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之间功能互补,紧密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下是一些受到专家认可和推荐的高质量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查阅。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一
舒婷,女,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作家协会一级文学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8年发表处女作《致橡树》。随后创作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出版过多部诗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
1985年和1986年,在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分别发起的“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名青年诗人”的读者投票选举中,曾两度入选,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名青年诗人之一。又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舒婷以后越来越专注于散文创作。
舒婷散文创作有新意义的,可能是1987年发表的《神启》等篇。她走出了回忆,也离开了对固定生活场景和人事的描述,也不再作激动人心的呼唤和控诉。她只收一些零散的'、平淡的生活细节、印象,黏结起来,在广阔的人生背景上,实现作者的凝神冥思。这是咀嚼人生之后的凝思,看似平淡却蕴藏深度。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二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
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
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n):打呼啃的声音。
索嘘(xtxo):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u):用手来回擦或搓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
相望着,都不说话。
&n。
[4][5]。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三
一、写家庭生活的文章不少,但像这样从五岁的儿子的视角写一家人的作品非常罕见。这样的表现角度独特新颖。
这篇文章从五岁儿子的视角写了妈妈。写妈妈怀孕时反应重,爱看惊险小说,爱同小朋友玩,喜欢小孩等等。因为是写五岁儿子眼中的妈妈,就显得情趣横生;遣词造句也可以“童言无忌”,往往使人读了忍俊不禁。如果以作者为第一人称“我”,那么是作者自己写自己,这就显得一般化了。童心没有了,童趣也荡然无存。《伯子/论文》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姜白石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舒婷知难而上,选择五岁儿子这个独特的角度,这是生活暗示给她的一种独特发现,也是表现生活的一种艺术创造。
二、在取材上,这篇文章把一些零散的、平淡的生活细节黏合起来,放在广阔的人生背景上,表现作者的凝思,看似平淡却蕴藏深度。例如,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准孩子说妈妈在厦门灯泡厂工作,不准孩子说是“诗人舒婷的儿子”;只让孩子“学玩”,支持孩子画画、剪纸,不要孩子“成为神童什么的”。又如,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写一家三口人午睡,写一家人一起谈话,写一家人为孩子取名,都写出这个家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写出了一个典型的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家庭。
三、语言机敏、俏皮、风趣。例如,第二段中,“姨姨……大喊”,“爸爸颓然应声”,“姨姨气急”,“父亲老是摇头”,都写得十分形象、风趣。又如,第三段中,“奶奶……以一票否决”,“于是皆大欢喜”;第四段中,“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爸爸妈妈一听面面相觑”,“我兴冲冲向妈妈报告”,“妈妈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厂?’咦,她自己倒忘了”,也都俏皮、风趣,表现出了人物的音容笑貌。
《我儿子一家》课文说明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四
一、写家庭生活的文章不少,但像这样从五岁的儿子的视角写一家人的作品非常罕见。这样的表现角度独特新颖。
这篇文章从五岁儿子的视角写了妈妈。写妈妈怀孕时反应重,爱看惊险小说,爱同小朋友玩,喜欢小孩等等。因为是写五岁儿子眼中的妈妈,就显得情趣横生;遣词造句也可以“童言无忌”,往往使人读了忍俊不禁。如果以作者为第一人称“我”,那么是作者自己写自己,这就显得一般化了。童心没有了,童趣也荡然无存。《伯子论文》说:“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姜白石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舒婷知难而上,选择五岁儿子这个独特的角度,这是生活暗示给她的`一种独特发现,也是表现生活的一种艺术创造。
二、在取材上,这篇文章把一些零散的、平淡的生活细节黏合起来,放在广阔的人生背景上,表现作者的凝思,看似平淡却蕴藏深度。例如,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准孩子说妈妈在厦门灯泡厂工作,不准孩子说是“诗人舒婷的儿子”;只让孩子“学玩”,支持孩子画画、剪纸,不要孩子“成为神童什么的”。又如,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写一家三口人午睡,写一家人一起谈话,写一家人为孩子取名,都写出这个家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写出了一个典型的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家庭。
三、语言机敏、俏皮、风趣。例如,第二段中,“姨姨……大喊”,“爸爸颓然应声”,“姨姨气急”,“父亲老是摇头”,都写得十分形象、风趣。又如,第三段中,“奶奶……以一票否决”,“于是皆大欢喜”;第四段中,“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爸爸妈妈一听面面相觑”,“我兴冲冲向妈妈报告”,“妈妈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厂?’咦,她自己倒忘了”,也都俏皮、风趣,表现出了人物的音容笑貌。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五
这道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精彩之处。
略。
略。
三本文以儿子的口吻叙事,又杂糅一些“成人话语”,使语言活泼、幽默,充满情趣。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情味,回答问题。
这道练习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情味。
(明明只是说一件小事,为什么要说“发布新闻”?)。
这是大词小用,有一种幽默感。
2.妈妈不服气,说她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诗”。我说妈妈错了,是守株待兔。
(妈妈是不是错了?为什么?)。
妈妈不错,是妈妈使用语言上的创新,话说得幽默。孩子不理解,误以为妈妈错了。但也说明孩子知识面广,五岁就知道“守株待兔”。
3.但是,我下了决心,干脆不讨老婆算了。妈妈摸摸我的脸说,可是我要孙子呀。
(这段文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说明儿子不愿意离开父母,极爱父母,为不离开父母“干脆不讨老婆算了”。但母亲自然不愿儿子一辈子独身,不愿影响儿子幸福,所以说“要孙子”。五岁的孩子说“不讨老婆”,对五岁的孩子说“要孙子”,都显得好笑,充满生活的情趣。
教学建议。
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充满孩子的童趣。可以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意。
二、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叙述角度新颖,以一个五岁的孩子的口吻来叙述自己一家:自己、妈妈、爸爸、奶奶,还提到爷爷。可以引导学生列一张人物表,把每个人语言、行动、心理等,概括地写在表上。如练习中所要求的,让学生做改换人称的书面练习,以体会角度新颖的好处。
三、这篇课文的又一特点是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语言所蕴含的情意。课文所描写的是当代中国某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和谐、民主、生趣盎然的生活,用这样的语言表现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六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3.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七
1、认识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件。
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1、谈话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
1、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如果这些词语小朋友们会认了,说明你们识字真的很了不起。(课件出示有拼音的词语:嗓子 拎着 水桶 晃荡 沉甸甸) 当生读到“拎着”时,师:能做个动作吗?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甸字单独念四声,甸,但如果是两个叠在一起,就念一声。沉甸甸。
三、精读课文
1、咱们班的孩子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响亮,准确,相信你们把课文也读得一样准确,流利。不过请你边读边勾画出妈妈表杨儿子的话。找出来了就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2、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读出来。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我请一个孩子来读读,(请到以后说:请大家听听,看他把自己当作了妈妈没有?)生读。
看着自己多才多艺的儿子,妈妈心里会怎么想?(骄傲自豪)
妈妈们,能读得更得意和自豪点吗?指名读,生读,
有谁敢向这位妈妈挑战读?指名挑战。
此时敢向现在的两位朗读高手中的哪位挑战?指名挑战读。
4、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谁愿来读呢?指名读。
大家听听这位妈妈读出了自己的得意和自豪吗?
生评价。
你能帮他改善一下吗?
你说得这么好,能自己范读给大家听听吗?
5、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全班学生自由练读。
6、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7、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8、这个孩子没什么特别,你们自由地读读吧。
9、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预设:平和的,伤心的,难过的,)你的朗读能表现出这个妈妈平 和的心态吗?生读。
10、看,这就是三个妈妈的三个儿,你们认识了吗?生答。可课文中的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出示老爷爷的话(“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齐读。听出来了,你们把问号和一个儿子读得特别好,再让我听一次。
11、边板书“一个儿子”,边说:我真不明白,明明是三个儿子啊!为什么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请你们读课文7至11自然段找找答案。有些孩子真会学习,一边读书,一边用笔勾勾画画的。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八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讨论法、朗读法。
生字卡片、课件。
两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
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9个生字。
体会课文中三个儿子的特点。
“像、痛”的书写。
板书用贴图、写字本。
一、精读课文。
1、学习第1~6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2、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3、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二、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赞,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儿子们。
一个翻跟头。
儿子们。
一个唱歌。
一个提水。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九
1、让学生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让学生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讨论法、朗读法。
生字卡片、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真正的孩子。
2、认识10个生字。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的爱》,了解到了妈妈对我们浓浓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儿子们》。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
学生: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
〈1〉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提一提建议,说说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2〉全班小朋友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其他同学评一评。
重点引导学生评两个比喻句,请同学们谈谈比喻句的概念,并且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齐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
4、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全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内容:1、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井水、歇着、灵巧、黄莺、嗓子、有啥、很痛、沉甸甸、)。
2、生生合作,一起学习生字,讨论记字方法。
3、汇报小组学习成果。
(教认生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3、《三个儿子》。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认识到作为孩子应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识记记形,规范生字书写;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词语课件、句子课件、图片、水桶。
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师生谈话
2、揭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读通课文
1、出示词语课件,齐读、指名读
2、开火车读词语
3、分组分段读通课文
4、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语言,自读自悟
1、课件出示老爷爷的话
2、找出妈妈的话(品读)
3、找出三个儿子的表现(品读)
4、谈话讨论:你最欣赏哪个儿子?
5、挖掘老爷爷说的话(品读)
6、课堂小练笔
(四)再现课文情境,弹性表演(为第二课时铺垫)
(五)课外延伸,诵读《三字经》
(一)巩固识字
1、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2、口头组词
(二)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分角色表演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合作表演
(三)写字
1、出示会写卡片,观察结构
2、指导书写,学生仿写
3、开花组词
(四)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积累运用
1、读后说练习
2、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3、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说。
(五)总结实践
实践活动:从现在做起,时刻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多为长辈做事,把自己的感受写进日记里,让爱心日记伴你成长。
九、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板书
第二课时板书
23、三个儿子
23、三个儿子
写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拎桶停聪甸
胳膊晃荡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在课中,让学生联系实际:假如那是你的妈妈,提着那么重的水,你会怎样说?怎么做?并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情境表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个性化。爱探索、喜尝试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于是,我设计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一环节,让学生时而扮演妈妈,时而扮演老爷爷,帮助孩子尝试各种角色的模拟。在角色的完成中,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地走入了课文的意境中,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对课文产生更深的理解。
3、阅读教学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因此,我设计升华主题这一环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最欣赏哪个孩子?和老爷爷的看法相同吗?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思维的火花,并插入小练笔,以诵读《三字经》结束课程,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愿,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3、三个儿子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另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十一
1.会认6个二类字,会写9个一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人物语气。
3.理解老爷爷的话,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掌握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把握不同人物的语气,从课文中学到“孝敬父母”。
二课时
ppt
讲授法,谈话法,情景法。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打开课本。板书三个儿子,看到题目,你能提出什么疑问?(把三用其它颜色的粉笔写出来)
2.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
3.同学们都各有各的设想,请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那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吧。
(一)朗读完,以闯关形式学习新知。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a第一关我会认,同学两个人互相认读,全班一起读,再请请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实时表扬同学)b强调“嗓”和“拎”的读音以及注意嗓的形近字区分,拎的动作和写法要点。
b我能读,词语环节。拓展学生对相似词组的积累。在此环节讲解膊,聪和荡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说出写字要点,并以有趣的方法讲解聪,师板演后,学生在下面写师实时指导)全班再读,开火车读。
c我会填,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自己的妈妈夸奖自己的事实,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
4.用关联词既···又···造句。
1.提出疑问,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
2.a.文中是如何说明水桶重的?怎样读?并且表演出来。
b.妈妈此时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妈妈的儿子该怎样做?
3. 文中三个儿子是怎样做的?你想对第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对第一第二个儿子说什么?
4. 所以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二年级下册23课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其反思···实习生宫喜迎 关心
体贴 真正的儿子
孝顺
优点:因为是给低段孩子上课所以以游戏闯关的模式进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提前预设了学生的回答,所以不会显得很无措。在学生写字和朗读环节,进行了个别针对性指导,成效不错。
不足:课堂上表现的自我感觉略有拘束,还需要锻炼自己而的勇气。由于紧张语言有时不太精炼,尤其是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引导。最后,课堂容量一定要把控好。这些都需要自己的继续努力。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十二
1. 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三个儿子》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齐读)
二、理解课文
过渡: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三个儿子》。
1. 学习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边打水时,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做记号。(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问:a. 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
b. 谁也比不过他这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怎么样的?
c. 既聪明又有力气,瞧,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请你也用既又"说句话吧。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问:a. 这个儿子有什么特长?
b. 好听极了说明了什么?
(1)指导朗读两位妈妈的话。
(2)指导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2. 学习课文第七到十一自然段
过渡: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指名表演读。
(3)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
当三个儿子看到他们的妈妈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时,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3)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4)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句话。
3. 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投影出示:妈妈: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教师示范读
(2)分四人小组讨论: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指名回答(因为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妈妈的话。
三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评。
四、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五、实践活动: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只看见一个儿子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十三
1、让同学掌握课文里的生字,注意“痛、像”的写法。
2、让同学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爱妈妈的小朋友是心疼妈妈,尽自身的力量协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让同学理解问什么老爷爷说我好象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讨论法、朗读法。
引导同学进入情景当中来学习。
两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的家长夸过你们吗?今天我带大家认识几个新朋友,看哪一位小朋友值得我们夸一夸。
二、学习认读生字。
1、让同学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让同学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能记住这些生字。
4、同学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评。
三、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让同学说说自身认识哪个字在哪里见过。
3、开展组词竞赛活动。
4、分析字形,指导同学书写生字。
四、初读课文。
1、让同学自身试着读课文。
2、说说你通过初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请大家找自身不懂的问题。
一、精读课文。
1、让同学个别读课文。
2、其它同学评价。
3、教师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妈妈夸小朋友时骄傲的神气,还有文中几处问话的地方。
4、再让同学读课文,教师评价。
二、提出自身不懂的地方。
说说通过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解决问题。
1、让同学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三个儿子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和唱歌也许是扮演给妈妈,也许是为了得到妈妈的称誉,提桶水却是出于对妈妈的关心,体谅妈妈和协助妈妈的爱心。
四、扩展活动。
请大家说说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和体谅妈妈的。
我儿子一家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
《儿子们》是一个故事,故事的前半部分写妈妈们垮孩子,后半部分写妈妈们的孩子的表现。整个故事的内容简单明了,学生读起来容易理解,其中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愿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
教材安排了认字9个:歇、巧、莺、嗓、痛、累、沉、甸、喏。写字8个:
巧、呢、提、桶、痛、累、像、吧。
课后有个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到一个儿子?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1、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最好与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务必给自己的孩子表现爱心的机会。
2、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特别通过后半部分理解三个儿子的表现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与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得到妈妈的称赞;帮妈妈提水桶却是出于关心妈妈、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所以从母子情的角度看,只有第三个儿子才称得上真正的好儿子。
3、在处理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要引导学生不要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另外两个,着重引导学生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4、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反复朗读有关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提()像()累()。
是()象()田()。
二、选字填空。
1、像象。
我怎么好()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我很喜欢大()。
喏,看见了()!
有啥可说的()?
三、照样子写句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向黄莺一样,真好听!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教案:
教学准备:
字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估计学生会有下面的想法“。
1、帮妈妈做饭。
2、帮妈妈打扫卫生。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试着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最好把文中的生词画下来,多读几遍。
2、把生词读给读给同桌听一听,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中交流。
3、请几名同学当小老师,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方法由小老师自己选。也可以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
例如:“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读“啥”
“提”提东西用手,所以用“扌”。
“痛”“桶”对比记忆。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件放插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见一个儿子帮妈妈提着水桶往家里走,有一个儿子在唱歌,还有一个儿子在翻跟头。
2、在课文里有三段话是写三个儿子的表现的,找一找,并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读,生生互评。
4、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用“像”说话。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旋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感情朗读有关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重点体会第三个儿子爱妈妈的情感。
5、提到自己的儿子,妈妈们会说些什么呢?再读课文读读有关句子,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妈妈说的话,理解前两位妈妈那种骄傲自豪的语气,并有感情地读出来。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她的孩子不好呢?还是她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7、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孩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只有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才是妈妈最喜欢的好孩子。
(课件播放歌《好妈妈》)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好妈妈》。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表演课本剧。
小组内表演推荐全班表演随机评价。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五、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在田格中的位置。
2、师重点指导“痛”“桶”“累”“像”。
3、学生自主书写。
4、小组评价、反馈。
六、拓展作业,表达情感。
请做一件事情,表达自己对妈妈深深的爱。
附板书设计:
翻着跟头真好看。
接过水桶提走了。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一桶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自己的,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热爱之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在小组几何学习生字,然后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老师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4、教师检查生字的认读。
5、同学们已经和字宝宝交上了朋友,把这些字宝宝放到课文中去,再读课文,一定会读更通顺、流利。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表达。
1、出示图画,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三个妈妈、三个儿子)。
3、指导朗读,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你的?
4、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往家走,这三个儿子有什么表现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同学们读的真有感情,谁能像这样说一说?(用上“像”说话)。
6、老爷爷为什么说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学生充分说明理由。
师小结:好孩子,不光是让妈妈高兴,更重要的是在妈妈遇到困难的能尽的能力去帮她,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最懂事的孩子。
7、读了这个故事,你今后会怎么做?
8、妈妈爱我们,我们更妈妈,让我们一齐来唱唱《好妈妈》吧。播放歌曲《好妈妈》。
四、联系国实际,拓展延伸。
同学们都是展懂事的孩子今天回家后想为妈妈做件什么事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交流这些字怎样写好看。
3、自己书写,同桌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39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