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香片读后感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6:49:07
莲花香片读后感大全(19篇)
时间:2023-11-26 16:49:07     小编:笔砚

读后感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感悟和思考,还可以引发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那么,如何写一篇具有较高水准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应该仔细阅读完整本书,全面了解其情节和主题。其次,我们需要及时记录下我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可以通过摘抄、书写读书笔记或者进行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我们整理和总结。另外,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背景和人生经验,对于书中的主题和故事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最后,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对于书中人物的评价、对于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于故事情节的感受,尽可能突出个人观点和独特见解。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相信我们能够写出一篇具有独特个性的读后感。在这里分享一些读者写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启发您的写作灵感。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一

花了三个晚上睡前安静的时光读完《莲花》,它或多或少勾起了我年少时孤独而空洞的情绪,如果没看过她之前的`书,或者没有进入社会这几年世俗的经历,我会觉得这本书足以感染并吞噬我,毕竟我们是都经历过韩寒、安妮宝贝、郭敬明那个忧伤的文学时代,所以,理所当然比现在年轻一代的读者对这类作品抱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作为作家,尤其是知名作家,安妮宝贝的地位跟那些写什么霸道总裁、校花校草灰姑娘的网文写手是不同的。

总之,《莲花》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目的,那就是作者性格上过于“敝帚自珍”了。也许是因为归于俗世,也许是到了瓶颈,安妮宝贝已经无法从有限的人生经历里挖掘更新的素材了。这是很多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并非贬低她的写作水平和技巧。

但是有些作者,他会甘心于一生只成就一本书。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二

点着台灯看完了《莲花》的最后几页。这一天我感觉分不清现实和自我了。也许墨脱真的是莲的隐池,超凡脱俗,不容许有一丝尘土,连带读者的思绪也是那样纯净,仿佛在天际一般。

我不明白也无法想象灵魂和肉体的不同步,也许我可以设想一下,这就如同你追寻的富裕物质生活和你的物质储备不同步是一样的。善生灵魂对某些东西的缺失和之后他对情感的麻木都源于他的童年。在别人眼里他是快乐的成功的,可他从未得到过内心的快乐,也许他的心灵已经没有渴望了。内河,倒是一个执着的女子,不想说是固执,因为执着是褒义。

也许她是快乐的,也许她是在漂泊中寻找归宿,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只是不断的前行。我没有她的勇气和毅力,只不过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一样,谁也不确定自己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只是在不断的行进过程中过着这一生。兴许晚年回首,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是这样走完的。也许这人生再来一次,我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路线,可是生命是公平的',我们没办法按照自己的路线前进只能不断前行,过程中想想前面的路,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最后我承认看完这本书后,我有点飘飘然,分不清自我了。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三

安妮的《莲花》上市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媒体对这个出入一直低调的女人似乎格外好奇,让人好奇的不仅是她的书本本都能上畅销排行榜,还有她行事独立的'坚韧内心。《莲花》的书评,在各种刊物上出现,而我却始终不敢拿起笔来为她写些什么,对于一个我视为朋友的作家,还是灵魂相同的倾诉者,都因为被《莲花》这本书自身所散发的巨大的隐喻所喝退,我始终嗅到静谧的气息和不为世人所接受的事实。

姑且抛开我的一切敬畏的念头,不得不承认,阅读的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旅程。一段陡峭的山路诱发的心跳加剧,一条湍急水流带来的彻骨清凉,深陷湿地的双脚有不知落脚点的恐慌,肆无忌惮的蚂蟥恶疮,还有雨季里随时坍塌的山体,让每个闭合双眼的瞬间都在祈祷下一秒的生存。穿插在娓娓夹叙的故事情节中,人物与旅行本身似乎可以看作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却又因为对旅行意义的不断探寻,对自身及周围复杂事物的不断思考而相交相融。仿佛启程的一刻,注定的不仅仅是所要抵达的目的地,还有我们注定改变的生命态度。一次旅行可以给人带来多大的改变,我想,旅行的意义不是经历冒险丰腴阅历,不是游览美景大涨谈资,更不是带回各种纪念品联络感情,《莲花》把旅行定位于个人的内心自省,是我们跳出熟悉的圈子重新审视自己,并且获得新知。

然而,当我们面对自然,却不会因为自身渺小而畏惧,只是目的单纯,不假思索,把意志作为前行的唯一动力,目的地的风景或是寄托,在抵达的一瞬,幻化成心中的答案: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不是因其有比动物更高级的大脑,而是那种面对绝境,期待重生,崩发出的精悍的毅力和行动力。

我们太需要勇气反驳生活强加的所谓“安全路线”,这种路线的指引,使得我们生活在越来越安全的环境中,却又越来越迷惑的世界里。

忘记生命本原的世间行走,注定是徒劳。安妮在这本书中依旧的低调,没有挑战世俗的看法,只是明镜在心,对于生命和心灵范畴的扩大认知,只适合那些灵魂相通的人来分享;而对于那些观念里还是认为安妮的文字是华丽的不知所云的,血腥的惨烈的朋友们,有的只是静默。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四

有人说:“只有张爱珍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有人说:“她要的就是没有一朵花,没有一瓣眼泪送她退场,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

张爱玲出身贵族,才华非凡,性情怪僻,两次成功的出走,两次无论如何都算不得成功的婚姻,一个传奇的女人,无数的人甚至说不清是为她的文字所折服,还是为她的传奇所吸引。

我想正是因为她这一生的苍凉传奇,才写出了如此苦的《茉莉香片》,正如一壶茉莉香片,太苦了。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香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主人公聂传庆的出生和张爱玲差不多,他的'家令他厌恶,父亲的蔑视,继母的讥刺,都令他抬不起头,再加上言丹朱的身世,他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倒霉的一个人。他幻想着自己如果是言子夜的儿子,那他现在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所以他恨言丹朱,认为有了她才没有自己。以至到最后传庆有了要丹朱死的念头,。当我读到“他用一只手臂紧扶住她的双肩,另一只手工劳动和就将她的头拼命地向地按,似乎要她的头缩回到腔子里去”。我感受到当时传庆多年的怨恨发了。身世的卑微,命运的坎坷,生活的不如。一下子全涌出了这个未曾了解世事的少年的心,他内心的恶恨终于在这一时刻彻底释放。他忽视了那夜满天眨眼的星星,看不到他眼前那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心中浓烈的怨气让他透不过气,忽视了一切只知道报仇。他把怨气全部出在了言丹朱身上,言丹朱成为这一切悲剧的替罪羔羊,悲哀!

尘世有多么繁华热闹,张爱玲随手轻轻一揭,却让我们看见繁华似锦的幕布后哀凉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些恍惚;有些谜离;而她的苍凉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但后来总归让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成了朵云轩笺轩上的一滴泪球也不要紧,好歹仍是一个红黄的湿晕。

张爱玲笔下的苍凉总是湿润的,才分外的动人。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五

有人说:“只有张爱珍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有人说:“她要的就是没有一朵花,没有一瓣眼泪送她退场,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

张爱玲出身贵族,才华非凡,性情怪僻,两次成功的出走,两次无论如何都算不得成功的婚姻,一个传奇的女人,无数的人甚至说不清是为她的文字所折服,还是为她的传奇所吸引。

我想正是因为她这一生的苍凉传奇,才写出了如此苦的《茉莉香片》,正如一壶茉莉香片,太苦了。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香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主人公聂传庆的出生和张爱玲差不多,他的家令他厌恶,父亲的蔑视,继母的讥刺,都令他抬不起头,再加上言丹朱的身世,他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倒霉的一个人。他幻想着自己如果是言子夜的儿子,那他现在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所以他恨言丹朱,认为有了她才没有自己。以至到最后传庆有了要丹朱死的念头,。当我读到“他用一只手臂紧扶住她的双肩,另一只手工劳动和就将她的头拼命地向地按,似乎要她的头缩回到腔子里去”。我感受到当时传庆多年的怨恨发了。身世的卑微,命运的坎坷,生活的不如。一下子全涌出了这个未曾了解世事的少年的心,他内心的恶恨终于在这一时刻彻底释放。他忽视了那夜满天眨眼的星星,看不到他眼前那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心中浓烈的怨气让他透不过气,忽视了一切只知道报仇。他把怨气全部出在了言丹朱身上,言丹朱成为这一切悲剧的替罪羔羊,悲哀!

尘世有多么繁华热闹,张爱玲随手轻轻一揭,却让我们看见繁华似锦的幕布后哀凉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些恍惚;有些谜离;而她的苍凉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但后来总归让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成了朵云轩笺轩上的一滴泪球也不要紧,好歹仍是一个红黄的湿晕。

张爱玲笔下的苍凉总是湿润的,才分外的动人。

写那篇文章,并不是因为香片擅棋,就只是感觉棋道和茶道一样,里面也蕴涵很深厚的禅意,令人去怀想人生,人生如棋---但是不是所有的棋都是以胜负论英雄的,围棋中有一种无法消解的连环劫、长生劫,因为无法终局,只能以无胜负告终,是棋局中的珍局。有的棋手会因为巧遇到这样()的棋局而欣喜莫名,其实想来也是和人生一样,棋逢对手的人生进退才是最有味道的,可是是否能寻到这样的对手留一局珍局,那可是机缘造化的际遇了呢。

下棋,当棋盘上无子的时候,那样空旷的广阔,就象人一生的起始,对于未来是茫茫无知的疑惑,长路漫漫,有平坦的大道,也有曲折的小径,并不清楚该往何处,从第一颗棋子落下,就开始了长长的选择的路,空旷的院落里有了足音,梦一样的旅程开始了,人在局内,又在局外,生死的演绎,世事的纠葛,自己演出自己的故事,用黑白的棋子在棋盘上描画着自己的影子,得失功过都黑白分明。其实,棋没有什么输赢对错的分别,只有境界的高下。棋盘上显示着一个人运筹帷幄的心胸,是否在做自己想做的人。当最后一字落下,生命就象那些被收起的散乱的棋子一样的时候,棋盘又空了,转眼过了一生。

都说棋逢对手,那个和你真心对弈的人在哪儿却是个要用一生来解的谜。

爱如茉莉读后感茉莉的假期读后感小学生红楼梦的读后感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六

12月24日安妮宝贝的《莲花》,述说的是两个年轻人徒步走到墨脱,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国唯一没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脱,已经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这本小说。

《莲花》,描述了前往墨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险境,自然,都让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过,还是没有书中人的信念与耐力。书中的主人,善生和内河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喜与悲。但是,随着人的成长,他们各自经历了坎坷与悲剧。对于善生,内河,我无法判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真正懂得对方的心,体谅对方,照顾对方,无需言语的表达,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许,现实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着这样的精神伴侣。

然而,我觉得善生与内河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善生决定到墨脱探望内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对内河的真挚,不灭的感情。墨脱,正是善生和内河两人感情的栖息地,没有杂质,纯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七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您先倒上一杯茶――当心烫!您尖着嘴轻轻吹着它。在茶烟缭绕中,您可以看见香港的公共汽车顺着柏油出道徐徐地驰下山来。开车的身后站了一个人,抱着一大捆杜鹃花。人倚在窗口,那枝枝丫丫的杜鹃花便伸到后面的一个玻璃窗外,红成一片。后面那一个座位上坐着聂传庆,一个二十上下的男孩子。说他是二十岁,眉梢嘴角却又有点老态。同时他那窄窄的肩膀和细长的脖子又似乎是十六七岁发育未完全的样子。他穿了一件蓝绸子夹袍,捧着一叠书,侧着身子坐着,头抵在玻璃窗上,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衬着后面粉霞缎一般的花光,很有几分女性美。惟有他的鼻子却是过分地高了一点,与那纤柔的脸庞犯了冲。他嘴里衔着一张桃红色的车票,人仿佛是盹着了。

车子突然停住了。他睁开眼一看,上来了一个同学,言教授的女儿言丹朱。他皱了一皱眉毛。他顶恨在公共汽车上碰见熟人,因为车子轰隆轰隆开着,他实在没法听见他们说话。他的耳朵有点聋,是给他父亲打的。

言丹朱大约是刚洗了头发,还没干,正中挑了一条路子,电烫的发梢不很鬈了,直直地披了下来,像美国漫画里的红印度小孩。滚圆的脸,晒成了赤金色。眉眼浓秀,个子不高,可是很丰满。她一上车就向他笑着点了个头,向这边走了过来,在他身旁坐下,问道:“回家去么?”传庆凑到她跟前,方才听清楚了,答道:“嗳。”

卖票的过来要钱,传庆把手伸到袍子里去掏皮夹子,丹朱道:“我是月季票。”又道:“你这学期选了什么课?”传庆道:“跟从前差不多,没有多大变动。”丹朱笑道:“我爸爸教的文学史,你还念吗?”传庆点点头。丹朱笑道:“你知道么?我也选了这一课。”传庆诧异道:“你打算做你爸爸的学生?”丹朱扑嗤一笑道:“可不是!起先他不肯呢!他弄不惯有个女儿在那里随班听讲,他怕他会觉得窘。还有一层,他在家里跟我们玩笑惯了的,上了堂,也许我倚仗着是自己家里人,照常的问长问短,跟他唠叨。他又板不起脸来!结果我向他赌神罚咒说:上他的课,我无论有什么疑难的地方,绝对不开口。他这才答应了。”传庆微微地叹了一口气道:“言教授……人是好的!”丹朱笑道:“怎么?他做先生,不好么?你不喜欢上他的课?”传庆道:“你看看我的分数单子,就知道他不喜欢我。”丹朱道:“哪儿来的话?他对你特别严,因为你是上海来的,国文程度比香港的学生高。他常常夸你来着,说你就是有点懒。”

传庆掉过头去不言语,把脸贴在玻璃上。他不能老是凑在她跟前,用全副精神听她说话。让人瞧见了,准得产生某种误会。说闲话的人已经不少了,就是因为言丹朱总是找着他。在学校里,谁都不理他。他自己觉得不得人心,越发的避着人,可是他躲不了丹朱。

丹朱――他不懂她的存心。她并不短少朋友。虽然她才在华南大学读了半年书,已经在校花队里有了相当的地位。凭什么她愿意和他接近?他斜着眼向她一瞟。一件白绒线紧身背心把她的厚实的胸脯子和小小的腰塑成了石膏像。他重新别过头去,把额角在玻璃窗上揉擦着。他不爱看见女孩子,尤其是健全美丽的女孩子,因为她们对于自己分外的感到不满意。丹朱又说话了。他摆着盾毛勉强笑道:“对不起,没听见。”她提高了声音又说了一遍,说了一半,他又听不仔细了。幸而他是沉默惯了的,她得不到他的答复,也就恬然不以为怪。末后她有一句话,他却凑巧听懂了。她低下头去,只管把绒线背心往下扯,扯下去又缩上去了。她微笑着道:“前天我告诉你的关于德荃写给我的那封信,请你忘记掉它罢。只当我没有说过。”传庆道:“为什么?”丹朱道:“为什么?……那是很明显的。我不该把这种事告诉人。我太孩子气了,肚子里搁不住两句话!”传庆把身子往前探着,两肘支在膝盖上,只是笑。丹朱也跟着他向前俯着一点,郑重地问道:“传庆,你没有误会我的意思罢?我告诉你那些话,决不是夸耀。我――我不能不跟人谈谈,因为有些话闷在心里太难受了……像德荃,我拒绝了他,就失去了他那样的一个朋友。我爱和他做朋友。我爱和许多人做朋友,至于其他的问题,我们年纪太小了,根本谈不到。可是……可是他们一个个的都那么认真!”隔了一会,她又问道:“传庆,你嫌烦么?”传庆摇摇头。丹朱道:“我不知为什么,这些话我对谁也不说,除了你。”传庆道:“我也不懂为什么。”丹朱道:“我想是因为……因为我把你当做一个女孩子看待。”传庆酸酸地笑了一声道:“是吗?你的女朋友也多得很,怎么单拣中了我呢?”丹朱道:“因为只有你能够守秘密。”传庆倒抽了一口冷气道:“是的,因为我没有朋友,没有人可告诉。”丹朱忙道:“你又误会了我的意思!”两人半晌都没做声。丹朱叹了口气道:“我说错了话,但是……但是,传庆,为什么你不试着交几个朋友?玩儿的时候,读书的时候,也有个伴。你为什么不邀我们上你家里去打网球?我知道你们有个网球场。”传庆笑道:“我们的网球场,很少有机会腾出来打网球。多半是晾满了衣裳,天暖的时候,他们在那里煮鸦片烟。”丹朱顿住了口,说不下去了。

传庆回过头去向着窗外。那公共汽车猛地转了一个弯,人手里的杜鹃花受了震,簌簌乱飞。传庆再看丹朱时,不禁咦了一声道:“你哭了!”丹朱道:“我哭做什么?我从来不哭的!”然而她终于凄哽地质问道:“你……你老是使我觉得我犯了法……仿佛我没有权利这么快乐!其实,我快乐,又不碍着你什么!”传庆取过她手里的书,把上面的'水渍子擦了一擦,道:“这是言教授新编的讲义么?我还没有买呢。你想可笑么,我跟他念了半年书,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丹朱道:“我喜欢他的名字。我常常告诉他,他的名字比人漂亮。”传庆在书面上找到了,读出来道:“言子夜……”他把书搁了下来,偏着头想了一想,又拿起来念了一遍道:“言子夜……”这一次,他有点犹疑,仿佛不大认识这几个字。丹朱道:“这名字取得不好么?”传庆笑道:“好!怎么不好!知道你有个好爸爸!什么都好,就是把你惯坏了!”丹朱轻轻地啐了一声,站起身来道:“我该下去了。再见罢!”

她走了,传庆把头靠在玻璃窗上,又仿佛盹着了似的。前面站着的抱着杜鹃花的人也下去了,窗外少了杜鹃花,只剩下灰色的街。他的脸,换了一副背景,也似乎是黄了,暗了。

车再转了个弯。棕榈树沙沙地擦着窗户,他跳起身来,拉了拉铃,车停了,他就下了车。

他家是一座大宅。他们初从上海搬来的时候,满院子的花木。没两三年的工夫,枯的枯,死的死,砍掉的砍掉,太阳光晒着,满眼的荒凉。一个打杂的,在草地上拖翻了一张藤椅子,把一壶滚水浇了上去,杀臭虫。

屋子里面,黑沉沉的穿堂,只看见那朱漆楼梯的扶手上,一线流光,回环曲折,远远的上去了。传庆蹑手蹑脚上了楼,觑人不见,一溜烟向他的卧室里奔去。不料那陈旧的地板吱吱格格一阵响,让刘妈听见了,迎面拦住道:“少爷回来了!见过了老太太没有?”传庆道:“待会儿吃饭的时候总要见到的,忙什么?”刘妈一把揪住他的袖子道:“又来了!你别是又做了什么亏心事?鬼鬼祟祟地躲着人!趁早去罢,打个照面就完事了。不去,又是一场气!”传庆忽然年纪小了七八岁,咬紧了牙,抵死不肯去。刘妈越是推推搡搡,他越是挨挨蹭蹭。刘妈是他母亲当初陪嫁的女佣。在家里,他憎厌刘妈,正如同在学校里他憎厌言丹朱一般。寒天里,人冻得木木的,倒也罢了。一点点的微温,更使他觉得朱抱着厚沉沉的漆皮笔记夹子,悄悄地溜了进来,在前排的偏左,教授的眼光射不到的地方,拣了一个座位,大约是惟恐引起了她父亲的注意,分了他的心。她掉过头来,向传庆微微一笑。她身边还有一个空位,传庆隔壁的一个男学生便推了传庆一下,撺掇他去坐在她身旁。传庆摇摇头。那人笑道:“就有你这样的傻子!你是怕折了你的福还是怎么着?你不去,我去!”说罢,刚刚站起身来,另有几个学生早已一拥而前,其中有一个捷足先登,占了那座位。

那时虽然还是晚春天气,业已暴热。丹朱在旗袍上加了一件长袖子的白纱外套。她侧过身来和旁边的人有说有笑的,一手托着腮。她那活泼的赤金色的脸和胳膊,在轻纱掩映中,像玻璃杯里滟滟的琥珀酒。然而她在传庆眼中,并不仅仅引起一种单纯的美感。他在那里想:她长得并不像言子夜。那么,她一定是像她的母亲,言子夜所娶的那南国姑娘。言子夜是苍白的,略微有点瘦削,大部分的男子的美,是要到三十岁以后方才更为显著,言子夜就是一个例子。算起来他该过了四十五岁吧?可是看上去要年轻得多。

言子夜进来了,走上了讲台。传庆仿佛觉得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他一般。传庆这是第一次感觉到中国长袍的一种特殊的萧条的美。传庆自己为了经济的缘故穿着袍褂,但是像一般的青年,他是喜欢西装的。然而那宽大的灰色绸袍,那松垂的衣褶,在言子夜身上,更加显出了身材的秀拔。传庆不由地幻想着:如果他是言子夜的孩子,他长得像言子夜么?十有八九是像的,因为他是男孩子,和丹朱不同。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八

安妮宝贝的《莲花》,述说的是两个年轻人徒步走到墨脱,期间所发生的事情。由于最近中国唯一没有公路通往的地方――墨脱,已经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这本小说。

《莲花》,描述了前往墨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险境,自然,都让我一度想要去看看。不过,还是没有书中人的信念与耐力。书中的主人,善生和内河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喜与悲。但是,随着人的成长,他们各自经历了坎坷与悲剧。对于善生,内河,我无法判定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真正懂得对方的心,体谅对方,照顾对方,无需言语的表达,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许,现实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着这样的精神伴侣。

然而,我觉得善生与内河太冷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木”的幸福。所以,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在善生决定到墨脱探望内河,感受到了善生心中对内河的真挚,不灭的感情。

墨脱,正是善生和内河两人感情的栖息地,没有杂质,纯净。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九

“生是过客跋涉虚无之境。”

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只是觉得寂静巨大的寂静。时光轰然碾过悲戚的故事一幕幕上演聚合离散醉生梦死死亡与奢靡的气息仿佛破页而出地萦绕周身。作者安妮宝贝毅然踏上行至墨脱的征程。墨脱传说中莲花隐藏的圣地但选择探询古老的神秘圣地无异于直视死亡。在路途上随时有可能遇到塌方或泥石流而丧命生命就像一支蜡烛燃烧到根底端一阵风即可将它熄灭。

安妮宝贝就这样摒弃尘世间的一切走向一条坚韧而隐忍的路途。《莲花》一书中的庆昭就像作者一样与偶然结识的纪善生共同行至墨脱。描写旅途的同时叙述了两人各自的往事如电影一般在眼前一一浮现。纪善生特殊的境遇使他与独断独行性情乖剌执拗的苏内河惺惺相惜。与苏内河有几分相似的庆昭与死亡擦肩而过从此远离尘世喧嚣在拉萨的日玛旅馆长期居住。两人的命运似乎早已在冥冥中系于一线相遇早已注定。当他们历尽千辛抵至墨脱庆昭才知道内河两年前因遭遇泥石流而死亡纪善生履行了来墨脱看望她的承诺。纪善生死了我相信。书中以一种玄妙的方式隐喻了他的死亡。没有内河的纪善生太孤独不敢轻易摘下生活的虚伪面具。他对生命早已倦怠。他老了他累了。

涅磐即为一种超脱生死的意境。想追寻的就去追寻。不必考虑任何的负赘不必在乎任何人的言谈。书中的人挣脱了一切枷锁义无返顾地追寻真正的自由即使代价是生命也不曾踟躇。

而我是否可以像他们一样执著且摧枯拉朽。生命短暂得如过眼烟云时光飞逝得如隙间白驹我应该把握住自己把握住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生活真正的丑恶面目是平庸。浑浑噩噩地生活一眼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尽头正如跌宕进一个意兴阑珊的琐味的梦。或许人生不过就是南柯一梦在繁复的美丽与曲折悲欢之后悠然醒转新炊却犹未熟。而有的人无怨无悔有的人却蹉跎岁月庸碌一生。

我想像内河一样我想像庆昭一样我想像安妮宝贝一样。让自由成为生命的真谛踏上一条自己义无返顾的征程。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

高贵素雅,纤尘莫染,一水独芳的是莲。

温润平和,品尽凡尘,一水独香的是茶。

莲开数瓣,圣洁中妖娆着灵动的魅惑;茶散数味,质朴中浅笑着空灵的嫣然,同是芬芳美好的事物,同有悠扬清远的寓意。

喜欢上林清玄是在某一个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的清晨。柔柔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帘,轻轻的覆在红木的书架上,给一个个书名镀上了闪亮的金框,招摇着卷卷文字的幽香。

从此,喜欢上了林清玄,喜欢上了他的文字里远离俗尘的清幽,喜欢上了他篇章里说不尽道不清的睿智禅意:佛性随处可见,禅与人文的交融是那样轻柔而不着痕迹,琉璃般的心,如大海一般的胸怀。

他,随喜,随业,随顺,随缘。他,总希望能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净土。对于他而言,文学便是他的净土。因此,他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挥一挥衣袖,便将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那一点温情。

在他的文字里,随处可见暮鼓晨钟的悠远深邃,那是仿佛空山中林栖者笑看红尘的远目,低吟浅唱着超脱了然的心境,在三千大世界中自得的回响着追逐功名利碌的人们无法聆听的音符。

爱因斯坦曾说过:“生活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世上没有奇迹,一种是认为无事不是奇迹。”认为世上没有奇迹的人,内心是空洞的;认为无事不是奇迹的人内心是甜蜜的,还能把甜蜜分给别人。而林清玄就是那种内心有甜美的汁液,并能分享的人。他利用文学这种特殊的蜜汁与大家一同分享他的理念。他希望人能明确情感的价值,追寻美好的境界,体会文明的生活。他坚持写作,对于他而言写作是一种道心,苦乐如是,成败如是,得失亦如是。书桌是他的供桌,是他的坛城,是他的朝圣,也是他的净土,他愿以笔焚香,来供养这个世界,供养众生,供养一切的“有情”。

他写生活,却又超脱于生活;寄意禅,却又品味人生。《莲花香片》是莲与茶,禅与生活水天一色般完美的结合。

着禅的博大精深和宁静致远,香片则氤氲着茶的清香馥郁及美好经验的提升。

禅与茶本是一味,生活与茶禅,则是无不一味。

随手翻一翻《莲花香片》,那茶味禅味,味味一味的洒脱就如偈语般智慧无穷的俯瞰着芸芸众生的事态万千。

谁说禅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太空?

烦躁,苦闷,忧郁时,禅是最好的解药。

禅,是清幽的境界,比燥闷的沙漠中幽绿的绿洲来得清凉,比高山孤寺中幽长的晨钟来得洒脱。

挣扎在生活的磨练中,忙忙碌碌也有想静的时候。

于是想要一杯茶,苦茶。

水是透明无垢的,烟是朦胧虚幻的.,茶叶就在无垢与虚幻的冲击下由杯底向上翻涌着舒展着干瘪的身躯,然后在杯中欢喜的仰望着杯口那一片狭小的天空,兴许就这样满足了,冒出一两个气泡,旋转着寂寞的歌谣沉入杯底。

听茶的沉吟,水的宁静,烟的清幽,心也开始飘然。卸下沉重的包袱,才发现忙忙碌碌,一天就这样度过,好似忙得晕头转向,其实是自己原本就不知方向。总以为这世上有太多事需要去做,但世界不少你一个。没有你,太阳还是照旧东升西落。

我们有时是忙昏头了,连自己的极限都忘记了,去追求太过遥远的梦想,去了解不必要的事情真相。其实有的事并非事在人为,如同我们管不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太多的事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太多的死结不是我们所能解开的,倒不如停下来歇一歇,静下心,喝一口香茗,与禅共鸣。

禅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幻月。禅在茶里,茶在生活中。人生如茶,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生命的禅才能越思越深,越想越诚。

也许茶终究会变淡,但已不必介意,因为你的心中已留下茶的余韵。只要你已静下心,那余韵就会伴着淡淡的夜光,给你愉悦的梦境。

当你从烦躁,苦闷,忧郁中解脱,精神抖擞的重新投入人生的拼搏,你不必想禅,只需记得在空闲时留给自己祥和的心境。

而禅茶之香,则飘逸在人生的点点滴滴里,那种香,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是“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的冷香,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恒久之香,一寸就有千丝万缕。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一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一面,只是你要肯努力,肯为成功付出代价,才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是我读了《心田上的百合花》后最深刻的感悟。

心田上的百合花》主要讲了一株小百合在野草、鸟雀、蜜蜂等动植物的鄙夷下,努力地为开出美丽的花朵而奋斗;并不断结籽、开花,几十年后,使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以及周围都开满了百合花。人们不远万里来到这儿欣赏它们,但无论人们如何赞美,所有的百合都谨记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的确,只有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就比如现在的著名歌星周杰伦,他原本是一个餐厅的服务生,后来转过很多行当,终被吴宗宪相中,到吴宗宪的公司担任编曲人。可是,没有哪一个歌星愿意唱周杰伦写的歌,吴宗宪不想浪费人才,便给周杰伦出了一道难题:十天,创造五十首歌曲,然后选十首歌,自己唱,自己出专辑。于是,周杰伦彻夜不眠,奋笔疾书,终于没有辜负吴宗宪的期望,并且一举成名,在歌坛的地位也达到了一日千里的程度。本是一个无名小卒的周杰伦,用他那股奋发向上的力量,使他用“默默开花”来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有人说,我们并不能像那些名人那样“用花来证明自己”,但是我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可以用专属你“自己的花”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每一次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回家后及时地预习下堂课的内容,温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只有这样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交出一份令自己、令父母、令老师满意的答卷。只有“以花来证明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价值。

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执着地开出了美丽的花朵,用花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心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二

安妮的书几乎都有一个同样的字眼――死。她一直没有放弃对死亡对生命的探索。以最平静缓慢的口吻低吟浅唱。

就像黑暗中慢慢渗出了温柔的光,照亮前路――通向真相的路。

安妮说,死亡是最真实的真相。她一度认为生是为了死。我不否认这种观点,但我觉得生命因生而更加丰富,更具意义。你可以选择你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像死亡那样无法预知。

我不惧怕死亡,如安妮所说,死亡是一种超脱,超越肉体,凌驾于痛苦之上,向着另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世界而去。

像安妮一样,对一切坦然接受,我们终会得到穿越生命后的幸福。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三

喝酒时用诗词下酒并能悟出哲学的,非林清玄莫属。

他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

喝甜酒时,宜读柳永;

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

读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

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

读李后主,要用玛祖老酒煮姜汁到出现苦味时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那时便有许多文思才情滚滚而来。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不知谁又能喝出林清玄的这番境界?不仅喝酒有哲学,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独自在清净中品茗。对于佛教哲学,他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往禅师的境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教哲学化成优美的辞章写成散文的,唯先生也。

从贫穷农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的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认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买玉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买那些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就是寻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发着成熟的禾稻香气。最平常的风景对他而言,也是山风盈袖、秋阳展颜,美在不言中。

这样尽心融入生活并深刻的思考生活,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感觉到一脉温情和馨香。有时,竟觉得自己读的不是东方美学和佛教哲学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读林先生既柔弱刚强又宁静致远的灵魂。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胸怀。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四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拓展阅读:林清玄《凋零的'美》。

坐在仁爱路一家楼上咖啡屋,看着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极,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来,菩提叶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

有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见菩提树的调零与新叶,使我想起憨山大师的一首诗: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

不知春上花枝。

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

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我们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任何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五

而后进了大学、谈了恋爱和步入社会中,隐藏了那股侠义柔情、失去了那道主持正义的精神,也许是我的年长变得麻木不仁,更亦或是这个社会让人变得行尸冷漠。

不幸的是我时至今日才读到吉祥纹莲花楼,在我最年轻的日子里错过了激情四射的李相夷、洗尽铅华的李莲花;幸运的是我不用去忍受一部小说的等待,我一气呵成仿佛又回到少不更事的年代。无论是不幸还是幸运,我都已读完它,懵懂七分地接近了一个人物:李莲花。

这是一个跨越十三年的背景,作者除了在四本书中穿插讲了许多破案的故事,尤为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人物,而这个人物却是在经历生活和时间的洗涤下重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弃仇恨,尤其是曾经瞩目受万人敬仰的英雄。十三年前的李莲花被内贼陷害导致与笛飞声的比武重伤落入大海,他大难不死,曾信誓旦旦地要报此仇,至死方休。

然东海之滨,莲花楼内,三年的生存让李相夷蜕变成李莲花。门主令牌换来五十两是他又个人生的起点,江湖风云变,李莲花从天子骄子、从锦衣玉食、从年少名隆到低调木讷、事必躬亲、平凡小人。他失去了很多,如他的江湖地位、他的初恋情人甚至他赖以成名的武功、性格和气魄。这些都是他愿意选择的,这样的舍弃势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十年过去,江湖人依然将李相夷视之为传奇、顶礼膜拜。而他却在尘华浮世中成为了李莲花,方多病口中的死莲花、假神医。他似乎变得不再有光芒、不再神勇和不再志锐,他平淡安逸、疯疯癫癫甚至胆小怕鬼。但不变的是他依然的侠义精神,依然心系江湖、悲天悯人。

宁愿世人能忘记李相夷,这样的话李莲花依旧过着他简单而阔达的.生活,赶着牛车拖着莲花楼,做着他的假神医,破着奇案奇事。可是佛彼白石不肯忘却、肖紫衿不肯忘却、笛飞声不肯忘,乃至天下人不忘。于是他不得不撕开他的真面目,撕开他隐忍和平静的生活,但他已不是李相夷。

残忍一点就是他回不去了,他不再是那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少年才俊,他只是吉祥纹莲花楼的楼主、一个随时会疯癫死去的普通人。他祝福他的初恋和自己的兄弟白头偕老,他忘却了曾经的弟兄背叛、仇敌之恨,他已经彻底释然,如他的扬州慢一样至柔至和。

他希望天下人放过他,于是决战那天,他辞别世人,他选择了逃遁,不,应该是勇敢地选择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或许他最后失去记忆、手残废、眼睛失明,这一切不重要,东海之滨,做着他的渔民,偶尔和他曾经的死对头打赌下棋。

做一个普通人,出世于江湖,忘记曾经的荣耀和仇恨烦恼。繁华尽落之际,也是人生得到本原的时刻。

故事兴许简单、桥段也比较牵强,甚至文字偶尔不曾优美,但是却有种灵魂,让我在书籍之中看到一个鲜活的莲花,如痴如醉。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dushubiji/。

【1】【2】。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六

林清玄,笔名秦情,名字来源:大猪清而不玄。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节选】。

民国十二年·上海。

连载:颜如莲花开落作者:郁郁乎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灰蒙蒙的雨幕使黄昏更添了一种愁意,电车叮叮地摇着铃铛开过来,街上的行人撑着杏黄色的雨伞步履匆匆地走着。民国十二年八月初八,今天与最平常的日子本该没什么不同,但对禾生剧场来讲却非比寻常——京剧名角程老板今晚将在此首演《红拂传》。他在京成名,此次赴沪首演,声势排场都十分惊人。现在离开演还有半个时辰,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队伍等着入场。

启铭钱庄的少东家齐云昊当然不用排队。小汽车刚在剧院的侧门处稳稳停住,穿着制服的`门童就殷勤跑来将车门拉开,恭恭敬敬请他下车,引着往二楼的包厢去。

齐云昊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身家自不必提,更兼长相俊美,连女子都要赛过,刚满双十还未曾婚配,引得一帮影星名媛如浪蝶般,整天无事也往钱庄去几趟。他又生成一种风流态度,来者不拒,今日和这个上报纸头条,明日又追捧那个明星。这一众女子,人人都离他远不远、近不近,不甘心又舍不得脱开手,纠缠不清。程老板这场首演,不知道经理替他约了谁,估计是刚红起来的沪上名媛王遥杳。听说这女子极会用手段,他不觉嘴角上翘,露出一个浅浅微笑来:若跟他用手段,倒要看看她有几分道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剧场里坐满了人,渐渐嘈杂起来。台上的气灯刷刷齐亮,将舞台照得如同白昼,台下便先喝一声彩。敲过一巡开场锣鼓,这女子仍是不见人影,他冷冷地想:“我倒看你能忍得几时。”

这出《红拂传》果然不同凡响,整整一个台子载歌载舞,端的叫人眼花缭乱。程老板扮的红拂女穿梭在一众舞姬当中,出尘脱俗。此时演她不愿再做歌姬侍宾待客,手持拂尘唱来一段二黄慢板。二黄板本就苍凉深沉,程老板的唱腔又极是清远雅致,隐约一点哀怨含而不发,台下如雷般叫起好来。

云昊一心两用,双眼看台上,又分心听楼道的动静,不由焦躁起来。听楼梯恍惚有响动,却不是高跟鞋咚咚踩过来的声音,门童刻意压着低低的声音:“小姐,齐公子的包厢请这边走。”

他嘴角浮起微笑:她到底来了。能忍到此时,委实不寻常,起初倒将她小看了。

身后的门帘动了一下,他哪里肯转过身去,只装作专心听戏的模样。此时红拂见李靖在座间,慧眼识英雄,使出浑身解数表演。程老板此段自创一段云帚舞正演到佳处,配以西皮二六唱腔。西皮板昂扬欢快,他身形纤瘦玲珑,举手投足如仙子般飘逸。台下都凝神盯着台上看,连好也顾不上叫。

门帘半掀,从门边嗖嗖地刮进风来,这女子竟就此靠门站住,要进来却不进来,仿佛预备着随时要走。云昊忍了半晌,终于转过头去,恨恨地在心里想:“果然手段高明,今日竟要败在你手下。”

此时李靖上场,与红拂舞起“马趟子”,两人仿着纵马飞奔间眉目传情,热闹无比,锣鼓点子敲得一时比一时的急。云昊转头看向门边,笑容立时僵在了脸上,浑身像被冰水浇下来,冷彻心肺。

满场锣鼓仿佛离他越来越远,竟至杳然不闻,云昊身不由己地慢慢立起身来,朝那女子伸出手去,欲扶她坐下,臂上却软绵绵的半分力气也无,他跌坐回椅子,心中懵然空白,似喜似悲,愣了半晌低声问:“你是谁?”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七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莲花开落》原文及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盛暑,偶然从车窗里看见,几朵粉红的莲花,婷婷于田田碧绿,虽倏忽而过于眼,心中却已有美丽之莲。

今天,又经那曾经过的荷塘,一场淅沥的秋雨过后,那怒放之荷又该会如何呢?留心放眼,只有无穷碧的莲叶,已无零星赏心的莲花。

心中不免有些落寞。

落寞中依稀听到郑愁予那美丽错误的嗒嗒马蹄正从江南敲过,恍惚看见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也如这莲花样开落。

汽车中途停靠,一沧桑平和之老妇牵一灿如春花之小女孩儿上车。脑中突想:那衰老的妇人也曾是花一般的少女吧,而那花一样的少女也终有一天会成为衰老的妇人吧?!

心中竟豁然了然。

喝酒时用诗词下酒并能悟出哲学的,非林清玄莫属。他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读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玛祖老酒煮姜汁到出现苦味时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那时便有许多文思才情滚滚而来。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不知谁又能喝出林清玄的这番境界?不仅喝酒有哲学,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独自在清净中品茗。对于佛教哲学,他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往禅师的境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教哲学化成优美的辞章写成散文的,唯先生也。从贫穷农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的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

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认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买玉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买那些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就是寻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发着成熟的禾稻香气。最平常的风景对他而言,也是山风盈袖、秋阳展颜,美在不言中。

这样尽心融入生活并深刻的思考生活,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感觉到一脉温情和馨香。有时,竟觉得自己读的不是东方美学和佛教哲学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读林先生既柔弱刚强又宁静致远的灵魂。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胸怀。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林清玄,笔名秦情,名字来源:大猪清而不玄。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县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八岁时,立志要成为作家,也自此养成了一生读书的习惯。

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傍海的瀛海中学就读,一边求学一边写作,以投稿赚取生活费,坚持每天写一千字。

1970年,正式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引起关注,确立了当作家的志向。

1971年,高中毕业。

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世新大学)电影系,到台北学习,受教于宋存寿、丁善玺、陈耀圻等导演,创办《电影学报》并任社长,创办《奔流》杂志任总编辑,创办《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

1973年,出版了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

1975年,出版散文集《稚鸟啼》。

1976年,大学毕业。

1978年,离开报社后,进入台湾中华电视台任企划部主管,主持电视台《生活笔记》节目,并主持中国广播公司的带状节目《林清玄时间》。

1981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国台湾出版。

1985年,因厌倦了传播界的工作而辞职,去大溪山上闭关,打算写一些对佛经的真实体会的东西;同年,获得国家文艺奖。

1988年,下山,开始写作"菩提系列"和"现代佛典系列",并四处演讲。

1990年,出版散文集《红尘菩提》。

1998年,推出有声书《打开心内的门窗》。

1999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国大陆出版。

2000年,推出有声书《走向光明的所在》,再度热销。

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湾去世。

人文思想。

林清玄借对"佛性"的探讨针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进行探讨,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这种人文色彩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林清玄是从"人格"的'角度探讨"人性",他希望借助"佛性"来重建理想"人格",恢复传统文化中久违了的"人性",以此达到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在创作中,林清玄的佛理散文以佛学作底蕴,融合了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将佛学智慧与人文精妙结合,达到了佛学理念与人文理想的和谐统一。

生命哲学。

林清玄是一位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护生"观念中。"护生"不仅仅是保护生命,它更是对生命的珍惜、对大自然的敬畏。林清玄还由此进一步发展到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世间所有众生,卫护他们的生命,救拔他们的苦难。林清玄的这种生命体验不是纯理论性的,而是有着切身感受的,在他的作品中,从他满带劝谕性的人生体验中能深切地感受到林清玄的生命意识,支配着这种情感的就是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哲学。

林清玄反对那种关于前世、来世的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强调今生的意义,强调现世的价值。这就是禅宗"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实际上是以超然的心态对待世俗生活,努力从当下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体悟,明心见性。林清玄充分把握住了禅宗"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并对它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实际上,林清玄从这种人生哲学中更看到了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这对那些遭遇挫折的人具有极大的鼓舞力。林清玄总是以此来鼓励那些处在人生低潮中的人们,希望他们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放眼未来,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反思都市文明。

林清玄总是以"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都市文明,从"人性"的角度对都市文明展开反思。从都市文明中,他看到的是人性的堕落和人情的淡薄,批判的是都市人的追名逐利和骄奢淫欲,思考的是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都市文明让他失望,他于是将目光投向故乡,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他的文学世界就和沈从文一样,形成了都市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二元对立。他的作品经常在这种二元架构中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反思,从而显示出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林清玄站在民族的高度来审视都市文明,对民族的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八

“不,善生,我不需要成就。”苏内河如是说。她反复向纪善生表示,他们是不同的,尽管他们是自己一生之中唯一的朋友。我想作者想要通过这种冲突来深化人物的特立鲜明的性格以及命运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经常在看书的时候哭泣―――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被感动,我听人说,人其实时越活越赤裸的,越成熟越具备付出深情的能力。同时,从17、18时才逐渐形成的观念及理想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当然,这得益于我对《莲花》的反复阅读。苏内河那么坦然的说出,她不需要成就。而《血色浪漫》里面的李奎勇在临死之前对钟跃民说的那些话再次印证了内河的坦然和正确性。我知道,这世上的许多人并不是像人想的那样,无知无觉的被利益驱使,最后到头来发现自己获得的时一场空。人其实是在与旁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外延出来的责任之中丧失自我并变成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他或许是父母的孩子,爱人的配偶,爱人父母的半子女,子女的父母,朋友的朋友,老师的学生,最后,是社会的人。爱因斯坦及马克思智慧的揭露了这一点,在赞叹他们敏锐和智慧之余,不得不说,这是人作为一个个体的悲哀,尤其是在现代,或者说,任何时候均无差别,太阳之下,确实没有新鲜事。

现在在大学里,确实比高中时闲散了许多,从而变得无所事事起来,我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感悟这种空虚,昆德拉说,人的生命如果只有一次,那么跟没有存在过是没有区别的。然而事实上,我,以及所有同类的生命确实是只有一次的,人类除了肉体可以无限循环,确实无法留下什么。我发觉自己没有集体荣誉感,对自己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员没有自豪感,反而迫不及待的想与之脱离关系,这一点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毕竟是真心的觉得人类社会很伟大。

不过,我又很庆幸,属于我个人的观念变得日渐清晰,我知道我将来要做什么,那是独立的理想,而不是被任何人、事、物胁迫,想到这一点我觉得很开心,正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得知我将不会虚度它,这多么令我畅怀。许多人都说过,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痛苦。既然这是一种必然,那么最好还是选择一种自己更愿意承受的痛苦来承受。所以我发现,我也可以不需要成就。一个人,若真的想怎么样,是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的。

庆昭总是不相信与人的情感,这使我不太喜欢她。或许情感这种东西变得泛滥起来确实不太值得相信,或者因为遭受伤害而觉得它弱小、不可靠,而不再值得被信任,但我始终相信,真情实感是这世界上唯一无坚不摧、无坚可摧的东西。人可以在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情况下,同时拥有这种维系,它们绝对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情感维系不被所谓的责任义务取而代之、遮盖本质,那么它也将保持其本身的真实性并不使人厌倦、疲惫、感到牵绊。看清这个事实,我知道我将要离开了。所以我快乐。

莲花香片读后感篇十九

安妮法宝的《莲花》,述说的是两个年青人徒步走到墨脱,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因为最近中国独一没有公路通去的地方——墨脱,已经成功通公路了。便想起这本小说。

莲花》,描述了前去墨脱的所见所闻,期间的险境,天然,都让我一度想要往望望。不外,仍是没有书中人的信念与耐力。书中的主人,善生和内河从小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喜与悲。但是,跟着人的成长,他们各自经历了崎岖与悲剧。

对于善生,内河,我无法判断他们是幸运的或是不幸的。芸芸众生,有几个人能找到直抵心灵的朋友?真正懂得对方的心,体谅对方,照顾对方,无需言语的表达,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即可明白心中的感情。或许,现实的.人正在苦苦地追求着这样的精神伴侣。

然而,我觉得善生与内河太寒静,太理智,以至于无法享受普通人“麻痹”的幸福。所以,他们都无法得到来自对方给予的自己所要的真正的幸福。善生的两次婚姻均没有爱情,第一次只有功利,第二次只为结婚而结婚,他没有把任何一个女人放在心内,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失败的。

在善生决定到墨脱探看内河,感触感染到了善生心中对内河的真挚,不灭的感情。

墨脱,恰是善生和内河两人感情的栖息地,没有杂质,纯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398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