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进事迹材料(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18:02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汇总20篇)
时间:2023-11-26 20:18:02     小编:MJ笔神

对于过去的经历和学习,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提炼经验和教训。总结需要用心用脑,不怕费时费力,只要能对自己的发展有所帮助就是很值得的。以下是相关领域的经验总结,供参考。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谢根生,男,1970年2月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初中学历,现任厦门特利强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根生同志专注品质,追求卓越,逐步将特利强雨具有限公司办大办强的同时,坚持“企业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脱贫攻坚洪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立场坚定。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刻重视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提升;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勤恳,任劳任怨,作风民主,团结同志,一贯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关注社会动态,热衷慈善事业。

谢根生同志一直思考怎样将企业和公益密切联系在一起。时刻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有观点、有现状、有分析、有具体建议和措施。不仅潜心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更热衷于将其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愿景和是命中。近年来,共支持教育慈善事业资金20多万元,捐赠4000多件雨伞给厦门市东孚中心小学。

三、积极作出奉献,心系扶贫工程。

厦门海沧区与积石山县建立东西协作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按照“聚焦扶贫、平等协作、共建共赢”的原则,深化劳务协作,共培训贫困劳动力999人,积石山县向海沧区企业输出贫困劳动力351人,目前有106人在厦门海沧区当地企业稳定就业。

谢根生在脱贫攻坚入村走访中,特别关注贫困家庭的收入问题。,谢根生对积石山县村里的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鼓励村里的剩余劳动力积极投入到扶贫车间进行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劳动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1月8日,谢根生组织在积石山县扶贫车间开办残疾人培训班,号召没有劳动力的弱势群体以自身的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同时帮助贫困户发展手工制造业,为贫困户联系产品销路,为贫困家庭劳动力联系务工企业,努力帮助贫困家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谢根生为了让扶贫车间的员工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在积石山县扶贫车间都修建清真食堂和宿舍,给那些家远而不能出门挣钱的人员带来了方便,每逢佳节谢根生给员工们发放福利。通过实干扶贫,为当地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赢得了村民们的好评。

在东乡县投资350万元建立建筑面积2400o的东乡县振兴雨具扶贫车间,可容纳员工500人,车间内员工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为主,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就近就业的问题。为东乡县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东乡县雨具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东乡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推动东乡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改善贫困地区面貌为目标,全力推进毛园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扶贫开发单位先进。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按照矿扶贫帮困领导小组有关文件要求,我单位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扶贫帮困总体目标,不断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包扶措施,严格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积极推进包扶工作顺利进行,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促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时刻牵动着我单位党、政、工的心。帮助他们吃饱穿暖,渡过难关,既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事关我单位职工稳定的大局。

因此,我单位把职工的生活当做我们的第一牵挂,对困难职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视。

我单位职工突发重病,住进医院,我单位十分重视,积极向上级部分反映,矿及时给予了救济。

同时,我单位对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帮扶,并积极帮助困难职工申请救济金。我队党、政、工还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职工史忠显、刘建伟等,不仅送去了水果等慰问品,更送去了我全队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扶贫帮困工作是我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单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使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我矿的快速发展做出我单位的最大贡献。

xx区民政局是“十x五”扶贫开发重点村毛园村的定点帮扶单位。几年来,我局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两个重点,做到五结合”的总体要求,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改善贫困地区面貌为目标,全力推进毛园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定为定点扶贫单位后,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定点帮扶小组定期地到村进行调研和指导帮扶工作,到目前为止,毛园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全村人民的认可,几年来共拨付扶贫资金20余万元,建设项目15个,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780元,比2019年人均增长2130元。

1、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该村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和抗旱能力较弱的情况,帮助该村完成了6.3村组公路的硬化工程,50口水塘,5条水渠的整修工程,1座病险水库加固。改变了该村村民行路难、抗旱能力差的生产生活状况。同时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投入7.6万元解决了38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结合新农村建设帮助该村选点、规划了两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完成组级主干道2.5公里的硬化工程,改房37户,改水改厕39户,现在两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整洁,绿树成荫,村民精神面貌焕发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景象。

3、有序开展培训工作,拓宽村民收入渠道。培训工作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部分,为提高村干部素质和村民劳动技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我局共举办了两期村干部培训和八期劳动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1020人,培训内容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举办劳动力转移培训8期培训人数达790人。输送“春蕾计划”学生5人,完成雨露计划培训76人。同时利用春节期间对返乡务工人员举行了两期劳动力培训,培训人数180余人,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

4、创建“一村一品“工程,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针对该村村级经济基础相对较差,村民收入渠道窄的现状我局帮助村两委班子,充分利用我区油脂大区的优势,宣传和发动村民种植油菜,到目前为止,全村油菜种植面积达700余亩可创造经济收入60余万元,人均增收600元,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格局,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5、扶贫助学,特困户帮扶救济实实在在,我局对该村贫困户学生进了筛选摸底,建立了台帐,共帮扶贫困学生5名,帮扶资金达1.1万元,针对少数特困户村民,与村委班子一起实行结对帮扶的办法,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不但从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还从精神上予以鼓励,项目规划上给予指导,仅结对帮扶支持特困群众的资金金额就达2.5万元,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感受到了扶贫开发的成果。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全县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这一总体要求,以帮扶家庭困难学生为重点,以提高贫困村学校办学水平为关键,以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学生成才为根本,上下联动、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推进“雪中送炭济困、就业援助扶技、典型引导励志、悉心培养育才”工程,力促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

二、目标要求。

从2016年起,把推进精准扶贫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构建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户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扶志脱贫工作机制,确保家庭困难每位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一)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抓好精准扶贫调查摸底工作,为贫困学生建档立卡,确保全县所有贫困学生无一遗漏。

(二)创新扶贫工作模式。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出发点,创新教育精准扶贫举措,开展特色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既“输血”又“造血”,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三)健全帮扶工作机制。构建覆盖全县所有学段贫困学生帮扶工作机制,2016年底,实现全县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

(四)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贫困村学校师资力量,强化贫困村教师培训,20底,实现全县农村义务段师资均衡配置。

(五)实施联建共建工程。深化城镇中小学与贫困村小学联建共建活动,2017年底,贫困村义务段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

(六)拓展职教脱贫途径。建立职业教育脱贫救助、技能培训机制,2017年底,让有接受职业教育需求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部获得职业学历教育,并掌握一技之长。

三、重点工作。

(一)摸清贫困学生,建立扶贫台账。

按照《中共嘉祥县委、嘉祥县人民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嘉发〔〕24号)文件要求,在全市“六核对一规范”所确定贫困户基础上,结合县资助中心贫困学生动态管理户,由镇(街)教办、县直学校牵头,逐村逐户摸底核查,摸清各学段贫困学生底子,逐一建档立卡,对享受资助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对建档立卡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并针对贫困户及家庭困难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济困、扶技、励志、育才”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定向发力。

(二)用好资助政策,雪中送炭济困。

1.学前教育阶段。对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困难儿童、烈士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落实政府助学金,平均资助面为在园幼儿的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儿童实施资助全覆盖,对其中特困家庭儿童酌情减免保教费。

2.义务教育阶段。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就读农村义务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寄宿生人数的15%,并逐步加大比例;平均资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中学每生每年1250元。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具体标准为每生每天1元。继续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营养餐补助,具体标准为孤儿每天补助10元,每年按365天计算;特教学校学生每天10元,每年按200天计算;低保和其他家庭困难学生每天补助3元,每年按200天计算。其他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生的15%。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义务段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

4.中职教育阶段。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全部和非涉农专业家庭困难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非涉农专业家庭困难学生的比例为非涉农学生的1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在校生实现资助全覆盖。

5.高等教育阶段。协调民政部门对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符合申请政府资助金条件的低保户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资助。协调县工、青、妇等部门对特困家庭大学生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县教体局牵头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贷款额度最高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贷款额度最高12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最长贷款期限从延长至,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对省定贫困村家庭困难的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录取的大学生实现应贷尽贷,并享受最高贷款额度。

(三)发挥教育职能,悉心培养育才。

1.立足教育均衡,建好学校拉长短板。根据贫困村的自然环境、适龄人口分布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在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等工程时,优先改善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优先加强贫困村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力促贫困村学校硬件、软件同步提升。到2016年底,确保贫困村学校达到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2.坚持教师为本,倾斜师资下沉力量。加大贫困村学校教师补充力度,逐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协调财政资金,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政策,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贫困村学校就业。城镇中小学在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先树优时,同等条件下有在贫困村学校任教经历者优先。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村任职任教,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走教。加大贫困村学校(幼儿园)师资培训力度,为贫困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3.关注学生学业,潜心扶志助力成才。坚持扶贫扶志结合重在扶志、助力成才原则,建立帮扶台账,开展教师“一对一爱心育才”行动,由一名或多名教师结对一名学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侧重地帮扶。对特困家庭学生给予适当经济援助,确保学生不失学;对生活压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展励志教育,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生活的信心;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顺利完成学业、早日成才。

4.致力脱贫致富,精准扶技力保就业。依托县职业中专,对特困“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特困家庭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免费注册入学并免除学费实施资金扶持,进行重点培养,促其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对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学习能力的人员,按照自愿原则报名,聘请职业培训教师,每年两次为其举办免费职业培训,助其增强从业能力。对省定贫困村及其他贫困家庭的中职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优先推荐,实现就业脱贫。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体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教育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精准扶贫的组织、管理、督导和考核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镇(街)教办、县直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设立对口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并建立信息台账。同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积极落实教育扶贫支持政策,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二)强化资金统筹。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优先安排支持贫困村发展,贫困村学校建设资金、贫困学生资助金和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补贴等做到公开透明、及时拨付,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微信、板报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及实施路径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让全社会更加关心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四)坚持跟踪管理。各镇(街)教办、县直各学校要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积极争取县级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遏止因学返贫现象。

(五)强化督导考核。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对各镇(街)教办、县直各学校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季度督查、年度监测、年终考评。加大奖惩力度,对真抓实干、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追责问责,确保教育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善作善成、取得实效。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即的人,立即调动自己的关系,和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我叫张凤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我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多年前,有一位68岁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我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天气好就背着他出门躺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后英和徐桂枝老人也都是偏瘫病人,她们的生活完全是由我来护理,她们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万月德的老人,进院时已有88岁,她给了我永生的记忆和工作的热情。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我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够,就拿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纪还大,我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用“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

像这样的例子,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孙火秀老人又聋又瞎,与大家难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门,生活很难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都是由我来照顾,所需的生活用品总是我丈夫从街上给她捎来,但是,只要我大声和她说话,她大概还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间陪她坐坐,消除她的寂寞,鼓励她经常出门溜达溜达,增强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人现在逢人就嚷:“多亏了凤香啊,真苦了她,硬是个好闺女哦,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样活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虽然年纪不老,还不到五十岁,却是一个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脸梳头,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顾,我自然是义不容辞。她是又疯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我说的话倒能听会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个乖孩,跟着我后面一个劲的喊“妈妈”。

76岁的杰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我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唐菊花老人临终之际,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我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做为新时代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去年88岁的老人胡细发,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床前,从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12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我说:“1000元钱留给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2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2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我的怀里,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0xx年来,我先后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灵送终。在我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胜似“一家人”,倾注真情。

现在我都奔五十的人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我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我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

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我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我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定期组织院民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召开座谈会是一个既方便,又实际的好方法,让老人们说出她们的愿望、心声;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我发现部分院民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锁纳、笛子,拉二胡。为了发挥她们的特长,我就向院领导建议,托人进城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营造了和谐家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

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我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福,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四、组织“大生产”,改善生活。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我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的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桔子、柚子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老人们生病、过节、过寿改善伙食,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我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我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我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我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与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凤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俺们知足了。”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__县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_-)》的文件精神,根据“一进二访,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我们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将“助学一批”和“驻村帮扶”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扶贫工作。现将201_年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助学一批”扶助对象共计1016人。其中,县内就读学生598人,县内入园幼儿80人,在读大学生35人,县外就读幼儿和学生250人,暂未入园47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1人,“两后生”5人。

在我县13个“省定”贫困村中,我局和市四家后盾单位对点帮扶龙门镇李家村。

二、助学一批抓落实,技能富民有成效。

(一)摸清底子,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助学一批”名单,我们要求对应学校借助村委会力量,对受助对象再次进行人员信息核实。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全县范围内的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实施。

(二)健全机构,制订三年规划。

为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我局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齐满珍同志任组长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我局还制定下发了《__县教育精准扶贫规划(201_-2017)》和《__县教育行业扶贫二0一六年度实施方案》,全县各学校向县教育局签订并递交了工作责任状,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围绕目标,狠抓工作落实。

1.实施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每一个贫困学生(幼儿)予以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201_年,全县共发放助学金770.14万元,惠及贫困学生8412人次。在县内就读的678名“助学一批”贫困学生和幼儿中,有552人获得资助。其中,受助学生515人,受助幼儿37人。此外,我们竭力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2.做好控流保学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幼儿)成长,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幼儿)辍学、流失,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设立贫困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实施“一人一案”,安排未入学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做好了家庭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县职教中心设立学生就业处,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给予就业指导,对需要进行职业岗前培训的大学生提供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保障家庭贫困大学生及时充分就业。

4.实施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201_-2017)》,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县域职业教育纳入__市职业教育统筹规划,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支持建设汽修、酒管、服装设计、海员为主体的3-4个特色专业群,适时有效调优专业,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建立“一家一”助学就业档案,深入推进“一家一”助学就业。积极引导“两后生”、青年农民、城乡劳动者等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分期分批开办养殖、种植等培训班,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三、驻村帮扶出实招,精准扶贫见实效。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我局高度重视。一是宣传到位。我局利用教育信息网、月工作通报及qq工作群,将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要求及时宣传到位,让教育系统人人都知道精准扶贫及其工作要求。在201_年11月6日召开的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动员大会上,号召全系统人人参与,个个参战。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派出精兵强将为工作队员,与市后盾单位一道进驻李家村,认真扎实开展扶贫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党政会,听取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扶贫工作。201_年11月30日,我局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布置会议,局党政班子、局机关及二级机构干部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强调要在扶贫、扶知、扶智上,帮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落实到位。201_年10月26日,__市人大会鲁立彬主任主持召开了精准扶贫调度会,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所有后盾单位及相关乡镇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遵照会议精神,我局牵头先后召开了三次精准扶贫协调会议,全面协调扶贫工作。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行动上的认真落实,为我局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调研、精准识别。

遵照__市人大会鲁立彬主任“走遍李家村的山山水水、访遍李家村的组组户户”的工作要求,201_年11月5-7日、13-14日,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两次进驻龙门镇李家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工作。工作队分三组实地踏查了李家村的村级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走访了所有由村镇两级提供的贫困户和大部分未纳入贫困户的农户,专访了有一定规模且有种、养殖经验的村民;召集了村民代表座谈,与村民贴心交流,全面摸底;组织了扶贫工作队员研讨会,对走访的每家每户的情况进行研讨分类,对村支两委和村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初步确立了26户贫困户名单,并将其再次交由村民大会表决确认。201_年11月10日,李家村根据相关程序召开了村民大会,经村民投票表决最后确定,__县龙门镇李家村贫困户为19户。

(三)结对帮扶、责任到人。

按照市、县、乡“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一户一帮扶档案”、“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由五个后盾单位结对帮扶,确保每户贫困户有2名以上干部帮扶,并建好档。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建立了贫困对象推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户为单位,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账、经济账,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按照“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每户每年的扶贫工作情况纳入这户所有帮扶责任人的年终考核,将扶贫工作情况和效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扶贫工作队通过近两个月扎实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调研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我局因地制宜、初步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一是确定了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文化惠民工程到村到户、医疗救助扶持到村到户等七大工作任务。

二是制定了组织协调到位、资金筹措到位、综合帮扶措施到位、项目监管到位、基层组织服务到位、宣传提炼总结到位等六项保障措施。

三是出台了《龙门镇李家村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实施方案》、《龙门镇李家村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到村到户实施方案》、《龙门镇李家村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实施方案》、《龙门镇李家村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方案》等四大方案。

四是制定并通过了《龙门镇李家村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规划(201_-)》,为三年的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认真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1.完成了结对帮扶、建档立卡工作,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面对面沟通,交换意见。完善了贫困户分批次、分类别进行扶贫和脱贫的规划。

2.筹措资金25万元,帮助李家村完成李家村――醴陵1.2公里道路硬化,已竣工。

3.沟渠改建水利建设项目已动工。

4.为改善村容村貌,签订了环境卫生治理承包合同。

5.确定4户为20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6.向全县教职工发出“精准扶贫”爱心捐资倡议书,共收到爱心捐款173340.7元,所捐善款全部用于帮扶贫困户家庭。

7.由机关干部职工个人出资帮助李家村贫困家庭销售茶油1000余斤,解决当地土特产销路难问题,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

8.为保障贫困户家庭欢度祥和的春节,年前逐户上门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金及物资5.2万元(包括现金元/户,棉被1床/户,还有米、油等食品),同时向学校捐赠床铺、课桌等物品共计两万余元。

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教育扶贫工作将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狠抓资金落实和监督检查,努力做到资助对象准、资助效果好、社会评价高。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边远贫困村的帮扶,是贫困山区难啃的硬骨头。中心主任胡勇带领中心一班人,讲政治、顾大局,主动请缨、勇挑重担,毅然担起了帮扶苍溪县最边远的白山乡飞凤村、彭店乡来龙村的扶贫任务,特别是今年狠抓帮扶村疫情防控,确保了疫情零感染、零发生。两村距县城百余公里,即外出务工多、老弱病残多、贫困人口多,硬化道路少、产业发展少、集体收入少,是典型的贫困村。当地群众戏言:“飞凤飞凤落草凤,来龙来龙浅滩龙。”帮扶任务极其艰巨,该怎么办?农建中心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实现了两村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

理清思路,精准施策。说干就干,中心一班人在“班长”的带领下,会同乡党委、政府,聚焦“村退出、户脱贫”的目标任务,深入村组搞调研,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规划,确立“强基础、兴产业、改面貌”三大工作重点,从阵地建设到道路硬化,从农网改造到安全饮水,从集体经济到产业发展,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村民思想教育,都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理清了脱贫攻坚思路,找准了帮扶工作切入点。

夯实队伍,精准组织。认真研判村两委班子情况,在换届选举中将一批“能人”充实到班子中,深入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抓党员队伍发展,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带动作用。先后培养返乡农民工党员3人、后备干部3人、“致富带头人”6人。实行驻村帮扶工作“一周一碰头、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报”工作机制,中心党支部定期研究驻村帮扶重大事项,“一把手”和班子成员轮流到村调研指导,保障驻村帮扶时间和经费,压紧压实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和帮扶干部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扶持能人,精准带动。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和农民夜校等平台,大力宣讲扶贫政策,宣传脱贫致富先进事例,发挥能人带动效应。飞凤村68岁的老支部书记宋家政建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个,发展核桃3亩、银杏2亩,养殖土鸡150只,带动周边袁朝会等15户村民种植核桃园46亩、银杏15亩。来龙村建筑老板左自发返乡建大型养猪场,带动贫困人口62人,人均年增收700元。

协调项目,精准帮扶。争取交通、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680余万元,加宽通村公路公里,硬化组道路和联网路16公里,建便民桥1座,捐赠价值28万元的防护栏设备,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协调资金30万元改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造村级阵地,建起标准的卫生室、文化室,捐赠3万元的办公设施设备,办起“农民夜校”。设立“产业发展奖补基金”5万元,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以奖代补”,建立了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组织村两委干部及群众到产业大户或外出学习产业发展经验,邀请县内外专家或组织农技、畜牧技术人员下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支持贫困户建起“一户一园一产业”。尤其是在今年疫情期间,一手抓防控一手抓产业补短,先后召开2次产业补短现场会,发放鸡苗1000余只、翠冠梨树苗2000株,受益群众1500余人次,弥补了疫情损失。截至目前,两村共建猕猴桃910亩、核桃125亩、中药材200余亩,发展生猪养殖大户8户、家禽养殖大户11户。同时,通过干部捐一点、单位筹一点的方式,建起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共建杭白菊产业园120亩、翠冠梨产业园40余亩,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9200元以上。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创新开展人居环境“一月一评比”,评选出示范户,授予流动红旗、奖励200元,同时进行张贴公示和广播通报,以典型带动激励后进。

飞凤和来龙村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大家都说过去的“落草凤”“浅滩龙”穷山沟,如今变得龙章凤姿了。帮扶村群众都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中心的真帮实扶,让我们村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大发展、公共服务大提升,我们有奔头啊!”中心先后收到贫困户群众和村两委送来的锦旗3面。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九

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扎实走访精准扶贫对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从20xx年6月以来,我乡先后经过“三访四看五评”“精准扶贫回头看”等行动,20xx年认定贫困户1906户5326人,其中政策兜底435户486人。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围绕规范建档,全面实现“专人、专事、专柜、专盒、专袋”,信息录入全面真实,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实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

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我乡开展贫困村、贫困户三年脱贫出列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五个一批”和“十个到户到人”要求,注重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注重“一村一品”,共规划到村项目126个,总投资3.8亿元,到户项目总投资3亿元,14个贫困村共分三批出列,出列4个村,出列6个村,出列4个村。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

xx,来自开封市理事厅街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中共党员。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向担任小学语文及班主任工作,二十七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深深地体验到:敬业奉献是为师之本,爱心职责是师德之魂。对自我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职责心。我常常以此自勉。

我本是一个极平常的人,因为做了教师,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常的意义。当一个孩子第一次背上书包,满怀期待地第一次跨进教室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张真诚慈爱的笑脸;迎接他的,是一个宽厚博爱的怀抱;他所处的,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家园。这一切,都由我来为他缔造!这是一项多么美的事业啊!

我的事业,就是给孩子们爱,无怨无悔。记得我班的一名学生因学校改时间,迟到了。当他站在教室门口时,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他,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我连忙说:“看你累的,快进去吧。”但我没想到,第二天他又迟到了,这次我有些沉不住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轻轻地对他说:“真高兴你今日比昨日来得早多了。”第三天,他不仅仅没有迟到,反而来得很早。我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宽容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变批评呵斥为理解沟通,学生的心和我近了。育人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一位教育家说“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我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时刻提醒自我,努力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星期二课间操后,我忽然发现张清昊和马宇帅的眼睛红红的,连忙问怎样回事?很快有学生证实,刚才因为楼道拥挤,你推我搡俩人居然动手打架了。看着两张依然愤愤不平的小脸,我没有批评他们,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耐心地说:“孩子啊,在团体里生活,有摩擦是难免的.但必须要学会宽容别人.一个从小斤斤计较的人,长大会是什么样貌?此刻连自我的同学都不能宽容,将来如何拥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怀?再想一想,同学少年,朝夕相处,这份友情多么珍贵。必须要学会宽容,懂得珍惜。”我的话刚刚讲到那里,两个孩子已经破涕为笑,握手言和。我的心境因为他们的笑脸变得无比愉快!是呀,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没有显赫的权势和地位,能够站在团体边缘发号施令,可是,我捧出了一颗真诚的心,为学生驱除头脑中自私狭隘的思想,为他们的精神世界矗立起一座座永不褪色的路标!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进取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鲜活、生动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是演员,是真正的主角。我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根据实事进行选材,学生们经常会有思维的碰撞,智慧火花的闪现。如经过一场雪灾,开展“爱在天地间”主题队会,教育孩子时刻怀有仁爱之心,自觉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团体,心中有他人”。对帮忙过自我的人心存感激,孩子们感悟到真情回报,从而增强了社会职责感,培养了健康的心态,进而塑造了他们的健全人格。

不墨守成规,有创新精神。在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上,我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异常是开展了“岗位职责小能手”的竞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工作岗位,学生在自我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他人服务,为团体服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所教班级的学生们礼貌守纪,勤奋向上,能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我,对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职责感和敬业精神。2007年接手一年级时,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我的父亲病重住院。一面是自我最最至亲的家人;一面是我深爱的70多个孩子们,他们就要经历进入小学的第一次考试,哪一头都放不下。从父亲住院到去世的十几天中,医院共下了八次病危,然而我一节课也没舍得请,每一天下班后我就拿着作业到医院,改几本,跟奄奄一息的爸爸说几句话,之后再改,一字一板,一撇一捺,包括标点的正误……夜深了,病房的病人和家属都熟睡了,仅有父亲半睁着眼陪着我。每次改作业的间隙看父亲一眼时,看到的都是他微睁着的无神的眼,眼角挂着泪珠。哪成想,这竟成了父亲生前留给我的最终的影像。就在考试的前一天午时,当我正在学校给第一次经历考试的孩子们讲注意事项时,父亲带着遗憾永远地闭上了眼。那一晚,我都不明白自我是怎样活过来的,我对父亲充满着深深的愧疚。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学生,为了肩上的那份职责,我舍弃了孝道,把仁爱送给了学生......

在2012年9月份的学校文化建设星级评比时,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又加上五年级要进行月考,学校工作异常繁忙,而这时跟自我相依为命的年迈的老母亲得了急病又要住院,实在分身无术,我就选择了白天来学校上班,下班去医院值班,第二天一早再从医院赶到学校上早自习,就这样每一天都是24小时学校、医院忙碌着。一个月下来,我没有请一天假,没有耽误学生上一节课。这期间经历的国庆假期里,看到家人病情稳定了,我利用到医院外为病人买饭的时间,跑到学校把学生的一大摞作文带回医院批改,临出校门,还巧遇上了刘校长。

同事说:看你的嗓子,真让人心疼!然而,我始终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学生一节课,连一节早晚自习都没落下过,出色而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一个半月的2次家人住院期间,经历的一次月考和一次期中考试中,所教班级两次平均分都是年级第一!这对于一个连前三名都没有得过的班级,付出与辛苦,大家可想而知了。

天道酬勤,有耕耘就必有收获,凭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努力,27年来,在思想政治、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纪律良好,学生心智健全,成绩稳中有升,受到了学校、社会及家长的好评。曾获“市优秀班主任、市少先队辅导员、市优秀科技教师”称号,所辅导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团体,市、区级优秀中、小队;撰写的论文获“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论文一等奖、省小学优秀德育论文一等奖”,并在全区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巡回演讲中获一等奖。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爱这平凡的事业,播洒着期盼,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播洒着清贫,收获着社会的富强!既然选择了教育,就无怨无悔。我要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付出了,创造了,追求了,事业必将会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在宏大的教师队伍中还有许多闪亮的星星,与他们相比,我所发出的光是微弱的。但我愿把这微弱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孩子。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一

××*同志是一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是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外线工人,负责六台公用配变和1800余户供电客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同志连续四年被电力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双文明建设积极分子”,20xx年他被省公司授予“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又被省电力公司授予“十大优质服务标兵”称号。

××*同志经常说:“作为一名基层供电职工,作为文明创建的一个细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是××*同志对双文明创建工作的认识和长期恪守的行为准则。

一、以勤为径,为公司追回电费。

××*同志在电费回收上的经验就是一个“勤”字。应山西城派出所曾经是应山供电所电费回收的一块“硬骨头”,先后两任管片人员都束手无策。

1999年,所委会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让他负责管理西门台区,“走马上任”之初,不少人都劝他以老资格向领导提要求,推掉这个吃力不讨好活,××*义正严词地说道:“劳动果实不能颗粒归仓,你还算是一个称职的管片工吗?”而××*最终就是凭借其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和以诚感人的情感效应成功消化了这块“硬骨头”。××*的第一次登门说理就吃了个“闭门羹”,派处所所长开门见山就用一种不容商议的口吻说:反正就是没有钱,你自己看着办。还没等××*开口做工作就推脱而去。派出所所长原以为经过这次碰钉子,××*同志一定会知难而退,谁知道在随后的半个月,每天一大早上班,他总能发现××*同志又准时守侯在他的办公室门前。

派出所所长被××*同志的一股子韧劲所感动,他有感而发的对××*说道:“从来是只有我们向别的单位要钱,你是第一个敢向我讨债的人。”恰在这时,××*同志了解到派出所因线路老化,经常发生停电现象,派出所正准备更换线路。得知这一讯息后,××*主动前往勘测现场,提出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整改方案,征得同意后又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整改工作。

他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的服务形象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让任小东当即作出决定:就从线路整改的资金中抽出一部分偿还历欠电费。就这样1200元的历欠电费回到了企业的手中,从这以后,派出所的电费也总能月月结零。

二、以诚践诺,他是优质服务的一名标兵。

××*同志常说:“服务工作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工作的出发点是满足客户一切的需求,落脚点是赢得一切客户的满意”。××*年正值城网改造启动初期,北关村8组群众向左光满反映:目前整个组居民共用一条仅220伏的配电线路,电压的严重不足让他们饱受“有电不好使”的困扰,每逢像大年三十这样的高负荷期间,他们连电视都看不上,只好摸瞎睡觉。客户的意见像一把利刃深深扎在了左光满的心口。他如实向所领导作了汇报,并主动请缨道:“我们不仅有责任让客户用上电,还要努力让客户用好电,请领导让我牵头负责整改,借这次网改之际让客户尽快摆脱用电苦恼”。

得到领导的支持后,左光满又遇到了更大的困难——部分群众一听说要交网改施工费,便互相推委持观望态度,更遭受了个别群众的诋毁:供电所这是在变着戏法赚我们的钱。为此他三次登门向该组组长和在当地群众中有威信的干部进行耐心细致的说理,接着又挨家挨户的做群众工作,他的诚心感动了“关键人”,带动了全组人,群众由不理解变为支持,主动要求更换了一条380伏线路。最终得到实惠的群众感激地说:没有左师傅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就没有我们“苦尽电来”的好日子。

三、以身示范,他是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

在××*同志的意识中,“共产党员在基层,就是要身教重言教,行动作表率”。而在实际工作中,他正是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首“向我看齐”的主旋律。××*同志为了满足客户“找一个人,办全部事”的服务需求,决定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于是就把印制有传呼机号码的卡片送到客户手中,并对客户公开承诺:五分钟之内复机,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大到安表接户,小到维修电器,不管是份内份外的,只要是客户的需求他都来者不拒、随叫随到。那张记载着呼机、手机号码的普通卡片被客户誉为“连心卡”。

一位客户曾在留言薄上这样写到:左师傅用“连心卡”在客户心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他是客户的忠实代表。××*同志的这种奉献精神和人格力量深深地感染和触动了应山供电所的每一位干部职工,他的个人行为也开始演变成为一种群体行为。

在他的带领下,应山供电所成立了“共产党员服务队”,并自发开展了“助学助困”活动和“服务走出门,温暖送到家”活动,几年来坚持为21名孤寡老人建立了服务档案,定期上门为老人检查维修线路,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资助,他们还先后帮助3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四、以情感人,他是政治工作的一个鼓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注解是:只要你真情实意地去帮助和感化人,就能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化腐朽为神奇,化后进为先进的力量所在。

农电工招聘后,左光满意识到:在营抄管理中,农电工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在目前过渡时期,农电工的思想比较浮动,工作热情不高,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不能及时延伸到基层农电工,就不能确保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顺利进行。经他建议,所里开展了“手牵手”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全所党员与农电工结成帮对关系,负责疏导和教育工作。

城郊乡大邦用电所有一位农电工,由于一个人要负责3个村的直抄任务,工作量非常大,加之他属于异地抄表,所管辖的村有一个落聘电工又从中作梗,严重影响了他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堪重负的他几度向所里提出自动解聘。

××*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其结成“对子”,及时找其交心谈心,从大政方针到分析利弊,从化解顾虑到传输先进思想,又来到该农电工所管辖的村,通过村委会对落聘电工做工作,消除了工作的外部阻力,让该农电工彻底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工作业绩有了明显起色,并且在农网改造中自己掏钱帮助一名孤寡老人安装了电表,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二

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促进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员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就业扶贫帮扶目标,积极搭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向交流平台,郁南县于20xx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分别在在县城文体广场和连滩镇张公庙广场举办郁南县20xx年“南粤春暖”企业现场招聘会。

本次专场招聘会由县政府主办,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承办,佛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佛山市扶贫办、县扶贫办协办。活动当天,场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挤满了前来求职的群众,他们认真了解这些企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应聘。来自本县以及佛山市72家知名企业到现场招聘,并提供了4987个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两场招聘会共吸引5000多人进场,其中到场参会的贫困户共800多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300多人(贫困户劳力396人)。此外,招聘会现场还专门设置政策咨询点,现场为有创业愿望的`扶贫对象积极推荐就业创业项目,宣传免费培训政策。

据了解,该县一直致力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已连续五年举办此类招聘会,尤其是在去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该县出台了《鼓励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劳务输出的实施办法(试行)》,更是吸引了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参与应聘,累计到2016年底止,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共有1800多人实现劳动力输出,预计需要发放奖励金约36万元,既拓宽了贫困户就业门路,也助力了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增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三

闫_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他始终坚持为农村群众服务,为农村发展出力。自20__年7月担任扶贫工作站站长以来,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帮扶思路、落实帮扶政策、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在推动全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入调查研究谋化扶贫思路。

他刻苦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全镇各村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深入各村逐村开展调查研究,对各村情况分别进行排摸,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逐一找出制约发展的短板,在帮扶措施上因村因户而异,精准施策,对症下药。通过逐村排摸,全镇基本情况、经济发展、贫困状况、脱贫愿望等情况已了如指掌,对全镇1720户、6696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列出需求清单,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增收渠道。

他根据全镇土地结构和川区、半山区、山区的地理差异状况,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并把劳动力技能培训这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劳务输出把劳动力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贫困户家庭收入。他针对富康、八娘、唐家、铁池等川区村交通便利、中药材种植加工发展历史悠久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种植-加工-贩运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目前,全镇家庭式中药材饮片加工模式在全乡川区村得到全面推广,正在逐步向半山区、山区延伸。家庭式中药材饮片种植-加工-贩运经营模式,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了贫困户脱贫主要渠道。目前,铁池、八娘等村建成了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长廊,在大坪等村建成1500亩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使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000亩以上。

他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推动富康村建成新型塑料大棚120座,新建8亩联动式日光温室一座,在八娘村新建退耕还林塑料大棚90座,带动贫困户85户从事蔬菜种植。草畜产业方面,通过整村推进项目,投资221万元在团结、红古、南屏等3个村建成暖棚圈舍294座,引进基础母羊1270只;投资44万元在八娘、唐家川两村实施暖棚养猪户110户,引进籽猪330头;先后投资建成了富康村园区肉牛场、奶牛场和养鸡场,甫洞村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团结村永安养羊专业合作社,在红古村建成养殖小区2个,在长青村建成林小养鸡小区。在他的组织实施下,通过草畜项目带动贫困户400多户从事养殖。

近两年全镇七八月份降雨量集中,传统马铃薯种子抗病毒传播能力差,导致晚疫病频发。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他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积极帮助群众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邀请县农牧局技术人员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脱毒马铃薯良种,及时协调发放晚疫病防治药品,有效防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增加了群众收入,贫困户脱贫有了可靠保障。同时,他还在唐家川、八娘村建成了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各800亩,推动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19亩以上。

为了将劳动力培训这项帮扶措施与全镇劳务输出人数多、输出时间长的特点相结合,有效增加家庭收入,他和业务人员、驻村干部一道深入各村对贫困户中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一进行登记,分类梳理,建立档案,做到培训对象摸底准确。他先后邀请劳务办、科技局、农牧局、卫计局等单位对前期摸底的960名贫困户培训了劳务知识、电子商务、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技术,并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劳动技能。20_年劳务输出6500多人,预计劳务收入在1.2亿元以上。同时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还将县直各部门讲解的重点内容录像刻碟,在每一个贫困村组织群众进行观看学习,为广大贫困户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精准落实扶贫政策筑牢精准扶贫基??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县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在项目落实上保质保量。20_年配合完成婆婆庄至青山15.5公里通畅公路建设和24条46.5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唐家川、甫洞两个村集中安置点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了八娘沟、红城沟、中谷沟、结扎村等防洪堤坝建设工程,配合水务局实施北部饮水工程。完成2960户灾后重建工程,完成2023户群众的房屋维修加固工程,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到户。他组织镇扶贫工作站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督促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摸底,使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20__年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发放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型370户、1850万元,自我发展型523户、1569万元。他经常与县扶贫办积极衔接,最大限度争取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在结扎等16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将大部分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协会中来,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闫_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经常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谋思路、创出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四

xx,中共党员,现年52岁,目前担任子长县妇幼保健所所长之职,自从扶贫工作开展以为就一直着手于子长县史家畔镇史家畔村的包扶工作。子长县史家畔镇史家畔村,20原有贫困户9户共1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户共6人,无劳动能力(兜底)6户共8人。在年3月复核中剔除贫困户2户4人,新进增加4户计17人,现有贫困户9户共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6户23人(3户12人未脱贫,3户11人已脱贫)无劳动能力(兜底户)3户4人(2户3人未脱贫脱贫,1户1人已脱贫)。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x_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询问贫困户身体情况并带领单位医护人员为其检查身体,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史家畔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和“五进十出”工作法,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初的9户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二、依托政府政策,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与相关单位协调,准备今年在史家畔村开展卫生改厕十几个,目前正在摸底,群众积极性普遍较高,今年计划主要在本村公路沿线新建卫生厕所,力争明年全村全面覆盖卫生改厕工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召回现住在县城的3个贫困户户主回村,组织工作对人员给五户申请对象在窑洞前进行拍照留档,完善易地搬迁相关合同的书面材料等。

三、维修和装备党员活动阵地。

给党员活动室赠送铁皮档案柜三个(价值1000多元),赞助元为党员活动室建炕、烟囱、更换破旧的牌匾和档案盒。并派遣妇保所一名职工长期驻守史家畔村以便及时了解村民的情况。

四、找准路子,鼓励贫困户再就业。

x_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积极的为贫困户寻找再就业的机会。通过xx同_力蔡春福家庭,蔡春福在史家林平继续干环卫工,儿子蔡明明联系好去高速公路打工,现在工程还未开始,在家零时找活干赚钱。刘其恒家庭,儿子史宝红在洛川干粉刷工,近期一直有活干,刘其恒在杨家园则卖黑豆芽,给两个孙子做饭。

五、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x_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在每次走访过程中都注意培养贫困户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

目前x_正带领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县扶贫工作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一是依托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例如农村卫生改厕等;二是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完善易地搬迁相关合同的书面材料。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五

实现全面同步小康是当前一项神圣的政治任务,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她义不容辞地就接手了扶贫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积极投身于全县扶贫攻坚的热潮。

注溪村位于天柱县北部,总面积9.32平方公里,龙江河穿村而过。全村辖14个自然寨,41个村民小组,239户贫困户,872人贫困人口,主要以农业为主。

作为基层扶贫干部的她,时刻都提醒自己,虽然岗位非常普通,它却是神圣的、光荣的。必须要尽自身所能,一定要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做出表率。为了解结对贫困户,她利用平时下村工作及节假日的时间,坚持每周入村到户,深入村居小巷,查看“五脏五乱”情况、基础设施状况;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种植情况,养殖业发展情况;深入院落查看环境卫生、家畜家禽饲养、消防安全隐患;深入家中查看灶台、门窗、床铺及生活,认真对全村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摸底。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找到了注溪村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和制约注溪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心中对注溪村的扶贫工作便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脱贫规划。

艰辛的付出换得满满的幸福。

回想这半年与贫困群众的亲密接触,她的心有一种酸楚,也有一种甘甜。杨先进是她帮扶的其中一个贫困户,今年55岁,无妻无儿女,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去山上采集药材到集市上销售,基本上只能维持平时必需的米、油、盐之类的生活开支。由于是单身汉,没人管着他,引导他,生活没计划,家里一贫如洗。第一次到杨先进家了解到情况时,看到他那脏乱贫困的生活状况,心情顿时狠狠地揪了起来。杨先进住在公路边上一个不到12平米歪歪斜斜的茅皮棚里,站在公路边都能从壁缝中看见他那走动的身影,至今她还清晰的记得,当她坐在满是灰尘的灶台边,穿着一身几个月没洗过的油而发亮的衣服,脏兮兮的手里端着一碗饭,低着头吃的正香,灶上的锅里煮着没有油荤的小白菜。铺在地上几块板子的“床”上,睡得发黑的被子堆成一团,刚下过雨的天气,屋里还有漏雨的痕迹和夹杂潮湿的霉味……。那种情况真让她内心一阵酸楚,心里便想着一定要从生活上帮助他,习惯上纠正他,思想上开导他。回到乡里后立即写了申请,并与村两委沟通协调,为他争取了特殊的民政救济大米、被子、衣服等生活必需用品。同时,乡政府相关领导也亲自到他家实地踏查,确定其为一级危房后,帮他选址建房,以解决他的居住问题。在乡党委政府帮他建设房子的期间,她时常到他家中给他做思想工作,激发他的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时常以他身边的人、周围的邻居、村里的能人为例,给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清楚认识到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实现脱贫梦。

几个月后,杨先进如愿的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砖房,再去看望他时,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着他穿的那身干净的衣服,饱满的精气神和灿烂的笑容,心里十分高兴,久违的幸福与自豪油然而生。看他的厨房,油缸里有油、米缸里也是满缸的米,心便感觉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当她问他最近吃肉了没有,他开心的说道:“吃啦,柜子里还有咧”。听到这句话,她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和成就感,她知道,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以前跟他说的话他听进去了。

1月26日,气温骤降,迎来了今年第一场雪,交通受阻,她和乡里的4个同事不顾雪天路滑,第一时间步行赶往注溪乡注溪村,去看望自己包扶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过冬的棉衣棉被。一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杨先进家中,看到他穿着两件薄薄的单衣,双手发抖,鼻涕直流,顿时,她的心碎了。他在用颤抖的双手接过被子时,激动万分,情不自禁的连声说道:“下这么大的雪,大老远跑来看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辈子俺算遇上好人啦!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这个冬天再不怕夜里冷了,共产党好啊,共产党的干部好啊……,要不然在这个岁数我哪还能住上新房,穿上新衣服,盖上新被子,我们的政府好,是好政府......。”临走时还拉着她的手,非要送她一包炒好的花生米。

每到一个贫困户家中,送去棉被的同时,总是详细了解他们近期生产生活状况,特别询问了其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扶贫政策给他们讲解,贫困户们抱着手中的棉被纷纷表示感谢,说道“龙妹你不仅帮扶我们发展生产、修桥铺路,更在寒冬季节送来棉被给我们御寒,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真诚的心赢得真挚的情。

在她的备忘录里,有一个叫丽丽的姑娘,丽丽姑娘是她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龙大姐的女儿,通过和龙大姐的交谈中,知道丽丽的生日是阴历12月8日,今年18岁,在县城职校念书。于是,她便记在心里,并悄悄地在手机做了日程上的安排。她18岁生日那天,碰巧在天柱有个会议,便向龙大姐电话致歉,并和龙大姐商量后给她补过一个生日。后来,到了丽丽生日那天,天空晴朗,她有幸请到吴增朝书记和另外几个乡领导及同事一起提着生日蛋糕去给丽丽过生日。丽丽收到礼物后开心极了,她由衷的道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也没有谁送过生日礼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听了她那稚嫩真诚的话语,心里就好像那冬日的阳光一般,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幸福。

在进屋后,龙大姐把她的亲人介绍认识,并让丽丽叫她“姐姐”,她真诚的感受到她们没把一行当外人,她心里很高兴。寒暄中,她才知道丽丽的大舅、二舅等亲戚也来了几个,她深知,龙大姐邀请他们来,是对我们的尊重,把一行当成了上等的嘉宾,当成她的贵客、亲人。同时,为了款待一行,她爱人还特地请假回来陪一行喝酒,交换发展产业脱贫的意见,产业脱贫的共识便在那喜庆的氛围中达成。

虽然给丽丽过生日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对于贫困群众而言,诸如此类的行动却如同照进他们内心的一缕缕阳光,给他们无限的温暖和关怀。在帮扶龙大姐一家的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只有用真诚的心才能赢得真挚的情,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风雨过后见彩虹。

众所周知,扶贫工作艰苦,任务繁重。但她不怕,并且在思想上就已做好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准备。现回想她的扶贫工作历程,从初来乍到至精准扶贫工作层层推进过程中,徒步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早出晚归,由开始的疲劳到后来的习以为常;虽心有余悸,但有苦有乐。一次次的和贫困群众敞开心扉聊天,一个个乘着点点繁星、踏着月光前行的夜晚让她终身难忘;他人漫步于花前月下之时,她还走在崎岖的乡村山道上;别人进入甜甜梦乡之时,她还在整理各种档案材料,为贫困户的帮扶措施、脱贫计划进行设想。虽然工作异常艰辛,有的时候还遇到部分群众不愿意配合工作,在那种情况下有时真的让人有灰心丧气的瞬间想法,精神上感到受挫,思想上感到受打击。但转念想到贫困群众那一户户贫困无奈的家庭,一声声质朴的话语……她知道她所做的工作,群众其实都看在眼里,刻在心坎上,记在他们的人情日记中。

在她帮扶的对象中,有一户是最另人伤脑筋的,本来已经为他定好帮扶措施、为他争取来的政策项目都说好了,结果他又突然变卦,提出另外的要求,去他家还吃闭门羹。想起她自己不辞艰辛多次去他家走访,为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却得到这样的结果,这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觉就像是喝下了一大口烈酒,一股辛辣味直冲脑门,她暗暗流了伤心的泪水。但是冷静下来转念一想,没有不对的群众,只有不对的工作方法,群众还不满意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有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沟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她决定再次登门做工作。耐心地听他倾诉,跟他说起工作的诸多难处,在笔记本上一一给他算账,讲解政策,最终,他理解了她,接受了她,支持了她,家庭收入不断提高,后来还多次留她在他家吃饭。

在对他的帮扶中,她再次体会到和群众沟通的重要性,工作不仅要耐心、细致地给贫困群众讲解,还要认真倾听贫困群众的想法,有时候他们只是缺乏一个倾听者,当他把他内心的烦闷、苦楚说出来,你知道他的真实想法后,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找到帮扶措施的切入点,帮扶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

在未来的路上,她将迈着铿锵的脚步,一如既往的在扶贫艰辛的道路上绽放着青春激情的花朵。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六

12月,x_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己经51岁了,但他退岗不退心,不摆老资格,不摆领导架子,没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几十年,干累了歇一歇的想法,仍然满怀激情投身工作。面对县审计局一线业务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无条件服从局党组安排,主动分担工作任务,先后担任新农村驻村工作指导员、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护林防火包保联系点工作队员。年9月,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县审计局负责挂点黑井镇复隆村委会,黑井镇离县城较远,复隆村委会村落零散、山高坡陡,精准扶贫工作战线拉得又长,因xx同_大怕他吃不消,局里在决定派驻人选时,反复斟酌,迟迟定不下来,他知道后,主动找到局领导承担了这项工作任务,为局领导解决了难题,保证了局里其他工作顺利开展。从此,他开始了两点一线的驻村扶贫工作,奔忙在黑井复隆村各个村落,周末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象一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鞠躬尽瘁的“老黄牛”精心耕耘着自己的土地。

情系群众,真心实意助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他深知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也深知这项工作的难度。从2015年9月至今,驻村工作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仍然坚守在扶贫一线,兢兢业业落实好国家这项惠民好政策,没有叫苦叫累,没有向组织提条件、讲理由,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听取村委会干部情况介绍,查阅大量资料,走村入户与结对户交流,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和村民经济来源,认真倾听结对户心中的困扰和期许,并将这些情况详细记录在驻村日记上。在驻村走访期间,他了解到复隆村委会辖区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570户人,共识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其中县审计局挂包26户,计划全部脱贫。复隆村委会7个自然村没有一个村通水泥路,其中阿瓦村直接不通路,下雨时,农户出行深一脚浅一脚、泥滑路烂,人背马驮成了当地主要的运输工具,道路不通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些情况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次找到局领导反映情况,通过局里协调,最终将阿瓦村列入通村公路项目,并于4月打通了这条“致富路”。他看到复隆村因无垃圾池,村民到处乱倒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他建议争取资金修建垃圾焚烧炉,村委会班子采纳后,他又积极回局里争取资金5000元,并协助村委会到相关部门争取部份资金,修建2个垃圾焚烧炉,方便村民处理垃圾,使村容村貌得较大改善。“农村要致富,抓好教育是关键”,他一直坚持这个观点,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他比谁都高兴。当他了解到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待业的情况,他亲自到家做思想工作,鼓励这名孩子参加公务员和事业人员考试,并动员局包户干部为这名孩子购买相关考试书籍。

履职到位,事无巨细亲自抓。

206月,按省委统一安排和部署,为实现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实现“零错评”、“零漏评”、“零错退”,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的要求,各地对贫困户开展动态管理工作,x_分在伏井旧地基片区,当时正处在农忙季节,这项工作又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能利用晚上到各村组召开户长会和党小组会,每次他都及时赶到主持开会,有一次散会后己经夜深了,突然大雨如注,村组长担心他冒雨摸黑回家不安全,挽留他在村里住下,等第二天再返回村委会,可是第二天己经约好到另一村子开会,他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进度,委婉地谢绝村组长的挽留,村委会干部只好跟着他冒着风雨连夜赶回村委会,在返回的路上,皮鞋变水鞋,裤脚变泥管,个个都淋成落汤鸡,但他仍然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笑话,为大家加油鼓劲,为大家解乏。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对各个环节工作严格把关,对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公平公正,保证了复隆村委会动态管理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复隆村有几个村山高坡陡,局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走访结对户时,x_每次都陪同我们前往走访,在爬山涉水途中,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我们走着都心里直打颤,问他怕不怕,他开玩笑说习惯了。实际上,由于年龄大身体不好,每次进村他都走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走到村里。

在阿瓦通村公路建设、村间道路硬化、村活动室建设和伏井村活动室建设期间,为尽早解决村民出行难、无活动场所的问题,他没少跑工地现场,有时一天跑上两三次,村干部和其他驻村干部看他整天风吹日晒,气色也不好,关切的问他累不累,劝他休息几天,他总是说:“村干部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只要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做点实事,再苦点累点不算什么,要是天天过安逸日子不管事,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安逸了。”目前,这些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特别是阿瓦通村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阿瓦村117户446人的安全出行,结束了人背马驮的历史,为整村产业扶贫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带病工作,情牵两地无怨悔。

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两年来,复隆村委会7个自然村曲折坎坷的小路上,x_不知走了多少遍,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双鞋,流了多少汗水,村里哪里有个沟,哪里有棵树,哪个结对户家有多少口人,情况如何,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但却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事情,他一样也没能帮上,全部交给了老伴,小女儿住院分娩,他仅仅在产后回家看了一眼,又返回村里继续投入工作。小外孙想爷爷时,总是打电话盯瞩爷爷要注意身体,别忘了吃药。每次爷爷匆匆回家,小外孙总是眼泪汪汪地恳求爷爷不要走。但每个阶段的走访问卷,县审计局挂包的26户基本上都由他一人完成,有时候调查问卷表内容实在太多,村委会干部建议他向单位领导汇报,让领导安排几名年青干部下来帮帮忙,但他总是说审计任务繁重,局里根本抽不出人来,自己晚上多抽出时间加加班就行了。为完成工作任务,有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挑灯工作到午夜12点多,完全忘了自己已经是个58岁且身患糖尿病多年,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的人。每次回单位,我们都感觉他又瘦了一圈,单位组织职工体检时,他的体重让人心疼,1米68的人才有48公斤。尽管如此,他不顾大家的劝说和关心,仍然坚守在驻村扶贫岗位上,直到药物无法控制,他才请假住院治疗,但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倔强的他又及时回到工作岗位。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同样可以凝聚成塔底的基石。x_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工作业绩得到全局职工,黑井镇党委政府领导、村委会领导、村民小组长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得到驻黑井镇扶贫工作全体队员的肯定,他2015、连续两年被评选为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干工作、爱岗敬业作奉献。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七

xx,女,1989年11月出生,是英语教育学生06级(2)班学生,入校以来,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踏实,学习勤奋,自觉性强,进取参加各项活动,在思想、学习、生活、个人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受到教师和领导的好评!

—、思想进取要求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我,在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同时,做好各项工作,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二、认真学习,进取帮忙同学。

在学习上,做到认真踏实,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我学好各项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本事,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入校以来,多次获得助学金,为了为拓展自我的知识面,坚持参加学校社团娄山书画协会,以取得证书;为了丰富自我的课余生活,还加入了学生会,在班级工作中,担任课体育委员,进取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在教师与同学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热心帮忙同学们解决困难,不管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表现良好。

三、生活朴素,乐于助人。

在班级里,我是一名优秀学生,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互相关心,共同努力,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信任我。平时,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应对同学的误解,我总是一笑而过,不会因为同学的误解和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理解,从而不断的提高自我。在生活上她也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可是,只要哪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都会力尽所能的帮忙解决,为了能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曾加入学校的爱心理事会,去贫困地区去帮忙贫困儿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个人实践方面。

在个人实践方面,利用寒暑假进取参加社会实践,于xx年的暑期开办小学生辅导班,主要是小学生英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期间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于xx年9月份在遵义县一间乡村小学实习,主要是担任英语、数学科任教师,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在不一样的实践工作中,使得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实践动手本事及社交本事!

以上是我在各方面表现的综述。在我即将从这个学校毕业的这段时间里,我愈加珍惜在学校的生活,留恋这个学院,感激每一个在我大学生活中出现过的人,为此,感激,感激,也为此,我会更加努力!

我会警记:“今日我以学院为荣,明天我为学院争光!”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八

xx,今年48岁,是汴京路小学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担任语文教学、班主任及年级组长工作。从1984年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教学中,有欢笑,有泪水,有付出,有收获,但我从未有过后悔,因为在这三尺讲台上实现了我人生的价值。

那是9月,我突然腿脚关节红肿疼痛走不了路,经过多家医院诊断,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明白)医生说:这种病被称之为“不死的癌症”,病情最严重的时候能够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残废。拿着这份如同给我判了死刑的诊断证明,我的心一下跌到了深深的谷底,多少个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想着刚刚六岁的女儿和年迈的父母,泪水一次又一次浸透了枕巾。感叹命运为什么如此对我不公,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内心的煎熬,让我曾一度痛不欲生,我觉着眼前一片黑暗,看不到自我的未来。

从湖北洪湖刚刚看病回来,班里的学生们就明白了,到家里看望我,站在床前,有的说:“教师我们都想你了。”有的说:“教师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给我们上课。”有的说:“你不在有些调皮的男孩变得很乖。”孩子们走后在我的枕头下有几十张写满爱的纸条,我的眼泪瞬间崩溃了。我突然间明白,学生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学生。我要到学校,我要和孩子们在一齐。于是,我向医生强烈要求用激素辅助治疗,虽然医生明确靠诉我使用激素的副作用之大,但只要能让我站起来,能让我回到学生中间,能让我站在讲台上,我豁出去了。从我患病至今已十六年了,长年的病魔使我的手关节严重变形,每一次板书必须用整杆粉笔,一头顶着手心,一头握紧了写字,一节课下来往往手都疼痛的伸不直了;尽管这样我从没有省略过一次板书,一笔一划写下每一课的生字。此刻我的左腿已落下残疾,双脚关节严重变形无法穿皮鞋,只能穿旅游鞋,双手关节变形的系个衣服扣子都很费劲。虽然这种“不死的癌症”的病痛给我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这十六年,我一向乐观向,没有放弃过治疗、没有停止过吃药,同时更没有丢掉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没有丢掉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没有丢掉我的班主任工作。

上学期的一天,由于劳累我的病情突然加重,发烧,浑身关节疼的晚上睡不着觉,翻不了身。膝关节僵硬,弯曲着成九十度,想伸直都很艰难。我想给领导请假,几次拨通号码又把手机放下,想着我休息了学生怎样办,课怎样办,我从床上爬起来,弯着腰扶着家里的柜子、墙壁,一边走一边用手使劲揉搓膝关节,好使僵硬的关节慢慢能活动。我骑着车几乎是一步一挪的来到学校。要上二楼教室,我发愁了,腿疼的伸不直,脚关节疼的不敢用力,我咬着牙忍着痛挪到楼梯口,已疼的浑身发抖,头上冒汗。只觉着二楼教室好高好高,近在咫尺却难以到达。我叫学生给我拿来一把长笤帚当拐杖,拄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班上走。当有学生走过,我就装着扫地,因为我想尽量把自我好的形象展此刻学生面前。最终到了班上,上课了,我倚靠着讲桌,手扶着学生的桌子坚持上了两节课站着上课。下班了,学生搀扶着我来到车棚,我拿车钥匙的手一点劲都使不上,车锁怎样都打不开,我再也忍不住,泪水扑簌簌的往下掉。可是我要坚持,不能躺下,因为明天还约好和班上王欣的家长谈心,并且立刻要期中考试了,还有几个家里没人看管的学生我要在学校帮他们辅导功课。第二天我又坚持出此刻课堂上。

这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语文及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工作。我一向坚持骑车上班,因为自行车不仅仅是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能充当我的拐杖,每当我的脚腿疼得走不了路时,我能够依靠自行车。我家在汴京桥住,别人骑车只需15分钟,我却要用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更别说雨雪天气了。我每一天用这双关节变形的手改50本学生笔记、字词抄写和小练笔,每次改完一套学生作业食指和中指关节需要揉好半天才能伸直,尽管这样我没有少改过一本作业,没有少备过一节课,因为我明白这是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前到北京协和医院治疗,都是周五晚上做一夜火车,周六清晨五点到达医院排队挂号看病,周日连夜回到,周一准时出此刻课堂上。我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生和工作上,整个身心都融进了对教育事业不懈的追求中。在我班被评为开封市优秀班团体,我被评为开封市优秀班主任、开封市优秀教师和顺河区“身边好人”。

而是主动跟他聊天聊他喜欢的事最终他同意跟爸爸回去了望着疲惫不堪的我王煜田的爸爸感动的一个劲的说:多谢教师多谢。之后我还联系了班上几个学生约定每一天到王煜田家里和他一同看书我时刻关注他的思想动态。此刻王煜田已经戒掉网瘾能专心学习了。

让我每一天能忍者病痛坚持上班的不仅仅有我钟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还有汴京路小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汴京路小学这个温暖的家。我们罗洋校长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说有治类风湿病的药或者信息,就立刻靠诉我或者打电话帮我咨询。前段时间我在中医院针灸治疗,学校正投入到繁忙的创卫工作中,学校领导在百忙中带着营养品看望我。我们办公室刘毳教师打听到好的医生就骑车带着我去看。还有一件事让我感动,由于关节变形脚拇指关节处被鞋磨破了,缝了三针,传达室的黄师傅看我走路艰难,就每一天早晚坚持接送我上下班。平时在学校经常会有教师问:这几天身体怎样?变天了就会有教师提醒:你要注意保暖,不要太劳累。这么多年来,是大家的爱给了我力量,给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感激顺河区和教文体局的领导对我的关怀。教师节,顺河区和教文体局领导专程到学校慰问,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关怀,一次次看望,给了我感动,给了我温暖,给了我鼓励。

这就是我,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教师。患病多年我从不把自我当作一个病人,而是始终坚持进取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我爱教育事业,爱我的学生。昨日,今日,明天,我都将把教书育人当做我终生的职业,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发出最大的光和热。被评为顺河区身边好人。20被评为开封市优秀班主任。开封市优秀教师。开封市礼貌教师。荣获顺河区第三届道德模范称号。荣获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十九

xx,培智小学教师,中共党员,从事特教工作24年来,一向担任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是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培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当初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炽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自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我的一生与党的教育事业连在了一齐,她也把自我的一生和她的学生们融合在了一齐。

1992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由一名普校教师转为特教教师,二十多年来一向坚守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深深体会到了特教工作的酸甜苦辣。特教工作面临的教育对象都是些智力有缺陷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时而哭闹、有的身体残疾像个不倒翁,对他们讲道理,他们不理解,教他们学知识又很困难,特教教师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而得到的回报却极少。刚开始从事特教工作时,一些不理解的人对我投来种种嘲讽的目光,甚至好友在一齐聚会时也会把特教工作也会当成笑料来议论,说什么整天和一群傻子在一齐,有什么意思?别干了......怎样办?是进还是退?我心怀着疑虑和不安,开始了特殊教育工作生涯。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以后,我经过亲身实践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经过和学生们的接触,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项特殊教育事业,深深眷恋着这块特殊园地,我要把自我的一腔热血奉献给这些残疾孩子,传授给他们知识,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把这当成了我人生最大的乐趣。

教师的爱是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当他们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时,心也会被温暖。平时,同学们的扣子掉了,我给缝上;学生病了,我就亲自去探望。在一次特奥会前夕,我班有几位学生被选到省里参加比赛,临行前学生付伟(父母离异)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我就利用午休时间,中饭都没吃,去给他买了一身儿内衣、一身儿外衣和一件毛衣。出发的时候,付伟的父亲来到学校,眼含热泪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付伟也激动地扑到了我的怀里,情不自禁地说:“教师,你要是我的妈妈该多好啊!”在特奥会上,付伟不负众望,取得了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孩子们把这些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教师对他们的爱,不仅仅诱发了他们进取向上的热情,对他们智力的发展和身心健康也取得进取的作用。

我以往教过一个患了严重“秽语症”的学生,这个孩子整天喋喋不休,骂骂咧咧,我对他关爱有加。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原先黑板上写满了谩骂教师的语言,我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开始她有些生气,可是转念一想,孩子有病,他这么做也不是故意的,是控制不住自我,于是压住了心中的火气,用冷处理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我走到黑板前面,指着黑板上的字说:“翟同学的字体工整,比以前大有提高啊,只是资料有些不适,下次给我写点好的东西吧”,然后把黑板擦掉,若无其事的开始正常教学。第二天,我单独和翟同学谈话,鼓励他多练字,多说多写有用的话,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多和教师交流,教师帮忙他解决。从此,翟同学更加乐意接近我,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她,我也会想尽办法帮他解决。翟同学的表现一天比一天好,“秽语症”也有所改变,家长发现孩子的变化后,得知一切,十分感动,专门给我写了感多谢,并拨打电台热线,感激我的付出。2012年,翟同学工作了,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现任的班级买了许多玩具和礼物,回报我和学校。

智障孩子的自控本事比较差,经常发生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的现象,我就从家里拿来一些女儿小时的衣服放在办公室,以备孩子换洗之用。上学期的一天,上课时她看到杜玥瑶周围的同学反应异常,都捂住了自我的鼻子,就赶紧走到瑶瑶身边,发现她把大便拉在了裤子里,于是赶快安排好其他学生,领着瑶瑶来到厕所,为瑶瑶清理身上的粪便,换上干净的衣物,并把瑶瑶拉脏的裤子洗干净。瑶瑶的家长放学接孩子时明白此事后,感激的拉着她的手说:“教师,辛苦你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每次我都是及时为孩子处理好一切。我不怕脏不怕累不嫌弃学生的这种行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同学们之间也构成了互相关心、互助友爱的良好风气。

我今年已经54岁,虽然面临退休,可是工作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依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我总是认为自我是一名...员,要有强烈的职责感,学生的事是大事,自我的事是小事。前年我父亲生病住院,我为了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影响自我尽孝心,就白天上班晚上看护父亲,由于过度劳累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领导和同事们劝我休息几天,我摇了摇头说:“我能坚持。”那天上午,我正在上班,突然传来父亲病逝的噩耗,我双手颤抖、欲哭无泪、嘴里不断的嘟囔着:“父亲我对不起你,我是个不孝之子。”就这样我没能见父亲最终一面,留下了终身遗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过我的努力,我班的工作井然有序,构成了良好的班风,增强了班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了优秀中队的光荣的称号。

从教三十四年来,我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由于经验丰富,我承担了学校帮带青年教师的任务。我和青年教师一齐备课、听课,研究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提出自我的真实看法。我经常牺牲中午休息时间辅导青年教师,我所辅导的青年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曾多次获得最高奖项。我自我也曾获省市优质课奖,多次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撰写的论文曾刊登在南京特师学报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扶贫先进事迹材料篇二十

成纯光先生,不忘故土,情系家乡,心系教育,他扶贫助教的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

20xx年至20xx年为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捐资70万元兴建了一栋综合性大礼堂和硬化了1300平方米的操场;同时还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电脑和图书,用于改善洪塘营瑶族乡中心小学办学条件。

20xx年为洪塘营瑶族乡设立了助教助学奖,以后每年注入3—5万元资金,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从教的贫困优秀教师;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就读的贫困优秀学生和进步学生;用于奖励扶助在本乡就读后考入县重点中学和重点本科的学生。他设的这个奖推动了瑶乡教育的发展。20xx年又加注入4万多元。

20xx年4月份成纯光先生及家人荣归故里,莅临洪塘营中心小学和洪塘营中学指导工作,又捐给洪塘营中心小学1万元用于校园绿化。现种的桂花树已成活。我想再过几年,洪塘营中心小学将是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丽校园。

情系瑶乡教育,让老师安居乐业。20xx年5月份。成纯光先生在电话中又问到了老师住宿情况。当得知有些教师在校无住房,又恰逢政府投资兴建教师周转房,于是,他又提出捐资近35万元用于建教师周转房。让老师在瑶乡能安心工作,愉快的工作。

成纯光先生以上此举志在育才兴德,倡导先进的教育方法,以期家乡名贤辈出,其行功不可没,需以示弘扬。立作榜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945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