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专业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2:53:10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专业21篇)
时间:2023-11-26 12:53:10     小编:笔砚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总结是一种简明扼要地概括,所以要避免过多的描述和废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一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詩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一代秀才王国维说,《诗经》能读懂八九分,《尚书》能读懂五六分。我看他连唐诗都读不懂。认识几个甲骨文,真不算高级的学问,天下识字的人多了去了。王国维不过是个痴人,“《诗经》能读懂八九分,《尚书》能读懂五六分”这句话,不过是王国维在愚人节说的疯话。

一代疯子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如果相信这样的话,学问将几乎无法继承。如果相信这样的`话,就各自自己创造一套逻辑学算了,不需要向任何人学习。

从王国维这句话里,我们再次感受到“几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的春秋断语,带给我们的震撼。兔子为什么在圆点复杂?离开道德、方法论、自然现实、社会现实背景,逻辑学将一事无成。

“几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搞乱一个社会,难道真是修辞学没学好,才造成了思维混乱、社会混乱?不是这样的。那是我们认识能力差,思维之门没有打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才造成的混乱。“归唁卫侯,载痴载黢,随因随极,控于大邦”。卫懿公不理朝政,独好养鹤,甚至荒唐地让鹤“乘坐”大夫方可乘坐的轩车。公元前660年,狄人伐卫,“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其人心之离散于此可见。狄人大败卫师于荥泽,杀卫懿公。

治国的理论,书面道理,多了去了。卫懿公这个文学青年,喜欢整天遨游在文字、语音双思维体系中,以为靠这个,就可以治理好卫国。谈谈字音爻变的理论,似乎就可以拥有文武之道。卫懿公与王国维这个两个尚寐的文学青年,在自戕路上,可谓殊路同归。

为道也屡迁。黄河上游九曲,还是清流;九曲一过,开始混沌起来,黄河一直到大海的万里行程,就这么一直清浊分明。

孔子说“为道也屡迁,易不可为典要”。黄河水之所以变浊,应该还有深层次的原因。风波有源头,邪恶之风开始在社会上盛行,还需到认识本源去追溯清浊造成的原因。‘天涯’意译为‘根源’。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鸣鹤在阴。自然律、道德律都是隐藏的东西,得之者存,失之则亡。孔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我们就各自乘语音思维体系的形而上,去追寻“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为什么会败坏的源头。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你我同聚于‘信义’这个天道,“相约白露为霜日,在水一方再聚头”。相约来世还要作好朋友,共同追去真理。这就是诗言志。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三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是非常出名的诗作,其中《浪淘沙》的第六首歌颂了劳动者的创造力。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的浪淘沙九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浪淘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隋以前,社会流行清商乐,自晋代五胡乱华以后,由于战争、通商、婚姻等原因,域外的燕乐传入中土并与本土的清商乐结合,遂形成诗乐结合的大势。唐统治者更加注重吸收外来音乐以建成具有大唐特色的新乐,甚至将音乐的创造当成是民族的骄傲和国家强盛的象征。燕乐大兴,从根本上促进了唐“倚声填词”的发展,崔令钦的《教坊记》录曲名计324首,皆为开元、天宝时期社会流行歌曲。

《浪淘沙》是唐教坊曲之一,据统计,现存唐诗宋词(敦煌曲子词除外)含“浪淘沙”词意的有209首,大致分三类:杂曲歌辞19首,令词182首,慢曲8首。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二将19首《浪淘沙》列入“近代曲辞”中,《全宋词》共收录185阕。

《浪淘沙》的出现与南方水边民歌有关。任半塘于《唐声诗》下编曾提出“本调原属南方水边民歌”。俗语云“大浪淘沙”,“浪”字应属水部,而“淘”基本义是“用水冲洗以除去杂质”,与水有关。据《魏书·食货志》云“又汉中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水沙淘金”可知“淘”与“淘金”的活动是分不开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为民歌起源形态之一,而“淘金”或正是说淘金人借助水流淘去泥沙而最终拾得金子,淘金人将这一活动过程加以吟咏终得“浪淘沙”小调。调意或是歌咏浪涌沙移的壮观场面,或是感慨时间流逝而金未得的失落,或是由大浪淘沙而得的对人生和生命的考量与感慨等等。据考察,唐诗宋词中所涉及的“浪淘沙”,词意均合水边或水浪相关意象,或吟咏淘金本事,或借滔滔江水以寄情遥深,或由眼前景而联想人生浮沉,无论是创调新词还是衍此调为令词慢曲,均含水意。

据《魏书·食货志》中记载,淘金活动长于汉中流行。汉中郡始设于秦代,“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今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汉水,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汉中盆地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故属南方,若以汉中淘金活动为始源,则《浪淘沙》调出南方。

中唐刘禹锡、白居易依小调《浪淘沙》唱和而首创乐府歌辞《浪淘沙》。《全唐诗》在词部中说“唐人乐府原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在诗乐结合的大时代氛围中,刘、白善习民歌并依当时流行歌谣曲调而创制七言绝句体唱和《浪淘沙》,被《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中。它本是一些散佚或残损的民间乐调的杂曲,由乐府机构加以整理而得以保存的诗歌,其内容多是诗人述志感怀之作。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衍小令《浪淘沙》,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亦称《浪淘沙令》。北宋柳永创长调慢曲《浪淘沙》,亦称《浪淘沙慢》。均与刘、白原词不同。

仄起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平起式。

格律对照例词:皇甫松《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四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五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创作背景。

《浪淘沙》本来是六朝民歌的`题目,到了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六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诗曰:“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虎眼转,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刘禹锡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圆转有趣,鸭头之油油泛绿、春意盎然来摹写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绿如翡翠。鹦鹉学舌,甚是聪明,但亦会招人怨恨。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驶,浪卷沙更让人心情沉闷。燕子争相归舍,闺妇仍在思夫,詩人用对比巧妙地传达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本无过错反遭贬谪横祸,心中难免会有不平。人們常用锦绣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锦江因濯锦而得名,锦在水中洗过之后会更明艳、光彩照人。詩人经历贬谪后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创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发。女郎织锦,文人创作。前者用自织的锦比天上的霞,胜券在握;文人却用呕心沥血之作使那些造谣生事如种桃道士的朝中新贵汗颜羞愧。這几首诗中透露了詩人的信息,“其二”是说,詩人对突如其来的贬谪令有很大的心理触动,因为改革受挫,主张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后两句有禅意,更蕴含哲理。刘禹锡年少时曾受到诗僧皎然和灵澈在诗歌写作方面的指导,并以之为师。他在贬谪的生活中,又常与弘举、方及等诗僧朋友来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普渡众生等等。其实,改革正是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刘禹锡对劳作者显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赞美其技艺高超,赞叹人民智慧之伟大。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刘禹锡善用語言作画,创造诗画结合的意境,描写中渗透着詩人的哲思。既有可观之物,又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押韵工整。首句入韵,偶句叶韵,韵律优美。从語言方面看,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运用对比,使诗中抒发的感情凸显出来。既有动静的刻画,又有颜色的细染,反观有色之景,却不见绘色之词,這正是高妙之处。写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开定谢。似乎胜景将尽,但又无凄凉之感,反而让人感到温暖,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说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体看来,詩人的感情是平和的,虽有小小的波动,但又归于平静。

刘禹锡被贬谪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淘金是夔州的地方风情,此为民间劳作。浪淘沙是自然景象。劳力者淘金于江中,劳心者高居于朝廷。无罪而被贬谪者,由高至低,心有牢骚,因为遭遇了不公的对待。但自然现象不同,“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七)“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其九)。钱塘江八月涨潮,潮水遇到障碍碰撞出响声,继续前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暂时后退是为了积蓄力量,后浪之力必能胜过前浪,因为社会在传递着正能量。政治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改革是正确的。一时的被疏远并不能改变革新者驱除积弊、造福苍生的社会理想。流水总会给人前进的.力量,观自然辽阔之景可以荡涤心中的不平之气。故詩人的写作视角从民间风情转向自然风景。刘禹锡在偏远的地区苦苦等待,他能主动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内心的矛盾,思想为之开阔,情绪变得乐观,诗歌也转向豪放。詩人也想尽快缩短流放的生涯,但从不向宦官低头。清人何焯说“梦得生平可谓知进不知退”,也有几分道理。詩人一边写夔州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另一边写社会高层不直接参与劳动者。他关心虽然艰苦劳作但在社会地位上不占优势的群体,同时对上层权贵亦流露出批判讽刺之意。对钱塘江的描写,或许是詩人根据回忆中的情景创作出来的。這是刘禹锡的作诗方法之一,他常据对方的叙述,心有所动,成诗于纸张。金子和才人不会被永远埋没,因为世事是变化发展的。詩人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在此可见一斑。刘禹锡靠一股精气神儿活着,其诗也因之有了力量。诗中之景呈现动态,似乎要驱散内心的郁积之气。即使是哀叹,节奏也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激昂慷慨的。明朝胡应麟认为“梦得之雄奇”可赞可叹。《四库全书总目》说刘诗“含蓄不足,而精锐有余”。這几种观点均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刘诗昂扬、豪放、外张的诗风。

刘禹锡被弃置于距京都遥远之地,转了几转,终于盼来了让人欣慰的消息。《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詩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詩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詩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詩人的思路。胡震亨说:“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語語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宋朝詩人刘克庄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中说:“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坐对遗编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今人洪迎华说,刘克庄用“森严”和“机警”两大特点来概括刘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诗豪”之评。此言得之。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七

《浪淘沙九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2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4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刘禹锡。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6时乎时乎,去不可邀,来不可逃——刘禹锡。

7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刘禹锡。

8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刘禹锡。

12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3老实人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刘禹锡。

14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刘禹锡《忆江南》。

15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6人诚务胜乎天——刘禹锡。

17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

18迎得春花先到一,浅黄轻绿映楼台——刘禹锡。

19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地限时——刘禹锡。

2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2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八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词句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白话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2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4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刘禹锡。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6时乎时乎,去不可邀,来不可逃——刘禹锡。

7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刘禹锡。

8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刘禹锡。

12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3老实人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刘禹锡。

14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刘禹锡《忆江南》。

15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6人诚务胜乎天——刘禹锡。

17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

18迎得春花先到一,浅黄轻绿映楼台——刘禹锡。

19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地限时——刘禹锡。

20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

2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23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刘禹锡。

2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洛天——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1]。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2]。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

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此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二

《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组诗。以下是《浪淘沙》的`原文及赏析,一起看看吧。

作品原文。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注释译文。

1.直上银河:

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

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

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

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

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

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

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

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

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

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

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

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

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

江湾。

15.八月涛:

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

毁谤的话。

17.迁客:

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

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

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

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创作背景。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作品鉴赏。

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删订唐诗解》:

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唐诗直解》:

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唐人绝句精华》:

《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本事诗》:

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附红尘拂面来,……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诗评注读本》:

此诗借种桃花以讽朝政。栽桃花者道士,栽新贵者执政也。自刘郎去后,而新贵满朝,语涉讥刺,执政者见而恶之,因出为连州刺史。

作者简介。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三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九首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四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借助简笔画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借用图片理解。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客船。(来、去、到、见、……)。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五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相关阅读】。

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文学赏析。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一、“日斜”和“晚霞”———从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诗曰:“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虎眼转,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刘禹锡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圆转有趣,鸭头之油油泛绿、春意盎然来摹写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绿如翡翠。鹦鹉学舌,甚是聪明,但亦会招人怨恨。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驶,浪卷沙更让人心情沉闷。燕子争相归舍,闺妇仍在思夫,诗人用对比巧妙地传达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本无过错反遭贬谪横祸,心中难免会有不平。人们常用锦绣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锦江因濯锦而得名,锦在水中洗过之后会更明艳、光彩照人。诗人经历贬谪后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创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发。女郎织锦,文人创作。前者用自织的锦比天上的霞,胜券在握;文人却用呕心沥血之作使那些造谣生事如种桃道士的朝中新贵汗颜羞愧。这几首诗中透露了诗人的信息,“其二”是说,诗人对突如其来的贬谪令有很大的心理触动,因为改革受挫,主张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后两句有禅意,更蕴含哲理。刘禹锡年少时曾受到诗僧皎然和灵澈在诗歌写作方面的指导,并以之为师。他在贬谪的生活中,又常与弘举、方及等诗僧朋友来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普渡众生等等。其实,改革正是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刘禹锡对劳作者显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赞美其技艺高超,赞叹人民智慧之伟大。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刘禹锡善用语言作画,创造诗画结合的意境,描写中渗透着诗人的哲思。既有可观之物,又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押韵工整。首句入韵,偶句叶韵,韵律优美。从语言方面看,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运用对比,使诗中抒发的感情凸显出来。既有动静的.刻画,又有颜色的细染,反观有色之景,却不见绘色之词,这正是高妙之处。写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开定谢。似乎胜景将尽,但又无凄凉之感,反而让人感到温暖,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说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体看来,诗人的感情是平和的,虽有小小的波动,但又归于平静。

二、“淘金”和“淘沙”———从民间风情到自然变化。

刘禹锡被贬谪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淘金是夔州的地方风情,此为民间劳作。浪淘沙是自然景象。劳力者淘金于江中,劳心者高居于朝廷。无罪而被贬谪者,由高至低,心有牢骚,因为遭遇了不公的对待。但自然现象不同,“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七)“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其九)。钱塘江八月涨潮,潮水遇到障碍碰撞出响声,继续前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暂时后退是为了积蓄力量,后浪之力必能胜过前浪,因为社会在传递着正能量。政治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改革是正确的。一时的被疏远并不能改变革新者驱除积弊、造福苍生的社会理想。流水总会给人前进的力量,观自然辽阔之景可以荡涤心中的不平之气。故诗人的写作视角从民间风情转向自然风景。刘禹锡在偏远的地区苦苦等待,他能主动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内心的矛盾,思想为之开阔,情绪变得乐观,诗歌也转向豪放。诗人也想尽快缩短流放的生涯,但从不向宦官低头。清人何焯说“梦得生平可谓知进不知退”,也有几分道理。诗人一边写夔州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另一边写社会高层不直接参与劳动者。他关心虽然艰苦劳作但在社会地位上不占优势的群体,同时对上层权贵亦流露出批判讽刺之意。对钱塘江的描写,或许是诗人根据回忆中的情景创作出来的。这是刘禹锡的作诗方法之一,他常据对方的叙述,心有所动,成诗于纸张。金子和才人不会被永远埋没,因为世事是变化发展的。诗人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在此可见一斑。刘禹锡靠一股精气神儿活着,其诗也因之有了力量。诗中之景呈现动态,似乎要驱散内心的郁积之气。即使是哀叹,节奏也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激昂慷慨的。明朝胡应麟认为“梦得之雄奇”可赞可叹。《四库全书总目》说刘诗“含蓄不足,而精锐有余”。这几种观点均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刘诗昂扬、豪放、外张的诗风。

三、“天涯”和“到”“家”———从浪漫情思到人生理想。

刘禹锡被弃置于距京都遥远之地,转了几转,终于盼来了让人欣慰的消息。《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胡震亨说:“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宋朝诗人刘克庄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中说:“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坐对遗编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今人洪迎华说,刘克庄用“森严”和“机警”两大特点来概括刘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诗豪”之评。此言得之。

名家点评: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六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1.直上银河:在古代传说中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阳时期的作品。

3.琼砂:美玉一样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的河流。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的颜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的地区。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9.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在这里洗涤锦缎而得名。

10.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1.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2.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3.江隈:江湾。

14.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5.谗言:毁谤的话。

16.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7.漉:水慢慢地渗下去。

18.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19.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的歌曲。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八

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朝代: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创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十九

刘禹锡的浪淘沙是诗人被贬后所写的,全诗体现了诗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抄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见黄河后留下的感慨,也是他对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而时间让世事变得复杂,追逐静已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渴求。九曲黄河沉积下来的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静,它们深埋在河水转弯处的山坳里,在浮华背后深深地拽住民族的根,使我们在追逐中不会迷失方向。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二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读通读顺。

浪淘沙刘禹锡说课稿篇二十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755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