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评价应该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生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深度,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思考。这些教案范文的教学步骤清晰,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部分。
1.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学习歌曲《大公鸡》。
1.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活动反思:
从本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歌唱活动中不能用单一的形式演唱,这样只会打消孩子演唱的积极性,只有不断的丰富唱歌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演唱。而今天这种对唱和默唱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运用。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二
1.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歌曲录音。
2.钢琴。
一.复习部分。
1.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学习歌曲《大公鸡》。
1.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从本次活动中,我了解到歌唱活动中不能用单一的形式演唱,这样只会打消孩子演唱的积极性,只有不断的丰富唱歌的形式,满足幼儿的兴趣,才能吸引幼儿演唱。而今天这种对唱和默唱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运用。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三
娃娃家里,爸爸谁来做?(男孩)我们大声地说:“我来做爸爸”
女孩做娃娃家的妈妈,我们也大声地说:“我来做妈妈”
我们一起来呀?来干什么?(娃娃家又可以说是玩扮家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莫办?)我们来喂她”
师生互动:谁的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喂喂她!
3、小熊在说什么?他想请我们听一首歌?太好了!
4、音乐磁带一遍。
5、我们和他一起唱好吗?
6、幼儿跟着教师和录音唱两遍。
7、分角色唱:请男孩坐爸爸,唱第一句。女孩子当妈妈,唱第二句。其他的地方我们大家一起唱和念。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四
3、能大方说出自己和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情节,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游戏道具:爸爸镜框几副、妈妈用的假头发、娃娃一个、小勺子、小碗、音乐磁带等。
环境创设:一个“娃娃家”。
知识准备:幼儿会唱歌曲、事先请两个能力强的幼儿学习表演。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动作吧!
小朋友唱的真好,那有两个小朋友想来表演这首歌曲你们想看吗?
指导语:小朋友,刚才这两个爸爸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像不像爸爸妈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爸爸戴眼睛、妈妈有卷卷的头发)
有没有谁做的动作和他们不一样呢?
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是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引发幼儿模仿表演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炒菜;幼儿听音乐尝试表演。老师反馈较好的动作供大家模仿表演。
分角色两两结伴进行表演。提出表演要求:表演时眼睛要看着和你一起表演的小朋友,像玩娃娃家游戏时一样。你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参加你的表演。
小朋友的表演真棒老师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舞吧!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能大胆的在集体前进行表演。
3、体验自己会表演的成功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
1、《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发音清楚的进行演唱。
2、《小朋友爱唱歌》引导幼儿发音清楚的唱准音阶。
(二)引导幼儿复习歌曲。
1、幼儿随老师伴奏进行演唱。
教师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进行进行引导,提醒幼儿发音清楚的演唱。
2、引导幼儿尝试创编动作。
(1)教师放录音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
(2)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模仿。
(3)幼儿集体随老师一同边唱边表演。
3、鼓励幼儿为大家表演。
(三)结束。
鼓励幼儿为家人表演自己学会的新本领,引导幼儿在音乐曲中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学习。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动。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幼儿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提前听录音、录音机、磁带、有关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待老人的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二、在音乐声中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初步感受歌曲。提问:
1、好娃娃带来了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2、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孩子说奶奶。
3、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词进行总结。
三、幼儿学唱歌曲。歌曲的题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环节中解决重难点。
1、教师示范唱一遍。
2、请幼儿跟唱。
3、请幼儿集体唱。
活动反思: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唱与默唱交替的方法演唱歌曲。
2.激发幼儿爱护、喜欢大公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复习部分。
1.复习歌曲《丁冬小门铃》。
2.引导幼儿唱出迎接客人和做客愉快地心情。
3.进行简单地歌表演,重点提醒幼儿左手动作。
二.学习歌曲《大公鸡》。
1.欣赏歌曲第一遍,听听歌曲的旋律怎样?
2.学习按歌曲的节奏用左手打拍子。
3.学唱歌曲《大公鸡》,边唱边拍手。
4.分小组继续学习对唱歌曲,如一组唱“大公鸡”。另一组唱“穿花衣”。
5.启发幼儿把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处理为默唱,并用拍手表现。
6.启发幼儿把每一乐句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处理为默唱。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活动目的: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八
游戏目标:
1、愉快地跟学歌曲,并初步学习音乐游戏、《妈妈和乖乖》。
2、初步知道袋鼠的主要外形特征。
游戏准备:
1、扮演袋鼠妈妈的服装,袋鼠玩具一个(大布袋也可替代)。
2、歌曲录音磁带《妈妈和乖乖》。
游戏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看我的肚子上有什么?它有什么用?”“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幼儿学袋鼠条,体验袋鼠走路的特点。
2、学唱歌曲《妈妈和乖乖》: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师:“乖乖是谁呀?”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理解“相亲相爱”。
“这首儿歌还可以编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歌曲名字叫《妈妈和乖乖》”。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建议与提示:在学会音乐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袋鼠乖乖比袋鼠妈妈多一个,当音乐停止时,没有找到妈妈的乖乖停止游戏一次。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九
1、随音乐跟着老师做模仿动作,感受节奏的快慢变化。
2、在音乐游戏中学做爸爸妈妈,表达爱爸爸妈妈的情意。
准备:
1、娃娃家玩具、扮家家的音乐一段。
2、装扮父母的表演道具(领带、项链等)。
一、出示教具(领带、项链)提问:爸爸是带哪个呀?妈妈是带哪个呀?
二、学学我的爸爸妈妈。
1、看教师扮做爸爸。
(1)看教师跟着音乐模仿爸爸戴领带、穿大皮鞋走路等。
(2)猜猜爸爸在干什么?一起学一学。
(3)请全体男孩跟着音乐尝试学做爸爸的动作。
2、看教师扮做妈妈。
(1)看教师跟着音乐模仿妈妈梳头、抹口红、穿高跟鞋走路等。
(2)猜猜妈妈在干什么?一起学一学。
(3)请全体女孩跟着音乐尝试学做妈妈的动作。
三、模仿表演。
1、学学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平时喜欢做的事情。大家猜一猜,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2、请一个男孩上前来系上领带,请一个女孩上前来带上项链,装扮爸爸妈妈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学一学。
3、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连起来,大家一起表演。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说: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
当我提出问题:“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孩子们都能很拥跃地回答,有的孩子还配上了动作。
因此,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时,只要强调歌曲的节奏就可以了,孩子们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开饭了——”这个语言节奏拉得太长,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拍节奏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十
3、能大方说出自己和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情节,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爸爸妈妈的头饰;游戏道具:小铲子、小勺子、娃娃的衣服、帽子、“肥皂”等
1、歌曲:《在哪里》幼儿能用自然的渐变的声调唱出并用手指出身体的各部位的名称。
2、幼儿欣赏歌曲《办家家》,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的小朋友怎样当爸爸妈妈的?”
2、熟悉歌曲,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3、幼儿边唱边用自己的动作表演歌曲《办家家》。
4、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你会怎样照顾小娃娃?
(哄娃娃睡觉、抱娃娃出去玩、给娃娃穿衣服、给娃娃洗澡)并将幼儿说的游戏情节创编到歌曲中,例如:
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娃娃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吃饭喽――
(穿衣服、穿衣服,穿好衣服,出去玩喽――)
(量体温、量体温,量好体温,喂药喽――)
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
(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
(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
5、在音乐区中,投放歌曲《办家家》的录音带,运用动作模仿、乐器打击的方式,表现歌曲。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十一
1、初步感受四分节奏并尝试用娃娃家的餐具来表现××|××|与×××|×××|××××|×××|的节奏。
2、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1、课前熟悉歌曲《办家家》
2、围兜兜、蝴蝶结若干,磁带、录音机
3、娃娃用的小碗、调羹人手一份。
一、分配角色,幼儿听音乐愉快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我们来办娃娃家,好吗?请戴着蝴蝶结的男孩子当爸爸,系围兜的女孩子当妈妈,老师来当大妈妈。现在请爸爸开着小汽车带着妈妈去买菜。好,爸爸们,妈妈们,出发!(女孩子跟在男孩子后面并拉着男孩子的衣服,一对对听着音乐自由地“开车”。)
二、律动《办家家》,初步感受四分节奏。
师:小菜买好了回家了!我们赶快来炒小菜吧!
引导幼儿跟着老师按四分节奏做洗洗|洗洗|切切|切切|炒炒|炒炒|的动作,重点练习|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罗|的动作。
师:办家家罗!幼儿愉快地表演律动《办家家》。
三、游戏“快乐的娃娃家”,引导幼儿用小碗、调羹来表现节奏。
1、教师表演,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
师:娃娃吃饱了,就开心地笑了起来,瞧!大妈妈的碗娃娃和调羹娃娃也高兴得唱起歌来了。
教师用调羹按××|××|的节奏敲击小碗,炒小菜处配节奏×××|×××|××××|×××|(配乐)。
大妈妈的小碗和调羹是怎么唱歌的?
2、引导幼儿用调羹敲击小碗来表现节奏,教师用鼓声控制幼儿敲打的速度。你们的小碗也会唱歌呢,请你试试看。跟着大妈妈的鼓声一起来唱歌。
3、教师指挥幼儿分男女小朋友用接龙的方法敲打小碗。现在爸爸和妈妈来比一比,谁的小碗唱歌唱得好。
4、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完整地表演游戏“快乐的娃娃家”。
请小碗、小调羹跟我们一起办家家吧!
四、结束:听音乐自由敲打小碗出活动室。
小二班教室里有个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拿着小碗小调羹去喂它吧。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1、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做一做,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办家家》的节奏,情绪特点,初步用自然的声音和简单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2、继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愉快和同伴参加音乐活动。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办家家游戏材料(马夹袋做的围裙、娃娃若干)节奏卡。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1、星期天爸爸妈妈在家做些什么事情?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好吃的?2、你们在幼儿园做过爸爸妈妈吗?你做爸爸都干些什么?妈妈干些什么?你们做爸爸妈妈心里高兴吗?把高兴的样子做出来。小朋友学习做爸爸妈妈叫娃娃家,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办家家。(二)放音乐,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情绪。a)听一听、中一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觉得他们玩得高兴吗?娃娃家里有谁?他们正在做什么?b)第二次感受音乐。爸爸妈妈喂宝宝以前在干什么?歌曲里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并出示节奏卡。c)听音乐,再次练习节奏。(三)、学习歌曲《办家家》。1、引导幼儿围着教师学唱两遍,要求用自然好听的声音。2、分爸爸一边,妈妈一边分段唱两遍。3、爸爸妈妈除了会炒小菜外,还会做什么好吃给娃娃吃?4、根据幼儿的回答练习节奏。(四)、简单进行游戏表演。1、出示娃娃,谁来了?娃娃的爸爸妈妈出差去了?谁愿意做娃娃的爸爸妈妈?2、爸爸请一位妈妈,先打扮自己,一起来表演抱娃娃、炒小菜、喂宝宝等。3、两个好朋友合作办家家进行游戏,教师关注幼儿并积极参与、引导。(五)娃娃吃饱了,带娃娃出去玩。结束。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十三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图片、餐具、垫子。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
(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
(小班)
一、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
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餐具、垫子
三、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
(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十四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节奏。
2、创编动作,表现做家务的情景。
3、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表演。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音乐cd。
2、布置好的娃娃家。
1、倾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家庭情景。
指导语:歌里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2、学习歌曲。
1)、教师演唱,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与幼儿共同大声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回忆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家务的,请个别幼儿表演。
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你能表演给我们看看吗?
4、与幼儿讨论:如果玩“扮家家”这个游戏,需要哪些人及材料。
将幼儿进行分组,一个人当爸爸,一个人当妈妈以及娃娃家材料。
5、播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一同玩“扮家家”的游戏。
两名幼儿一名扮演爸爸,一名表演妈妈。
教师可以以孩子角色进入,也可以去娃娃家做客,观看孩子活动情况。
6、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
指导语:今天的游戏中你表演,你扮演了谁?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么照顾娃娃的。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说: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当我提出问题:“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孩子们都能很拥跃地回答,有的孩子还配上了动作。
因此,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时,只要强调歌曲的节奏就可以了,孩子们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开饭了——”这个语言节奏拉得太长,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拍节奏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扮家家小班教案篇十五
2、感受中国民间工艺品—泥娃娃的特色。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每人一套泥娃娃图片,ppt,音乐“泥娃娃”。
一、歌曲导入:泥娃娃来了。
1、播放歌曲“泥娃娃”,听:谁来了?
2、交流:到底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泥娃娃是一个假娃娃,但是他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手脚,跟真娃娃差不多,可是,她不会动。
二、介绍交流:了不起的娃娃。
1、出示1个泥娃娃,看:泥娃娃来了。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样子,交流:泥娃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是谁做出了那么漂亮的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是中国无锡特有的民间艺术品,也叫大阿福,是只有我们中国有的,他们是外国式没有的。
2、他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过渡:小朋友真棒,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点。
4、请幼儿按特征分类,教师在旁作记录示范。
5、幼儿操作两人一组,观看泥娃娃的图片,商议如何根据泥娃娃的特征分成两家,可为两家命名,并把他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
1、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帮泥娃娃分一分,不要忘记记录哦!
2、幼儿操作。
3、交流各自的记录,并在以后的操作中继续尝试。
小结:我们在分类的时候可以根据泥娃娃不同的特征来进行分类,把相同特征的娃娃可以分在一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90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