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限于我们目前正在处理的事情。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个人的成长找到突破口。拿到总结范文后,要学会分析和吸收其中的精华。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一
打开电视,一半左右的频道在播放着广告,翻开报纸,连软带硬的广告又会占去1/3的版面,电台广播中的广告讲座动则20分钟、30分钟,走出家门,路两边的广告牌会一直陪你到目的地,霓虹灯广告、灯箱广告、站牌广告、路标广告、条幅广告、高炮广告、楼体广告......高分贝的音响与促销员的“热情”召唤让你无处遁形。顶着广告对感官的折磨回到家,会发现门上被贴了不少不干胶广告,打开门又会从门缝中掉下塞入的dm广告,关上门门外又响起推销员的叩门声。
眼球经济催生了媒体的超速发展,甚至有泛滥的迹象,已逐步由公共空间向个人的隐私空间拓展,如更衣室、厕所等。这些无处不在的广告让我们对广告由接受到麻木再到厌恶,而商家也在抱怨:传播费用越来越高,可效果越来越差,大把的广告费投进去却如泥牛入海。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提升商品1%销量所花的广告费是前的30倍。这一情况正慢慢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一项调查显示,我们每个人每天被强迫接收的广告信息超过1000条,而我们主动愿意接受的广告信息仅为总数的0.2%左右,受众对广告的反感程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打广告效果差,可不打广告商品更无法生存,没办法只好被动地加入到激烈的广告竞争中。竞争对手在电视发布广告15秒自己就30秒;对手平面广告半版自己就整版;对手做户外广告,自己就外加公交车广告……用如火如荼来形容目前广告的竞争状况并不过分。伴随而来的则是高投入,低回报的结果。如今,广告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进入了恶性循环,表象上极盛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前途更加无可限量的商业广告其步伐却会越发艰难。
而在这种红海惨烈的拼杀之外,有一种具有贵族气质的广告形式;一种受众乐于接受,甚至主动寻找的广告形式;一种可以润物无声地将商品信息深刻植入受众思想中并影响深远的广告形式;一种可将广告内容长期展示甚至终生展示的广告形式,笔者称之为文化广告。因为该种广告的制作与传播涉及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市场营销、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操作复杂,但具有低投入高回报,效果深入持久,受众乐于接受等特点,笔者又称其为高级广告。
可口可乐卖的只是一种碳酸饮料吗?不!是以产品为载体的欢乐及美国精神的文化,这种文化内涵让可口可乐这样高同质化的碳酸饮料产品可以比同类竞品销量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星巴克咖啡卖的只是咖啡吗?不!也是文化,第三空间的文化内涵让同样高同质化的咖啡产品在星巴克卖的价格比竞品高5――10倍,且依然门庭若市。
麦当劳也与游戏开发商合作推出虚拟经营类的麦当劳大富翁游戏,使销售额大幅提升。可口可乐、索尼,甚至严肃的ibm都采用过类似的方式;xo酒瓶由著名设计师设计,造型如艺术品一样,成为了富豪酒柜或收藏家书架上的藏品,为产品做着无声却有力的广告宣传,甚至背书效果。音乐专集《sun》的cd包装盒采用纳米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使盒体像一块美玉一样,上面雕著着罗马太阳神雕塑,赋予了这片cd更多的艺术性与价值感,绝对值得当作艺术品摆在书架上,虽然价格是普通cd的6倍,但销量却过百万张,在今天这个网络化数位化大大冲击传统音像制品产业的时代里,拓展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由著名作曲家或明星为企业、产品写歌;以某企业或产品为背景或要素拍摄电影、电视剧等不胜枚举。
目前这些文化广告传播属于缺乏系统性的自然形态,虽然已发挥了巨大的力量,但若经过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定可以发挥更加强大的广告效果。文化广告其载体形式包括书籍、报刊、电影、音乐、绘画、雕塑、游戏、动画及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并通过强化自身具有利于口碑传播的特性,将传播范围与深度扩大。文化广告虽然具有低投入高收效的特点,但对操作水平要求较高,文化广告制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广告传播与市场营销能力,还要擅长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的塑造等综合才能,同时要拥有文化、艺术方面的特长,如擅长写作、绘画、音乐、导演、游戏开发等。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虽然可以采用营销管理人员与文化相关人士直接合作的方式,但始终无法达到文化与广告之间的高度融合,只有文化广告制作人同时具有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与文化特长,才能够敏锐地找到商品与文化间的结合点及引爆点并创造出好的文化广告。中国目前十分匮乏具备这样全面才能的广告人。
除此之外对文化广告传播组织的要求也很高,以文化广告的开创者金恒信文化广告策划传播机构为例:该公司与数十位著名画家、作家、诗人、作曲家、雕塑家、导演及游戏开发公司等文化领域人才、组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可随时根据需求为不同客户提供各种文化传播载体,公司策划总监及高级文化广告制作人员均拥有过硬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才能,同时具备绘画、写作、作曲、游戏开发、编导等特长。
关于作者: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二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在大学的时候就读过,这次读的是新版,除了之前的“文化之旅”多了“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
大学时读此书感觉很轻松,总是憧憬着能到书中所写的历史遗迹去走一走、看一看。现在重读却感觉书中的每篇文章都十分沉重,我想这是我此刻更感触于作者厚重的文学功底吧。此书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作者提出的三条文化线——长城、黄河和长江。黄河和长江并不稀奇,有水的地方自然更适宜人类生存,较早的产生文明也实属正常。可长城又有什么关系,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长城是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想来也确实如此。二是在写都江堰时写李冰的治水之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我想这里也蕴含着生活的道理,观察我身边的人,有的徐徐地良性向前,有的却渐渐地自食苦果。看上去那些发展好的人是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实际上,只是顺应了时代并参透了自我。三是写大诗人白居易大词人苏轼在杭州治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多么伟大的文学家到了杭州都要一锹一铲、一土一草地先治水。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再伟大的父母官也会遭人唾骂,就像现在我们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和十面“霾”伏,以及人们对政府的怨声载道。
我读着书时就在想:作者是如何在没有电脑、没有度娘的年代白天参观、晚上整理,整本书都是一字字手写出来,且篇篇引经据典的呢?我想这就是作者感悟文学的力量。从作者白天考察了宁古塔,晚上写作时熟练地引用的《金缕曲》,到近百岁的巴金在病床上背出的《金缕曲》;从顾贞观给纳兰容若看的《金缕曲》,到晚上我给安安诵读的《金缕曲》都是同一首曲——都是中华文化之曲。
《金缕曲》。
清: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平安小果果写于11月20日。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三
各位朋友,下午好!感谢这一个让我们在寒冷的冬日温暖相聚的机会。到解放日报来,新大楼,老朋友,这就是我们聚会的理由。
岁末是一个盘点的时候,人到岁末心情就特别复杂,一方面对过去有很多眷恋,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遗憾;一方面对未来有很多憧憬,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困惑。每一个人对这个新的年头都会有自己的一种描述。我们相聚在此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让新的一年因为我们而更好一点,因为文化而多一点信任的力量。
流光涤荡过人心,它带走了一些人的背影,但也把一些隽永的容颜镌刻在我们的心里。每一个年头都有一些人远离,让我们思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到底会起着怎么样的支撑作用。
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一位老人的故事。那是一位走过百岁的老人,她身材弱小,神情平淡,悠悠地走过她孤单的百年,她就是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杨绛先生把她独生女钱瑗所有的版税,以及她先生钱锺书的版税,加上她自己所有的版税,都集结在一起,去清华大学捐了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不是鼓励那些学习冒尖、出国留学的孩子,而是鼓励广大孩子去读书,所以就叫“好读书奖学金”。清华大学的领导让她跟大家讲讲来龙去脉,坐在主席台上的杨绛先生站起来说:“我个子小,我站着说。”然后她平平静静、从从容容地讲了这个过程,并深深地给大家鞠了一躬。她说:“谢谢清华大学成全了我们仨的心愿。”
这是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消息,我看的时候却泪流满面。因为我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大概都不会对高调捐款的企业家陌生,但是杨绛先生捐出的,是他们全家人的心血。他们不能去走穴,他们只有真正地“爬格子”,钱先生的那些手稿真的是用笔尖把一个一个的字钉在稿纸格子里的,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72万元全部捐了出来。杨绛先生还鞠了一个躬,她以深深的谦恭和感恩说:“谢谢你们成全了我们仨的心愿。”
她的行为解答了我心里的一个困惑,我想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独生女和她的先生都先她而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不是痛心疾首、不堪回顾,而是用一种平和温暖的笔触写下了《我们仨》,她还能够把他们的经历晾晒在她的记忆里,然后让它定格在光阴中,让三个人永远在一起。是什么力量让她做到这一点,又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个孑孓独行的老人,让一个那么瘦小的她,走过了百岁年华,到今天脸上还有那种安详的光彩。看到她这次捐助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讲坛在岁末解读“艺术世界的文化力量”,换言之,文化也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或许我们不能像郎朗那样辉煌地去跟世界各大乐队演奏,把那些名曲送到太空之上;我们不能像徐静蕾那样既可以演,又可以导,留下那么多隽永的作品;我们也不会像张军那样以一个昆曲小生的身份去跨界合作。也许我们没有他们的艺术才华,但是我们可以从杨绛先生身上看到一点,那就是文化可以让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朽,可以让我们以一种真正艺术的方式活在这样一个喧嚣嘈杂的世相之中,让我们的心因为文化而拥有一种宁静、柔软、辽阔和永不妥协的梦想。
让我们追本溯源,回到文化的本真。《周易》上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人文,就是我们去看世间百态,我们可以听郎朗的音乐,可以看徐静蕾的电影,也可以欣赏张军在朱家角的昆曲,这一切是我们今天内心的寄托,是我们尊崇的艺术向往,这是我们的红尘大梦。但“观乎人文”之后,会凝结起一种价值观,凝结起一种精神思想和灵魂中理性的力量,再把这些凝结用来化入人心,化入我们的生活,这就叫“化成天下”。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文化是“文而化之”,也就是说我自己更愿意做一个动词“文化”而活着,而不是名词。我们中国从来不缺少“文”,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就有五千多年,在那卷帙浩繁的文字里面,有多少熠熠生辉的遗产跟我们今天的生活、跟我们内心的幸福真的相关呢?我们只需要做一件事,叫作“化”。就是要用一种化的力量,让每位艺术家手中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形式,迸射出精神的光芒,从而照耀进我们的内心。
我们到底从什么地方获得那种生命的光芒呢?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很脆弱,寻觅梦想,不是因为我们坚强,而是因为脆弱;寻觅梦想,不是因为我们脱离现实,而是因为现实的残酷。我们需要梦想在现实中妥协、放弃、磨砺了很多次之后,还有一种力量温暖我们的心,文化就是这种力量。
既然文化是件朴实的事,艺术离我们会很远吗?静蕾的电影大家还能接受,但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郎朗的钢琴让人觉得太目眩神迷了,不知道要有多么高的艺术造诣才能够去理解。昆曲也距离我们那么多年了,要怎么样演绎,我们才会懂得昆腔里的前世今生。有人说,艺术世界离我们太远了吧。
有副对联大家可能都熟悉,“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本来就是件俗事儿,跟柴米油盐一样。我们看看这个“茶”字,人在草、木之间。一杯茶在手,哪怕就是大碗茶,你如归山林,如坐草木,感觉到一个人被自然接纳,而不是在水泥丛林、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文件堆里,喝茶就喝出了真意味。
喝茶是我们生活里一段从容的艺术。为什么说是艺术?大家知道,在春天的时候大地回暖、万物生长,我们就去喝绿茶,它降火去燥,平衡身心。到了秋天就喝半发酵的乌龙茶,介乎酷暑和寒冬之间,做一个温和的过渡。而到了严冬,我们往往是喝暖暖的红茶和全发酵的熟普洱,因为外面萧瑟了,我们需要点熟和暖去焕发内在的生机。
我们也许不会作曲,也许不会绘画,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水阔天长呢?
大家刚刚在文化讲坛视频介绍中看到了也是文化讲坛嘉宾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1年当他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时候,在致辞中引用了《老子》第八十一章最后的两句话,叫“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苍天本来的道理是利万物而无一害,人间根本的道理是“为而不争”,每个人认认真真有所作为,不必去与别人争斗,这是我们期待的世界最好的秩序。
人心为什么会归于安宁?因为有些艺术给我们一种形式感,给我们一种心灵的托付与安顿。我们在四季流光中,不管是对着一盏茶,听一张琴,赏一幅画,或者静观一朵花,都是一种寄托,让我们看着流光在流水中走过,生命中没有那么多的惶惑,而在此刻有安宁。
中国人的艺术有一种坦率、天真与勇敢。那不是一件小艺术,它里面体现的那种秩序感,那种归属感,在艺术里面对我们生命的那种亲近,我们随时都能够触摸到。
我们中国人怎么听琴的?大家看到郎朗都会想起他琴键上飞溅出来的声音,我每次看他演奏的时候都会想,大家为什么如此陶醉。其实让我们陶醉的,除了琴声以外,还有郎朗那个瞬间的状态。我们不仅仅是为郎朗的琴声感动,同时为郎朗这个人的投入感动。我看郎朗演奏的时候不觉得他是在演奏,而是觉得他是在做一件自己非做不可的事,他弹钢琴的感觉可能跟他自己在旅游的时候那种天真好奇,跟他在享用一种美食的时候那种投入陶醉,是一样的,他享受这件事,这就是中国人的艺术境界。
陶渊明甚至可以弹奏无弦琴,一架素琴,一根琴弦也没有,他自己每每喝得大醉,面对朋友抚素琴,嚎啕大哭:“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你们都走吧。他一个人抱着那段木头,谁听见过陶渊明的琴声?李太白听见了。等到李白横空出世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他说,自从陶渊明辞去了彭泽县令这个官以后,他的心就回归了茫然太古。大音自成曲,天籁合鸣都在他的心里,他还要琴弦何用,这就叫“但奏无弦琴”。李白为陶渊明改一字,续一句,变得何其风雅。李白说,“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你先走吧,如果明天还有会意,你抱着琴来找我就是了。这是中国人在琴上的知音。
李太白在哪里听琴呢?他的好朋友蜀地的一位和尚抱着名贵的绿绮琴从峨眉山下来,李白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他在自然中一挥手听见千山万壑,松风合鸣,怦然入心,辽阔浩荡。李白说:“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他说我的心像在流水中洗过一样,不知不觉中,人、琴、秋韵与山峦永恒融成了一体。
当人心中有情怀,这种文就可以迸射出来,化入山水,这就是为什么李太白可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辛弃疾可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人与山峦的凝视,就是静默的音乐,而这样的音乐在心中回响久了,也许就可以变成笔墨挥洒在画纸上。
说说中国人怎么教画。魏晋时候的大画师都是着素绢于一败褥之上,就是找一匹白缎子往墙上一挂,然后让学生熟视良久,看得千山万壑自胸臆中奔涌而出,然后一蹴而就。也就是说,中国人不素描,不临摹,只是亲山临水,把一切都读到心中,最后他泼洒出来的就是大写意。
我们看西方的绘画史往往会记得达·芬奇是怎样一笔一笔画那个鸡蛋,找明暗的对比,他甚至是一位了不起的解剖学家,清楚地知道人的骨骼肌理的精确位置。所以西方的油画讲究透视分析,讲究严格比例。中国人得其意而忘其形,那样一种神思飞扬,就是把千山万壑融在心中最后泼洒出来的那个瞬间。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也许不会作曲,也许不会绘画,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水阔天长呢?我们现在往往在家里面看看旅游频道,翻翻旅游杂志,即使去看一座山,也习惯于上山坐缆车,沿着索道一下子到了顶,急着照张像。其实,不用血肉之躯去丈量山路,你无法体会一步一步的山川风景。我们不一定要像台上的几位都有传世的作品,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今生过成一次豪奢的行为艺术,用一点时间去量一量山水和自己的那颗心之间的距离。
我也想,陆游要经历多少次的绝望、饥饿、疲惫、幻灭,一次次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才会在豁然之间“柳暗花明又一村”,那份生命的惊喜,那份蓦然相逢,他不亲身丈量,能获得吗?孔夫子当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人到达什么样的山峦高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视角。
我一直很喜欢泰山上的一副对联,叫作“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总说,比大海更辽阔的是人心,但是大海到了尽头怎么办?你在山边会看见,苍天才是海的岸,苍天的绵延没有尽头,而终于登顶一座山峦的时候,中国的古人不习惯于用“人类征服了多少多少高度”这样的表述,他们往往是感恩自然,接纳生命,通过一步步的托举和成全,最终让生命融入山峦。“山登绝顶我为峰”,我自己成为千山万壑之中的一块石头,这就是文化,这就是文化的成全。
郎朗作为偶像,激励了那么多父母教孩子弹琴,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只要她在电视上看到郎朗就特别激动,每次看完郎朗之后弹琴就会更加用功。(全场笑)但是我在想,大家都看到了郎朗的成就,有几个人有郎朗的那份投入,谁有郎朗在琴中的那种享受呢?我们现在有很多孩子太受罪了,弹琴简直就像服苦役一样,有时候我在想,如果静静地去寻觅琴声背后的内容,我们是不是能够真正领会艺术里的那种文化的力量,可以让我们超越“术”而接近“道”。我们都是从“术”这个层次去练习的,但是最后要用心接触“道”,那需要从容,不能着急。
孔子当年跟鲁国一位盲琴师学习。
他认真地弹了一段,老师跟他说,你弹得不错,咱们往下学吧。孔子说,我虽然会了这个曲子,但是我的技巧不精道,让我再练一练。又练了一段时间,老师说,你的技巧很好了,继续往下学吧。孔子说我技巧练好了,但是我不知道这个曲子到底在说什么。又练了一段时间,老师说,你已经把曲子表达得很精准了,往下学吧。孔子说不行,意思我知道了,但表达这样意思的是个什么人,我还没有清晰地感知。他就这样弹着,突然有一天他站起来说,我看见这个人了,他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目光炯炯,心怀天下,这样一个人,不是周文王还能是谁。这话一出,他的老师大惊,站起来给他鞠躬,说我想起来了,我的老师教我弹这首曲子的时候说过,曲名就叫《文王操》。
我们今天的孩子在着急考级的时候,他真正触摸到曲子背后的那个灵魂了吗?我们都知道,很多大艺术家都经历过他们生命的困厄,在困厄之间,他们的曲子究竟要表达什么呢?我们现在听到郎朗演绎肖邦、李斯特、莫扎特、门德尔松这些伟大艺术家作品的时候,他是在演绎曲子吗?曲子是一种介质,超越艺术的形式背后,人心中永恒的信念就是文化的力量。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掌握了这种力量,他们长大以后也许没有机会走进维也纳音乐大厅表演,但是当他们失意或者失恋,或者得病、亲人远去时,如果能够给自己弹一首曲子,而且能够因为这首曲子而获得安顿,我想在那一刻他们都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都用文化的力量达成了生命的救赎。
其实我作为一个外行,看到他们三位非常羡慕,因为他们比我多一种艺术形式,而我只是远远地在门外向他们致敬。但是我想,我是一个老师,我也是一个妈妈,我们还来得及让我们的孩子把艺术真正融合于自己的生命,走到那一步的时候,我们可以像中国的大画家石涛那样,铺开一张白纸说,“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所有的春江水涌、春暖花开,都是我们心中的绽放。当我们的心如此博大的时候,面对苍凉的世相,我们还会惧怕吗?所以我想,文化的力量是用来化人的,文化的意义在于“化”而不在于“文”,我们这一辈子如果能把冰山的一小角化进自己的血脉,成为血液中的一种基因,那也就足够了。
我们都在追求生命的确定性,还有多少不确定性等在前方呢?大家看到徐静蕾这样一个小姑娘,她有那么多种身份可以去自由变换。战国时候的范蠡,可以帮助越王平定天下,等待封赏的时候他退隐五湖了。政治家范蠡的名字停歇之后,陶朱公起来了,他可以富甲天下,然后他又可以用自己的家财再去富国。他在很多角色中走到巅峰激流而退,他不沉醉于当时的拥有,因为他相信还有未来,他真正的价值是在于可能性,而不在于确定性。徐静蕾也是这么做的,就是因为她有那份信任。文化首先让我们善待自己,对自己的生命有份信任,然后我们才对世界笃信不疑。今天有很多人说,这个世界变得让人越来越不相信了,其实我想说,那么你相信自己吗?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把握自己与这个世界相逢的那种方式,那么你还是可以信任世界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朱家角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大家都很熟悉,我也很熟悉,因为谭盾和张军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看《牡丹亭》的时候总在想,那说的真的是几百年前一个荒诞的托梦故事吗?杜丽娘推开自家后花园的门,“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花园是她家的,她16年躲在书斋里面,跟着一个腐儒念书,她没有走进过花园,所以不知春光,她感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一点跟她生命无关的美,竟让她如此感伤。
我们今天的日子,人生亦游园,处处皆惊梦。职场里的白领从早晨扎进写字楼一直到满天繁星上车回家,我们又有多久没去看看春色了。人不看春色,就不知道你辜负了什么,不知道辜负,就没有勇敢的追逐。我们今天为什么总说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文化,不相信一切了,就是因为我们觉得太忙了。大家都知道死亡的“亡”加一颗“心”叫“忘”。但是“亡”与“心”还有一种组合方式,就是竖心旁加一个“亡”。当我们过分忙忙碌碌的时候,我们也会遗忘,我们那颗心照样会亡掉。所以我想《牡丹亭》在今天无非给我们一种鼓励,像汤显祖说的那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复生,你愿意相信吗?我们今天觉得风-花雪月都是浪费,认为这叫痴人说梦。但是我们今天可怜的是,连梦都很远了,还没有触到梦的边上闹钟就响了,该上班了,要去赶公交车了。我喜欢古人的一句诗,“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流光逝去,又是岁末,留下什么了,有梦的人才不觉得“人生寒”。也许像杜丽娘那样,生死寻梦,最后你就知道什么叫做“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看着台上的几位艺术家,我知道他们的艺术不仅仅是获奖的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这力量超越电影、音乐、戏曲种种的艺术形式,只有一个目标,就像我们眼前的这盏茶一样,让它徐徐地散开优雅的清香,让它氤氲入怀,滋润人心,滋养我们内心的一种信任。我还记得,上次我和成龙大哥一起在文化讲坛谈文化的时候,他演讲的题目就叫《相信是一种力量》。“文”一直在那里,但“化”不“化”是我们自己的缘分。让“文”真正化进我们的生命,那么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不朽的艺术家。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四
最近,读了一本书我是光荣的接班人,书中有一部份讲的知识就是力量。
读完之后我就想发明一种机器,把书放进机器,几秒钟后书就变成美味的食物,吃下去后既能美餐一顿,还可以掌握书上的知识。有了这样的机器同学们都很爱读书,掌握各方面的知识。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光荣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五
“中华文化是中国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曾经承认:“中国文明,作为世界仅存的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之一,在高思维方面能为人类做出很多贡献。”中华文化确实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真正是融合文化所需要的。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变迁,在21世纪现代观念下衡量的传统文化与道德,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动力,还是一种阻力?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华文明九千年,神州佳话中外传。”中华文明远古而来,千回百转,流光异彩,滋养了中华民族精神,然而日新月异,它糟粕的内容也成为了束缚人民行动和思想自由的枷锁。
儒家思想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明。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它在政治上突出了统治者实行“仁政”的必要性,道义上肯定了民众反抗,推翻暴君的正义性,民心向背决定君王政权的兴衰。唐太宗李世民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治天下,成就一世明君的美名。然而,任何文明并不是绝对的优秀。儒家思想中森严的等级制度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把全国的臣民变为了君王的奴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句,形象地道出当时百姓的低下地位与不平等的社会氛围。儒家的这一思想是催生奴性的思想根源,造成了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奴才意识。
俗话有言,民以食为天。故而一个叫“劳动”的名词成为了以“食”为目的的产物。就当今社会而言,中国的腐败极大多数发生在饭桌之上,不少高级餐厅更是成为了藏污纳垢的集中营,酒量甚至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这不仅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还造成了酒后交通事故等的社会危害。损人不利己。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倡导无为,正向当今我们所倡导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仅此足以证明道家学说的意义深远。今天物资条件高速发达,伴随着的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人类在妄想改造自然的.同时,也遭受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道家思想确实是在为人类的生存考虑,“自然无为”是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永恒永远存在,道家思想将是亘古的文明精华。
缺乏平等性,科学精神和法制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弊端,一个民族要尽可能吸收外来精华文化,摒弃本族文化糟粕,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深知道德底线所在,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现代文化,用文化力量推进中国迈向第一世界。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本源,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样质量的产品,却因品牌的不同而在市场表现上大相径庭。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正是品牌文化的力量推动着品牌的成长。
没人能否认,古希腊神话点燃了欧洲文明之光,构建了西方的精神家园;也没人能否定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支撑了泱泱古国的文化骨骼。葡萄酒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基础的行业。甚至可以说,葡萄酒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身边之所以有那么多品牌广告促销一停销量马上下滑,有那么多品牌昙花一现,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打造出高价值感、高美誉度、个性鲜明、能产生丰富联想的强势的文化品牌。
世界知名品牌无一不是都有着深厚的品牌文化内涵,这不是简单地理解成时间的积累。中国葡萄酒未来发展一定是要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大系统才能屹立于世界葡萄酒殿堂,而不是单纯的消费量大来成就的。我们很多企业与品牌之所以没有做好,主要是没有真正认清文化之于品牌的重要。大量的模仿甚至抄袭,产品开发的草率,不顾行业本质,以次充好,虚假酿造等等,这些都是难以成就真正好品牌的根源,这是一个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者思想的认知问题。
企业的发展的有三个层次: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文化。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品牌文化有着时代的烙印。法国葡萄酒之所以在全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不在于单纯的产区及产品质量多么优秀,也不仅是技术多么领先,更深层次的在于葡萄酒文化的全球性影响。这种深厚的文化沉淀所折射出来的地位与影响力,才是法国葡萄酒成长的真正力量。以法国知名酒庄为主的世界级名庄,之所以能够傲视全球,也并不在于质量本身,更多的是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
东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当企业进行跨文化品牌宣传时,所面对的是与其母文化差异巨大甚至完全不同的文化。这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因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等的不同往往会对品牌作出不同的选择。例如饮食文化对葡萄酒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区域的人对于单宁的容忍度差异很大。例如习惯喝茶的人往往比较能忍受酒里的单宁。中华民族众多,地广人多,各地口味差异性很大,例如吃火锅到底要喝什么酒等等。
由于当前中国市场是渠道驱动市场、甚至驱动品牌,导致很多企业更关注的是渠道的建设;由于品牌的培育需要更长时间,也需要更高超的策略,导致很多企业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到产品的开发上,而忽略了品牌的建设,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市场成长的不稳定。所以,即使近些年迅速崛起的品牌或者企业,也可能很快便衰落甚至消亡。表现在市场产品销量上,主要是:没有直接而现实的利益诱惑,便难以产生销量,依靠品牌力的支撑难以维持企业成长,从而导致企业进入一个“非良性循环”。这种情况在中国葡萄酒疯狂发展的初期是可以被掩盖的,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没有依托文化竞争力的企业或品牌,是难以维持长久发展的竞争优势的。
文化的力量虽很强大,但由于传统人们对文化的理解比较偏激,会认为很虚、很宏观,其实一切文化的都是实在的,一切文化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为一切现实的表现都是文化的表现。例如一个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都是公司文化的表现。以品牌塑造来看,当前企业老总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只要做了一套vi的视觉识别形象就可以充分发挥品牌的作用了。然而,真正决定品牌价值的是理念系统。它决定着品牌的内涵与深度,它赋予了品牌灵魂,让品牌具有生命力和独特的价值。
对于企业来说,想让品牌文化发挥真正的作用,最重要的便在于用品牌核心价值指导营销传播的全过程。营销传播过程包括从种植到酿造,从生产到销售,从设计到宣传,从渠道到推广,从沟通到服务的全过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行为,都应不折不扣地体现其品牌的核心价值。这就意味着经营活动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为品牌“做加法”上,这样,既可避免营销传播偏离品牌核心价值,又可形成品牌价值滚动提升的良性循环。很多企业每天资金都在浪费但老板可能浑然不知,主要问题便在这里。例如包装设计,到底什么是好的包装设计?是老板喜欢的还是消费者喜欢的?是我们认为漂亮的还是和品牌价值、品牌个性相吻合的?是一年一换不断花样翻新的,还是坚持核心形象不变的?是用材料工艺来体现档次的还是注重内在文化价值的?等等。虽然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品牌之争真正“争”的便是文化。
文化不能简单地模仿,更多是学习、继承与发扬。中国葡萄酒未来一定会逐渐地形成属于自己的大文化,包括种植文化、酿造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世界葡萄酒舞台上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甚至独占鳌头。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七
日本鬼子试图入侵中国,我们做好防备,做了好多宝塔。
日本鬼子冲到了我们的地盘,拿起手枪,抬起大炮。“发射!”日本鬼子长官一声号令,就响起了炮火声。可是怎么也打不倒我们的宝塔。于是,他们想用梯子爬上宝塔。当他们爬到一半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宝塔上的不是解放军,而是很多老百姓。手上拿的不是手枪,而是“载”满知识的《大辞典》《科学知识》《动物世界》《昆虫记》,他们放手了。日本鬼子官被落下来的“炸弹”砸得头昏眼花,其他小鬼子也被打得手足无措。
他们在我军(老百姓)的攻击下,日本鬼子军队死的、伤的人数占百分之九十,真是惨啊!
日本鬼子官带着伤报告元帅说:“千万别跟中国拼,他们的‘知识力量’太强大啦。”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八
经济文化一体化作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正日益凸显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科学论断,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和文化的巨大力量,牢固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基础.
作者:顾伯平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刊名:社会主义论坛英文刊名:socialistforum年,卷(期):2005“”(6)分类号:g0关键词: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九
吃过晚饭,爸爸带我到新华书店里去买书。新华书店里有很多人,有年纪老的、少的,有男的,女的。他们都在看自己喜欢的书。书店里有好多书,书静静地在书架上排着整齐的队伍,我兴高采烈地跑了进去,手忙脚乱,这排看看,那里翻翻。
最后,我选了两本自己喜欢的书,一本叫《论语》,还有一本叫《庄子》。这两本书里面的故事都是古代学者勤学的故事。爸爸对我说,没有能读得完的书、能学得完的知识。
我想,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以后长大当科学家,发明许多许多有用的东西,高科技的产品。这样,国家强大起来,别的国家都会仰慕我们,不敢欺负我们啦!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
文化的竞争,是经济的竞争,同时也是政治的较量,是国力的综合较量。
当今时代,我们只有站在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充分凸显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扩散力、渗透力,成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上善若水”既是古人对一个人文化道德涵养的极高赞誉,也是我读了庞先生《文化是力量》一书后所发自肺腑的感悟。通过《文化是力量》抽茧剥丝的从文化的内涵外延、历史现实、当代企业、漫步文化之旅、作者自身的感悟等多维度、全方位的对文化的诠释,我仿佛能够拨开文化神秘的面纱,跟着作者去触摸文化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情怀和现实理论。
文化从来就不是束之高阁的典籍。作者告诉我,文化可以是历史沿革的底色,是我们心灵绿洲的水源,也可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单位领导的品德修养,人格魅力。我们崇尚文化,不仅仅是崇尚知识、崇尚智慧,很多时候,我们崇尚的是文化的内里,是在你的书本记忆之外所沉淀下来的思维和善良。这种思维模式和道德情操在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记录在年轮里的,就是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样子。一个企业,一个领导者,在追求科技创新,追求企业和部门不断向上的过程中,要努力增强团队中的凝聚力,让每位成员怀着对企业的'感恩心,最终将这股爱和善良的文化力量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这才是企业培植企业文化,进而深耕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所在。
文化是看万卷书,行万里路。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米兰昆德拉也说过“生活在别处。”我们此生无法穷尽所有的活法,我们在书本上揣度着别人的生活,透过纸背去剖析文字背后的脊梁。庞先生选择了一条能最大限度还原文化本色的道路,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想去看看”。我在书中跟着庞先生去看了黄河,在华夏文明的摇篮里领悟到文化厚重。去感悟了西藏,在世界屋脊的纯净中洗涤被世俗蒙蔽已久的内心。在抽象的“逆境”中甚至顿悟了巴尔扎克所说的“苦难是一笔财富“。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最多能说他很知识。如果一个人走了很多路,或许他只能是个脚夫。可是一个人,他读了很多书又走了很多路,那他肯定是一个智者,一个不喧闹,不浮夸,不会恃才傲物的人,因为他的胸怀一定像山泉湖海一样宽广。文化在他身上不仅仅体现在上知下晓,而是他的底蕴,他的气度,他的气场。
文化是和有文化的人交流。这个社会中,谁都有朋友。有闺蜜,有兄弟,有酒肉朋友,有一丘之貉,英雄惜英雄,文化人交朋友,从来都是点到为止,其淡如水。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随着时间的打磨渐渐固化。想要推陈出新,不断提升自己,除了多看好书以外,更要有意识地和多智慧、多见识、多境界的人沟通交流。谁都无法自己成就自己,唯有他人才可以成就你。朋友是你的帮手,敌人是你的镜子,他们的语言就是你不断审视自己的x光机,你的有无、舍得、荣辱都能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得到验证。
我们每个人平凡又不凡,每一天的努力都和世界宣告着我们的追求。《文化是力量》告诉我们,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不朽,那一定是人类文化的永存,而深植于文化力量之源,唯有来自爱与善良!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一
。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著。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二
望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种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其中最让我不能忘怀的便是春联。
只见爷爷也小心翼翼的用面糊涂抹在春联反面,再贴在门檐,窗户上,到处洋溢正新春的气息,我久久注视着他们,一会儿点点头一会摇摇头,仿佛在他们的指引下,步入了他们的世界,寻找他们的意义。我凝住了,在时间的隧道里。听,有鞭炮声,有犬吠声,有人们的欢声笑语声。
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将每个时代都串联起来,让人在其中受益匪浅。
现在,远离了农村那片净土,来到喧闹的城市,什么都变了,可是在有一个没变。
那便是文化,属于图我们每一个人的财富,还记得我们盘膝而坐认真读书的场景,还记得一大群同学因为一道题而辩论不朽的场景,还记得人们长醉与美术作品的场景,都太令人难以忘怀了。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三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们欢快的笑声充满了这辆大巴车,那欢快的歌儿撒满了我们走过的“阳光大道”。要问我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当然是因为我们又要去知识的海洋里探索、遨游。
1月21日,我们走进了青龙古镇,探寻了晋商辉煌,追寻了农耕文化,领略了晋剧瑰宝,近距离的感受了《红色福尔摩斯》,享受了文化的.熏陶。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恰好遇到了《红色福尔摩斯》拍摄组,我们小记者还亲身体验了民国时候的粗布麻衣,也许是因为新奇的缘故吧,穿上后感觉特别舒服!
这次的文化之旅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农耕文化,还学到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知识!收获好大!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四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
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无比神圣的任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文明的延续性是最为顽强的,是这股顽强不屈的劲让这位老人经过了衰败,经历过了兴国,尝过了苦,也品过甜。这位老人心里藏着许多事,但她从不会像那些小妇人那样八嘴八舌的说个干净。这位老人很坚强,这位老人手非常巧,巧的编织了无数令人敬重,仿照的魂宝。这位老人很聪明,创造数不胜数造福于人类的神奇之创。中华是一个包容大度的国家,没有那些小赢小利的思想,大方的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和拥有的东西奉献出来,让国际的友人赞赏不已。但是在威胁国家之安危,民族之利益的人面前,中华民族的子女是没有退缩的,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刚健奋发,矢志不渝,多难兴邦的阳刚之气都在这里体现。
文化成果光照百代。
中国的传承,让我们受益终生。中国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誉。中国,念起这位母亲的名字,内心激动的,不知从何说起她的好。因为她太伟大了,说起来大多都是好,她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让中华子女受益匪浅的文明文化,创造了闻名世界的科学技术。而构成这一独特科技文明主要支柱有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和四大发明,对世界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比欧洲的发明都要早几百年。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诗经》、《清秋》、《史记》、《资治通鉴》……像这样保存了如此浩瀚的文化典籍,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经历上下五千年风雨沧桑的文明之国才能做到吧!瑰丽璀璨的古代文学,精彩纷呈的古代艺术,世代传承的文明礼仪都是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主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阅读完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胸怀大志、戚继光驱逐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故事后,让我更加明白了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的重大意义。
家庭和谐家风良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一个好的环境成长,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书中同龄人例举出了他们的榜样事迹,我想中华民族子女是像他们那样,是因为那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感染,熏陶着我们。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拥有种子力量文化,以此来赋予自己力量,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种子力量文化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是我们在困境中不断奋斗和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种子力量文化的重要性和力量,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认知力量。
能够面对问题和挑战的第一步是积极的认知态度。我曾经遇到过自己感到无力的情况,但是意识到这是一个挑战,而不是失败,这让我有了积极的心态去寻找解决办法。我们需要承认问题的存在,同时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它,这会让我们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力量,有更加坚定的自信。
二、毅力和耐心。
顺着自己的生活轨迹走,我们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走得慢或停滞不前。但种子力量文化教会人们坚定自信,毅力和耐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方面,我曾经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迟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实践了种子力量文化,努力改善自己,通过不断努力和专注,最终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类大家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种子力量文化成功的基础。我们经常需要依赖他人帮助自己。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社交网络,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会更加艰难。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地与别人交际,以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知识,不断增强实力。
四、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
种子力量文化要求我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自我反省,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做得更好。我在经历并克服困境后,通常会回顾自己做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并思考如何改进,改进方案,以此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成绩。
五、发现和表达正能量。
在我们日常的交往中,我们需要不断呈现出正能量,向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这也是种子力量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的去发现生活美好的事物并及时表达自己的积极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同时也可以鼓舞他人,增强大家的信心和向心力,推动事业的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小结:
种子力量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化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积极的认知态度,毅力和耐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反省的能力和正向能量的表达是种子力量文化的核心。通过不断实践这种文化,我们可以建立自信,达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不断成就自己和周围的人。让我们一起学习和使用种子力量文化,在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光芒。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六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认识到种子力量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和价值。首先,种子力量文化鼓励我们展现个性,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观;其次,它提倡持续学习和成长,使我们不断进步和改善自己;再次,种子力量文化重视合作和分享,帮助他人也是自己成长的一种方式;第四,种子力量文化强调人生经历和情感的核心价值,让我们意识到珍惜当下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最后,种子力量文化鼓励我们积极面对挑战和变化,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首先,种子力量文化唤醒了我们自身的个性和品格。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外在的表象和潮流,忽视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内在的价值。而种子力量文化则鼓励我们不隐藏自己的特点和思想,敢于展现个性和独特的想法。这一点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自我探索和表达中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其次,种子力量文化引导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成长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生命进程,但种子力量文化认为这需要通过持续学习和不断改进来实现。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面,不断挑战和突破自己的局限。只有不断进步和改善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优势。
第三,种子力量文化强调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种子力量文化认为,个人的成长与他人的帮助和鼓励相辅相成。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建立优良的合作关系,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经验,共同成长。这一点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特别重要,因为我们处于追求个人价值和快速成长的阶段,当我们发现自己无法完成某项任务时,应该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而不是孤军奋斗。
第四,种子力量文化强调人生经历和情感的核心价值。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往往忽视了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珍视。种子力量文化则鼓励我们将经验和情感放在第一位,珍惜每一个当下的时刻和角色。不论是在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中,都应该积极地去体验和感受,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情感识别都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种子力量文化鼓励我们面对变化和挑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断面对着变化和挑战。但是,我们有时候会害怕变化和挑战,逃避和放弃。而种子力量文化则告诉我们,只有积极面对变化和挑战,才能赢得成功。在迎接变化和挑战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承担责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
总而言之,种子力量文化是一种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它鼓励我们展示个性,提倡持续学习和成长,重视合作和分享,珍惜人生经历和情感,积极面对变化和挑战。这些原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也为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七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结晶。让我们在文化中慢慢探索,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孔明死后,由蒋琬主持朝政。蒋琬手下的一个小官吏杨敏,对此颇感不满。蒋琬和他交谈时,只应不答。杨敏性格怪癖,经常在众人面前说蒋琬的坏话。有人把这告诉给了蒋琬,并建议严惩杨敏。可蒋琬坦然一笑,说:“杨敏说我的坏话,说明我可能真的有不好的言行,我应该反省自已啊!”
多么可贵的宽容之心!传承宽容的中华文化,共筑宽以待人的精神家园!
三千越甲可吞吴。
越王勾践,堂堂一代国君,在吴国灭了越国后,宁愿到吴国做牛做马。他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尝一口苦胆,并躺在草堆上睡觉。勾践天天激励自己,不忘复仇决心,他决定一雪前耻,重振越国。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多么可贵的迎难而上!传承迎难而上的中华文化,共筑坚韧不拔的精神家园!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望着远去的零丁洋,心中感慨不已。为了正义,为了国家,每次战斗,文天祥都冲在最前面,一次又一次,你的血液在沸腾,可最后你还是被元军抓住了。你对荣华富贵不屑一顾,始终牵动着让你的心的是国家的安危。面对威逼利诱,你正义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银光刺眼的大刀下,你正义地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咔”的一声,一缕忠魂却斩不断。于是,后人记住了你的正气回荡,大义凛然。
多么可贵的正义之心!传承正义的中华文化,共筑热爱祖国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在世间的纷扰中得到一丝慰藉,传承中华文化,在文化中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传承中华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宽容,迎难而上,正义的中华文化,值得我们去赞美,去弘扬,去传播,带着中华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吧!
浅论文化的力量篇十八
论文摘要:企业具有自己的各种构成要素,把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除了要有一定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以及规章制度之外,还要有一种协调力和凝合剂,它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构成企业有效运行的驱动力。这种力量就是被称为管理之魂的企业文化。从四个方面对企业文化及其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论述。
1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1)企业文化具有人本性。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这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企业当作专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认定企业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利润。在现代企业文化看来,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更是一个人的组织;它不仅谋求利润,而且更谋求人的发展。
(2)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强烈地反映本企业的独到之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社会环境和行业特点,都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职工群体、管理模式、经营之道、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这种客观存在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只能从企业的实践出发,针对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主要环境有的放矢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体现行业特点,形成自身特色。
(3)企业文化具有时代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反映,企业的存在总是受其所处时代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并打上时代的烙印。当前市场经济是时代的主旋律,而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市场充满了竞争,竞争和开放推动企业走向市场,使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使企业的周围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进行相互作用。这一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向市场辐射、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企业文化内涵在时代的影响下不断扩大和丰富的过程。
(4)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亚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不同的国家,其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制度不尽相同,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民族习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任何企业文化,从一定的意义上讲,都是某一民族文化的微观表现形式。因此,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性。
(5)企业文化具有继承性。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企业文化和其他社会意识一样,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继承了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使之与本企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符合国情厂情的企业文化。
(6)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和企业文化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但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信念等是职工理想、追求、意志的体现,它溶于职工思想,作用于职工行动,能形成一种传统。这种传统一经形成就成了企业发展的灵魂,不会朝令夕改,也不会因企业的人事变动、机构改组和产品更新而发生根本的变化。
2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
(1)组织精神。作为组织灵魂的组织精神,一般是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也蕴涵着对本组织的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与希望,折射出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格,成为凝聚组织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
(2)组织价值观。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3)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
3企业文化的功能。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是生产关系。它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方式,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落后的企业文化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企业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功能很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导向功能。一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起着导向作用,通俗地说,就是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引导顾客的消费文化趋向,领导社会消费时尚和潮流,最终影响物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文化观念。从世界范围看,优秀的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导向功能,总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顺应着社会价值的走向。
(2)团结功能。从根本上说,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共存的,但实际上,企业利益与个体利益难免发生冲突。企业借助于企业文化,引导并统一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为企业发展努力工作。
(3)规范约束功能。好的企业文化规范了企业行为,使之产生于社会之中,服务于社会,回报社会,按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对社会负责。同时,企业文化对员工心理、行为产生影响或约束力。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心理、行为产生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制度文化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4)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它在追求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允许个性存在,对职工中各种不同的要求、兴趣爱好不强求统一,起到传统激励方法所起不到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
4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以企业文化激励、鼓舞员工自强不息,促进企业蒸蒸日上。最重要的是应该有意识地建立一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以此来统一职工思想,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加强企业文化,就是要在总揽企业全局的宏观基调下,随着企业形势的发展着眼于未来,努力在建设上求进,在特色上求进,在影响力上求进,促进企业员工与企业心连心,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通过企业形象效应,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企业市场活力激增,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2)倡导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上求新,就是要在企业与员工中增强情感意识、精品意识、效益意识和面向市场的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追求优良品质的严细作风,倡导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孕育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求新的过程,就是给企业和员工以新的观念、新的精神、新的面貌,把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更高更新的水平,凸现出崭新的有企业特色的精神风貌,并努力在实现一流的效益上求新,在塑造一流的形象上求新,从而引导企业和员工不断追求高素质、高品位、高效率,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完善。
(3)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精神文化“乐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可靠保证。在大力发展企业生产建设的同时,还应努力为职工修建家属住宅、单身宿舍,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质量。另外,还应为员工修建俱乐部、文化宫、图书馆、健身房等,不断丰富职工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芮明杰.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赵红岩.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兵团工运,2005,(2).
[4]盖乐民.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竞争力的核心[j].现代企业,2005,(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1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