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在写作总结时要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使文章结构清晰明了。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拓宽思路,丰富写作的内容和形式。
约分说课稿篇一
第一课时约分(一)。
一教学内容。
约分(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
(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思考:
(l)==(2)==。
2.提问: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回答: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提问: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全班判断。)。
4.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
(三)思维训练:
1.把下面的分数约分后,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2.下面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是由1一9九个数字组成的。你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吗?
3.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了一次,用3约了两次,得。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后记:
第二课时约分(二)。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4:把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
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2.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
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
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
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4.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可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直到约成最简分数为止;也可以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用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但是,必须要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约分说课稿篇二
我先出示几组数:18和15、6和9、12和18、14和42、42和50,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一边学生说,一边我把最大公约数记录在每组数的上方。完成后,我让学生把每组的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得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当学生发现它们最大公因数只有1时,我接着问,你能用着两个数分别作分子、分母,然后得到一个分数吗?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你能给这样的分数取个名字吗?学生取了“最简分数”、“简单分数”等名称后我给出了正规的名称“最简分数”(让学生给分数取名字并不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虚假“繁荣”,而是通过这一过程加深学生对最简分数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8个最简分数,他们自然地认识到最简分数既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假分数,这样更进一步地丰富了学生对最简分数外延的认识。那么,一个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能不能化成最简分数?如果能,又怎样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接着就转入约分环节的教学。
以上的教学设计,除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预设,其它的都是随机生成成而得,然而就是这样的灵活调整,令我这堂课生机盎然,教学线条流畅自然。
约分说课稿篇三
此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85页的约分。约分是在学习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内容为学生学习分数的计算条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约分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设置情景与激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旧知自主探究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及遇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设置情境,把约分的过程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会约分的意义。数学具有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模块的重组、变形或延伸而来的。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和方法。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积极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并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规律,掌握特征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主动探究约分的过程。最后设置拓展应用环节,不仅让学生拓展所学知识,还可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约分就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已有的对互质数的理解上,对最简分数的概念感知上,进行学习。所以我打算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经历过程,理解意义——自主探索,总结方法——巩固练习,提高能力——总结提升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步,复习铺垫,在这里我设计两道复习题,一道是复习最大公因数,另一道是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依托的,所以在课的开始就复习回顾了这两个知识点,为下面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方法做好铺垫.
第二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例题是一幅游泳的情景图,我认为北方的学生对此情境还是有一些生疏,所以我先向学生介绍中国第一大河长江,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时感受到长江的壮丽,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然后先揭示长江干流水质污染的第一个数据,再揭示同期调查的`另一组数据,为什么同一个调查会出现两个不同数据呢?这样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数据展开数学研究。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第二环节:经历过程、理解意义。
第一步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对上一个问题班中的好学生肯定能说出60/100和3/5是相等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答案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过。所以我要及时追问学生“它们为什么相等”,根据手中的学具卡片(卡片上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图一图,画一画进行探究,验证。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小组学习交流时间与空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验证,3|5还用不用化简,为什么?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叫什么?确定最简分数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最简分数,并及时进行练习加以巩固。(做一做1)。
第二步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学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此处出示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在讨论约分方法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鼓励方法的多样性,把学生的不同做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认真思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揭示约分的意义并板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创造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三步: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例4这一环节中我打算让学生自学课本,从书本上形成约分方法知识的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约分的方法。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通过一步步清晰楚明了板书,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影象。
1.根据化简的过程找寻约分的方法。
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约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同时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2.学生自主学习约分的书写格式。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并提示要注意约分方法中关键的地方。
1除外;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3.交流汇报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
a、逐次约分法。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过程。在书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各个数位对齐。最后都要约成最简分数。
b、一次约分法。
(指出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约分得。)。
4.结合板书小结。
(我们既可以用它们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去除,一步一步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直接约分。)。
通过把18|30和12|48进行约分,使学生理解约分的意义;并在一步一步的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自己感悟约分的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引导,多问学生“为什么”,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约分的方法和重点。这样学生掌握得更加深刻。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在练习上我注重知识的阶梯性,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特设计以下几个练习。
1.专项约分练习。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下面各分数进行约分。写在作业纸上。
及时对所学内容进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练习中教师不对两种约分形式作规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游戏活动:每人从信封袋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分数卡片。
(1)最简分数上讲台,
和最简分数相同的分数起立。
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性思考。
(2)从剩下的同学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帮最后两名同学找最简分数作朋友。
在练习设计上,从基础训练到综合训练,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满趣味性,把孩子拉入游戏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
3、拓展练习。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在本课的总结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先问学生,你能把老师的板书写完整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在对知识的梳理过程中,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还要求学生给自己这节课打打分并说说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约分说课稿篇四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置情景与激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旧知自主探究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及遇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把约分的过程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会约分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我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抽象过程,关注学生的生活意识,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数据研究中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程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打算从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经历过程,理解意义——自主探索,总结方法——巩固练习,提高能力——总结提升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二步,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材中的例题是一幅游泳的情景图,我认为北方的学生对此情境还是有一些生疏,所以我先向学生介绍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并声情并茂的介绍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时感受到长江的壮丽,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然后先揭示长江干流水质污染的第一个数据,再揭示同期调查的另一组数据,为什么同一个调查会出现两个不同数据呢?这样设计不仅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数据展开数学研究。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第二环节:经历过程、理解意义。
第一步动手实践讨论交流(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
对上一个问题班中的好学生肯定能说出60/100和3/5是相等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答案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过。所以我要及时追问学生“它们为什么相等”,根据手中的学具卡片(介绍卡片上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图一图,画一画进行探究,验证。激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小组学习交流时间与空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验证,3|5还用不用化简,为什么?这样的分数我们把它叫什么?确定最简分数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最简分数,并及时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步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学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此处出示把18|30化成最简分数,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在讨论约分方法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鼓励方法的多样性,把学生的不同做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认真思考,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揭示约分的意义并板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创造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总结方法(教学约分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18|42这一环节中我打算让学生,形成约分方法知识的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约分的方法。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通过一步步清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影象。
1.学生自主学习约分的书写格式。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并提示要注意约分方法中关键的地方。
1除外;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交流汇报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
a、逐次约分法。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过程。在书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各个数位对齐。最后都要约成最简分数。
b、一次约分法。
(指出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约分得。)。
3.结合板书小结。
(我们既可以用它们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去除,一步一步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直接约分。)。
通过把18|30和12|48进行约分,使学生理解约分的意义;并在一步一步的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自己感悟约分的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注意引导,多问学生“为什么”,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从而理解约分的方法和重点。这样学生掌握得更加深刻。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再练习上我注重知识的阶梯性,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特设计以下几个练习。
(一)尝试练习。
(二)专项约分练习。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下面各分数进行约分。写在作业纸上。
及时对所学内容进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练习中教师不对两种约分形式作规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三)游戏活动:每人从信封袋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分数卡片。
(1)最简分数上讲台,
和最简分数相同的分数起立。
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性思考。
(2)从剩下的同学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帮最后两名同学找最简分数作朋友。
在练习设计上,从基础训练到综合训练,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满趣味性,把孩子拉入游戏之中,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本课的所有知识点。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
在本课的总结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先问学生,你能把老师的板书写完整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在对知识的梳理过程中,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还要求学生给自己这节课打打分并说说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板书中有空,是残缺不全的,从审美上缺乏整体完整的感觉,让人看了不舒服。这种板书是我多年探索形成的`,从格式塔心理学完形理论主张的观点上讲,学习者有弥补“缺陷”,完结“图形”的心理倾向,缺漏、残破的板书“图形”正好引起学生心理上不平衡、不舒服,产生自觉补缺、填充的欲望。从建构性学习的角度上讲,学生完全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如果教师将板书填写完整,学生只是照搬,只是被动接受。长久如此形成依赖,这样的板书设计更容易唤回记忆,将不完整部分弥补,更容易正确“完形”。我认为板书是教师提挈学生自主学生的一条线索和载体,不是教师自己玩味的,更不是设计给别人鉴赏品味的。
约分说课稿篇五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来自泰兴市蒋华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3列2排。
第3组第2个(3,2)。
第2排第3个三2。
3—2。
……。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第六个环节,学一学。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如神舟五号返回仓就是应用了蕴含着“数对”原理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再如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在蜘蛛拉丝的启示下,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希望大家向这些科研人员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约分说课稿篇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掌握约分的含义和一般方法,认识最简分数。
2、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知识的运用中体现数字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商适当的数。
8/20=/515/18=5/()21/27=()/9。
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想的?每组中的分数一样大,哪个看起来更简单一些?为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2)你能写出和12/18相等,两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吗?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交流。说说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还有分子比2还小,分母比3还小但是与12/18一样大的分数吗?也就是12/18=2/3。
(3)结合图说说,12/18与2/3为什么相等?
(4)你们知道刚才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的2、3、6与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吗?(板书:分子、分母的公因数)。
(5)把这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而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6)演示一步一步约分的.过程。依次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强调:每次约分后得到的数写在分子、分母的正上方、正下方。2/3的分子、分母还有除了1以外的公因数吗?因为2/3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一般要约分到最简分数为止。
(7)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的约分呢?(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演示直接约分的过程。如果你不能直接找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约分。
(8)小结。在小组中互相说说约分的方法。你愿意采用什么方法来约分呢?
2、完成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判断分子和分母有没有公因数2、3、5?汇报交流。
2、完成第5题。独立完成。你是怎么看出它们不是最简分数的?指出:有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较大,判断时要仔细。
3、完成第6题。怎样连线比较快?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完成第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约分说课稿篇七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比较与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整除的知识,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对最简分数的理解可能比较吃力,约不到最简。用一次约分法时,可能一眼看不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我确定的教法、学法如下:教法与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经历探索,理解约分含义,约分方法的全过程,。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积极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并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学,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规律,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1.复习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是:为下面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方法做好铺垫。)。
2.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教材主题图。
(设计意图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实践探究,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设计意图是:理解约分的含义,并为后面的逐次约分方法做了铺垫。)明确最简分数的概念,我准备放手让学生自学。
学生可能的回答:像1∕3这样,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时候,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个别展示。
学生可能找到的方法有两种:逐次约分法和一次约分法。
提醒大家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一次约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8和24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8去除,一次约分得最简分数。)。
学生讨论:两种约分方法的异同,两种你更喜欢哪一种?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两种方法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结果相同。不同的地方是,逐次约分法,除了好多次。一次约分法,只除了一次。学生可能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二种方法计算速度快。
(设计意图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约分的含义,掌握约分的多种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优化思想。)。
反馈测评、提高能力。
基础性的练习:
1.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约分。
12/162/310/127/186/308/3625/452.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变式练习:
写出三个与2∕3相等的分数。
我准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
2.约分的方法是什么?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简单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巨著《九章算术》。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
约分说课稿篇八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知识---约分。
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大多学生能较快的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学习本课应该较为容易。但快速并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对少部分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理解约分的意义,激活已学的知识探讨约分的方法,进而理解最简分数的形成,通过交流比较,形成自己的约分技巧。
3、觉察到分数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些知识。
四、教学重点:
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六、教法与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经历探索,理解约分含义,约分方法的全过程,。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积极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并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学,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规律,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八、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步,复习铺垫,在这里我设计三道练习,第一个是找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然后是2,3,5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的复习都是为本堂课服务的。
(二)、实践探究,理解约分的含义。
1、由图形来说明一组分数的大小。
2、经历约分的过程,逐次约分法。一次约分法。
3、总结得出约分的概念。
4、引导迁移,掌握约分的方法。
5、约分书写的格式。
6、约分练习,通过练习的讲解,让学生总结出什么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深化、培养技能。
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梯度性练习。
这是第一,目的是巩固最简分数的概念和约分的方法。其中这里包括两个练习。
第二,使学生感受约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感受有价值的数学。
(四)、课堂小结、回顾梳理。
及时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梳理,加深学习的印象。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还会有待完善之处,恳请大家来指正。谢谢大家!
约分说课稿篇九
《约分》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分数》第34~36页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约分”是第三单元分数的第六个知识点,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约分的含义,并掌握多种约分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比较与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
2、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
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整除的知识,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方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对最简分数的`理解可能比较吃力,约不到最简。用一次约分法时,可能一眼看不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在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我确定的教法、学法如下:教法与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经历探索,理解约分含义,约分方法的全过程,。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创设积极有趣,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并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学,主动参与探究,发现规律,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1、复习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是:为下面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方法做好铺垫。)。
2、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教材主题图。
(设计意图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实践探究,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出: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设计意图是:理解约分的含义,并为后面的逐次约分方法做了铺垫。)明确最简分数的概念,我准备放手让学生自学。
学生可能的回答:像1∕3这样,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时候,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个别展示。
学生可能找到的方法有两种:逐次约分法和一次约分法。
逐次约分法。
提醒大家一定要约成最简分数一次约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8和24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8去除,一次约分得最简分数。)。
学生讨论:两种约分方法的异同,两种你更喜欢哪一种?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两种方法都是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结果相同。不同的地方是,逐次约分法,除了好多次。一次约分法,只除了一次。学生可能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二种方法计算速度快。
(设计意图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约分的含义,掌握约分的多种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优化思想。)。
反馈测评、提高能力。
基础性的练习:
1、圈出最简分数,并把其余的分数约分。
12/162/310/127/186/308/3625/45。
2、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3/4○1/47/18○7/1518/24○3/45/6○2/123/5○5/315/20○4/16变式练习:
写出三个与2∕3相等的分数。
我准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约分?什么是最简分数?
2、约分的方法是什么?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简单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巨著《九章算术》。
约分说课稿篇十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边我们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还记得呢?
2、生说定律并举例。
3、今天我们来学习《约分》。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那么同学们请看教科书47页上面的主题图,说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2、它们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知道。
11×22。
—=——=—。
33×26。
22×24。
—=——=—。
66×212。
44×28。
—=——=—。
1212×224。
4、那么,我们反过来。
88÷24。
—=——=—。
2424÷212。
44÷22。
—=——=—。
1212÷26。
22÷21。
—=——=—。
66÷23。
5、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6、1/3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7、我们也可以直接约去24和8的最大公因数——8。
(三)巩固新知,继续练习。
1、教科书48页试一试,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准。
2、师小结,强调重点。
3、继续练习,练一练1—2。可让学生到黑板做,易错的集体纠正、强调。
4、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在复习分数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如何约分。
约分。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
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本节课的教学我仍然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来展开教学,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尝试类似的习题,通过错误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有的学生在约到最后时不能确定是不是最简分数,此处问题有待后期的反思。
约分说课稿篇十一
大家好!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本课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p99~101。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课本例1是教学通分的意义和方法,着重使学生懂得这个公分母应该是几?课本试一试是给三个数通分,其中还有带分数,关键是提醒学生注意在带分数通分时,只要把分数部分的分数通分,整数部分不变。但每个带分数通分后,不能丢掉整数部分。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通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投影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3和398和1116和20。
2、(课本准备题)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填空题)。
(设计思路: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时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下这样填的根据,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约分,并且知道通过约分可以不改变分数的大小而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大小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方法。
1、出示例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1)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首先要确定什么?(相同的分母)。
(2)这个相同的分母如何确定?(讨论)这个相同的分母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作什么?所以我们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样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看图验证,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思路: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例题中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6和9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归纳通分的意义并揭题。
看书了解我们刚才做的书本上称做什么?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通分一般先确定什么?如何确定?再怎样?
4、尝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
(2)试一试把3/4、2、和7/8通分。
第(2)题又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有3个分数怎么办?再讨论其中的带分数又如何处理,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把出现的情况进行反馈总结。
(设计思路: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
1、找一找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强调通分的关键)。
2/3和1/4、3/8和5/12、4/21和1/7、3/4和7/10。
11/15和5/6、7/12和5/8、5/22和4/33、10/39和9/52。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练一练第2题,强调通分的几种特殊情况)。
3、把下面每组中的三个分数通分。(练一练第3题。
1、小明、小红和小军三人赛跑,跑同样长的一段路,小明用3/5分钟,小红用7/10分钟,小军用5/8分钟,请帮助他们排出名次。
4、找出几个比1/3大,比2/3小的最简分数。
1、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通分?
3、通分和约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各位领导和和老师!
约分说课稿篇十二
《约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下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约分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同时学习约分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意义和方法,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2、能熟练进行约分。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因此本堂课我们主要采取了“开放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尽量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同时还辅以观察法、讨论法等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扎实基础,复习铺垫。
第二个环节: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提炼问题,矛盾激发探索热情。
出示课文中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教师顺势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基本上的学生会提出,“小明已经游了全程的几分之几?”教师这时可适当板书并选择性地让学生求出“已经游的占全程的75/100”。接着教师大屏幕中出示:“小明游了全程的3/4。激发了学生探索75/100是否等于3/4的学习热情。
2、尝试探究,认识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都在变化,从75/100到3/4的过程中分子、分母都在变小。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同时变小后,教师顺势往下问:2/6、3/4的分子分母还能变小吗,为什么?让学生得出因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了,所以不能变小,水到渠成地揭示了什么是最简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加以巩固。
3、巩固最简分数,引出约分。
9/157/1310/1115/2424/30。
4、尝试约分,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教师巡视,请生板演。这里主要有这样几种方法:
(1)逐次约分,先约2再约3,最后化简得4/5。
(2)逐次约分,先约3再约2,最后化简得4/5。
(3)一次约分,分子分母同时除以6,最后化简得4/5。
在练习上我注重知识的阶梯性,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特设计以下几个练习。
1、写出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2、龟兔赛跑,龟跑了全程的5/25,兔跑了全程的4/24,谁跑的路程多?
运用约分化简方便大小的比较。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约分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课。
回顾,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让学生找一找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8和621和147和17。
42和1880和8191和13。
这里的几组题我们是精心设计的,其中7和17、80和81是两组比较典型的互质数,而13和91是一组成倍数关系的数,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这些典型题目的练习为学习最简分数和约分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8/24=4/()=()/35/9=()/18=15/()。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学习约分的基础,因此,在新授前我们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3、说出2、3、5的倍数特征。
约分说课稿篇十三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通分》说课稿,以供参考。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通分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性质、公因数、公倍数,本节课是学习分数的加减、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还比较低级。他们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生动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创造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设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约分说课稿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教法分析: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学法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预设:
六、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第(3)题是为例3学习异分母分数的比较作准备,并通过四分之三和六分之五的比较,设置悬念,引出今天的内容。
(二)引导探索。
1、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四分之三和六分之五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4和6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助教材上图形的直观,采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3、在教学例4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试一试”,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首先我安排的是练习十二第2题,因为通分的关键是找准分数的公分母,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题的安排有利与巩固学生对公分母的确定,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
第二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二第1题,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通分。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已有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三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二的第3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第四层次:我安排了竞赛题。把下面分数通分。三组题,男女生竞赛,每个小组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出正确答案,推举一个成员到前面抢答,目的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馈总结。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是我对这部分内容初浅的理解也预设,不足指出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的耐心倾听!
约分说课稿篇十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三所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是怎样上《通分》这一堂课的。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直观的演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同分子同分母分数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填空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出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引导探索。
1、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数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说出思路,这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思路:将分数化成小数;借助线段比较;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我首先肯定这几种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5和4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在教学例4后,指导学生练习“做一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意义和通分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8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