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让自己既能有事业又能有家庭?怎样培养一颗感恩的心?大家对总结的写作可以参考下面的一些范文,看看如何把握重点。
生态建筑论文篇一
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生态建筑论文篇二
结合完全性、简洁性、非兼容性和客观性等原则,可以将房地产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类型。
其中在系统风险中,又包括经济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则又分为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
投资者确定某城市房产进行投资,通常应先判断该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投资环境决定了房地产投资的成败。
投资区位选择是投资效果决定的关键,在不同地区投资会有完全不同的投资效益产生,对投资环境的研究进行加强,是投资空间趣味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实施正确的投资判断,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规避。
2.为政府投资环境的优化产生有利作用。
发展房地产业,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以及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环境的提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投资环境的良好能够对国外资金进行吸引,使本地经济结构的改善、贫困问题的消除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得到良性的循环。
对评价和研究房地产投资环境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中将对房地产投资造成影响的利弊因素进行发现,为政府投资环境的优化明确指导性方向。
房地产所需投资环境的评价和改善以及城市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由于发展不平衡,出现局部的房屋空置现象,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该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房地产业企业对投资环境的选择认识不足。
房地产建设资源有较大消耗,特别是钢筋和混凝土的消耗。
在投资之前应有效评价投资环境,尽可能将投资项目进行完善,使房地产售出率得以提升,降低房屋空置率,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产生,为我国长期的发展产生有利作用。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生态系统形成机制的特点。
1.较多的不确定风险。
房地产投资有较大额度且周期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的改变,各类风险的出现几率和影响问题也逐渐提升,房地产投资除了有个别风险存在以外,还会有系统风险产生。
房地产投资者应对投资低的经济环境、社会需求、财政法规以及市场容量进行深入分析,作为风险得到有效规避的前提因素。
2.较大的区位条件影响。
作为房地产资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位置固定的作用极为显著,且对房地产投资产生较大影响。
应将任何房地产项目落实在具体的区域内,区位价值使开发商、租客以及置业投资者的吸引力得到充分体现。
区位条件的良好能够使开发商通过开发投资获取最大化的高额开发利润,使置业投资者对稳定的经济性收益进行获取,便于租客对其他经营活动实施展开。
3.密切关系到经济环境。
我国存在极为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该经济格局在房地产投资上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东部发达城市存在着超前的房地产投资,而西部房地产投资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其次,个人经济实力也是对房地产投资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作为制约房地产商品购买力量的关键因素得到应用。
4.城市规划对其产生的制约。
响,例如:转让和利用城市土地,必须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相符合,并非完全的市场调节。
而另一方面,随着开展城市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加大周边道路、公园及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使附近房地产的生态系统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三、房地产投资环境生态系统形成机制的评价分析。
1.分析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个人素质。
在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中,主要包括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建筑承包商、开发商、金融机构、专业顾问以及消费者等。
开发商成功的根本主要包括知识、智慧、经验和决策能力。
通过一个著名的建筑师进行设计,通过一个著名的建筑承包商对房地产进行建造,往往是将本身价值得以提升的关键。
我国政府部门通过资质管理的方式对房地产市场参与者进行评价,房地产投资者会通过这些评价便捷的对合适的房地产开发合作对象进行寻找。
2.分析房地产建设的场地条件。
进行建造,并尽可能使建筑物获取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使房地产项目建设施工的工作量得到尽可能减少。
(2)研究房地产项目拟建地段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条件,使其在规划要求相满足的'同时,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3)将当前土地使用者对拟建项目的态度实施有效了解。
(4)对房地产项目泥浆地段的地价形态实施充分了解。
3.分析房地产项目实施建设的原材料、燃料供应条件以及辅助材料。
(1)对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需要的原材料品名、质量及数量要求进行分析,使原材料供应能否满足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需要得到掌握。
(2)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对原材料的供应进行提供。
(3)合理性分析房地产项目建设所需的原材料价格。
(4)分析原材料供应的采购组织状况。
4.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条件。
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能否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相满足等。
(2)对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的规划标准进行了解。
目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
(3)对新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进度进行认清。
通常情况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会有一定的超前性存在,但也要对配套设施的长期不用以及土地闲置等问题进行避免。
四、房地产投资环境生态系统的优化措施。
1.对城市建设进行加快,使区域的协调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投资、生产活动会达到活跃状态,随之增加了对住房、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业设施的建设。
作为区内资源配置的优化、房地产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极为显著。
2.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好坏都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房地产投资环境的优劣得到直接反映。
对于基础设施环境落后的城市而言,应对道路建设投资进行加大,使公共交通得到大力发展,改善公共交通环境,并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建设的规模实现进一步增强。
3.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使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经验丰富的房地产投资人员通常会对良好居住环境的城市进行选择,开展房地产项目开发工作。
五、结语。
由于房地产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会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环境时应做到极其慎重,投资环境的好坏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直接影响。
公平合理地评价投资环境显得极为必要。
生态建筑论文篇三
自然规律的指导下,将现代企业的人文精神融入屋顶花园的设计中。
为此,在设计屋顶花园的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存。
屋顶花园的经济效益是指建设方一方面为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另一方面为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而在建筑物的顶部设计的空中花园。
这类花园与地面花园无异,只因处于建筑物的顶部而被称为屋顶花园。
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福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屋顶花园的环境效益是指屋顶花园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维护和改善作用。
屋顶花园设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存的原则,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屋顶花园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满足三者的平衡关系。
1.2实用性与观赏性并存。
根据屋顶花园受建设面积限制的特点,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屋顶花园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考虑建筑面积与屋顶花园建设面积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布局。
屋顶花园由软景观和硬质景观构成,在建造屋顶花园软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好植被覆盖率与屋顶花园总面积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屋顶花园的植被覆盖率应占花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
水体设施也是软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建筑物顶部建设水体设施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水压无法满足建筑物的高度。
因此,在设计屋顶花园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水体设施与建造物之间的关系。
在建造屋顶花园的硬质景观时,应将硬质景观的实用性与观赏性结合起来,设计出既能满足人的需求,又具有美观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景观。
举个例子,在建造屋顶花园的休息椅时,不仅要考虑休息椅的造型所反映出来的人文精神,更要保证休息椅符合人的行为模式和人体尺度大小。
1.3具有安全性。
屋顶花园的设计无疑加重了建筑物顶楼的负荷,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则需设计师在设计屋顶花园时对建筑物顶楼的负重值有所了解,合理安排符合建筑物安全性的屋顶花园载重设计。
选择具有保护性能的护栏,并合理控制护栏的高度,防止意外跌落事件的发生。
2屋顶花园设计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的作用。
2.1屋顶花园设计对城市生态的作用。
(1)屋顶花园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为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由于屋顶花园和地面花园具有无异性,在将地面植物移栽到建筑物顶部时,并不会改变植物的生长习性。
因此,植物在屋顶同样可以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达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作用。
(2)屋顶花园可以有效地调节城市的“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一种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吸收的太阳热量高于郊区建筑物,城市植被覆盖率低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少等等。
生态建筑论文篇四
摘要:文中作者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生态建筑的创新,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并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
它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其自身要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
它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1)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
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材料的再生利用。
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例如,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
(3)减少废物排放。
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境与文化属性。
广义范围内的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还涉及环境和文化领域。
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地位。
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心。
(2)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首先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
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
(3)生态优先”的原则,减少人工层次,加强自然环境的利用,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交融。
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
(5)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生态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研究,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
它是将建筑融人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
著名学者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
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
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
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
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影响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1)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20世纪末,西欧等发达国家提出“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各地也在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这标志着延续2的“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模式向“以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从而使发展生态建筑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2)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
《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将建筑融人自然。
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人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
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建筑设计的创新不仅可以体现在建筑外形中,也可以体现在建筑技术中。
某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中就有多处创新之处,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生态舱的设计、相变蓄热地板的设计、植被屋面的设计及各种幕墙的设计。
其中的生态舱位于建筑物一层北部,将绿色植物引入室内,创造性地在建筑内部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人性化空间,并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能源主要采用太阳能和天然气,将这些天然能源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减少了动力电的使用。
7.结语。
随着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逐渐有了较大的观念转变,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并在实施中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建筑设计反映了生态优先原则和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
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因而节约能源早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聂梅生.论新世纪的我国住宅产业化[j]中国建材科技,(4)。
[2]曹永康,叶启议.墙的节能和grc板[a].1965-纤维水泥制品行业论文集[c].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初操,钱宜伦.小康住宅[a].现代与未来的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c].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
[4]曹伟.生态建材生态建筑发展战略[j]新建筑.2001(5)。
生态建筑从早期仅停留于对气候、生物反应的关注到今天运用替代能源,注重建筑生态高技术的,人们对建筑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生态化问题。
它是将建筑融入大的生态循环圈,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产生纳入整个生态系统来考虑,从而改变资源与能源单向流动的方式,趋向良性循环的模式。
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人居环境纳入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即是对这一思想的提倡。
它对建筑的要求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过程,而是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
建筑的生态化,一般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为人类提供“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
它包括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以及灵活开敞的空间。
第二,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对环境的索取要小。
主要指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
第三,对环境的要最小,主要指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
虽然生态建筑才刚刚起步,但它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从“以人为本”到“以环境为中心”的社会思想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当今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思想基础。
人本主义是西方实现现代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自18世纪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构成了社会进步和增长的基础。
人本主义观念明确确立了人的意志自由及其对自然界的优越地位,地球有限的自然资源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遭到滥用和破坏,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所容纳的限度,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几十年,实际各国无一例外的遵循西方模式,才使得70年代的石油危机将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成为世界问题。
共同的社会生活理想是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道德基础。
这就是将即时利益和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的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的有限资源。
《里约宣言》指出,为今后世代的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担负应有的'责任。
生态环境不是某一小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问题,有些生态小环境通过一些努力是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但大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资源的利用不是靠某一地域的改善而能达目的的,必须是人类的共同意志。
《里约宣言》为世界各国发展生态建筑奠定了初步的社会道德基础。
三、生态建筑的发展动向。
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近年来在日本和新加坡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
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
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如日本1995年落成的“acros福冈”,它是一个集文化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设施,该建筑向公园层层退台,在退出的平台上做屋顶绿化,这样建筑与公园绿化融入一体,通过高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
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如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绿色摩天大楼。
它在现代都市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运用生态技术,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
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
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尚不到位等。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要加大生态环境的,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
其次是国家用制度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
四是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
总之,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发展生态建筑。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
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生态建筑学[j].建筑基础科学,(05).
[2]高建岭,李海英,王晓纯,白玉星.生态建筑节能技术及案例分析[j].城市建筑,(10).
生态建筑论文篇五
由建筑设计上看,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适应的循环体系中,更经济地使用自然资源,使建筑转化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使自然转化为建筑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将自然纳入建筑,运用高科技技术,促进建筑生态化,人工环境趋向自然。
生态建筑论文篇六
[摘要]在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设计管理工作,保证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科学严谨、合理,使得其可以顺利的度过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使得土木建筑工程的效益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引言。
现今,国内设计单位往往没有对土木建筑工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设立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管理,而且当进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管理时,存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与节能咨询互相分离的问题,如此,各个环节中有相应的工作主体,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利益主体,这样就可能造成只强调自身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主体利益的问题,这样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这样也会造成管理工作的不科学。
不管是其中哪一个上述问题,都会对土木建筑工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可能还会让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失去控制。
对于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管理,也是对土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设计进行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
2.1合理设计窗墙比。
夏热冬暖地区常年存在较为舒适的风气流,窗的面积大,无疑增加室内外气流的交流效果,且开窗后的散热、去湿效果也好;从健康的角度看,适量的通风换气是良好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保证,室内外换气宜采用有利于各房间的有组织换气;从采光的角度看,过于强调窗地比,室内采光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影响室内采光条件。
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人们往往拥有大面积窗户的住宅热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窗墙比约束过多,将影响居住者在生活中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从建筑立面造型来说,窗户是建筑立面造型的极为重要因素,如果窗墙比控制过严,会给建筑设计者带来诸多限制,影响建筑观赏效果,居住建筑也不能体现出夏热冬暖地区建筑的通透性和轻盈性。
2.2合理计算系统负荷。
在开展暖通空调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一项关键数据就是冷热负荷的数据,有了这一数据,才能顺利设计出适当的输送管道尺寸和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容量,并对其空气处理设备的作用进行确认。
目前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工程施工图纸时,都习惯于将建筑在技术设施中能够承受的冷热极限指标或者设计手册当做重要参考。
这样的设计方式显然是不正确的,采取这种方法设计出的系统往往会产生管道直径、末端设备、水泵配置以及冷热源设备等部分与实际需要相比稍大的问题。
这就造成了更高的初始成本费用和较大的能耗,同时还会延长操作运行过程。
在研究暖通空调系统的可行性并对其开展最初的设计工作时,因为无法得知准确的门窗大小和设计结构,因此没办法估计暖通空调的负荷情况,只能凭借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来做初步判断。
不过当设计项目施工图纸的时候,因为已经了解了暖通空调的详细负荷情况,这时候就不能继续根据指标来开展工作了,否则设计的目标会很难实现。
2.3设置水力平衡装置。
如果是定流量暖通空调系统,那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各项结构以及各线路之间的平衡性,特别是各线路中水力平衡。
如果是变流量暖通系统,那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特定部分的流量设定,还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建立相关的动态差压控制阀,这样就能够保证各部分之间存在压差,之前所用的动态流量平衡阀就被取消。
如果说整个系统因为设计时存在缺陷而出现系统水力不平衡现象,那么就需要在系统中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同时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在系统中加入动态流量平衡阀。
空调安装过程中,还需要在水流管道以及新风机组管路上面安装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这样才能够保证空调系统整体的水力平衡,一旦有部位出现不平衡,可以及时进行调节。
2.4合理设计空调。
第一点,空调系统的设定需要参照运行成本,安装成本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用户身体健康。
特别是对有那些空间特别大、空间人员很多的房间,在设计以及选用空调过程中需要根据空间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等调节新风进量,这样才能够保证室内空气满足正常生活需求。
第二点,如果风机盘管机组增加新风空调系统,那么还需要重新设定新风口的位置,或者将其设计在机组出风口周围,不能够将出风口设在机组吸风口,这样能够提高室内空气转换效率,保证室内空气质量。
第三点,如果空间面积较大且使用人员较多时,需要对空间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统一控制管理,这样不但能够节约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空调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同时集中控制管理还便于空调的维护维修。
第四点,如果空调使用空间过大,空调在安装过程中就应该采用分层安装,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空调运行成本,同时还能够保证大空间的温度湿度等指标控制,空调效果也能完全发挥出来。
3、结语。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作为我国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在于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而其主要的效益来源就是节省造价、保证质量。
但是在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无论是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设计管理工作,保证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科学严谨、合理,使得其可以顺利的度过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使得土木建筑工程的效益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另外,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背景下,加强土木建筑工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科学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有效合理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能够促进土木建筑工程各分项工程获得更为合理而均衡的效益,从而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更高的效益,并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烨飞.既节能又生态的住宅围护结构设计探讨[j].河南科学,(10).
[2]郭大坤.浅析现代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6).
[3]黄惠菁.马震聪.李继路.绿色节能建筑技术在亚热带地区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学报.2009(09).
[4]王开勇.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设计节能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广州大学,2009.
[5]卢玫b,张毅.寒冷地区居住建筑楼梯间隔墙节能优化设计[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04).
[6]付祥钊,孙婵娟.长江流域居住建筑节能思路及技术体系研究[j].暖通空调,2009(10).
生态建筑论文篇七
传统的房屋建筑材料中含有甲醛、苯等许多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态建材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生态建材的使用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社会理念,今年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生态建材可以有效改善人的居住环境,本文将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生态建材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简单阐述生态建材的相关概念,然后对其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在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资源,在提倡节能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的当下,建筑资源的消耗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传统建材的使用不仅会加快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还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房屋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引入生态理念,提倡使用生态建材。
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态学的原则,以促进人与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目的的建筑设计模式。主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和适当改造,使之成为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环境。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既需要应用到建筑学知识,又需要借鉴生态学理念,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设计出实用而又符合生态理念的房屋建筑。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为传统设计模式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方向。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有几个关键点,必须充分把握。第一点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整体看待,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将房屋建筑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设计,应注意保持房屋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第二点是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多使用生态建材。而且对生态建材的使用应遵循4r原则,即可循环、可更新、可再用、可降解,在使用过程中和结束使用后,都尽量避免给环境造成污染、避免大量消耗能源。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格外注意房屋设计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的整体环境系统,根据具体的建筑环境进行具体设计[1]。
生态建材的研究与应用源于生态环境材料,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使用。因此,生态建材的应用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生态建材的应用目的,在使用过程中,应对材料的生产、使用、回收以及循环再利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把控,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与生态环境的联系,促进其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从而使生态建材的应用效果最大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分生态建材与其它新型建材的区别。生态建材的使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只有在其使用过程的每个环节中体现出生态理念,才能真正发挥生态建材的作用。如果其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会使前功尽弃,最终没有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保证生态建材的每个使用环节都能够符合生态理念,从而达到生态环保、节约资源的效果[2]。以陶瓷材料为例。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态性能,在使用期间,完全符合生态理念,但是一旦结束使用被废弃后,陶瓷材料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了。废弃的陶瓷材料非常难以降解,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对生态建材的选择使用必须关注其从生产到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真正符合要求的生态建材应具备7个基本特点,一是原材料尽量使用天然资源,二是生产技术无污染,三是产品设计与人的生活活动不发生冲突,四是产品制作不使用有害添加物,五是材料废弃后能被回收再利用或降解,六是能够体现建筑特色,七是材料包装尽量减少并且包装材料不会造成环境污染[3]。
生态建材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房屋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集中体现,在设计过程中,既要遵循生态理念,又要符合建筑的整体设计目的和设计风格,体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其次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应保证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能因建筑施工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在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修复。只用关注于生态建材应用的每个环节、房屋建筑建设的整个流程,才是真正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房屋建筑生态设计[4]。
生态建材的合理选择是生态建材在房屋建筑设计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用生态建材的最终效果,因此,在生态建材的选择上应格外注意,主要需要考虑生态建材在具体设计施工中发挥的作用、生态建材在使用建材中占有的比例、生态建材使用后的处理问题等[5]。首先,为了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在保证建筑建设功能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总量。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施工中,应让每一种使用的建材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生态建材选择,充分发挥生态建材的作用,杜绝建材浪费。应注意生态建材在建材总量中占据的比例,除了一些必要的普通建材,尽量使用生态建材,提高生态建材的使用比率,从而充分发挥生态建材的优势,提升建筑整体的生态性和环保性。在生态建材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生产过程符合生态环保理念,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会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应充分考虑生态建材结束使用后的处理问题,尽量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如果因在使用过程中损坏而废弃,也要保证其可降解性。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建材选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对施工过程、材料使用周期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此外还要注意控制建筑材料的价格、使建筑材料与建筑风格相符合。总体来说,影响生态建材实际使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必须进行充分、周到的考虑。比如生态水泥就是一种常用的生态建筑材料,自身具有较强的生态性,而且易于与环境相容,相比于一般建材,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生态环保性能[6]。
3.2可再生资源的应用。
在生态建材的设计应用中,还要注意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提高生态建筑的使用价值。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目前太阳能的使用较为广泛。一些建筑设计采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用以室内的日常照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建筑结构框架中埋下并对纤维,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检测,不能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可以选择通透性较好的建材,提高建筑的透气性能,实现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而且通透性好的建材也有利于调节室温,提高建筑居住舒适度。
生态建材的应用还要注意与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保证建筑结构符合建设要求。一般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都会投入大量建筑材料,可能会造成部分建材的浪费。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比如通过计算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减少金属的添加量。再比如在混凝土中加入添加剂,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这些都是将生态设计与建筑和谐统一的体现,既能达到生态环保、节约资源的目的,又能符合房屋建筑建设质量的要求。
总而言之,生态建材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的生态性能和环保性能,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应注意在现代房屋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多使用生态建材。
生态建筑论文篇八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反应,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关键在于发展质量,建筑的质量对于经济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细致讨论了一些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创新相关办法,并且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节能技术。
一、将节能技术的应用融入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当中。
绿色生态建筑在贯彻绿色生态理念的同时要巧妙将节能技术应用考虑在建筑的设计施工整体当中,因此必须要做到将节能技术应用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建筑设计时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完成设计思路的创新。由于当前的建筑设计的理念普遍粗放化,这和节能理念不相符合,由于绿色生态施工的理念要求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做到集约化的施工管理,减少资源能耗的浪费。设计人员应当注意将绿色生态建筑中的节能技术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建筑的设计当中,从建筑的单体选址到设计,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到建筑的通风、采光、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都需要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通过将节能、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合来实现促进环境、建筑、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目标,进而以创造性、技术性来支持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技术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节能技术应用的发散空间很大,但是也需要通过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从而有效提升施工的效率。建筑不可否认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降低能耗是当代建筑设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既要注重节能设计,同时也要对于建筑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深度的考虑。
1.结合建筑选址、规划和设计,开发节能应用。
建筑设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了选址、规划和设计等,围绕绿色生态理念,建筑的选址要经过专业的测量和评估,需要考虑的三个主要条件是日照、遮阳、通风。建筑师对这三个要素要格外重视,全面地做好设计规划工作,与负责建筑结构、设备安置、环境设计的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选址工作的基本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建筑的选址要注意气候环境、经济人文、能源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要保证好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能否实现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第二,增加建筑辅助的社区环境设计,如建筑所在的社区建设一些公园,利用植被、水域来缓解热岛效应,增加一些气候的功能,达到降低建筑内耗的目的。第三点,建筑形态设计要尽量满足采光、通风等基本的要求,不仅满足建筑宜居性,建筑的耗能也会大大降低。
2.建筑的体型设计。
设计好建筑的节能体型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比如说很多地方的冬季气温、太阳辐射强度等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建筑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仔细合理对于建筑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有效优化组合。如果建筑的体型系数越大,那么建筑的单位空间所需要分担的散热面积就会越大,需要消耗的能源量就会越大,有专家的实验数据得到的统计结果表明了,如果建筑的体形系数增加0.01,那么建筑的耗热量指标就可能大约增加2.5%。控制好建筑的体型系数的有效方法,如增加建筑的体量,增加建筑的长度,建筑的体型变化不能太大是越小越好,尽量保持建筑物的规整;合理对于建筑的层数和层高进行科学的设定。
3、注重提升建筑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
(一)应用新能源技术。
现代新能源技术已经发展逐渐逐渐成熟,比如利用较多的是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地热能等。太阳能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如今太阳能热水器进入了千家万户,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较低的生产成本已经给建筑的太阳能应用设施的使用降低了门槛。太阳能等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应用,帮助广大居民缓解了面对能源价格的上升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的困局。现代绿色生态建筑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绿色节能科技,实现对于自然资源无污染的开发应用,减少建筑的耗能,这就是现代绿色生态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水循环系统的开发应用。
建筑作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系统,人类对于水资源的消耗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排放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节能技术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以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作为绿色生态建筑应用节能科技应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性的内容。鉴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开发水循环系统得到等量的生活可用水,以此可以卓有成效地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压力。另外,一些经过系统处理的水资源比如雨水、生活废水,可以应用于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当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不仅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目的,还能丰富建筑周边的景观水体美感,开放的水景也能起到对生态系统环境的一个调节功能。
(三)风压和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
建筑中产生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压和热压的作用有强有弱所以产生的通风效果是不稳定的。因为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众多的因素的显著作用。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的通风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周围的风压与热压的共同作用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要在科学测试、评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对于风压和热压发生的相互作用进行补充,从而可以实现风压的配合使用,并且有效地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有效提高建筑居住的舒适性。
结束语:
建筑业是个高能耗产业,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中要有效将节能技术的应用融入建筑施工当中。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布局,并且实现高效的持续能源转化系统的构建,最终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建筑中节能技术的可持续化发展,不仅节约了能源,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海琳.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xx(14).
[2]王师宝.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与节能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9).
[3]段丽敏.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生态施工管理的思考[j].四川建材,20xx.
生态建筑论文篇九
092211。
浅谈生态建筑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从对生态建材和生态技术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在建筑领域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并最终使建筑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同其它领域一样,建筑领域中生态时代的到来其背后必然有着可供依赖的物质和精神基础,而发生在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中的变革恰恰是其中的前者,它成为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物质原动力。
1.1定义。
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生态建材是材料学与生态学、能源学、智。
能学等现代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其含义存在三个层面的认识:第一,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第二,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三,与环境协调甚至改善环境。这种高性能材料作为生态建筑必备的物质条件之一,构成了生态建筑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生态建材的高性能离不开诸如节能、利废、智能等技术的有力保障,后者加上诱导式构造技术、现代绿化技术等内容构成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支撑体系--生态技术体系。
1.2关系。
现实中,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之间相互包容同时又相辅相成。一方面,生态建材(尤其是复合型)往往本身就是生态材料与生态技术的有机结合体,而生态技术体系中也少不了关于生态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生态建材的发展对生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生态技术的不断创新,而生态技术的进步又为生态建材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了二者的共同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生态建筑的产生及发展铺平了道路。
1.2.1生态建材和节能技术。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能源供给价格低廉、数量不限。本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使人类第一次切实地认识到矿物燃料资源是有限的。同时,这种资源在开发和转换成能源的过程中破坏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出于一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负责态度,节能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早期的节能实践中,人类主要关注于如何有效利用不可再生能。
1)。这种材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材料,而是集多种生态节能材料和构造技术于一身的高技术综合体。
1.2.2生态建材和全面绿化技术。
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其手段已不仅仅是种植植物,而且包含了有的放矢地选择具有保健功效的生态建材。例如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波效应控制空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而另一种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装饰材料,通过对其色彩和质感的拟自然处理(色彩上采用象牙白或浅豆绿,质感上采用木纹或石裂),使之在美化居室的同时,给人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工作给人带来的压力,达到健康休闲的目的。生态建材的不断发展使全面绿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将给建筑装饰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亦即从单独的美观实用转向卫生保健的多功能用途。
如前所述,当代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促进了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的大发展,后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一起成为生态建筑产生和发展的物质精神基础,进而对建筑设计由单一的个体形象设计向整体环境设计转变以及建筑审美由传统审美向生态审美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态建筑,人类面临严峻生态危机时提出的一种对策“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的革新”而其所依赖的思想基础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影响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营造了千篇一律的“住人机器”。
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诠释:其手段已不仅仅是种植植物第一文库网,而且包含了有的放矢地选择具有保健功效的生态建材。例如一种新型陶瓷复合材料可以通过波效应控制空气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而另一种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装饰材料,通过对其色彩和质感的拟自然处理(色彩上采用象牙白或浅豆绿,质感上采用木纹或石裂),使之在美化居室的同时,给人一种朴实亲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工作给人带来的压力,达到健康休闲的目的。生态建材的不断发展使全面绿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将给建筑装饰领域带来新的变革,亦即从单独的美观实用转向卫生保健的多功能用途。
如前所述,当代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促进了生态建材与生态技术的大发展,后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一起成为生态建筑产生和发展的物质精神基础,进而对建筑设计由单一的个体形象设计向整体环境设计转变以及建筑审美由传统审美向生态审美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态建筑,人类面临严峻生态危机时提出的一种对策”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前面提到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领域的革新“而其所依赖的思想基础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西方以人为本的哲学观影响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营造了千篇一律的“住人机器”。
到了本世纪后期,当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的问题不断出现时,人类才意识到自己苦心经营的人工环境是非人性的、割离于历史的,致使建筑走到了十字路口。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恰恰为建筑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思想基础――从以人为中心转变到人与环境并重(这里的环境包含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遵循这一原则,人类在建筑活动中应当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是否对地区的古老传统构成了威胁。具体而言,建筑行为已不仅包括了对材料、结构等物质因素的考虑,还包括了对历史、文脉等人文因素的关注。以此为出发点,生态建筑设计不仅涉及到采用生态建材、倡导生态技术等物质上的要求,还包括结合地域特色、创造人文环境等精神上的需求。
2.2生态审美。
共生的前提下,建筑应当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可以说,生态审美是对传统审美的一种升华和扬弃,标志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在建筑领域上一种高层次的回归。在现实中,符合这一审美标准的建筑创作并不多,但都以其鲜明的场所性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如以提出生物气候设计闻名的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的自宅。其中的弧形遮阳板和局部架空的二层平台是传统建筑坡顶与骑楼的缩影,它们在遮阳通风的同时又延续了当地的传统。
以上成功的实例对中国本土建筑师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设计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中国传统建筑中诸如,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顺应天时地利的建筑布局、体现功能和形式有机统一的构造技术等都是值得思考与借鉴的。
建筑领域发生的上述一系列变革标志着该领域一个新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根本性转变到来之际,应当对历史做再一次的反思:过去被人们推崇的金壁辉煌的建筑物,如果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为代价,那么它还美吗?发达国家的建筑标准是否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追求的目标?他们的今天是否是我们的明天?无疑,新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来临。
3新机遇与新挑战。
泛和深远,这一切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协调环境能力的提高。
落实到具体的建筑设计中,作为一名建筑师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持久性为目标,及时了解新的设计语言,同时应当注重对当地传统建筑的研究和总结,将其中的精华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如果建筑师能够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始终不渝地贯穿到未来的设计中,那么所谓“诗意的栖居”离我们将不再遥远。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
伴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来说消耗能量要更多一些,因为当前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所以不仅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为了能够进一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如何落实生态策略,如何才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将生态策略与建筑设计进行良好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未来资源利用的一种发展方向。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围绕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在研究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生态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复杂性而又带有浓厚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对于建筑师来说,他们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创造人、建筑和环境这三个参与者之间的和谐和统一,实现这三者的和谐统一也是提高建筑安全性与舒适度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变和创新建筑设计思维、建筑建设方式、避免资源和环境产生矛盾的重要的要求。对于建筑师来说,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正确地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身上需要承担的责任。应该树立正确的建筑哲学观,并且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之中。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指的就是在工业文明之后到来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人、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发展这个客观规律而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遵循的宗旨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态文明属于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并且自始至终地贯穿在经济社会建设、政治社会建设、文化社会建设过程之中,融入社会建设的整合过程之中,属于一项系统的过程,而且能够很全面地反映出社会的文明进步情况。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开始,建筑的设计历史也随之而展开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逐渐地形成了更加明确化、系统化的分工情况。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建筑技术一直处于飞速的发展过程之中,而且当前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已经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人力来进行建设的时代,但是建筑行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却是依然如旧,即使过去了那么久,也没有发生改变。
2.1遵循自然的原则。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大自然的公民,每个人都应该从小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人类活动对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应该努力地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应该控制人类活动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在我国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形成以后,为稳固统治,彰显皇家威仪,在关中地区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未央宫等。由于我国古代建筑材料多以木构为主,因此过度的砍伐使大量的森林遭到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风沙、黄河含沙量大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关中地区一直被称为黄土高原也是由此而导致的。近代这些问题才得到一定的缓解。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当前的社会不会再出现盲目和无序的破坏情况,但是尊重自然依旧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假如建筑设计等社会性科学违背了这一原则和规律的话,将很难满足长久地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且很容易会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者是自然因素等发生崩塌等现象。自然是社会发展的依托,所以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的建筑必须要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否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惩罚。
2.2经济性原则。
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对于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利用实际上也是绿色建筑的一种体现。加大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学会因地制宜,尽可能地使用一些无污染的环保材料,这些都能够促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建筑的建成必须要有大量的成本投入,假如没有足够的经济作为保障的话很难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经济性也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假如没有考虑到经济问题的话,那么这个设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设计,而且不具有可行性。只有充分地考虑到经济问题,尽可能地节约更多的成本去建设合格的建筑,这个设计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经济性的设计。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然后建筑师能够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设计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而且有利于建筑师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3.1注意群体布局、体型、朝向和平面设计。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在建筑建设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日照问题和通风问题,建筑群体布局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建筑的排列顺序,而且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季节主导风向的影响,在进行竖向布置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把那些高度比较低的建筑面放置在夏季风的迎风面。如果从单栋建筑来说的话,首先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一些外界条件,一般来说设计者都会建议将建筑中的交通位置和卫生间等都布置在平面的两端的位置,这样的布局是为了能够避免来自东西方向的太阳照射对房间的影响。如果从建筑的平面来说的话,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格外地重视平面布置的灵活性,这样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避免噪音的干扰,控制温度,从而更好地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对于生态建筑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会格外地重视建筑的形体特点以及建筑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而这种设计也恰恰体现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生态设计理念。
3.2注重建筑设计的一体化。
对于建筑来说,建筑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而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融合的。所以说,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格外地重视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建筑的风格应该尽可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的高度也应该充分地考虑到采光需要。
(1)节能原则:将城市各区域中的功能做到最大的合理化调整,不断推进商业产业与市民居住的布局设计,同时缓解交通压力,降低能源使用。开展新型清洁能源的普及使用尤为重要。
(2)节地原则:使土地的使用更加集中与节省,更加科学与合理。对于居住建筑而言,采光度好、卫生与健康的环境、建筑密度与容积率合理是很有必要的,要深度利用地下空间。
(3)节水原则:做好供水管网漏损率的控制,定期地维修与保护。推进污水雨水再生利用,将中水的使用提升,普及节水器具的利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做到设计环节的精益求精,严格遵守节水准则。
(4)节材原则: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要秉承地域性就地取材,符合能耗量低、利用性能高、循环使用及再生等标准,使建筑的使用年限增加,提高质量,把消耗率不断降低。研发材料的合理回收,尝试使用高强材料。
(5)环境保护原则:普及使用垃圾处理技术,对于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按类别集中分类处理。传播建筑的可持续与生态、绿色思想,不断地落实到实际中,打造标准化绿色居住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人均资源的数量却很少,资源的利用程度也比较低,资源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面对我国国情,建筑设计更加应该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是国情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要求。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一
建筑设计中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建筑观的应用体现了设计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质,即在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支持下控制建筑能耗,保护环境免遭破坏,在发展中维持生态平衡。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环保理念和生态建筑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1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产品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人是建筑的主体,因此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人的交流、学习、健身、娱乐等活动为设计目标。设计方案不得对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不得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及应用的便利性。建筑产品以其体量、格局、形态、功能等作为其外在表现形式,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并利用自然条件为人类创造更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效果,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1.2重构共生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具有重构意识,利用建筑所在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积极营造一个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针对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更要突出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作用。比如将有条件的污染源采用绿化措施改变成风景怡人的公园,为生态建筑的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生态化设计理念并非只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设计师要将自身改造自然界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将重构、共生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予以改善,实现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1.3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即就地取材,将气候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充分尊重环境的生态价值及效益,将有价值的生态要素保留下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建筑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日照、土壤等各个自然要素,分析建筑物对这些自然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其本质特性开展建筑设计,保证建筑类型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控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1.4旧材料的回收与新型材料的开发。
生态理念下的建筑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相应的建筑所用的材料也要尽量做到回收利用,实现与生态系统的再次整合。如果建筑结构条件允许,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采取科学、合理的改建措施以适应新功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即使必须拆除旧有建筑,也要尽量保护砖石、钢材、木料、板材等建筑材料的完整性,再根据实际情况回收利用,实现由建筑材料到新建筑的良性循环。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生态理念与环保理念的应用。
生态建筑观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生态建筑的作用就是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才能是在享受每一天,这也是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
2.1注意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
在以前的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只是重视到了建筑本身,而忽略了他们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性,也就是建筑的生态性。生态建筑观应该体现在建筑设计最初,从设计一开始就注意到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将生态的理念结合到设计工作中,确保实现建筑、利润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如果周围有旧建筑,必须把旧建筑与新建筑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比如在设计绿化公园、美化工程的方案时,应该以回归自然为主题,不能对现有的植被进行破坏,要依山选址,就势造观,不要过度的重视经济效益而铺张浪费,建造大型的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使自然风突出,只将建筑作为点缀,使人工建设的痕迹最大程度上的淡化。
2.2设计方案应个性化。
在生态观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应该有个性化的东西,不能千篇一律,切忌为了追求单纯的生态效果,而把所有的建筑都建成模式化的东西,忽略掉建筑的特性。不同的建筑要有不同的特点,才能加以区分,才能看出社会的多样化,人们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丰富多彩,样式过于单一的建筑缺乏情调,试想如果我们都生活在一样的建筑林中,会是怎样的乏味心情。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观是在保持建筑个性的前提下,注入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建筑的设计,如果为了追求环保效果而忽视掉建筑的个性,这无异于捡了芝麻留了西瓜,也不是真正的生态建筑观,完全不符合生态建筑观的要求。生态建筑观要做好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呼应,与周围的环境做好协调,由于环境的差异性,设计出来的建筑也是各不相同的,可以根据周边的景物进行设计,也可根据地形地貌来设计,还可根据气候状况进行设计,如北方的建筑和南方的建筑由于气候不同,差异就十分明显。建筑只要能于环境契合到一起,对环境的'破坏就不会太大。
2.3室内空间绿化。
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就已经实现了室内外景观的绿化设计,现在我们要将这种绿化设计延续下去,继承前人优秀的设计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室内外景观绿化设计通常是将绿色植物从室外移到室内,采用盆栽的方式,让其在室内存活,增加室外和室内的联系,还有就是将水引入到室内,如在室内设置有活水的假山,看上去像花园一样,使得居住着的身心更加愉悦。
2.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想要实现建筑的节能化,最根本的还是要考虑先进的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建筑技术的生态化和节能化,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节能化。从建筑的选材,施工到最后的验收工作,每一步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做支撑,所以一定要提高技术水平。
2.4.1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加以利用,从而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破坏,通过使用现有资源来满足地方需求,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外来物质,大力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生态化设计,最好多用天然石材、木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一些天然性的节能材料。要注意在生态建筑中的技术特点,即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固定的建筑结构进行相对于气候能够进行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比如用绿色的植栽把分割墙体替换掉,分隔开空间,选择或使用树木将墙壁和梁柱代替掉,或者建造绿色墙,使建筑与景观更好的实现绿化。
2.4.2生态建筑观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这也是能够节约成本的重要方面,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做得好,将会节省一大部分的成本。对于能源的节约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水资源的节约,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居民平常使用的用水器具都可以设计成节水型的,还可以考虑使用净水的循环,还有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设置不同水使用的先后顺序,洗澡用过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这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二是使用新能源,充分运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不仅可以利用废弃的资源,还能开发新能源。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产品能耗也随之上升,各类改建以及新建建筑耗费的能源数量极大,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建筑观,通过环保型建筑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推动建筑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征.浅谈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的意义与技术措施[j].才智.2011(09)。
[2]陈思杰.民生服务中心设计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1(02)。
[3]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2010(01)。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二
墙体是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其节能技术应用主要包括:空心砖承重墙的施工。可利用混凝土空心砖砌墙,减少资源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注意砌砖方式和砖孔的方向,确保空心砖的完整性,避免墙体建造不密实。墙体隔层保护措施。完成墙体建筑后,可在外墙粉刷隔离保护材料,能有效保护墙体,避免雨水渗浸腐蚀墙体,提高墙体抗腐蚀和防太阳照射的能力,可以简单高效的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或者使用聚苯乙烯泡沫作为房屋建筑主体结构的隔离层,可以防潮和隔离腐蚀气体。墙体保温技术。保温技术是指在建筑墙体表面铺上一层保温材料。改善房屋建筑室内环境,实现冬天保暖、夏天隔热的效果,从而提高现代居民生活质量。
3.2建筑屋面节能技术的应用。
建筑屋面节能技术主要包括:架空板隔热屋面:主要是;在屋面架设平板通风隔热层,并设置通风屋脊,防止太阳直射。屋面达到隔热和节能的目的`。蓄水屋面隔热:在屋面设置蓄水池具有夏天降温和冬天保温的作用,实现房屋建筑冬暖夏凉,改善居住环境。屋面的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的顶层,很多建筑在屋顶上都设置屋顶花园,植物的光和作用可以改善空气的质量,同时还能起到隔热作用。无论是对建筑的使用效果还是周围环境的改善都有着积极影响力。倒置屋面: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上面,保温材料包括水泥膨胀珍珠岩、岩棉等,目的是通过提高屋面憎水性,增强保温作用。浅色坡屋面:相比传统平屋顶而言,坡屋面可有效避免正午太阳的直射。减少日照量,达到降低房屋热量的目的。同时利用浅色非金属材料可提高屋面的太阳反射率,减少屋面吸收太阳热量,达到隔热的目的。
4结束语。
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的需求,环境的严重污染,能源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峻,人们也站在了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绿色节能的环境下,建筑技术的改良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国家还是相关的施工单位都需要重视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使得该技术能充分的发挥其技术的优越特点。降低我国建筑行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长久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三
自然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当前人类的发展进步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人类爱护家园、爱护环境。所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难题,人类要将身边的各个领域方面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做到环境能源的节约节省,建筑设计就要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一体化,运用生态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建设水平,还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在人类发展进步的今天却在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可以说我们当前身边的一切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得来的。由于人类发展建设需要大量资源,大自然成为了人类伸手不断索取的资源库,近年来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地球上许多的自然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活,人类未来的建设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威胁,要将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当前建筑设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人类未来的建筑设计任务一定要以环保为主要宗旨进行设计,本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在生态文明视域下进行建筑设计。
3.1节地节能建筑主要介绍。
当前的生态绿色建筑中存在一种“节地节能建筑”很是流行,顾名思义,这种建筑的建筑理念就是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节省资源,并实现物质材料的二次利用。节地节能建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体现,将废旧的材料回收进行二次加工再次用于建筑建设,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设计留出清洁能源设施安放处,例如:太阳能热水设备的安置可以大大的降低能源的浪费,也可以降低建筑的建造成本,不仅为建筑的建造过程节省了财力,更重要的是为生态环境的建设贡献了一份力。所以说节地节能建筑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主流建筑设计,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今天,节地节能建筑的大量建设无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施手段。
生物建筑也是生态绿色建筑的一种典型,这种建筑类型主要是将整个建筑看作一个生物有机体,同时这种生物建筑相比较于传统的建筑模式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建筑过程中生物建筑更为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通常在生物建筑建造时,会采取更将生态化的建筑材料,也会采用更为生态化的建筑模式。同时生物建筑更加看重居住者与生态自然的联系与接触,居住者的日常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建筑之中,生物建筑将建筑与自然融合为一个整体,生物建筑更加侧重居住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体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通过生物建筑可以使居住者增加与自然的接触机会,共创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
3.3自维持建筑主要介绍。
自维持建筑是一种超前的建筑思维的结晶,但当前自维持建筑仅局限在设计阶段,并不能完全的实现建筑的建造。自维持建筑是这三种建筑类型中最贴近生态文明要求的建筑模式,整个建筑切断了外部对建筑的能源供应,建筑内部能源一切来自于自然界,所有建筑内部需要的能源全部靠生态系统进行提供。自维持建筑可以依靠自然界带来的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在能源应用的同时完成建筑内部废物的循环利用。这需要自维持建筑形成一个独立有封闭的循环系统,这就需要很高的建筑成本作为代价,同时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手段作为技术支出。因此当前时代下这种建筑模式的实现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这种建筑模式也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4.1能源选取利用技术。
能源选取利用技术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主要实现技术,能源选取利用技术的实现关系到建筑物的生命力。生态系统中存在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到生态建筑的各个领域中,所以能源的选取工作变得十分重要,大部分的自然能源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发挥着采暖、干燥、降温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的收集装置可以储存部分太阳能,使太阳能源能够为建筑贡献能量。同理地热能源是北方建筑冬季里不可或缺的能源,这种能源也是一种十分清洁的能源,对能源的选取关乎到建筑物未来的使用情况,所以能源选取利用技术是当前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实现的重要手段。
生态绿色建筑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结合多方面知识理论的综合技术,生态绿色建筑技术需要对天气、生物物种、能源循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较深的了解,总的来说生态绿色建筑技术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技术的使用阶段也需要有较强的技术专业性才能够将生态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到建筑建造中去,当前生态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能够做到建筑的节能工作,更加能够推动建筑的生态化建设,这种技术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使得建筑能够更好的与生态自然相融合,同时生态绿色技术也能够在性能上提升建筑水平,增强建筑强度、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都是生态绿色建筑技术的主要特点。
4.3建筑循环利用技术。
建筑的循环利用技术是建筑本身从材料、能源的循环利用角度出发所产生的一项生态化技术,每一个建筑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期限,建筑本身有着自己的寿命与使用周期。在建筑无法再投入使用后废旧建筑如何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一大难题,当前对于废旧建筑的处理主要倾向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这种旧式材料的二次利用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废旧材料的存放问题,还能在新的建筑建造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建筑材料,更好的完成建筑的资源节省,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建筑物的建造成本。所以说,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循环利用技术应该被重视并投入到建筑的建设中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直都不被人们所重视,直到生态环境出现了危机,人类终于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幸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生态环境建设在近几年的努力下已经初步得到了改善,所以说在满足人类需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忘记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人类居住的建筑设计也是同样,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建筑类型也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生态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达到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以生态环保技术来实现人类的日常需求,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只有改善了建筑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一现状,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四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建筑商也开始关注生态建筑的发展。生态策略是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重要策略,是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它关系到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也影响着人们居住环境的品质。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新发展,也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策略;环境保护。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策略是一种与当前倡导的生环境理念相统一的重要理念,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已大力推动生态策略的落实,然而我国建筑设计中融入生策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略时,应当坚持生态和谐原则、节约资源原则、整体性则以及便利性和舒适性原则,同时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加生态意识,注重资源利用,在兼顾生态功能和实用功能同时给建筑物预留适当空间,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物质领域的基础之上,生态与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建筑领域,生态观念也逐渐占领了主流位置,将建筑设计与技术以现代手段为依托,运用生态策略,进行有效安排,将建筑与生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所谓的生态策略,主要涉及到以下两部分内容:
(1)生态技术,所谓的生态技术实际上指的是将生态科学领域中的相关原理科学合理的运用到建筑技术领域中。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出发,运用一定的技术方式,合理优化配置建筑内部的环境资源,避免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以此来实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设计,所谓的生态设计主要作用于建筑材料,具体是将生态材料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已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最总目的。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不仅体现了现代时尚设计理念,还体现了自然与社会的生态性。
2.1认识层面的欠缺。
当前,绝大多数人还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完全理解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领域,不同的设计人员也对生态策略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而建筑概念中发挥主要功能的内容事实上也需要根据生态学与建筑学领域中的基本理论与原理来进行设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的设计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使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环境中的一部分,不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生态策略这一概念存在片面化的理解,认为建筑的生态化只是单纯的在建筑周围加强绿化建设,或单纯的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这种片面化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策略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2.2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宣传。但是真正在实施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表现得尤为突出。部分地区将可持续发展仅仅当作一句口号,建筑设计过程中并未考虑材料利用的合理性,导致大量建筑材料的浪费。同时,设计时未认真考虑材料的环保性,甚至使用一些对身体有害的材料,引发一些不良问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设计单位对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未将可持续发展当作重点工作落实到行动中。
2.3不理解建筑实质功能。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形式化的建筑设计方案,很多建筑华而不实,缺乏建筑实用性与功能性。比如,一些建筑物运用大量的玻璃外墙作为装饰,认为其具备较强的现代感,但大量玻璃外墙的使用不仅不会提升建筑的实用性与功能性,还会产生很强的光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而在将生态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能有强化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功能性。然而,我国建筑行业的这种意识还相对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应用产生了影响。
3.1设计具有特色的建筑方案。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注重环境的生态价值是其核心所在,但需要注意的是,不但是要重视环境生态价值,而且所设计的方案也需具有特色。对本身形象的设计是生态化建筑的关键,良好的建筑形象设计,对于建筑和环境彼此间的融合十分有益。作为建筑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技术上要达到先进水准,从生态环境方面来说,必须要和国内的基本国策和战略目标相一致。在进行设计时,作为设计师,要全面掌控设计的尺度,确保建筑与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完美融合到一起,充分利用地势地貌等优势。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手段,使建筑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存在,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一体。
3.2注重室内绿化设计。
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应注重室内的绿化,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室外绿色引入室内,以营造良好的室内生态环境。首先,实现室内室外空间的良好衔接。为实现这一目标,可设计共享内庭院或共享大厅,或在建筑物顶部设计可以共享的天窗,且能根据工作生活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将外部优雅的环境墙设计成全开或半开形式,这样不仅拓展了室内空间,而且还能获得更多的新鲜空气与阳光;其次,引入室外环境。结合建筑功能要求,将室外景观适当引入室内,不仅可提高室内审美效果,而且还能达到优化室内环境的目的。其中栽植绿化法、引水法等是常用方法,设计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3.3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
在构建生态建筑前,选址十分重要,要选择和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的地址。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实际需要,根据周边环境和地形,对环境、建筑、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科学合理的协调。要注重新建筑和旧建筑之间的有机统一,而且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监测和掌控,确保可持续化发展。比如,在绿化公园时,要树立起回归自然的主体设计理念。在建造建筑物时,要最大限度保护原有自然环境的完整性,不能只是单纯考虑到经济因素,要显现出自然生态的魅力。
3.4重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在进行建筑外表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围护结构本身的热效率进行考虑,保证建筑的通风系统、供热系统以及控台系统是有效的;重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好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在对电气负荷、照明设备以及器具设备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从节能的需要出发,对其进行优化;在建筑材料选择的时候应该对其易挥发的有机成分进行考虑,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保证空气的清新,应该努力的创造和日光相近的环境,保证其适宜性,于此同时还应该对室内空间维修以及清洁材料的'挥发进行考虑,降低其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能够循环的材料,重视建筑设备以及建筑构件的利用,对建筑垃圾进行控制:在设计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可循环设施的实际使用,将节水装置以及中水再利用装置利用进去,降低排污量。此外还应该重视保暖措施、节能制冷、照明节能以及通风节能等多方面的技术使用。
3.5注重生态化与节能化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应注重自然能源的利用,以弥补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张的现状,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同时,注重生态化与技能技术的应用。首先,设计时应重点考虑新技术、新材料的利用,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其次,因地制宜注重当地材料的充分利用,避免因远途材料运输增加施工成本。同时,根据建筑场地水文、植被等合理布局不同建筑物,并确保不同建筑物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公共照明系统可利用太阳能等;最后,注重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建筑物而言资源循环主要对水资源来讲的,为此,应根据水资源的不同等级,进行合理的利用,以有效节约水资源。
建筑设计中为实现生态策略的更好融合,建筑设计师应需认真分析当前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有效的生态策略融入方法,以创造一个完美和谐的人类居住环境。为此,建筑设计师应有将生态内容融入到建筑设计的意识,不断学习掌握建筑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同时,对建筑新型材料、新技术发展动向有所了解,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工作中,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五
客观的看,在当今人们生活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今天,整个茶文化资源在社会大众生活理念中的价值和认可度日益突出,而在这一过程中,茶馆建筑设计活动所具体承载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态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具体的人文理念和价值思维。可以说,如今,茶馆所承载的已经不再是一种饮茶功能的发挥与阐现,同时,其中所具有的分享功能、交际活动的价值进一步明显。因此,我们认为,此时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中,其生态理念和人文气息的价值作用日益全面。就当前时代发展的整体特点看,茶馆建筑作为一项融合了多样资源要素的承载体,其中所具体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文化思维,同时,也是一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思维。结合当前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诉求看,无论是具体的设计思路,还是相应的茶馆建筑设计理念,其最终的核心始终都是基于相应审美理念基础上,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创新与突破。当然,不仅如此,在当前社会大众,日益注重人文、休闲乃至生态诉求的今天,我们看到,完善的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其中所需要具体诠释和表达的,不仅仅是设计思维上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是审美理念的全面呈现。所以,就当前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的实施机制来说,选择完善而具体的设计思维就十分必要。
艺术元素是一种综合化的价值理念和思维内涵,其中所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元素上的多元化和全面化,同时,其中更重要的是传递了相应的艺术设计理念。因此,在当前,我们对整个艺术元素的发展与应用状况,进行成熟分析时,我们必须清楚,其中,所给与我们的,将是一种本质上的引导和诠释及表达。所以,合理认知茶馆建筑设计活动中,所具有的艺术元素,就至关重要。就当前整个设计活动的方向看,设计理念的多样化、生态化、乃至具体的人文化,其中所展现的生态园林风格,不仅仅是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具体的设计理念诠释与融入,所以,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机制,那么,其所能集中呈现的将不仅是整个茶馆建筑设计品质的集中提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让茶馆的内涵,实现了全面而具体的丰富。因此,在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时,选择合适的设计理念就成为茶馆功能价值发挥的关键所在。不同的设计风格,所具体表达和展现诠释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是不同的色彩,乃至系统化的文化思维,都是影响到社会大众全面认可的关键。比如,红色所给与人们的是热情、是一种奔放的张力,同时,红色艺术中所给与人们的情感,是区别与其他颜色的。而绿色则给与人们的是一种生态理念和人文气息,因此,在生态园林风格,展现与表达时,其中所向我们传达的是一种极具特殊性的艺术色彩和价值理念。生态园林,不仅是一种风格上的诠释与表达,同时,也是生态理念上的优势提升。所以,如何将生态园林风格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气息,以更好、更独立的元素应用其中,就值得我们去深层次研究。当然,整个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时,其需要选择与基础载体,乃至系统化的本质所关联的重要设计机制。因此,就整个茶馆建筑来说,无论是具体的设计理念,还是相应的设计风格及思维,始终都是关系到茶馆功能诠释与表达发挥的重要因素。客观的看,完善的设计理念与整个茶馆建筑的价值呈现之间,有着本质性关联。而茶馆建筑,其本身更多是一种价值机制,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是一种生态气息和人文内涵。而其中所展现的设计理念,则是茶馆建筑本质内涵的集中发挥与诠释。
生态园林风格,作为一种生态气息与人文情怀兼具的风格理念,其中,所具有的气息和展现的艺术理念,都值得我们去具体认知。就茶馆建筑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内涵看,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还是成熟的建筑设计思维,都是整个茶馆建筑实现最佳功能呈现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其中所表达的是一种理念上的表达与融入。事实上,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完善的人文思维和价值气息,都是我们做好各项活动的关键所在。不仅如此,茶馆建筑设计活动,作为设计理念与设计载体之间的重要融合与传递,其中向我们表达的不仅仅是生态气息,同时也是人们饮茶活动理念的充分表达。对于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来说,无论是具体的设计理念,还是相应的设计思维都值得我们成熟去分析和了解。就生态园林的价值色彩和传递的内涵看,其中所给与我们的感受是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消费观和生态观。因此,在诠释必要的生态园林风格的基础上,完善的茶馆建筑设计理念,就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全面感知。生态园林风格中,所集中表达的是一种设计思维,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将生态园林风格,融入到整个建筑建设活动中。而如果真想去诠释和表达整个生态园林风格,那么其需要的将不仅是设计理念的集中表达,同时,也是整个茶馆建筑内多种元素的合理应用与融入。比如,在整个茶馆内,无论是其具体的茶馆风格展现,及具体的元素素材,都值得我们去成熟理解与认知。
就茶馆本身来说,这是我国整个茶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其实际上也是人们饮茶、品茶、具体感知茶文化的重要场所。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茶馆的文化功能及价值属性,就成为当前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的重要应用要求。在人们的固有意识中,茶馆建筑内更多只是通过相应的设计理念诠释,以及具体的室内功能布局,与价值发挥,从而实现整个茶馆建筑的功能化。在当前整个时代中,多种元素理念之间的融合性进一步增强,而生态园林风格中,其旨在通过优化具体的设计思维,从而展现和诠释生态美、人文美。随着当前人们对参与各项活动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关于设计活动的具体理解也与以往相比,有着本质上的提升与优化。在茶馆内,无论是家具的选择,还是设计理念的诠释与融入,始终都是当前我们发挥茶馆功能价值的关键所在。就当前整个茶馆的功能价值发挥与集中诠释和表达来说,其实际上,也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尤其是当前人们更加注重分享和价值传递。因此,茶馆功能布局的发挥与呈现也需要我们在开展具体的设计活动时,能够相应进行调整和设计优化,可以说,合理良性的设计机制,正是整个茶馆建筑功能优化的关键呈现。当然,结合生态园林风格的内涵与特点看,其中也倡导了因地制宜的具体原则,而相对于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来说,也需要在具体融入时代气息和价值理念的关键前提下,通过价值思维的综合呈现,其将实现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的价值传递与认知。
实际上,茶馆是千百年来我们认知茶文化、传承茶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在整个茶馆建筑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乃至系统化的设计思路,都是关系和影响茶馆功能价值发挥的关键因素。对于茶馆建筑来说,其中所需要具体融入的不仅仅是设计理念的集中发挥和诠释。同时,也需要结合茶馆功能的价值发挥,从而为茶馆的价值最大化,提供重要支撑。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六
(一)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行业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正在大踏步向前发展。建筑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建筑经济其实就是指在建筑领域当中,工程预测、决策、分析与实施、评估等重要的活动,它影响着建筑行业整个体系的发展方向。[1]通常来讲,建筑成本、建筑时间、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经济包含的三类方面。唐山地区的企业和管理者在取得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还要在一定的施工时间内控制内建筑成本,最后完成所需要的、合格的建筑工程。目前,就唐山地区的状况而言,很多建筑企业管理者通常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的变化与影响,给唐山地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损耗与生态环境污染。
(二)生态经济发展的意义。所谓的生态经济就是指生态环境在整个大的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价值以及占有的地位及作用,生态经济也是环境经济。这就要求唐山地区的有关部门在重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发展。[2]生态经济的发展对整个唐山地区不论从经济水平还是生态环境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好生态经济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建筑经济要与生态经济相结合,才能使唐山地区的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一)注重优化与智能发展。在生态经济条件下,智能优化能显著实现建筑物的节能效果,目前,建筑经济较多地表现为利用现代科技的方式,实现优化的功能和成本控制目标。在现代的建筑中,智能优化已经成为建筑中最重要的系统。
(二)注重生态环保。唐山地区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更多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利用可再生资源与自然相结合,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对环境绿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建设。例如:在建筑中不论是外墙还是内墙,都充分利用了大量的环保木材,在做墙体保温时,也尽量选择再生可循环材料。[3]室内设计中,使用的木质地板占绝大多数,对于材料的循环利用甚至还选用了旧材料中拆除的木质地板。这样一系列的生态环保举措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坏,尽量降低水泥的使用量。此外,在许多建筑的外墙上,基本已经很少使用油漆,油漆对人体的伤害性比较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
(一)优化评价方法。在对唐山地区现代化建筑进行系统评价时,要充分结合我国基本国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考虑,根据唐山地区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条件和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4]一是将评价机制中的不同量化指标与已经发布实施的标准规范相统一结合,将现有的评价机制作为评估机制的基础规范。二是要大力确保评价机制的公平、公正、公开性,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有理有据地对建筑物的质量及生态系统进行测评。
(二)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实际是将现代建筑与生态经济的有效结合发展,想要对结合的过程进行进一步探究,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从而对建筑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对现代建筑的生态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指导。与此同时,在规划建筑设计时,要保障其目标的明确性与可定量化。例如:在建筑节约用水方面,对整体的卫生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对于卫生间内部的设施要采用环保型的管道与节水型的产品,如设计的相对环保与合理还可以设置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对雨水收集后处理过滤再循环利用。
(三)低碳化方向发展。随着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快,生态环境也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唐山地区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建筑中逐渐开始使用低碳的建筑材料。由于低碳化建筑材料的设计产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升了建筑施工的环保效果,节约了建筑资金,为唐山地区的建筑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低碳化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也受到了国家与人民的一直好评。对此,唐山地区要深入探究低碳化材料的应用,以便将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采光的天然设计、建筑结构与保温性能等向没有用到低碳化的地区推广。
(四)生态环境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互动。要将经济活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各个体系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实际需要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结合这一体制的目标,要先将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为首要目标:一是坚持以减少能源损耗与资源浪费为设计策略基础。二是坚持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废物排放量。三是通过合理的设计、科学有效的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在生命周期内所使用的成本,使建筑生态系统走良性循环发展路线。四是有效提升建筑设计中可持续性的经济状态与分析环境影响的整体统一。五是以提高生态经济环境整体价值为出发点,系统的计算出生态建筑节约经济成本与其长远的经济效益之间的联系,使经济活动的收支情况一目了然。六是通过建筑的建筑设计行为与策略开发向自然经济投资,推进自然经济的价值在建筑中有所体现,使建筑在生态经济与建筑经济的评价中皆体现出比普通建筑更大的优势。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的互动性机制要相互结合,才能有效变革建筑设计理念,在对建筑设计进行整体规划时,要充分确保设计规划的可持续性与高效性。要明确经济建筑并不是一味追求建筑的外形与结构的变化,而是全面考虑生态经济的各种价值与建筑巧妙结合。运用生态经济,并不是增加建筑成本而是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达到成本与经济的最好状态,最大程度减少资源的损耗。
为实现唐山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未来建筑经济与生态经济中可以坚持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并以此为最终目的。在建筑经济的实际运用中,要将建筑工程全部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中,立足长远发展,提升建筑品质,实现生态经济的目标。这样才能推动唐山地区建筑的施工与设计健康、快速发展,也使生态经济在我国的实施得到长足发展。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七
这种建筑类型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地理现状,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作品对该思想作了有力的注释。他注重对当地气候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柯氏认为: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空间本身就象钢筋水泥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为解决干热气候下建筑遮阳和通风,柯里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两个命题。他于1963年设计的甘地纪念博物馆,其灵活的平面布置,空间的渗透与穿插,庭院的介入及其对气候的调节等等都反映了“开敞空间”的命题。“管式住宅”是把烟囱拔风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在低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既可创造小型化的阴影户外空间,又有效地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并产生了直接反映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2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以马来西亚的杨经文先生为代表。他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建构良性微气候。他称之为生态气候学(bioclimatic),其具体目标是满足人的舒适和精神需求以及降低建筑能耗。他在热带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生物气候学所采用的方法,大体上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在高层建筑的表面和中间的开敞空间中进行绿化;
(2)沿高层建筑的外面设置了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
(3)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杨经文目宅外观。
(4)创造通风条件加强室内空气对流,降低由日晒引起的升温;
(5)平面处理上主张把交通核设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两侧;
(6)外墙的处理上除了做好隔热,他还通过研究,建议采用墙面水花系统。杨经文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在热带地区的高层建筑可节省运转能耗的40%。
生态高技建筑是同周围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高技术建筑,是对当今生态危机的一种积极、主动并且有效的解决之道,因而是高技术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生态高技建筑的创作,要求建筑师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掌握被动式生态设计方法的精髓,更要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生态型技术发展方向,根据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主动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对建筑的物理性质(光线控制、通风控制、温湿度控制以及建筑新材料特性等)进行最优化配置,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使建筑与外界环境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互动的整体。
备考资料。
通过最高效的人工技术手段来实现以上目标,或达到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就成为生态高技建筑师不懈追求的方向。其具体的设计手法是:
(1)引入绿色植物创宜人的景观。
结合建筑构造技术和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生态高技建筑能够将绿色生态体系“移植”到建筑内部,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创造出田园般的舒适环境。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成功地将自然景观引入超高层集中式办公建筑中,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福斯特设计了9个14.03m高的花园,沿9层高的中央通风大厅盘旋而上,花园外侧面为电控调节开启程度的双层玻璃幕墙,花园面对大厅完全敞开,根据方位种植各种植物和花草,这样可以给建筑内的每一个办公室都带来令人感到愉快和舒适的自然绿色景观,并获得自然通风,还可以使阳光最大限度地进入建筑内部。
(2)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采光。
屋顶是光线进入室内的主要途径,于是各种光线收集、反射构件被应用于屋顶形式。如皮亚诺设计的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新设计中心由七个长短不一的扇形体量交叠在一起,屋顶交界处是一片倾斜的天窗,为室内提供照明。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的穹顶也是一个新型的采光装置。中庭是中高层建筑中光线进入的主要通道,在生态高技建筑中可以看到大量采光中庭。阳光由中庭渗入建筑,通过阳光收集、反射装置达到内部空间。与这个开敞空间相连的房间不仅可以减少一半的热量流失,同时减少制冷需耗。
(3)最大限度获得自然通风。
生态高技建筑师们利用风压、热压以及机械辅助的手段尽可能地获得自然通风。在基宝文化中心的设计中,皮亚诺设计了一套十分有效的被动通风系统。由于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常年多风。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降湿便成为适应当地气候、注重生态环境的核心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双层结构,使空气可以自由地在弓形表面与垂直表面之间对流,而建筑外壳上的开口则是用于吸纳海风,或者引导建筑所需的对流。针对不同风速和风向,通过调节百叶窗的开合和不同方向上百叶的配合来控制室内气流。
另外,生态高技建筑师们还充分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等为生态建筑服务,如低辐射中空玻璃等新型玻璃以及太阳能光电材料等在建筑上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能耗。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必将是2l世纪最具有代表性、时代感的建筑形式之一。如今生态学原理已广泛地渗透到建筑设计中的许多方面,可以说我国的建筑师们面对未来,有勇气、有能力设计出适于我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创造与自然、人、社会融为一体的人类居住环境和绿色建筑空间。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
生态建筑论文篇十八
在我国传统的民居建筑设计中体现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和设计理念,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生态性设计,具体说来,民居生态性设计理念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在传统民居生态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在了其对于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上,不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设计都充分的体现出了生态性,最终达到了减少耗能的目的,这些生态型的设计理念在当前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我国民居生态建筑极多,几乎各个地方都存在自身独特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类型在风格上各异,但是其都具备较为明显的生态属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生态型的建筑风格,其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然属性极为明显,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了融入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无论是在选址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充分满足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以及居民自身的需求,下面我就以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为例针对民居生态经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对于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来说,其主要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3)江浙地区民居建筑的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其所用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都是采用的无污染、节能环保的可再生材料,这种民居建筑对于居住人群的健康十分有益。基于这些特点,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江浙地区民居建筑因为其所处地区独有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其在建筑过程中对于选址和布局极为关注,一般说来,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选址过程中都离不开水,很多建筑都是依水而建,并且都是规模化的民居建筑,所有的民居几乎都是沿着河道而建,具有极为明显的南方特色;在建筑布局上,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较为紧凑,占地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很大,但是其独有的建筑布局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民居建筑中通常都是把大门和大厅作为中心,然后在两边设置了各种房间、院落和天井等,这种布局格式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以及风能,还起到了美观的效果。
江浙地区的民居生态建筑在平面设计上非常有特色,并且其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广泛的平面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
(3)厅井式建筑结构,这种平面结构是江浙地区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大厅和天井的设置符合我国生态建筑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其对于排水管道等相关设施的安置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能源,起到了良好地节能降耗目的。
2.3在主体选材方面的应用。
上文中也提到,在江浙地区对于建筑主体材料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当地取材,并且大多选取一些木质或者是竹制的材料,这种材料既美观大方,又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生态型的要求,值得我们当前一些建筑学习和借鉴。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面对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加强对于其中珍贵文化内涵的汲取,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点对于建筑行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对于建筑设计特色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能够把传统的建筑特色融入到当代建筑设计中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代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其中民居生态经验的合理融入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8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