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教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51:13
机械运动教案(模板20篇)
时间:2023-11-26 20:51:13     小编:LZ文人

教案是教师为教授某一课程或主题所准备的一份详细计划和指导材料。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这里有一些教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

难点: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c)。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证明。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认识压强计的结构。

用手指轻压金属盒的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如何来体现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

使用说明,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相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型管两侧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受到的压强越大时,高度差越大。

设计实验:

将金属盒放入水,u型管两侧的液面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1)将金属盒放入水,使橡皮膜向着中各个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都(没有出现、出现)高度差。

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压强。(有、没有)。

(2)增加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小)。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无关),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

(3)把金属盒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不变)。

说明: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等)。

(4)把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到u型管两侧的液面的高度差(相同、不同)。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无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越小)。

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等)。

(2)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只与、有关,深度越深压强越,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

机械运动教案篇二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机械运动教案篇三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模板。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活动。

【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组织形式】。

机械运动教案篇四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

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

运动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7、测平均速度原理:v=s/t测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1、在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2、1km=m=mm,1h=min=s。

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叫误差,多次测量取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5、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和;(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4)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记录结果由和组成。

6、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变化。

7、参照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的物体。

8、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可见运动和静止是的。

9、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步骤:(1)确定;(2)看选择哪个物体作为;(3)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变化。

位置变化的为相对,位置不变的为相对。

10、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1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交通运输中常用作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式。

1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不变,即运动速度的和不变。速度的大小等于通过的和运动的比值,但不随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跟路程和时间关。

1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s=vt,由于运动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则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成。

15、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做运动,可以用来粗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16、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求其平均速度用公式来计算。计算时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即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7、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实验过程中主要测量的物理量为和,用到测量工具为和。

18、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刻度尺,使用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写上单位。

19、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被判断的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参照物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但不能选被测物体本身。

20、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但要指明是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机械运动教案篇五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

主要设计:

一、参考系: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3、同一运动,如果选取的参考系不同,运动情况一般不同,请举例说明。

4、选择参考系的原则是什么?(虽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实际上总是本着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选取)。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穿插在讨论问题之间进行)。

1、太阳系资料:行星绕太阳运转情况。

2、银河系资料:星系旋转情况。

3、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情况。

4、飞机空投物资情况。

二、质点: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什么叫质点?

3、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吗?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吗?请举例说明?

4、什么叫轨迹?什么叫直线运动?什么叫曲线运动?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火车(200米长)穿山洞(100米长)情况。

2、地球公转及自转情况。

(三)总结提高:

1、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等,如果对我们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就可以把该物体看成一个质点。

2、学习质点概念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们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2、“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中“8点”的含义是什么?

3、校百米纪录是10.21s、第2s末、第2s内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位移和路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说“物体由a点移动500米到达b点”,清楚吗?

2、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3、什么叫位移?为什么说位移是矢量?

4、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

1、从天津到上海,海、陆、空三种路线抵达情况。

2、在400米跑道上进行200米跑和400米跑情况。

探究活动。

1、请你手托一石子水平匀速前进,突然释放石子,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再请站在路边的人观察石子的运动情况.二者观察到的运动轨迹一样吗?请解释原因.

机械运动教案篇六

从本节课第一个教案的产生到上完这一节课,教案共进行了四次的修改,课件也经过多次选择和调整。可以说是除了知识点一直保留下来以外,其余的地方都经过了大的改动。期间得到了本校教研组老师、田林片老师和一些其他学校老师的大力帮助,特别得到了教研员赵老师的细心指导。赵老师多次和我进行摩课,使我重新树立了信心。在此,对各位老师的帮助深表谢意。

自有了开课的想法起,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心备出了第一稿教案,但在第一次试讲时感觉非常不好,自己都差点失去了信心,是在赵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才重新找回了自信。经过几次试讲,其他老师帮助我不断的摩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这一节公开课。整个过程中,对自己真的是一次磨练。也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帮助。本节课从开始的选材,中间的修改到最后的确定,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开始时思路比较狭隘,仅围绕教材和大纲选材,在各位老师的提醒下,开阔思路。最后一遍试讲前正赶上神州六号的发射和回收,为了使本节课能有新意,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选用了神六作为本节课的线索,采纳了一些老师的建议,把练习放到“参照物”概念之后,让学生大量的活动,来巩固知识,并突出本节课的难点。虽然这一节课还算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我觉得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比方说,对于表格中的情景“大地扑面而来”的参照物选取时,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现在想起来,其实可用“大小飞机的动画”演示就可以说明问题。遗憾的是由于前面的学生活动用的时间长了,后面没来得及放映这段动画。

通过开设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非常的辛苦,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还是收获了很多在平时教学时学不到的东西。再次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七

知识目标:。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机械运动教案篇八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

2、培养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和由实践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机械运动教案篇九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课桌、房屋是否做,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

二、单选题(2分×16=32分)。

1.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1.2m/sb.12m/sc.1.2cm/sd.1.2km/s。

2.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a.1.25m/sb.0.73m/sc.0.67m/sd.0.8m/s。

3.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

4.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a.140mb.170mc.200md.230m。

5.如右图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6.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7.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

8.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b.12.365cmc.12.36cmd.12.37cm。

9.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

10.1600000um可能是()。

a.一个人的高度b.一本书的长度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

11.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若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

12.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a.河岸上的树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船舱。

1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14.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15.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

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cmb.2mmc.2μmd.2dm。

16.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一

三、作图与实验题(10分)。

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1分).

2.某班同学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小明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列于下表:(3分)。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小明同学下列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3分)。

1.本实验的原理:;。

2.本实验除图2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m/s。

4.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

中速度越来越_____。(3分)。

图2四、应用与创新(25分)。

3.(9分)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krn,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t14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二

1.

变速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叫参照物。

3.物理学中常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

5.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式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哪个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1千米/时=___________米/秒。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9.在只要求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用__________表示作变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运动快慢。其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三

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作参照物的。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20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

正确的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

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米/秒b.3.75米/秒c.4米/秒d.4.5米/秒。

7.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分20秒,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8.一列长310米的火车,用13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1分10秒的时间,求隧道的长度。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四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五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

学生小组。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六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课桌、房屋是否做,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七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参照物。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

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

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

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八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

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合_____________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米的路程。

机械运动教案篇十九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自学互动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一.知识回顾。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m,1微米=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和,根据测量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要估读到分度值的。(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2).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用符号表示;(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物理意义是。1km/h=m/s.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__的比值。

二.考点点击。

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哈欠。

(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

a一个篮球b一个乒乓球c一根头发d一种病毒。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b.1.75mc.1.85md.1.95m。

6.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

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8.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5.45cm、5.46cm、5.44cm,则此物长应是()。

a、5.44cmb、5.45cmc、5.46cmd、5.445cm。

考点4:长度的'特殊测量。

9.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的选项是()。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在铅笔上,该铜丝直径为mm.

考点5:静止与运动的判断。

1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12.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的,长途汽车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行船时,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剑落水时的位置;当船停靠到岸边后,在所刻记号下方的水中寻找剑,却找不到,这说明。

14、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绿色的封面和白色的书页,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是否有变化。同一研究对象,由于选择的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相同,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教案篇二十

1、理解参考系的概念;明确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一个运动,结果会有不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2、理解质点的概念,明确质点是理想模型。

3、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4、理解位移和路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区别。

5、知道什么叫质点运动的轨迹,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含义。

6、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方法之一。

1、理解机械运动的永恒性和相对性,知道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

2、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理解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课题。

归纳:

1、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2、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讨论(师生)。

(1)静止是绝对的吗?

(2)描述一辆列车的运动,甲说它向北行驶,乙说它向南后退,这可能吗?

引出参考系概念: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会有不同。

(1)讨论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的乘客。

以车厢作为参考系——静止。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运动。

(2)多媒体显示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

以飞机作为参考系——沿直线下落。

以地面作为参考系——沿曲线下落。

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研究月亮或人造卫星的运动,应选取地球为参考系;

研究行星的运动,应选取太阳为参考系。

(三)质点。

考察汽车的运动,火车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将物体抽象为有质量的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043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