金字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最生的约16吨。塔的建筑艺术水平相当高,石头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当我们顺着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头加工非常精细,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小很小,即使想插进一根针也很困难。

埃及朋友告诉我们,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自古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时候,从上游把石头运来,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头搬上去砌成第二层,照这样,一层一层一直砌到顶端。金字塔砌好了,周围的沙土也堆成了一座大山,所以最后的工作是把沙土山搬掉。另一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让尼罗河水把盐和硝石溶掉。

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在四五千年以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能把这么重、这么多的石头开采出来,运到这里,再垒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啊!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烈士陵园塔和海会寺双塔等各种各样的塔,过渡到“金”字,再过渡到金字塔。

2、板书并交流课题。

说一说从题目中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交流问题)。

二、朗读课文,感悟重点。

1、自主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还不少,请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2、学生交流,自主释疑。

说一说通过朗读,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第一段交流。(播放课件)让学生用第一段中的词语来描绘你所看到的金字塔。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宏伟、精巧和科学建造。

3、找出过渡句,体会其作用。(承上启下)。

4、学习“宏伟和精巧”部分。

(1)课文哪部分是写金字塔“宏伟而精巧的”?(第3自然段)。

(3)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

a、高146米多,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指导朗读:我们的教学楼只有四层,你想一想,当你站在比楼高出十倍的40层大厦下看这座大厦的楼顶的时候,你怎样看?你会怎么想?同样,站在胡夫金字塔下呢?把它的高读出来,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b、绕一周走一公里:体会到到金字塔底面积很大,用数学来说明;

c、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石头之多,石头之重,三分之一米宽的石路,可以绕地球一圈,要六十万个车皮,如果把这些车皮连起来,也快要绕地球一圈了,把你的不可思议,惊讶不已表达出来。)。

d、砌合得很紧密,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然后叠放在一起,中间没用任何水泥类粘结物。这样堆砌起来的金字塔牢固吗?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你知道吗?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整座金字塔都是用这些巨石构建的。)。

e、经常10万人,30年:我们驾岭乡约有3万人,你想想十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年,要多少人?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么多人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5、学习“建造过程”,感受埃及人民的智慧。

过渡:如此这么多这么重的石块,这么宏伟这么精巧的金字塔,古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5自然段。

(1)学生交流汇报:

运石料——修土坡——移土坡。

感情朗读。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动手画一画。

读完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对古代埃及人民说什么?

三、学习首尾,体会情感。

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人们是怎样评价金字塔的?请读最后一段。

1、感受词语(矗立、起伏的黄沙、四、五千年,)解决“傲对碧空”的问题。

2、思考: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讨论)。

3、再读最后一句,体会埃及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四、课堂拓展延伸。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这也是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之一的重要原因;由于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以及它建造过程的艰难与埃及人民的聪明、智慧,它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是当之无愧的。

课后探究:(课件)。

(1)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

(2)查找“世界八大奇迹”的相关资料。

(3)小秘密:金字塔里存放着法老的尸体——木乃伊,你知道木乃伊是怎么回事吗?

五、总结升华。

我们今天不仅了解了金字塔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而且更感受了古代埃及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相信你们通过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可以在月球或者太空中建造比金字塔更宏伟更精巧的建筑。

附:板书设计。

宏伟而精巧。

科学建造。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三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导游阿里,今天我们要跟随他去游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已经初步领略了这神秘的金字塔,那今天就让我们和阿里一起走进埃及的金字塔,探索一下金字塔的奥秘吧!(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生: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所以称它为金字塔。从这儿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名字的来源,还跟我们的汉字有关呢!

生:我觉得埃及的金字塔非常高。你看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从这些数字里可以看出埃及金字塔非常的高。师:你读得可真仔细,观察相当敏锐!

生:你们知道吗?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就是法老死后的坟墓。

……。

师: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仔细!相信你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

三、精读指导。

(一)地理位置及概貌。

看来,--同学是一名地理爱好者,金字塔到底是在哪里呢?他的概貌又是怎么样呢!让我们和阿里一起去看看吧!

1、指名读(要求:其它的同学考虑它的地理位置和概貌,并用——划下关键词)。

2、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概貌:金黄色巨大角锥形建筑巍然屹立傲对碧空(高耸入云)。

地理位置:埃及沙漠中。

4、体会遣词造句准确,简练。

5、观看课件,朗读本段。

(二)历史形成过程。

1、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历史形成过程。

2、指名回答。

(三)外观和结构特征。

金字塔一直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有什么样的魅力令人们如此着迷?他的结构和外观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用笔划出表示奇特征的句子。

2、指名说。

3、用简练的的语言概括出金字塔的特点(气势宏伟结构精巧)。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

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很大,相当于。

(四)建造过程。

如此巨大的工程到底是怎样建设成的呢?我请同学们仔细读书,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整个建造的过程。

1、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根据课件,展示建塔过程。

四、提高升华,揭示主题。

同学们,浩瀚的沙漠中,寸草不生,人连生存都不容易。但是在埃及却树立起了这一座座气势宏伟,结构精巧的金字塔。站在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面前,不知你有什么样的感想!那么就请你表达出来吧!

1、指名说。

2、齐读自然段六。

1、指名说(2-3个)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全文。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四

(一)。

今天,上了《埃及的金字塔》。课的开始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及文中第一节中的“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等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介绍金字塔。之后,围绕第一课时学生提的四个问题(金字塔有什么用途?金字塔的外形有何独特之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金字塔为什么举世闻名?)展开教学。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相机出示了古埃及王朝法老们建造金字塔的资料。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了第三自然段,感受了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并学习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在解决金字塔如何建造这个问题时,学生从文中描述了解了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头的方法后,我用图文展示了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体会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聪明。之后,我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方面的资料。可能是上课学生比较拘谨,举手的人很少。之后,我多媒体出示了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之后,再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秘。这时,铃声已响了,最后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下午,放心班时,我点评了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回答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金字塔为什么举世闻名?”。不是非常正式严厉的上课,学生比较放得开,有的说:“金字塔举世闻名是因为它的外形宏伟,结构精巧。”有的说:“因为金字塔历史悠久,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有的说:“因为金字塔建造工程非常浩大,凝聚了许多勤劳聪明的古埃及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有的说:“因为金字塔有许多的谜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他们能说出个一、二点已经不错了,不想学生说了这么多。看来,课堂上学生虽然举手的人较少,但他们在认真地读,认真地听,认真地思,认真地悟,埃及的金字塔给它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想:如果这最后一个问题能在课堂上解决,那整堂课就比较完整了。但随后一想,又释然了,只要学生能感受到,能理解,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无所谓遗憾了。

(二)。

关于埃及的金字塔至今仍有许多难解之谜,它一直都牵动着不光考古学家在内的世人的心,对于小孩子来讲,它更显得神秘莫测,但“神秘”不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为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把对金字塔的更多了解放在了学完本课之后,课堂上只抓住了“宏伟”和“精巧”。

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很容易感受到,同时还学习了几种说明方法。

二、从建造金字塔上深化宏伟与精巧。

虽然文中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从运输和搭建两方面叙述得很清楚,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看明白。

1、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当时生产力低下到何种程度。

2、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奴隶们的悲惨处境。如果不对这两点作必要的讲解,他们对于“宏伟”和“精巧“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在对以上两点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又让他们分别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笔画勾勒出运输和搭建的草图。有几个孩子不只勾出粗线条,而且在一块大石头的前面画了密密麻麻的小人弯着腰拉绳子。由于教室外面的几十米远处就是一座30多层的大楼,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画拿起来比了比。我问他们把这些赤手空拳的密密麻麻的小人放在大楼跟前会想到什么。学生们不仅想到了文中所说的智慧,还想到了流血、想到了面黄肌瘦、想到了死亡等。此时再回过头去读关于胡夫金字塔的那一组组数字,孩子们脸上不光只是兴奋和激动了,字里行间多了对金字塔及埃及人民的敬仰。

(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学生既可以上网查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研究书本上没有的但自己很感兴趣的问题。这样不仅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制作的网站既内容丰富但又恰到好处,能很好地协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对有帮助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能力,部分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想法,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在延伸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自由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之后,从疑问开始,从实际学习中解答,继而又产生出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有目的指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延伸学习的内涵。

(四)。

听了钱老师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颇丰。她那紧凑的课堂节奏,扎实的教学,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每字每句都落到实处,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并渗透了说明方法的教学。

由于自己接下来也上这一课,就学着上了。但是,上下来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首先,是时间上来不及。尽管我课前有思想准备,我的课堂节奏没有这么快,而且学生没有预习,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最后上下来,第三小节根本就来不及讲。那就放到下节课吧。

第二课时,我基本采用的钱老师的上法。学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块的多和重,并通过朗读去深入体会。在讲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时,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像有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高吗?一个车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数字好像对不起来……耽误了一点时间。随后,把高、大、石块多、重用一个词概括起来怎么说,学生很快能说出宏伟,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到这个词。学习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顺利。学生读到下面一段话时,问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说金字塔坚固,有的说很难建造,有的说很大……在一番引导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词。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过来问他们,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学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来理解。这里,重点让学生了解“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是最能形象说明金字塔的精巧的,这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最后,再总结一下金字塔的特点——宏伟而又精巧。

自己觉得是很卖力地上完了课,然而,在批阅了学生的课堂作业后,却发现课堂效率是如此低。作业中出现的练习,都是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可结果……最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说明了什么,竟填的是“宏伟”,而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两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宏伟”“大、宏伟”都有,说明他们对其中的从属关系根本就没有搞清。后来,只好把作业发还,把几道题重讲一遍。这样,到后来,还是有几个人没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们的语文作业似乎总存在这样的问题:习题内容上课时都涉及过的,问问答答,都渗透在里面了。可到了作业本上,很多人都不会做了,回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内容了,就张冠李戴一番。还有,就是自己的课堂,总感觉热闹有余,却不够扎实。看上去说的人挺多的,但能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几个发言积极的,想到什么就喊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就懒得再想。如此一来,那些不动脑筋的人更不动脑筋了,有时连听到哪里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因为急于表现自己,也没有好好思考,总体也得不到提高。看来,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同情.

情感目标: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教学准备: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自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结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所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板书设计:。

所见巨大矗立。

埃及金字塔见闻:所闻劳动者用血汗、身躯垒成劳动人民。

勤劳智慧。

不朽劳动者所创造。

能说会写: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4、了解课文列数据、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并体会这些方法的作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各种埃及金字塔的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说说你了解的金字塔。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找出过渡句,并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2、出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学生自读这句话。

启发: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海安建工大厦作比较感受它的高。(4)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

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xxxxxxxxxxxx;如果xxxxxxxxxxx。)。

(3)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2)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4、小结。

6、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1、指名说。

3、学生自读资料。4、指名上台交流。5、小结。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七

1课时。

《秦兵马俑》一课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埃及的金字塔》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金字塔的作用、名字的来历和几个著名的金字塔的构造以及这些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文中运用了数字说明法、举例说明法和对比说明法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楚。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3.走进文本,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想象等写作方法,把兵马俑和金字塔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4.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想象等写作方法,把兵马俑和金字塔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幻灯,谈话直引过渡句(段)。

二、精读课文领悟特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思考:秦兵马俑有哪些特点?

2.齐读课文后交流。

3.教师小结并板书。

三、深入文本感悟写法。

1.齐读课文,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重点讲解“想象”的写作方法(个性鲜明这部分)。

3.教师总结写法。

1.读文并找出过渡句,感知金字塔的特点。

2.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五、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秦兵马俑》和《埃及金字塔》让我们感受了世界各地宏伟壮观的建筑,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两篇课文都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八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1、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本,去埃及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数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如何充分利用搜索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金子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百度搜索和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网络课堂的讲读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结构精巧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欣赏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结构的精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也能解决课文的难点,如学生对于金字塔垒石头的方法不能够理解,我让电脑通过画图演示垒石的方法,(其他同学在纸上画)然后向同学解说过程,自然就解决了这点。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了。

3、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一、巧妙导入。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4、小结。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九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但对我们这儿的小学生来说,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知识的链接,缺乏与文本的共鸣。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知识与技能:体会金字塔宏大、精巧的特点,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3。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由说,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出示图片(万里长城、秦秦兵马俑、北京故宫)。

如果此时,我们来到埃及,你猜,那里的小朋友会向我们介绍什么?你想不想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金字塔图片,看到了吗?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巨大的角锥形建筑)。

2、此时,站在金字塔脚下,你最想了解什么呢?(金字塔的位置、做什么用?怎样建成的?————————)。

3、带着你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待会儿和大家交流。

4、看到你们自信满满的样子,老师就知道你收获一定不小,谁来说一说?

预设:(1)金字塔的位置(2)金字塔的作用(3)金字塔名字的由来(4)金字塔的数量(5)金字塔的特点(6)金字塔的方法————————相机板书:宏伟、精巧。

三、再读课文,领悟方法。

3、交流。

预设:1)古埃及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举例子、列数字)。

a、是啊,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作者能不能一个一个介绍给我们呢?作者就想了个办法,以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为例来给我们介绍金字塔。

2)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等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列数字、作比较)。

a、课件出示这句话,自由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高)。

b、作者给了一个具体的数字,(146米多),究竟有多高呢?相当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手势:一层、两层——————二十层、三十层、四十层,仿佛与天相接,太高了!)。

c、如果去掉后部分,你认为如何?

看来,作比较的用处还真大,能让我们更真切、更形象、生动地感受到金字塔的高。

3)、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多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列数字)。

a、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什么?(石头:大、多、重)。

4)通过这些说明方法,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了金字塔的气势宏伟。这就是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5、学到怎么多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考考你会不会学以致用?

出示幻灯片交流。

四、细读课文,挖掘情感。

孩子们,你的收获大吗?了解了知识,学到了方法,收获还不够大,我们还要走进这些语言文字的背后,去感受它所蕴藏的情感。

1、赶快细读课文,可以合作学习,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交流:

预设:a、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出示课件(资料、图片)。

b、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

体会到建造金字塔的艰辛,花费的心血与汗水。

c、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是啊!孩子们,在那遥远的古代,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任何先进的设备,有的只是埃及人民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他们硬是靠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砌成了这一座座人间奇迹。四五前年过去了,金字塔依然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

(出示图片)站在金字塔的面前,摸着这一块块巨石,想到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板:勤劳、智慧。

2、说的真好,阿拉伯人有一句话,时间能改变一切,就是改变不了金字塔。(出示图片)金字塔不仅仅是古埃及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像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很多,课前我们所谈到的(——————)。

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它们,让它们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永恒。

宏伟勤劳。

精巧智慧。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重点:

1、 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准备:幻灯片与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组织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意,允许留有疑难。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极鼓励提出质疑。

教学准备:

幻灯片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      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学习网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学习网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有关幻灯片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引导学生从外观、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学习课文:

1、           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外观如何?

2、           看图,品味:

“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教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           朗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知道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外观上“宏伟”,结构上“精巧”)。

(2)、从课文的相关描写中来进一步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幻灯: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切合得很紧密。)。

这两句与书上的描写相比,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让学生在对比中知道书上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把与我们遥远的金字塔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深的了解。

4、           小结说明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的外观的宏伟、结构的精巧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

再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朗读相关的句子。

5、           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

读第三段:4、5自然段。

a、思考: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有两个设问句构成的段落。)。

b、指名朗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瀚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意言表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头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6、朗读最后一段:思考。

a、   这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b、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总结课文。

1、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2、         出示句子:

a、 为了建造……整整30年时间。

b、        勤劳……的科学方法。

3、             总结: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2、  完成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

特点:  外形宏伟。

建造:   运石头。

垒石头。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组织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意,允许留有疑难。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极鼓励提出质疑。

『教学准备』。

专题学习网页。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学习网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学习网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准备』。

专题学习网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举世闻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二

让学生充分经历自读自悟、主动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去咀嚼文本,在师生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悟。

2、懂得作者是怎样写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读、议等方式,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次课的学习,哪些词语印在你的脑海里了?(指名说,并写下来)。

2、用上刚才写的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分组分节读课文。

过渡:通过上次课的学习以及刚才的朗读,你已了解“埃及的金字塔”是……。

二、话题导读。

1、话题:埃及金字塔是……(过渡:还是什么?你还了解到什么?)。

2、交流、导读。

导言: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还有什么发现?

下文哪句话做了具体介绍?

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

宏伟表现在什么地方?精巧呢?

伺机板书。

三、探究意义。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文中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巩固拓展。

1、口头练习(出示题目)。

2、畅所欲言:完成()的金字塔。

3、书面练习:你想对建造金字塔的埃及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五、总结:

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人类的财富。

六、作业。

试着用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介绍你熟悉的景物。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三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4)为什么叫金字塔?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第4、5自然段):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6自然段):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小结。

1、投影映示生字。

2、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临写。

4、师生评价。

5、强化练习。

1、抄写词语。(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四

1、知识:知道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进一步熟悉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作出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质疑、探究的能力。

3、情感:通过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世界的兴趣。

1、世界地图一张。

2、李小佳父亲的来信。

3、李小侍的卡通图片和她的录音。

4、非洲气候分布简图。

5、非洲政区轮廓图每个小组一张。

6、彩色橡皮泥。

7、多媒体演示课件。

1、昨天,老师接到一位同学的电话,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可我也没法回答,你们愿意帮助她吗?好的,今天,老师就把她带来了(出示李小佳卡通图片),当面向你们请教,希望咱们能帮她解决一些问题,帮上她的忙。(放录音。大意是李小佳的父亲在埃及工作,父亲让她暑假去埃及旅游,而她对于埃及却一无所知)。

2、这就是李小佳爸爸给她寄的一封信。

(出示爸爸来信,信的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工作,埃及风光以及希望小佳能来埃及的想法)。

请学生读信。

1、小组交流,提出建议。

(了解埃及位置、准备衣物、购买飞机票)。

2、教师帮助整理建议,列出方案。

请学生说出埃及的位置。

(位于非洲东北部,小部分领土(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

2、小佳去旅行要准备哪些东西呢?

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平时旅游实际说出自己的看法。(所带的衣物,雨伞等旅行用品)指导学生在非洲气候分布简图上找一找埃及的气候类型。

(教师介绍:埃及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年温差在12℃-16℃间,变化较小,地中海附近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3、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小佳订好机票,可由于中国还没有直达埃及的航班,所以准备取道香港转机再飞往埃及。

4、空间位置的拓展训练,除了乘坐飞机到埃及外,李小佳还可以怎样去埃及?经过哪里?

(此题留给小组交流)。

(水路:太平洋、印度洋)。

1、刚才通过小组学习,我们同学都弄清楚了埃及的地理环境,那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拼图游戏,看哪一小组能用橡皮泥制作一张埃及轮廓模型。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非洲政区轮廓图,请你们用像皮泥捏出埃及以及邻近埃及的国家轮廓模型,并将它们粘到相应位置。

2、在非洲政区轮廓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出埃及所濒临的海洋名称。

李小佳经过十几小时的飞行终于来到了非洲埃及,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爸爸,那在非洲她的爸爸又带她到哪里游玩了呢,让我们下要继续学习。

1、知识:认识尼罗河,知道它的走向,注入的海洋,理解她对埃及的重要意义。

2、能力:通过埃及气候对居民建筑风格的影响,理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进一步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得信息,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通过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态度,通过埃及人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差异的学习,感受到劳动人民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

1、学生搜集的民罗河资料和埃及风光图片。

2、有关尼罗河的挂图。

3、有关尼罗河的风光照片及录像。

上节课,在我们的帮助下李小佳到了埃及,见到了她的爸爸,爸爸看见小佳非常高兴,想利用这个暑假带小佳在埃及好好游览一番。那么先去哪里呢?爸爸说,他要带小佳去尼罗河观光。

让我们看看书中的一段话。

(没有了尼罗河,埃及沙漠面积就更大了。)。

1、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师生感情充沛地诵读课文中的诗句: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

2、这样一条与埃及人民息息相关的河流究竟是怎样一条河流呢?

小组借助资料讨论。认识尼罗河。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结果,进行整理。

(尼罗河的概况,尼罗河的作用)。

1、动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离开座位去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后感。

1、在埃及旅游是令人难忘的,因此李小佳拍了许多照片,你能在以下两张照片中辨别出哪张是埃及的吗?能够说出原因吗?(出示多媒体展示的课文中的照片)。

2、小组交流讨论。

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气温最高可达40℃。(多媒体出示)。

那么相应的建筑会有什么特点?

(厚墙、少门窗,平屋顶,材料多以砖头为主)。

3、小组交流,以表格方式呈现并汇报交流。

根据你们对埃及的认识与了解,李小佳在埃及期间还会到哪里旅游,在哪里留影呢?下节课要继续探讨。

通过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历史及传说,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对木乃伊的教学减少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与死。

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木乃伊的资料。

1、出示“金字塔”的图画,边看图边听老师介绍或事先指定学生讲述。

2、听后让学生谈谈,资料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讲述埃及的历史:法老时代是埃及的全盛时期,但随着内乱外患来袭,埃及势力逐渐变弱,后期的埃及遭逢了来自利比亚、波斯以及希腊等外族的侵略,到了公元前30年,也就是大约距现在20xx年前,埃及最后一位女王去世后,埃及遭罗马帝国并吞,法老时代至此正式宣告结束。

(1)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如何被搬运过来的?

(2)古埃及的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法老”是什么人?

2、请同学们阅读“是谁搬运来建筑金字塔的巨石?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和同座的同学议一议,看能否回答小佳的问题。

3、阅读讨论后交流(鼓励有更好地猜想)。

1、为什么人们都称它们为“金字塔”,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内容见课文“金字塔的传说与来历”)。

2、你们还了解哪些关于“金字塔”的传说?

3、总结:我们中国人之所以称这种坟墓为金字塔,是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汉字中的“金”字。

4、有谁知道“金字塔”里有什么?(木乃伊)展示木乃伊的资料(见课文“知识窗:木乃伊”)。

5、教师:木乃伊的产生令人惊奇,其制作的方法更是叫人惊叹!

6、提问: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

7、小组讨论话题:

(1)你们相们“木乃伊”会让人重生吗?

(2)人死亡后还会有灵魂吗?

如果学生知识面比较广,分析能力比较强的话,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一个小小辩论会,辩论的题目可以在上述讨论的话题中选择确定,最后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客观认识人的生与死。

1、出示“狮身人面像”图。

2、讲解:埃及除了有闻名的“金字塔”以外,还有另一个奇迹-----“狮身人面像”

3、你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4、请学生阅读课文“狮身人面像的传说”。

知道古代埃及人在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法等方面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激发学生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合作能力。

1、展现埃及古代文明的图像资料。

2、学生分小组搜集有关埃及古代文明的资料。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埃及著名的建筑奇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埃及在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法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哪些灿烂的文明。

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法,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你对哪个内容感兴趣,或者收集了哪个方面的资料,就到哪个内容的探究小组里学习。

学习活动要求:

(1)阅读书上的相关资料。

(2)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讨论后,形成某一方面的资料集。

1、古埃及还有许多灿烂的文明,谁还有其他的介绍吗?

2、学生补充知识内容。

1、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埃及的知识,下面我们分成四个组,进行知识竞赛。

2、选出获胜方代表发言,发言主题:采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取得竞赛的胜利。

教师: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灿烂文明,试着从农业、医学、文字、数学、历法等方面对比一下两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五

1、投影或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运用字典解决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或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注,想一想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第1段,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2段: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学习第3段:感受参观金字塔的心情。

4、学习第4段:投影金字塔图片,学生边读边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认识、体会。

(1)作者途中的所见所感。

(2)远看金字塔的印象。

(3)近看“胡夫”金字塔,其外观和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4)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胡夫金字塔?

5、学习第5段: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承上启下的方法,同时体会作者由参观而引起的疑问,鼓励学生质疑。

6、学习第6段:让学生了解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7、学习最后一段:以读代讲,交流读后的体会。

1、根据课文内容,交流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和认识。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金字塔的图片资料和相关信息,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3、搜集金字塔及你所知道的堪称世界奇迹的建筑资料。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六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和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懂得要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2。学习作者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观看20xx年9月《机器人17日探访金字塔》的实况录像。(画外音: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金字塔的建设者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有人说是外星人,有人说是上一个工业文明的主宰者。引起了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兴趣与研究。)。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埃及金字塔,领略其雄伟、神秘的独特风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找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大胆质疑。

2、学生大胆质疑。3、师生一起整理质疑问题。五、作业1、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世界古代建筑中占有的地位呢?把它画出来。(第2自然段第1句话。)。

二、探究汇报,深刻感悟。

1、刚才,我们每个研究员,走入沙漠,分几个探究小队进行探索研究金字塔,一定发现了金字塔的许多奥秘。现在我们就举行一个“探究汇报会”,好吗?(多媒体课件显示“探究汇报会”海报,背景就是神秘莫测的埃及金字塔)。

2、探究交流,自由发挥。预设1:

(1)我们研究的是“胡夫金字塔”(出示图片)。

(2)齐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饶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3)个人汇报。

生1:我汇报,我从这段话中“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体会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通过“经常、10万人、整整30年”体会出工程的浩繁,金字塔是奴隶们血汗的结晶。

生2:我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到:金字塔是建造得简直是天衣无缝,无与伦比。我还有关于这方面的课外资料……)。

生3:我还知道了作者怎样写出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他运用了列举数字、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预设2:

(1)我们一组探究的是金字塔的.“建造方法”。(2)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大家别见笑,都是想象出来的,但我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生4:我补充介绍,我还知道其他方法?(引进网上资料)预设3:

(1)我们一组介绍的是金字塔的“历史情况”。(2)、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生4:我想向大家推荐课外资料。(《金字塔之谜》、《胡夫金字塔》等)。

(教学中,对金字塔探究的课题不是专业人员的专门研究,而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形式,所以,对金字塔的探究中始终注意与文本的结合,突出说读训练,尤其是对文中词语句子的品味析解等,方法多样且生动。如朗读、画图、课件展示等。同时还注意了课内外的结合,不断引进源头活水,这也让学生开阔眼界,让课堂增色不少。)。

三、回顾课文,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四、作业。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2、制作一张手抄报。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的:“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这是一个统领全文的关键问题,带着这个关键问题去学习,孩子的学习任务就非常明确了。课堂作业本的第2题,刚好跟这个问题相配套,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表格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学习的过程。先让孩子读课文进行试填,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两篇短文在内容有什么不同?两位作者围绕同一类信息,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说说自己的理由。通过孩子读文本,通过孩子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碰撞思维,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去质疑,让孩子去畅所欲言,课文的重点就这样解决了。

二、借助“泡泡语”,学会大胆推测。

教材中的“泡泡语”或提示方法,启发思维,或总结规律,有机拓展,在引导学生“怎么学”上提供了具体的方案。《金字塔》中的泡泡语是这样引导的:“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能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借用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旁边的批注,思考批注提出的问题,并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基于学生的细致阅读,搜索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验证自己的大胆猜想与推测。

三、关注表达效果,提高思辨能力。

课文安排了两篇不同体裁的文本,它们所呈现的不同表达效果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冲击。让学生说说更喜欢课文的哪种表达方式?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选用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短文放在一起,只是让我们比较的吗?”在探究中发展思维。因为质疑是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有了探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变得更有条理、更敏捷了。接下来的“尝试运用不同方式介绍金字塔”也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这篇课文前面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重在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后面紧跟着的是《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教材这样安排目的是什么?这篇课文是连接阅读与表达之间很好的材料。借课文中“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实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语言自由转化,这是一个最好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介绍胡夫金字塔,实现迁移,这样不仅能验证阅读的成效,还为单元习作奠定了基础。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八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尼罗河的资料和埃及风光图片。

2.教师收集有关尼罗河的风光照片及录像,制作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尼罗河。

(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今天这节课我们先跟着李小佳的爸爸和小佳去尼罗河观光。好吗?

(设计意图:继续上节课的旅行谈话,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更是为了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我们看看书中的一段话。〖演示。

4.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没有了尼罗河,埃及沙漠面积就更大了。)。

(二)共享资料,走近尼罗河。

(设计意图:让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优美的诗歌,感受尼罗河的无私与宏大的母亲般的情怀。渗透尊敬自然、爱护自然的教育。)。

2.这样一条与埃及人民息息相关的河流究竟是怎样一条河流呢?

小组借助资料讨论。认识尼罗河。〖演示。

(对于材料中关于尼罗河的长度和发源地等知识并不需要强行记忆。)。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结果,进行整理。

(尼罗河的概况,尼罗河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讨论资料,整理资料,其实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放映录像,感知尼罗河〖演示。

(学生在初步了解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后,教师设计一段录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来感知尼罗河,可以说,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尼罗河较全面的认识。)。

(四)借笔抒怀,赞美尼罗河〖演示。

1.动笔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有声有色的.全面感知后,学生心中总会有一些感受,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可以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句子,也可以是简短的一首小诗。这样,我们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品德,这种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

2.离开座位去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后感。

(五)分辨照片,了解民居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给出提示:

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气温最高可达40℃。

(2)那么相应的建筑会有什么特点?

完成书本上的填空:埃及屋顶的形状:

窗子的大小:

还有:

在埃及拍摄的那一张照片是:

判断的理由是。

(3)教师小结。

(埃及的建筑特点:平屋顶,少门窗,厚墙,材料多以砖头为主)。

(设计意图:课文通过安排照片辨认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埃及自然条件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感受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当地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先从气候谈起,再让学生根据这个进行推理,如平屋顶便于清理风沙,窗户小是为了挡风沙,以砖头为材料的厚墙也是为了防风挡沙,还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对当地建筑风格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还锻炼了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3.以小组为单位,以表演、叙述等方式汇报交流。

(如埃及人喜欢的颜色,他们信仰虔诚、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快乐健谈、不表是非等等,可参考教学用书第100页。)。

(六)教师总结,活动引向纵深〖演示。

根据你们对埃及的认识与了解,李小佳在埃及期间还会到哪里旅游,在哪里留影呢?下节课要继续探讨。

三、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十九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交代了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段具体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又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子,采用列数字、作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具体说明,这样使人感受更具体;第三段介绍了金字塔的建造历史;最后点明文章的中心:“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和网络里的资源来理解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体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一般的说明方法带来的好处。

(四)教学难点。

怎样把网络学习资源和课本文字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让网络资源服务于课本,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二、

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基本处理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于金字塔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金字塔》的学习专题网站。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音、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强了活力。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环境。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受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感受语文网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外形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网页里的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外形的高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平等对话,品读感悟。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学习者在里面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有平等的权利,不怕说错了别人会笑,学习者能够真正地释放自我,进行充分的交流。例如学生自己在讨论区留言,交流感受,找到与自己有相同疑问的研究成员。在自学后讨论交流时,让他们把自己整合后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对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同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同时,网页里的视频资料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例如:在金字塔的建造史中,如何垒石块,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flsh动画说明;如何运石块,可以用网页里的一段视频录象使它形象化;学生在互相的探讨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操作能力。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网络冲浪,自主探究;

1、请同学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我给大家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一个简易网站,/jswy/whf,还有另两个专题网站,请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注意要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你的课文内容。

2、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上网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三、组织交流,内化知识;

教师根据交流情况,使用苏亚星教学软件进行屏幕转播,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内容进行补充,激发学生讨论,适时进行朗读指导,给予学生适当评价。同时学生根据独立研究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在word或powerpoint里进行整合,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部分:外形。

重点探讨“举世闻名”是何意?“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引导学生浏览网页照片,指导感悟重点的语句,结合课文用列数据的方法说明生活中事物的特点。

第二部分:构造。

过渡:外形如此宏伟的金字塔,里面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在网络学习中的收获,同时向其他同学汇报自己的材料。

第三部分:建造史。

过渡:如此精妙绝伦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自己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不仅能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所得时,充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2、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来,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设计意图:“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自由交流自己的“大问号”;让同学们在讨论区进行留言,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回复,参与讨论,永不停息探索的脚步。

金字塔教学设计篇二十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六)学习第6段。

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

(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

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了解金字塔。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六、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自由说,教师归纳总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资料进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业。

1、同桌互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804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