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朗读者有感心得(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8:30:03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6 18:30:03     小编:BW笔侠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手法,生动地描写人物、事件或景物的一种文学作品。总结的写作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冗长赘述。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一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董卿这样问大家。

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情不自禁地投入,静静倾听着,欣赏着。

首期节目主题是“遇见”。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感谢遇见,每个人,每件事的出现都让我们成长,因为生命中无数次的遇见,让我们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

此时,朗读者站在舞台中央,声情并茂的朗读着,就像诉说自己的'故事,平静却有力量,这就是文字,只字片语就能进入到我们的内心,泛起我们对文字的渴望,对生活的共鸣。书中映着自己的影子,映着你想要去表达却找不到语言去表述的心情。

遇见《朗读者》,让我遇见美的文字,让我进入每位朗读者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悲伤与喜悦,足以在这忙忙碌碌的一天里让浮躁的心情变得平静。

泡一杯香茶,在熟悉又清淡的味道中,在欲望纵横的嘈杂中,随着朗读者的思绪,读出生活的本真和美好,读出一天的灿烂和启迪,生命的长度不是我们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我们记住了多少日子,要让我们过得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一个人,一段文。再拿起书本,爱上文字,爱上吹过麦田的风。新能源山西公司庞舒禹。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二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我参加《朗读者》,是因为看了第一期以后,闻到了它的气息,这是一个在泛娱乐时代下的反时尚节目。如今我们正缺少这样的节目。节目嘉宾麦家说,《朗读者》让你可以感觉到它在向经典致敬,那种庄重性正是时下所需要的东西。

目前,每个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的综艺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其实文化类节目该怎么突围,我觉得首先还是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所改善。董卿说。《朗读者》节目组除了把这份对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节目中来,还在节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责任。节目组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设置的流动朗读亭引起很大反响。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三

据了解,未来几期节目中,航天英雄杨利伟、作家刘震云、配音演员乔榛,以及演员斯琴高娃、蒋雯丽、梅婷等人都将成为“朗读者”,分享他们喜欢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说话略有口音的作家刘震云,成为朗读者中的“另类”。而董卿极力说服他来参加,并向他解释:“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换句话说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实感才是最打动观众的地方。”

董卿认为:“这个舞台属于每一个人,为所有人开放。你想说的话,你的情感,都可以从朗读的篇目中传递出来。”录制节目时,她为那些非专业的朗读者们传授经验:“随着音乐酝酿情绪,不要着急,你们读得都很好。”她还告诉观众:“你们的倾听很重要。如果你们给朗读者一个聚精会神的眼神,会让他们更有信心。你们读过情诗吗?没读过情诗的人生不完整,读过后你的人生会升华的。”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四

《朗读者》的舞台有一扇门,打开就能通向采访间。当董卿风趣地说到“芝麻开门”时,相信我们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我们心意相通,期待遇见。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年观cctv《朗读者》有感。

心得体会。

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到来今年春节什么节目最火不是明星齐刷脸的各台春晚,也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赏等大热影视剧,而是一档主打中华。

诗词。

的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而继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之后,又一档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上周末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担当朗读者的制作人。

很多人认为,在娱乐综艺泛滥的当下,文化类节目走红是大势所趋,可董卿却表示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张梓琳的朗读带来清流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等嘉宾。

首期节目首先出场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

濮存昕曾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

直到三年级时,积水潭医院的大夫荣国威帮他做了整形手术,濮瘸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他以一篇老舍。

散文。

节选宗月大师致谢荣国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时,濮存昕还感恩了给过自己帮助的很多人,包括父亲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导演林兆华等,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要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一切都事不关己。

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在娱乐至死的各类综艺节目中,这是又一股清流董卿用真情扭转真人秀霸屏20xx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

董卿的《朗读者》(第一期)自2月18日开播以来,持续发酵,口碑爆棚!《朗读者》实力圈粉,豆瓣评分高达9.4!何以有如此效果?初心使然,实力使然,节目使然。我想主要谈谈后者,谈谈我的观后感。

这是一场可人的文化盛宴。这里没有炫目的七彩灯光,没有喧嚣鼎沸的音响,没有美女如云的舞蹈,没有众星欢聚的高潮;有的是主持人董卿与朗读者的亲切交谈,有的是朗读者声情并茂的倾诉,有的是视听者与朗读者的深情共鸣,有的是李云迪钢琴伴奏的和谐悦耳与美不胜收,有的是胡德夫《匆匆》弹唱的警醒后人与余音绕梁。

这里是倾诉者的舞台,无论是爱心使者还是成功人士都有着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想将自己的深情寄予文字中,要读给最给力或自己最想给力的人听,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或自己的深爱与祝愿。

爱心大使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送给治好了他的瘸腿病使他走上人生坦途的恩人荣国威大夫,来表达自己对荣大夫的感恩之情。

无国界医生蒋励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送给那些在战争中出生、备受炮火摧残的孩子们,表达对他们命运的同情及对世界和平的希冀。

联想老总柳传志朗读了自己《写给儿子的信》,“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的。

开场白。

表达了一位成功男人荣升为普通父亲的骄傲与自豪想看到“创业帝国”那一天的到来的结尾表达了企业大咖对自己儿子子承父业、创造辉煌的期盼。

普通夫妇周小林、殷洁朗读了《朱生豪。

情书。

》(节选),那“你老了,一定很可爱”“我一天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一天天逾更深情爱你”的诗句,深切表达了这对浪漫伉俪鲜花山谷之爱恋的愈久愈香醇。

世界小姐张梓琳——20xx年世界选美的夺冠者,用她柔润甜美的声音朗读了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送给自己的宝贝女儿,愿她快乐、自由,有勇气,有梦想,有求知欲,有责任心,学会宽容与慈悲,愿她一世安宁,母亲的深爱与祝福溢于言表。

高潮的一幕是96岁的老人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出场,一身浅色西装,手拄拐杖,步履蹒跚,满脸笑容,由董卿搀扶着走进了《朗读者》现场,给人的印象是虽高龄但精神;最动人的朗读是许老朗读林徽因的《别丢掉》,不仅仅是声情并茂,而且是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他对曾经深爱的女同学林徽因爱慕有加,对林徽因失去徐志摩后的痛苦感同身受,“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地挂起”;许老不仅是性情中人,而且是有事业心的人,他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他是名至实归的“书销中外百余人,诗译英法唯一人”,96岁的他活到百岁的目标是将莎士比亚的著作全部翻译完毕,四年的时间要翻译20余本名著,相信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工作的许老,届时一定会大功告成。

朗咏清川飞夜霜,此刻豁然开朗;读尽诗文千万字,吟咏人间天堂。一览《朗读者》,过目永难忘,回观《朗读者》,韵味深且长。

终于遇见你,遇见感动,遇见美好!

遇见你,不想放过你;每周末,紧紧跟随你。明日见!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文字中获得过快乐。与其说朗读者在传播文字,不如说也在传递文字背后的人生”。董卿的话道出了本次寻找的意义,声音传播情感,情感滋养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读书”,董卿寻找的是朗读者,更是关于文字、关于阅读最原始的热爱,最原始的快乐。

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对于创新节目的要求,首先是从社会价值出发。曾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电视市场中沉得下心的文化节目却是稀缺资源。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出现,正是在喧闹娱乐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

央视资产管理中心主任任学安说:“《朗读者》的出现绝对不是孤立的,中国的电视节目太需要一档有文化价值的节目来滋润我们的心田。《朗读者》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来朗诵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是董卿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之作,她坦言这档节目对她来说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朗读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态度的,具有撞击灵魂的力量;嘉宾的标准更不是一般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的要求,“朗读者”要有丰富的阅历、动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诚的情绪感染力。

在已经结束的前几期《朗读者》录制中,很多参与嘉宾的动情朗读让全场震撼,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写给母亲》,更是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董卿希望《朗读者》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动人心相互靠近。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五

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十三邀》之后,遇见了《朗读者》。

感慨于一对平凡夫妇的鲜花山谷,那是一个承诺,情比金坚,上天都用满山谷的鲜花来馈赠,他们朗读的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诗,最爱那句: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感慨于张梓琳作为一个普通妈妈对新生女儿的爱,作为一名老师,感觉自己的母爱总比同龄的.女生来得更早一点,在他读到: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突然热泪盈眶,想起了我的学生,每每他们坐在教室里,睁着眼睛看着我的样子;每每他们坐在那里时而沉浸于学习,时而嬉笑打闹的样子。突然也想起了另一个人,现世残酷,我们都在其中,可总有人比我承受的要多。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他,愿他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尽管现世残酷,全然不会是像我期望的那样,可是我仍然祝福并期望着。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他热泪盈眶,感情充沛,脑海里一定回忆着当年的场景,那份情怀,那份深情,无不让人动容。我深深地明白,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它的美,渗透在内心,跳动的文字不断敲打着日渐麻木的心脏,即使在你深受伤害时,它们寂静无声地与你为伴,成为你生命的慰藉。

友人说,你写诗吧。我说我没有诗人的天赋。我就做一个旁观者,感受者。我感恩文学给我心灵的馈赠,感恩生活给我的滋养,感恩身边与我为伴或匆匆擦肩的人们给我的喜怒哀乐,感恩那个给我期望的人,如果可以我想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的感恩,给他一点点安慰,作为朋友的安慰。

我也希望我可以把我收到的馈赠分给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我的学生可以不功成名就,可以不家财万贯,但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个有自我的人。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别丢掉自己的心,去追赶心中的太阳。

林徽因。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最后一句诗,让我想起《情书》里最后的场景,大雪覆盖下白茫茫的山谷,那一声声,你好吗――我很好――)。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六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题记。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观《朗读者》有感。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唐诗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诗词作品翻译成了法文。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鲁迅先生和许老的影子重叠了。他们都是高尚的人,是无私奉献的学者,他们都喜爱自己的价值,并且,用这价值给社会创造出精神的宝藏。我们也会铭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来还有一点价值,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以便我们长大后能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七

目前电视上真人秀节目甚多,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声音,电视节目满足多元需求,只要不低俗、媚俗、恶俗,只要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即使是真人秀,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对其也大可以报以宽容。

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毋庸讳言,近年来,有思想、有份量的文艺节目是少之又少,在号称多元的电视节目盛宴中,娱乐节目遍地开花,吃喝玩乐霸占银屏,却独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沉淀,这不应该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和现代化中国应有的电视生态。能否在哈哈一笑之余,学会思考、感恩,爱和感动,是观众的期待,也是电视人所不应逃避的命题。

《朗读者》就是这个时候清新脱俗,亮相银屏。朗读者每一期指定一个朗读主题,包括“离别”“勇气”“乡愁”“礼物”“爱”等等。无论时空转变,星转斗移,文字成了唯一的纽带,声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正字腔圆,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静的朗读之中,完成了一次一次心灵的对话。

正如该节目导演董卿所言:“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她希望,这档节目可以让喧嚣忙碌的现代人在“读”和“听”中感受到美好和诗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说:“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是全世界最优美的语言。董卿和她的团队创新创办《朗读者》这个栏目,我由衷地赞赏,我感觉这对朗诵艺术,对语言表演艺术是功德之举。”

无独有偶,另一台节目《见字如面》也同样通过文字,通过声音将古今中外连成一体。《见字如面》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通过朗读一封封尘封的书信,让观众打开历史记忆的闸门,体验着亲情之可贵、爱情之热烈、友情之真挚,体验着这世间最温暖的情愫,在段段文字之间感动、启迪和思考。

现代化的中国,是多元且丰富的,《郎读者》之类节目出现的意义不仅是给综艺节目行业注入一股清流,让电视荧屏避免流于同质化的庸俗竞争,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大众媒介的本职——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八

近期在央视一套每周六热播的《朗读者》,就是董卿第一次担当制片人的那个节目,是一档有书香气质正能量满满的节目。

《朗读者》第一期节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九十六风高龄的许渊冲先生来到《朗读者》中。许渊冲先生从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翻译的作品有《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利法夫人》、《追忆似水流年》等中外名著。的时候,许渊冲老先生得了直肠癌。那时候医生说,最多只剩下7年的时间了。然而到了,却在医生说过的生命终点,老先生拿到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今年高龄的许老先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如果我能活到100岁,我计划把莎士比亚作品翻完,还有30本左右的内容。”正是因为对翻译的热爱,所以他非常执著。即便已经96岁的高龄,但许渊冲老先生依然会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连许多年轻人都做不到,老先生却说“我每天从夜晚偷几点名钟来弥补白天的损失。现在还是每天翻译,不干我就难受。”当谈时翻译时,眉飞色舞,依然会像年轻人一样激动地热泪盈眶。

看到节目中老先生的年轻心态,我们是不是该开始审视自己,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是不是特别执著热爱呢?有的人,把工作当成家业去做,一心为己,以公谋私,有朝一日,欲望越来越大,最终身陷囹圄。有的人,把工作当成布置的作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占着位置,守着摊子,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最终碌碌无为。有的人,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去追求,履职尽责,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把工作当成对单位、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价值,最终走向成功,获得掌声。

我们不需讲太大的道理,也不需许下什么豪言壮语,但只要我们满怀责任和敢于担当,把我们的工作当成事业去做,把每一项执法活动“一锤一锤的敲打、一颗一颗的钉牢”把每一件城管工作“一件一件的盯紧、一项一项的落实”真正拿出总书记所说的钉钉子的精神,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做好。因为只有你热爱,所以才会执着。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九

周六晚八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

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的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的孩子,被同学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的,手术中的一个,也有可能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的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

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十三邀》之后,遇见了《朗读者》。

感慨于一对平凡夫妇的鲜花山谷,那是一个承诺,情比金坚,上天都用满山谷的鲜花来馈赠,他们朗读的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诗,最爱那句: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感慨于张梓琳作为一个普通妈妈对新生女儿的爱,作为一名老师,感觉自己的母爱总比同龄的女生来得更早一点,在他读到: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突然热泪盈眶,想起了我的学生,每每他们坐在教室里,睁着眼睛看着我的样子;每每他们坐在那里时而沉浸于学习,时而嬉笑打闹的样子。突然也想起了另一个人,现世残酷,我们都在其中,可总有人比我承受的要多。我也想把这段话送给他,愿他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尽管现世残酷,全然不会是像我期望的那样,可是我仍然祝福并期望着。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他热泪盈眶,感情充沛,脑海里一定回忆着当年的场景,那份情怀,那份深情,无不让人动容。我深深地明白,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它的美,渗透在内心,跳动的文字不断敲打着日渐麻木的心脏,即使在你深受伤害时,它们寂静无声地与你为伴,成为你生命的慰藉。

友人说,你写诗吧。我说我没有诗人的天赋。我就做一个旁观者,感受者。我感恩文学给我心灵的馈赠,感恩生活给我的滋养,感恩身边与我为伴或匆匆擦肩的人们给我的喜怒哀乐,感恩那个给我期望的人,如果可以我想希望他可以感受到我的感恩,给他一点点安慰,作为朋友的安慰。

我也希望我可以把我收到的馈赠分给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我的学生可以不功成名就,可以不家财万贯,但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个有自我的人。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别丢掉自己的心,去追赶心中的太阳。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一

近年来,朗读者这一群体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朗读的行列中。朗读者们用自己的声音,将文字变成了生动的画面,给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为一名朗读者,我有幸参与到了这个热潮中,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朗读是一次与文字的情感交流。当我开始朗读一本书时,我会首先用心去理解书中的情感和思想,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去诠释它们。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只有真正理解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将它们传递给听众,让他们能够从我读出的声音中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因此,朗读是一次深入文字内涵的过程,让我更加熟悉和理解书中的内容。

其次,朗读是一次锻炼表达能力的过程。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准确地发音,还要注重语速、语调和停顿的掌握,以便更好地传递给听者。我发现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改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朗读需要细致观察文字,了解其中的节奏和情感,并准确地将这些表达出来。因此,朗读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对语言表达和声音运用的技巧的要求,使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然后,朗读是一次提高阅读理解的机会。当我朗读一本书时,我会更加仔细地阅读和品味其中的文字,以便更好地进行朗读。我必须深入理解每一个字词所蕴含的意义,才能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出来。这无疑提高了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使我更加熟悉和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朗读,我能够在书中找到更多的亮点和深意,让我更加爱上了阅读。

此外,朗读也是一次分享之旅。当我读给别人听时,我能够与他们一起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我可以看到听众们在听我朗读时的表情和反应,这让我更有动力去读下去,讲好故事。我发现,通过朗读,我能够与他人建立更深的心灵沟通,让我们更加靠近和理解彼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还能将其中的美好与他人共享。

总的来说,朗读让我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阅读。它不仅是一次表达自己的方式,更是一次理解和分享的机会。朗读者们用声音让文字栩栩如生,让读者们在听到文字的同时,也充分了解到了作者的用心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声音的魅力和文字的力量。未来,我将继续朗读,用自己的声音为更多的人带来阅读的乐趣和体验。朗读者的这个角色,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我将竭尽全力,将文字的美妙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朗读的无穷魅力。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二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承担制作,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黄金时间联合播出。下面是遇见—观《朗读者》有感,请参考!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前几天,无意中在一个微信上看了一篇关于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推荐文章,其实单单看文字的介绍,感触还不是特别深刻,只是感觉这档节目在现今综艺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应该会是一股清流,于是就去网上搜了该期节目的视频来看,看完后,发现远远比想象中的好,很打动人心的一档节目,关乎感恩、关乎和平、关乎成败、关乎爱情、关乎亲情、关乎错过,那份感动让人不禁颤粟。

其实单单看这档节目的名字《朗读者》,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档侧重朗读的节目,但看过后你会发现,其实不然,原来它更加侧重朗诵嘉宾自身故事的挖掘,而每一篇朗读的文章都是嘉宾结合了自身经历和心境精心挑选的,所以也异常能抵达倾听者的内心。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遇见”,一开场,在钢琴家李云迪缓缓流淌的钢琴伴奏下,主持人董卿以一连串古往今来的词句诉说着各种各样的遇见,她知性大方、口吐莲花,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一位朗读者濮存昕遇见了生命中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荣国威大夫,荣大夫让他从一个残疾的孩子变成了能正常走路的人,他说:“我们需要记住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记住,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他在朗读老舍的.《宗月大师》时,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

蒋励是一位远赴阿富汗担任无国界的妇产科医生,她在炮火中迎接着新生命,又在炮火中眼睁睁看着生命的逝去,那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生命体验,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现场她和她的无国界医生同仁们朗诵了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送给在战乱中降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能远离战乱,在和平的环境中遇见自己美好的未来。

遇见成功、或者遇见失败,是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过程,在节目现场,柳传志与主持人分享了他曾经失败和成功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人生其实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现场柳传志朗读了一段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朴实却又温馨。

一个丈夫为了一个爱的承诺,倾尽所有,用了十年的时间为妻子打造了一个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鲜花山谷,虽然结婚二十六年,但为彼此读情诗却依旧是一种生活常态,在现场两夫妻朗诵了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情诗,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爱情经历,彼此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柔情蜜意,无比动人。正如主持人董卿说的,现在的花园就是丈夫的纸稿,那些花就是丈夫为妻子写出来的一首首情诗,最后董卿送给这对夫妻一句沈从文的诗“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天愈更深切地爱你。”——朱生豪《朱生豪情书》。

作为世界小姐的张梓琳,曾经遇见的是无数个亮丽光鲜的光环,但自从成为了母亲后,她所遇见的内心的丰富和柔软,母亲这个角色让她变得更感性,生活也变得更加立体,在与董卿的交谈中,你或许完全感觉不到她是一个世界小姐,而是一个谈及自己女儿脸上就会洋溢出无比甜蜜幸福笑容的母亲。现场她为女儿朗诵了作家刘瑜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与董卿说话较真的模样却可爱得如同一个孩子,谈及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微因写给徐志摩的诗《别丢掉》,触景生情,瞬间泪洒现场,也难怪董卿对他至真至性的性情有这样的评价:“之前是很佩服他,和他交流后,是很喜爱他,他怎么会有这么充沛的情感,不仅仅是精力,是情感,在说到动情之处,立刻就会热泪盈眶。”许先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也有失败的美,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现场他还借用了一位作家的一句话“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得你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多么可爱并值得致敬的一个老头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许老先生好友和学生在现场轮流朗读了众多许老先生翻译过的作品,场面令人动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董卿结束语:“一位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的文学世界里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第一期《朗读者》在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钢琴弹唱《匆匆》中落下帷幕。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

匆匆,匆匆。

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匆匆,匆匆。

种树为后人乘凉,要学我们老祖宗。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三

《朗读者》播出了几天,我都没有看,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点开了视频。

不得不钦佩董卿,在娱乐化的大潮中,仍能精准的捕捉到文化回归的脉络,沉静下来做一档关于文字与语言的节目。

尤为打动我的是,这节目中不止有“文”的回溯,还有“人”的皈依。有故事,有文学,有经历,有感悟,有光阴沉淀后字里行间的深长韵味,有表达朗读时言由心生的朴素动人。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本就是寻常却又并不寻常的事。

第一期的关键词是“遇见”。濮瘸子遇见荣医生,之如老舍遇见宗月大师,都是他们人生转折的一端,可能在对方看来,这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子里的一件小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未来通往哪里,从遇见的那一刻便不同了。

所以,当濮存昕用醇厚的嗓音读起老舍先生的文章——《宗月大师》节选时,看似闲文杂记的文章倏地鲜活,“感恩”这个词,大抵是一种用素净文字也掩藏不了的强大情绪,是即便笑着说起,终也免不了眼圈变红。

蒋励,一位无国界医生。不止蒋励,还有她的三位伙伴。她们,朗读的是一首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

我第一次听到“无国界医生”这个名词,以前都将这个词语的含义理解为战地医生或是医务志愿者。蒋励是产科医生,在援助阿富汗的100天里,她和伙伴每天会迎来40位新生儿,在她们的手中无一例孕产死亡。如我这般没有经历过战场的人其实很难想象,炮火响在不远处,炸弹随时扔下来,在自己的生命遭受威胁时如何去保全别的生命。

可,战争和生命,哪怕它们各自站在绝望和希望天平两端,却都是现实里实实在在、避无可避的遇见。所以,当平铺直叙的朗读声响起,听着那句“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被一遍遍的被重复,内心被一遍遍的冲击。

和平不易,所以在无数牺牲下换来的和平,应该该被好好保护和珍惜;战争更不易,所以那些在动荡中不畏惧、不逃避的人,在巨大的悲痛里拼命守护的希望,都该得到由衷的尊敬。

柳传志少年时的那次飞行员选拔,是遇见了一次空欢喜,可是在求学那么重要的转折点上空欢喜一场,该是多么不幸的事。

他的父亲在此时说:只要一直做正直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他的好孩子。后来,他进了西邮电,遇见夫人,有了儿子,创办了联想,又何尝不是遇见空欢喜之后的欢喜。

柳总在舞台中央读的是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节选。孩子四十多岁才结婚,父亲却在说起时表露得体的喜悦,换做他人,只怕要喜极而泣,终于娶了、终于嫁了!这篇致辞里,有隐忍自持的气度,有宽怀理解的体谅,有由衷的高兴和祝福,还有点小幽默。

在回答董卿为什么选择读这篇时,他这样说:因为我觉得可能对儿子还没有结婚的父亲有点启发。

鲜花夫妇,他们遇见彼此,大概是上苍对当代缺失易碎的爱情动了恻隐之心,所以将他们派下人间还原童话里的日子。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么都不该走到一起的。可男主人公破釜沉舟的北上了,在车站,信誓旦旦的说:我来和你结婚。甚至连家乡亲朋的礼钱都收了,真是一点退路都不给自己留。可也就是这样的孤注一掷,才换来今天的与爱携行。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样都应该在一起的。

鲜花夫妇在舞台上朗读的情诗不及视频中朗读时情诗更打动,虽然是同一篇诗文。视频中,她们在鲜花山谷中的小屋子里,屋外是满山谷的四季不败的花田,男主人靠在落地窗前,女主人靠在男主人的腿上,一只小狗安静的蜷在女主人的膝盖上,两个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互相倾诉: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世界小姐张梓琳,以前对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依稀记得,在她怀孕时,曾因孕时仍身材纤细、气质绝佳而在朋友圈刷过几日。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看到她,才第一次将人与名字对上了号。真美。

她遇见她的女儿,便是遇见了某种程度上女人的完整。为女儿朗读一篇刘瑜写的《愿你慢慢长大》,道尽了世间母亲对女儿的情深与冀愿: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在天使没有降临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幸成为母亲,但我是一个女儿,我能看到父母在穷尽心力的渴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顺遂、高枕无忧,即便方式不对,即便结果偏差,可这个过程里,他们用了最大的力气。

柳传志笑着说:员工我可以炒掉他,但儿子我不能炒,所以我会怕他;张梓琳笑着说:我并不希望她有什么成就,只是希望她自由、快乐…这都是爱。

所以,遇见怎样的父母儿女都好,慈爱的还以温柔,粗暴的还以理解,冷漠的还以包容,个性的还以尊重。

只愿在这匆匆的一世间,别用爱让对方太为难。

你瞧,我的知识多么匮乏,白瞎了自诩对文学的喜欢,竟连这位首获翻译界最高奖项、“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老人都不知道。

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的走进舞台,哪里看得出他曾因癌症被盼最多活七年,命运就是这么奇特,当许老先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翻译事业中时,死亡也会为他让步。在他曾被预言生命尽头的那一年,他获得了人生的最高成就,何其玄妙。

如今,他九十六岁高领,口齿不清,需要带着助听器才能交流。那又有什么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舞台上兴高采烈的讲着:要是能活到一百岁,能把莎士比亚的著作都译完。

在许先生的身上,遇见翻译事业,最初可能是个美丽的意外,却被他经营成了一生的乐趣。他因为喜欢一位女孩儿,所以翻译了林徽因的《别丢掉》送给对方,谁知对方已经有人了。这封情诗五十年后收到了回复,二人已各自成婚,一位在宝岛,一位在大陆,回想起来依然是美的。

后来,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唐诗》、《宋词》、《诗经》、《楚辞》译成英法文,不是字对字的那种翻译,而是揣摩旨趣,有情怀有意向有体悟的翻译去。还有西方的经典著作,译成中文,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位老人,在舞台上说:自己比别人翻译的好,甚至比自己翻译的好,这是一大乐趣,别人夺不走的乐趣。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经典佳作浩如烟海,自己的阅读量实在缈如沧海一粟;。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平凡人的伟大,伟人的平凡,人生在世总归都有故事;。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四

在我的脑海中,汉娜还在那一个弥漫着甜腻的田野上骑着自行车向前,碎花裙随风飘扬,欢笑撒下一地。

《朗读者》让凯特夺影后,我没有去看她如何演绎的,我翻开了书,找寻心目中的汉娜。小男孩米夏因一次偶遇迷上了这个可当他母亲的汉娜,于是,他们像恋人般难舍,一起去郊游,常常幽会。汉娜还要求米夏为她朗诵文章,似乎就这么持续下去,也许不会结婚,但会保持这种情人的关系。但汉娜的不辞而别打破了一切。

若干年后,大男孩米夏在战犯庭审上再次遇到已是战犯的汉娜,这么多年又发生了什么?随着庭审的步步推进,汉娜被认定为一个小小的纳粹头目,在集中营残忍地对待无辜的人。汉娜的辩解理由是“长官规定不能让一个逃走”。那种对生命的麻木和这措手不及的一切令米夏错愕,她会帮助一个染病的男孩,又怎么可能紧闭大门让那么多妇女活活烧死。汉娜最终被判终生监禁,其实与她想隐瞒的事实有关:她是个文盲,所有的文件不可能由她来写,但为了维护米夏的尊严,她缄默不语。

朗诵贯穿全书,汉娜曾让米夏为她朗读,也让集中营的人们为她朗读,她是喜爱朗读的,但不会自己阅读。她也许只喜欢听里面的故事,但她不会判断。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头目,她的存在,正因为她好控制,她只是在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中的一个小小的齿轮,她的任务是服从,而罪恶都是由一个个不起眼的部件推动着整个系统。面对火海一片,教堂里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她有恐惧,迷茫,但更多的是无措与害怕,她畏惧着开门会使疯狂的人群将原有的秩序打破。她所想到的是,不要受到上级的处罚,于是,慌乱下,她选择了蹲下来无助地哭。规则、制度面前,她失去了最原本的判断。看过刘瑜写的影评:“一生成了片刻的囚徒。”她想说明,再后来米夏为汉娜的辩护,对法庭的一句“为什么不从她出发去思考”,还有后来给牢中的汉娜寄去的录音带去的书籍,是一种无法割舍的爱。可我始终认为,对于米夏,那不算是爱,即使有肌肤之亲,难舍难分,但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感,年少的渴望而非炽热的爱。有人评价这是一部描写二战后新一代对上代的救赎。我不希望米夏为汉娜的奔走是一种赎罪。米夏迟迟不肯去见汉娜,只是寄去了东西,此时的他早已少了一些东西在内心。爱,已消失。虽然汉娜始终保持着朗读这个习惯,也许那是她唯一与米夏的联系。

最后,汉娜上吊而死,我虽未预料到这个结局,但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汉娜的死代表着什么,我不知道,但这不会是一个终点,它恰恰是一个世界的开始。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题记。

有人说,阅读一本书就是同书的作者进行一场精神上的交流,那么听一个人朗读,便是在听朗读者诉说过去的故事,观《朗读者》有感。

最近,我看了央视大热的一档节目《朗读者》,节目中的嘉宾在朗读着一篇篇优美的文段,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各自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聆听他们故事的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一点启示。

最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许渊冲老先生。许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家。他的成就可以用“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来概括。这句话乍听起来好像并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却让人大为惊叹。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个将《诗经》翻译成英文法文的人。他还将《楚辞》、《。

唐诗。

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国古代。

诗词。

作品翻译成了法文。20xx年8月2日许老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来到《朗读者》这个节目的时候,他已经96岁高龄了,满头银发,看上去精神矍铄,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着热情。虽然快成百岁老人了,但他的心却是年轻的,感情是充沛的。回忆起70多年前的往事,并朗诵诗歌时,仍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仿佛看见,这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耄耋身体里有一个朝气蓬勃的灵魂正满怀激情为我们朗诵。

许老不仅精神上像个年轻人,在他的翻译事业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经获得了翻译界的最高奖项,又是这般高龄,按说早可以颐养天年。但他没有,许老还正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并计划在一百岁之前翻译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内还要翻译30本书。为了抢时间,跟时间赛跑,他现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钟,这是一般年轻人也很难做到的。用他的话讲就是白天不够用,向夜晚借几点钟。他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许老已经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文学财富。但他仍争分夺秒,永不停息,尽可能多地去翻译更多的作品,是因为他无比的热爱自己的事业。翻译对他来讲是一种别人无法剥夺的精神上的快乐,是他自己喜爱的价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许老就是这样的学者。

由许老我不禁想到了鲁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医生嘱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别人认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他解释说其实并不是这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长寿,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我的脑海里,鲁迅先生和许老的影子重叠了。他们都是高尚的人,是无私奉献的学者,他们都喜爱自己的价值,并且,用这价值给社会创造出精神的宝藏。我们也会铭记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

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来还有一点价值,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完成学业,以便我们长大后能为社会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

读后感。

《观《朗读者》有感》。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的孩子,被同学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的,手术中的一个,也有可能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

散文。

《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前一阵子看了个央视的节目,由董卿主持,叫做《朗读者》。看了两期,我就被这个好节目的用心以及高端所吸引。

节目是以邀请知名演员,主持人,运动员,企业家以及教育者等等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上进的人物来做客,先是董卿对嘉宾做一段简单的采访,而这段简单的采访基本上就能点到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或者曾经,现在的成就,然后让他们就此选择一段文,或者一个篇章来朗读,来致意他们感恩的人或者想献给某些人。

节目真的是很用心。第一期,董卿的服是一套浅粉的时尚套装,当大门打开时,她满怀自信的走过来,高挑的身材,得体的妆容,考究的服饰,真的是很惊艳,她的服装让我想到中国人信仰的开门红,而她一开口,那流利而又充满智慧的台词,让我想起她因中华诗词大会受到的褒奖,她的身上真的是体现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

董卿说,这个节目整整筹划了一年,而接下来节目的高质量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用心的成果,真的很棒。第一位嘉宾是演员濮存昕,那是一位我从小就知道的演员,记忆中演的角色很正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濮老师讲的是人生中要感谢的人,当然人的一生中要感谢的人当然很多,但他提到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一个在他小时候治好他瘸脚毛病的医生,让他走出自卑,也就有了后来当演员的可能。他朗读的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

这节目不是一个煽情的节目,然后在采访嘉宾时,几次我和嘉宾一起落泪,人生的起伏在那一篇篇他们选读的文章中体现,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知识的匮乏。

朗读者,真的是个很好的节目。

今天我观看了著名教授于丹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看完后我深受启发,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丹老师讲的一棵大树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男孩在不同阶段向大树的索取。先摘走了果实,又为建房砍掉粗树枝,最后为建船砍掉了树干来满足对生活的需求。大树好比我们无私的父母,男孩就好比我们。从我们出生,我们就向父母索取一切,甚至在得到了后有时还对他们爱搭不理。细细想来,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关爱,还有一切,不求回报,默默无私的奉献,难道还不知足,不思考回报吗?这是我们永远报不完的恩。从现在起我不应该再抱怨她们,吃饭认真一点,学习自觉一点,多对他们笑一点,对他们的问话耐心一点……长大后,像他们照顾我一样照顾他们,他们是我们最大的恩人。

懂得感恩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会永远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观朗读者有感心得篇十五

前几天,无意中在一个微信上看了一篇关于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推荐文章,其实单单看文字的介绍,感触还不是特别深刻,只是感觉这档节目在现今综艺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应该会是一股清流,于是就去网上搜了该期节目的视频来看,看完后,发现远远比想象中的好,很打动人心的一档节目,关乎感恩、关乎和平、关乎成败、关乎爱情、关乎亲情、关乎错过,那份感动让人不禁颤粟。

其实单单看这档节目的名字《朗读者》,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档侧重朗读的节目,但看过后你会发现,其实不然,原来它更加侧重朗诵嘉宾自身故事的挖掘,而每一篇朗读的文章都是嘉宾结合了自身经历和心境精心挑选的,所以也异常能抵达倾听者的内心。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遇见”,一开场,在钢琴家李云迪缓缓流淌的钢琴伴奏下,主持人董卿以一连串古往今来的词句诉说着各种各样的遇见,她知性大方、口吐莲花,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她,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第一位朗读者濮存昕遇见了生命中第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荣国威大夫,荣大夫让他从一个残疾的孩子变成了能正常走路的人,他说:“我们需要记住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不要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而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记住,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他在朗读老舍的《宗月大师》时,言语中透露出来的是满满的感恩之情。

蒋励是一位远赴阿富汗担任无国界的妇产科医生,她在炮火中迎接着新生命,又在炮火中眼睁睁看着生命的逝去,那是常人无法理解的生命体验,更是对生命的无限尊重,现场她和她的无国界医生同仁们朗诵了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送给在战乱中降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能远离战乱,在和平的环境中遇见自己美好的未来。

遇见成功、或者遇见失败,是每个人都必经的成长过程,在节目现场,柳传志与主持人分享了他曾经失败和成功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人生其实是不可预测的,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现场柳传志朗读了一段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朴实却又温馨。

一个丈夫为了一个爱的承诺,倾尽所有,用了十年的时间为妻子打造了一个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鲜花山谷,虽然结婚二十六年,但为彼此读情诗却依旧是一种生活常态,在现场两夫妻朗诵了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情诗,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爱情经历,彼此眼神里流露出的那份柔情蜜意,无比动人。正如主持人董卿说的,现在的花园就是丈夫的纸稿,那些花就是丈夫为妻子写出来的一首首情诗,最后董卿送给这对夫妻一句沈从文的诗“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

“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天愈更深切地爱你。”——朱生豪《朱生豪情书》。

作为世界小姐的张梓琳,曾经遇见的是无数个亮丽光鲜的光环,但自从成为了母亲后,她所遇见的内心的丰富和柔软,母亲这个角色让她变得更感性,生活也变得更加立体,在与董卿的交谈中,你或许完全感觉不到她是一个世界小姐,而是一个谈及自己女儿脸上就会洋溢出无比甜蜜幸福笑容的母亲。现场她为女儿朗诵了作家刘瑜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

最后一位朗读者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与董卿说话较真的模样却可爱得如同一个孩子,谈及自己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微因写给徐志摩的诗《别丢掉》,触景生情,瞬间泪洒现场,也难怪董卿对他至真至性的性情有这样的评价:“之前是很佩服他,和他交流后,是很喜爱他,他怎么会有这么充沛的情感,不仅仅是精力,是情感,在说到动情之处,立刻就会热泪盈眶。”许先生在回忆往事的时候,说:“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也有失败的美,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创造美、发现美。”现场他还借用了一位作家的一句话“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得你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多么可爱并值得致敬的一个老头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许老先生好友和学生在现场轮流朗读了众多许老先生翻译过的作品,场面令人动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牡丹亭》题记。

董卿结束语:“一位老人,用毕生的心血,毕生的精力,毕生的热情,在东西方的文学世界里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有可能到达彼岸,让我们有可能遇见,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遇见一花一叶,遇见大千世界。”

第一期《朗读者》在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钢琴弹唱《匆匆》中落下帷幕。

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

匆匆,匆匆。

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

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匆匆,匆匆。

种树为后人乘凉,要学我们老祖宗。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成空。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

匆匆,匆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663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