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5:00:08
最新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1-26 15:00:08     小编:梦幻泡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提炼出一定的规律和经验。怎样提高总结的质量和效果?请大家积极学习这些总结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总结能力。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同时,增强舞蹈方向感,做。

到初步简单动作协调。

2、逐步规范舞蹈姿态,基本做到腿直、脚绷、背挺。

3、增强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觉,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

4、发展幼儿柔韧性和协调性,帮助树立孩子的勇敢自信。

5、培养孩子舞台感觉及团结友爱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节奏训练。

2、基本功训练。

3、幼儿成品舞蹈编排。

4、舞台感训练。

一、基训部分地面:

1、勾绷脚组合拍手(训练目的:脚的灵活与后背直立)。

2、吸伸腿组合(训练目的:腿直脚绷有延伸感)。

3.、前压腿组合(训练目的:前腿韧带的柔韧性)。

4、青蛙趴(训练目的:为横叉打基础)。

5、手抓脚踝跪下腰,手撑地起后弯腰(训练目的:腰的柔韧性)(辅助练习:推腰1、2。推胯前顶。两头起撑花篮。)。

二、中间:

1、走步与拍手组合(训练目的:沉肩拔背走步与节奏训练)。

2、蹦跳步组合(训练目的:训练膝盖灵活与正步位)。

3、头与肩的动作组合(训练目的:正确做到低头、仰头、转头与肩的灵活性)。

4、站的练习(改变自然体态:如沉肩、收腹、拔后背等)。

三、成品舞蹈。

《快乐的我》。

计划在(18节课)完成以上内容与训练。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2、掌握简单的舞蹈基本手位、脚位、舞步,动作基本准确。

3、发展幼儿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

4、增进幼儿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幼儿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幼儿初步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幼儿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身、跳、翻、转等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幼儿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二

体育舞蹈是一种同音乐密切结合的运动项目。如果在体育舞蹈练习的过程中,没有音乐的伴奏,是不完整的。形象地讲,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给体育舞蹈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一套优秀的体育舞蹈需要协调的音乐来配合和突出,才能够实现它的美学价值。同样,在进行体育舞蹈比赛的时候,参赛选手所选用的音乐,其表现力的高低也是裁判打分的内容之一。所以,在体育舞蹈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要加大对音乐选用策略的研究。

音乐作为体育舞蹈外在审美表现的灵魂,是审美的所需和所在。体育舞蹈所选用的音乐与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的配乐相比,体育舞蹈要配合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并且在各种舞蹈动作中表现音乐。因为体育舞蹈种类的差异,所选用音乐的风格、节奏特征也是不同的。体育舞蹈练习和比赛者,能够按照不同的体育舞蹈音乐特征,在优美旋律和明快节奏的引领下,进行舞蹈艺术的表现,充分向观众展示体育舞蹈的各种美。音乐是体育舞蹈内在思想感情表达的有效手段,音乐能够有效体现体育舞蹈的意境,提升体育舞蹈的感染力。所以,体育舞蹈音乐不仅是体育舞蹈者表现情感的手段,同时也是吸引观众的手段。

二、音乐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更多类型的体育舞蹈成为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但是,在从事体育舞蹈练习的过程中,一部分体育舞蹈爱好者往往更为重视体育舞蹈动作的自身作用,而忽视了音乐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促进作用。这就造成了体育舞蹈灵性不足,影响了体育舞蹈锻炼的效果。体育舞蹈作为集优美的音乐、协调的舞蹈动作于一体的舞蹈项目,只有通过舞蹈和音乐的结合,才能够塑造和表现出更为优美的舞蹈形象,才能够获得良好的练习体验。从体育舞蹈学的角度分析,体育舞蹈同音乐的关系,是外在特征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多数情况下,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主要是借助听觉来进行音调高低、旋律快慢等的判断。但是对于体育舞蹈练习者来讲,主要是通过看来对舞蹈者的力量处理、动作速度等进行判断。体育舞蹈需要音乐的伴奏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其表现力,音乐与体育舞蹈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音乐给体育舞蹈的各个动作以节奏的指导,体育舞蹈在有节奏的音乐配合下进行各种美学特征的展示。

体育舞蹈在音乐的伴奏和衬托下,通过音乐将体育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得更富力度和表现力,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感官体验和心灵感悟,提升舞蹈的情趣和生命活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鉴于音乐对体育舞蹈的这些意义,需要切实做好体育舞蹈音乐的研究和选用,保证体育舞蹈在音乐的伴奏下,获得更好的表现力,吸引练习者和观众的深度热爱。

体育舞蹈音乐作为一种感情艺术,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体育舞蹈中表演者所表现出的舞蹈速度、舞蹈力量、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的机体能力,都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舞蹈音乐的作用,体育舞蹈运动节奏的掌握、动作的掌握等方面也都可以从音乐中得到有效的启发。

2.音乐是体育舞蹈动作的内在控制力。

体育舞蹈动作的动律变化,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在进行节奏处理的时候,需要把握好体育舞蹈的节奏快慢、节奏强弱来提升体育舞蹈音乐的表现力,练习者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顺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当乐曲情绪激昂、节奏紧张的时候,体育舞蹈练习者可以进行外在表现的把握。处理好体育舞蹈动作节奏的把握,能够展现出体育舞蹈节奏把握的深度和能力。例如在恰恰舞蹈中的时间差,是通过快速的音乐节奏中体现的瞬间静止。伦巴舞蹈中的半拍动作是在一拍中完成两个动作,从慢节奏中表现出快特征。华尔兹中的犹豫步就是每小节跳两步,前进并合步与后锁步又是没小节跳四步。这种动作的处理方法,使音乐的表现力更为突出,使练习者和观众获得美的愉悦体验。

4.音乐能够满足体育舞蹈参与者的身心需求。

著名的音乐家普列汉诺夫指出:对艺术的需求,对节奏的敏感性,是人们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们对所有艺术实践和欣赏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身心的需求,体育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更是这样。优美、舒展的动作表现与传情力度是体育舞蹈的主要内容,它作为一种体能的展现,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音乐作为艺术的形式之一,具有时间性和流动性,能够提升思维和创造想象能力,对提升体育舞蹈表演者和观众的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能够使表演者更为投入地进行练习和表演,提升对动作内涵的理解和体育舞蹈的表现力。对于观众来讲,通过眼睛和耳朵等器官,构建完整的、饱满的体育舞蹈知觉体验,通过这一体验刺激记忆和情感的思索,从而获得身心的积极体验,实现体育舞蹈观赏的目的。

三、提高音乐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自身的特征与表现规律,是体育舞蹈音乐的灵魂。在体育舞蹈练习的过程中,音乐通过优美的旋律、明晰的节奏、不同的风格等,提升了体育舞蹈的节奏感。体育舞蹈音乐在激发情感方面,比其他的音乐有着更强的表现力,所以,在进行体育舞蹈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音乐来进行表现。体育舞蹈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表现力等,都会对体育舞蹈表演者和观众产生影响,所以要选取合适的音乐作为体育舞蹈的伴奏,以此来提升体育舞蹈的表现力。

1.音乐的选用要符合体育舞蹈的风格。

音乐对体育舞蹈的编创和设计有着指引的作用。所以,在进行音乐选择的时候,需要遵循体育舞蹈与音乐风格一致的原则。如果所选用的音乐与体育舞蹈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那么将会造成体育舞蹈表现力受到影响。例如一套以disco为主调的现代体育舞蹈,就需要选用一些热烈、奔放、直率的舞蹈音乐,更好地体现这一舞蹈的节奏。假如是技巧变化多样的伦巴舞蹈,则需要选用节奏特征分明、速度舒缓的舞蹈音乐。此外由于每个舞蹈者的身体特征、舞蹈表现力的把握、音乐领悟能力的差异,所以在进行体育舞蹈音乐选择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舞蹈者的特长。

在进行体育舞蹈音乐选择的时候,一般使用两种方法:首先是进行音乐的选择,在进行体育舞蹈动作设计之前,通过选用适合个人特征的音乐,按照体育舞蹈的动作节奏、舞蹈风格等因素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内容设计。其次,后配音乐的方法,即在整套体育舞蹈动作创编完成以后,再按照整套体育舞蹈动作的特征进行音乐的剪辑和加工,提升体育舞蹈和音乐的融合度。

2.按照体育舞蹈舞种的动作节奏选配音乐。

体育舞蹈音乐的节奏是借助节拍来实现的,不同的体育舞蹈需要选用不同节拍的音乐,这样才能够实现舞蹈与音乐的统一。因为体育舞蹈的种类不同,舞蹈动作的节奏也就不一样,所以,需要按照体育舞蹈的动作节奏特征来进行相应旋律的音乐,实现音乐和舞蹈之间的有效结合,以更好地提升体育舞蹈的外在表现力。例如:华尔兹舞蹈需要选用3/4拍的中3步或慢3步的乐曲作为伴奏音乐;探戈舞需要选用2/4或4/4拍节奏的音乐作为伴奏音乐。

3.音乐的选用要突出体育舞蹈的亮点。

音乐和体育舞蹈动作两者之间,是互相表现与衬托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两者的共鸣。所以,要实现两者共鸣的特征,需要做好体育舞蹈与音乐的编排工作。一个好的体育舞蹈动作,要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需要具备独特的地方,也就是要具备亮点,这种亮点可能是优美的舞蹈动作,可能是高难度的舞蹈表现,也可能是舞蹈音乐的选用。因此,为了突出舞蹈表现的亮点,需要在音乐选用的时候,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上进行全面的把握。体育舞蹈、音乐虽然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的把握,在舞蹈乐曲和舞蹈创造的过程中,要以突显体育舞蹈的主体为原则,兼顾体育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实现音乐对体育舞蹈情感表达的作用,提升体育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舞蹈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音乐一方面成为表现舞蹈节奏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通过音乐的使用,为体育舞蹈内在美的表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体育舞蹈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音乐与体育舞蹈融合的研究,做好音乐风格与体育舞蹈类型的选用,掌握各种音乐舞曲的结构和节奏等特征,深入了解不同的乐器和节奏给体育舞蹈带来的不同变化。为更好地发挥音乐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做出针对性的选择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音乐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作用,实现体育舞蹈表演的丰富性和美学特征。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三

体育舞蹈既包含体育的要素,同时又融合了舞蹈的特点。在快节奏的社会当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身体的健康。在全民健身的氛围和趋势当中,许多高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从目前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到体育舞蹈发展的背景和趋势,同时还需要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组合和技巧。通过同学之间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交流和社交能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其文化修养。因而在本文当中我便会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一)教学手段单一。体育舞蹈主要是来源于西方的一种形式,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中已经逐渐融合了好多代人实践和智慧的经验。在如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当中,体育舞蹈已经从自娱性转向了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的一种竞技性舞蹈。可以说在这个变化的过程当中通过其动作造型的多变以及情感的丰富,已经变成了一种较为新兴的体育项目。我国对于这种体育项目的引进时间比较晚,在高校教育当中的教学开展时间也比较少。正是由于这种滞后性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我国在体育舞蹈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其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从我校以及其他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高校对于体育舞蹈的教学更多是停留在了基础性的阶段当中,其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更是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这一项目,同时也不能促使其更好地普及。

(二)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是一种将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项目,因而其兼具这两种特征。体育舞蹈既包含着体育项目当中的运动性,同时还包含着舞蹈的艺术性。但是由于舞蹈本身就是广大民众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在其中所蕴含的感染力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但是由于这种体育项目是从国外引进的,同时国际标准舞又具有不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因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其所代表和呈现的舞蹈韵律、音乐风格和节拍也都不同。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单一化的动作教学并不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们把握体育舞蹈当中的内涵和精髓。从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较为系统和规范的理论课程,更多的只是通过训练课偶尔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之下并不利于对学生们进行音乐感知以及审美情趣这些元素教育的开展。

(三)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规范性是体育舞蹈这种体育项目当中的基础性特征,这种规范既表现在运动的脚法、方向以及反身动作方面,同时还体现在了引导和升降这些技术当中。而且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动作移动、升降、旋转以及摆动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步骤要求。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每支舞蹈都有着自己的节拍和音乐速度,具体到比赛当中更是需要选手动作和音乐进行密切配合才能够完成。但是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当中的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并不能真正与时俱进,因而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导致了教师们对于音乐和动作的规格以及动作风格方面的讲解不够全面和完善,同时由于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比较低,因而在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样就更不利于体育舞蹈教学的深入发展。

(一)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外来的体育项目,在高校当中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本身就影响着教学水平,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就需要充分掌握教学的内容,通过对于知识的融汇贯通以及独特风格的运用,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工作当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还需要不断钻研专业的体育舞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理论素质,同时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其教学效果。当然由于体育舞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在实践当中其形式和风格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教师们就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舞蹈项目的研究动态,这样不仅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学的发展。

(二)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体育舞蹈项目既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当中其内涵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舞蹈技术原理、历史文化以及音乐内审等要素进行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明确舞蹈动作所要表达出的艺术内涵,同时还能够促进音乐节奏、重心起伏以及动作达成一定的.协调性。况且理论本身就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因而通过对于体育舞蹈理论方面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对于舞蹈风格和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能够使教学更加具有方向性和指向性。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将理论和技术这两者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这样能够在技术当中渗入文化背景和理念。

(三)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知识的运用。体育舞蹈主要是以人体作为载体的,因而对于身体的训练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和训练的时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从局部动作逐渐扩展到全局动作。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安排的有序性和系统性,首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再由学生经过锻炼来提高熟练程度。而在进行运动训练学知识学习的时候还需要充分利用生理的内容,在明确了教学训练计划之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学生们所应该达到的身体指标。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既是欣赏者又是实践者,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有一定的考验,因而教师们就可以通过对于训练强度和负荷的合理安排来对体温和晨起心率进行测量。

三、小结。

本文是基于我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知识的了解展开的,在文章当中首先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和教学内容不够规范这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之后从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和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知识的运用这三个角度说明了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对策。然而宥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地阐释,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丽华.普通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崔伟芳,王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3]刘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现状研究[j].学校体育学,.

[4]臧卫国.对高校体育舞蹈科目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四

一、教学设计理念:

舞蹈,是一门综合的富于动感的艺术,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通过训练和表演,锻炼学生身体,发展身体素质质,提升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动作美感,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集体、守纪律的好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二、教学设计特色:

小学自主合作舞蹈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创编为主线,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初步具备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后,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为歌曲或音乐形象较鲜明的乐曲创编动作及队形。使学生在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闻乐而动,闻歌起舞,在“练中逐步感知音乐语言,在“乐”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动”中发展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性。通过热烈活跃、自主合作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运动得到充分协调均衡的发展,这部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肤觉运动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对舞蹈的兴趣,还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全面整体性地提升学生舞蹈艺术素质。

1.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

2.发展学生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3.能随音乐协调地做形体动作,知道其名称。

4.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竞争.合作的个性。

四、学情分析:

我所带领的舞蹈班是低年级,舞蹈基础一般,身体协调性及舞蹈表现力均差,所以,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以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只有学生先参与进来,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弱化动作知识点,强化舞蹈感觉,突出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练、想、跳为主,教师的示范、激发、启发、点拨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本我的学习体会和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体态、基本动作。

2、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开发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

3、通过舞种介绍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种类,依据学生情况归纳教学活动,感受舞蹈魅力,了解舞蹈发展,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4、通过舞蹈让眼睛会说话提升学生自信。

六、教学重点:

2.动作的协调性。

3.舞蹈的表现力。

七、教学难点:

1.舞蹈眼睛眼神流动与舞姿的协调。

2.对歌曲情绪的理解和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五

摘要: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民族舞蹈的创作。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能够有效提升所创作民族舞蹈的水平。对此,本文对民族舞蹈及其编舞技法进行概述,分析了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编舞技法的运用现状以及在运用时应当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民族舞蹈创作;编舞技法;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运用要点;

1、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经过观看演出,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民族舞蹈表演是各种文艺演出舞台上经常出现的演出形式,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舞蹈也应当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应当重视编舞技法的运用,以此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2、民族舞蹈和编舞技法概述。

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在各民族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构成的,不仅仅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还能够传达情感。编舞技法是指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所用运用技巧和方法,是舞蹈创作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根据舞蹈特质的不一样,能够分为多种,例如,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有重组法、重叠法以及拆分法等等。在进行编舞时,能够根据实际情景,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

民族舞蹈创作包括选材、处理和编舞三个环节,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要想创作出优质的作品,不仅仅仅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水平和专业的本事素质,还应当灵活合理的运用编舞技法。

3、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现状。

3.1民族舞蹈创作缺乏创新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注重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对于所观看的舞蹈表演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种情景,民族舞蹈的创作应当不断创新,但就实际情景来看,很多民族舞蹈表演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缺乏创新性。这与没有深入进行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关系,民族舞蹈理论是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基础,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对于编舞技法的运用也不够合理,导致民族舞蹈创作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3.2创作者文化内涵有待丰富。

民族舞蹈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民族舞蹈还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风貌以及特色等等。所以,要想创造出高水平高质量民族舞蹈作品,对于创作者的本事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现阶段,虽然一些创作者的本事和素质很高,但由于其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不能够根据民族文化的内涵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进行创作,只是单纯的表此刻舞蹈动作上,这很难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3.3编舞技法的运用较为单一。

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能够实现系统优化,从而到达部分大于整体之和的效果,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但当前由于创作者存在思维局限,在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时,仅仅运用一种编舞技法,这导致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显得较为单调,达不到良好的演出效果,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要点。

4.1将民族精神融入创作过程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其中包含着文化、风俗、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资料。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在进行创作之前,创作者应当对该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将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鲜明特色的素材,融入到舞蹈创作中,不仅仅仅只体现的表面的动作,更体此刻精神层次,从而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舞蹈作品。

4.2丰富创作者的文化内涵。

目前,存在多种编舞技法,是否能够将其合理运用于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与创作者的水平、本事和素质具有很大的关系,异常是创作者的文化内涵对编舞技法的合理运用具有很大影响。在此种情景下,应当不断丰富创作者的文化内涵,仅有如此,创作者才能够在深入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

4.3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编舞技法进行创作。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舞蹈的呈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仅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还与必须的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也需要结合各民族的实际情景,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实此刻舞蹈动作以及时光和空间方面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例如,对于不一样的动作应当配合相应的表情,以此来表达作品的情感。还例如,在不一样的时光和空间状态下,应当配合相应的舞蹈动作。

5、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做好民族舞蹈创作。对此,应当合理运用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精神,以此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3]高洁。浅谈现代舞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当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0):183.

[4]孟泽婧。浅议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6,36(7):176.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六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互相配合的运动。它通常被定义为跳舞时由一男一女搭配组成一对舞伴(或由几对舞伴组成一队)共同使用规定的技术步法和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不一样风格高水平的舞蹈表演。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以来在短短的15年时光里得到蓬勃发展,可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选手甚至整个亚洲选手的舞蹈技艺落后于欧美选手。为使体育舞蹈在我国茁壮成长,在国际赛事中派出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对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开展现状、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认真研究,使之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使我国体育舞蹈向世界最高水平迈进。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在于:(1)经过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调查,从我国运动员现状、教师队伍现状、裁判员队伍现状、管理组织机构现状、主要影响原因等情景的分析,了解我国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优势与不足。(2)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议、对策,为未来的研究供给有价值的参考。3)协助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搞好调查,为规范体育舞蹈的管理、预测体育舞蹈的未来发展趋势供给参考。

一、舞蹈艺术中气息控制本事。

所谓的舞蹈艺术中的气息就是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各个舞蹈动作的快慢及大小的控制与交替。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经过肢体表演来实现其内部蕴含的美术全而表达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合理的气息来进行全而的配合。

舞蹈演员具有优秀的气息控制本事,能够帮忙其将舞蹈语高有效的传递与舞蹈观众,能够实现对于舞蹈深层灵魂的挖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经过优秀的气息控制本事能够将舞蹈内部包含的肢体动作的链接与起下、肢体动作的运动频率等相关的看似简单的肢体肌肉活动成为一套完整的生命运动,最终到达使整个舞蹈艺术经过演员的表演而显现出其内部具有的生命活力。

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气息控制锻炼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对于每个舞蹈动作时光的长短和每个舞蹈动作衔接的快慢的控制,最终做到经过舞蹈中气息的控制到达,以舞蹈气息带动进行舞蹈的肢体,然后再有经过舞蹈的肢体带动整个舞蹈的韵律,这样的舞蹈表演形式整体才是一气呵成而不是机械生硬。

二、舞蹈艺术中肢体控制本事。

舞蹈艺术中肢体的控制本事主要包含两个方而,肢体肌肉的整体素质和肢体幅度的控制本事。所谓的肢体肌肉整体素质是指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实现舞蹈翻转及跳跃的舞蹈运动本事;肢体幅度的控制本事是指整个舞蹈身体的柔韧度及身体内部各个关节张开和闭合的幅度在整个身体的控制范围之内,舞蹈演员仅有将这两者做好,才能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实现较好的肢体本事的控制。

在进行舞蹈艺术中肢体控制本事的训练过程当中,舞蹈演员应当首先采用压腿及耗腰等一些较为严格的训练资料来实现对于自身身体潜能的最大挖掘。当该项到达相关的标准之后,舞蹈演员应在其基础之上,经过对肢体动作运行的力量和准确的路线的控制,最终到达经过肢体控制实现舞蹈艺术中美学的全而表达。

舞蹈演员在进行肢体力量的训练过程当中,应注意对于肢体力量分配的训练,合理的舞蹈演员力量的分配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舞蹈的整体美感和质感,因为舞蹈演员在进行相关舞蹈的表演过程当中往往需要经过不一样的力量分配最终实现对于不一样肢体语高的全而表达,最终能够到达不一样舞蹈内涵的充分表达。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idsfmediakit。

[2]idsfpresskit。

[6]周登篙《体育科研概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

[7]张澎《体一育舞蹈》。

[8]j傅中枢我国国际标准舞的发展历史。

[9]华明《国际标准舞必须从少儿抓起》。

[10]《中国体育年鉴》。

[11]dancesportmagazine2001s。

[12]((ijll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13]齐国鹰《体育统计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14]《舞蹈、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5]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新世纪庆典纪念2001年5月。

[16]中国国标舞创刊号2001年1(1)。

[17]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秩序册。

[18]第十一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秩序册。

[19]idsfnewsa2587。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七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研究步骤、方法:

(1)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研究工作进度。

(1)2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200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200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200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200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200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200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黄永军,凌红月《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3.《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杨萍,王美《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北京体育大学.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体育科技。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八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标识,我国教育界将体育舞蹈引入高校的时间不长,相应地造成了体育舞蹈教师的稀缺。我国对体育舞蹈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大学较少,大多数体育教师是凭借自身的兴趣爱好而自发地进行体育舞蹈训练。

(二)未得到应用的重视。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大学体育选修课,并没有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设备的投入上也就大大折扣。体育舞蹈需要练习形体基本功,最好是在室内进行,且场地要大,地面要光滑,以减小阻力,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场地内需要装有镜子和投影屏,学生在练习时可以对照镜子进行动作的自我纠正,快速地掌握体育舞蹈动作。而目前来说,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显然,体育舞蹈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三)科学理论研究匮乏。

体育舞蹈是一门涵盖了许多内容的综合性学科,而体育舞蹈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制约了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另外,高校体育舞蹈教材严重匮乏,有些高校甚至没有订购体育舞蹈类教材,其教学全部靠教师口授。适应于高校普及类体育舞蹈教材的匮乏是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体育舞蹈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既要使舞蹈动作和谐规范,又要具有表现力和观赏性。而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在大多数学校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选修该课程的学员年龄在18~24岁左右,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基本功训练,且身体协调性和柔软性较差,可塑性不强。因此,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目的,具有针对性地利用适当的方法教授合理的内容。

(一)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需要传授学生6个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包括时间、空间、姿态、力度、流畅性、节奏。而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参与其中的热情,不会因为教学内容枯燥而乏味,也不会因为教学内容难度大难以完成而自暴自弃。合理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展现体育舞蹈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基础功底给予充分考虑,在安排内容上适当加入基本功训练,比如柔韧性训练和形体训练等,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只有在体育舞蹈教学之出,对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完成以后较大难度的训练,并使体育舞蹈具有规范性和观赏性,学生在以后的舞蹈学习和舞蹈创造中才会少走弯路,顺利通向成功的殿堂。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基本步法和小套路的内容,让学生着重掌握基本动作,特别是6大元素动作,不要偏重于舞蹈动作的花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一些由基本动作元素所组成的小套路。最后让学生感受小套路中的动作与节奏的可变性和创新性,启发学生创造一些变形动作。整个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呈现循序渐进的趋势。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包含了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知识,而不应当认为体育舞蹈仅仅需要实践。实践始终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实践就不知道实践的目的与意义。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使得学生不仅会体育舞蹈,而且要懂得欣赏体育舞蹈运动,在达到美育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

(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舞蹈教育的模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宗旨,开展形式多样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体育舞蹈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一切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到知行合一。体育舞蹈基本理论讲解与舞蹈实践相结合,两点不可偏废,光有理论不行,就像无鱼之水,这样高校体育舞蹈就没有生机与活力;仅有实践也不行,就像无水之鱼,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也就得不到发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学生基础薄弱这个关键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从单一动作开始练习,然后才练习组合动作,切实做到循序渐进。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讲解—示范—练习—提示”有机地融为一体。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之前,可先利用电脑、投影等技术,在欣赏体育舞蹈之美的同时于头脑中形成对体育舞蹈的直观感受,产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浓厚兴趣。并且在练习过程中,也可利用摄影等技术将自己的练习内容保留下来,通过反复的观看与对比,找出自己在在上次练习中哪些做的不到位,有哪些错误之处,并且加以改进,使得自身的技能不断提高。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舞蹈课余活动或者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各种体育舞蹈课余活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热爱,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发的锻炼,达到终生锻炼的目的。

体育舞蹈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可以分为拉丁和摩登2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可分为5个小类,共10种舞步。体育舞蹈在国际上出现的时间较早,1984年开始传入中国,现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门,深受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喜爱。

(一)激发创新性思维。

体育舞蹈起源于民间,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运用肢体语言以及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独立特色的各类舞蹈动作。学生在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对舞蹈韵味的理解创造出具有创意的舞蹈造型,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助于引发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探索。

(二)塑造正确的审美观。

体育舞蹈是能够体现美的一种艺术,它能够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它所展示的美感能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还能够扩展智慧。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以其自身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舞蹈运动是自国外引进的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它结合了体育和舞蹈的优点,具有运动与艺术的双重性。“跳舞能消除过剩的脂肪,代之以健壮的肌肉组织,使软化和缺乏活力的肌肉重新变的`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因此体育舞蹈不仅能够展现舞蹈之美,同时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动力,当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变成自发锻炼的动力,体育舞蹈不仅能够丰富业余生活,更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四)培养社会交际能力。

在体育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舞伴之间、团体成员之间会有大量相互协作的机会,学生只有通过相互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保证舞蹈动作的规范协调。学生在舞蹈开放与优美融洽的环境氛围下,自我精神意识会得到彻底的放松,能够增强学生的沟通和交往的意识,对于自闭人群具有很好的自愈效果。体育舞蹈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思想,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因此,体育舞蹈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本文从大学生素质教育出发,结合自身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简要说明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继而深入分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意义。最后指出,各高校以及广大体育舞蹈工作者应当对体育舞蹈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重视。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自由地发展。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九

摘要: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现在的“国际标准交际舞”就是由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先整理而后规范的。

在20世纪30年代于中国传播和发展起来的就是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为了使体育舞蹈具有中国特色,加入中国元素为背景,可以使更多人理解和欣赏体育舞蹈。

本文将通过探究体育舞蹈融合了中国元素的过程,以及体育舞蹈如何被其影响而发展的,建立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中国元素;体育舞蹈;融合。

国际之间的互通往来不断深入,不同之间的文化也在融合和渗透的过程之中,体育舞蹈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独特的中国元素相结合感染着世界各国人民,两者的文化底蕴使得这种肢体语言在相互交融中得到体现。

一、中国元素融进体育舞蹈的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一个时代的情感。

但是体育舞蹈的动作和内涵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文化和时代的变迁而发展,不断增加新的舞蹈动作和内容。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

摘要: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艺术于一体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深受高职院校学生的喜爱。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然后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展开研究,以期能促进该体育项目在高职院校的推广与普及。

在当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气质,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个人体魄、强健身心。

而教师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当前最应考虑的问题。

将体育和艺术完美融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使青年人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1.2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很多时候疏于锻炼身体,导致体能下降。

体育舞蹈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人体构造,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下,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舒展身体的各个部位,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尤其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有规划的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对缓解大脑疲劳,促进身体机能代谢大有裨益。

1.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实验表明,经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学习者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方面有明显改善。

因为体育舞蹈具有观赏性和表演性,因此,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帮助内心怯懦者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心理障碍。

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1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让其充分满足社会的实用性需求,其中体育舞蹈的培养实质上不仅可以达到强健学生体魄,也让学生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进一步。

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区别。

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为主的目标来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课程安排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审美元素、新的舞蹈技艺、新的方法与理念。

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目标,对课程整改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课程安排的实用性,从而满足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要求。

在课程安排上,要处理好体育舞蹈教学全面与精华比例关系,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实用性的精华课程安排,避免一刀切的全面灌输,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学生参与热情高,同时实用性强的体育舞蹈教学。

2.2教学方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学技术的升级已经应用到各项课程中,而舞蹈教学的手段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

在艺术鉴赏等教材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懂得实习剧目,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欣赏和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影像展示设备运用,让学生们有机会赏析到全球的优秀舞蹈作品,同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

在课堂中进行小结时,还可以针对经典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让学生对其动作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名称、规格与要领的表达,同时对于动作容易发生的错误与纠正的办法进行自我分析。

这种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一定的教学深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同时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2.3加强教学实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艺术实践。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进行节目的自行编排,然后加入教师针对性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艺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进行校内的实践、观摩、学习等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提升教学的实习力度,将学生的舞蹈教学成果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操作锻炼。

同时也可以开展合作模式的运用,例如班级、小组、学校之间的展开合作,来加强舞蹈学习的提升和实用性。

当然合作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舞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选择。

2.4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

其中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有一定学生教学能力,能够有效的将教学课程更加生动的展现,懂得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了解与学生相处的模式。

定期还需要对教师的舞蹈能力做考核,不可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停止在老旧传统的内容中,应该积极吸纳新技艺、新理念,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控学生特点,能够领导学生开展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形式的舞蹈活动,开发教师与学生舞蹈技艺的结合,提升优质舞蹈学生的教学成果。

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具备更新的舞蹈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对于舞蹈老师的考评制度也应该日趋完善,不仅要定期考核,还要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努力发挥教师能力提升的能动性。

对于优秀教师经验应该充分的分享与讨论,加强之间教学经验的合作与学习。

这些都是有效激发学生热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专业的舞蹈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程度,和氛围的感染力更强,学习的兴趣将会更为高涨。

而相对而言,如果设备陈旧破败,环境粗糙,舞蹈学习的氛围感染力下降,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学的基础建设要完善。

3结束语。

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型课程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收和重视。

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其形体美和韵律感,也有利于学生养生终生锻炼的好习惯。

因此,进一步巩固体育舞蹈教学的成果,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长久的保证。

参考文献: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一

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一文中描绘了一场具有原始性质的澳洲的科罗波利舞。从那极富节奏和极度热狂、朴实粗犷的原始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机能的直接表演,看到了舞蹈的真面目。它不仅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也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1](p317)。原始人的所有其他艺术――音乐、诗歌、雕塑、绘画等――都在这简单而奇妙的舞蹈中获得了意义。于是,生命的实在丰富了,艺术的世界诞生了。

自从黑格尔将舞蹈看作是“不完备的艺术“以来,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哲学领域里,似乎只有苏珊・朗格、纳尔逊・古德曼把舞蹈与其他艺术相提并论。其实早在1938年,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舞蹈在所有艺术形式中的突出地位。他从表现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既然是表现情感,而任何情感都要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每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这里科林伍德同克罗齐一样,把艺术同语言视为一体。进而科林伍德又指出,“言语只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特点在于每个姿势都产生出一种特征性的声音,从而使它既能通过眼睛又能通过耳朵加以领会”[2](p250)。一切种类的语言都与身体姿势具有这种关系。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言语、手势语言等)都是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意义。一个使用这类语言的人,说起话来,就将使用他身体的各个部分。科林伍德认为,这种全身性的动作姿态语言是惟一“实际存在“的语言,而我们今天称之为言语及各类的语言只是它的一部分,都是一种特殊化了的身体动作姿势形式。这样,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艺术――舞蹈,就不仅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且也是一切艺术之母了。

科林伍德的结论并非产生于牵强附会的考古学演绎(虽然他本人也是一个考古学家),而是根植于眼前的事实。他从大量的生活和艺术的事实中,发现了语言和动作之间某种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但科林伍德只限于对其发现作现象的描述,而没有科学的论证。这也许就是他的舞蹈艺术理论一直未得到重视的因素之一。因为正如约翰・马丁所说:“对于许多人来说,将生活经验这样变成动作的同义词,或许是个完全陌生的`观点,因为动作是人们完全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它构成日常生活与思考的主要成分。”[3](p19)从这种被忽略的、在一般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实中发现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是天才必备的素质。科林伍德做到了这点。然而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体动作姿态为传达媒介的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本质联系。因为科林伍德既没有确定动作的实质以及它与语言的深层联系,也没有说明舞蹈的特质,而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表现的语言”。

[1][2][3][4]。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二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加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具体对策,即丰富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舞蹈素养,培养学生的舞蹈习惯。

摘要:教育部门将体育舞蹈课程增设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体育舞蹈项目在短时间内在普通高校普及,成为大学生热爱的体育活动的新形式。

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的设立首先增加了体育课的类型,其次使教学机制更加灵活,在教学范畴方面得到了拓展,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尤其在对大学生的气质方面、姿态方面以及形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当前,体育舞蹈课程在普通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随之而来的教学问题也趋于明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以级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笔者通过知网等相关网站查阅数10篇有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资料,了解该领域现有的部分最新进展以及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获得与本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

(2)专家访谈法。

本文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的5位体育舞蹈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

(3)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及意义设置问卷。

发放问卷合计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为98.3%。

其中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为100%。

(4)数理统计法。

笔者通过使用excel软件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作用,作为本研究的相关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1)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开设的现状。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由体育部舞操教研室开设并主要负责的公共体育舞蹈课程。

现在的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主要由学院体育系体育舞蹈教研室负责。

开设课程时间集中在学生的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每学期课程都是以俱乐部选修的课程形式进行分班上课,每班人数集中在56~62人。

通过调查发现,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大部分为年轻教师以及部分副教授,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2男,8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一级助教3人,研究生90人,本科生1人。

由此表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不是很健全。

经过专家访谈发现,因学生专业程度不同,所需高技术层次的教师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故申请兼职教师3人,副教授1人,助教2人。

(3)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基本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体育舞蹈开设课程时间集中在学生的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每学期课程都是以俱乐部选修的课程形式进行分班上课,每班人数集中在56~62人。

以俱乐部的形式上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二是体育舞蹈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教学大纲不具有科学依据;三是课程所设置的考核以及评价标准不系统。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师要满足学生对公共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师要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予以满足。

同时,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参与、组织、策划关于体育舞蹈的各种形式的比赛、演出等其他活动,这就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看,其专业教师力量不足。

普通高校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所使用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首要条件,其功能不单单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建设和育人功能等方面。

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仅满足了教学方面的需要,并不能在全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高校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因为受到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和认识能力不同的限制,很难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由于没有专家的客观评价,体育舞蹈教学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率的一种反馈方式。

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体系如果不准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就难以对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做出公平合理的反馈。

普通高校教师在职称、学历、科研方面倾斜很多,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没有表现出来,造成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失衡。

笔者通过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的访谈发现,大部分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侧重于科研、学历、职称方面,在技术方面投入较少。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严谨、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普通高校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同时对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尤其在对体育舞蹈专业男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要特别注重,以此解决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以及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体育舞蹈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一个特色专业。

但是作为体育必修课的选项课,学校需要适当调整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时间,不断增加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中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应该灵活开展,从而提升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影响力。

(3)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之间的合作及交流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目前,体育舞蹈正在我国快速普及。

每所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

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不同、信仰不同,加强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能促使高校的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等更加科学合理,能对教学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起到积极作用。

高校应该加强与各个地市的体育舞蹈协会、业余培训学校等机构的沟通,通过体育舞蹈的竞技比赛、节目表演、汇报演出等方式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提高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水平。

(4)建立教师、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总结性评价,形成性的评价。

在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时,高校要兼顾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职称、学历。

目前,各高校虽然拥有部分相关文件,但是由于其本身缺少相应管理方面的基础,评价结果可能会呈现出不理想的现象。

所以,高校要在评价过程中灵活运用有关教学评价方面政策,积极稳妥地优化发展体育舞蹈课程建设。

高校学生的评价体系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整个评价体系对结果比较注重、对过程要求较低。

针对以上现象,高校要不断增加评价体系的内容,将专业技术水平、课堂考勤、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相关方面的理论考核、课外作业的完成、学生内部的评价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良好的综合。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三

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一文中描绘了一场具有原始性质的澳洲的科罗波利舞。从那极富节奏和极度热狂、朴实粗犷的原始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机能的直接表演,看到了舞蹈的真面目。它不仅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也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1](p317)。原始人的所有其他艺术――音乐、诗歌、雕塑、绘画等――都在这简单而奇妙的舞蹈中获得了意义。于是,生命的实在丰富了,艺术的世界诞生了。

自从黑格尔将舞蹈看作是“不完备的艺术”以来,在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哲学领域里,似乎只有苏珊・朗格、纳尔逊・古德曼把舞蹈与其他艺术相提并论。其实早在1938年,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舞蹈在所有艺术形式中的突出地位。他从表现主义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既然是表现情感,而任何情感都要以语言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每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这里科林伍德同克罗齐一样,把艺术同语言视为一体。进而科林伍德又指出,“言语只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特点在于每个姿势都产生出一种特征性的声音,从而使它既能通过眼睛又能通过耳朵加以领会”[2](p250)。一切种类的语言都与身体姿势具有这种关系。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言语、手势语言等)都是起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在这种原始语言中,身体各部分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固定姿态,都具有发音器官的动作在口头语言中所具有的同样意义。一个使用这类语言的人,说起话来,就将使用他身体的各个部分。科林伍德认为,这种全身性的动作姿态语言是惟一“实际存在”的语言,而我们今天称之为言语及各类的语言只是它的一部分,都是一种特殊化了的身体动作姿势形式。这样,以身体活动为惟一前提的艺术――舞蹈,就不仅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且也是一切艺术之母了。

科林伍德的结论并非产生于牵强附会的考古学演绎(虽然他本人也是一个考古学家),而是根植于眼前的事实。他从大量的生活和艺术的事实中,发现了语言和动作之间某种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但科林伍德只限于对其发现作现象的描述,而没有科学的论证。这也许就是他的舞蹈艺术理论一直未得到重视的因素之一。因为正如约翰・马丁所说:“对于许多人来说,将生活经验这样变成动作的同义词,或许是个完全陌生的观点,因为动作是人们完全习以为常的东西了。人们很容易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它构成日常生活与思考的主要成分。”[3](p19)从这种被忽略的、在一般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事实中发现某种本质性的东西,这是天才必备的素质。科林伍德做到了这点。然而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人体动作姿态为传达媒介的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本质联系。因为科林伍德既没有确定动作的实质以及它与语言的深层联系,也没有说明舞蹈的特质,而只是简单地归结为“表现的语言”。

[1][2][3][4]。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德、智、体、美、劳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从辅助性专业课程逐渐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舞蹈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望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舞蹈训练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耐力和灵敏度,增强体质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理论课程建设,如何调整舞蹈教育模式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成为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我国高校舞蹈教育起步晚,未建立完整的艺术教育机制。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舞蹈教育,而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与之相比却晚了大约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在发展时间上的落后。另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舞蹈教育,其艺术教育机制都比较健全。我国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近些年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学生舞蹈艺术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但在近些年的教育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高校舞蹈专业在教学上只是中专课程的重复,没有体现出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进入高校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对自身素养的开拓和培养等。

1.2很多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来解决学校自身的设施投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高校舞蹈专业的生源也不例外。一些高校在对舞蹈专业招生考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降低了对其文化等课程的考试要求,更是抹去了与舞蹈专业相关的一些考试项目,甚至在少部分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简章中都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它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由于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的主要生源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受过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学生的身体条件较差(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度未曾开发等),给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1.3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舞蹈课程所占比例较少,而在舞蹈课程中所要教授的内容不仅包括舞蹈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经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过程和学生大量的练习和重复的训练。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高校舞蹈教育没有其他形式的延伸和补充,导致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功效,难以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做好与现代教育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4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得到全面的实施。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理论教育的部分很重要,但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只有把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目标。但是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导致很多高校只是把舞蹈实践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散在各个学期中,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磨炼和展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公开舞台表演中,怯场成为了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而不能把舞蹈很好地表演给广大观众,成为学校和学生最根本的问题。

二、对高校舞蹈教育提出的几点建议:

2.1努力建立健全舞蹈教育机制,健全的机制是改革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机制,才能有效地改革当前不利于舞蹈教育发展的制度。舞蹈艺术的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舞蹈主业素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力及其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舞蹈创作练习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

2.2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在高校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身体素质,教师要随机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重点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3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情景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营造相应的舞蹈专业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舞蹈素质。另外,作为高校舞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公开演出的机会,提高学生舞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舞蹈内容标准和艺术评价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舞蹈人。同时,我国舞蹈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走专业型与普及型舞蹈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使得舞蹈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五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教学实验项目,高中素质教育舞蹈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大部分学生并不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表达,他们在以往所受到教育中,身体参与更多是在体育课中完成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过用身体进行艺术表达的经历。男生尤其明显,很多人对舞蹈课表现出抗拒和紧张的情绪。其次,高中生心智渐趋成熟,有着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较为鲜明的个人态度,并且敢于为自己的所想据理力争。体现在舞蹈课的参与和学习过程中,即学生会站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舞蹈,文化层面、审美层面、学科层面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问题不限于舞蹈的范畴,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自20xx年以来一直从事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实践教学,深感该课程意义重大,也深知课程实施的各种挑战,故简要梳理近年来实践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舞蹈的载体是身体,身体涉及个人隐私。学生在运用个人身体参与舞蹈课时,需要尽快有效建立身体与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才能自由、放松地参与到课堂中。如果没有建立起身心的安全感,就会激发学生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反应。身体的隐私涉及运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运用身体做任何动作(特别是过去不曾做过的动作)、将自己的动作展示给自己以外的人等。无论是小学或是高中,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尊重其身体表达的意愿都非常重要。而且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捍卫”自己想法的能力,如不是出于其内心的认同,仅依靠教师的威严要求其配合课堂正常进行下去,难度较大,学生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因此,如何在上课的最初阶段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彼此的安全感,尤为重要。安全感一词是来自于心理学的词汇,那么找寻建立安全感的思考方向也应该从心理学的方法出发。在笔者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镜像”这一方法,通过镜像动作,来达到共情、支持、感到被支持、看到、感到被尊重地看到等作用,课程通常会进行集体镜像和两个人之间的镜像活动。集体镜像主要是由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跟随带领学生一起动作。带领学生的动作产生于自己愿意做和能够做出的基础上,也就是动作发生的本身是基于自己能力范围内且由自己选择。全班学生镜像他的动作,则是用身体看到带领学生,用身体感受带领学生的微妙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共情。这种模仿,不仅能锻炼模仿能力,最主要的是让带领学生感受到来自于全班的支持。这种支持为今后的课堂提供了可以随意展示的土壤,其隐喻的意义为“大家可以包容我的动作,虽谈不上欣赏,但至少允许我这样的动作存在”。两个人的镜像多数是应用于发展个人即兴能力阶段,通过两个人互相同步模仿彼此的动作,起到有人全程关注自己的动作和全程共情动作的作用,让自己带有情感的动作在一种期待与允许的情况下发生。当镜像体验完成后,学生再进行自己的动作表现和态度表达就会容易很多,能在一种“我愿意”的情况下进行表达。这就是在舞蹈课堂中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也是在最初阶段舞蹈教师搭建出这样的活动框架的必要性,这有助于每位学生尽快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建立起连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建立安全感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科学地进行尝试,并及时总结经验。

每位教师最初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好像在上下打量着自己,试图去考量眼前这位教师能教授什么内容。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评判,年级越高水准的要求越高。如果教师总是自顾自地展示自己作为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准,学生固然会打消对教师专业性的疑虑,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进而影响到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该如何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如果做较为极端的假设,素质教育舞蹈课中都是游戏或者是有意思的活动,那么即便教师拥有非常强的课堂控场能力,学生仍然会质疑,这是舞蹈课吗?眼前的这位教师专业能力足够强吗?当这样的质疑出现在学生心中时,很可能会在日后的某一节课堂中爆发出教师不期望看到的场景:学生并不信服教师。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教师会有意隐藏起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免特别舞蹈化的动作“吓”到学生,令他们产生那是遥不可及的身体呈现的错误意识。因此,有的教师会尽可能做一些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却没有及时树立权威,也没有树立起专业的典范,也就谈不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和自由,鼓励他们进行动作尝试。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学生多会将教师看成“自己人”,顾忌较少地进行肢体活动尝试。但是这也会产生负面的效应,即学生的动作质量没有进步,同时也容易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产生怀疑。其次,也存在另一种极端的例子,即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动作示范专业且“高精尖”,这样的结果多能收获学生的认同并会迎来掌声,但是这也容易造成只有班级里面的舞蹈特长生或者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愿意追随和学习,其他学生会从心底为自己与教师之间画出一道分界线:“我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样子,我们不可能是一类人”。曾经有一位男教师在一节艺术综合课的公开课中,为学生展示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其中一个环节,教师为在场的学生表演了一段傣族舞,随后请学生一起跟着模仿学习。笔者作为旁观者在台下发现,学生并无意愿进行模仿,部分学生甚至不愿意动一下,只有个别女学生(看起来像是有舞蹈基础的)跟着教师做动作。学生不愿意跟随学习,多半是因为学习动作太过专业,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加之略显夸张的表演,让学生无从欣赏,心存抵触。很多教师在展示和使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时经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似乎朝向哪一个方都会出错。笔者认为,相关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在往哪个方向倾斜,避免出现偏差。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塑造一个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教师角色,又要让学生认同自己,这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去摸索,不断试错,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教师在最初接触学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度隐藏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动作示范上更加生活化和非舞蹈化,以与学生构成较为平等的对话姿态。在随后一些有关即兴类、空间体验类、道具类的课程中,教师可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其目的并不在于炫耀自身的本领,也不为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是在教育思路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参考,帮助他们从更多维度进行尝试。教师做专业示范是为了引领学生沉浸于舞蹈,并不是自我标榜,更不是仅为了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每一次示范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知道舞台表演需要怎样的素养、什么是生命的律动,以及让学生知道透过身体应如何表现观念等。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应只存在于课时里,在课后也应具有足够的魅力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因此,对于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思考,不能止步于课堂里,还应该延伸至课堂外。教师可以选择某些课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兴趣、方法和小成果,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完善与创编。如何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深入钻研艺术、研究舞蹈,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对舞蹈真正感兴趣;二是学生通过课后对舞蹈的探索可以收获颇多;三是学生除了舞蹈能力有所提升外,一定伴随着其他层面的收获;四是有展示的平台,有观众见证成果。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分享一些经验。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艺术课,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进行课外的拓展,更遑论在上面倾注心血。首先,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不应引起学生的疲倦懈怠,而应引导和提升他们继续深入的意愿。其次,教师可以考虑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使最终形成的作品或成果是多门学科碰撞的结果,学生最终收获的也就不仅是舞蹈,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内校外的各种平台进行教学展示,比如艺术节、科技节、教育论坛、舞蹈比赛等。当学生知道他们会登台演出时,就会更有动力进行作品创作。当然,舞蹈课的课外拓展形式,不必局限于舞蹈作品,还可将成果的呈现方式多元化,如小型音乐剧、戏剧、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等其他门类艺术或者综合艺术,也可以是非舞台呈现的形式,如分析报告、论文、文艺评论、策划案等。其实,只要是学生源于舞蹈课而产生的成果,都是舞蹈教学非常可贵的进步。

当教师离开专业院校进入普教系统后,会发现对教师的评价维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一同培养学生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察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教学挑战。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师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仍应凭靠自己的教学魅力来“营销”舞蹈课程。因此,相关教师需要勤于总结、时刻思考,保持一颗一直在路上的前行之心。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六

摘要: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德、智、体、美、劳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从辅助性专业课程逐渐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舞蹈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望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舞蹈训练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耐力和灵敏度,增强体质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理论课程建设,如何调整舞蹈教育模式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成为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1我国高校舞蹈教育起步晚,未建立完整的艺术教育机制。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舞蹈教育,而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与之相比却晚了大约20年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在发展时间上的落后。另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舞蹈教育,其艺术教育机制都比较健全。我国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近些年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学生舞蹈艺术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但在近些年的教育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高校舞蹈专业在教学上只是中专课程的重复,没有体现出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进入高校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对自身素养的开拓和培养等。

1.2很多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来解决学校自身的设施投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高校舞蹈专业的生源也不例外。一些高校在对舞蹈专业招生考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降低了对其文化等课程的`考试要求,更是抹去了与舞蹈专业相关的一些考试项目,甚至在少部分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简章中都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它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由于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的主要生源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受过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学生的身体条件较差(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度未曾开发等),给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1.3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舞蹈课程所占比例较少,而在舞蹈课程中所要教授的内容不仅包括舞蹈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经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过程和学生大量的练习和重复的训练。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高校舞蹈教育没有其他形式的延伸和补充,导致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功效,难以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做好与现代教育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4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得到全面的实施。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理论教育的部分很重要,但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只有把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目标。但是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导致很多高校只是把舞蹈实践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散在各个学期中,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磨炼和展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公开舞台表演中,怯场成为了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而不能把舞蹈很好地表演给广大观众,成为学校和学生最根本的问题。

2.1努力建立健全舞蹈教育机制,健全的机制是改革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机制,才能有效地改革当前不利于舞蹈教育发展的制度。舞蹈艺术的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舞蹈主业素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力及其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舞蹈创作练习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

2.2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在高校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身体素质,教师要随机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重点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3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情景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营造相应的舞蹈专业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舞蹈素质。另外,作为高校舞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公开演出的机会,提高学生舞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舞蹈内容标准和艺术评价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舞蹈人。同时,我国舞蹈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走专业型与普及型舞蹈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使得舞蹈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版。

[3]、黄明珠著。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1月版。

[4]、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xx(4).

[5]、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xx(8).

[6]、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xx(13).

[7]、张姝。探析高师舞蹈教学策略[j].戏剧之家,20xx(3).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七

从近些年的教学来看,中职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舞蹈教学。学习舞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从目前教学来看,中职舞蹈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舞蹈创新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对中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中职舞蹈教学创新教育对策,为提升中职舞蹈教学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基础性课程,舞蹈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角度着手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舞蹈素养。中职院校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有效整合音乐、动作以及视频等等来体现舞蹈美,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以及鉴赏美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创新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中的艺术魅力。

1、学生舞蹈层次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由于招生方面的限制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很少接触到舞蹈学习,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并不擅长舞蹈,缺乏舞蹈基础,这就使得中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方面相对较大这就使得舞蹈教学很难有效开展。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舞蹈基础,那么能够快速接受中职舞蹈教学,但是面临比较复杂的动作,那么就很难掌握,使得中职舞蹈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些学生虽然有舞蹈学习基础,并且已经掌握了舞蹈基本要领,那么在舞蹈学习中处于优势地位,学习潜力非常大,由于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不平衡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距,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舞蹈学习积极性。

由于舞蹈学习属于比较耗费学生体力的内容,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受伤情况,这就使得学生舞蹈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抗拒性心理。由于一部分学生本身并没有任何舞蹈学习基础,如果长时期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不良情绪日趋严重。具备一定舞蹈学习基础学生,往往接收过专业方面的教育,较为优秀,对自己充满信心,实际感觉非常好,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优秀掌握舞蹈技能,但是怠慢、骄傲等情绪非常严重,使得中职院校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1、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院校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利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舞蹈学习状态。作为舞蹈教学出发点,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中职院校舞蹈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绪、音乐节奏以及精神等方卖弄的感受来培养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由于语言无法更加准确描述学生心理过程,使得学生个体体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生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审美视觉特点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动作姿势来展示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实际教学方式,构建出符合中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在舞蹈表演中,形体表现力以及形象性等直接的影响实际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面部表现,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提升实际表现能力。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着手,结合学生学习感受来营造更加愉快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

2、转变传统舞蹈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使得舞蹈教学很难给予学生自我发挥以及自我创新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职院校教师需要重视舞蹈教学理念创新,有效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空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体姿态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利用优美姿态以及展示性语言来培养学生身体美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有效把握创新教育,重视学生体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将创新教育融入中职舞蹈教学中,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营造更加轻松、更加自由心境,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律美,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促使学生体味到韵律美、形态美以及气色没,实现肉体与灵魂的结合,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而实现创新教学因素的筛选以及细化,进而确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中职院校需要确定总体教学目标。中职院校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特点来确定总体目标。例如,对于中职院校一年级,教师可以侧重基础知识以及舞蹈基础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继而创新舞蹈动作;对于中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舞蹈基础,那么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民族舞学习,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实现层次性教学,特别是需要对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舞蹈基础动作。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进行新舞蹈创编,进而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开展舞蹈教学,提升教学多样性,避免出现呆板以及重复性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实现音乐、舞蹈之间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作为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促使中职教育有效开展舞蹈教育,需要创新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创新舞蹈教学意识,转变传统教学拘泥性,创新舞蹈教学,在中职院校学生掌握基本功基础上来提升学生舞蹈创造能力,为舞蹈教育发展提供巨大发展动力。

中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创新教育,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来优化实际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总之,中职院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实现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八

摘要:采茶戏自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江南地区和岭南部分省份重要的汉族戏曲之一,当前以赣南采茶戏最为突出。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客家民俗文化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那么,从表演形式讲,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拥有一定共同点,如何将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结合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笔者从赣南采茶戏出发,分析其“三绝“、“矮子”、“单袖筒”和“扇子花”的艺术特征,并如何将采茶戏完美融合到体育舞蹈教学作深入浅出的探讨,仅作参考。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体育舞蹈;艺术特征;实践教学。

采茶戏自20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江南地区和岭南部分省份重要的汉族戏曲之一。采茶戏源自于清代中晚期,至今形式多样,且各地区特色分明。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特色的采茶戏,有文献专门记载其最早发迹于赣南九龙山产茶区。其表演艺术多与赣南一带客家人的生活习俗有关,反映的是当地客家人的精神追求。赣南采茶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江西客家人的劳作息息相关,由“采茶歌”结合民间舞蹈形成“采茶灯”,然后继续融合各种唱腔元素形成如今的采茶戏。而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现代体育项目之一。体育舞蹈是一种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竞赛项目,主要分为摩登舞项群和拉丁舞项群两种,具体又可细分为华尔兹、探戈、伦巴和斗牛舞等。不同类别的体育舞蹈风格自成一派,按不同舞种可自行编排成套动作。

1赣南采茶戏的特征。

1.1矮子步———源自生活。

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表演表现生与丑的一种技法,分为高桩、中桩和矮桩三种。矮子步表演的基本技巧是自始至终以双腿屈膝、抬头并直腰的形态展示,表演步法则分为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口、滑步和铲步等。另外,矮子步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河东与河西为区别的流派之分,两种表演流派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男子在矮子步表演方面要较之于女子更低,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表现男女舞台形象地位高低,女性形象要高于男性形象。矮子步表演因表演者展现一种滑稽的体态和浮夸的步伐,喜剧成分和娱乐性质极为明显,这也是对采茶戏注入鲜活魅力的一种做法,地域特色极为浓厚,也反映赣南客家人日常生活方式较为风趣。总结采茶戏矮子步的表演要诀为:“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峨眉月,下身轻飘飘,腰腹稳紧住,膝头定三桩。”另外,采茶戏表演丑角以矮桩形式展示最为常见,其表演要诀为:“蛤蟆腿、狗牯尾、三节腰、筲箕背,画眉跳架、贼手侧脚侧背,紧走紧跪,矮步相随。”总之,采茶戏矮子步的表演技法与客家人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息息相关,可谓来源于生活。矮子步的表演要求头要神、手要柔、腰要韵、步要轻,如此才能保证采茶戏的艺术美感。

1.2扇子花———变化多样。

扇子花也是赣南采茶戏表演的一种基本技法,要求表演动作要变化多样,扇法须讲究,且模拟的形态与诸多民族舞蹈的原理一致。扇子花要求指法独具特色,且拥有多种指法,并有“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的讲究。扇子花表演者须由右手执扇,并分为“单扇花”和“双扇花”两种。男女皆可表演“单扇花”,“双扇花”则主要以女性表演者居多。采茶戏扇子花表演主要包括三击扇风车扇、抛甩扇、平端扇、摇摆扇、风流扇和瞄路扇等多种形式,表演者按照不同情景演绎不同形式的扇花,即兴表演成分十足。先辈总结扇子花表演的要诀为:“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手腕见于烽,左甩袖筒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

1.3单袖筒———独具特色。

通常,传统采茶戏在其表演过程中,袖子的出现是成双成对的。赣南采茶戏则不同,采用单袖筒表演形式是独有特色。赣南采茶戏中单袖筒是生与丑的技巧形式,通过甩、扬、抓、遮、绕、抛、挥、摆、飘、圈、拖、缠和摇等刷袖筒动作表现不同艺术含义。同时,以刷袖筒劲道大小又可分为抓袖、背袖、搭袖、绕膝袖、绕肩袖和抖袖等形式。应用单袖筒并未有硬性规定,很多情况下仍需配合右手耍扇子的方式来丰富表演内容。有关耍单袖筒的技术要点先辈有过总结:“摆动象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可见,赣南采茶戏以单袖筒表演可充分体现其生动艺术和形象艺术特色,不管何种角色,赣南采茶戏的表演技术要点相对统一。

舞蹈以前的教学论文篇十九

把整个动作或成套动作从头至尾不分部分或段落完整的教授,叫完整教学法。它广泛运用于那些相对简单、易学的动作。实际上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动作才使用完整法教学,只要在动作技术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的时候,都可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因此,事先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已学过的单个动作或联合动作,掌握新动作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条件等。例如学习藏族舞蹈玄子里的长靠动作,学生首先要掌握下肢的屈伸韵律和手臂的动作,这些都是实施完整教学法的基础。

2、分解教学法。

按动作各时期的界限,把—个完整的动作沿横向拆开,分解为在时间上、部位上和方向上互相衔接的若干部分,然后结合起来掌握完整动作,这就是分解教学法。分解法主要用于较复杂的动作,其中包括联合动作。这些动作一般协调性要求较高,参与动作的部位较多,动作方向较为复杂。舞蹈中大部分动作是可以分拆开来控制的,这就为使用分解法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1)、按照动作部位运用分解法,一般先学下肢动作,然后学习上肢动作,最后上下肢配合成完整动作。如维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教师就应该先教受脚下的动作,等学生完全学会了脚下的步伐,再学习手臂的动作。当脚底下动作掌握牢固的时候,配上手臂动作就比较容易了。

(2)、按照动作时间进行分解教学就是进行动作速度的分解,一拍完成的动作用两拍来完成,而且在动作的每一个过程,都可停住,并进行讲解或纠正。如藏族舞蹈中的第一基本步,正常的速度是一拍完成一面,在分解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加仔细的了解动作运行的线路,教师就可以一拍一步,用四拍来完成。等基本掌握后,再校正确的速度。

(3)、按动作方向进行分解教学,适用于那些协调性较高动作的教学。这些动作主要表现在动作方向的不对称性,分解教学时.先学一个方向的动作,再学习另一个方向自动作,然后将两个方向动作同步完成。如胶州秧歌中的八字绕扇,先学习一个手由前向后的环绕动作,再学另一个手由后向前的环绕动作,最后两手同时完成不同方向的环绕形成最终的完整动作。

完整法和分解法各有利弊,究竟哪种教法更好?教学实践证明了废弃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种教法都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尽可能更好的了解每一种教法在什么情况下最适用。

(二)组合动作教学。

学习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时,不可能把所有的动作一口气教完,因此,必须运用分段教学的教学法。一般具有一下几种方法:

1、逐渐分散法,就是每学习一段后及时附加到前面一部分内容中,把已经掌握的各部分动作及时合并起来,最后达到完全联合成组合的目的。这种方法在分段教学的基础上保持了局部完整的概念和动作连接的完整性。

2、反复分解法,就是用“滚雪球”的方法,逐渐增加动作内容,并且每一次都要从第一个动作进行重复,直到成套动作学完为止。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教受的过程和时间会延长,但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动作记忆,并会对组合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3、汇总分解法,把组合练习中的所有动作拆分成单一动作。分开来一个一个教给学生,最后再进行汇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舞蹈组合。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短的组合练习,如果组合太长,学生很难立刻从整体对其有一个整体性把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0913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