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论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2:22:13
大学普通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1-26 22:22:13     小编:ZS文王

说明是一种通过直观的事实、数据等进行解释和阐述的文字形式,旨在让读者了解事物的原由和规律。学会运用丰富和准确的词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总结中的思路和方法。

大学普通论文篇一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他以其才智、幽默与追求真理的敏锐目光探索着xxx的灵魂,他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而后者尤为其伟大的代表作。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历险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美国通常被直接称为“boynovels”(“男孩小说”)。

在《汤姆·索耶历险记》小引子中马克·吐温这样说道:“我写这本小说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可是我希望成年人并不因此而不看它,此外,我还试图想让那些成年人从书中想起当年的他们,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他们有时候干些什么稀奇古怪的冒险事情。

两部小说自诞生以来,在美国既受到孩子们又受到成年人的喜爱,并且一直被看作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家自己对《汤姆·沙耶历险记》比较偏爱,认为它比《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伟大。

但一般的评论和看法却和作家不一样,例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只是说《汤姆》一书“为他赢得了持久的声誉”,而《哈克》一书乃是“他名垂青史之作”。

《汤姆·索耶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是马克·吐温所有作品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拥有最广泛读者的作品之一。

它描写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汤姆和哈克怎样冲破家庭、宗教和陈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缚,从游戏和冒险中寻找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

大学普通论文篇二

生源质量:

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很高,说明考到重点大学的学生高考分数很高,反映出他们的.学习素质要强于普通大学的学生。

国家经费投入:

重点大学享受国家财政支持很大,每年至少有几个亿的经济投入用于学校建设和发展科研。普通学校就没那么多了,一般的只有几百万。

名声:

重点大学几乎人人皆知,比如北大。普通大学只是在其所在的省有人知道,但是出了省就很少有人听闻了。

大学普通论文篇三

一、文题文题(title)应能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论文内容相符;文题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20字;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二、作者署名第九章社区护理研究195作者(author)在文题后加上姓名和工作单位,可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或咨询,也表示作者享有著作权,对文章内容负责。

署名一般根据对文章贡献性的大小,上下排列或前后排列;若有多位作者时,姓名中间不用标点,采用真名;工作单位的标注,可在署名之后,:戎根据某些杂志的要求在脚注等处标明。

三、摘要摘要(abstract)是文章内容的提要和精华,用精练的文字概括说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使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

摘要一般不列图表,不用缩略语,不分段,字数在200—300字。

四、关键词关键词(keywords)是反映文章内容的单词、词组或短语,以便于读者了解文章的主题,也帮助读者进行关键词检索。

一般一篇沦文可用3—5个关键词。

关键词的选择应以美国出版的们ndexmedicus》、《医学主题词注解字/顷表》和《汉语主题词表》为准。

五、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等组成。

(1)前言:前言(introduction)主要叙述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点明主题。

(2)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部分应详细介绍研究的对象、研究时间、选样方法、观察内容、研究步骤、资料收集的方法和场所、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统计方法等,使读者能了解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对研究结果进行学习、评价和验证。

(3)结果:结果(results/findings)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应将所观察到和收集到的现象和资料,经过整理与必要的统计后,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展示。

述结果时,应按逻辑顺序描述结果,不加任何评价-注意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实事求是地报告研究结果。

(4)讨论:讨论(discussion)是论文的精华所在,是针对研究结果进行阐述、推理和评价,并做出理性的分析和解释。

注意研究结果是否与研究假设一致,原因何在;提出自己的见解,今后的研究方向;下结论应慎重。

六、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应列出本次研究所参考文献的目录。

七、护理毕业论文撰写与打印要求。

1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毕业论文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结论解释合理。

3、毕业论文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4、毕业论文篇幅以5000~8000字为宜。

护理毕业论文内容要求:

1、题目:要求简洁、确切、鲜明,有概括性。

字数不宜超过25个汉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不宜超过300字。

3、关键词:从说明书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明引用文献的方式统一采用“文末注”的方式(以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编号以方括号括起,放在右上角,如[1],[3~5])。

科技书籍、专著注录格式和科技论文的注录格式如下:

作者.书名.版本,出版社,出版日期.引用内容所在页码。

例如:

高景德.交流电机及其系统的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xx年x月.120~125中国古代典籍(先秦部分)作注可简化。

例如:

[1]《哲学原理》第一章。

[2]《论语·学而》。

7、打印要求。

1文字要求、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简体规范字。

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

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

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标题层次、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

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5、毕业论文的封面参照学校提供的项目内容自行填写或打印。

所有文字部分一律用a4纸激光打印,一级标题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其他标题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表格内填写内容用小四号楷体),段落前空2个汉字,单倍行距。

页码标在右下。

8、护理毕业论文的装订。

按以下顺序装订:(1)封面、(2)封二、(3)目录、(4)摘要(含标题、摘要、关键词)、(5)正文、(6)注释、(7)参考文献。

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2】。

[提要]合同法立法的旨意在于通过法律的强制力,在合同补救系统中对履行承诺实行激励机制,把合同破裂的可能降至最低,因此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本文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对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深入考证。

关键词:合同法;交易成本;契约;履行承诺。

一、交易的促成。

(一)合同形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人们已由关注商品交易的安全转为注重商品交易的迅捷。

许多国家从便利经济交往、简化手续、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在合同形式上采取更为宽松的态度,基本上采用不要式原则,法律只是要求某些特定的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而其他类型的合同可以任何形式订立。

我国也采取这种态度。

《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该条款对合同形式作出比较自由灵活的规定,除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充分赋予并扩大了交易双方的选择权。

由交易双方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形选择合同形式,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促成合同的成立。

《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该项条款对“书面形式”一词作出了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扩大解释,从而扩大了当事人书面签订合同的形式范围,进一步体现了合同形式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原则。

在为当事人提供交易便捷灵活的基础上,提高了交易双方交易的积极性,促进了交易的达成。

(二)合同成立的程序。

合同成立包括两个阶段:要约与承诺。

要约与承诺制度使交易者不必面对面地进行谈判并签约,而只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简单程序行事即可成立合同。

这种程序性的制度简化了合同成立的形式流程,不但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还可以使交易者因交易的便捷而乐意去实践。

(三)合同尽量有效化原则。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这里,合同并不因当事人的超越经营范围而绝对无效,因为只要不属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禁止经营的范畴,其促成要比否定来得经济(包括违法成本)。

从合同解释角度看,在合同既能认为成立也能认为不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是努力解释合同已经成立,即对合约的词语须按照合约有效而不是合约无效的方式理解。

二、缔约的经济分析。

(一)缔约的准备阶段:信息收集和统一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之所以会遵循规范是因为存在信息和决策成本、认知和信息处理约束、尝试逐案调整而出错风险以及个人由于其行为被规则决定而得到的某种利益等。

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私人信息的拥有会使交易合作变得困难,因为交易者都会担忧对方利用私人信息而损害其利益。

如何尽量降低这方面的成本呢?这就需要设计一种制度,该制度的功能能够使交易各方拥有的私人信息在一定限度内转化为公共信息,从而减少交易者的信息收集量,降低交易者的信息成本。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事物的属性或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们有必要设计出各种社会规范(包括法律)以尽可能减轻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并降低对风险的成本支付。

而该制度应该如何具体操作,或者说应该从合同法的哪些方面寻找着手点呢?一方面在于合同法的各种制度设计,另一方面则在于统一合同规则本身,因为制度自身就是一种公共信息。

对于前者,将在后文具体分述。

现在着重讲一下与信息收集成本密切相关的统一规则。

统一规则通过统一当事人的行为,把交易信息变成一种公共信息,各交易主w减少信息收集量,从而使信息成本得到降低。

其原由是统一规则使各种交易制度在时空上的差异得到排除,特定国家内的交易者在较长时间内可以遵循一种交易规范,而大家共同遵循一种规范的结果是交易者对交易对方的行为有良好的可预期性,从而稳定交易者,使其降低防御成本。

(二)要约的撤销与延期承诺的效力。

《合同法》第19条对要约的撤销作出了规定。

根据该条规定,只要受要约人对承诺的有效性有正当而足够的信赖基础,这种信赖就应该受到保护。

这不仅是诚信的体现,更是经济分析的要求。

因为一旦有了这种信赖,受要约人会采取一系列履约准备,如果这时认定要约可以撤销,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给受要约人带来经济损失。

《合同法》第29条对延期承诺的效力作了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对于该种情形,受要约人有足够的理由认为承诺已经生效,基于这种信赖,必然会做履约的准备,如果否定承诺的效力,是对诚信和经济的不尊重。

示范文本是对交易过程中各种交易惯例的确认,它在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之前就已经存在。

这种合同的存在使签约过程成为一个合同审查过程而不是繁琐的合同制定过程,有效地节约了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签约磋商和合同订立的时间,对合同当事人而言是一种少投入多产出的制度安排。

它的合理基础在于它是对交易经验的一种总结,是经实践证明的相对而言比较成熟而经济的交易规则和模式。

大学普通论文篇四

在高校推进精准扶贫是国家为了在教育领域实现公平,依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平等受教育权。在十二五期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资助学生的措施。“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我国教育领域扶贫现状。

“治愚”和“扶智”的根本手段是发展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来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本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已达到一定规模,基本完成了量的累积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温饱问题,但是在国家的资助之下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之后是否能够使得家庭摆脱贫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只有顺利就业才能改变贫困现状,真正实现脱贫。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通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内容主要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差异,之后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选取代表性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

2.2调查实施。

本研究共向六盘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660份回收问卷6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46份有效率97.88%。因为问卷是在课间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发放的所以回收率较高,但是有一些同学没有按照问卷要求进行勾选,产生了14份无效问卷。

2.3调查结果与讨论。

在题目“在校期间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回答分布为:受资助的学生中10.6%的同学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81.9%的同学有较模糊的职业规划,7.4%的学生选择走一步看一步,没有同学选择“没考虑过”这一选项。同时从年级来看大一年级的同学与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学相比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占比较多占18.8%。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择有较模糊的职业规划的学生占比增加,选择走一步看一步的比例增加。受资助的大学生中有81.9%的同学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且在大四年级尤为突出占90.0%。这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非常不利。在题目“你认为最佳的求职渠道”回答分布为:仅有5.3%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求职,大部分同学通过社会招聘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工作机会。其中大一的学生没有人选择通过网络求职,可见大家对网上投简历找工作这种方式特别的陌生。可是,网上投简历已经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了,可是在所调查的样本中却很少,这是很不正常的。在题目“你认为最佳的求职渠道”回答分布为:精准扶贫资助学生中79.8%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教育很重要,普通学生中6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教育比较重要。这一数据说明,对于在校生来说,他们更多地希望学校能够多开设就业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者讲座,使得他们能够丰富自己的就业渠道,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来获取就业方面的信息。

3结论。

(1)大一年级学生普遍具有自己的就业规划,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渐渐放弃了自己的规划,开始毫无目的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到了大四才发现自己将要面对社会残酷的竞争往往会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

(2)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求职,大部分同学会通过招聘会来进行职业选择,这无疑是减少了自己的就业渠道,减少了自己的就业机会。

(3)学生希望学校多增加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但是在实际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为了考试及格才去上课,并不关心上课的内容。

4改进措施。

(1)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在大一时期就应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之后还要按照自己的规划严格监督,保障执行的有效性。

(2)就业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更多的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求就业信息,扩大就业渠道,丰富自己的就业信息。

(3)作为学生要对自己要较高的要求,不能放任自己,大学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有严格考勤制度,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具备专业知识,学生应认真学习学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辅导员在平时开班会或者谈心谈话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提前告诉他们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之前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他们系统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自己毕业之后的职业规划。此外,作为大学生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不仅教授学生专业课知识,同时也要教授学生当前的社会形势以及自己专业的就业状况。使得他们能够从多方面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对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情况做出更好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曾继平.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

[5]杨宝珠.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6]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7]陶小江.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大学普通论文篇五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论文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三类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感觉有些困难,教师应从学生自身、教材、家庭、社会几个方面分析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探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属于三类普通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状况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生源质量差。我们学校属于第三批次录取,大部分招录的是过最低省控线515分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没过最低省控线,把学籍建在民办高中到我校借读,所以他们基础不好。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的思维品质差,胸无大志,得过且过。

(2)政府投入少。由于政府投入少,我校校舍陈旧,无配套的硬件设施,甚至于教室中的多媒体也成了摆设,无配套的教具。

(3)高中数学本身的难度。初中数学形象思维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做题模式固定,单一;高中数学内容多,且比较抽象,逻辑思维性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要求高,所以很多同学在刚开始学习集合和函数时,就被抽象的数学语言击倒;平时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日复一日,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心理,就知难而退了。

(4)家长不重视。许多家长心中都明镜似的,孩子好学校去不了,所以选择了我们学校,因此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如何他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只是孩子在学校不惹事就行。

一、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

初中数学中的学生不要求掌握的部分,如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在高中解方程中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在解析几何中应用频繁;初中二次函数的学习仅限于会画图像,高中时它作为一种解题的工具,承载着其他的函数,很多复杂函数的研究一般是在换元后转换为二次函数解决……所以,在学集合之前要先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与延伸,为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无论做什么事,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兴趣。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为了解答一道数学习题而废寝忘食,这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学习和研究感兴趣。很难想象,对数学毫无兴趣,见了数学题就头痛的人能够学好数学。学好数学关键的就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感到数学有用。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平时买个菜还需要函数图像吗?学数学真没劲儿!”所以,他们对数学不重视。针对这种论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以怎样刻画笔记本电脑的张开程度引入新课《二面角》。再如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一端系有铁锤的.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与水平面垂直,就是依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其次,采用“问题导引式”的教学方法。数学知识抽象、严谨,涉及的知识点多,一堂课只是老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会感到无味、走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一堂课的新知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本节的内容。如在讲等差数列前项和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问题二:设等差数列{an}首项为a1,公差为d,求sn=a1+a2。

+……+an,你能用高斯的方法吗?学生讨论后意识到:利用高斯的求法,还要分“奇偶个数”的情况求和。

问题四:公式能否用基本量a1和d表示?

问题五: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几个量?这几个量有什么关系?已知几个量可以求其余量。

问题六:前n项和公式和你学习的那个函数有联系吗?

用几个问题把一节课展示给学生,既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又激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致,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班级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差、上数学课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消极、课后复习巩固敷衍应付的状况,我们在课堂上不摆花架子,要多以基础知识的讲解为主,内容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学生懂;并且不注重一题多法,只要把好理解、计算量小的方法教给学生即可。要让学生模仿做题,当堂巩固,课后复习,一类题经过几天的反复练习,学生基本能掌握。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一课时的内容分两课时进行。又如求直线截圆所得的弦长时,有代数法与几何法两种方法,重点教给学生几何法:弦心距,半径、与半弦长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另外注重公式、定理的记忆和检查。要想数学学得好,必须公式定理熟练理解、掌握、会背诵,每节课的公式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过关,且当天消化,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会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总之,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并要砸实砸牢,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做题,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才会对数学有兴趣,才会去学数学。

(江苏省徐州市九里中学)。

大学普通论文篇六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快发展阶段,对我国公共管理模式创新是必然的要求。本文分析公共管理模式创新的动力及推动我国今后公共管理创新的理想模式,从体制、利益、理念三个层面对公共管理模式创新提出了合理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公共管理模式创新构建思考。

为求得政府组织的有效运转和社会良好的治理状态,公共管理也应坚持创新,以回应复杂环境和社会变革的挑战。公共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管理功能的定位以及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参与程度。只有公共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方能调整和优化公共管理主体间的地位和关系,为其他层面的创新提供框架性指导。

推动我国公共管理模式创新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公共管理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也有源自公共管理本身的运行困境。

1.1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

整个国际社会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信息网络状态下,要保证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公共管理创新不可或缺。否则,所创新的公共管理成果不仅跟不上我国社会变革的步伐,而且也难以符合国际社会的运行规则。

1.2第三部门的迅速兴起。

西方经历了两种危机即所谓“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他们促使人们去探索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机制。在国家--政治领域出现了“既不是自由市场、又不是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取向。

在我国,由于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体制尚不发达,往往出现公共权力不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市场交易不通过自由交易而通过钱权交易完成,这就产生了以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问题,这是第三部门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构建公共管理模式创新,第三部门才有真正发展的社会基础。

1.3官僚制与公民民主化诉求的客观存在。

官僚制将“理性无知”的社会民众排斥在政府行政之外,从而使行政失去了民主政治角色的公共特质,而对于公共生活的根本价值、目的、伦理,均缺乏反省,因而忽视了公共行政对民主政治价值的捍卫与公民道德生活的提升。

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向前推进,公民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其要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愿望也随之高涨。对此,我们必须对官僚制进行重新审视,积极推动公共管理创新,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满足公民的参与夙愿。

个人认为,我国公共管理创新平台最理想的模式应是:以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管理创新资源,与其他非公共组织所拥有的资源通过整合所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且具有一定“独立属性”的'综合性协作网络。

整个社会分为政府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公共管理创新平台离不开三大组织的合力支撑。因为构成公共管理创新平台所需的人力资源平台、信息平台、教育平台、知识平台等,都源自于这三大社会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有机整合。这有如三条腿的板凳需要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保持它的坚实与平稳。

对于三大组织来说,如果把它们比作支撑“板凳式”公共管理创新平台的三条“腿”,那么拆除其中的任一腿都会导致公共管理创新平台失去应有的平衡与稳定。

对于其它平台来说,如果把它们比作“板凳式”公共管理创新平台的“面”,那么只有通过社会各组织资源的有机整合,才能使坐在这个坚实的“面”上的人排除一切杂念去全面思考有关社会公共问题的良策。由此可见,只有各子平台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统一体,或所说的“面”,才能充分发挥各子平台的功能与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以什么来维系我国社会各组织的紧密联系。如果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加以分析,改革官僚制、协调利益分配和转变管理理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质、核心和首要因素。为此,我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改革官僚制,构建多元复合的协作网络。“在行为方式上,公共管理更多采取的是多元化和复合型的集体行动,以共同的目标基础,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官僚制的组织体系,面对公共问题的挑战,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一方面,僵化的层级节制体系阻碍信息的纵向传播,使组织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缺乏有效的回应;另一方面“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部门格局所形成的信息“壁垒”,阻碍信息的横向联系。因此社会各组织在内部应突破严格的等级层次,在外部应加强横向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支撑公共管理创新平台的社会各组织形成一个高效合理的组织网络。

第二,协调利益分配,建立综合平衡的利益均衡机制。公共管理的各行为主体之间,实质是种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政府组织作为国家的“代言人”,其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然而,政府组织本身作为一个利益主体,由于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可能会导致“寻租”行为的发生。

因此,政府组织应通过经济性分权,将部分利益适当让度给非政府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从而使自身从某些领域退出,避免发生“与民争利”的现象。通过协调利益分配培育并完善市场主体和第三部门,它们才有可能为构建公共管理创新平台提供真实的信息、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本,也才有可能和政府组织一起形成紧密而高效的综合性协作网络。

第三,转变管理理念,构建公共管理创新的制度基础。由于适应公共问题管理需要的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因而某些政府组织对公共问题的管理仍然沿袭国家简单化的管理理念。

在这种制度逻辑下,政策具有随意性,制度设计严重脱离实际而不具有可操作性和问题的针对性,常常所制定的方案因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等而失去应有的绩效性。因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那种国家精密化的管理制度。

公共管理模式创新,需要我们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中走出来,向着科学化、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理念转变建构公共管理创新的制度基础,才能使所建构的公共管理创新平台更具理性化、科学化和绩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冠琼.政府管理体系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4.

[3]马成详.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开放》2011.

大学普通论文篇七

(一)合同形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人们已由关注商品交易的安全转为注重商品交易的迅捷。

许多国家从便利经济交往、简化手续、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在合同形式上采取更为宽松的态度,基本上采用不要式原则,法律只是要求某些特定的合同需采用书面形式,而其他类型的合同可以任何形式订立。

我国也采取这种态度。

《合同法》第10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该条款对合同形式作出比较自由灵活的规定,除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充分赋予并扩大了交易双方的选择权。

由交易双方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形选择合同形式,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促成合同的成立。

《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该项条款对“书面形式”一词作出了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扩大解释,从而扩大了当事人书面签订合同的形式范围,进一步体现了合同形式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原则。

在为当事人提供交易便捷灵活的基础上,提高了交易双方交易的积极性,促进了交易的达成。

(二)合同成立的程序。

合同成立包括两个阶段:要约与承诺。

要约与承诺制度使交易者不必面对面地进行谈判并签约,而只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简单程序行事即可成立合同。

这种程序性的制度简化了合同成立的形式流程,不但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还可以使交易者因交易的便捷而乐意去实践。

(三)合同尽量有效化原则。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这里,合同并不因当事人的超越经营范围而绝对无效,因为只要不属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禁止经营的范畴,其促成要比否定来得经济(包括违法成本)。

从合同解释角度看,在合同既能认为成立也能认为不成立的情况下,一般是努力解释合同已经成立,即对合约的词语须按照合约有效而不是合约无效的方式理解。

大学普通论文篇八

3.1引入iso9000:2000标准的部分原则运用到体质健康管理中高校引入“以顾客为中心原则”,使广大教职员工在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观和体质健康服务观,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高校可根据“过程方法原则”,明确每位教职工在体质健康管理中的任务、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为学生提供体质健康服务上来。高校引入“全员参与原则”强调全员参与体质健康管理,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高校可根据“持续改进原则”和“过程控制”的要求,把学生体育行为的控制和体质健康的提高作为重要的质量要素来抓,持续改进体质健康管理质量。

3.2创造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支持环境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以及个体的体育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应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能吸引大家全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体育人文环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们认识、理解增强体质健康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动。高校应营造一个学校师生员工易于和乐于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文化环境,学校可以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学校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体育赛事举办、阳光体育活动组织、体育场馆运营和体育社团组建等方面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

3.3全员参与管理大学生体质健康iso9000标准中的质量管理活动都要求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为组织带来收益。高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齐抓共管,因此,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应与学校体育工作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学校领导应动用一切资源,调动每个大学生、广大教师(尤其体育教师)、体质测试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医务工作者、管理者以及学生社团、校团委、学生会、校医务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组织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质健康服务中来,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局面。

3.4全程管理大学生体质健康在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转变“重测试、评价,轻针对性的指导、干预”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通过健康管理的“测试——评价——指导——接受干预——再测试——再评价——再指导——再接受干预……”的循环往复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体质较弱的大学生重点进行全程体质健康管理是提升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全程管理必须以体质较弱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为关注焦点,学校应调查、识别和理解体质较弱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密切跟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把他们的需求与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相结合,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3.5调整大学体育课程服务方向依据大学生现实的体质健康水平,明确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和内容,建立切合实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建立增强体质健康的教学体系,选择能够使学生均能愉快地接受体育学习,加深对所学项目的理解,体验运动项目的乐趣,教师需转变思想,处理好健康目标与技能目标的关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充分引导教师关注本校、本班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公共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并重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鼓励体育教师进行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体质健康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3]陈剑锋,陈明.运用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原则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87-89.

大学普通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结构性就业矛盾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普通高校必须调整办学理念和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就业服务,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主要环节包括: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合理确定对接岗位;确定课程标准,选定对接课程内容;加强师资培训,为技能培训遴选好的教法;认真组织教学,建立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据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413万,毕业生为495万,比去年增加82万;20有120多万毕业生离校时还未就业。20进行就业求职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另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失业率不断攀升。失业大学生占城镇失业人口的比率为6.6%,年已经达到12.5%,三年间翻了近一番。

结构型就业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大学生求职面临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岗位又找不到合适人才。结构性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高校办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错位。换句话说,高校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完全切合市场需求。

1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合理确定对接岗位。

开展岗位对接培训,首先要开发对接的岗位。开发岗位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且要使开发的岗位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要与专业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开展岗位对接培训的基础;二确定的岗位应是社会急需的岗位,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三确定的岗位是毕业生期望的岗位,故可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四学校办学资源许可,能够满足岗位培训教学和训练的需要。

按上述条件,我们为首次试点的四个专业确定了12个岗位。其中,美术专业有家装设计师;生物专业有植物组培师、园林植物配置师、菌种师、动植物检疫师、保健品和药品营销师等5个岗位;中文专业有记者编辑、播音主持、广告策划和文案创作员、公关文秘等4个岗位;心理学专业有心理咨询员、人力资源管理员、中学教师等3个岗位。

2确定课程标准,选定对接课程内容。

对接岗位确定以后要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以岗位技能的基本要求为标准,寻找大学学科课程与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进而针对空白点开发新课程,实现课程对接。选定课程内容的方法是:去粗取精,凝练出最为核心的内容,形成岗位对接课程。如我们在开发中文专业与记者岗位对接课程时,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抠出中文专业课程与记者岗位技能之间的空白点,即:新闻采访技能和新闻编辑技能,故我们确定这些内容为岗位对接课程的主要内容。正是通过对专业技能的拓展和补充,实现了中文专业与记者岗位技能间的课程对接。

根据技能培训的特点,对接课程以活动课的方式呈现,以岗位——岗位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核心技能点为课程主线,通过总操作程序——操作步骤——达到标准——注意事项——相关知识五个环节呈现技能培训内容。

3加强师资培训,为技能培训遴选好的教法。

师训工作是开展岗位对接培训的关键环节。由于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大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习惯于讲授理论知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能适应技能培训的需要。为此,我们从加强教师培训入手,任课教师除直接接受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的培训外,我们还利用每周一天的时间开展师资培训。通过专家的理论引导、举办公开课、邀请实践专家指点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任课教师树立起“理论是基础,技能是关键”的'教育理念,掌握“直接下水学游泳”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学会实践教学、岗位演练、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为使岗位培训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在试点期间,我们还聘请了一大批有岗位实践经验的技师、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参加培训工作,弥补我校教师在实践经验上的不足。如生物专业菌种师岗位培训班,聘请了酒精厂、制药厂菌种车间的工程师亲自为学生指导、讲授,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4认真组织教学,建立评价机制。

在教学上,坚持以“学生演练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原则。课堂学生演练时间占三分之二以上。每节课同时有2~3名教师上课,一名是主讲教师,其他为演练指导教师。采用“教师引领——学生体验——教师点评——学生强化——技能达标”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完对接课程后,能够把自身专业技能拓展为岗位技能。我们把这种培训模式称为“直接下水学游泳,过程体验学技能”。为保证教学的实践效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专门安排学生参加岗位见习,强化实践技能。

针对技能培训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体现“两个结合”的评价办法,即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首先是技能考核,学生必须掌握每一单元的技能,要求学生单元过关。在岗位技能培训结束以后,进行终结性技能考核。技能考核的标准在于能否达到岗位的要求。技能考核成绩占60%,笔试成绩占40%。我校首期试点培训共参加学生451人,考试合格人数380人,过关率为84.3%。经中国就业培训中心审查后,将对考试合格者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cettic大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5培训工作特点明显,成效突出。

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充满着朝气和活力。1)建立在大学生学完本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的技能培训,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作支撑,基础好、起点高。2)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指导下开展的职业培训,培训技术先进,技能认证权威性高。3)具体到某一岗位的核心技能培训,针对性强。4)建立在体验式教学基础上的培训,注重技能训练,实效性强。5)建立在与人才市场紧密联系之上的岗位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通过培训收到的效果:1)学生的就业意识明显增强,职业规划从此真正开始。绝大多数参加过培训的学生,把已掌握的岗位技能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方向。虽我们的试点工作才刚刚结束,部分大四的学生就已经根据所学技能,找到了对应的工作岗位。一些大三的学生表示要从今年暑假就开始怀揣技能证书找工作,提前联系就业单位。2)学生的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就业能力显著增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已经掌握了岗位技能,毕业生就可以直接从事岗位工作,省去了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故对这些学生十分青睐。3)我校把岗位对接培训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到大学课程的教学中,促进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教育科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已经把这种教学模式移植到本科教学中,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

大学普通论文篇十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老师虽然不在学校,但也经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指导我的学习。**教授从论文开题到撰写论文期间,给我提供了学术路线,论文研究方向,对论文的框架及内容进行了悉心的指导,提出论文的不足及改进之处,使我能够顺利、高效的完成论文。老师学术严谨的态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将会是我以后人生道路上一笔莫大的财富。在这里特别感谢**老师和**老师的指导和栽培,学生会永远铭记在心,谢谢你们。

其次,感谢**老师对我的照顾,虽然不是**老师所带的学生,但在我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帮我解决疑惑和困难,谢谢老师无私奉献和尊尊教诲,我会永远记住老师的恩情。另外,谢谢**老师在我有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能给我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再次,感谢2**级同学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支持和鼓励,谢谢实验室的同学们,也感谢单位同事的支持、鼓励和理解。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一直对我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他们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是我精神的支柱。

最后,谨向百忙之中抽空评审本文的专家、学者及各位评审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对学生论文的审查并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你们!

大学普通论文篇十一

幼儿园管理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年的新设专业,在国内也属于新兴专业,《普通心理学》是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本人在授课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心理学有粗浅、非理性的兴趣,对心理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愿望比较强烈,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兴趣大大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形成的对心理学的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传授,而忽视将理论与学生的专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为心理学充满枯燥理论,远离生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1]因此,如何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幼儿园管理专业特色,培养他们建立科学的心理观和理性的心理学兴趣,了解心理学研究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同时探索适应学生年龄和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成为当前《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幼儿园管理专业《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目标与对象: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1、明确教学目。

普通心理学是继教育学、管理学之后,幼儿园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有关心理学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既要阐明心理学的学科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各分支学科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为后续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等课程奠定基础。

2、把握教学对象。

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授课安排是在大一,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还保留有中学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意识,被动、死板,缺乏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倡导问题意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向学生展示学科全景,培养建立学生学科思维,弘扬科学精神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侧重点。

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

1、进行教材改革。

在教材的选用上,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北师大(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或是学前教育基础课用书科教(李传银)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这两本书的共有特点是都比较强调心理学的“一般”和“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和基本原理。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概念繁、理论多、内容抽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兴趣下降大半。因此,需要考虑幼儿园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材改革,对部分心理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删减。教材改革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幼儿园管理专业方向的结合;二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的协调;三是普通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科前沿的结合。比如,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章适当增加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讨论;在工作动机和组织行为章节,引入管理心理部分。

2、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根据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重新编制《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简介,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内容、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包括学时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要求、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考核方式及内容;第三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实践教学及相关必要说明。在以往的授课经验中,教学大纲仅仅限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但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学期一开始就以电子讲义的形式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学习重难点及教学要求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确课程需达到的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课程的内容,方便其进行学习规划,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其二当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学习自我考核和评价有了依据;其三学生还可以根据推荐书籍和文献阅读,扩展知识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研究的意识导向。

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逐渐转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关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在以下五种意识的主导下展开:

1、课程资源意识。

根据精选后的教学基本内容,搜集大量的视频与图画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导总结出理论知识点。如对感知觉的规律、视错觉现象等内容采用图片形式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2、知识的应用延展性意识。

多角度加强心理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更直观、感性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当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真情实感时,学生往往会产生难以忘怀的感受。[2]同时,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或前沿问题,比如近两年比较火的节目《最强大脑》中个案,来讨论说明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

3、问题反思意识。

设置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通过“为什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主要反映的是人在哪些方面表现的不一样?”的提问引出人格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4、职业意识。

在授课中加入职业意识培养,通过创设职业情景,进行互动式教学,比如针对情绪这一章,可以通过设计“如何缓解应对新入园学前儿童分离焦虑情绪”,让学生组建项目研讨小组开展分析讨论,学生既了解到未来将要进入的职场问题,同时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

5、知识的整体性意识。

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之后,首先由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归纳梳理,并以框架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再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他们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为期末复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检验。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考核应兼顾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和课堂主动性的培养,将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再根据期末考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勤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20%,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占30%,在课堂反馈调查中发现,93%的学生认可并接受此考评方式,同时对开展自我测评和小组互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期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意识和主动性,而这也是课堂教学应追求的目标。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受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影响,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四者的交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与关注度。

注释:。

[1]陈向丽.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大学普通论文篇十二

新闻媒体与普通话研究论文结合最近的网络热词在新闻媒体中使用的例子,研究了新闻媒体推广普通话与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的问题。

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获取高关注度,经常在新闻媒体语言文字的表述过程中运用一些网络词汇,或外来英文单词。

这对普通话的推广产生了影响,也导致了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的产生。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国家的强大影响着语言的推广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兴起了“汉语热”浪潮。

推广普通话也可以促进全民交际畅通,为全民进行顺利的交流打开一个通道,促进政治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

中华民族历尽沧桑,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薪火相传居功厥伟。

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

语言文字是国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更是为普通话的推广带来了很多便利的传播平台。

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热词、外来词以及方言词的逐渐增多和人们对这些热词语的喜爱,许多新闻媒体工作者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经常在新闻媒体语言文字的表述过程中运用一些所谓的网络热词、英文单词、以及外来词汇等等,但是也有一部分观众由于种种原因不喜欢这些词语的出现。

新闻媒体的作用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传播信息。

有些人认为新闻媒体需要坚持语言文字规范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普通话,而有些人则认为新闻媒体加入了时尚的元素更能贴近生活,能更好的与观众进行交流。

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语言文字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新闻媒体语言文字更是如此。

白话文以前的时代,各种新闻媒体语言文字都是以文言、繁体字的形式出现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白话文出现了,各种媒体语言文字也发生了改变,大都开始用白话的形式开始写作新闻。

新中国成立以来,简体字也就是现在规范化的写作所用的字体,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在这种情况之下,各种新闻媒体文字也就纷纷用简体字进行写作。

新闻媒体语言文字不仅仅要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新闻媒体的价值得以实现。

而且外来词、方言词和网络词在新闻媒体语言文字中出现是必然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它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此交往过程中,外来词的引入是不可避免的,外来词在新闻媒体语言中出现也就显得自然而然。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地域经济的发展使得网络词和方言词的出现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语言文字中的必然现象。

外来词汇、方言词和网络词是社会变化和时代变迁的必然产物,在新闻媒体语言文字中引入这些词语,就能增强新闻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社会价值。

出现的深入人心的新词语“给力”就是一个典型。

“给力”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的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的中文配音。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担任配音任务,其中一句话“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上传网络后引起热议,随即得到了网民的热捧。

继而在20广州亚运会期间各媒体竞相使用:“盘点广州亚运会那些给力的瞬间”、“广州亚运会上最不给力的射门”。

年11月10日,“给力”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标题中(《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人民日报作为全国瞩目的、公众认可的媒介,头版出现“给力”一词,为“给力”成为普通话新词语奠定了基础。

2010年,“给力”之所以成为新词进入普通话词汇,传媒的力量功不可没。

当然,类似“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类的恶搞词汇也随着媒体的广泛传播而成为人们调侃现实社会、正视现实生活的新词语,给正统的普通话增添了不少色彩。

但是这并不意为着外来词汇、方言词和网络词可以在媒体新闻语言文字中任意运用。

媒体新闻语言文字不单是要吸引观众的眼球,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果大量任意运用外来词、方言词、和网络词有可能导致汉语的乱用,所以在运用这些词语的时候,新闻媒体编辑应运用的恰到好处,把关人应注意控制外来词、方言、网络词汇的比例。

媒体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媒体应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相关的推广普通话的栏目,《汉语桥》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推广节目,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方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媒体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管效力。

大学普通论文篇十三

刘教授渊博的学识、拼搏的精神和诲人不倦的良师风范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严谨的指导态度与深厚的理论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使我的知识有很大的提高。在此对刘教授表示衷心感谢。

本论文在设计过程中还得到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表达我对他们的深深谢意,感谢我的同事、同学和单位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是他们在我困惑时帮我指明方向,对整个论文,他们经常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帮我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使我顺利完成论文。

最后,感谢我家人的支持,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不可能完成我现在的论文。在此,对帮助过我的导师、朋友、同事及家人再一次表达我最真诚的谢意。

大学普通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所谓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是指由师范院校的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及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特质共同体。本文重点就普通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进行剖析,同时就如何建设好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做了具体的阐述。

论文关键词: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在当今多元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作为社会文化中最高层次亚文化的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普通师范院校承担着培养新世纪各类合格教育师资的重任,其教育质量如何,不仅决定着其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而且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加强普通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一、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活动当中、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是指由师范院校的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及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特质共同体。同时,师范院校具有传道授业、传承文明、引领教育发展、树立教育规范等突出个性功能;具有崇教厚德、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师范文化传统。

二、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师范院校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教育,承担着区别于一般类型学校的特殊职能,这就决定了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师范性、开放性、导向性。

1.师范性。

师范性作为教师教育的.最根本的性质,是由教师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务决定的。所以师范院校必须对他们进行当教师的职前培训,为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五练一熟”活动,即练普通话演讲、练三笔字、练识谱唱歌、练制作教具、练组织管理能力和熟悉中学教材;在学生中举办中小学课件制作大赛、网页设计大赛、flash制作大赛以及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师范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使各个专业师范特征更加明显。这就是所谓的师范院校的师范性。

2.开放性。

处于开放社会中的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开放性不断增强。由于师范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并带有职业教育的性质。因此,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还应当向其未来的职业开放,向广大中小学开放。师范院校既可以“送教”到一线,还可以为一线的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回归教育、继续教育,甚至引入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参与师范院校的课程文化的传授、创建。

3.导向性。

师范院校应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发展相应的智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从而为地方基础教育更好的服务。

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把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作为指导思想。如在师范类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艰苦建学、勤俭育人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我们的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文化活动,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生活得更为和谐轻松,更为活跃高雅。

2.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师范教育作为专门培养师资的行业教育,它所培养的师范学生将担负“以人格塑造人格”这一特殊使命,与其他性质高校相比,师范教育理应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应注重表述规范、板书规整、条理清晰,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示范引导作用,从侧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师范功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从而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发展学生的智力,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蕴藏着潜移默化的重要的育人功能,是促进师范院校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校园中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例如,各种文学作品展、征文大赛、辩论赛、演讲赛、话剧表演、计算机技能大赛、绘画、书法、雕刻、歌曲、舞蹈等一系列科技文化活动,不仅能补充课堂教学的单调,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还能造就高雅的校园文化文化氛围。

四、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理念创新。

普通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本着为当地基础教育服务的原则,着眼于教育发展的实际,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中心,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结合的思想,相鼓励毕业生“热爱家乡,献身农村基础教育”的理念,培养思想作风朴实,专业基础厚实,实践能力扎实,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因此,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归结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简单开设几门艺术课,组织几场学术讲座,简单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而是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氛围中去思考、感悟、升华人格,完善自己。

2.机制创新。

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应当在机制上下功夫,把校园文化建设同师范院校的制度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机地衔接起来。在认真研究创新现代师范院校制度的前提下,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决策、管理、议事、协调、指导、考核制度,对学生课堂、各种讲座、论坛、学生社团、网络活动进行管理和指导。师范院校内部结构主要由管理者、教师及学生三部分组成。管理者群体在提升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层次、构建优秀校园文化上发挥导向性职责;学生群体是学校的主体和工作对象,校园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充分发动、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达到提高他们素质的目的。

3.内容创新。

普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他们在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不但要掌握所教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丰富知识,使自己具有较高的相应文化水平和较宽的文化知识背景,还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有效地传授知识的能力和育人的能力和艺术。因此,普通师范院应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多与基层教学单位合作,建立严格的教育实习监控制度,形成“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教育实习管理体制。通过参与基层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经验,使实践教学体系也得到不断完善。

建设与时俱进,与世俱进的师范院校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自发形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铸就,这既需要历史的积淀、继承,更需要现实的再造与创新。只有在理论积累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培育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才能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许磊.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j].宿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2):67.

[2]杨伊生,张瑞芳.论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1):35.

[3]郑秋文.论师范学校校园文化及育人功能.

大学普通论文篇十五

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四年的学习生活,感受颇深,收获丰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无论是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四询、开题、研究和撰写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我向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要感谢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他们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不少建议和帮助。我要感谢,非常感谢我的导师韩莹老师。他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在闲聊中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你,在论文的写作和措辞等方面她也总会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你,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韩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正是韩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韩老师!

还要感谢四年的`大学生活,感谢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

大学普通论文篇十六

本文就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建筑与人的心理关系为例,探讨了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应在建筑设计中遵循环境心理学手法,以达到预期效果。

建筑设计;心理学;人。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性格、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本文就以空间、光影、心理中的形象记忆为切入点对大教东4进行分析。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和高度表现出来。而建筑空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在感受大教东4的各种感官上,笔者表现出的是一种纠结的体验。一方面,圆滑木质的课桌在嗅觉和触觉上给人以舒适、适宜从事思考和伏案的笔头工作的感觉;另一方面,窄长的桌面视觉体验,又给笔者一种不利于正常的上课作业活动的感觉。具体而言,就是桌面的宽度不利于课本、笔记本、文具等上课必备工具的正常摆放,且每人间隔的宽度不利于字迹书写。为此,笔者对此桌面进行分析后了解到,其一,由于桌面长度较长,视觉对比显得宽度窄;其二,桌面采用连成一排而非个体的独立方式,给笔者一种私人领地受到侵占的感觉。故会有空间不利于正常上课作业的感觉。领域性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为取得繁衍生息等生存条件而圈定一定范围的行为习惯,这里主要指在室内环境中学习不被干扰或妨碍的心理范围。人类学家赫尔在对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将人际距离进行区分。而根据实地考察了解到,相邻座位的人际距离在450mm之内,这样的人际距离给人领域受到侵占的心理感觉。而工作间正常作业的桌面宽度的尺度标准为400~500mm,大教东4的桌面设计也不符合其基本工作作业尺度。人的空间知觉包括形状、大小、距离、远近、方位、方向、知觉,生理器官的信息接收和大脑的生理机制,又常依靠环境的几种参照取得定性和定量的认识。空间反映的开放性、封闭性、动感、静感、险峻、雅秀、旷奥、幽静,对人即客观主体具有感染激发的作用。人的心理时空存在冗长、偏重、闭塞、压抑、荒芜、轻蔑、灵感等形式心理,可在环境设计中利用视错觉进行心理调整。落实到具体建议而言,笔者想出的解决方案如下:在主体人的眼中,物理空间是有限的,而视觉空间、心理空间是无限的,形有断而意相连。在距离远近上采用在座位安排上两人之间间隔一个空位,留下足够的空间便于上课正常的作业活动,达到扩大空间感、减少压抑感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学上则减少采用大教东4作为大课的上课场所选择。根据人流特点以曲线形式的墙面把人流引向某个确定的方向,利用空间的灵活分隔,向人们暗示另一个空间的存在,使人在不经意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依次走向另一个空间,增强流动感和空间滞留性。在座位安排上,教室的师生座位安排如果是半弧形则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欲望,但现实中,讲台与学生的座位达到半弧形的效果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根据现实条件,一方面,尽量摈弃后排的座位使用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鼓励讲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尽可能多的人为互动。

光与影的体验和感受是直接和强烈的。对光影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但是其他知觉可以感受到视觉看不到的光线。为此,笔者查阅光影方面的资料了解到,人们为了能够清晰地思考,对光影的感知依赖天气的明暗变化和锐利的视觉。思考通常与空白的心智和非集中的视线结合在一起。没有变化的明亮光线,如同均质和没有变化的空间,它削弱了存在的体验,抹去了场所的感觉,使想象变得迟钝。人的眼睛更适合微弱的光线,而非强烈的日光。在如今,光线似乎仅是数量问题,窗户也失去了中介和调节、关闭与开放、内部与外部、私人与公共、阴影与光线这种二元世界的重要作用。首先,除了眼睛可以感受到的光线,皮肤也是感受阳光的重要器官,大教东4的玻璃顶盖设计在晴天直射下方座位,会使皮肤产生灼热的感觉。而福州的夏季又被冠以“四大火炉之首”,玻璃下方的座位成为教室的高温区。就小环境而言,不利于正常的室内作业活动。其次,就利于眼睛的健康和适合思考的光线而言,大教东4教室中偏后方的玻璃顶盖设计,晴天有强烈的阳光照射,一方面光线不适合思考;另一方面,不利于眼睛的健康。最后,教室的窗户设计上,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窗,更是剥夺了建筑的亲切和私密性,在没有窗帘遮挡的情况下,使得教室的环境给人一种“被迫生活在一种公共的环境中,本质上说就是我们被迫地离开了家园”的感觉。此设计忽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本质,忘记了人们需要暗光的事实,忽略了微光可以给予人安详的气氛。对于光影设计得不合理的部分,建议改造顶盖的玻璃设计,即将玻璃换成不透光材质,解决阳光照射带来的不舒适感。另一方面,光源强烈的地方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视觉的中心,会提升焦点和注意力。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世界刺激的信息储存。其分为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是最普遍、通用的一种记忆形式。蓝色给人忧郁的感觉,而蓝白相间又唤起了笔者对医院的记忆。蓝白相间的病号服,白色的床单,蓝色口罩的医生,治疗室玻璃治疗室内的蓝色窗帘。人们具有记忆和想象场所的内在能力。感知、记忆和想象不断地相互作用。而蓝色窗帘和医院相互联系的想象在笔者的脑海种则不断地交织,产生强烈的抗拒和不安全感,甚至可以回想起医院里牙科的味道。教室中的色彩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教学的活力,使环境更富于人情,避免了白墙黑板的冷漠感。色彩作为一种环境语言,以一种信号的形态出现,对不同教室、不同场所的特征进行了表述。为了减少学生对陌生教室环境的疏离感,色彩能够在复杂的教学空间中独辟蹊径,给学生提出现代教室的明确结构,从混乱的氛围中脱颖而出。对此,笔者调查了大学城的各个高校了解到,教室大部分都是整齐划一的“工厂式灰色系”,而高等教育需要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工厂式灰色系”不免给人整齐划一,统一的心理暗示,不利于思维的拓展延伸。木质的黄色与浅绿色的搭配则可以满足冷静的思考,避免僵化的思维考量。因此,建议窗帘的颜色选择浅黄偏白的色系,而教室的墙壁刷成浅绿色。

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存在于建筑设计的每一个角落。通过调查北区教学楼大教东4这一小环境,笔者感受到的是知觉体验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这种纠结的体验将建筑和空间作为一种动态的知觉,令笔者感受到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心理学细节是微小却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274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