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历史心得(通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1:00:15
感受历史心得(通用22篇)
时间:2023-11-26 21:00:15     小编:MJ笔神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请看以下范文,它们或许会给你一些新的思路。

感受历史心得篇一

摘要:马王堆生态古汉城的开发是在对马王堆古墓予以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对周边地块的开发设想。文章对用地现状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并进行了详细的项目策划、规划方案的设计及成本估算,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规划及后续开发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马王堆;保护;开发。

1引言。

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珍贵的文物,尤其以千年不腐的“辛追”遗体而震惊世界。马王堆出土的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国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价值可说无法估量。对于马王堆汉墓的保护是整个马王堆规划的核心,而对于汉文化的传承、旅游价值挖掘,提升城市形象,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是整个马王堆规划的外延。两者相辅相成,不但使千年古墓原址得到有效的保护,又为在城市近郊调和保护古墓与发展当地经济两者之间的矛盾,做出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2规划的背景。

马王堆汉墓是汉文化的杰出代表,在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旅游经济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没有很好地进行开发,使长沙长期以来只是作为一个旅游中转站。以马王堆为核心开发旅游线路,形成汉文化感受之旅,发挥其巨大的品牌效应,必将改变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使长沙成为一个旅游热点,由旅游中转站升级为旅游目的地城市。

3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周边用地现状。

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发展区)位于马王堆汉墓遗址以北,东临万家丽路、南接展览馆路,西抵康乐路、北靠浏阳河,总用地面积38.34hm2(合575亩)。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将以马王堆汉墓博物馆为依托进行开发建设,规划拟突出西汉文化特色,荟萃考古发掘、遗址展示、文物遗存、学术研究,发展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群。

3.1用地条件。

马王堆古汉城用地位于浏阳河畔,地势平坦,基地内部最高高程为33.8m,最低高程为30.3m,最大相对高差为3.5m。

古汉城内生态环境较差,建筑密集,新建的万家丽路两侧植被情况较好。

古汉城规划用地的南、北、东、西四面均为城市道路,分别为展览馆路(城市主干道)、长善路(城市次干道)、康乐路(城市次干道)、万家丽路(城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46m、26m、26m、66m。

基地内部交通条件极差,仅一条东西向的火炬路(规划建设中,红线宽度26m),其余均为6~7m宽的小路,交通条件差。

3.2现状用地构成。

发展区内,火炬路以北为火炬村用地,各种用地较为混乱,内部建筑密度高,建筑高度12~18m不等,环境差,火炬路南侧建筑质量较好,为办公区、宿舍以及居民安置用房。

规划区内涉及被征地单位19家,各类建筑729栋,建筑面积18.44万m2,预计拆迁经费6.22亿元。

3.3马王堆汉墓发展区用地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地位于马王堆遗址北部,为更好地保护马王堆汉墓遗址,实现“物址合一”,充分突出西汉文化主题,要求扩大其保护范围,以提升马王堆的旅游价值,现有的旅游环境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基地位于市中心区周边,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基地的地价不断上升,现有的建设不能体现该地段的地价要求,从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节约使用土地的要求来看,必要进行开发建设。

从汉文化的保护展示来看,长沙的汉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可作为长沙乃至整个湖南一张重量级的旅游品牌,充分打造汉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需求日益强烈,现有的汉墓遗址与这种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是长沙汉文化展示的瓶颈。

4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开发的意义。

对汉墓的保护以及利用是规划的重点,在保护的基础上很好的利用是实现规划价值的体现。建设大汉文化博览基地――中华生态古汉城,首要的是突出其文化品位,同时也要注重相应商业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个载体,一件事情都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比如兵马俑带动了西安整个城市的`发展,拉动了就业,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以马王堆汉墓为品牌的文化旅游项目是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就业效益的就业型经济,势必带动长沙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长沙是有名的楚汉历史文化名城,从楚汉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来看,以汉文化资源为主,有名的西汉王陵、马王堆汉墓、风棚岭汉墓等等,这些丰富的资源,奠定了长沙汉文化的坚实基础,要打造长沙的汉文化品牌,加强汉文化的挖掘,就有必要充分展示汉文化,而马王堆正是汉文化中最重要的代表。建设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成为汉文化的展示基地,使长沙的汉文化得到充分体现,真正让“楚汉名城”落到实处。

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能反映汉文化的地方不多,西汉时期都城长安,属于今西安,但西安有着更出众的秦文化,相比其秦文化而言,我国的汉文化有待挖掘,所以,从错位发展的观点来看,长沙正好可以充分挖掘汉文化的精髓,马王堆,从其文化地位和知名度来看,都是汉文化的杰出代表,又加上长沙地区有其他汉文化资源,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后,规划拟打造天下第一古汉城――马王堆中华生态古汉城,突出汉文化特色,形成“秦文化看西安、明文化看南京、清文化看北京、汉文化看长沙”的格局。同时,为突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宜加强对长沙楚汉文化特别是汉文化的展示和利用。

感受历史心得篇二

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其中最美丽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喀纳斯了。去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我日思夜想的人间净土——喀纳斯。

我们随着人群排着队踏入喀纳斯的大门,坐上了旅游观光车。汽车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往喀纳斯景区的深处开去。途中和蔼可亲的导游阿姨为我们讲解着这美丽的风景的名称,首先来到了卧龙湾。神奇秀丽的卧龙湾真是风景如画,四周的树木非常茂密,绿草如茵。向湖面放眼望去,平静的湖水碧绿清澈泛着点点银光。湖中央有座美丽的小岛像一条戏水的蛟龙。听导游阿姨说这里还有个传说故事。龙王最小的儿子比较淘气喜欢四处游玩。有一年秋天,他飞到了喀纳斯,觉得这个地方风景非常美丽,就在湖中尽情的玩耍。不料天气忽然骤变,天空下起了大雪,湖面顷刻间就冻住了,小龙就被困在这里,他的身体化作了一个龙形的浅滩。后来就被人们称作为“卧龙湾”。

接着我们又乘车来到景区的另一个经典风景——月亮湾,它是卧龙湾的延伸部分,美丽的月亮湾会随着喀纳斯的湖水的变化而变化,是镶嵌在喀纳斯河上的一颗明珠。月亮湾夹在东西两山之间,河道随着山势迂回,恰如恰如一道初升的弯月,所以故称月亮湾。更为奇妙的是在这月亮湾上还有两个像大脚印的小岛,并且连五个脚趾都有相传,说这是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追击敌人时健步如风留下的脚印。

欣赏完美丽的月亮湾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被人们赋予美丽名字的珍珠滩的神仙湾。为什么叫珍珠滩呢?是因为湖面背光看去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细碎的光,仿佛无数颗珍珠任意洒落。由此也称它为“珍珠滩”。加上常有云雾缭绕,山景,湖水,树木相映,如仙境一般,绿色的白桦林,湛蓝的喀纳斯,红色的小木屋,超凡脱俗,如梦如幻,也被称作神仙湾。领略了三湾的美景过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喀纳斯湖畔。无数的山环绕着喀纳斯湖,我们乘坐快艇在湖面上行驶,碧绿的湖水,蔚蓝的天空使得神奇美丽的喀纳斯湖又锦上添花。

我喜欢这神仙的“自留地”它不仅美丽而且神秘!期盼下一次的到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受历史心得篇三

“新疆”这个地方在同学们的印象里可能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但是,今天,我的赛里木湖之旅可能会改变你对新疆的印象。赛里木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宁市西面,丝绸之路的北道,博乐市西南90余公里天山西段的高山盆地中,乌鲁木齐伊犁公路沿湖南岸穿过。以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享誉古今中外。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073米,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周长90公里,水域面积455——460平方公里,呈椭圆形,最大水深92米,蓄水总量210亿立方米,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

今天中午一点钟我和妈妈就从乌鲁木齐市出发了,到了晚上九点钟才到了赛里木湖。我们到那里时刚好赶上看日落。那里的日落非常的漂亮,那个红彤彤的大火球尽管快下山了,但是,它还是尽情的展示着它那耀眼的光芒,把它身边的一切都染得通红,并且在湖里还有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火球呢,两个火球就像孪生姐妹一样。这是我第一次看水上的落日,这样的壮观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一下车,寒冷的风呼呼的刮着,还穿着短袖、短裤的我们不禁打了一个寒颤然后又躲回了车里。天快黑了,没办法绕湖玩去,于是,我们就租了一个蒙古包,在里面住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我就醒了。收拾完以后,我们就开车沿着环湖路绕着湖走。早晨湖面上起了雾,这雾给远处的山添加几份神秘感。离我们最近的那座山一块褐色一块绿色的,好似奶牛身上的图案。那座山的下面还有一座童话般的房子,这座房子的图案跟那座山上的图案差不多,一块绿的一块白的。再看看赛里木湖,湖里的水清澈见底,连水下面的石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把手伸到湖水里去,那水好冰啊!就跟冰块的温度差不多。湖里面石头的颜色更是五颜六色了,有灰色的,有墨绿色的,好像各色的玉石……我捡了一块和玉差不多的小石头,我把它命名为我的“幸运石”!湖边是一大片的草原,有草肯定也有羊、牛、马等食草的动物啦,成群的牛羊点缀在墨绿色的草原上,又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

我们在把环湖路要走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观——湖面的水一半是蔚蓝色的,一半是白色的。

感受历史心得篇四

历史课是我们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了解和认识过去的人文环境、社会发展演变以及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原因。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颇多,也有一些独特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历史课让我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命运。历史提供了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过去、认识未来的重要视角。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给未来做出更合理的规划。因此,历史课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我们个人的修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次,历史课让我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历史课上,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一系列历史事件,令我对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后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历史事件,我清楚地感受到历史的连续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更加明白一个事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问题。同样,历史人物的学习也让我对这些人物的人格特质和追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可敬之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效仿的。

再次,历史课构建了我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历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通过历史课,我学会了系统性地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解答很多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一些国家强大而一些国家衰落、为什么一些民族文明独特而一些民族文明衰退等。历史课培养了我从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历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历史课并不只是理论的背诵和堆积,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和互动,引发我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历史包含了趣味、情感和智慧,通过历史的故事,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真实含义。历史课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对于历史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历史课的学习过程让我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更加全面,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历史课也给予了我更多的趣味和智慧的启发,让我看到了历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变化,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合理的规划。历史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开启了我对于历史的热爱和理解。

感受历史心得篇五

寒假里的一天,我走出屋子,将那弯曲了几个小时的腰双手使劲向上伸。向前看,发现小朋友在水桶前玩着水,我就想起小时候那段黑历史。

那天我跑在院子里玩着新买的球。哥哥看到后就跑到我的面前,我也因此差点撞到他。我停下来,将一只脚踩在球上,嘴里喘着气说:“你要干啥,挡着路了,没看见我在玩球吗。”“不急,我给你踢足球,看谁能进门,记住!不能踢飞球。”他翻着眼珠子说道。我心想:“这不故意整我吗?因为我最擅长踢飞球,如果没有飞球我进门基本不可能踢进去的。”

唉,我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们规划好球门后,先由我发球。我先固定好球,然后向后退了两小步,就起脚射门。右脚踢中了足球,足球就像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一样滚动。

球到了哥哥那边,他就先把球停住。然后就起脚射门,可是一不小心精火力过猛,把球踢飞了,正好打在树枝上,然后右向下,又正好落到了水桶里。

看到了这幅场景,我幸灾乐祸地对着哥哥竖起了大拇指说:“哥你的球技可以去打比赛了!”

哥哥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表情,有些恼羞成怒不再和我踢球,而是跑去工具房里拿出了一把锤子,用力的敲击球,溅起的水直面冲到他的脸上。就在快要溅到他的脸上时,他立马后退。但最终还是让衣服也变得深一块浅一块。而我在旁边心里想:“就差那一秒,哥哥就要喝水了。”

最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立刻就头上冒了火,生气地命令哥哥去换衣服。

事后,我去问老哥,他却说:“那是我闲的没事,心里发慌,故意的,怎么了?”

瞧,他还有理了!

感受历史心得篇六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的过去,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成就。作为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在学校里接受历史课的教育。近期,我对历史课的听课感受深感体会和触动。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在历史课上所收获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课的魅力。

在历史课上,我发现历史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历史课让我站在时空的长河中,看到了那些伟人、英雄的生活和事迹。他们的智慧、毅力、勇气和奉献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历史也给我展示了各个时代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演变,让我更加明了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段:历史课的启示。

历史课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和启示。首先,历史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告诉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牢记教训,汲取经验。其次,历史教会我们尊重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传统。通过学习历史,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我们的文化传统是宝贵而丰富的。此外,历史也教导我们要珍惜和平。通过学习战争和冲突的历史,我明白了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只有和平才能带给我们更好的未来。

第四段:历史课的挑战。

历史课也有它的挑战和难点。首先,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需要我们多次的复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记住。其次,历史学科具有的抽象性也让我们感到一定的困惑。历史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思考和推理能力才能理解和应用。然而,面对挑战,我们不能退缩,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第五段:历史课的价值。

历史课是我们培养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历史课可以教会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拓宽我们的思维方式。其次,历史课能够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了解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奋斗和付出,我们能够更好地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后,历史课能够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历史是我们民族的记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我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结: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和价值。历史课教会了我如何尊重他人、珍惜和平,并且激励我去做一个更好的人。同时,历史课也带给了我不少难题和挑战。但是,我坚信只要努力学习,我们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历史是我们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受历史心得篇七

要不是一位远道而来的北方小朋友茉茉到厦门做客,我还真没有意识到我的家乡?——厦门有如此浓浓的“台味”呢!

茉茉是妈妈大学同学的女儿,她第一次到厦门,从没有见过大海。她刚一下飞机,我们就带她到环岛路看大海。第一次见到大海,茉茉兴奋得不得了。我们在海滩一起挖沙子,做沙雕,茉茉都不愿意起来了。当我告诉茉茉对面就是金门,她大吃一惊:“你们竟然离台湾这么近?!”爸爸说:“是啊,就是这么近。你们正在用沙子做城堡,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沙滩上还有碉堡。”“还有碉堡?”茉茉兴奋地睁大眼睛四处张望。“你们看这里!”爸爸用手指点着,“它原来是一座碉堡,现在变成了一个景点。过去厦门是海防前线,“英雄小八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你们现在唱的《中国少先队队歌》,它的发源地就是在你们脚下呢!”不仅茉茉听了觉得很神奇,我也觉得特别骄傲。以前这里战火纷飞,如今一片和平景象。同样是这一片沙滩,过去是大人们躲在碉堡里互相开火,今天是孩子们用沙子做着城堡的游戏。真的是“从一粒沙子可以看到一个世界”啊!而且从沙子的变化,可以看到世界的变化。

在沙滩玩累了,饿了,我们就带茉茉到我最爱吃的“林家鸭庄”用餐,这里的卤肉饭是我的最爱。老板在一旁笑眯眯地服务,声音特别和善。我告诉茉茉这位就是老板而且是台湾人,茉茉再次大吃一惊:“我以为台湾人都长得像陈一样呢,没想到这个老板却这么和蔼可亲!”爸爸笑了:“我们小时候也以为台湾人都长得像蒋匪军一样。其实,台湾人很善良也很勤劳。仅仅是台湾的一小撮。”

晚上,我和茉茉回到家中,打开电视机看电视。电视上出现了厦门卫视的《娱乐斗阵行》节目。我告诉茉茉这个节目的主持人陈亚兰也是台湾人,茉茉脸上再次写满了吃惊的表情。我介绍说:“陈亚兰原来是唱歌仔戏,而歌仔戏就是从我们闽南传到台湾去的。”

“怎么厦门到处都跟台湾有关?”爸爸对茉茉的解释就是:“厦门与台湾地理最近,渊源最深。厦门不仅有大陆最多的台商投资区,大陆第一个台湾水果批发市场,厦门的一条街的街名就叫台湾街呢”。

见多不怪,果然接下来的行程茉茉没有再一惊一乍了。我们喝台湾奶茶,吃台湾小吃,到大嶝岛上的台湾小额贸易市场购物。茉茉印象最深的就是台湾水果,特别爱吃莲雾。她边吃边问:“为什么台湾的水果那么甜?”“台湾的果农特别聪明也特别用心,他们不断培育和改良各种台湾水果,据说他们还用牛奶来浇灌这些莲雾呢。”爸爸进一步说,“台湾人到厦门、到大陆做生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科技,他们赚了钱,也会对大陆更有好感,这对推动祖国统一也很有好处呢。”爸爸话里的大道理,我们还听不太懂,也搞不清楚这其中复杂的关系,但说到对祖国统一有好处,我们还是非常高兴。

我们还坐船“海上看金门”,并参观了“小三通”码头。爸爸说:“现在已经有300多万名台湾游客通过小三通来到大陆,很快就会突破400万了。下次茉茉你再来,说不定我们就可以通过小三通从厦门到台湾去玩了。”

时间过得真快,茉茉要回家了,美丽的厦门让茉茉依依不舍。临走时,我们送给茉茉一家人的礼物也很有台湾特色:金门贡糖,金门菜刀和台中的太阳饼。送茉茉到机场时,我们再次经过环岛路,刚好看到厦门和金门正在互放焰火。看到美丽的烟花把两岸共同的天空装饰得五彩缤纷,我和茉茉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两岸从炮火到焰火,证明无论什么都割不断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我的家乡——厦门这浓浓的“台味”,不正是在处处印证着“两岸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嘛!

感受历史心得篇八

历史课作为人文社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人物、事件和社会背景,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体味着各个时期的人民智慧和奋斗历程。同时,学习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共通之处与差异。因此,历史课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二段:讲述历史课中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历史课堂上,老师通常会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线,结合历史故事和图片,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老师会将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在课堂上,老师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此外,老师还会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第三段:谈论历史课中给我带来的感受。

在历史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历史不仅仅是一部部史书上的记载,更是展示着人类智慧、勇气和血泪的故事。通过学习历史,我了解到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看到了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追求真理、尊严和自由的奋斗,这让我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态度。

第四段:谈论历史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收获。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我不仅仅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历史课中的伟人和英雄们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追求功利和成功,更在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历史课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才能实现人类的崇高目标。这些历史教训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努力将自己的一份力量贡献给社会。

第五段:总结历史课的重要性与意义。

历史课是我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历史课,我们可以汲取先人们的智慧和经验,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历史课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过去,更是为我们塑造未来的重要教材。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历史课的学习机会,用心感受历史的故事,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感受历史心得篇九

我的家乡位于厦门沿海的一个小鱼村。厦门是一座名誉全球的国际花园城市。几年来厦门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以后的厦门将会更令世人瞩目。

望着厦门的变化我不禁思潮澎湃,进入思绪之中。那天我乘坐翔安区到厦门的地铁通过海底隧道直达厦门。仅几分钟我便到了厦门,放眼一看,厦门高楼林立、树木翠绿,虫叫鸟鸣,人与自然的结合是那样的和谐。由于厦门建立了四通八达的城市地铁交通网。城里少了汽车的.鸣叫,多了鸟儿的欢叫声,处处是花团锦簇,白花盛开的,真不愧是国际花园城市。火车站里也少了平时汽车、吵杂声的喧闹,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忙碌于工作,乱哄哄的小商小贩们早已不存在了。公交汽车早已被无污染、零噪音的环保汽车所代替。往日的尾气问题早已不见踪影了。车站显得十分的干净,环保型垃圾桶干净整洁的排在火车站的出口处。突然街上传来一阵阵洒水声,我以为下雨了,抬头一看艳阳高照哪来的雨啊!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循着水声走去。原来是自动清洁车在扫马路。只见无人驾驶的清洁车一边洒水一边清扫,它走过的地方便一尘不染。人工清扫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取而代之的便是更为便捷的机器时代了。

我乘火车站的地铁来到了白鹭洲,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音乐喷泉跳起婀娜多姿的舞步迎接四方来客。一个个洋溢着幸福面容的厦门人尽情享受着自己双手创造的新厦门。交通的便捷,使我又来到了琴岛,登上琴岛便听到一阵阵美妙的钢琴曲。我乘着电梯登上了日光岩的顶峰。放眼望去整个厦门尽收眼底。一幢幢摩天大厦接地而起,空中桥梁悬挂空中,处处是欢歌笑语,处处是秀丽繁华。莘莘学子汇集在美丽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

“喂xx,快快醒醒”爸爸的喊声把我从思绪中唤醒,但脑中的一幕幕却总让我感觉它就在不远处。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

“我走过许多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在新疆这块美丽富饶的热土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新疆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俗等备受中外游客的青睐,新疆吸引着天下人的目光,同时也促进了新疆旅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就拿新疆的水果来说吧:哈密瓜、葡萄、石榴……。最好吃的就要数葡萄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有许多不同的品种,有无核白、马奶子,玫瑰香……颜色也有许多种,有紫色、黑色、绿色……一串串葡萄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晶莹剔透,仿佛一串串嫩绿的水晶挂在枝藤上。每年的8月20日吐鲁番葡萄节,会引来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再说一说新疆的风味小吃吧!在国际大巴扎的小吃街里有馕,烤肉、烤包子、烤全羊……这些都是新疆的风味小吃,香飘满街,每当有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时,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到小吃摊上买来一些品尝。

再说一说新疆的民族吧,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有维吾尔族,回族,汉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塔吉克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是热情好客的。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们就是这样的。假如当你来到哈萨克族朋友毡房中,品尝到醇香的奶茶时,你就会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们新疆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区,如火焰山,托木尔峰,天池,喀纳斯,那拉提大草原……个个都是风景如画的地方。你若亲临于此,定会感到自己仿佛在仙境中行走。可谓是美景胜收眼底。

这就是美丽的新疆,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世界人的目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发展成祖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一

我对纲要课的认知和期望提起历史,很多人会感到头疼,对于理科生,尤其如此;更难以理解的是;理学的数学也要学,尤其是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很难让人快快乐乐的接受。我们喜欢辉煌灿烂的唐宋,喜欢强国的自豪感。可是,终究是要学的,既学之,则安之,也只能这样了。

而且,在听了几次课之后,开始有点喜欢这门课了,历史,真的是让人不得不爱。

首先,我们有必要学习历史,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从中获益。近代史,是侵略与反抗的历史,是民族发生巨大转变的历史,学习它,我们从中获得一种激励,一种挑战。身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能忘本,居安思危,方为明智之举。我们学习历史,不只只在于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之后,得出对现在有用的东西,在未来的生活中,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历史不只是过去,更是未来,甚至,未来比过去更是他的内涵。学习历史,知道发生的事,总结发生的事,分析发生的事,从而预测未发生的事。这不是一个人的经验,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

从小就喜欢听爷爷奶奶讲以前的故事,也常和爸爸一起看一些解放战争时的史事资料。渐渐地通过学习、了解,才知道,这叫历史;才知道自己打小喜欢听、喜欢看的统统都叫历史。

在大学自开课以来,最喜欢的莫过于上历史课听历史老师讲以前的事。或许自己心里还是儿时的想法吧,总也放不下听故事。但现在的我,心里还是有偏差的。正如唐太宗所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想自己喜欢学习、了解历史想必也一定是这个原因:我想明白一些东西,深点来说,我想通过以前的那些事明白一些道理.首先,我认为学史可以明爱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文明、文化,激发了我内心深处潜藏的民族自豪感。蜚誉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等等等,这些遗产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如: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弥留之际留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等言论更加让我激情万丈。而关天培、邓世昌以身殉国,戚继光忠心报国,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气,史可法宁死不屈,谭嗣同舍身变法,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些英雄行为及坚定的信念,更加激励了我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看着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如:列强对华的五大侵略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我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它增强了我自立、自强的信念,让我懂得了强国的重要意义。听着中国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革命史,让我的心里永远留下了他们的烙印,立志珍惜今天,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认为学史可以明做人。漫游在历史的海洋中,它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地对我进行着人格的熏陶和激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等咏志诗句与秦桧、汪精为、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内容对比起来,让我更加准确地树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刘胡兰、李大钊等人的事迹,告诉了我要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同时勇于献身。邓小平、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告诉我要笑对挫折,胸怀坦荡。

最后,我觉得学史可以明事理。现在的我身上还有一大弱点:判断能力低,思维能力差。而学习历史让我了解到许多古今中外的大事,扩大了我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头脑,还明白了许多哲理。如:通过对陈独秀、洪秀全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让我掌握了一分为二这把钥匙,培养了我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了我的判别是非能力;通过听老师从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了我多方位的思维能力。

女刘老师讲的七年级上《鸦片战争》一课,课堂形式多样,氛围十分活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这少不了老师的精心准备和讲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们听课的激情,初中课也许就应该是这样的。下面我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地方来简单说说自己听课的感受和心得。

1、课堂有效的引入老师首先以两张非常美丽的花朵图片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提问道:“哪位同学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下这些花朵?”同学们非常积极,有很多人举手,有的说美丽,有的说好看,有的说华美。老师归纳,“总之是很漂亮是吧。但是就是这么美的花朵,有人却用‘罪恶’来形容它。”学生们很惊诧。老师紧接着说,“是的,那大家知道它是什么花吗?”知道的学生说:“罂粟!”“对了,它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罂粟花!为什么它是罪恶的呢?”老师接着又放出了另一张图片,鸦片。“是的,罂粟花虽然美丽,但是它可以制成鸦片,鸦片是什么呢?是毒品,吃了会让人上瘾中毒。而这种东西却引发的一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鸦片战争》。”

老师通过使用美图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设置最简单的问题,而简单的问题就很容易回答,学生们就很想表现自己,所以争相举手回答问题,这就使得一开始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了。老师的归纳与学生们达成共识,花朵很漂亮。但是紧接着老师话题一转,有人说它很罪恶,学生们啧啧称奇。这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心,花朵本来很漂亮的怎么会说它罪恶呢?好奇心一下子涌动上来。老师通过提问花的种类,给出了学生们答案。原来这种极为艳丽的花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罂粟花,罂粟花的果实可以制作鸦片,人一旦吸食很容易上瘾中毒,它当然是罪恶的了。接着,老师说就是这种东西(鸦片)引发了一场战争,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鸦片战争》,很自然的过渡到了今天所学的课程。这样通过图片与问题的有机结合和层层引导设问的方式,师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实现了罂粟花——鸦片——鸦片战争这样一个三者息息相关,一环扣一环,参差清晰分明、生动活泼的课堂引入。这正是以后我要学习的地方。

2、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机结合刘老师全课基本上是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来教学的,学生们也基本都是用普通话回答问题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并不仅仅局限于普通话的教学,她很灵活的运用了乡土资源的一种——方言——四川话,这就使得课堂什么的生动有趣。比如,在谈到鸦片战争之前中英贸易中国常处于出超的原因这一问题时,老师就设置了一个情景,一位农民家的孩子在街上看到了卖洋布的洋布行,就出现了下面一段对话:儿子:妈妈,街上卖洋布了,可好看了。

妈妈:好看管什么用,结实才行。儿子:那洋布又细又结实。

妈妈:光结实管什么用,便宜才行。

儿子:那洋布可便宜了。??在这里,老师就用四川话读了对话,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看得出同学们都被逗乐了,达到了吸引兴趣的目的。接着老师口音一转,便回归到普通话,提了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孩子的妈妈,你会买洋布吗?为什么?见老师用方言提问,学生们索性也用方言回答。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部分学生认为妈妈会买,因为洋布物美价廉。但也有学生回答说不会买,因为可以自己织。老师便解释道,当时的农民家庭一般非常贫穷,即使洋布再便宜也买不起的,一般都是自己在家里纺织布。中国古代就是一个男耕女织的小农社会,这种小农自然经济对西方的工业品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农民吃的用的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所以那些西方的商品对他们没有多少吸引力。而中国的土特产茶啊,丝绸啊,陶瓷啊则在西方很受欢迎,所以英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经常赔本。这样通过方言和普通话的有机结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先用方言互动,调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再通过普通话比较抽象的解释原因,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不至于一直讲理论,过于乏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方言教学虽然使得课堂生动有趣,易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但也不能使用过多,一是影响学生普通话的学习,另一个是会给班上外地的同学带来理解上的难度。

3、课堂提问的有效互动。

所谓“问题互动”就是先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师生互动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教师更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在他们的困惑点上设置情真意切的师生互动,使历史课的教育更有实效。而要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互动,教师就要做到因势利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第二,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的不足进行补充,最好以“建议”的方式出现,尊重同学的自尊心,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建议”的分量,这样能够拉进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和谐。

而本节课中,刘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从总体上来看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不乏一些失败之处。比如刘老师在讲完林则徐虎门销烟时,提了一个问题:假如当时你在销烟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受?老师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林则徐那种不为外来侵略,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但是她在这里犯了一个思维定势的错误,就是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学生们都会回答诸如“非常激动”“非常开心”此类的话语。但这可能只是站在一般百姓的角度,她忽略了如果站在烟民的角度,他们会怎么想呢?很巧的是,这时一个男同学就说出了,站在当时烟民的角度的感受:悲哀。我会很难受,因为我再也不能吸食鸦片了。老师一听到,她并没有表扬这位学生很新的一个思考角度,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为了跟课本一致,想也不想的就批评这位同学,“只要是正常人肯定不会像你这样想的。”殊不知,这句话很伤人的,更何况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点,刘老师处理的不是太好,没有很好的做到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尽管这种思考是非主流的,但对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则大有裨益。

4、不要在假设历史上浪费时间历史,简而言之,便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一去不复返。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更多的应该是客观、公正,在掌握更多资料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去假设历史,这样做无非是个人情感、价值观的泛滥,不利于我们认识“真实、客观”的历史。说这些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想指出刘老师在课堂的最后花了不少时间让学生们自由想象,假如中国学习外国之后还会挨打吗?我可以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这样花费课堂不少的宝贵时间去让学生们假设历史,着实有点事倍功半。其实,通过讲完本课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史实得出一个结论,当时中国挨打,就是因为腐朽、落后,所以中国要不想挨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肯定要学习西方。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假设,只有假设才能得出这个结论。所以,不建议在假设历史上花费过多时间,语文课上倒是可以一试。

大连市第四十九中学霍晓丽。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意识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根据历史学科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从历史学科的历史教学的特点出发,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思的培养,重视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新理论从何而来?首先来自于加强学习。惟有通过学习,才能达到提高认识,辨别方向,洗刷陈旧的目的。在这几年中,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文件精神。其次,来自于勇于对自己的否定和扬弃。再次,来自于我们保持对所处时代的敏感。教师必须自觉置身于时代的前沿,时刻关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关注一切未知领域中的新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有一种身在校园,心怀天下的胸襟。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心态年轻、思维活跃、观念不断更新,也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绪和谐发展,教师在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记得在上完《辛丑条约》这一课时,要对李鸿章在近代史上签定的卖国条约进行小结,说“由此可见,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罪人”。谁知话刚落声,就从角落里传来出了这么一句话“老师,李鸿章在历史上也有一些贡献,比如??”。这时候,心里在想为何不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了。接着,我表扬了那位同学,同时也在黑板上写出了两个论点“李鸿章是历史上的大罪人”,“李鸿章也有贡献,不能太苛求”让大家进行发言。经过了十几分钟的激烈的辩论,最后再由我进行了小结。这一堂课就在这样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当中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极大地融洽了气氛,和谐了师生的感情,就能使学生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反的,如果当是教师打断了学生的疑问,不仅伤害了学生求知的愿望,而且使得这节课变得很沉寂,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没有办法体现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乏有一些小小的窍门。比如经常使用一些激励的话语,小兵也可以立大功的,会带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想学什么,想怎么学”“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想说的站起来说吧”“你的想法比老师好”“你对老师这样上课满意吗,给些建议吧”等等。这些话看似很平常,但它确实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它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情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与积极性。

另外,教师本身可以凭着自己的丰富知识,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吸引学生参与到里面,而进行学习交流。在活动中,更能增加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在课堂中发酵。当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在这方面,我成立了一个集邮兴趣小组,通过学习历史来补充了解邮票上的知识,通过欣赏邮票就能更好的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我们现在有成员近30人,通过了每周固定的一次集体学习交流,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的融洽了。使我们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师生,而且还是生活上好朋友。

三、多种尝试性的探究学习。

现在的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完成这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要具备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学手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并确定他们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研究中主动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更注重于这一方面的探究。而要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必须要有一片天空让他们去开发。为此,主要是通过了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比如,在初一年《姓氏的来源》的活动课中,这可看似简单而又无从下手的题目(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材料缺乏)。我们在班上通过按姓氏分若干小组(避免重复,浪费资源),进行分组研究。通过指导他们怎么样去查找资料(查族谱,问长辈,网上点击,图书馆查阅等等方式),根据他们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提问题,然后去找答案,最后在班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发挥了合作的团队精神,体现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其次,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我采取的做法是,逢双周,让学生对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然后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以便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这样做,既祢补了教师知识的“单一性”,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查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能力,还符合了学习历史的规律。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2014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河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河南省置换研修项目初中历史学科集中培训班。这期间,几十位专家学者的谆谆教诲,如涓涓溪流滋润着余干涸的心田,使余受益匪浅。恩师的启迪,自不免使余思想上风云激荡,对平素的课堂历史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也收获了点滴心得,现略呈于下:

余窃以为,一个老师上讲台之前,有几个问题必须首先要搞清楚。

第一个问题:教什么?

余曾作《关于历史学科教学的心得体会》一文,文中谈到余目前所教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存在着巨大的缺陷:1)出于按照主题式模块化编排教材的需要,编写者人为地删选历史知识,将自认为符合该模块主题的组合在一起,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历史事件的顺序错乱。同时,也使得有的历史知识本应被编进教材,却因其自认为与模块主题不符,而被剔除出教材。2)历史知识扭结杂糅。3)同一个知识点的许多相关知识被肢解,如一颗颗晶莹闪亮的珍珠一般零零星星地散见于诸多章节之中,从而造成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系统性认知的缺失。例如,八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的历史知识的编写便是如此,其相关知识被分别编排进了第18、21、23、24等课之中,那怎可能让学生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呢?纯属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那么,面对如此教材,作为老师教学生就应该教他们如何将教材中所颠倒的重新再颠倒回来,将教材中所剔除的为学生补充完整,将教材中扭结的杂糅的错乱的进行重新整合,从而使学生能够理清人类历史的发展顺序,准确地把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使其能够了解人类历史的全貌,还原人类历史的真相,在其脑海中,能够形成清晰地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构建起自己的大历史观。一句话,能够使学生真正地了解真正的历史。

君子;孩子们将来也不可能人人都去做学问,人人都去搞研究,人人都去钻那故纸堆,人人都去皓首穷经,人人都去做那百无一用的书生。学生需要实际的学问,学生需要的是在学习中掌握切实有用的知识与技能,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多丰富历史课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首先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对历史、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兴趣就是灯塔,它会指引着学生自己去追求自己本身所真正想要的知识与能力,去真正地在学习中获得未来现实生活中对己身真正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求之者。”诚所谓也。

第二个问题:怎么教?

如前所述,教这样的教材是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去照本宣科的。那么,作为老师,上课之前,首先就必须要充分地备课以进行教材的重新整合,或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该调整顺序的一定要调整顺序。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就经常这样做。如在讲中国古代史时,我是按照夏朝史、商朝史、西周史„„.明朝史、清朝史的时间顺序来讲的。在讲世界当代史部分时,我也完全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是将其分成了三个总章、七个小节来讲的,三个总章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七个小节分别是战后美国、战后西欧、战后日本、战后苏联、战后东欧、战后第三世界与中东问题。

第二,一定要将被删除的使正常历史不能衔接起来的部分补充完整,如一定要将“东汉史”与开元盛世之后至北宋建立期间这200多年的历史知识教给学生,历史是不能断裂的,因为历史从未中断过,人为地割断历史应视为犯罪。

第三,一定要将星罗棋布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珍珠重新连串起来,使其成为晶莹闪亮的珍珠项链。即老师给学生的一定得是珍珠项链,而不是就珍珠还给珍珠,那老师的作用还体现在哪里呢?另外,重新整合时须补充完整的仍一定要补充完整。下面,我仅以自己重新整合过的“古代罗马”为例予以说明:

“五.古代罗马。

1.约公元前754年,罗马开始建城。

※西方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wasnotbuiltinaday】比喻成功需要年深日久的积累。2.“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3.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最初,它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两名执政官,都由贵族担任,而统治实权则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把持,因此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奴隶制贵族专政的国家。

上的霸主。5.公元前73年---前71年,罗马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奴隶起义,震撼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6.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在罗马实行军事独裁,因触动了元老贵族的利益,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身亡。7.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了各项大权,他还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实际上成了皇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中国古书上称罗马帝国为“大秦”】8.通过连续的军事扩张,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西起不列颠,东抵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北越多瑙河,南至北非,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地中海也成了它的内湖。9.由于内战的停止和统治的加强,社会环境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因而,历史上将罗马帝国初期的200年间,称为“罗马和平”时期。

罗马圆形大剧场:建于罗马弗拉维王朝。

条条大路通罗马【allroadsleadtorome.】意思是: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或者指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拉丁语。

面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也称拜占庭)帝。

国,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都城,西罗马帝国仍以罗马为都城。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也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和西欧上古历史的终结。东罗马帝国则继续存续到1453年。”

第四,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的作用,使自己的课堂既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又充满活力、快捷高效。我曾连续三年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不间断地进行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我觉得,要达到上述目的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人、机、生、板”四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与完美统一。“人”即教师,就是指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及传授知识的能力。“机”即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就是指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声电光能等各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容量大知识储备丰富等方面的优势,以最大限度地增大课堂容量,向45分钟要效益,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生”即学生,就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毕竟是在教学生学,毕竟是以学生能够学会全部知识充分掌握知识以及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会的知识并将其最后自化为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为终极目的的,那么,自然就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并以最终将课堂完全还给学生学生完全掌握捕鱼之术为本旨。“板”即黑板。多媒体毕竟是辅助教学设施,既然如此,那它就是有弊端的,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它不可能将老师要讲的所有内容都呈现在荧幕上,荧屏毕竟空间有限,自然容量便是受限制的,更重要的是,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师生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与交融,那么,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有教学灵感的火光迸溅,而这是老师需要及时地将其板书给学生的,此外,课堂上学生也要做各种各样的练习,自然也要用到黑板。总之,黑板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能以白板完全取代黑板。最好的策略也就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这四者做到四位一体,完美统一。

三年的实践,余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即运用多媒体之后,课堂容量增大的同时,需要学生抄的东西也多了,而学生做笔记也比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勤快的多了,但是,如此一来,课堂上的许多时间都浪费在了学生的抄写与做笔记之上了,反而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常常有学生抱怨说:哎呀,这课上的怪有意思,就是讲的太少了,学的东西不多,云云??这就是实证。余曾为之苦恼多日,培训以来,经老师的指点与与同学们的探讨,余有茅塞顿开之感。余决定今后尝试着将自己整合过的所要讲的内容以教学预案的形式于上课之前提前发给学生,以此为蓝本,由学生先预习,再上课,以最大程度地压缩学生抄写和做笔记的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使自己的课堂真真正正地“高效”起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还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心得,见识浅陋,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雅正。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二

我们宜兴有很多名胜古迹,如古龙窑、西施洞等。其中,我最喜欢古龙窑。因为宜兴是陶都,紫砂壶远近闻名,人们喜欢紫砂壶做工之美,收藏价值之厚,可以说紫砂壶是宜兴的灵魂。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很想去看看龙窑。这次我终于有机会满足我这个小小的愿望了。

古龙窑处于丁山前墅村。前墅龙窑是烧制紫砂器皿时间最长,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龙窑,现在主要烧制壶、盆、罐、瓮等一些粗陶日用品。龙窑的“龙脊”上堆着厚厚的竹枝,两边堆着碧绿的松枝。古龙窑是宜兴保存最好的龙窑,利用自然山坡建成,头北尾南,长约五十米,极目远眺,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因此取名为龙窑。听说,龙窑起火于明代,薪火相传,至今保留无遗,还可以继续烧制陶器,使它“死而复生”。当我问起那里的叔叔们是如何烧窑的,他们说:“说来有趣,紫砂本质是土,在火中煅烧成长,最后却用来盛水,这一土一火一水,倒也相得益彰。”

我发现龙窑边上有石级,可以攀上窑背,近距离观察“鳞眼洞”。掀开土坯,往里看黑漆漆的窑腔,有点像窥探,但我喜欢这种窥探,因为那是对历史的仰望。

我走进窑腔,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我抚摸着窑壁,感觉手指尖与古老石砖的摩擦,似乎在与时间对话,感受着故人的智慧。

参观完古龙窑,我感觉我们的前人太伟大了,让我感受了我们大宜兴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宜兴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保护好它。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三

语文是一个大家庭,就像一个鸡蛋,里面包含着蛋黄,蛋清。而这蛋黄,蛋清,就是语文家族里的一员——文学历史。吃鸡蛋会使我们健康,同样,多读语文也会使我们成长!

生活中的语文随处可见:我们每天用的课本,看的新闻,文言文也是一种语文,就像家里的老人,虽然老点,但读起来意味深长,就像一杯浓茶,越品越香。语文也像一杯浓茶,需要人们细细品味。

语文也是一种文学,他丰富多彩,世事只要一被他描述,就仿佛有了生命。时而生动,时而活泼,时而愉快,时而低沉。会用语文来做学问的人,也就是文学者,他就是一个编剧,编导着每个主人公的背景与历史。古今中外,知名的作家如鲁迅,冰心,林海音,都德等,他们都为世界的文学历史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语文的家族也是庞大的,如优美的散文,古诗,寓言和童话。看!那散文正在和你交流,文言文,童话,要教你做人的道理。古诗是前人思想的精华,是后人的榜样。可以这麽说,每一篇文章,都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写作文既可以宣泄自己,又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看一本有用的书,就像与一个智者交谈,去倾听他们的内心。

语文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它使社会进步,使科学发展。而现在有些人抛弃了语文,而语文却没抛弃任何人。即使你一贫如洗,他也是你翱翔的天地。

文学等于语文,学语文等于陶冶情操,这我并不否定。文学犹如黑暗中划过天空的一道亮光,也如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他总能与你的思想碰出火花,是你心头为之一震,与之共鸣。

人生不发返程的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这是语文教给我的,每一篇文章都叫我很多道理,才是我从物质走向成熟。

语文既有侠义的一面,又有广义的一面。情操,语文。我觉得他们是成正比例的,如果我们潜身于文学的海洋,那麽你会感到,世界原来是这样丰富多彩。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四

感受文明,感悟历史。从历史的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明的脚步,听到文明的声音。

当我们在感受历史,欣赏古代文明的同时,是否总是仅停留于惊叹与自豪之上,而忘记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作者的思考与尝试显然更有意义,他教会我们用更加客观和理性的目光去注视一切。倘若活在科技文明的当下,对于过去的事情还是一无所知,人云亦云,那岂不是愧对了我们的大脑,也愧对了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华夏文明。

当阵势浩大的秦兵马俑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我的心中会油然升腾起一股自豪之情,我为缔造中国灿烂艺术的华夏同胞而骄傲,我为创造世界文明的伟大民族而自豪。但兴奋之余,涌入心头的还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淡淡悲伤。

中国的秦兵马俑和万里长城如同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一市羊,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更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最有力的标本。当我们为这历史奇迹激动欣喜之余,也许我们更应该深思,在这辉煌与自豪笼罩的文明后,哪一个奇迹不是劳动人民用血汗甚至是生命换来的?为了建造泰姬陵,印度国王穷尽了人力物力,最后竟死于自己嫡亲的儿子之手:埃及国王为了建造自己的一座坟墓大兴土木,在那一块块巨石之下,不知压着多少冤魂亡灵;古老的中国为了建造四台皖式的高大围墙和一个个无血无肉的市偶,更是不知残害了多少劳动人民。可以说,世界上八大奇迹的建成,不亚于八次血腥大屠杀。

因此,亲爱的明友,如果有一天,当你为国外的朋友讲解长城是何等壮观与雄伟时,请不要忘了告诉他们那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灾难,如果在你的讲解中充满了自豪之情而却无一点痛心之意,我不能说你不是一位爱国之士,我也不能不为你浮浅的骄傲而悲哀。为了缔造今天我们所骄傲的文明,多少年轻人在几千年前,别妻离母,就在这长城脚下,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块块沉重的石头,筑成血和泪的生命之城。沿着他们的足迹,我们看到的不光是辉煌,不光是现代文明,更应该是一条血迹斑斑的历史轨迹啊!

今天,当我们惊叹于兵马俑的栩栩如生时,当我们惊叹于万里长城的气势磅礴时,当我们歌颂于伟大的文明奇迹时,我们不能不发现,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没有所谓的历史“奇迹”,可他们的精神领域照样充实,照样富有。因此,面对着古老的的华夏民族创造的一项又一项历史奇迹时,让我们首先深深地沉思,并请牢记那些用生命缔造奇迹的苦难劳动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铭记历史,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认真走好每一步。

近年来,孝义人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以独树一帜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奏响了一曲更为优美动人的篇章。

绿在城里,城在绿中。

驱车驶入孝义市区、马路两旁,单位庭院、居民住宅楼,到处是绿的世界、夜晚的孝义城更是迷人。在府前街,两侧华灯齐放,各种彩灯熠熠生辉,相映成趣。“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市容市貌美化了,人的精神面貌才会振作起来,投资者的信心才会振作起来,投资者的信心才会树立起来。”中共孝义市委书记章霍生如是说。

千秋基业,以人为本。

唯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能创造出现代文明。孝义市一直把提高人的素质贯穿于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在孝义,城区、乡镇、机关、村庄随处可见“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宣传牌。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市民公约”,培养群众的社会公德意识。

孝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是塑造了孝义人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市环卫大队职工李晓明之子李华强不幸患上骨肉瘤,高昂的治疗费使他愁眉不展。市建委系统工会为此发出倡仪,短短几天,四面八方便捐资15958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抓好载体,倡导新风。

几年来孝义人以创建文明县市、文明城镇、文明行业和开展种种活动为载体,使孝义市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

争创文明小区,是孝义市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居民小区,不仅有优美的环境,而且文化室、广播站、歌舞厅、羽毛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在小区委员会,有各种专长住房的姓名、住地和联系电话等资料被制成表格挂在墙上,小区居民遇到困难,大家便互相帮助。

近年来,孝义市在机关开展了以学楷模、当公仆、办实事为主题的树形象活动;在企业开展了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主题的争创文明职工活动;在农村开展了以爱村创业、奔小康为主题的创文明村镇活动。此外,争当优秀市民、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军民共建、爱国主义教育、普及法律知识等各种活动,使孝义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近年来获得了了“创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创三优’活动第二名”、“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级市”等一系列殊荣。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五

了解逝去峥嵘历史,传承璀璨文化精神。7月5日,调研队在洛阳石化专门人员韩会昌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石化分公司――洛阳石化厂史馆。

上午11点,调研队抵达厂史馆。进入馆内,调研队见到了早期用于厂地貌测绘、工程地质测量数据处理的手控式计算器以及厂内历史第一部电话机等等。在参观这些早期设备中,调研队深深体会到早期员工工作条件的艰辛与恶劣。随后,在韩会昌的介绍下,调研队了解到洛阳石化的.发展历史。

在早期,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建人员和家属在工程建设指挥部的组织下,克服工作、生活上的诸多困难。随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洛阳石化公司的雏形基本呈现。然而,伴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内部出现了问题,职工中产生了悲观情绪,队伍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公司业绩持续下降。为稳定队伍和社会治安,改变当时的局面,公司建立了职工学校,开办培训班,让员工们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另外,建设娱乐场所,丰富职工生活。在谋求发展上,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强素质,团结奋进谋发展”,指挥部发动全厂职工积极献计献策,谋求生产自救之道。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的业绩呈现上升趋势。随后,公司分别在制度、经济等领域进行改革,从而,洛阳石化公司顺利成为河南省重点产业。

在参观厂史馆的过程中,调研队了解到过去工人工作的艰辛与恶劣;学习到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参观厂史馆,调研队不仅了解到洛阳石化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学习到洛阳石化永不懈怠、不断超越的精神。也许,这才是调研队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真谛。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六

穿梭于历史的丛林中,感受昔日的辉煌。流逝的时光将它埋没,但是人们却不能忘记它!忘记它带个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耻辱。

走进秦始皇,看见他统一全国的愿望都一一实现,成为我国第一个皇帝。为此我们感到钦佩。与此同时“一将成万古枯”,放眼望去,在那蜿蜒的长城脚下,掩埋了无数冤屈的灵魂!不仅如此,“焚书坑儒”的号令一下,又有多少能人志士被葬送。这,又不得不令我们对这位皇帝感到胆战心惊。

一代英雄,西楚霸王双手持剑,将宝剑渐渐逼近自己的胸膛。一缕残阳伴着时间一起静止。他屹立在我们眼前。他走了,但他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我至今都能感受他的遗憾和自尊。

接着历史随着一首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带我们来到了清朝末年,我们一起目睹外国侵略者轻易推开中国的大门,他们早就盯着这块垂涎已久的食物。只见一吨吨的鸦片运进了中国。就有如一个魔鬼吮吸着人民们的意志!终于林则徐站了起来,领引中国人民走向精神上的第一次胜利!一次又一次的禁烟,成就了一代民族英雄,林则徐。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历史也永远不会终止,我们更要为美好的明天奋斗,普写辉煌的历史!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七

已经是深夜,司马迁透过监狱的小窗看着漆黑的夜晚。幽蓝的天空上,没有星星和月亮,几朵乌云低低的,风平浪静,压得人窒息。裹着深秋的寒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包括司马迁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着脚镣,走回几块砖砌的床前。在死寂的夜晚,金属的声音带着几分鬼魅。床上的黄色油灯被火焰打着,拖下长长的晃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但是,一个悬挂的公文依然清晰可见,金色的文字,猩红的印章,一切都是那么清晰。

没错,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难道是死亡,用一腔热血指责昏君无知,用高贵的头颅证明他的清臼?还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他从此就成了一个不完整的人。

司马迁憋不住心中的怒火,昨天上朝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歇斯底里的怒吼,当满清打了一场文学与武术的双重战争,当李陵从英雄突然被认定为汉奸,司马迁感到胸口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记录历史,让他知道历史一定是真实的,是他的责任。于是他站了起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和李陵相处不好,没有人能理解司马迁因外人而激怒闫隆。

他突然想到了死亡和屈原对河流的投资;我想起了在寿阳山的顾的儿子们的遗骨:他想抛弃这个黑暗肮脏的世界。永远不要活在屈辱中。做一个不完整的人就是死,他应该是个男人。

但是突然,司马迁在愤怒和兴奋中平静下来。他父亲临终时悲伤的眼神让他立刻安静下来。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了,然后瞥了他一眼。他明白那一瞥的分量和责任,是的,他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没有属于达汗的自己的历史书。

想了想,我选择腐败。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默默哭泣。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气不是为了什么而英勇牺牲,而是为了什么而卑微地活着。然后一阵秋风呜咽,吹着《史记》的黄页。

以铜为镜,可以装扮,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见得失,以脸为镜,可以看千古。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首《泌园春·雪》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朗朗上口的几句词,却让几代大帝的风貌跃然我们眼前。

记得第一次与历史相遇,是在我七岁的那时候。那年我迷上了图书馆,那里有许多精彩的书籍,使人仿佛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每天都要进入一本书的内心世界,开启一个神秘旅行。《史记》,我欣赏它,虽然并不能真正读懂它,却在孩堤时代就深深地被历史吸引,不仅是因为那一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还因为书中对历史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见解。到今,我还记得《史记》中的一个小故事:舜从小就孝顺父母,爱护弟弟,不论他们对自己是什么态度。从此,我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同舜一样的人,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我欣赏历史,是它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事,为人子女。

我长大了,对历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这时,历史课满足了我的需求,每一节历史课,都像是为我自己量身定做的。它是一片海洋,我就是一条小鱼,我爱着它;它是一朵花,我就是一只蝴蝶,我恋着它;它是太阳,我就是一棵向日葵,我随着它。无论它走到哪里,我都会跟在它的后面,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我欣赏历史,是它伴随着我成长,引导着我前进,丰富着我的阅历。

历史犹如太阳照耀着我,我需要它;历史犹如长辈爱护着我,我尊敬它;历史犹如老师督促着我成长,我崇拜它。正是因为这样,我欣赏它。历史,我欣赏它独有的魅力,欣赏它独特的见解,欣赏它的深奥悠长,欣赏它的内涵。这就是历史——我所欣赏的历史。

感受历史心得篇十九

大年初六,我和爸妈叔公叔婆随车来到了沙头角中英街。其实在这之前我在深圳博物馆就看到过这“一街两制”的历史,今天我能亲临其境,感受这罕见的历史资源。

中英街的由来,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英殖民主义者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把香港岛和九龙岛割让英国,当时就竖立了界碑,随后有人在界碑两则搭建房屋做生意,形成了中英街的雏形。改革开放后,小街几经变迁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店铺林立,一片繁荣景象的免税商业街。

走在一个个界碑前,我沉思着,心事重重,妈妈指着一棵长在街中间的榕树对我说:“孩子,你看这棵古榕树的根生在祖国,它那茂盛的枝叶却伸长到了香港地界,它可是见证了这历史的沧桑和变迁,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还是坚定把根留住在祖国的怀抱,现在成了难得一见的景观——‘古榕奇观’”。

到了中英街,我们当然会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参观了一幅幅昔日的图片和文物陈列,让我更深层的了解了中英街的历史。这历史的昭示我们,国家落后就会受外强欺辱,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感受历史心得篇二十

历史就像一枚磁铁,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它那种独特的魅力,令我无法抗拒。我不知多少次翻阅史书,也不知多少次重温古典,历史那份悠远的文化内涵,如汩汩清泉,永远滋润着我的心田。那些历史上经典的故事,经典的人物,时刻萦绕在我脑海中,他们的精神不朽。

历史犹如一本厚重的书,它浓缩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散发着无限的魅力。从远古到至今,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他们的故事无一不精彩。帝王的威严、至高,文臣的谋略、胆识,武将的英姿、骁勇,才子的文采、聪颖,我都敬慕不已,他们是我心中的偶像!

晚上无事时,坐在灯下,打开史书,一股清幽的墨香扑鼻而来,就这样,伴着书香,伴着一盏孤灯,伴着一轮明月,我默默地读着书,读到精彩处不禁拍案叫绝,读到高深处便细细品味,读到心怡处便又忍俊不禁,这是多么惬意哪!

我爱历史,更爱那流芳百世的人和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受历史心得篇二十一

"黄河的水是如何从天堂流出,流向大海,再也没有回来。"自唐古拉山以来,黄河九曲十八转,倾泄中国沃土,孕育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改道,滔滔江水一次又一次向人类开了口。黄河边满目疮痍,到处都是饥民。但是,水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也赋予了人类灵性。大禹治水,惊叹自然,敬畏天地。

"溺水的人越来越累,肥水也就被抛弃了。"睿智的渭河,为秦的早逝拉开序幕。毕竟,一统天下的优势在渭河的流水中丧失了。

“滚滚长江东流,浪淘英雄”的悲壮旋律,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浓烟滚滚、旗帜飘扬、杀人声四起的壮丽场景中。它是一部史诗般的历史,赋予水无尽的壮丽;是水。这是一首英雄颂歌。

南北朝时期的古笛曲已经消散消退,只有秦淮河还在流淌。

四朝盛世。然而,频繁的死亡钟声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的美景。只留下一丝惆怅留给后人凭吊和哀悼。

“隋死如河”。京杭运河敲响了隋朝早期的最后一个音符。水店龙舟事件结束了这个短暂的王朝。

“那是一潭死水,微风吹不下来。”伴随着炮声,滚滚的珠江水不得不给汹涌的战士让路,中国的河流开始流下悲伤的眼泪。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河流流淌着血泪。殷红的血液把河水染红了,但也渲染了一个红色的新中国。

从前,河南流传着一首以“环境污染”为主题的民歌。“五十年代淘米,六十年代洗水灌溉,七十年代水质恶化,八十年代鱼虾死亡,九十年代人身心俱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玷污了河流原本清澈的面容,掩盖了它的美丽。

然而,在新世纪,中国又在流动,秦淮河和西湖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功。中国的水,在经历了一些磨难和洗礼之后,已经恢复了本来的源头,那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洗面。

感受历史心得篇二十二

按照高关中学党支部的学习安排,最近我们开展了再次“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使我对于如何来看待我们这个党,如何来坚定热爱党的信念,如何坚定的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决心和行动等问题,联系自己入党来的实践经验,加深了认知,增进了理解。

当我再一次举起自己的右手,面对党旗,庄严的向党组织宣誓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这使我回想起自己去年第一次进行入党宣誓的场景,回想起了自己当初的誓言,当初的追求,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党的誓词,虽然只有八十个字,但是却集中了我们全党的智慧,从建党那天起,对誓词的反复修改,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它有新的内容。我不停的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心中要时刻有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开始就把誓词当作自己一辈子的承诺和责任,时时刻刻牢记在心;认真回顾自己作为预备党员的近一年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入党是为了什么?入党之后做了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等一系列问题,让我对“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深知,我们伟大祖国的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是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来的,是靠无数革命同志的热血换来的!自己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党员,没有丝毫的理由去逃避自己身负的责任。我一定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入党誓词,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068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