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梳理,更是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怎样写好一篇有说服力的议论文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在写总结时,不妨看一看以下的总结范文,并从中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技巧。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全员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参与,全面控制,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另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
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复杂。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降低消耗始终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由于成本总额受到活动量的影响,降低成本的基本标志是降低单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就具体业务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希望有较多的成本约束。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着较多的自由度,业务处理过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三是成本的代偿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成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成本变动不影响其他指标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绝对额的高低为标准来判断成本控制措施。然而成本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动。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关联的成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收益则随成本、收入的变化而变动。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判断成本高低的标准由于视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降低成本。
只要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利润,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即改变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进产品结构等措施,使成本降低。
2.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控制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成本领先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以成本竞争为中心,利用低成本优势在竞争中或者取得超过竞争对手的高额利润,或者以低成本为依托,通过价格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扩大企业的利润,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3.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成本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企业不能无限制的取得所需的经济资源时,成本控制的基本作用不仅仅只表现在降低成本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成本控制降低有限资源的消耗,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可以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要使总体边际收益最大化,企业必须先使受限制的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此时的重点由降低成本转向可供利用的成本(资源)的使用。对于存在明显薄弱环节的企业,如何提高薄弱环节的生产效率,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成本控制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
4.在既定的企业战略模式下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单纯以成本最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以成本换效率有其可取之处。在某种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成本一般不改变风险,但可以改变报酬。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报酬,只是成本控制的一个方面;通过改变成本的构成、规模等,提高报酬,则是成本控制的另一方面。
参考文献:。
[1]乐艳芬.试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j].上海会计,1999(10).
[2]焦跃华,袁天.论成本控制目标[j].财务与会计,2000(5).
[3]戈飞平.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j].上海会计,1999(7).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迅猛发展,在经济市场当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趋势显得日趋激烈,企业本身在经营中的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小,企业对于其内部成本的有效管理都有为重视。
现代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孤立的将成本进行降低,而应立足于整体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降低成本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三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成本无疑是决定企业成败、关系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成本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如何降低企业的成本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不可回避的课题。
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且难度很大的工作,但随着企业经营的日益国际化,降低成本将成为关系企业存亡的首要问题,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成为公司上下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把降低成本与增强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需要企业各有关部门树立节约意识,从计划、采购、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人手,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要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在目前社会经济滑坡的大背景下,效益最大化成为来自上至集团下至区域公司的最大压力,也逐渐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对啤酒生产企业而言,提高效益,一方面要通过推广全国统一的大品种,进一步占领市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吨酒销售收入;另一方面。
更要下大力度降低成本,通过压缩成本赢得利润空间。在这里,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探讨制酒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
一事前控制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啤酒企业大部分的成本是在生产以前就决定了的,这样,就需要引入一个事前看成本、事前控制成本的概念,需要从源头抓起。
从啤酒企业的成本构成上看,变动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这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消耗情况有很大关系。其中消耗情况一旦被确定下来,则降低的幅度就有限了。
采购价格将成为控制可变成本的决定性冈素。在近几年的啤酒原材料供应中,不管是麦芽、酒花等原辅材料,还是玻瓶、纸箱等包装物,价格变化波动均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升采购专业水平,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强化对采购团队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对各种物资价格的波动趋势研究水平和与供应商谈判的水平,争取在本行业中的成本优势。
在控制消耗方面则需要通过优化工艺、系统推进标杆管理,从而提升成本效率,达到系统控制消耗的目的。
另外折旧、修理费用等固定费用也占据成本中较大的比例,这些费用的发生均与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固定资产的选型有关。
如果能在这些方面优化考虑,就可以降低投资,从而减少折旧、减少修理费用。
在修理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尤其是设备维修费,它占据维修费总额的90%以上。设备维修费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即机器设备的自身情况,包括使用年限和使用强度;另一方面就是人为的主观冈素,即对机器设备的保养以及是否正规操作。客观因素是无法实施控制的,这就需要在工人管理方面多做文章。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培训与考核力度,确保设备能安全、正常运作,这将是控制设备维修费用的主要手段。
另外,对维修费用的预算管理也不能拘于一格。公司在控制维修费用方面规定了“千升酒18元”的限额,但这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新建的工厂则要更加压缩一些,否则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支出。
二过程控制的问题财务部门是一个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部门,它所提供的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工作的成果,是企业情况的真实记录,虽然现金是经财务部门流出的,但并不是财务部门的主动行为。
因此,各业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提到成本控制,就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由于知识的局限性,财务部门不可能对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做出恰当的判断。这就要求设备、技术部门以及各个车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考虑满足生产需要,又要平衡成本支出与设备安全、工艺要求的关系,做到最优化的处理。
因此,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人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费用预算人手,由企业领导人直接组织编制完整的、符合实际的全面费用预算(而不是由财务部门组织),而且要由各个成本费用支出部门,即各成本费用发生点直接参与,对每一项费用都要仔细推敲,提出详细的费用支出依据,既要有数量又要有价格。费用预算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复杂工作,企业的各个部门要严肃对待。费用预算一旦确定下来,不可随意改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控制费用的发生,对于预算外支出,要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费用发生追踪制,使预算外费用的发生与效益相匹配。对于无效的支出,要追究审批人或执行人的责任,对年、季、月的预算执行情况要有相应的考核,以明确责任,惩前毖后。责任落实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住成本支出。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四
公路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其经济收益,保障工程质量,在企业内部,制定科学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企业会计控制要从很多方面入手,不但要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将责任到位,使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个人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使企业工作的氛围更加和谐。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五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同时,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持续上升,出口产品纺织服装的成本在近几年也随之不断攀升。因此,我国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纷纷进行转型升级,而搞好成本控制是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既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产品的价格优势和议价能力,也关系到企业销售利润的大小。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企业成本控制到更具有竞争力的低水平,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成本现状。
纺织服装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大。近几年,日益高涨的人力成本让“中国制造”优势不复存在,年均增长超10%的工资使中国的人力成本远高于东南亚地区甚至东欧地区的水平。工资增长还带动职工福利等间接费用的支出,在人力成本中除了直接工资之外,还有一部分间接福利费并不是受市场份额大小、经济形势好坏所决定的。由于法定制度成本随着工资增长而上升,我国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人力总成本比以前支出也有明显增加。
除了人力成本上升之外,原料价格在这几年也是不断攀升,高品质棉花供应严重不足,其价格连续三年超过国际同等级棉花价格的30%,8月份。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手摘籽棉零星成交价格在5.8—6元/公斤,9月下旬国家七部委及新疆将陆续公布新年度棉花政策细则,届时新疆新机采棉预计销售价格每吨将在12500元和13000元之间,为此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原料成本将要增加。
我国纺织服装业制造技术仍然达不到国际一流水平,尤其是化纤开发应用严重不足,再生纤维的加工技术及回收渠道发展相对落后。现阶段,我国经济也正出于转型时期,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严格,这都明显地增加纺织企业的环保费用支出,这些费用也最终转移到产品的成本中,进而抬高了纺织服装产品的定价,削弱了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对本行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方式等认知相对落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都很严重,企业生产的纺织服装产品有的含有害物质超标,没有达到国际市场要求的安全标准,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近几年来一直面临着“绿色壁垒”的挑战。企业对成本控制仅仅局限在人工、原料、物流等传统显性成本,而忽视了资源配置到其他产品中的机会成本,忽视产品贸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于质量标准的诉讼费、赔偿费等随机成本。
迫于当前纺织服装企业对外贸易面临严峻形势,加上新疆拥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等因素,内地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搬迁到新疆。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118家内地纺织服装企业在新疆投资新项目,其中纺织类项目58个,总投资267.5亿元,服装家纺类项目60家,总投资29.29亿元。然而,新疆与内地距离遥远,其搬迁成本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当前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已不是单纯依靠原料和劳动力,而是越来越依靠高素质劳动力组成的技术性人才资源。据统计,新疆纺织产业的高级技工以上技术人员只占整个职工队伍的0.8%,中级技工也只有3%,初级技工占6.2%,同比之下内地有些纺织企业和国外的同类企业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分别占45%、50%和5%,因此搬迁到新疆的纺织服装企业又要面临一部分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培训、考核费用。
二、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压力上升。
(一)制造设备大都缺少更新,产出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由于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传统行业,行业入门槛相比较低,我国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多数还依靠廉价劳动力成本赚取利润。现阶段国内人力成本急剧上升,传统制造设备能源消耗大、生产效率低,大量的成本开支严重削弱了出口纺织服装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传统生产制造设备需要的生产操作人员数量也多,人力开支成本较大。以传统纺织制造设备为例,一台普通络筒机需要35个工人操作,这些工人的工资、福利支出和普通络筒机的电力耗费、维护支出占用了产品大部分成本比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台智能络筒机仅需要两名工人操作就能正常运转。单位时间内普通络筒机耗费多、生产效率低下分摊到企业单一产品中的费用多,生产设备落后是导致企业产品的成本水平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二)电子商务利用程度不高,中间环节成本支出大。
近几年跨境电商贸易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保持年均30%的增长率。艾瑞咨询公司研究预测我国的跨境电商贸易额在20xx年将达到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9%。从整体来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跨境电商利用率还是不高,多数中小外贸企业依然依托贸易代理公司让企业产品顺利通过海关到达国际客户手中。外贸代理商除了替出口企业报关收取费用外,还在代理收取国外货款,帮助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等环节收费。除此之外,去年5月份国务院出台稳外贸政策之后,一些外贸代理公司纷纷注册成立,他们除虚报出口额骗取出口退税外,还以回扣方式与企业分享出口利润。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中间代理环节成本控制不好,会增加企业开支,减少企业利润。
(三)国内制造成本不断攀升,企业承受巨大开支。
在原料成本方面,纺织企业的原料——高品质棉花仍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化纤开发技术成本较高,且没有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和处理,这又制约了纺织服装企业原料供应。在能源成本方面,我国电价依然处在国际较高水平之上,纺织服装企业是传统用电大户,耗费的电力成本较高。从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看,纺织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超过70%,多数出口企业只能被动接受高电价负担。尤其是到夏季用电高峰,电价更是居高不下,例如江苏省物价局针对当地用电大户在7月和8月实施高温错峰用电,导致该地区工业用电价格比峰期电价高出0.1元/千瓦时。在人力成本方面,我国工人工资过去十年间增长了3倍,纺织服装企业除了承担较高的工人工资成本之外还要承担“用工荒”的风险,现在我国制造业整体产品制造成本已经和美国相差在5%以内。
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尚处于管理模式转型阶段,受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和政府出台棉花进口限额影响,企业产品成本一直持续增加。在纺织服装商品出口下滑背景下,不少企业仍然坚持“薄利多销”“走量获利”的传统道路。企业在接受订单之后,仅把成本控制重点放在每笔订单的整体成本,生产过程中没有具体计量到对每一件出口商品成本。还有不少企业一味的追求订单加工速度,忽视生产过程中隐性成本的计量,没有对生产过程的人力、原料额外消耗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这都无形中增加了出口商品的成本。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依靠消耗大量的物质资源支撑企业发展,且普遍存在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
(五)绿色低碳标准日趋严苛,检验检疫技术投入增加。
近几年,发达国家一方面对绿色纺织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绿色低碳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例如,20xx年4月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布新的环保纺织品检测标准及限量值,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限量就50毫克/千克加严到10毫克/千克,使用环保型助剂需要大量的设备升级,导致企业投入不断增加。欧盟也将五氯苯酚、生物杀虫剂的要求从生产延伸到了运输、采购等环节,这对质量体系不成熟的出口企业来说压力巨大。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争取产品获得一个绿色认证过程中,必须改变企业原有的生产方式,加大企业检验检疫资金投入;同时,企业在绿色标识测试、认证、评估、审计等方面的也要投入一部分资金,获取绿色认证之后,又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产品的包装、标识、广告等。企业突破“绿色壁垒”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是不能忽视的成本。
(一)加大技术投入,实现智能制造。
从现有阶段看,实现纺织服装企业的低成本制造必然要走智能制造之路。从企业的智能设备升级开始,逐渐形成产品设计、制造工序和供应链的智能化,并将企业中的生产设备、计算机和操作人员结合起来进行低成本生产。佛山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就通过自主研发智能激光雕刻裁剪一体机,能够在18秒内裁剪好一条牛仔裤,3分钟内完成水洗效果,这种智能设备投入到企业进行生产之后,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成本有了显著下降。同时企业还要积极探索新型生产方式,结合纺织行业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的特点,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不断探索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应当注意的是,随着企业智能生产设备推广范围扩大,生产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实现操作人员和智能生产设备的有效配合,让智能生产设备产生最大效能,才会最大程度降低纺织服装企业的产品成本。
(二)融合互联网技术,利用跨境电商出口。
出口导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提升企业的精准制造能力和优化供应链能力。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企业与客户省去中间贸易代理商环节,这样企业的产品承担成本会更低,增加了企业利润。例如,现在国内以“阿里巴巴一达通”和“敦煌网”为代表的外贸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在此平台注册账号直接与国际市场客户进行贸易,节省中间贸易代理商的代理费用。今年5月,阿里巴巴更是面向出口外贸企业推出免费出口代理服务,同时还给予成功订单的出口加工企业补贴。过去三年,跨境电商贸易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下大幅上涨,有些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已开始从事跨境电商贸易,大幅省掉中间代理成本,把自身的产品成本尽可能限度降低。如报喜鸟企业在今年5月12日宣布与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参与到供应链金融业务之中,加快了产品资金流通速度,也降低产品生产资金再利用的机会成本。
(三)设立境外制造分厂,降低制造成本。
据国际纺织制造商协会统计,中国纱线生产的成本已经高于美国30%。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制造工厂设在低制造成本国家,降低自身产品的制造成本。20xx年4月,浙江航民科尔棉纺厂在美国产棉区设立,美国拥有廉价的能源和棉花原料,当地税收优惠力度大,算上节省掉的物流运输成本,科尔棉纺的制造成本大大下降,其生产的产品除了供应美国市场之外,还能低价销往墨西哥。企业在境外设立制造基地,还能更早的接触国际先进制造工艺,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更新速度,实现低成本生产和高技术制造良性发展。在海外设立制造厂,除了能维持低成本的制造价格之外,还能让企业更及时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让企业生产出更适合国际市场上的产品。
(四)实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企业在转型中的成本控制,要将精细化成本控制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始终,在接受订单开始就要编制成本预算计划,并制定每类产品的目标成本。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这一部分可控成本降到最低,给予具体的定额消耗数据,在生产一段时间后将这些数据进行考核评估,与开始接受订单时做出的目标成本预算对比,并不断完善成本指标。管理成本的控制方面,企业要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改进组织管理模式,降低管理成本,对于生产设备,企业要将生产设备运行、维护细化到具体产品种类生产中,提高设备生产的使用效率;对于人员精细管理,企业要提高生产人员的操作技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减少人员不当操作造成的原料、能量消耗。
(五)立足绿色低碳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企业要加大绿色研发技术,注重绿色技术积累,以绿色环保为导向,实现企业产品的“绿色采购”、“绿色生产”和“绿色出口”。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眼光,紧紧抓住国际绿色标准发展机遇,加大自身产品的研发投入,积极完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oshm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际认证,以便企业产品尽早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应对国际绿色壁垒体系和相关贸易保护措施。所以,企业还要与行业同类企业共同建立“绿色壁垒”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国际绿色壁垒信息,提高绿色壁垒预警。同时,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也要提高自身产品绿色出口标准,尽快与国际绿色环保标准相一致。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六
所谓成本控制主要是指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事先预定成本的最高限额,按照限额的开支成本和运费,利用实际所需要的成本和预定的成本限额相比较,对经营活动的成绩以及效果进行有效的衡量,并且利用意外管理原则针对不利差异进行有效的纠正,有效的将工作效率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更好的实现以致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企业成本控制做出下文阐述,与大家共同探讨。
过去传统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利用节约作为控制手段,然而却并没有进步一步深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但中国传统的观念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于企业后期的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企业的整体长远目标的实现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在社会企业当中,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成本管理是少数人进行管理以及财务人员所需要进行的工作,认为成本(都)效益都是应当由企业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的领导层人员进行直接复制,将企业内部的各个车间以及部门和工作人员都只是简单的看成了生产者,这种浅薄的成本意识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所起到的最终效果有着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企业空白区域成本耗费大。
在现代企业当中大部分的组织做结构都存在很多的空白区,这样就直接导致企业的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部门之间若想针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有效的共同合作,那么首先就需要跨越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空白,这样在各部门之间所产生的空白区域当中进行相互沟通和合作的话,就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例如在时间和金钱以及物力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花费。
(四)成本控制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成本认识不足,在思想当中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成本控制概念,对于成本管理只是将它简单的看成是固定成本,所处理的周期也较为短暂,相对于这种浅面落后的思想对于战略意义信息就会掩盖住其中实大部分实际重要的信息内容,从而直接导致企业在进行活动绩效的时候无法或者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实现。
(一)转变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成本控制效益思想。
在现代社会经济市场当中,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最大化的追求效益,也就是企业需要尽心有效的盈利。
所以,企业在成本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也应当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方向进行有效的转变,全面有力的树立其成本效益观念。
现代企业在经济市场当中进行有效的经营需要讲过市场中的需求量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领导方向,不仅需要有效的将自身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而且在服务质量也需要进一步的做到最好,在市场竞争当中要经得起市场所给与的考验,如此一来对于企业而言才能够更加有力的实现企业最大化的利润。
成本效益观念的产生,主要是从企业本身的投入和生产的对比进行分析投入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企业在市场发展中需要保证产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以及高效的服务质量,尽可能使用最小的成本投入博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企业一切成本管理活动的支配思想都是取决于成本效益观念。
(二)注重培养与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企业全体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综合素质体现和集体意识等,都是影响企业成本投入高低的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企业的全体员工需要做好先进性成本控制意识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有力的全面加强成本控制宣传,使得企业员工在思想当中对于成本降低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无穷潜力,企业的领导人员需要有力的带动员工一同参与到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当中。
(三)责任明确到部门,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
企业在各个部门之间需要明确的认识到他们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对于部门之间相互有效的沟通需要进一步得以加强,保证他们能够充分的进行信息交流,在各部门进行相互合作的时候能够将各自表现出来的效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将各自的效率进行全面有力的提升,这样一来对企业的整体效益就十分的有利于提高,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有力进一步提升。
例如,市场营销部门要做到:预算所需销售成本,并报财务资产部备案,将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进而控制实际成本;物流部门应做到:对外寻找和开发好的供应商,购货时要货比三家,保证采购到物美价廉的购件;财务资产部门应做到:做好价格及合同的审核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
(四)转变发展思路,重视科学技术创新。
企业成本控制应当有效的转变发展思路,将过去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成为现代效益,首先需要有效的树立其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所有的成本效益观念应当将成本效益观念作为主要的思想支配,从企业的有效的投入与生产经营产出做出有效的对比,进而有力的分析企业在投入当中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所呈现出来的必要性。
企业在社会当中不断进步发展,对于产品的高质量保证以及良好的服务前提下,尽可能的将成本投入进行减少,将产品投入到社会当中的使用价值进一步给予全面提升过,为企业有效的争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时候应当从自身经营管理处着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进行有效的技术改革创新,将新技术在成本控制当中的实际有效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运用科学技术力量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当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本身想要全面有效的做好自身的成本控制,首先就必须要遵守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当中的各项原则,并且还需要明确当前所存在的所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企业自身需要进行全面反思做到认真改进,这样对于企业而言才能够更好的在激烈的经济市场当中得以有效的生存和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梅.浅谈加强企业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以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为例[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01).
[2]刘秀玲,傅雪霞.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从战略角度谈成本控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09).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七
工业企业,这里以制造加工业为例子,生产成本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企业的盈利与否,即使把他视为企业的命脉也不为过。当今的时代,信息快读传递,产品价格日益透明化,全球资源配置一体化,粗放型的制造加工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机遇和风险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做好做强,不被淘汰,最终成为时代的胜利者,成本的控制必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成本会计提供的数据也会为企业提供一盏指路明灯,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财务依据。大家都知道,企业的生产成本,它最基本的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料、人、机”,接下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基于这三点,谈谈一个企业成本会计的职责与控制。
所谓“料”,它是构成产品实体或者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不包括受托加工所收到的原材料、零配件以及生产中一般耗用的物料)。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企业成本的浪费就在于料这方面,而且是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无形之中浪费于此,这种浪费现象常常让人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成本会计的存在,却对物料的用量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两点便是我在给企业做“料”的成本会计时所进行的实际操作。
在工业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我根据采购部下发的购销合同,核实仓库的收货情况,以便保证入库材料数量的真实性;以企业实际情况为标准,制定生产物料周期,汇总该周期内车间所领用的物料品种、数量,保证帐实一致。同时掌握与其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含: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随着生产的发展、经营情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观条件和变化而不断作出改进,以达到物料归集的不断完善,为工业企业用料的真实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物料的领用必须严格遵循有理可依、有据可查、有超必罚、有因必控的原则。相信每个企业对一种成品的组成构件都会有一份详细的报告,那么我们生产部必须按照工程部列明的物料标准予以领料,做到有理可依。下面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甲公司是一个以注塑为主的工业企业,每个一次成型的产品都有它标准的物料克重及水口重量,生产部应该以bom表去仓库进行领料,仓库按照实际bom表进行发料,成本会计在三天之内对该种物料的领用和计划用料,进行比较,核对,根据实际产出的产品予以核算,在第一次时间内给出该种产品的物料实际领用和计划领用的差别,及时的予以纠正和调整,使企业对该产品的物料成本进行及时的控制。有据可查,汇总各种物料的出库情况,编制物料进出明细,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对产品物料领用具有可追溯性。因此,对物料领用的及时汇总和核算对企业可利用资源的节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人”,它是指职工薪酬。既是职工对企业投入获得的报酬,也是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职工薪酬的核算,应审核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各项薪酬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同时对发生的薪酬费用进行合理分配。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额情况,制定各种不同的工资制度,其中最基本的工资制度是计时工资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下面我主要就谈谈在计件制工资和计时工资制度下,成本会计应完成的工作和应注意的问题。
1.计时工资,我们必须核算应设立两次考勤,一个为公司自身考勤,一个为车间实际考勤,对比两个考勤时间,做到计时工资的准确性。计件制工资,主要针对生产工人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根据产量和和工时记录中的每一个生产工人或班组完成的工作量,乘以事前规定的计件工资计算,如果细分,还可以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
2.做为成本会计,在计件工资中要特别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不合格产品是否属于计件工资范围;在规定工时内没完成所定额的产品数量,是否进行个人工资考核;在设备改进,效率提高的情况下,计件工资是否予以调整。
“人”的成本,成本会计将会在月末,经领导根据工资原始资料签章后,编制员工工资汇总表,经员工核实,领导审阅后交出纳,以保证工资的及时发放,从而做好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人”的成本会计。
所谓“机”,它是指从会计角度来说,一般称为折旧费用,我们可以在此囊括一些因为生产机器维修而产生的制造成本。如何正确的制定机器的分摊方式,应按照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企业折旧方法不同,计提折旧额相差很大。因此做好“机”的成本会计核算,也为工业企业提供了成本会计的准确核算提供了精准的依据。
综上工业企业成本“料、人、机”的阐述,使得我们财务会计人员在给企业做成本会计的时候心中有数,能够做到账目规范、账目清晰,为企业的发展和盈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工业企业能够合理的利用手头资源、合理的分配手头资源和合理的分配企业利润。因此,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控制为企业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八
现如今,工业企业在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与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使企业效益逐年下降,而成本却不断上升。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本文通过对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发表一些浅见,以供大家参考。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主要运用各种以成本会计为主的方法来预定成本限额,然后按限额开支费用与成本,通过比较预定成本和实际成本,对经营活动的效果与成本进行衡量,并通过例外管理原则对不利差异进行纠正,以使工作效率提高,最终实现或超出预期成本限额。筹集、分配以及投放有关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财务管理负责股利分配与筹资投资,职能为计划、决策与控制。由此可见,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关系紧密,不可分割。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推行已久,财务管理作为工业企业管理的核心,已被经济界人士与企业家所认可。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利用价值形态对其资金运行进行综合性管理,并贯穿与渗透整个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中。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具有灵敏度高、综合性强以及涉及面广等特点,作为一个循环活动过程,它十分完整。为了实现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就必须引入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
目前,就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而言,理论界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主要就是通过实现企业的预定成本目标,以使成本降低。
(2)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在现有既定条件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预定成本目标,利用各种创新措施,并将成本发生条件改变,最终使成本降低。
不过,以上两个观点只提及到成本降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的设定标准为是否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现代经济社会的成本控制应是全过程控制,尤其是要控制好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节约。
过去对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认识就是减少支出、节约成本,缺乏一定的战略意识。虽然利润的增加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但是增加成本就未必就会使利润减少。财务意义上的企业成本管理为成本效益管理,主要将效益不高的那些成本节约,将不必要的支出尽量减少,对于能够促进工业企业结构升级,使市场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提高的费用支出应适当的增加,这主要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持续经营做打算,有助于企业日后的蓬勃发展。
2.2加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工作。
对于工业企业的辅助材料、原材料以及燃料等物资费用定额的制定必须要合理;物资收发领退、检验以及计量制度必须严格健全;健全品种、产品、质量、产量、工时考勤、设备使用以及原材料消耗等原始记录;各种费用的界限必须正确划分;成本开支标准与范围的制定必须严格;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适当;工业企业内部应建立一套结算价格体系,按照合理、准确的计划价格来结算企业内部各部门所使用的产品和材料以及相互提供的各种劳务等。
一般来说,很多工业企业都偏向采用各种绝对成本控制的措施(如减少浪费、精打细算),通过压缩材料消耗、水电费以及差旅费等来实现成本控制,而对于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足。所以,将本量利分析法合理有效的运用起来,对利润最大化与成本最低的产销量进行科学测定,积极寻找一条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功能,同时还能和企业产品特点相适应的发展途径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工业企业在产品成本发生浪费后才开始对其进行控制,只重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使得成本控制不全面。所以要彻底改变这种做法,从企业产品的论证与设计抓起,把成本控制、经济效益以及技术进步进行有机结合,以防成本浪费。
根据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将各种作业文件制定出来,使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标准化。若只是规划与设计中的作业组合较好,而执行人员或组织的工作不规范,没有标准可循,那也很难实现规划与设计时的预期目标。所以,应根据工业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将各种作业或工作的标准率制定出来,然后以这些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核与控制,使企业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2.5工业企业的预算管理应全面实施。
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是工业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能够实现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市场进行正确的科学预测,并以此为基础来编制企业预算,以目标利润为首要前提,对销售预算、费用预算、采购预算、利润预算、成本预算以及现金收支预算进行全面编制,使工业企业的每项活动都可以在预算管理设定好的轨道正常运行。此外,编制完工业企业的年度预算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分解成月度预算,并对月度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与生产经营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在年度末,工业企业必须对企业全年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出各种影响企业预算完成的因素并及时进行整改,认真总结经验,使工业企业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提高。
在短期内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已不再是现代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最终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得以实现,这才是现代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成本控制、使全部投入最小化能够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先进成本控制方法是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1]邹丽岩。浅析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河北企业,2010,(06).
[2]张林宝。工业企业成本费用中可控性费用控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3).
[3]刘索柱。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0,(04).
[4]张晓弘。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5]孙龙。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09,(03).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九
目前服装生产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加上高昂的人工成本,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文章从思想、原材料、人工以及企业成本战略方面对成本控制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了扩大利润压缩成本,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人工地域的选择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企业应该重视成本战略化策略,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在竞争洪流中稳稳占领一席之地。
[关键词]。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快速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随着市场全球化和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服装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挑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文章从思想、材料、人工以及战略等方面对服装成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服装生产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全面管理的对策,使企业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同时希望文章对整个服装行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服装企业的发展谋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2.1服装生产企业的业务特点。
2.1.1劳动密集型企业。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人工成本包括人工工资、社会福利、商业保险、福利费、培训费、工会经费、住房费用、辞退福利、非货币性福利以及使用劳动派遣费等。服装生产流程较多,环节较多,这样算下来人工成本数据非常大,对于服装生产企业来说压力很大。
2.1.2服装企业具有生命周期。
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个生产周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生产应该结合产品生产周期和市场份额,结合消费者喜好,来决定生产什么款式产品,每种款式生产多少,避免生产冗余,成本浪费。服装生产不管处于什么阶段,产品设计都是它的灵魂。因为款式设计一旦被市场淘汰,就算质量再好也无法销售出去,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反而侵占了企业的成本份额。
2.2.1人工成本是服装成本的关键。
因为服装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有必要对人工利用率、人工数量、人工来源进行研究,来降低产品人工成本。如果忽视了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企业将很难在服装行业中立足。因此要加强人工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减少次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些细节都影响着产品单位成本。
2.2.2结合服装生命周期加强服装成本管理。
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这一特点决定人们要遵循规律,按照规律的特点来决定人们的生产特点。生产应该结合市场,在初创期,注重研发,注重成本控制,在把握市场方向之后再加大成本投入。成本控制理念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一直存在,就像一个警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谨慎投入,节省成本,为企业的利润留下更多的空间。
企业上下没有形成正确的节约意识,领导也不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学习,没有将企业成本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节约成本的方法。员工责任感不强,只是觉得完成任务拿到自己的工资就可以了,完全没有考虑过成本的概念,更不会把自己的前途跟公司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3.2原材料的成本没有精细化的控制。
首先,预算不够精准,跟市场需求有出入,造成采购失误,存货周转慢,仓储成本高,加大了产品的成本。预算执行力度也不够,监督不力,制度不健全,没有明显的惩罚制度。其次,没有建立供应链平台,供应商管理不完善。目前企业采购成本处于传统采购,无法对采购信息进行深层次分析,对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综合下来无法达到最优状态。最后,采购决策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对决策进行严谨把关,数据不够精准,造成决策失误。
3.3人工成本日益增加。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花费了较高的人工成本,并且有些人工利用率并不高,工作岗位也不够精简,加大了企业的人工成本。企业相关的惩奖制度也没有建立,员工工作效率也不高,员工的内在积极性没有调动,没有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变相地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同时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国家政策对企业的扶持,应该多关注这些政策,对他们加以利用,为企业造福。
3.4忽视成本战略管理。
产品成本控制没有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忽视了企业成本战略化管理。服装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企业没有使用波士顿矩形分析对产品进行有效的分析,造成企业在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乱投入、乱购买、没有章法,最终形成库存过多,无法及时变现,造成资金占用,加大企业的机会成本,没有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4对策。
加强对管理者和员工成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习同行业管理成本的经验,提高员工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提高员工工作责任感,形成“企业是我家”的氛围,同时可以利用晨练的时间提出一些口号,振奋员工精神,提高成本节约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让管理者在成本控制中起带头作用,建立竞争机制和相互监督机制,设计奖惩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成本建设的工作中。
4.2对原材料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
4.2.1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应当结合市场环境、政策变动、行业发展、市场预期、产品竞争力等制订科学、有效的计划。预算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年、半年、季度、月、周来编制。编制预算的目标是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预算编制后要加强预算的执行,如果实际与预算出现偏差,要找出原因,及时调整。预算管理跟财务是一体的,财务根据预算做出资金安排,保证无缝连接,减少资金占用。生产部门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产品成本预算,全体参与预算管理系统,建立权责分明、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实施战略化预算管理。
4.2.2建立价值供应链,完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选择是一个综合业务,要考查供应商的资质认证、价格优惠力度、供应能力等,建立由客户、供应商、研发商和服务商一体化的供应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建立供应链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企业竞争力,建立价值供应链,要选择最有核心竞争力,又有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供应商。相同的企业价值观才能保持市场政策一致,而不是简单的资金投放收回,而是站在长远的角度发展,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之间保持平衡,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利益联盟。
4.2.3完善采购管理决策系统。
决策把控着方向,一旦决策失败,就会浪费成本,占用资金。如何把控决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决策来源于数据分析,所以要保证企业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制定准确无误的决策。其次,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决策。最后,决策要严谨把关审核,层级分明,从下至上,从上至下,全体监督,避免企业决策失误,材料多余浪费,减少库存,加大存货周转率。
4.3减少人工成本,扩大企业利润。
服装生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在欠发展的地区或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利用人工成本低下的优势,降低产品成本。例如宁波申州针织有限公司是大型的服装生产企业,目前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在国内安徽等地区也设立了生产基地,就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为企业降低成本,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内部,建立人工成本控制机制,优化岗位结构,精简员工岗位,节省人工成本。
同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人才发展方向,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一专多能型的人才。同时也要加强人工成本核算分析体系,更加精准的核算人工成本。
4.4对成本进行战略化管理。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利用波士顿矩形分析,在产品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成本战略。在产品的初创期,产品呈现低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增长率、高风险低收益,此时更加容易出现问题业务和瘦狗业务。
在产品初创期要充分分析产品成本,总结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初创期是控制成本的最好阶段,此时客户群少、价格弹性小、市场竞争也小,此时价格可以稍微提高一些。在产品的成长期,要关注产品带来的现金流量,对于现金流业务,要抓住时机加大推广。对于现金流少的业务分析原因,是产品设计款式造成还是市场推广不够。在产品的成长阶段,产品呈现高风险高收益,此时消费群扩大了一些,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品进入成熟期,对于现金流业务尽可能拉长成熟期,尽力改善产品性能,加强售后服务,对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瘦狗业务,要尽快让它退出市场,谨慎投入,减少成本支出。产品进入衰退期,要全面控制成本,转向新的增长,如果产品潜力小,选择退出市场,及时清算,避免资金占用。
5结论。
文章从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员工思想、企业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压缩企业成本。对于原材料方面,从来源、利用率以及管理方面加强原材料管理,提高原材料周转率,加强企业资金回笼,为企业更好的战略做好准备。
同时根据服装生产企业具有生命周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减少企业库存,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永远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ai也在慢慢发展,各方面更新换代都很快,以后降低企业成本还是有空间可寻,为企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
伴随着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通信企业只有对成本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才可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全社会科技的进步。
1.1折旧成本较高。
折旧成本是通信工程生产运营过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通信工程需要依靠一套覆盖面广的通信网络,所以固定资产在通信工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折旧费成为了公司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达到了成本管理的50%,属于当期不可控成本,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够实现成本控制,本期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后期折旧费用或者利润的控制,折旧成本的控制是一种战略性的成本控制。
1.2网络运维成本较高。
通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息息相关,工程需要支付网络维护、水电费等网络运行必需的费用,才能够保证运行网络的正常工作状态,这些费用的多少和网络规模和建设水平、质量有关,网络运维的成本和折旧成本同样是固定资产支出,但是当期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同样会对其产生影响。
1.3成本支出和当期对应利润关系不大。
通信业务经营模式属于长期投资回报,工程折旧、网络运维、水电费、营销、管理、财务等都不能直接界定为通信服务直接成本,和提供通信服务获得的当期回报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2.1抓好投标过程控制。
在低价的通信建筑市场环境中,投标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规避效益风险,为成本控制创造条件。审慎选择投标项目,充分考虑项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及时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要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能投则投、不利不投,杜绝亏损标。对于那些垫资项目及业主信誉度较低的项目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慎重选择。要精心编制标书,防止由于低级错误造成不中标或者一中标就是亏损标。
2.2加强材料领用管理。
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经办人要依据施工预算按需采购,提高节约意识,多方收集材料供应商的相关信息,采购时要做到“货比三家”、“货真价实”,从项目的源头上控制成本。其次,在材料使用上要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各作业班组依据施工预算对材料分期、分批领用,属于工程变更的,须有工程变更证明材料方可领用;第三要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工程材料台帐,定期盘点(以月为周期),做到帐目完整清晰、帐物相符,同时对材料使用的实际情况要随时跟踪、定期核对,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情况,杜绝材料浪费现象。另外,须加强现场材料管理,现场材料要合理堆放,妥善保管,避免因风吹、日晒、雨淋而造成的损坏变质,坚持余料回收制度。
在项目施工进度的合适节点(如完成80%),对材料进行盘点和回收,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只有将工程材料的控制要贯穿整个项目,才能有效地降低材料成本费用。
2.3严格合同管理。
所谓“计在先行,谋定而后动”,要加强成本管控,必须先从认真分析梳理合同、细化管理做起。项目上场初期,紧紧抓住实际施工图认真研宄分析合同单价,找出项目的保本和盈利点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结合现场及劳务单价,材料价格,设备租赁价格,核实实际工程成本,预测项目的预期收益,同时要加强过程控制,在工程项目和工程数量的变更上,对需要争取或规避的相关内容要周密筹划,此外,在外部劳务合同方面在充分进行市场摸底的基础上签订合同,确保合同内容处于盈利预期之中,在工程计量方面,项目严格加强管理,对工程量的核定,原则上不超实际图,使工程进行过程中始终控制在合同内。
2.4抓好施工过程控制。
要把施工方案和责任成本测算紧密挂钩,组织技术、材料、预算合同等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工、材料、机械进行全面控制,在材料费的控制上,根据施工程序、工程形象进度及施工预算签发限额领料卡,并尽可能实现零库存,减少搬运;在人工费控制上,实行有计划配置,减少窝工现象;健全安全质量控制体系,落实逐级负责制,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防止因安全质量问题给企业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流失。
2.5做好安全质量工作。
加强安全质量管理要着眼于预防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要通过强化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施工管理办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或安全“零事故”发生。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了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6加强员工管理,提高内部管控能力。
企业的重要资源就是人才,其也是企业最有创造价值的资源,要想从根本上确保企业的`成本控制,就要大力发掘人才。因此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预防作为首要任务,并辅以控制。使用先进企业的经验,做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不但可以使员工操作规范,还可以增加考核力度,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员工的责任感。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结合起来,在核算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记账方式转化为信息化的方式,把营销活动的开展纳入到业务支撑系统中便于进行营销费用的管理,实现业务支撑内容和企业核算系统对接,弱化核算职责,固化业务核算,进行前端业务分析和规范,并将其纳入到支撑模块中,实现财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
总而言之,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工作是计划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成本控制模式,有效降低项目总成本,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施工效率,更好的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一
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征地拆迁是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的主要方式。由于在拆迁实施过程中有无法预计到的障碍存在,所以工期很难计划、预算需要不断调整,这对于城市的建设计划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拆迁进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开工的明确日期,有些项目实施边拆边干的方式,更加受其拆迁进度的影响。施工人员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文明、守法的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将对于拆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征地拆迁的控制成本管理的一些措施进行详细的讲述。
城市的飞速发展必将带动建设项目的一、征地拆迁工作在资金方面的问题日益增多,那么对于项目的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征地拆迁工作受阻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实施的快慢。甚至影响到城市发展的脚步。
1.1资金管理工作分散。要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将要涉及到大量的补偿款的问题,但是补偿资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资金的分散拨付、审批难、时间比较拖延等,那么将会出现弊端:首先,对于拆迁户来说重要的是看到钱,然而审批的托拉将会造成资金的不及时到账,使得对于施工的进展、拆迁户的积极性全部被影响;其次,不能很好的将拆迁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甚至出现挪用的现象,导致问题的产生;其三,资金的安全问题受到影响,将资金长时间的存在拆迁单位,将对其安全性受影响。再有,不能对资金的及时的有效控制及监督,将会影响其成本分析及最终结算的工作。
1.2补偿标准存在争议。在政府的补偿标准中,只是针对于一些常见的补偿而言,对于征地拆迁中遇到的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没有明确的补偿标准,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拆迁的主要施工单位有些时候为了能尽快的完成任务,将给出高于标准的价格,这不仅引发拆迁成本的加大同时会引起一些事端,现在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钉子户的出现,完全是政府出台的政策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只有明确补偿标准,才能控制成本。
1.3对成本费用难以监控。对于征地拆迁来说具有拆迁数目庞大、类型多样化及概算的浮动比较大等特点,每个项目进行筹建的前期,都会进行相应的勘察与设计,由此经过专业人员的统计与计算,得出相应的概算作为项目的参考值,然而对于拆迁工作的前期勘察与设计来说,其研究深度不够,导致征地拆迁项目的设计预算与实际之间相差很大,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对于项目构建的时候距离项目的察设计阶段间隔很大,要审批、拆迁、赔偿等等,这期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机率很大,拆迁的补偿标准上如果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拆迁成本的增加,这些不受控的因素都将成为成本费用监测的一个难题。
2.1政策制度不够严谨。在征地拆迁项目中,征地拆迁的管理部门负责一切事宜,例如,对于征迁工作的前期进行管理,对于征地拆迁工作的进行实施,甚至还决定着拆迁补偿款及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与发放。整个过程经由一家单位完成,使用内部监管的方式进行监督,那么,很难保证公平,就好像是运动员跟裁判员是一伙的,对错皆有内部自裁。这种模式将对于征地拆迁的管理与监督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2.2拆迁工期难以预计。对于征地拆迁来说,事先也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各项工作实施的具体时间有个统计,然后因为其具有的动态性非常的大,很难按实际的计划去实行,在拆迁实施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问、不可预见的问题时有发生,拆迁的工期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工日期,也会增加项目的总体概算。
只有对征地拆迁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征地拆迁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将项目的整体概算分为多个阶段具体实施,也比较容易看出哪个步骤存在较大的差异,并追其根本原因。同时更好的为征地拆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拆迁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政府在拆迁工作上把好关,实施全程监控管理将有助于参与人员的秉公办理风范,更将拆迁成本降低、人们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效率大大的增大等等。
3.1做好征地拆迁前期费用的概算编制。征地拆迁的前期费用的概算编制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问题,可见其重要性,而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前期的勘察、设计等等。因此对于前期工作一定要加大力度,再设计中直接体现出使用的面积、建筑物的类型、需要拆迁的范围等等,使其概算成本更加准确,贴近实际成本。其次,建筑物的施工单位的工作也至关重要,在承办拆迁工作的单位进行积极的拆迁协议的时候,施工单位要将开工所需要的各项手续、材料、人员配备齐全,争取早日开工,那么也会事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变化的风险降低。也会使计划于实际浮动不大。
3.2做好征地拆迁费用的核算和监管工作。征地拆迁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建立相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各种费用开支、定期编制会计报告,实行征迁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户结算。加强往来资金结算管理,以防出现资金相互挤占和挪用现象。征地拆迁所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户很多,为确保补偿资金能及时发放至被征迁户手中,项目监管单位要不定期进行跟踪抽查,避免虚报冒领的现象发生。再次,应定期委托审计机构对征地拆迁补偿资金进行审计,从而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控制和管理好征地拆迁补偿费用。
3.3严格征地拆迁费用的制度管理和审批程序。(1)规范资金管理。对被征地拆迁人的征地拆迁补偿款采用集中支付的管理办法。以转账形式划拨,直接办理存折到户,并定期对账,确保征地资金的征迁使用。(2)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征地补偿款拨付审批手续,款项拨付须经核算会计审核无误后,上报项目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后,再办理拨款。(3)规范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要求征地拆迁补偿情况必须进行公开,确保征地拆迁补偿款的“公开、公平、公正”,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3.4建立新的征地拆迁补偿机制。我国现行的征地拆迁补偿制度是一种纯粹的补偿关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权益主要体现在土地发展权益上。征地拆迁补偿是失地农民和被拆迁人在城市化进程中能获得的最直接的经济弥补,也是最容易引起征地和拆迁纠纷、冲突的焦点,因此要探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或被拆迁人之间最佳的利益联结,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当今的社会是个发展迅速的时代,万物的更新换代使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合理的利用土地、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对于征地拆迁来说,在法律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只要承建单位能够秉公办理,不徇私情,一定回取得很好的结果,也使钉子户的数量减少,保证人身的安全。那么拆迁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拆迁进度及拆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人们的意愿的同时对城市规划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基本建设,大家要共同维护社会利益,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二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生存或谋求发展壮大,除了技术领先、资本雄厚之外,管理在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永恒的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今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众多企业在竞争,而生产的往往是同质产品,差异不大,这时就要看哪家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品牌的美誉度如何,其中成本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是企业的成本比竞争对手具有优势,那么他就可以运用低价竞争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增加生产量,获得规模效应,占领市场。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3、制度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制造环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系统,而服务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传统成本控制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成本控制系统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为核心,具有如下特点及局限性:
1、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的费用的归属。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责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
2、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一的、僵化的,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这与现代管理潮流相抵触。
3、传统成本控制只强调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事前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对设计方案存在的过剩设计或无效设计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无能为力。
4、传统成本控制把成本费用的发生看作是数量的驱动,以数量为单一基础编制费用预算,容易造成成本费用信息的扭曲。
5、传统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基准只是与产量相关的业务活动,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确定成本差异额。这种差异分析是滞后性的,只揭示结果而不是原因。由于传统成本控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简称作业成本控制。
以作业成本作为制造阶段成本控制目标。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的自动化、电脑化为基础,同适时制与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着眼于成本动因,依照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它是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而不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通过企业成本的核算,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根据作业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可以把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价值的作业,一类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作业成本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信息严重扭曲的缺陷,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成本管理的新思路。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努力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综合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控制符合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性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环境的一种新型的成本控制方法。它将标准成本制度从为产品制定耗费标准转向为作业制定增值成本标准,费用预算从以数量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差异分析从以数量性变量为基础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从为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制定以传统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转向为各个作业中心制定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作业为基础的新的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是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也是成本控制系统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实施成本控制,应把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一般将产品寿命周期划分为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消费使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消耗费用。前两个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生产成本,后一个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使用成本。生产成本会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而提高,使用成本会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而下降。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企业成本控制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的控制,产品生产必须着眼于用户需要的必要功能,使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达到最低。
根据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实施成本控制,应注重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全部费用,它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通常把前面两项称为质量保证成本,把后面两项称为质量损失成本。质量损失成本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下降,质量保证成本却会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因此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寻找一个合适的质量水平,使质量成本最低。
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作为新产品开发的成本控制目标。寿命周期成本是揭示每一产品从最初研制开发到最终客户服务和支持的成本,它既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用户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会考虑购入价格,而且还会考虑使用时的费用,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必须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有以下三个优点:
第一,它着眼于产品的销售,强调与每一产品相关的收入和成本,克服了传统成本控制只重视制造成本而忽略研究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问题。
第二,它突出了产品寿命周期中各阶段成本发生额的差异,有利于明确成本控制的重点。
第三,它揭示了生产经营各阶段成本之间的联系。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成本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降低产品使用成本可能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而降低制造成本又可能引起使用成本的上升。采用寿命周期成本法有利于揭示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三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人才战略的实施当然也会引起成本的攀升。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事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文章从人力资源成本概述出发,阐述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控制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人类社会开始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人力资源竞争更为剧烈。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与成功的关键。因此,国内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资金越来越多,但资金使用的效益不高,数额庞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与有限的利润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对国内许多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成本的含义及构成。
人力资源成本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力资源成本,包括劳动力受雇前成本和劳动力受雇后成本;狭义的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人工费用的总和。
当前,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主要由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组成。一是取得成本,即在整个招聘、选取、录用、安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二是使用成本,即公司在使用职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维持费、激励成本、交换成本等。三是开发成本,即企业为了提高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对职工进行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能力培训等所发生的费用。四是离职成本,即由于员工离开企业而产生的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招聘机制不合理导致的聘用成本上升。人才竞争是新时代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招聘到优秀的、合适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企业在人才招聘中招聘机制不合理也可能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上升。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常常凭借人际关系,而不是根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人员招聘。企业中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没有专业才能的人占据管理岗位,一些优秀人才无法发挥专长,使得工作的整体效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相对上升。同时,这些优秀员工潜能得不到发挥,也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所以优秀员工大量离职,从而加剧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离职成本。
第二,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不合理使得使用成本上升。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主要是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企业如果不能给员工支付合理报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有些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及过程不合理,科学评估系统异常缺乏。大多数企业的考核机制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方式。而企业的薪酬制度也偏重传统的物质激励,忽视非物质激励,这样的薪酬制度对于一些具有成就需要的员工能起到的激励作用有限,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相对增加。
第三,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开发成本的上升。一方面,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培训体系,对员工的培训行为基本上都是委托外部机构进行,这些行为都存在短期性。而且许多企业将员工的培训资金作为一种费用,而不是作为一种投资看待,因此在资金的安排使用中,用于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很少。委托外部机构所进行的员工培训很难根据员工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这部分培训费用实际使用的效益较低,导致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的相对上升。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在内部设有培训机构,但在对员工培训过程中注重对高管人员的培训,而忽略了基层员工的需求,因此出现管理者决策效率高,但基层员工因为技能不足等因素执行效率低的状况,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相对上升。
第四,忽视企业员工的流动率导致离职成本上升。企业员工离职分为两种,员工自愿离职;员工非自愿离职,不论是哪种离职方式,企业都要为此付出成本。经过研究显示,员工离职率如果超过10%,特别是企业,非自愿离职情况增加时,则会对企业带来不利影响。首先,员工在离职前,工作效率会毫无疑问地降低,或者缺勤增加,或者工作量减少。其次,对于离职的员工,企业要支付离职的工资,失业的工资。如果管理者对离职处理不当而导致员工的诉讼,还会导致相应地诉讼费用。然后,职位的空缺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可能丧失销售的机会和潜在的客户,可能支付其他加班人员的工资,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付出空缺成本。
对员工的招聘、选拔其实是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因此在进行招聘时应考虑企业制订的未来发展战略,不应该为了追求低成本而降低对应聘人员的要求。对取得成本的控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任何企业的员工招聘行为都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企业要想降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就应该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企业首先要做好工作分析,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对设计的每个职位都应该详细说明工作内容、权力和责任、任职条件等,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前,就可以根据岗位说明书的要求明确所要招聘人员的条件,在甄选中就可以找到适合的人选,避免发生其他费用。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确定各个阶段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做好各阶段的招聘计划,以确保员工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选择合适的招聘队伍。招聘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聘用人员的质量。招聘人员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相当熟悉,在招聘前清楚地知道企业所需要的人员类型,而且在招聘过程中要做到无私,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降低企业人才的甄选费用。
第三,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企业进行招聘有多种招聘渠道供选择,比如:网络招聘、猎头公司、校园招聘等等。不同的招聘渠道在招聘信息的发布成本上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可以通过削减搜索费用和寻求合作,参加免费的人才招聘会,利用网站、论坛、博客等渠道发布免费招聘信息。企业在选择招聘渠道时同时也要考虑企业所要招聘的岗位、时间等,不能一味地要求降低成本。企业应根据不同职位的任职要求、不同阶段对人才层次的需求来选择并开辟多种不同的招聘渠道。
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主要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而报酬则是一般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相当关注的内容,如果报酬减少,则会造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生产效率就会受到直接影响。所以,企业要想降低使用成本,提高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可以通过有效激励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投入产出比。
第一,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根据复杂人假设,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的人需求也有很大差异,所以企业的同一种薪酬制度对不同员工的激励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外在薪酬体系都采取“底薪+奖金+各项福利”的模式,也可以看成是“基本薪酬十可变薪酬”的模式。基本薪酬根据各职位的工作强度、职责的大小确定,可变薪酬可以根据企业员工的特点及需求来设计,这样就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充分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
第二,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企业的绩效考评制度应该尽量追求客观、公平。首先,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其次,管理人员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要与员工保持持续沟通,针对企业设立的绩效考核标准、员工工作中的表现等进行反复沟通,尽量确保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再次,在绩效考评结束后,管理者要将考评结果进行反馈,与员工进行面对面交谈,听取员工的看法,并针对前一阶段员工工作中的失误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让员工觉得满意,让员工觉得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激励除了薪酬激励外,在有许多方式可供选择,如荣誉激励、目标管理、工作内容丰富化或扩大化、授权、职业生涯规划等。企业要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特征,从上述的激励方式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有岗前培训、专业培训、技能培训等。不同种类的培训涉及到的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具体采用的培训方式是不同的。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种类的培训设计一套完整的制度,使培训达到相应的目的。如技能培训,就可以针对受训者即将要担任的职位,通过担任助理、秘书等方式,让受训者跟在管理者身旁,通过观察及具体解决问题,获得相应的技能。在企业的培训体系里,还应该注意灵活性,应该要根据受训员工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培训内容与受训者要求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协调一致,提高培训的质量。企业也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团队”的方式,来达到集体培训、相互学习的目的。
其次,合理安排培训内容。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目的之一便是适应知识的更新换代。企业在经营中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管理知识、所使用的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及趋势,在培训中要引导员工注意新知识、新技术,使得所有的培训要跟上新的发展趋势。而且,企业在对员工培训中,要设计具有较强个性的培训方案,根据员工的需求、根据员工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等对培训内容及方式作相应调整,使得培训达到目的,从而相对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投资的收益。
最后,对培训结果进行有效地评估。管理者不仅要关注企业员工参加培训的数量,而且更要注重培训的结果。因此,企业不仅要在事前做好培训计划,而且要在培训结束后做好培训结果的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对受训者培训结束后的工作行为进行连续观察的方式,确认培训效果。根据培训效果的评估,确定培训计划的调整或修改。这样,就可以节约下一轮的培训成本。
近年来,企业员工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流失。据调查显示,员工的离职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原有企业的激励力度不足、企业管理制度不公平等因素导致的。
根据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企业内部要保持适度员工的流动,让员工在各岗位之间进行轮换,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有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企业员工频繁的向外流动则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企业机密、客户等方面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采取各种方法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从而降低离职成本。
控制离职成本就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企业中的一部分员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企业和他人的认同,而许多企业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在越来越强调人性化管理的今天,企业尤其需要注意那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员工。企业在设计各项制度时,就应该为这些员工考虑,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确保企业的各项制度在执行中以满足员工的高成就需要为目标。从而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打消“离开”的念头,这是降低离职成本最有效办法。
总之,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降低成本是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而在企业的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加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对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玲.人力资源成本若干问题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
2.范欣.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问题[j].商业现代化,2009(5).
3.王晓莉.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新视角[j].商场现代化,(12).
4.孔凡慧.浅析当前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15).
5.吴会娟.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与管理[j].科技资讯,2009(18).
6.宋树柏.关于人力资源成本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6).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四
1.设定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小组。
按照公路工程的相关项目管理要求,进场施工后成立核算管理小组,提高成本核算的岗位管理过程,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核算。组织开展公路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签订公路工程的施工合同,制定法人、项目经理核算合同管理制度,设置项目管理手册,完善合同成本管理制度,逐步提升合同管理的思路,以清晰路线逐步提升整体成本核算管理。
2.施工合同技术交底。
项目工程进场后,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人员需要经项目经理同意后,与各个部门负责人进行合同技术交底,全面分析合同施工工期,合同管理范围,提前做好合同技术分析工作,记录好书面的技术交底,及时规范合同条款,由各个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完成与本部门之间条款要点的执行工作,注意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工程项目中需要注意合同管理风险,逐步降低工程量清单输出,合同工期出现延误或提前不可要求索赔,路基的基础地标进度较慢直接影响整体路面的施工,存在工期风险;公路工程合同中包含的相关可能出现材料价格风险,材料差异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施工的好坏程度,材料价格差异风险过大,造成进料核算成本的时候,容易出现超量现象。通过工程项目的前期合同材料调整,可以很好的控制材料的数量,确保材料可以正常使用,损耗控制到最低范围内。
1.合同管理方面。
按照合同规范这顶合同,组织企业管理组织人员进行审核,逐级上报公司领导,经过审核通过后方可以签订合同。合同评审管理成员由投资方、企业内部各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共同评审逐步减少审核漏洞。
2.劳务的单价分包工作。
按照合同进行测算,根据单价商议验价,会签后,最终确定合同签订价格,签订合同后提交有关部门进行技术交底。
3.工程劳务结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制定工程劳务核算和结算的管理处理办法,严格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预结算,采用公路工程管理局制定的劳务结算单,按月完成结算管理,按照合同单价完成合同结算。加强公路工程现场技术测量方案,对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测算对比分析,确保结算量小于计算的工程量,对比结算量与合同总量之间的台账问题,防止出现结算造成限价限量的问题。
进场后需要对公路路面施工的材料成本进行管理控制,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分析周边价格水平,及时测定预计的最低价格,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组建良性竞争模式环境,保证工程施工我方可以占据主动活动先手,提高主动权和选择权。对于无法协商价格的公路工程材料,可以采用招标采购的形式,以竞争的方式公平竞价,从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价格最合理的材料采购价格。年初是公路工程材料价格较低的时候,大量的储备材料急需出货,合理的控制材料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格,逐步减少费用消耗量比。逐步优化地层次基本价格,通过验证后,将设计使用材料进行替换,在保证工程材料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工程材料成本。加强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重油的检验,杜绝以次充好的问题,逐步提高材料的产品质量,减少材料的施工量比,由工程设计部、材料采购部、合同法律管理部、财务部共同测算,计算盈亏比例,完善综合企业成本管理效果。
1.公路工程的设备管理。
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设定有效成本管控方案,在设备配置上精打细算,精益求精,加强公路工程的学习,补充公路工程的相关知识,加强安全施工、设备操作技术知识学习、做好公路操控技术相关的设备操作管理。
2.改造设备、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益。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提高设备的维护和改造,可以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效益。例如,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前,对设备进行维护修理,核定工程设备经济效益,果断对重油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运行饱和程度,提高设备的产量,实现成本的节约。在山东黄新路段二期工程施工中,因对设备进行设备升级,实现了成本节约12万多,重油节约20多万。五、提高成本核算工程管理按照施工项目的特点,以工程施工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制定预算设计、日核算、月算算和季度核算管理。同时采用不定期招标预算管理的方案,逐步加强公路工程图混合料施工的使用控制比例,重点在现场控制摊铺的宽度、长度、厚度,控制成本使用比例。每日施工完毕后,有施工人员现场进行工程量核算,确定项目工程比例,按照合同汇总的成本数据,每日进行成本核算。实际的摊铺设计厚度,核算价格可以采用短信通知或微信通知的方法,告知项目管理经理、总工、部长。工程部长根据核算情况对材料拌合量进行配合,现场调整偏差量比,逐步控制劳动成本。每日的成本核算由现场工程师材料核算确定后,及时控制摊铺宽度和厚度,确定其施工管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路面工程的合同成本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工程施工发展经济效益上的。以节流减排为主,根据公路设计施工方案,制定有效的索赔管理制度,提高整体施工项目的施工成本,降低索赔金额,缩短索赔流程手续,实现重要业主节点工程处理。按照预先规定完善施工工期。控制公里路工程的合同管理和成本质量控制,实现了全过程资本开支监控管理。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五
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征地拆迁是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的主要方式。由于在拆迁实施过程中有无法预计到的障碍存在,所以工期很难计划、预算需要不断调整,这对于城市的建设计划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同时拆迁进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开工的明确日期,有些项目实施边拆边干的方式,更加受其拆迁进度的影响。施工人员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文明、守法的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将对于拆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征地拆迁的控制成本管理的一些措施进行详细的讲述。
1征地拆迁工作在资金方面的问题。
城市的飞速发展必将带动建设项目的一、征地拆迁工作在资金方面的问题日益增多,那么对于项目的征地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征地拆迁工作受阻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实施的快慢。甚至影响到城市发展的脚步。
1.1资金管理工作分散。要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将要涉及到大量的补偿款的问题,但是补偿资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资金的分散拨付、审批难、时间比较拖延等,那么将会出现弊端:首先,对于拆迁户来说重要的是看到钱,然而审批的托拉将会造成资金的不及时到账,使得对于施工的进展、拆迁户的积极性全部被影响;其次,不能很好的将拆迁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甚至出现挪用的现象,导致问题的产生;其三,资金的安全问题受到影响,将资金长时间的存在拆迁单位,将对其安全性受影响。再有,不能对资金的及时的有效控制及监督,将会影响其成本分析及最终结算的工作。
1.2补偿标准存在争议。在政府的补偿标准中,只是针对于一些常见的补偿而言,对于征地拆迁中遇到的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没有明确的补偿标准,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拆迁的主要施工单位有些时候为了能尽快的完成任务,将给出高于标准的价格,这不仅引发拆迁成本的加大同时会引起一些事端,现在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钉子户的出现,完全是政府出台的政策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只有明确补偿标准,才能控制成本。
1.3对成本费用难以监控。对于征地拆迁来说具有拆迁数目庞大、类型多样化及概算的浮动比较大等特点,每个项目进行筹建的前期,都会进行相应的勘察与设计,由此经过专业人员的统计与计算,得出相应的概算作为项目的参考值,然而对于拆迁工作的前期勘察与设计来说,其研究深度不够,导致征地拆迁项目的设计预算与实际之间相差很大,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对于项目构建的时候距离项目的察设计阶段间隔很大,要审批、拆迁、赔偿等等,这期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机率很大,拆迁的补偿标准上如果发生变化,直接导致拆迁成本的增加,这些不受控的因素都将成为成本费用监测的一个难题。
2征地拆迁工作在工期方面的问题。
2.1政策制度不够严谨。在征地拆迁项目中,征地拆迁的管理部门负责一切事宜,例如,对于征迁工作的.前期进行管理,对于征地拆迁工作的进行实施,甚至还决定着拆迁补偿款及拆迁补偿协议的签订与发放。整个过程经由一家单位完成,使用内部监管的方式进行监督,那么,很难保证公平,就好像是运动员跟裁判员是一伙的,对错皆有内部自裁。这种模式将对于征地拆迁的管理与监督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2.2拆迁工期难以预计。对于征地拆迁来说,事先也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各项工作实施的具体时间有个统计,然后因为其具有的动态性非常的大,很难按实际的计划去实行,在拆迁实施的过程中,各种矛盾问、不可预见的问题时有发生,拆迁的工期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开工日期,也会增加项目的总体概算。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六
房地产企业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期后,已经日渐平稳,进入微利时代,但是在成本控制以及资金使用方面压力较大。近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走向依然要秉承国家宏观管控理念,所以构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协同模式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保证房地产行业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点。下文将首先分析当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融资管理问题、生产资金管理问题、销售资金管理问题三方面讲述比较常见的财务管理工作问题,之后讨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求,最后对财务管理模式以及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协同管理模式进行论述。
房地产企业想要得到长久的经营,则必须要保证资本的永续循环使用。企业资本的积累需要经过货币、生产、商品等诸多阶段,实现增值和发展。财务管理主要面对的是融资阶段的管理以及生产资金、销售资金管理,所以在对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着重从上述几方面入手。
(一)融资管理问题。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分别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中,内源性融资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一种融资方式,风险性较小,但时间较长、规模有限,不能适应大规模投资需要。外源性融资可以短期内集中大量资金满足投资需要,但风险较大成本较高,所以出现问题的环节一般都是外源性融资。在直接融资方面,因为企业股票市值敏感性比较强,而且股票市值会产生波动,这种波动情况将直接对企业财务预算造成影响,并阻碍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安排正常实施。而在间接性融资方面,由于受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不景气形势的影响,金融界普遍加强了风险管控,提高了对房地产企业融资门槛,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借贷成本提高。所以在资本循环速度固定的前提下,会提升企业资金成本,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难度提升。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是当前国家比较关注的调控行业,所以在政策方面的变化也是房地产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变量。
(二)生产资金管理问题。
因为企业经营资质内生激励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模式也产生了一些改变。房地产企业可以提升cv比例,加大资本重置资金投入量,改变企业当前经营发展现状。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首先是资产的专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导致企业沉淀成本增加,在产能过剩的影响下,企业资本循环速度衰减,使企业资金长期处在固定状态,资本循环链条比较紧张。近年来房地产土地成本与劳动成本价格有所提升,导致房地产企业不论是在材料支出还是在劳动力成本支出方面都有所增加,和前些年的情况相比,成本更高,需要面临大量费用支出。在财务预算背景的影响下,企业需要追加预期投资,导致企业成本控制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
(三)销售资金管理问题。
销售是保证企业正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企业产品销售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受到供应量偏大,产品使用价值以及产品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在大多数城市依然是买方市场,所以常见的销售问题集中在下述江面;首先是因为去化速度慢等问题导致企业销售资金难以回笼,影响企业后续经营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是绝大多数消费者是贷款购房,信贷政策和公积金政策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和放款速度,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在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市场竞争激烈,销售成本也是相当可观的,不仅扩大广告投入,而且还要扩大销售网络,增加提成比例,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劳动费用,虽然可以提升企业的销售力度,但是也会导致企业销售成本增加,影响财务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我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企业的支撑,而且房地产企业的内在特性也决定了必须要不断的追求企业价值。想要实现企业价值,需要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入手,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进行明确,所以在探讨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内在要求的时候,要主要研究企业内环境问题。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将生产准备资金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整个目标中,企业需要通过销售利润资本化的模式来积累资金。但是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我国房地产行业产品销售体系产生了一定的改变,企业如果依旧按照自有资金存量开展工作,难以保证组织资源科学运转,所以要通过加入外生资金的方式缓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外源性资金存量的数量要合理[4],还要保证不同外源性资金融资渠道结构合理性。因为外源性资金会受到存量数额的影响,所以需要将外源性资金和成本控制原则相互结合,不仅要使其满足成本控制经济目标,同时还要保证外源性资金满足当前我国社会背景目标要求。外源性资金渠道和外源性资金融资结构都有很强的商业银行意味,可以体现出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内外资金比例。当企业通过财务管理整合的方式对内部、外部资金进行整合之后,会面临如何对资金进行分配的问题。通过总资本循环总共是发现,静态模式下,资金在分配与继起性方面特性明显,会推动企业资金总需求。所以在受到资金约束的前提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对资金进行分配,保证投资和生产的正常开展。此时,要保证成本控制经济目标、社会目标明确,使成本控制始终在二者范围内开展[5],具体表现在企业资金分配上,将企业资金分配于成本控制基础之上,使其协助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企业在对资金进行分配的时候,应当明确资金分配侧重点,因为成本控制直接关乎社会责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在预算、生产等各个环节给与足够的支持。
房地产企业应当将财务管理部门最为成本管理核心部门来看待,通过筹集资金、分配资金等方式,对企业利润率进行评估,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应当构建资金管理模式,以企业常规资金流动模式为出发点,将资金流动分为3个部门。先对资金进行准备,从外部引入资金,在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对资金使用方式进行规划,包含了企业产品生产以及企业销售等各方面问题。在企业资本完成商品职能以后,资金总量会直接回到企业的内循环中。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对资金进行管控,提升考查力度。其次应当提升房地产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想要提升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地位,就要对成本控制程度进行评估,全面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列入评价列表中。构建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最后应当保证房地产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流畅,因为财务管理工作是房地产企业日常工作的中心,所以要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模式,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信息沟通质量好坏将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可以通过该方式体现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企业要根据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联动机制,成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商渠道,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资金监督管理意识与监督管理力度。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构成要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财务管理核心性比较明显,所以需要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衔接下完成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协同机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科学化的资金使用评价机制,并通过该方式控制资金使用成本。在对评价机制进行设计时,主要关注事前分析和事中权变管理问题,所以企业日常工作中使用到的资金贴现公式以及资金贴现模型等,都可以作为事前分析工具来使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权变管理主要在于计算房地产企业物资采购风险,保证资金配置的科学性。专家队伍的成立也是保证成本界定的关键点,通过专家队伍提升房地产企业技术和监督力度。应当全面体现出单位会计人才优势,并将人才优势融入到专家队伍组建中。如果不涉及机密问题,可以让会计事务所单独引进一些会计专家,通过该方式来提升控制决策客观性。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需要会计人员实施,才能体现出机制的科学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来说,必须要恪尽职守,将机制的优越性全面发挥出来。从当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不仅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体现出不同会计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如果意识不足,要进行培训。以岗位职责为媒介,提升会计岗位意识,强化业务成本控制与业务监管意识。在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灌输协同管理工作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大局观为主。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企业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管控,所以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特点,构建协同管理技术,将成本控制工作融入到企业全局性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待,因为成本控制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需求之一,而且企业成本控制理应在财务预算的范围内开展,所以构建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协同管理机制是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式,也是企业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传统的房地产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完善,协同管理机制就是其中比较理想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房地产企业经济发展速度,使其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七
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其投资大、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因此对于工程的施工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在一般的管理中更多的强调的是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但在此基础上必须强调建设造价的经济性。在具体的策略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投标书的分析和管理,为合理工程造价奠定基础,做好相关的数据分析工作,尤其是施工企业必须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市场情况,综合判断最合理的人工、材料、设备的价格区间。另一方面,要形成投招标思想战略,在投标某项工程之前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了解该工程的技术难度和投资区间,在施工内容的招标层面要侧重于人员综合能力考核。
可以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模式,加强施工单位的竞争资本累积,这其中即包括经济实力也包括技术实力,不断提升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例如在采购方面,通过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工程材料质量、价格、渠道等方面的最优化,充分寻求市场合作模式,宜采用大批量购进、小批量存储的方式展开,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
3.3完善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应当完善工程建设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现阶段我国的电力工程成本管理体制依然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加上电力工程项目在社会中发挥的战略作用,很大程度上以来国家补贴、政策倾斜等优势,这导致电力工程投资、建设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自主”现象。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时期的造价管理影响,主动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此形成一种全新的、动态性的管理模式,恢复相关主体单位的成本管理自主权,在材料、设备等方面形成招投标科学模式,实现权力、责任、利益的统一。
4结语。
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工程的项目管理,不断的优化施工的成本管理,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好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科学发展,确保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何永康.探析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经营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j].通讯世界,2014,28(9):77~78.
[2]张慧敏.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4):152.
[3]杨卫东.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之我见[j].商品与质量,2015,10(3):119.[4]陈文华.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八
企业要想达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就要采取有效的行动,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我们称这个过程为企业管理。为确保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获取经济利益,能够让企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对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对手不只是国内企业,还包括了国外企业,企业要想抓住这次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在竞争中越挫越勇,那么实行精细化管理控制企业成本势在必行。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可能有所差别,因此在管理体系上可能存在不同,但是对于所有企业而言,它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是相同的: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互联网与金融相融合的态势加强。在这几类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的是一个更加现代化,竞争更激烈,更加注重创新的整体行业环境,为此,企业要对自身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只有成本上得到控制,才能有更大的空间来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会过分重视企业营销,希望企业销售额越高越好,但是却忽视了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甚至有一些企业根本不进行成本的控制,严重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和理念,让企业很难实现经营与生产的统一,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大量资金产生不必要的浪费,久而久之,会使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
2.沿用老旧的方法进行成本控制。
很多现代化企业目前都建立了成本控制以及分析考核系统,然而具体的方法仍然停留在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方面,还有一些企业,尽管运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成本控制,但是也局限在数据存储和计算层面,并没有利用好技术和设备进行科学预测。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现代社会中的企业普遍不重视市场信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中,也很难实现好的成本管理。
我国目前的很多企业都是分析成本构成要素之后进行成本控制的,并不会对其他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考虑,为此,要从更深的层次考虑如何进行成本控制,比如通过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实现经营成本的降低。
三、现代企业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段控制成本的手段。
1.树立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的意识理念。
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意识和理念是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这种意识和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应该在企业内部通过培训和宣传来促使每一个员工建立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的理念和意识。一方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意识到成本管理不是做好哪一个环节就能够做好的,而是要通过对成本进行预测、考核、核算以及分析对相关要素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的控制,作为企业应该也从整体上来把握相关成本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另一个方面,企业的成本是要通过投入与产出相对比才能获知的,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时,不应该只将成本作为唯一的审核标准,也不能认为只要成本在缩减就已经实现了成本控制,而是要在考虑成本的同时对增效和消耗进行协同考虑。
2.对精细化控制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要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不但是要从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还要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第一是要清楚如何对方法进行创新,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强化监督财务预算报表的编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条例体系,选派专人进行预算管理和监督,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准;第二是要加强物资采购和仓储的管理与监督,在进行物资采购时,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办法来执行,对招标责任进行确认,要细化相关流程,按照操作流程规范招标,并且要加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对奖惩进行严格的考核,并且建立详细的物资信息系统,加强物资的对标管理,及时做好清仓工作,加强对闲置物资的使用,减少因物资存放造成的资金占用;第三是要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以企业实际情况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管理体系,并且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设备创新管理机制,对管理、技术和知识参与机制进行规范和完善,提高创新的能力,通过工艺技术的创新改进来进行成本的控制,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第四是在现如今经济形势严峻,竞争性非常强的时候,要通过预算来进行生产,进行组织安排经营生产细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成本的消耗,建立动态记账方式,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将浪费控制在最小的程度;五是强化费用控制,将非生产性支出控制在最低限额,建立奉行节约,克制浪费的制度体系,通过加强日常消费、职务消费台账的管理,来实现科学的.财务成本的核算,并且对年度的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和控制,防止奢侈浪费现象的发生。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成本管理,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怀着开源节流的思想,节俭的打理企业,注重企业的实效,要精打细算,增加收入,减少开支,同时进行成本管理,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本控制制度,形成科学的市场化制度,让每一个岗位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企业的主人,进行节约企业的建设。
3.建立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所需要的平台。
现代化企业应该将管理的所有环节置于监控体系当中,这是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财政部门,要重视市场中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而运用这些信息建立相关的反馈信息,运用企业内部的数据库系统,将这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进行共享,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平台是进行成本控制的关键一步,因此,企业内部应该对财务相关的科室部门进行整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分设一些小的部门来负责成本管理的细节和关键环节,比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技术引进、生产设备更新、物资管理、成本分析、成本核算以及成本策划等各个方面,只有各个部门科室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够有效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企业运用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需要企业付出长久的努力。一个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盈利,因此,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也要以企业获利为目标,在管理的时候要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只有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并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学的生产,企业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斌.基于煤矿企业运用精细化管理实现经营成本控制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3(11):180.
[2]王聪.财政精细化管理问题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高鹏.精细化管理在施工项目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十九
成本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本文首先支出成本控制中所需注重的关键点,并简单对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进行概述。
所谓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实质上就是建筑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所确定的工程成本管理目标,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成本控制主体,在实现成本控制过程中以及生产耗费发生之前,就影响成本的各种条件以及因素进行分析,对工程成本所做出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工程成本的优化管理。保证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工程中成本的超支或者预支问题可以得到及早的控制和解决,在实现成本控制的优化管理的同时,保证建筑企业所能经济效益上的最大值。
实现成本控制中的优化管理,首先需要坚持项目经理部的组织形式,保证成本管理中权利责任相结合,实现工程成本中心中各员工以及部门之间工作范围、职责以及权利的清楚界定,并明确在这个职责以及权利的范围内醒目费用开支是否合理。同时需要对项目中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将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成本控制效果挂钩,从而保证成本控制可以落在实处。
成本控制不是某一个过程或者是某一个项目所需要注重的问题,而是一个全面的工程管理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全面性体现就是要保证在建设过程中的全过程,所有的工程参与人员所需进行的整体性成本控制。并且在控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所有的工程费用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固定费用以及变动费用进行控制;不但需要提高工程领导者、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普通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同时还要保证这些意识和措施可以付诸实践。
(三)把握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就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而言,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越高,其成本控制的效果就越好,成本控制同时也不意味着单纯的降低工程的成本而不需要考虑其他问题,关键就是需要把握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实现最为有效的成本控制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上的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就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虽然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会意味着在成本投入中增加故障成本,而故障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故障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一)健全工程成本责任制度,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1.实现施工组织设计上的优化。
建筑企业需要从工程承包的源头,也就是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以及合同签订等阶段抓起,依据工程的规模、性质以及工艺特点,并充分结合建筑企业自身的施工能力、工艺装备以及技术水平,实现对动能最大程度上的调动,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选择其中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安排,在组织流水作业、强化管理、控制施工工期的同时,实现成本支出上的减少。
2.依靠先进的技术以及工艺实现对成本的降低。
承包人在具体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节约措施,对将会使用在施工过程中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做好的统一的规划和周密安排。在方案实现验证之后,对确定下来的技术方案以及施工工艺应该坚决贯彻落实,并保证其技术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顺利实施。
3.加强材料费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
材料在工程建设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降低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管理要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等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定价、选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限额领用、余料回收、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对所要耗用的工、料、费按成本目标进行支出和有效监控,预防和纠正随时产生的偏差,避免材料超期储存积压,切实把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事故和损失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施工,执行自检、互检、交检制度。做好已完工程的成品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问题。为此,施工企业应不断提高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同时,必须做到按设计图纸施工,防止出现因砼捣厚、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是建筑企业强化自身管理和经营,健全成本管理制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在当前,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使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的有力武器,实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管理,有助于建筑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1]郝志良.刍议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3)。
[2]刘晓坤.论建筑工程的预结算及其审核[j].魅力中国,20xx,(13)。
[3]高锦霞.浅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xx,(15)。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篇二十
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在不断显现,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中重新认识税务关系,从新的角度规划和开展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做到合理利用企业的资金,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以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为背景,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深刻影响。
营改增是一种税收制度,指的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而征收的对象就是部分应税项目。增值税制度下,企业只需要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纳税。国家出于宏观调控经济的目的,对税务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原来的税收制度无法照顾到每个行业之间不同的利润差异,有些产业因为分工比较细致会出现被重复征税的现象,因此在征税的公平性上存在很大问题,同时也会给一些企业造成过重的赋税负担。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是一个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最开始是在运输行业的服务行业进行试验的。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能够增强税收制度的灵活性,帮助企业减轻赋税负担,也减少不断缴税和重复收税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企业作为纳税的主体,必然会受到税收制度变化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传统的税收计算模式不能适应新政策的要求,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采取管理的水平,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改增对于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产生的影响尤为深刻,因为小企业本身的发展规模比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预。在营改增的政策下,小企业的税率就会大大下降,这对于一些正在起步阶段的新兴产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条件。
营改增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首先,营改增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企业可以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自身的业务,而不必过多担忧税收问题的限制。这样社会分工就会更加合理,资源的分配与利用也更加高效。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挑战,营改增政策能够减轻服务业的负担,促进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其次,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因为营改增会对出口货物进行退税,从而吸引更多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企业的成本下降之后,产品的价格也会有所下降,这对于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总而言之,营改增的实施既是出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也是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改增对于部分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明显的好处,直接降低了很多企业的税收负担,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生产投资,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发展规模。尤其是对于那些营改增税收政策试点区域的企业,他们能够优先享受到更优惠的税率。而对于传统服务业中原本不能折扣税额的企业来说,营改增政策增加了折扣进项税额的数额和范围,也就意味着企业可以抵扣更多的税费,降低自身的税收负担。但是对于传统运输业来说,虽然可抵扣的税负增加了,但同时税率也提高了,因此总的来说税负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对于另一些企业来说,营改增却也意味着税负增加的问题。有很多企业的资产无法满足营改增政策下抵扣类资产的要求,因此无法实现税负抵扣。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就无法起到减税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因为税率上升而增加企业的纳税总额。这也是营改增政策需要在未来的推广过程中不断调整的部分,以促进税收公平的实现,也为更多企业的发展谋福利。因此政府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也应该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不断结合实际调整税收政策,尽量保证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或者通过一些财政补助来避免因税收政策变动而给企业带来亏损。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不管是企业的纳税还是日常的财务管理都需要会计核算这一部分的内容。而营改增纳税方式的改变也必然意味着企业计算税收和财产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转变。原本营业税是不存在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说法的,只需要根据企业的所得收入进行入账和计算即可。而增值税则计算更为复杂,不仅税率发生变化,而且按照规定还要计算可以抵扣掉进项税额的部分,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计算和收入计算都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原来企业的营业税收是直接根据收入额或者收支差额来乘以税率得出,而增值税计算方式就应该以“应交税金”为基础,用当期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额为最终应纳税额。
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变无疑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营改增的基本知识,也没有掌握增值税具体的算法的话,则企业的财政税收状况就会混乱一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必须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既让会计人员掌握全新的知识和理论,从思想上认识到营改增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深刻影响,并且通过学习培训切实掌握新政策环境下需要的财务管理方法和能力,从而打理好企业的财务状况,避免资源的浪费。
由于营改增政策有一个从试点到开放的过程,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跨区域经营的企业来说,可能在会计核算方面就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因为不同子公司所属区域不同,可能面临的税收政策也不一样,不同的税种必须进行调整和衔接,因此在计算公司总税收、总收入、总成本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麻烦。同时,对于一些混合经营的企业来说会计核算也会变得更难。因为有一些业务的经营性质无法很好的区分开来,在传统营业税增收过程中就容易被重复征税。而在增值税的政策下,这类混业经营的企业也很难核算清楚各类业务的明细,最终可能还是将所有应税项目都按照税率较高的税种来计算,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一问题在服务业类型的企业中更为常见。而这些税收负担对于刚刚起步或者实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制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一击。
营改增税收政策也给企业的发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发票是企业纳税的重要依据,发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利润空间的发展。由于增值税有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区别,因此企业就不能再简单的根据实际收入来开发票和进行发票管理。企业应该按照增值税发票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分,明确自己的身份,然后才好进行针对性的发票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只用普通发票,和以前的营业税发票差不多。而一般纳税人则有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区别,税务部门对两种发票的使用范围有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根据税务部门的规定,来正确使用发票,以免违反法律规定造成风险,也避免因发票使用不当给企业利润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增值税发票限额也较低,一般为十万元,而很多服务业的实际业务需要远远超过了十万元的限额。申请大额发票耗时耗力,会影响业务办理的速度。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符合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也符合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在营改增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税务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从会计核算、发票等等内容入手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从而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取得新的发展空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13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