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14:03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时间:2023-11-26 20:14:03     小编:MJ笔神

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总结还要具备可读性,即使对于非相关人员也可以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内容。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一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二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光明小学三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吗?(课件展示有四个组,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人统计表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师:老师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四个组的信息填人相应的统计表中吗?

生打开学习单,填在学习单上。(学生独立填写)。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回答老师的问题: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有女生多少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人?你能很快说出来吗?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在四张表中找一找,再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生:可以把四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四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还要把每个组都列出来,最好要有总的情况,所以可以加上合计、总计,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最后加上日期,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

师: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在填数据的过程中,你先填了哪些数据。是这一块吗?

你们也是先填了这些数据吗?为什么?

接下来,你填了哪些数据呢?

(课件逐一展示)。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匹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四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巩固拓展。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体育盛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吗?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优异的成绩。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

你能预测一下,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

师:请各小组长下去统计一下各小组同学家拥有固定移动电话的情况。

(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一起校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既巩固了本节课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

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一块画有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的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

(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具体数量课前填好)。

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作业。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枚硬币抛向空中,看看落下来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每人抛20次,并把结果记入下表。

姓名。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比较一下小组内同学抛出正面朝上的总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总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四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并分析单式统计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是以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的活动为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的统计表,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且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练一练帮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竖着排列的变化。而练习二十中的第1,2题主要让学生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化。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

接着,我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我来说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开始前,首先通过媒体向学生呈现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猜一猜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每个兴趣小组中的人数情况,猜测到本节课研究的是统计,并提出疑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描述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并板书——统计表。

这一环节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提出问题,呈现复式统计表。

首先向学生出示四张兴趣小组人数的统计表,让学生把对应的男女生人数分别填入相应的表中,引导学生比较这四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比较相同点,明确每一张统计表的结构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通过比较不同点,明确每一张统计表只能反映某个兴趣小组的情况。接着让学生思考“根据对四张表相同点与不同点的了解,能否将这四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总的统计表”,可进行小组交流,由学生的交流结果并向学生提出疑问“这张总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哪几方面的情况?”学生可能提到了男女生人数,四个兴趣小组,合计这三方面,之后向学生呈现这张总的统计表。

先让学生观察这种总的统计表有哪些信息?再相互间交流,然后让学生与自己反映的三方面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张总的统计表增加了总计这一栏,且向学生介绍左上角的称作表头,让学生说说表头里包含了哪些内容?适当总结把横栏类别、竖栏类别以及表中数据合起来称作表头。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横栏中有4个表示的就是原来单式统计表中的内容,仅增加了总计这一栏,在学生认识了这张表的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到总的统计表中,并进行小组交流,怎么样填写总计这一栏?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能较容易的填写出四个兴趣小组的男生总计数以及女生总计数,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总计数以及合计数,学生选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将“18+21=39(板书)即横着加”,另一种是将“14+8+7+10=39(板书)即竖着加”,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并向学生说明这两种方法分别是用男女生人数的总计数相加,四个兴趣小组的合计数相加,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可以作为检验另一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提醒学生把右上角的日期填写好。接着通过媒体呈现总的统计表,向学生说明这张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补充课题——复式。而前面的四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接着让学生在复式统计表中比较哪个兴趣小组参加的人数最多,哪个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少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能够整体的反映这些人数的情况,比较方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感受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需要。

三、内化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我安排了如下的练习:

练一练主要是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5-28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据填写到统计表中,适当提醒学生每一届的数据是竖着排列的,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变化,灵活变通的解决问题。

练习二十的第1题要求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并且分析数据,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收集数据合成统计表,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增强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2题引导学生填完表后,说一说这个复式统计表和前面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区别,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的方式是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变化。

通过统计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了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四、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课结束前,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有哪一些收获?

通过总结,既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五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一块画有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的.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

(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具体数量课前填好)。

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四、总结评价。

五、课外作业。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六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够正确填写表格,制作表格,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单式统计表动手制作出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小视频。

这是我们学校在组织同学们参加什么活动?(社团活动)。

师:是的,我们每周都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们学校有哪些社团?(口答)。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你能用我们以前学习的办法解决吗?

引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复习铺垫。

预设1:一同举手表决。

预设2:我们统计的是男、女分别最喜欢的社团,所以应该分开统计。

2、完成单式统计表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分别对男、女生最喜欢的社团进行统计,女生统计男生的,男生统计女生的(每个学生手中只有一种统计表)(略)。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统计各项人数,填写表格。

3、根据你手中的统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口答)。

4、师:由于男、女生的特点不同,看来喜欢的社团差别很大,老师想知道女生喜欢舞蹈的比男生的多多少人?只看手里的这一张表格你能告诉老师吗?(学生困惑)。

5、师: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我们需要把两张表放在一起,才能比较)。

6、小组合作。

师:看来只有一张表是比较不出结果的,需要把两张表合在一起,下面我们同位两人为一个小组,根据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男、女生最喜欢的社团”统计表,并画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

7、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说一说是如何设计的?

观察几类表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选出最优方案。

8、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师根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并加以介绍。

第一行横向为社团,第一列纵向男女为性别,中间部分的内容是统计出的人数。

师:我们的这张统计表是怎样得到的?(把以前的两张合在了一起)。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单式统计表,把表格中的数据加以归纳整理,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式统计表。

9、复式统计表与我们之前的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口答)。

板书:信息丰富便于比较。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我们就尝试利用今天学习的复式统计图解答问题。

三、练习巩固,运用拓展。

(1)填空。

2班同学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统计表。

1、大多数爸爸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是小时。

2、大多数妈妈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是()小时。

3、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2)选择。

三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比女生多()人?

a、10b、8c、6d、2。

3、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较喜欢的节目吗?()。

a、动画片b、电视剧c、知识竞赛类d、少儿综合类。

(3)判断。

中国、美国、俄罗斯在三届奥运会中所获金牌数量统计表。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整理数据回答问题。

育才小学三(1)班学生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四、回顾所学,总结梳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是怎样学会的?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七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

教学准备:

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兴趣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

3、完成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

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

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方便)。

(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能这样演示最好,不能的话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3)师:这样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了吗?

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单呢?(这样简单)。

(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稍微做些改动,(在两张统计表上改一改),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教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3)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

5、观察、分析统计表。

(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生答)。

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板书: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

2、活动要求:

(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顺序排好队伍。

(2)请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

教师边把兴趣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

3、根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少。

(2)我们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

(3)一班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比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多()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九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考点分析: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专家建议。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课件演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表格。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一

1、学生认识简单的,以及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

(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

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具体数量课前填好)。

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

6、指名汇报该的填法,教师在黑板上填写。然后让学生说说填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枚硬币抛向空中,看看落下来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每人抛20次,并把结果记入下表。

姓 名。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比较一下小组内同学抛出正面朝上的总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总次数,你发现了什么?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二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课件、四张表格纸、计算器。

1、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并加上表格线,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出示复式统计表,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对这张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一格(师指)同学们还认识得不够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格你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这个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3个)。

“性别”是对哪一行内容的概括?(对第一行内容的概括)。

“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对第一竖栏内容的概括)。

那么“人数”指的又是哪些内容?(表格中填的数据)。

3、对于这张空表格,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没有了)。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填数据。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二,填写数据。学生填写。

展示学生的作业,并适当提问。

4、问:这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怎样算呢?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确用这两种方法可以验证这一栏。接下来学生检验。

嗯,同学们都能把数据正确地填入表格中了,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日期。这张统计表就填写完整了。

5、现在,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教师提问。

比较这张统计表与前四张统计表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6、前面的几张统计表我们把它们叫做单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做什么比较合适呢?(复式统计表)。

这样的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贴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1、教学“试一试”:谈话:关于本届奥运会的有关情况。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出示课件)。

拿出表格三,独立填写这张统计表。

展示学生作业。

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

引导学生为什么没有“合计”与“总计”一栏。

刚才,我们举了一些例子,确实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接下来,徐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同学们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问2到3名学生)。

如果徐老师想了解全班同学收到礼物的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我一个一个问吗?(可以调查,统计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调查与统计。

学生填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收获?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三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四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欲望,同时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制作复式统计图的必要,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

课件、作业纸。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

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依次出示四个兴趣小组图和相应的统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2、填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表格。

(2)小组交流,全班校对。

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1)眼力大考验。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根据这四张统计表,看看你能不能快速得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葫芦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齐答)。

请一列学生开火车回答,比赛。

问题2:古筝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3:葫芦丝兴趣小组女生有多少人?

问题6:小提琴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问题7:这四个兴趣小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比较淡薄,多提几个,___比___多/少,男总,女总等)。

师:(对着最后一个学生)你的速度最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把四张合并成一张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

(一)尝试、合作、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致认为要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表格试一试。你可以使用整个表格,或选择表格中的一部分。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择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准备展示。

(2)收集答案,展示。

a。(完全是机械性合并的)你有什么感觉?

c。(更加完整的)刚刚四张表格中的信息在这一张表格中都能找到吗?

(这张表格已经和我们数学上规范的统计表很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的统计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到表头部分)。

(二)完善统计表。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我们就针对方案三具体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视情况而定:

1、重复的栏去掉。

2、标题错误的修改。添上制表日期。

3、添加“总计”一栏(为了更加方便统计四个组的男生人数和四个组的女生人数,咱们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你会填吗?依次说一说是怎样填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善表头。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一行表示的是性别,最左边一列表示的是四个不同兴趣小组的名称,就是组别。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人。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这三部分内容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这个表格的表头。通过表头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表格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内容了。

(上面这一块要调整,重点认识表头,认识统计表的结构,可以说一说每一格表示什么含义)。

(三)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

我们已经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了,简单一点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添上“复式”)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制表日期、表格,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性别、组别和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

(四)填写统计表。

一起填写,思考“合计数”怎么填写,“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算?(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框起来。)。

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总计数非常非常重要,必须要检验,横算则竖算检验,竖算则横算检验)。

(五)眼力再考验。

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眼力大考验问题(把书上几个问题放进来)(“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这次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板书:更集中、更丰富、好比较)(好比较放在最后)。

三、组织实际调查(第85页练一练)。

1、提出问题。

2、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引导明确: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再把小组数据汇总到全班完成统计)可以请一名学生来组织全班的汇总。

3、描述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书上的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怎么填写。(表头先不出示,让学生想一想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可以怎样设计)。

4、分析比较。

(1)全班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

(3)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四、练习应用,感受联系(练习十五第一题)。

阳阳调查了东山小学各个班级会游泳的人数,统计的结果如下:(课件出示)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有3个班,每班都有一些会游泳的同学)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醒他们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全班校对。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应该怎样计算,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交流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尝试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重点要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面)。

五、全课总结。

2、课后实践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数据整理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汪】要注意到复式统计表的几个注意点:

1、复式统计表结构的完整(标题、日期、表格)

2、复式统计表数据的准确(总计这一栏要重点讲,必须要检验)。

3、复式统计表排版的美观(总体布局是横排还是竖排视情况而定)。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五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ppt课件等。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你们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制作了统计表?完成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结果。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这是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出示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女生可以提问题。(预设:喜欢哪类图书的人最多?.......)。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两张表中放一起,通过比较或计算才能得到。

生:可以把两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两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预设: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出示他们想出的各种情况,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制定出复式统计表。)。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板书: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课件逐一展示)。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两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统计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三、巩固拓展。

1、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还能回答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

2、师:请各小组下去统计一下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哪种电视节目(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

《复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也是在学生在2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简单单式统计表),对数据收集、整理记录与简单的数据分析已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喜爱的调查,引入教学。通过教学,既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深化,又为进一步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3、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增强数学兴趣与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与帮助者。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法上,拟选择情景教学、直观演示、谈话启发、质疑,引导观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发现法。在学法上,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首先课件呈现教材例1问题情景图,老师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班同学课余活动情况,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兴趣爱好。启发思考: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们喜欢哪种活动情况,应当怎么办呢?进而引出教学主题。

(二)引导自主探索,构建新知1.收集数据。

(1)讨论交流,明确统计方法。

在老师想清楚快捷的知道我们班的同学课间课余最喜欢其中哪项活动,应当怎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呢?(每位同学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最喜欢的活动)。

预设1:通过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统计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统计表,交流汇报:

1)观察思考,比较异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男女生喜欢活动情况统计异同。相同点:统计活动项目相同,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这些活动;不同点:调查对象不同,一个是男生,一个是女生,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不同。

2)制造冲突,引发思考讨论。

首先,教师提出一些需要比较男女生喜欢同一活动人数的问题:如喜欢看书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喜欢踢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等让学生回答,体会不是很方便。

其次,教师引导思考:如要方便快捷地比较男、女生喜欢活动情况,有什么办法吗?能将男、女生喜欢活动情况统计编成一张表吗?学生同桌或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引导“建模”,完善认知。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逐步构建复式统计表.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建构统计表的结构、内容,想想表格左上角一格右边横排(行)和下面左竖列与剩余部分每格分别表示统计的是什么?认知这个表包括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和性别三个内容。进而教师指出:因此,我们就将这个统计表左上角一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行(排)表示喜欢活动的项目。因此,左上角对应表头处写“性别”;竖列表示调查对象性别,对应表头处写“性别”;其余中间部分表示的是不同性别与不同活动相应的人数,就在对应表头处写“人数”。

再次,引导比较新建表格与合并前的表格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认知,之前的简单统计表只是对男生或女生最喜爱活动的统计,而新表是同时对男、女生最喜爱活动的统计。并说明:像这种表示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数据的表格,称为复式统计表。之前只表示男生或女生最喜欢活动人数的统计表称为单式统计表。

5.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复式统计表并分析数据,回答解决问题。

教师小结:这样的复式统计表,就能方便快捷地比较男女生最喜欢读书、踢球„„等活动活动的人数与谁多谁少及参与调查的总人数等数据分析。而之前的简单统计表就不便于比较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整体情况与人数多少等数据分析。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应用。知识来源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让2名学生现场主持数数,自主合作完成教材p37页“做一做”,教师引导数据分析,解答相应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回顾、梳理、交流学习所得,反馈学生所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933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